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管理史论述题(精选4篇)
中外教育管理史论述题 篇1
1.阅读以下文字,并对文中广告商使用的广告形式进行评述。《我主沉浮》是一部高水准的影视作品,由享有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的著名作家周梅森编剧,全国十佳导演蒋绍华亲 自执导,是继 《忠诚》、《绝对权力》、《国家公诉》后,又一部大型主旋律电视连续剧。
在这部主流政治题材大片中有这么一幕 :
省委书记裴一弘给老领导(前任省委书记)焕老送来的生日礼物,是一瓶 “西域”高档葡萄
酒。
除此之外,在剧中人物(国家高级干部)的生活场景中,“西域”和“新天尼雅”等高档红酒还作为道具频频出现。
(1)广告商采用的是 “置入式营销”广告方式,在国内也被称为 “隐性广告”、“植入式营销”。
(2)“置人式营销”肇始于上个世纪40年代末,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融人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 目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其品牌的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的目的。置入式营销不仅应用于电影、电视,还用于文学作品、网络游戏、手机短信等媒介。
(3)置人式营销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营销传播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在广告信息铺天盖地的今天,只有把广告从 “打扰型”转变为“置人型”,让受众在没有任何戒备心理的情况下悄然接受,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置人式营销需要电影制作方、广告客户、广告公司三者之间的有效配合。如果能与置人的客体本身结合得 自然融洽,能起到比传统广告更好的效果。较之我们常见的营销方式,置入式营销还有其独特的优点。一部优秀的电影或电视剧,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将会得到广泛的传播,而且经久不衰。一方面,从推广费用上来看非常低廉;另一方面,品牌也必将随之获得丰厚的回报。
2.试论述我国香港地区户外广告牌行业的发展历程。
香港广告牌行业发展历程,简单而言,是从简朴统一演化至美观耀目,到现在呈现出一派
百花齐放的绚丽壮观的过程。
(1)早于100年前,香港已有广告牌出现。当时广告牌只有三类:旗帜、木板及石柱。广告牌简单而统一,没有商标或衬托以其它图案、颜色,只是单调地标立店号作标识用途,让消费者有效地将店铺分类及明了店铺所在地。
(2)六十年代,塑料广告牌的出现慢慢取代原有类别成为主流。广告牌的字体逐渐趋向多元化,不但将原有统一的标楷体定律打破,也同时加人色彩,令沉实的广告牌开始泛起生气。
(3)80年代,是香港广告牌行业起飞的阶梯。外来文化的涌人及经济环境大为改善下,港人得以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及技术,创作力也大为提升。霓虹灯乘时而起,大行其道。另外,港
人对广告牌的用途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从简单的标识作用发展到用以吸引消费者;从竖立在自个儿店前到印制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广告牌行业进人新年代。
(4)步人90年代后期。计算机科技的普及令广告牌更为美观,涉及范畴更为广泛。广告牌已不单是户外行业,它逐渐步向室内,美化店内环境。各大商店盛行以计算机喷画作装饰及
推广,取代原有单调的胶贴纸字画而成为主流。
(5)到了今天,广告牌行业又再加添了新元素。LED、超薄光纤灯箱及三面旋转招牌的出现令广告牌更趋五花八门。
3.试论述20世纪80年代,国际化冲击对台湾地区广告业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广告业在国际化的冲击下,承受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正面影响包括:重视人才培养;广告新观念的导人;广告表现形态多样化;电脑科技的应用;严谨的成本观念和计费标准等。
负面影响有:经营成本急剧上升;人员跳槽现象严重等。
但从总体上说,由于竞争加剧,提高了台湾地区本土广告公司的服务水平。
1.试举例论述清朝的招牌广告相对宋朝有何发展和变化?
