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街概念规划

2024-08-24

商业街概念规划(共7篇)

商业街概念规划 篇1

商业策划(Business planning)

商业策划商业策划,就是在商业活动中通过与生产、管理、战略等的紧密协调,运用广告、促销、公关、新闻等手段,综合实施运行,使商业活动达到较好的效果。

策划一般指的是对某种活动进行的事先的一个组织、准备工作的文字表现形式。策划一般分为:商业策划和宣传策划;商业策划指的是企业在进行新项目的开发前,对新项目的考察和调研,以便及时有效的对新项目进行考评和实施。而宣传策划则指,企业在自身形象上对外宣传的一种活动或者企业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活动的一种宣传形式。

商业策划,在对策划人员的水平要求方面比较严格,需要策划人员非常了解行业的相关政策及专业职能;同时要求策划人员有一定的市场调控能力。宣传策划,在对策划人员的要求方面相对商业策划而言就比较宽余,因为,一个公司企业形象的宣传主要目的是把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广泛的推广到消费者心中,那么,并不需要非常专业的技能,只需要了解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喜好。

商业策划概述

有人说,我们即将面对的就是一个策划家的时代。

商业策划是一门以预测和定位为基础的学问。它认为,如果一个公司能够预测到未来将出现的市场,那么它就可以通过生产或提供这些市场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商业策划是一种高智力的活动,运用到商业上,往往能起到点石成金的功效,不但给策划对象带来利益,而且能够为自己带来利益。

80年代早期,商业策划的范畴扩展了,策划者们开始把市场中的竞争因素加以考虑了。近年来,商业策划中又加入了一些新的概念,即在构思策划的时候要把公司的核心能力考虑进去,也就是说,要围绕公司擅长的方向进行策划。比如,本田公司的核心能力是在发动机方面,因此本田的战略策划是生产汽车、摩托车、除草机等。

而现在,最时髦的商业策划理论是“流程中心论”,即更为明确地把公司所擅长的方面定义为公司的流程而不是公司生产的产品或是服务。西铁城表公司很形象地把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作了说明:它生产的是表,而它从事的是制造精密的机械。

把流程作为公司或实业的中心,并且根据流程的性能来确定商业;这样的新视角使得我们在策划的时候不仅能解决“我们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我们能否执行它”的问题。商业策划的起源

商业策划起源于近代商业制度出现之后,其形成和广泛应用是在当代,发展至今已越来越专业化。商业策划的主体是策划人或策划机构,客体是策划指向或策划标的;商业策划的要素包括策划过程、策划力和策划经费;商业策划的载体是策划方案。商业策划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到城

市商业空间的布局调整、现代化商业街区的建设,小到一个店铺的促销活动。成功的商业策划不仅可以赢得顾客的认可,更给商家带来可观的效益。这里仅就商业策划的基本方法、策划人员的思维特征与必备素质等问题做一些探讨,以求同行共勉之。

商业策划研究的主要任务

到目前为止,策划研究主要的任务是定位,至于一个公司是否能够真正地在市场上或实业中有所表现则被忽略了。甚至在策划家的潜意识中;他们轻视实际的执行工作,认为执行是低级的工作.从流程这个新视角来进行策划也可以帮助一个公司作出它不应该干什么的决策。公司可以更进一步地确走它们自己本身。管理不断地变化,雇员们来来去去,产品雄踞市场寿命越来越短,那么,归根到底,公司是什么东西呢?它是创造价值的流程。这些流程才是商业组织中生命力量最强的寿星。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流程能够在不同的市场上以不同的方法展开。确定一个公司所擅长的流程是决定成长和扩展机遇的关键所在。可以这样说:“21 世纪的策划问题是定位好流程。”

商业策划的几种方法

①商业策划—专题调查法

调查方法是进行比较大的商业策划的基本方法。好的商业策划方案无不建立在相关调查的基础之上。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细分,通过细化的专题调查,获得充分的项目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比较,再加上行业信息的补充,就可以大致确定策划项目的运作方向、切入点、进程、节奏,实施步骤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并由此决定企业相关资源的搭配以保证策划的实现。②.商业策划—直觉反应法

即在委托人向策划人讲了准备进行的经营、促销活动内容之后,策划人凭“直觉反应”判断此事的可行性,并告诉委托人这件事可以干或不可以干。

③.商业策划—换位思考法

是指策划人在做策划方案的时候,不仅要从商家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所形成的策划方案才能最终得到顾客的认同。

④.商业策划—逆向思考法

这是策划人思考问题和完成策划方案的一种独有的方法。沿着人们通常思维习惯的反方向展开思路并最后形成方案。这种逆向思维如能成立,所形成的方案往往不仅充满灵气与智慧的火花,甚至能产生经营方式、模式的划时代巨变。

