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育叙事(精选8篇)
高效课堂教育叙事 篇1
高效课堂教育叙事
自信才是精彩
凤县新建路小学张欣
新的学期开始了,刚送走了一届六年级,又接了一个五年级。刚接任五年级三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那天,上一任老师就悄悄告诉我,“你可要惨了,这个班的学生太难教了!住校生人数多不说,关键是这个班的学生太笨了。上课根本就没人发言,学生不会配合老师,不会听讲,上节课能把人累死。而且学习成绩也特别差。”听了他的话,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加上今年全面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一改往日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要把学生推到前面,让他们自主学习,自由展示,老师则成了领路人。而且学生的座位也变成了八人一组的小组围坐式,以往课堂上看惯了学生专注的眼神,现在只能看见学生侧着的身子。走进高效课堂的第一天,我这个从教二十年的老教师站在讲台上尽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一向自信的我,变的手足无措。老师是领路人,这路到底怎么个领法?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展示,怎么学?怎么展示?这一切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门新的学科,看来得从头学起。
我开始查找有关高效课堂的资料,认真学习并作出笔记,先搞清楚高效课堂的实质;看教学视频,初步模仿;主动向高效课堂先行一步的兄弟学校的同事请教,学习导学案的设计;亲自观摩高效课堂。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有关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我的头脑里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我也逐渐的自信起来。接下来就是解决学生的问题了。
正如那位老师所说,这个班的学生的确太难教了。起初,每次上课,我提问时,基本没人举手,我不断的鼓励、启发,最后才会有一两个学生轻轻的举起手,但是回答问题的声音简直小的可怜,在我的不断激励下,说话的声音才勉强能让全班同学听到。
学生如此的不自信,怎么进行高效课堂?看来得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做起。人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想,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自然就有了自信心。于是我细心寻找和捕捉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一发现就不断的表扬和鼓励,哪怕是回答问题错了,我也对他敢于回答的举动大加赞赏。慢慢的,我发现课堂上举起的手渐渐多了起来,回答问题的声音也渐渐大了起来,听讲的眼神也逐渐地专注起来了,课堂讨论的气氛也逐渐地热烈起来了。此时,我发现不是孩子们太笨了,是我们没把他们学习的激情点燃,没给与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没留给他们展示的空间和舞台。高效课堂不正是追求这样的目的吗?
通过对学生一个多月的培训和锻炼,我和学生之间配合得越来越默契。起初课文预习要在我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完成,教学进度很慢。现在学生掌握了预习的方法,预习完全可以自主完成,课堂只是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以前不敢说,不敢上台展示,现在是抢着说,抢着展示,讨论的热火朝天,交流的唇枪舌剑。看着孩子们自信的样子,我明白了:自信才是真正的精彩!
孩子们,你们因课堂而自信,课堂因你们而精彩!
