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模式(精选10篇)
聚集模式 篇1
“双创”下物流企业该如何做
主持人:首先,我们请卢总就物流生态链、生态体系方面的建设给大家做一些分享。
卢立新:当前业界常说“共生”,实质就是共赢生态圈。我作为物流业的老兵,去年和一些同行开发了互联网物流平台,以凝聚商品买方、卖方和物流运作,以互联网的方式给公司提供采购、运营、销售、资金、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服务。针对今天的题目,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最近几年,物流业确实出现了很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比如“电商交单专家”,就是将所有的零单交给一家企业,由他们负责送到电商。在新技术方面,我认为物流业现在不缺少新技术,更重要的是先将最最基本的做好。举个事例,物流业推进信息化很多年了,但还有50%~60%的物流企业没有信息系统。最近业界提出要推进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做调度。我经常对公司从事技术的同事们讲,一定要把数据做真实,否则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都没有解决,利用新型算法出来的结果肯定是错误的。因此,我认为在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同时,还要把基础做牢靠。当前物流业最需要的是低成本实现各种信息的及时、准确的采集以及有效连接的技术。在新模式与新业态方面,我从事物流业多年,现在也在做互联网平台,也在做创新,新模式、新业态实际就是转型升级,对物流企业而言,升级是必须的,要做到更好的集约化、透明化、标准化与智能化,转型需要一步一步推进。对物流企业而言不升级就是等死,但转型是九死一生,转型需要有长期的累积,要慎重。
范立军:关于物流行业的新技术、新模式与新业态,我的观点和卢总非常接近。企业要发展必须转型升级,但关键在于把基础做好,立足你的本行业,服务好你的客户,做延伸服务,做深做透,把你的客户和服务业态紧密结合起来,这才是关键。
万家物流是立足于华东地区的网络型零担快运公司,也做三方物流和仓储,在长时间的累积下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我们也碰到了很多现实困难,比如万家物流的信息化系统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我们也碰到成本高企、利润微薄的局面,这就需要我们去拓展新的领域。在经过调研后,我们发现仓储业的空仓率很高,区域间差异极大。同时,在一线城市,我们发现个人储物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这一市场目前被B端物流企业所忽视。实际上,个人用户都会有临时储物的需求。比如家庭装修期间需要将家具腾空,这些家具存放在哪里?这些就是刚性需求。
在看到这一市场后,我们今年开发了一个平台“放东西”,专门为零散的客户需求提供服务。其实这一市场有很多需求,比如文件存储需求、会展物流存储需求等,但目前这一市场上恰好没有专业性的企业提供服务,或者提供这类服务的企业没有形成规模。对此,作为传统物流的网络型物流公司则具备提供相应服务的的优势,比如我们在各地有资源,也有很多车辆做城配,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提出了“放东西”的理念,但是单靠万家物流的力量做整个市场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去推进,比如推进智能化的个人仓储。当然,这一市场的推进需要更多的教育成本,对比欧美市场个人自助仓储已经相对普及,但是在我国却几乎是空白,我相信这一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我们也愿意与更多物流同行合作共同开发这一市场。
沈志安:非常巧,今天在座诸位都是做平台的。前段时间我在参加一个会议时,京东、苏宁、顺丰三家均提出一体化的仓配服务,理念就是集约化,更多的服务社会、服务于市场。当时,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京东、顺丰、苏宁与其各自独立做这样的服务,能不能把三家整合在一起社会服务?今天听了诸位的分享,我觉得非常好,把整个社会闲置的仓储实现集约化,把大家的资源放在一个平台上反向服务于社会,这是我们物流企业一定要做的,而且这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关于转型升级与供应链,厦门象屿“依托产业链、服务供应链”,象屿做大宗,我们却刚好相反,我们做的更细,专业做母婴平台,这一行业每个人都会经历、每个家庭都会经历,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增长非常迅速,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市场将会越来越大。我们目前主要在母婴产业链上做服务,为什么做这一领域?其实在互联网时代并没有特别高、大、上的创新,我认为很多创新的实质是回归实体,无论做物流还是做科技,其实都是为了服务民众的生活,我们做母婴产业链也是如此。具体来看,我们在母婴产业链中能为供应链上的商家解决什么问题?
第一,让经销商找到更多买产品的实体店,也让更多实体的终端看到专业的经销商们,通过平台和互联网做到信息的多对多。第二,把散型的供应链服务、金融服务融合,为实体店的终端带来更多的零散的小型资金。第三,为经销商解决仓和配的问题。第四,做Saa S工具的管理。
主持人:你的模式新在哪里?
沈志安:新在让服务更垂直,让更多的实体和传统商户将自己的功能释放出来,更专注自身应该做的事,把不专业的事情释放出来。
分享经济是趋势
主持人:从以上几位嘉宾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出,观察市场、创新升级就是看新客户的新需求,刚才三位嘉宾分享有一个共同点,实际上就是已经切入到分享经济、智慧生活的范畴,所以下面请几位嘉宾再谈谈对分享经济的看法。
范立军:未来分享型经济会大行其道,因为在有互联网平台为支撑的背景下,这是一个大势。特别是在中国,分享经济会发展的特别快。我认为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或更多新模式的涌现就是在中国,中国在这方面比发达国家更加有实时性、发展性,我们有改变现状的愿望,所以我看好的未来中国的分享经济,也看好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
沈志安:商易链就是把供应商体系和实体店体系植入在其中。无论是互联网的发展多快,实体经济永远都在,网络平台实际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好,而且以后发展的平台会越来越细分化、越来越专业化,这是生活或者自然的法则,无论线上服务还是线下实体服务。
主持人:今天有7位企业家做主题演讲,3位企业家做了关于“双创”新模式、新技术发展和理念的分享,归纳起来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创新就是改变。不要认为创新多么复杂,创新就是改变,从自身来说就是改变我们的管理方式,改变我们的服务,改变我们的技术,改变我们的知识。
第二,创新就是解决问题,要为客户成长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撑和服务。
第三,要有整合资源的能力。现在信息技术、互联网为我们整合资源提供了重要手段,但是这个手段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分享经济的思维方式。分享经济和互联网技术之间也可以看出是技术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管理、运营理念的创新。
(本文由本刊记者庞彪根据“2016(第十四届)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大会上“头脑风暴:聚集物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话速记整理,内容有删节)
摘要:<正>“双创”下物流企业该如何做主持人:首先,我们请卢总就物流生态链、生态体系方面的建设给大家做一些分享。卢立新:当前业界常说“共生”,实质就是共赢生态圈。我作为物流业的老兵,去年和一些同行开发了互联网物流平台,以凝聚商品买方、卖方和物流运作,以互联网的方式给公司提供采购、运营、销售、资金、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服务。针对今天的题目,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最近几年,物流业确实出现了很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比如“电商交单专家”,就是将所有的零
保险:人气在聚集 篇2
解惑一:如何选择合适的保险
吴先生(25岁,某出版社职工):我觉得理财不能没有保险,投资之前应该有保险打基础。虽然现在我已经投资了基金,还没买保险,但我正在与一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沟通,想为自己买意外险、医疗险和重大疾病保险,以补充社保的不足。但保险太多了,如何才能选到合适的产品呢?
徐女士(保险经纪人):您已经建立了正确的保险意识,那就是为自己建立完善的保障计划,而且您选择的险种也比较适合您现在所处的生命周期,以及拥有的保障情况。选保险的时候要从保险公司、产品、代理人3方面着手。要选优秀的保险公司、专业的代理人以及符合自己需要的产品。如果是普通上班族,意外险可以选购保额10万元左右的卡单;医疗险应以住院津贴型产品为先,有能力再考虑住院报销型产品;而重大疾病保险可以先考虑定期重疾险产品,缴费压力会比较小,等成家、生子女后再作补充。另外,建议您买保险前学习一下保险知识,比如犹豫期,等待期、免赔额等概念,以及如实告知、亲笔签名等常识。
解惑二:保险不再适合调整
刘女士(45岁,某调查公司职员):我之前买了保险,但现在发觉医疗费、收入等都在上涨,当时觉得合适的保额,目前已经无法覆盖保障缺口了,该如何调整呢?
