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自我反思

2024-10-22

数学教学中的自我反思(共11篇)

数学教学中的自我反思 篇1

数学教学中的自我反思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失误和纰漏,反思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反思和与同事探讨的过程之中,我发现在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数学教学要有足够的耐心

1、耐心引导,关注学生的意志品质。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应该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使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产生他们创新的欲望。从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

2、耐心辅导,关注后进生的发展。后进生是迟绽的花蕾,是待开的资源。后进生是相对的,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后进生,后进生是可以转化为好学生的。那么,如何转化后进生呢? 对后进生要充满爱心,只有热爱后进生,才能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这就是说,对后进生要动之以情,要细致耐心地进行辅导,使他们的心在温暖的关怀中渐渐融化,点燃他们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3、耐心答疑,培养学生好问的学习习惯。高中数学是基于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提出问题的前提下解决问题。其实,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细致、耐心地回答好各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使每一位同学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在答疑上多花时间、多下功夫。

二、数学教学要有必要的爱心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以教师的情感为转移,如果教师把爱心寓于教学之中,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动作、表情,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佩服的感觉,学生就会以积极主动、勤奋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一些真诚的关怀和帮助,给学生以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变“厌学”为“肯学”、变“肯学”为“好学”。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性高涨、兴趣浓厚,从而产生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三、数学教学要有十分的细心

克服粗心大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思维品质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再次,要教育学生养成验证的习惯。看所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题目要求,代数式的变形是否符合逻辑,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周到。另外,对于常见的易于马虎的地方要经常性地强调,并要提出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然而,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思维品质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潜移默化作用是相当重要的,老师自身的教学必须是细心的、严谨的。

四、数学教学要以教本为本

这是一个具体的教学要求,然而也是十分重要的。近几年来,受社会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忽视了课本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课外的资料上。而大多数资料都有大量总结的公式和所谓的捷径,表面是省时省力,其实质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到时候还是一无所获,这就是舍本逐末所带来的后果。因此,我们教学时要以课本为本,让学生在学习、钻研、挖掘课本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和学都是务实的工作,不能走任何的捷径。

五、教学中还应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要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

总之,数学教学工作任重道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想着一蹴而就,应该以高度的工作热情,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务本求实的工作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自身的工作使命,扎扎实

实、一丝不苟地上好每一节课、批好每一本作业、关注每一位同学,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数学教学中的自我反思 篇2

一、个体专业发展与自我反思

(一)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对“反思”的关注

20世纪60年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教师需求量从极为短缺到相对降低的转变, 公众对教育质量下降和教师素质不高的讨论引起了人们对教师队伍质量的反思, 教师专业化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进入80年代以来, 教师专业发展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从发展的历史线索来看, 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出由群体向个体的发展总趋势, 具体表现为:“从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地位的认可到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内在素质的提高;从注重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到关注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从关注教师发展的外在要求向关注教师自我反思的内在觉醒。”[1]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分为个体被动专业化和主动专业化, 即教师个体被动专业发展和个体主动专业发展。本文的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主动专业发展, 它强调教师内在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实践的改进, 关注教师自我反思的内在觉醒。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获得一种自我反思能力, 使教师能够从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环境中不断地反思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并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自主发展进而逐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二) 自我反思: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不变的追求

什么是“反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人类早在古代社会就有反思意识, “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格言警句就充分说明了古人的反思意识。作为一个日常概念, 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 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在西方哲学中, “反思”一般是指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者常常把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追溯到杜威。早在1933年, 杜威在其专著《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对反思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反思是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不仅涉及一系列观念, 而且包含其结果。它是一个连贯的观念序列, 其排列方式使每个观察者将其后续的观念作为它决定下的恰当结果, 而且每一个结果又反过来依赖于或指涉它前面的观念。”在杜威看来, 反思不仅是智慧的行动, 而且是负责的行动, 其目的在于寻找答案并激励人们去探索。“反思”作为教师教育改革领域中的一个正式术语, 始于美国马萨诸塞技术大学舍恩教授1983年发表的著作《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舍恩认为, 反思是专业工作者在其工作过程中能够建构或重新建构遇到的问题, 并在问题背景下进一步探究。

关于反思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尚无定论, 但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却是大家的共识。在教师的专业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想主动发展, 其条件之一就是教师要具备一种自我反思能力。如果教师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的不断反思获得了继续前进的养料, 他在个体专业发展过程中就能主动发展, 而自我反思能力一直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不变的追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这种经验在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过程中永远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教师的成长是经验与反思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 教师需要对经验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 逐步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同时,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非常复杂的, 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任何教师都应该在对自身知识进行反思的基础上, 来组织和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以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2]由此可见, 自我反思有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也是教师个体专业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二、自我反思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多重效力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 广大教师经常要面对一些新思想、新课程, 以及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 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断调适自己的情感和意志, 此时, 教师的自我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有关教师反思行为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能, 超越过去的经验。面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思想、新课程, 以及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与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经验、技能等多方面的碰撞和冲突, 教师通过运用多种反思策略和方法, 积极主动地审视、分析并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实践活动, 可以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判断力和思考力, 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领会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情境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这个自我反思过程中, 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进一步增强, 自我反思能力进一步提高, 教师就可以在自我反思中自主发展,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个体专业发展水平。