高效课堂教育叙事 篇2
课堂教学叙事研究是教育叙事研究的一种形式,它本身可以有多种解释形式。“从叙事研究角度看,课堂教学叙事研究是应用叙事研究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也可以解释为:课堂教学叙事研究是指研究者通过收集和讲述个体的课堂教学生活故事,描述个体的日常教学生活,进而对个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从教育叙事研究角度看,课堂教学叙事研究是有关课堂教学现象和问题的教育叙事研究。”2
一、作为教学手段
我们都知道,教育离不开教学,教学离不开课堂,课堂离不开叙事。这里的叙事就是“讲课”,也就是叙述、描述、讲述教学内容。可以说,教学的核心关键词就是“讲”,如讲稿、讲义、讲解、讲授、讲学、讲师、讲座、讲堂、讲台、讲坛等等。教师通过叙事来传递知识、经验和技能,学生通过教师的叙事从而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课堂教学叙事,以及课堂教学叙事的相关研究。《中国古代舞蹈史》是高等舞蹈教育中的主干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舞蹈历史的发展、文化审美及其当代继承。例如,在学习唐朝“健舞”代表作——“剑器舞”时,笔者就会采用课堂教学叙事作为教学的基本手段和呈现方式。“剑器舞”是唐朝著名的“健舞”之一,在当时深受群众喜欢,有非常好的民间基础,文学典籍也有诸多详细记载。为此,我会结合教材向学生们叙述唐朝著名诗人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的故事。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在夔府别驾元持家里,观看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得知她是当代著名舞伎公孙大娘的弟子后回忆其童年(开元三年,公元716年)在郾城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的场景。我们从杜甫的诗句“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就能知道“剑器舞”飘逸凌厉、变化多端、气势如虹,也知道公孙大娘的“剑器”舞艺果真是“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另有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如此看来,书法与舞蹈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随后,再叙述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记载的唐朝“画圣”吴道子画壁请裴旻将军舞剑以助壮气的故事。裴旻是唐朝开元年间人,官至“左金吾大将军”,善剑舞,世人称之为“剑圣”,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曾向他学习舞剑。裴旻母亡居丧,请吴道子在天宫寺作壁画以超度,吴道子说:“吾画笔久废,请裴将军舞剑一曲,以通幽冥”。裴旻当即脱下孝服,持剑起舞,只见他“走马如飞,左旋右转,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于是,吴道子“挥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道子平生绘事,得意无出于此”。唐文宗时,诏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关于裴旻将军的剑舞,时人多有记载。“诗佛”王维著有《赠裴旻将军》七言古诗,载于《全唐诗》。唐朝诗人乔潭著有《裴将军剑舞赋·并序》一首,序写道:“羽林裴公献戎捷于京师,上御花萼楼,大置酒,酒酣,诏将军舞剑,为天下壮观,遂赋之”。就连唐朝忠臣及书法大家颜真卿也曾写诗《赠裴将军》来描述裴旻将军的“剑器舞”,诗中写道“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并有亲自书写《送裴将军诗贴》,现为一代书法名帖,以供后人临习和欣赏。
笔者通过以上有关唐朝“剑器舞”故事的叙述,让学生们对此产生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上,叙事使“剑器舞”变得鲜活而生动、有趣而形象,这些故事就像是一座知识的桥梁把“剑器舞”与学生连接起来。那是因为,这些文学上的叙事拥有教育的价值,我们储备有教育价值的文学叙事,我们尊敬它们因为有愉悦和教育的能力。叙事,有简短故事、寓言、小说、历史传说、诗歌、神话、传说和传奇等多种形式,往往是学校课程稳定而明确的重要组成部分。杰克逊认为故事不仅可以让人知道或教育人,还有很多作用:故事,实际上,使我们成为我们想做的人。3
二、作为研究方法
课堂教学叙事研究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总结和提升,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叙事研究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法,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它是研究者(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学习生活、课堂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隐藏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信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从而发现教育的规律和本质。根据研究主体的不同,可以有三种情形:一是其他研究者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叙事研究;二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叙事研究;三是教师对其他教师课堂教学的叙事研究。4
在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教师,教师是课堂的第一“责任人”。在课堂教学叙事研究中,教师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教师通过不断的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才有自己的专业积累和学术沉淀。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的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仅是宣读、解读教材,做教材的“传声筒”,更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研究。近几年,笔者围绕课堂教学的需要,申报了一系列专项课题研究。例如,与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相关的有教育部课题和市社科课题;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有市教育局课堂和校级课题,与舞蹈编导相关的有市教育局共建课题等等。同时,本人将研究成果再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能将研究成果视为“空中楼阁”。在高等院校一直提倡“教学立校、科研兴校”的口号,那是因为教学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而科研是高校层次的体现。笔者认为,作为一位高校教师在立足教学的同时,还应需要围绕课堂教育教学的一些问题进行科学研究,课堂教学叙事研究是其中的方法之一。
