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诊所教学模式(精选9篇)
关于法律诊所教学模式 篇1
路南区司法局
关于建立社区“法律诊所”的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村居网格化管理,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进网格”,充分发挥律师精通法律知识的优势,将律师为群众提供义务的、公益性质的法律服务向街道、社区和家庭延伸。我局经研究决定,创造性地在开展律师进社区开设免费“法律诊所”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中心,贴近社区工作实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立足于保障稳定和服务发展,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合力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降低处理纠纷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提高党和政府的社会形象和政治威望。
二、目标任务
以社区法律诊所为基站和平台,坚持纠纷解决时的就早、就小、就近、就快“四就”原则,解决纠纷方式的最佳、最优、最稳、最让群众接受的“四最”原则,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典型带动、整体推动,全面促进社区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
三、工作方式
区司法局统一安排律师事务所与定向服务街道签订服务协议,并在该街道所属社区开设“法律诊所”。各律师事务所每月1、15日(节假日顺延)指派一名律师到“法律诊所”值班,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围绕社区居民关心的法律问题,在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接受社区居民委托的各类诉讼代理;为符合条件的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参与定点服务社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为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提供法律咨询意见。
四、工作要求
社区法律诊所是政府贴近和联系社区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便民利民、执政为民的重要载体,是稳定社区、服务基层的重要平台。因此,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社区法律诊所的各项工作。
(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把握社区法律诊所的重要功能和现实意义,合力促进法律诊所的建设和发展。
(二)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成立社区法律诊所工作领导小组和协调办事机构,实施巡回分类指导,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和工作落实。
(三)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通过工作的全面开展,努力维护社区稳定,用真情温暖和服务千家万户,促进社区 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四)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区法律诊所的工作制度、管理办法、奖罚制度,突出优势,彰显特色,形成法律社区服务的长效机制。
(五)要正面宣传,树立形象。全区律师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优良的工作作风和积极的工作热情,主动投身社区法律的优质高效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加强典型、正面宣传先进人物和事迹,为社区法律诊所的深入持久开展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关于法律诊所教学模式 篇2
法律诊所教育, 亦称为临床式法学教育, 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法学教育的舶来品。该教学模式参照医学院学生通过诊所临床实习的做法, 在法学院建立面向社会的开放性法律诊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前来法律诊所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 提出解决问题的法律对策, 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通过处理真实的案件, 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法律实务的技能, 减小法学院课本教育与法律职业技能之间的距离, 实现从“课本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良好学习模式。在借鉴美国法律诊所教育和吸收国内其他院校法律诊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广西大学法律诊所于2004年筹备, 经过一年的充分准备后, 2005年下半学期开设了法律诊所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对象为本科三年级法学专业的学生, 每次招收30名学生, 3名教师作为固定的授课指导教师, 间或性地邀请区内著名的资深律师、法官及外国学者讲座。诊所课程的开设, 得到了广西大学法学专业师生的高度认可, 经过了近五年的探索与修正, 广西大学法律诊所课程在教学方式、内容安排、学生成绩评价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经验, 并且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了符合广西大学法学院现状, 适合本院学生的诊所教学模式。
二、广西大学法律诊所的构建
(一) 广西大学法律诊所课程模式
纵观国内外法律诊所课程开设的经验, 首先在选择设立模式上就有如下几种:1.嵌入式。法律诊所附设于法律院系内, 学生在本法律院系的指导教师的具体引导下, 为有关的当事人直接提供法律服务, 直至完成一件案件的全部代理工作。2.外置式。将学生安排在法律院系之外的特定机构中, 在非教师身份的法律从业人员的指导下, 直接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直至完成具体案件的代理。3.模拟式。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法律实务技能模拟训练, 学生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中学习法律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1]
以上三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单独择一直接移植而不加以融会变通则容易导致与实际环境冲突。广西大学法律诊所的设立属于嵌入式模式, 同时融入了其他两种模式的优势以做到与本土化环境结合。具体而言, 广西大学法律诊所作为一门选修课, 向法学专业本科大三年级学生开放, 以课程的形式作为框架构建, 不仅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 并且对于课程内容的编排可以多元化。但是区别于普通的选修课程, 法律诊所拥有固定的教室以及完整的教学设备适合三十人左右的小班教学以及各种模拟场景、现场接受当事人咨询等教学活动的开展。更重要的是, 为了避免单纯以模拟式教学为主容易导致真实性低、与实际相差大使学生终究无法亲自接触到当事人及完整案件等弊端, 广西大学法律诊所将诊所课堂融入广西大学法律援助中心, 该法律援助中心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和广西大学法学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律师经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广西大学法律诊所学生的援助活动正是以学生法律援助中心为依托进行, 所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西大学法律诊所式教学模式。
(二) 广西大学法律诊所教学具体内容
因为法律诊所的引进时间相对较短, 国内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教学内容, 并且受不同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理念、院系定位等各方面的影响, 各校法律诊所侧重的教学内容也不同, 因而导致具体课程设置、教师选择上各具特色。
