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学校工作总结

2024-10-11

村民学校工作总结(精选10篇)

村民学校工作总结 篇1

一年来,我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镇党委和镇政府的领导下,在镇社区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面向全体村民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立足安民、便民、富民、乐民,立足帮助村民学习掌握技能、增进就业、丰富生活,大力开展面向全体村民的社区教育各类培训活动,全年举办各类培训期,培训村民人次,培训率达℅。大力提升了全体村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技能素质,为构建和谐村庄作出了贡献。

一、加强班子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我村由原湖上村、香泉村合并而来,在镇社区教育中心的指导下,村民学校校务委员会得到了调整与加强,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戴建伟为校长,主任路建荣为专职副校长的校务委员会,教学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得到了增强。

二、制订培训计划,提高服务实效

年初,村民学校根据村委实际情况,认真制订了村民学校工作计划,共确立了市场营销、村民健康、种植养殖等培训内容,极大丰富了村民的各类技能和业务常识。

三、按需开展培训,提升村民素质

今年以来,村民学校每月都举办培训,每次都有很多村民踊跃参加,请来退休老师、村卫生站医生、养殖种植大户讲课,生动讲授了

青少年心理教育、农民苗木栽培技术、河蟹养殖技术、健康知识等内容。同时,举办农民经纪人、农民创业培训,引导农民转观念,闯市场,搞经营,促流通。

暑假,我校组织全村位回乡的中小学生举办培训,听作××报告,讲××课,并为位三好学生颁发奖品,为考上一本二本的大学生颁发奖学金元/位。举办家长培训班,引导家长搞好家庭教育,正确教育孩子。

敬老节、重阳节双节来临之前,我校通过湟里社区教育中心,邀请了武进人民医院湟里分院推拿科主任范志超、内科许柏明两位医生,到村里为全村的三胞眷属、离退休老干部和广大中老年人,通俗易懂地讲授糖尿病、颈肩腰腿疾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介绍了科学的养生保健方法。听众们为专家精彩的讲解时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两位专家还为部分村民举行了义诊。

四、活动寓教于乐,形式丰富多样

我校在积极开展村民各类教育培训的同时,认真开展各项活动,从活动中教育村民,营造了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丰富和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健身舞演练,增强全体村民的身体素质。组织苗木草坪种植户到嘉泽镇参观考察夏溪花木市场、艺林园等,学习先进的苗木栽培管理技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种植效益。请来金坛锡剧演出团为村民演出锡剧;特邀百兴艺术团为村民演出文艺节目等。

寓教于民,事在人为。有一位农业专家说过,老百姓并不缺少热

情与智慧,缺少的是正确的引导和一定的技能,我想通过香泉村村民学校的培训,一定会给全村村民带来实际的效益和技能,从而不断增加村民的收入,甚至推动香泉村的不断发展。

 

村民学校工作总结 篇2

1 主要做法

按照积极稳妥推进的要求, 大理州先在城市近郊、坝区、半山区、山区等不同类型自然村 (村民小组) 开展试点, 再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试点内容既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框架, 又根据村庄实际, 因地制宜。

1.1 加强领导, 精心指导

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工作, 是一项法律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 必须加强领导和精心指导。2014年初, 州人大常委会提出在州人大机关挂钩联系点—大理市大理镇龙龛村委会的龙下登村开展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工作的建议, 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 组成了由州人大一位副主任牵头, 州委组织部、州委政策研究室、州委农办、州委党校、州民政局相关人员参与的试点工作指导组, 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启动和实施创造了条件。2015年, 州委州政府下发文件, 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由州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分管联系的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州政府副州长担任副组长, 相关单位为成员, 办公室设在州委政研室、州委农办, 州委办再以正式文件印发了年度实施方案, 每年由州级财政安排试点工作经费50万元。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挂钩指导县市责任制, 举办了全州试点工作人员培训班, 并且经常深入试点村调查研究, 及时发现问题, 研究对策, 总结经验, 以点带面, 推动全州试点工作健康发展。2016年, 大理州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层层签订工作目标任务责任状, 明确责任, 严格考核, 确保2016年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县市乡镇村对开展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工作的认识逐步加深, 工作从完成任务到主动开展转变, 大多数县市普遍超额完成了州下达的试点任务。在破解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帮助扶持村民自治组织开展工作方面, 也作了有益的探索。比如, 弥渡县建立了自然村村民自治组织工作经费“村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机制。

1.2 做好调查研究, 完善制度设计

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工作, 是一项法律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 必须做好调查研究, 完善制度设计。在开展第一个村的试点之前, 试点工作指导组就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准备工作。一是认真学习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导向以及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村民自治的精神;二是从网络上认真搜集全国各地开展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工作的资料, 并加以认真研究;三是在认真研究我州自然村的现状、村民自治的实践的基础上, 编写了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参阅材料、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工作说明、大理市委市政府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龙下登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理事会章程、村民监事会章程和村规民约样本, 供大理市委市政府参考, 为龙下登村的试点工作尽快启动和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由于试点的前期准备工作扎实, 尽管试点工作的具体做法随着试点范围的不断完善, 但是, 试点之初确定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村民主体地位、坚持依法治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简便易行”试点工作的五项基本原则和实行村民代表会议 (户长会议) 、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分别行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基本制度框架得以坚持。

