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前置句教案

2024-10-22

宾语前置句教案(共5篇)

宾语前置句教案 篇1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总复习导学案 课题:高三第一轮复习编制人: 洪秀娟 审核人: 审批人: ____________ 使用时间:2014、10、29

文言句式之

(2)秦人不暇自哀 宾语前置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与掌握宾语前置句句式与用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逐步归纳出宾语前置句的特

点,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学会辨析、翻译宾语前置句。

一、分清概念

1、什么叫宾语? 【现代汉语】 我看书 我为人民服务

析:动词是看,书是看的宾语

为是介词,人民作为的宾语

小结:根据这两例,现代汉语的宾语的位置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提宾句式。辨别下列哪些句子属于宾语前置?(1)何有哉?

(3)甚矣,汝之不惠(4)童子何知?(5)客之美我者(6)何以伐为?

小结:由此看出,古代汉语的宾语位置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

2、什么叫宾语前置?

在文言文中,把宾语放在动词或者介词前面,叫宾语前置。

二、规律探究

探究问题: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一)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 3彼且奚适也? 4彼且恶乎待哉? 5籍何以至此

6客何为者

小组合作:出示几句文言句式

小组讨论句都是什么句式,有何相同点,派代表回答 同:疑问代词作宾语

翻译:

师:如果按照正常的现代汉语语序该怎么说呢?

(1)大王来何操?(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大王来操何?”)1

(《鸿门宴》)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总复习导学案 课题:高三第一轮复习编制人: 洪秀娟 审核人: 审批人: ____________ 使用时间:2014、10、29

现以(1)(2)(3)为具体例子分析:

(1)句中有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操”的宾语,宾语前置。句意是:大王来,拿了什么礼物? 的宾语,宾语前置。句意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2、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未之有也=未有之也(否定句中有否定词“未”,代词“之” 作动词“有”的宾要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就要看在疑问句中动词前的代词是否作它的宾语。是,语,宾语前置。句意是: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事情。)则宾语前置,代词位于动词前。总结规律:

规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疑问代词:【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的条件: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小试身手: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其间旦暮闻何物?

E、君何患焉?

(二)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要求同上)

1、忌不自信。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古之人不余欺也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分析句子特点: 总结规律:

1、忌不自信=忌不信自

(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代词“自”作动词“信”

3、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欺余也

(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代词“余” 作动词“欺”的宾语,宾语前置。句意是:古代的人并没有欺骗我们啊!)现以(1)(2)(3)为具体例子分析:

(1)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不”,代词“自”作动词“信”的宾语,宾 语前置。句意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2)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毋”,代词“吾”作动词“以”的宾语,宾语前置。句意是:不用我。(一说:“以”为介词,此句是省略句:你们不要因为我就不说了。)

(3)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未”,代词“之” 作动词“有”的宾语,宾语前置。句意是: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由上几例可知,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句,一般看在否定句中有无否定词,并且代词是否作动词的宾语。(注:古汉语中“否定句代词宾语”也有不前置的。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代词“此” 作动词“及”的宾语,但代词“此”却没有位于动词“及”前。句意是: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规律2: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常见的代词:【余、吾、之、自、汝、尔、是】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总复习导学案 课题:高三第一轮复习编制人: 洪秀娟 审核人: 审批人: ____________ 使用时间:2014、10、29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小试身手: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寂寥而莫我知也。

B、后世无传,臣未之闻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何陋之有哉?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夫晋,何厌之有?

前置宾语(如(2)句中疑问代词“何”作动词“厌”的定语,则一起前置作整个句子的宾语,以区别于疑问代词单独作宾语);是否是动词所关照的对象(如(1)句中“句读”“惑”是“不知”“不解”所关照的对象)。它们往往和“之”“是”配合使用,“之”“是”一般无实义。(四)、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2、唯利是图。3、唯才是举。分析句子特点:

规律3: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规律三:

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之”、“是”作为提宾的标志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一般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师说》)(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一般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师说》)(2)夫晋,何厌之有

(一般语序为“夫晋,有何厌”)(《烛之武退秦师》)(2)夫晋,何厌之有

(一般语序为“夫晋,有何厌”)(《烛之武退秦师》)(3)何陋之有

(一般语序为“有何陋”)(《陋室铭》)现以(1)(2)(3)为具体例子分析:

(3)何陋之有

(一般语序为“有何陋”)(《陋室铭》)(4)宋何罪之有

(一般语序为“宋有何罪”)(《公输》)