⑤.商业策划—头脑风暴法

这是策划经常采用的激发灵感、激荡头脑而后集思广益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某一时间将有关专家集中到一起,事先明确有关议题,如某个商业方面的专门问题(商业店铺选址;商业业态和经营方式的选择;市场竞争情况;消费心理、消费时尚变化带来的新的商机等等)进行研讨。

⑥.商业策划—组合信息法

即策划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得到的一时、一事的单个信息加以浓缩、组合。不要小看这种组合,孤立的信息也许就是信息,没有太大的价值,而把有关的信息组合到一起,有时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奇妙变化。

⑦.商业策划—潜意识思考法

又称捕捉灵感法。即策划人在接受委托项目,已经进入研究和冥思苦想状态,而又苦于在某些关键点上没有突破,拿不出“出彩儿”的方案时,就索性放一放,使精神彻底松弛下来,不要强迫自己想这些策划问题以及多少天内完成方案写作等,而是甩开课题、干一些与策划无关的事,让自己的潜意识来思考与策划有关的事。

⑧.商业策划观察法

观察是策划人了解外界事物、获得直接感受或经验的基本方法。

⑨.商业策划征询意见法

征询意见是为了获得改进产品或经营的直接依据。策划人在接受委托项目、着手研究之前,运用征求意见的方法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借此打开或拓宽进行策划的思路。

商业策划书的写作

一、执行总结

是商业计划的一到两页的概括。包括:

1、本商业(business)的简单描述(亦即“电梯间陈词”)

2、机会概述

3、目标市场的描述和预测

4、竞争优势

5、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预测

6、团队概述

7、提供的利益

二、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

1、详细的市场描述,主要的竞争对手,市场驱动力

2、公司概述应包括详细的产品/服务描述以及它如何满足一个关键的顾客需求。

3、一定要描述你的进入策略和市场开发策略

三、市场调查和分析

这是表明你对市场了解程度的窗口。一定要阐释以下问题:

1、顾客

2、市场容量和趋势

3、竞争和各自的竞争优势

4、估计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5、市场发展的走势(对于新市场而言,这一点相当困难,但一定要力争贴近真实)

四、公司战略

阐释公司如何进行竞争,它包括三个问题

1、营销计划(定价和分销;广告和提升)

2、规划和开发计划(开发状态和目标;困难和风险)

3、制造和操作计划(操作周期;设备和改进)

五、总体进度安排

公司的进度安排,包括以下领域的重要事件

1、收入

2、收支平衡点和正现金流

3、市场份额

4、产品开发介绍

5、主要合作伙伴

6、融资

六、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

1、创业者常常对于公司的假定和将面临的风险不够现实

2、说明你将如何应付风险和问题(紧急计划)

3、在眼光的务实性和对公司的潜力的乐观之间达成仔细的平衡

七、管理团队

1、介绍公司的管理团队。一定要介绍各成员与管理公司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

2、注意管理分工和互补

3、最后,要介绍领导层成员,商业顾问以及主要的投资人和持股情况

八、企业经济状况

介绍公司的财务计划,讨论关键的财务表现驱动因素。一定要讨论如下几个杠杆:

1、毛利和净利

2、盈利能力和持久性

3、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半可变成本

4、达到收支平衡所需的月数

5、达到正现金流所需的月数

九、财务预测

1、包括收入报告,平衡报表,前两年为季度报表,前五年为报表

2、同一时期的估价现金流分析

3、突出成本控制系统

十、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

这是你的“卖点”,包括

1、总体的资金需求

2、在这一轮融资中你需要的是哪一级

3、你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4、投资人可以得到的回报

5、你还可以讨论可能的投资人退出策略

商业计划书应该注意的几点

当你在写商业计划的时候,应该达到下列目标:

1、力求表述清楚简洁。

2、关注市场,用事实说话,因此需展示市场调查和市场容量。

3、解释潜在顾客为什么会掏钱买你的产品或服务。

4、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提出引导他们进入你的销售体系的策略。

5、在头脑中要形成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投资退出策略。

6、充分说明为什么你和你的团队最合适作这件事。

7、请你的读者做出反馈。

当你做商业计划并向投资者提交时,必须避免下列问题:

1、对产品/服务的前景过分乐观,令人产生不信任感。

2、数据没有说服力,比如拿出一些与产业标准相去甚远的数据。

3、导向是产品或服务,而不是市场。

4、对竞争没有清醒的认识,忽视竞争威胁。

5、选择进入的是一个拥塞的市场,企图后来居上。

6、商业计划显得非常不专业,比如缺乏应有的数据、过分简单或冗长。

7、不是仔细寻求最有可能的投资者,而是滥发材料。

商业街概念规划 篇2

一、商业模式的要素与结构

Linder等 (2000) 主张商业模式具有一定的结构, 其组成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共同作用,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 企业 (生产者) 和用户 (消费者) 是市场的主体, 两者关系是市场的主要关系。微观经济学原理中企业和用户之间通过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准确地刻画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与用户、企业、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相对应, 商业模式存在价值主张、价值生产、价值提交、价值获取四个基本要素。其中, 价值主张包括行业和市场定位、客户和产品选择、产品卖点组合等;价值生产包括组织、人力、资本、生产、信息系统、合作网络等运行方式等;价值提交包括渠道、客服等方式等;价值获取包括成本、定价、收费等方式等。与其它要素与结构相比, 基于微观经济学原理的商业模式要素与结构具有较好的完整性、简洁性、逻辑性、普适性和扩展性。

二、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两者关系极为密切, 同时概念上也极容易混淆。Osterwalder等 (2002) 虽然曾指出企业业务系统由企业战略、商业模式、业务流程三个层次构成, 商业模式是企业战略的概念性和架构性实现蓝图, 是业务流程和技术系统实现的基础, 但没有从各自特点上进行分辨。企业战略关注外部环境和竞争优势, 是时间序列化、纵向的行动, 是面向未来的、动态的、连续地完成决策到实现的过程;而商业模式关注内部结构和价值实现, 是空间分布化的、横向的状态, 是面向现实的、 (相对) 静态的、 (相对) 离散的经营方式。两者主要的关联点是, 它们一定会共享某些要素, 如经营范围、资源配置、产品和市场机制等, 因为Hill (2007) 等战略学者认为战略制定的结果必定要形成或影响商业模式, 而商业模式又是战略实施的依据。两者关系见图1所示。在商业模式概念出现之前, 各种企业战略是独立、局部地在发挥作用;之后它们将通过商业模式彼此发生关联, 整体发挥作用;未来, 商业模式本身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内容”。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之间的交融关系决定了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基础, 前者具有对后者进行整合的功能。

三、商业模式的功能与属性

商业模式是具有一定要素与结构的企业价值创造系统。按照系统理论, 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是系统属性的集中表现。商业模式有价值创造、经营管理和理论整合三个主要功能。其中, 价值创造就是通过资源配置、能力运用来获取价值和利润, 实现企业持续发展。Osterwalder等 (2002) 指出, 经营管理功能意味着商业模式作为一套概念性工具, 可以帮助经理们掌握、理解、交流、设计、分析和改变他们公司的商业逻辑;理论整合功能表示商业模式作为一个统一的战略分析单元, 具有整合多种战略理论和竞争优势来源的能力。商业模式的属性主要有系统性、惯例性和知识性三个方面。作为价值创造系统, 商业模式明显具有一般系统所具备的整体性、要素性、层次性、环境关联性 (即开放性) 、自组织性和目的性;惯例性是指商业模式不管是有意构建, 还是无意形成, 都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价值创造和行为方式;知识性来自于商业模式是关于企业价值创造的“一系列设想”、“一种创意”和“认知和信念系统”, 以及据此可以申请专利的事实。在以上三大功能和属性中, 价值创造和系统性属于商业模式“客观存在”层, 理论整合和知识性属于商业模式“主观意识”层, 而经营管理和惯例性则居于中间;理论整合功能服务于经营管理, 而经营管理服务于价值创造。同样, 知识性会影响或转化为惯例性, 而惯例性则直接作用于系统性。除了知识、惯例和系统属性外, 商业模式同样具有资源、能力、活动、交易、关系等其它属性。

四、商业模式的分类

原磊 (2008) 指出, 分类是商业模式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目前, 商业模式分类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种思路:一是通过逻辑推理, 建立分类标准;二是通过案例归纳, 归纳出一些典型模式。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分类方法过于具体, 多是对现有案例式的归纳, 得出的结果多集中在企业行为层次上, 缺少一般性的指导作用;二是过于抽象, 由于分类指标含义不太确定, 在不同人眼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导致分类结果远离企业现实, 从而缺乏现实的指导作用。