聚集模式 篇3
如果你想装修旅店, 但缺少资金, 怎么办? 西藏达兰客栈创始人贾昱昊的做法是:将想法公布在网站“点名时间”上。两个月时间, 他得到了近3千名支持者14.6万元的资金支持。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支持他呢? 贾昱昊觉得, 这是因为大家有共同的情感诉求。现代都市生活让人觉得压力山大, 好些人都梦想能去一片净土, 可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实现。自己的项目恰好让他们觉得: 自己虽然现在无法实现这个梦想, 但可以支持别人去实现。有一种参与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再加上金钱的数额 不大 (平均每人50元左右) , 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支持他。
贾昱昊的创业模式就是“众筹”。这是一种2009年才在美 国兴起新 型电子商务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创业构想发给网站, 并设定需要的金额和达成目标金额的时间。网站审核后发布, 网友自愿给予资金支持, 回报是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网站从成功的项目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
不同于传统的融资模式, 众筹的门槛极低。以点名时间为例, 小到5元、10元, 高到50万元, 只要你对这 个项目感 应兴趣, 支持多少由你自己决定。而且, 发起人对项目享有100%的自主权。说到底, 这不是一种投资行为, 而是一种特殊的团购行为, 聚集众多的小额资金, 去帮一些人实现梦想, 而后获得一种满足感。它更多关注情感需求。
中国第一家众筹网站“点名时间”的过去及未来
在点名时 间的网站 上 , 像贾昱昊 这样的项 目有200多个。很多天才的创意甚至都无法分类, 比如一位深圳女孩就在点名时间发起了一个“相机自主旅行”项目, 让参与者用自己的旧相机照张相, 然后传递给下一个人, 让相机在人和人之间传递, 自助旅行。
点名时间 的创始人 何峰说, 我们设立这个网站的初衷就是想 让更多创 意生长在 中国。中国的人口基数巨大, 不乏很多天才的创意, 也有很多共同的情感需求。如果能将两者整合到一起, 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有趣的事情。
作为中国 众筹网站 第一个试 水者 , 从2011年成立至今, 点名时间共收到项目提案5500个以上, 通过审核超过300个。其中150个成功达到目标, 成功率50%左右。总筹集资金近300万元 , 平均每个项目筹集金额9267元, 单个项目最高筹集金额约为33.95万元, 平均每笔支持金额107元。
2014年1月2日 , 点名时间又获得经纬中国、英特尔投资数百万美元的A轮投资。对于未来的发展, 点名中心CEO张诚这样说: 中国的众筹网站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 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以点名时间为例, 我们现在的主流项目还是一些文创类项目, 金额也大都在10万元以下 , 主要还是靠大家的爱心 , 技术类项目的成功比率不是很高, 还缺少真正的大项目。
聚集高考作文 篇4
曾经有人将高考作文喻为我们社会的晴雨表,这话过去或许成立,可搁在今天说就多少有点隔靴搔痒的意味了。如果有兴趣,你可以去浏览一下近几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题,十有八九都是些可以涂抹到任何时期甚至任何时代的万金油。我的一位在中学语文界颇有名气的朋友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让学生除了“大人生、小社会”这两个主题外概不涉猎——所谓的“大人生”,指的是多咀嚼“人生哲理”,因为这一直是高考作文舞台上久唱不衰的主旋律;触及社会生活的文章虽然偶或可见,但不过是高考作文中小小的点缀。对此我曾存有疑虑,但一次次考题出炉,胜利的天平总是偏向他的那一端。即便广为崇尚现实主义的批评家们赞誉的2008年高考作文题,真正触及社会的也不过三五篇,仅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而品味“人生哲理”的篇什却是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今年不知是否因为我们的社会更趋和谐稳定,真正意义上涉及社会问题的文题更是大为缩水——仅有两篇,这便是江西卷中以“兽首拍卖”这一热点事件作为评论中心的供料作文和辽宁卷中讨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现象的议论文。
这两篇作文虽说触及了社会生活,但我觉得多少都有些剑走偏锋。江西卷作文延续了去年关注社会的长处(2008年江西卷要求学生以2007年洞庭湖鼠灾为背景,以田鼠或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旨在唤醒国人的生态意识),但把目光由国内移向了国外,让学生对蔡铭超在巴黎高价拍下圆明园文物,然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这一富有争议的事件发表议论。这一事件涉及到历史、国际法、商业规则、文化遗产继承等多方面的知识,让一个中学生在封闭的考场里发表评议实在有些勉为其难,或者搔不着痒处;大话、套话、官话、偏激之词可能会成为阅卷者不可避免的收获。辽宁卷让学生去评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触及到了社会热点问题,也是对学生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考查,但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毕竟是一个“小众化”的问题,我们有远比这更危及民生(明星代言虚假广告充其量不过是助纣为虐,而讨伐“纣”一类的恶人才更切中要害)、更影响社会和谐、更大众化、更涉及每个考生利益的问题存在,命题者为什么就不能将眼光放得更开阔一些,把视角调得更低一些,让关心民瘼、关注民生成为我们高考作文的主题?这究竟是命题者观念的问题,还是胆量的原因?
另有两篇“准”现实主义的作文题值得一说,这便是天津卷的“我说九零后”和江苏卷的“品味时尚”。让“九零后”学生来评价“九零后”这一代,当会有理有据,言之有物吧。天津卷去年的作文题“人之常情”,今年的“我说九零后”,都体现着一种让学生有话可说的人文关怀,这似乎也与天津低调、务实的城市风格相匹配。江苏卷作文题也值得一夸:江苏卷前年作文题是大而玄的“怀想天空”,去年是低幼化的“好奇心”,相对而言,今年的“品味时尚”终于让考生找到了一种久违了的“我手写我心”的感觉。时尚本来就属于青年人,这一定会让孩子们有感而发。只是不少终日被禁锢于校园中的高三学子恐怕是从摊开作文纸的那一刻才有机会“品味时尚”的吧?真不知道这“时尚”在他们心中是何等滋味。
如果一定要与社会生活扯上关系,那么广东卷作文题“常识”、四川卷作文题“熟悉”和山东卷作文题“见证”亦可算上。“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广东卷为作文题设计的这则导语堪称精辟,细想想,“常识”总是萦绕在我们脑际,为我们每个人所“熟悉”,可古往今来从上到下我们又干出了多少违背常识的事情!其实,要认真做做这道题的又岂止是孩子们!而山东卷作文题“见证”我以为是所有作文题中最为大气的,导语云:“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诚哉斯言!可这又是一道最为成人化的题目,因为考场里那些十七八岁的少年除了学校、家庭、书本又能“ 见证”什么?估计山东的阅卷老师要在历史人物、历史遗迹、历史遗产……中艰苦跋涉了。
参与主旋律——品味人生哲理——演奏的为数最多,有6家,正好三分之一。而且清一色均为材料作文。这当中包括两份全国卷、安徽卷、上海卷、浙江卷和海南宁夏卷(合卷)。其所供材料有长有短,短者几十字,长者超千言(全国Ⅱ卷共有3段材料,超过千字,估计学生充分研读这3则材料并归纳出寓意不会少于15分钟);内容有寓言童话,有名人逸事,有生活故事,甚至有流行歌词;所表现的主题具体说有关于诚信的,有关于感恩的,有关于竞争的,有关于创新的,有关于生存技巧的……大多没有摆脱高考作文沿袭多年的程式,材料从内容到主题并无太多亮点可言。这些作文考题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便是——老套。尤其是关于诚信的话题已经写了多少年,范文成百上千,早让孩子们产生审美疲劳了。
作文题给得较为宽泛的当数重庆卷的“我与故事”、福建卷的“这也是一种____”和湖北卷的“站在的门口”(后两篇属半命题作文,且都带有一种哲思的意味)。正因为命题者给出的要求较为宽泛,也就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其带来的副作用便是大量的套作难以避免。特别是“这也是一种____”很多范文通过改头换面稍作整容便可纳入这一标题下,有些只需在文末续上个反思性的尾巴即可。这可能是命题者事先没有想到的。
题目夺人眼球却让人无从下笔的首推湖南卷的“踮起脚尖”。我实在不知道这个“踮起脚尖”在命题者笔下的寓意,你让孩子们登高望远?憧憬未来?空中够物?抬高身材?……总之看着这道题目我是一头雾水。记得荀子说过:“吾尝跂(跂者,踮脚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可见在荀老夫子眼中,踮脚远不如登高有价值。不知命题者让孩子们“踮起脚尖”到底出于何种目的。亚军当属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不大爱听流行歌曲,但对这一歌名还是比较熟悉的,因为京城里某一名校的前任校长对这首歌似乎情有独钟,在不少公开场合以其沧桑的歌喉已将它演绎过多遍。尽管我不甚了了“隐形的翅膀”的含义,但京城里的学子大概早希望插上它飞进那位校长治下的校园了。所以我估计这一几乎被网民们的口水淹没了的作文题在北京考生面前该是无比亲切、有着无限的亲和力的。
