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试行)(共8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试行) 篇1
疏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试行)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补偿办法(试行)》(新政办发[2010]99号)和《喀什地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补偿实施方案(试行)》(喀署办发[2010]119号)及喀什地区卫生局《关于调整喀什地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喀署卫基妇发[2011]2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保障适度;科学分配基金比例,兼顾住院、门诊双受益;分类实施,尽力保障,规范运行;正确引导病人流向,充分利用基层卫生资源,体现互助共济、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基本原则。
二、参合人员范围界定
参合对象以家庭为单位,凡具本县农村户籍或本县外埠农村户籍,在本县农村地区居住期满5年以上,从事农林牧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且尚未纳入任何社会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人员,均可参加新农合。
鼓励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确有困难的,可以自愿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
三、补偿设置
(一)住院补偿
一)常规住院补偿
1、起付线
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为80元,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为200元,二级非定点医疗机构为500元,地区级定点医疗机构为350元,自治区级定点医疗机构为500元,地区级和自治区级非定点医疗
机构为800元。
起付线以下为个人自付部分。参合农牧民在同一内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多次住院的,起付线须重复计算(恶性肿瘤放化疗参合患者除外);因患同一种疾病连续转院治疗,不重复扣除起付线,但应扣足各级医疗机构起付线的级差金额。
对持有当地民政部门有效证件的五保户、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在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0”起伏线制度。
2、补偿比例
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为85%,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为70%,地区级定点医疗机构为55%,自治区级定点医疗机构为45%。同级非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补偿比例相应降低15%,未按规定程序办理转诊手续的参合农牧民的补偿比例相应降低20%。
老年人和计划生育家庭补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对其参合后所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补偿,在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同等补偿比例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领取计划生育“两证”的家庭(持证人),在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同等补偿比例基础上提高10 个百分点,此提高补偿的优惠政策不可同时享受。
属于五保户、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的农牧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领取计划生育“两证”的夫妇,同时享受县级及县级以下定点医疗机构“0”起伏和补偿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的优惠政策。
3、补偿范围
住院补偿的医疗费用包括药费、住院费(床位费)、手术费、输液费、治疗费、技术费、输氧费、麻醉费、护理费、监护费、临时特护费、换药费、检查费、化验费、取暖费。
4、封顶线
补偿封顶线最高补偿限额为6万元,包括常规住院补偿、分娩补偿、慢性病补偿、新生儿补偿、二次补偿等,以每位参合农民年内实际获得补偿金额累计计算。(慢病门诊+普通住院=6万元)
四、住院分娩补偿
均指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参合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偿实行定额补偿。
1、正常分娩。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参合孕产妇正常分娩(顺产、正常剖宫产、阴道助产)先执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再执行新农合基金分娩定额补偿300元。原则上正常分娩项目定额补助和新农合定额补偿资金之和不得超过其正常分娩医疗总费用。
2、病理性分娩。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参合孕产妇病理性分娩(如发生产前、产时、产后并发症等)所发生住院医疗费用,先按照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补助,可报费用中剩余部分按同级定点医疗机构疾病住院补偿标准执行,如参照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标准补偿后不足300元的,按照300元予以保底补偿。
3、其他。参合孕产妇因外出打工或探亲访友可在当地确认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在年内应持参合分娩产妇的《新农合证》复印件、户口薄(或身份证)复印件、《生育证》(准生证)复印件、《出生证》或婴儿死亡证复印件、住院统一发票、申报单到参合所在地新农合经办机构申请审核,并按住院分娩补偿有关政策执行。
五、新生儿补偿
新农合筹资时未出生的新生儿在产后10日(含10日)内因疾病住院而发生的医药费用纳入补偿范围。新生儿出生IO日后因患疾病(传染病除外)所发生的住院费用在新农合运行年
度内不予补偿,鼓励领取计划生育证的孕产妇提前为未出生的孩子缴纳参合资金。
六、慢性病门诊费用补偿
①补偿病种:糖尿病(II型)、高血压(II期)、脑出血及脑梗塞恢复期、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恶性肿瘤、肾功能衰竭、精神病、克汀病、结核病、包虫病、布鲁氏杆菌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瘫痪、脊椎结构手术、重症肝炎(肝硬化)。以上慢性病出具相关疾病诊断证明的医疗机构是:自治区定点医疗机构、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地区肺科医院、地区维吾尔医医院、解放军第十二医院。
2、补偿范围:适用于治疗慢性病所需的医疗费及新农合药品目录范围内的药品费。
3、补偿比例:不设起付线,在县和县级以下定点医疗机构,按其可报医疗费用的50%进行补偿,全年累计封顶线为2000元,与普通门诊就诊费用分别计算,资金从门诊统筹基金中支出。一般慢性病补偿内容不得与普通门诊补偿内容重复累计。
4、重大慢性病补偿比例:恶性肿瘤患者门诊放化疗、尿毒症患者门诊透析的大额门诊治疗的医疗总费用,将比照同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规定执行,每半年结报一次,资金从住院统筹基金中支出。
5、克汀病和结核病先兑付项目补助资金后,剩余部分再按照规定兑付新农合补偿基金。
6、慢性病患者经县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核准登记,县卫生局批准后发放《慢性病就诊证》,慢性病患者应遵循就近治疗原则,并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七、不属补偿范围
(一)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打架斗殴、自杀、自残、犯罪
行为、酗酒、吸毒、配镜、自购药品、陪护费、救护车费、计划生育手术费、婚前检查、按摩、整容、矫形、康复医疗费、请上级专家会诊所发生的费用、消毒费、个人卫生费、保险费、电脑费、血液制品。
(二)超出《服务规范目录》、《治疗目录》、《基本药品目录》的以外费用。
(三)与疾病无关的检查费、治疗费和处方用药与诊断不符的药品费用(排除性的诊断检查费除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试行) 篇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简称“新农合”, 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 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2002年10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5年10月,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关键的新的政策提出。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 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从2006年起, 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 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 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 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笔者前往广西桂林市资源县、崇左市大新县、北海市铁山港区、钦州市灵山县、贵港市桂平县展开调查, 走访了五县新农合管理部门和相关新农合医疗服务机构, 并且在每个县的农村进行了问卷调查, 得到非常宝贵、真实、最新的信息和数据。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村民参合率为96.8%。新农合宣传以政府及村委宣传为主, 但60%是随大众一起参加, 30%是认真了解后才参加的。五县先后于2005、2006、2007年实施, 各地开始全面实施的时间不同。收费标准统一10元/人, 无乱收费现象。近60%村民使用过合作医疗证, 医疗证使用率相对不是很高。村民使用医疗证后都能享受到相应服务, 不过一般生大病才用。近55%村民能接受报销程序, 但还有45%的人觉得麻烦或不清楚。村民整体上能接受报销的比例, 但仍有近30%的人觉得报销比例低或不清楚具体报销比例。各县的参合率如下:桂林市资源县91.%、崇左市大新县85.4%、北海市铁山港区90.6%、钦州市灵山县85.49%、贵港市桂平县91.6%。可见, 各县参合率都在85%以上, 并且正在不断提高。
