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外语教学方法分析

2024-05-26

现代外语教学方法分析(共12篇)

现代外语教学方法分析 篇1

在我国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各院校对机械教学也进行了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对现有的机械教学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对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此为改革依据,创新了教学方法,构建了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对教师进行了专业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机械教学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培养出的人才实践性更强,具备了综合能力,符合当前社会对机械人才提出的要求。在改革过程中,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是个亮点,要知道,现代教学形式已经非常的多样化,而且还可以应用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等,为机械教学更好地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对机械教学中的现代教学方法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推动机械教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1 对机械教学所展现出的特征进行分析

1.1 对全局特征进行分析

机械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是从单一方面入手,那么效果自然不会很理想,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工程问题,那么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纵观问题,从全局出发分析问题,通过对工程的设计原理、所使用的构件材料等多方面出发,统领全局,然后从细节入手,一点点的找出工程出现问题的部位,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等,最终提出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局观,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及统领全局的能力。

1.2 对体系特征进行分析

机械教学就是让学生对机械的内部构造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每个构件之间的关系和连接点,然后对每个构件的作用进行分析,能够熟练的拆卸机械,完成组装工作,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机械的性能、构造等内容都会有着深刻的印象,而且在研究分析以及拆卸组装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可以得到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机械教学中,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多个组成部分,比如说机构、液压以及传动等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在每个机械中基本上都会出现,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够牢牢地掌握这些内容,教师将这些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规整,分为多个教学体系,然后按照体系特征以及内容开展教学。每一体系的分解教学,有效地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当所有体系教学都完成之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机械教学的体系特征。

1.3 对灵活特征进行分析

教师在开展机械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能采用生硬死板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的灵活变化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发生一些灵活性的改变,若是人们对于这些改变视而不见,依然固守传统的教学,那么所教授出的学生也会如此古板不懂得变通,这样的机械人员是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机械人才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重视其灵活性特征,同时也应该灵活的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将机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分析,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当学生对机械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了深入地了解之后,在其以后的工作中若是遇到这些突发问题就不会束手无策,因此,注重机械教学的灵活性特征,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1.4 对规律特征进行分析

机械教学中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看起来十分的复杂,但是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可以发现,机械教学中的知识点之间都是具有一定联系,而且还存在一些隐藏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从表面上看很难被发现,只有深入地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将所有知识点进行综合规整,才能从中得窥一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这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一步步的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当学生知晓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出了其中的规律之后,学生在记忆这些知识就变得较为容易。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以这些规律为教学主框架,然后一点点的添加内容,使框架变得丰满起来,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2 机械教学中现代教学方法趋势分析

2.1 现代教学方法朝着启发式方向发展

在传统的机械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主要是教师讲解,而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生硬死板,而且学生在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是失去学习的兴趣,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该将教学方法朝着启发式的方向发展。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提问等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启发,促使学生独立自主思考,进而掌握知识。此种现代化教学方法注重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中。因此,教师在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在教学中融入一些有吸引性的内容,给予学生适当的独立空间,这样学生就可以自主学习,而不是被迫学习,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

2.2 现代教学方法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

现代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与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同,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应对考试,而在于对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对学生成长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是被动参与学习,而现代教育方法则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保持自己的个性,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当前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教学的主流趋势。教师在开展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以及表达,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对学生有效的引导促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构建一套完整并且科学的学习方法。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通过有趣的教学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进而掌握更多的知识。

2.3 现代教学方法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现代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不同,传统教学方法墨守成规,在教学中没有变通,只是一味的讲解灌输,而现代教学方法不同,现代教学方法注重的是引导,教学形式也更加的多样化,比如说,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还可以翻转课堂,创设教学情境以及趣味提问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当前比较实用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机械教学中也应用这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机械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若是学生只掌握了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能力,那么学生在毕业以后是无法顺利的适应机械岗位工作。另外,因为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突发变化,若是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实践,对机械并不了解,那么当出现突发变化的时候,学生是无法正确应对。鉴于机械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成为全方面发展的机械人才。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学习平面连杆结构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从网络上查找相关的图片、资料等,然后将这些内容制作成PPT,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PPT,将平面连杆结构相关知识演示出来,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容易。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比较现代化,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上,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理解记忆的难度,是一举两得。

再比如说,教师在课上还可以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指教师先不讲解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文字素材或者是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自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是遇到了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将其记录下来人,然后在课堂上和教师以及同学共同进行探讨,此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茅塞顿开,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约时间,为学生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机械教学中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可以提高机械教学的效率,取得更好地教学成果。

2.4 现代教学方法朝着全面化方向发展

机械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教师在教学中只单纯的进行语言讲解,这样学生是无法详细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若是想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知识,就应该采用全面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实际采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看做是一个可以互动的个体,然后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实现认知、技能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教学方法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包容性以及科学性,因此,在机械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方法将会朝着全面化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机械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培养出更多专业性的机械人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逐渐地提高,主要是因为社会需求机械方面的人才,所以教师在开展机械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应该不断的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以此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开展机械教学工作。同时,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按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就教学现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只有抓住现代教学方法发展趋势,更好地应用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现代外语教学方法分析 篇2

前言

现代机床主轴部件的刚度,是反映主轴部件结构性能的主要指标,它综合地反映了主轴和轴承的变形,直接与机床加工精度有关。而高速主轴是机床的关键部件之一,因此设计高精度数控机床的主轴组件时,更应满足高刚度的要求。主轴部件的刚度大小通常以使主轴前端施加一定作用力,在力的方向上所产生的位移来衡量。这被称为端部“挠度”的位移,是设计主轴部件的重要参数,许用挠度的大小对主轴部件的刚度有决定性影响,因而它就决定了机床的使用性能。

一、[y]=0.0002L式的来源

目前,主轴部件刚度的许用值还尚无统一规定。大多是取主轴端部的位移、前轴承处的转角、齿轮啮合处的转角和不产生颤振的最大切削宽度等几个方面,常用一些经验数据和公式来控制。其中,在主轴端部位移方面,往往用下列内容来控制[2][3]:

1.精加工机床主轴端部位移不超过主轴允许径向跳动的三分之一;

2.一般机床用主轴端部挠度[y]=0.0002L。

许用挠度在我国的应用较为广泛的,目前,在各类学校的教材中还有引用该经验公式的。众所周知,我国大多数有关教材的教学内容都来自前苏联,几乎都是采用前苏联机床研究方面的权威烈歇托夫和阿切尔康等早年对轴和主轴许用挠度的论述。

文献[5]提出:“机床中大多数轴(这节内容不包括主轴),其最大挠度对轴承间的长度的比值在0.0001---0.0005范围内。一般不超过0.0002。”

又文献[6]介绍:“决定机床主轴和轴的允许挠度的一般准则,还没有研究出来。因此在机床制造厂中,目前还是用这些在机床上应用起来可以不造成废品的试验数据。目前广泛应用的数据:主轴或轴的最大挠度为轴座间距离的0.0002倍。”从以上两文献中可见,他们并没有指定端部挠度,而且,两位权威的论述涉及范围有所不同,烈歇托夫所述不包括主轴,而阿切尔康所述是包括主轴的。

我国有些教材,例如文献[1]介绍:“有的工厂认为在额定载荷下,主轴的最大挠度ymax不得超过0.0002L。”也有文献[2]、[3]、[7]介绍:“主轴端部挠度y的许用值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有的资料推荐,对于一般机床则要求主轴端部最大位移ymax≤0.0002L”或采用回避说明: “目前,主轴部件尚无统一的刚度标准。”还有版的《机械设计手册》[8]表5-1-42,推荐“金属切削机床主轴ymaxP=0.0002L”可见,后者是指明主轴端部挠度的,而前者则没有指明。但可以判断都是从阿切尔康的论述中引用来的。

二、典型机床的挠度计算值

由于机床的主轴类型很多,为了选择结构和性能较典型的示例来说明问题,特用几台典型车床的主轴端部挠度计算为例。

在计算过程中,根据支承的形式不同,分成三种计算形式,上计算机(计算源程序略)得:

