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条例

2024-10-23

现场管理条例(共9篇)

现场管理条例 篇1

领导与管理合称经营,如果把人纳入管理就混淆了领导与管理,99%的人没有搞清楚领导与管理为何物,原因就是把人纳入了管理,结果领导是什么——搞不清楚;领导的角色是什么——搞不清楚;领导该干什么——搞不清楚;人力资源该谁来开发——搞不清楚,领导该学什么——搞不清楚,这系列的不清楚都来源于人被纳入管理。人不能纳入管理,也不可能管理,如果可以管理,现在的企业就不会有这么多困惑,现在企业的困惑和问题根源在人被纳入管理。人不可管可以领导,领导的对象是人,领导的工作是思考,管理的对象是事和物。把事和物交给员工去管理,所以员工是管理者。只有员工是管理者才有5S的具体实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是员工在做,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推行,潜移默化的提高员工的素质,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老板不是抱怨员工素质低吗?怎么提高?就是这八个字“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现场是企业创造商品价值和实现人的价值的场所,各级领导的指令、原材料、设备、人都会集在现场,我们的一切行为都不完全是有效的,创造价值的现场也可能是价值浪费的现场,企业的问题都会在现场暴露出来,搞好现场管理是的管理基础和重点。

现场管理不等于管理现场,现场管理是一个方法问题,管理现场是文化问题,领导的观念和 。介于现场管理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企业的领导实施企业管理的行为不是在办公室、会议室、报表和文件上。而是到现场去发现问题,在现场解决问题,不能回到办公室研究问题,然后发文件,形成制度。现场就是战场,不允许回到办公室议而不决,更不允许文件履行,依赖制度。而是必须马上把相关部门负责人叫到现场,立即思考解决,日事日毕日清。

制度只能规范日常重复不变的事和行为,而现场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制度之外的例外,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说公司的制度不能用来解决现场问题,比如:员工违规操作,造成设备事故,按制度对员工进行处罚。但是处罚不等于从根本上解决了违章操作问题,而是要认真分析原因,拿出不在犯二次错误的办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防呆法和纠错法。现用案例来说明:

公司有一个开放式大办公室,共有8个部门200多人在此办公。最近,公司老总数次发现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办公室的空调等整夜没有关掉,浪费电源。老总生气之余,指示行政部经理加强管理。聪明的读者,如果你是这位行政部经理,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绝大多数管理者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想到用制度来约束人。有人提出来在门上贴一张“人走灯灭的”的温馨提示;有人建议指定专人负责或轮流值日管理电源开关事宜;有人建议做一个“点检表”,由最后走的人负责检查电源关闭情况;还有人提出来要加强监督检查,查出来没有关灯的责任人处以一定额度的罚款等等,不一而足。这样一些办法,基本上都没有跳出“制度”的范畴,起初执行起来效果还好,时间久了就会不了了之。

这里简单介绍两个更有效的我称之为“机制”的方法。

一个是“防呆做法”,把关门的钥匙和电源总开关联动起来。只要客人要离开房间,就必须从电源座上拔出钥匙,拔出钥匙就关掉了电源。这种方法的效果最好最可靠,完全不需要第三方监督,就可以实现客人自主管理。

另一个是某办公室员工自己发明的“纠错做法”。她制作了一个熊猫小卡通,巧妙地悬挂在门顶上。在锁门的一刹那,熊猫小卡通正好落到关门者眼前,卡通上写着 “你关灯了吗?”几个大字。提示你,如果忘了关灯,回去关掉为时不晚。这种方法,巧就巧在卡通是动态的,即便没有第三方监督,员工基本上可以实现自主管理。

老套的思维模式是:管理上出了问题,首先想到制订一个管束人的制度,并辅之以相应的考核或处罚措施,而后执行制度和监督制度执行状况,对违反者实施处罚。

我们需要来一次彻底的反省和思维模式的转变。

每当管理上出现问题,首先应该考虑有没有防呆的机制,能够使问题不再发生;如果一时找不到防呆的办法(智慧不够),那就应该考虑是否有纠错的机制,出错后能及时报警或警示,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既找不到防呆机制,又没有想出纠错机制的时候,可以考虑暂时以制度或告知(图片、文字或口头提示)的形式替代,以引起被管理者注意。

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时刻抱有持续改善的思想,发掘被管理者的智慧,走出制度迷信或制度依赖的误区,不断找出有利于管理员工和员工自主管理的机制和方法。只有这样,企业才不会患上越来越严重的“大企业病”,社会才不会患上越来越严重的“官僚主义”。

什么是制度和制度依赖?

制度依赖和机制缺失是中国社会或企业管理过程中同时出现的两大问题!我们需要深刻反省,看一看在自己的管理活动中,是否存在同样的情况?

所谓制度,就是管理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口头的或文字化规章、标准或约定等。制度的例子很多,比如: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出勤管理制度;员工要按时上下班,员工不能擅离职守,官员不得贪污……可见制度通常是针对“人”而设的。为了制度的落实,一般还会辅之以奖罚(以罚为主)措施,在文字上的表述也多种多样,

有管理经验的人都知道,为了有效执行制度,还需要付出管理和监督成本。

专家和管理者都强调,要用“制度”管人!“制度”如何、如何重要!由于缺乏对管理规律的理解,人们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解决管理问题的老套模式,那就是:管理上出了问题——制订一个制度——执行制度——对违反者实施处罚。久而久之,在管理者中,早已经产生了一种叫做“制度依赖或制度迷信”的病态(不健康)管理思维。小到企业,大到社会,人们都期望通过制度来实现对人的有效管束!