从走访调查、问卷调查、官方数据参考中可以看到, 各地基本上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 为农民提供了相应的医疗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广西整体上实施的效果较好,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农民及基层干部问题
1. 农民及基层干部的意识问题。
大多数农户受教育程度低, 保险意识薄弱, 对相关的政策不知道或不清楚。此外, 作为宣传者的村干部宣传方式比较单一, 内容不够通俗, 甚至有的干部并不了解政策, 简单解释“交钱后看病就有报销”, 起不到宣传引导的作用。
2. 农民的证件身份难认定。
现行使用的《合作医疗证》无照片, 因而不排除冒名顶替, 一人参合、多人享用的现象。定点医疗机构无法对参合人员身份进行把关。此外, 新农合工作人员缺乏, 报销工作量过大, 也让他们无法核实报销人员真正的身份。
(二) 医疗机构问题
1. 定点医院收费高, 农民利益受损。
许多农户反映, 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 大医院的床位费太贵, 睡不起, 为了能报销, 有病往定点医院跑, 路费、餐宿费, 再加上虚高收费等, 花销很大, 即使得到补偿, 但农户也无力承担。
2.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大部分建于上世纪70年代, 由于投入不足, 年久失修, 加上医疗设施设备陈旧老化, 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参合农民就近看病的需要, 此外基层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得不到参合农民的充分信任。
(三) 报销机制问题
1. 报销比例不合理。
农户普遍反映报销补偿率较低。医疗费报销的起付线、封顶线不科学。起付线太高, 农民担心小病无受益, 影响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封顶线太低, 农民担忧大病无保障,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补偿服务环节手续过于繁杂。
由于镇合管站没有专职人员, 农民在办理手续时经常碰不到经办人。有过报销经历的农民普遍反映, 出钱容易、拿钱难, 有的要往返走几趟, 耗时耗精力。
(四) 管理机构问题
1. 管理机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缺乏先进的信息管理软件, 人员配备不足, 工作都是依靠单纯的手工操作, 难以提高工作效率, 对有需要开展调查核实的一些工作, 没能及时调查核实。
2. 基层合管办经费不足。
部分镇尚未建立固定的新农合公示栏 (宣传栏) , 未能每月定期把报销情况张贴公示到村屯;此外, 业务用房不足、办公条件简陋, 制约了基层管理机构管理职能的发挥。
(五) 资金制度问题
1. 筹资机制不稳定。
由于新农合筹资采取“农民自愿”的原则, 尽管做了大量工作, 但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此外, 不同类型的农民对合作医疗的需求不同, 这些都增加了每年筹资的难度和不稳定性。
2. 资金运行公开制度未到位。
调查表明, 目前试点镇 (街道) 和有关村对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情况没有较好实行公开公示制度, 使得农民群众对政府办的“好事”心存疑虑, 担心监督管理是否有效, 资金是否安全, 制度是否持久, 合管办是否办事公正。
(六) 法律问题
立法滞后, 政策不过硬。
近几年, 虽然国家比较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 但还没有把新农合纳入强制实施的法律范畴, 新农合的法律地位不能得到确认, 因而在认识上有时难以取得共识。为了统一思想, 加大工作力度, 许多地方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 采取签订责任书的形式, 与有关人员的工作实绩考核挂钩, 以此促进基层干部参与合作医疗的组织发动和实施。但是这种行政措施容易受到宏观政策变化、领导人变更、地方中心工作调整的影响, 随意性较大。另外, 新农合实施过程中, 农民、医疗机构和政府三方之间无法建立契约 (合同) 关系, 当农民权益受到侵害时, 申诉无门, 也影响了农民。
四、建议
每个新事物都需要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虽然新农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但只要及时解决问题, 新农合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 增加培训力度和拓展宣传途径
加强村干部的培训, 使其透彻了解最新的新农合政策。此外, 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 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有专门的人员为农民群众解疑释惑, 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合作医疗。严厉打击“冒名顶替”行为, 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能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健康发展。
(二) 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医疗制度中的医院机制
1.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杜绝大处方及重复检查等, 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 让参保农民就医得到更多实惠。
2. 进一步完善医疗单位药品采购制度, 逐渐降低并有效控制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
在定点医院设立明白药房、放心药房、平价药房, 尽量使医药价与市场同价。物价部门应加大对医院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
3. 及时调整补偿标准。
根据医疗市场的变化和疾病病种多样性和复杂性, 扩大报销范围, 提高报销比例, 实施新农合大病救助方案, 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 也不出现透支, 以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4. 因地制宜对农村特定群体提供帮助。
如结合计划生育政策, 从尊重女性、关爱女性的角度出发, 对一些农村常见的妇女病检查与治疗、分娩等制定一些特殊的照顾政策。继续在全区开展育龄妇女健康服务活动, 对儿童实行一些免费保健服务等。对当年没有发生医疗费的农户提供免费体检, 这对没有较好自我保健意识的农民来说, 让参合农民体会到好处, 有一定的吸引力, 有助于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 小病不出村, 大病不出区, 从而减少农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三) 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机构基础条件
1. 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巩固和健全区、镇 (街道) 、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每个镇 (街道) 至少要保留一所公立卫生院, 每个村至少有一个村级卫生室 (不包括个体诊所)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 逐步配套必要的医疗卫生设备。
2.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服务质量。
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卫生院工作, 提高现有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 特别是要加强市、区、镇 (街道) 、村卫生机构纵向业务合作, 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 建立健全管理模式和机构
1. 建立广西新农合网络系统。各地合管办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办公。
2. 保障新农合办公费用的发放。
3. 设立一个专门的监管机构。定时到各县各镇各村抽查, 检查新农合的日常工作情况。
(五) 完善资金筹集及管理
1. 开拓筹资渠道。
增加政府财政扶持力度, 积极鼓励和引导集体资金、社会资金的投入, 如允许乡镇企业为合作医疗投资的资金在税前列支, 或按其投资的数额, 给企业减免一定限额和比率的税收, 提高企业为合作医疗投资的积极性。此外, 积极探索在参合群众中开展多档筹资、多档补偿的运行机制, 以满足不同经济水平农民的需求。如家境富裕的农民个人可以缴纳多一些, 其享受的补偿比例也会相应提高。
2. 确保基金安全和使用规范。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专户存储, 统一管理, 封闭运行。要积极探索由县统筹向市统筹过渡, 把基金盘子做大。对现行的“一县一策”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 形成一两种相对统一的补偿方案, 避免相邻县之间差距太大。建立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各级经办机构对参合农民的就医费用进行跟踪监测, 一方面合理调节参合农民的就医流向, 提高县级以下定点医疗机构的就医比例;另一方面, 要在市、省级医疗机构中设立定点医疗机构, 实行直接减免, 既方便农民就医, 也减少经办机构的工作量。
(六) 建立健全有关新农合的法律体系
立法规范政府和经办机构的管理行为, 以法强制政府作为, 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完善新农合管理机构政府、医院和农民的利益博弈中发挥法制的协调均衡机制, 切实维护“新农合”制度的公平性。让新农合有法可依, 犯法必查, 保障新农合的有效运行。这对推进新农合的健康有序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 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自宽.中国农村合作医疗50年之变迁[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 (2) .