广西大学法律诊所课程的内容非常多元化, 以法律咨询、代理案件诉讼完整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同时辅之理论教育, 将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实践出真知”。在师资上, 法律诊所课程由三名具有丰富司法实务经验和律师职业经验的老师作为课程指导老师, 定期邀请区内著名的资深律师来到诊所课堂以讲座交流的形式将执业技能与心得与同学们分享;在情景模拟教学中, 采用经诊所教师亲自代理或接触过的真实案例加以适当改编后给学生进行现场演练;最具特色的是, 安排学生定期到广西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值班, 直接面对当事人与各种预想不到的突发情况, 将理论课程与模拟课程上学习到的技能实践运用。
(三) 广西大学法律诊所课程教育方法
法律诊所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法律教学模式, 培养法学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 在教育方法的设计上应以学生为主, 强调学生的参与及其与指导老师间的互动, 将模拟训练、个案分析等多种互动性强的方法综合适用, 重视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和多样性。
广西大学法律诊所在具体实践教学中, 重视做到以下两点:第一, 方法性。指导教师侧重方法的传授和技能的指导, 不直接将方案或结果告诉学生, 而是授予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方案完整的思维模式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总结出自己的解决思路与方案, 转换“被动学”为“主动学”。第二, 统一性。法律诊所教育, 要求指导教师做到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分工,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优势并巩固提升, 又要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彼此学习, 尽可能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整个案件的处理。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实践, 广西大学法律诊所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经初成体系, 针对不同的讲授内容采取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 下面就主要的五种主要教学方法作具体分析。
1.对谈式教学
对谈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与指导教师就案例或在实际跟进的案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谈话讨论,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的一种诊所教学方法。该方法的优势很明显: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性, 并且通过对谈的方式拉近了同学与指导老师间的距离使得同学更愿意与导师交流。[2]因为对谈的内容不限, 有些可能是学生在办理案件中遇到的实体问题, 也有可能是遇到的程序性问题, 只要是学生认为对案件解决有帮助的话题都可能拿来与指导教师探讨。
2.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运用角色扮演、模拟案件等多种方式, 对真实或模拟的案件进行课程分析和讨论。[3]在课堂上, 学生模拟律师所面临的诸多情况, 例如:模拟生活中发生率较高的各类民事、刑事案件的收案、庭审、调解过程。在这些课程中, 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述真实的案例或阅读材料, 由学生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完整流程。然后, 由小组的观察员总结各组员的表现及本组最终形成的法律意见。最后, 由授课教师当场评价, 通过模拟课堂教学,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个案分析教学法
个案分析教学法在法律诊所课堂上的应用很广泛, 个案分析讨论法的应用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具体运用时, 指导老师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请全体诊所学生们共同讨论提交的个案, 出主意、想办法、研究对策、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另一种是请有关专家和诊所教师与承办案件的学生共同讨论, 即所谓专家会诊, 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思路。[4]
(四) 广西大学法律诊所学生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教育模式的关键部分, 它将成为法律诊所教育能否在中国得到普遍认同和广泛扩展的主要衡量标准。法律诊所课程作为一门只有考验没有考试, 只有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的课程中, 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变客体为主体, 学生的潜力被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因此, 评价标准应摈弃冰冷僵硬的“分数考查法”, 也不能以所代理案件的胜诉或败诉为标准, 应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性化评价标准。为体现成绩评价因素多方面相结合原则, 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法律诊所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和参与积极性, 更应考虑到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效果。
评价系统由课程内容前期准备、课程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以及课后总结三个部分组成。课程内容前期准备即预习阶段, 每次课程之前, 诊所课程助理会将本次课程的内容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各个学生小组的组长, 然后再由组长分发给组员, 让同学们拿到材料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对于这一阶段的评价可以具体量化到如下几个指标:是否自主收集了本次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收集材料是否充足、全面。课程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是成绩评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该阶段的评价量化标准为:是否能够按时上课, 无无故迟到缺席的情况;课程中是否能够保持高度的集中以及参与性, 特别是在法律诊所课堂上经常采用的分小组集体讨论教学方式中, 各同学是否做到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 形成完整的诉讼方案或者相关的法律方案;是否做好了完整的课堂笔记。课后总结阶段是最能直观体现参与法律诊所课程学生对课程的消化与收获的阶段, 对于在这个阶段的评价方式上, 广西大学法律诊所课程采取了独具特色的“周记训练法”, 即就是在每周法诊课后, 由学生根据课堂所学、所思、所悟独立完成一篇法学类文章;诊所教师对这些文章进行评阅、筛选、点评, 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有关老师。通过周记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参与课堂内容的情况, 并且对于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周记内容中可以向老师提出教学建议,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刘加良, 刘晓雯, 张金玲.法律诊所教育:发展概况、内容体系和积极意义[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2]左卫霞.诊所式法学教学方法研究[J].甘肃农业, 2006, (6) .