1.3 因村制宜, 尊重民意

村民自治的关键是要定规距选好人。大理州自然村数量众多、情况各异。不仅在不同类型的自然村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而且在同一类型的自然村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村民是自然村的主人, 村民自治组织的人怎么选、选什么人, 村民自治的规章制度怎么定、定什么规章制度, 必须充分尊重广大村民的意愿, 让广大村民说了算。因此, 开展试点工作, 必须既要注重顶层设计, 又要坚持因村制宜, 充分尊重民意。州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起草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规章制度和选举文书样本, 交由县市结合县情、乡情进一步修改后再交由村民讨论, 结合村情加以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最终形成自然村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规章制度和选举文书。具体做法是由村民推选村民代表 (家庭成员推选户长) , 由村民代表会议 (户长会议) 直接推选村民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由村民代表会议 (户长会议) 表决通过村民自治规章制度。通过这样做, 使试点工作的做法最大限度地符合自然村的实际, 最大限度地体现广大村民的意愿。只有这样, 选出来的人村民才拥护, 定出来的规距村民才遵守, 才会实现“要我做”为“我要做”的转变, 村民自治制度才会真正落地生根。

1.4 积极稳妥, 不断完善

大理州自然村数量众多、情况各异。不仅在不同类型的自然村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而且在同一类型的自然村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 开展试点工作, 必须既要注重顶层设计, 又要尊重基层实践;必须既要积极稳妥, 又要不断完善。在试点村的安排上, 2014年大理州先在一个村开展, 取得经验后, 再选择不同类型的自然村开展。在2015年的试点实施方案中, 要求试点工作分两批进行, 第一批每个县市选择三种类型的各一个村开展试点, 取得经验后再开展第二批试点。在第一批开展过程中, 大理州及时对试点的简化工作作了进一步研究, 推出了一村几组和一村一组两个试点工作简化模式, 对村民代表、村民理事会和村民监事会的推选工作进行了简化, 而且将原来的做法进行了完善, 将一村一组的自然村村民自治明确定位为村民小组村民自治, 使村民自治试点工作的做法日趋完善, 操作更加简便易行。2016年大理州根据工作实际, 坚持全面治理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以村民自治经验为依托全力开展城乡移风易俗客事从简工作, 推动村民自治工作向行政村整村、整乡推进, 并积极探索了以大理镇下鸡邑村委会为代表的一个村委会就是一个自然村的村民自治模式。

2 初步成效

大理州通过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 激发了广大村民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为农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自然村村民自治组织的工作领域不断拓展, 成效日益显现, 在推动环境卫生、客事从简、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

2.1 建立了自然村村民自治组织和制度

通过试点, 建立了试点村的村民自治组织, 建立了体系健全、内容完整、便于实施的村民自治规章制度, 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提供了制度保障, 使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落地生根。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多年来大胆尝试, 自主制定规章制度和成立管理组织, 成立了村民自治治安联防队, 建立每户值班一周的村民联防制度, “我为全村守一周, 全村为我守一年”, 近30年来该村未发生一起治安或刑事案件。2015年9月, 中共云南省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向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学习的决定》, 号召全省学习郑家庄的村民自治经验。

2.2 村民主人翁意识得到普遍增强

通过试点, 提高了村民的组织化程度, 为广大村民提供了参与村民公共事务管理的平台和机制, 在村民公共事务管理上充分体现了广大村民的意愿, 使村民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 使村民真正成为农村的主人, 激发了广大村民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改变了村民以往对村内存在的诸多问题视而不见, 过多依赖各级党委政府的现象。在开展了村民自治试点的自然村, 村民自治组织都普遍地开始按照规章制度赋予自己的职权和规定的工作规则, 主动研究和解决村内、组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建设方面的问题。比如, 大理市龙龛村通过实行村民自治, 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 坚持立会为公、办事为民, 组织村民发展观光农业、旅游业, 乡村旅游发展欣欣向荣。

2.3 村务管理得到普遍加强

在开展了村民自治试点的自然村, 村民自治组织全面加强了村务管理, 对村民行为进行了全面规范;普遍加强了村庄环境卫生工作, 建立了村庄环境卫生专项制度, 提高了农户自愿缴纳保洁费的积极性。全州建立了“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有的试点村还从实际出发, 制定了集体财务管理制度、困难求助制度、敬老养老制度、山林管护制度、水源保护制度、公共设施保护制度等。有的村民自治组织还在村域发展规划、“空心村”整治、特色农业发展、土地集约经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集体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云龙县团结乡河南村通过开展村民自治试点工作, 将村集体资产、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和民间组织管理统筹纳入集体协调管理范畴, 集体议, 集体定, 集体公益事业井然有序。

3 存在问题

大理州的自然村村民自治实践与探索,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 客观地说, 还处于摸索和准备的阶段, 距离真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还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 政策上的不配套

从2014年起, 中央1号文件连续3年都对村民自治问题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比如在最近的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 提出“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在实际需要的地方, 扩大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 继续搞好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 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尽管如此,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 真正进行有组织有领导的村民自治实践从点上和面上来看都比较少, 大多处于自发摸索阶段, 无具体的配套政策保障。

3.2 机制上不完善

在村民自治实践的探索中, 有的村党总支和村委会习惯于按传统只召集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开会, 不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就直接处理自然村村民公共事务;而有的村民自治组织认为自己对于自然村村民公共事务能够“包打天下”, 没有与村党总支和村委会进行充分协调沟通, 导致双方各自为战, 在如何理顺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上含混不清, 或者是另起炉灶, 各自为政。