三、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实现个体专业自主发展的相关途径

教师的自我反思使教师能够从自我出发, 评价并判断外在的环境变化, 以此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 实现个体的专业自主发展。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坚持写反思日记, 经常与自我保持对话

教师可以将自己生活和工作上的问题反映在日记上, 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生活上的经历、一些意义重大的关键事件、与他人的对话、自己内心深处的感触、个人的想法与情感、期望等。撰写反思日记最主要的是要运用自我分析方法, 检查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触, 以达到自我反思的境界。而教师写反思日记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对自己过去的教学经历进行归纳、概括、反思、评价和再理解的过程。日记的撰写格式因人而异, 可以写主题日记, 即为每次的日记制定一个主题, 分析自己对相关主题的认识和想法;也可以写两半日记, 即一页纸分成两半, 一半用来描述事情, 另一半用来反思事情并表达个人的想法和情感等。不管采用何种日记格式, 只要教师有意识地运用反思策略, 坚持撰写反思日记, 注意经常与自我保持对话, 帮助自己反思, 就会有助于推动自己实现专业上的自主发展。

2.自觉开展反思性的行动研究

在众多的研究方法中, 能有效地促进反思与行为互动的方法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强调由实际工作的人员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研究, 并将结果在同一个情境中应用。在目的上, “行动研究意在帮助实践工作者省察他们自己的教育理论与他们自己的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它意在将研究行为整合进教育背景, 以使研究能在实践的改善中起着直接而迅速的作用;并且它试图通过帮助实践工作者成为研究者, 克服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的距离”。[3]“行动研究本质上是深入地参与实践, 批判性地反思实践, 建设性地改进实践的过程”。[4]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运用于教育实践中;同时对运用过程进行观察, 再次反思运用之后的结果, 从而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在这个反思性行动研究过程中, 教师通过“实践—反思—行动”的方式, 实现了反思与行为的有效互动, 对自己和实践的理解不断加深, 自己的内隐观念一步步清晰和明朗, 逐步实现自我反思中的个体专业自主发展。

3.自我反思经常化、系统化

要想保证教师个体专业自主发展顺利进行, 教师的自我反思必须经常化、系统化。因此, 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安排在固定的时间 (比如每周周末等) , 使自我反思制度化。教师可以参照有关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和高成效教师成长研究的结果, 将自己目前的专业发展内容和所达到的水平与之作相应的比较, 找出差距, 明确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方向。此外, 教师还要经常反思隐含于自己日常专业行为背后的教育信念和教学观念, 及时纠正不合适的信念和观念, 以免它们影响自己的专业自主发展。最后, 教师也可以建立自我剖析档案, 以便更好地了解并反思自己专业发展的变化, 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保证自主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顺利进行。

4.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对话

孔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教师要实现自我反思中的自主发展, 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单纯的自我反思活动, 通常比较模糊也不太深入, 因为习惯性思维一旦形成, 仅靠“自省”有时难以达到反思与更正的目的。教师要想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更为深刻的感受和认识, 产生更大的震撼, 就要与他人进行对话交流;交流对象的反馈会激起教师深入的思考, 并产生精神上和情感上的碰撞与回应, 教师的思维也会因此更为清晰。教师可以借助他人眼中自己的教师形象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意识和行为, 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有人这样认为, “同事是业务问题上的知音, 只有同事之间才具有真正专业上的话语空间;同事是教师的监察者, 他们最清楚也最了解我们的短长, 也最了解我们教学中的问题;同事是朋友, 不论合作程度怎样, 你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对你的成长有价值的东西”。[5]由此可见, 与他人尤其是同事的交流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5.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

教育理论对于教师教学困境的分析和解决具有引领和导航作用。它能够促使教师反思已有的教育教学观念, 帮助他们分析和批判日常生活中隐含的价值观念, 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理性水平。教师只有把教学实践中让自己感到困惑和迷茫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 在正确理论的引领下理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才能探寻问题的根源和相应的解决对策, 进而逐步提升和拓展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 教师要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和反思能力的增强, 实现自我反思中的个体专业自主发展, 必须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

总之, 自我反思在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 它对于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具有多重效力。教师只要坚持进行自我反思活动, 以主体身份积极投入其中, 就可以不断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 提高个体专业发展水平, 逐步实现自我反思中的个体专业自主发展。

摘要: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 在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过程中, 自我反思能力是衡量教师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自我反思对于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具有多重效力, 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对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努力探索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实现个体专业自主发展的相关途径意义重大。

关键词:个体专业发展,自我反思,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鱼霞.反思型教师的成长机制探新[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32.

[2]俞国良等.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 (4) :72.

[3]施良方等.教学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381.

[4]同上[1], 235.

