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诊所案件代理心得

2024-08-08

法律诊所案件代理心得(精选5篇)

法律诊所案件代理心得 篇1

法律诊所案件代理心得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法律诊所这一课程,这对于法律专业的大三同学来说,是继模拟法庭之后又一次靠近真实法务的机会,这亦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很荣幸,我能够在法律诊所中代理一宗案件,获得更加深层次关于司法实务的体验。

对于初来乍到的我们,一开始代理案件都是生疏的,如何会见当事人,如何与当事人交流,以及如何取证都是未知数。第一次与当事人见面的时候甚至是紧张的,但是通过课堂上学习的关于会见当事人的技巧,我聆听了当时人对案件的叙述,以及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但第一次一定会有疏忽与不足,比如在取证时,对房屋的照片取证没有在照片上加入时间戳,以及没有问清房屋的实际归属,导致后来的重新返工。所以在接待案件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通过当事人的陈述尽量还原案件的客观事实部分,找出有利和不利的地方,才能准确的运用法律知识。在跟当事人会见时要讲究技巧。因为一般到诊所要求帮助的人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或者对法律专业知识了解不多的人,且遇事情绪都比较容易激动、愤怒,因此会见的要求就更高。这虽然是错误但也是经验,多亏了法律诊所提供的这次社会实践的机会,我才能学习到如何与当时人交流,以及询问当事人案件具体信息时应该问什么问题。这对我以后的学习与工作都是有极大帮助的。

在将民事起诉书送达至法院之后,就进入了证据的采集阶段,我本认为证据的收集极其简单,但事实却与实际相差甚远。在对漏水房屋楼上的房主信息进行调查时,我先后去了房屋管理所、所辖地派出所以及所辖社区去调取楼上房主的信息,但都没有成功。在去社区开具社区公民推荐书时,社区的各种拒绝也让我十分无助。但这就是谈判的过程,一切的困难都需要我们去直接面对,这正是法律诊所所教会我的。通过这一阶段极大地增强了我对“证据”的理解。我们知道,任何法律案件都讲求“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而事实要靠证据来说话来澄清。通过在诊所的学习,不但强化了对证据理论认知的认识,了解什么是调查取证,以及调查取证的范围、方法和步骤等基本知识外,还要求我们要用充足确凿的证据来展示再现法律事实,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这就要求我们在会见当事人或者接受委托时,要有意识地询问当事人对证据的掌握情况。以获得我们所要得到的对案件有利的证据。

在开庭时,让我再一次的感受到了司法实务与学校平时模拟的不同,在模拟法庭中,同学之间虽然在程序上没有问题,但多数有表演的成分在其中,但在实际开庭中,法官与我之间的交流只有寥寥几句,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经验,在实际庭审中与法官交流。并且在庭审中虽然经过了之前的充分准备,但也能感觉到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不足,这也需要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知识储备。

最后可以说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法律诊所为我们法学院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在社会实习的人,不允许你有犯错的机会,你一旦犯错就会危及当事人的利益有时候可能一个小小的错误就会葬送当事人的利益。法律诊所所传授的法律实务方面的内容,最大限度的帮助了我们在以后实际生活中来运用,这也使得以后将要作为法律从业者的我们,少走了许多的弯路,获得了一些前期经验和历练。

从盲目被动的与当事人交谈到有针对性有技巧的处理相关案件,从面对案件的无所适从到冷静、理性的分析案情,从代理前的忐忑到案件结束后的坦然,只要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案件,那么每次办案的过程不仅是与人交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更是法学实践能力的提高,这对我以后进一步学习法学理论知识是有很大益处的。最后还是感谢学校、老师能够给予我这次机会,让我得收获了如此多珍贵的经验!