(1)句中,“之”为结构助词,使宾语“句读”、“惑” 前置在动词“不知”、(5)何功之有哉

(一般语序为“有何功哉”)(《信陵君窃符救赵》)“不解”前,表示强调。句意是: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现以(1)(2)(3)为具体例子分析:(2)句中,“之”为结构助词,使宾语“何厌” 前置在动词“有”前,表示强调。句意是: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3)句中,“之”为结构助词,使宾语“何陋” 前置在动词“有”前,表示强调。句意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要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要看疑问代词的定语和中心语是否一起作

(1)句中,“之”为结构助词,使宾语“句读”、“惑” 前置在动词“不知”、“不解”前,表示强调。句意是: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2)句中,“之”为结构助词,使宾语“何厌” 前置在动词“有”前,表示强调。句意是: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3)句中,“之”为结构助词,使宾语“何陋” 前置在动词“有”前,表示强调。句意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总复习导学案 课题:高三第一轮复习编制人: 洪秀娟 审核人: 审批人: ____________ 使用时间:2014、10、29

要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要看疑问代词的定语和中心语是否一起作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前置宾语(如(2)句中疑问代词“何”作动词“厌”的定语,则一起前置作整个

D、何厌之有?

句子的宾语,以区别于疑问代词单独作宾语);是否是动词所关照的对象(如(1)

六、巩 固 练习

句中“句读”“惑”是“不知”“不解”所关照的对象)。它们往往和“之”“是”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配合使用,“之”“是”一般无实义。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宾语前加副词“唯”,组成“唯……是”,“唯……以”式。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比如我们常用的一些词语或句子: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唯利是图(一般语序为“唯图利”)D、不然,籍何以至此

(2)唯命是听

(一般语序为“唯听命”)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3)唯余马首是瞻

(一般语序为“唯瞻余马首”)

A、陈利兵而谁何。从三句中可见“唯……是”已成为一种固定格式。(1)句句意是:只讲求利益;B、古之圣王,唯此之慎。(2)句句意为:只听从命令;(3)句句意是:只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C、古之人不余欺也。

退)。

D、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

要辨别这类宾语前置,首先要看句子是否是“唯……是”,“唯……以”的格式;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再看“唯”后的名词是否作宾语,“是”后的动词是否作谓语。A、之二虫又何知?

五、小结:

B、卿欲何言? 宾语前置共有三种情况: C、安得广厦千万间。①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D、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4、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③用“之”、“是”作标志把宾语提前。

卷)

小试身手: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 项()

A、君何以知燕王?

A、无乃尔是过与?

B、夫子何哂由也? B、何陋之有?

C、夫晋,何厌之有?

06年广东)(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总复习导学案 课题:高三第一轮复习编制人: 洪秀娟 审核人: 审批人: ____________ 使用时间:2014、10、29

D、何故而至此?

5、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08广东)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

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6、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

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乐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呀。”师旷说:“哎!这不是为人君主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七、结语

这节课跟同学们一起了解了一下文言句式,并重点探究出了宾语前置的几种规律,我希望以后同学们能把这些规律运用到文言文的学习当中,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辨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别这些句式。其在君乎?”

阅读下文,口头翻译全文,找出文中的倒装句并翻译

师旷撞晋平公①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②!惟其言而莫之违③。”师旷侍坐于前④,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⑤。公曰:“太师谁撞⑥?”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⑦,故撞之。”公曰:“寡

八、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立足于高中的必修课本,自行找出所学课文中的被动句,像宾语前置一样,探究一下其规律。

2、完成下一张导学案练习。

九、课后反思:

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⑧之言也。”左右请除之⑨。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①选自《韩非子》②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③莫之违——没有人敢违背他。④师旷侍坐于前——师旷(名乐师)陪坐在前面。⑤琴坏于壁——琴在壁上撞坏。⑥太师——师旷。谁撞,即撞谁。⑦言侧——于侧言。⑧是非君人者——这不是统治者。⑨除之——除掉他 译

“没有谁比做国君

宾语前置句教案 篇2

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 语音词汇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语法的变化比较小, 而词序变化最小, 汉语的宾语一般位于动词谓语之后, 构成“主谓宾”的基本结构。但在上古时期的文献中, 为了强调宾语, 往往把宾语放在动词谓语的前面, 我们把这类句子称作宾语前置句。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 常有人称这一句型为特殊句型, 但在上古汉语中, 这种宾语前置却是一种常用的句式。

关于宾语前置句的研究, 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全面且深入, 主要包括:宾语前置句的分类, 溯源, 发展变化, 带“是”, “之”的宾语前置句的研究和单本文献中的宾语前置句研究。