3.3 工作经费和投入无保障

一是缺乏财政资金的专项支持。选举产生的自然村 (组) 村民自治组织, 日常工作运转经费和自治组织成员的误工补助没有保障, 各级财政预算还没有把自然村 (组) 村民自治经费列入预算, 自然村 (组) 村民自治组织的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二是大理州的大部分自然村处于贫穷落后的山区, 经济落后, 产业发展滞后, 大部分是“空壳村”, 没有集体经济收入, 不能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3.4 培养群众的自觉自主意识任重道远

村民在村庄建设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不够, 对村庄建设和村务管理不想尽义务、不想担责任, 加之农村的各种建设项目前置性、指向性要求多, 村民主体地位难以体现, 影响了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改造千百年来形成的人的思想意识, 远比进行具体的事务操作难得多, 切实移风易俗培养群众的自觉自主意识任重道远。

4 政策建议

大理州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工作为广大农村群众参与民主、感受民主、积极投身村庄建设和管理的方式、途径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这种探索是积极有益的, 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 自然村数量众多, 村与村之间情况各异, 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开展村民自治又是一种全新尝试, 开展自然村村民自治必将是一个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在下步工作中, 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4.1 加强对试点村村民自治运行情况的调查研究

及时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通过培训会议、经验交流、表彰奖励、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 抓两头、促中间, 以点带面, 推动试点村村民自治健康发展。同时, 在调研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正确导向, 以宪法和法律为基本准绳, 否则自治活动就有可能“轻则失序脱轨, 重则混乱不堪”。

4.2 积极帮助试点村村民自治组织理顺工作关系

一是要将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纳入农村基层组织序列管理, 乡镇和村委会召开的有关会议应当通知村民理事会负责人参加, 要将村民理事会的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范围。二是凡是涉及自然村全村的村民公共事务等建设事项, 都要支持村民理事会根据村民自治规章制度的规定, 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4.3 探索和完善支持和扶持村民自治组织的配套措施

一是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 探索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 形成在村党组织领导下, 村民自治组织充分作用、村内各种组织协同配合的村庄治理新格局。二是探索和建立“政府补助为辅、村民自筹为主”的村民自治工作经费来源长效机制。三是探索和建立村民自治激励机制。对开展村民自治试点工作的自然村, 各级政府和村委会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应当给予倾斜, 以激发村民自治的积极性。

4.4 培育和发展壮大自然村 (村民小组) 集体经济

有学者认为, “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在村民与村集体之间建立起紧密的经济利益关联, 从而让村民更积极地参与村庄治理。”因此, 必须鼓励和支持自然村发展集体经济,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加大农业综合改革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培育和发展壮大自然村 (村民小组) 集体经济。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社, 鼓励和支持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为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强监管, 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最大限度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依法规范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 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正常运转和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参考文献

[1]汤玉权, 徐勇.回归自治:村民自治的新发展与新问题[J].社会科学研究, 2015 (06) :62-68.

[2]唐鸣, 陈荣卓.论探索不同情况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4 (02) :35-43.

利用村级资源办好村民学校之我见 篇3

关键词:社区教育;村级资源;创新教育

社区村民学校作为社区教育最基层的教育阵地,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及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办好村民学校,已是当前提升社区教育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村民学校因办学地点就近、办学方式灵活、学习技术实用、学习内容有针对性等特点,越来越深受村民的欢迎和社会认同。办好村民学校,对提高农民致富本领,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根据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利用村级资源,办好村民学校,使之真正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发表一己之见,愿能够给从事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以启迪。

一、领导重视、健全规章是办好村民学校的前提

1.领导必须高度重视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全民教育,是一种“大教育”的范畴,如果没有政府的统筹协调和重视,是难以得到开展和深化的。这就需要我们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同志不断进行宣传和引导,提高领导干部认识,统一他们的思想,使镇村领导充分认识村民学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只有领导重视了,才能统筹协调社区内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真正推动村民学校的发展。

2.加强组织领导

社区教育工作应由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成立领导协调小组。各行政村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党支部和村委会是村民学校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并要确定一名懂业务、认真负责、乐于奉献的办学干部主持村民学校的日常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承担村民学校的指导职能。

3.强化规章制度建设

办好村民学校,制度建设非常重要,要把村民学校建设工作列入全镇教育工作的年度考核内容,把村民学校工作列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每年度工作的具体计划。只有切实以村民学校为依托,才能确保农村建设顺利进行。镇社区教育中心要加强对村民学校的管理和考核,对村民学校工作开展指导和检查评估,使各村民学校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不断提升村民学校的办学质量。且要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社区教育制度,确保镇社区教育中心在指导与管理村民学校办学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通过试点逐步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度、联系会议制度、表彰奖励制度、社区居民终身学习制度、社区教育督导制度,制定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单位创建标准,确保社区教育工作年初有计划、有目标,年中有检查、有考核,年度有总结、有评比、有表彰。

二、落实经费、强化建设是办好村民学校的保证

1.落实办学经费

村民学校的办学经费应纳入村事业经费统筹规划之中,同时还可以通过向社区内的企业、个人捐集一点,向参加培训的学员收一点等途径开源,以保证村民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壮大。

2.强化阵地建设

镇社区教育中心要按照县制定的示范社区村民学校创建标准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村民学校建设。部分村可根据村实际情况,利用村学校布局调整后村小学校舍资源实施,有的可利用新扩建的村委办公大楼进行村民学校实施。且要确保村民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活动场地面积、教学用房面积、图书阅览室面积、科技图书数量、教学计算机等硬件达到县示范社区村民学校标准,能够满足村民日常学习、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真正使村民学校成为村民学习、培训的校园,文化、休闲活动的家园和乐园。

