公共聚集场所电气火灾隐患及其防控措施

2024-06-23

公共聚集场所电气火灾隐患及其防控措施(精选4篇)

公共聚集场所电气火灾隐患及其防控措施 篇1

公共聚集场所电气火灾隐患及其防控措施

论文编辑:王彦

公共聚集场所电气火灾隐患及其防控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比例不断提高,公共聚集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些公共聚集场所由原来简单的电影院、饭店、学校、百货公司等向现代装饰豪华的夜总会、宾馆、酒店、歌舞厅、酒吧、桑拿浴室、游艺厅、放映场所、茶艺馆、商场、大型集贸市场等立体复杂的局势发展。

这些公共聚集场所普遍存在的特点是:具有人员密集、流动量大、人员层次复杂、可燃装修和装饰材料多、用电设备多、功率大以及电气线路复杂等等。一旦起火,会对消防疏散、火灾初期的扑救造成困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笔者对公众聚集场所电气火灾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防控措施。常见电气火灾隐患

(1)温度过热,可能滋生火源,造成严重火灾隐患。公众聚集场所最严重的电气火灾隐患就是电气设备、线路的温度过热。在消防监督检查和电气设备检测过程中,供助红外热像仪等检测设备能够寻找到过热部位及热源,利用超声波探测仪查找电气线路、设备的虚接、打火现象,并采用红外点温仪等设备可以测量具体部位的温度,经常会发现空气开关整体或接线端子温度过热等火灾隐患。另外,变压器地线接点、照明开关互感器、配电室母排桥架、电缆线、保险丝等温度过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电气设备安装不规范,导致电气设备故障。电气设备安装不规范所导致的电气故障也是引起火灾隐患的重要原因,像电源线接头外露现象,电气线路敷设保护措施不到位,移动插座问题突出,接线端子导线压接不规范,电气设备保护装置不全等。

(3)电气设备与可燃物未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加大火灾危险性。具体表现在:一是有些电气设备外壳采取可燃材料。配电箱箱体材料采用木质结构的现象最普遍,另外有的电缆沟盖也采用木质结构。二是有些电气设备直接安装在可燃构件上,最常见的是空气开关、漏电断路器、灯具变压器、日光灯镇流器、灯具控制开关、电源插座直接安装、放置在木板上。三是管理措施不到位。有的仓库灯具垂直下方堆放可燃物;有的发电机与明火锅炉及其他可燃物同置一室。另外,电源线敷设在可燃地毯下无保护的问题也比较严重。

(4)电气线路及设备施工不同程度存在火灾隐患,最突出的问题是应急照明灯电源线穿过吊顶处以及穿过可燃装饰夹层未采取保护措施。公共聚集场所电气火灾隐患的防控措施

2.1防火设计方面

充分按照各类防火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建筑设计,防患于未然。公共聚集场所装修材料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应妥善处理好装修效果和使用安全之间的矛盾,在满足规范对选材要求的基础上,在考虑美观装饰的前提下,积极采用不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尽量避免采用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浓烟或有毒气体的材料,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倡导公共娱乐场所的装修大量采用无烟、不延燃的新型装修装饰材料。

2.2 防火审核方面

(1)图纸审核。电气设计防火审图主要是审查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电气设计、施工图纸中对电气防火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重点审查如下内容,看其是否符合防火要求:电工建筑物的位置与耐火等级;消防电源种类、进线路数、电源切换方式与位置(点)、消防用电设备的耐火耐热配线;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标志的位置、照度、装置耐火性能和电源供给;用电设备与开关装置的选型、位置,防火间距、负荷状况等;易燃易爆环境电气防火、防爆措施;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的功能,消防控制室的位置,探测器的类型、安装位置、保护面积,信号传接方式,联动对象和控制方式等。

(2)竣工验收。电气防火工程竣工后,在设计单位自检自验合格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将其与消防工程一起向消防监督审核机构呈交书面验收申请报告,并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后,消防审核机构方能受理验收申请。有关文件和资料如下:建设过程中消防部门的电气防火审核文件、备忘录及其落实情况;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自检自验和施工单位的安装调试记录、耐压实验记录;施工单位、产品厂家提供的资质证书和产品检测证书;设计单位、监理公司确认是否按设计施工,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确认文件;竣工验收情况表。