商业模式分类方法要避免两个相对极端情况的出现, 关键在于分类维度及其内容的确定。首先, 维度要从商业模式关键要素中选取, 以保证商业模式类型的适用性;其次, 维度及其内容数目要恰当, 太多了可能过于具体, 太少了可能就过于抽象;第三, 维度之间及维度内容之间要尽可能相互独立, 以真正体现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对于商业模式分类中的维度选择, 波特 (1996) 的战略定位理论或许最有指导作用。波特认为所谓竞争战略就是创造差异性, 即有目的地选择一整套不同的运营活动以创造一种独特的价值组合, 这被波特称之为战略定位。战略定位有三个源头, 即基于产品或服务种类的定位、基于客户需求的定位、基于接触途径的定位。虽然波特没有言及商业模式, 但是其所谓独特的价值组合其实就是独特的商业模式, 由此必然能够得到具有战略意义的商业模式类型。波特的这个三种战略定位正好与前文提出的价值主张内容、价值主张对象、价值提交方式相对应。这三个要素都是任何企业不可或缺的, 它们彼此相互独立, 体现了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 选择这三个要素作为商业模式分类维度是恰当和必要的。其理由是: (1) 企业的客户只有企业和个人两大类; (2) 企业的“提供物”只有两种基本类型———产品和服务, 而产品和服务又可以物质和信息两种形式出现, 这样, 企业“提供物”或价值主张内容就有物质产品、物质服务、信息产品、信息服务四种实际类型; (3) 企业接触客户的方式有两个基本方式, 即传统的物理方式和现代的网络方式。通过以上3个维度、总共8个要素的组合, 最后可以形成16种基本商业模式类型。它们可以用蜘蛛网图的形式表现为三个维度上不同点之间的连线组合, 其不同的图形对应不同的商业模式类型, 见图2所示。

由于本方法选取的维度都是企业商业模式的关键性、代表性要素, 而且维度及其内容的数目选取和分布比较适当, 因此由此得出的商业模式类型比较贴近现实, 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对应的企业。此外, 它统一了传统商业模式和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分类方法, 既适用于物质性产品和服务企业, 又适用于信息性产品和服务企业, 既针对企业用户, 也针对个人用户。

五、商业模式的创新与评价

商业模式创新是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和最终目的, 也是最具有价值性和挑战性的工作。由于商业模式早已蕴含于企业战略之中 (这经典地体现于波特的定位理论和卡普兰等的平衡计分卡理论) , 是企业竞争优势实现的载体, 加上企业战略对商业模式具有指导作用, 因此, 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无需从头做起, 而且必须要借用企业战略的一些分析、制定和评价方法, 只是需要充分考虑商业模式突出的价值创造功能和要素与结构整体特性。虽然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企业的内部, 但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却在其外部。商业模式价值创造对象首先是其客户, 商业模式的实用程度、价值创造和获利能力的大小是相对企业竞争对手而言的。因此, 商业模式创新的起点也是必然要基于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 然后借助战略定位理论, 从市场与客户、产品与服务种类、接触途径等关键角度确定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价值生产、价值提交、价值获取四大要素及其子要素, 最终形成以价值链为表现形式的商业模式原型。对于这样一个商业模式原型, 必须要对其要素和子要素进行如波特 (1996) 提出的取舍和匹配, 并在业务流程级进行细化, 以保证其可用性和独特性, 然后才可能付诸实际应用。对商业模式的创新评价需要从主观认知和实际绩效两个方面进行。由于卡普兰等 (2004) 战略绩效平衡计分卡的最大特点是内外、动静、因果结合, 其“学习和创新”、“内部业务流程”、“客户”和“财务”四个评价角度正好与商业模式的“知识性与理论整合功能”、“惯例性与经营管理功能”、“系统性与客户价值创造功能”、“目的性与利润获取功能”相对应, 两者都强调系统性、平衡性, 因而成为商业模式绩效评价的绝好工具。

六、结语

商业模式概念至今仍然具有一些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企业“黑盒子”特点。打开商业模式“黑盒子”的关键是从现有相关理论出发, 对其要素与结构、与战略的关系、功能与属性、分类、创新与评价等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的重新思考。只有完善其理论体系, 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

摘要:商业模式具有价值主张、价值生产、价值提交、价值获取四个基本要素。商业模式是企业战略的结果和战略实施的依据。商业模式具有价值创造、经营管理和理论整合三大功能以及知识、惯例和系统三大属性。波特的产品或服务种类、客户需求、接触途径三种定位可以用于商业模式分类, 五力模型等可用于商业模式创新, 卡普兰等的平衡计分卡可用于商业模式绩效评价。

关键词:商业模式,要素与结构,关系,功能与属性,分类,评价

参考文献

[1]Linder J.&Cantrell S.Changing businessmodels:Surveying the landscape[R].Accenture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Change, 2000.

[2]Pateli A.and Giaglis G.M.A Framework For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e-Business Models.Pro-ceedings of the Bled Electronic Commerce Confer-ence.2003.

[3]Osterwalder A., Pigneur Y.An e-BusinessOntology for Modeling eBusiness[R].15th Bled Elec-tronic Commerce Conference, Bled Slovenia.2002.

[4][美]C.W.L.希尔&G.R.琼斯战略管理[M].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7.

[5]原磊.商业模式分类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8, 5.

[6]Porter M.E.What is Strategy?[J].HarvardBusiness Review, 1996, 74, 6.