从课堂教学叙事研究角度出发,首先是研究课题的确定。课堂教学叙事研究十分广泛,可以采用不同的叙事类型或结构,如自传、传记、生活写作、个人流水账、个人叙事、叙事访谈、个人档案、生活故事与生活往事、口述历史、民族志、特色的论文集等。5同时,还需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所谓‘有意义的问题’起码有两重含义,一是我们研究者对该问题确实不了解,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获得一个答案;二是该问题所涉及的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对被研究者来说具有实际意义,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6其次是故事文本的收集与分析。课堂教学叙事研究关注于日常的教育实践和经验意义,不管是研究者还是参与者,他们发生在课堂上有意义的故事都可以收集。笔者在课堂上非常关注学生对舞蹈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并且会把观察到的情况通过课堂教学叙事记录下来。在课后,对课堂教学叙事进行具体分析,为什么学生对某些内容不感兴趣,对另外一些内容却十分感兴趣。然后,在下一节课的时候会针对分析的结果,在教学方法或内容安排做出一些调整和补充来适应学生的学习。可以说,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积累的过程。最后是撰写研究文本。研究文本是对大量课堂教学叙事研究的概括和总结,其形式可以是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在撰写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与叙述故事,更要强调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情景化及动态的“深度描述”和“深度诠释”。另外,要注重把教师的课堂教学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营造出一种真实的“现场感”,使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叙事得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呈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认可。
高效课堂教育叙事 篇3
关键词:教育叙事;小学;品德与社会;德育艺术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当前小学进行德育艺术教育的主导学科,通过其有效的课程开展,将学生的品质养成与思想教育联系起来,给予一些启发性的教育思想,纠正学生日常生活的不良观念,使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健康的成长方向,从而获得高效的德育。但是以往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过于强调课本上的知识内容,不注重实质性的道德教育。学生已然把这门课程当成了教学课程,其实际的教育思想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发展,只能保留在课堂教学中,未曾切实地进入到小学生的心里,对他们的行为素质产生确切的价值。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渴望得到的是全面而有效的思想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课本知识传播,但是传统的教育更加注重了“教学”板块,学生仅仅能够记住和掌握一些德育内容,实际对于他们的影响却是十分小。为此,在素质教育的落实过程中,人们加大了对德育艺术教育的关注,教师也实时引入了教育叙事的教学方法,以期全面提高教育实效。
一、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性
1.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改善教育氛围
相比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言,教育叙事更加有利于品德课程的开展。通过教育叙事,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帮助教师轻轻松松地开展教学和教育。学生也会因为品德课程的趣味性,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整体的学习氛围。而且叙事教育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俨然不同,方法变得多样科学,且能够最高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乐于并享受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同时,叙事教育是一种以叙事展开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适当地选取一些趣味性的德育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这样不仅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还能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内心思想,形成他们优良的作风习惯。
2.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德育的深层次传播
教育叙事除了有一定的趣味性之外,还具有较高的启发性。在品德课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叙事教育的特点,在基于课本内容的前提下,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趣味故事进行讲述。一方面可以高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接受这堂课的思想教育,积极进行故事探讨和讨论,加强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德育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得到深层次的传播,学生能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产生与故事人物的共鸣,自觉地认可这种思想教育,并把这层因素增加到培育自身优良品质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人格,培养做人做事的行为习惯。
