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制度

2024-06-23

学生会制度(精选12篇)

学生会制度 篇1

生活部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生活部有着一套严明的部门管理制度,用以规范生活部成员的日常行为:

1.严格遵守学院纪律以及班规,自觉维护生活部形象,不得作出有损生活部形象的事。2.按时参加学生会的大小例会,不得迟到早退,迟到者写检讨,字数按时间计算,每分钟最少100字。如有特殊情况必须提前请假说明原因。3.按时例行学生会值班签到制度。

4.工作细心认真,以饱满的热情和最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到工作中去。遇事冷静果断,虚心接受别人对自己提出的意见,保持谦和态度。

5.积极辅佐部长的工作,及时从上级接受任务,认真对待,按时按质完成。不得因个人喜好推脱工作,须服从组织安排。

6.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本部门工作也可以寻求其他部门的帮助。

7.在学习上起模范带头作用,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若每学期挂科三科以上,则自动退出学生会。

8.搞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团结友善,和谐共处,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办事效率。9.举行各种的活动支出须开具体发票,以待日后的统一报销。10.平时多观察生活,多联系同学,多发现问题,多思考,多反映。

11.工作认真负责,表现突出且无缺勤现象者,评优资格优先,不得无故缺席各种会议和活动,否则取消评优资格。

12.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学生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学院活动,以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做一名合格并且优秀的学生干部。

13.为人做事态度要诚恳,摆正自己的位置。身为学生干部,我们要贯穿“作为学生干部得到的是一份责任,而不是一份荣誉”的思想。

学生会制度 篇2

一、在学生会实行党员联系制度, 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维护高校稳定

高校稳定, 首先, 是思想稳定和政治上的安定团结。近些年来, 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对我们放松过, 一直对我们的接班人进行各种各样的反动宣传, 他们将高校作为渗透和破坏的重要目标。同时, 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所带来的不稳定倾向, 学校中特殊人群的存在, 这些都是危及高校稳定的隐患。

学生会作为高等学校的基层组织, 其学生会干部来自不同班级、不同专业, 学生会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又需要与广大学生打交道, 涉及面广, 因此他们能够及时观察到绝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变化, 能够聆听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心声, 能够及时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所关注的事情, 同时也能体会到大部分学生面临的各种困难。因此, 在学生会实行党员联系制度, 通过党员与学生会负责人的联系交流, 有利于党组织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把握学生的价值取向, 了解学生的需求,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维护高校稳定。

二、在学生会实行党员联系制度, 有利于党组织对学生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指导

学生会积极开展以成才为目标, 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一切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其组织的各项活动参与者众多, 影响深远, 应该说为协助学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但近年来, 由于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 学生会内部也产生不少弊端, 影响到整个学生会的形象。比如, 由于缺乏监督制度, 缺乏约束力, 某些学生会干部中饱私囊, 导致一些企业赞助费和学校给予的活动费用落入学生干部的个人腰包;比如, 在眼前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 由于学生干部比一般同学有组织经验和领导能力, 很多用人单位在接受大学生时, 已经将此列为优先录取的标准之一, 由此使得许多学生干部进入学生会的目的发生质的改变, 只为了能够得到一张就业的王牌, 与学生会“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相违背;再比如, 在竞选学生会干部过程中, 托关系、请客吃饭成为一种流行, 等等。面对学生会内部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和弊端, 有必要在学生会建立党员联系制度, 需要党员同志对学生会各项活动、各项开支进行监督、指导, 维护学生会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三、在学生会实行党员联系制度, 有利于党的理论知识宣传,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学生会干部来自学校各个学生基层, 学生会干部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校风、学风建设, 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未来发展。因此, 在学生会实行党员联系制度, 加强对学生会干部思想建设的领导, 通过组织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党的十七大等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引导学生会干部向党靠拢,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树立其“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追求和理想境界。有利于使学生会干部更好地明确政治方向, 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有利使其更好地体现“校园三个代表”的作用, 即优良学风的代表、先进校园文化的代表、广大同学利益的代表;同时也能帮助扭转某些学生干部的功利性思想, 保持学生会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可以帮助其认清形势, 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更好地去为广大同学服务, 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更好地体现先锋模范作用, 带动周围同学共同进步。

同时, 由于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参与面广, 在校园范围内影响较大, 因此采用党员联系制度, 党组织可以通过学生会的各项活动这一途径, 有效地宣传党的理论知识, 对广大普通同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他们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

四、在学生会实行党员联系制度, 有利于党组织发现优秀青年, 吸收优秀青年到党组织中来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是青年人才比较集中的地方, 在高校积极发展优秀大学生入党, 对于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学生会干部秉承“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 工作在前, 吃苦在前, 不计个人名利, 真诚为广大同学服务;学生会干部有着优良的工作作风, 先进的道德文化素养, 不仅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更是学生心中的榜样。无论是在日常事物性工作还是平时组织的各项活动中, 他们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无疑, 他们是广大大学生中的佼佼者。

在学生会建立党员联系制度, 有利于组织在学生会的各项工作中发现、培养优秀青年, 通过组织对这一批优秀青年的培养考察, 提高他们的各项素质, 吸收他们到组织中来, 符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的精神要求。

摘要:学生会作为高等学校学生自我管理的基层组织和学生工作的重要依托, 在现代教育自身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影响也日趋广泛。高校学生会的发展状况好坏直接影响到校风、学风建设, 甚至影响到整个高校的稳定、社会的发展, 因此, 有必要在高校学生会实行党员联系制度。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党员联系制度,学生会干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用制度管学生,用活动教育学生 篇3

一、从建立与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入手,抓实常规管理

“有规可循,有法可依”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基础。制度管人,制度育人是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此学校除了大力宣传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外,还针对学校实际先后制定“自行车管理条例”“卫生包干区管理条例”“教室、宿舍规范化管理条例”“安全守则”“违纪处分条例”等一系列制度。在落实这些制度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六个字:先知、恒行、自律。先知:新生入学前,把所有的规章制度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并在为时七天的小学初中衔接军训,以讲座、看录像、测试等形式让学生熟知学校的规章制度。恒行:在抓行为规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全面性、连续性原则。坚持每天对校园一日常规(纪律、卫生、出操、自行车停放、文明礼仪)逐项进行检查评比,天天反馈,周周公布,月月总结,这样全方位持之以恒地抓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养成习惯。自律:自觉遵守纪律,自己规范自己是我们最高层次的要求,学校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并通过德育实施制度,逐步形成自我约束的习惯。