至明清时代,招牌广告无论从内容或形式上看,都更趋成熟。
1.宋代以前的招牌仅仅是作为店铺的标志而已,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而明清时代的招牌注重以儒家“以义取利”的思想为主导,因而在商业活动中表现为讲究商业道德与商店信誉。
2.清朝时期的招牌已不再是以单调的姓氏或街坊的名字作为招牌的字号,而是赋予招牌文字以言简意赅的内容。如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北京同仁堂药店,取自“童叟无欺”的商业信条。
3.在招牌含义上有的选用吉祥如意为主题,如开业于咸丰三年(1853年)冬的“内联陛鞋店”,其招牌是由于专做清朝宫廷的生意,故用“内”字,指的是“大内”即宫廷的意思。“联陛”是指“联升三级”,取其吉利,投宫廷官宦之所好,以招揽生意。
4.在招牌内容上还采用与商店商品有关的历史故事为主题。如开业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的北京“六必居”酱菜园,生产的酱菜驰名中外,是国内的一大特产。“六必居”的牌匾出自明朝宰相大奸臣严嵩之手,据说是其府中一位聪明的丫头采用妙计,在无意中让严嵩写下来的。店主得到后如获至宝,立即做成牌匾挂出,大肆宣传,使商店的买卖更加兴隆。5.中国古代商人对招牌字号非常重视,对招牌在形式和制作上也非常讲究。除了取名生动贴切外,还不惜以重金聘请名家来为商店字号书写招牌广告。
6.招牌的制作装潢非常讲究,多采用楠木和传统的工艺休漆等上好材料,精心制作。
2.试论述文革后,广告业开始复苏初期,我国广告的表现形式的特点。
(1)这一时期是广告业的恢复期,从表现形式上来说,只是传统广告的恢复和延续,从总体上看还很粗糙和原始,但也出现了一些比较优秀的个案。
(2)广告设计偏重于手绘技艺,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广告经营单位的创作设计人员大多出身于美术绘画专业。同时,这时期的一些印刷企业也可以经营广告业务,所以,这一阶段的广告设计制作呈现出浓烈的手绘特点。
(3)这时期广告设计模式一般是“简单告白+艺术装饰”。最初的广告从业人员与企业家认为广告主要负担传达信息的功能,就理解成客观地传达商品本身的物品信息,单纯地将广告变成产品报道,即宣传企业有什么产品,产品的特性、功能、用途是什么,有时还加上一些承诺,如“实行三包,代办托运”等等。这一时期的广告宣传多采用叙述的方式,广告创作人员尚无品牌意识,也不会利用各种媒体的特征来分类制作广告并获得广告最佳效果。以四字为一句,打油诗式的文字作为广告语或文案,配以产品说明,并介绍获奖情况,成为当时的广告“时尚”。
(4)影视广告开始出现在电视节目和电影院中。1980年代初的影视广告是从幻灯片过渡来的,电视广告更多的是大量说明性文字,甚至包括厂名、厂址、电话等联系方式;有的则解说词太多太长,主要信息不明,有些则情节晦涩,更谈不上创意。不过到了1985年左右,一批影视界的行家逐渐进入广告界,影视广告开始出现新的景象。
(5)由于开创了借“奖状”或“证书”来推举产品的模式,这时的广告慢慢滋长了一股浮夸虚假之风。“质地优良”,“誉满全国”,“荣获省优(部优、国优)”,“享誉世界,驰名中外”等广告标语充斥于各类广告之中。以至于到了奖项繁多,无一未获奖的地步。
3.试结合实际论述21世纪以来新媒体的崛起对广告营销的影响。(在论述过程中必须结合你所了解的实际事件或案例)新媒体的出现对广告营销主要有几下几方面影响:
(1)新媒体时代的广告投放更加精准化。在新媒体时代,更注重分众化传播、定制化服务和互动性传播,能不能精准把握广告沟通目标的生活形态和媒体接触习惯,将直接决定广告成败。
(2)互动参与性广告成为主流。新媒体的广告运作方式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能结合新媒体的形式感、参与性与多媒体互动的特点。可以说,互动参与将成为未来广告的重要特点。(3)创意决定成败。进入数字时代,网络电视时代,广告观众对媒体的选择主动权更大,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这个时候只有有创意的媒体和有创意的内容才能吸引受众注意。通过精彩的创意解决广告信息的传递,与目标受众进行沟通,是新媒体时代的制胜法宝。(4)广告投放越来越经济。相对于昂贵的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广告是最节省开支的一种广告形式,它能根据后台的巨大数据库的信息为广告的投放圈定范围,进而在合理有效的条件下产生广告行为,节省了广告成本,也确保了广告的目标达到率和广告效果。
(5)企业加强对终端新媒体的使用。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楼宇电视,卖场电视等新媒体看作是终端客户体系的重要一环。新媒体以其细分的场所,细分的受众,细分的适宜性广告产品,独特的主动收视空间,恰当的媒体表现形式深深吸引了众企业。
4.试论述我国加入WTO后,在国际化背景下,应如何建立我国广告公司的竞争优势。(1)建立多元化经营和区域化扩张。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广告公司业务范围单一,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大多数是靠自有资本的积累实现扩张。由于业务范围单一,资本规模小,在面对激烈竞争时,抗风险能力弱,竞争力不强。因此,本土广告公司应该具有战略眼光,敢于从外部融资,利用外部资源,走上快速扩张之道。此外,实行区域化扩张将是我国广告公司发展本土广告业的一种重要策略。
(2)通过资本重组构建集团化的广告公司。企业间的联盟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典型的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前我国广告公司数量多、规模小、力量分散、地区发展不平衡。因此,我国可以有效借鉴外国广告业的发展经验,通过重组整合的发展模式,组成联盟,使各成员公司可以共享资源优势,扩大运作范围。这样可以使现代我国广告资源分散化的现状得到有效的控制,资源的价值得到提升,这种集约化的经营,可以有效的抑制外国资本的快速进入。
(3)逐步推行代理制度,完善代理机制。我国的广告业要走向世界,应以大型广告公司为龙头,加快广告全行业的改革,实行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为广告代理制的推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我国广告公司与媒介的联合。媒体对于促进广告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媒体资源供给的增加,媒体经营日趋产业化与市场化,广告公司与媒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呈现出互相合作,互相依赖的关系。媒体收视率的压力,受众对节目质量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客户对媒体广告的投放。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媒体产业集团和集团广告公司成为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前者以文化产业为主,包含广告公司,后者以广告经营为主,控制一定的媒体。(5)确立关系营销的观念,建立客户数据库。从我国当前情况看,广告公司和广告主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对客户的培育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缺少服务的保证,缺少宣扬自己的观点。不过这一现象近来也开始有所改善,本土公司开始重视对客户的培育。
中国入世后,广告业将会经历一场新的高层次的国际性竞争,将有力的促进中国广告业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国际化背景下的本土广告公司,若想在机遇中求得发展,在挑战中赢得胜利,那就只有发挥自身的优势。这当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本土广告公司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就一定能有辉煌的明天。
5.试论述我国加入WTO给广告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1)加入WTO将使国内广告市场容量扩大。入世后更多的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投放广告将成为企业占有和维持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同时随着媒介竞争的加剧,新兴广告媒体不断涌现,在客观上促进企业增加广告投入。
(2)广告行业的竞争加剧。WTO加快了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步伐,但随着市场的扩大,将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国内广告公司进入,竞争者的增加将使行业内的竞争进一步白热化。(3)促进我国广告管理规范化。加入WTO从客观上要求广告业必须与国际接轨,当然也包括广告行业管理,因此广告管理方式将由传统的行政主导和关系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和知识技术主导。