二、教育叙事在小学品德教育中的综合运用
1.以品德故事铭育树人,传播美德
有关教育的叙事比较多,而且范围也比较广。但是,在小学品德课中的运用却并不多。笔者以为,教育叙事应当将教育和人本相联系,突出以人为本与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感受和情感。小学之所以会有思想品德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能够切实影响学生的品德修养培育。开展思想品德课,不仅可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思想教育,还能改善学生的成长过程,使他们成为品德优良的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使学生成为一名品行良好的人。而面对小学生对品德课文的文字性教学咀嚼起来十分不易的状况,教师必须采用全新的思想教育方式。教育叙事的开展,恰好改善了这一状况,而且由于其教育方式的趣味性和新颖感,学生很容易对这种教育内容认可和接受,有效地促进了美德教育的宣传。教师要合理运用叙事教育的教育传播功能,让学生切实地认识到优良美德思想的重要性,并加以在生活中运用和传播,完善自身素质修养的同时,改变了生活氛围,促进了文化素质氛围的形成。
2.以智慧型故事进行启发式教育
教育叙事不仅能够高效实现传播优良美德的重要作用,还可以以一定的智慧型故事进行思想教育启迪,使学生自己感受到美德思想的渲染,优化自身的素质修养。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本质是一门教育型的课程,其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传播美德知识,而是为了进行实质性的教育宣传,把思想教育切实地落实到学生的心里。而想让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型的最有效方法莫过于让其进行自我感悟和学习,智慧型故事就是这样的教育模式,教师把一些智慧的故事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述,学生会因为故事中的智慧内容获得一定的启发,提升自己的品德与思想,并能在课堂上进行智慧的交流探讨,发现这类故事的独到之处,促使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高效的培育。
总而言之,教育叙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更有效地传播知识性内容。它可以实质性地渲染教育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有效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逐步完善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故事的倾听和理解,产生深层次的启迪,与教师进行积极的思想交流,找寻平时生活中自己为人处世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善和优化,最终会对自己的人格形成造成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闫晓萍.小学品德教育方法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上官苗苗.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高效课堂教育叙事 篇4
------我的语文课堂形式的创新
塔畈中心小学叶小飞
今年我担任了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几年来的实践,对小班化语文教学也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我深知,为了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最优化,必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思想和小班化教育理论,根据小班教育的特点。开学以来我也做了些尝试,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课前要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教会孩子收集、查找资料和运用资料。学生在开展某项活动之前,自己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所以我在教学生学习每篇课文前,都要学生花时间自己查找资料,做好生字卡片。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有人认为,主动探索的学习只适合于高年级学生,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其实,这是一种保守的看法。低年级的学生,同样具有探索的兴趣和愿望,只不过要为他们设计适宜的活动方式,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尽管他们的知识少,但已经有各不相同的学习积累。另外,学生学习的渠道很多,如电脑、课外书、父母的帮助都有利于他们进行活动。于是,我针对孩子不同的生活经验,区别不同的课型,课前准备,课中引导,课后布置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方法。当学生尝到了甜头,学习兴趣也油然而生的时候,学生加工提炼材料的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并将这些好的习惯保持着。每周一的阅读课上,要学生摘抄一点好词好句一周交流一次,认真的学生加以表扬,激励学生多看书。
2、多形式多途径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我还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途径和方式。低年级的课文图文并茂,学生很喜欢。因此,如有的课文,让学生演一演;有的课文,让学生讲一讲;通过续说课文,让学生编一编;通过每周的日记,让学生写一写。总之,在教学相长活动中,注重根据教材实际,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增进了学生对文学的鉴赏力,使我们的孩子表达、交流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为正确、合理使用语言文字,提高实践和运用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3、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能力,朗读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学生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的提高,主要途径就是范文的内化。因此,我积极探索读中悟、悟中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感悟、意会、借助收集材料,想象其情景,从而积累语言。首先,针对低年级小班学生处于阅读的起步阶段,我借助色彩明快的图画、头饰、动画、声像等手段,在愉悦的情景中去欣赏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美,意境美。我第一次读的目的是读准读通,第二次读的目的是读中感悟理解。第三次读则是熟能生巧,拓展思维。