法律诊所案件代理心得 篇2

【关键词】法律援助;申诉;代理;初探

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保障经济困难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获得必要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201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意见中指出,探索建立法律援助参与申诉案件代理制度,开展试点,逐步将不服司法机关生效民事和行政裁判、决定,聘不起律师的申诉人纳入法律援助范围,下一步相关试点和推行工作将会提上日程。本文试图对法律援助参与申诉案件代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初步的探析。

一、我国开展申诉法律援助工作现状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目前,在我国由于立案难、申诉法律援助程序不明确等原因,大多数地区法律援助机构没有明确将申诉案件代理纳入法律援助范围,更多得是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或明确将司法机关已经立案的申诉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但也有少量地区法律援助机构已经探索将申诉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开始办理各类申诉案件。

二、开展申诉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申诉案件立案难。申诉案件一般很难立案,即使法律援助机构受理,指派了律师,但往往因为不能立案而使案件没有结果。在实践中很多法律援助申诉案件因不予立案而最终中止法律援助,检查机关的民事抗诉权力并未充分发挥,导致法律援助参与申诉案件始终处在被动地位。

(二)申诉案件与信访案件经常混淆。各地法律援助机构从部分的咨询案件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申诉案件都是长期的信访案件,且有一部分根本不能进入法律程序,在目前大部分地区没有统一明确的法律援助参与申诉代理具体制度、程序的情况下,如何对法律援助机构代理申诉案件进行定位,在法律援助机构人员、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让法律援助工作变成接访工作,不让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造成工作中的越位,是开展申诉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

(三)律师代理申诉案件积极性受影响。申诉案件不易操作,申诉时间长,有的申诉案件需要几年、甚至更长,这几年出现的冤假错案,申诉时间长达十几年,久拖不决,导致律师不愿意耗费精力来办理。即使申诉不成,申请人往往将矛盾转移,认为法律援助可以通过非法律手段处理问题,拒不承担诉讼风险,或将法律援助看成是包打赢官司的部门,往往引发新的矛盾。

(四)法律援助参与申诉代理补贴发放标准难以确定。

由于申诉案件存在立案难、案情复杂、办理时间长且无法确定等现实因素,如何计算办案成本,如何为承办申诉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发放办案补贴也是法律援助参与申诉代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规范法律援助参与申诉案件代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对申诉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条件、办理程序、补贴发放等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使法律援助机构在受理、指派、办理申诉法律援助案件时有法可依,补贴发放等工作有据可查。

(二)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推荐参与代理申诉案件的律师人选,并建立律师人才库和名录。参与代理申诉案件的律师应当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事业,善于做群众工作。重视发挥党员律师、优秀律师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加强对法律援助参与申诉代理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为律师参与代理申诉案件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施,加强安全防范,保障律师人身安全;对律师阅卷、咨询了解案情等合理要求提供支持,对律师提出的处理建议认真研究,及时反馈意见。

(四)检察机关应加大民事行政申诉案抗诉力度。实现公正司法是检察监督的根本目的,在涉及重大信访申诉案件的敏感问题上,运用律师代理申诉,是进一步促进公权干预私权诉讼的顺利成功,检察机关面对私权诉讼的不公,就要敢于依法运用检察权界入私权诉讼中去,进行公正抗诉,在抗诉中,要更好把握运用律师代理申诉案件的度和量。

(五)明确人民法院申监庭、人民检察院民刑抗诉科、法律援助机构为负责申诉案件法律援助的职能部门。要保障申诉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通过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加强交流沟通,数据共享,就提供法律援助的申诉案件处理、审理情况,以及处理、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共同促进申诉案件的及时化解。

(六)司法行政机关要联合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出台类似《关于推行申诉案件法律援助工作机制的意见》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对申诉法律援助工作的操作流程、部门协作、相关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做好与公检法等相关部门的衔接工作,为律师承办申诉法律援助案件提供必要的便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2015.06.

[2]赵妮,张建涛.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智富时代,2015.06.

[3]杜桂兰.浅析法律援助制度及其完善.华侨大学,2013:9-13.

作者简介

法律诊所心得体会 篇3

随着上周一法律诊所课程的结束,我们结束了本学期对法律诊所的学习。诊所式法律教程也是我们法学教育的舶来品之一。在美国,这个学科会是一次纯粹的实践性课程。由老师给学生分配真实的案件。让学生们成为某一方的代理人进行相关诉讼。而这样的授课形式,在现如今的我国还没有实施的环境。只能是教师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分析案件。

本次课程系里也用心的把法律诊所课分成了四个部分来讲授。前三个部分主要是老师分别以行政案件、民事案件及刑事案件的案例为切入点,来讲解相关问题。但是,通过前三次课的学习,我认为还是没有达到法律诊所课程的目的。每一个案例,每一次讲解,都是纯理论的讨论与讲授。比如老师给出案例后会问,如果你是原告或被告的代理人,你会怎么应对对方的诉讼请求或答辩。我认为除此之外的理论知识,我们还应该对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多了解一点。因为法学和很多专业一样,最后终会应用于,服务于社会。而在学习了我国的法学理论之后,我们也应该去了解我们的法律实践。毕竟在我们毕业后的择业中,律师是我们的重要选择之一。而律师作为法律服务人员,会遇到很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想这都是学校应该传授给我们的。这会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尽快融入社会。

