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分析方法(精选8篇)
教学内容分析方法 篇1
四种教学方法
一、LBL 教学法
LBL 教学法即Lecture-Based Learning, 就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 是以教师为主体, 以讲课为中心, 采取大班全程灌输式教学。是目前仍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法。其基本做法、相关条件要求、相适应的考试评价方法、教案讲稿要求、备课预讲试讲做法等,都有成熟的定型的范式。
(一) LBL 教学法的优点
1. 节省教学资源。LBL 教学法采取大班教学, 通常是一名教师, 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 这有效地节省了教学人力资源, 符合我国目前仍存在的师资力量短缺的实际情况。
2. 传授知识具有准确性、系统性和连贯性。LBL 教学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充分利用教师的专业知识, 使教师可以对教授内容作全面、系统的分析讲解, 既能准确、快速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又能保证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 对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低。LBL 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其授课质量、课堂气氛等主要靠教师个人把握,因此,教师可以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将所授知识深入浅出,按期完成教学任务。
4. 现代技术丰富了LBL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多数院校早已采用多媒体教学, 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做大量的板书, 提高了讲课效率;同时, 互联网又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 教师可在网上找到大量的病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授课时可以图文并茂, 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LBL 教学法的缺限
1.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LBL 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讲课中注重知识量的传播,部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可能出现满堂灌的情况, 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 因此, 有人称其为“灌输式” 教学。
2.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LBL 教学法学生是被动学习, 老师代替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较小, 久而久之,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产生对老师的依赖性, 因此,该教学法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所以很多人称其为“填鸭式” 教学, 这不利于学生以后的个人发展, 也有悖于现今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3. 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LBL 教学法注重知识点的讲解, 这使得学生的应试能力较强但对知识的应用性较差。此外, LBL 教学法的各学科界限分明, 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较少。而实际临床工作中, 通常是一个临床病例综合了多个学科, 这会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差别较大, 学生难以有效应用所学知识。
基本看法:尽管讲授式教学法存在诸多缺陷和质疑,但至今仍是其他教学法所不能替代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运用。可以认为,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是应以此方法为主;对高素质的学生群体,因其主动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均较强,此种方法较大程度的束缚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开发其内在的潜力以及创造力。
二、PBL 教学法
PBL 教学法即Problem-Based Learning, 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 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 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PBL 教学法最早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 1969 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首先把PBL 引入了医学教育领域。
(一) PBL 教学法的优点
1. 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PBL 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有效的开发了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 这适应了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2.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PBL 教学中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及组内讨论来解决问题, 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PBL 教学形式多样, 既有课下的自主学习,又有课上的小组讨论,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 也适应了当代社会对综合性素质人才的需要。
4. 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PBL 教学是从培养临床医生的角度进行实用性学习,授课以临床病例为基础,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打破了学科的界限,锻炼了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 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表1) 。
表1 LBL 教学法与PBL 教学法比较表
|
LBL教学法
|
PBL教学法
|
学习目的
|
传播知识,对每一课程的教学均有较大的深度和广度,知识全面、连贯、系统
|
从培养临床医生的角度进行实用性学习,以培养合格、有能力的临床医生为目的
|
内涵
|
学科界限分明,学生理论较强但运用知识能力较差
|
以临床病例为基础,学科间交叉渗透,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横向思维
|
教学形式
|
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
|
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
|
评估体系
|
终结性评价,在整门课程结束后进行统一考试
|
形成性评价,根据每次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次数、质量及资料复习书面报告进行综合评估
|
(二) PBL 教学法的缺陷
1. 学生基础知识欠扎实。PBL 教学法改传统式教学法为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基础理论学习,其课程内容含量少于传统课程, 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上, 而忽略了对知识点的掌握, 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2. 加重学习负担。PBL 教学的成功开展,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从准备资料开始,要结合病例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从而得出最佳结论。因此, 前期准备工作上的时间约需一周, 大大多于普通的课堂学习。目前, 我国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很重,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久之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PBL 的核心理念
经典的PBL 是一种模式课程,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是一种综合的课程形式。其将问题作为基本因素,将课程内容相互联系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小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课程强调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单纯获得知识。然而,这里解决问题又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必要的知识,学习正确的临床思维和推理方法,培养自学、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才是PBL 的根本目标。PBL 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他课程模式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到了PBL。PBL 以学生为中心,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其核心思想是将问题作为学习和整合新知识的起点。但PBL 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遵照其本身独特的课程设计策略,PBL 在其他课程模式中的使用才会体现其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四)PBL 的实施方法
PBL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6~8 名同学组成1个学习小组,并配备1个导师。在导师的引导下,学习小组完成一个接一个的学习周期(Learning cycle)。每个周期把问题的呈现作为开始,这个问题应该描述了某个知识领域引人注目的发现或者以实际经验为依据的现象。然后学生分析这个问题,并尝试着分辨出问题所隐含着的相关真相,从而把这个问题再现出来。当学生们把问题的定义理解清楚之后,他们会相互合作,运用以前学到的知识,提出问题的最初解决方案。当然,此方案一定存在某些不足,不能完全解释问题,需要学生根据这些不足设定学习目标。学生们通过各种手段自学完成他们各自的学习目标后,回到小组中来向他们的同伴汇报自己的成果,大家进一步讨论修正最初的解决方案并设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通过不断重复学习周期,学生可以获得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获得自学技巧等。在整个过程中,导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在一旁引导学生完成讨论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导者,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友好和谐地进行讨论。
(五)PBL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
1. 低年级不宜适用,高年级适用。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基本上接受的都是传统模式教学,自学能力差,对一入学就采用PBL教学难以适应。所以必须结合这一特殊性,建立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先以PBL教学目标为导向,为低年级学生打好理论知识基础,然后再在高年级中逐步开展PBL 模式的教学。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PBL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不适用或较少适用,专业课适用。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不采用或依据适合的课程内容较少采用PBL教学,而应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法优势,使学生充分、全面、系统、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专业课采用PBL 教学,学生站在一个较高起点上,开展起来更容易。如果在尚不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时就采用PBL 进行教学,学生还不具备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自学起来非常困难。
