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茶文化的建议

2024-07-21

对茶文化的建议(精选8篇)

对茶文化的建议 篇1

对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九矿坚持以“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落实上狠下功夫,进一步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结合实际,借鉴经验。

通过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自身的工作实践,我们也认识到,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企业之间最核心的竞争是文化竞争,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种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先进生产力,当前要适应“大集团”战略,必须把“改革精神、“发展意识和稳定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创新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管理,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严格制度,精细管理,确实目标,层层把关。

企业文化建设和 企业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认为管理是一种理念的灌输,是一种价值的倡导,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企业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全体职工的价值共识,转化为每个职工的行为准则,只有依靠管理力的强力支撑,企业文化的理念力才能发挥作用:一是对全矿各单位、部门、工种责任制进行界定,编印煤矿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手册,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体现凡事有人负责,使工作标准更加细化、量化。二是明确工作内容、工作制度、部门责任,推行目标管理。三是统一了班前安全礼仪形式,明确了员工岗位行为禁忌,杜绝了十种不文明行为,推行常用文明用语。四是搞好卫生治理督察,确保工广的绿化、美化、净化的效果,保证环境治理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长青,为矿山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三、加强培训,搞好宣传,强化竞赛,如果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被动参与”,那么这样的企业文化就会缺乏行动力,就会成为“表面文章”,因此我们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使企业文化具有了浓郁高雅的文化气息,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而且让职工在参与过程中,提高了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提供了动力。

一是加强职工培训,为企业可持继续发展储备了能量。党的十六大提出 了“创建学习型社会”,为此我们大力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风气,狠抓了干部职工的学习,促进了业务素质的提高。二是安全宣传,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了阵地宣传,在井口建立了高标准的安全文化长廊。三是加强职工道德教育教育,提升了职工道德水准。我们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向家庭延伸,向班组辐射。开展以爱岗敬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职工在企业中做好工人;针对社会公德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展了以“文明礼貌、遵纪守法”为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引导职工在社会做好公民;根据社区家庭特点,开展了以“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教育,引导职工在家庭中做好成员,通过这些道德实践,使职工思想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四是开展职工竞赛活动,激发了职工的进取心。并对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使他们既得荣誉又得实惠,既有荣誉感又有自豪感,使其它职工既有羡慕感又有压力感,从而在全矿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竞赛热潮,逐步使职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上面对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小小的建议。

对茶文化的建议 篇2

一、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在现实中, 当提到企业文化建设时, 往往有些员工会认为那是高层的事、领导的事, 把企业文化仅仅局限于高层文化、形象文化, 这是片面的。我们说, 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 也并非只是形象文化, 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只有得到大家参与和认同的企业文化, 才是最有价值的企业文化。因此, 我们的企业, 在制定企业文化的时候, 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 共同探讨企业的文化, 让每个员工都清楚地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文化, 我们每个人又应如何改变观念, 使自己的工作与文化相结合等等。只有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 明确了目标, 才能为下一步企业文化的制定和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实施中严格把关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企业的各项制度都规范着某方面工作或某些岗位的工作, 这些制度交织起来使得企业里每名员工各司其职、每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以促成企业目标的实现。同样的, 没有了制度, 企业文化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难以创建。所以, 煤炭企业在制定企业文化时, 应该首先建立一个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 负责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 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包括对企业文化的具体实施进行一定的督导和监察。使广大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 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对于我们煤炭企业来说, 在制定企业文化的时侯, 一定要着力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 与管理人性化相结合, 即以制度为准绳, 通过人文管理来落实制度, 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 从而把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与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广大员工的精神动力和自觉行动, 渗透到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逐步建立起责任明确、科学规范、公平合理的考核机制, 从精神文明、标准化上下岗、遵纪守法、职业道德、工作质量等各个方面加强内部管理, 规范职工行为, 优化管理体系, 并本着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量化评分, 逐日统计, 按月汇总并将当月打分情况上墙公布, 接受群众监督, 工作表现好, 业绩突出的员工, 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工资的二次分配, 奖优罚劣, 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发挥员工的潜能, 帮助员工增强生存和发展能力, 使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的关爱。

三、在形式上不断创新

企业文化是一种动态文化, 要在创新中发展, 在发展中升华。当然, 在企业新战略的实施中, 新战略与企业文化之间可能会出现各种矛盾冲突。所以要适应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需要, 就应该阶段性地对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进行评估、总结和不断地创新, 使企业文化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达到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 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们的企业文化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强大的竞争优势。

四、在操作上注重可行

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 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 最终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因此, 企业文化的制定一定要注重它的可操作性, 要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形成有效的人性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自我实现的工作氛围和发展机会, 使员工在企业中受到重视和尊重, 其工作成绩受到认可和赞赏, 培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激发起创造性, 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和价值。

对茶文化的建议 篇3

一、文化经费不能保障

1、文化站经费不能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由于乡镇认识不到位和财力有限,文化站普遍不被乡镇重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其活动经费列入不到乡镇政府财政预算中。一般都是组织一次活动打一次经费报告,凭领导意见决定批多少经费,如果领导繁忙或其他原因报告搁置下来,活动就无法开展,这种不稳定的批款方式严重影响了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站无法制定全年活动计划,甚至连正常运转也难以保证。

2、国家下拨的免费开放经费不能按时足额到位。2010年,国家开始下拨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但据笔者了解,这笔资金文化站不能足额及时使用,其原因是无论是乡镇还是文广局管理这笔经费都要以各种“充足”理由占用或截留一些,致使文化站担心经费问题不能放开手脚开展工作。

二、文化队伍严重缺乏

2003年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文化站基本被撤销了,以我县为例,32个乡镇只保留了三个建制镇文化站,全县60余名专职文化干部只保留4人继续在岗工作,其余人员或辞退或退休或买断。全县32个文化站建成后实际上是有房无人。为了应对上级检查,各乡镇急抓文化站工作代理人:有的让宣传委员代理,有的让镇小学老师代理,有的让退休人员代理,找不到人的只好找个能看大门的也行。这些临时代理人员不懂业务,也不可能沉下心去学习文化站业务,没有基本的文化活动组织能力、阵地宣传的设计、写画能力和文艺节目的辅导能力、开展工作十分困难。

三、文化活动难以开展

1、由于文化站缺乏专职工作人员和经费拮据以及管理缺失,工作不能按部就班开展,短安排长计划都无从谈起。大型文化活动组织不起来,小型文化活动不积极组织,就连文化站的图书借阅、文化资源共享室也不能正常开放,上级检查时才开门应付了事。农村存在的看书难、看戏难、娱乐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2、一些农村成为空壳村。由于青壮年人员均外出务工,现在农村留守的多为老年人和儿童这样的弱势群体。老人担负着照看儿童干农活的重任,闲暇时候很少,由于生活压力和体力不支,参与文艺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一现象成为新农村文化活动的突出问题。

四、思考及建议

乡镇文化站是政府设立的从事群众文化普及与提高、保护与创新等一系列工作的公益性事业机构,是党联系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新农村文化生活的最前沿阵地,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基础部分,是为最基层群众服务的文化门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文化站曾十分红火,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群众体育健身、活跃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党的十七大以来,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投入巨资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为人民群众创造了优越的实现文化权利的条件。但是,硬件好了不等于农村群众文化真正繁荣了,发挥好硬件作用更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

(一)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1、文化站经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乡镇人民政府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认真落实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各级政府每年对文化事业拨款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当年财政预算增长幅度的1-2个百分点”的要求,在确保文化站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增加制度化的大型文化活动、站办文艺团队、艺术培训等专项业务经费。文化部《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第四章第十八条对文化站经费也做了严格规定:文化站经费应列入县乡财政预算,不得随意挪用核减,中央省市对文化站应以经费帮助。