1.两支承结构形式:示意图1所示

主轴端部挠度为:

y=P[a3/(3EJ) La2/(3EJ) (1 a/L)2/C1 (a2/L2)/C2]

2.三支承结构,以前中支承为主要支承:示意图2所示

简化为前中两支承,主轴端部挠度为:

y=Pa2(L a)/(3EJ)-RCa L/(6EJ) RA(1 a/L)/C1 RB(a/L)/C2

其中RA、RB、RC为支承反力,均可据《工程力学》求得。

3.三支承结构,取前后支承为主要支承:示意图3所示

简化为前后两支承,主轴端部挠度为:

y=Pa2(L a)/(3EJ)-RCa (L2- 2)/(6EJL) RA(1 a/L)/C1 RB(a/L)/C2

其中RA、RB、RC为支承反力,均可据《工程力学》求得。

式中P---主轴头端作用力(牛);

E---主轴材料的弹性模量(牛/毫米2);

J ---主轴截面的平均惯性矩(毫米4);

C1和C2---前、后轴承刚度(牛/毫米2);

a ---主轴的前端悬伸量(毫米);

L ---主要支承间跨距(毫米);

---辅助支承间跨距(毫米);

典型主轴端部挠度计算结果详见表1,并与[y]=0.0002L许用值作比较,

表1计算值与许用值比较单位:mm

序主轴结构形式主轴跨距L0.0002L值挠度计算值比较%

1CA6140三支承、前后为主6200.1240 0.0238419.23

2CY6140三支承、前中为主3160.06320.0237637.59

3CT6140Z三支承、前中为主2720.05440.0234043.01

4C 6150三支承、前中为主3300.06600.0255638.73

5CM6150两支承结构4070.08140.0438653.88

6CL 6150两支承结构4800.09600.0427944.57

7CK6132S两支承结构4580.09160.0246426.90

8CNC 30两支承结构2640.05280.0108820.60

为了便干比较、分析,计算时每种类型主轴组件都作如下简化:

(1)主轴为等截面,其直径取平均直径。

(2)主轴支承只考虑径向轴承刚度,略去推力轴承的抗弯能力。

(3)机床主轴前端承受的额定载荷取4900牛顿。

(4)静刚度计算,略去传动力。

三、实测统计值与[y]=0.0002L值比较

表2单位:mm

序机床型号主轴跨距L0.0002L值实测挠度值比较%

1CA61406200.12400.010068.11

2CY61403160.06320.0138221.87

3CT6140Z2720.05440.020.44

4C 61503300.06600.0167025.30

5CM61504070.08140.0335041.15

6CL 61504800.09600.0176518.39

7CK6132S4580.09160.003403.71

8CNC302640.05280.0088716.81

为了便于分析,特选己进行挠度计算的八台车床为例,进行实测挠度值与许用值[y]=0.0002L值作一比较,得到表2结果。

四、分析

由上述统计、计算表1和表2表明,用许用挠度[y]=0.0002L式许用值过大,缺乏实际意义。因而,用它来控制主轴端部位移是不适当的。

1.从历史背景来看,根据文献[5]、[6],它是40-50年代的研究成果,当时的生产水平决定了机床的刚度要求相对还较低。烈歇托夫和阿切尔康都是从齿轮传动轴的刚度要求出发的,又主要是指轴承之间的最大挠度,且没有对精加工和半精加工机床的最大挠度作分析。近年来俄罗斯出版的设计教材,见文献[4],己经删去了[y]=0.0002L这一论述。说明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设计实践,己反映该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不宜再作为许用挠度的计算标准了。

2.从生产实际表明,评价主轴刚度应以使用性能为基础,对于不同用途(主要指加工精度)的主轴对其变形要求也不同。对精加工和半精加工机床的主轴,主轴刚度应以保证工件加工精度为基础。由于主轴端切削点的挠度直接影响加工精度,因此变形应指主轴端挠度,即主轴刚度应以其轴端刚度作为衡量标准。通常应该取主轴允许径向跳动δ的1/3,在设计主轴时,主轴允许径向跳动δ通常规定为尺寸公差的1/3。因此,精加工和半精加工的机床,主轴端许用挠度 [y]≤/9。对粗加工机床的主轴,主轴刚度应以保证主轴传动件正常工作为基础。由于主轴支承中间的挠度影响传动齿轮工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主轴前后轴承的转角,因此变形应指轴间挠度,即主轴刚度应以其轴间刚度作为衡量标准。(按齿轮传动轴的刚度要求,取[y]=0.0002L,两者不能混用)

五、结论

现代会计记账方法分析 篇3

关键词:计算机 记帐 特点 分析

0 引言

从宏观的视野来审视会计学的发展,记账方法可以称为会计学发展脉络的中心线,从单式记账法到复式记账法再到三式记账法,会计学的发展首先表现为记账方法的进步和突破,许多人讲到会计学的发展问题,却忽略了记账方法这个关键问题,最终会计学的发展问题也解决不了。事实上会计学的核心问题是记账方法问题,只有研究记账方法,才能将会计环境和会计的内容联系和统一起来,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会计学。

记账方法是会计依据记账凭证的记录,运用一定的记账符号和记账规则,将会计业务登记在账户上的技术方法,它实现的功能,是把一定的原始凭证上粗糙的记录转化成账簿上有序的有用的记录。具体包括记账方式、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记账内容和试算平衡方法等要素。按照登记经济业务记账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但是由于会计计量手段和计算技术的局限,目前世界上仍然使用复式记账法。

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是指应用会计软件输入会计数据,在计算机内进行处理,并打印输出会计帐簿、报表的过程。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可能问题,要求单位加强对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后的管理,以提高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效率和效果,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种手段、便利,从而为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服务。会计电算化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系统软件、会计软件、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工作和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内容。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使用的财务会计部门,在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时,必需充分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各个方面的特点。下面简单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各个方面的特点。

1 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管理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各单位用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电子计算机设备,一般都是由财务会计部门管理的,硬件设备比较多的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还单独设立了计算机室。因此,会计部门还必须对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制定对用于会计工作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有关操作,管理和维护的制度。

计算机硬件设备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所有机械、电、磁、光设备,硬件设备都是精密的机械电子设备,计算机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一般微型计算机)、显示器、键盘、打印机、网络设备、UPS不间断电源等。计算机硬件设备可以构建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机环境和网络环境,供会计软件运行,满足不同会计软件对不同的计算机环境的要求。如单用户会计软件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生成的会计数据存储在这台计算机中,网络会计软件在用通讯线连接的多台微机上运行,会计人员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可以共享网络服务器上的软硬件资源,共同使用同一个会计软件,对同一套会计账进行操作而互不影响。

系统软件是管理计算机资源和支持应用程序运行的程序。会计软件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它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不同的会计软件适用于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会计软件在不同的应用情况下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软件要不断地进行升级更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必需通过会计软件进行管理,会计软件还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数据处理和软件操作方法要求严格的特点。

计算机中的各种信息和软件是存储在磁介质中,看不见摸不着,磁场、电场、潮湿、灰尘、计算机病毒等因素容易造成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的损害。而会计数据具有真实性、准确性、连续性、可造性和安全要求高,数据要有可验证性,要有充分的安全可靠性保证等特征。

2 会计工作流程和工作重点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不再需要手工记账,算账和编制报表,输入记账凭证后,凭证通过计算机进行传递并自动进行核算和编制报表工作,凭证的输入和审核成为主要任务,操作计算机成为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存贷采用实际成本计价、对大量的固定资产进行个别计提折旧、进行详细的部门核算等,在手工方式下工作量非常大,使用计算机便使之方便快捷企业要求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

3 会计人员更强调协作性

会计软件通常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每个功能模块处理特定部分的会计信息,各功能模块之间通过信息传递相互联系,能够完成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包括账务处理、工资核算、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产成品销售核算、应收应付款核算(往来核算)、存货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等等进一步完成会计管理和控制工作,如资金筹集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成本控制、销售收入和利润管理等,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经营决策和预测。尤其是在网络情况下,会计人员在不同的工作站共同使用同一个会计软件,彼此的凭证传递、交接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的,相互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一个人出现问题,会影响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求各岗位的会计人员之间必须加强协作,才能顺利进行会计工作。