比如,针对员工频频失误造成产品不良问题,管理者制定一制度:员工一定要按标准操作,不得马虎,每次操作错误罚款十元。又比如,针对员工下班不关电脑的问题,管理者又制定一个制度:员工下班一定要关掉电脑,发现没有关电脑的每次罚款20元。再比如,为了杜绝官员腐败,高一层领导机关也会制定一个制度:官员不得受贿,否则将处以党纪处分,情结严重的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我们可以想一想,这样一些管理制度到底能否起到我们所期望的作用呢?多数时候,这样的制度短期内可能是一种威慑,时间长了就可能沦为某种摆设。更有甚者,在一些易发安全事故的企业里,制度还成了规避领导责任的有效手段,有心的读者可能会记得,某某大型煤矿(有一些管理基础的)矿难发生之后的调查结论是:员工违规操作(没有按制度或操作规程办),造成爆炸事故!多好,领导可以免予上一级领导的追究和处罚。

制度依赖或制度迷信的后果相当严重,制度越来越多,管理越来越复杂,执行力越来越差,效率越来越低,抱怨越来越多,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大企业病”了。有专家说,如果执行不好的话,有制度比没有制度还糟糕,因为让被管理者学会了藐视制度。在许多已经患上大企业病的企业里,经营者或者毫无察觉,或者有察觉但不知问题何以出现,并且继续发挥其聪明才智,不断增加着引起大企业病的管束人的制度。

在这些企业里,员工往往对层出不穷的制度采取藐视的态度,并自觉不自觉地寻找机会实现群体突破(法不责众,一起扛过去,就像闯红灯)。而 管理者的毅力(持续坚持的毅力)往往没有被管理者的(群体漠视)好。

期望改善管理的人们,请用心了解一下,在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制度,而又有多少制度能够成为员工的共识,进而成为员工良好的习惯或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所谓机制,就是实现高效管理或自主管理的结构化方法,或者一些能够带来长期管理或绩效效果的系统化方法。真正好的机制并不需要许多文字的表述,即便需要,也主要是对机制运营方法的描述,并不直接针对被管理者的态度和行为。

在实践中,机制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防呆”设计的不出错误的管理办法,即傻瓜都能做对的方法;另一种是“纠错”设计的防范错误造成后果的管理办法,即出现错误时可以得到及时提示或警示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共性是,通过系统或机制设计来达到管理目的,而不是通过对人的管束来达到管理目的。

下面以一个“经典的分粥故事”来说明制度和机制的差异。

有一个7人团队,大家平等和平凡,没有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听从了专家教授关于“制度”十分重要的意见,期望通过“制度”来解决每天公平吃饭的问题---分粥。在没有称量工具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呢?

首先,他们决定指定一个人主持分粥事宜(即所谓授权或工作分配),并辅之以一个“岗位职责描述”(制度的一种)。大家很快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有人提议轮流值日,但结果还是一样……人们说:私心太重,素质太差,不可救药!

之后,他们决定选举一个大家信得过的素质好的人分粥,并且制订选举办法、粥的分法、分粥人的绩效考核等(形成一个10来页纸的制度),开始还能公平,时间长了他也开始为自己和那些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人们又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需要加强监督!

再后来,他们根据权力分治的原则,决定分别选举分粥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并辅之以一个更加详细的操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变成一个制度集,足可以装满一个文件夹)。分得倒是比以前公平了,但总是吃不到热粥,团队成员还是抱怨不断……有人说:为了公平,牺牲效率在所难免!正是此种妥协造就了效率低下的“大企业病”。

正当团队成员为如何吃上热粥困惑不解的时候,一位老农给出了一个好办法(因为他们乡下就是那样分东西的)!七个人每天值日分粥,负责分粥的那个人最后领粥,结果每一次都能分得(大致)一样多,公平而高效!

这位老农的方法就是所谓的机制,而且是良好的(防呆)机制。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设计制度更多地需要知识的支持,而设计机制所需要的主要是智慧!“简单做管理”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却需要大量的智慧!卓越企业的卓越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发掘被管理者(员工)的智慧。

企业不是靠制度管理而是靠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一切制度都会成为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即干部怠工的最好方式。

离开现场不谈管理,我们现在的管理在领导的嘴上;在书上;在培训的课堂上;在文件制度上、在会场上,MBA的文凭上,很少在现场,这就是管理无效的根本原因。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不到现场能叫实践吗?只能叫官僚主义。管理现场就是对干部作风的管理,是消除官僚主义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管理简单化的举措,更是推行精益化的前提。

现场管理条例 篇2

通过千米深井围岩改性L型钻孔地面预注浆加固工业性试验, 验证新型注浆加固材料、L钻孔钻进工艺及轨迹控制技术、L型钻孔止浆方式的实用性、合理性和可靠性, 分析千米深井L型钻孔地面预注浆的施工工艺参数, 形成一套适用于千米深井围岩改性L型钻孔地面预注浆加固的关键技术及装备, 检验水平注浆孔井下巷道围岩加固效果。

现场管理面临的问题

本工程项目是依托于科研课题的工业性试验项目, 具有生产施工和科学研究的双重性, 有别于一般的地面预注浆工程施工项目, 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工业性试验中需要完成的科研任务很大, 包含了注浆材料、止浆机具及注浆工艺等多方面的创新, 综合已经取得的技术成果在现场施工中应用, 并且, 通过现场应用不断完善科研创新成果。二是现场工业性试验的目的, 既要检验新材料、新设备及新技术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又要力争工程应用的实用性及可靠性, 从而, 确保工业性试验的施工效率。三是工业性试验中包括了施工的基本要素, 又融入了科学试验的要素, 因此, 现场管理不能只顾组织生产施工, 还要发挥科研创新的优势。