前两年都曾出现过一两则从古典诗词中探求人生哲理的作文题,但这样的题目今年已完全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两篇以通俗歌曲命名的文题(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和浙江卷的“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似乎也成了我们的大学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的绝妙隐喻。按此思路,明年可能会有一部分作文题取材于民谣甚至儿歌了,不信你走着瞧。
高考作文不能成为我们社会的晴雨表,却可以真真切切地反映出我们教育的现状。环顾欧美诸强以及我们的港台地区的高考作文题,再比比我们自己的,你就可以发现,我们总爱在自己精心编织的华而不实避实就虚的梦境里兜圈子——不知这样的梦几时会醒。
二由高考作文的“文体感”说开去
不是专业与文字打交道的,大概没有多少人会去计较“文体”这玩意儿。就像普罗大众,一天劳作归来,躺到沙发上拿本书消遣,谁还会吃饱了撑的先去研讨一番它的体裁归属?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要否认文体的重要性,至少那些专门研究“写作学”的先生们是要在这块田地里淘食的。除了那帮精英人士,对文体最为关注的大概就数我们的高中学生和他们的语文老师了。原因很简单:作文的文体关乎高考作文的得分,而一篇作文的得分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这个考生的高考总分,进而也就影响到他所进大学的层次。今天,高考对每位中学生和他们的教头来说,实可谓“悠悠万事,唯此为大”,自然这作文文体也就轻视不得了。
在我的印象中,某些省市(譬如四川、重庆)在高考作文的设计和批阅上已有淡化文体的趋势,不过我所在的江苏这样一个文化教育大省却依然在坚守着文体的樊篱。江苏省在高考阅卷中明确规定凡是文体不明(或称“文体感不强”)的文章均要与跑题的作文一样被打入冷宫,甚至给予不及格处理。而这种“文体感不强”的最为突出表现便是在记叙中掺入过多的议论抒情,或在议论中加进了过多的描写叙述。广受读者欢迎的文化类杂志《读者》中刊出的文章大多便与此类作文相像。所以报刊上非常盛行的称得上是雅俗共赏的以“挖掘生活哲理,揭示人生奥秘”为主旨的“《读者》体”随笔已成为敝省中学生写作之大忌。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文章才可以称得上“文体感”鲜明呢?我所在的学校前些时候曾邀请了一位在省内中学语文界颇有几分名气的大腕到校给学生开了一场讲座,此公便总结出了一套高考作文“写什么像什么”的秘诀,具体内容如下:一是从构思上着眼——记叙文要把题目变成故事,用故事表达思想,让思想流淌在描写中(这一总结倒颇有几分诗意,也很是切中肯綮,而下面的就“信言不美”了);议论文要立好一个观点,想好三个角度,每个角度选好一个例子,结尾形成结论;散文则选好一个点,连成一条线,展现三个画面。二是在文章结构上着力——记叙文要开头结尾短小,中间部分充实,详略得当,虚实结合;议论文要分为五段,开头列出中心论点,中间展示三个分论点,结尾得出结论;散文则要大段穿插小段,描写结合抒情……高人到底是高人,寥寥数语便将文体特征归纳得如此到位,且像理科教师一般罗列出一沓操作性很强的公式。只要具有中等智商的学生大概都不难把握。
只是这么一来,我们的中学写作教学岂不成了一种专门摆弄八股文章的文字游戏?不少老师常常将高考作文比作“戴着手铐脚镣跳舞”,可今天的学生不仅戴上了“手铐脚镣”,而且还一个个事先被设计好了舞蹈的规定动作和固定套路,使他们的写作完全变成了一种体操、跳水中的“规定动作”比赛,其个性特点完全湮没在了一种僵化的程式中(且不谈在内容上的限制,那更是令人发指,诸如不接触政治,不触及阴暗面,不涉及敏感话题……而要一个个十几岁的孩子去玄谈人生,空议生命),不客气地说,这简直是对文章的亵渎。
按说语文科目本该是一门最能彰显学生个性、最能抒发孩子们性灵的学科,可是你去翻翻今天的语文考卷,除了几道基础知识题被设计为“客观性试题”(即有“标准答案”的那种),那些为“主观性试题”配发的所谓的“参考答案”也完全就是称得上是毫无商量余地的“金科玉律”。媒体上曾当笑话流传的著名作家王蒙答不对为自己的文章设计的阅读题、北大博导钱理群考不及格高考语文卷的令人尴尬的例子,原因就在于他们二位的答案与我们出题专家提供的答案相龃龉!文艺理论界有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在今天中国的语文界却是“上千万个读者只许有一个哈姆雷特”!看来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倡导的“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的法宝已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了贯彻。
曾有专家呼吁在高考语文卷中尽量减少“客观性试题”,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余地。可是纵观时下高考中语文考试的现状,客观性试题虽有所减少,但主观性试题却有渐渐走向“客观性”的趋势。而今天连本当百花齐放的高考作文也渐趋模式化、公式化、拼装化了。我实在搞不清楚,如此“整齐划一”的语文教学所呈现出的是不是教育界的春天?
聚集模式 篇5
一、大学城聚集经济现状
大学城聚集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流动商贩, 流动经营可以节省摊位管理费且营业时间较为灵活。大学城商圈是部分弱势群体和失业者解决生计问题的重要场所, 其方便低廉的消费方式也满足了大学城消费群体的特殊需求。以下是我们对上海市松江大学城、南汇大学城和浦东大学集聚地的调研情况。本次调研共发放400份问卷, 其中向大学城消费者发放300份, 回收253问卷, 向大学城流动商贩发放100份问卷, 回收42份, 共计回收295份问卷。
(一) 大学城聚集经济消费者消费现象
大学城聚集经济消费在整个高校经济消费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我们关于大学城餐饮消费行为调查问卷的调研显示, 92%的受访者表示曾光顾过流动商贩。约68%的受访者时常光顾流动商贩, 由于比较快捷、东西便宜等原因。近74%的受访者认为流动商贩的经营存在价值。在这些时常光顾的受访者中, 我们发现, 大学城聚集经济的优势在于商品价格公道、小吃风味独特、方便日常生活等。而让学生等消费群体担忧的流动商贩问题有以下几点:58%的受访者认为无卫生保障, 43%的受访者认为消费档次低产品质量差, 67%的受访者认为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 近78%的受访者则认为几乎没有看见过流动商贩的治理。通过统计得出, 其中21%学生的大学城流动商贩消费占其总消费的比重大于1/3, 36%学生的大学城流动商贩消费占其总消费的比重大于1/5。对于饮食类的问卷调查发现, 由于食品卫生和质量问题所导致的事故 (腹泻、不适等) 屡有发生, 受访者中每学期至少有1次因大学城食品卫生影响健康的占4%, 每学期2次以上的近1%。当出现质量问题侵害消费者权益时, 87%的消费者表示问题几乎得不到解决, 17%表示曾与商贩因产品质量发生过口角或冲突, 1%曾寻求过社会执法人员帮助。在实地调研中不难发现, 近45%的大学城消费者在相似程度或同类型的产品上发生过不愉快消费经历, 31%的消费者表示流动商贩不像固定店铺那样存在口碑, 比较难辨别质量好坏也是影响消费体验的主要因素之一。 (见表1)
(二) 大学城聚集经济构成主体状况
根据我们关于大学城流动商贩问卷的受访结果显示:有97%的无证流动商贩单纯依靠摆摊生活, 由于学历和技术的制约使得他们只能依靠摆摊营生, 资本的缺失使他们没有固定的摊位, 无力获得合法的经营。82%的商贩与居民认同聚集经济存在价值。此外, 摆摊收入是商贩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有大约87%, 商贩们认为摆摊解决了因失业产生的生存问题。还有97%左右的商贩认为流动经营虽然可以节省摊位成本和管理费, 但也导致了无证的经营困难。72%的商贩们表示曾与执法人员有过大小不等的冲突, 95%的商贩们认为与执法部门存在沟通障碍, 自身利益无法得以伸张。最后, 近74%的商贩们认为行业缺乏自律, 各自经营也有利益冲突, 36%的商贩们曾与同僚有过纠纷, 98%的商贩们表示与消费者、同行业之间的问题大都不了了之。89%的商贩们希望执法部门能够有更好的管理方式, 91%的商贩们愿意与各方合作促进大学城流动商贩行业和谐共荣。 (见表2)
二、聚集经济对高校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大学城聚集经济的存在有其必然性, 由于郊远交通不畅远离商业网点或消费群体层次不齐等原因, 流动商贩以其方便快捷、物廉价美的特点满足了大学城高校师生和居民的生活需求。另外, 聚集经济的经营方式、内容也体现了一个大学城的特色文化景观。不可否认, 聚集经济已经融入到大学城生活, 成为了大学城师生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 迎合高校市场需求
大学城中的流动商贩, 在郊区商品匮乏、边远流通不畅的背景下, 其经营活动对促进流通、增加消费、弥补大学城区商业网点不足。大学城流动商贩的存在有利于缓解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自发的、非正规的就业方式不仅有充足的存在依据, 而且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有利于创建社会文明和建设和谐社会, 对社会有一定的正外部性作用。
另外, 大学城流动商贩的经营活动适应了市场要求, 能满足高校学生多方面的需要。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收入水平差距, 大学城聚集经济的商品相对于超市卖场等有着较高性价比, 正好满足低收入者和大学城区居民和学生的需要, 其长期存在也情有可原。
(二) 增添大学城文化色彩