当上述文件、资料齐全后,建审人员即可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并予复核,合格后提出验收意见,交付使用。

(3)进行检测。运用先进检测技术,使用现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定期对电气线路和设备进行检测,是做好电气线路设备防火工作的有效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营的发展,公共聚集场所电气设备往往因各种不同原因出现过载、发热、漏电等现象,我们可以运用先进的红外热像仪和超声波探测仪等技术手段,定期对电气线路进行热成像分析和接触不良放电检测,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消除。

另外,在市场竞争中,检测中介企业也应有相应的管理法规,以使新的高科技技术在防火工作中得以进一步推广,使多年来经济损失最大、人员伤亡最多的电气火灾得以遏制。2.2 安全管理方面

如何加强公共聚集场所电气设备的消防安全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把好源头关、严格进行建筑设计防火审核。公共聚集场所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电气安装和施工规程,高温灯具和动力较大的电气设备线路应单独敷设,并采取隔热材料加以保护;插头、插座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采用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漏电、短路、过负荷保护装置。

(2)对电气设备加强管理。公共聚集场所在经营管理中,必须把电气设备消防安全管理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根据不同设备的性能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对电气设备的维护要定点定人并且有严格的检查、奖惩措施,场所转包应如实向接手的经营者介绍所有的电气设备设置安装及性能运行情况,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3)加强宣传教育,实行全员防火安全责任制。要想有效地控制电气火灾,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可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举办消防安全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使大家认识到电气火灾的危害性,提高电气设备的技术管理水平。尤其加强对电工、电焊工及电气操作、运行、管理等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实行特殊工种员持证上岗。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这是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公共聚集场所不论在建筑设计、装潢维修和正常电气设备消防安全管理都要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杜绝不合格电气设备进入娱乐场所,杜绝违规操作和有关电气设备隐患的失控漏管。

(4)加强消防监督,强化依法管理。公安消防部门对辖区内存在的电气火灾隐患,应做到早发现、及时督促整改。对距离消防机构远、规模较小的场所,电气消防安全监督可由公安机关授权属地派出所,由派出所派专(兼)职消防民警,依照消防监督程序,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对因消防责任不落实、违章操作造成的电气火灾,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发生一起,查处一起;另外可根据需要适时开展专项治理,以杜绝因电气灾害引起的群死群伤和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结语

电气设备是公共聚集场所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主要动力能源,也是美化装饰、应急疏散乃至灭火救灾要发挥的主力军,理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公共聚集场所只要设计规范、建筑和装饰工程合格,做好电气设备火灾预防工作是遏制群死群伤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重要手段;落实好公安部61号令的命令,建立健全的消防体系,为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做最好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杨在塘.电气防火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杨旭坤.公众聚集场所电气火灾隐患之我见[J].电气与智能建筑

公共聚集场所电气火灾隐患及其防控措施 篇2

1.1 2006年温州温福大厦火灾

2006年12月12日8时24分, 浙江省温州市人民路28层的温富大厦裙房一楼“朵朵鲜”花店发生火灾。滚滚浓烟冲上花店一楼外墙, 从二楼窗户直接涌入新艺苑舞厅。舞厅内当时有约200人, 人们迅速向两个通道奔逃, 绝大部分人逃过一劫, 21人被大火和浓烟吞噬了生命。经查, 火灾原因是花店吊顶内照明线路短路。

1.2 2005年辽源市中心医院火灾

2005年12月15日16时30分,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住院楼发生火灾, 大火造成40人死亡。当日16时10分许,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突然停电, 电工在一次电源跳闸、备用电源未自动启动的情况下, 强行推闸送电。16时30分许, 配电箱发出“砰砰”声, 并产生电弧和烟雾, 导致配电室发生火灾, 在自救无效的情况下, 于16时57分才打电话报警, 前后历时近30分钟, 造成了火势的迅速发展蔓延, 最终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2 公众聚集场所电气火灾的特点