小议教学中的“自我反思” 篇3

自我反思与日常生活中的“回顾”不同,它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目的性,带有研究性质,是教学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教师的反思成为个体的自我意识,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教学教研才能成为现实。自我反思可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三种方式。

一、教学前的反思

这一反思往往是一种预测性的反思,通过这种前瞻性的反思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为有效,通过预测和分析可以使得教师的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活动。

例如,在初一学生入学后,我教学《论语》的时候,课前我考虑到初一学生对孔子知之甚少,并且他们又很是欠缺文言知识这一现象,我就反复思索如何降低难度,既要让学生学到文言知识,又要让学生不害怕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日后学好文言文奠定基础,最后我构建了这样的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延伸一些《论语》故事;延伸一些出自《论语》的成语;将《论语》学习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于是在新课导入时,我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曲阜朝圣”的故事。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知道的“曾子杀猪”“孟母三迁”等故事;总结出了“不亦说乎”“温故知新”等成语;学生将文章的一则则语录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总之,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实现了教学目标。

再如,在教学《岳阳楼记》这一经典文章前,我想如果学生能感受到岳阳楼的雄伟壮观、洞庭湖的气象万千,那么对于文章的内容、主旨就能准确地领悟。于是在教学时我有效地利用了电教媒体。首先我选择了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来范读美文,让学生置身于音乐创设的特殊氛围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其次,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又辅之配乐朗读,激发了学生情感,加深了其对课文的领悟,感受到了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了语感。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有关岳阳楼、洞庭湖的介绍、和文章内容相关联的画面。现代化的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使遥远的岳阳楼的雄伟景观一览无遗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眼、耳、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既感悟到了古贤人的远大抱负、广阔的胸襟,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前的反思使得学生对文言文不再畏惧,对文言文产生了兴趣;课前的反思,使得文言文课堂不再枯燥,文言文课堂变得趣味盎然。

二、教学中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及时的反思,处理和思考随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咏雪》一文时,当我让学生品味“空中撒盐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说出自己更喜欢哪一个诗句的时候,教室里突然一下子静了下来,绝大部分学生表情茫然。怎么了?哦,我明白了,欣赏对于刚刚步入初一的孩子实在是太难了,怎么办呢?我快速思索着,突然我来了灵感:为什么不调动学生想象,在头脑中构成意象呢?于是我微笑着启发学生:好的诗歌,好的诗句,好的比喻不仅追求物象,更追求意象,能构成美好的意象,引发人美好的联想,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来想象。孩子们马上闭上眼睛开始想象,不久,纷纷发表看法:有的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好,自己能看到雪花在空中飞舞的轻盈之态;有的说“未若柳絮因风起”给自己一种春天来到的感觉……我开心地赞扬了学生,马上,我又启发学生欣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飞落轩辕台”,一时间,班级气氛异常热烈,一个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自我反思具有监控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它能使教学活动高质高效地进行,对于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起点。

三、教学后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我们要及时并有效地回顾自己的教学活动,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教学水平,逐步成长为优秀的教师。例如,在一节课中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课后我会不断问自己:他们是真的不会?是不想说?是担心自己说错了?还是问题设计难度过大?是不是我启发不到位呢?接下来我会在头脑中回放自己的教学,我会与学生交流,我会同其他老师探讨,直到找寻到答案。我感悟到作为教师要把微笑带入课堂,作为教师要将自己的心扉向学生敞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感受到老师渴望与他们成为朋友,只有如此,才能营造出真诚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学《童趣》一课之后,我感受到学生背诵课文速度较以前的学生快,效果好,我通过反思明白了这是和学生在背诵前先理清了文章思路,边背诵边想象“群鹤舞空”“青云白鹤观”“土台观虫”“鞭蛤蟆”等画面分不开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背诵课文时我合理地运用这一方法,效果果然很是不错。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成为研究者,成为教学反思的实践者。只要我们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行为,自然会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自然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张肖琴.青年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成长[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1).

自我教学反思报告 篇4

听了丽水市莲都外国语学校高超勇校长的讲座:在反思中成长——例谈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我有几点想法和大家交流。

一、反思的重要性

首先他以两个故事引入:从一个经典实验看反思的重要性。提一个问题:苍蝇和蜜蜂哪一个更聪明?我们按照生活经验来说,蜜蜂能采蜜肯定很聪明,我在脑子里选了蜜蜂。两位美国生物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一个瓶子中放进5只苍蝇,一个瓶子中放进5只蜜蜂,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光亮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光线暗淡的一方,结果发现 5只苍蝇最后全找到了开口的一端跑掉了,而5只蜜蜂在撞击瓶底无数次后全都死在了玻璃瓶里。我很意外,这个实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教师要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反思经验和更新经验,这对于自身生存与专业发展是有着直接关系的。我已有四年的教龄了,可我积累了多少经验?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我反问自己这四年当中我写了多少反思?

二、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而以前我仅仅是随心所欲的写一些东西,仅凭个人的经验记录一下,没有围绕一个特定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其实凡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专题反思的对象。可以是在教育

教学的某一个具体问题上,就其中突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比如,一堂课后,教师可以分析自己教学中的以下行为:

(A)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说达到了,标志是什么?如果说没有达到,标志又是什么?

(B)这堂课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后续的教学打算有哪些?

(C)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我在课上是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的?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

(D)这堂课上发生了哪些令我印象至深的事件?这些事件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以后需要关注什么?等

三、反思的时间

是不是当天的问题当天就反思?比如今天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的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都有记录吗?尤其是课后反思,一节课我上了之后有什么想法?自己觉得这节课上的怎么样?我这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失败之处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修改?我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怎么样?我是否都做好了记录呢?