概念手机的商业法则 篇3

概念手机是手机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概念手机早已经超出了手机本身的概念,手机在设计师的创作下可以变成任何东西。概念手机可以归类于主题手机,和商务手机、女性手机等同属于为了某种人群的某种需求所特别设计的。从字面上理解,商务手机适用于商务人士、职业经理人;而女性手机则是女性的专属品。

概念手机的服务人群到底在哪呢?答案是没有,但又是任何人。目前还没有一款贴有概念手机标识的手机上市,但是概念手机的概念经济模式则全面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目前面世的概念手机以三种形态存在着,一种是实用型,主要是指功能具有前瞻性,一旦技术成熟很快能够上市;第二种是时尚型,比如女性手机中的粉盒手机,主要是外形上的提前设计;至于纯概念手机是很难上市的,比如西门子推出的蝎子型手机,夸张的造型让它变得很难携带。

概念手机赚钱法

在各大手机商家们在不断推出新品来赢取市场份额的时候,概念手机则成为了他们营销的另一把利剑。在推出上市手机之前,推出形态各异的概念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概念手机本身是不进行市场销售的,它真正的意义在于它的炒作效益和市场关注度的提升。

和实实在在的销售业绩相比,市场品牌的知名度和关注度是无形的。靠噱头和一些不实际的概念炒作,对于看重利润的手机厂商来讲是不般配的。可手机厂商们仍无比衷情于概念经济,纷纷推出自己的各款概念手机,足以见得概念手机所带来的无形利润是不可小视的。

最先在概念手机的试验田里试验的应首推几大著名品牌,西门子、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等品牌的概念手机战打得和上市手机战一样凶猛。大家都争抢着推出外形和技术都领先于别家的新品,其中最为成功的应属松下手机。

以时尚出位著称的松下,在2004年的Cebit展会上推出了两款手机可称的上是“惊世骇俗”之作。流线的水晶造型让手机看起来更像王室陈列室中的艺术品,贵妇胸前佩戴的昂贵“钻石”。

在各大厂商都在为百万级像素摄像手机而疯狂,拼命推出自己的主打产品以获取市场份额的时候,在手机技术领域相对弱势的松下另辟蹊径,以概念手机为切入点劈开一块新市场。

这也使得松下重新会到了主流手机的行列,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一直以来外形设计是国产手机的弱点,然而,去年联想一口气推出了太阳、月亮、星星、小海星和红色旋艇五款针对学生群体的概念手机,手机以月亮、星星造型的独特创意马上获得了学生群体的瞩目。这些目前只能看不能买的概念手机在去年的手机大战中,为联想手机品牌赢得了不可估量的潜在学生消费群,为联想手机进入中国十大手机品牌的行列出力不小。

加入概念手机行列的国产手机还有康佳,在2004年7月一举展出六款全球领先的概念手机,此举让业内无不称奇。

概念手机也成为了诸多进入手机市场新人的敲门砖,韩国VK移动对于中国消费者可能还不是很熟悉,但是它的手机在欧洲着实占领了不少的市场。为了迎合亚洲消费者喜欢新奇的心态,他们便用推出概念手机来证明自己的设计实力和前卫思想。

早在2003年5月,韩国VK就展示了两款概念手机,一款护眼灯手机,中间发光的一段是键盘部分,蓝色的荧光就像特别的日光灯管;另一款香皂盒手机,躺置在桌面上时加上腹下四个小脚颇似家里用的肥皂盒。这两款概念手机在各大网站的手机论坛中颇受宠爱,为VK移动的2004年第一款上市手机打下了牢固的群众基础。

对概念手机的热衷不仅仅是手机销量极好的公司,手机业务日渐萎缩的阿尔卡特也毫不示弱。这个来自法国的品牌显示了丰富的想像力,在2004年出炉的笔记本、折叠卡、水袋、蛇等造型的概念手机,是消费者仿佛置身于外星世界。

阿尔卡特此举决不是仅仅为了娱乐公众,其目的就是要不断靠推出概念手机让公众记住阿尔卡特这个品牌。一旦阿尔卡特有一天卷土重来,其品牌信誉度和公众认知度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和金钱来建立,其中的利益比阿尔卡特算得很清楚。

概念手机上市记

商家最喜欢炒概念,将炒概念作为营销的制胜法宝。房地产、汽车这两大支柱行业就是概念经济的始作俑者。房地产商开发的项目还只限于图纸时,就开始卖概念,其中最成功例子就是SOHO现代城,把SOHO生活炒得尽人皆知,房价也飙升至5位数,事实上真正的SOHO一族没有几個能买得起现代城的房子。而汽车厂商炒概念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炒人气,外形功能奇特的概念车引得爱车族的追捧,可是要问它何时面世,答案只能是遥遥无期。