2、按时拨付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也要保证足额及时拨付到文化站,代管经费的乡镇或文广局不得截留或占用,建立财务公示、审计制度,以保证专款专用。

(二)培养群文专业队伍

1、解决人员编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实行垂直管理,将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人事工资等关系从乡镇中剥离出来,交由县文化行政部门管理,实行定编、定岗、定员。经过公开考试录取,强化培训后上岗工作。

2、加强文化站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升文化干部业务能力是开展好文化站工作的重中之重。文化干部对音乐、戏曲、书法、美术、器乐等都要学习研究,至少精通一门专业,即所谓的“万金油”,无论开展何类型的活动都不外行,达到能组织、辅导群众的水平。通过省市县文化馆各级不断举办培训班和送文化站干部到专业艺术院校学习深造等方法让文化站人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甚至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使他们在开展工作时得心应手,成为群众喜爱的文化干部。

3、理顺管理关系,激发文化站自身积极性。上世纪80年代以后,文化站的人财物属于当地乡镇政府所有,文化站成为当地政府的一个部门,其目的在于依托当地政府的优势加强文化站建设,切实保障群众文化权利和文化站各项工作的开展,但从实际效果看情况并不理想。文化站纳入免费开放范围后,还应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文化站比较科学。从业务关系方面文化馆对其指导辅导、行政管理方面归口文广局,这样,便于了解情况、及时指导工作。

4、建章立制加强绩效考评。要按照国家文化部制定的《文化站管理办法》等法规强化文化站管理。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完善服务制度,通过加强制度管理,保障文化站的正常高效运行。县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制定绩效考评办法对文化站工作严格考评,通过考评督促文化站工作,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文化站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和文化活动常态化全面开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1、创新工作思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传媒技术、现代生活方式不断进入乡村,农村和小集镇的民俗民风正在发生改变,我们要跟上时代的进步和变革,改变老的工作思路,用新的活动方式吸引群众参与。把文化服务与农民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把健身与健脑结合起来、把找乐与致富结合起来、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让大型活动年年有、中型活动月月办、小型活动不断线。

2、把农民群众作为文化活动的主角。当前,我国农村已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强烈、热情高涨,文化站要多组建适合他们的文艺团队如戏曲队、民舞队、建身秧歌队、曲艺队等团队,吸收他们参加进来;还可组织球类、棋类、书画类、科普类等活动小组吸引各类群众参与活动,给他们提供交流、展示、表演的平台。

3、还要注意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展特色活动。如对留守老人、儿童,举办适合他们的活动,给他们以精神的慰藉生活的关爱,文化站还要多动脑筋想办法,想方设法把他们吸引到文化站来。

4、引导帮助建立更多的村文化大院。文化大院是农民家门口的乐园,它建立在村里,在农民的身边,离农民最近,功能齐全的文化大院集娱乐、健身、科普等为一体,能让农民足不出村享受到文化服务,对老弱群体参与文化活动十分方便,文化站要积极努力帮助辅导乡村建立更多的文化大院,以延伸文化站的功能。

对茶文化的建议 篇4

德胜的经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从德胜的管理实践来看,企业文化不是设 计而成的,尔是长期积累、积淀的结果,是管理层以巨大的毅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将世俗文化逐步改造、提升、进化而形成的。加强制度的执行力,从小事、细节做起。归纳起来有4大举措:

制度化、程序化管理

炒作“事件”,借题发挥

坚持不懈地说教

强力的培训、同化

我对公司的建议;

1、以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员工,负责的行为,企业责 任,不断改善,追求卓越与相互信任和尊重”为核心,以TnPM宣传手册为体系进行宣传。避免以个人的经验和生活感悟代替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以免把员工的思想引入误区,在宣传中个人的经验、生活感悟、个人做事准则只能作为对核心价值观的诠释和展开,而绝不能为另起炉灶,再搞一套。

2、确需借事件炒作

价值观是属于理念的东西,借事件炒作可以让员工从感性上理解公司的核心 价值观,比如:

徐兵发现电缆故障,体现了的是负责任的行为;

张蓉到攀钢梅塞尔做财务经理,体现了公司对员工的关注和培养;

公司上6#机组,双方增资扩股,解决了公司生存问题,是对员工

负责任的行为;

充瓶班徐顺尧因为支架碰头,从而提出改善提案,体现了不断改善的 价值观。

好像一谈起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务虚的事情,但是当我们具体到一件件具体的事件时,企业文化建设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3、需要并坚持不懈的说教

一般从技术出生的管理人员在认识上容易有一个误区:认为说教是不务实,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才是务实,在此方面羞于说教和沟通,懒于对此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停留在管事而不是管人的阶段。

其实任何组织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解决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只有解决了认识问题,从内心深处认同了组织的做人、做事准则,才有自觉自律的行为表现。任何组织为了保证组织的执行力,对组织成员的思想认识问题都提到首位,比如:政府要求的在政治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再简单理解,所谓“讲政治”就是第一在认识上与组织保持一致,第二在行动上与组织保持一致,过去叫方针路线问题。包括TnPM体系,简单的说就是解决人与机器的关系问题,按行为科学研究人的动机和行为,目的是达到人机和谐。

对于说教,比较明显的例证就是我们公司安全文化相对较好,这与从上至下,年年,月月,日日,多年的不懈说教密切相关。

近几个月,张总关于公司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的宣讲,杨总关于TnPM宣传手册的宣讲也是成功的说教。

4、培训工作需要改进

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实际上就是同世俗文化(或者叫小农文化和小圈子文化,即:自私、缺诚信、不守规矩,不尊重他人,不负责任的乱说)斗争的过程,我们也感受到,公司一些管理制度和方法执行不好,确实受到小圈子文化的阻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的认识和有效的方法,目前还在“不利于TnPM推进的话不说,不利于TnPM推进的事不做,沟通通过正常渠道”阶段,进一步如何通过管理行为影响和教育员工,还需要加以培训。

综上所述,为了避免复杂,方便操作,关于如何建立良好的公司企业文化,我的建议可以概括为5句话。

纠正认识

按价值观

通过事件

不懈说教

培训改进

对茶文化的建议 篇5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跨越发展这一主线,着力营造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浓厚氛围,着力营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浓厚氛围,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动文化强县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力推动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是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

一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全省“两会”精神为重点,为推动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二要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重大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三要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四要以做好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道德模范迎评工作为动力,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水平。五要以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

为核心,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三是要强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五大意识。

一要强化政治意识,就是要按中央要求,始终高举旗帜,坚持正确导向。实践证明,旗帜是方向、导向是灵魂,是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在旗帜和导向这个根本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台,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要注重增强政治敏锐性,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引导社会热点,更好地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凝聚人心。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要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方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并按先报事实、后报结果、慎报原因的原则,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抢占舆论和道义制高点,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

二要强化大局意识。服务大局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存在的意义。在实践中就是要通过宣传效应,着力营造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积极向上、勇争一流的良好氛围,着力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县委的工作大局上,形成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坚强合力。实践证明,只有围绕大局、融入大局、服务大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才能有力有效、有为有位。三要强化人本意识。以人为本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要求。把维护和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加

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坚持注重“三贴近”,注重用事实、用数字、用群众身边的典型事例宣传党和政府对各个社会群体的关怀,引导各方面利益群体理顺情绪。实践证明,以人为本的宣传工作,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召力。

四要强化品牌意识。凸显特色,打造品牌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突破口。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才有内涵,才有灵魂,也才能打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品牌。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打造了一批又一批的工作品牌,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五要强化创新意识。改革创新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强大动力。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才能不断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活力,才能适应网络时代新闻宣传以及新兴文化产业对宣传工作的新要求。如,龙岩志高动漫科技产业园的建设就是文化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典范。