大学城聚集经济也是大学城特色文化景观的需要。从社会学角度看, 聚集经济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 从某些大学城流动商贩出售的商品上看, 常常能展现一个大学城的风土人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同的大学城也造就了各自鲜明特色的聚集经济。例如松江大学城的美食街, 浦东大学集聚地的“黑暗料理街”, 南汇大学城的夜市等。以松江大学城为例, 其美食主要集中在文汇路上, 东近二期公寓有荣祥、翰辛两个美食广场, 西近一、三期公寓沿街也有许多地方特色餐点, 如铁板炒饭、西安肉夹馍、桂林米粉等。
三、传统聚集经济管理存在诸多弊端
我国城市管理的方式大都还是基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举措, 在当下已完全不能符合现代城市管理。政府作为社会的唯一主导者, 通常以管理型为实施方针, 恰恰忽略了服务型政府职能的现代化需求。在大学城特殊的城市管理中, 管理方一味的以整治等硬性手段来管理大学城聚集经济, 必然存在诸多的弊端。
(一) 长久以来大学城聚集经济公共管理理念陈旧
建国以来, 由于政府是社会事务的唯一主导者, 也就导致了管理部门在解决聚集经济问题时, 秉承维护政府权威, 个体服从大局建设的理念, 采取以管制、罚款等硬性处罚为管理手段, 并不是以服务等柔性管理作为执法理念, 并且执法部门对聚集经济身份合法性的法理肯定始终未得到改变, 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城市管理理念的偏差, 缺乏服务意识。上海市市长杨雄曾表示:“目前, 我国城市管理的理念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 这体现在单纯的追求城市管理的洁净、整齐、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 这种形式的管理方式。没有考虑到老百姓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 也没有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因此, 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城市管理的需要。
(二) 盲目性整治暴露的缺陷与负效益
一是治理的低效性与反复性, 俗称效益背反效应。聚集经济体迫于生计, 往往与执法人员“打游击”。执法人员来回奔波, 费尽心力却收效甚微。
二是执法部门公众形象的负面性。由于聚集经济多为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 缺乏参与渠道, 利益诉求无法得以充分表达。公众基于同情弱者心理, 便会产生对执法的排斥和敌视, 而部分粗暴执法更是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公愤, 将执法部门推入不利的处境。
(三) 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反思分析
首先, 政策反馈过程中存在缺失。其表现为治理过分依赖刚性手段, 将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交由一个仅仅具有处罚权的执法部门来解决, 执法部门试图以行政强制力来迫使摊贩放弃其几乎是唯一的谋生方式, 却又不能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社会保障, 忽视非营利组织、福利机构等社会力量, 以单中心科层制实施管理, 造成政策反馈渠道单一, 反馈信息不完整、存在延迟等, 同时又有大量社会资源闲置。
其次, 市场门坎高, 入市经营难, 恰好反应了我国在收入分配的不平衡。政府允许进行经营的个体门槛太高, 流动商贩成为无证游商实属无奈, 办证摊位租金贵, 而小商贩小本经营, 赚的钱刚够糊口, 为了降低成本, 只有在马路上跑。虽然违法, 但成本是相对较低的。
再者, 城市就业保障机制不健全也从侧面表现出公平效率存有漏洞。城市弱势群体弱的本质表现在他们无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己的经济社会权利。著名发展经济学专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曾经指出“在一个劳动力几近无限供给的发展中国家, 为了最大限度地缓解就业压力, 政府在就业管理方面应该尽其可能地宽松, 其中, 尤其注意不要对劳动力自我就业与临时性就业人为设置障碍。”而我国的城市公共管理却违背了这一要求。
四、三位一体新型公共服务管理模式探索
继新公共管理革命以后, 新制度经济学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理论。与此相对应的是, 在政治上要求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即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一) “三位一体”的设想与理论基础
“三位一体”构建新型管理模式, 三位:社区街道;聚集经济单位;高校师生。一体:新型公共服务管理模式。替代原有落后模式, 以公共服务理论为地基, 以社区街道为主导, 以大学城为依托, 以聚集经济为主体, 高校师生为参与的有别于传统管理体制的流动商贩治理的新型公共服务管理模式。
城市社会学理论认为, 城市最根本的是要符合人性化生存和发展。现代政府理应为服务型政府, 以服务为主,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效益。
(二) 社区街道是“三位一体”的管理者
在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中, 政府是流动商贩的直接管理者。而在三位一体新型公共服务管理模式中, 真正的管理权应彻底交由社区街道, 政府要做的是承认流动商贩的合法性并提供政策支持、实行免税政策等。由社区街道组成的公共管理部门是聚集经济的服务主体, 其主要职责是为流动商贩提供咨询服务及帮助、仲裁违反商贩行业先前约定协议的流动商贩等。咨询服务主要包括特定经营范围的经营牌照发放等, 仲裁对那些违反商贩行业协议, 先以劝说等途径教育, 再次实行累积计数警告制, 一年之中警告次数达到一定程度的必须处以罚金, 情结严重者取消其经营资格。在新型模式下, 社区街道向政府及时反馈商贩的动态信息, 政府由以前的中心管理开始向外围服务倾斜。
(三) 聚集经济单位是“三位一体”的参与者
商贩是三位一体新型公共服务管理模式的参与者。在三位一体新型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当中, 商贩只要向大学城社区街道提出申请并注册, 便可在大学城社区街道规定的范围内自由经营。另外, 商贩们应在社区组织下建立行业协会, 通过共同协商, 与社区专职人员共同起草协会规则。商贩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 当自己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或经营存在困难时, 要敢于向行业协会、社区街道及时反映, 通过妥善处理来共同维护整个大学城社区的流动商贩行业。商贩们同时要配合好社区街道和行业协会的调研工作, 帮助行业协会、社区街道做好评估, 真实反映各类问题和不足, 以促进流动商贩个人和大学城社区街道的良性发展。
(四) 高校师生是“三位一体”的建议者
高校师生是三位一体新型公共服务管理模式最终体验者, 也是社区街道管理的建议者。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高校师生很少参与所在大学城的社会活动, 更以至于高校师生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缺少发言权, 公共服务管理制定时缺乏合理依据。我们构建的三位一体新型公共服务管理模式需要动员广大高校师生参与到对商贩的管理中来。我们希望看到的是, 高校师生可以通过政府网站帖子、街道意见信箱等, 自由参与商贩平时经营活动的信息反馈, 即对商贩经营是否满意或对社区街道管理是否满意以及对商贩对社区居住环境的不良影响向行业协会、社区街道直接反映。高校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建议等, 以用来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三位一体”是独立创新的大胆假设, 替代原有落后公共服务管理模式, 以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 大学城为依托, 聚集经济为主体, 高校学生为参与的有别于传统管理体制的流动商贩治理的公共服务模式。相信一旦模式优化成功, 便可推广于中国各大学城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罗伯特·B·丹哈特, 珍妮特·V·丹哈特, 刘俊生.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J].中国行政管理, 2002, 10:38-44.
[2]张国平.城市流动摊贩管理难的成因与治理对策[J].江苏商论, 2008, 03:20-21.
[3]王亚新.公共选择视角下的城市流动商贩管理[J].当代经济管理, 2009, 08:77-80.
[4]车克欣.城管执法公众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北京城管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4:61-64.
[5]韦正富.探析我国城市管理中的流动商贩治理问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1, 05:146-148.
[6]潘登科, 张蕾.流动商贩治理模式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0, 03:56-61.
[7]许浩.大城市容得下“地摊经济”吗?[J].中国经济周刊, 2007, 12:26-29.