3. 理论课部分章节适用。PBL教学耗时较多,且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在医学理论课中全部采用PBL 教学并不合适,只能是适合的内容采用。若全部采用PBL 教学,学生也不能将大部分自由支配的时间全部投入到课程准备中,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4. 实习课部分适用,实验课不适用。实验课是为了巩固和加强理论课所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严肃的科学态度及实事求是的作风而开设的。如果把时间过多用在实验PBL 教学上,讨论一些理论问题,将大大减少学生动手锻炼的机会与时间,这就失去了开设实验课的意义。而对于分析思考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当实验结果与预期有差异时,更要认真分析、讨论可能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此外,还可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工作的必经阶段,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尽快完成从“医学生”到“准医师”的转变,为毕业后独立工作打下基础。此时,学生已基本掌握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时间也较充裕,基本具备实施PBL教学的条件。在实习课部分采用PBL 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临床观察与诊疗思考的能力。
大部分课程采取LBL教学法,使学生掌握系统、全面的医学基础知识,规范的操作方法;小部分课程采取PBL 教学,训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能力;还可以解决教学时数不够、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节约大量教育经费。
(六)应用PBL 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距PBL 首次引入我国已经过了20 余年,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都开始应用此方法。然而,PBL教学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我国长久以来一直实行传统课程教育体系的现状和经济发展状况,使PBL 教学方法在推行时面临许多新的难题。
1. PBL 教学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PBL 也不例外。和传统授课方式相比,PBL 的课程容量小,学生可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上而忽略了学习目标本身。传统授课方式将很多经验性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PBL 就要求学生自己去摸索,这样在一个问题上学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本就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可能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同时,PBL 取消了教师的系统讲授,这不利于学生掌握完整的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可能欠扎实。
2. 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制约。由于PBL 本身的多变性和灵活性,使一些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对于PBL 的观念不可接受。对于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来说,突然接触PBL这种完全由学生作为学习过程核心的教学方法,会觉得无所适从。PBL 的关键之一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调动自身积极性,与课程紧密结合。但是由于长期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的主动性普遍不高。师生双方面对于PBL 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均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技能上的准备,致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因此,不能机械套用国外PBL 教学模式。实现PBL 本土化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3. 有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PBL 是一种集教学过程和结果于一体的教学方法。而现行的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只注重最终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价。研究显示,若采用传统的教育评估方式,如执业医师资格考试,PBL 与传统教学法结果并无明显差异,但大量事实证明PBL 对培养学生临床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信息管理能力以及对提高学生满意度等方面具有优势。
4. 师资力量匮乏。PBL 是一种对于教师素质要求很高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理解PBL 教学法的精髓,熟悉其教学过程。要认识到教师是整个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适时地发挥教师的组织作用、参与作用、指导作用是PBL教学法顺利进行的关键。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PBL 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但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还需具备较强的知识综合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目前国内具有PBL执行能力的教师还为数很少。
5. 教学资源不足。PBL 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源,如充足的图书馆馆藏、大量的文献数据库、适当的教材以及专门的教室和教具等硬件设施。这需要学校大力的资金支持和投入。
基本看法:PBL 教学法在国内全面实施难度较大。首先,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PBL教学法需要学生在理念上彻底转变, 学生经历了小学、中学的教学, 已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法,对一种全新教学法的适应尚需时日。其次, PBL 教学以培养临床医生为目的, 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思维能力。我国医学生年龄普遍小于国外, 国外需先接受理工科教育后再接受医学专业教育, 其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相对较强, 我国学生整体能力相对欠缺。再次, 国内现有的考试仍主要以笔试为主, 相对缺乏与PBL 教学法相配套的评价体系, PBL 教学法一定程度上不适于我国现有的考试体系。此外, 我国对PBL 教学经验尚缺乏, 思路不清, 还存在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教材缺乏等因素。因此, 我国现阶段尚不适于大范围开展PBL 教学。就目前而言, 此方法较适用于研究生教育以及较好的本科院校, 对中等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只能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而非主导。
三、TBL 教学法
这里所谈的TBL 译为Team- based Learning , 是团队教学法,与通常所说的TBL 教学法(Task- based learning), 即任务式教学有所不同。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 Team-Based Learning, TBL)是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教学模式上形成的一种新型成人教学模式。不像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 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 , TBL 不再以教师为主体, 而是以学生为主体, 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以将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70 年代末,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Michaelsen 教授为了在学生人数增加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 提出了TBL 的基本教学模式。此后,TBL 的理论在接下来的20 多年中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 年以前, 国外学者称这种教学模式为“team learning”。2002 年Michaelsen 等学者正式将这种教学模式命名为“Team-Based Learning”, 并在美欧发达国家的医学等课程教学中逐步地推广应用。目前, 国际上至少有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7 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教育接受并应用TBL, 其中美国至少有70 多个医学院校应用了TBL。绝大多数已采用TBL 的院校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并积累了较为丰富和成熟的经验。
TBL 是在PBL 基础上改革创新并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其强调的是在有清楚学习目标的课前及课上的学习, 一定程度可弥补PBL 教学法和LBL 教学法的不足。通过课上不同的测验方式及作业, 既保证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又培养的学生的临床技能, 是结合二者优点的教学方法。
(一) TBL 教学法的优点
首先, TBL 教学过程通过不同形式, 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讨论式学习和互学互教的拓展性学习, 既注重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 又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 真正做到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培养并重; 其次, TBL 教学法以团队协作为基础,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以及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
(二) TBL 教学法的缺陷
TBL 教学法的缺陷也与PBL 较为类似, 包括学生耗时多、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仍较高以及师资和教学条件的要求等, 这里就不再赘述。TBL与PBL都是对传统的以讲授方式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有着共同的目的, 即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的方式, 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然而, 两者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较多的差别 (表2) 。
表2 PBL 教学法与TBL 教学法
|
PBL教学法
|
TBL教学法
|
内 容
|
以病例为中心倾向于临床应用
|
团队式教学,基础与临床并重
|
实施难度
|
跨学科程度高,对学生基本要求高
|
跨学科程度低,对学生基本要求较低
|
适用对象
|
适用于有一定理论基础,临床阶段的医学生
|
适用于任何阶段的医学生
|
核心教学思想
|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由于解决问题的知识缺陷带动的。强调学生导向的学习,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收获来自于导师领导的小组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兼顾学生为中心和教师为引导,先由学生学习,然后通过评估,最后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强调应用老师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收获来自于围绕实际问题的讨论以及老师就该组讨论的及时反馈
|
基本教学方法
|
教学中,老师逐步揭晓事先准备的案例。学生分析案例并发现解决问题的知识缺陷,并学习缺如的知识以参加老师引导的讨论