(4)我国广告公司实现跨国经营的机会增多。入世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条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必然会加快国内广告代理公司进军世界广告业的步伐。
(5)在经济全球化和广告国际化的背景下,国内的广告业必须改变目前行业分散、规模小、效益低下的局面,才能从容应对跨国广告集团的竞争压力。
6.试论述近年来,日本广告公司国际化步履维艰的原因。
近些年来,日本广告公司海外市场扩展的速度和规模都不尽如人意,在日本的大企业迅速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广告公司的国际化却步履维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日本的广告公司以媒体代理为主,同一个企业可以由多家广告公司代理,这种特殊的经营形态与国际惯例不符。
(2)在业务操作方面,欧美的广告公司主要以四大媒体为中心开展代理业务,而日本的广告公司的业务范围不仅包括促销、公共关系,还涵盖体育、文化活动、版权贸易、影像业务、新媒体等所有领域,且都是在公司内部解决。这就使得欧美等广告公司的全球化推广战略很难与日本的对接。
(3)日本广告公司国际化运作的经验还比较少,提供的国际营销服务能力有限,因此日本企业也会优先选择那些精通当地环境和国际运作的跨国广告公司。
以上这些都成为阻碍日本广告业国际化的重要原因。不仅日本广告公司的全球化推广很难与国际对接,而且在日本国内维系的广告主与广告公司的关系也很难拓展到海外去。
7.试以美国广告代理制的发展为例,论述国际广告代理制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广告代理制是随着广告业的发展而逐步而形成的一种经营体制,以美国广告代理制发展的五个阶段为例子,广告代理制形成经历了以下五个历程:
(1)媒介直接贩卖报纸版面的阶段。1729年被称为“美国广告业之父”的富兰克林创办了《宾夕法尼亚日报》,他在创刊号第一版上,把广告栏安放在报头下社论的前头。那时的广告经营仍是报社内部的经营部门,是从属于报社的广告经营部门,是以单纯的拍卖媒介版面来维持经营。
(2)单纯媒介代理阶段。1841年,美国人帕尔默在费城为各家报纸兜售广告版面,自称“报纸广告代理人”,至此宣告广告代理业的诞生。这个广告代理业是从报社分离出来的一个独立的实体。它的经营方式是从媒介廉价批发购买一定数量的广告版面,然后再零售给广告主,并取得一定的利益。
(3)广告的技术服务阶段。1880具有雏形的广告代理业,不仅能为广告主提供广告媒介版面,而且还能为广告主代办广告设计和广告作品的制作等业务。广告代理的业务范围扩大了,开始向为广告主提供技术服务的阶段迈进。
(4)近代广告代理阶段。近代广告代理业强化市场调查机构,帮助开展市场调查,广泛搜集市场资料,为广告主制定广告计划和广告实施方案,开展有目的的统一的广告活动。广告代理业开始从单纯的媒介代理向全职能的、能向客户提供全面服务的近代广告代理过渡。(5)广告代理行销阶段。20世纪20-30年代,在这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告代理不仅能为广告主制订和实施广告计划,并为提高企业销售效果,进一步协助广告主策划和实施市场运营计划。广告业从而进入了行销服务时代。
8.简述国际广告管理的重点内容。
(1)对虚假广告的界定。如美国政府授权联邦贸易委员会对虚假广告做过两次界定;欧共体1984年通过的《欧共体部长理事会关于误导性广告的法令》,也体现了立法者对虚假广告不良后果的关注。
(2)禁止有害健康的产品广告。关系到人们健康的食品、药品、化妆品、烟、酒的广告、商标和标签受到最多的限制或禁止。如法国已禁止一切形式的香烟广告;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香烟盒及印刷广告上必须印有“香烟可能导致癌症”一类的健康警语;在欧美国家“处方药”不允许做广告;药品广告的表现方式受到限制等等。
(3)制定儿童广告管理规则。儿童广告的真实性如何,直接影响下一代的身心健康,许多国家对面向儿童的广告设置了种种规定和限制,涉及到广告内容、表现形式和广告刊播时间。(4)证人广告必须实事求是。各国法律纷纷明确规定:证人广告中的证言必须与事实相符,推荐产品或服务的证人,无论是名人还是凡人,都必须是产品或服务的真实用户,否则概当欺骗论处。
(5)规定商品广告、标贴要标明其主要内容成分。许多国家与地区的法规规定,食品、饮料、药品等类的商品广告和标贴上,都要标明商品的主要成分。(6)限制使用竞争性广告语言。西欧国家的广告法规对竞争性广告语言的控制比美国、日本等国严格。如德国规定产品广告不准用比较法与其他产品作直接或间接竞争;法国近年刚开始允许做比较型广告,但规定广告主在发布这类广告之前必须通知被比较产品或服务的公司等。
9.简要论述置入式营销及其特点。
(1)“置入式营销”肇始于上个世纪40年代末,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其品牌的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的目的。置入式营销不仅应用于电影、电视,还用于文学作品、网络游戏、手机短信等媒介。
(2)置入式营销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营销传播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在广告信息铺天盖地的今天,只有把广告从“打扰型”转变为“置入型”,让受众在没有任何戒备心理的情况下悄然接受,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置入式营销需要电影制作方、广告客户、广告公司三者之间的有效配合。如果能与置入的客体本身结合得自然融洽,能起到比传统广告更好的效果。较之我们常见的营销方式,置入式营销还有其独特的优点。一部优秀的电影或电视剧,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将会得到广泛的传播,而且经久不衰。一方面,从推广费用上来看非常低廉;另一方面,品牌也必将随之获得丰厚的回报。
10.试谈谈为什么说“广告国际化是必然趋势”。
(1)商品经济无国界,其必然结果是迫使各国的广告业走上国际化的道路。① 二战以后,出现很多世界跨国公司,这些公司的产品销售市场从本国扩展到国际,在此基础上在很多国家设立分公司或分厂,从而促进了国际间产业的地区分工,加速了商品市场的全球化趋势。②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结构产生重大变化,世界经济结构出现了投资分散化与经营全球化的明显特点,所有经济活动都扩大到全球规模,使未来的经济越来越“无国界化”。这种无国界化的经济迫使各国广告业应市场需求,走上国际化道路。
(2)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又使广告国际化成为可能。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促使全球性广告媒介和全球广告应运而生。
(3)广告公司的国际化,是实现广告国际化的关键。西方许多大型广告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相继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纷纷在各地建立分支机构,以适应并发展全球广告的需要。跨国广告营销战略的建立,大大节省了为适应不同消费者群而制作不同广告的费用,使企业品牌形象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一致,增强了跨国企业的活力,并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中外教育管理史论述题 篇2
《中外园林史》是园林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也是核心课程。以《中外园林史》为例进行网络课程设计,其主要的教学内容依据当前传统《中外园林史》课程教材为基础进行制定。《中外园林史》网络课程特点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有着《中外园林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传统课程教学特点。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网络课程教学特点。教学目标方面通过《中外园林史》的教学让学习者系统性地掌握其理论知识内容,了解园林的历史与文化;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以史学知识为主体;教学方法则以知识讲授为主。
二、《中外园林史》当前网络课程设计中的不足
在分析当前主要的一些《中外园林史》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块功能设计之后,发现当前《中外园林史》网络课程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从知识管理视角下审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匮乏
当前很多《中外园林史》网络课程中的资源库仅为教材教学内容和一些相关的练习内容,没有建立起系统化、标准化的资源库,相应的,我国在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方面也缺乏统一标准。从调查情况来看,在《中外园林史》网络课程教学中,资源匮乏问题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基于知识管理理论视角来分析这一问题,不利于学习者挖掘隐性知识,导致其无法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 教学方法单一