手机也是炒概念门派的先锋,更是最大的务实派。今天的概念就是明天的现实,这是业内为概念手机进行的定位。所谓“概念”一般只会出现在设计阶段,永远不会上市的手机,也不可能大批量的生产。可是事实上,概念手机已经出现在市场上,它们以改良或是改名的姿态出现,而且明码标价。概念手机的悄然上市让消费者在无形中接受了它,根本没有意识到它就在你生活中。

2001年底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推出名为“Origami”的数码概念手机,它集照相机、便携式摄像机、电话、MP3播放器、PDA(个人辅助设备)、电子邮件以及视频会议终端等功能于一体。当时国家半导体公司表示,上述设备只是一款概念产品不会进行批量生产,而是为了鼓励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发挥想象力为消费者研制功能更多的产品。

而现在“Origami”的各种功能早已在手机上实现,已经大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其中的摄像功能更成为眼下各大手机厂商一比高下的砝码。概念手机成为上市手机的速度是各大概念产品中上市速度最快的,这也符合现代生活赋予手机时尚快速消费的全新概念。

在今年东京举行的Wireless Japan 2004大会上,提出了“不断进化的信息社会,移动与无线为您带来崭新的生活与商务实践”的主题。在展示会上,各大手机制造厂家推出的新式概念机虽然功能强大,外观的优美怪异都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其最提倡的是你可以亲身体验,可以通过概念手机看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及资讯时代生活方式将发生的一些微妙变化。

仅仅是体验未来消费远远不能满足对另类概念手机迷和超前消费人群的心理需求,此时的手机厂商们干脆直接把概念手机拿到了市场上。将概念手机变为上市手机应该首推诺基亚,2004年9月推出7280的笔形外观和圆形旋按键突破了传统手机的造型。这款手机标价上市使我们无法将其定为概念手机,可是它浓重的概念手机色彩难以把它归为普通手机。

摩托罗拉日前公开展示了其概念信用卡式手机,这款手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用手里的信用卡来拨打电话,省去了每月排长队交话费的烦恼。手机的三围只有86x54x5mm,是世界上最薄的一款手机了。摩托罗拉方面称,该款手机将在近期内上市。

概念性规划 篇4

概念规划的内容主要是对城市发展中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中专门的研究,从经济、社会、环境的角度提出城市发展的综合目标体系和发展战略,以适应城市迅速发展和决策的要求。

与总规相比:概念规划强调内容简化,区分轻重缓急,注重长远效益和整体效益。概念规划提供的是客观的全局性的发展政策与设想,在微观层面(具体操作层面)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微观层面的内容可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

概念性规划和总规,控规和详规等有何区别,概念性规划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答:概念性规划是介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一种新的规划,它强调思路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是属于一种对旅游宏观发展思路的探讨和研究。作为一种规划设计的思维方法,它淡化了设计的表象,使规划成为纲领性、战略性的文件,指导和协调旅游区的发展与建设。

北部区域概念规划方案 篇5

2007年01月10日山西青年报徐俊斌

昨日,太原市举行了北部区域规划方案评审会,英国工程设计院和德国(SBA)设计事务所的规划方案参加了评选。经过专家论证,德国(SBA)设计事务所的规划方案胜出。这一方案将结合其他设计方案的优点以及专家和市民的意见作进一步的完善。按照德国方案,太原市北区未来在改造搬迁现有重工业的基础上,致力于把北区建成生态环保型区域。两外国设计单位角逐北区规划

太原市北部区域是太原市重要的重工业区,涉及三个行政辖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和杏花岭区。此次规划范围北起北外环高速,南至兴华街、北涧河一线,东起东山过境高速,西至西外环高速,规划面积约为 147.3平方公里。太原市发出征集规划设计单位的征集令后,共有57家国内外设计单位报名参加,经过考察,太原市选择了英国工程设计院和德国(SBA)设计事务所做的北部区域规划方案。

搬迁兴华化工厂

按照德国(SBA)设计事务所的规划方案,北区首先要搬迁兴华化工厂。然后把整个区域划分为三部分规划。

一、在以尖草坪区政府为中心的基础上,向东向南形成两个综合型副中心,包括商业购物、办公、酒店、居住等多种功能类型。

二、位于柴村大桥两岸的区域是滨水城市活动中心,其功能包括酒店业、文化娱乐、科研、博览、休憩等功能,形成太原市沿滨河区域重要游憩娱乐中心。

三、新华化工厂搬迁后可以形成120公顷的空余城市用地,结合工业建筑的改造,将建成一个商贸办公为核心,兼容高档零售商业、文化教育、体育等城市有机体。为周边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太钢集团提供服务,可以容纳总部行政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销售展览中心、会议中心、高档酒店等多重服务功能。