法律诊所教育教学模式探究 篇3
[关键词]法律诊所教育;法学教育;广西大学法律诊所
一、广西大学法律诊所教育概况
法律诊所教育,亦称为临床式法学教育,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法学教育的舶来品。该教学模式参照医学院学生通过诊所临床实习的做法,在法学院建立面向社会的开放性法律诊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前来法律诊所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提出解决问题的法律对策,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通过处理真实的案件,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法律实务的技能,减小法学院课本教育与法律职业技能之间的距离,实现从“课本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良好学习模式。在借鉴美国法律诊所教育和吸收国内其他院校法律诊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广西大学法律诊所于2004年筹备,经过一年的充分准备后,2005年下半学期开设了法律诊所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对象为本科三年级法学专业的学生,每次招收30名学生,3名教师作为固定的授课指导教师,间或性地邀请区内著名的资深律师、法官及外国学者讲座。诊所课程的开设,得到了广西大学法学专业师生的高度认可,经过了近五年的探索与修正,广西大学法律诊所课程在教学方式、内容安排、学生成绩评价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经验,并且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了符合广西大学法学院现状,适合本院学生的诊所教学模式。
二、广西大学法律诊所的构建
(一)广西大学法律诊所课程模式
纵观国内外法律诊所课程开设的经验,首先在选择设立模式上就有如下几种:1.嵌入式。法律诊所附设于法律院系内,学生在本法律院系的指导教师的具体引导下,为有关的当事人直接提供法律服务,直至完成一件案件的全部代理工作。2.外置式。将学生安排在法律院系之外的特定机构中,在非教师身份的法律从业人员的指导下,直接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直至完成具体案件的代理。3.模拟式。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法律实务技能模拟训练,学生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中学习法律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1]
以上三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单独择一直接移植而不加以融会变通则容易导致与实际环境冲突。广西大学法律诊所的设立属于嵌入式模式,同时融入了其他两种模式的优势以做到与本土化环境结合。具体而言,广西大学法律诊所作为一门选修课,向法学专业本科大三年级学生开放,以课程的形式作为框架构建,不仅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并且对于课程内容的编排可以多元化。但是区别于普通的选修课程,法律诊所拥有固定的教室以及完整的教学设备适合三十人左右的小班教学以及各种模拟场景、现场接受当事人咨询等教学活动的开展。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免单纯以模拟式教学为主容易导致真实性低、与实际相差大使学生终究无法亲自接触到当事人及完整案件等弊端,广西大学法律诊所将诊所课堂融入广西大学法律援助中心,该法律援助中心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和广西大学法学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律师经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广西大学法律诊所学生的援助活动正是以学生法律援助中心为依托进行,所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西大学法律诊所式教学模式。
(二)广西大学法律诊所教学具体内容
因为法律诊所的引进时间相对较短,国内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教学内容,并且受不同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理念、院系定位等各方面的影响,各校法律诊所侧重的教学内容也不同,因而导致具体课程设置、教师选择上各具特色。
广西大學法律诊所课程的内容非常多元化,以法律咨询、代理案件诉讼完整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辅之理论教育,将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实践出真知”。在师资上,法律诊所课程由三名具有丰富司法实务经验和律师职业经验的老师作为课程指导老师,定期邀请区内著名的资深律师来到诊所课堂以讲座交流的形式将执业技能与心得与同学们分享;在情景模拟教学中,采用经诊所教师亲自代理或接触过的真实案例加以适当改编后给学生进行现场演练;最具特色的是,安排学生定期到广西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值班,直接面对当事人与各种预想不到的突发情况,将理论课程与模拟课程上学习到的技能实践运用。
(三)广西大学法律诊所课程教育方法
法律诊所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法律教学模式,培养法学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教育方法的设计上应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的参与及其与指导老师间的互动,将模拟训练、个案分析等多种互动性强的方法综合适用,重视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和多样性。
广西大学法律诊所在具体实践教学中,重视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方法性。指导教师侧重方法的传授和技能的指导,不直接将方案或结果告诉学生,而是授予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方案完整的思维模式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总结出自己的解决思路与方案,转换“被动学”为“主动学”。第二,统一性。法律诊所教育,要求指导教师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分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优势并巩固提升,又要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彼此学习,尽可能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整个案件的处理。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实践,广西大学法律诊所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经初成体系,针对不同的讲授内容采取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下面就主要的五种主要教学方法作具体分析。
1.对谈式教学
对谈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与指导教师就案例或在实际跟进的案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谈话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的一种诊所教学方法。该方法的优势很明显: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性,并且通过对谈的方式拉近了同学与指导老师间的距离使得同学更愿意与导师交流。[2]因为对谈的内容不限,有些可能是学生在办理案件中遇到的实体问题,也有可能是遇到的程序性问题,只要是学生认为对案件解决有帮助的话题都可能拿来与指导教师探讨。
2.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运用角色扮演、模拟案件等多种方式,对真实或模拟的案件进行课程分析和讨论。[3]在课堂上,学生模拟律师所面临的诸多情况,例如:模拟生活中发生率较高的各类民事、刑事案件的收案、庭审、调解过程。在这些课程中,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述真实的案例或阅读材料,由学生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完整流程。然后,由小组的观察员总结各组员的表现及本组最终形成的法律意见。最后,由授课教师当场评价,通过模拟课堂教学,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个案分析教学法
个案分析教学法在法律诊所课堂上的应用很广泛,个案分析讨论法的应用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具体运用时,指导老师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请全体诊所学生们共同讨论提交的个案,出主意、想办法、研究对策、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另一种是请有关专家和诊所教师与承办案件的学生共同讨论,即所谓专家会诊,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思路。[4]
(四)广西大学法律诊所学生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教育模式的关键部分,它将成为法律诊所教育能否在中国得到普遍认同和广泛扩展的主要衡量标准。法律诊所课程作为一门只有考验没有考试,只有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的课程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客体为主体,学生的潜力被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因此,评价标准应摈弃冰冷僵硬的“分数考查法”,也不能以所代理案件的胜诉或败诉为标准,应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性化评价标准。为体现成绩评价因素多方面相结合原则,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法律诊所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和参与积极性,更应考虑到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效果。
评价系统由课程内容前期准备、课程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以及课后总结三个部分组成。课程内容前期准备即预习阶段,每次课程之前,诊所课程助理会将本次课程的内容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各个学生小组的组长,然后再由组长分发给组员,让同学们拿到材料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对于这一阶段的评价可以具体量化到如下几个指标:是否自主收集了本次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收集材料是否充足、全面。课程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是成绩评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该阶段的评价量化标准为:是否能够按时上课,无无故迟到缺席的情况;课程中是否能够保持高度的集中以及参与性,特别是在法律诊所课堂上经常采用的分小组集体讨论教学方式中,各同学是否做到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完整的诉讼方案或者相关的法律方案;是否做好了完整的课堂笔记。课后总结阶段是最能直观体现参与法律诊所课程学生对课程的消化与收获的阶段,对于在这个阶段的评价方式上,广西大学法律诊所课程采取了独具特色的“周记训练法”,即就是在每周法诊课后,由学生根据课堂所学、所思、所悟独立完成一篇法学类文章;诊所教师对这些文章进行评阅、筛选、点评,并将相关情况反饋给有关老师。通过周记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参与课堂内容的情况,并且对于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写作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周记内容中可以向老师提出教学建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刘加良,刘晓雯,张金玲.法律诊所教育:发展概况、内容体系和积极意义[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2] 左卫霞.诊所式法学教学方法研究[J].甘肃农业,2006,(6).