4、展开联想,拓宽渠道,形成综合实践能力,学中求广,滚动学习,举一反三,学一组带一串,学一篇读几篇是小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途径。课堂教学中我通过仿写,时而续
编课文,时而表演课本剧,让学生展开联想,发挥创造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中,我先做了课件让学生观看不同的黄山奇石,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样子,自己再编一块奇石,学生有的编了“双狮抢球”、有的编了“龟兔赛跑”等等,学生们的思维得以尽情驰骋,学生通过再造想象,写作能力得以提高,听、说、语言组织能力得以发展,课内知识得到有效延伸。这样一来,学生既能活跃思维,又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很好地提高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5、教师要变换角色,以学生的身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耐心的倾听,全身心的投入。“平等对话”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教师走下神圣的讲台,走到孩子中去,蹲下身来,与孩子双眸对视,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理解、学会欣赏,成为孩子们的真心朋友。师生的共同实践活动,既是增进彼此感情的良好途径,更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要树立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手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扩展学生实践的时空。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跳”出课堂,才会具有生命力。在上《秋天来了》这篇课文前,我带领学生到大千公园去观察,在课上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感受到的说一说,学完课文后,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练习:大自然中的秋天美丽无比,只要你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肯定会有不少的收获。因此老师让你们利用星期日与家人一起去郊外走走,喜欢画画的小朋友把你找到的秋天画下来,喜欢说的就说给爸爸妈妈听,喜欢写的人还可以用几句话连贯地写成周记。这样的作业对
不同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各自发展自己的特长,同时将知识寓于有趣生动的实践活动中,学得有趣扎实。这节课,学生从课前找秋天,课上说秋天、到课后画秋天,写秋天,其实就是一个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过程。
6、宽松的情感氛围,构建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小班化教学中,如在学习生字时,我总是说:“谁能来带读?”“谁能来教教小朋友,这个字怎么记?”遇到难题时,我总是说:“谁能帮老师想想怎么办?”每当这时,教室里总是小手林立。因小班人数少,在教学中我尽可能满足每位学生当小老师的愿望。这样在老师及时随机的表扬中,小老师们的自信心更强了,学习积极性更高了,知识掌握也更牢固了。特别是那些学困生,他们也多想展示自己啊!让他们来领读,他们可乐了。
小学教育高效课堂论文 篇5
因此,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什么是务实高效?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认为:
一、“潜心会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峦理事长所说的课堂教学中“两化”和“三多三少”的问题。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大家也许都听过“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这句禅味十足的话吧。联系我们的阅读教学想一想,面对课文,教师的“杯子”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装满了教参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么装得下孩子的心声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从网上听窦桂梅老师的课我学到的往往不仅仅是课文。从《圆明园的毁灭》中学生读到了《雨果致巴特莱的信》、《告别圆明园》、《透过圆明园的硝烟》等文章;《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爱之链》等文本段落使学生对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有了更深的情感体会。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教师责无旁贷。
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精心巧设计”—— 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让我来分析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整个课堂设计就由两大部分组成:读出韵味,读出思考;围绕主题“好好儿活”构建课堂。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而整个教材的处理,又置于作者史铁生的一组作品之中,教学环节可谓是环环紧扣,条理清晰,新颖简洁,设计巧妙。
又如我在银川听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上的《荷花》一课,整堂课以“美”为主线,设计了三个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发现美 2、在品词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会美。课堂设计紧扣语文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从表象的美到意会的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发现、感悟、意会美,最后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创造美。整节课一气呵成,重点突出,在看似简洁的教学环节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四)、课堂练习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五)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六)、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仁爱教育结硕果,高效课堂谱新篇 篇6