由于宾语前置句的情况比较复杂, 对其分类也有多种不同意见, 以王力先生为代表的很多学者将“宾语前置句”分为四类 (1) , 有学者提出这种既按照句型分, 又按照形式分的分类方法是不科学的, 主张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分类。有学者主张按条件有无分, 如张东寅的《宾语前置溯源》;有学者主张按形式分, 如李禾范的《宾语前置刍议》;有学者主张按句型分, 如路广在《古汉语宾语前置句和焦点理论》中按句型将其分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和陈述句中的宾语前置两大类。

关于宾语前置句的来源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以俞敏为代表的认为宾语前置句是远古时代汉语语序的残留, 目前多数学者赞同这一观点, 但仍缺乏足够的证据证明汉语在产生之初就是SOV的形式, 一种是从汉语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溯源, 但研究成果还较少。

关于带“是”“之”的宾语前置句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种认为, “是”“之”是指示代词, 复指前边的宾语, 王力、郭锡良先生是其中代表;一种认为把“之”“是”看做是结构助词更有利于古代汉语的学习研究, 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陈焕良。还有学者认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有的应看成结构助词, 有的应看成是复指代词, 朱振家是其代表人物。

本文主要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对宾语前置句作准确的分类, 并从汉语自身的特点分析宾语前置句存在的原因。

二、宾语前置句的分类

只有先对宾语前置句有了科学统一的分类标准, 我们才能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先对宾语前置句的分类作简单介绍。按照句型划分宾语前置句是科学的, 但宾语前置句句型复杂灵活, 而且在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进程是不平衡的, 因此宾语前置的现象就古代汉语本身而言, 也存在常例和特例, 不可能将所有宾语前置句纳入到分类中, 我们不妨在路广先生按句型分类的基础上删繁就简, 在分析宾语前置句时更加方便。

“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等几种句型。这种句型内部还可以细分, 如陈述句可以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 疑问句中还可以再细分为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 (反问) 两种, 有疑而问又分为特指问, 选择问, 是非问。本文对宾语前置句的分类就是按照这种基本的句型划分的, 我们发现宾语前置句仅出现于陈述句和疑问句中, 而祈使句和感叹句则没有看到。” (2)

(一)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1.有疑而问

(1) 疑问代词“谁”“何”“安”“奚”等作前置宾语。

(1) 吾谁欺?欺天乎? (《论语·子罕》)

(2) 既富矣, 有何加焉? (《论语·子路》)

(3) 梁客辛垣衍安在? (《战国策·赵策三》)

(4) 卫君待子而为政, 子将奚先? (《论语·子路》)

(5) 臣实不才, 又谁敢怨? (《左传·成公三年》)

(6) 子归, 何以报我? (《左传·成公三年》)

有时候动词前面有助动词, 疑问代词宾语就放在助动词前面,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时, 同样需要前置, 如最后两个例子。

(2) 普通名词或普通代词 (主要包括人称代词予, 尔, 吾等) 作宾语前置。

(7) 予岂汝威?《尚书·盘庚中》

(8) 岂不谷是为?《左传·僖公四年》 (9) 其是之谓乎?《左传·襄公四年》

(10) 其必令尹之子是与?《左传·襄公十七年》

在疑问句中作宾语而前置的往往是疑问代词, 其实也不尽然, 有些句子中前置的并不是疑问代词, 而是普通名词或普通代词, 有的在名词或代词后用“是”或“之”复指, 有的不用, 这种情况也是我们不按照先前的分类, 只说疑问代词前置作宾语的原因之一。

2.无疑而问

疑问句中的反问句有的因为同时具有疑问和否定两种因素, 而确定无疑的会宾语前置, 如在卜辞的疑问句否定句中, 代词宾语通常会放在动词之前, 如:

(11) 贞:方不我正? (郭若愚《殷契拾掇》1258 (4) )

(12) 贞:帝不我 (郭若愚, 曾毅公, 李学勤《殷墟文字缀合》125)

(二) 陈述句中的宾语前置

1.肯定句的宾语前置

(1) 肯定句中代词为前置宾语, 其中较多的是指示代词“是”作前置宾语, 也有的是“予”“之”“实”等。

(13) 寡人是征……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14) 维叶莫莫, 是刈是获《诗经·葛覃》

(15) 或之使《庄子·则阳》

(2) 前置宾语不是代词的通常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 惟 (唯) +N+V (有的省V, 有的不用“惟”字)

(16) 予惟时命有申 (《尚书·多士》)

(17) 肆王惟德用《尚书·梓林》

不用“惟”字的有:

(18) 呜呼!天明畏, 弼我丕丕基!《尚书·大诰》

(19) 天若亡之, 必令尹之子是与, 君何舍焉?《左传·哀公十七年》

第二种, 惟 (唯) +N+之/是+V (有的时候不用“惟”)

(20) 牝鸡之晨, 惟家之索。 (《尚书·牧誓》)

(21) 古之圣王, 惟此之慎。 (《国语·周语》)

(22) 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 (《尚书·牧誓》)

(23) 孤臣惟命是听。《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有的不用“惟”:

(24) 君命之辱。 (《左传·成公十六年》)

(25) 戎狄之与邻。 (《左传·昭公十五年》)

(26) 故败是求。 (《左传·僖公十五年》)

有的如“惟利是图”, “惟命是从”, “惟你是问”等已凝结成四字格成语。

2.否定句宾语前置

(1) 动词前有“不”“未”“毋”“无”“莫”否定词否定, 前置宾语为代词的。

(27) 居则曰, 不无知也。 (《论语·先进》)

(28) 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

(29)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论语·先进》)

(30) 无我殄享 (《尚书·康诰》)

(31) 谏而不入, 则莫之继也。 (《左传·宣公二年》)

(2) 否定句中的前置宾语不是代词的, 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 2 (3城濮之役, 晋无楚备, 以败于?。 (《左传·昭公五年》)

否定句的宾语前置限制条件不是非常严格, 也经常出现例外的情况, 如:

) 3 (3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诗经·黍黎》)

三、宾语前置句存在的原因

宾语前置句是仅存在于先秦文献中的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 这种特殊是相对现代汉语而言的, 在上古汉语中这种语法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关于宾语前置句存在的原因, 许多学者都做出了自己的猜想。

王力先生认为情况可能是这样的:“代词作为宾语的时候, 正常的位置就在动词的前边 (像法语一样) 。” (3)

随着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传入中国, 有些学者试图从和汉语有亲属关系的藏语中探索宾语前置的来源, 认为宾语前置可能是远古时代汉语语序的残留, 如刑公畹根据藏缅语族中汗多语言是SOV语序推断, 远古汉语语序也应当如此。俞敏先生也认为原始汉语跟藏语都保留汉藏母语的特点, 止词在前, 动词在后, 中心语在前, 修饰语在后 (4) 。

目前关于汉藏语之间的关系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这不能说明宾语前置句来源于藏语, 因为现存的古藏语文献资料跟汉语的文献资料相比比较晚, 藏族只有第七八世纪的藏文资料, 缅甸最早的文献是十二世纪的, 汉藏语序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探索宾语前置句存在的原因, 即从汉语本身特点出发研究宾语前置句的存在原因。宾语前置句的存在是和汉语的词汇发展特点和汉语语法特点分不开的。名词是先民创制最早最多的实词, 同时在语言中使用最频繁, 可以做主语、定语和宾语。随着语言的发展, 名词的功能不断完善, 可以做状语, 还可以作动词, 这就出现了句义不容易理解甚至产生歧义的语言现象, 名词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它作前置宾语的可能性很小, 而代词却不同。代词的产生相对来说较名词晚, 它可以替代名词、词组和句子, 却没有名词一样的语法功能, 绝大多数不能作状语, 不能活用, 代词功能的单一性使得它作宾语前置的机会要大。

其次, 因为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是词序, 人们为了突出表达的对象, 加强表达的语气, 所以变换基本次序, 把宾语置于动词前。例如,

楚国方城以为城, 汉水以为池 (《左传·僖公四年》)

将虢是灭, 何爱于虞? (《左传·僖公五年》)

将“方城”“汉水”“虢”提到动词的前边, 发挥了强调对象的作用, 我们可以感受到说话者情绪之激动, 感情之强烈。再试将宾语后置, “楚国以方城为城, 以汉水为池”, “将灭虢”, 就体会不出那种情绪的激愤和爱国热情了。