2.1 发生火灾后, 可能发生较大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

公众聚集场所一般都集中在城市的繁华路段和商业集中区域, 各类商业经营场所鳞次栉比, 同一区域内各类场所密度较大。这使得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 如果火势不能及时得到控制, 极易可能蔓延到临近建筑, 使得火势不断扩大。同时, 公众聚集场所内聚集的人员密度大、人员构成复杂、人员往来频繁, 这些因素决定了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 有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2.2 火灾发生后, 人员疏散难度大

公众聚集场所内因场所内聚集的人员比较集中, 人员构成复杂, 加上部分经营者和管理者消防安全意识淡漠, 堵塞、占用、封闭安全出口、疏散通道, 在门窗上安装防护栏等现象普遍存在, 使得人员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安全疏散。

2.3 火灾蔓延快

部分公众聚集场所在装修时, 为了追求豪华、高档的装修及良好的音响效果, 违反规定大量使用可燃易燃材料进行装修、隔断, 加之场所内休息沙发, 按摩床等本身就是易燃物, 一旦火灾, 这些都将成为助长火势蔓延的原因。

3 常见的公众聚集场所电气火灾隐患及其原因

3.1 电气设备安装不规范及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引发的火灾隐患

3.1.1电源线接头外露引发的火灾隐患。最常见的是照明灯、开关插座、配电室, 柜式空调、等电源线接头外露现象。吊顶、电缆井、装饰墙面、商品柜台、尤其橱柜内暗装的插座电源线凌乱的现象也可能形成火灾隐患。3.1.2电气线路的敷设不规范引发的火灾隐患。最普遍也是最严重的是吊顶部位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的问题, 如吊顶内电源护套线、塑料绝缘导线明敷, 未采取保护措施;木质吊顶内灯具配线未穿不燃保护管;其次是电源线或电缆线穿墙、穿过金属构件、可燃构件未采取保护措施。第三是电气线路敷设位置不当也可导致火灾隐患。

3.2 电气设备保护装置不全引发的火灾隐患

电气设备保护装置不全也是引发火灾隐患的最要原因之一。常见的问题有:电气设备与可燃物未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加大火灾危险性。具体表现在:一是有些电气设备外壳采取可燃材料;二是有些电气设备直接安装在可燃构件上, 最常见的是空气开关、漏电断路器、灯具变压器、日光灯镇流器、灯具控制开关、电源插座等;三是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引发的问题。有的仓库灯具垂直下方堆放可燃物;有的发电机与明火锅炉及其他可燃物同置一室。另外, 电源线敷设在可燃地毯下无保护的问题也比较严重。

3.3 消防用电设备、设施不同程度存在火灾隐患

消防设施和器材是单位消防安全的重要保障, 也是发生火灾后扑灭火灾和人员疏散逃生的重要设施。但是, 消防设施很多也属于电器产品, 如果安装、维护、管理不到位, 也能够成为电气火灾隐患的成因。比如:消防应急照明灯电源线穿过吊顶处以及穿过可燃装饰夹层未采取保护措施, 电源线明敷未穿金属保护管在各层楼板处未进行防火封堵。消防用电设备过热、烧毁问题也时有发生。消防配电箱接线端子温度过热及电气设备烧毁的现象经常发生。另外, 消防水泵房配电室地面有积水也可能引发电气产品和线路发生故障。

4 公众聚集场所电气火灾隐患的整治

4.1 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要想消除公众聚集场所电气火灾隐患, 在建筑设计和投入使用前就进行介入是最有效的措施。一是在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时, 严格进行电气设计方面的防火审核, 公众聚集场所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二是在消防验收时, 对公众聚集场所电器产品和线路进行严格的验收, 对公众聚集场所内部装修的电气线路图进行严格的审核, 经同意后方可施工。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维修, 必须严格按国家现行的有关电气设计和施工安装验收标准的规定, 由正式电工操作。