——柘汪二中特色教育简介
“黄海之滨芦山东方,菁菁校园飘满书香;智慧圆梦课改希望,关爱滋润学生成长。”这是我们柘汪二中办学特色的精要概括。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仁爱教育,全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收获了累累硕果,现将学校特色做法简介如下:
一、爱由心生,校园处处种满爱
1、爱是“车轮滚滚”。1999年学校走读生开始上晚自习,放学后学生骑自行车回家,最远的要走近十里路。那时候乡间的小路崎岖不平,又没有路灯,要是有个灯照着该多好。正是这一简单的想法,几位青年老师开始了自发的护送。学生安全了,家长放心了。不知不觉中一送就是10年!2009年元旦,学校在教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成立了有组织的“爱心车队”,目前爱心车队已发展到31人。
路有头,爱无尽,爱心车队成员用滚滚车轮演绎了对学生的无限关爱。全体学生在爱心护送中平安回家,车队成员也在护送中收获快乐。
2、爱是“彻夜守候”。我校每年有大约1000名住校生。学生宿舍都是平房,占地广且比较分散。学生的睡眠质量和安全成为家长和老师担心的问题。为此,学校采取“值班教师不休息,学生睡好放心觉”的举措,每晚由8名教师轮流上下半夜值班,加强夜间巡逻,彻夜守候在住校生身边。虽然很辛苦,但也很欣慰,欣慰于学生的理解、守纪和安全。
3、爱是“慷慨解囊”。农村学校贫困生很多,有的甚至连生活费都交不上,每当学生到食堂就餐时,个别贫困学生却躲在教室里吃煎饼。“一定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食堂内平等地吃上热饭菜。”2009年5月,学校成立爱心基金会,成立当天,校长将镇党委奖给自己的2000元奖金一次捐出,全体师生在三天之内共捐款1.7万元。爱心基金会成立后,贫困生每月能获得80元--200元不等的捐助。
4、爱是“冬日无寒”。2009年冬天,有一个学生推说生病连续三天未到校上课,班主任去探望时才知道,原来这位同学只有一件棉衣,因为被雨淋湿了,只能躺在床上等衣服干了再去上学。当了解此事后,学校迅速组织教职工开展了“冬季捐棉衣送温暖”活动,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他们纷纷捐赠衣物,还有教师联合购买崭新的羽绒服送给特困生。这一做法已经作为学校的常规活动于每年冬季来临前开展。
二、以爱育爱,师生同书人间大爱
学生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他们在享受幸福中也学会了爱人。几年来,学校学生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刘航、李明、刘歌三位同学智 救落水儿童,其事迹感动了柘汪,感动了赣榆,三人集体跻身“首届感动赣榆十大人物”行列;刘航作为全市唯一代表,荣获江苏省十佳小公民称号;秦琳和刘心语同学常年主动帮助本班一位行动不便的同学,被报刊媒体亲切地称为“雷锋花”,最近又当选为赣榆县首届十佳美德少年;陈占金见义勇为,被授予连云港市文明市民称号;黄兴鑫、闫丽捡拾重金主动交还失主,被评为“拾金不昧好少年”。学校也在全体师生的奋斗与奉献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三、推进教改,高效课堂结硕果 随着省市“五严”(六严)规定的出台,学校不再以抢时间来抓成绩,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教学的主战场。如何使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从而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改革。市教研室先后出台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及“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学习的模板。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校从2009年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和探索,主要举措有:第一,加强师资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课改队伍。培训途径有专业引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学习交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精细管理,督促课改的有效落实。第二,引导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采取主要措施有:明确学习目标,培养“我要学”的习惯;完善课堂评价,激发“我想学”的欲望;加强方法指导,实现“我会学”的提升。第三,强化校本教研,助推课改深入实施„„
初中教育的课堂高效化 篇7
关键词:亲其师,信其道,兴趣促进主动性,师生互动,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的活动,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在45分钟内取得最大的效益呢?
一、教师自身的修养与知识结构
首先, 教师自身的修养主要指课堂中教师的情绪要平和, 不能过分的激昂和低落, 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 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
其次, 教师的自身修养还在于对待每名学生的态度上, 一个好的老师不仅体现在上课时语言的精炼, 讲解的细致, 观察注意每名学生, 而且在于他课后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经常会听到学生说:“我很喜欢某一门功课的老师, 所以我想把这门功课学好.”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 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 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 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让学生又“敬”又“怕”, 这样老师的个人魅力就会起到不小的作用, 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再次, 教师要掌握各种教育方法, 每名学生都是课堂中的个体, 而个体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性, 那么因材施教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 所以教师必须要预先掌握各种不同的教育方法.