三、整合资源、全员培训是办好村民学校的抓手

社区村民学校以“村民办、村民学、为村民”为办学宗旨。村民学校要把服务群众作为村民学校的切入点、出发点和归宿,给村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食粮。这就要通过引导、教育社区广大居民积极参与教育培训、文化活动等不断提高村民学校办学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形成社区内居民全员参加、全程参与、全方位学习的教育氛围。

1.整合镇村各类资源办好村民学校

村民学校要整合村中小学资源、社会团体资源、企事业单位资源等,通过互访、交流、比赛等形式,整合社区内外资源,调动各方力量,使之为我所用。村民学校要重视利用镇村共青团、妇联、老年协会及社会团体在社区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以实现社区居民全员参与各类教育培训的目的。

2.广泛调动广大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村民学校既要重视政治、道德、科技、计生、环保等知识的教育,又要兼顾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的举办。村级农民运动会、村际篮球赛、男女龙灯队、老年腰鼓队等民间活动的开展要形成制度化、常态化。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座谈会、交流会、表彰会等,激发居民学习信心和进取心。

村民学校只要按需办学、因人而教、方法灵活,不断激发村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就能吸引更多的村民自觉自愿地走进村民学校的课堂,村民学校就有了活力,就有了“气场”,就会越办越好。

四、统筹协调、创新教育是办好村民学校的关键

村民学校以教育培训为主要任务,担任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民学习能力,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责任。统筹协调、创新教育便成为提高培训效率、提升学校服务水平乃至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1.创新教育队伍

村民学校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和一支强有力的志愿者队伍。要不拘一格聘请社区内的能人、名人,将那些热心社区工作,具有一定技能特长、事业心强的中小学教师、致富能手、“土专家”及知名人士加入到村民学校教师队伍中来。同时,还应建立一支教育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村民学校的各项

活动。

2.创新教育抓手

村民学校除开展正常的教育培训外,还应配合镇政府和镇社区教育中心抓好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组织开展村级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个人的评选工作。通过宣传学习型家庭和个人事迹,进一步推动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村民学校要通过学校这一主阵地,广泛开展读书读报、有奖问答、知识竞赛、交流评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路子,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新风,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建设作出贡献。

3.创新教育培训

镇社区教育中心要将对村村民的教育培训下移到各村村民学校,各村民学校也要因地制宜,自主开发培训项目,形成自己的培训品牌和教育特色。

(1)要创新办学理念

村民学校要始终把握村民的脉搏,村民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一是紧跟形势教,二是根据对象教,三是紧抓需要教,四是紧贴实际教。

(2)要创新办学机制

村民学校始终要把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给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提高村民学校办学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村民学校办学一要便民,二要乐民,三要惠民,在学习时间、方式、方法上要方便村民、服务村民,各项教育文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村民享受到快乐,各种教育培训要使村民掌握一定文化和技能,提升就业、创业的竞争力。

(3)要创新办学模式

村民学校要将镇村的工作重点与教学内容统筹起来,将教学内容与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统筹起来,将农民教育内容和形式与农村特色的思想工作结合起来,开展适用培训、适时培训、适事培训。

4.创新教育载体

社区教育的网络资源是开展社区教育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镇社区教育中心要建好中心网络资源共享学习中心,建起“科技信息网站”,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增加网站信息容量,提高学习点击率,使社区各类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有条件的村民学校,也要开发村级居民学校的教育网络资源。社区教育要以网站为主阵地,多侧面、多渠道实现资源共享。

村民学校是农民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对提高农民素质、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现实的意义。整合村教育资源,建设村民学校,提升其服务能力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只要我们热衷于成教事业,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村民学校发展之路。

村民小组工作总结 篇4

半坡代表小组一年来,在富乐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具体指导下。半坡代表小组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履行代表职责,取到督促、检查的作用。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认真完成富乐镇人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半坡代表小组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特别是李家营村庄道路硬化建设。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代表小组一般子人走村入户,调查摸底,掌握实际困难,了解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找准突破点,八涉及到的问题,向党委政府做专题报告,得到了上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把所有疑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无群体性事件上访,给人民群众吃下了一颗定心丸。针对李家营道路建设占地问题,进行了摸底排查,通过反复研究落实兑现。

代表小组针对辖区内的具体工作,分工明确、有分有合、统一思想。每季度组织代表、集体活动一到二次的代表小组活动。对存在的不足,找准问题、加以解决。对李家营村道路硬化建设及占地问题,社会治安给广大人们群众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其中对涉及到的公路占地问题一律不给以补偿。对公益事业给以

大力支持,化解矛盾纠纷。

半坡代表小组一年来严格按照上级党委、政府人大的安排、部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党委、政府人大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但也要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存在的不足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人大工作的具体要求,履行代表职责;

2、对人民群众反映的特殊问题还需加以落实:

3、统一思想、端正态度、热心为民、排忧解难:

4、端正自己的位置,认真工作、关心同志。

村民委员会年终工作总结 篇5

年终工作总结

镇党委、政府: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根据十七大报告的精神,结合镇党委、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为指导,以赵庄村的实际情况,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围绕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这个中心,本着“积极引导,量力而行,重点突出,注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推进赵庄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发展。今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我们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不断增强两委班子的战斗力。

1、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组织。今年,我们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加强与驻村领导和包村同志联系沟通,根据每段工作情况,及时分工,狠抓落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加大党组织后备力量培养工作。将村后备力量培养工作形成制度化,精心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力量;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锻炼培养自己,为村党组织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结合本村党员年龄学历结构现状,发展积极分子4人。