当然,我更喜欢老师您的授课方式和方法。您通过在办案过程中的经历、经验,给我们讲解了一节十分生动的课程。在此以前,我认为律师会见对方当事人只是调取证据。而且想象不出在办案中与其他为不同当事人代理的律师之间会有什么合作。以及在办案过程中与公检法机关合作的问题。通过您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这些都非常感谢您!

法律诊所 篇4

[ 来源: 海南大学法律诊所 ] 2008/11/3 2:18:00

关怀弱者服务社会

——记海南大学法学院法律诊所

在莺飞草长的季节里,热带海南有着别样的风情,有一群年轻人正用自己的行动举起人生价值的火把。他们有着青春的脸庞和清澈的眼神,他们有着知识的储备和实践的悸动,他们投身于以“关怀弱者、服务社会”为宗旨的法律诊所活动之中,用自己的知识与信念谱写着社会和谐的乐章。

一、法律诊所,为弱者搭建维权平台

法律诊所是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是西方法学院培养学生的一种基本模式,近年来逐渐为我国的高校引用。海南大学法律诊所是海南大学法学院《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课程的活动基地。该诊所于2003年筹建,2004年底成立,2005年初正式开课。诊所宗旨是关怀弱势群体,服务社会大众。依托于法学院强大的师资力量,诊所设立于海大平正律师事务所。海南大学法律诊所第一期由法学院4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其中教授、副教授各1名,执业多年的律师2名)担任指导老师,以法学院32名学生为主体。

海南大学法律诊所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为贫弱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的方式,学习律师的职业技巧和职业道德。计划每学年开设一期,每期学员30名左右,从三年级学生中选拔,学习合格者取得3个学分。诊所法律教育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两部分:课堂教学包括若干专题,由富有理论和实务经验的法学院诊所教师,资深法官和律师等专业人士为学生传授法律职业的执业技能与职业道德。诊所式法律教学形式多样化,主要有学生的案件汇报、小组讨论、师生间问答以及师生点评,形成圆桌会议教学。学生在课堂中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思维模式,从而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方法和技巧,力求在处理真实案件时,为当事人提供高水平的法律服务。课外实践包括真实案件处理和其他实践活动。真实案件处理:参与诊所法律教育课程的学生均为本科高年级学生,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具备法律服务的基本能力。诊所学生除继续参与课堂学习外,在诊所教师指导下,依法从事免费法律咨询等公益性法律服务工作,并以实现课程教学目的为标准,选取并接办案件,免费为当事人提供非诉或诉讼代理服务。其他实践活动:包括法律咨询、定期社区法律知识讲座、义务普法宣传、法制状况调研等。

自成立以来,诊所先后在龙华区和美兰区举办法律咨询、普法讲座等数10次。

诊所法律教育模式重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从传统的课堂中走出去,学生已经能够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展开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包括案件代理、社区法律咨询以及普法讲座等等。诊所既是法律教育基地,也是法学院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机构。诊所学生以其扎实的知识基础、负责的事务处理态度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为他们伸张法律之正义,让他们感受法律的权威与公正;在社会普法工作中,诊所学生以其所学真诚地向社会回报学子的热忱心与公民的责任感。该诊所成立以来,面向社会开展活动,免费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代写法律文书等服务。该诊所还经常利用节假日上街宣传,为需要法律服务的人们提供帮助。到目前为止,该诊所已接受各种咨询300多次,代写法律文书30多次,代理诉讼10多起。

二、服务社会,用青春谱写法律真谛

法律诊所教育教育通过“中国海南外来工维权行动项目”,深入社会,服务大众。中国海南外来工维权行动项目是由欧盟资助,由海口市龙华区外来工管理协会、清华大学NGO研究所中心、海南省律师协会和海南大学法学院负责实施,由政府和社会相关单位共同协助的,在海口市龙华区执行的,专门为外来工提供维权服务的一项小型人权项目。行动的目的是为促进和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权利,并建立为外来工这一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教育和维护权利的平台。该项活动是与龙华区外来工管理协会合作,立足于海南,以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权益为主题,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和“公益服务学习”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全面的法律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贡献力量。龙华区外来工维权活动,《商旅报》称其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中国海南外来工维权行动项目”有助于促进中欧人权对话,提高外来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及维护其合法权益,维护海南发展、改革、稳定的顺利进行,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加强高校与社会团体的合作,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加强培养法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合格的优秀法律人才;让同学们深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服务意识;实现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法律诊所教育的国际化、项目化、社会化。