4.2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气产品

电气产品的质量好环直接关系到防火安全, 必须选择质量好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气产品。电气线路作为电力传输的基本设备, 必须采用符合标准的线路, 电气线路应采用阻燃铜芯导线, 因为导线担负着传递能量的作用, 所以它是带着一定的温度工作的。导线在长期负载运行的情况下, 线芯本身的热量会使导线的绝缘层产生局部老化, 在过载的情况下将加快其局部老化速度, 老化的结果将导致击穿引起相间短路。因此, 公众聚集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当选用合格的电气产品, 并按照使用寿命定期更换损坏和老化的电气线路和产品。

4.3 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安装施工

电气线路的配线、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进行。例如, 在吊顶内敷设线路时, 应采用金属管或阻燃硬塑料管保护。高温灯具和功率较大的电气设备线路应单独敷设, 并采取隔热材料加以保护。凡有金属外壳的电气设备或金属电线管, 均应做好保护接地。导线之间的连接以及导线与设备端子的连接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进行, 防止接触不良造成连接处局部过热, 产生危险。

4.4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和消防监督

各级消防部队应加强对公众聚集场所经营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定期举办各类消防安全培训班, 培养他们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意识, 提高他们扑救初期火灾和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第二就是各级消防部队要不断加强消防监督执法力度, 坚决打击各类消防违法行为, 坚决查处各类火灾隐患, 坚决惩处各类违法人员, 对火灾隐患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将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第三就是加强各行政职能部门的联合执法。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 公安部消防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年3月第1版, 54-55, 147-150, 194-199, 219-220, 225-226.

[2]郭铁男.全国重特大火灾案例选编 (1991-2006, 内部资料) .公安部消防局.301-307, 316-318, 337-347, 413-419.

[3]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 (2008) [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8年2月第1版, 503-509, 550-555, 621-624.

公共聚集场所电气火灾隐患及其防控措施 篇3

关键词:公共娱乐场所;火灾危险;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9—0165—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再仅限于家庭范围内的充实,而是更加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层面,因此,各种公共娱乐场所应运而生,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然而与此同时,这些场所潜伏着的越来越多的火灾隐患,不仅使火灾发生率日趋升高,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愈加惨重。因此,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一、公共娱乐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

1.建筑空间大、过多采用可燃材料装修,使火灾蔓延快。公共娱乐场所绝大多数容纳人员较多,建筑空间大,存在着大量的流通空气,有着天然的燃烧条件。同时,为了给人以视听享受,许多场所过分追求豪华、高档次及良好的音响效果,通常在吊顶、墙面等部位大量采用木材、泡沫塑料、塑料纤维织品等可燃材料进行装修,遇到火源极易猛烈燃烧并迅速蔓延。

2.用电设备多,所以着火源多。公共娱乐场所一般采用多种照明和各类音响设备,且数量多、功率大。有些灯具表面温度很高,如碘钨灯的石英玻璃管表面温度可达500℃~700℃,若与幕布、布景等可燃物品靠近极易引起火灾。由于用电设备多,连接的电气线路也多,大多数影剧院、礼堂等观众厅的闷顶内和舞台前后下下电气线路纵横交错,倘若安装、使用不当,很容易引发火灾。

3.缺乏用电及管理常识,易引起火灾。大多数经营者、管理者缺乏用电常识,私拉乱接电线,电气设备超负荷长时间运行,电线绝缘层老化,极易造成线路漏电、短路、并引发火灾;敷设线路时留下太多接头,又没有经过技术处理,由于铝线表面极易氧化,当大电流通过时,所产生的热量引燃周围可燃物;经过长时间使用,接头、接线端处松动,由于接触不良产生高温导致火灾。

4.人员密集,疏散困难。公共娱乐场所最大的特点是社会性强,人员高度集中。为数不少的公共娱乐场所因其行业特征和经营需要,内部疏散通道复杂,拐弯多、门多、通道狭窄、疏散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等,令人身处其中如同迷宫。这类场所人员集中,人员结构层次复杂,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小的火灾事故也会导致人员惊慌失措、争先逃生、互相拥挤、不能及时疏散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二、公共娱乐场所突出问题分析

1.未建立防火责任制,消防安全管理混乱。部分场所防火责任配合协调不够,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致使防火安全责任制得不到真正落实,消防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贯彻;管理人员重利益、轻防火;消防组织、防火制度不健全,消防培训少,防火检查巡查不认真落实。