4 内部控制的内容各重点也有所变化

由于计算机自动进行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工作,手工条件下的总账明细账的核对工作可以取消记账凭证的审核工作变得更加重要和关键计算机软开发人员对软件结构和设计的熟悉程度,使得他们有能力进行非正常的数据修改,因此还必须限制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操作会计软件进行会计记账工作,尤其是不能兼任出纳工作。

5 会计人员分工和职责发生了变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必须人人操作会计软件才能够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人员必须改变原来的自己的工作习惯,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必需增设一些新的工作岗位,同时需要减掉一些不适应电算化工作台的岗位。会计人员的分工、工作职责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6 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提高了

一是因为会计软件的许多种自定义功能,要求会计人员定义各种转账公式、数据来源公式、费用分配公式等;二是因为解脱了会计人员繁杂的计算和抄写工作后,要求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利用。

7 会计档案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错误分析和外语教学 篇4

关键词:错误分析,外语教学,纠错策略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产生错误是必然的。学习者或是过度概况了外语的某一规则, 或是将母语的规则错误地应用于外语中。对于经常出现的错误, 特别是一个班级学生的共同错误, 教师有必要也有责任提醒学生注意。与初学者相比, 处于高级语言学习阶段的大学生, 尤其会从错误分析及纠正中受益。

1 语言错误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

有些语言教师将学生语言错误归类为语音错误、语法错误、词汇错误、表达错误和语篇错误;另一些语言教师把错误分为遗漏性错误、增加性错误、选择性错误和排列性错误。李民权把错误产生的原因归结为技巧上的因素、记忆方面的因素、心理以及身体疲劳的因素等四个方面[1]。从错误分析的角度, 研究者则常常把错误分为语间错误和语内错误。语间错误是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及外语的过程中受母语的迁移而产生的错误。张文涛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所犯的语间错误主要是受到母语词汇及语法的干扰。词汇干扰主要体现在动词选择上的错误、过度使用某一个动词等两个方面。语法干扰包括冠词及代词的使用错误、因套用汉语语序而造成的动词使用错误。语内错误是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自动把学到的一些规律误用于构建新的语言材料中而产生的错误[2]。Richards把语内错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3]:第一, 当学习者以其他语言结构为基础, 在目的语中产生了不正确的结构的时候, 就犯了过度概括的错误。例如, 学生把make的过去式写做maked就是犯了过去式规则过度概括的错误。第二, 忽略限制规则, 把学到的规则应用到不适用的上下文中。例如, He made me to rest。这一句就是学习者把不定式的一般模式扩展到不适用的范围, 从而产生的错误。第三, 没有全面运用学到的规则, 进而造成不能充分完善一个结构。例如, 有的学习者用陈述语序来表达疑问句。第四, 当学习者未能充分理解目标语中的一个区别时, 就会产生错误概念。例如, 有人把was当做一般过去式的标记。

2 对错误的不同态度

2.1 对比分析

盛行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对比分析研究者认为, 语言学习者产生错误表明语言学习或教学的失败, 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消除语言错误的过程。他们认为, 当母语的规则与目的语的规则有差异时, 母语会对目的语产生负迁移, 从而导致错误。因此, 两种语言差异越小, 学习者犯的错误越少;反之, 则犯的错误越多。

2.2 错误分析

开始于70年代的错误分析研究者则把错误当做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依据, 用以了解学习者如何处理第二语言的信息。错误分析的倡导者S.P.Corder认为错误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错误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已经学到了多少。

2) 错误为研究人员提供语言习得方法的证据。

3) 错误可以帮助学习者分析第二语言的规则。

2.3 教学领域的做法

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教学中, 教师为了防止学习者犯错, 尽量避免让初学者自由发言。他们认为, 错误可以成为习惯。因此应防范于未然 (Get it right at the beginning) 。而支持交际教学法的教师认为, 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自然而且有价值的一部分。另外, 他们还相信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期,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常因教师的纠错行为而受到抑制。因此, 在保证“准确性”之前应先保证“流利性”。近年来, 有一些语言教育者针对交际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最后纠错 (Get it right in the end) 的观点[4]。他们认为只要学习者有足够的机会接触目的语, 并且有足够的学习动机, 就会自然地学会包括发音、词汇和语法在内的语言特征。因此, 尽管任务型教学、理解型教学等旨在提高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对语言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如果学习者能够得到正确的语言形式引导, 就会提高学习速度和熟练程度。

2.4 学生的态度

余艳和陈彧通过调查发现, 85%的学生认为排除发音和流利程度的考虑, 口语交际中的错误是可以减少但无法避免的。35%的学生认为口语交际中一些小错误对交际效果没什么影响, 57%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影响, 而只有7%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大。68%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是他们纠正口语错误的主要途径。2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应该一点点纠正每个学生的任何一个口语错误[5]。

3 纠错策略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 在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中, 应正确使用纠错策略, 既能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又不对错误放任自流, 使错误得到及时的纠正, 使学生可以既流利又准确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首先应该明确哪些错误需要纠正、何时纠正、怎样纠正和由谁纠正等问题。对于经常出现而且是学生共同的错误, 必须及时纠正。但是由于过度纠错会给学习动机带来负面影响, 教师必须注意策略;同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口语交际场合, 教师如果打断学生发言来进行纠正, 有些学生会感到非常尴尬, 而另一些学生则认为这样做可以使他们改正一直以来常犯的错误, 因此对提高语言能力非常有帮助。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错误、不同的语言输出活动, 应采取不同的纠错策略, 如自我纠错、同伴纠错、小组纠错及教师纠错等。

3.1 写作教学中的纠错策略

对于写作中出现的错误, 学生很难自行发现。因此在写作教学中, 可以使用同伴纠错策略, 即在完成写作任务后, 采取两人互相交换作文批改的方法。这一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对方找到错误, 还可以作为借鉴, 使自己在今后的写作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之后由教师找出共同的错误并在课堂上共同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 然后加以改正。

3.2 口语教学中的纠错策略

学生在口语活动中出现的错误明显多于写作中出现的错误。但是和写作中出现的错误相比, 口语错误多是学生在紧张的状态下不自觉地造成的, 经教师提醒, 大部分可以由学生自己更正。教师可以用手势、表情、改变声调或是通过重复等方法暗示学生所犯的错误, 使学生自然地接受提醒, 自行纠正错误。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 其语言意识也逐渐增强, 语言输出的自动化程度得到提高, 学生的注意力也由较低层次的词汇、语音、语法方面转向更高的话语层次, 这些错误会逐渐消失。在双人活动、小组活动甚至只有个人参加的交际性口语训练阶段, 教师不必有错必纠, 只在学生确有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 只对那些妨碍交际的错误进行处理。与作文改错相比, 口语教学中的纠错更需要讲究策略, 因为处理不当极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3 活动前提供词汇与句型

在进行写作及口语活动之前, 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出与题目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使他们有话可说, 有东西可写, 还可以很好地减少语言错误的出现。这一点也在余艳等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调查发现有83%的同学认为教师在布置交际任务时, 应先提供学生足够的词汇和句型, 这样可以适当减少口语错误出现的频率。

总之, 如果一个语言教师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视而不见, 充耳不闻, 其教学就会是盲目的, 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善于发现错误, 及时并有策略地进行补救, 才能使学生的英语能力早日达到流利性与准确性平衡发展的高水平。

参考文献

[1]Li Mingquan.Error Analysis and Teacher’s Strategies in Speak ing Classes[J].CELEA Journal, 2004 (1) :95-97.

[2]Zhang Wentao.Analysis of Interlingual and Intralingual ErrorsMade by College Students[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2000 (4) :70-74.

[3]王正, 胡庭山.错误分析和英语口语教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 (3) :108-109.

[4]Lightbown P M, Spada N.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118-141.