聚集模式 篇6
科技部火炬中心原党委书记张序国:钢渣联盟的成立, 符合十八大精神, 也符合“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2012年12月29日, 由鞍钢等5家钢铁企业、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等主办的“钢渣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成立。
本联盟由鞍钢集团、宝钢集团、包钢集团、武钢集团、莱钢集团、重庆钢铁集团以及北京科技大学等近20家单位首先发起。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大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秘书长、科技部火炬中心副局级调研员段俊虎、科技部火炬中心原党委书记张序国、科技部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副处长汤富强、工信部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司副处长雷文、工信部原材料司文刚以及热心于钢渣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中国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树斌等应邀参加。
工信部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司雷文副处长:希望通过这个平台, 能够加快一批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培育出一批钢渣综合利用的骨干和龙头企业。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倪文:尾渣大宗整体利用技术, 我们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是要进一步加强针对不同种类的钢渣属性的认识, 因地制宜, 分质利用。
实现钢铁渣“零排放”, 钢渣资源利用再升值早已成为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节能减排的紧迫任务, 联盟的成立对推动和促进我国目前钢渣资源产业综合利用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渤海聚集 篇7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西部, 地跨北纬35°41′-37°26′, 东经108°10′-120°01′, 直线距离西至省会济南183公里, 西北至首都北京410公里。南依沂山, 北濒渤海, 东连青岛, 西接淄博、东营, 南与临沂、日照接壤。辖奎文、潍城、寒亭、坊子4区, 青州、诸城、寿光、高密、安丘、昌邑6市, 昌乐、临朐2县, 全市总面积15859平方公里。至2008年底, 据公安部门统计, 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862.5万人。据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资料推算,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889.54万人。全市有汉、满、回等51个民族。中心市区建城区面积128平方公里, 人口108万。
潍坊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 弥河故道旁就有人群定居。自夏以来, 历代王朝政权在此封国建邑, 设州立府。春秋时期分属齐、鲁、纪等国。今潍坊版图在秦时分属胶东、临淄、琅琊三郡, 汉朝时属青州刺史部, 唐代属河南道, 宋代属京东东路, 明清两代分属青、莱二州。民国初属胶东道, 1927年废道直属山东省。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 成立潍坊特别市和昌潍专区, 1967年3月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 1981年7月更名为潍坊地区, 1983年10月改为省辖地级市, 实行市管县体制。1958年10月, 博山县划归淄博专区, 1969年临淄县划归淄博市, 1978年胶南、胶县及黄岛区划归青岛市, 1983年10月平度县划归青岛市, 1992年12月五莲县划归日照市。潍坊市现辖4区、6市、2县, 含67个镇、1个乡、49个街办, 8963个村民委员会, 636个居民委员会。
潍坊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市上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围绕“一六三三”思路目标, 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着力优化调整经济结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推进全面小康建设, 积极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 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 社会政治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宏观经济健康协调平稳发展。初步核算, 2008年潍坊市生产总值 (GDP) 完成2491.8亿元, 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7亿元, 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455.0亿元, 增长12.6%, 其中工业增加值1339.4亿元, 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755.1亿元, 增长16.8%。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6、7.5和5.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 人均GDP达到28106元 (按年末汇率折算为4112美元) , 比上年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3:58.4:30.3。
沿海开发工作成绩显著。加快推进北部沿海开发, 配套园区150平方公里, 开工项目115个, 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8.2亿元。潍坊港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 一类口岸开放通过省预验收, 万吨级码头、防潮大坝、疏港公路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对外交往。潍坊市与美国的普韦布罗市、德国的弗赖辛地区、澳大利亚东吉普斯兰市、日本的日向市、韩国的安养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山东:加大对黄河三角洲经济区金融支持力度, 拟建黄河三角洲银行
山东省政府近日表示, 将以东营市商业银行为基础, 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吸收知名工商企业投资等方式实施增资扩股, 支持其做强做大, 并适时申请更名为黄河三角洲银行。
黄河三角洲是自然生态环境优良的大河三角洲, 具有巨大的开发空间, 目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支持黄河三角洲地区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壮大的同时, 山东省政府近日出台相关意见提出, 将加大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按照这一意见, 山东省将支持国内外金融机构在黄河三角洲设立分支机构, 扩大对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信贷投放。2010年, 重点引进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等设立分行, 到2011年底, 股份制银行达到6家。2010年, 黄河三角洲区域新增贷款达到500亿元以上, 增速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以上。
为实施区域信贷政策倾斜, 山东省将支持各银行在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设立中小企业信贷分部、票据分中心等营运中心, 在贷款授信、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八家银行针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金融服务需求, 优先选择在这一区域开展新业务和管理模式试点, 创新开发金融产品。
天津:曙光超级计算机“星云”峰值速度3000万亿次/秒, 津产计算机全球第二快
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OP500排行榜官方网站2010年5月31日发布了最新的“500强”名单, 中国首台实测性能超过千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星云”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第二位。
业内人士表示, “星云”跻身世界第二位标志我国生产、应用、维护高性能计算机的能力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对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高性能计算机“星云”由曙光公司天津产业基地研制生产, 是目前中国实测性能超过一千多万亿次的首台商用高性能计算机, 其峰值运算速度可达每秒3000万亿次, 实测Linpack性能达到每秒1271万亿次。除了超强计算能力, 它还拥有超高密度、超高性价比、超低功耗以及超广泛应用等特点。
天津:6月26日歌诗达“浪漫”号豪华邮轮首航, 国际邮轮母港月底开港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标志性工程———客运大厦内外装修基本完工, 计划于6月中旬接受整体竣工验收。6月26日, 随着歌诗达“浪漫号”国际邮轮在此首航,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将正式开港。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开港后年内将有以天津港为母港和挂靠港的26个航次的豪华邮轮来港, 预计接送游客人数超过5万人次。其中, 6月26日意大利歌诗达“浪漫”号豪华邮轮将在此首航, 共有10个航次;7月31日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有限公司旗下亚洲最豪华的邮轮“海洋神话”号也将在此首航, 将有8个航次。
沈阳:全球最环保飞机沈阳造, 首架庞巴迪C系列飞机将于2013年交付运营
2010年5月31日, 沈阳沈飞国际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该公司将首次以研制伙伴的身份, 携手全球第三大飞机制造商共同打造全球最环保飞机。
沈阳沈飞国际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2.1亿元, 而该公司成立的首要任务, 就是参与研制、制造庞巴迪C系列飞机。C系列飞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针对100-149座级进行最佳设计的飞机, 而波音和空客公司该座级的飞机是由其他座级飞机靠增减座位数来实现的。
烟台:“渤海翡珠”客轮连接烟台大连
6月1日, 车辆进入“渤海翡珠”轮车辆舱。当日, 大型客滚船“渤海翡珠”轮从烟台起航开往大连, 正式投入渤海湾运营。至此, 渤海轮渡公司斥资20亿元人民币建造的6艘“珠”字号大型豪华客滚船全部投入运营。
“渤海翡珠”是“渤海珍珠”、“渤海玉珠”、“渤海宝珠”等轮的姊妹船, 船长163.95米, 型宽25米, 总吨位2万余吨, 拥有2000米车道线, 可一次装载大小车辆260多辆, 载客1600多人。
山东:政府牵线搭桥为资本开辟海外市场, 推动企业在德国上市
继3家公司在德国上市之后, 山东省政府部门积极牵线搭桥, 推动更多本地企业在德国上市, 这使得山东与德国在资本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
山东企业德国上市研讨会6月2日在济南举行, 这次活动由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德意志证券交易所联合举办。据介绍, 德国资本市场是山东省资本市场主管部门继香港、新加坡、英国、韩国和日本等之后推介的第7个海外发达资本市场。
山东省是中国农产品大省和制造业大省, 近年来企业境外上市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目前, 全省有上市公司176家, 股票186只, 累计募集资金1833亿余元, 其中境外上市公司71家, 累计募集资金562亿余元。目前, 山东省工友机械、新光亚洲和欧亚地产等3家公司已在德意志证券交易所上市。
期间, 德意志证券交易所和金融证券界人士就上市规则、程序、财会制度及企业并购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山东省金融办与德意志证券交易所,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德国汉堡商会分别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北京:要投80亿建公园, 规模前所未有, 新建28处将全部免费开放