2.消防安全疏散习惯性违法行为久治不愈,是引发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重大安全隐患。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出口锁闭、疏散通道不畅、常闭式防火门敞开、疏散指示标志损坏或指示方向错误、应急照明设施损坏或照度、供电时间达不到规范要求等妨碍安全疏散的“习惯性”消防违法行为普遍存在,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场所内人员就“逃生无门”,往往是引起重大人员伤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3.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员工消防安全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逃生、灭火和引导顾客安全疏散等消防技能。有的公共娱乐场所员工包括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消防安全素质参差不齐,不重视消防安全管理,火灾隐患整治不力,消防安全所需经费不落实,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消防安全措施。有的场所新员工上岗前没有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平时不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对本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不学习、不熟悉、不组织演练,不具备必要的逃生、灭火和疏散技能,心理素质差,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些业主为了管理或效益,不断更换员工,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通过培训掌握一定消防知识,持有上岗证的人员走后,新上岗人员未及时培训就上岗,不懂不会查找火灾隐患,这些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一片混乱,必然会引起重大人员伤亡。

4.消防设施、器材缺少、损坏或被停用等现象较多。有不少公共娱乐场所灭火器材数量不足或选型不符合要求,甚至有的超过了使用年限仍继续使用;有的场所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设置不规范、不明显,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不合格;有的经营者为了场所的整体效果和美观,将室内消火栓等消防设施遮挡、围堵起来,甚至有的擅自挪用、拆除;有的场所的室内消火栓、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等消防设施虽已配置,但因员工不会操作使用,维护管理不善,将常闭式防火门当“常开式防火门”使用,或者在防火卷帘门下堆放杂物,使得它们都失去了应有的保护作用,不能正常运行,导致了火灾发生时火势迅速扩大、蔓延。

5.工作被动,消极应付。有些营业性场所,经营、管理者对消防工作认识不足或存在偏见。比如,把在自己场所内配置消防器材、设施一事,认为是公安消防部门要求的,不配不行,不配消防部门就不同意营业,并不认为是自己单位的事,是为本单位防火灭火作准备,是单位防火灭火工作的需要。因此,工作被动,消极应付,具体配置时,只求有,不求质,不管能否起到作用,往往以假充真,以劣充好,应付公安消防部门的检查、验收。疏散指示标志灯、应急照明灯只要亮就行,不管应急时间长短;灭火器材只要有就行,不管场所适用不适用等等,形同虚设,不能发挥作用,不少营业性场所均存在此类隐患。

三、公共娱乐场所火灾的预防措施

1.规范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落实消防安全责任。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明确并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开展对员工进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训练,使场所全体人员都应该熟知必要的消防知识,做到“三会”,即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组织疏散群众和扑灭初期火灾。同时,时刻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保持防火门、防火卷帘、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完好状态。

2.减少火灾荷载加强用电管理。要选准装修材料。在装修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实用性、美观性,更要考虑到安全性,避免采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浓烟或有毒气体的可燃材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荷载。同时,在进行电气线路敷设时,一定要找持有上岗证的正规电工进行安装;在选择导线时,一定要选择质量较好的阻燃绝缘铜芯线;严禁过度性照明,推广使用节能灯,不营业时应关闭所有电器电源,避免超负荷使用电器。

3.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公共娱乐场所要加强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教育,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学习消防安全常识,开展警示教育,增强员工的消防法制意识,增长消防安全知识。新员工上岗前要通过消防安全培训,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件后方可上岗值班。每名员工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公安消防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经常对场所的消防安全宣传和培训给予指导,加强对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要使每名员工自觉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消防法制观念,主动消除火灾隐患。公共娱乐场所人员涉及面广,要有效减少火灾发生率,避免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还有赖于全民消防素质的提高。要充分利用电台、电视、报刊、互联网、消防宣传标语、条幅等各种贴近社会生活的宣传形式和手段,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消防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公众身处火灾危险现场,灭火、自救、互救、逃生的能力。