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汉语本身的特点两个角度入手, 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宾语前置句存在的原因, 目前在宾语前置句溯源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对宾语前置句的研究成果, 并对宾语前置句的分类及溯源做了简单介绍, 下面我们做个小结。我们按照句型的标准对宾语前置句做了分类 (请参照上图) , 其次对宾语前置存在的原因进行了探索, 主要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方面是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对汉藏语系进行对比, 这方面研究成果还不够全面, 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另一方面从汉语本身特点进行溯源, 主要是从词汇和汉语的语序特征两方面进行分析。从汉语本身角度出发对我们研究宾语前置存在的原因, 了解宾语前置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对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句前人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成果, 例如焦点理论、汉藏语系溯源理论的提出及对宾语前置句的发展变化的研究, 对这一上古句型的认识不断深入, 但同时有些问题还是悬而未决的, 没有统一的定论, 像宾语前置句的分类问题, 尚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科学准确的分类。带“之”“是”的宾语前置句, “是”和“之”是复指宾语的代词还是结构助词, 各家学说各抒己见, 没有定论。本文主要综各家学说之所长, 对宾语前置句的分类制定一个科学准确的分类标准, 并简要概括宾语前置句存在的原因。由于作者的知识积累不够充足, 难免出现错误与疏漏, 希望老师和同学们不吝指正。

关键词:宾语前置,上古汉语,分类,存在原因

参考文献

[1]路广.古汉语宾语前置和焦点理论[J].南阳师范学报, 2004 (10) .

[2]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 1992, 第三版.

[3]李禾范.宾语前置刍议[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9 (5) .

[4]李海燕.古汉语宾语前置存在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J].语言研究, 2011 (3) .

[5]张东寅.宾语前置溯源[J].烟台大学学报, 1994 (2) .

[6]叶蜚声.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宾语前置句分类详解 篇3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语+否定词(莫、不、未、毋等)+宾语(余、之、自、尔等)+动词

(1)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

译文:伺候你多年,你却不肯顾念我。

(2)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宫赋》)

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3)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从来没有这样的事。

【提示】古汉语中常见的否定词(否定副词)有:不、毋、未、莫、弗、非、、匪、糜、罔、无、勿。古汉语中常见的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吾、我、余、予、朕、自己,第二人称:尔、汝、若、而、乃,第三人称:彼、其、之、焉、他、渠、伊。

注意: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即句子中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莫、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语+宾语(何、曷、焉、胡、谁等)+动词(介词+动词)。

(5)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6)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

译文:大王问:“绑者的人是干什么的?”

(7)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呢?

(8)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9)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姓呢?

(10)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搂记》)

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提示】古汉语中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孰、安、曷、焉、胡、谁。

注意: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疑问句。

三、陈述句中介词宾语提前

格式:宾语+介词+动词

(11)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12)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楚国的士兵没有谁不是用一个抵挡十个的勇气来拼命地作战的。

四、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

格式:主语+宾语+之(是)+动词

(13)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国,有什么能满足它呢?

(1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

(15)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

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

(16)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左传》)

译文: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担心群臣。

【提示】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是”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你是问”。

注意:有些句子“是”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而是它本身就作了前置的宾语,不可将二者混淆。例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我要责问这件事)。

五、特殊词宾语前置

特殊词有两个:一是“相”,当它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一是“见”, 当它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的“相”“见”是用作宾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前,翻译时应将它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

格式:相(见)+动词

(17)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她。

(18)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地服侍她。

(19)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译文:兰芝我才要回来的时候,府吏叮嘱我。

(20)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文:我出生才六个月,父亲就离开了我。

【提示】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2 教师版 篇4

 什么是宾语前置?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中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动词或介词后的宾语是它们所涉及的对象。宾语一般回答“谁”“什么”“哪儿”等问题。而在古代汉语中往往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这种现象就是宾语前置。

举个例子:我们做作业。“我们”是主语,“做”是谓语,“作业”是宾语。其中宾语“作业”应该在谓语“做”的后面。

如果把“作业”放到“做”的前面:“我们作业做”,这就叫做“宾语前置”。现在看来这样的句子非常别扭,但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现代汉语的词语特别是成语中,还保留着相当一部分“宾语前置”的现象: 自制、自杀、自救、自信、自焚、自律„„ 自信心:信自心唯利是图:唯图利

 文言文宾语前置类型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一、动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条件: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无”、“毋”、“莫”“弗”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举例:

①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 译文:“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动词前面有否定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②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这是个否定句。动词前面有否定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自信”即“信自”,意思是“相信自己”。

③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贯:侍奉也。“三岁贯汝”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汝,指统治者。译为: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这是否定句。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词。宾语“我”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④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之有”即“有之”,意思是“有这样的人”。

⑤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离骚》屈原 这句话是倒装。

如果我的品格(情,在这里是个人品格的意思)真的美好(芳,在楚辞中用于表示美好的品德),别的人不了解我也就罢了。

“不吾知其亦已兮”这句是宾语前置句,“吾”作“知”的宾语成分。“其”在这里作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

⑥子曰:“莫我知也夫!”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

⑦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译文:(诸葛亮)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⑧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臣未之闻也”是“臣未闻之也”的倒置,翻译时要顺过来。全句可译为:仲尼的门徒没有说过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因此后代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⑨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这句是宾语前置:爱护百姓,行王道统一天下,没有谁能够抵御他。

⑩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己知”即“知己”,意思是“了解自己”。

患:忧虑、怕。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二)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孰”、“恶”、“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举例:

①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什么了吗?” 这是疑问句,“何”是疑问代词,它充当动词“操”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大王来操何?”