二、从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入手,构建德育活动体系,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德育过程中矛盾转化的自觉性决定品德形成的深化,只能靠受教育者主动自觉地去完成,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尽量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使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使自身的修养得到提高,具体做法有:首先为增强法制观念,学校定期邀请法制教育报告团、法院、检察院、司法局领导作法制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看守所,观看法制教育宣传片,开设案件聚焦选修课,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法制教育。通过讨论、写心得体会,举行知识竞赛、征文评比、演讲比赛等活动,切实加强法制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懂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劳动观念,我们把教室、宿舍、公共厕所、绿化区的卫生工作交给学生承担,要求各班责任到人,做到班上事有人做,班上人有事做。让学生在活动中与多彩的历史文化交往,与身边的同学、朋友交往,在交往中产生道德认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学校结合重大纪念日、节日以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礼仪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四项专项教育,开展“我为学校(社区)做实事”“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建设一流中学”“激扬青春文字,传承‘五四精神”“寻访抗战老战士”“服务大众,奉献社会,做公民道德的践行者”等系列活动,在“体验性原则”的指导下,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以访问、街头调查、志愿服务等方式完成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受。

总之,要使德育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用细心、耐心、爱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德育氛围,引导他们做一个健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学生会制度 篇4

学干例会制度

例会细则:

1、例会中手机调成振动或关机,他人发言期间不可私下讨论影响发言,如有不明之处发言结束后提出

2、办公室部门需在会上做好会议记录,以便解决会后有其他部门因有不明之处而耽误一些相关活动

3、无故不到者(迟到或请假3次算一次未到)请在下次会议之前上交一份2000字以上的检讨书到办公室(检讨书必须本人亲手写在文稿纸上,打印版无效,并且检讨书经办公室检验不合格者重写),不交检讨书者列入考察期,且将影响本人在学生会中的推优。

4、请假者必须会前交一份有详细请假原因的请假条到办公室,否则当不到处理。

活动签到制度

签到目的: 维持学生会的纪律并作为以后部门评优的依据之一 签到细则:

1、每次活动都必须要签到,而且不能代签,否则算两人均未到;

2、每次签到都必须在要求到场时间的3分钟内到办公室相关人 员那里签到,否则算未到;

3、无故未到或3次无故迟到者必须在两天内交一份2000字的检讨书到办公室(检讨书必须本人亲手写在文稿纸上,打印版无效,并且检讨书经办公室检验不合格者重写),并且将影响本人在学生会中的推优。

工作制度

(一)各部在学期初第一次例会时,拟一份本学期总体工作计划交办公室。

(二)各部在学期末,拟一份本学期工作总结交办公室存档。

(三)各部组织活动前两周交工作策划,活动结束后两天之内交工作总结。

(四)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制定的工作程序组织各项工作。

(五)各部门必须积极协助活动主负责部门开展活动,对主席团分配的工作必须认真负责的完成,不得拖延。

(六)办公室负责弄好电子档案制度,把一切书面文件进行电子存档,以便日后保存和调动。

财务制度

(一)学生会经费在系老师、团委的监督下独立支配。

(二)学生会是为同学服务的组织,所有经费的支出和收入都要用在为同学服务这一目的上,学生会对财务实行统一管理。

(三)学生会日常开支由电子工程系分团委书记和主席团审核、批准、报销。

(四)学生会大型活动经费应当在活动前制作经费预算表交学生会办公室备案。活动期间由主席统筹经费,活动结束后应将制作经费结算表并附发票或收据交由学生会办公室,由组织人员和指导老师进行审核。

(五)学生会各部门的报销凭条一律采用发票,不得乱报或虚报金额,由主席审计和监督。任何活动的经费使用都必须在活动开展前的计划书上打出经费预算,以节约高效为宗旨。报销发票须有所报销活动、报销部门、报销日期、经手人、审核人、负责部长、主席的签名,并努力做到少用钱、不乱花钱。报销须严格执行财务纪律。

(六)学生会各项活动的主要负责部门必须本着实事求是、节俭的原则制作经费预算。活动过程必须严格按照预算运用经费,活动实际经费不得超出预算经费。如在活动开展中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活动经费,必须报主席批准。

(七)联系赞助的同时必须留取赞助方的有效联系方式(法定代表人姓名,地址,电话等)以便日后查看。

学生会奖惩制度 篇5

总则

第一条 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对学生会全体成员的监督管理,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其主人 翁意识和责任感,进一步健全扬州职业大学校学生会激励和约束机制,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制订原则

(—)违章必究、有奖有惩、奖惩分明、奖惩适度。

(二)学生会的奖惩工作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坚持民主选举、民主评议和主席团意见相结合。

(三)在奖励上要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对不称职的成员要坚持思想教育与处分相结合,以思想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第三条 考核执行分工

秘书处具体主管学生会的日常纪检和考勤并负责对团委学生会干部的日常考核、组织评优和处罚工作,对工作成绩突出和不称职的干部向主席团提交处分意见。

第四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包括总则、奖励、处罚和附则四部分,适用于校生会各部门、所有成员。奖 励

第五条 奖励方式

(一)大会上提出表扬,组织全体成员进行学习,并由秘书处进行备案

(二)物质奖励

(三)个人奖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先进个人与每月之星等。

(四)集体奖:扬州职业大学校学生会优秀部门。

第六条 评选时间

(一)每个月评出每月之星两名 并颁发荣誉证书。

(二)优秀学生干部、先进个人、学生会先进部门在每学期的期末进行。

(三)校院级优秀团干部、校院级优秀团员和优秀团支部,院级学生干部,院级先进个人评 选在每学年团员代表大会进行。

第七条 评选比例

(一)校级优秀团干部、校级优秀团员,校级先进个人,校级学生干部评选比例依照校团委分配名额确定;

(二)优秀干部的评选不得超过部长总数的15%,先进不超过学生会总人数的30%;

(三)优秀部门比例不超过总数的30%。

第八条 先进的评定

(一)优秀学生会干部要求为副部长以上干部,认真负责、工作成绩突出、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并对其部员进行了解,以上为评定标准。对学生会有重大贡献或有好的建议的成员,结合日常纪检和考勤情况以及校领导、老师的意见,最终评定出一定比例的积极分子和先进个人奖。

(二)优秀部门的评定要求为:

1)合理制定工作计划,有效执行工作计划,认真进行工作总结;

2)按质按量完成日常工作;

3)整个部门在重大活动中圆满完成任务,积极协助其他部门;

4)部门成员表现积极,无严重违纪情况;

5)部门成员之间、与其他部门之间关系融洽,团结友爱。

第九条 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的成员没有资格参与评选,受到记过处分的部门没有资格参与评选。

处 罚

第十条 处罚等级

(一)个人处罚:警告、记过、除名。

(二)集体处罚:警告、记过。

第十一条 处罚措施

(一)警告处分者通报批评,记过处分者取消一切评优资格,除名处分者罢免职务不再任用。

(二)警告处分的部门将进行通报批评,记过处分的部门取消评选先进部的资格,同时给予 部长警告处分。

第十二条 个人处罚具体内容

(一)对于有下述问题的成员,给予警告处分:

1.参加学生会的活动、会议、值班等迟到3次者、无故缺席2次者;

2.值班时2次不做值班记录者; 2次不打扫卫生者

3.开会时3次不做记录者;

4.工作整改意见下达后没有及时改正,工作拖延影响工作正常开展者;

5.不按照要求完成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敷衍了事者。

(二)对于有下述问题的成员,给予记过处分

1.参加有关活动、会议、值班时迟到4次者、无故缺席3次者;