4.加强消防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首先,要增强执法为民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观念,以公正执法为重点,结合消防部队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狠抓消防执法人员素质教育,摆正消防监督工作的位置,坚决克服工作中存在的特权思想和利益驱动等问题,克服部分消防执法干警责任心不强,工作缺乏危机感、紧迫感的现象。坚决杜绝在监督执法工作中“放水”现象,搞人情交易、权钱交易。从源头上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监督管理,减少先天性火灾隐患潜伏。一要把好建筑防火审核关,依照国家技术规范标准审批审核;二要加强施工特别是装修阶段的监督管理,使其使用材料性能上符合规范要求,达到耐火等级;三要把好验收关,督促落实消防设施器材,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四要严格做好开业前检查,充分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其次,要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高消防监督人员业务素质,这项工作应该制度化、系统化、正规化、经常化。提高消防监督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消防监督人员要熟练掌握消防法律、法规和建筑、电气防火的消防知识技能,及时了解掌握新型工艺、材料和设备的各种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积极参与人员密集场所灭火预案的制定,定期组织实际演练,不断提高日常监督水平和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认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5.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于不符合消防安全的人员集中的场所,消防监督部门要求其限期整改,火灾隐患严重的,要予以关停整顿,整改后没有通过消防部门的验收不得恢复经营。公共娱乐场所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名从业人员,经营者要积极行动,以自查、自纠、自改为主,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努力提高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公共聚集场所电气火灾隐患及其防控措施 篇4

摘要:2008年9月20日23时许,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龙东社区舞王俱乐部发生一起特大火灾,造成43人死亡,88人受伤。2009年1月31日23时55分许,福建省长乐市拉丁酒吧又发生一起重大火灾,造成15人死亡,24人受伤。两起造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恶性火灾案例,给人们带来了沉痛的教训,同时也唤醒了人们对歌舞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的重视。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与教学研究,对歌舞娱乐场所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隐患的几点措施。

关键字:歌舞娱乐场所 火灾隐患 预防措施 2008年9月20日23时许,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龙东社区舞王俱乐部发生一起特大火灾,造成43人死亡,88人受伤。2009年1月31日23时55分许,福建省长乐市拉丁酒吧又发生一起重大火灾,造成15人死亡,24人受伤。两起造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恶性火灾案例,给人们带来了沉痛的教训,同时也唤醒了人们对歌舞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的重视。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与教学研究,对歌舞娱乐场所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隐患的几点措施。

一、歌舞娱乐场所存在的火灾隐患问题

1、部分经营者、员工及消费者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在诸多的歌舞娱乐场所中,有许多存在着火灾隐患问题,其中关键的一个就是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许多歌舞娱乐场所的经营者只顾赚钱,不顾安全,防火意识淡薄,不注重消防设施的配置和维护保养,不重视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安全管理不善,用火、用电麻痹大意,甚至违规操作。在歌舞娱乐场所里,有部分消费者消防安全意识差,缺乏应有的自我防护意识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和逃生技能。正由于人们思想上的麻痹大意,才导致了歌舞娱乐场所火灾的频发。

2、不少场所先天性火灾隐患多。许多歌舞娱乐场所,由于经营者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为了省钱和省事,在开业前没有向消防部门申请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而擅自开业,从而在源头上失去了防范火灾隐患的绝佳时机,导致了部分歌舞娱乐场所存在建筑布局不合理,防火间距不足,疏散通道不畅,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等难以整改的先天性火灾隐患。

3、歌舞娱乐场所内部结构复杂,易燃物品多,火灾荷载大。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一般都是租用商场、办公楼的某个楼层、废弃的仓库等进行装修和改造,为了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空间,往往在走道两侧或拐角布置房间,内部结构复杂,令人如身处迷宫。包箱内墙面为了满足声学设计音响效果、讲究豪华气派大多采用大量木材、塑料、纤维织品等可燃材料,导致火灾荷载大幅度增加。

4、违章用火用电现象较多。有些经营者在建筑装修装潢过程中,只注重环境优雅,品位高档,往往忽视对电气设备和电器线路的规范安装使用,长期处于工作状态,用电量大,容易发热漏电打火。有的场所因使用伪劣电气线路设备,电气故障时有发生。还有的临时线路环境复杂,受外力损坏,而漏电打火成灾。