[2]宫晓霞.建立和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J].农村经济报, 2005, (8) .
[3]王小丽, 谢玉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缺陷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1) .
[4]吴菊仙.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EB/OL].国际在线网, 2006-03.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课题报告[R].2005.
[6]任晓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与问题分析[J].理论学习, 2007, (6)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试行) 篇3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疆策勒县;发展状况;问题;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也就是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种政府组织扶持、农民互助共济的大病统筹基金制度。
一、策勒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情况现状
策勒县①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部,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策勒县辖 7乡 1镇,2015年策勒县总人口16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总共31858人,农村低保户25954人,城镇低保户5904人。农业人口达131,578人,目前为止自愿参加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达127,336人,参保率达96.78 %。2014年全县1月至12月合作医疗总支出31,482,196.64元,门诊44570人,门诊统筹支出897,509.42元,平均补偿费用19.01元。住院17817人,住院统筹支出13,428,863.00元,平均补偿费用721.70元。转院人数9717人,合作医疗转院支出15,624,282.47元,平均补偿费用1561.44元。受益人次117,901人。”由以上数据可知策勒县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有效解决,广大参合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获益。
策勒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不仅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步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项惠民利民政策,几年来在改善民生条件、促进生活和谐、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极大地缓解了广大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顾虑,使广大农牧民得到了实惠。策勒县从2005年7月1日起,被列为自治区级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县,2006年1月日被列入国家级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县。自2007年策勒县起开展“门诊统筹+住院统籌”的补偿模式。全县补偿资金逐年增加,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社会各界反响良好,实现了农民、政府、医院三方面和谐发展的良好格局。
策勒县卫生系统共有公立性医疗卫生机构15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机构7个(县人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站、维吾尔医院、卫生监督所、地方病防治办公室、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办公室),乡镇卫生院8所;私立医疗机构21所(其中一级医疗机构5所,诊所16所)。
二、策勒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普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广大农民获益匪浅。但是,由于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至今仍有少部分农民还不清楚参加合作医疗的权利和义务,心存疑虑,怕参加合作医疗真正的实惠,且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完善和履行的复杂性留下很多问题。
(一)医疗机构监管力度不够,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
由于有关部门的监督不到位,有的定点医疗机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出现药品使用不合理、不规范、开大处方、超额出院带院、住院期间肆意让参合者做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造成合作医疗基金的流失。策勒县卫生局和有关部门只局限于对地级及地级以下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并不能全面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全面的了解与掌握。
(二)部分群众对新农合认识不到位,所以参合比率不高
目前策勒县农民的参保率是96.78%,仍有3.22%的人口未参加。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上,农村健康投资观念、共济观念以及风险观念淡漠;同时存在对“新农合”的优越性和对该政策稳定性的怀疑。客观上,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卫生要求,“新农合”提供的保障程度低,补偿过程手续繁琐。另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都对参合意愿有很大影响。
(三)农民不愿意去上级医院检查治疗
第一,上级医院的报销比例低。如乡级90%,县级70%,地区级60%,自治区级45%。除此之外,来回交通费较贵,农民经济能力较弱,所以重病的农民也没办法去上级医院检查医疗。
第二,语言上的沟通存在障碍。在策勒县农村98%以上农民基本上不懂汉语,反而上级医院的绝大部分是汉族,他们到县级以上的医院就诊治疗有很大的语言障碍,经常出现沟通不顺而引起的错误诊断,所以农民害怕去上级医院看病,甚至有些农民因语言障碍放弃就医。
三、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
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施行以来,尽管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同时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当采取相关的措施,尽早加以解决,以便更好地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作用。
(一)加强“新农合”宣传力度
一是区政府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传播工具,加强“新农合”的宣传,正确引导广大农民对“新农合”的认识,改变他们缴费自己没有看病就吃亏的想法,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新农合”的好处。二是县乡一级政府可以以村为单位举行定期的宣传,组织干部家访等形式的活动,加强宣传力度,在宣传过程中加强对“新农合”具体报销项目,自费药品项目等农民关注的问题进行宣传解答;乡镇宣传栏贴出这方面的相关材料,让农民了解报销范围,增强对“新农合”各项具体制度的了解,提高农民的参合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民积极配合“新农合”的开展工作。
(二)提高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的网络化管理水平
目前,新疆各试点县(市)普遍存在管理和报销手段原始落后,农民对因此产生的结报不方便、工作透明度低、手续烦等多有怨言。因此,逐步建立“新农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经办机构建设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解决“新农合”管理中不规范、资金运作的透明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问题的必由之路。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既可避免人工审核报销的弊端,确保数据准确,方便农民结报,减少农民往返奔波之苦,取信于民,有可实效、全面、准确地提供信息,便于决策者随时调整制度及改善运行机制。
(三)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力度
一是监督对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使之合理诊断、合理治疗、合理用药、防止住院病人不合理上升。二是建立医疗服务质量巡回检查制度,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质量进行评估评价,并将评估结果予以通报,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要组织专家定期抽查定点医院的医疗方案是否合理,防止小病大治,从源头上确保新农合基金的合理使用。四是监督用药是否合理,药价的确定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购药渠道是否合法,从而保证参合群众的用药安全和减少不合理的经济负担。(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注解:
① 策勒县新农合工作2014全年终总结汇报;2014.12.20
参考文献:
[1]邬美娣.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J].江西大学学报,2012,(12)
[2]策勒县人民政府信息网www.xjcl.gov.cn 2014.4.28
[3]策勒县“新农合”工作2014全年终总结汇报;2009.4.2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试行) 篇4
准(试行)