②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译文:沛公在哪里? 这是疑问句,“安”是疑问代词,它是动词“在”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按现代汉

语的顺序,应是“沛公在安?”

③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吾孰与徐公美?”应为 “吾与徐公孰美?”宾语“孰”放在前了。整句意思是我和徐公比谁美。

④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韩愈 ⑤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⑥ 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

⑦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三)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并不多见。

举例:

①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句读”、“惑”前置到动词前面。“之”是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不知句读,不解惑”。

②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译文: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 是宾语前置,不过是变成“法何古”。③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四)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①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译文:“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担心臣子们,真是仁惠到极点。” 句中“亡”,“群臣”分别是“恤”,“忧”的宾语,“是”“之”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该不会要责备你吧?”

句中“尔”作“过”的宾语,借“是”把宾语前置,以示强调,即“过尔”,“过”在这里是“指责,责备”的意思。

像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惟你是问”“唯才是举”“惟马首是瞻”等等,就是这种格式,其中“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

二、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下放在介词之前:

㈠ 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如: ① 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我跟谁在一道呢?”“谁与”是“与谁”,“与”是介词,“谁”是疑问代词,充当介词“与”的宾语,前置到“与”的前面。

③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④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㈡ 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以”的宾语前置。如:

① 余是以记之。苏轼《石钟山记》 译文:我因此记下这件事。“以”是介词,“是”是宾语,“是”提到“以”的前面。

② 一言以蔽之 “一言以蔽之”,宾语“一言”,放在“以”的前面,以示强调,意思是“拿一句话就能概括它”。“一言以蔽之” 即“以一言蔽之”。

③ 夜以继日 “夜以继日”,宾语“夜”,放在“以”的前面,意思是“拿夜晚来继续白天”。“夜以继日”即“以夜继日”。

④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诗经〉 ⑤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像成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坐以待毙”等都属于这种格式。

㈢ 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这里的“东”“南”“北”“西”都是方位词,都充当“向”的宾语,放在前面,以示强调。翻译成现代汉语应是“向东”“向南”“向北”“向西”。

 宾语前置总结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 各种宾语前置例子

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卿欲何言?(《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客何好?(《冯谖客孟尝君》)沛公安在?(《鸿门宴》)尔何知?(《崤之战》)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淆之战》)若街亭失守,吾等安归?(《失街亭》)

今方来,我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路》)

2、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李朔雪夜入蔡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居则曰:“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宋何罪之有?(《公输》)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卖柑者言》)唯命是听。唯命是从。

皇天无亲,惟德是依。

不私于物,唯善是与。(《十渐十不克疏》)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贤令》)

鸡鸣而架,塞井夷灶,唯予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4、介词宾语前置——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注: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何以言之?(《赤壁之战》)然则何以慎?(《察传》)

王曰:“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苏武传》)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庄暴见孟子》)足下何以待之?(《谭嗣同》)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5、方位词宾语前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鸿门宴》)瞬南面而立,尧帅领诸侯北面而朝之。

 被人忽略的三种 宾语前置句人们学习文言文,往往比较重视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如《鸿门宴》: “ 沛公安在? ” 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 王问: ‘ 何以知之?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放在动词的前面(如《石钟山记》: “ 古人之不余欺也。”),用 “ 之 ” 或 “ 是 ” 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如《公输》: “ 宋何罪之有? ” 又如成语 “ 惟命是听 ”)等三种宾语前置的句式,而忽略了下面这三种宾语前置句。

一、有时为了突出介词所介绍的对象,便把介词的宾语提到介词的前面(不同于前面所说的疑问句中介词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这种情况,以介词 “ 以 ” 和 “ 于 ” 为常见。例如:

①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②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五蠹》)

③ 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④ 室于怒,市于色。(《左传·昭公十九年》)