现代化手段教学的能力分析论文 篇5

电大教育与普通教育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共性是,二者都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特殊性是,二者的教育对象不同,教育方法不同,从而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和方式也不同,即各自有着不同的教与学的要求。而不论是普通教育还是电大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都在于教师的素质如何。文章从现代电大教育的特殊性出发,论述了电大课程责任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一、现代化手段教学的能力

现代电大教学,提倡学员的自主化、个别化学习。责任教师把工作流程图中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包括教学进度),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辅导、例题分析,各章节设置的自测题及复习题提示等制作成个人主页。同时,在个人主页上能提供相关教学参考资料,便于学员网上学习。通过BBS、E-mail与学员进行交流,利用课件、VOD、VCD、电子文稿等组织教学。所有这些,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教学的能力。

二、驾驭教材的能力现代电大教育的教学形式包括:主讲、面授辅导、小组讨论、作业讲评、答疑、测试、实验、教学实践等。这种教学形式决定了电大教材必须有自己的特点,即:内容精选,重点明确;循序渐进,主干突出;指导工作,便于自学。电大责任教师依据教材进行教学,就必须具备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驾驭教材呢?笔者认为,既要超然于教材之外,又要深入于教材之内,才能驾双教材。超然于教材之外,就是运用系统论方法,对教材的总体结构、脉络层次和重点、难点,高屋建瓴、了然于心。

在宏观上,将教材所提示的知识核心,以及本教材在专业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影响,琢磨把握,成竹在胸。这样,才能指导学员对教材内容深入思考,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达到既定的学习目的。深入于教材之内,即对教材要从“挖”、“补”、“联”三个方面钻研。“挖”,就是挖掘教材,从章节的内在联系中,找出难点、重点,提取出教材的精华。“补”,是围绕教材,补充一些教材中没有涉及而又为学员工作、学习所必需的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或科技上的新发展,并使之与教材进行对照,从而培养学员对新知识的反应力。“联”,即联系实际。一方面,要指导学员用书中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如果教材中所阐述的内容与实际不完全契合,则也要对学员解释清楚。

三、因材施教的能力因材施教,就是在承认差异、承认区别的基础上组织、实施教学。电大学员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与日校生相比的差异和学员个体之间的差别,因而存在着工学矛盾、学员之间的差异矛盾。与日校生相比,电大学员大都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实际工作的经验,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教师必须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因材施教。

(一)教学内容方面第一,变全面、细微的传授为突出系统性、突出重点的传授。学员尽管有一定的知识,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又都是零碎的、不系统的。因此电大教学必须突出知识的系统性,注重逻辑性,大处着眼,难处着手。

另外,要特别注意突出内容方面的两个特色:一是和实际的紧密联系。由于实际工作经验,又由于已有的知识,电大学员都是带着问题、带着困惑、带着理论上的茫然走上学习征途的。他们迫切要求解决问题、排除困惑。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满足他们的要求。二是将新的知识融入既定的教材之中,扭转理论的滞后性,去指导实践。第二,变传授知识为主为培养能力为主。知识本身并不等于能力,由知识到能力还需要一个转化过程。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是有用的知识。学员由于入校前就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较容易较系统掌握知识,所以电大教学必须把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要培养学员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方面针对学员的特点,笔者认为教学适宜采用“一法”、“两原则”,从而因材施教。一法是:学导式教学法。这是依据教材实行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括自学、答疑、小组讨论、练习、考试等环节。它根本改变了师生双方尤其是学员这一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和作用,把教与学的重心落在“学”———指导学员自主学习上,并根据学员的特点,因势利导地发展学员的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把全面培养、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主线,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很受欢迎。两原则是:

(1)先重点后一般的教学程序。学员在社会实践中接触面广泛,积累的感性材料也相当丰富。他们比较、判断、分析、综合和概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容易全面、深入理解教材,能够迅速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善于在接受、输入信息的同时,进行筛选,把重要内容或是“对号入座”,或是“储存待用”。因此,在教学程序中,要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做到重点突出。让学员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并逐渐培养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反应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发散性和凝聚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思维强化训练。发散性也称多向性,就是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所谓“疑聚性”思维,是指综合概括能力,表现为在分析的基础上,能驾驭材料,把观念组成更大整体、更高的层次;或者形成一种可以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中去的新概念。思维的“发散性”讲的是思维的广度,是“放”;思维的“凝聚性”讲的是思维的深度,是“收”。

二者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不能偏废。只注重发散性,不注重凝聚性,思维就会是胡思乱想,既不着边际,又不得要领;只注重凝聚性,不注重发散性,思维就会失去丰富性,呆板、僵化,钻死胡同。所以,一方面,教师必须设法使学员从狭窄的、封闭的思维体系中解放出来,在思考问题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多端的反应;另一方面,又必须使学员深刻地看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与核心分析问题。

总之,对电大学员来讲,强化思维的发散性,可以使学员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独立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而强化思维的凝聚性,可以使学员能迅速、果断地阐明问题的实质,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电大学员年龄参差不齐,经历不同,在爱好、兴趣、特长及接受能力诸方面的差异较大,责任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善于抽象出其中的共性与个体差异并深入研究,掌握他们的特点和要求,为教学整体设计提取科学的依据,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具体实施。

外语语法教学的心理分析 篇6

一般的外语基础课程中,语法教学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高校新编英语教程主编李观仪曾撰文强调发扬传统教学法中的长处,吸收交际法中适合我国国情能为我所用的办法。主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传统法与交际法互为补充,也就是说,为了达到正确、流利、得体地掌握外语,在重视功能交际活动同时,不能放松前期的句型结构活动。在新编英语教程中1、2册是以语法结构为基础的,第3、4册则以课文为中心。除这套基础课教程中包含语法教学之外,低年级还另设独立的系统语法课。过去和现在,语法教学都占据相当重要地位。就中等学校而言,外语教学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对语法结构的教学均极重视。上海不少中学在推广张思中的俄语教学经验。张思中是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的俄语教师。据报导,他在教学中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绩,培养的学生大多数能掌握一门外语阅读能力,在高中时能阅读外语原著。他的经验的一条即“语法集中教学”。这里暂不讨论其具体做法的利弊,只在说明一般中学外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普遍受到重视,而且不同的安排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甚至提倡自然法的克拉欣(Stephen D, Krashen),在强调习得语言的同时,也还是认为自觉学习语言规则能够产生监控作用,能对习得系统的输出进行检验和改正。当然,在他看来,这种监控的使用是很有限的,自觉学习的作用不大。但这不等于他不重视语法规则本身。他是主张学习者无意识地习得语法的一般规则。这乃是教学指导思想上的不同,当然也是教学安排、教学方法上的不同。按照自然法的安排,除了为实现临监控作用有限地自觉学习语法规则之外,主要在通过大量可理解的输入习得语言,包括必要的语法规则。由此可见,各种类型的教学,实际上都包含着语法教学的内容。在外语教学中语法总是据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学习者总应在一定的阶段学习语法,只是不同的方法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标而已。

二、语法教学的目标

人们是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怀着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外语。尽管学习外语的目的千差万别,而总的目的是掌握外语。掌握外语则可大分为领会式掌握、复用式掌握和活用式掌握等层级。学习外语实际上还是以达到这三个掌握层级中的一个层级为目的。例如有人只要求学习外语能够阅读外语书刊,这就是说仅以领会式掌握该语言为目的。语法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按不同层级学习目的而组织的外语教学,语法教学的目标无疑也是很不相同的。领会式掌握语言以认知为特征,表现在对言语的感知和理解,形成接受性言语技能。语法教学的目标只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语言的言语。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解码的过程。输入的言语材料必须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才能使视觉或听觉刺激中编码的意义变为接受者头脑中的意义。这就是说,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言语,语法教学应让学习者熟悉一定范围的语法规范,培养一定的语法能力,例如能分辨各种词类和句子成分的能力、觉察外语词结构及语法特点的能力、根据语法规则变化单词并将词联成句子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归结起来无非是熟悉基本的语法规则,初步了解语言的用法。