(豫新农合办[2004]2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各试点县(市)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管理和服务,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运行,我办制定了《试点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建设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四年六月二十八日
试点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经办机构建设标准(试行)
一、组织领导
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含乡级派出或委托机构)经当地编制管理部门正式发文批准设立,人员编制可按参合人数的一定比例配备,基本满足工作需要。㈡经办机构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不得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
㈢年度工作有计划,并认真执行。阶段性工作有小结,全年工作有总结和改进意见。
㈣主管局有领导分管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㈤经办机构要合理搭配医学、财会、微机、管理等专业人员。㈥经办机构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工作认真负责。
二、办公条件
㈠县级经办机构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有管理、财务和接待三个分区的办公用户,办公用户使用总面积不少于36平方米。乡级经办或派出机构要有固定办公室,用房面积不得少于16平方米。
㈡办公室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明亮、美观。
㈢接待区域有专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厨窗,宣传内容定期更新。
㈣县级经办机构办公设施基本齐全,配有办公桌(椅)、文件柜、保险柜、电话机、传真机、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乡镇应有办公桌(椅)、文件柜、电话机、电脑等设备。
㈤县级经办机构有专用或兼用的交通工作。
三、制度建设
㈠经办机构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工作制度、工作人员守则、优质服务守则、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制度、补助制度(含补助流程)、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制度、资料信息管理制度、审计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
㈡制度编印成册,工作人员人手1份。其中工作制度、工作人员守则、优质服务守则、补助制度(含补助流程)悬挂上墙。
四、管理内容 ㈠实施方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内容完整,补助范围、起付线、封顶线、补助比例、付费方式、除外责任、就诊转诊手续、补助手续等内容表达清楚、无遗漏。㈡财务管理
⒈财务人员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岗位资格证书。⒉医疗费用补助手续齐全。⒊账目清楚、准确。
⒋财务凭证齐全,按国家规定保存。⒌按时上报财务报表。㈢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⒈根据“确保服务质量、方便参保人员就医、有利于管理监督”的原则,确定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布局合理,广大参合人员基本能够得到适宜、便捷、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⒉有定点医疗机构基本条件,内容包括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医疗技术水平标准、医疗服务管理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的管理制度及配有必要的管理人员和设备。⒊定点医疗机构审批手续齐全。
⒋定期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检查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规定执行情况,了解参合农民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的满意程度。㈣优质服务
⒈工作人员遵守服务守则,树立全心全意为基层和农民服务的理念,为基层和参合农民提供优良的服务。
⒉合作医疗费用报销和支付手续简便、快捷。⒊加强对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指导。
⒋耐心细致地解答基层和农民的有关咨询和疑问,对群众反映的意见能及时处理。
㈤监督管理
⒈接受人大、政协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组织的监督。
⒉定期公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收支情况和受益人员名单,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⒊设立通畅的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⒋定期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㈥资料和信息管理
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资料分类存放,规范管理。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月度、年度报表上报及时、准确。
⒊定期对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报销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利用,并提出改进意见。
⒋运用电子计算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信息化管理。㈦社会评价
⒈农民对合作医疗方案的认同率达70%以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实施方案 篇5
根据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调整2013年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的通知》(*卫农[2012]59号)要求,结合我区新农合运行实际,为科学合理使用新农合基金,特制定2013新农合补偿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引导参合农民一般常见病首先在门诊
就诊;确需住院的,首选区内基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
(二)对必须到省市级大医院诊治的疑难重病,进一步提高其实际补偿比例,切实减轻大病患者经济负担,有效缓解参合农民看不起病和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
(三)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以住院补偿为主、兼顾门诊受益面;相对统一,分类指导,尽力保障,规范运行。
二、基金构成
新农合基金只能用于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补偿。由统筹基金和风险基金两部分构成。
(一)统筹基金。统筹基金是用于补偿参合农民住院和门诊医药费用的基金,占基金总额的90%,分为住院统筹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两部分,其中住院统筹基金占80%、门诊统筹基金占20%。
(二)风险基金。风险基金是从总基金中提取的专项储备资金。风险基金原则上保持在当年筹资总额的10%。提取后,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用于防范新农合基金超支风险。
三、基金筹集
1、筹资标准:农民以家庭为单位,2013个人缴费标准每人60元,中央、省和区级财政共补助280元。农村五保户、低保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和重度残疾人(一、二级)的参合金由区民政部门负责统筹解决。
2、参合对象:本区范围内农业户口农村居民,外出务工、经商、上学、失地农民以及无固定收入的城镇居民,长期居住在本区的外地农民等,均可以家庭为单位,在所在乡镇、村(居)参加新农合。农村中小学生和少年儿童必须跟随家长一起参加新农合。2013出生的新生儿,可随参合父母自动获取参合资格并享受新农合相关待遇。
3、时间要求:参合农户须在每年11月底前缴纳参合金。
四、基金管理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由区新农合管理中心负责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或挪用。
2、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财政专户,由财政部门负责监管。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设立支出专户,按照规定及时审核、审批、支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金。
3、参合农民缴纳的参合金连同中央、省、区财政补助资金,全部进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收入专户。
五、定点医疗机构分类
将省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分为五类,分类设置住院补偿比例以及起付线的计算系数。
Ⅰ类:乡镇卫生院及在乡镇(不含城关镇)执业的一级医院。
Ⅱ类:在区城执业的二级以下(含二级)医疗机构和市辖区的区直医疗机构。2012年次均住院医药费用水平已经超过全省区人民医院平均水平的Ⅰ类医院。
Ⅲ类:在省辖市执业的二级以下(含二级)医院和省属二级医院;被省卫生厅评定为三级医院的区级医院;2012年次均住院费用水平已经超过全省市属二级医院平均水平的Ⅱ类医院。
Ⅳ类:在省辖市城区执业的三级医院(含省市属三级医院、社会办三级医院;含三级综合和三级专科);2012年次均住院医药费用水平已经超过全省市属三级医院平均水平的Ⅲ类医院。
Ⅴ类:被取消定点资格后重新获得定点资格未满一年的或被暂停定点资格后恢复定点资格未满9个月的医疗机构;因违规违纪而受未涉定点资格的处罚未满半年的定点医疗机构。Ⅴ类医疗机构不宜开展即时结报。其他无法对应前四类的医疗机构可参照或低于Ⅴ类执行。
省外新农合定点医院比照Ⅳ类确定补偿比例。
六、住院补偿
(一)一般住院补偿(不含意外伤害、住院分娩)
1、起付线和补偿比例。根据各定点医疗机构次均费用水平、可报费用占住院费用比例、国家基本药物及安徽省补充品种的费用占住院费用比例等指标计算结果,分别设置不同的起付线。
在省内五类协议定点医院住院的可补偿费用补偿比例为:
医疗机构
分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乡镇卫生院 区级医院 市一、二级医院 三级医院、省外医院 被处罚 的医院
起付线 省定标准 省定标准 省定标准 省定标准 省定标准