3、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围绕村级组织“五个好”的目标,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新《党章》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科技 1

知识等,不断提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维护班子团结,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多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狠抓工作落实。村班子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每月召开2次班子会,认真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今年“七一”被县委评为县级示范村党支部。

4、按照“五好”为目标,通过交心引导,培训外出考察和督促自学方式,使两委成员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领导管理水平,增强带头致富的实际本领,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新党章、现代科学知识、农业科技技术活动,切实提高他们政治,科技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本村致富奔小康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升级进档活动中,通过检查验收被评为一类党支部。

5、继续推进以村务公开为重点的民主管理,对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效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特别是在春德征地过程中,实行了三榜公示,抓好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的完善,继续健全村级各项规章制度,以不断推进村级管理的民主化进程。使农村党员在两大文明建设中真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以法建制、以法制村、民主管理活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

二、理清思路,制定规划,促进主导产业健康发展。今年以来,苹果建园300多亩,其中连片栽植100亩;栽植核桃30余亩;种植地膜玉米102亩,为增加村民收入、增强主导产业发展后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分工协作,狠抓落实,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今年全村覆盖率达100%以上,提高农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计划生育工作无一例超生。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化解各类矛盾36起,无一例刑事案件。及时解决各类纠纷,尽可能使上访消除在划分芽状态。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加强村委会建设。去年在拆除属危房的村委会村部

后,今年争取资金30多万元,9月18日开工建设,目前,村部建设主体已基本完成,进入装修阶段。

2、搞好环境整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们投资49万元,整修了村道,绿化道路2公里,铺设水泥路300多米,基本完成了镇上下达的任务。

五、精心组织,全力配合,大力支持工业集中区各项工程建设。今年以来,在集中区道路建设上,我们抽调精兵强将,积极配合集中区搞好道路用地、管网用地的租用工作,村支书吕建民亲自挂帅,多次解决租地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对于钉子户、老缠户,他亲自做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甚至熬红了眼跑断了腿磨薄了嘴,使多起可能的上访化解于无形。其它村组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起使,促进了集中区道路建设稳步推进。在临时污水池建设中,村干部主动出击,千方百计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使排水池建设井然有序。在春德公司征地工作,积极发挥示范村的带头作用,各项工作走在了其它村的前列,按照镇政府的部署,完成了分配方案,公示征地面积,张贴了征地帐目,实现了三榜公示,为春德公司尽快开工建设做出了贡献。

通过今年的努力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镇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村民的思想观念保守,全局意识淡薄,与建设新型工业集中区还不吻合;二是阳光工程还需加大力度,坚持不懈地实行“三公开”;三是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我们加以解决。

明年的主要工作设想:一是要解放思想,加强学习,不断增强理论工作水平;二是要加大争取资金力度,完成进村路硬化、村委会广场绿化、巷道亮化等,努力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三是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建设高标准苹果示范园100亩,核桃50亩,推广大棚5——10棚。四是配合集中区建设,成立集中区服务队,为加快集中区建设做出新贡献;五是要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教育,努力为现代化工业集中区加快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六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为建设新农村和支持集中区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我们坚信,有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有全体党员干部的辛勤工作,我们将继续采取措施,真抓实干,努力使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快速发展。

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总结 篇6

工作的情况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相关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监督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将我镇2011年开展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基本情况

1、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明确目标责任。我镇党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负责组织实施。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工作步骤、时间要求和组织机构,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我镇有22个村(社区),分别设村民监督委员会一个,组织机构较完善,发挥了监督委员会的作用。

2、广泛宣传动员,深入调查摸底。通过会议、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动员,让群众了解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工作程序。组织专门力量,深入村组和农户,了解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村务公开情况,村民对村“两委会”工作的信任度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选举工作方案。召开评议村干部大会57次,评议村干部数58人,提出质询意见数20次,协助审计村干部数20次,化解矛盾数114次。

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做好业务培训。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责任,明确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分工。镇纪委对村民监督委员的具体工作进行了业务培训,使监督委员会成员明确村务监督的方式方法、监督的范围和职责。

同时召集村两委会成员会议,明确村民监督委员会在村支部的领导下监督村委工作,让村委会配合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工作,使村委会成员进一步明确在村务管理时,明确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促进管理和监督制度相互配套和融合。其中,村监委会列席村两委会次数137次,提出建议数108个,被采纳意见数58次。

二、严格村务监督委员会管理,推动村级党风廉政建设 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思想主要是立足于完善村级干部权力制衡机制,其目的是在监督上实现多方面的机制创新,实现对村干部的经常性监督,让干部的权力置于有效地制度监管之下,体现在变事后查处为事前和事中监管中。创设村民监督委员会以来,全乡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村级干部廉政意识明显增强,违纪问题明显减少。其中,监督村级重大事项数51个,纠正不合理村级事务数11个,督促村务公开事项数50个,审核村务公开事项数65次。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通过运行,全村监委会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一定会加大对监委会选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特别是要注重将参政意识强、敢于较真,公道正派的人员推选为村监委会主任,同时将青年后备干部充实到监委会班子成员之中,增强监委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共武乡镇纪律检查委员会

浅论村民自治 篇7

一、村民自治的定义及内涵

“村民自治”的提法始见于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第111条, 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四个民主”的提法始见于1994年民政局下发的关于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通知之中。村民自治, 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 创造自己的幸福,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 但是行政村不属于一级政府, 是一种村落小范围的自治组织, 自制内容仅限于自我管理。