例 ① 的 “ 以 ” 是 “ 用 ” 的意思,它的宾语是 “ 全石 ”,为了突出 “ 全石 ”,便把宾语提到 “ 以 ” 之前。例 ② 的 “ 以 ” 表示原因,它的宾主是近指代词 “ 是 ”,为了突出 “ 是 ”,也把宾语提到 “ 以 ” 之前。译文:因此圣人不希望一切都学习古代,不墨受一成不变的旧规例。③ 的 “ 夜以继日 ” 就是 “ 以夜继日 ”,“ 夜 ” 是 “ 以 ” 的宾语,为了突出 “ 夜 ”,也把宾语提到 “ 以 ” 之前。例 ④ 的 “ 室于 ” 就是 “ 于室 ”,“ 市于 ” 就是 “ 于市 ”,“ 室 ” 和 “ 市 ” 都是宾语,为了突出 “ 室 ” 和 “ 市 ”,便把宾语提到 “ 于 ” 之前。室:家;市:指在外面;色:脸色。指在家里受气,到外边迁怒于人。

二、指代性副词 “ 相 ” 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① 杂然相许。(《愚公移公》)

② 稍出近之,„„ 然莫相知。(《黔之驴》)③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④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孟子·滕文公上》)

例 ① 的 “ 相 ” 代 “ 愚公 ”,例 ② 的 “ 相 ” 代 “ 它 ”(驴),例 ③ 的 “ 相 ” 代 “ 你 ”(焦仲卿),例 ④ 的 “ 相 ” 代 “ 大家 ”。这些 “ 相 ” 都作宾语。为了强调 “ 相 ”,便把宾语提到了动词的前面。

三、指代性副词 “ 见 ” 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① 冀 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②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③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④ 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史记·苏秦列传》)

例 ① 的 “ 见 ” 代 “ 我 ”(王安石),例 ② 的 “ 见 ” 代 “ 我 ”(刘兰芝),例 ③ 的 “ 见 ” 代 “ 我 ”(李密),例 ④ 的 “ 见 ” 代 “ 自己 ”(苏秦)。这些 “ 见 ” 都作宾语。为了强调 “ 见 ”,便把宾语提到了动词的前面。这种 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里仍可见到。如 “ 见谅 ”(请谅解我)、“ 见教 ”(请指教我)、“ 见示 ”(请指示我)、“ 见告 ”(请告诉我)等。

上面所说的三种宾语前置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可是一般的古汉语语法书都未把它们视为宾语的前置句,这是很不公正的。这三种 宾语前置句 与一般的古汉语语法书

宾语从句(教案) 篇5

语语

从从

句句

一.定义

简单的说 , 宾语从句就是一个或是几个从句充当主句中的宾语成分。

二.主要类型

11))

..由由连连接接代代词词或或连连接接副副词词引引导导。

连接代词或连接副词引导的从句只是在某些动词后能用作宾语,这些动词有see , say , tell , ask , answer , know , decide , wonder , understand , discuss , show等等:

e.g Do you know what he has said ?

Can you tell me which class you are in ? 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person she is ? Let’s see how we can finish the hard work.Have you decided whom you would visit tomorrow ? Please show me where your passport is.Lucy still wondered why he couldn’t pass the exam.22))

..由由连连词词

wwhheetthheerr

或或

iiff

引引导导。((口口语语中中常常用用

iiff))

e.g She asked me if she could borrow these books.Lily wanted to know if / whether her grandma liked the handbag.注:1)中所列的动词后也常可用 whether , if 引导的从句作宾语;

e.g I’m wondering if the letter is over-weight.I don’t know whether this answer is right.另外,这种从句前面有时还可以另有宾语。

e.g Please tell me which book I should read first.You may ask the man over there how you can get to the bus stop.Did she say anything about how the work was to be done ?

33))由由tthhaatt引引导导。((在在口口语语或或非非正正式式文文体体中中常常省省略略))

e.g He knew(that)he should work hard.He said(that)he would like to see the Headmaster.注意:在某些句型中,特别是带复合宾语的句子中,that 引导的从句常常移到后面去,前面用一个 it 作形式上的宾语。(但是,有时 it 也可以省略)

e.g We all thought it a pity that she couldn’t come.I took his word for it that he would try his best to help us.(他说他要想一切办法帮我们,我相信他说的是真话。)

I take it that we are to leave early.(我想我们动身是会很早的。)