三、语法教学的方法

语法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从心理学角度,即从思维过程特点来划分,主要有三种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过去有些教学法流派往往偏爱其中一种,而排斥其他。近年来,多数外语教师已不再拘泥于这类限制,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选用这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有时甚至是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之,例如采取归纳——演绎法等等。

(一)归纳法

归纳法的过程即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采用归纳法进行语法教学,在学习者就特定结构的使用进行练习之前,先让他们接触一定数量的实例,使从中概括出该结构的有关规则。在规则已为学习者所明确之后,通常进行大量练习应用所学语法规则。各种教学法流派对归纳法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安排。但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却总是大体一致的。按归纳的方法进行学习,可避免单纯抽象的讲解,学习者通过接触具体生动的语言实例,能够很容易地找出某些规律,容易懂,容易记。许多语法要点通过归纳法进行讲授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为了便于利用归纳法进行教学,有些教科书上有意识地提前安排一些语法现象,先作为单词、词组或句式出现,然后在一定语法点上归纳、总结、引出定义和规则,并在以后的课文和练习中反复出现。

如果能充分展示具体的实例,有些抽象规则甚至可以不言自明。正是这样,归纳法被认为是极有效的语法教学方法

(二)演绎法

演绎的过程即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采用演绎法进行语法教学,先简单扼要地向学习者提出抽象的语法规则,随即举例说明,将抽象的规则引用于具体的语言材料,并以大量类似的练习材料帮助学生独立运用。有些语法范畴和概念,如不事先交待清楚,即使有很多实例也会使人莫明所以。这就应当先提出规则,再举例说明。例如英语中对如何用yes和no作肯定或否定回答,中国学生常感困惑。如果有问“这不是你的帽子吧?”汉语中回答“不,这是我的。”英语中则为“Isn’t this your hat?”“Yes, it’s mine.”汉语回答“对,这不是我的。”英语却回答得正相反,“No, it’s not mine.”如果教师能事先说明“yes”和“no”在用于回答否定问句时,不是对问句表示同意或不同意,而是仅仅表示自己的答句是肯定还是否定。指出这是两种不同的表达习惯,并适当举例说明。学习者就可以减少许多错误,通过一定练习变得运用自如起来。(三)类比法

类比的过程是从特殊到特殊的过程,也是从具体到具体的过程。采用类比法讲授语法,既不先提出一般的规则,也不要求概括出规则,只是根据一类具体的实例来掌握另一类实例。教学中使用类比法,能有效地利用已经掌握的个别语法要点的具体用法,引伸到新的语法要点的用法。这种办法很节省时间。通常根据句型掌握语法实际上就是运用类比法。初学阶段的许多句法,不必多作语法说明,就能让学习者按句式模仿套用而直接掌握,这便是类比的结果。当然,到一定程度,进一步归纳、整理,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仍然是必要的。但这并不以消类比法在教学中的作用。一般说来,凡与旧材料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材料,都可用类比法讲授。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为了使学习者容易理解并形成正确的语法概念,从而有助于培养言语技能,语法教学有必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1)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语法教学应在让学习者充分接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必要的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从而使学习者获得准确的理解。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很难使学习者形成明确的概念和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2)提供大量变式和创造必要语境进行练习和运用。变式即保持语法要点的本质属性而变换某些成分或属性的语言材料。语言教学中通常使用的句型练习,就是变式练习。学习者在初步掌握一定的语法要点之后,还必须通过大量变换性练习提高熟练程度,并在相应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现代企业财务分析方法初探 篇7

一、财务分析内容

1. 发展能力

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 不仅是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者和员工们关心的, 而且也是企业股东、投资者、政府等个人或组织关注的, 都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以及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表现的盈利持续增长、股本资本增长、资产增长、市场竞争力增强、经营规模的扩大等指标, 进行综合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通过敏锐的洞察力, 挖掘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 预测企业未来经营的发展状况,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给企业在未来发展由决策失误导致的损失, 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2. 运营能力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企业必须要有大量的流动周转资金, 使得企业的经营过程才能顺利地进行。一个企业的资金流动周转速度快的话, 资金的利用效率就会提高, 其管理水平就会很出色。在企业的供、产、销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 将会对企业的资金周转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要提高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管理水平, 做到未雨绸缪。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销售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只有产品顺利地完成销售, 投入的资金才能回笼, 顺利完成资金的流动周转。这时候就需要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通过会计资料所提供的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相关的会计财务来分析企业的资金流动周转状况, 进而评价企业运营能力, 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以及未来的发展, 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 盈利能力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获得利润的最大化, 投入最小的成本, 永远都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也是企业孜孜不倦追求的目的, 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综合素质、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企业只有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各方面的高端的人才资源, 加强科学管理, 并且有着良好的企业文化, 才可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使得企业在未来发展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作为企业的股东或者投资者们以及债权人十分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 直接和他们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为这些股东、投资者们、债权人很明显地知道, 盈利强的企业, 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大的利益, 提升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 增强企业的信誉。企业利润的高低不仅要看其绝对数, 更重要的是财务工作人员通过会计核算资料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财务分析方法

1. 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比较分析法的进一步延伸, 同时也是比较分析法的补充。在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对企业的同一时期中, 会计核算资料中提供的相关指标或者项目的比较, 洞察不同的财务比率, 寻找出企业财务状况的不同问题。

2. 比较分析法

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在各个经营时期是不尽相同的, 时而好, 时而坏;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不相同的, 这些差异都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即不同的企业财务状况的比较或者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经营状况的比较, 进而揭示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差异化, 更好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横向比较分析法, 就是说一个企业同其他企业的财务信息状况进行相互比较, 寻找出其中的不同点, 来说明本企业财务状况的优点及不足, 并加以改正。纵向比较分析法, 又可以称之为财务趋势分析法, 指本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加以分析, 通常有比较财务比率方法、比较财务报表方法等, 来确定财务变动方向、资金的数额和波动的幅度, 阐明不同时期的企业财务变化的情况。

三、财务分析程序

1. 掌握财务分析主要因素

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 是探索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日常经营活动的主要因素以及未来发展中的潜在因素。财务工作人员通过企业财务分析时, 将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因素, 在这么多错综复杂的因素面前, 就需要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通过其敏锐的观察力, 抓住主要的、内部的因素, 或者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 克服不利的因素, 并且提出解决方案, 做到有的放矢, 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提供科学的经营决策。

2. 积极寻找与财务分析范围相关的经济材料

一个企业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 首先要考虑企业财务分析的范围, 因为它是由财务分析的目的所决定的。作为企业的投资者、股东、债权人可能不会对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的关心;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 尤其是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则要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做出全面的分析, 这种分析的范围往往都是比较广泛的、全面的、系统的, 就需要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 积极寻找大量的与财务分析有关的经济材料, 才能达到最终的企业财务分析。

3. 提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方案

本文通过上面的三个步骤的分析, 就可以提出和制定不同的解决办法, 再通过各种不同的解决办法加以比较与衡量, 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法, 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的解决方案, 把这个最佳的解决方案呈送给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提供正确的决策, 然后高层管理者出来的结果, 再反馈到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 财务工作人员加以分析, 再呈送企业的管理者, 管理者再反馈到财务人员, 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最终在反复斟酌的过程中, 形成一个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方案。另外, 财务工作人员总结以往的经验, 以便工作加以改进。

四、财务分析目的

1. 股权投资者财务分析

股权投资者成为企业的所有者, 企业发展的命运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的。股权投资者要使他们获得最大的、长远的利益, 他们需要时刻关心企业的经营发展;同时对会计核算资料所提供的会计财务信息要求更为详尽, 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就更为全面, 这样使他们所承担的风险降到最小。在进行企业财务活动时, 股权投资者更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情况和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企业价值和股票价值是他们所关心盈利能力的具体表现。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的报酬, 通过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在的价值, 而折现率与风险程度呈正比例关系, 折现率越大, 风险越高。股票价值和企业经营所获得的利润有很大的关系, 企业经营不善, 投资者持有的股票价值就有可能受损, 所承担的风险也就会更大。因此, 股权投资者需要更加重视企业的财务分析。