|
教学中,老师指定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参加准备度测试,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在团队讨论中选择指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
学习者的目的
|
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于参与讨论并课外学习其感兴趣的案例并分享自己的见解。而考试常常很简单
|
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于自己以及所在团队在准备度测试中的良好表现以及参加团队讨论
|
教师的作用
|
教学中,教师组织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小组讨论,必要时给予引导,更多的象一个顾问,帮助学生完成独立学习
|
教学中,教师需要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准备测试题目,提出学生要解决的问题,组织团队讨论。教师是一个指导者,指导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
学生的作用
|
教学中,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并独立完成课堂外学习,参与小组讨论
|
教学中,学生也是独立完成课堂外学习,参与团队讨论,并将团队讨论意见提交给全班讨论
|
支持条件
|
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更多,师生比例更小
|
教学可允许较大的师生比例
|
(三)TBL 的实施方案
TBL 是学生在团队基础上, 围绕各教学单元中包含的核心概念及其应用展开主动学习, 经过“个人独立预习概念→预习确认测验掌握概念→团队练习运用概念”的过程获取知识, 并掌握知识的运用。
1. TBL 开展前的准备
(1)设计TBL 教学课程。首先, 教师确定各单元的教学目标, 并为学生准备关于预习目的与要求的提纲和提供参考资料, 同时还须认真准备各单元的预习确认测验试题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讨论的应用练习。
(2)分组并形成团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其目的是以小组为团队基本单位, 在组内和组间进行讨论、交流,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须遵循TBL 的原则: 减少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因素; 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的各种资源;小组的大小适当;小组成员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3)设计评分方案。TBL 中个人的课程成绩包括: 个人表现得分, 由个人测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团队表现得分, 主要是团队测验成绩; 同行评价得分, 在TBL 结束后, 各小组成员评价组内其他成员在参与团队的表现、个人表现、组员对团队贡献大小、出勤率等方面的表现, 一般以不同的得分或划定不同的等级进行评价。
2. TBL 实施流程
TBL 的实施流程包括三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 预习准备过程) 。学生在预习参考资料或提纲的指导下, 通过课前的个人独立预习, 熟悉掌握教学单元的课程内容。
第二阶段[预习确认测验过程(RATS)] 。(1) 个人预习确认测验。各教学单元最先进行的是评价学生个人预习情况的预习确认测验, 测验的内容主要由侧重于概念的单选题组成。( 2) 团队预习确认测验。当个人预习确认测验完成后,学生立即通过团队讨论完成同样题目的测验。团队测验完成后, 老师将评分后的个人和团体的答卷交还给学生, 让他们针对测验题目展开讨论。(3) 申诉。在讨论后允许和鼓励任何申诉, 即向老师提出任何意见或疑问。(4) 老师反馈或总结。待所有团队提交了申诉, 教师可通过一个小型的演讲或讲座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三阶段(运用课程概念过程)。接下来, 学生开展讨论团队概念运用练习的活动, 每个团队成员必须积极参与, 并记录讨论结果。在讨论结束后, 各小组选代表发表团队的讨论结果, 并与班级里的其他小组讨论自己的答案。最后, 老师总结该单元的学习情况和进行同行评价。
基本看法:TBL 不仅能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TBL 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是可以在学生数较多的情况下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教学, 这特别适合于中国国情。若能很好的处理好TBL 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不断改革完善, 将有助于教学观念的转变, 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 TBL 这种独具特点的教学模式, 作为对现有多种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完善和优化, 必将在我国医学教育教学中形成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CBL教学法
CBL(Case Study Based Learning )教学模式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高等医学教学中首次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CBL教学法的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 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其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 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在医学领域, 临床案例教学是指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 就某一主题运用涵盖该主题知识点的典型临床案例, 组织医学生学习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虽然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不自觉地采纳着, 但在教学方法、案例选择、规范实施等方面尚无规范、系统的研究, 实施效果不太理想。哈佛医学院“new pathway”的改革颇具临床案例教学的经典范本。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 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案例法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 它改变了长期以来老师惯用的“灌注式” 教学, 代之以实例、设问、分析以及学生的共同参与, 以其生动性、现实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2. 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例中锻炼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培养医学人才, 避免纸上谈兵。
3. 可巩固理论知识。从教育学的观点看, 案例法教学符合巩固性原则。它易于理解, 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深化理论教学, 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临床案例的编写
编写和选择临床教学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前提, 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以下原则:
1. 主题鲜明。一个案例围绕一个疾病或一个主题, 如急性胰腺炎或腹痛的鉴别( 见下文所附案例) 。这个案例必须显性或隐性地涵盖该主题所涉及的80%以上的知识点。使学生能通过讨论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达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下述的急性胰腺炎案例中就涉及了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等重要内容, 同时对腹痛的鉴别也进行了学习。
2. 客观真实。案例要来源于实际临床工作, 真实性是准确性的保障。这就要求临床教师平时善于积累, 完善案例。尤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要完善, 以电子文档形式储存, 分类管理。可以边积累边编写, 也可以集中一起编写。
3. 逻辑性强。案例的逻辑性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案例设计者犹如电影导演, 一个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编写, 以不同表现形式编写。如急性胰腺炎案例, 可以腹痛为首要表现编写, 也可以休克为主要表现编写。在编写时, 可分步透露关键性实验室检查, 以免过于简单, 减弱学生学习兴趣; 可设不同悬念, 激发学生鉴别诊断热情。
4. 难易适度。案例应充分考虑医学生的基础知识功底和对学科理解的深度, 不可偏离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级别学生可专门撰写难易度不同的案例, 如四年级的案例以温习临床特点为主, 五年级的案例以症状鉴别为主。疑难杂症及学科前沿可在案例中适当穿插和介绍, 为医学生日后确立专业方向奠定基础。
5. 具启迪性。好的案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主动探究问题、查阅资料、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临床医学环境随着时代发展是不断变化的, 案例也应该具备时代性、人文性。对学科前沿知识的穿插可激发学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
究的志向。
(三)设计问题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不像传统灌注式教学中占主导, 而是对案例的主题进行引导及调节课堂教学的节奏。教师在案例布置后不主动提问, 而是交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一步进行分析解决。但这不代表教师完全处于旁观的角色, 课前教师也应对所选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根据教学目的及主题设计问题。设计问题时, 应该考虑以课程推进的理论体系为导向, 由浅入深、由点及面。问题的内容, 要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知识体系, 包括生化, 生理,病理, 诊断等学科知识。
(四)教师备课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背景, 自身在对本案例主题相关知识充分掌握的基础上, 明确教学目标, 理清教学思路, 认识教学中的重难点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教学手段。
(五)组织实施
1. 案例布置与分组讨论。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当堂布置案例不仅浪费教学时间, 而且不利于学生作资料查阅的准备, 故案例布置应在课前完成。一般以课前一周左右布置较为适宜。布置案例的同时, 还要求学生形成学习小组, 主动提出若干问题和整理, 并进行参考资料的查阅和讨论, 作为课堂讨论的前期准备。
在传统灌输式教学中学生以接受知识独立学习为主,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主动思考, 查阅大量资料, 并相互合作相互交流, 开展课前的小组讨论, 形成“学习共同体”。其中学习小组的规模不宜太大, 一般4-6 人, 不超过8 人。小组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 发表见解的机会, 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同时也锻炼了语言交流能力和职业素养。
2. 课堂分析与总结归纳。课堂分析应尽量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 即教师对案例进行简要介绍后, 以学习小组的形式, 鼓励学生轮流进行提问及发言, 教师仅作为主持人, 巧妙引导讨论, 适时进行引导性讲解或归纳总结。教师在每次讲解时的时间不宜过长, 所讲解内容仅作答疑或解惑。在学生讨论时, 教师应注意讨论中显现的问题以及思想闪光点, 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 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在归纳总结时, 教师除点评学生的观点、论证方法、存在的问题等外, 还应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提出完整的分析过程和结论, 特别是对病例中涉及的关键问题作重点讲解, 达到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3. 课后作业与知识巩固。案例教学课堂分析后的必然结果是产生大量信息和结论。课后每位学生可根据课堂讨论产生的结果择其一两个侧重点, 总结归纳并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扩充分析, 撰写书面分析报告, 字数在1500- 3000 为宜。巩固学生当堂学习的知识理论, 培养讨论问题及总结问题的能力。