2.值班时3次不做值班记录者、3次不打扫卫生者;

3.开会4次不做记录者;

4.一学期内没有任何建设性意见或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者;

5.工作整改意见下达后没有及时改正,工作拖延影响工作正常开展者2次者;

6.不按照要求完成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敷衍了事2次者;

7.不服从上级领导,自作主张,不按要求申请、执行或不及时汇报工作2次者;

8.私自占有或损害学生会公共财物情节较轻者;

9.工作失误影响学生会工作正常开展者。

(三)对于有下述问题的成员,给予除名处分

1.参加有关活动、会议、值班时迟到5次者、无故缺席4次者;

2.值班时5次不做值班记录者、5次不打扫卫生者;

3.开会5次不做记录者;

4.一学期内没有任何建设性意见或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者;

5.工作整改意见下达后没有及时改正,工作拖延影响工作正常开展者3次者;

6.不按照要求完成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敷衍了事3次者;

7.不服从上级领导,自作主张,不按要求申请、执行或不及时汇报工作3次者;

8.私自占有或损害学生会公共财物情节严重者;

9.虚报假报学生会帐目,有贪污公款行为者;

10.工作有重大失误3次者;

11.工作态度极不端正,影响学生会工作正常开展者;

12.不能在同学中起积极带头作用,影响学生会声誉者;

13.循私舞弊,以权谋私,破坏学生会声誉者.以上处罚结果由秘书处进行记录,并进行备案,由组织部进行整理和总结

第十三条 集体处罚具体内容

(一)对于以下情形,给予部门警告处分

1.2次不准时交纳提案的;

2.2次不按时召开部门例会的;

3.2次不按时值班的;

4.工作整改意见下达后一周之内仍未及时改正的;

5.不按照要求完成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敷衍了事的;

6.活动完成后一周之内活动物品未及时收回,活动材料未及时收集的;

7.不服从上级领导,自作主张,不按要求申请、执行或不及时汇报工作的;

8.经批准开展的活动,由于工作失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

(二)对于以下情形,给予部门记过处分

凡是得到警告后,不予以及时改正并再次得到警告的部门,给予记过处分,并追究该部门负责人责任。

附 则

第十四条 奖惩复核方法

对于依照本制度所做出的奖励和处罚决定,当事人不服决定者,可在决定公布一周内向主席团提出书面复核申请,主席团于复核申请提交一周内给予答复。第十五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六条 其他未尽事宜由主席团报请系部领导评议后决定。

扬州职业大学校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

学生会例会制度 篇6

为更好的服务同学、协调管理各项工作,及时弥补不足,需要定期召开例会,发现并讨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协调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统一思想;提高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学生会的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下达、上报及各种问题、现象的及时反映。为保证例会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制度:

1、会议必须依照预定的时间准时召开,每次会议所有成员不得无故迟到、缺席。无故迟到、不到、早退者将视情况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2、会议开始前办公室进行考勤,清点出席例会人数,记录迟到、请假及缺席人员名单,并将出勤情况作为学生干部考核依据。

3、注意会议纪律,提前关掉通讯工具,例会时与会人员要保持会场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不得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

4、每次会议与会人员必须带好会议记录本和阶段工作情况汇报资料。会前认真准备,会上使用文明语言,积极发。会议期间认真做好记录。

5、会议期间交流工作经验,交换工作心得。最后由主席团做出总结并提出意见和要求。

6、专项工作会议根据情况可在正常例会时召开,也可单独召开。

7、与会者须准时出席,例会无故迟到三次或未请假而未到者,作无故缺席处理。无故两次不参加例会者,按自动离职处理。

8、与会人员迟到20分钟以上者视为缺勤。若有特殊情况而不能到席者,需提前向主席团或办公室主任请假,事后请假视为缺勤。

9、会议中除特殊原因外不得中途离开。

10、与会人员如遇重要公事需要请假应经主席团或办公室主任同意,不得借办事之名无故缺席,否则严肃处理。

11、会议中讨论问题时与会人员要积极参与,围绕主题讨论。在其他人发言时要仔细听,记录要点,不得交头接耳。

12、到会人员按规定顺序汇报上星期工作、下达下星期部门工作,并反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例会上,要对本周各部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经验交流,对学生会的整体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妥善解决。

13、凡学生会讨论的内容、结果,未经宣布,不得外泄,否则追究其相应责任。

14、会议期间,一律使用普通话。各与会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及态度。

15、与会者须自觉遵守会议室使用规章制度,若有违反,视情节轻重作相应处理。

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学生会

学生会制度 篇7

1 管理制度与权利保障之间的关系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 是由高等学校作为主体,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经过教育行政机关审核的本校章程制定的, 调整有关本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生活秩序, 确定学生管理的规则和办事程序, 在本校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制度。它体现学生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统一。

显而易见, 高校内部学生管理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 然而近年来, 大学生权利诉求的不断增强给旧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提出了种种挑战, 现实状况迫切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作出适时的改革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如何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大学生合法权利, 成为我们改革的最终目标。

2 在学生管理制度中保障学生权利

2.1 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a.合法性原则。高校制定的学生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原则, 就是不得与宪法法律, 以及教育部的部门规章抵触原则。要求必须主体合法, 制定程序合法, 制度形式合法。b.参与性原则。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的方式上, 学生参与讨论制定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 这样可以集思广益, 使学生意见和建议能通过正当途径得以表达,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同时, 在其实施过程中, 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支持, 减少阻力, 提高学生遵守的自觉性。c.民主性原则。学校要吸纳广大学生的意见, 拓展文件制定过程中的学生参与渠道。还要广泛征集广大教职工特别是有关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意见, 不能是某个和某些人说了算。d.合理性原则。在合法的前提下, 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 从育人的角度出发, 以教育、警示为主, 而不是为了“从严治校”方便管理而给予学生严厉的惩罚。e.规范性原则。包括制定的程序要规范, 符合一般的“立法”程序;文本要规范, 如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不能使用专用的“条例”等;用词表述要规范, 如给予学生处分的情形, 规定中的要用具体表述语言。

2.2 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主体。高校学生

管理制度制定的主体是学校。由学校制定的管理制度且管理制度的效力及于全校, 其他职能部门以及二级学院 (系) 不得另行制定涉及学生权利义务的内部管理制度。目前高校制定其内部管理制度大部分都是以学校的名义下发的。但高校内部学生管理涉及很多部门, 主要有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组织部、团委以及学生公寓管理部门等, 这些部门就代表学校起草有关管理制度, 然后提交学校有关会议讨论通过, 学校下发。从一个制度的最后一个条款"本规定 (办法) 由x x处负责解释"中可以看出, 这些制度名义上是学校的, 但实际上是部门制定的。这样的做法可以从使学生管理的工作中很多惯常的合理的做法上升到制度中, 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管理部门起草制定的制度之间存在脱节、扯皮、矛盾等问题。