补偿比例 85% 80% 70% 70% 55%
其中:①“国家基本药物”和 “安徽省补充药品”中的所有药品,以及“新农合药品目录”内的中药(含有批准文号的中药制剂)和符合新农合补偿范围的中医诊疗项目,增加10个百分点。②实行按病种付费病种的报销办法按照有关规定执行。③省外医院起付线为1000元,具体情况按省相关规定执行;区外乡镇卫生院起付线为400元
;Ⅴ类医院不足800元,按800元计算。④定点(协议)医疗机构包括:区外新农合协议定点医院、区外二级及以上医院、区外乡镇卫生院和区内协议定点医疗机构。⑤任何情况下,新农合基金支付的实际补偿比例不得超过85%。⑥乡镇卫生院的起付线由区合管中心测算确定,不足150元,按150元计算。
2、多次住院起付线计算。多次住院,分次计算
起付线,起付线以下费用个人自付。五保户、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不设起付线。
3、非协议定点医院住院补偿。参合患者在非协议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或不在协议定点医院及时结报的,按上表中补偿比例下调5个百分点。在非定点或被暂停、取消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住院医药费用原则上不予补偿,特殊急诊等情况按可补偿费用减去起付线后的30%补偿,起付线最低为1000元,具体情况按省相关规定执行,不享受保底补偿和大病保险。
4、保底补偿。对一般疾病住院的不同额度住院医药费用实行分段保底补偿(即:住院医药总费用减去起付线后的费用),各费用段的保底补偿比例如下(实行按病种付费的大病补偿比例按照按病种付费规定执行):
费用段 5万元以下 5-10万元间 10万元以上
保底补偿比例 45% 50% 60%
对于年内多次住院者,可累计其住院医药费用,扣除每次住院的起付线金额后,对应上述分段比例,计算“保底补偿”金额。
5、住院补偿封顶线。参合患者当年累计各项住院补偿最高限额为20万元。
(二)农村五保户、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救助。按民政部门规定执行,并实行“一站式”服务。
(三)二次补偿。年底基金结余过多,按照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二次补偿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视基金结余数量,对重大疾病住院患者再次提供适度补偿。
(四)住院分娩补偿。对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参合产妇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含剖宫产)定额补助500元。分娩合并症、并发症,按保底补偿执行,但不再享受定额补偿。
(五)意外伤害住院补偿
1、责任认定。对有责任人的各种意外伤害(如:自杀、自残、刀枪伤、搏斗伤、在工厂或工地作业负伤、交通肇事导致的伤害等),新农合基金不予补偿。因见义勇为或执行救灾救援等而负伤住院,申请补偿者提供区级或区以上政府相关部门出具的相关文件后,按疾病住院补偿政策执行;无责任人的五保户意外伤害,按疾病住院补偿政策执行。
2、申报材料。申请意外伤害住院补偿者须提供住院材料(医药费用发票、清单、诊断证明书和出院小结)原件和病历复印件(加盖诊治医院公章);住院费用1万元以上的重大外伤,还须如实填写《新农合外伤住院申请补偿登记表》,经区合管中心进行调查核实,排除责任外伤后,予以补偿。意外伤害结报截止时间为发生意外伤害出院的参合内。
3、补偿标准。对无法判定有无责任的意外伤害,以及后续住院,后遗症、并发症住院,其住院医药费用按可补偿费用起付线以上40%比例补偿,封顶线2万元。
4、加强公示。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应将补偿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址、参合证号、受伤时间、地点和详细原因、住院医药费用、补偿额等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七、门诊补偿
(一)慢性病门诊补偿
1、常见慢性病。常见慢性病门诊补偿不设起付线,按可补偿费用的50%补偿,封顶线为2000元,每年12月份在当地建制乡镇卫生院累计结报一次。常见慢性病包括以下病症:心脏病并发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心肌梗塞)、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脑出血及脑梗塞恢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肺心病、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肾炎、饮食控制无效的糖尿病、癫痫、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氏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肺结核,其中活动性肺结核必须在区疾控中心就诊,方可结报,按结核病项目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70%比例予以报销。
2、特殊慢性病。特殊慢性病的门诊补偿,按同级医院住院补偿政策执行,每季度结报一次。特殊慢性病包括以下病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精神分裂症、恶性肿瘤放化疗、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治疗、器官移植抗排治疗、心脏换瓣膜术后、血管支架植入术后。
3、慢性病门诊补偿范围。常见慢性病和特殊慢性病(以下合称“慢特病”)的可补偿费用是指在定点医疗机构针对该病必须使用的(或专用的)药品、检查和治疗项目的费用。“慢特病”的鉴定和认定程序严格按照《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及特种疾病鉴定程序和管理办法》执行。
(二)普通门诊补偿。门诊补偿封顶线提高到参合农户内家庭成员数乘以50元,乡村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一般治疗费”列入门诊补偿封顶线内,其它按《**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总额预算实施方案》(潜卫办〔2011〕159号)文件执行。
八、其他事项
(一)补偿范围:
1、用药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内的药品,均纳入新农合住院、门诊和慢性病补偿范围。《目录》外药品费用一律不予补偿。
2、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范围。按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不予支付和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等医疗服务设施范围>(试行)的通知》(*卫农〔2006〕128号文件)和《**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不予支付和50%支付的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潜合医字〔2007〕11号)文件执行。
3、住院前门诊检查费用。参合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前3日内在本院的门诊检查费用以及住院期间到上级医院(原则上二甲以上)所做与病情相关的门诊检查费用,按照相关规定进入补偿范围。已得到门诊统筹补偿的,不得重复补偿。
(二)参加商业保险的参合农民住院费用补偿。自行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一般疾病住院参合患者(不含意外伤害患者),可凭住院发票等相关材料复印件和保险公司结报单据等材料申请补偿,补偿待遇与未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参合患者同等对待。同时参加其他类型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参合患者在非即时结报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原则上凭医药费用发票原件申请补偿或其它医保补偿后的余额,按保底补偿执行。
(三)安装假肢和助听器补偿。参合残疾人的假肢和助听器补助比例为50%(不设起付线),最高补助额每具大腿假肢为1500元,每具小腿假肢为700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7周岁以下听力障碍儿童配备助听器每只为3000元。参加新农合的10周岁以下苯丙酮尿症患儿定点治疗费用补偿比例为50%。
(四)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按区卫生局《**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修订)》(潜卫人 〔2008〕179号)和考评办法执行。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单病种定补和住院总额预算等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实行即时垫付结报制度,积极在条件成熟的省市协议定点医院开展及时垫付结报制度。严禁分解住院、分解费用,对住院期间,门诊检查、药品费用或二次分解住院费用,按发生费用扣减医院垫付金。恶性肿瘤病人,不需申报慢性病:在区内医院放化疗,必须按照住院管理和结算;在区外定点医院放化疗,直接在区新农合管理中心窗口办理补偿手续。
(五)按病种付费管理。区合管中心按照省统一要求,针对我区试点情况,认真测算,可适当扩大试点医院范围、扩大试点病种范围,对病种的定额补助,实行动态调控。
(六)门诊、住院诊察费。按照省卫生厅、财政厅《区级公立医院门诊及住院诊察费新农合基金支付暂行办法》(*卫农[2012]61号)文件执行,参合农民在区外医院门诊诊查费不列入补偿范围。
(七)大病保险。对住院参合农民(不包括意外伤害、住院分娩、非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个人自付合格费用累计在2万元以上的,再分段进行补偿,补偿金按照住院补偿封顶线计算。
自付费用段 起付线 2万—10万元 10万元以上
补偿比例 2万 40% 60%
(八)结报材料、时间。住院补偿结算时须提供以下材料:电脑打印的发票、清单,出院小结(记录)。对大额住院费用病例或有疑点病例,须进行调查核实。参合农民个人结报,大额补偿金尽可能打卡发放。参合农民在参合内发生的住院费用结报补偿截止时间为下一的元月10日。
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 篇6
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医药局《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卫农卫发〔2009〕68号)和”云南省2009年第三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培训会议”精
神及《临沧市合管办关于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临合管办发〔2009〕14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第三条