北京投资80亿元, 启动了北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公园建设。明年年底前, 北京城乡将增添28个、总面积约12万亩的大型公园, 并且全部免费对市民开放。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大规模植树, 北京可用绿化的空间已经渐渐饱和。数据显示, 截止到去年底, 北京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6.7%, 林木绿化率达到52.6%,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4%。
28个大型公园中, 11个是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公园依托新城滨水空间而建, 总面积10.2万亩, 建成后既能提升新城品质, 又能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目前, 11个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年内完成绿化面积3万亩, 预计到明年底, 11个公园将全部建成。
通过大规模的公园建设, 北京两年内公园面积将增加12万亩。“北京将初步构建起由郊区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城乡结合部郊野公园、中心城休闲森林公园组成的城市森林公园体系。”该市园林绿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内蒙古: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752万千瓦居全国首位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4月底, 我国北疆的内蒙古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增至752万千瓦, 装机容量位居全国首位。
据悉, 新能源与低碳经济建设正在内蒙古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目前其风电装机容量已突破700万千瓦的全年规划目标, 其中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赤峰市和通辽市的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均超过了100万千瓦。
为加大风电并网力度, 内蒙古自治区在保证电网安全前提下, 最大限度安排清洁的风电能源上网, 目前内蒙古电网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占电网开机容量的20%, 接近挪威、丹麦等风电开发先进国家的水平。
金融产业聚集研究综述 篇8
金融产业是经济核心产业, 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金融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了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 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以纽约、伦敦和东京等金融中心为代表的三大国际金融集聚区。我国的集聚活动趋势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步日益显现, 如北京、上海等基础设施较好、周边产业发展较成熟的大都市已经发展为我国的金融中心之一。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金融产业集聚的现象, 同时采用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对其进行研究, 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整理、总结, 为今后的金融产业集聚现象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二、国外研究现状
Kindle Berger (1974) 的研究认为, 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跨地区支付效率的提高以及金融资源跨地区配置效率的提高, 达到节约周转资金余额、提供融资和投资便利, 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Porteous (1995, 1999) 、Martin (1999) 、Thrift (1994) 的研究认为, 金融产业集聚可获得“信息外在性”, 即金融机构的集结可以使区域内企业在信息量倍增中获益。Bossone等 (2003) 的研究认为, 金融中介的参与使投资者与通过银行信贷经营的企业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充分, 提高了整个价值投资链利润。对于支付方式复杂, 而且信息灵敏度较高的股票和金融衍生品来讲, 投资者和券商地理位置接近, 会利于掌握更丰富的金融信息。Clark (2004) 的研究确认了金融系统地理接近的重要性。他认为, 即使电子信息技术导致金融系统地理性的减弱, 金融系统地理性仍然存在, 尤其是市场信息地理差异依然较明显。金融服务业存在信息不对称, 而电子银行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面对面的交流是依旧存在的。Vernon (2001) 的研究认为, 金融机构聚集提供了近距离的沟通便利, 吸引了以较快互动速度作为必要条件的行业。公司或金融机构集中可以促进为了熟悉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客户关系。Pandilt等 (2001, 2002) 采用了Swann (1998) 提出的产业集聚动态研究方法, 对英国的金融服务产业进行了分析, 认为集聚效应会影响公司成长以及新进人才数量, 同金融服务中心的不同金融部门之间存在相关性。
金融产业集聚效应产生机理角度的研究成果。Audress和Feldman (1996) 的研究认为, 知识技术的外溢效应会随着空间距离
金融产业是经济核心产业, 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金融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了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 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以纽约、伦敦和东京等金融中心为代表的三大国际金融集聚区。我国的集聚活动趋势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步日益显现, 如北京、上海等基础设施较好、周边产业发展较成熟的大都市已经发展为我国的金融中心之一。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金融产业集聚的现象, 同时采用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对其进行研究, 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整理、总结, 为今后的金融产业集聚现象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意义。的扩大而下降, 所以, 集聚所带来的知识溢出会有利于集聚区内的经验共享与技术创新能力提高。Naresh和Gary (2001) 研究了金融机构集聚的机理, 认为从供应角度来看, 集聚将有利于获得具有专业化的劳动力与金融机构间的支持性服务;从需求角度看, 金融机构选址在著名的服务业集群时, 将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 而且可以降低企业与客户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从而有利于维护长期的客户关系。
金融产业集聚产生的负效应相关研究。在金融产业集聚过程中, 同时会产生集聚负效应, 使金融活动的集聚与扩散趋势并存。Economides and siow (1988) 研究了市场流动性和市场进入成本的替换关系, 认为由于流动性的存在, 一般投资商喜欢在交易场所进行金融交易, 而市场进入成本使投资商会考虑交通费用等。所以, 如果投资商离流动性较好的金融市场较远, 那么他们将选择停留在流动性相对较弱的金融市场。
三、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金融产业集聚研究的起步较晚, 而且集中在不同角度对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国内学者也有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宏观、微观的动因进行研究, 并从交易费用等角度研究了金融产业集聚效应。
潘英丽 (2003) 的研究认为, 金融机构集聚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 降低了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 这种外部规模经济为金融中心的形成增速。连建辉、孙焕民等 (2006) 也指出, 金融企业集群使金融机构在区域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缓释优势和生产经营效率优势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为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王步芳 (2006) 的研究认为, 金融产业集聚综合了金融市场和金融企业科层组织的功能, 能够形成一个稳定、持续、有序的金融生态组织, 从而在金融整合力、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具备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科层组织所不拥有的整体竞争优势。滕春强 (2006) 的研究认为, 金融企业集群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持久的竞争动力, 并在对内涵进行把握的前提下研究了金融企业集群的经济性质, 同时, 从内源动力和激发动力两个方面分析了区域金融企业的动力机制与竞争优势。
黄解宇、杨再斌 (2006) 在专著《金融产业集聚论》中系统地讨论了金融产业集聚的动因和机理, 对金融产业集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金融产业集聚具有金融产业集聚效应、金融扩散效应、金融溢出效应, 并说明金融产业集聚是如何通过金融功能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对金融产业集聚的递进现象, 他们认为:“金融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 是由多层次要素复合而成的综合体。通过经济地域运动, 金融产业集聚由低层次向高水平发展, 具有递进效应, 体现了‘金融’和‘地域运动’的祸合”。刘军、黄解宇、曹利军 (2007) 的研究认为, 金融产业集聚效应通过外部规模经济效益、网络效益、创新效益、加速技术进步效益、自我强化机制效益这些方面影响经济增长;金融扩散效应通过“涓流效应”和“极化效应”促进经济增长。
刘红、叶耀明 (2007) 研究认为, 从交易费用角度看, 产业集聚可以扩大市场的广度以及增加市场的深度, 拓展市场范围, 促进分工的发展。金融产业集聚通过与当地服务业、制造业的互动, 拓展了金融业的市场广度;通过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 增加了金融产业的市场深入, 对区域金融产业产生积极的集聚效应, 促进了地区金融业的良好发展。
陈爱艳、宁军明 (2008) 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珠三角金融产业集聚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具有明显的集聚优势, 而且珠三角各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徐新华、陈铭仁 (2008) 认为, 金融产业集聚通过外部规模经济、知识集聚、信息外溢、市场机制和区域文化影响的共同作用, 各类金融机构在空间集聚, 还通过与其他产业的互相促进, 逐步形成金融产业集群。金融产业集群提高了金融创新速度和效率, 促进了新金融机构的建立。
四、总结
聚集港澳台 篇9
香港《大公报》
近年来,国家粮食价格高位运行成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中国因素又屡屡成为国际游资进行投资炒作的重要噱头。但在中国充裕的粮食生产能力及超高的粮食储备规模影响下,中国粮库成为稳定全球粮价之锚。2008年中国政府公布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中国政府将保障粮食等重要食物基本自给,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如果中国不能做到主要粮食自给自足的话,那么中国在国际市场的贸易活动势必将引起包括大米、小麦等主要商品价格的剧烈动荡。即使中国凭借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购买到上述商品,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将是巨大的冲击。
由“奥肯定律”看台湾失业率走向
台湾《工商时报》
根据近期台湾内外发布的经济数据,愈来愈证实全球经济正快速下滑。面对这样的景气变化,依经济学奥肯定律,即经济成长率降低两个百分点,失业率便会升高一个百分点来判断,台湾岛内失业率的走高已成定局。根据调查,台湾每周工作低于19小时的就业者在今年9月已升至16万多人,不但高于8月的14万人,也比去年9月多出1万多人。这项数字若换算为全职工作者的工作天数,以一天8小时计,等于每周工作不到3天。显然这项数字的升高,意味着有更多人处于“不完全就业”的状态。依历年的经验,只要景气下滑,这项数字就会升高。