[3][4]董万程.论法律诊所课程的教学方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第7 卷第4 期.
关于法律诊所教学模式 篇4
(八)教学部监察组
1、工作目标
为保证中国政法大学第七期知识产权法诊所的教学任务以及实践工作的顺利进展,第七期知识产权法诊所教学部监察组制定了此监察制度,以监察促进同学们在诊所的学习、实践,并记录下同学们在一学期的诊所所经历的点点滴滴,留下共同的美好回忆。
2、课堂教学监察
(1)出勤监察
A、课堂签到:每周五下午的理论课上课前,由监察组一人在教室门口负责让上课的同学签到,每周将出勤表整理成电子版发到公邮上(签到表见附件一)。
B、定期出勤率统计:每三周做一期课堂教学出勤率汇报,从第二周开始到第十周结束,九周共三期。
C、请假制度:原则上理论课请假需提前一天直接由本人向老师请假,请假征得同意后于上课前向监察组发短信告知。有特殊紧急情况,可课后补请假,征得老师同意后向监察组说明情况。
(2)课堂作业检查
协助理论课授课老师收发作业,并统计各次作业的上交情况与各位同学的.完成情况,于期末制作作业完成情况统计表。
3、诊所基地实践监察
(1)出勤监察
A、签到统计:向诊所实践基地的前台工作人员收集学员签到表,并进行汇总统计,每三周做一期诊所实践基地出勤率汇报,从第二周开始到第十六周结束,十五周共五期。
B、请假制度:轮值时间的同学员如需请假,需要与诊所其他同学协调,找到可以代其出勤实践的同学,需提前一天直接由本人向刘老师请假,并说明代替出席的同学,请假征得同意后于上课前向监察组发短信告知。有特殊紧急情况,可事后及时补请假,征得老师同意后向监察组说明情况。
(2)实践业务检查:各组到诊所实践基地实践在完成当日实习,认真完成实践《值班日志》以及《实践业务概览表》,发到诊所公邮同时发到监察组邮箱(zhensuojiancha@126.com)。
3、管理小组工作监察
(1)定期报告
各管理小组定期填写小组工作报告表(见附件二),并发至诊所公邮和监察组邮箱(zhensuojiancha@126.com),每月做一期小组工作报告。各小组报告内容视小组工作性质而定,例如:
A、财务组工作报告可包括:财政运行情况、日常工作开支明细,负责人说明;
B、档案组工作报告可包括:人事:人员组成情况(首次报告需包含)和人员变动情况(如有变动);人员绩效的初步评估;业务材料:整理后的相关案件材料。
(2)随机抽查
我们会对宣传组、助教组和培训组的日常工作情况,对项目组、案件组的项目案件进程以及总结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3)小组会议实地监察
各管理小组需在小组讨论会议前通知监察组同学,以便进行实地监察,监察人员分配情况如下:综合部:张敏杰;教学部:吴宇昌;实践部:杨洋。
4、中期
法律诊所论文 篇5
行政法诊所论文
学以致用 用以长学
——感悟行政法诊所
学以致用 用以长学 ——感悟行政法诊所
【摘要】
诊所教育是对传统法学教育的重大变革,其注重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行政法诊所里我们法科学生学会了各种法律实务技巧与知识,为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诊所教育 学以致用 法律实务技能
目录
一 诊所教育是对传统法学教学的重大改革...................1 二 行政法诊所重在培养和提高法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1
(一)理论课重在培养学生法律技巧与方法................2
(二)实践课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
(三)讨论课着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积极参与性..........3 三 行政法诊所教学力图法科学生走近普通大众、接触现实社会..3 四 对诊所法律经验教育的几点思考..........................4
(一)应更加注重法科学生法律职业伦理的培养............4
(二)诊所教育应鼓励学生走出大学深入社会..............4
(三)诊所教育应更加注重专业化........................4
学以致用 用以长学 ——感悟行政法诊所
我有幸在大三上学期于法学院行政法诊所实习,短短几个月的时光记载了自己在大学中最为宝贵的记忆,在这里我们发现法学理论与实践实现了真正的完美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尤其对于我们法科学生,将自己从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对我们掌握实务技能、提升理论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行政法诊所不仅为法科学生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实践平台,而且更让我们认识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
一
诊所教育是对传统法学教学的重大改革
诊所式法律教育发源于美国,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大学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实践的严重分离,使美国的众多法学院开始向“法律经验教育”转型:法学教育应为学生执业做准备,应教授给学生诊所、实用性的法律技术。我们知道医学院的学生往往需要在真实的诊所中从事临床实习,从实践中学会诊断和治疗疾病,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就这样美国的法学教育开始借鉴医学院诊所教育的模式,创造了法律诊所教育的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法学教育更是以传授系统和科学的知识为目的,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也较为忽视社会的实际需求。而我们必须承认法学教育的重要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和操作能力。因此,借鉴美国正在推行的“诊所法律教育”的模式,十分有利于将现有法学教育转变为理论和实践兼顾、培养全面素质法律人才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各种法律技巧、方法、能力及素质,学会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政法大学作为我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行政法诊所的创立与发展无疑是对我国法学教育的转型开创了先河。
二
行政法诊所重在培养和提高法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行政法诊所的教学主要分三个部分完成的:理论课、实践课以及讨论课。课
堂上我们学习法学理论与实务技巧,课下我们接待上访的当事人,课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一起讨论案件。这种情况下,诊所教学就促成了一个具有良好效应的学习链,我们能够通过实践及时检验课堂所学,同时又通过小组讨论将疑问解除,一环扣一环的学习与思考为我们学习法学提供了捷径。