2. 审计师财务分析

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编制财务报表的时候, 需要通过审计部门或者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师进行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主要是为了确保企业的财务报表不出现虚假的或者隐瞒的财务数据信息, 以及改正不规范的会计分录且符合我国的会计准则标准。而财务分析在整个审计师审计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占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往往在编制财务报表会犯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 以及不规范的会计分录存在, 这些看似在财务工作中, 由于人为疏忽发生的过失, 都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些一般在财务分析中被忽视的问题, 因为审计师的存在, 要提高财务报表的正确率, 降低其风险的发生, 提高审计的工作质量与效率, 以提供正确科学的审计意见。

3. 债权人财务分析

作为企业的债权人一般要向企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无形中也蕴含了债权人向企业提供了商业信用。在商业信用期间内, 企业要向债权人付全款, 但是有时候企业的业绩良好, 会在商业信用期限内提前付完所有的款项, 债权人还会给予一定的现金优惠, 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成本比较低的融资方式, 因为它不需要利息。另外债权人和企业直接签订融资贷款合同, 直接将资金借给企业使用, 到期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

4. 管理层财务分析

现代企业的股东们委托企业职业经理人管理经营企业, 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要考虑股东们的利益最大化, 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 尤其是高层的管理者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状况需要有全面科学地分析, 通过会计报表提供的资料信息, 来及时地掌握企业财务信息的变化, 以便发现财务信息中出现的一些不良问题, 迅速提出整改措施,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现代外语教学方法分析 篇8

关键词: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教学方法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而材料又是能源和环境工业技术的技术基础。因此, 掌握材料的分析方法、表征手段对合成制备新型材料至关重要。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是材料科学的重要工具, 该课程主要介绍材料的现代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 具体包括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等。学习这些分析方法的原理、技术和操作要领对认识和理解材料的内涵, 提高对材料的结构分析十分重要。因此这门课程也是材料类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学位课[1]。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设计到的技术原理多, 内容广泛, 而且有些原理比较抽象, 公示的推导也比较多, 因此, 学习起来比较枯燥, 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但另一方面, 这门课又非常重要, 因此, 如何开展好这门课的教学与实践显得非常重要[2]。

本文结合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大纲要求, 从《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的培养目标及材料学科的发展方向出发, 分析了影响《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并通过实践, 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改革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传统《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材料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 设计到物理、化学和数学等学科的融合。对于《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这门课来讲, 重点设计到物理和数学两个学科。因此, 涉及到的内容覆盖面广, 知识点多, 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 各种新的材料测试表征手段层出不穷, 但计划课时少, 因此, 如何选择合适的教材和优化课程设置成为《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材的选择

在教材的选用上, 要重视传统分析方法和现代分析方法的融合。因此, 不光要让学生掌握传统分析方法的技术和理论基础, 而且在要重视在传统分析方法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教材的选择不一定要新, 而且要注重其内容。因为传统分析方法是新技术方法的技术基础。有些教材中的主要内容难免过时冗长, 而有些教材的内容又过于前沿, 对一些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不够。本专业目前采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周玉主编的《材料分析方法》第2版作为主讲教材, 该教材内容上简明扼要, 抓住本质与精华, 讲清基础原理与常用测试方法, 并增加了一些用该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典型范例。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

1.2 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

在课程的整体设置上, 我们强调内容全面外, 还要注重重点内容的精讲。如纳米材料的分析主要用到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两种技术手段, 这也是纳米材料的眼睛。而且这两种分析方法所用的设备都比较昂贵, 属于大型仪器设备, 在几乎所用的材料专业的科学研究都要用到这两种测试方法,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 课时要多, 内容要详细。在比如粉末X射线衍射, 设计的技术理论基础也比较多, 而且对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这课程设置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3]。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的分析方法不断涌现, 作为专业基础课, 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就是计划学时少与教材内容广之间的矛盾, 这就要求主讲教师精心优化课程结构,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强调基础, 突出重点, 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计课堂教学, 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理论联系实际, 将本学科领域里一些比较前沿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 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 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加强实践环节, 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

2《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

2.1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在《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的教学过程中, 采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很好地把各种图片、仪器内部结构、原理示意图很好的展示出来, 同时也是原来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鲜活[4], 同时启发学生思考, 激发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对材料化学中的教学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对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中涉及的晶体结构解析、红外光谱谱图分析、电子显微分析和物理性能分析等部分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图像、仿真模拟、动画等展现给学生, 可使教学内容直观化,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 还搜集了大量的仪器使用和原理的视频资料, 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技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过分依赖多媒体也是不行的, 因为多媒体播放速度快, 很多学生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因此在必要的时候, 采用板书教学, 是对媒体教学的有效补充。

2.2 采用科研案例教学, 以科研促进教学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是一门理论基础要求高、实践性强的课程。传统的课堂讲授, 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验结果分析相结合。科研案例的引入, 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课堂所学在科研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以此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对于每一种分析方法, 都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我们采用搜集最近的科研文献, 给学生讲解文献中所用的分析方法, 采用这些分析方法得到了什么结果, 说明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在将来的科研工作中, 对于合成制备了一种新材料, 如何进行表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分析方法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性, 而不是完全无用武之地,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的本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提高了英语阅读能力, 一举多得。

2.3 制定科学的多样化考核方式。

在课程的考核上, 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外, 还要注重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表现, 把考核的重点放在教学的过程中, 让学生重视课堂教学胜过重视考试。在试卷的设计上, 除了一些客观题外, 还要加大主观题的设置, 让学生在没有标准答案的前提下, 自由发挥。

3 总结

总之,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是材料学科必修的公共技术基础课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讲授, 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笔者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和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 需要不断的调整改革的方式方法, 真正提高《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本侠, 王静.《材料化学》课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广州化工, 2009, 37 (8) :228-229

[2]胡艳华, 郭峰, 陈宝东.建立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教学新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 (235) :68-69.

[3]杨英歌, 陈飞, 曾冬梅.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研究, 2011 (231) :75-76.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分析 篇9

1.1 柔性设计

现代建筑的设计要求灵活性, 所以柔性被做为来适应不同场合的使用特性。除此之外, 柔性设计还要经过不断地改良, 通过不停的更新来保证其具有的使用周期达到理想值, 同时还要求其环保性和节约性。建筑材料就比较符合上述特性并且可以有效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因而受大众的支持。其实, 建筑材料设计就是以柔性的理念来构建的。

1.2 虚拟建造

现今的科技发展迅速, 计算机应用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不断更新。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上, 计算机应用技术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计算机软件在现代建筑中也有很大的应用, 其中就有现代建筑常用的CAD软件。在虚拟的软件环境下我们可以构建自己所想象的空间立体结果, 这个通常被称为虚拟构建。这种构建与人机友好界面、具有一定的编程思想, 这些使其得以快速发展。

1.3 功能仿真

现代建筑依靠科学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利用计算机分析建筑设计通常要设定一些边界值, 然后利用CAE技术来实现对其的研究, 这个研究从抽象到具体、从不确定到确定, 是计算机技术与建筑设计方法结合产生的特点。电脑的性能一般较好, 这样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虚拟构造的模型, 进行对建筑的功能仿真。

2 现代建筑设计的构成分析

2.1 建筑功能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 建筑功能是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建筑功能是人们建造房屋的主要目的之一, 它所代表的是所建建筑的使用要求以及建筑用途。现代建筑除了计算机软件等现代技术外, 构成要素与传统建筑基本相同, 都是由木材、石材、钢筋等建筑材料构成。大多数建筑的建筑功能是居住, 其应用时间一般较长, 所以对建筑的耐久性要求是非常高的。除此之外, 建筑的建筑功能还应满足实用性、适用性以及安全性, 这些是建筑师必须考虑的。

2.2 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在本质上是一种建筑手段, 是建造房屋的手段, 其构成要素主要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结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技术保障。一般而言, 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有关键性作用, 它提供技术保障。除此之外, 还要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 它在建筑设计中也很重要, 要严格遵循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按照建筑物理的一般要求, 在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设备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整合与设计, 以更全面的考虑与分析问题。