四、反思的对象

教学中的任何疑难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对教学中任何困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教学智慧产生的源泉,对教学中任何关键性问题的不断求索都可以增进教师的反思能力。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一些问题也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

反思是一项满怀希望的活动,因为实践着反思的教师,总带着发

展的愿望;充满着超越自我的信心。反思是从现实出发走向更美好明天的道路的开端。将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视为一种需求,那么,腾飞离我们就不会太远了!

《自我新形象》教学反思 篇5

奇台四中 黄丽丽

2011.10.28

《自我新形象》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面对新期待,难点是我心中的理想形象。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指导阅读,讨论法等。本课的设计思路是:关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学、合作交流、讨论、探究、指导阅读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时间,形成一定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

在授课中很多地方也体现了我所研究的小课题。例如授课过程中一直都在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有自读教材内容,完成自学目标;有个别学生读材料,其他学生边看边思考、感悟;有全班学生齐读“温馨提示”,提高思想认识;也有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材料。但是在学生自读和默读的的时候给学生的时间还不够充分,以至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归于局限。本课设计了六个活动:每个活动都留给学生一定的交流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也是活动的实效所在。六个活动中我觉得最有效的活动有两个:活动三:身边的明星和活动五:我的初中生活规划,通过这两个活动可以有效的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前紧后松,前面的活动设计太多,用的时间也太多,最好精简一个活动,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最后一个重点知识了。本节课的活动设计比较合理,精心设计问题,知识衔接也比

较好,但是三次的自学任务,只有第一次设计的自学目标难易合适,学生容易解决,而后面的两次自学目标的问题都有点难了,学生不易自主解决。我想在以后的自学问题设计时,一定要简单,应该是最低层次的问题,不要让学生不知所措。在小组合作探究上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突破能力、情感方面设计的问题比较多,但是老师的追问次数太少,而且不及时,应该注重从不同的方面向学生发起提问,更深层次的处理知识点。设计的六个活动,有一个没有完成,活动设计能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的小组探究能够展开,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若活动后能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

数学教学中的自我反思 篇6

超越自我

自从我校开展读书活动,学校真正成为了书香校园,学习乐园。阅读让教学、让师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知识的天宇中尽情翱翔。我也在阅读中收获着、成长着。从书中,我领略了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智慧,欣赏着李镇西老师的育人艺术……在看书的同时,我也在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反省,进而使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感得到了升华。于是,我不由自主的拿起了笔,再一次写下了自己的感慨。

一、开放的语文课堂使教材活了

课标指出,要想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高学习效率,必须开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创新课堂。为了遵循好新课程理念,用好新教材,探索新课型,我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为之倾心,为之创造。我校自实施语文开放教学以来,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笑声,充满了智慧,充满了灵气。课堂动了,学生活了。课堂成了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成了教育创新的平台,师生共同点燃灵感,激发创新。课堂成了教师人生的舞台,学生成长的平台,学生们拥有了一片灿烂的阳光,一片自由翱翔的空间。听,预备铃一响,我们学校的“晨光演讲”开始了。有的妙语连珠,有的趣味横生,有的感人肺腑,就连我班平常最不爱说话的“白雪公主”(名叫李雪)也充满了自信,演讲了笑话,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揭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句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曾记得我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首先放了一首赞美桂林美景的歌曲《我爱桂林》,动听的歌曲,配上桂林的美景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不住地发出赞叹“太美了!”歌曲放完了,我立即让学生谈谈对桂林景色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桂林景色太美了,我真羡慕啊!”有的说:“我真想有个桂林的朋友,假期里到他们那里去游玩,也请朋友到我们家乡来做客”……我鼓励学生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桂林景色的确很美,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桂林山水》,看看文章是不是也很美。同学们可以边读边回忆刚才的画面,看谁读得好!”学生有了强烈地求知欲,课文读得好,学得好,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课后同学们还写了小练笔《我夸桂林》、《我爱家乡的田野》《家乡的小溪美如画》等。这样的“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

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师生乐了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课程改革中的基本理念。看,校本活动时间到了。有的学生在做民间游戏,有的背诵国学经典,有的在老师指导下排练课本剧。办公室时间,同科目的老师坐在一起,尽情交流已完成的教学内容或商量要上的新课。每位老师畅所欲言,提建议,出点子,师徒共乐,所以,我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开发和提高。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始终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经常组织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母亲节、、教师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通过学生制作贺卡、表演节目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感恩。此外,“配乐诗朗诵”、“真情互动”、“班级是我家,快乐你我他”、“踏青”、“赏秋”“学期感悟”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长、学有所乐、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如四年级上学期我班开展的庆元旦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大快人心。第一项,成语接龙。男女对赛,赢队加分。那场面,那激情,相当热烈。第二项,写纸条送祝福,更是欢声一片,不亦乐乎。第三项,下棋比赛。这回学生拿出了全身招数,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看,军棋、象棋、跳棋、五子棋等,两人一帮,三人一伙,五人一团,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神采飞扬,欢呼声、喝彩声接连不断。冠军相继产生。活动结束,学生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尊严,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希望。