中共西牛镇委员会

关于建设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议 篇6

公司领导:

根据2011年6月4日曾总在行政后勤会议上关于建立积极、健康、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的讲话精神,本人建议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企业思想文化宣传的平台。

企业员工之间,是一种团队合作的关系;员工与领导之间,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企业各部门之间是一种分工与协作的关系,但不管是员工间的团队精神,员工与领导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还是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的关系,都只有在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中才能发挥出最佳的状态,然而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有赖于积极、健康、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作支撑,能够影响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够塑造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企业思想文化宣传的目的是以建立企业全体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为公司确定风气、强化沟通,能够有效地保障公司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举全司上下之力,共同塑造一种积极、健康、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故本人建议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企业思想文化宣传的平台。

具体措施如下所列:

一、发行宣传册。

(一)、意义:

1、反映公司的发展史。

2、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3、塑造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

4、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措施:

1、在企业内部用A4纸发行一个宣传册。

2、宣传册每月或每季度发行一期,每期印20份(领导、车间、部室各一份)。

3、宣传册的稿件由公司全体员工自愿撰写(每篇稿件公司可给予5—10元稿费以资鼓励),由办公室统一排版出刊。

4、稿件的内容以公司生产建设为中心,如“对公司作出特殊贡献的员工的表彰,公司生产上取得的技术性突破,好人好事等等”。

二、创立一个意见箱。

(一)意义:

1、促进生产技术的改进。

2、对食堂卫生及饭菜质量进行监督。

3、对管理人员不良的管理方式方法进行监督。

4、促进各车间、部室的分工协作。

(二)措施:

1、在办公楼一楼大门口处设一个意见箱。

2、办公室负责定期收集整理意见书,并向领导汇报。

特此建议

李体呷

对茶文化的建议 篇7

衡阳市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同时, 因为其战略位置突出又被誉为湘南重镇和山水洲城。2000年的历史沉淀, 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文化资源。但是由于观念、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原因, 衡阳的文化建设与发展还处于较低的阶段, 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社会经济附加值仍有提升的空间, 公共文化服务的质与量不高, 支柱型文化产业不多, 文化体制与机制运行不畅, 文化人才缺失, 文化软实力不强, 这些问题亟待破解。衡阳市新一届政府提出了“工业重镇、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宜居家园”重大发展战略。为此, 我们将以此契机, 全面了解该市文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结合该市的实际, 深入探讨该市文化与文化名城快速发展的思路和可行性措施与办法。

一、衡阳市文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 衡阳的历史文化资源

衡阳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境内山奇水秀、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文化底蕴深厚, 人文胜迹众多。较具代表性的有:一是底蕴厚重的湖湘文化。衡阳是湖湘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与传播中心, 有胡国安、张栻、王船山等著名的代表人物, 有包括石鼓书院在内的四大著名书院。二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文化与抗战文化。湘南学联、岳北农工会、罗荣桓故居, 夏明翰故居等, 衡阳抗战更是驰名中外, 被国民政府授予“中国抗战名城”。三是独特的宗教文化。三教合一, “五岳独秀”, 文化与山水高度融合, 孕育了“中华寿岳”、“心诚则灵”的文化特色。四是星光闪耀的名人文化。衡阳地灵人杰、名人辈出, 先后涌现了世界伟大发明家、造纸术发明者蔡伦,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王船山, 共和国开国元勋罗荣桓, 革命先烈夏明翰, 一代言情大师琼瑶等。五是秀丽多彩的山水文化。境内有三江汇聚、风光秀丽, 宜室宜家、闻名全国的风水宝地的衡阳城区, 有“五岳独秀”的南岳, 国家森林公园岣嵝峰省级森林公园四明山、紫金山, 有休闲、观光、度假胜地的江口鸟岛、岐山森林公园、牛形风景区、万源湖、九观湖、印山、天堂湖、蔡伦竹海等。六是丰富的民俗文化。有1个“全国曲艺之乡” (祁东县) 、5个“全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衡阳县石市乡的竹木雕艺术之乡、衡阳县九龙乡的稻草龙艺术之乡、衡山县福田铺乡的皮影艺术之乡、衡东县大桥镇的剪纸艺术之乡、常宁市板桥镇的剪纸艺术之乡) 、4个国家非遗保护项目 (衡阳湘剧、衡阳祁剧、衡山影子戏、衡州花鼓戏) 。境内现有的历史文化遗址有30多处, 地方特产有几十种。

(二) 衡阳市文化发展的现状

据统计, 2012年全市文化单位1 533个, 产业增加值达69.16亿元, 占全市GDDE的比重达3.5%;2013年全市文化单位3 444个, 产业增加值达107.48亿元, 占全市GDDE的比重达4.9%;其中以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影服务为主要业态的“核心层”进步明显。衡阳广电被誉为“电视湘军、衡阳劲旅”, 图书发行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0年位居全省前列。与此同时, 以网络文化服务、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和广告、会展、文化商务代理等为主要业态的“外围层”正在逐步兴起。

2013年, 全市拥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个, 文化站214个;公共图书馆16个, 总藏书量151万余册;档案馆14家;博物馆、纪念馆30个;广播电台9家, 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8%;电视台8座, 教育台1座,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3%, 有线电视用户72.73万户, 增长84.6%;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3个, 全年演出场次3 113场, 演出观众2 516千人次, 演出总收入达339万元。与此同时, 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更是有声有色。自2009年“广场旬旬演、社区周周乐”群众文化活动正式启动以来, 衡阳市共开展“广场旬旬演”120场, “社区周周乐”活动1 000余场, 参加演出人员10万人次, 惠及市民达100多万人次。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衡阳市在连续5年举办“文明新风拂雁城”、“春满衡阳”、“幸福衡阳”等节庆文化活动的同时, 还新创了“石鼓书院大讲堂、书院寻道、雁城市民讲堂”这一文化品牌。

(三) 目前衡阳区域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衡阳文化及文化名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第一, 缺乏对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文化既是软实力, 也是硬实力, 未来的城市之争, 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文化之争, 因为文化展现的就是城市的素质, 文化素质的提高必然会带来城市发展的巨大活力与动力。因此政府需要立足于衡阳的历史现实、社会发展和总体效益的高度, 从目标定位、措施、体制机制和保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规划、论证与组织实施。

第二, 对历史文化保护、挖掘和利用还不够。文化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和观赏性不够。如四大书院目前仅有石鼓书院在开放利用并带来社会效益, 但是船山书院等基本等同废弃。有相同处境的还有衡阳的红色抗战文化、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的利用问题。

第三, 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衡阳区域内有不少著名古寺庙、名人故居、纪念胜地和古建筑等文化资源, 总体上所呈现出“小、弱、散、乱”状况, 没有形成集群效应, 其应有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完整的整合。

第四, 缺乏文化精品、拳头产品, 衡阳市现有文化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未能最大限度地实现, 现有这些文化品牌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如南岳文化旅游项目、常宁版画和耒阳蔡伦竹海等资源的进一步开放和利用。

第五,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软硬件不足, 区域发展不平衡, 同时存在服务理念、形式及质量与人民群众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衡阳公共文化在上下各级努力的基础上获得了较大发展, 但是也存在某些具体问题。比如文化城乡差距较大、城乡人均拥有的可支配的文化资源总体不够。

第六, 文化支柱性产业不强,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目前衡阳文化支柱产业比较单一, 相对集中于现有的文化旅游, 文化创意和新型文化产业较为薄弱。

第七, 文化从业人员队伍与高端创新团队较为薄弱。目前衡阳区域从业人员不多、素质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 其中复合型人才、高端领军人物和高端创新团队奇缺。同时, 高校与科研院所产学研整合有待加强。

二、衡阳市文化及文化名城建设构想与实现途径

(一) 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 凝聚人文精神, 强化文化内涵建设, 打造文艺精品, 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 提升地方的软实力