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1.以人为中心, 提高施工现场全员的素质

施工现场的主体是人员, 包括技术管理人员及施工工人, 现场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显了规章制度的局限性;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 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 施工现场管理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 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责任感。

2.以班组为重点, 发挥班组在基层的科研作用

班组是现场管理的承担者, 班组的活动范围在现场, 工作对象也在现场, 工业性试验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无一例外地通过班组来实施。抓好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这样, 可以不断优化现场施工的生产组织体系, 发挥班组在工业性试验中的基层科研作用。

3.以科研人员作为现场施工的技术管理人员, 参与到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

技术管理人员是现场管理的主体, 科研人员是科学试验的主体, 既能保证生产要素的实现, 又能确保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应该注意的是避免现场施工管理水平的降低。这就要协调好施工与科研的关系,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工业性试验中的现场管理

1.项目组织结构

如何实现科学研究与生产施工的无缝融合, 更好地解决工业性试验中现场管理中的问题, 结合本次工业性试验的特点, 对现场管理进行了摸索。该注浆项目部采用新型项目组织结构, 如下图所示:

项目部内部设立技术生产部, 其部门职能是:负责整个工业性试验的技术分析、生产安排和安全文明施工等工作, 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 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设立三个研究小组和专家顾问组, 作为科学研究的主体, 为技术生产部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专家顾问组不仅为技术生产部建言献策, 而且凭借积累的丰富经验助推三个研究小组攻克自己领域的技术难关, 最终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圆满完成。

(1) 定向研究组:无线随钻仪、井径测量仪、螺杆钻具、钻头等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改进, L型钻孔定向测斜方案的设计, 工程数据的采集和筛分, 完成专题“地面L型钻孔钻进工艺、钻具和高精度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研究”。

(2) 泥浆研究组:钻井液和注浆浆液的研究, 现场建立临时的泥浆测试实验室, 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 监测钻井液和注浆浆液的参数变化, 配合工程施工需要, 调整钻井液和注浆浆液的性能, 建立L型钻孔施工的钻井液体系。

(3) 设备研究组:研究新型止浆机具, 实现L型孔注浆工艺要求;研制新型顶驱钻机, 在L型孔注浆施工过程中不断改进;研究钻井液的净化及固控设备, 建立科学合理的钻井液循环系统。

2.人员配备及组织

项目部技术生产部由科研人员组成, 对钻探、注浆等生产班组直接进行技术管理、生产安排及现场试验等, 并且, 组织施工班组进行定期培训及技术交底, 涉及到新材料、新设备及新技术时, 针对操作细节施行“手把手”培训。

技术生产部直接对项目经理负责, 项目经理定期组织技术生产部、三个研究小组、专家顾问组及技术骨干工人召开研讨会, 研讨会主要内容包括:现场管理经验交流;科研进展情况及技术难题探讨;科研成果改进及应用情况交流;生产进度及质量分析。该研讨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 提高全体项目部人员的现场管理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强生产施工与科学研究的融合, 提升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保证工业性试验的效率。

施工班组是基层生产单位, 承担的任务不仅是正常生产, 还要负责记录各项试验技术参数, 发挥施工班组的基层科研优势, 对新材料、新设备及新技术实施时时监控;同时, 对技术骨干工人进行重点培训, 使其具备独立完成小型地面现场试验的操作能力, 而且汇总工人使用科研成果的心得, 听取工人提出的意见, 为科研成果的改进及转化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施工现场技术及现场管理对策 篇3

【关键词】施工现场技术;现场管理对策;混凝土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项目工程施工建设中,运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促进施工顺利进行,提高工程质量是人们的不断追求和目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项目工程施工技术有多种类型,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为促进施工技术得到有效运用,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但在施工中,由于受到施工人员,管理制度等影响,当前现场施工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相关技术措施没有严格落实,影响工程质量的提高。

今后需改变这种情况,积极采取相应策略,并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促进施工技术得到更好运用,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为生产生活创造便利。

1.施工现场技术的种类

1.1施工现场桩基础技术。项目工程桩基础施工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尽管混凝土预制桩满足施工需要,以前在施工中得到广泛运用,但成桩过程噪音很大,对土体扰动较大,在工程施工中的运用越来越少。

而混凝土灌注桩有着自身显著特点,能适应任何土体和岩层,可以任意控制桩径和桩长,能满足不同承载力要求,适应项目工程施工需要,有利于提高桩基础施工质量和工程建设效益。

1.2施工现场深基坑支护技术。工程建设中,深基坑支护主要用于项目工程基础施工,由于工程施工比较复杂,对支护要求比较高,出现很多不同支护技术和施工方案。例如,钢排桩支护技术、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逆做拱墙支护技术、土钉墙支护技术等,在项目工程深基坑支护中运用具有显著效果,受到施工单位重视和关注。

1.3施工现场混凝土工程技术。目前在项目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技术。并且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取得发展,在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得到广泛运用,其强度更高,耐久性更强。另外外加剂的运用也使得混凝土防冻、缓凝、抗渗性能更强,大大改善混凝土性能。此外,混凝土模板也取得新发展,先进支模技术出现并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水平模板、豎向模板、全钢模板,每种模板有着自己显著优势和特点,质量好,刚度高,承载能力强,在项目工程施工中运用具有良好效果,能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1.4施工现场钢筋与钢结构技术。工程建设中,钢筋应用技术不断提高,在施工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比较常用的是钢绞线,具有强度高,松弛度低等特点,满足项目工程施工需要。另外,钢筋连接技术也取得快速发展,包括电渣压力焊和电气焊,在施工的作业越来越凸显。同时,工程施工中运用预应力钢筋技术,也大大提高建筑主体结构性能。随着钢结构施工技术发展,在一些跨度较大的空间结构和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运用。比较常用的钢结构形式包括球节点平板网架,多层变截面网架等,这些钢结构施工技术在施工中运用取得良好效果,也促进施工质量提高,有利于增强结构的稳固性与可靠性。