(一)理论课重在培养学生法律技巧与方法
实践需要理论来指导,我们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仍是处于大脑之中,并未得到运用与验证。诊所理论课并非像其他理论课一样传授系统和科学的法学知识,而是集中教授法科学生法律实务技巧与能力培养。诊所理论课主要涉及到接待当事人的思路与技巧、律师调查取证与法庭辩论的基本思路、谈判的理论与技能、律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各种法律文书的制作方法、法律检索等知识的传授。通过系统学习律师办案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本领与技能,为我们在实践课中接待当事人更好地为他们答疑解惑提供了条件。由此可见诊所教育的理论课具有显著的实务性、可操作性、微观性,这与我们所接触的其他理论课如民商法、刑法抑或各种程序法有着很大的不同。通过诊所理论课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法科学生的知识结构,促发其培养法律思维。在固有法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加上法律实务技巧的学习,我们更加有实力有信心走到实践中,以法律人的眼光去看问题、去解决问题。
(二)实践课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我们获得新知识的源泉。与当事人近距离接触,通过聆听和询问获取案件的信息,再依靠自己的所学进行解答,这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接待过程。通过几周的训练我们已经具备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最大程度地显示我们这些受过特殊教育的法科学生的专业性。首先了解当事人的基本信息与案件材料并做好登记,以便后期总结。在为当事人进行法律服务时,我们首先是一个理性而清醒的聆听者,通过当事人的陈述以及我们精炼的讯问,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案情与筹划问题解决方案。面对当事人厚重的文字材料,我们只有掌握了快速阅读和提取有用信息的本领,才能够将工作进行得顺利和有效。而整个接待答疑过程,正是我们在诊所理论课上所学的技巧与方法。
整个接案与法律答疑中,都要求法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然而很多情形下我们并不能给当事人提出一套准确的解决方案,此时课余时间的讨论课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此我们必须十分清楚地了解诊所教育终究是一种教学,在此实习的学生终究是未毕业的法科学生,我们的知识结构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往往实践课结束后,我们都会注重利用互联网与图书馆来解决案件中的问题,这样日积月累,我们就逐渐具备了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方案即各种法律文书的制作又是诊所实践教学的一特点,上访信、起诉状、法律意见书等都是法科学生就业后日常接触的材料。大学学习中注重培文书写作的培养无疑会为自己将来的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讨论课着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积极参与性
思想的火花永远在碰撞中产生,一个全面科学的解决方案总是在集思广益后形成。正如众人拾柴火焰高,无论面对多么复杂困难的案件,在老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我们总能寻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与突破口。诊所教育注重法科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往往在案件讨论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解决方案。
三 行政法诊所教学力图法科学生走近普通大众、接触现实社会
在一个法制尚不发达的国度里,聘请律师或其他法律专家不仅困难重重而且意味着高额付出。当下中国社会矛盾日渐尖锐,农民等社会弱势群体经常面临合法权益遭侵害的危险,尤其是当某个行政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害时,他们往往不能通过司法等途径解决问题。诉诸上访无疑成为了他们唯一的选择,然而近乎虚设的信访制度又往往令当事人失望之极。虽然我们仅是实习的法科学生,但通过行政法诊所系统教育,我们已具备运用法律知识与实务技能处理现实问题。通过与中国社会最底层老百姓的接触,我们对社会的现状了解的更加真实与透彻。贫困弱势群体的遭遇时常会激发学生们的怜悯,这就让我们很清楚明白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法科学生肩上的重担。在此种情形下,诊所教学就成功地对学生完成了思想教育,让当代法科学生明白中国的法制国情,为将来的就业与人生理想的实现
起到了一定积极的影响。
四 对诊所法律经验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应更加注重法科学生法律职业伦理的培养
当代法科学生在法学院中主要是学习各种系统理论知识抑或是实务研讨,而在法律职业行为规则方面受到的教育则是很有限。诊所法律经验教育应将此领域纳入教学范围,促使法科学生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如今社会上很多法律人不能够坚持职业操守,当面对金钱、强权、人情时他们往往不能做到依法执法、公正司法。甚至存在不少有着法科背景的人利用所学专钻法律漏洞,利用法律的空白为非作歹给社会集体造成损害。心中有个明朗的行为规则,圣洁的价值选择,在是非面前能够做到公正公平是一名优秀法律人最起码的要求。
(二)诊所教育应鼓励学生走出大学深入社会
行政法诊所的建立为法科学生走出象牙塔面对现实提供了平台,然而我们所接触的案件多集中在房屋拆迁、农村土地纠纷方面,这样无形中限制了实习生的视野。只有深入群众、走向社会,当代法科大学生才能真正全方位地感受社会的现状,从而检验所学升华理论。比如定期组织诊所学生走进乡村进行法律宣传,走进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向专业法律人学习等,都有利于学生熟悉法律在日常生活中运作的方式,对其日后学习与工作都会有益处。
加强行政法诊所与北京各大律师事务所的联系,为诊所实习生提供交流平台,同时邀请法律实务专家学者为诊所学生举办沙龙讲座等。
(三)诊所教育应更加注重专业化
社会矛盾多种多样,由此产生的纠纷、导致的法律关系也大不相同,对此诊所法律经验教育也应像医学院诊所一样注重专业化。诊所教学在不同领域应皆有涉及,为法科实习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目前行政法诊所仅存在刑事法、农村法治研究等领域,这就导致学生选择的局限性。诊所教育发展应趋向于专业化,培养
法律诊所学习总结 篇6