新农合坚持”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互助共济、大病统筹、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便民利民、公平公正、民主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
通过新农合制度的建立,逐步使农民群众树立风险共担、互助共济意识,达到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的目的。
第五条
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和政府的组织引导,使全县新农合覆盖率以乡镇、村为单位均达100%,覆盖人口以县为单位达95%以上,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疑难重病不出县”的目标。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
成立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主任,分管副县长任常务副主任,发改、人事、监察、审计、卫生、财政、民政、农业、公安、扶贫、计生、教育、劳保、广电、食药监局、残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及参合农民代表组成的××县新农合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县合管委”),具体负责新农合的领导、组织、协调、管理、监督、考核、奖惩等工作。县合管委下设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合管办”)在县卫生局,为新农合经办机构,由县卫生局局长任县合管办主任。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新农合组织机构,各村(居)民委员会也要成立新农合管理小组。
第七条
县合管委内设督查办公室,由县监察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监督全县新农合相关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严肃查处违规违纪和贪污、挤占、挪用、截留、套取新农合基金的单位和人员。
第三章
参合对象权利和义务
第八条
户口在本县内的农村居民(含外出务工、经商、上学的农村居民)、因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征用土地后的农转非人员(但已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除外),均可以户为单位参加新农合。
第九条
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居民享有规定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补偿及对新农合进行监督的权利。
第十条
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居民,有按期缴纳新农合基金和遵守各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章制度的义务。
第十一条
因户口迁移离开本县或死亡的,其所在村委会应在30日内报告所在乡(镇)合管办,乡(镇)合管办在接到报告之日起7日内到县合管办办理注销手续。
第四章
基金筹集
第十二条
2010年新农合基金的筹集标准为人均140元,即由中央财政补助60元/人,省级财政补助60元/人,个人缴纳20元组成。
第十三条
民政资助对象和计生资助对象基金筹集
(一)民政资助对象:农村低保户、五保户供养对象和边境一线边民由各乡(镇)负责统计上报县民政局,由县民政局核定审批人数,启动贫困医疗救助金直接划拨到新农合财政专户解决个人缴纳部分。
(二)计生资助对象:经计生部门核准后的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不满18周岁的独生子女、只生育两个女孩且采取绝育措施的农村夫妻参合个人缴费,由县计生局按照相关规定代其缴纳个人缴费部分。
已符合民政部门资助对象的,并得到全额资助的计生资助对象以民政资助为准,不再重复享受。
第十四条社会各有关组织和团体对新农合的资助经费用于参合农民的医疗补偿;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可以由集体为参合农民缴纳自筹部分。除民政部门、企业和社会团体为特定人群资助参合资金外,不得有任何其他形式的代垫、代缴,严禁虚报参合人数。
第十五条
新农合基金筹集时间为每年的1月至12月,次年1月至12月享受。不能逾期补缴合作医疗基金,也不能返还已缴纳的合作医疗基金。
第五章 基金管理
第十六条 全县新农合基金由县合管办统一管理,选择当地商业银行设立基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收支平衡、超支不补、结余转用、利息滚存。
第十七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试行) 篇7
1 大悟县河口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现状
大悟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全县总人口6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万人。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6.1亿元,财政收入202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73元。大悟县新农合试点工作于2006年4月申报,9月份获湖北省政府批准,成为全省第三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之一,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启动运行。
河口镇东与红安接壤,南与武汉市黄陂区毗邻,在革命老区大悟县乡镇中很具有代表性。因此我们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走访了当地的乡镇医院和部分干部村民。
调查中,我们发现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当地运行以来,总体状况良好,老百姓能从中得到实惠,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仍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1.1 乡镇医院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农民看得起病,还要让农民看得好病,所以乡镇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会直接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效果。尽管湖北省从2003年开始就加大投入,努力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大多数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落后,医务人才缺乏,医疗技术水平低,就医环境差,医技人员也长期缺乏培训。因此,乡镇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还不能完全胜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发展的要求[2]。另外,工作人员的素质也会严重影响农民参合的积极性,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面对前来咨询的农民,工作人员态度不是很好,不能耐心解答,这也增加了农民报销的难度,使农民对新农合产生抵触情绪。
1.2 报销手续复杂,兑现医疗补助时间长
在调查中发现医院很多位置都有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在医院一楼大厅门口,宣传栏里有合作医疗报销的基础细则;大厅里墙壁上的宣传栏里宣传了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专设的合作医疗机构外面有参保人进行合作医疗报销需注意的事项以及具体流程,但还有很多需要报销的人仍然不是很清楚。我们在医院随机询问了几个来报销的人,他们说这个报销制度很繁琐,小额门诊补助即便是极少的钱,农民也要签上三次名字,而大额补助则需要跑几次合作医疗机构,写几次申请,经过几次审批,往往补助款拿到手已月余或者更长时间,扣除花去的差旅费,补助金额已所剩无几。因为农民文化素质及理解能力有限,所以面对如此繁琐的流程,他们有不满情绪是正常的,卫生部门在简化程序的同时,还要耐心地向需要报销的农民解释清楚。
1.3 基层干部宣传不到位,没有让农民彻底接受这项利民政策
基层的村干部是落实各项政策最重要的纽带,农民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从他们那得到的。因此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方式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民的知识有限,认知的过程很缓慢,所以需要村干部耐心的为村民解释。然而,村干部在具体执行这项政策的时候是一家家去说,由于任务繁重,所以不能够很具体的为农民解释。农民对新农合不了解,自然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参合的积极性。
1.4 农民的旧思想尚未完全转变,阻碍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
河口镇目前的参合率为90%左右,可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有部分农民缺少认同感,认为新农合没有存在的必要,对此,我们走访了一些不愿参保的农民,在他们中间,主要存在着以下想法:(1)农民的预防意识较为薄弱,对未来各种不确定的消极因素重视程度不高。医疗费用不属于刚性消费,它只是一种随机性的风险支出,因此侥幸心理广泛存在于经济水平并不宽裕的农民群体思想中,他们很难形成投入固定医疗保障费用的意识,甚至有的因当年没有生病住院得不到补偿而产生吃亏的感觉,降低了参合的积极性。(2)受传统合作医疗的影响,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稳定性和信任度还心存疑虑。还有一些农民反映,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得小病,门诊补偿钱较少,患大病,补偿比例却又偏低,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由于存在这些认识问题,不仅制约了参合率的进一步提高,也给筹资工作带来很大压力。每年乡镇、村干部往往需要挨家挨户连续工作二三个月才能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登记、缴费工作,筹资成本较高。据估算,每登记、缴费1人,要花2.5元,上级政府没有这笔专项经费,地方财政补助又严重不足,目前主要还是靠卫生部门承担,长期下去将会影响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3]。
2 相关完善措施
2.1 加强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