作为当前《中外园林史》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中外园林史》网络课程教学方法都为视频教学、PPT课件、文字教材内容呈现等方式,缺乏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同时,在教学模式上仍旧偏重于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教学者的作用。
3. 缺乏较好的交互功能
虽然很多《中外园林史》网络课程也提供了交互功能平台,但是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并不理想,一些交互平台中并没有实质性内容,或者仅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论坛平台,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另外,在交互功能实现方面,绝大多数依赖于其自身网站的功能,对于当前较为流行的博客、微博、MSN、QQ、微信等网络信息平台缺乏较好的利用。
三、《中外园林史》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1. 建立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课程教学中建立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也能较好地提高学习者的知识利用效率和学习效果。网络教育中的个人知识管理应该注重对知识的统筹和记录,因为网络教育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学习者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导致其获得的知识不像传统的学校教育那么系统,需要通过个人来统筹知识。利用日志、文档等形式来记录知识,学习者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促进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从而达到知识创新的目的。
其中在资料管理、个人知识库管理和网摘管理方面,主要针对的内容是关于《中外园林史》的教材知识、网络拓展知识、个人知识基础等等,通过系统化的知识管理策略,提高知识利用效率。而时间管理主要强调的是学习者在《中外园林史》网络课程学习中的学习效率,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内容。问题管理和通讯录管理是交互平台中的一部分,其能够实现知识共享功能,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通常会进行知识创新。
2. 优化《中外园林史》教学方案
对《中外园林史》教学方案进行优化,主要是在知识管理体系中进行的,基于《中外园林史》的教学特点,系统性改良教学方案,优化要点部分如下:
(1)优化教学内容。在优化教学内容方面,应当充分体现出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共享原则,例如在资源库的构建上,尽可能丰富教学资源库,在《中外园林史》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例如加入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案例。评价在资源查询方式上进行优化,利用现有的搜索引擎,将之结合到教学系统中,这对于提高资源库的知识信息量有着重要作用。
(2)优化教学方法。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中外园林史》网络课程知识管理应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优化教学方法主要是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原则便是适用于知识管理理论的思想。例如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情景设计,情景教学法也能突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符合知识管理的基本要求。
(3)优化教学评价。优化教学评价也就是应当改变传统的网络课程教学评价模式,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教学评价方法进行优化,选择一些更加能够体现知识管理思想的评价方法,核心考察与评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3. 充分利用知识管理功能
对于知识管理在《中外园林史》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来说,充分利用知识管理优势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其网络课程设计没有体现出知识管理的优势功能,也就丧失了知识管理的应用意义。其知识管理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的分析与组织。在知识分享和组织中,学生应当具有较好的知识分析和组织意识,例如在每次课程学习完成后,将所学的各种知识进行整合以及综合分析,从现有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和知识内容中分析出自己所要的知识。由于网络教学的学生基础相差较大,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都是学生所需要的,这就需要对部分知识进行剔除,相应的,也需要对部分所需的知识进行重点归纳总结。将学习目标进行细分,利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知识管理功能,构建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放在这里对分散的知识内容定期进行再次整合以及加工。
(2)知识的呈现与共享。知识共享的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而不是单方面的知识呈现,知识呈现对于知识提供者本人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只有在知识共享过程中,获取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内容,从而才能起到真正提高自己知识水平的作用。而且在知识共享中,应当注重隐性知识的获取和转化,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经验和心得,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获取隐性知识。知识的共享过程事实上也是交互过程,这就需要对交互平台进行更加有效的融合。
4. 完善知识反馈系统
在完善知识反馈系统方面,首先应当明确知识反馈系统的作用,在《中外园林史》网络课程教学中,知识反馈系统的作用主要在于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课程教学难点和学生易错点、评价课程教学有效性等。利用电子学档,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电子档案袋,记录的内容可以是网络课程的学习心得、学习计划、其他有意义的学习感想以及小组成员交流记录等,它反映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当前《中外园林史》网络课程教学系统中的反馈系统主要是基于一种延时性的模块功能,例如其问题解答系统,学习者在提出问题后并不能立即获得解答,而是在一段时间后教师才能解答其问题。因而应当改变这种模式,建立起基于网络平台的实时反馈系统,例如通过远程视频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模拟,其并不是录制教学视频,而是以视频会话的形式开展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教学者与学习者建立起实时信息反馈机制。
文章以《中外园林史》课程为例,进行了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中外园林史》网络课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阐述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和设计要素,分析了设计过程,并且针对《中外园林史》课程本身的特点和网络教育形式特点提出了相关的优化策略。本次研究主要是基于整体网络课程设计框架和模块研究,在具体设计功能实现方面还存在问题,希望后续研究能够弥补这一不足。