(六)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连贯性要求强。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对案例的内容作好详实准备, 才能在课堂上充分热烈的开展讨论。
2. 与传统教学的结合。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讲授,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案例教学前, 一定要有事先授课作基础。
3. 案例的质量。低质量的案例可能反而扰乱学生逻辑思维, 降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缺乏课堂组织讨论的热情。相反, 高质量的案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必须是有一定专业能力的较高年资医生, 作为病例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 课堂上教师要指导病例讨论过程, 引导学生不偏离主题, 思考、讨论并解决病例中的主要问题, 但不过多干预学生的讨论。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探求病例情境背后隐含的知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看法:LBL 教学法和PBL、TBL、CBL教学法各自有其优缺点, 因此应该根据授课内容及授课对象综合应用。应当看到, 对医学生而言, 在基础阶段的学习还是应以LBL 和TBL 教学法为主,而临床阶段的学习可逐渐采用PBL和 CBL教学法;对理论性强、难以理解的知识应仍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法, 对比较浅显易懂以及与临床关系较密切、更新速度较快的知识点, 应用PBL 或TBL 教学法, 便于学生的自我发挥, 几种方法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总之,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妙在启发、贵在得法。对教学法的研究是永恒的话题, 也是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对不同授课内容和不同的学生, 在不同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下,教师应灵活选用教学法,综合运用, 从而达到最好的授课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3种常用教学方法分析
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又叫范例式教学,是联邦德国根舍因首创的其后又有许多教育家进行了深入探讨,以理论观点为指导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方法,叫做范例教学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运用此法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独立学习,而不是要学生复述式地掌握知识,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进一步发展所学的知识,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行动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有时也用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采用案例教学,要引起教学活动结构,教师施教方法和学生学习的变化。
“纲要信号”图示法
“纲要信号”图示法是前苏联沙塔洛夫创造的教学方法。沙塔洛夫是乌克兰顿涅次克市一所中学的物理和数学教师。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纲要信号”。所谓“纲要信号”,就是一种提纲挈领地概括所讲内容的图表。这种图表形象直观,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又能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便于教师和家长检查,督促学生的学习。
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也叫格奥尔基·洛扎诺夫(Georgi Lozanov)于60年代未70年代初首创的,以后由东欧各国传到苏联、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近年,被介绍到我国。洛扎诺夫给暗示教学法下的定义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结合起来。”
暗示教学,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各种综合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其理论依据的要点有:(1)环境是暗示住处的重要而广泛的发源地;(2)人的可暗示性;(3)人脑活动的整体观;(4)创造力的假消极状态最易增强记忆,扩大知识,发展智力;(5)充分的自我发展,是人最根本的固有需要之一;(6)不愉快的事情往往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所抵制。
贯彻此法有五个原则:(1)学生要有自信心,愉快而不紧张;(2)情感调节理智,无意识调节有意识;(3)设置情境,采用交际性练习,短期内学习大量教材;(4)借助母语翻译对比外语;(5)师生相互信任和尊重。
据称,该方法对所有年龄的人,效果都非常好,目前,许多国家在研究和使用。
教学内容分析方法 篇2
关键词:机械教学,教学方法,创新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 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创新思维, 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放在一切教育工作的中心。这便要求机械教育工作者应将教学观念逐渐转向个性发展的角度上来, 由单纯的传授知识逐渐向培养能力以及提升素质进行转变。机械教学内容相对抽象, 唯有通过不断实践, 才可具体分析、研究机械教学知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显然不能当前的教学形势, 所以, 教育者应积极创新机械教学方法, 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一、概述创新教育
对于创新教育而言, 它并不是一种简单锻炼学生创造能力的教育, 而是一种全面改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创新教育也不是一种着重培养尖子生的教育, 相反却是一种面向全体的普遍教育。创新教育不是单纯重视结果的教学, 而是一种努力抓好结果和过程的创新教育。此外, 创新教学也不是一种以深度挖掘某个个体潜能为目标的教育, 而是一种以个人的心智为出发点, 提供最优创意人格特征的教育。
创建创新教学模式, 就是要将创新教育视为完整体系加以看待, 并通过深刻变革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手段、课程体系以及学校文化等多种因素, 在整体上形成一种既在过程上又在结果上都有创新特征的教学环境, 同时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 逐渐形成一整套拥有固定行为的教育表达方式。
二、机械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主要途径
(一) 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才能做好将理论与社会实际实现有机结合, 这是我国各方面教育工作者一直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同时这也是学校推行教育改革的一大难点和重点。学生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师的积极指导, 将自己的想法通过机械模型制造充分表达出来, 从而更好的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 这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进一步强化了工程意识。更重要的是, 这一模式更好的缓解了长期以来理论与实际不能融入的局面。
(二) 加强机械教师的科研意识, 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
要想进行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 就必须打造一支适应性极强, 且具有一定独立思维的教师队伍。可以说, 建设一支创新型教师群体是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很多相关研究人士认为, 我们通常所说的创新教师是指那些善于吸收新的教学成果, 同时适宜地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并具有自身的独到见解, 能够积极总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因此, 机械教学要想实现质的飞越, 打造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
(三)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建立互动式教学机制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 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是, 课堂简单的由“教”与“学”两大部分构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而学生往往在教学中扮演着配合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之上拥有绝对的权威,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这便确立了传统被动式教学的课堂秩序。然而, 创新教育理念则认为, 一切教学活动的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更好的养成以及提升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教”、“学”两种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是一体, 这便形成了教学过程“唯一主体”理论。在学生确立主体地位以后, 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呈现出网络结构的形式。从多年社会经验以及教学实践来看,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只有不断结合多种教学方法, 将各种优势予以充分结合, 取长补短才能够真正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种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结合, 正是创新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形式, 这对于目前机械教学而言, 将其进行应用正是恰当好处。
(四) 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在机械设计制作过程中, 不仅要亲自动手画图, 还应自己进行加工、装配以及试车。这样的学生得到了从设计、制造一直到试车各环节的锻炼, 因此他们对于生产的实际工作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 同时, 这样的学生也将具备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因此, 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训练学生, 势必会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 科学的设置课程
虽然我国机械类课程进行多次调整, 然而却一直无法摆脱传统单一性学科结构, 长期存在重视学科教学, 忽视实践课程的情况。这些现实状况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面对这种局面, 相关教育工作者应扩大实践课程的比例,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机械竞赛活动, 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 关于机械类教学的内容及其方法, 我国正逐步向着全面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式学习。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 绝大多数教育机构在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教育体系基础上, 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通过开拓思维, 积极创新, 向着完善机械教学方法, 提供学生良好学习环境的目标不断努力, 这也为学生今后迈入社会打下了一定基础, 这也正是机械教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瑛.改进教学方法, 发挥机械原理桥梁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 (卷1教学论文) [C].2010.