农民的参与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认识,增强农民参与新型合作医疗的自觉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不具备宣传条件的农村可以通过设宣传栏、粉刷培养标识、致农民公开信、给外出务工人员打一个电话等形式,广泛宣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意义、方针政策,宣传先进地区的做法、经验,营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良好社会氛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4]。
2.2 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
按照中央精神,每个乡镇要保留一所公立卫生院,每个村至少有一个卫生室,并采取有效措施遏止农村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培养农村需要的医护人员。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同时,政府应以财政贴息、银行贷款等形式加大对乡卫生院的支持力度,卫生部门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知识、服务水平,让农民切实享受到更高的医疗服务[1]。
2.3 建立稳定增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效筹资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是要有稳定的筹资来源,所以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建立稳定增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效筹资机制。首先,要保证筹资来源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政府就要将它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支持制度化,明确各级政府财力支持的来源和水平,明确政府资金的配置与使用。其次,政府要通过实行国家投资倾斜政策,建立激励集体扶持机制,畅通社会捐赠渠道,开征社会保障专项税收,最终促进政府引导、集体资助社会捐赠、居民自愿参加的多元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的建立。最后,政府应根据各级地方政府财力和集体经济状况合理确定政府与集体的资助水平,依据当地农民年均收入水平和社会捐赠情况、制度认同程度和实施年限等合理确定个人筹资水平,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适度结余的原则,经科学测算确定合理的补偿水平,从而形成筹资机制[5]。
2.4 建立方便快捷的审核报销机制,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管理办法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卫生院的生力军作用,参保农民的医疗费用可直接到所在乡镇卫生院进行补偿结算。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优势,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网络管理,为参保农民建立电子账户,利用计算机网络动态监控发生的医疗费用,并自动对可报费用按相关规定进行补偿运算,通过网上确认授权直接结算[1]。
2.5 实行有效的管理监督制度
一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使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成为正式制度,保证其稳定性;二是完善资金管理、审计、监督机制,切实保证资金运行安全;三是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作制度,提高运作效率[6]。
总之,只要不断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充实这一制度,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可以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医疗保障,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程建平,澹丰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1):74.
[2]熊鹰.湖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83.
[3]谭安洛.湖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持续发展刍议[J].湖北社会科学,2006,(10):69.
[4]杨小兵,王芳等.湖北省长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运行机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11.
[5]胡联.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中的政府作用[J].特区经济,2007,(11):145.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研究 篇8
关键字:农村;医疗;健康;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农村缺医少药的一般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是,由于多数地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费用完全靠个人支付,农民负担较重,因而出现部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许多情况表明,疾病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贫困又使疾病难以医治。2007 年,政府已在全国全面展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然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并不能完全解决农民的医疗问题,我们必须在更广阔的视野下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农村合作医疗开展历史简要回顾
我国合作医疗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969 年——1980 为第一阶段,为初创普及阶段,实行村办村管。当时全国办起了合作医疗站,农民依靠集体力量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根据各乡村的实际,按人筹款,统一使用,每人每年收款5 角至2 元不等,使用上实行免费或半费。在当时情况下,确实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医治疾病的困难,深受群众欢迎,参加群众达98%。
1980 年——1989 年为第二阶段,仍实行村办村管,主要是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合作医疗。这一阶段,由于放松了对合作医疗工作的管理,加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土地实行双层承包制,失去了集体经济的支撑,合作医疗因经费困难而先后解体。
1998 年——2002 年为第三阶段,主要是探索推行农民大病住院的补偿,实行乡办乡管,主要是为农民报销门诊费用。由于政府支助资金量偏少,乡办乡管的统筹面有限,农民参合积极性不高,这次试点一年后以失败告终。
2003 年以后为第四阶段,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县办县管,以县为一个统筹单位,国家每年为每位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支助20 元,农民个人交纳10 元,其中8 元用于门诊报销,2 元纳入大病统筹,同国家资助的20 元重点解决农民住院费用花费过多的问题。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施行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与病人均有扩大医疗费用动力,门诊费用报销比例过小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多指定定点医疗机构,并且主要报销住院费用,而对于门诊费用,基本属于农民自费。我们就不得不面对如下的尴尬情况:一方面,医院所接受的住院病人越多,收入增加的就越多,而接纳门诊病人,收入增加则不多。另一方面,患者门诊费用几乎无法报销,而住院却能报销相当一部分。由此,不仅医院有强大的动力促使患者住院治疗,而且患者本身也不再因为住院费用而拒绝住院,尤其是对于那些介于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之间,病人所须承担的费用相差不多的疾病。2005 年全国住院人数仅占诊疗人次的3.684%,即每一百个病人中只有不到四个住院,那么门诊费用究竟应不应该报销,值得思考。
(二)以低水平筹资换取“广覆盖”
新型合作医疗仍是一个筹资水平很低的保障制度,而低水平的筹资虽有积极的一面,但其消极的一面更是不容忽视。一方面,低水平筹资不会给农民增加过多的负担,而且让农民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不会因为没钱看病或者舍不得花钱看病而小病拖成大病,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从社会医学的角度看,这也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卫生投入。但是虽然低水平的社区筹资能最大限度地扩大覆盖面,但却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另一方面,筹资水平太低可能会是制约这一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合作医疗试点之所以对农民参保的吸引力很弱,特别是对那些具有较好经济条件的农民的吸引力不大,原因之一就是与低水平筹资相对应的低保障水平,而这样低水平的保障不会很大程度上防止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目的。
(三)造成医疗保障制度近乎瘫痪不只是城乡、区域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地区、城乡差距扩大,已大到足以使得人们宁愿接受东部地区的低工资也不愿意去西部,宁愿在城市隐性失业,也不愿意去农村的乡镇卫生院。再者考虑东西部人口基数因素,虽然西部地区乡镇数目和乡镇卫生机构数目都高于东部,但是床位数和人员数却远远低于东部,每千农业人口卫生人员东西部相差0.44。由此分析可得:东西部农村卫生人员数量差距远大于城市,西部地区城乡卫生人员数目差距大于东部地区,这说明,西部农村地区目前确实存在比较严重的卫生人员短缺问题。但是,从在一些乡卫生院的调研情况看,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解释。事实上,乡镇卫生院还存在严重的无效率。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常常擅离职守,无故旷工,对待病人态度冷漠,尤其最近几年国家招聘了一批大中专医学专业毕业生,一方面缺乏诊断经验,另一方面无心在偏僻落后的乡村从事医疗救护工作,使得病人和当地居民相对不满。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潜在的制度设计缺陷