(一)外来工维权培训

举办多期法律知识、维权技能培训班,主要涉及外来工被拖欠和拒付工资问题、外来工遇到工伤事故被拒付医疗费问题、外来工遭受某些执法人员的无理收费问题和外来工子女入学难

问题等,旨在提高有关政府官员、维权教育工作者、维权青年志愿者队伍维权能力,强化外来工维权力度,增强外来工及其家属子女的维权意识。

(二)外来工基层维权

通过一个维权总部、七个维权(培训)工作室,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从时间和空间上全方位地为外来工维权(培训)提供服务,设立持久性的外来工维权平台。

(三)“外来工维权日”

开展法律咨询、媒体宣传、优秀外来工评奖等活动。无偿为外来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代写法律文书等服务,通过与外来工直接对话的形式商讨解决外来工户籍、子女教育、普及法律教育、维护合法权益等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外来工维权网络

充分发挥协会维权网站的作用,通过互联网,引导维权工作者与维权需求者之间、维权工作者之间、维权需求者之面对面的交流,促进外来工维权行动,提高外来工维权质量。同时,开设外来工维权热线(96955925),为外来工维权提供24小时服务。

(五)外来工维权论坛

组织国际、国内有关非营利组织及NGO研究机构,对外来工维权工作方面的研究及政策、法规和体制方面的探索和倡导,起草关于外来工维权方面的政策、立法建议。

由于项目内容的广泛性,需要一定数量的志愿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挑选后,2月27日上午,56名海南大学法学院的大学生庄重地举手宣誓,成为外来工维权行动项目的第一批志愿者,法律诊所32名同学全部成为自愿者。他们脸上洋溢的是青春,他们怀中揣着的是热情;他们吐出的是金科玉律,他们喊出的是铮铮正义;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中国海南外来工维权的壮丽乐章!截至2005年6月底,八个维权小组的志愿者们共开展法律宣传5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6998册,举办培训班10多次,接受咨询4575人次,维权引导100人次,代理案件13宗,深入车站、码头、居委会、民工区等26个,受益人数已逾24000多人。

三、对外交流,用合作拓展服务渠道

法律诊所以海大优秀法学学生为主体,优秀执业律师、法学院专家教授为智囊团而形成的一个民间法律服务团体,它以法学院为依托开展活动,免费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代写法律文书等服务。自成立以来,诊所法律教育项目得到了海南大学领导和校内外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一)外来工协会

受海口市龙华区外来工管理协会之托,海南大学法学院首期法律诊所以外来工维权为主题,学员除参与协会组织的维权咨询、值班外,还代理外来工的诉讼和非诉讼案件,为外来工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同时,诊所学生对于上门求助的其他弱势群体亦给予高质量的法律服务。除课堂教学和课外案件辅导外,诊所要求学生在给贫弱者提供法律援助的过程中,掌握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同时要求学生及时总结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提供法律服务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为下期诊所积累经验,打下基础。

2005年3月10日下午3时“中国外来工维权行动项目”座谈会在椰海大酒店三楼第二会议室召开。作为合作的方之一海南大学法学院派出法律诊所志愿者代表陈吉波前往出席。参加座谈会的欧盟代表有项目官员康雅文(Petra KIEL)女士、助理张岚女士、财务及合同管理官员孟岚女士,清华大学NGO研究所贾西津教授、海南广播电视大学的副校长姚定楷副教授、海口市副秘书长朱东海博士以及海口市外来工管理协会的相关人员。志愿者代表陈吉波同学(海南大学法律诊所学生)谈了参加该项目的感受,他说“法科大学生不拘于法律条文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学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决心在活动中锻炼成才!”