[2]王国顺, 张旭, 李宝良.引导与创新理念在“制图实践”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图学学报, 2010 (05) .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分析 篇3
关键词:教学;效率;分析
下面,笔者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引导发现法
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教材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发现过程,然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基本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各种途径主动去研究问题,总结规律,以达到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我在教学“三角形全等”中“角边角定理”时,就尝试运用了这种方法。学生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对三角形全等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所以我在事先画好几组全等的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去测量角的大小或边的长短,分组进行,让他们去观察比较,思考讨论,一到关键之处就加以点拨、引导,让他们在我的引导之下去研究问题,总结规律,从而一步一步得出“角边角定理”。引导发现法的特点是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自己有所发现,可以大大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但是,采用这种方法,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二、自学辅导法
自学辅导教学法是采用“启(启发)、读(阅读)、练(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结(小结)”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上课开始由教师启发5分钟左右,课结束前再由教师小结10分钟左右,“启”和“结”都是教师面向班集体进行的。中间的30分钟,教师不打断全班学生思路,让学生各自动手动脑地进行个别化自学,读、练、知交替进行,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学到课本中有指令做练习时就做练习并对答案。学生在自学时,教师要积极巡视课堂,辅导自学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优秀学生,检查学生作业。借此了解课堂上学习情况和共同性的问题,以便小结时有的放矢。
我在教学当中遇到简单的内容一般都让学生去自学,肯定他们学得好的地方,点拨一下他们学得不够的地方,这样也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能让他们发现自己还存在的问题。经长期试验证明,使用自学辅导教学法在学业成绩、自学能力成长、自学能力迁移和学科全面发展等四个指标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教学能促进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运用自学辅导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自学能力,全新的教学内容和太难的内容都不适宜采用自学辅导法。
三、研讨式教学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进行研究并展开讨论、辩论的教学方式。研讨式教学法明显不同于讲授法、讲解法。学生的研究、讨论活动占主导地位。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在课堂教学中,我安排了几堂内容让学生自己研究、讨论,尤其是几何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完全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们自己独立地或者分组共同去讨论、辩论。比如说,我在教七年级“平行线的性质”时,就是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的,效果很不同一般。
四、讲解法
讲授法的一种方式。教师用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的一种讲授方法。如:解释概念、论证数学公式或定理、阐明解题规律、归纳知识结构等。许多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常常需要讲解法的配合。使用讲解法时,教师要注意讲解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要把握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更要抓住其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此,讲授内容要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还要善于提出富有启迪性的问题,教师所运用的语言要力求明白、准确、有条理、生动。
讲解法的优点在于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控制课堂教学,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知识。其缺点在于如果运用不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压抑。
五、问答法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问答法比较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加强信息的双向交流,有利于教师迅速获得反馈信息。从而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提高教学效果。问答法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善于提出通俗易懂、含义明确、便于理解、前后连贯且富有启发性的問题进行诱导,并能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同时,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
六、指导作业法
平时学习时老师根据具体情况安排适当的作业,要多样化,可以是经典题型的练习,还可以是动手操作,必要的时候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安排不同难度的练习,再加以适当的指导。作业指导要有艺术性,不能千篇一律。
七、实验法
实验法能够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接触问题,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借助调查、测量、制作、游戏等活动,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到这些活动中去体验: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
八、多媒体辅助法
这种方法适应于有条件的学校,而且需要比较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很有必要。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一下,让学生改变以前的学习模式,接受现在新的方法,而且还可以让一部分上网成瘾的学生明白,网络是很有学习价值的,我们要去不断地发现,转移他们对网络的了解。
教学方法的种类众多,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采取何种方法,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只要教师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定能够让学生学好数学。
教学质量分析的要素和方法 篇4
讲质量分析的意义,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质量测试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种:1.为学校评估教师提供依据;2.了解学生学习情况;3.为教师下一步教学改进提供依据;4.为学校改进管理提供决策依据;5.为改进命题工作提供信息,提高试题的编制质量。但是在学校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质量测试实际上已经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学校评估教师的工具。从而使测试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今天我们要做质量分析,就是要为教育业务管理部门、学校、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研究的平台,让质量测试发挥它真正应该发挥的作用。
二、教学质量分析的意义。
综上,我们搞质量分析其实就是在搞教研活动。我们以前做的较多的教研活动是观课议课、是集体备课、是研究课例等等,基本上是在围绕着课堂展开。而从课堂之外进行的教研活动却很少开展。本学年,教研室常规教研设立了两个主题,一个是文本解读,一个是作业设计。测试是一个特殊的作业,因此,本学期的教学质量分析也是教研室的一项中心教研工作。
因此我们做质量分析,它的直接目的,于教师而言是改进教学,于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而言是改进管理,这二者的改进,最终必须落脚在改进质量上。即改进区域或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单个学生的质量。
三、质量分析的因素。
质量分析我们要分析哪些因素呢?首先我们应该思考教学质量从哪里最直接的体现出来。很明显是考试。那和考试最直接相关的因素都有那些呢?一个是考试的主体——学生,一个是考试的载体——试卷。所以,试卷和学生是教学质量分析是最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另外一些因素也间接或者是更深远地影响着教学质量,我们也不能忽视。如教师因素、课程因素、制度因素等等。
1.其他外部因素。
我们先从会被很多人忽视的、有对教学质量影响非常深远的因素开始说起。第一是教师因素。教师因素可以说是所有外部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因为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管理水平等将直接影响一个班、一个学科的质量。前段时间教研室统计了全县各个学段、各个学科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学历、优质课获奖情况、课题研究情况等等)。就是为了分析学科任课教师情况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外部因素除教师因素外,还有领导因素、硬件设施、制度因素、课程实施因素等。
2.学生因素。
学生因素是一个复杂的因素,因为学生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所以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最终影响教学质量。教师的劳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我们的劳动对象不同于普通的工人、农民。所以我们分析学生因素时一定要分析很多隐性的因素。特别是我们要搞单个学生的学习质量分析时,更要如此。比如师生关系,我们做教师不仅要智商高、还要情商高。有足够知识是老师是必要的,而既有知识又能讲出来的老师才是合格的,在往上说,能把知识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讲出来才是优秀的。但还有一点,如果一个足够优秀的教师却和学生关系紧张,那学生也学不好!所以,有人说体力劳动是简单劳动,脑力劳动是复杂劳动,老师的劳动就是脑力劳动中的复杂劳动。
所以,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级因素甚至家庭情况都是影响学生质量的隐性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单个学生质量的诊断分析特别有意义。
3.试卷因素。分析试卷因素,我们要试卷的以下指标下手。
(1)试卷质量分析。
①试卷的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覆盖是否合理,重难点问题把握程度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课标、考纲要求,是否紧扣教材与结合实际,有无超纲、超标、超前;②试卷的结构与题型,分值分布是否合理,题型结构是否符合中高考方向(初中小学);③试卷的立意与创新,命题立意是否精当,情景材料有无新意,是否公平(地域、城乡差别),问题设置有无创新,是否科学,试题有无硬伤;④具体分析典型试题。好题好在哪里,差题差在何处。可以与中高考题进行比较,说明该题材料、设问的合理性与创新性,能力考查的层次性与有效性,试题条件设置是否充足,有无科学性问题等等。