(一)公共部门监管成本大幅度上升,或导致监管的效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要由县级卫生局负责监管实施。目前我国县级卫生局主要有八大职能:
1.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全县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对全县各医疗机构的审批、验收、签发执行许可证,并进行行政监督。
3.协调有关部门完成初级卫生保健的各项指标。
4.负责全县的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地方病防治、结核病防治的管理工作。
5.依法对全县的食品生产、加工、经销单位和公共场所进行监督、审核、签发卫生许可证。
6.依法对全县的药品经销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签发药品经营许可证,对全县药品市场进行管理。
7.负责指导本行业的社会团体工作。
8.负责全县公费医疗管理工作。
在施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全县20-40 万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和报销工作又由县卫生局主要负责,即使在试行期间,有的县卫生局已经感到难以承受的压力,甚至不得不搁置其他工作,而全力投入到农村合作医疗事业中去,但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开展后,我们能否保证县卫生局的工作人员们能够切实有效的让这项惠及八亿农民的制度发挥它的作用?是否需要设立单独的职能机构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县级卫生局的职能是否需要重新评估和划分,以实现有效
的卫生监管呢?我们应该给以认真的思考。
(二)合作医疗的资金来源困境
在政府文件中有明确规定: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民通过互助共济,共同抵御疾病风险的制度。举办农村合作医疗,要坚持民办公助、自愿量力、因地制宜的原则。筹资以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适当支持。农民个人交纳的费用是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主要来源。可是我们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农民很难自愿把即使十元钱交给政府,农民在经过很多次欺骗后已经很难相信政府,即使是政府切实为农民服务的一件好事。不仅如此,在已经知道周围村民得到报销的情况下,甚至还有农民不敢去报销,他们相信如果他们在报销部门没有亲戚朋友的情况下是无法顺利报销的。这样,即使地方政府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有一定的强制措施,我们只能表示理解,并且希望这种强制是温和的。
此外,从上面的文件我们可以看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费主要由农民自己筹资,虽然中央财政每年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按人均10 元安排补助资金,但是我们无法知道这样能否满足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期连续的施行。认为农民应该出资的人认为:这是合作医疗互助共济的性质决定的。享受合作医疗保障是要承担相应义务的,农民必须自己要参加。只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才能享有得到政府资助的权利来。但是,确定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一定要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人提出,为什么不由政府设立一个基金解决群众就医问题?实际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体现了政府和集体的资金扶持,但政府和集体的资金是有限的,只有让大多数人参加进来,才能扩大合作医疗资金筹集能力。因此,除贫困人口外,对有能力的农户,应引导其自己出资参加合作医疗。即使少数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也不应该由集体把农民应出资的部分包起来,否则农民还是不能养成自觉参加社会保障制度的习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也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事实上,相对于农民需要缴纳的孩子的上学费用以及耕种土地需要的种子和化肥,这十元钱可能并不占农民支出的多少。但是随着通货膨胀和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于医疗需求和医疗成本的不断提高,政府是否会同时提高农民的缴纳比例呢?如果这种提高是在农民收入普遍较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我们或许能够接受,但是如果情况仍然像目前一样糟糕,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寻求其他的筹资渠道。此外,在文章开头,我们提到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还必须承担每人十元的费用,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西部地方政府,包括省级政府都是连年赤字,有的甚至连日常的基本支出都无法满足,他们是否在长期中还愿意并且能够支付这笔支出?总之,在合作医疗筹资时我们应该主要考虑以下方面:(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社会卫生状况;(3)经济承受能力;(4)农民的支付意愿;(5)时间和地域的影响。
(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无限膨胀动力
政府模式包含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调整和稳定社会等职能,既专权慈善的政府模式。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的、并非想象中的慈善的政府的经济模式。其中比较著名的政治集权模式(利维斯坦模式)认为:政府的发展像一个怪兽。因为它被认为是由效用最大化、自我服务的政治团体、官僚、专家群体和院外集团组成,它更愿意按自己的意愿而非公众利益行事,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其利益膨胀。虽然这种模式与实际情况相比过于简单和抽象,但是在政府中具有一定政治地位的人一般不会代表社会公众利益,却是不容否定的事实。尽管历史上曾经有过官僚为公众谋福利的记载,但是我们需要牢记:官僚们总是为自己服务的。预算规模大,能够使更多的人员在政府部门就业,政府的机构就可以得到不断扩大,升迁前景看好,工资和福利不断增加,地位和威望得到提高。在我国,目前除了更高一级政府以外,还没有其他机构或团体能够对这一行为进行约束,而上级政府也面临着机构扩大的利益冲动。如果不能在制度建立初始就设立严格的防护措施,这一情况将很难避免,最终使得公民和社会承担更多的负担和成本,影响经济发展。
四、关于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一)综合性的普遍保险制度
政府应该建立综合性的普遍保险制度,它要符合国家制定的最低保险金给付标准,并且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定期上调最低限额。这种保险应该是普遍性的,为了避免“搭便车”,也为了使孩子们拥有更加公平的机会,就该强制每一个人加入这个体制。也就是说,我们在将来有必要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市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合并,建立统一的、普遍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有的人也许会以现在城乡差距过大、东西部差距过大为理由,拒绝综合性的普遍保险制度,但是恰恰是这种城乡区域差距才使得我们更有理由施行它。在城乡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人们的收入差距本来已经不可避免的扩大,如果不能施行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那么从一个婴儿甚至胚胎开始,出生于农村或城市、东部或西部就已经注定了不公平,他们所享受的医疗保障在初始的制度方面就遭到了歧视和抛弃。即使在考虑国家对西部有意识的财政倾斜情况下,这方面得到缓解,我们还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主要以县为单位,定点医疗机构主要以省内国有医院为主,具有报销权利的机构更是主要限于本县范围内,这种种困难使得流动人口尤其农民工很难及时得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障。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历来在西方各国中也是难以解决的痼疾,但全国性的普遍医疗保险制度无疑会给他们带来最基本的福利。
(二)不同保健计划之间的竞争(只要可能)
虽然保险是强制性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选择不同的保健计划。医疗行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因此没有必要建立大型的垄断性的组织,除了一些人口稀少的地区如西藏等,由多个医疗组织提供多个不同的保健计划和医疗服务,可以获取竞争带来的收益,扩大公民的选择范围,提高效率。
(三)合理的医生供给和住院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试行)】推荐阅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2014年)08-23
剑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05-10
罗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05-31
长武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07-05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状况的调查报告08-2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