1. 强化对本地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修缮, 突出主题, 提高其整体性并增强它的质感、美感和吸引力

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如果没有对历史文化的保护, 就没有后面的传承发展与开发。在观念滞后和单一GDP追求下, 历史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被冷落和受排挤中自生自灭, 日渐破败和被摧残。现有的其他城市发展经历显示, 许多历史遗迹被城市异军突起的楼盘弄的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同时, 缺失文化底蕴的同质化发展过程中造就千城一面, 万城同构等怪相, 致使整个城市与地区丧失了个性与灵魂。即便个别历史文化得以保存下来, 也仅仅是零星半点突兀在那里, 没有太大的观赏性与利用价值。犹如散落一地的珍珠, 虽说每一颗都有价值, 但没有相应的装饰、搭配和串并, 是难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此, 在强调原有保护的前提下, 必须要丰富和充实文化资源的原有文化内涵, 同时, 必须要突出主题, 尽量还原其整体性, 增强它的观赏性。

结合衡阳的现状, 我们认为可以就此展开如下工作:

一是建一个大型的衡阳历史文化博物馆。目前衡阳市博物馆无论从规模、功能和内容等诸多方面均不够理想。通过构建一个大型博物馆, 利用实物、图片、原件复制品以及声光电技术等高新科技, 高度浓缩和生动展现二千多年衡阳的历史, 以及它的文化积淀和现有研究成果。早在石器时代, 我们的先民在此种植水稻, 饲养猪牛, 定居生活。先秦时期衡阳地区古属三苗、杨越;战国时为楚国所辖, 为楚南重镇。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全国并将原楚国南部分为黔中、长沙两郡, 衡阳地域属于长沙郡。西汉高祖5年 (公元前202) 始建酃县 (治今珠晖区酃湖乡, 中国西汉至隋朝初年酃县指衡阳市珠晖区酃湖, 宋代至新中国成立之初酃县指炎陵县) , 后设立钟武侯国、重安侯国。三国时期衡阳分属于衡阳郡和湘东郡, 出现二郡分立的情况。公元220年, 孙吴于长沙郡东南设置湘东郡, 郡治设酃县 (今珠晖区酃湖乡) ;并于长沙郡西部设衡阳郡, 下辖蒸阳 (今衡阳县) 、重安 (今衡南县) 、湘南、湘西 (今衡山、衡东、南岳区) 、湘乡、益阳等县。此为历史上首次出现以衡阳命名的郡。继后代代相传, 绵延至今。

衡阳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其中较有名的文化遗址有嫘祖墓、大禹碑、神农制耜、蔡伦造纸、南岳宗教、石鼓书院, 还有王船山、东洲、酃酒、近现代革命文化、抗战文化, 衡阳历史名人、民间工艺、民风民俗、特色美食等。大型博物馆的建设,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博物馆让衡阳的历史有了重新展现的舞台, 同时, 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衡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不仅让本地人能牢记历史, 轻松、全面地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 还可以增强我们文化的自信与自觉, 增强衡阳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吸引力。

二是建一条历史文化古街。古街的建设, 既要体现衡阳区域文化特色与建筑风格, 又要具备其现代功能, 将文化价值与现代的生产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通过集聚效应, 产生现代价值, 并带动周边发展, 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如可将衡阳的特色产品和特色美食、民间工艺、民间表演和文化交易纳入其中, 让游客既可以看, 又可以玩, 也能买, 从而赋予衡阳历史文化的质感和美感, 增强它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是加强对本土历史文化的研究, 重点支持出版一套《衡阳特色文化丛书》。既有的发展经验表明, 要传承、开发本土文化, 没有相应的研究, 就无法提炼和发挥它的价值, 必须要有一批很好的成果来支撑。为此, 我们可组织一批专家来开展对衡阳历史文化广泛又深入的研究, 形成一批标志性的文化成果, 如出版一套《衡阳特色文化丛书》。其中可包括《衡阳书院文化》、《衡阳名人文化》、《衡阳宗教文化》、《衡阳与湖湘文化》、《衡阳山水文化》、《衡阳抗战文化》、《衡阳近现代革命文化》、《衡阳民俗文化》、《衡阳特色产品和美食文化》、《衡阳地方戏曲文化》《衡阳民间工艺文化》和《衡阳方言文化》等。这种工作不仅有利于衡阳历史文化的宣传, 也是对现有衡阳文化总结并为后续文化发展、研究和利用与开发打下基础。

2. 吸取历史文化养分, 与时俱进, 凝聚当代城市人文精神

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 即被称为灵魂的东西就是精神。它是本地历史演进中长期形成和传承的价值取向、性格品质、思维和行为方式等。它是人生与地方发展的支撑与支配, 及活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一个人、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很好的世界观、人生观, 是非观, 哪能有个人的自律与担当、哪能有社会的良知与责任, 哪能有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哪能有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思想的高度, 决定着文化的高度, 也决定着实践的高度。是文化当中的重中之重。是以文“化人”和以文“化物”的关键。虽说它的作用没有经济建设的效果来的快捷与明显, 但它的先导性、根本性和基础性是无与伦比的, 其产生的持久效益和终极效益则是决定性、根本性和终极性的。是文化建设发展的要义之一。一个拥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城市与地区, 它的品味、它的吸引力、它的发展力与创新力将是巨大的。因此, 必须要在自己的历史文化中将这种优秀的人文精神凝炼好、传承好, 并结合当代的实际与需要, 提炼出当今的本地人文精神。让它成为大家的共识、行为的标杆与指针。

在2000多年的文化薪火传承中, 衡阳人民承前启后, 奋发进取, 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湖湘文化、大雁文化、名人文化、造纸文化、书院文化、宗教文化、抗战文化、近现代红色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等。这些文化包含着衡阳最核心的精神基因, 代表着衡阳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如蔡伦造纸和王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的革新创新精神,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和誓死抵抗、血战到底的衡阳保卫战表现出来的敢于担当、勇于牺牲的精神, 大雁文化表现出来的团结奋进精神, 南岳三教合一表现出来的包容精神, 以及在当代抗击洪灾、冰灾等自然灾害中形成的抗洪精神、抗冰精神。这就是衡阳的灵魂。

2012年5月衡阳市委发起的“衡阳精神”的征集活动, 提出了提炼和培育“衡阳精神”, 充分发挥“衡阳精神”的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 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引领风尚、固本铸魂。通过这个活动, 让广大市民经历了一次衡阳精神文化的洗礼, 不少市民都开始细细咀嚼这个城市的精神内核, 做了各种解读与提炼。经过市民评选与专家的审定, 最后对3条“衡阳精神”表述语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这3条表述语分别是:“雁行天下”、“大雁腾飞, 奋勇争先”、“崇大义、善包容、敢担当、开生面”。殊为可惜的是, 因为种种原因, 这个活动不果而终。虽说如此, 衡阳的精神内核还是被大家很好地挖掘出来了, 只是在表述上还不够精准, 仍需继续打磨。最重要的是, 不仅仅是将城市精神表述出来, 更重要的是要把它内化为大家的自觉和自信, 要转化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指南, 要成为当今衡阳市腾飞的强大支撑和动力。

3. 积极弘扬本土优秀文化, 努力强化学校、机关、企业、社区与乡村的文化建设, 让优秀文化滋润我们的心田, 让优秀文化转变成社会的高素质

在文化建设中, 只有本土的文化, 才有极高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只有增强社会的文化内涵, 才能提高品质与效能, 才能增强活力与动力, 才能转变成为社会的素质与素养, 才能赋予文化软实力的真正内涵。因此, 传承好本地的优秀文化, 搞好各自的文化建设, 是我们必须要做实做细的一项工作。