2005年3月10日,对于“大同外来工之家”的民工们无疑是记忆深刻的一天。晚上九时,在一股土墙上的一盏灯下,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第一次有人这样贴近而亲切地告诉他们怎样处理生活、工作中碰到的法律问题,又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教室就设在他们的简陋的小院里,没有黑板、没有粉笔,而讲课的两位老师——周全和陈吉波都是参加海南大学法学院法律诊所的大三学生,作为志愿者参加了外来工维权行动,来授课也是第一次。他们利用所学的法律知识,结合生活的点点滴滴,讲述了一堂生动而深入浅出的法律课。讲课九点开始,外来工之家的长辈、兄弟姐妹们还不敢接近课桌,搬着小板凳围成一圈,坐在离课桌几米多,新鲜多于渴望,志愿者与外来工的陌生还未清除。但不久,演讲者生动的事例就吸引了他们,演讲者走进人群,人群也迎向了演讲者,心和身体都慢慢靠拢了。外来工们认真地聆听、不断地发问,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掌声迭起,反映非常热烈。末了,周全问民工们:我们下次来你们欢不欢迎时,他们回答:欢迎!最好天天来!一堂课下来,周全、陈吉波同学满头大汗、嗓子沙哑,但依然热情澎湃。康雅文女士一行,对他们俩翘起大拇指,夸他们很优秀,海大法学院的学生综合素质很高!

4月1日,维权总部,由海口市龙华区外来工管理协会会长杨涞清主持,龙华区司法局副局长以及区各司法所所长和维权组各个支部组长参加,总结3月份的维权行动。各组组长依次

总结了各支部的工作情况。会长杨涞清布置了4月份至5月份的工作重点,由大规模的宣传转为对外来工的法律维权培训,每一个维权小组要在两个月内培训外来工7万多人。

(二)司法行政部门

法律诊所积极与省内各司法行政部门开展合作,建立沟通协调的平台。该诊所先后与海南省律师协会、海南省法律援助中心、海口市法律援助中心、龙华区法律援助中心等单位密切联系,拓宽法律服务的渠道,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的法律帮助。

(三)国内外专家

法律诊所先后邀请了诸如海南省司法厅厅长施文、美国Fulbright学者Stephen Everhart教授、海南省司法厅律师公证处处长等国内外专家传经送宝。

StephenEverhart先生是美国Stetson大学法学院教授,是2004-2005美国-中国Fulbright项目教授,曾担任过检察官和辩护律师、佛罗里达州律师协会会长,曾被佛罗里达州州长任命为负责处理工伤案件的法官。

2005年3月23日晚上,StephenEverhart教授在模拟法庭为诊所的学员作了题为“关于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报告”。报告会由法学院副院长诊所负责人副教授叶英萍主持,黄永锋老师担任翻译。StephenEverhart教授的报告风趣幽默、简洁易懂,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及司法实践经历,阐述了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来龙去脉及基本理论。

3月24日晚上,StephenEverhart教授又为诊所的学员就美国大学法律诊所的运作模式及发展趋势作了阐述,对中美“诊所法律教学”、法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并与我们做了深入探讨和交流。通过这两场报告,我们获益匪浅。

(四)新闻媒体

法律诊所与众多新闻媒体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人民日报》、《海南日报》、《海南特区报》、《海口晚报》、《商旅报》等相继对法律诊所进行了报道。经过积极策划,海南广播电视台每天滚动发布免费热线电话,使法律诊所活动走进电视,走向了全省观众。

四、践行法律,用实战提升学生素质

法律诊所虽在海南大学法学院落户仅仅一个学期却已是成绩斐然,有口皆碑,尤其在法科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收获颇丰,积淀了一定的宝贵经验。

“法律诊所”是作为一门新设课程供法学院学生选修的。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学院通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甄选出32名品学兼优的同学成为法律诊所的首批学员。与此同时,四位资深的法学院教师被安排担任法律诊所课程的主讲教师。在课堂上,学员们接受专门系统的法学实践理论辅导(到目前为止共计15次),可以说这是理论知识的一种集中“充电”,再加上四位导师都是学术与实务平分秋色的业内精英,讲起课来自然有的放矢,学员们因此受益匪浅,理论功底日有所长。