二、村民自治的现状

村民自治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发展于80年代, 普遍推行于90年代, 伴随着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而迅速普及, 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和农村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 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是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不断发展壮大。1998年,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后, 普遍推行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 逐步实现从点到面、从指定到选举、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的转变, 随着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逐届顺利进行, 绝大多数地方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的素质、结构逐步得到提高和改善。

二是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从1989年8月开始, 村民自治从试点到全面展开, 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各地都相继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制度, 2004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 使村民自治“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各地普遍制定并实施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一事一议”的民主决策制度、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制度、村务公开的民主监督制度、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审核财务制度等规章制度。

三是村民民主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农村干部和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民主意识, 依法办事的法制意识,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意识不断增强。

三、村民自治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村民自治工作虽然取得明显成效, 但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 还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 农村的村干部一般都不是正式编制, 都没有保障, 人员的积极性都不高。再加上农村大多数文化层次低, 底子薄, 现代农村的道德观、价值观等都还有所欠缺。

村民自治的对策。农村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最重要课题 , 这是由农村在我国的地位决定的。“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情况, 解决问题, 搞好农村村民自治。

一是通过各种形式, 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1. 改善工作条件, 改善消极现象。建立健全干部激励竞争机制, 充分调动起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特别优秀的乡村干部要大胆提拔重用。2. 鼓励争先争优, 给以一定物质奖励。发展鼓励各村的亮点特色, 并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 让经济不好的村也有所发挥。另外, 还要创造条件让乡村干部参与外出学习、考察等活动, 使他们开拓视野, 提高能力, 激发工作热情。3. 引进大学生村官, 注入新鲜血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领导干部的作用相当重要。大学生对于完善基层组织形式, 为农村建设补充新鲜血液作用显著。

二是通过各种途径, 发展农村经济。主要措施有:1. 加大政策引导, 扶持和保护村级经济。应坚持增收减负并重, 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做到思想上引、政策上扶、工作上帮。要制定优惠财政政策, 提供资金保证。要调整利益分配机制, 降低创业门槛。2. 多重形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一是采取资金和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 兴办工业企业, 建造标准厂房, 以此来获得股利。二是利用闲置资金, 投资兴办三产项目和投入少、产出高, 且科技含量高的效益农业项目, 盘活集体资金, 增加村级收入。3. 优化村级经营实业资产。对现有企业要作综合分析, 分类管理, 通过资产增值承包、开发新产品等形式, 引导村级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因地制宜地兴办一些农产品适销对路的加工企业, 搞好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服务, 解决农户“卖难”问题。

三是通过各种活动, 加大乡村文化建设。主要措施有:1. 组建文体队伍, 搭建村民文化活动平台。要充分利用好各地农村自身具有的传统文化资源, 如名人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 组建文体队伍, 搭建文化平台, 做好特色文化产业的开发。2. 借助信息技术, 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实行数字化传输, 提高农村文化工作信息化水平。要利用好已有的农村远程教育系统, 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电子图书、文化视频等文艺作品, 通过网络形式将文化作品送到群众的面前, 让群众能够足不出户地享受文化精品。3. 显现文化力量, 促进社会和谐。宣扬特色文化, 定期不定期宣传各种好人好事、典型人物, 渲染社会的正能力, 传播社会正文化, 促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 显现文化力量, 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徐勇.村民自治的深化:权力保障与社区重建——21世纪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的走向[J].学习与探索, 2005, (4) .

[2]村民自治发展概况.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3-06-6.

2012年村民委员会工作总结 篇8

一、加强村级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

1、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组织。今年,石夹沟村委会的驻村领导进行了调整,驻村工作组及时与他们联系沟通,在原来基础上,对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和人员分工进行了调整,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加大党组织后备力量培养工作。将村后备力量培养工作形成制度化,精心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力量;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锻炼培养自己,为村党组织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结合本村党员年龄学历结构现状,大力发展年轻党员。

3、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围绕村级组织“五个好”的目标,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新《党章》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科技知识等,不断提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维护班子团结,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多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狠抓工作落实。村班子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每月召开一次班子会,认真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努力完成各项工作。

4、按照“五好”为目标,通过交心引导,培训外出考察和督促自学方式,使两委成员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领导管理水平,增强带头致富的实际本领,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新党章、现代科学知识、农业科技技术活动,切实提高他们政治,科技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本村致富奔小康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5、继续推进以村务公开为重点的民主管理,对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效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实行村民代表会票决制,抓好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完善继续健全村级各项规章制度,以不断推进村级管理的民主化进程。使农村党员在两大文明建设中真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以法建制、以法制村、民主管理活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

二、农民增收工作

1、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全村经济发展。石夹沟村内拥有石夹沟村风景区,地理位置优越,可依托这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饮食,娱乐等相关旅游第三产业。

2、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为全村烤烟和白菜的种植提供技术支持,让农民了解和学习更多农业生产技术,用科技来提高农业的产量和质量,以达到农民增收的最终目标。

三、为民办实事方面。

1、督促、指导帮扶村搞好十项工程的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该村的规划工作已经展开,村容整洁工程、乡风文明工程、文化大院建设等工程都在积极开展当中

【范文网】

2、完善农村医疗保险。进一步完善村老人协会及关工委,真正关心老年人,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进一步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今年全村群众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覆盖率达90%以上,提高农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3、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先创活动,开展“创办农家乐致富带头人”评选活动。以鼓励创业致富的行径、以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五讲四美三热爱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为要求以发挥产业大户的典型辐射作用,引导和带动全村农家乐服务技术水平和层次的提升。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为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自实施农村路网建设工程以来,我村干部紧紧抓住机遇,结合我村实际情况,修通石夹沟村三队村级公路3000多米,做好整个村级公路的维护工程,以方便群众的交通,为全村村民种植烤烟、蔬菜等农作物的生产和生活提高便利。