最后, 就是教师的知识结构, 我们都很清楚, 教师是学教学、搞教学的, 就是如何把知识同化在学生身上, 以我昭昭使其昭昭的过程.课堂教学中, 所有学生在同一认识水平上,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照顾到, 一次成功, 这就是效率.所以好的教师的基础必须是要有一定经验的, 但是对于那些刚走上讲台不久的老师如何才能做到有经验呢?那就需要老师在知识方面要全面系统, 比如理科的老师不一定只专攻本门学科的知识, 熟悉学生现在所学习的知识, 研究现行的大纲、标准、教学目标, 也要拓展自己的视野, 全面发展自己的思维, 比如数学老师在课堂中有幽默的语言, 有出口成章的口才, 有流利恰当的成语的应用, 都是吸引学生, 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源泉, 我们须知自己的心里有一桶水才可能给予学生一滴水.
二、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
在课堂中正确对待每名学生首先要求我们充分了解每名学生的知识基础, 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 学习被动;有的学生学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 有些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和个性品质等问题.我们在课堂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特性之后, 这样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对于那些后进生, 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 让他们循序渐进, 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习惯的了解也是我们老师通过课堂中学生的反应和动手情况
◎周平 (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226000)
以及状态来加以判断的, 这样针对某些思维和练习中懒的学生, 就能分别实施行之有效地措施, 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 请一些后进生回答, 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融入课堂, 或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 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 因为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 更要鼓励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我们适当的激励, 正是为了体现全体学生的高效学习, 实现课堂更大面积的高效做准备.
三、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我们要创造一节高效的课堂, 首先需要活跃课堂状态, 一节死板的课堂绝不会是高效课堂的体现,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现状, 灵活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明确自己的位置, 不剥夺孩子的权利, 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 努力创造平等宽松的氛围, 让学生愉悦的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 以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 以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 这样会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还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同时, 教师还要学会节约时间, 我们应当在课堂上惜时如金, 上课要守时, 投入少产出多, 这就是效益.在这个时间内如何提高效率, 不必自设框子, 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 比如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利用, 可以增加新颖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以我们教师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的时间观念, 反思时间利用情况, 帮助学生制定时间安排, 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 对于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 解决不了的问题精讲, 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 以来回巡视、课堂作业等手段督促学生自学, 最大限度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创建和谐的高效的课堂气氛.
四、课后作业的分层布置与预习安排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学生对本堂知识掌握与否的及时书面体现, 能更好的巩固学生当堂学习情况,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 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增效过程, 我们要精心设计作业, 避免重复, 消除我们无暇顾及的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 消除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 可考虑不同班级, 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 分层布置作业, 给每名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 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同时下节课的高效与否与前一节知识掌握的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必要的复习整理前一节课的知识可以充分掌握已有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而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对我们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也必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能自学的内容不讲, 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与好奇心、求知欲进入课堂, 也一定可以提高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 也能让每名学生都投入课堂, 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实施“愉快教育”,构建高效课堂 篇8
历史教学 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
一、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学生潜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能局限于课堂之外,课堂之内,更需要这种关系带来的良性互动。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对学生要尊重、充满关心和期待,需要切实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和睦相处。这样一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敢说话、敢提问、敢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尽量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关注的,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我能行”……此外,从学生的角度上看,很多学生都害怕答题,即便是正确的,也宁可沉默,以此来保护自己不被其他嘲笑。教师如若不尽早发现这些问题,只会使学生在遇到学习问题时更显畏手畏足,那也就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学习了。