在课堂之外,法律诊所的所有学员在海大平正事务所轮流值班,接听来电、接待来客,义务提供法律咨询和分解法律疑惑。这无疑是一种学以致用的实践大演练。

首先它对学员的沟通表达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和磨练。经过一个学期的锤炼,学员们均表示与人交流的水平和技巧都有所提高。其次,它是学员的实践能力的一块重要试金石。法学专业培养的不是雄辩滔滔的纸上谈兵的学生,而是脚踏实地的活学活用的青年才俊。在不计其数的案件咨询和代理活动中,学员在四位导师的循循善诱下发挥所长、弥补所短,学习与应用并举双收。其中颇值得一提的是“外来工维权行动”。这项规模宏大的维权行动不仅为法律诊所学员搭建了一个社会实践的良好平台,而且为弱势群体送去了雪中送炭般的人文关怀。法律诊所的同学们利用其课余时间走入外来工群体,满腔热血服务于外来工兄弟。他们举办志愿者培训班宣传法律,深入街道普及法律常识,聆听外来工的真实心声,解决外来工的棘手问题。

总而言之,他们殚精竭虑地诠释着公平正义的法律真谛。而在这一轰轰烈烈的过程中,法律诊所学员不但巩固了平日所学和传扬了团队协作精神,并且赢取了外来工群体的无数褒扬。例如,2005年5月15日中午,我院2002级刘文华、刘鹏两位同学在海大平正律师事务所接受了湖南民工龙新娥敬赠的锦旗。锦旗上绣着“维护法律、匡扶正义”八个大字!龙新娥激动地为在座师生讲起了两位同学免费帮助她,打赢了诉讼标的为9000元的人身损害赔偿案的故事。刘文华和刘鹏同学用其辛勤的汗水和付出换来了服务对象的真情称赞,有一面鲜红的锦旗为证。

法律诊所问题 篇5

1.环境:在谈话时,晴朗的天气让人心情舒畅,有窗且视野宽广的房间让人心胸宽阔,无人打扰的环境让人畅所欲言。如果让当事人冒着倾盆大雨长途涉事必会影响会见的效果,所以在时间不紧急的情况下要尽量选择晴好天气与静谧的环境与当事人见面。

2.态度:在第一次会见时,诊所学生要主动开始谈话,自我介绍要有条不絮、落落大方,这样可以增加当事人对我们的信心。诚恳的态度应该贯穿于整个谈话过程中,不管是聆听还是应答,都应当积极主动。礼貌待人也是必备的素质,对待长着要表现出必备的尊敬,对待同龄人也要有必备的礼节,这可以提高自信并奠与当事人友好相处的基础,在谈话时要专注,你若对莫一问题的陈述缺乏耐心对方容易失去继续会谈的信心。

3.聆听:在聆听过程中要注意多听少说,不要做评判,尤其不能当面职责当事人。不要因为当事人对自己遭遇的描述而义愤填膺,可以表示理解或同情,但观点应当客观而保留。要注意观察陈述者的表情,注意捕捉其言外之意。

倾听的技巧

(1)积极地倾听的意义:变被动为主动,建立良好信任关系;

(2)积极倾听需要明确的目的:弄清当事人真实意图,掌握确切信息;

(3)影响倾听的几种表现:心不在焉,漫不经心、随便插嘴、打断当事人的陈述,影响进一步沟通。

4.发问:不同类型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发问方式。简单并且只涉及客观事实的问题,可以单刀直入的文。比较敏感的问题则要采取婉转的方式,可以先做一些铺垫,然后抓住时间,有针对性地问。提问时语言要得体,要把我当事人的心态。提问的技巧

(1)最初阶段:为广泛获取信息,采取开放式提问技巧。

(2)深入阶段:为补充遗漏,弄清矛盾,可采取引导式提问技巧。

(3)后期阶段:为确认事实,可采取封闭式提问技巧。

5.应答:当事人往往会对诊所的办案方式,对诊所学生本人以及对自己的案件存有疑虑。当事人提出问题时,诊所学生要积极应对,不能让自己陷入被动。对于可以回答的问题要明确回答,对于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表明态度和做法,对于拿不准的问题可以暂时回避,转移话题或另约定时间回答。

记录的技巧

(1)记录的意义:“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力。”

(2)记录的方法:在记录纸上划一竖线,分左宽右窄两部分:左边记录的是当场信息、详细内容或主要线索;右边记录的是在倾听、记录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以及需要澄清、補充的内容,这样就能较好地完成记录任务。

(3)记录的要求:准确、完整、清晰,确保其他人能够看清看懂。

6.几种特殊技巧:如应对答非所问的当事人、应对多个当事人、防止主观臆断等各种情况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处理。

二、如何制定事实调查的计划,有何技巧?