首先,在听这一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善于聆听的。并且通过学习会见、接待方面的知识,以及调解、模拟法庭、辩论赛的实践,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筛选出重要的信息,更学会了如何通过察颜观色来判断言语的真伪性。同时,这也提高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我敏锐的观察力和迅捷的判断力。
其次,在说这一反面,我觉得自己之前就存在很大问题。有时候,虽然在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但是说出来时总是断断续续的,不能形成一段完整的话,就像普通话考试那天一样,想的与说出来的总是不同。而诊所式法律教育采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它使师生、同学间交流更加直接有效。在诊所课程中,不再是老师的单独授课,而是由学生为主导,通过扮演各种诉讼案件中的角色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生动的案例教学,增添了我学习法律的兴趣,也提高了我的自信,更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在读这一方面,我觉得自己也是有很大不足的。虽然自己已经掌握了阅读的技巧,但是在量和质方面都有待提高。一方面,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够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使自己在面对现实问题是能迅速想到解决的途径。另一方面,在阅读的时候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获取重要的信息。在这些方面,我觉得自己不够积极,因此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更主动地学习课外知识。
最后,在写这一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优势的。虽然其他同学总问我为什么写那么多,但我觉得自己不是为了获得高分而去写那么多,而是因为经历了三年的大学生活、两年的土援实践和一个月的中院实习,自己早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心得体会。而且我平时也比较喜欢思考问题,因此写周记时就会夹杂着许多自己的内心思想。此外,通过法律文书的学习,我也知道了如何运用法言法语写好一份内容简洁明了的法律文书。这也促使我更扎实的学习法律知识,逐渐树立严密的逻辑思维以及培养较高的语言组织能力。
当然,法律诊所课程使我学到的不仅是法律专业知识,而且也培养了我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法律诊所的课堂上,我们六人一个小组,由一人担任小组长。老师布置完任务之后,小组长就要认真负责,做好协调分工,高效完成任务。其它小组成员都要密切配合,这不仅培养了大家相互之间的信任,也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对每一个同学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靠书本理论无法真正感悟到法学的真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看到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怎样的法律问题。而法律诊所就是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真正踏入实践法学领域的机会,一个从学校走上社会的平台。它使我们与当事人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用我们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现实法律问题。在实践的同时,我也可以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可以及时弥补知识漏洞,学会对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将法律知识与现实相联系。因为当前,我认为在国内,立法方面做得较好,但是对于法的执行和监督方面,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这也是导致社会秩序不够稳定,犯罪问题复杂化,官员腐败现象不断滋生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学习如何运用法律惩治犯罪,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当然,我也建议法律诊所的课程可以适当延长,形式也可以更丰富一些,比如采取互动性更强、参与度更高一些的小游戏,这可以提高同学们对法诊课的学习热情,或是由每一小组作为授课人,来分享他们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
关于法律诊所教学模式 篇7
CIS矩阵, 即业务链条 (Chain) 、专业职能 (Interfunction) 、系统平台 (System) 矩阵, 是许多企业在法律管理实践中证实行之有效地管理模式。东莞供电局在此基础上, 加入了法律分析特有的“法律诊断” (Diagnosis) , 形成了CISD矩阵, 其内涵可以概括为“纵向深化专业职能, 横向贯通主营业务, 整合搭建系统平台, 建立完善诊断模式。”
二、纵向深化专业职能 (Chain)
立足于服务和维权的定位, 该局在合同审查、诉讼承办、法律普及、咨询解疑和风险防范等五项基础工作上下功夫。通过加强五大基础工作的专业度, 打造法律诊所“贴心护权益、专业解法疑、服务零距离”的品牌。
1. 在合同审查方面
全面推动标准合同范本固化工作的开展, 积极引导业务部门优先使用标准合同范本。对没有标准合同范本的业务类别, 联合业务部门梳理合同常用条款, 滚动修编参考合同文本, 并推动各职能部门将参考合同文本固化为标准合同范本。常态化开展合同承办人培训工作, 重点提高合同承办人的民商事法律知识储备和合同业务承办能力, 确保合同承办人考试通过率达100%, 从源头上控制了合同法律风险的产生。
2. 在诉讼承办方面
全过程跟进法律纠纷案件的办理, 确保诉讼万无一失。对应诉案件, 开展诉前案件准备会, 对案件事实进行内部法律调查, 引导责任部门收集证据材料;对主诉案件, 深入分析诉讼的必要性, 对非诉替代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 确保以最小成本依法维权。对办结案件开展系统的分析总结, 形成“一案一分析”报告, 促进管理提升。
3. 在法律普及方面
结合不同业务领域的法律知识需求, 制定“选修必修”法律培训课程体系, 在法律诊所内开辟了“法律充电站”培训基地, 引入“体验式”普法理念, 融合法律与文化元素, 以微电影、文艺汇演、互动游戏等活动方式, 打造了新颖的“法意沙龙”法律文化传播品牌;法律诊所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牵手市普法办, 在“空中普法”电台节目向东莞市民普及电力法律知识, 现场解答听众法律问题;联合市普法办、东莞日报社开展“反窃电”、“保护电力设施”法治新闻报道, 携手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 开展“假节能、真窃电”专题法治新闻报道, 掀起全市打击电力违法犯罪行为的高潮。通过向社会公众宣传电力法律知识, 传递电力法治理念, 树立了法治企业的良好形象。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 促进法律诊所品牌深入人心, 促进员工法律意识普遍提高。