三.宾语从句中应该注意的一些情况

11..引引导导词词

由陈述句变来的宾语从句,用连词 that 等引导,并且在口语中常常省略此词: e.g He said(that)he had a new dictionary.I know(that)Lucy can play football very well.但是,如果 that 引导的是几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宾语从句时,最后一个 that 不能省略。e.g I know(that)Tom comes from France and that he teaches in Guilin now.由一般疑问句转换而来的宾语从句,用 whether 或 if 引导,并且两词可以互用。但是 whether 可以和 or not 连用,而 if 不能。

e.g I want to know whether(if)she still lives there.Please tell me whether you can come or not.由特殊疑问句变来的宾语从句,由特殊疑问词 who , whom , whose , which , when , where , why , how 等引导。

e.g I don’t know whose book it is.The teacher asked what was happening.Do you know where our English teacher lives ? He wanted to know why you can play the piano so well.2

2..语语句句的的顺顺序序

无论主句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宾语从句都是运用陈述句的语序,即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的顺序。

e.g Could you tell me how I can get to the Science Museum ? He asked him where he came from.Did you know what’s the name of the handsome boy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Please tell me where I can buy the beautiful flower.3

3..时时态态的的变变化化

.当主句是一般现在时,宾语从句的时态不作限制,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来使用需要的任何一种时态。

e.g I hear(that)Tom has been to Guilin twice.I hear(that)she will come tomorrow.I hear(that)Jim went to work an hour ago.I hear(that)he is interested in English.当主句是一般过去时的时候,宾语从句必须运用相应的过去的某一种时态,从而达到主句和从句的相互一致。

e.g He said(that)he would go to Xi’an.He said(that)he was ill yesterday.He said(that)he was reading a book.He said(that)he had had supper already.当宾语从句说明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或者是客观存在的真理时,就不用受到主句时态的限制,仍是用一般现在时态。

e.g He said that the sun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moon.The teacher told the students that no news is good news.The PE teacher said that doing morning exercise is useful to our health.4

4..标标点点符符号号

宾语从句末尾的标点符号由主句决定,不受从句的限制。如果主句是陈述句或者是祈使句时用句号;而主句是疑问句时,句末则用问号。

e.g He asked me if / whether I could help him.Do you know where Li Ping is ? Please tell me which colour you like best.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o the No.28 Middle School ? Would you please tell the teacher how old you are ?

5..宾宾语语从从句句的的否否定定形形式式

一般而言,宾语从句的否定式与一般句子的否定式是一样的。但若主句谓语动词是 think , expect , believe , guess , imagine , suppose 等表示“认为,猜想”的词时,一般要把宾语从句中的否定式转移到主句中。e.g I don’t think it’s going to rain.I don’t believe she will lend you the money.但是,如果主句中的谓语动词是 hope,则不适用于这种规则。

e.g I hope he won’t come.66

..宾宾语语从从句句中中的的特特殊殊情情形形

在把简单句变为复合句的练习中,千万要注意:

句式的转变:若原句是祈使句,不能用宾语从句改写,而应该用 “ ask sb.to do sth.” 的句式。

e.g Don’t open the door.(用 they 作主语变为宾语从句)

They ask not to open the door.代词的变化:如果将某人的原话变为宾语从句时,我们就应该考虑代词的变化。

e.g “ I come from Canada ” , Lucy says.—— Lucy says that she comes from Canada.若由一般疑问句或特殊疑问句变为宾语从句,应该用陈述句语序。具体如下:当助动词是 does 或 did 时,要去掉助动词,并把动词恢复为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或过去式;当是其它的助动词时,则要把这些助动词放在主语的后面。

e.g I asked Tom , “ What do you like best ? ”

—— I asked Tom what he liked best.The teacher asked me : “ Have you read the book ? ”

—— The teacher asked me if I have read the book.He asked , “ Who can carry the box ? ”

—— He asked who could carry the box.五.专项练习

1、Do you know how much hot water ______ ? A.Mum is needed B.does Mum need C.Mum needs D.did Mum need

2、Can you tell me ______ ? A.where he is B.where is he C.he is where D.what is he

3、I didn’t know how ______ to London? A.would they go B.are they going C.they would go D.they are going

4、I want to know how long ______.A.has he been back B.has he come back C.he has been back D.he has come back

5、Do you know ______ ? A.what the news are B.what is the news C.what the news is D.what are the news 6.______ is true that she may fall behind the others.A.There B.This C.That D.It 7.The foreign friends think ______ the Chinese people are very friendly.A.that B.if C.since D.because

8.I’d like to know ______ Chinese.A.when he began to learn

B.when did he begin to learn C.when did he begin learning

D.for how long he began to learn 9.The teacher asked us ______ the classroom after school.A.cleaned B.clean C.to clean D.cleans

参考答案: CACCC CAAC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高新区穿山中学

褚继荣

ianchu1172@sina.com

上一篇:三年级保护环境广播稿下一篇:33-宋北辰 张杰-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创建科普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