(2)学生学业质量分析
①学生得分情况分析,主要有:参考人数及各科均分、频数分布(即分数段)等;②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及学习质量的特征,主要有:学生对各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学生答题规范化程度分析、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分析、学生试卷中典型错误分析。与数据统计的分析相结合,需要描述的学生学习质量的特征。主要有:学生在掌握知识范围方面的特征,主要以教材的知识范围为依据,看学生是全部还是大部分掌握,是基本上掌握还是不熟悉或大部分不熟悉;学生对所学知识概念的理解是否深透,以及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典型实例;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举出典型的例证;学生独立分析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表现,举出例证。
四、试卷分析的类型。根据质量分析的关注点不同,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分析,它主要指教研室、乡镇中心校、学校的质量分析。这种分析侧重对区域教学质量的把握、对影响区域教学质量因素的分析等。一个区域质量分析,应该包含以下因素分析。(1)影响区域质量的因素分析;(2)区域学生学业水平分析;(3)区域管理经验总结及今后工作反思。
2.区域学科质量分析,适用于教研员,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这种质量分析更侧重试卷质量及学生答题情况,目的是分析试卷质量,掌握一个区域内一个学科的教学质量,着眼于整个区域学科水平的提高。它主要应该分析以下内容。(1)影响学科质量因素分析;(2)试卷质量分析;(3)区域试卷答题情况分析;(4)典型题目分析;(5)教学建议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试卷分析是对命题规律的分析。这种试卷分析是分析相同考试的不同年份的试卷,以期找到命题规律,指导以后教学,如近五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等。
3.学科质量分析,适用于学校学科教师。这种分析更侧重本班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从学生答题情况中找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改进以后的教学。此种试卷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1)影响学科质量因素分析;(2)学科试卷分析;(3)学生答卷情况分析;(4)教学反思。
4.个体学生的教学诊断分析。适用于尖子生、临界生、待优生等的单个学生质量分析。此分析对于提高个体学生的成绩具有很大意义。它主要半括:(1)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自身因素(性格因素、习惯因素、能力、学科基础及素养等;(2)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外部因素(人际关系、班级因素、家庭影响、社会影响等)。
五、质量分析的一般流程。
1.相关数据数据收集整理(调查问卷);
2.试卷抽样。常见的有(1)简单随机抽样,即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分析;(2)分层抽样,把样本分成好中差三部分,对每一部分进行抽样分析。
3.试卷数据分析解读;
4.形成分析报告。
中学教学对象分析与研究的方法 篇5
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徐颖(161005)
摘要本文从数学教学对象的学习准备情况、学习风格、学习任务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入手,给出了中学数学教学对象的分析与研究方法,对“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教学对象分析学习准备数学学习风格学习任务
现代认知心理学指出,教学的过程是信息交流与传递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根据传播学的原理,要想保证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有效性,传播者必须了解接受者对信息的态度、文化背景以及有关的知识基础。
中学数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设计教学的目的是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以促进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因而,教师作为信息的主要传播与交流者,在设计教学时,就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分析与研究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已有的知识基础与认知结构。达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质高效。
教学对象分析(或称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一环。意在了解学习者的准备情况、学习风格。从而确定学习的起点,学习的任务;教学的难点,目标的体系;为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等提供依据。它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准备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分析教学对象的主要依据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多元智能理论以及中学数学学习的特点。
一、分析学生准备情况
分析学生准备情况主要包括:对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了解;以及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环境条件等的了解。
(一)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个体的多元智力水平。传统意义下,中学教师对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了解,多数停留在对学生总体的年龄心理特点的了解。因而,在同一班级常常采取的教学策略,就是以中等水平的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情感倾向为主设计教学,适当兼顾少数优等生。教学方式较单一。以完成预设任务、达到应试要求为目的。
而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分析与研究,还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从人的八种智能来②看,中学生的多种智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有的长于逻辑/数学,有的长于言语/语言,有的长于视觉/空间,有的长于音乐/节奏,有的长于身体/运动,有的长于人际交往,有的长于自然智能,有的长于自我智能;或几者兼而有之。因而,使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学习,对不同人的学习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应该是我们中学数学教师设计教学时贯穿始终的理念。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全体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来,应该成为我们设计教学的习惯性做法和行为。David Lazear在《多种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一书中指出:一个人学 1
习时所采用的方式越多,他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记住的东西就越多,真正理解的东西也就越
多;而学到的东西就会成为“他自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即:自身的素质。
其次,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应该有更细微的了解。例如,高一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注重与初中数学教学在知识内容上的衔接、教法上的衔
接、学法上的衔接、心理上的衔接、思维上的衔接;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多下工夫,指
导其学会预习,学会记笔记,学会反思。高二的教学,重在分析与探究;重在规律与思想方
法的掌握;高三的教学则重在能力的提高。
(二)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在已
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建构获得的。在进入新的学习单元或课题时,学生原有的学习习
惯、学习方法、相关知识和技能,对新的学习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求教师在确立
教学目标时,首先,就必须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确定学习的起点能力,找到最近发展区,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条件。其次,要了解学生进一步学习将会遇到的障碍,以及方法、态度
上的不足,从而准确的确立教学难点,采取“先行组织者”等方法,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
前做好铺垫。再次,要特别注意由于“双基”内涵的丰富,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的思维上的偏差。例如,新课程突出强调数学学科内容的教育价值和人文功能,显然,它所带来的是思
维方式与思想方法上的变革。由此,必然带来学习方式上的变革。
教师还应认识到,原有知识基础,既包括学生本学科的已经学过的和尚未学到的知识;
也包括其他学科的、不同年级开设的不同课程。同时,由于不同家庭文化素养不同,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也各不相同。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检查学生作业、小测验,课堂提问、观察学生的反应等方法,来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同时,一个单元的终点目标的达到,同时也构成下一个教学单元的起点。在教学设计时,还应注重对教学目标的测量,以诊断目标实现的程度。这样才能保
证各课之间,教学目标完成的一致性。
(三)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由于学生来源不同,在数学素养、数学视野、数学应用与
交流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城市中学的学生在接触外界、阅读书刊杂志,了解科普知识,获得科技信息等方面较农村中学的学生要有利;而在熟悉农村大自然,联系农业生产、生活
实际等方面,后者则要明显优于前者。
(四)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应。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观察,注意学生对教学的反
应。在课上,要观察学生的情绪,并随时调整教学;在课后,应听取学生的意见,为备课作
好准备。
二、分析学生学习风格
在皮连生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中,给出了如下定义:学习风格是学生持续一贯的、带
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这里的学习策略指学习方法,学习
倾向指学习者的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
那些持续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倾向,就构成了学习者具有的学习风格。