形成三大居住区

以这三个中心区域为核心,区域内将发展三个大型的居住功能组团。

一、太钢东侧以现有的城市功能改造为主。规划通过南北向的交通干道解决东西向交通出口问题,未来考虑架设高架桥,跨越太钢集团南部用地,形成该区域的西向城市出口。

二、尖草坪区政府的居住团将在现有西侧村庄带与东侧滨水林带之间进行发展。依托柴村公路作为快速交通干道,柴村以西道路作为城市功能轴线。南侧果树林区域发展小型文化、体育、教育、商业中心。

三、迎新街组团将以兴安化工厂改造为基础,带动整个迎新街向北发展。西侧改造为商业设施为主的功能区,为居住区服务,东侧以办公商贸为主,服务于周围的工业区。太原未来最大的生态绿地公园

根据德国(SBA)设计事务所的规划,柴村大桥两岸的滨水区域将为整体太原市提供滨水城市文化娱乐、教育科研核心功能为主的城市娱乐中心。

东侧泄洪区范围内以退耕还林的林业用地为主,西侧泄洪区受污染较少,保留部分耕地和林地间植。整体按照现代地景美学原则重新塑造,形成太原未来最大的生态绿地公园。汾河未来将恢复生态化河流平面,河床内三分之一面积为自然河流,三分之二面积为生态林草地,形成良好的生态自洁系统。

沿汾河两岸有近400米宽的连续城市公园绿带,以连续开放的绿地形态为主,结合各种游园、花园、体育绿地、野生动物保护区,自行车与步行散步道,形成太原市北部滨河公园的特色功能。

在上兰村和尖草坪区政府以南形成两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中心,北侧以崛山围山、寺庙和雕塑为主,形态包括度假村、主题公园,向东发展黄土侵蚀地貌的参观与旅游设施管理,南侧服务于崛山围山和城市开放绿地公园。[Page]

黄寨景观保护区在牛驼山区域设立疗养度假中心设施,向北侧结合山地形态,在高速公路以内建设低密度高质量住宅区域,将城市建设和生态功能紧密结合。

滨河东路延伸到工业区

北中环东西两侧的快速道路,以及滨河东路,建议继续延伸引入北部重工业区,并在钢园路一线与太兰公路一线两次成环,分别与高速公路入口联系,借此打通南北交通,主干道除大同路、恒山路、柴西公路、滨河西路,基本以南北向为主,和快速路勾连,将客货运交通快速引入城市快速路系统。尖草坪区域的东侧由于山地地形缺乏南北向道路,建议沿现有高速道路,平行设置辅路。

提倡北部建高层

太钢以南,沿涧河、卧虎山、西防洪渠一线,建议利用其中大量的厂矿占地改造区域,重新布置城市功能,允许提高建筑高度,但绿化率要达到50%到70%的标准。

英国方案致力于旅游开发

零售业态与商业模式概念辨析 篇6

近年来,我国以大中型零售企业为龙头的传统零售业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发展趋缓,网商崛起、消费者行为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传统零售企业迫切需要借助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来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机遇。而要利用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在内的新型管理理论指导零售企业创新实践,需要首先在理论上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只有在厘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应用相关理论指导企业创新实践。商业模式和零售业态,就是这样一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当下传统零售企业创新具有特殊意义并需要清楚界定的概念。

二、零售业态相关理论综述

(一)零售与零售业态概念界定

零售,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是指所有向最终消费者或用于非经营性用途的企业或组织销售产品和服务的活动。零售的本质是将商品以及相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或用户作为最终消费之用的活动。所以不论是制造商、批发商还是零售企业,也不论这些商品或服务是如何送达到消费者手中,例如,经由网络、人员、邮寄、电话或自动售货机;或是在何处,例如在商店、大街或消费者家中,任何个人或任何组织只要从事上述活动,就属于零售范畴。所谓零售企业就是指主要收入来源于零售活动的企业或组织(国家标准术语: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

“零售业态”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最初是指店铺的营业形态,后逐步扩展为经营形态(赵尔烈、于淑华,1996)。夏春玉(2002)将日本学者对零售业态的定义归纳为3类:(1)以铃木安昭为代表的学派,将零售业态定义为“零售经营者关于具体零售经营场所——店铺的经营战略的总和”。这类观点认为,零售经营者要以某一目标市场为对象来进行选址、店铺规模及销售方法等方面的决策,从而形成零售店铺的形态。(2)以日本零售商业协会为代表的定义,认为零售业态是“与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的变化相适应的零售经营者的经营形态”,并认为零售业态应该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点进行分类。(3)以向山雅夫的定义为代表。认为“业态”就是“零售商业形态”,是指“具有相同经营方式和相同经营技术、方法的零售商业机构的集合”,具体包括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等等。因此,也有学者也将日本学者的观点划分为:企业经营战略学派、消费者需求学派、企业经营形态学派三种类型。