制定事实调查的计划

1、事实调查前的准备

①确定事实调查范围,事实调查的范围确定是调查行动开始的第一步,严谨完善的事实调查计划离不开详尽调查的支撑。在具体的事实调查过程中可按照实事求是、节约成本、多样性等原则进行。

②事实调查的其他准备工作,有明确调查任务,分析已知证据,提出调查假设,制作行动计划表。

2、实施事实调查

①选择实施调查模式

②证据的收集和保护,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使用的方式方法就不同。主要包括:制作笔录,录音录像,提取实物。在事实调查之后提交证据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律师要妥善保管取得的证据。

3、事实调查的后续工作

事实调查结束后,对于取得证据的审查和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律师在审查时,不仅需要对证据单独审查,还要把证据结合起来综合审查,对于存在疑点的证据要及时排除,不足的证据要及时补充。

4、事实调查的评估

在事实调查任务基本完成后,应当对事实调查工作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对这次事实调查的情况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事实调查的技巧

1、事实调查准备阶段的技巧。客服个体局限性,善于取舍。

2、事实调查实施阶段的技巧。学会选择时间,学会选择人物,学会选择地点,学会选择手段,学会尝试多样调查方法,学会承认。

三、法律检索的理论和技巧有哪些?

法律检索理论

1、法律检索概念

是指以规范的、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查找、收集法律资料的过程。

2、法律检索的技巧

①法律检索的方法:法律规范的检索(法律的检索行政法规的检索,地方性法规检索,规章的检索,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检索);司 法解释的检索(连续性法律出版物,综合性法律工具书,专门类工具书,注释性出版物,司法指导性出版物,电子数据资源);案例检索(纸质出版物,电子光盘出版物,电子网络出版物)。②法律检索的途径:图书资料查阅,网络搜寻(使用搜索引擎搜索,通过免费法律网站进行检索),电子数据库检索,向专门机构检索。

四、谈判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和品德?

基本素质

1、知识储备,作为一个谈判者,应当具有谈判所涉议题的丰富知识,至少对自己所要谈判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2、要掌握一定的相机处置权和决策权

3、语言表达能力,谈判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协商的过程,对于一个谈判者来说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4、应变能力和承受压的能力

5、要有一定的潇洒风度和交际能力

品德

1、诚实守信。谈判者应当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2、尊重他人。谈判中应当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

五、调解员必须具备哪些能力,调解有哪些步骤?

能力

1、了解争议存在的背景。作为调解员,不仅需要知道双方的矛盾所在,还要知道矛盾产生的背景,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找到矛盾的症结。

2、理解力。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将心比心来思考问题,才能走进当事人的内心世界。

3、聆听的能力。聆听是调解员必备的能力。

4、表达能力。调解员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调节的效果。

5、不武断。不武断、不偏向也是对调解员的一个基本要求。

6、有说服力。做好说服劝说工作是解决矛盾的基本。

7、有创意。调解员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性方式是寻求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

8、具有专业知识。调解员丰富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当事人比较诉讼与调解的不同后果,寻求恰当的法律救济途径,并在法律的规定下用合适的手段和方法解决矛盾和纠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9、有修养。调解过程需要调解员有极好的修养和应变能力。

10、客观中立。即使在对错非常明显的情况下,调解员也并不能有所偏私。步骤

1、调解的开始。所有参与调解的人都到齐以后,调解员介绍相关情况。①自我介绍、在场人员介绍——核对姓名、本案中的地位等。

②说明调解员的职责,能够帮助当事人作出正确的决定等事宜。

③说明调解的特性,说明选择调解的优劣。

④跟当事人说明调解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⑤共同努力寻找最好的调节方法。

⑥说明调解的程序,以便调解员按照程序推进调解的进程。

⑦说明调解协议的形式和效力。

⑧任何人都要遵循秩序,不能侮辱或者暴力侵犯他人的权利。

2、调解的三个阶段

①开始阶段:收集信息

②中期阶段:解决问题。利益共同点是调解的突破口;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回忆过去;换位思考;解决矛盾;打破僵局,让当事人的请求更富有弹性;诉讼预测。

上一篇:党员思想汇报纪律下一篇:学校与学生接送车辆驾驶员签定的安全责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