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 (教政法厅[2003]4号) 要求高校"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健全。学校有专门机构或者领导负责依法治校工作"。为落实教育部的精神, 全国很多高校成立了学校法制工作机构, 但法制工作机构作为一个常设机构的情况还是很少。高校应该把法制工作机构作为一个常设机构, 负责内部管理制度的管理。法制工作机构应设立学生管理制度管理委员会, 其成员包括学校领导、法制工作机构负责有关人员、学生管理机构有关负责人、学生代表、法学专家等。学生管理制度管理委员会可以提出关于学生某方面管理制度方案, 对现行学生管理制度修改或者废止的意见;讨论修改学生管理机构提出的学生管理制度方案。这样, 可以保证学生管理制度的合法性、统一性。

2.3 严格学生管理制度制定的程序。

高校制定内部学生管理制度是一件非常重大非常严肃的事情, 参照国家的立法程序, 结合高校的实际, 似应遵循以下程序:a.制定规划。学校应该制定哪些学生管理制度, 应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构想, 制定规划, 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建设。b.调研。针对要制定的学生管理制度, 必须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 参阅其他高校有关的管理制度, 全面清理本校已有涉及该方面的有关制度, 听取学生管理者以及学生本人对该方面问题的看法、态度。c.起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可以由法制工作机构的学生管理制度管理委员会直接起草, 也可以有相关的管理部门先起草。d.论证。涉及学生重大权益事项的规定, 法制工作机构应采取书面征求意见, 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 甚至学生代表大会、团员代表大会等多种形式听取意见, 也可在校刊或校园网公布草案征求学生意见。以论证学生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e.修改。根据所搜集到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f.审议。草案修改后, 由法制工作机构提交校务委员会或校长办公会审议。g.公示。经过审议的学生管理制度草案必须在校内公告栏、校园网向全校师生公示一段时间, 以便再听取有关的意见, 如果还有涉及原则性的、重大的问题, 必须再修改。h.通过。校务委员会或校长办公会应采用民主投票的形式表决是否通过。i.备案。把已经通过的学生管理制度报送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是否合法。j.公布。经审议通过和备案的草案, 经校长签署, 作为规范性文件编人规范的文件后以学校正式文件向全校公布, 公布时, 应下发到各职能部门, 学生所在院系、班级, 同时在公告栏、校园网公布。

2.4 完善学生管理制度的内容体系。

从《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的结构体系和具体内容来看, 学生管理所涉领域主要有:a.学籍管理。b.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管理。c.奖励。d.处分。高校学生管理涉及学生事务的方方面面, 以上只是包括了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方面, 此外还有学生学费管理、安全管理、就业管理、科研管理等。一部完整的学生管理制度, 有利于学校全面的管理, 更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应包括以下方面:a.学籍管理。具体指人学与注册;成绩考核与记载;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毕业、结业与肄业、学位等。b.校园安全秩序。包括游行示威、伤害事故处理。c.助学。包括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社会助学奖学金等方面。d.奖励。包括奖学金评定、优秀班集体以及其他奖励。e.处分及申诉。应包括各种关于学生违法、违纪、违规的情况及其处分办法, 救济方法, 相关责任等。f.学生团体。包括学生会、各种协会及其他团体。g.党团。包括人党程序、学生党员职责、团员活动、学生干部等。h.课外活动, 包括文娱体育、科研、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i.收费。包括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j.就业。包括就业信息收集统计、协议书、推荐表、暂缓就业、违约改派、档案户口、毕业离校等。k.守则。关于教室、宿舍、食堂、网络、实验室、图书馆方面的守则。l.学生管理者, 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公寓管理人员的有关管理, 作为学生管理制度的配套。

蹒跚前行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 篇8

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例增多,高校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日益成为法律界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的行为与大学的规章制度之间经常发生冲突,除了学生权利意识普遍提高,部分学生行为不当等原因外,学校规章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导致冲突的重要原因。

从法理上讲,国家的法律、法规与学校的规章制度之间的关系属于“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关系。“下位法”的规定不能背离“上位法”的规定,且只有法律才能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作出限制。然而学校在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细化和延伸,以作为对学生进行内部管理的基本依据时,未能充分考虑其是否违反了国家的有关规定,因而在内容上不适当地扩大了大学规章制度的适用范围,以至于限制甚至剥夺了学生的正当权益。《宪法》规定,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可许多高校都以本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对违纪学生勒令退学甚至开除学籍。

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多的高校,其规章制度中权利与义务呈现非均衡配置状态,大多都是义务规范,较少思考与义务性规范相对应的权利性规范。如禁止大学生在宿舍安插座、烧电炉、去校外网吧和舞厅等,但学校却没有或较少地想办法改善膳食服务、宿舍管理服务、校园文化场所建设等软硬件设施,而这些设施直接关系到在校大学生的通讯自由权和娱乐活动权等最基本的权利。

申诉委员会呼唤独立

2005年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确立了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标志着我国学生权益救济制度的初步建立,对于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高校依法治校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应当看到,《规定》确立的学生权益救济制度还不完善。如《规定》第60条规定:“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学校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然而,学生申诉委员会究竟应该怎样组成,各类组成人员在委员会中应当占有多大比例,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怎样产生,这些在规定中均语焉不详。有许多高校还没有设立专门机构,而是由相关处室附带处理学生的申诉。

没有专门申诉机构,一方面容易导致相关部门之间的权责不分,相互推诿,不利于学生申诉程序的展开;另一方面,即使有些高校设置了此类机构和人员,也往往没有明确他们的地位及其作出的申诉处理结果的效力。这样的机构要么是学校的附属品,要么成为学校的摆设,因而学生的申诉大多情况下被搁置,使纠纷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要使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必须认真按照《教育法》和《规定》,设置专门的申诉委员会。委员会必须拥有一批具有法律精神、处于中立地位的专职人员。高校教育主管部门设立的委员会,其成员应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育界专家学者、律师、学生代表等组成。高校内部的委员会直属校领导管理,其组成人员,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制定的“大学暨专科学校学生申诉案件处理原则”的相关规定,其中未兼行政职务之教师不得少于总额的二分之一,学生代表占三分之一。同时,组成人员实行严格的任期制。值得注意的是,校内申诉委员会应当独立于违纪处分管理部门,在审查处理学生申诉案件时,原来参与处分决定的人员应当回避,防止成为“影子委员会”。

申诉程序呼唤公正

《教育法》只从立法上对学生权利申诉与救济做了实体性规定,而没有程序性规定,有关学生如何申诉、申诉的具体范围、申诉机构、受理程序等没有明确。新《规定》虽然较《教育法》有较大的进步,大学生的权利申诉与救济制度得到了明确规定,申诉程序也更具体,但相对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存在较多的不足,导致申诉、处理的可操作性不强,有时甚至出现申诉人对申诉处理结果的不信任。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高校在行使学位授予、学生处罚等权力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偏离“程序正义”原则。在这里,笔者对偏离“程序正义”原则的认定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一,高校没有很好地遵照有关法定程序进行管理;其二,在某些法规没有明确认定的领域,学校没有本着尊重当事学生权利的态度,事先对关系其利益