因此,教师要注意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学生就会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应建构起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注重能力和方法培养为目标的现代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要给学生搭建好一个平台,而平台搭建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效地创设了历史情境。
当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时,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和手段把教育的任务和要求转化成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已形成的需要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第一,要给学生概括介绍历史课的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历史课的总体目标以及如何学好历史课。第二,结合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机。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导入新课,提出新课内容、重点及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事件的求知欲。第三,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在学习具体历史问题上让学生感到知识是必需的和有用的,可以用纵横联系的方法,古今对比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的某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处理好历史中趣味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教师应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正确反映历史史实,不能为了引起学生兴趣随意夸张歪曲历史史实,把神话故事、传说故事当作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四趣”——让师生在课堂共享愉悦
第一,吸引学生的趣味方式,是引人入胜地导入教学内容,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儿歌、游戏、小表演、竞赛或置疑设问等有趣等形式都是良好的导入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兴趣和思考。
第二,社会知识的掌握,在社会观念认识形成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只有知道了认识社会和为什么要这样去认识,才可能自觉产生相应的社会觉悟。教师在学生悟理的过程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富于趣味的多种形式来达到教育目的,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平时常把课文故事用放录音及幻灯的形式让学生耳闻目睹,发挥多种感观的作用,这确是一种好的形式。但是每一课都这样处理,则不一定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悟出其中道理,从而提高社会觉悟。
第三,培养情感也是社会课的基本任务之一,以各种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对于提升学生对历史教育的兴趣,也是十分有效的方式。历史课在认识一些社会现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将所学的道理应用到实践中,以形成良好的社会观念和行为。学生的年龄越小,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越差,对于刚刚接触社会课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但切忌机械地进行行为训练。为此我采用以趣导行的方式。
最后,良好的结尾有助于巩固、强化教学内容,耐人寻味,给人一种美感。精彩的结尾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历史教师应常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有趣的结尾。给学生指明了认识社会的目标,以便养成良好的社会习惯。
三、紧扣教学中心,促学生自主安排学习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本的编排与以往的教材编排不一样,它是按照专题形式编排的,既然是专题就肯定是围绕某个中心的,教师们在进行情境教学切忌偏离甚至远离课时中心。如《太平天国运动》,此课的课时中心在导语中已阐明的比较清楚: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因而在讲课时,就必须紧扣这个中心,正确定位太平天国在民主革命中的先驱地位。如果说过多地讲述太平天国的经过和失败的原因,这明显是偏离了课时中心,那样的课肯定是失败的。
紧扣课时中心可以说是情境创设有效性达成的前提,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在紧扣课时中心下具体情境创设。新课程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这种课程目标和课程特点必然要求一线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优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分组合作探究的互动展开,让学生既掌握了科举制度的意义这个知识目标要求,又学会了分角度换位思考的能力目标要求,还在集体探究的活跃气氛中培养了集体合作感和荣誉感,情感态度价值观也相应得到了提升。
此外,教学课堂中应给学生充足的独立学习时间及参与表现的充分机会,独立学习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必要条件,也是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效参与,就必须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时间,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的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独立学习,在这个基础上还应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充分时间思考来参与提高、参与讲述、参与练习设计等。
历史课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同桌学生互动、学习互动、作业互动、教学内容互动、学习方法的互动等。比如将普通作业改变为师生对话交流式的互动作业,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可辅以图画、照片、影视资料、互联网资料形式的作业,甚至是历史人物角色表演、社会考察、人物采访等多形式的互动作业,都将更好的促使学生从趣味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而对于教师来说,教学中还应给学生进行阅读、讨论、交流等活动的时间。让学生真正获得了时间,学生的学习才会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否则,学生只能是附和教师,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自主学习也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坚持“精讲”,是引导、启发、指出思考的方向。教师通过创设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和相应条件,提供诱导学生思考的素材,把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鼓励学生质疑,大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凡是学生自己能操作、能学习、能领悟的,都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去解决,去完成,教师着重在关键之处以点拨,留足空间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思考问题和应用知识。
【高效课堂教育叙事】推荐阅读:
初中教育的课堂高效化09-07
高效课堂 让学校教育回归育人本真12-01
高效课堂如何高效09-01
课堂评价和课堂高效10-10
高效课堂标准07-16
美术高效课堂05-17
高效体育课堂05-30
高效阅读课堂06-16
精细高效课堂08-08
地理高效课堂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