2.施工现场管理对策

2.1施工现场工序管理对策。为确保施工现场秩序良好,对项目工程施工的每道工序都应加强管理,预防质量缺陷,提高每道工序质量。一道工序完成后,质量检测人员应该立即开展施工检测,掌握工序质量状况,保证符合施工规范要求,进而确保整个项目工程施工质量合格。

2.2施工现场进度管理对策。加强施工现场进度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确保现场施工顺利进行。项目工程施工前应该做好项目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结合施工机械设备性能、材料供应情况、施工人员综合技能等内容,编制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从而有效规范项目工程施工。同时在在项目工程建设中要重视施工进度监控,加强现场管理,及时掌握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并与进度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存在不足时及时改进。保证施工进度满足工程建设要求,避免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从而顺利完成项目工程建设任务。

2.3施工现场人员管理对策。为确保现场施工顺利进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加强人员管理是不容忽视的。施工前重视施工人员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确保施工人员胜任现场施工的每一项工作。重视施工人员管理培训,采用现场参观和学习等方式,让施工人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丰富经验,增强施工技能,能有效满足现场施工各项工作需要,出色完成项目施工任务。提高施工人员责任心,明确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奖惩激励机制,调动施工人员热情,让他们认真履行职责,出色完成现场施工管理的每一项任务。

2.4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对策。施工材料采购时,要从质量可靠的供应商采购,采用材料前施工单位要组织工作人员对供应商基本情况全面调查,从质量可靠的厂家采购材料。严格按要求进行材料验收,做好数据检测和分析工作,保证施工材料质量合格。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也要进行抽检,并严格按要求堆放,加强防潮和防水工作,保证施工材料综合性能良好。

2.5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策。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措施,促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合理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让他们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现场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学习并掌握安全管理规范要求。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职责,提高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定期和不定期对施工现场巡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纠正施工人员不正当操作,保证现场施工安全,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2.6施工现场验收管理对策。项目施工完成,交工资料齐全可进行竣工验收。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师开展检查工作,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测,并评定工程质量。合格之后可以使用,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3.结束语

项目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运用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工程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落实施工现场各项技术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促进项目工程建设综合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现场管理条例 篇4

部门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30分,每题3分)

1、5S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企业体质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手段,通过改善人员、设备、材料之间的关系,消除制造业普遍存在的七大浪费,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2、整理按标准区分必要的和不必要的物品,对不必要的物品进行处理。

3、整顿是将必要的物品按需要量、分门别类、依规定的位置放置,并摆放整齐,加以标识。

4、清扫是清除工作场所的脏污(灰尘、污垢、异物等),并防止脏污的再次发生,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亮丽。

5、清洁是将3S(整理、整顿、清扫)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及维持,意即“标准化”。

6、素养是人人按照规定和制度办事,养成好习惯。

7、整理的核心是让不用的不再出现。

8、整顿的实施要领有分析目前的情况,划定放置场所,规定放置方法,订立保管规则,大量使用“目视管理”(标识明确)。

9、5S的改善活动不是简单的清扫卫生,而是,通过在整理、整顿及清扫、清洁的活动中,使通常不易发现的各种浪费彻地暴露出来,并消除掉。因而,5S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改善活动,能够使有限的资源达到最有效的利用。

10、整理阶段可用到的工具有初始检查清单法、需求说明表法、红色标签作战法、要因结果分析法、看板管理法、目视管理法等。

二、多项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以下选项那些可作为整顿阶段的绩效目标(AC)

A)减少物品文件的查找时间B)减少不必要的库存

C)生产准备时间减少D)除不必要的物品

2、整理是通过改善将不必要的东西清除掉,整理的方法有(ABC)

A)区分有用和没有用的东西B)把没有用的东西清除掉

C)采取措施使没有用的东西不在出现D)决定不需要物品的处理方法

3、通过红色标签到现场开展活动,找出31日内不需要的、不使用的物品,此活动也叫红色标签战术。因此要进行此活动前,首先得明确贴红色标签的范围(ABCD)

A)无法明确31日内是否使用的物品B)第32天使用的物品

C)预定三个月后使用的物品D)长期不使用的场所

4、修养就是使员工通过整理、整顿、清扫和清洁等做法,使员工形成以下意识(ACD)

A)规定下来的事情按规定来做B)减少物品的查找时间

C)自觉进行改善D)将改善的结果进行标准化

5、以下哪些不是整理的实施要领(AC)

A)定期检查卫生工作B)制定“要”和“不要”的判别基准

C)将改善的结果标准化D)决定不需要物品的处理方法

6、需要物品和不需要物品的定义是(AC)

A)1个月内使用的物品B)3个月内使用的物品

C)31天内使用的物品D)1年内可能用到的物品

7、哪些是整顿中的三定原则(ABC)

A)定点B)定容C)定量D)定时8、5S原因的直接质量损失比率代表公司的水平,你认为排序不合理是(ABC)