摘要:由于网络教育的便捷性和广泛性,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网络教育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是从网络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其存在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有效性并不高的问题。在网络教育中应用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能够改变当前的网络教育模式,特别是在网络课程设计方面,依据知识管理的思想进行设计优化,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这对于促进我国网络教育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以《中外园林史》为例,进行了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示范课程建设策略分析。
关键词:知识管理,示范,网络课程,《中外园林史》
参考文献
[1]廖刚.网络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J].化工高等教育,2008(02).
中外教育管理史论述题 篇3
关键词:中国教育思想外国教育思想启示
一、中国主要教育思想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教育思想是我国中华民族文化遗产非常珍贵的一部分。在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明确提出了教育对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这一思想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编撰和整理了《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的古代文化。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因材施教,在道德教育上,高度重视道德修养的教育。
(二)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在教育上的思想同孔子一样,都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孟子被世人奉为“亚圣”。孟子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提出教育是为了扩充“善性”,以此来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他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受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种关系,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宗法关系,也奠定了我国教育思想的性质和根本。
(三)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是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对当时和后世教育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育目的上强调教育对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在“变化气质”,抨击了当时以科举为目的的争风逐利的风气。在道德教育上,认为道德修养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道德教育在整个朱熹的教育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在中国现代教育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教育思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和进步意义。“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认为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意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内容,以此为基础,他进一步提出了“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学校的角色,社会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值得学生去学习的。同时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认为只教不做不能算是教,只学不做不能算是学,教和学都要与做结合起来。
二、外国主要教育思想论述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教育上与孔子相同的一点是都主张实行“有教无类”,认为通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是治国之才,而治国者必须兼备德与才两个方面,知识的学习和道德修养的水平同样重要。伦理道德是苏格拉底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第一次提出了伦理学的理论问题,认为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务是首先要教人怎么做人。
(二) 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的主体是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自然人”,要给孩子足够充分的自由,不干预不强制,不一味灌输,压抑儿童的天性。其“归于自然”的主张,带来了儿童观、教育观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认为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教育之前要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和阶段,以此来进行课程的设置,呼吁人人都应该接受教育,以寻求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提高全民的素质。是一百多年来最享有盛誉的教育改革家。
(四)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是20世纪人類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立足于现代社会的现实问题,提出的很多观点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与陶行知不同的是,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校生活本身就是生活的一个方面;“教育即社会”:意在使学校成为纯净理想的适合儿童发展的社会;教育即生长:要求教学要符合儿童发展的水平,考虑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强调人的主动性,提高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
三、中外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1)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了平民,认为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每个人都要受教育的权利,这一论断在历史上处于十分先进的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为现代的“双主体”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现在的普及教育和义务教育提供最早的理论依据。
2) 古代的教育都把道德教育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认为教育必须使人德才兼备,但现代的教育大多单纯追求知识,分数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学生道德败坏的事例屡见不鲜,所以在现代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十分必要。
2,进步主义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以卢梭、裴斯泰洛齐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思想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崇尚“归于自然”,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这点对于现代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许多的兴趣班和文化课提高班,导致很多孩子失去很多自由,所以顺应孩子自己的身心发展和兴趣对于现代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教育心理学化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此课程的设置必须要符合儿童的认知结构。过去20年的改革,教育理论者和专家一直在大力从“教师中心”转向“儿童中心”,课本内容的设置也一直在强调儿童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减弱了长篇大论的说教部分,使得课程变的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实际应用性。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被动接受书本上的知识,很少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提倡学生独自或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中外教育管理史论述题 篇4