现代法治观念认为,一道合理的程序优于一打至善的实体规则。所以,学生申诉制度必须体现程序的公正和透明,确保学生申诉过程的合法、公开、公正。从已出现的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争议来看,大都与学校的处理程序不合法有关。学生申诉制度不仅要做到程序合法,更要实现程序公正。由于法律法规对学生申诉制度在某些操作的关键环节缺少明确规定,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程序制度,导致了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申诉处理部门的随意性较大。从这个意义上说,要使学生申诉制度在实践中真正有效,根据司法程序的公开、公正原则,需要将申诉过程和申诉结果公开,这样,不但增加了申诉处理的透明度,也有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有效监督,从而真正实现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程序公正。此外,还应建立回避制度、时效制度、参与制度和告知制度等。

申诉制度呼唤法制化

以《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为依据,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制度体系。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救济方式,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某些专门性规定和特殊程序与主流的行政救济制度存在内在冲突,破坏了行政救济制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政成本,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更严重的是,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缺乏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这两种最为有效的权利救济制度的协调机制,申诉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之间的关系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比如: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在法律性质上究竟属于行政裁决制度,或是属于行政复议制度,还是仅仅是一种非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目前法律上尚无明确的定论。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申诉之后的救济渠道不畅通,例如:新《规定》第62条规定:“学生申诉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实践中,学生申诉后,有关部门如果对申诉不作任何处理,学生能否寻求诉讼渠道的救济?又如,学生如果对申诉处理结果不服,可否提起诉讼,以及应以谁作为被告起诉?还有,实践中教育行政部门处理学生申诉时,往往作出“请学校重新作出处理”的决定,但如果学校不予重新处理,或名曰重新处理,实际上仍沿用原处理决定,学生应该怎么办?

所以,要健全学生申诉制度,必须确立学生申诉制度与诉讼制度之间的合理联系,完善申诉后的救济渠道。例如,申诉委员会责令高校重新作出处理决定,如果高校不作为或以相同的理由作出同样的处理决定,那么申诉人可以请求申诉委员会撤消或直接变更高校的处理决定。受理学生的申诉后,学校的申诉委员会如在规定的期限内不作任何处理决定,那么,申诉人可以就申诉委员会的不作为向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靠司法的力量监督并纠正申诉委员会的不作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申诉人受到的是高校基于内部管理制度而作出的纪律处分,而且这种处分并没有改变其作为学校成员的实质性法律地位(如警告、记过、留校查看),学校的处理决定就没有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学校内部自主管理权限范围内的事项,是高校在行使办学自主权,学生如果不服,可以通过申诉足对其进行有效的救济。如果学生受到影响的权益不是很大,学生没有必要耗费时力、耽误学习去跟学校打官司,学校也可以从这些诉累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更好地教书育人。此时申诉委员会对于申诉请求所做的决定应视为终局决定,不可提起诉讼。与之相反,如果申诉人不服申诉委员会的处理决定,而申诉人原受到的学校处分又将导致其改变作为学生的特定身份和实质性地位(如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申诉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学生会评优制度 篇9

一、评比原则:为了维护我系形象,规范个人行为,调动学生会成员积极性,提高部门工作效率。故我们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评比原则。对学生会成员以及各部门定期展开评分,表彰优秀部门及个人,对做得不够好的成员提出批评。

二、评比对象:职教院团委学生会全体成员。

三、评比时间: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评比。

四、评比要求:

每学期初,给予每个部门及成员基准分100分,根据办公室值班、部门和委员例会、开展活动、请假等考核的分数汇总而评定。对一学期扣分达20分(含20分)的个人,扣分达30分(含30分)的部门,不能参与评优。

五、加分项:

我部门对主办或协办部门参与的活动根据《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活动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所得分数作为加分项加入参与评比部门的总分之内。

六、奖项设置

1、总分在前三名的部门为优秀部门。

2、优秀干事候选人由各部门部长推荐,由纪检部根据期末个人总分排名进行筛选。

七、惩罚项

1、对个别扣分严重的个人以及部门(包括未达到评标要求的个人和部门)给予公开张榜批评,2、我部门为了使评优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决定每两周将部门及个人进行统计并公布。

职教院团委学生会评优制度

学生会奖惩制度 篇10

建议实行计分制。

具体实施办法:每部门及每人在进入该部门的时候拥有同等数量的基础分(如50分),而后根据在考勤纪律及其工作能力工作完成程度中的不同表现予以加分或者扣分。(如:迟到扣1分,工作表现良好加1分等等。具体加扣分细则另作讨论,可参考网上资料)

个人的分数作为部门评优评先的第一参考标准。分数累积排前者优先考虑。或者在学期末部门内部再予以奖励。

“迟到罚款”诸如此类的涉及个人经济利益的条文规定。这种做法因其“狠毒”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约束作用,最好不用。

另附:网上搜集到的加扣分准则: *有以下情况的者给予扣分:

1、学生会成员有义务准时参加召开的会议或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主动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做好会议记录,认真贯彻会议精神。

A、无故迟到、缺席予以相应处分(同时扣分):无故缺席(扣5分)2次例会者、事假(含病假,扣3分)累计3次、迟到(扣3分)累计3次者,自动退出学生会。

B、会议精神未传到位或未组织落实的每次扣2分; 2

3、学生会成员应认真对待值班工作,按办公室值班制度要求,按时到岗,做好值班记录,不得迟到早退并搞好办公室卫生。同时,按体育部要求准时出操。

A、值班组长未能及时通知安排值班人员者,每次扣2分。B、值班成员有缺勤或态度不好者,每次扣2分。C、迟到、早退者,分别扣1分。D、没有清扫办公室者,扣1分。

E、如有在值班时间用办公室电话打私人电话、玩电脑游戏者,一经发现,在例会上点名批评,扣5分。

F、没有准时出操扣戳、旷操者,一经发现,扣1分,并在例会上批评。

4、学生会成员每天要按规定签到。

A、每天没有签到的部门扣部门平均分0.5分。B、签到后,没有及时组织下达者,扣个人分1分。A、没有及时有效完成者,扣2分。

D、开展工作时搞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或不服从上级工作安排者,扣3-10分。

E、学生会干部有损于学生会形象者,视情节轻重扣5-15分。

6、学生会成员必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不能因抓工作而耽误学习。

A、所在学期若一门课程分数不及格:60-50分之间者,扣1分;低于60分者,扣2分。

B、所在学期若3门课程不及格者,写保证书并考察,本学期结束后决定是否辞退。

7、学生会所有财物均供学生会办公室管理。

A、对私自挪用、借用者,一经发现给予院通报批评处分(扣5分)。B、借用物品者因自己看管不当,造成丢失者,应按原样赔偿(每件物品扣1分)。D、宣传部使用完办公室后未将宣传用品归位、未清扫卫生,扣部门平均分0.1分。

*有以下情况者给予加分:

1、学生会开会全勤(不迟到,不早退)的加5分。

2、开展各项大小型活动保质保量的完成中表现出色者。A、对于活动负责人布置的任务完成出色者,加2-3分; B、主动参与布置,整理会场的且成事先未安排该项任务者,视情节加2-3分;

3、例会讨论制度:

A、提出活动方案或设想者,加1分;方案新颖可行或总结干练者,加2分;

B、举办活动之前提出可行活动设想并被采纳的每次加3分; C、提交活动计划并被采纳者每次加4分;

D、活动的开展按实际情况加1-5分(此分为主席和团委老师机动分)。

4、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者加3分。

5、开展工作与他人团结合作者,视情况加1-2分。

6、工作态度好视情况加1-2分。

7、做出突出贡献或为学院赢得荣誉者,每次加5-10分。

8、参加运动会者加1-3分。

9、所在学期通过计算机国家二/三级者,加2分; 通过英语四级者,加4分;通过英语六级者,加6分;

高中学生管理 组长负责制度 篇11

关键词:高二学生;学生管理;组长负责制

教育部规定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鉴于高二以来,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学习能力比高一进一步加强,笔者尝试在班级管理方面实行组长负责制,培养每一位学生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一、划分小组,推选组长

先把班级里的所有学生划分出小组,以6~8位座位靠在一起的学生为一小组,每组组员推选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组长并公示名单。

二、明确组长职责

纪律组长负责记录上课和自习课的纪律以及迟到、早退等违反纪律的不良行为,并及时向纪律班长、班主任反馈;学习组长负责营造本组学习气氛,耐心地给本组学生讲解疑难问题;收作业组长负责收发本组学生的作业。

三、落实评比办法

由纪律委员、学习委员和各科课代表分别对纪律、学习、收作业组长进行周评比、月评比,再由班主任在班会上进行总结,并公示评比结果。

这样一来,组长在班级里的数量就很可观,组长们以身作则,其他学生也行动起来,以积极的面貌面对每一天的学习生活。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笔者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提高,班级学习气氛浓厚,每一位学生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也得到增强。

德国校车与学生运输制度探析 篇12

一、校车与学生运输的概念与形式

从狭义上来说,“校车”(Schulbus)是指专门用来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机动车辆。从广义上来说,当公共汽车和其他巴士搭载学生时,也被视为是校车。在德国,用作校车的车辆主要有三种类型:(1)机动客车(Kraftomnibus),是指乘客座位数量大于8座的客运机动车辆。因为技术方面的限制,机动客车乘客目前没有必须要系安全带的义务。(2)小型客车(Kleinbus),通常来说是指乘客座位数低于8座的巴士;加上司机,此类巴士共有9个座位。依照法律,小型客车属于载客小轿车(PKW),因此必须在所有的座位上装备安全带。特殊学校通常使用小型客车作为校车。(3)出租车和租赁汽车(Mietwagen),此类车辆也经常被用于学生运输。[2]

学生运输是指以学生为乘客的交通运输。学生运输可以分为定期学生运输和临时性学生运输。临时性学生运输主要用于运送学生参加剧院活动、郊游、体育赛事等。定期学生运输可进一步分为专用校车运输和公交运输两种形式。专用校车运输是指办学者(Schultr覿ger)自己或者由他人(如客运公司)向办学者提供的校车交通运输以及专门运送残障儿童的校车交通运输。此类校车带有橙色的校车标志(如图1所示),通常专供学生使用,不对其他乘客开放。公交运输是指机动车辆在固定的线路上定期行驶,并且有固定的站点。[3]德国公共交通特别发达,而且人口居住地相对比较集中,所以没有采用美国式专用校车模式,而是将学生运输大部分融入了公共交通系统,由公共交通负起运送学生的主要任务,仅有特殊学校、私立学校等部分学校配备专用校车。此外,在一些人口稀少的农村地区,因为没有足够的公交线路,地方政府负责委托当地的客运公司为学生提供校车服务。此类校车同时也向其他居民开放。[4]

二、校车与学生运输的运营、管理与资助

在德国,校车通常由当地客运公司根据办学者———地方政府的委托进行运营。除了地方政府之外,委托方也可以是私立学校承办者或家长协会等。委托方与客运公司就此签署专门的校车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委托方负责全部或部分地资助客运公司,客运公司则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双方签订的校车合同,保证定时、定点、安全地运送学生。地方政府的行政主管单位负责对校车交通运输进行监管和审批。除了地方主管部门之外,拥有监管权限的还有警察局和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5]

德国校车运营与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政府依法治理并实施严格的监管;客运公司依法运营;学校、父母、学生以及相关社会群体与组织分别依法参与和协作。德国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分别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出台的一系列相关的法律、规章、条例等,为德国校车依法运营与管理打下了完备而细致的基础。在联邦层面,这样的法律和规章主要有:《街道交通规章》(St VO)、《街道交通许可规章》(St VZO)、《驾驶许可条例》(Fe V)、《客运法》(PBef G)、《客运机动车企业运营条例》(BOKraft)等。此外,基于联邦制所赋予的自治权,各联邦州也分别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和规章,作为对联邦法律的细化或补充,如《财政补偿法》、《学生运输条例》、《学校资助法》等。[6]此外,事故保险联合会制定的《事故预防条例》以及社会中立机构制定的技术规范(DIN规范等)也对校车车辆和停靠站点的安全技术标准做出了规定。

因为学生运输的形式不同,其资助方式也相应地不同。专用校车通常由委托方(比如地方政府的教育局或者私立学校承办者)负责资助。融入公共交通的学生运输则以车票的方式加以资助。车票由学生或学生父母购买,或者由学校或者学校管理部门(地方政府)支付。德国学生通常购买月票或年票,价格要比市场价格优惠很多。客运公司可以为此得到地方政府相应的补贴。[7]

在德国,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可免费乘坐(广义上的)校车。《学生运输费用条例》(Schülerfahrkostenverordnung)中规定了学生住所与学校之间的最短距离。这一最短距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增长:1~4年级的小学生,可以接受的步行距离是2公里,对于5~10年级的中学生和11~13年级的高中生来说,可以接受的步行距离是3.5公里。只有当上学路途超过所规定的最短距离时,学生乘车的费用才会由地方政府承担。此外,该条例还规定:(1)如果学生没有选择离家最近的同等公立学校就读,地方政府只负责承担这段距离的学生交通费用,超出部分由学生父母支付。(2)如果上学路途非常危险,因而不适合学生的话,那么,学生有权要求得到免费的运送服务,不管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距离有多远。(3)智障或身体残障儿童若无法自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权要求得到特殊的运送服务。[8]

三、校车的安全技术标准

德国各联邦州中对《街道交通许可规章》(St V-ZO)与《客运机动车企业运营条例》(BOKraft)负责的部门(如交通部)专门针对学生运输的特殊需求共同制定了一份《校车规格目录》(全称是《适用于专门运送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的机动客车与小型客车的规格目录》),对德国校车的安全技术标准做出了规范。[9]该目录的主要内容有(1):