三、真诚的付出使学生成长了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标也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我在教育教学中时时、事事做学生的榜样。去年我接的新四年级是由四个学校合成的五十多个人的班级,为了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使每个学生有家的温暖,我对学生倾注了很多的热情,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平时,我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要首先做到,以人格的力量,影响教育学生。如我经常在上课时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我努力的去做了;板书有一个字不认真,我会擦掉再写,学生看到了;教室里有纸,我弯腰拾起,学生注意到了;早读时我和学生一起大声朗读课文,学生听到了;学生的生日,我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生日的快乐,学生们感受到了……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不断的思索着着: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重托,是社会的重托,作为教师,怎能掉以轻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每个孩子得到最优质的教育,我们教师责无旁贷。我在看到自己和别人优点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如,怎样更熟练地使用课件,怎样更有效的指导好学生阅读和习作。所以,我们要用心去爱学生、教学生,用我们的“情”和“智”去培育学生,这是我们的本分。我相信,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只要我们事事用心,时时开心,不断创新,就能不断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会永葆青春。

数学教学中的自我反思 篇7

(一) 刑事科学技术人员既要侦查又要鉴定

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中, 技术鉴定人员既需要进行现场勘查活动, 又需要对案件的证物进行鉴定, 理论界将这种现象给予了一个名称, 即为“自侦自鉴”。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的第28条, 以及已颁布的《程序规定》中的第24条, 对此有着明确的规定, 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中, 已经承担过鉴定一职的工作人员, 不得再在本案中出现, 案件的当事人或者法定的代理人也可以行使这一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与上述法律中的规定相违背的是, 对“自侦自鉴”行为的本质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侦查与鉴定这两者已经出现了重叠与交叉的现象, 且主体相同;当案件中出现“自侦自鉴”这一现象时, 就会出现一个明显的问题, 案件的鉴定人已经全程参与了案件的侦查活动, 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案件中所有的证据和相关材料都已经有所了解和掌握, 因此鉴定人在鉴定之前自己就去寻找一种符合自身主观想象的预先设定的模式, 而这种所谓的思维定势会严重影响鉴定人在对案件进行鉴定时保障其公正性。

(二) 鉴定物证流转环节不够严谨

当需要转移或者使用案件材料时, 必须遵循我国现行的《鉴定规则》中的第5条规定, 必须保障送检物品及材料的完整, 不经允许, 任何人不得擅自转移或使用。刑事科学技术鉴定实践环节中存在着鉴定物证流转环节随意性较强的问题, 这是因为缺乏相应的标准化规定和法律监督程度所造成的。例如一些案件的现场证物送检人员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将案件材料进行严格的包装, 使之在运送的过程中出现破损和遗漏;材料鉴定单位, 务必要将侦查人员移交的鉴定材料进行及时的登记, 避免出现漏记的情况;鉴定的材料的保管, 有着明文规定, 必须根据材料的理性特征, 使用相对应的技术手段来进行保管。

二、具体解析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现存的问题

(一) 缺乏相关的法律条文及规定

对案件材料进行鉴定时, 没有按照相关的法律程序来进行, 这一行为以及最终的鉴定结果, 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应的, 应将这一行为进行否定, 或者及时进行补充和改正, 以上描述我们将其定义为违反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的程序性法律规定后果。有很多行为都在《刑事诉讼法》、《程序规定》以及《鉴定规则》中被注明是禁止发生的, 一方面要通过实体法进行禁止, 另一方面从诉讼程序意义角度予进行否定。当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对于案件材料进行鉴定时, 必须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 及时已经出现了违反相关规定的鉴定方法, 但上述问题而给鉴定工作导致的不利影响并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救济性的措施。

(二) 程序中法律监督的不足之处

对于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中的侦查活动和行为, 我国已颁布并实施了《刑事诉讼法》, 基于侦查活动特点, 做出以下规定:第一, 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的鉴定工作往往是非公开的, 所以在侦查活动中侦查行为只有少部分是可以直接对见证人开放的, 而见证人或者被搜查人员及其家属, 对于案件的现场勘验检查、搜索、物证、书证的扣压过程, 法律尚未允许其可以行使监督权, 当事人和其代表通常情况下也是没有鉴定在场权的。第二, 鉴定活动进行过程中有关见证人的见证制度在现行法律中也没有做出明文规定。

三、完备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立法的相关措施

(一) 完备违法实施的程序性的最终后果

若只是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人自身进行自律是不能够完全解释对刑事科学技术鉴定法律程序的遵守的, 这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措施来制约鉴定人的违法行为, 避免他们的违法行为给鉴定工作造成不利后果。笔者认为在进行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立法的完善的时候, 需要添加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 如义务性或者禁止性的规定, 直接使程序性的后果受到制约。当鉴定人按照法律规定完成鉴定之后, 未及时签名或者加盖鉴定机构的公章, 就需要及时的依法补正。

(二) 建立完善法律责任制

西方国家有种说法就是“没有责任就没有法律”。所以为了保证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人员能够认真地对相关的法律义务的履行, 并且强化研究相关的鉴定人员的法律责任问题, 比如极少数鉴定人员利用职能和知识谋求私利, 因工作不负责导致的错误鉴定和虚假鉴定等, 责任机制的完善和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边的法律责任具体含义应包括, 由于自己的失误, 行为人直接导致委托人或者被鉴定人或者物的损毁, 需不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三) 完善法律监督程序