4. 在咨询解疑方面
对于一般咨询, 法律诊所直接答复解决, 而对于疑难问题, 诊所组织专家会诊, 为咨询人提供客观、合理的法律意见。除了电话、线上咨询, 法律诊所还积极开展“一线现场法律服务”, 在纠纷案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与业务人员面对面, 指导事实的调查和证据收集, 为后续纠纷解决提供及时有效地法律支持。
5. 在法律风险管理方面
法律诊所着力在企业“建章立制”的过程中把好风险关。一方面, 对“两书” (作业指导书和管理业务指导书) 进行合法性审查, 确保其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避免因执行“两书”而违法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 将法律风险防控措施融入“两书”流程节点, 通过执行“两书”实现风险防控落地。
三、横向贯通主营业务 (Inter-function)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 法律风险往往产生于业务第一线, 因此法律诊所充分融入企业主营业务, 前移法律风险防线。通过定期走访、沟通座谈、业务调研等多种手段, 在防范安全生产、电网建设、市场营销以及综合管理等各个主营业务中的法律风险收到很好的效果。
1. 在安全生产方面
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法律法规的识别、获取、融入、依从和回顾工作, 助力该局顺利通过安风四钻评审, 确保全局生产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关于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主动参与安全生产事故事件调查, 密切跟进相关整改措施的落实, 确保企业依法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2. 在电网建设方面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法律诊所协助推动针对电网工程建设的地方立法, 促进电网建设与市政规划的有机统一。梳理工程建设法律审批事项清单, 编写《电网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指引》, 明确建设用地许可、环评水保等重点行政程序的相关要求, 杜绝违法强行施工行为的发生。强化对工程承包商、监理方资质证照的合法性审查, 确保电网工程建设依法合规开展。
3. 在市场营销方面
法律诊所积极推动营销部门开展供用电合同补签工作, 强化合同法律意识, 实现新报装用户供用电合同签署率达100%。开展“依法反窃电专项行动”, 联合公安机关, 打击盗窃电力违法犯罪行为, 利用刑事法律手段震慑窃电犯罪分子, 积极采取民事法律手段追讨被盗电费。深入分析法律案件背后的管理原因, 促进市场营销业务的管理提升。
4. 在物资采购方面
法律诊所重点开展对招标投标管理流程、主体资格等关键环节的合法性审查, 规范企业招标投标行为。整理全局对外采购业务类型, 重点细化产品质量、专业标准等条款约定。在物资采购合同中, 固化财务支付条款, 严控资金法律风险;引入廉洁保证条款, 营造风清气正的商务氛围, 防范审计法律风险。
四、整合搭建系统平台 (System)
系统平台是法律诊所有效运行、发挥作用的基石。支撑我局法律诊所的系统平台主要有信息系统和人才储备库。
1. 在信息系统方面
着力推动法律工作的信息化进程。通过OA系统, 法律诊所可以对全局合同进行审查和对招投标文件开展合法性审查。这样做既固化了审核流程, 又节省了文件传递时间, 还确保了法律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基于法律诊所门户网站, 该局搭建了法律诊所“网上接诊”工作平台, 开辟了法律知识普及与分享、重点法律法规查询等专题栏目, 建立了“选修必修”法律课程体系, 让全局员工随时可以进行法律知识学习。
2. 在人才储备库方面
坚持“实战锤炼育才”的人才培养原则, 利用法律诊所的众多实践机会孵化培养专业的法律人才。法律诊所的咨询解疑、合同审查、争议谈判、诉讼承办等需要法律知识的工作, 都要求诊所人员深度参与, 提高专职人员的各方面业务能力。通过“送法下基层”、基层调研、为基层授课等方式, 增强专职法律人员对一线业务的了解。举办合同法、电费回收法律风险、触电人事损害法律风险等的业务法律培训班, 对兼职法律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提升其在本专业领域的法律知识和技能。借助局人才“摇篮计划”, 吸纳懂法律、会管理的非法律岗位人员, 通过借岗实习、轮岗培训等手段, 培养后备法律人员。
五、建立完善诊断模式 (Diagnosis)
该局法律诊所在CIS矩阵管理模型上进行“微创新”, 加入“法律诊断” (Diagnosis) , 探索形成了CISD矩阵。目前法律诊断主要从管理流程、个案咨询和数据信息三方面入手。
1. 流程诊断
借全局管理流程再造和固化的契机, 全面开展管理流程的法律诊断。结合法律风险数据库, 开展管理流程中的法律风险识别比对工作, 突出关键节点和关键岗位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组织业务管理部门讨论并修编管理流程, 从源头上控制法律风险的产生。
2. 个案诊断
通过1500咨询热线、网上接诊和当面咨询等渠道, 收集法律咨询个案, 深入分析每个法律咨询中存在的法律问题。通过事实分析、法律研究和管理融合等环节, 形成切合企业实际的法律意见书, 促业务部门形成合理稳妥的工作方案。
3. 数据诊断
数据是管理的基础, 因此法律诊所十分重视数据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分析。法律诊所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收集基础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归类和分析, 形成季度和年度法律诊所运营报告。法律运营报告不仅对数据展示, 还对数据背后的管理原因进行研究, 并给出管理改进建议。
六、结语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 “依法治国”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在这背景之下, “依法治企”成为东莞局管理与经营的重中之重。为完善“法律诊所”的管理, 东莞局在总结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 结合现有理论基础, 从东莞局纵向职能以及横向业务两个角度整合搭建系统平台, 辅之实践过程中行之有效地诊断模式, 创新提出CISD矩阵的管理模式, 从而提升“法律诊所”的专业法律服务能力, 践行“依法治企”的法治要求, 最终从内而外的完善公司管理, 促进公司的健康有序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建义.公司法务工作中的合同审查和风险防范[J].法制与社会, 2014, 11 (12) :33-35.