2、搞好饮水工程的改造和建设。在石夹沟村一队和五队建成了两个人畜饮水池,储水量约1500立方米,为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总结 篇9

全村共有

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

人,在上级计划生育部门的指导下,我们迎难而上,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初步形成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良好工作局面,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队伍建设,为推行村民自治提供组织保证。

村级计生工作队伍的素质情况是决定村级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全面推行村民自治的前提条件。

1、我村高度重视村级计生工作网络建设,把能否承担起计生工作的担子、基层计生工作网络是否健全、党员和干部能否带头实行计划生育作为计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村党支部、村委会、村计生协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

2、坚决选准选好能抓善管计生工作的村级班子,对计生工作开展好的给予保护,对违反计生或计生工作抓得不好的给予否决。

3、优化村级计生工作队伍,加强业务学习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村干部服务计划生育工作的能力。做到人员精干,待遇落实,职责明确。

4、继续把计生工作网络巩固在村民小组。全村2个村民小组都选配计生协会会员小组长,把计生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各家各户。

二、着力夯实基础,积极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为推行村民自治,我村把夯实工作基础放在首位。

1、抓思想到位,通过举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人口主任、村计生专干、村计生协会会长、协会小组长、育龄妇女小组长的学习培训,使大家统一思想认识,让大家明确开展村民自治是计生工作的内在要求,是基层民主化进程的必然趋势,是提高群众满意率的重要途径,让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从而为推行村民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抓责任落实。建立分工明确、权责一致的计生工作责任机制,严格按照与乡党委政府签订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认真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工作。

三、采取综合措施,调动群众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

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关键在于千方百计调动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

1、加大宣传力度。把计生法规、《自治章程》等印发为宣传册,并刷写标语,广泛开展计生咨询服务,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广大育龄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从1月份至今,共发宣传品140份,刷写标语2幅,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2、坚持以利益导向和提供优质服务为载体,以极大的热情去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加大政策推动力度,积极营造良好工作氛围,鼓励和稳定计划生育户的守法行为,从而让群众思想上要求计划生育,行动上支持村民自治。

3、把优质服务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结合起来,以人为本,加强孕前管理,并且进行孕、环情入户走访,进行跟踪服务。为育龄群众开展了生殖健康检查工作,开展了免费孕前健康检查工作,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不断得到提高。

4、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保障机制。对独生子女户、两女户拟定了一系列优待政策和措施:包括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将农村“两户”贫困家庭全部列为扶贫对象;在新农村建设、以工代赈、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对农村“两户”优先安排和照顾;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给予重点照顾,特别是对农村“两户”家庭,纳入低保范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为 “两户”中的特困户家庭育龄夫妇及子女缴纳个人负担的合作医金。

通过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推行,村级班子成员、计生专干、计生协会抓计生工作的自觉性普遍提高,村民计划生育的法律意识显著增强,群众参与计生管理的积极性得以有效调动,民主决策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村计生工作水平稳步提升,一个以“两委负总责,协会为骨干,村民搞自治,群众做主人”的新的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村民学校工作总结 篇10

渔村原本是云南昆明滇池旁边的一个宁静的甚至有些偏僻的小村庄, 过去这里的人们依靠种菜为生, 紧邻滇池, 使这里旱涝保收, 人际关系也非常融洽。随着昆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这个小渔村逐渐变成了城中村, 同其他城市的城中村一样, 面临迁徙和征地的问题。2007年当地政府就对渔村制定了征地补偿计划, 每亩地补偿16.5万元, 但此补偿款却迟迟没有到位。到2009年底发放补偿款时, 仍按照2007年制定的土地征收补偿计划发放补偿款, 而2009年底的城市房价已经不能与2007年同日而语, 村民对此补偿款产生了争议, 并拒绝受领征地补偿款, 于是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事情到了2010年2月23日, 矛盾发展到白热化, 最终以三条鲜活的生命为代价暂告一段落。这是近期发生的由土地征收引起社会暴力事件中的一例, 由于它后果的严重性遂引起了各方的评论和全国的关注。这不是个案, 而是我国在社会经济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度发展的今天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学者于建嵘曾经指出, 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2005年电话记录的74000多起群体性事件中, 有15312起与土地有关。其中多数是政府低成本征收征用农民土地导致的冲突 (2006) ;后来土地引起的冲突上升到约60% (2009) 。相对于其它事件, 这种事件具有很强的暴力性质。

面对土地征收引起的社会乱象, 我们必须以科学的认识观为指导, 理性、而非盲目乐观或悲观的应对。一方面, 对此类现象要有客观的认识, 任何类型社会的改革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多年形成的习惯“势力”对改革的抵制在所难免;另一方面, 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土地征收引起的社会关系的紧张和激化也不例外, 不能单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作为灭火器, 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它的解决需要我们理顺其规律, 制定合理、公平、公正、民主的制度, 将激化的社会关系调节疏导到社会发展容忍的限度内。

当然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的修订及改革, 不能一蹴而就, 更不能朝令夕改。实践产真知, 一项完善的、促进社会社会发展的善法需要我们大量的实践和摸索。2009年底江苏泰兴市开始实施的村民直评村官机制在缓和土地征收产生的社会矛盾方面发挥了“吃第一个螃蟹”的作用, 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二、村民直评是农村民主监督的新举措