第一, 衡阳传媒要着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积极传承本土优秀的文化。传媒在文化的生产与传播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它集生产、传播于一身, 形式多样, 传播快捷, 受众稳定。要想在这个开放多元的竞争格局中生存发展下来, 打造自己的特色与品牌是必定不移的趋势和选择。而本土文化则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是我们特色文化与品牌打造的主要来源。做好了, 不仅能吸引大量的观众, 也能对本土文化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因此, 衡阳传媒必须立足本土, 做足做活本土文化, 推出系列精品, 如《衡阳历史名人系列》、《衡阳历史故事》、《衡阳宗教文化系列》、《衡阳山水系列》《衡阳民俗文化系列》、《衡阳美食与特色产品系列》、《衡阳书院文化》、《衡阳近代革命文化》、《衡阳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系列》、《改革开放以来衡阳的历史变迁》等。

第二, 衡阳优秀文化进课堂、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要让优秀文化深入人心, 还必须将工作做细。为此,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推进。一是组建市级文化宣讲团。即抽调理论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强的领导干部和部分教师, 组建一支20人的宣讲团, 深入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现场宣讲, 全面、深入诠释本土优秀文化, 发挥其核心作用。二是依靠基层, 结合本地实际与特色, 开展针对性的宣讲。如学校可结合教学, 编写乡土教材, 讲授本土历史文化;各基层可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相关的活动, 可将红色历史遗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学生和市民参观学习。

第三, 增强各个单位的文化内涵, 全面提升社会的品质与素养。文化, 简单地讲就是对规律的认知与实践。它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三大关系与准则。文化层次越高, 它的自觉与自律程度越高, 也就越理性、越科学。各个单位的工作既有共同规则与规律, 也有独特的规则与规律。文化的作用就是提升它的自觉与自律。譬如, 校园文化建设着眼于教书育人、求真求是, 为的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自觉性与创造性, 更好地培养人才, 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和经济建设;机关文化建设着眼于廉政、勤政与效能, 为的是遵循机关工作的规律, 提高广大干部和工作然人员廉洁自律、勤政爱民、积极有为的素质与能力;社区文化着眼于和谐与娱乐, 为的是增强彼此之间的了解、互信与互助, 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企业文化着眼于企业的生产与管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为的是提高企业的诚信, 社会责任, 产品质量, 以及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好和创造性。农村文化建设着眼于文明新风、科技兴农, 为的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生产技能和精神文化生活。只要我们将这些文化建设扎实地开展起来, 当文化成为我们的自觉, 并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时候, 就必将会转化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巨大能量, 其作用是无法估价的。

4. 强化文艺精品建设, 尤其要制作一台代表衡阳文化的大戏, 来扩大衡阳文化的影响, 提高衡阳的文化形象

从微观层面来讲, 文化建设必须要出精品力作, 因为它具有标示性作用, 有极大的辐射力、影响力与带动力。一首歌曲、一部小说、一部电影、一个网络游戏, 一个好的栏目品牌, 一台歌舞大戏等, 只要搞好, 搞出效果, 就是一个很好的产品, 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与广告, 其价值与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一部电影《少林寺》及插曲, 让河南的武术文化享誉海内外;一台高水平、高科技制作的《印象刘三姐》, 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效果, 让人流连忘返。衡阳市的文化建设就需要这样的点睛之作。为此, 我们可以组织我市的文艺工作者, 积极投身这样的创作之中, 为他们提供全方位保障, 并重奖那些优秀作品。同时要借助外来力量, 着力打造一台代表衡阳文化的高质量大戏, 如大雁文化、南岳宗教文化、衡阳抗战文化等。这台文化大戏要主题鲜明、构思巧妙, 尤其要充分利用当今的高科技, 利用实景, 制造出绝对的震撼效果, 死死吸住大家的眼球。当然, 这台大戏必须建在衡阳市内, 必须要把观众吸引到市内来。

5. 加强城乡公共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均等化、标准化、现代化、社会化、高效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不断提高公共文化的覆盖和服务水平

公共文化建设的目的, 简单地讲就是文化惠民, 文化育民, 满足广大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维护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目标就是实现公共文化全覆盖, 努力构建均等化、标准化、现代化、社会化、供给丰富、服务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其包含的主要内容与工作有:

第一, 做好标准化、均等化的顶层设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 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 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

所谓的标准化、均等化, 即每个人依据各地的发展水平, 应该享受到的公共文化的质与量的水平。包括基本设施、服务内容与服务水平。需要有一个量化标准, 诸如人均拥有的书籍册数, 拥有的活动场地的面积, 电视、网络的全面覆盖, 数字信息共赏等。必须要要有一个总体规划与目标, 必须要有具体的步骤与措施。虽说城乡差别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 均等化也不等于绝对的相等与简单的平均, 但政府必须要按标准化、均等化的理念去推进这项工作, 努力做到保障的标准化、设施建设的标准化、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考核评估的标准化。

第二, 构建城乡数字文化体系和服务平台。当今的社会发展, 高科技的进步, 也把文化带入了数字化时代。文化数字化是当下文化发展的要求与趋向。利用网络技术与平台, 可实现文化资源的快捷、高效与共赏。为此, 我们要围绕这个目标, 一是要构建“网络、技术、服务、资源、制度”五大体系, 建成衡阳“数字服务、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三大数字平台。二是加强队伍建设, 培训相关的技术人员。

第三, 加强农村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农村文化基础建设主要包括电视、网络、农家书屋、文化站、文化室和文化广场等。因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 农村的经济落后, 文化建设更加落后, 农民的文化生活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与状态, 虽说近年的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 送电影、送戏下乡等活动, 大大改善和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但在不少地区, 一些地方基本的文化设施不全, 经费短缺, 书籍短缺, 更不要奢谈城乡一体化。因此, 政府必须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要让基本的文化基础设施, 诸如, 乡镇文化站, 乡村文化室, 农家书屋, 文体活动场所等建立起来。

第四, 用“送、种、创”等方式帮助农村等落后地区文化的发展。农村文化发展中的“送”主要包括送戏下乡、流动书屋、科技兴农、技能培训、法律服务、文化指导等。“种”就是引导农民开展群众性娱乐活动, 包括种植、养殖比赛, 乡村歌舞表演等, 让农民从文化的看客变成主角。“创”指的是帮助农民发展本地的特色文化, 诸如历史文化古镇, 民俗文化, 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等。

第五, 积极培训农村文化人才。受落后条件和各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农村的文化人才极为匮乏, 他们的专业水平, 组织管理能力较弱。突出表现文化人才、文化团体少, 即使有些人才和团体, 也只是忙于演出, 缺乏培训与进修, 无法提高, 特别是一些民间艺人、民间工艺后继乏人, 等等。这在一定程度地制约了当地文化的发展。因而, 我们要着力培养农村文化人才。

为此, 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这项工作:一是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把培训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中。二是探索农村文化人才培训新机制。通过排练、演出、办班、展览、交流、大赛等形式, 培训民间文艺团体、文化大户和文艺爱好者, 不断壮大农村文化骨干队伍。三是选拔一批大学生村官从事农村文化组织和管理工作。

6. 大量吸引社会基金与力量参与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虽说是政府的职责, 但仅仅依靠政府和相关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引导和发动社会的广泛参与, 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 政府应要为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政策支持、政策引导和政策保障。比如, 出台和完善公共文化政策,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公共文化领域;搭建合作平台, 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鼓励和支持乡村、企业、社区、民间文艺团体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等。

7. 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因其参与性、广泛性, 既可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又可以极大程度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都要重视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的开展, 要认真谋划, 精心筹备, 积极推进。如“市民读书活动月”、各级大型的群众性的文化艺术节, 诸如“农民文化艺术节”、“广场舞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企业职工文化艺术节”、“美食文化节”、“创新文化节”、“十佳道德人物”、“十佳爱岗敬业标兵”等等。