香港与内地货币互换额倍增
香港《南华早报》
人民银行昨与香港金管局在北京续签货币互换协议,两地货币互换协议规模将由2009年签订时的2,000亿元,扩大一倍至4,000亿元。新协议有效期为三年。续签的货币互换协议可令香港获得足够的人民币流动资金,鼓励更多企业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自九月底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持续波动。有市场专家认为,加强货币互换协议规模将有助减低金融动荡对人民币市场的冲击。
欧元区瓦解 恶梦恐成真
台湾《商业周刊》
十一月上旬,欧洲政局发生大地震,希腊、意大利两国总理,都因为债务问题处理不当而下台。希腊问题虽严重,还不是欧元区目前危机的主角,真正的主角是欧洲第三大经济体,国力居“Piigs”之首的意大利。不过,目前状况是意大利的债务“大到不能倒”,若意大利不能从债务危机脱身,则下一个被债务危机‘感染”的国家,就是银行业持有大批希腊、意大利债券的法国。情势若演变至此,“欧元区即将崩解”就不再只是传言。若想力保欧元不坠,欧元区成员国,恐怕得拿出更多实际行动,来证明他们有能力应付这场危机。
男女平等澳居世界前列
澳门《澳门日报》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分析 篇10
一、高端人才区域聚集内涵分析
1、高端人才区域聚集及其分类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 高端人才是一个综合型概念, 是社会各个领域都非常需要的人才。[1]高端人才是位于人力资源金字塔顶端的稀缺人才。 这部分人才不仅有丰富的现代化知识和高尚的品质, 同时还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与精湛的专业技能, 极具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宏观战略思维, 能够适应市场竞争需求, 并且凭借极具创造性的工作能够为社会进步作出显著的贡献。 人才是会流动的。 这一流动性能够产生人才相对集中的聚集现象。 高端人才作为人才中最优秀的群体, 其流动性更为频繁, 相对聚集的现象更为明显。
所谓高端人才区域聚集, 是在一个时间段内, 由区域内外部环境变化而引起的高端人才按某种联系聚集到某个区域内的现象。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硅谷, 至今已有一百万以上的来自全世界的科技人才聚集在那里, 其中包括近千名美国科学院院士, 以及四十多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2]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类型。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按成因划分为三类。 第一, 政策导向型聚集, 发生在区域发展的初期, 由于区域自身内部环境还没有构建出来, 因而要依赖政府的优惠政策进行扶植。 第二, 产业导向型聚集。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内产业结构慢慢形成, 高端人才的聚集开始围绕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而展开, [3]人才种类更加丰富, 结构也更加多元化。 第三, 人才市场导向型聚集, 区域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由于区域内的聚才环境已逐渐成熟, 人才流动开始依据人才市场的需要展开。
2、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特征
聚集范围相对狭小。 人才在区域内是不均匀分布的, 若把区域看成一个平面, 人才在这个平面内通常成片状分布, 每一片的人才聚集都会成为区域发展的动力。 高端人才自身条件优越, 对环境更加挑剔, 因而其聚集壁垒更高。 与一般人才的聚集相比, 高端人才在区域内的聚集范围会更加狭小, 呈点状分布。 如果说人才分布在区域发展的各行各业, 那么高端人才在区域内的聚集更多集中在高新开发区的知名企业和新兴产业中。
人才的同质性或相关性更突出。 所谓“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人才出现聚集, 其主体之间必然存有某种相关性。 高端人才也不例外, 但是由于高端人才是稀缺的人力资源, 他们所研究的领域可能鲜为人知, 因而更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与进步, 这就决定了聚集在区域内的高端人才具有更为突出的同质性或相关性。 例如, 北京中关村聚集的多为高层次的IT人才。
聚集地经济较发达。 高端人才聚集度较高的区域经济也相对繁荣。 资料显示:我国当高端人才区域聚集存在这样的现状, 沿海多于内陆、东部多于中部、西部最少。[4]细细研究, 不难看出高端人才的地域分布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息息相关。 东南沿海地区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受到了国家的重视, 起步早, 发展快, 到如今已然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成为高端人才聚集的最大区域。
3、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现状
对于人才的空间分布状况, 古人早就有所研究。 古语有云“仁者乐山, 智者近水”, 可见, 区域地理环境就对人才聚集有一定影响。 然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人才的分布早已不仅仅是地理环境之间的差异所致了, 人才的流动与聚集更与区域的各方面息息相关。 目前,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现状总体可归结为一点, 即不均衡,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物理空间上的不均衡, 二是高端人才在不同行业上的聚集程度不同。
空间聚集不均衡。 我国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现象在空间上总体呈现一个阶梯状。 高端人才的聚集现象在东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中部次之, 西部地区的高端人才聚集现象最不明显。 资料显示, 东部地区聚集了国内50%以上的高端人才, 从事高新技术的高端人才大都聚集在东部, 而中西部的人才不仅在总量上少于东部, 质量上也不及东部地区。
各行业的聚集度不同。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现状还体现在不同行业上的聚集度不同。 随着社会的进步, 由于行业性质的差异, 那些投资周期短、资本回收快、 经济效益高的行业更加受到他们的青睐。自2009 至2013 年, 北京由“海聚工程”所聚集的高端人才在生物制药等产业的聚集度各不相同。 其中, 生物制药业与电子信息业的聚集度较高。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高端人才区域聚集在不同行业的聚集程度有所差异。
二、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分析
人才聚集现象出现之后, 在区域环境的影响下, 人才累积会由量变产生质变, [5]发挥出人才的聚集效应。 所谓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可定义为:在一个时间维度内, 在良好的区域整体环境下, 高端人才凭借一定的相互关联在区域内形成聚集, 从而产生一种积极的效应, 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放大,明显优于高端人才相对分散或集中度较低的区域。
1、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经济效应
推动区域新兴产业的发展。 高端人才的作用不容小觑, 江西新余单是引进了一个彭小峰, 短短时间内就带动了整个江西光伏产业的发展。 如果单单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就能诞生一个明星企业, 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 那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必定更为显著。 高端人才聚集会优化区域的人才队伍, 给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他们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内创新创造, 必然会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
促使区域产业链更加完整。 区域往往会凭借当地的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 吸引一批高端人才来到区域内。 当高端人才聚集形成一定规模后, 信息共享度越来越高, 知识溢出效应明显, 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学习, 高端人才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他们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各自发挥, 从而促使区域产业分工更加趋向于细致化、专业化以及合理化, 在产业链的薄弱、缺失、瓶颈环节有所突破, [6]进而不断扩充、完整区域产业链。 当区域开始整合所有资源逐渐形成支柱产业以及关乎未来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时, 区域内势必会带来新一轮的高端人才聚集。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循环, 高端人才越聚集区域产业链越完整;产业链不断扩充和完整就会为区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吸引更多高端人才, 最终将带动区域GDP的持续增长。
带动区域经济转型。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飞速发展, 区域内的一些传统产业, 如纺织业、机械制造业等已经不能够适应其经济发展的要求, 区域经济要想适应新世纪发展趋势并保持增长就必须对现有的经济结构进行重塑, 转变类型。
高端人才活跃在专业最前沿, 凭借其顶尖的技术与战略的眼光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探寻了新的前进方向, 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路人”。 海洋经济、生态经济、新能源经济等的兴起与发展都与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息息相关。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促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推动了产业升级, 带动了区域经济转型, 促进了区域经济总量的持续上升。
2、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政治效应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区域发展的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来规划促进区域发展, 这些政策涉及内容广泛, 类型多样, 涵盖了区域性的产业政策、 金融政策以及区域开放政策等。高端人才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敏感度, 再加上他们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 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更好的解读、消化中央文件精神, 将中央关于区域发展的政策和方针更好地贯彻落实到区域发展的各个环节中。
为区域发展赢得更为优惠的政策。 当今社会, 国家对高端人才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为了实现自主创新和民族富强, 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培养、引进、留住更多的高端人才。 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作为支持。 如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沿海开发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战略...... 正是有了这些政策的支持, 才使得更多的高端人才回国、回乡发展, 为区域发展做出了贡献。
3、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文化效应
激发区域内个体价值文化的创造。高端人才往往在自我实现甚至是超越自我方面有着更高的需要。高端人才向某区域内聚集, 他们丰富的人生与职业经历, 别具一格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不断实践与开拓创新的作风, 都将对区域内人才观念的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深圳特区聚集高端人才, 如今已发展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传奇, 不仅诞生了华为、腾讯、中兴等多个世界级大型企业, 更是造就了任正非、马化腾、侯为贵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 这些企业家具有极大的模范作用, 激励着一个个有志青年, 鼓励他们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奋斗, 从而激发了区域内个体价值文化的创造。