[2]魏俊杰.浅谈企业法律管理[J].法制与社会, 2014, 16 (4) :77-80.
关于法律诊所教学模式 篇8
[关键词] 营销法律实务;“诊所式”教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 D9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05-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社会实践能力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法治经济,在法律已经遍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法律素质已成为个体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包括法律素质在内的综合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从业能力,也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营销法律实务》课程教学中探索引入“诊所式”教学,可以帮助缓解或者说解决这一矛盾,从而达到掌握《营销法律实务》理论,培养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的目标。
一、“诊所式”教学的简要介绍
“诊所式”教学又称为诊所式法律教育(Clinical Legal Education),它是一种法学教育模式,就像医学院的学生在医学诊所中进行临床实习一样, 法学院的高年级学生在诊所教师的指导下,在真实的或虚拟的法律“诊所”中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给予法律帮助、予以法律上的“诊断”和“治疗”。这种方法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法学院,后风行于西方世界。2000年9月,在美国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启发和美国福特基金会的鼎力资助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大学的法学院开设了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尝试着进行“诊所式”法律教学。2002年7月,经中国法学会批准,成立了“中国法学会教育研讨会诊所法律教育委员会”。可以说,诊所式法律教育已经在中国高校扎根,各具特色的专门性法律诊所逐步形成。
二、在《营销法律实务》课程中实施“诊所式”教学的意义
具体来说在《营销法律实务》课程教学中引入“诊所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诊所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经济纠纷,通过运用他们学到的《营销法律实务》理论知识分析案件从而使他们掌握法律在社会实践中是如何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和规范人们的行为的。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比书本上的案例复杂得多,这使得学生要想妥善处理经济纠纷,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须进行法律实践。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法律在经济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就无法用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在“诊所式”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充当诉讼当事人或辩护人,要完成分析案情、调查取证、查阅资料、参与庭审等一系列活动,要像当事人、律师一样面对所有的挑战和问题。在诉讼的各个环节,学生有可能遇到各种难题,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学生运用所学《营销法律实务》理论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这一方面学生增加了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利用法律解决社会纠纷、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实现了教学相长。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有效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和分析与营销法律实务相关的案件,不仅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获得了社会方面的各种知识,而且还亲身体验到法律专业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运用。通过在《营销法律实务》课程中实施“诊所式”教学,可以锻炼学生适应不同情况,接触不同类型的人员,处理不同种类法律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处理人际交流和人际关系进行的有益的探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包括提问、回答,以及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包括工作的计划性,以及从杂乱无章的事实和可能性中整理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有助于实现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的转变。传统的《营销法律实务》课程教学注重的是对法律规范的内容的理论讲授,主要从法官的角度对社会法律行为进行认识与评价,即使教师授课过程中也会通过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但教师讲课过程中所用的案例一般较抽象、孤立,只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无法做到举一反三的利用知识,提高法律素质。而诊所式教学则是注重增强学生社会参与意识,使学生通过对自己遇到的或接触到的案件分析和论证,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诊所式”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教学,大大超出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时空限制,让学生进入“社会大学”,关注“诊所”同学受理的案件,关注社会上与《营销法律实务》有关的典型案件的发展进程,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扩展到了法庭、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甚至看守所等等,使他们成为学生学习《营销法律实务》理论的生动课堂。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被置于真实的环境中,不但要求学生充分掌握自己所学的所有法律知识,而且还要能够将其付诸于司法实践。
(四)有助于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高等职业教育的真谛应当是传授知识与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并重。对于一个合格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不可缺失的是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解决纠纷能力等等,而这些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是得不到足够的锻炼。借鉴“诊所式”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使学生在分析、判断、处理真实的案件过程中,要接触社会现实,完成从收案到结案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学生要完成这些任务,不但需要扎实的学好课本知识,还要求学生需要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寻找尚未学到的或无法在课堂教学当中学到的东西,或者相互讨论、向教师请教一些在课堂上讲述过但不知如何在实践中使用的知识。通过实践锻炼,能够使学生及时地丰富和补充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从而大大增强他们的法律综合素质。“诊所式”教学的价值就在于通过理论知识的直接应用,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刘慧.法学“诊所式”教学模式的困境与出路[J].法制与社会, 2009,(20).
[2]高清.实用型法律人才培养途径探讨——以“诊所式法学教学”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7,(04).
刑事法律诊所1 篇9
分析:依据《最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的规定,本条的“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根据《人身损害解释》第28条的规定,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所以本案应认定为无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所以本案的赔偿请求人是死者的近亲属(本案即死者的丈夫,父母、兄妹)。依据《人身损害解释》第十七条十八条十九条的规定,结合本案,交通肇事死亡赔偿的范围包括:医疗费、交通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赔偿金等。依据最高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本案中赔偿请求人获得的赔偿为:(以下均以赣州市上一平均收入水平为准)
1.交通费:亲属看望死者乘坐汽车花去300 元,计300元。
2、医疗费:死者住院抢救花去医疗费8 万元,死者丈夫轻微伤花去费用600 元
3、丧葬费:赣州市上一月平均收入1967*6=11802元
4、死亡赔偿金:赣州市20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平均收入:14000*20=280000元
5、其余财产损失:车辆维修费100元
【关于法律诊所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诊所法律教育模式06-24
法律诊所法学教学09-30
“街道法律诊所教育”的本土化模式10-06
模拟法律诊所10-03
法律诊所案件代理心得08-08
关于法律的认识07-20
关于法律的范文07-30
社区法律小诊所矛盾化解大平台11-14
我国诊所式法律教育研究论文12-21
关于法律的主题作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