(二) 将文化有机地融入经济发展中, 增强经济的文化内涵, 着力发展文化产业, 不断壮大和提升硬实力

经济文化化, 文化经济化, 或者说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之一。“经济文化化”指的是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留有文化的痕迹, 文化是经济的引领与导向, 文化过程贯穿经济过程的始终。其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管理制度、员工素质, 品牌的打造与营销等。所谓“文化经济化”, 是指文化进入市场, 文化进入产业, 文化中渗透经济的、商品的要素, 使文化具有经济力, 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文化的商品属性与经济价值正伴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扩大, 在不断地增强和发展。文化产业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工业”, 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也是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选, 甚至是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文化与经济,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 是难以兴盛和持久的, 一个忽视文化产业建设的地方是难以快速地发展起来的。我们必须要重视这项建设, 必须要做好这篇文章。

基本思路就是, 立足衡阳的实际, 做活特色文章, 兼顾长远, 夯实基础, 努力培育和创新新的文化发展产业, 优化发展环境。即要充分发挥衡阳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积极发展生态、观光、休闲、体验农业, 善于把特色文化变成品牌, 把品牌变成精品, 让精品辐射并带动相关行业与领域的发展, 形成聚合与共振;同时, 努力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制机制建设, 加快文化人才与队伍的建设, 着力培育新兴文化产业等。

1. 充分利用衡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丰厚的优势, 打造好特色文化品牌, 将其有机地融入旅游之中, 努力将其做强做大

一是继续做强做大南岳文化品牌与旅游产业。南岳文化品牌与旅游产业早在世纪之初就纳入了政府重点开发与打造的行列。2005年首届南岳国际寿文化节隆重开幕, 之后连续办了9届, “心愿之旅”最终成了她的标识与符号。这些活动无疑极大地推进了南岳文化品牌与南岳旅游业的发展。虽说如此, 其拥有的资源优势、发展潜力与发展的效果与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香客和冬季的赏雪成了其主要来源, 许多人屁股一蹶就走, 留不住客, 更谈不了较大的辐射与带动作用。缺乏持续、快速发展的能力。症结就在于缺乏创意与创新。没有很好地面对市场, 没有很好地整合和开发南岳的文化资源。五岳独秀, 三教合一, 抗战圣地, 民俗文化、民间表演和特色产品与美食, 这都是南岳得天独厚、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 要实现她的新发展, 就必须要重新做好一个科学的规划。即重新定位, 丰富功能, 将文化旅游、观光、体验、休闲娱乐、大型会展、歌舞表演、特色产品与美食融入进来。尤其要在休闲、会展、歌舞表演与抗战文化上做足文章, 要以一种多元汇聚的方式来增强她的吸引力。同时要继续做好她的宣传与推介工作。

二是各县 (市) 区要着力推出“一县一品”和“一县多品”战略, 打造好自己的特色文化与品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自然资源, 这就是它的比较优势, 无可替代。目前做的较好的有常宁的“油茶文化节”, 常宁“印山、西江、天堂山”自然生态文化游, 耒阳的“蔡伦竹海”, 衡东“土菜节”等。其他诸县 (市) 尚无较为成熟的产品, 亟待开发。需要强调的是, 各地在开发时既要突出亮点, 同时又要把其他要素, 诸如美食、民间工艺、民俗文化与表演、特色产品、娱乐体验等元素融入进来, 能用线路连接起来的更好, 没有的就要把它在主要景点的周围建设起来, 最大限度地丰富它的内涵与功能, 这样才能增强它的吸引力。

三是努力打造好船山文化、湖湘文化、抗战文化和红色文化, 以及各种非物质文化品牌, 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发挥其价值。王船山是与黑格尔齐名的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 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其“经世致用”的思想对近代包括毛泽东、谭嗣同等在内的湖湘文化代表人物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作为湖湘文化的载体的衡阳四大书院 (石鼓、南轩、文定、船山) 及其代表人物周敦颐、王船山、曾国藩、彭玉麟、杨度等, 他们与衡阳有着极大渊源, 这让衡阳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湖湘文化的源头。

血战四十七天、南岳“游记干训班”、南岳“忠烈祠”等, 让衡阳成为了抗战名城。

夏明翰、湘南学联、岳北农会、湖南三师、毛泽建、罗荣桓等成就了衡阳的红色文化。

衡阳湘剧、祁剧、衡山影子戏、衡州花鼓戏为代表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

这些都是衡阳文化的代表与标识。虽说相关的保护与开发都做了一些工作, 如石鼓书院的修复、船山文化节和船山国际研究学术会议的举办等等。但远远不够。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关资料与遗迹的完整性不够, 基础面太差。如书院中除石鼓书院外, 其他的三大书院已湮灭在尘土之中, 衡阳抗战的成列馆里东西太少, 更谈不上以其他方式的复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不够等。二是相关的推介宣传不够, 品牌意识不强。作为标志性文化, 我们必须要将其打造成文化品牌, 必须要将其作为衡阳的名片推广出去。为此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与论证, 必须要有全面的组织与保障, 特别要在一些具体的方式与手段上做足做好文章。诸如大型的文化活动、大型的学术会议、影视、歌曲等。现实中我们在这方面想的不多, 做的更少。明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 作为抗战名城的衡阳, 是否利用这一机会, 通过大型的公祭、学术活动、大型的文艺晚会、拍摄反映衡阳抗战的影视作品等方式, 来宣传和推广衡阳的抗战文化呢?三是缺乏持续、创新发展能力, 发展意识与创新能力不强。我们做许多事情都是一时的热情, 干一下, 歇一下, 缺乏对问题的清醒认识、全局与长远的眼光, 缺乏一种不断开拓和创新发展的韧劲。致使许多事情与工作都是虎斗蛇尾, 徘徊不前。尤其这在见效较慢的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大家的心思与精力不会太多地放在这个上面。也就不会时时琢磨如何不断地出新出彩, 谋求持续、快速发展。正因为如此, 我们的特色文化难以打造出来, 也不能很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难以做强做大。为此, 我们必须要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能力上下苦工夫、下大力气, 争取快速转变、快速适应, 快速提高。

四是内联外合, 打造精品线路。如今, 各地都重视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亮点, 尤其是高速公路、高铁的飞速发展, 已大大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 这就为我们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创造了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对区域内外的资源实行有效的整合与联合, 创设出精品线路, 以增强它的吸引力。譬如, 抗战文化旅游就可以与长沙、常德、桂林联合起来, 湖湘文化旅游就可以与长沙联合起来;境内的可开设衡阳历史名人文化旅游, 如王船山、彭玉麟、谢冰、蔡伦、唐群英、罗荣桓、琼瑶等;衡阳的美食文化旅游可将各县市的特色美食串联起来, 衡阳的山水旅游可将南岳、衡阳的三江六岸风光带、衡南的江口鸟岛、常宁的西江与天堂山连接起来等。

2. 积极发展生态、观光、体验、休闲农业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人民对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 消费观念与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与此趋势相适应的现代农业也不地强劲地展现它的文化内涵。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琳琅满目的特色种植与养殖、美味可口的农家饭菜、经济、快捷舒适的消费效果, 让生态、观光、体验、休闲农业成为真正的“绿色经济”, 方兴未艾。我市是个农业大市, “农、渔、林、果、园”齐全, “江、河、湖、水库”众多, 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更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这是不可多得的发展资源。要做好这方面的发展, 必须要在特色上做文章, 必须要丰富它的功能, 必须要打造好它的品牌, 切忌雷同。这种建设, 既可以就地取材、因势利导, 也可以“无中生有”。比如, 北京某地的葡萄种植, 不仅面积大, 更令人惊奇的是它的品种竟高达千余种;江苏某地就造出了千亩荷花, 蔚为壮观。关键在于政府的规划与引导。