A)濒临倒闭的公司>能够盈利的公司>卓越的公司>苦苦挣扎的公司

B)能够盈利的公司>濒临倒闭的公司>苦苦挣扎的公司>卓越的公司

C)卓越的公司>濒临倒闭的公司>苦苦挣扎的公司>濒临倒闭的公司

D)濒临倒闭的公司>苦苦挣扎的公司>能够盈利的公司>卓越的公司9、5S是提高公司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在如下方面提高生产效率(BC)

A)生产批量B)生产准备时间

C)单件时间D)工时费

10)下列哪几项属于5S(ABC)

A)整理B)清扫C)素养D)安全

三、问答题(40分)

1、请简述清扫的实施要领(10分)

答:

1、建立清扫的责任区(室内、室外和公用设备)

2、执行例行清扫,清理脏污;

3、调查污染源,予以杜绝和隔离

4、建立基准,保持制度化;

5、寻找污染源,实施改善。

2、整顿三要素有哪些,并对每条要素做出相应的解释。(10分)答:场所、方法和标识。

场所 :

1.物品的放置场所原则上要100%设定

2.物品的保管要 定点、定容、定量

3.生产线附近只能放真正需要的物品

方法 :

1.易取

2.不超出所规定的范围

3.在放置方法上多下工夫

标识 :

1.放置场所和物品原则上一对一表示

2.现物的表示和放置场所的表示

3.某些表示方法全公司要统一

4.在表示方法上多下工夫

现场管理条例 篇5

浅谈电网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管理措施

摘要:电网施工安全管理是比较繁琐的工作,了解清楚电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状况和存在的安全问题是每个工作人员的必要工作,根据电网施工现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电网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在电网建设施工中,“安全第一”一直是电网建设贯彻的施工方针。抓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确保安全、高效的完成电网建设施工任务的前提,其也是电力企业信誉及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1电网建设施工现场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网施工方面的安全管理规定已比较完善,对施工现场的各种工作都提出了严格的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但由于近年来电网建设任务繁重、施工工期紧,以及一些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不高,致使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种种危及人身、设备、电网安全的隐患。

1.1基建工程投运不规范

基建工程建成投产一般要带电试运行24h才移交给运行单位。在带电试运行阶段一般由施工单位负责运行,但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试运行工作,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着漏洞。

①现场人员比较混杂,不便于安全管理;②试运行期间,没有规范地对设备进行巡视检查;③在试运行期间,没有针对实际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编制相应的现场处置方案。

1.2交叉作业

电网施工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施工现场情况变化大,不同工种交叉作业频繁。新建工程现场的安全措施和设备情况随着工程进度一直在变化,例如,一个新建变电站工程从最初的土建施工到电气设备安装再到最后的调试投运,这些工作常交叉进行,施工作业中的危险点、危险源也在不断变化。虽然不同施工队伍都按照相关规定各自组织开展了班前班后会,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但不同施工队伍之间没有开展及时的沟通工作,造成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跟不上施工现场变化。

1.3施工人员复杂

为满足电网施工作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现在广泛使用合同工、劳务工和农民工等临时工,这些人员的文化水平及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接受安全教育程度也不尽相同。

对于长期聘用的合同工,虽然相当长时间都在从事电网施工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相对完整、规范的安全教育,有着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但大多停留在表面的粗浅认识上,没有深入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只是机械式的采取安全措施,主动性不强。对于临时工,由于只是在施工现场临时聘用的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人员,对其安全教育相对简单,造成这些人员在现场工作中意识不到存在的危险,不知道该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2实施电网建设施工中安全隐患的改进措施

为切实改善电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现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2.1加强施工现场对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

对于长期聘用的合同工,可以采取简单明了的方式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不仅掌握应该怎样做才能安全,更明白这样做为什么能够安全,增强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安全措施的主动性。对于临时工,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应尽量简单、直接,易于理解掌握,并经考试合格后才能参加工作。作业前,要向临时工讲解工作范围、安全注

意事项和操作方法,宣讲安全施工作业票和安全监护制度,并做好安全监护工作。对于临时人员应在其进场工作前对其进行充分的交底以及必要的安全教育,要求其上报初步的工作计划,在工作过程中准时参加安全技术交底活动,每天到场、离场向现场工作负责人报告,并在必要时安排专人对其进行安全监护。

2.2确立标准化作业,提高标准化管理

按照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的预防原理,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因素并且相对难以控制和把握按照压原则,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依赖于安全技术手段加以解决,而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依靠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手段加以控制安全教育主要使人们知道哪里存在危险事故如何产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于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而安全管理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安全教育常常贯穿于安全管理之中,因此,对于预防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中有必要对操作层明确提出作业的标准解决“必须怎么做”的问题同时为了保证各种管理指令及时、准确的传递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同样需要管理者明确管一理的标准。

2.3全面安全技术交底,不留死角

为避免出现不同施工队伍在同一施工场所工作不清楚危险点存在的现象,消除由于沟通不到位造成的安全隐患,降低施工作业风险,建议进行全面安全技术交底。不同施工队伍不仅要在内部开展安全技术交底活动,还要与其他队伍进行积极、充分、到位的沟通,将每天自己施工范围内存在的危险点、危险源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告之他人,消除安全死角,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安全文明施工。

此外,还应该把到现场进行技术服务的厂家技术人员也纳入到日常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中,要求其按时参加班前、班后会,并在工作过程中重点对其工作范围及工作中采取的安全措施进行认真监护。

2.4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从相关领导及管理人员抓起,只有领导及管理人员真正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一些制度政策才能得以落实,这些制度政策才能在一线生产工作中发挥作用。