(一)学生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分析。主要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中的生理刺激(如声、光、温度等)、对一天内的时间节律、以及对接受外界信息的不同感觉通道的偏爱。比如,有的人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有的则喜欢在音乐背景中学习。了解了这一点,教师就不会轻易去制止那些听着音乐学习的学生,也会适当的在课堂教学中加入音乐的背景。随着新课程的文化与教育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会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
(二)学生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分析。它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较大的层面。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
学习认知要素,实质上是一个人的认知风格在学习中的体现。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加工具体信息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比如,一个数学素养好的人,善于从数和形的角度去认识事物,研究问题。目前的研究表明,具有场独立性认知方式和沉思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往往具有思维严谨、周密、深刻等特点,在自然科学的学习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那些具有场依存式认知方式和冲动型认知方式的学生,思维能力则较弱,他们的学习更多的依赖于外在的反馈,在社会科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就数学学习而言,场独立性学生较多的班级,易于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且探究起点较高;而对于场依存性学生较多的班级,则更易于采用讲授式的学习方式。需要探究的话,起点也要适当降低。
利用学生认知方式的不同组织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既可以尽早的决定学生学习的方向。又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选择教学策略。
(三)学生学习风格的社会要素分析。主要是指个体在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如果教师能够准确的把握所教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那么,在教学方式的选取上,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信息反馈的传递上就容易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分析学生学习任务
分析学习任务,就是确定从学生的原有水平到达教学目标之间所需要的、从属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及他们之间的层次关系。学习任务分析,是确定终点目标和使能目标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讲,这种前提条件分为两种——必要性前提条件和支持性前提条件。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都是从终点目标开始,围绕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的达成水平而展开。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侧重于分析学习对象的某一方面,而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对学习对象进行分析。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了解学生,如:召开学生座谈会、访问家庭、查阅学生成绩、听取班主任和其它任课教师对学生情况、家庭情况的介绍等,增加对学生的了解,使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分析 篇6
摘 要:本文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正确运用方可有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多媒体教学的热潮下,教师应及时总结、回顾多媒体教学的问题和经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作用,辅助教学教育工作。
一、高中化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展,学校作为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在教学和管理方面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以其特点和优势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设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新时期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集合在一起,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化学知识,构建活泼的教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1.明确课堂教学中各因素的地位和各因素的关系
高中化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个方面。四个要素相互关联、合理配合,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要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首先要正确处理四者之间的关系。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材是学生所学知识的载体,多媒体是学生学习、教师授课的工具。多媒体在教学中是创设学习氛围的工具,辅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下,高中化学教学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正确认识四个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正确处理四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2.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是以传统的教学媒体为基础,以各种电教媒体为标志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来刺激和调动学生的感官,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在讲授枯燥的知识点时,可将知识点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形式表选出来,化枯燥为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难以操作、不好观察或者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时,例如CO还原CuO实验,让学生在进行真实实验操作之前观察模拟演示,熟习实验操作步骤和规范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以免对实验仪器造成损坏,引发意外事故,引发学生的实验恐慌心理。高中化学课程很大一部分是较为抽象的,学生对学习的知识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分子的结构的课时,就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整个课时都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如果不管教学内容一味追求多媒体形式则会造成教学空洞、学生注意力分散的不良后果。
3.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及时、按时对各个时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总结是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多媒体可对所讲内容进行完善的保存,可随时调用,再现当时上课的情景,使学生脑中重现上课时的情境,巩固知识,形成条理清晰、系统完善的知识结构系统。另外,化学实验是复习课的中一个重要内容,复习化学实验知识时,如果每个实验都重新做一遍不现实,如果单靠课本回顾当时的情境太单薄抽象,利用多媒体模拟当时的实验,回顾实验内容及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规则,掌握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在课前对所学课程提前预习,了解基本内容,上课听讲时有着重点。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复习巩固知识,回顾课上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4.要正确对待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味追求趣味性,而缺乏针对高中化学内容的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声效,花哨得好象幼教软件,当然,设计者的本意是想使课件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事与愿违,一些幼稚的画面或声音常引起学生的哄笑,反而扰乱了课堂秩序,影响了教学效率。还有无原则地增大教学密度,令学生应接不暇,纵然图文声情并茂,学生却经常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一道练习在屏幕上才显示几秒钟,就想让学生报出正确答案,操之过急;一段材料刚阅读一遍就指望学生能提取出关键信息,谈何容易!如果一味追求课堂教学过程的“奢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5.要正确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来实现一个教学主题的计算机文档或软件。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多媒体课件在各种教学中被公认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观察和判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高中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多媒体的应用可将学习内容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建设活泼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中学田径教学方法改革分析 篇7
关键词:中学生,田径教学,改革
一、引言
田径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最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田径运动不仅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素质,而且对培养学生和塑造学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一些充满趣味性、时尚性的体育项目引进中学体育教学中来,导致强度大、教学形式单一的田径项目被束之高阁, 甚至部分中学生拒而远之。如何创新中学田径教学,发挥其在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作用,成为需要深入探究的现实问题。
二、中学田径教学特点与现状
目前,中学的田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其教学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不能满足国家对现代人才的需求。深入考究其中的原因可以总结成几点:一是,运动项目本身缺乏趣味性,难以唤起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许多中学生放弃选择田径运动。二是,田径运动的强度大,学生缺乏承受的勇气。高负荷的田径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项挑战, 这是部分学生对此项目产生恐惧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学生缺乏对田径运动的正确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娱乐性、简单化的体育项目出现在生活中。对此,中学学生往往认为这些运动项目可以代替田径对自身的健身价值,面对体育课堂中的耐力长跑、跨栏跑、三级跳远等会存在应付心理,甚至抗拒情绪。