针对衡阳市的实际情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这一工作:

一是强化特色种植与养殖, 充分利用既有的山水资源, 开发和完善农业观光休闲区。在农业观光休闲区建设方面, 一是要注重种植、养殖特色。不论是瓜果蔬菜, 花卉苗木, 野禽家畜、水产河鲜, 必须是一地一品。一是要保持一定的规模, 尤其是观赏性的产品, 规模越大, 效果越好。

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水资源, 强化基础设施与配套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增加它的功能。一是要把体验纳入进来, 让游客参与其中的活动。这样就能让游客既能充分领略乡村秀景, 又能同农户同吃、同住、同生产。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撒播耕耘、提汲浇灌、采摘瓜果, 品尝美食中, 愉悦身心, 赏乐田园。

三是突出生态功能, 突出文化功能, 打造特色鲜明、功能齐全、高品位的生态农庄度假区。要做好这个工作, 先要选择一个自然资源较好, 交通便利的地方作为度假区。其次是规划好度假区的功能建设。主要包括服务区、景观区、种植区、养殖区、活动区等。第三是建好绿色产品生产基地, 把特色种植与养殖纳入进来。第四是建设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 充分利用度假区的自然景观, 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 发展景观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第五是将当地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民间工艺、特色产品和民间演艺、民间节庆纳入进来, 让民俗风情为它增光添彩。

四是突出科技功能, 完善和发展一批农业科技园区。以现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生态示范园区、花卉苗木基地、种源农业基地为基础, 改造、提升、新建批集生产、科研、休闲、观赏、教育于一体的精品农业观光示范园区。

3. 积极推进衡阳市的企业文化建设, 增强衡阳市企业的发展活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血脉、灵魂与活力所在, 一个拥有科学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 高素质的管理与员工的队伍, 健全的规章制度, 团结和谐、积极拼搏、努力向上的氛围与习惯的企业, 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生存力与发展力。只有重视和搞好了企业的文化建设, 才能让企业自觉产生强大的社会价值意识、科学经营与管理意识、团结协作与拼搏意识、开拓、进取与创新意识, 并能有机地融入企业的一切活动中, 形成大家共同的意识、目标、准则、规范与习惯, 从而形成真正的自觉与自信, 支撑企业拥有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与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说, 企业的文化建设关乎企业的成败与长远。

而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精神, 诸如企业的价值观与企业理念;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关键是要让这些变成全体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 并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企业文化的养成、培育与建设, 不要仅仅理解为喊几个口号、贴几条标语、办几个生日晚会等, 而是要通过制度、活动、自律等一切有效的方式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的规章, 内化为员工与企业的自觉意识与行为, 打造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最核心的东西依然是如何“化人”, 即以人为本, 提高人的觉悟, 提高人的技能, 关心员工疾苦与诉求, 激发人的潜能。相对于制度管人, 而高素质下的自觉, 则不仅降低管理成本, 更能迸发出无穷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力。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就在于提高员工与管理者的素质, 变他律为自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一些有效的方式与方法进行细致的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方法与途径有:

一是增强目标认同、价值认同, 打造利益共同体。企业要想凝聚人心与共识, 就必须把本企业的发展现状、发展目标、发展前景、面临的困难和应对之策如实地告知员工, 让双方知己知彼, 增强双方的认同, 增强员工的信心、责任与担当, 打造命运共同体, 不论顺逆, 进退与共。

二是用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和成功的经验熔铸企业精神, 打造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领域, 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与经验, 而典型事例、典型人物, 特别是成功的经验, 是企业发展的宝库与资源, 是企业的个性与灵魂所在,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需要很好地发掘与提炼, 需要宣传与示范。如衡阳师院在2007年迎接本科办学水平评估工作中, 有一个细节感动了专家评委。在专家评委进入校门时, 一个正在扫地的清洁工立即放下手中的工具, 站在路旁, 鼓掌欢迎。评委从这个环节中感受到了衡阳师院迎评工作的细致与员工的素质。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在这个事件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学校便以此为典型, 通过学校媒体、会议和故事广泛宣传, 集中讨论, 让榜样深入人心, 启人心扉。

三是强化教育与培训, 打造学习型文化。素质与技能是企业软实力之一, 也是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每一个企业无论大小都要将员工的学习与培训做好, 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具体做法为:第一, 企业可通过读书活动将终身学习理念, 思想道德素质, 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理念与精神融入进去。具体可选定几本书, 要求员工定期读完, 做好笔记, 开展讨论。第二, 可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员工的技能培训, 诸如企业内部的专项培训、选派技术骨干外出学习与进修、请外面专家与技术能手来厂指导等等。第三, 将技术、职称等级与工资挂钩, 鼓励员工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四是树立“管理者首位”思想, 企业领导率先垂范。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统帅, 他的理念、精神、素质与表现具有标杆、示范和引领的意义。因此, 企业家本人必须要有文化自觉的意识, 必须具备先进的理念、较高的文化素质、较高的管理经验与水平, 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并能努力将这些转化为企业与员工的素质和行为。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也都应具有较强的自觉与自律意识, 不仅要做员工的表率, 而且要善于团结和带领下属, 把文化建设与各自的工作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做出自己的特色与成效。

五是善于用活动来培植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爱岗敬业意识、赶超意识, 用活动来丰富企业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活动, 尤其是专项活动, 具有参与性广、针对性强, 效果好的特点, 是各类工作推进的重要方法之一。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 关键要将其做好。事前需要很好地设计、组织与准备, 事后需要很好地总结。成功的尽量将其固化和不断地创新发展, 有欠缺的想方将其完善。此类活动主要有, 优秀建议奖、技术与管理创新奖、爱岗敬业明星奖、优质服务奖、各类技能比武等。文体活动可以健康体魄、娱乐身心, 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减轻工作压力, 启发员工的青春活力, 促进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此类活动主要有大小球类比赛、爬山运动、棋牌活动、钓鱼比赛、摄影、书画、歌舞、文艺晚会等文体类活动、旅游活动等。

六市用福利送温暖, 用扶危帮困解员工燃眉之急, 用人文关怀凝聚人心。企业要做好, 除了在一些刚性的地方着力外, 尤其要在最软的地方用心用力。企业的潜力相当一部分是来源于员工的向心力与积极性。只要企业真诚地对待员工, 把员工当成自己的家人, 真心实意地为员工谋福利, 切实关怀和解决员工的困难, 员工自然会有归属感, 自然会为企业奉献一切。真正的力量源泉与智慧来源群众, 只有真正地依靠群众, 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4.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文化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遵循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与机制。其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一是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由单一行政管理向依靠法律、科技、经济等综合管理转变, 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推动文化事业单位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二是着眼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以标准化、均等化为主攻方向, 构建覆盖城乡、实用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三是着眼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效益, 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即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四是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扩大文化交流与影响。五是着眼引导和支持文化改革发展, 加强文化政策法规建设。主要是加快文化立法步伐,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推进文化领域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的机制化建设。

结合衡阳市的实际, 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一是继续完善转企改制工作, 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植力度, 用三年的时间消化改制后的遗留问题, 让文化企业真正独立和正常地生存与发展起来。具体的做法是:在财政上逐步剥离, 根据情况可一定程度地承担它们转企后的基本开支, 维系它们断奶前的基本需求;对转企职工社保衔接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过渡法”, 或者拨专项资金用于国有院团转制后的退休人员事企待遇差的问题;通过演出补贴、政府采购等形式扶植院团走向市场;减免文化企业的所得税;每年拨专款用于艺术精品生产等。

二是继续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和人才代理制, 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三是鼓励和扶植改制转企后国有院团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努力打造区域性龙头演艺企业。