2.3 建筑物的艺术形象

人们建造房屋不仅仅是为了居住, 还为满足视觉等精神面的享受, 建筑艺术形象就是因此而诞生的。建筑艺术形象包括建筑细部处理、立面构图、光影变化、材料色彩、建筑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建筑群体和单体的体形等, 这些综合因素创造了综合的建筑艺术效果。其中, 建筑外部造型设计着重追求整体建筑形象的新、特、奇, 表现建筑的外在魅力, 突出自我并且要求一定的亲切感。与此不同, 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则主要以舒适实用为原则, 以最大程度的实现空间利用为目标, 而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以建筑设计为基础。

2.4 建筑设计经济合理性

一般而言, 现代建筑所需的资金较大。在现实中, 建筑发展的主要阻力也是资金不足问题, 因此, 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也变得非常重要, 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考虑问题。因资金问题, 建筑构造设计处处都要考虑经济合理问题, 包括选材、加工、应用等各个方面, 要最大程度的使经济合理就应就地选材, 减少运费;注意节约木材、水泥以及钢材三大材料, 并且要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的整体造价。建筑技术经济问题主要存在于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结构形式选择、基础类型选用、层高与层数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以及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等方面。根据科学的统计, 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 工程造价可以降低5%~10%, 同时还可以提高建造效率。

3 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3.1 综合性与整体性原则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 综合性设计原则主要从建筑设计功能、要素、相互关系、发展历史以及结构组成方面进行考察, 在这一过程中一般要进行基础性综合分析, 其分析目的是将每一个层次的考察结果具体的反映到应用过程中, 从而在根本上保障建筑设计整体与部分的高度统一;整体性设计原则则是将建筑物从细小部分进行整理与规划, 在部分与整体中形成相互依赖、结合以及制约的关系, 其目的是科学展示建筑工程设计运动规律以及系统的特征。

3.2 动态联系原则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 联系设计能将考察对象具体的融入到建筑环境和建筑系统中。环境是现代建筑工程设计的外界条件, 这一体系在一定的环境中得以形成与发展, 并且它与建筑工程设计外界系统相互影响。动态联系原则主要是指探究系统变化、内外联系、活动方式及系统发展方向时, 进行建筑体系调整以及建筑相关运作规律。

3.3 有序性与结构性原则

在现代建筑工程设计中, 由于系统整体上具有有序性和层次性, 同一层次的系统常存在相干性的关系。所以, 在工程设计中必须科学区分每一个环节的使用功能及相互关系特点。除此之外, 建筑工程设计的结合方式一般采用结构式, 它是建筑性能的核心载体。

4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阶段分析

4.1 准备阶段

众所周知,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是建立在仔细考察创新客体基础之上的。就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来说, 其首创性可能源于客体自身的各方面之上, 因此, 创新客体各方面的集合就是现代设计方法创新的可行性空间。虽然现代建筑设计具有多个创新角度, 但并非每个建筑设计在各个角度都可以达到创新的成果。因此, 在主体应用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时, 要对创新客体在相应方面具备创新条件与否进行注意, 若不具备创新条件, 那么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便无法成立;此外, 建筑设计创新的可行性空间也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 换言之,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点并非完全固定, 其范围可能会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扩大或者缩小。即使在现代建筑设计的某个创新点之上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做法, 但是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 工作人员还是要运用相应的创新手段, 对原有设计方法予以创新。因此, 对建筑设计客体创新的可行性予以一定的了解, 是开展方法创新的重要条件, 同时也是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重要起点。

4.2 选择阶段

在知道开展创新的客体具备创新可行性之后, 需要进一步将对于所需建筑设计方法创新上的选择给完成。一个优秀的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成果在其选择阶段也必然是成功的, 在这一点和普通建筑设计是一样的。但是, 普通的建筑设计方法可产生也可不产生创新的成果, 但是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的主要目的就是创新建筑设计的方法, 因此, 在研究之中必然不会将偶然产生出或者无意识产生出的建筑设计方法创新成果归入到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中, 其能够有效的保证选择的有效性;通常而言, 目标的有效性选择能够直接涉及到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主体。在创新目标的选择以及选用的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间是相互对应的。这符合科学方法论里对方法认识的相关内容。

4.3 实施阶段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实施就是采取适当的创新手段, 对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中的相关内容予以科学的改造, 从而形成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结果可是多方面的, 这就显示了事物发展之中的矛盾性, 这种矛盾性使得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1) 朝向肯定自身的方向发展; (2) 朝向否定自身的方向发展。开展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创新的过程予以控制, 使得其能够朝着肯定自身的方向不断发展, 从而达到成功。积极而有效的控制能够有效提升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成功率。控制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需要众多方面的作用, 在设计方法创新的过程控制必须要满足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的要求, 因为其发展的多向性, 所以应该选择一个方向作为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主要方向。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现代建筑设计涉及诸多的学科知识, 因此建筑设计师一定要在使得建筑功能需求得以满足的基础上, 有效把握建筑设计的质量, 在遵循设计原则的基础上, 设计出既实用又舒适的建筑, 从而使得人们需求得以有效满足。

参考文献

[1]徐海滢.浅谈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10 (3) :234-235.

现代外语教学方法分析 篇10

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点内容, 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有着极大的帮助, 在以往的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常常以自我为教学中心, 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即可, 整个课堂之中学生与教师完全没有交流, 学生也认为物理学习十分枯燥、 乏味, 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现代中职物理教学更看重的是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学生在学习中是否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增加许多趣味性的内容来丰富课堂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完全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自己只作为引导作用, 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更加具备学习兴趣。由此可见, 在现代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 只有让学生产生极高的学习兴趣, 才能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而趣味性教学是满足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最好的教学方式, 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现代中职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方式

(一) 充分认识趣味性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开展教学工作, 若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那么也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 没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往往都会跟随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学习,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采用一些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之中。

(二) 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

在现代中职物理趣味性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 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要富有趣味性, 中职阶段的学生最喜欢新鲜的事物, 因此教师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实验, 如教师在讲授物理理论知识时, 就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理论知识相符的实验操作, 这样既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 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其次, 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时, 要多使用一些趣味性的语言, 虽然教师还是以讲学为主, 但是在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生动形象地为学生讲述, 适当增加一些肢体动作, 或者用眼神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最后, 在现代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应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 利用多媒体开展趣味性教学

在现代中职物理趣味性教学过程中, 自然不能忽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重要性, 原本的中职物理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力不从心, 因此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物理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 用图片、声音、影像为学生展示出来, 这样就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物理知识, 自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 本文对现代中职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得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 采用趣味性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 另外教师也要适当加入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符的物理知识,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愉快。

参考文献

现代外语教学方法分析 篇11

【关键词】现代外语教学 教育信息化 深层次融合

随着我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也不断进步,从而推动了教育的深化改革。教育信息化是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育信息化对于实现地域间的教育差异以及为社会成员构建终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2010年我国颁布了关于我国从2010年—2020年这十年间的教育改革总方针,其中有一个章节一整章的篇幅都在详细阐述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根据刚也显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别是构建完善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教育中优质教育的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教育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外语教学在我国属于重要的课程,学习群体格外庞大,所以如何高效、深层次地实现外语教学的教育信息化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势必会渗入到各个领域当中,教育当中教育信息化就是其体现之一。教育信息化是外语教育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来说,许多人对于教育信息化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许多教育工作当中,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程度还有待提高。

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教育信息化是上个世纪出现的一种教育模式,该模式的重点是将互联网的信息化服务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运用到教育当中。这项举措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并且,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推进,对于信息化教育的研究已经从最初的单一的技术化教育模式转变为包括有组织管理以及观念制度的综合教育模式。教育信息化已经广泛而深入地应用到了教育领域当中,对于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主要是由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教育方式的强有力支撑,这种模式并不是单纯的技术与教育的相加,而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层次融合。教育信息化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来说具有着提高教育水平的作用,其最终目的是对于教育领域的深度变革,从而使教育模式彻底向现代化的角度转变,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水平。所以说,教育信息化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以教学方式带动教育制度变革与发展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最主要的特点是教育的数字化、多媒体化以及智能化,对于教育更加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教育信息化不仅仅只是教育方式的改变,它更注重从教育方式对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模式甚至是思想观念角度都进行变革。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对于教育有着绝对的控制,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模式是一种不科学的发展模式,是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的。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帮助转变这种情况,信息化的教育中,老师的主导地位相对受到控制,学生的主动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在这种模式中,老师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学生的引导者与协助者。