三、中学田径教学方法改革探讨田径
(一)转变老师田径教学观念
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中学田径体育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打破过去讲解、演示、练习的单一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同时教师在田径教学中需要了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 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实用的田径课程。举例来讲,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调查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甚至可以放手学生,让学生组织一项运动的教学, 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二)明确课程定位,创新内容方 法
在社会发展中,各种运动形式或多或少都发生了变化,而田径运动却连续不断地延续下来,至今还保留着人类基本活动技能的单纯形式。在中学田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该课程的重要性, 田径运动是其他运动项目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丰富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创新教学方法。对于简单的走、跑训练,教师可以发掘其中的大学问,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技能。例如,在讲解“走”的技能时可以加入健身走的内容,如何通过走来减肥,如何走出步韵等趣味性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
(三)田径运动技术教学要简单并具有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以本为本的教学理念,抛弃技术论和体制论的讲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在实际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达运动理念与运动技能。把枯燥单调的书本理论具体应用到实践中,增强田径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提高学生跳跃能力的教学,则可通过跳篱笆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准备两根接力棒。把学生分为两组,间隔适当距离,面对面成横排,两臂侧平举拉手跪坐在地上成篱笆。排尾持接力棒从篱笆中间穿梭跳向排头,将接力棒递给排头,然后就与排头拉手做篱笆。接力棒随人传到排尾,排尾接棒后再向排头跳,依次每人做一次,先跳完的组为胜。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臂需要伸直平举,不准降低,而且除传递外,两臂必须保持拉手姿势。游戏化的教学不仅增强田径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四)综合其他类型的项目运用到田径教学
“田径是运动之母”这是体育界公认的真理, 其他运动项目把田径运动作为提高身体素质的手段与提高技术、战术的基础。同样的道理,在田径教学中也可以综合其他类型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娱乐性,并运用到教学中,来丰富田径教学。例如田径运动与定向越野的综合。定向越野是校园极限运动的一种。定向运动形式多样,非常便于在校园开展。参与者只需要凭借一张地图(针对在校内开展)与徒步状态或者跑步状态寻找到检查点即可。在同场竞技的过程中,享受定向运动带来的乐趣。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分析 篇8
关键词:词语;教学方法;分析;效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词语教学要让学生在基本掌握词语本身含义的前提下,能够做到词语在整个文章的具体含义的理解,以及在文中具体位置的表达作用,实际分析词语真正想要表达的感情色彩的方向,把握词语在文章内的主要作用和发挥的整体效果。但实际小学生的词语教学,多是教师列出具体词语的含义解释,学生照样背诵,缺少了一定的互动和实际运用技巧的学习,使整个词语的学习离开了一定的文章情感环境作指导,这样的教学无论对学生的写作还是口语表达能力来说,都是没有一定的促进和指导作用的。为了真正实现今后学生在写作上词语的运用能力的提升和塑造环境气氛的表达技巧的进步,就一定要结合词语的综合教学方法,做到学生在词语学习方面一定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 关于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和作用方面的能力培养
所谓词语在文章内的具体含义和作用,就是要教会学生联系文章上下文,具体阐述文章语境的真实框架,并将词语放回原来位置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加全面的分析和掌握作者在这个词语上传递的情感力量。在引导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法时,要提醒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结合重要词语的标志,深度理解语境下词语的真正含义,思考与阅读一同进行,既可以保障词语具体含义的稳定掌握,又可以避免学生在只读文章、不懂其内涵的时间方面的浪费。如文章《海滨小城》中提到:"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这里,我们很明显的发现"甚至"这个词语。但首先要做的是了解"街道打扫得干净"和"连一片落叶都没有。"的联系作用,后者是结果的显示,因此在表达的侧重点上自然略胜一筹,也是作者真正想要阐述的事情,所以甚至一词在作者的思路强调上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对于关键词的理解,可以先删掉这个词语,然后掌握上下文具体的逻辑意义,和承接的关系,之后再尝试理解词语在这个逻辑关系下的具体作用,是强调或是承接等,这有助于实现词语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也是教师教学时要十分注意的细节工作。
对于运用词语在文章上下文的联系作用的方法,多发生在叙事的课文中,这类文章在故事情节的波动起伏上有一定的吸引力,会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线索,仔细阅读并大概了解故事的梗概。在对故事完整性和延续性上有一定的期待和欲望时,学生自身就会产生具体文章细节的表达意义,包括关键词语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教师要学会事先阐述文章的前提提要或者具体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在文章的阅读中了解上下文的排列方式,并试图发现关键词语的位置,结合文章的具体线索,联系实际,在掌握作者内心情感的基础上,具体阐述类似关键词语等在文章的情感作用或是实际含义,真正培养学生在词语运用上的综合能力。
二、加深学生掌握比较词语异同的能力,加深词语技巧的学习
掌握词语一定要多读文章,掌握词语在文章内的具体含义,但是一味的阅读,缺少辩证能力的辅助,也会徒劳无功的。要知道,研究词语的表达方向,和具体的语境修饰,要多揣摩、多比较,实现一字一句的有效对比,分别利用不同的情境和表达技巧熟悉词语的真正含义,可以拓宽学生词语方面的综合判断能力,加深词语的正确性的运用,并对以后有效的语言表达和行文等产生巨大而深远的促进作用。
首先,在近义词方面的比较,仔细理解两个词语在具体细节上的不同,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功力,并熟悉掌握作者在文章中心的情感发挥,包括作者内心实际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等。如文章《富饶的西沙群岛》里的一个词语"五颜六色",在近义词方面的教学手段的实现。第一,可以追问学生除了"五颜六色"这个词语,还能运用意思相近的词语进行海水的修饰,比如"五光十色",如果真正实现二者的切换,可不可以,文章在情感的倾向和实际描写的事物特征是否具备这个词语所修饰的特性,考量学生具体理解词语专门的事物修饰的意义。
其次,在异词上面的比较,针对不同含义的强烈对比形式,切实的从信息的渗透下探寻作者内心的情感思路,很好的品味文章的主体情感,突出主人公的思想境界的高深。如文章《跨越百年的美丽》中,在"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修饰上,"三年又九个月"是对居里夫人实验时间的描述,从这里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在科学上面的奋发与坚持的精神,教师要具体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异词的表达效果,针对居里夫人作为女性的持之以恒的难得精神,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彰显作者对主人公的崇敬之意,这些细腻的情感都需要从词语的异处中去区分和探索,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在词语方面的积累和掌握能力。
三、 课堂中结合游戏的演示效果与联系生活实际的综合发挥
小学生对于现实的模拟有很大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把文章的情景,结合演示在学生的面前呈现,则更容易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主体印象,特别是通过一些重要词语的表达,更容易让学生深刻理解那些词语在文章表现的非凡作用和主要魅力。在文章内的具体情景内,安排学生去亲自体验,并结合词语的表达,从学生游戏过程中临场的发挥下,自行掌握其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和含义,这样对于加深学生对词语的运用方面有十分重大的积极作用,会令学生在词语的学习上受益匪浅。只要实际的操作、运用,才会实现知识的彻底掌握,才会加深巩固以词语运用为基础的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挥的造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的词语,以及父母教育和同他人交往中获得的词语运用经验,可以渗透到文章当中来,具体理解文章内涵之外,又可以巩固或修正现实学习的差异,培养生活实际中的交际和具体事宜的处理能力,加强学生在情感上的表达技巧和正确人生态度的培养。
总结:词语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情感处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写作素养的建立,这些就需要教师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注重在词语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及情感的运用和表达技巧,有效的开拓学生全方位的思维方式,培养以词语为基础的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未来在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升,真正掌握語文学习的技巧和伟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杜娟.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郑飞艺.小学语文课程组织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刘晓.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
[4]吕生荣.小学汉字书写笔画顺序练习系统的设计[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教学内容分析方法】推荐阅读: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07-31
改革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09-27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过程09-10
教学方法分析06-19
药物分析教学方法10-10
语文课文教学方法分析06-18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分析10-04
机械教学方法创新分析10-12
选取一份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析其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情况05-15
现代外语教学方法分析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