所谓村民直评是有全体村民对任职满半年以上的在职在编村干部, 包括大学生村官和挂职村干部的工作进行质询、评议, 实施对村民委员会成员民主监督的一种活动。直评对象为任职满半年以上的在职在编村干部, 包括大学生村官和挂职村干部。参评人员原则上为全体村民, 村域范围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及常住外来人员可邀请代表参加。

整个直评活动分公示告知、走访调查、述职述廉、当面询问和质询、民主测评、落实整改六步, 直评结果存入直评对象组织人事档案和廉政档案, 与考核奖惩挂钩, 与选拔任用挂钩, 与村委会班子的整顿挂钩, 对满意度较低, 特别是连续两年评为不称职的, 视情况做出处理。目前的直评机制虽没有对不满意率低的村干部进行处理的硬性规定, 但直评对村民委会成员仍具有一定的威慑力, 其在督促村民委员会维护农村集体利益, 尤其在土地征收中维护农民集体的利益方面将起到很大作用。村民直评是农村集体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种实施措施, 它注重村民参与的广泛性、表达的直接性、整改的严肃性, 是现代农村农民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

农村直评对农村治理框架产生了较大冲击。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但实践中在农村集体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方面, 往往是村支书或村长“一言堂”, 缺乏民主监督。村民直评在农村传统的治理框架内引入了民主监督的成分,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农村治理框架。

传统的农村治理框架是单向型的:村民农村委员会乡镇政府机关。在这种单向型的治理框架内, 由于村民对农村委员会必要监督机制的缺乏, 很难使村民委员会站在农村集体利益的立场考虑和决策, 使村民委员会这一农村自治组织的作用大打折扣, 一定程度上成为对乡镇政府负责的“准”政府机关。

直评制度的引入改变了农村传统的治理框架, 村民委员会由农民集体选举产生、受农民集体的监督, 并决定村委会成员的任免, 而乡镇机关仅对村民对村民委员会的监督和村民委员会的运营进行指导, 而不干预农村委员会成员的去留, 从而形成了类似下图的治理框架:

该治理框架为村民建言和对不良村委会成员的监督、任免提供了渠道, 使村民的不满通过正规的渠道得以缓解,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农村的社会矛盾, 为和谐农村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村民直评与土地征收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强制性的收归国有的行为。随着社会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土地征收成为社会经常的一种现象, 在土地征收中农民失去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 加之工作技能的缺乏, 成为没有土地、没有工作、没有社会保障的三无农民。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农村集体土地有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 理论上仅也只能是农村集体的整体利益的代表。而实践中农村委员会具有“准”政府机关的性质, 在受乡镇机关的领导的同时, 还要对农村集体负责, 使其地位尴尬。在土地征收环节, 村民委员会成员在获得既得利益的情况下, 其行为往往偏离甚至背离其农村集体利益代表的身份 (如本文开篇所述案例) 。所以在农村治理框架内引入监督机制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村民直评制度的开展, 无疑发挥了村民对村委会的民主监督作用, 填补了农村治理框架中民主监督的空白, 对村委会成员有一定的威慑力, 使其在决策尤其是涉及村民根本利益的土地征收环节的决策中能慎重考量, 发挥其农村集体利益代表的作用, 维护农村集体的利益。

如果村民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不满意, 可以启动直评程序, 以对其进行监督。如2010年1月8日, 江苏泰兴市泰兴镇南殷村的村民因对土地征收过程中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不满, 启动了直评程序。具体案情如下:2007年以来, 因一家名为泰隆集团的企业用地引起的矛盾, 该村持续有人上访, 直至出现了大字报, 指责前任村委会主任及全体村干部、村代表秘密出卖南殷村在该企业51%的股份, 以及现任村支书和村主任非法出卖土地给泰隆集团;村民提出启动对村委会成员的罢免程序, 但镇里未通过, 最终决定召开直评大会, 结果70%的村民不满意村两会成员, 甚至包括一名工作不到一年的大学生村官。虽然该村的村委会成员最终没有被罢免, 但都被诫勉谈话。

可以看出村民直评对增加土地征收中的透明度、维护农村集体的利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总结

村民直评作为一种基层民主监督的新型方式, 引起了多方关注。但各界对此褒贬不一, 有些学者称“科学认识和解决这种民主问题, 一定要比较农村党内民主和村民自治民主的区别, 要遵循这两种民主实践的不同程序。”有网友评论, 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委会三年一任, 有村民直选, 村民有权利罢免之, 实践中执行好这一点就可以了。而泰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陈国华并不高估村民直评的意义, 他说不能指望它解决所有问题, 直评相当于一个民意测评, 使老百姓全面受到民主监督的熏陶, 意义远远超过查处几个村官。学界、政界、普通老百姓对直评可以说各说各法, 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其在实践中产生的民主启蒙作用不可忽视, 其对村民委员会的监督作用不可小觑。当然正如陈国华所讲, 现阶段仅可理解为一种民意测评, 让其担起类似在土地征收活动中对农民权益维护的重担, 恐其仍难以承受。但作为一个乐观主义者, 笔者仍相信只要其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能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让我们翘首期盼它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土地管理法》及其“修订草案”批判, 盛洪,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BlogThread.aspx-EntryId=189716

[2]《村民直评让村官冒冷汗》.2010年4月8日南方周末第32期第9版

[3]张钦汪振江:《农村集体土地成员权制度解构与变革》, 西部法学评论, 2008年第3期

上一篇:名校模拟题下一篇:康养中心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