1)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领导、管理人员、监督人员等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对生产现场做到管理到位、指导到位、监督到位、执行到位。2)要有效解决安全生产“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有效统筹协调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彻底根治“重进度、轻安全”的倾向,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3)对工作计划、施工方案或停电申请进行严格把关、审批,确保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科学合理、安全可靠,保证工作场所必须具备的安全作业条件。在安排项目、进度、工作时,要对保证工作安全的具体措施进行周密策划,同时安排和落实,对新增或临时性的工作及时指导。4)监督人员要有效监督重要管理流程、节点,现场监督要做到重点突出、深入分析根本原因,认真研究事故易发点、危险部位、危险行为,抓住监督的关键。严格监督各级人员到位情况,严格监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的贯彻落实,对性质恶劣的各类事故,加大考核力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个安全的现场施工环境对于电网建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施工时,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保障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条件,做好电网建设安全施工管理,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完工,建设高效率的工程。

参考文献

5S管理(5S现场管理法) 篇6

5S现场管理法

“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这五个单词的缩写。

开展一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修身为内容的活动,称为5S活动。

1、整理:将工资场所任何东西区分为又不要的与不必要的,把必要的东西与必要的东西明确的、严格的分类开来,不必要的东西要尽快的处理掉。

2、整顿:3定规则:定点、定容、定量

对整理之后在现场的必要的物品分门别类放置,排列整齐,明确数量,并进行有效的标识。

3、清扫:将工作场合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呈缩的干净、明亮的环境。

4、清洁:将上面的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及维持结果。

现场施工管理 篇7

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现在施工现场管理逐渐得到施工企业的重视, 现场施工管理也由原来单纯的质量管理转变为包括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的管理体系。本文就此4种管理体系谈对现场施工的管理。

1 质量控制

1) 质量控制组织体系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置材料、试验、测量、计量等及各工程项目的专业技术岗位, 并明确其名称和职责, 实行工程质量终生岗位责任人制度。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 使所有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 严格要求管理人员按照规章办事;

2) 要控制工程材料。实际工程中常遇到的因工程材料不合格引发的工程质量问题, 例如钢筋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 水泥受潮或过期等, 砂石级配不合理, 混凝土配合比不符合要求, 从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出现裂缝、渗漏、蜂窝、漏筋等质量问题;要想实现工程材料不出现劣质、不合格等的情况, 需要质检员、材料员、具体操作的工作人员以及项目经理重视对工程材料的质量管理。在材料验收方面:对材料的外观、尺寸、数量、形状等进行核查, 对材料的资料严格把关, 包括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严格执行验收程序, 先由施工单位自检, 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和业主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场。需要复试的材料, 需等待复试报告, 复试合格方可使用;

3) 严格执行验收制度。在施工中每步施工工序都需验收合格后, 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每个班组在施工完一道工序后首先自检, 自检合格后报施工单位验收, 验收合格后报监理验收, 待监理签验收资料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还要重视图纸会审, 坚持按图施工。施工图和设计文件是组织施工的技术依据。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从根本上杜绝盲目施工、不按图纸施工、未经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等导致质量问题的祸根。

2 进度控制

1) 工程开工前, 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条件、合同工期和各单位自身的机械、劳动力等综合实力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总计划。其内容包括确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施工方法和组织流水作业、协调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全部工程的完工时间等。总进度计划应于合同工期一致, 报监理单位审核, 待审核通过后, 应悬挂于工地明显位置;

2) 单位工程的总进度计划完成后, 施工单位据此分解, 制定季、月、周进度计划。每周的工程例会, 首先讨论上周进度完成情况和下周计划安排, 如出现进度滞后的情况应提出滞后原因及可采取的补救措施, 并报监理单位审核。在施工过程中, 要重视检查现场施工工艺、劳动力组织、材料采购进场和施工机械等影响进度的问题, 及时收集实际施工进度数据, 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 出现偏差要及时分析原因, 采取措施整改, 以保证进度计划的执行;

3) 相应的资源计划。包括人、机具在内的资源应根据总进度计划按期进场, 只有保证了资源, 工期才可能得到保证。

施工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并不是只靠施工单位, 还涉及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物资设备供应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运输、通信、供电等各部门的工作, 任何一个方面的拖延和失误都将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在实际工程中, 要加强事前控制, 每月初对本月可能出现的影响进度的问题及时收集整理, 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 以保证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3 安全控制

首先要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的管理,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和稳定的安全队伍, 确保施工安全的顺利进行。

1) 建立完善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预案报监理单位审核, 审核通过予以实施。安全预案主要针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事故、灾害, 如触电、机械伤害、坍塌、火灾及自然灾害等。假如施工现场遇紧急突发事故, 如出现房屋倒塌、塔吊扭曲等安全问题, 现场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在第一时间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将损失降到最低限;

2) 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图。根据现场情况组织安全管理, 责任到人, 现场安全员负责具体工作, 安全经理要对现场安全负全责, 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一律予以整改。建立安全生产轮流值班制度, 安全小组所有人员轮流值班, 对本日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明确安全责任制;

3) 文明施工。施工现场严格按照通过审核的总平面图布置, 严格执行统一管理的原则, 从基础设施、机械布置、现场用电、用水、道路、材料堆放及施工平面管理几个方面来规划, 做好现场防尘、防噪声等工作。各分包进场后的场地使用, 均应遵守现场文明施工的各项规定。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机具使用、进退场计划, 主材及周转材料的生产、加工、堆放、运输计划, 各工种施工队伍进退厂调整计划。根据进度计划安排的施工内容实施文明施工的动态管理, 由安全文明领导小组进行检查督促和协调控制。各配属队伍进场后的场地使用, 均应遵守现场文明施工的各项规定。