推进区域各企业组织文化建设。 组织是区域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 也是高端人才聚集到一个区域后的最终去向, 因而, 组织文化关乎着高端人才的去留。 高端人才在进入一个新的组织之前, 基本上就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独有的性格特征, 他们的认知程度、思维模式以及目标追求等方面都会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 因而, 他们的空降很可能会引发组织内个体之间的冲突。 可在组织内形成一种“留大同, 存小异”的文化, 既规避、削弱了组织冲突, 又不至于使组织陷入思维僵化, 让人才可以沿着组织发展所需要的方向去发挥效能, 将人才价值变现得淋漓尽致。
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高端人才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捍卫, 能够帮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民心, 为建设区域文化做出贡献。 区域发展过程中将更注重高端人才的价值创造。 高端人才聚集能够进一步提高区域的凝聚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高端人才跨区域的文化交流, 能够打破长期以来的人才地域化的观念, 让高端人才能不受空间的限制, 创造更大的价值。 高端人才聚集, 能够促进区域内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促进大众传媒业、公益事业文学艺术业的进一步繁荣壮大。 因此,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能够在不同层次上为区域文化建设提供助力, 提升区域整体的文化软实力。
4、高端人才区域聚集的科技效应
为区域带来先进的科研技术。 那些有着国际工作经验、活跃在专业最前沿的高端人才的流动与聚集必将为区域带来更多顶尖的科研技术与成果。 在高端人才的带领下, 一系列重大的技术被攻克, 一系列崭新的领域被开辟, 他们凭借一项技术或专利, 促成了相关项目的启动, 推动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 对区域内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发挥创新优势推动区域科技腾飞。 高端人才作为科技的创作者、使用者和传播者, 为区域科技的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即创新。[7]高端人才自身就拥有极强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具有较高的整合能力与学习能力, 他们的聚集将会在区域内形成更多的创新团队, 成为推动区域科技发展的核心队伍, 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形成强大的创新优势, 为区域带来更丰富的创新成果。
三、优化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的对策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对整个区域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但是大量高端人才的无序聚集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譬如:人才没有关联性或者关联性不大因而不能产生人才聚集的规模效应;区域聚才环境不理想因而留不住高端人才;人才流动过于滞后因而人才不能合理分配;人才市场出现混乱而不能发挥出应该有的作用等。 这些情况都意味着高端人才区域聚集也会带来消极影响。 因此, 如何才能使高端人才走向聚集, 并且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供其发展, 从而提升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对区域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1、个体层面要提升整体综合素质
人才个体是高端人才聚集过程中的主体, 只有做到个体层面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才能为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奠定基础, 带来1+1>2 的乐观效应。
始终保持积极心态。 高端人才奋斗在各个领域的最前端, 其职业往往具体高风险、高要求、高压力的特点。 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对高端人才来说尤为重要。 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帮助其强身健体, 而且能够舒展心绪, 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 一个健康的业余爱好也能帮助其调节心理状态, 当高端人才能够保持一个最佳的心态, 他们身上的创新能力会不断放大, 成果更为突出。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如今知识的更新异常迅速, 高端人才虽然比一般人掌握更为先进与全面的知识, 但如果稍有懈怠, 必定会被淘汰。 为了减少知识老龄化的现状, 人才个体必须自觉地学习新知识。 国家培养一个高端人才是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的, 高端人才从形成到发展再到更高层次的深造是一个持续并且不能中断的过程, 一旦有一点滞后, 人才的价值就可能丧失。 高端人才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积极参加专家会议, 适时出国交流等。
持续增强综合能力。 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高端人才不仅要具备一般能力, 而且要掌握专业领域所需要的特殊能力, 并且这些能力要比常人更为娴熟精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修炼, 一旦拥有一项能力也不能够大意, 如果不去提升, 就可能被淘汰或是逐渐丧失。 高端人才光有知识是不够的, 必须持续增强其整体综合能力, 包括整合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
2、组织层面要打造聚才文化环境
组织层是区域发展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它是人才直接聚集与发展的栖息地。 组织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灵魂, 是企业能够吸引高端人才的基础。 只有在组织内打造出一个优秀的、和谐的、创新的文化环境, 才能让组织转变成一块强力磁铁, [8]将那些与组织价值观保持一致的人才紧紧抓住, 要从以下三个层次着手, 建设优秀的组织文化, 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区域聚集更多高端人才, 促进聚集效应的提升。
不断充实观念层。 观念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充斥于整个组织的各个方面, 作用最为明显。 首先, 组织要明确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组织愿景, 高端人才往往更加热衷于自我突破, 毫无挑战的组织目标吸引不了高端人才。 其次, 要形成以人为本的组织哲学, 用以指导组织的人才工作, 科学处理高端人才在引进、使用、维持和再发展方面的各种问题。 最后, 组织必须倡导一种互信互助、竞合发展的组织精神, 在组织内形成良好的风气, 规避人才恶性竞争的风险,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效用。
不断完善制度层。 一方面, 组织要不断完善其工作制度和管理, 在进行高端引智后, 必须要关注高端人才在本组织的适应性。 鉴于高端人才的独特性, 组织要更加灵活地为其设置岗位, 并在管理上予以更多特权, 保障其创造力的发挥。 另一方面, 组织要制订若干特色制度, 用以人才的激励。 例如, 制订优秀员工表彰制度对高端人才进行物质上的激励;制订骨干员工深造制度, 让高端人才进入企业后还可以接着朝更高层次进修发展。
适时更新器物层。 器物层是组织文化的外显层次, 保持器物层的不断更新, 是对现代企业的必然要求。 首先, 一个通俗大气的组织名称, 一个别具特色的组织标志, 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推销自己, 吸引高端人才的目光。 其次, 组织要经常性引进新设备新器材, 为高端人才提供优越的硬件环境。 最后,组织丰富的业余文化活动也相当重要, 毕竟高端人才的生活中也不是仅仅只存在工作这一样东西而已, 他们也需要有质量的生活。
3、区域层面要系统规划聚才举措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吸引只是开始, 更重要的是怎样保持住高端人才。 区域层面要系统进行高端人才的招揽、 维持以及培养工作, 不断完善高端人才聚集过程中的各类细节问题, 从而加强组织的吸引力, 聚集更多高端人才为区域发展做出贡献。
一是多渠道引进高端人才。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的产生首先离不开人才的聚集, 因而区域的首要工作就是尽力去引进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增加其总量。 其次, 要充分发挥所在区域人才市场的作用, 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借助猎头公司, 高校招聘, 海外招聘等方式, 从不同的渠道进行高端引智增加高端人才到区域聚集的几率。
二是科学灵活使用高端人才。 高端人才在数量上的聚集还不能产生聚集效应, 引进高端人才之后必须认清其价值, 科学地进行使用, 注重其价值的创造以及潜力的发挥。 要构建一个灵活的用人机制, 尊重每个高端人才与众不同的个性与价值, 要扶植新兴产业的发展, 创造更多的岗位, 把人才配置到最恰当、最需要的岗位上, 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尽其才。
三是多优惠留住高端人才。 区域要聚集高端人才, 必须要解决其户口、组织关系等的迁移问题, 要创造更加便捷的条件解决其工作、住房、家属工作等切身问题, 让他们安心留下。 区域要给予人才特区更多的优惠政策, 加紧完善人才特区的聚才环境, 真正保证高端人才能够融入进区域内, 增强情感上的联结, 为区域发展谋福利。
4、政府层面要科学制定聚才政策
普及科学人才观。 政府要进一步普及科学人才观, 让社会对高端人才的认识更加透彻, 使用更加合理。 要注意, 衡量高端人才的标准不可单一, 学历的高低并不能确切地证明能力的强弱, 要从多角度给予评判, 深入挖掘人才的价值。
制定积极人才流动政策。 政府要通过制定积极的人才流动政策来引导与规范高端人才的正确流动。 要健全户籍制度和居住制度有效衔接的人口管理制度[9], 进一步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和聚集。 另外,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 流动也出现了新的方式,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完整的人才信息资源数据库, 使人才资源能够为各区域所共享, 不在受地域所限制。
实施特殊支持政策。 高端人才是整个社会的稀缺资源, 高端人才区域聚集效应对区域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因而, 政府应该对其实施与一般人才不同的特殊政策。 政府一方面要实行更多顺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 树立国家引才品牌, 为国家聚集海内外高端人才;另一方面, 要针对高端人才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 设立高端人才发展基金, 用以高端人才的激励和再发展, 维持高端人才在区域内的聚集, 减少不必要的流失。
参考文献
[1]吴蕴慧.苏州集聚高端人才战略研究[J].全国商情, 2012, (3) :4-6.
[2]牛冲槐, 姜海洋.硅谷与中关村人才聚集效应及环境比较研究[N].管理学报, 2008-5 (3) .
[3]马建龙, 刘兵, 张培.新兴工业区人才聚集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 :142-144.
[4]李双双, 延军平.中国当代地理教授、研究员地域分异[J].地理科学进展, 2011, (10) :1298-1304.
[5]牛冲槐, 崔静, 高凤莲.人才流动与人才聚集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N].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2 (9) .
[6]江岩.科学认识高端人才引领作用[J].中国人才, 2012, (5) :13.
[7]牛冲槐, 杨玲, 芮雪琴.区域人才聚集下的创新优势分析[N].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 (1) .
[8]牛冲槐, 贺召贤, 张永红.组织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研究[N].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0,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