一、简答题
1.简述克林顿政府提出的美国基础教育的八项培养目标。
答:(1)重视早期教育,美国所有儿童作好学习准备。(2)降低中学生的辍学率,高中生的毕业率至少达到90%。(3)在4年级、8年级和12年级结束时,所有学生必须在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英语、科学等8门必修课显示出驾驭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就业作准备。(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和专业水平。(5)美国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水平达到世界一流。(6)重视成人文化教育和终身学习。(7)在学校消灭毒品、暴力、酗酒,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有序的学习环境。(8)倡导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改善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促进学生在社会、情感和学术方面的发展。
2.简述当代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发展趋势。
答:(1)加强道德教育、重视人格培养;(2)始终抓基础、及时更新内容;(3)发展智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4)重视信息技术知识;(5)重视个人知识。3.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答:(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2)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中包含4个因素:即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3)学习活动的产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要与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产生联系,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意义能引发学生情感的变化。二是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不断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上完成有意义的“建构过程”。总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知识的建构决不是随意的,必须与他人切磋,以及和自己的经验相联系,不断加以调整和修正;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
4.简述价值澄清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答:价值澄清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拉斯。这一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多元的、相对的和变化的,学校德育要帮助儿童掌握价值澄清的方法,不是直接把价值观教给学生,而是通过学习、分析、评价、反思,尤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讨论、辩论等方式,使学生形成适合他自己的价值体系。价值澄清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关注生活、接受现实、启发思考、培养能力。
5.简述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答:(1)重视教育评价的反馈与改进功能;(2)重视扩大教育评价的范围;(3)重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4)重视教育评价中的自我评价。6.简述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般过程。答: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动员阶段、实验阶段、实施阶段和巩固反思阶段。
7.简述国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答: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是教育全民化(包括推进教育民主和教育普及);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个性化。8.简述《美国2061计划》的基本改革规划。
答:美国科学促进会为提高美国中小学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在考察和分析了美国基础教育成效后,提出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科学、数学和技术改革的构想,并拟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1985年哈雷彗星曾光顾地球,它再次光顾地球将是2061年,以此命名这个计划,说明了它的未来指向。其主要阶段成果:(1)《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教育改革总报告和五份分报告。(2)《科学文化标准》具体规定了实现目标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领域。9.简述我国面向2l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答: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构成了这次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1)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2)课程结构改革,注意综合课程的设置。(3)课程内容的改革,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课程实施的改革,倡导参与性、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5)课程评价的改革,强调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10.结合实际,如何看待网络对道德的影响。答:
11.如何理解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答:(1)重视教育评价反馈与改进功能的发挥。(2)扩大教育评价范围。(3)重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4)重视教育评价中的自我评价。12.简述当代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发展的趋势。
答:(1)加强道德教育,重视人格培养;(2)始终抓住基础,及时更新内容;(3)发展智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4)重视信息技术知识;(5)重视个人知识。
二、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对我国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理解。
答: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 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确定这一培养目标,是基础教育承担提高全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历史重任的具体落实。
2.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的改变。
答:(1)从封闭转向开放;(2)从受体转向主体;(3)从平面转向立体;(4)从工具价值转向目的价值。
3.什么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有哪些特点?