4 投资控制

在工程开工前首先要确定工程的成本目标, 以此为根据进行投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 随时进行投资计算, 一旦发现偏差立即进行纠偏工作。在工程相应节点完成后, 要进行投资总结。投资控制要遵循五个原则: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单位将会最求最低成本。全面控制原则, 投资控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 而是要整个单位各个部门及每一个人参与, 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动态控制原则, 投资是随着工程的进展不断发生的, 施工中要对投资实时控制。目标管理原则, 在项目开始前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不能太高, 也不能太低。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项目经理、各部门在肩负责任的同时, 享有控制的权力, 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在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 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控制,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施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有严格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单纯依靠个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必须借助团队合作的力量, 项目管理的过程, 也是团队合作的过程。

摘要:本文主要从质量、进度、安全、投资4种管理体系谈论对现场施工的管理。

关键词: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投资控制

参考文献

[1]徐燕丽.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

现场管理条例 篇8

“5S”管理始创于日本,内容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

1.整理(SEIRI)

整理不是把现有的物品摆放整齐、有条理,而是要分出必需品和无用品,并且把必需品整理得井井有条。

印刷厂的整理可以从以下3步进行:

①分清必需物料和非必需物料。现场检查,对于工作场所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桌面、墙面、机器下面、电脑、车间的电线布置、机台周围情况。挑出无用品,查看机器设备和日常用品有无报废或者闲置。其判断标准参见表1。

②果断消除无用品。找出生产工作现场中的必需品和无用品,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参见表2。

③摆放好必需品。每天下班前的15分钟,生产者应按照事先制定好的工作现场要求,进行检查。整理活动的实施可通过照相机、录相拍摄下来,做成展台进行前后效果对比,或用不同的盒子进行收纳并用标签注明。

2.整顿(SEITON)

整顿的推行要在整理的实施达到一定效果后才能进行,整理是整顿的基础。整顿的结果要达到以下4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做到立即拿取所需要的物品。第二,充分地利用狭窄的场所。第三,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第四,节约物资材料。

印刷厂的整顿可以从以下3个步骤进行:

①科学合理地安排放置位置。物质材料的摆放依据更安全、拿取更便利的原则进行布置,经常使用的物品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上,不常使用的物品放置在存放架上或库房里。

在工作现场画出工作通道和生产作业区。在整理过后的工作现场会有很大的空闲空间,充分地利用这些空间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方法。工作通道决不能放置物品,目的是使工作运行安全。常使用的物品应放在离工作台近的位置,如透明胶带、打印纸、裁纸刀。其中打印纸更换的频率很高,那么就应把打印纸放在离打印机近的位置。近期内不用的物品应放置在远一些的位置上,如数字打样机的墨盒需要两三周才更换一次,可放在储存柜里。具体放置位置可参考表3。

②用纸条或纸盒划分细节。在放置物品的相应位置上贴上相应的标签,方便寻找取放。

③放置方法。物品及工具的摆放一定要在固定的地点和区域。摆放的位置不能随某个人的喜好而改变,固定的放置安排应适合大多数人的习惯。

3.清扫(SEISO)

清扫是通过制定要求,清洁工作现场。实现无垃圾、无污垢,维护机修设备的精度,早些发现设备的不完善,减少故障的发生。清扫工作可从3个方面进行:首先清扫平时使用的生产工具,比如办公电脑。然后清扫生产中使用的设备,主要是指设备的日常保养,这部分可参考机器的使用说明完成。最后清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如裁纸机台产生的废纸边、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废品,更换材料时的包装盒等。

印刷厂的清扫可以从以下2个步骤进行:

①建立责任区域,明确负责人。印前制作过程可以分出印前图像责任区、数码印刷区、激光照排机区、原版检查区。印刷和印后加工也可根据机台画分出不同区域,在相应的区域要明示出负责人的名单。

②建立完善的责任分担区以及清扫标准。从每日清扫到每周的保洁,要划分清扫的内容,具体分为5个部分。图像制作区、数码打样区、激光照排区、印刷区、印后加工区。每一部分的日常保洁主要是把当天的垃圾清除掉,地面保持卫生没有杂物。空气要清新,温湿度调节到适中。每日下班前要对作业机器进行检查,预防机器出现事故。清扫的推行方法是相关领导每周检查一次清扫情况。或是采用不定期的抽查,特别注意卫生死角和办公设备的清洁。如果发现问题要找到责任人并按照职责进行改进。

4.清洁(SEIKETSU)

清洁即一目了然的管理,标准化的管理。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持续不断地整理、整顿,以保持或保障安全、卫生。

5.素养(SHITSUKE)

素养指培养良好的习惯,创造有规律的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工作场所,培养各种良好的礼节,养成遵守集体决定事项的习惯。

素养的推行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一些机会,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素养之所以为“5S”管理的核心,重点就是因为通过自身修养,自发地提高工作能力,主观愿意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素养管理目的是员工自己改进工作习惯而提高能力。在印刷厂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操作:

①编写《工作手册》,从工艺流程到生产模式,岗位流程、岗位职责,以此来规范员工的工作步骤和流程。编写《常见问题手册》,培养职工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职工把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册,便于以后学习和提高。

②企业重视培训,让员工热爱学习,调动员工学习热情,使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的企业。

③培养员工自觉制定工作计划、自我监督的良好习惯,把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养成自觉的好习惯。

强化“5S”管理的执行力

“5S”管理的执行能力可使企业的产品符合较高的生产和服务标准,从而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提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