(一)校车标识

机动客车和小型客车必须在车辆的前部和后部安装法律规定的校车标志。校车标志不许被其他的文字或图像遮盖。在完成学生运输之后须将校车标牌摘下或者遮盖起来。除了规定的校车标志之外,校车也可以使用电子显示装置,其尺寸要求是144毫米高,215毫米宽。背景为黑色,校车标志为黄色。

(二)方向指示灯

用于学生运输的巴士必须至少在车后安装两个额外的方向指示灯,灯的安装位置要尽可能高以及尽可能伸向外部。超过3.5吨以上载重量的机动客车除此之外还必须要在车辆侧面(前三分之一的部分)安装额外的方向指示灯。

(三)司机的视域要求

校车司机必须能够以正常的姿势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可以观察到车内外的情况,包括校车所停的路面的状况、上下车的情况以及车厢内乘客的情况。为此,校车需要恰当地在内部、外部、前方及两侧等位置安装观察镜或者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进行间接地观察。此外,安装在外部的观察镜必须通过相应的装置(如双层玻璃、玻璃暖气或者热风口)防止镜子结霜或结冰,以免司机的视线受到天气的影响。

(四)上下车装置

机动客车上下车的台阶距离地面的高度最高不许超过40厘米。当这一距离超过30厘米时,须在校车上下车的地方安装把手或抓杆。上下车的台阶必须要耐踩,即使是在潮湿的状态下也不至于让乘客滑倒。在上下车的地方不许有任何突出来的地方,以免危及乘客的安全。校车必须要有内部照明装置,在车门尚未完全关闭的情况下,必须对上下车的地方以及邻近区域进行照明。

(五)乘客车门以及逃生门的配置

校车必须通过恰当的装备防止有人不小心打开车门,防止车门挤住乘客。校车必须明确地标出逃生门,并将打开逃生门的装置(如救生锤)安置在车门附近。

(六)乘客车厢的装置

乘客车厢的地面必须保证在潮湿的情况下也不至于让乘客摔倒。车厢内部装置(包括检票器)的安装必须要做到在出现事故时可以将人员伤害降至最低。车厢内的把手及其他抓握装置必须避免有尖锐的棱角,并且要装上软膜,避免出现事故时撞伤乘客。

(七)座位与站位的数量及技术要求

在这一方面,法律对机动客车和小型客车做出了不同的规定。机动客车的座位和站位数量在车辆证书中有明确规定(参见下页表1)。不过,委托方可以向客运公司提出更加严格的标准。目前,机动客车的乘客没有要系安全带的义务。不过,对于站立的乘客,校车必须要提供充足的抓握装置,而且其安装方式要便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使用。根据法律规定,这些装置的安装高度不许超过110厘米。

小型客车的座位数也在车辆证书中标出。根据《街道交通许可规章》(St VZO)的规定,小型客车不允许有站位,并且每个座位都要配备安全带。每个座位上只允许一名学生乘坐。对于不适合使用成人安全带的学生来说,必须为他们提供儿童座椅。(2)通常来说,当学生年龄未满12周岁且身高低于150厘米时,必须使用得到主管部门许可的、专为儿童设计的座椅装置。[10]这一规定也适用于私家轿车和出租车。

(八)车辆的运行

根据《街道交通规章》(St VO)和《街道交通许可规章》(St VZO)的规定,校车必须符合安全运行和交通的标准,并且必须保持清洁。在运行中,司机根据天气情况进行通风或者供暖。此外,校车需要在冬天/下雪天使用冬季轮胎以及防滑链。在车辆运行中,司机或者陪同的监督人员必须保证学生按照要求系好安全带或者坐在儿童座椅等装置中,避免学生站在上下车的区间或者挤在司机旁边。

(九)检查与监督

与其他机动车辆一样,校车需要定期接受安全检查。此外,委托方也可以额外要求客运公司将校车送去检修。德国《街道交通许可规章》(St VZO)中的相关规定如下(表2)。

四、校车的交通规则

与其他的机动车辆一样,德国的校车需要遵守通行的街道交通规则。不过,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德国的《街道交通规章》(St VO)对校车交通做出了一些特定的规范。

首先,校车停靠站点要有专门的标牌。《街道交通规章》第41条规定:有轨电车和公交车站点以标识224为标志。校车站点以224标识以及附加的“校车”标牌标明,并注明每天使用的时间(如图2所示)。

其次,通过对下述交通规则的规定,让校车在道路交通中享有一定的特殊地位:(1)所有的车辆(包括迎面驶来的车辆)在经过停靠在站点(标识224)的公交班车、有轨电车和带有标识的校车时,只能小心谨慎地从旁经过。(2)当乘客上下车时,其他车辆若要从右边路过,只允许以步行的速度行驶且必须保持一定的间距,以避免给乘客带来危险。乘客不应该受到任何妨碍。如果有必要,其他汽车司机应该予以等待。(3)当公交班车和带有标识的校车接近停靠站点(标识224)且已经打开警示信号灯时,其他车辆不许超车。(4)当公交班车和带有标识的校车接近停靠站点(标识224)且已经打开警示信号灯时,其他车辆只允许以步行速度行驶并保持一定间距从旁驶过,以避免给乘客带来危险。在相同车道上向相反方向行驶的车辆也需以步行速度行驶。乘客不应该受到任何妨碍。如果有必要,汽车司机应该予以等待。[13]

最后,校车必须严格遵守《街道交通规章》对车辆行驶速度的限制:公共汽车在城区内的最高时速为50公里/每小时,在城区外的最高时速为80公里/每小时(经特殊批准的最高时速为100公里/每小时);如果车内乘客数量大于座位数量,最高时速为60公里/每小时。[14]

五、校车司机的资质与乘客的行为标准

如果说校车技术标准以及交通规则只是保证安全运送学生的前提条件,那么校车司机与乘客则是最终落实安全学生运输的关键因素。所以,德国十分重视对校车驾驶者资质以及乘客的行为标准进行规范,并重视对他们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依据德国《驾驶许可条例》(Fe V)第48条的规定,校车驾驶人需要额外的驾驶许可证,即“载客驾驶许可证”(Fahrerlaubnis zur Fahrgastbef觟rderung)。除了需要满足一般驾驶许可证的前提条件之外,载客驾驶许可证的申请者需要年满21周岁,而且心理素质、身体状况以及视力都要符合载客运输的严格要求。除此之外,申请者还须熟悉行驶地区的路况。载客驾驶许可证的有效期最高为5年,到期之后,申请人须证明自己仍然可以达到各项要求方能延长其驾驶许可。[15]除了法律规定的一般要求之外,办学者(即校车运营委托方)或者校车运营单位通常会在校车合同或者招聘中提出对校车驾驶人额外的要求,例如年满23周岁,具有多年以上的安全驾驶经验,熟悉道路交通法规,掌握汽车控制与维修、路线规划、安全运输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有耐心,善于与孩子交往等。此外,校车合同中通常都有一项专门的条款,要求校车运营单位每年保证让校车驾驶者参加校车驾驶培训,接受安全驾驶方面的继续教育。