四是完善改革工作领导机制, 强化工作责任, 形成党政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改革办公室综合协调的领导和工作机制。比如成立了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建立了任务分解、课题承包、重点工作督办等工作制度, 形成了以领导小组会议、主任办公会议为主的议事机制。

五是建立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要承担制订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制定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具体组织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挖掘、抢救、研究、保护和整理工作;加强各级项目的管理工作, 跟踪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具体承担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工作;负责对全省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人员进行指导和业务培训;建立和管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和实物档案等。

六是着力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一是加快文化产品和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培育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电影放映、艺术品、文博旅游等文化产品市场, 发展文化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 重点培育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民自办文化, 大力培育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二是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 加快文化产品物流基地建设, 实行新型代理配送制度;积极扶持农村连锁网点;建立书报刊、影视产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艺术品、演出剧目的现代市场营销系统;发展跨区域、数字及特色电影院线。三是建立健全文化行业协会, 培育文化中介组织。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大力培育文化中介机构, 在演出、影视、艺术品市场率先建立、发展和规范文化经纪机构、代理机构、仲裁机构等文化中介组织;加快发展文化经纪人队伍, 在文化演出和电影放映领域推行演出放映经纪人制度。四是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严格市场主体资质审查, 把好资质、产品、资金等准入关;构建文化市场管理信息网络, 建立文化企业信用档案和文化市场信用档案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严厉打击盗版、侵权等非法行为。

5. 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社会急需的文化专才, 打造一大批“高精尖”文化英才, 为文化大繁荣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最重要的资源, 也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较为薄弱, 突出表现在, 人才队伍总体素质偏低, 结构不尽合理;文化投入不够, 人才流失快;制度不完善, 队伍缺少活力;文化领军人物与高端创新团队缺乏等。为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基础力量。为此, 首先要要制定专门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诸如机构编制的配置与完善, 学习培训, 待遇保障等, 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将他们纳入编制, 要配齐配好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其次要注重发现和培养活跃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以及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 为她们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帮助与扶植, 充分发挥其作用。再次是要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如对高校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公务员、相关专业研究生实行定向招录;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 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二是实施紧缺专业文化人才培养计划, 调整与优化本地大中专院校的专业结构, 加大文化专业的兴办力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地文化人才需求。如鼓励和扶持在衡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结构, 注重文化产业专业及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文化人才的培养, 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

三是打造高端文化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高层次领军人物和文化创新团队是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因而, 我们必须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并有意识地进行打造和培育。政府可用一些专项活动与项目来推进这项工作。如实施“文化名家工程”、“优秀创新团队”、“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等工程, 在市内依托本地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文化单位和民间文化团体, 依据他们的特色、优势、实力与水平, 确定10名文化领军人物、十大创新团队, 设立专项资金和重大研究项目, 扶植他们的发展, 发挥他们在各自领域内的专长与特色, 助推衡阳的文化发展。同时还可设立优秀文化作品奖励基金、优秀文化创意基金、优秀文化营销基金等, 鼓励优秀人物脱颖而出。

四是健全和完善文化人才的工作机制与激励机制。文化人才的建设与发展, 需要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才能让天人才为我所用, 才能让人才脱颖而出, 才能持久有效, 因而一个健全和完善的机制显得必须和重要。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各级政府、各单位 (部门) 都要树立“人才为第一资源”的意识, 都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 制定人才建设规划, 形成定期的人才建设会商制度, 建立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文化人才年度工作报告和工作通报制度, 促进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完善文化人才政策, 努力形成进出通畅、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机制与局面。

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 对高端人才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对引进的人才在项目经费、工资福利、住房补贴、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较高的待遇, 并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一切便利。同时, 对现有高层次人才也要同等对待。在文化人才的使用上, 实行岗位责任制, 实行绩效考核制度, 对不履职、无实绩的人高职低聘或不聘, 对实绩大的人员低职高聘;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人才给与重奖和激励;对优秀创作成果进行重点表彰奖励。在分配制度上, 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加大对体制外人才的保障力度, 使编制内外的文化人才在享受评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待遇以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 增强人才的活力和能力。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考、社会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 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

加大文化人才投入。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 特别是加大对文化单位的重点人才项目的投入。建立完善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 设立文化人才培养专项资金, 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 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的建议 篇8

一、班级精神氛围构建所要达到的功能和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构建策略

1. 整合功能

观察发现,小学生的合群性高,高中生的独立性强,而初中生在班级群体中多以亚群状态存在,这是由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初中生由依赖向独立过渡及其更希望得到同伴接纳和认同的心理特点,导致初中生从初一第一学期开始逐步按志趣不同、学力大小、道德差异分化成若干亚群,到初中二年级层次分明且相对固化。这时候,学生的自我评价标准不再看重老师和其他亚群的认可,而更多的在乎所在群体的接纳。

构建策略:上述问题是基于亚群的自然分化生成而假设的。为了预防问题的产生,老师就在亚群的形成过程中施加积极的教育干预。有经验的班主任会有意引导亚群的形成,通过教育引导调整亚群的成分,不断地进行分化和整合,充实积极亚群,瓦解消极亚群,使优秀亚群变为强势亚群,在班级影响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风气。

2. 调节功能

小学生在自己编织的五彩梦中醒来变成了初级中学的学生,似乎一下子长大了,他们试图清醒地对待人生,却发现一切都变得陌生:学习难度增加了、异性同学的关系变得微妙了、老师的绑绳松了、自己无所适从了。

构建策略:初中班主任应重视分析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并注意引导其从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鉴于初一上学期学习任务不重,应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由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尽快建立宽阔的知识平台,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初一上学期更加重视活动课程的开展,通过文体活动,各种竞赛如演讲、学科知识竞赛、课外知识竞赛等,强化学校的吸引力、班组凝聚力、团队精神和求知欲望。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尽快养成善于质疑、独立思考、寻求帮助的良好学习习惯。整个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青春期心理辅导,创设团体交往与合作的环境,引导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关心的人际关系,给心理不适的同学以温暖和慰藉。

3. 镜像功能

初中生处于自我意识增强,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学会了经常反省、检查自己。他们在否定师长权威的同时,把目光更多地盯在班级群众和亚群同伴上。

构建策略:初中生学习和成长和驱动力来自积极的社会评价,换句话说,初中生把班级群体当成一面镜子,时常评价自己并鞭策自己。所以班主任在构建班级的精神氛围时,必须把握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并使其占据主导地位。努力引导并尽快促使班级整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的道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班组精神氛围构建常用的几种有效方法

1. 对话法

对话法直接来源于人文主义心理学、教育学思想的一种较为现代的教育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是将真诚、信赖、尊重等观念引入师生关系,要求老师作为学生的伙伴、朋友,平等地讨论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进行价值说教。对“问题学生”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

2. 两难推理法和价值澄清法

两难推理是设计一些学生道德“最近发展区”的两难问题、情境、活动,并提出一个道德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检验自己的立场,反思不同意见。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能力。在讨论中由于存在不同道德水平的解释和结论,可以引导学生朝更高一级的道德水平发展。

价值澄清法强调每个人都有机会和权利通过讨论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念,珍惜和实践自己的道德判断。

评价过程:自我选择(自由选择——从许多可供选择的项目中选择)——自我评估(对可供选择的项目作思考,并考虑选择的后果——珍惜个人选择)——自觉行动(把个人选择公开——根据选择去行动——重复这种行动,化为行为方式)。老师在评价过程中保持价值中立。

借鉴: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重视德育过程;主张注重学生道德认识上的道德动机和道德冲突;符合学生在积极的社会评价中成长这一心理特点。

上一篇:乡镇大学生村官创业汇报下一篇:司机及装卸人员岗位责任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