为了保证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的结果的公正、科学、可靠, 解决存在鉴定程序中的弊端, 增强当事人对结果的认同感, 笔者认为监督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使用的方式可以进行如下划分:

1.辩护律师可以介入一般的案件鉴定过程中。

2.鉴定过程中, 当事人的亲属或其聘请的技术顾问能够有限度地参与。

3.确立刑事科学技术鉴定见证人制度。

四、小结

总而言之, 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是否完整、司法是否公正严明、诉讼制度民主透明、人权是否能够受到法律的保障, 能够直接得以体现的地方是这个国家是否具有完善的法律程序和它是否能够被严格的实施和监督。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增强了公民的民主意识, 法制意识, 因而公民也就越来越希望国家能够完善规范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的立法程序, 并且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办案。

参考文献

[1]郑卫平.依法实施刑事技术鉴定的理性思考[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06 (04) .

[2]李洪林.应当有效遏制重新鉴定的无序状态[J].中国司法鉴定, 2008 (S2) .

数学教学中的自我反思 篇8

一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有的教师执教多年,却长进不快,有的教师虽然刚涉足教坛,却能后来居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者是否善于思考、探索、总结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往往比较重视课前钻研课标、吃透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却常常忽视课后认真地分析、反思学情、总结优点、寻找不足。这就使我们在提高教学效率打了折扣,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走了弯路。“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有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活则深,深则透,透则新。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

一、反思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教与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课堂教学出现问题时,即时应变得当的措施;课堂上落实学生主体,知识主线,教师主导的好的方面;教学过程中学生迸发出的"奇思妙想",产生的创新火花,教师将这些信息捕捉,并借机引发学生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将这些成功的做法记录下来,加以重新组合,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提高教学水平。

二、反思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认真回顾、仔细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汲取的教训,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1、反思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摆脱唯知的框框,使认知、能力、价值观和谐的统一。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由于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新课程下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大、内容丰富,只有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获取更多的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教学反思要关注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达到的目标要及时调整。

2、反思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否有"沟通"和"合作"

“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是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师生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因此,反思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否有"沟通"和"合作"?学生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课堂教学似乎无懈可击,但问题设置有没有价值?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在小组讨论探究中,问题是否有讨论的必要,是否达到了合作、交流、探究、提高的目的。对于做的不足的地方及时反思。

3、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是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因此,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编写者。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教材的内容,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我们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同时,"课后反思"中要反思处理教材的合理性,是否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4、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讓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要反思教学过程中不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的方面。

三、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思想方法的渗透、突发事件的处理、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教学效果等方面一定有成功之处,也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的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重新整合,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教学反思要注意的问题:

1、反思不是随笔,只做简单的记录,而是对教学深入分析,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思维参与的活动。

2、教学反思要注意从课后的“第一时间”开始。一节课下来给自己在大脑里“放电影”,进行教学过程的“再现”,但是一定要在当天就完成自己的反思内容。

3、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华罗庚说过,“治学问,做研究工作,就要持之以恒。”教学反思绝不能一暴十寒,高兴时就写点,不高兴时抛在一边,那是不会成功的,只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会见成效。

4、要从学生的角度反思,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后要及时调研,通过练习、作业、小测验了解学生,反馈教学。深入到学生中征求学生意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5、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教师的群体中,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特长。在教学活动中,要和其他教师共同研究、探讨、交流、总结、认真思考,取其所长,补已之短,善莫大焉。然后做好教学反思,再对反思中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加工,进行“再教设计”。

幼儿教师自我教学反思 篇9

幼儿教师自我教学反思

好久没有好好的安静的来记录下孩子成长日记了,不可否认的,确实有不少的教育的模式影响着我,变得越来越缺乏想象力,冷静下来自己也来思考下关于孩子的问题,一旦发现出现了问题我们就要首先反思下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反思我们是否给与了孩子最需要的东西。

其实,孩子多碰钉,多尝试,也就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正是经一事,长一智,条件是家长必须做出辅导,让孩子在碰钉子后得到启发,这个钉子就碰得有价值了。让孩子从错误中成长。家长不要介意自己的孩子常常犯错误,让自己生气。也不要埋怨孩子顽皮,浪费自己的时间。而且,由错误到正确,是一个很宝贵的过程让孩子充分思考。脑筋不去活动,不去思考,就会“生锈”。所以绝对不能让脑袋荒废,要培养孩子有思考力,就要让他们多想。能独立思考,才能自己处理事情,判断是非。因此,无需抱怨孩子犯错误,因为孩子可以在错误中思考及学习,锻炼和提高思考能力。