除了校车司机之外,德国也十分重视对校车乘客的行为进行约束。《客运机动车企业运营条例》(BOKraft)第14条要求乘客在乘车时听从运营者的安排,照顾他人,不允许有危及运行安全与秩序的行为。尤其是禁止乘客:(1)在行驶期间与司机攀谈;(2)在行驶期间未经允许打开车门;(3)滥用安全设备;(4)从车内往外扔物品或者让物品翘至车外;(5)在行驶期间在车上上下跳跃;(6)登上已显示客满的汽车;(7)上或下即将开动的车或者车门已被关闭的车;(8)使用收音机、电视机或者录音机。此外,乘客还有义务:(1)只在乘车站点上下车(例外情况需要征求运输人员的许可);(2)快捷地上下车,并且使用专门标示出来的车门;(3)保持通道和上下车地方的通畅;(4)在车内从始至终抓住固定装置;(5)小心地看管同行的儿童并确保儿童没有跪在或者站在座位上。[16]

鉴于德国校车交通事故较少发生在行驶期间,而是更多地发生在车站候车、上下车、在上车前穿越马路或者下车之后。[17]所以,德国政府倡导学校、家长以及交通运输公司做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例如,基尔市一家运输公司发放的交通安全宣传单提出了15条最重要的“校车规则”,包括及时从家里出发,勿在公交站点嬉闹、奔跑、捉迷藏,按照到达时间排队上车,与开过来的汽车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上车时不要拥挤,下车时注意过往车辆行人,同时还告诫用私人汽车接送孩子的父母不要在校车停车站点停车,以免妨碍校车和上下车的孩子等。[18]除了发放传单之外,交通安全教育也被纳入幼儿园以及中小学的教学之中,每个联邦州都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课程。[19]

六、总结与启示

德国校车与学生运输制度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点:第一,由公共交通承担运输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可获得优惠票或者交通补助,地方政府为此向运输公司提供补偿。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公交运输的运载容量,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也有效避免了因为采用专用校车模式而可能产生的高额的校车费用。第二,针对校车与学生运输,德国制定了完备而细致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对校车的运营与管理、校车的技术标准、校车的交通规则、校车停靠站点设计、校车驾驶人的资质、乘客的行为标准等各项事宜进行了规范,为政府的依法治理和监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德国监管与执法人员的严格和认真也确保了这些法律规定得到落实和遵守,真正实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第三,德国各级政府、学校、家长以及交通运输公司均十分关心和重视学生运输的安全,并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校车安全运输模式和实践,如:定期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培训,向学生及父母定期发放安全乘车的宣传手册,培训高年级学生轮流担任交通照管员或随车监督员,负责维持学生乘车的秩序和安全,对幼儿园儿童和中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将安全通行纳入教学内容,等等。

正因为有着完备而细致的法律规范以及参与者对法律规范的落实和遵守,并且注重对参与者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德国形成了一种政府依法治理、严格监管,客运公司依法运营,学校、父母、学生以及相关机构与人员依法参与的规范化的学生运输制度与文化,让校车成为德国最安全的运送学生的交通工具。根据联邦事故保险联合会的统计,在2000年发生的63,000起学生交通事故(其中死亡事故92起)中,若从交通工具来看,发生事故最多的是自行车事故(49%的事故是此类事故),22%的事故是私人轿车事故,8%是电动自行车/摩托车,9%是步行者,5.4%是(专用)校车,1.4%是其他巴士/公共交通工具,0.7%是有轨电车。[20]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仅仅强调校车技术标准和站点设计等外部条件是不够的,校车安全运输的核心是“人”,因此,对参与校车运输的各方进行“交通安全教育”(Verkehrserziehung)是保证学生运输安全的关键。

德国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以下几点启示。第一,根据各地区的交通情况和学校的具体需求,审慎选取或结合采用专用校车模式和公共学生运输的模式。校车的运营和资助可以采用德国的社会化模式,委托现有的客运公司或依托公共交通来实现,地方政府负责向客运公司或学生提供交通补助,同时根据家庭收入情况让有条件的父母参与分担学生运输的费用,从而合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避免政府因为无力单独负担学生运输费用而采取逃避不作为的政策。第二,我们需要避免孤立地看待和治理校车和校车交通,而应该认识到校车交通和治理是整个社会交通运输及其治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交通安全状况得到有效治理之前,校车交通难以“独善其身”。第三,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不过,与德国完备而细致入微的法律规范相比,这一条例更多地只是一种框架性的规定,在很多地方尚需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和补充。例如,虽然规定了“随车照管人员”,但是并未明确“谁”来担任照管人员以及如何进行资助。“专用校车国家标准”的具体内容有什么,谁来负责制定,谁负责进行检验和定期核查?校车交通规则与普通的交通规则以及人们对它们的遵守和违规处罚有何区别?《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与其他的道路交通法规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21]最后,考虑到我国“立法易,执法和守法难”的国情,仅仅依靠立法尚不足以保证学生运输的安全,只有加大认真执法的力度,才能保证法律得到尊重和遵守;只有通过全社会层面的交通安全教育,让人们深刻认识并发自内心地认同相关交通法规,才能形成一种健全的学生运输制度和文化,最终保障学生运输的安全。

参考文献

[1]Busstop.Schülerbefrderung ist Lndersache.[OB/EL].http://www.busstop.de/index.php?id=214.2012-07-11.

[2][3][5][6][10][11][12][13][16][18]HelmutSchroedel,Mit dem Bus zur Schule——Gesetze,verordnungen,Bekanntmachungen,Hinweise.München:BundesverbandderUnfallkassen,2002.8.8.9.10.13.16.15.12.20.21.

[4][7][8][20]Westflische Verkehrsgesellschaft mbH(Hrsg.).Unterwegs mit dem Schulbus.WVG:Münster,2003.6.6.7.10.

[9]Bundesministerium für Verkehr,Bau-und Wohnungswe-sen(2005).AnforderungskatalogfürKraftomnibusse(KOM)und Kleinbusse(Pkw),die zur Befrderung von Schülernund Kindergartenkindern besonders eingesetzt werden.[EB/OL]http://www.berlin.de/formularserver/formular.php?49052.2012-06-25.

[14]Wikipedia.Schulbus[OB/OL].http://de.wikipedia.org/wi-ki/Schulbus.2012-07-10.

[15]Bundesministerium der Justiz.Verordnungüber die Zu-lassung von Personen zum Straüenverkehr(Fahrerlaub-nis-Verordnung-FeV)vom 13.12.2010.

[17]Unfallforschung der Versicherer.Schulweg mit dem Bus[EB/OL].http://www.udv.de/verkehrsverhalten-und-paedagogik/schulwegsicherung/schulweg-mit-dem-bus/.2012-06-15.

[19]Wikipedia.Verkehrserziehung[EB/OL].http://de.wikipedi-a.org/wiki/Verkehrserziehung.2012-07-16.

上一篇:告诫自己的话有哪些下一篇:创建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