5、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不足或被封堵。安全出口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而一些歌舞娱乐场所只有一个安全出口或虽设置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但在营业时均上锁,只留其中一个作为出口。还有的歌舞娱乐场所甚至将疏散通道封堵或设置金属护栏,导致人员在火灾事故发生时不能顺利疏散。像这样的歌舞娱乐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6、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缺少、损坏或被停用等现象较多。有不少的歌舞娱乐场所灭火器材数量不足或选型不符合要求,甚至有的还超过了使用年限仍继续使用;有的场所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设置不规范、不明显,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不合格;有的经营者为了场所的整体效果和美观,将室内消火栓等消防设施遮挡、围堵起来,甚至有的擅自挪用、拆除;有的场所的室内消火栓、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等消防设施虽已配置,但因员工不会操作使用,维护管理不善,将常闭式防火门当“常开式防火门”使用(即用东西固定不让其闭合),或者在防火卷帘门下堆放杂物,使得它们都失去了应有的保护作用,不能正常运行,形同虚设,导致了火灾发生时火势迅速扩大、蔓延。

二、歌舞娱乐场所火灾隐患的预防措施

1、认真组织学习,积极做好宣传,不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结合新《消防法》的宣贯,进一步增强人们对公共娱乐场所火灾危险性的认识。平时,消防部门要充分利用“安全月”教育、“119消防日”消防宣传和对社会进行消防培训的时机,对安全疏散通道畅通的重要性、必要性开展针对性消防宣传,通过开通举报电话,动员全社会参与疏散通道的整治工作。同时,要求歌舞娱乐场所严格执行公安部《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严格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认真组织从业人员对相关消防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全面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防范意识。

2、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组织疏散和自防自救能力。歌舞娱乐场所人员密集,环境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因此,歌舞娱乐场所应定期开展自查,消除火灾隐患,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要求每位从业人员都能做到“三懂、四会”。(“三懂”即懂得本部门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自查整改一些火灾隐患;“四会”即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组织人员疏散,会扑救初起火灾。)

3、把好建审、验收关,严格做好开业前检查,充分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要想杜绝歌舞娱乐场所的先天性火灾隐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好建审、验收关,然后再严格对其进行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同时加强对歌舞娱乐场所的安全疏散、内部装修、电气线路、内部消防培训、消防设施等问题的监督管理,不留隐患,确保歌舞娱乐场所走上规范化的消防安全管理轨道。

4、加强对新法规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由于新《消防法》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一些相配套的消防法规和规章制度也相继出台,如新的《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和新的《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等新法规的颁布实施,作为消防监督执法人员一定要认真组织学习,对关键的条文要能熟练掌握。其次,作为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还要及时了解一些新型工艺、材料和设备的各种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素质。此外,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能积极参与歌舞娱乐场所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定期组织他们进行演练,不断提高自己日常监督执法水平,更好地消除歌舞娱乐场所的火灾隐患问题。

5、加大消防监督执法力度。针对当前的火灾形势,并结合当前的各类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对歌舞娱乐场所加大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尤其是对该类场所的安全出口数量、疏散通道的宽度等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对不符合消防规定的坚决停业整改。同时,在进行监督检查时要认真检查歌舞娱乐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应急照明、指示标志灯等是否按要求设置,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并对责令限期整改的问题进行认真复查。此外,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在营业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遮挡、覆盖。同一场所凡发生习惯性消防违法行为被查处两次以上的,当地消防部门应利用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对该场所进行曝光,实行消防处罚和舆论监督并重的整治措施。

6、确保歌舞娱乐场所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和消防设施的完整好用。导致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缺少或被锁死。新《消防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因此,歌舞娱乐场所在营业期间一定要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始终保持畅通,同时还要加强对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应急照明以及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维护保养,保证其完整好用,确保发生火灾后,能够进行有效的扑救。

上一篇:在贵阳市东二环道路通车典礼上的致辞下一篇:常见的六字成语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