教师的教学反思及自我评价 篇10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但教师对教学的引导、驾驭,对教学的实际意义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大家一致肯定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老师自身的素养和水平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的培训也势在必行,成为了教学管理中首要的任务和目标。但仅靠培训是不够的,要在根本上促进教师的成长,更关键的在于教师自身在教学中的反思和评价。众多的研究表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促进其进行有效教学。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通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往往以他人评价教师为主,教师大多处于被动受检查、被评判的地位,很少有自己能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单方面的评定不能很好的引发教学思想的沟通和碰撞,评价意见也较难被理解、接受、内化。只有通过自评,才能很好地促使教师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重建,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说反思与重建的过程既是评价发展和改进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理解、自我超越的过程,更是教师个体成长的过程。我校在课堂教学评价实施中,除了重视听课者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外,也十分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自我评价,要求教师从评价的不同角度切入,打开反思之闸门

一、从教师自身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来作出评价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体验、内在价值往往是受忽略的。即使是现在进行的一些教育教学改革,在强调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个体体验时,同样忽略了“教师情感体验”这个极其关键、起着中介作用的因素。试想一下:如果教师本身没有积极的态度,没有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又如何能够让学生养成积极、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果说学生需要在教师创设的和谐氛围中、在丰富多样的活动情境中获得生动活泼地发展;那么教师情感、态度同样需要关注,他们也同样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唯其如此,才能保证学生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一样,首先是一个生命个体,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教学结束,教师要对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作出提问、反思:“我和学生在整个课堂上感觉快乐吗?这堂课对于师生双方来说上得有价值吗?这堂课的活动效果和我原来想象的一样吗?有没有让我觉得特别满意或不满意甚至遗憾的地方?”通过这样的自我评价,有效地促进教师对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学生表现进行回顾,从师生、生生交流对话的每一个细节感悟课堂,从师生、生生共同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审视课堂,有效地帮助教师感受、体验课堂的生命活力和价值取向,使课堂真正成为人本化的课堂。这种发自教师自我情感体验的反思,更能自觉地带动教师对自己教学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机智、教学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教学中出现的这个亮点环节,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给我以什么启示呢?”“为什么在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不尽人意的现象呢?问题出在哪里呢?”这种自觉的反思,发自教师内在的体验能强化正确认识,巩固已有的经验,进而揭示教学基本规律,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再实践,最后升华为一种教学理念。同时也能及时发现问题,自主地决定改进教学的策略,最终解决问题,达到“学会教学”。

二、从教师、同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反馈来作出评价

借助教师、同行对自身教学的评价来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是教师迅速成长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教师、同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反馈,教师可客观冷静地分析、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而且可以听取和吸收他人的宝贵经验,取长补短,以求得课堂教学的完美。记得前两天我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自己感觉到还是深钻了课程的,但是,当年级组一起分析课时,听课老师提出了一点说,孩子们的确感到了中华不振,但是有没有思考一下,中华不振的原因,我突然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听取了听课教师的评价反馈后,对自己的教学作出了反思,并写了一篇教后手记。我在手记中写道:教学是人本化的,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是一项育人工程。学生在课堂中不单单是学会认知,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的理解,然而却没得到升华的问题,我怎么会没有引起重视呢?而且从这里我也深深地明白了,课堂中学生的问题就是我们探究的主题,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书匠,而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引导者。我当时要是能抓住这个目标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不是更能有效地让学生悟出不敢惩处正是中华不振,懦弱的最直接的原因,从而对周总理从租借回来后的沉思以及在沉思什么就可以水到渠成的流出来了吗?由此想到通过评者的点拨,加上教者的自我反思,用教学后记的形式、手段来表达,就能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真正发展教师专业水平提供服务和保证。

三、从学生参与课堂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反映来作出评价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主人,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情感体验,对自我的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更能准确地反映出教学的有效度,反映出作为共同学习体的师生双方的参与态势和互动效果。所以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课堂参与评价表的反映情况来作出分析、评价、反思。通过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对评价中呈现的一些具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教师可间接地了解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和感受,可间接地来审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从而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你觉得这节课有趣吗?”从学生对课堂兴趣的调查中,可以从“十分有趣”“有趣”“不太有趣”“没趣”这四类不同答案的具体数据中掌握学生对这堂课的情感体验,这种通过学生的评价来透视课堂教学的成效是十分可靠和可信的。同样,“这节课上你起来回答了几次问题?”

“你在这节课中发现、提出了几个问题?解决了几个?分别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这样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参与讨论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对学生在课堂中所呈现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和训练状况也能了如指掌,对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也能做到心中有数,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除了参考学生自我评价,也可观察同学之间的互评,如“这节课上你最佩服谁?为什么?”“哪一位同学的表现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节课上,谁给了你很大的帮助或启发?”还有和学生的座谈中获得的信息都可作为教师评价反思课堂教学的一个依据和标准。

四、从同类课的课堂教学情况的比较来作出评价

虚心向同行学习,通过与同一题材的课堂教学情况的比较来对自我课堂教学作出评价,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条捷径,值得我们提倡和发扬。在上完课后,我们可以找一些同课题的录像课资料来观看、剖析,然后与自己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作比较、找差距,通过不断地切磋、琢磨,最后完成总结经验、获取教训、不断完善的反思性过程,达成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反思、在反思中迅速成长的理想境界。