二、教育信息化在外语教学当中的作用

在外语教学当中,由于外语教学是语言学习,所以对于学习环境的要求很高。教育信息化可以很好的为外语教学营造一种优质的学习环境或者学习情景。对于传统的外语教学当中,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一些语法与词汇的知识,教育信息化利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能够改变传统的外语教学结构,有利于培养出适合现代化的最新型的外语人才。与其他学科比较,外语的教学具有独特性,一门语言的学习掌握更加需要真实的语言环境,单纯依靠课堂的听和说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教育信息化,将多种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外语教学当中,可以帮学生经常营造出合适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从海量的数据库当中直接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将所找到的知识同自己已经学习到的知识结合起来,最终建立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这对于学生提高外语的绩,提升综合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外语教学模式一直沿用的是最初的教学方法,教育模式比较单一而且僵化。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固然有其自身的优势以及存在价值,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这种教育方式已经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虽然对于知识的传授更加方便,但是这样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都难以得到发挥。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就有点舍本逐末了。使用教育信息化模式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信息化手段来进行学习和解决平常遇到的学习问题。例如在传统的教育当中如果学生遇到了一些不懂的词汇可以通过查词典或者问老师的方式进行解决,但是遇到一些不懂的语法词典就排不上用场了,当学生又不能及时询问老师的时候,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如果多采用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当学生遇到这些学习上的问题时可以通过信息资料库查询。由于网络上的信息相对比较驳杂,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统一建立相对比较权威完善的信息资料查询端口,让学生自由地查询平时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題。并且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完善资料库,通过让学生边学习边搜集的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了观察和思考,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这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意义所在。

另外,外语的教育信息化还有利于学生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批判能力。

三、教育信息化在外语教学当中的实现途径

目前来说,教育信息化与外语的教学的融合程度还相对较低,尤其是我国的部分教学当中还在针对教育信息化是否应该存在进行辩论。教育信息化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很好的推进教育信息化就是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在外语教学当中有以下两种途径进行实现:

1.采用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指导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育信息化绝对不仅仅知识教育与信息化技术的简单融合,而是需要与外语相关的教育理念来进行整合的,目前来说,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初见成效,例如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就是我国所提出的一种先进的教育指导理论,它主要是主张学生的学习要在一种自然而又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教师作为主体,而学生作为被动者的地位是不利于学生这两种能力的培养的。外语的教育信息化体现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师的主体地位固然是一次削弱,但是却能够将二者的能动性进行了最大化的发挥。以往的教学当中,许多时候教师犯了错误学生或者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以后也只是自己悄悄怀疑,而不敢指出。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地掌握许多信息知识,可以自发的寻找一些依据来指出教师的不足,甚至批判教师的错误。这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学习范围,让学生不在仅仅依赖于老师。

2.提倡教与学并重的教学设计。在教育信息化的引导下,传统的教师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部分教学过程当中甚至出现了教师无用论的错误观念,这对于教学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是非常不利的。教学信息化固然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创造性,但是教师的必要引导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教与学并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在进行日常的教学设计当中,首先要将信息化技术充分应用到教学当中,不仅仅只是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工具,而是要将其作为促进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以及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功能性工具。然后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明确把握自己的定位,既不能过多的控制学生,也不能过度的弱化自身的地位,要对学生的学习工作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把控。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向要给予指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进行必要的监督与考察。通过信息化教育,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外语素材,多练习,多交流。

四、结束语

教育制度随着时代的变革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实从主体角度讲,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当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已经在被逐渐弱化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是一种对于现代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的方式,运用得当可以很好地处理教学主体的变革,但是目前来说,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关人员还需要进行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坚林,王静.外语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常态变化与发展——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可视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02:3-9.

[2]贾永宁.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 2013,07:138-139.

[3]玄千秋.高校外語教学改革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高校外语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2:176+179.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方法小略 篇12

一、初读文段,粗略了解文段大意

在语文考试时,由于考场时间紧迫,不能详读细解, 就需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略读,着眼于全篇文章的大概意思。第一遍的略读对于习题的解答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读第一遍时学生必须静下心来,读后能够 了解文段写了什 么事情,作者写作 的意图是 什么。如2008年重庆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章是朱成玉写的《别踩疼了雪》,初读后就知道文段大意是写孩子的妈妈去世了,孩子想看雪是以为雪是妈妈变的,由此可见孩子想找到妈妈。

二、根据习题,在文段中相应 区 域 找 相 关 句 子 或 关 键词

第一遍略读后,根据习题对文章的 关键词、关键 句进行有目的的筛选,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带着问题找答案。文段中的关键语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另外,对文章中独立成段的句子,过渡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抒情议论的句子,要特别进行品味,揣摩这些句子是否体现了作者的看法主张,是否反映了文章的深刻含义,是否隐含了文章的主旨。有些散文采用了象征手法或托物言志的写法,就要仔细品读,看能否从 这些语句 中找到问 题的答案。 如《别踩疼了雪》的练习题是“阅读全文,说出女儿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在通读文段后就会找出关键语句整理出答案“在女儿心中,雪花是妈妈变成的,通过看雪找到与妈妈的联系,以此怀念妈妈”。另外一道题是:“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意义?”通过整合就可以得出雪的意义有两个:一是象征母亲美好的形象;二是象征纯洁的心灵。

三、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这一步是得分的关键,学生归纳能 力参差不 齐,答题的要点应该从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用原文作答。问题如果是要求用原句作答的,学生通过认真阅读,直接在相应区域找出原句作为答案即可。这种题型比较简单,一般学生只要认真阅读短文都会顺利作答。

第二步,用关键词语或句子作答。如果没有明确要求用原句答题,那么就不要机械地抄袭原文的句子作为答案。其实,答案就在一些句子中,要么是一些 词语或短语,要么是一些句子,抓住这些重要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有效的提 取、剪辑、概括、重组、归 纳。如2014年重庆中考语文B卷中阅读分析试题是白兰华的《果园快乐的时光》,文后有一题是“请你细读全文,概括他在果园感受到的快乐”,那么学生在读文章后,就去找出关键词语,组合为答案“1.看麻雀嬉戏;2.捉虫子喂 鸡;3. 同外婆一起制作盐菜;4.果园繁花盛开时的温馨;5.果实收获时的甘甜;6.外婆的慈爱”。

第三步,自己组织好语言作答。这种题一般根据分值来确定有几个要点,然后理清要点作答。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一定要紧扣题意,尽量在文中去找对应的关键词语与句子,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去回答。根据问题的要求将文中重要的已知信息进行排列组合, 答题时要充分而恰当简洁,准确又有条理。如果有一些问题无法在文中找到恰当的词语或者句子来组合答案, 那就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来作答。如2014年重庆中考语文B卷《果园快乐的时光》,文后的另外一题是“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句子是“漳州柑子圆溜溜的似孩子胖胖的脸蛋,笑盈盈地张望着”,答案是“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柑子圆而饱满的形状和惹人喜爱的情态,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其中的“运 用______的手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______”让所答准确到位,有条理。

四、开放性题目的作答一定 要 结 合 生 活 实 际,产 生 联想

如《别踩疼了雪》的开放性题目:“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作答。”这道题就是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写出自己对母亲的认识, 以及对母亲的爱。如果学生不联系生活去领悟,将会失分较多。

总之,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困难,掌握了方法,联系生活仔细阅读文本,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的阅读水平将会大大提升。

摘要:近几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占分比例较大,做好现代文阅读分析,是学生语文获得好成绩的关键。由于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主要对阅读分析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上一篇:全局最优下一篇:安全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