1.强化执行力能够加速印刷企业员工素养的提高

大量成功印刷企业的实践证明,强化执行力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推行“5S”管理的过程中,最难的就是“素养”。“5S”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员工好的工作习惯,它的实现是一个员工亲身体会,内心认同的过程。让员工有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习惯。遵守规定,渐渐养成习惯。如果员工能很好地执行“5S”管理,慢慢就会在工作中养成好习惯,只要企业坚持执行,加大管理力度,一定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通过强化执行力,使企业员工逐步把标准的强制性约束变为自我约束,形成自觉的执行标准意识,使全体员工深切感受到正因为标准使一切工作井然有序,促使包括领导者在内的企业全体员工,齐心合力完成生产目标,使企业每个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强化执行力能够促进印刷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执行“5S”管理具有很强的动态性、民主性。“5S”管理是当今社会企业管理者整顿企业、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非常好的手段。执行“5S”管理还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它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过程和所有环节中运作,涉及到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它也在企业管理领域、经营领域中发挥很大作用。

3.强化执行力是稳定提高印刷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5S”管理不仅强调了人的因素,同时也强调了管理体系中ISO9000、IS09001、ISO14001的规范性。好的工作环境可以给员工带来愉快的心情,工作效率也会提高。相反,不好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通过“5S”管理可使员工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不符合标准的半成品不继续加工,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出厂,这样才能保证印刷品质量,使印刷企业生产出优质的印刷产品。

强化“5S”管理的执行力,对于提高企业的整体产品质量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印刷企业提高管理意识,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为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辽宁省新闻出版学校

5S现场管理 篇9

生产部门的职能就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从产品品种、质量、数量、成本、交货期等市场需求出发,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企业的人力、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相应地,生产管理绩效主要分为以下六大主要方面: 1)效率

效率是指在给定的资源下实现产出最大。也可理解为相对作业目的所采用的工具及方法,是否最适合并被充分利用。效率提高了,单位时间人均产量就会提高,生产成本就会降低。2)品质

品质,就是把顾客的要求分解,转化成具体的设计数据,形成预期的目标值,最终生产出成本低、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物美价廉的产品。产品品质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对于生产主管来说,品质管理和控制的效果是评价其生产管理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所谓品质管理,就是为了充分满足客户要求,企业集合全体的智慧经验等各种管理手段,活用所有组织体系,实施所有管理及改善的全部,从而达到优良品质、短交货期、低成本、优质服务来满足客户的要求。3)成本

成本是产品生产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企业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对成本的高低,如果成本所挤占的利润空间很大,那么相应的企业的净利润则相对降低。因此,生产主管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必须将成本绩效管理作为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4)交货期

交货期是指及时送达所需数量的产品或服务。在现在的市场竞争中,交货期的准时是非常重要的。准时是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用户需要的数量,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一个企业即便有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检测手段,能够确保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而且生产的产品成本低、价格便宜。但是没有良好的交货期管理体系,不能按照客户指定的交货期交货,直接影响客户的商业活动,客户也不会购买你的产品。因此交货期管理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客户进行商业活动的关键,不能严守交货期也就失去了生存权,这比品质、成本更为重要。5)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财产免遭损失,安全地进行生产,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安全生产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出现工作事故,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交货期,还会对员工个人、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甚至对国家也产生很大的损失。6)员工士气

员工士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离职率、出勤率、工作满意度。高昂的士气是企业活力的表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只有不断提高员工士气,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员工发挥最大的潜能,从而为公司的发展做出尽可能大的贡献,从而使公司尽可能地快速发展。

因此,要想考订生产管理绩效,就应该从以上六个方面进行全面地考核。

生产管理绩效的提高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生产管理绩效是较弱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国内的民营企业,重视研发和销售,但不重视生产,生产管理绩效更是急需尽快提高的一个环节。为了提高生产管理绩效,必须从多个方面一起入手,才能尽快提高生产管理绩效。

如何提高生产管理绩效?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理论和方案,但是,不管是何种理论和方案,都以提高生产管理绩效为目的。我个人认为:提高生产管理绩效的具体措施主要从“法”、“理”、“情”三个方面入手,通过“法”、“理”、“情”的建设,实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治人,并实现以下目标: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使生产部的管理逐步从人治走向法治,从法治走向法治与文治并存;改变员工的思想观念,使员工从内心认可、理解企业的文化和发展战略;丰富员工的知识、提高员工的技能、改变员工的态度、提高员工的执行力;使个人的发展目标和生产部、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相统一;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及自主管理的能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给员工提供一个能超水平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使员工能超水平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生产部和公司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最终使生产部的生产管理绩效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提高。

首先,“法”,是指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创新机制、用人机制等。通过法的建设,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的管理逐步从人治走向法治。对中国企业来说,法治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受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熏陶,中国人不重视法治,而重视人治,因此,要管理中国的企业,首先要进行基本的法治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来规范、约束、统一人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尽可能让更多的东西制度化、标准化,让所有员工知道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哪些是不允许做的?“法”的建设最重要的是执行,就是要严格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从严,行之贵力。国内很多企业也建立了很多制度,但在执行时却发生了很多变化,实际执行的效果很差,如执行的力度不够,执行不严格,没有做到公平、公正等。

第二,“理”的建设主要是指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培训的真正价值在于企业员工、各级领导及至整个企业、整个团队都得到了提升和发展,同时也在培训中使团队的成员之间加深了解、增进沟通。通过培训、教育,不断丰富员工的知识,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让员工明事理、辨是非,提高员工的上进心、积极性,使员工拥有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育员工有一个好的工作态度,提高员工自主管理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培训,企业必须通过培训来改变人的行为以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改变人的行为的能力将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上一篇:想起这件事,我就激动小学作文下一篇:以和谐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