上完课后,也可以主动去听教研组中其他教师上这同一课题的课,然后进行参照对比,对自己比较成功的做法要及时加以总结和优化,对双方不同的做法要客观地加以分析,要实事求是地提出来和老师开展讨论、交流、沟通,切忌固执,要虚心、耐心、诚心。特别是针对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要谈得深刻、彻底,决不能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应作为自我反思的一个重点、一个切入点来看待,要死抓不放,要一抓到底。只有这样的教学反思才是深刻的、有效的,才能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




反思自我,拷问人性 篇11

每日匆匆忙忙的生活,使我们鲜有余暇来审视自己。其实,面对自己,了解自己,才不会迷失自己。请以“我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构思指导】

“我们”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指包含自己在内的多个人或是一群人。它的范围可大可小,小而言之,它可以指自己和朋友,自己和家人,自己和同学;大而言之,它可以指高中学生这个群体,可以指90后,可以指某一地域的人甚至是我们炎黄子孙,当然还有其他归类和划分的方式。

写“我们”的文章,就构思而言,大致有两种写法:第一种写法是谈“我们”这个群体的共性,谈论“我们”是怎样的一个群体,我们有什么特点,我们怎样看待他人、社会、世界,我们怎样理解理想、未来、人生,我们有着什么共同的观点与爱好,烦恼与处境……从这个角度来谈,可以弱化自我而凸显整体,写出共同的特征来,这样的文章会显得厚重开阔,容易引起人的共鸣。第二种写法上将表现的重点放在“某一个”上,通过写出“这一个”的特点从而揭示这一类人的特点,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表现自我或者是“我们”群体中的一个人,进而体现出“我们”的共性来。这种写法容易融入个人的经历与感受,容易写得细腻生动,体现出个性化的东西来。

这个题目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观察、反思、了解自我,对于高中生而言,对于自己及自己所生活的群体,乃至于我们的社会、民族,甚至是世界,都有或深或浅的观察与感悟,因而完成作文并不困难,但是,不管是那一种写法,都应该写出深度,写出情感,这就需要我们有积累,有生活,有眼光与思考,而这些内容,就使得文章高下体现出区分度了。

我 们

石首市新厂高中高一(16)班 陈杨

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孩子。

——题记

他一米八的个子,却有着六岁孩子的心智。他上课时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就连中途跑出教室也是常有的事。不知道什么原因,他注定与别人不一样,但那只是在别人眼中。

在他心里,他自己是什么样的?没人会知道。或许他觉得自己曾和懒羊羊一起呼呼大睡,和熊大熊二一起对付光头强。或许在他心里他只是葫芦娃中的一个,甚至是一条小鱼,一颗小草,他再平凡不过。

他享受着不为人知的快乐。他可以一个人玩一节课的橡皮擦;他可以一个人对着镜子笑一下午;他可以一个人穿行整个校园,边跑边笑,仿佛身后有他的小伙伴。

他承受着不为人知的辛酸。每天都有人问他一些不好的问题,教他说一些不好听的话。他走到哪,大家的目光都盯着他,仿佛西欧中世纪的贵族在戏弄一个小丑。有一天,别人笑了,他却哭了。那声音凄苦、悲凉又委屈,他真的像个孩子。别人说他“脑筋有问题”,他明白那是什么意思。面对周围人的嘲笑,他无力还击,他弓着背,蜷缩着身子走开了,他一个人坐在操场的台阶上,樟树的叶子包围了他,那是树在为他哭泣吗?他把心事和大树讲了吗?向下落的,是他们的泪吧?

曾经的我很怕他,在回家的路上他问我一些奇怪的话题,我总是匆匆回应,匆匆离开。

“你夏天穿什么衣服?”这是他每天的问题。

“裙子。”这是我每天的回答。

有一天,放学的时候别人问他:“段忠沂,陈杨夏天穿什么衣服?”

“裙子!”十分干脆

“什么颜色的?”

“黄色的!”

“好不好看?”

“有很多花!”说完他就走了。

我坐在原地想:他为什么会知道我有一条有很多花的黄裙子?

我好像上高中以来只穿过一次吧。他居然记得那条裙子。我倍感荣幸,又肃然起敬。

他是单纯,不是笨。我感觉他比我们所有人都聪明,他能看到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好朋友,从他的角度看问题。然而这些我都做不到。

我缺乏安全感,也极少给人安全感。有时候,我感觉我和他一样,我需要的只是一个不离不弃,一直在我身边,永不会嫌我烦的好朋友,而我所拥有的只是一棵又一棵樟树和满地的落叶,有人和我说话时,大家都看着我;别人去干自己的事了,我就只是一个人。我也可以不厌其烦地每天干着同一件事,我心里也有许多虚拟的小伙伴。

我们是如此相似,而又如此不同。我们都是特别的孩子。

【点评】上帝告诫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你做到了。不仅做到了,你还试图走进这个孩子的内心。有时,我看到这个孩子在老师办公室自由地穿行,听到这个孩子出自本能的呼唤,我也在想,我们这些看似健全的人未必有他那样简单而又单纯的幸福,未必有他毫无私心的正直。

难能可贵的是,你还能拷问自己的灵魂和内心:我究竟需要怎样的伙伴?需要怎样的人生?

读后,既有感动,又有反思。因为我们都是特别的孩子。

上一篇:和谐港航下一篇: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党课讲稿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