答:发展性评价是建立在教师的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关注教师、学生在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教师、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发展性评价的特点是:(1)评价内容体现综合性,评价标准体现分层化。(2)评价方式多样化。(3)评价主体多元性。(4)关注发展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
4.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答:
(一)基础教育学校外部管理改革
我国已基本上建立起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基础教育管理新体制,这种新体制虽然仍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中,但是它已经在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基础教育学校内部改革
1.改革学校领导制度(1)实行校长负责制;(2)发挥学校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3)实行民主管理。
2.推行教职工聘任制 聘任教职工时,一般贯彻双向选择、公平竞争、择优聘任、统筹兼顾、相对稳定、妥善安排的原则。实践已经证明,教职工聘任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学校劳动组合,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实行结构工资制 目前我国中小学实行结构工资的具体办法是:将教师工资分成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和教龄津贴四个部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作业2
一、填空题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要求课程功能的改变是: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 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2.学科基本结构是指某门学科的 基本概念 和基本原则。3.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是智能教学理念追求的目标。
4.国外德育有体谅模式、社会行为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和完善人格模式等几种模式。
5.我国教育评价活动的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是: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是甄别与选拔,“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6.当前世界各国所采用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中央集权型、地方集权型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型。
7.基础教育也称 国民基础教育,是旨在提高公民基本素质而实施的 普通文化教育。
8.纵观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的 教育改革,可以看出其中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各国都教育教学改革将视为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事。9.基础教育是与职业技术教育 和 成人教育 相区别的一种教育。10.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教育的民主化 和教育的普及化。
11.“2061计划"提出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 的改革构思。
12.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内涵是 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13.卡尔·罗杰斯在1942年出版很有影响的《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非指导性” 治疗理论方法。
二、单选题
1.20世纪80年代教育目标以(B)为主要内容。A.学会生存 B.学会关心
C.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2。英国的道德教育内容有(B)A.法制教育 B.政治教育 C.社会教育 3.美国德育政策的特点是(B)A.注重未来生活 B.强调美国精神 C。统一的道德教育目标
4.发展性教学论主要提出者是(A)。A。赞可夫 B.布鲁纳 C.瓦根舍因 5.提出“凭发现学习”是(B)。
A.发展性教学理论 B.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C.范例教学
6。提出根据“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进行教学与学习的是(C)A.发展性教学理论 B.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C.范例教学
三、名词解释 1.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目标和它的优点与价值判断的系统调查,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2.显性课程: 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正式课程。
3.教育个性化: 是指致力于培养学生个性的教育,充分考虑人的个性的各个方面——生理、心理、社会的,最终真正从人的特点出发去进行全面设计的一种教育模式。
4.校本管理: 是一项通过将重要的决策权从州和县转移到每一所学校从而改进教育的策略。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加强信息技术和外语教育,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支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师资队伍;依法治教,完善督导评估制度。2.我国确立培养目标有哪些特点? 答:(1)目标社会化与目标素质化结合;(2)重视发展学生个性;(3)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3.发展性教学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5)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4.在德育内容序列化安排方法方面,由于德育过程观的不同,存在哪些不同的观点? 答:(1)结构迁移说:重视核心品质的培养和迁移;(2)阶段连续说: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校德育内容安排在各个教学阶段,形成一个前后没有重复的直线递进式序列;(3)螺旋循环说:把学校德育内容的多层性与受教育者德育发展水平的参差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连贯、螺旋上升的系列。5.社会参与学校管理有什么意义? 答:(1)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局面;(2)推动了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3)增强了学校教育的活力。
6.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以政府为主导的动力结构的表现有哪些? 答:(1)政府颁布政策、法规主导基础教育改革。(2)政府各级领导重视基础教育改革。(3)在资源配置上,突出各级政府的主体地位。
7.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旗帜和行动指南,目前应当形成的认识有哪些? 答:素质教育理论是20世纪末期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最重要的成果,是邓小平理 论在教育事业上的反映,是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的表现形式。特别是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对素质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形成了“一个灵魂”、“两个重点”、“三个面向”、“四个结合”等系统观点,确立了素质教育在21世纪的教学改革中的指导地位。
8.纵观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归纳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答:(1)重视价值观的教育和学生精神、道德的发展;(2)加强社会公民意识的培养;(3)以基础学力为核心改善教育质量;(4)注意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5)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交流的技术和能力。9.简述范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答:范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四个统一”。第一,“教学和训育的统一”,这是指要坚持教学的教育性,将传授知识、技能与进行思想教育统一。第二,“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就是要打破专题教学中学科体系的次序,用课题形式代替传统的系统形式,从课题出发进行教学。这种教学,一方面要求针对学生存在的或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另一方面,每个课题应该既是发现的突破口,同时又对学生有吸引力,把学生从一个发现引导到另一个发现上。第三,“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强调教学既要以知识技能武装学生,又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把传授知识与教给学习方法、思想方法,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第四,“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就是强调教学中,既要了解和熟悉教材,又要了解和熟悉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个性,在教学中要把两个主要的教学因素结合起来考虑,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10.各国道德教育计划共同强调的内容有哪些? 答:(1)社会价值标准: 合作,正直, 社会责任, 人类尊严.2)个人价值标准: 忠厚,诚实,宽容, 守纪律等.3)国家和世界的价值标准: 爱国主义, 民族主义, 国际理解, 人类友爱等.4)认识过程的价值标准: 追求真理,慎于判断等.11.有效能学校有哪些特征? 答:有力的行政领导,有序的氛围,基本技能目标明确,成绩取向的政策,高的期望,经常性评估,教职员发展,在职培训,合作的气氛,用于学习的时间,强化和按照能力分组。
12.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有什么? 答:(一)以政府为主导的动力结构。A.政府颁布政策、法规主导基础教育改革B.政府各级领导重视基础教育改革C.在资源配置上,突出各级政府的主体地位。(二)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战略。(三)以教学改革为主导的秩序。13.当代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发展趋势的特点是什么? 答:(1)加强道德教育,重视人格培养。(2)始终抓住基础,及时更新内容。(3)发展智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4)重视信息技术知识。(5)重视个人知识。五,论述题 1.结合实践谈谈你对21世纪中国教育的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识。
答: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确立以下目标:正确理解和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把思想品德作为培养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人格健全和有鲜明个性的人。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特点的认识。
答: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德育内容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分别是德育内容更加丰富与全面、德育内容具有层次性与多样性、关注学生道德心理的发展水平、重视道德实践能力的发展等;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的德育内容已经扩展为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在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的变化上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从封闭到开放、从受体到主体、从平面到立体、从工具价值到目的价值等
3.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有什么? 答:(1)确立现代学校管理观念。(2)深化学校领导体制改革。(3)完善教职工聘任制。(4)加大学校管理配套改革的力度。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作业3
一、填空题
1.世纪之交,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向 教育领域 全面渗透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课程与挑战。
2.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理念经历了从“双基教学理念”发展到智能教学理念再发展到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理念。
3.在学生品德发展中,除了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学校也是一个重要的育人环境。4.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也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5.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中小学校 改革 的目标是 建立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
6.基础教育是指国家对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阶段的普通文化教育。7.素质教育是2l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旗帜和行动指南。8.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
9.素质教育观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编辑,一是教学目标的重心应当向非认知领域转移,二是教学目标设定要面向全体学生。
10.公民教育是指每个出生在国家里的人都有权接受的教育,它以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基本目标。
11.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中的政治教育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主义民主政治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教育。
12.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 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13.学校管理是一个以组织学校教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
14.校本管理是一项将重要的决策权从州和县转移到每一所学校,从而改进教育的策略。
15.传统亚洲国家教学评价观的特点是:重视考试的选拔与甄别 功能,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
二、单选题
1.20世纪90年代教育目标以(A)为主要内容。A.学会生存 B.学会关心
C.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2.日本学校德育教育政策的特点是(B)A.注重现代化 B.学习西方 C.关注未来 3. 结构主义教学论思想主要是(B)提出。A.赞可夫 B.布鲁纳 C.瓦根舍因 4.“范例教学”理论提出者是(C)。A.赞可夫 B.布鲁纳 C.瓦根舍因
5.“把教学重心定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C)理论。.
A.结构主义教学 B.范例教学 C.非指导性教学
三、名词解释
1.基础教育改革: 是旨在提公民基本素质而实施的普通文化教育,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接受的最低限度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
2.教育国际化: 是把本国教育置于世界之中,用国际眼光考察本国的教育制度,培养适应国际化时代的新型人才。
3.隐性课程: 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学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规范,形成的态度、价值观、具有潜在性和隐蔽性,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简答题
1.我国课程改革中教材改革的方向有什么? 答:(1)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位。(2)在课程政策上,要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3)在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4)实现课程综合化。(5)在课程实施上,力求相互适应和课程创新。(6)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2.各国基础教育对个人的培养有哪些内容? 答:(1)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2)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3)培养学生的创造 能力。(4)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5)培养学生的和谐、丰满的个性。(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什么? 答:(1)重视教育评价反馈与改进功能的发挥。(2)扩大教育评价范围。(3)重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4)重视教育评价中的自我评价。4.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有什么? 答:(1)突出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2)追求公平和效率,实现发展目标。(3)构建灵活的办学体制。(4)课程内容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5)加强道德教育。5.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构想应当注意什么? 答:(1)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正确理解和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3)把思想品德素质作为学生的最重要的素质。(4)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5)培养人格健全和有鲜明个性的人。6.我国学校德育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1)道德教育。(2)政治教育。(3)思想教育。(4)法纪教育。(5)心理教育。
7.教育评价有什么原则? 答:(1)方向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5)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6)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8.我国课程改革中教材改革的方向有什么? 答:(1)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位。(2)在课程政策上,要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3)在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4)实现课程综合化。(5)在课程实施上,力求相互适应和课程创新。(6)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9.各国基础教育对个性的培养有哪些内容? 答:(1)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2)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4)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5)培养学生的和谐、丰满的个性。(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五、论述题
1.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有什么?你如何理解? 答:(1)确立现代学校管理观念。(2)深化学校领导体制改革。(3)完善教职工聘任制。(4)加大学校管理配套改革的力度。
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教育评价有哪些功能? 答: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构成了这次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1)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2)课程结构改革,注意综合课程的 设置。(3)课程内容的改革,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课程实施的改革,倡导参与性、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5)课程评价的改革,强调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教育评价的功能有:(1)导向功能2)鉴定功能3)反馈功能4)激励功能5)管理功能6)改进功能7)研究功能。
【中外教育管理史论述题】推荐阅读:
中外服装史05-31
中外数学史05-19
中外数学史讲稿10-25
中外园林史分类知识点07-27
《中外广告史》广告1001指定必读书目10-23
中外教育管理论文07-06
中外素质教育06-08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08-03
中外教育名家思想10-13
中外名家谈经典教育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