我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将“零售业态”概念由日本引入我国。因此,对于“零售业态”概念的界定,我国学者基本接受了日本学者的观点。80年代末期开始有学者用“零售业态”分析我国零售业发展,并在90年代中期开始被大量使用。同时,之前被较多使用的“零售类型”一词逐渐被“零售业态”一词所取代。

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的诞生、修订及其英文翻译术语的变化也体现了零售业态概念的变迁:2000年8月1日实施的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GB/T 18106—2000),英文名称为“Classification of types of operation in retail business”;“零售业”和“零售业态”分别翻译为“retail business”和“retailing type of operation”.2004年6月30日实施的修订后的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GB/T 18106—2004)则将英文名称改为“Classification of retail forinats”,“零售业”和“零售业态”分别翻译成为“retail industry”和“retail formats”。至此国内对“业态”的英文术语选择统一于“formats”。零售业态概念也统一为: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1

(二)零售业态分类

国外关于零售业态划分依据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需求弹‘性标准、营销组合标准两大类:

1、需求弹性标准,最早由W.Christaller(1966)提出,被认为是业态分类的经典理论基础,即首先将商品进行分类,然后以此作为划分销售这类商品的业态依据。Christaller按照“需求弹性程度的高低”将商品划分两大类:①低弹性的便利品;②高弹性的选购品。并将商品的需求弹性作为业态划分的重要依据。后来的学者对业态划分的讨论大多是基于这一思想并结合商品组合来展开的。

2、营销组合标准以Kotler、Hirschman、Dinlersoz等为代表,根据产品线在最终使用载体上的营销要素组合对零售业态进行分类,即首先确定产品线的最终使用载体,然后根据载体运营要素或营销组合要素对零售业态进行划分。P.Kotler认为产品线的最终使用程度包括五个因素:①商品组合;②价格诉求;③卖场特点;④店铺管理形式;⑤店铺集合形式。W.J.Stanton(1978)则提出产品线载体应考虑四个因素:①店铺规模;②商品组合;③所有制形式;④销售方式。

综合现有研究,可以将我国学者对零售业态划分标准现有普遍接受的业态划分依据归纳为如下3类:

1、商品的品种和结构。经营商品的品种、范围和结构,是零售企业市场定位、确立消费主体的根本依据,也是划分零售业态的基本标准。不同业态有着不同的经营品种和结构,相同的品种经营即成为同一业态的必要条件。2、规模与区位。零售企业经营的规模与区位,决定着企业的商圈半径与销售对象,也是衡量零售业态的重要条件。例如,杂货店、便民店面积较小,以方便为宗旨,设在居民集中居住的地区,而百货店、超级市场则以较大规模设立在闹市和繁华的商业区。3、经营形式和售货方式。开架自选、定量包装、规范化经营、计算机统一收款是超级市场的基本特征,仓、店结合、存售合一、批零兼营、成箱成捆销售则成为仓储商店经营的主要特色。各种业态都拥有最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形式和售货方式,显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2004),综合了上述观点,明确规定零售业态的分类原则为:零售业态按零售店铺的结构特点,根据其经营方式、商品结构、服务功能,以及选址、商圈、规模、店堂设施、目标顾客和有无固定营业场所进行分类。并根据上述分类标准对零售业态进行了如下分类:首先,零售业态从总体上可以分为有店铺零售业态和无店铺零售业态两类。其次,具体可以划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直销、电话购物等18种零售业态。

三、商业模式概念综述

商业模式概念最早出现于信息技术领域,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广普及,如今它已在包括管理科学在内的众多信息技术领域之外的广泛领域得到普遍应用。也许是由于使用的领域过于广泛,至今依然没有被一致公认的统一的商业模式概念。一些管理学者将商业模式视为:是对企业为了获取利润而进行的、与交换直接相联系的各种相关活动的整体性描述。例如,Applegate (2001)给出的商业模式概念:对复杂商业现实的简化。Magretta (2002)也认为,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说就是关于企业如何运作的解释。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商业模式概念应该能够全面覆盖企业经营的每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应该包括有形的方面,如企业的资源组合以及各种运作流程,同时,也应该包括无形的方面,如企业获取利润的内在原因与逻辑。例如,Morris等(2003)将商业模式定义为-种简单的陈述,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战略方向、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方面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

奥斯特瓦德,皮尼厄(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和成本结构9个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之上,用来说明特定企业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与价值获取的商业逻辑的概念性工具。国内学者翁君奕(2004)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核心界面要素形态的有意义组合,即客户界面、内部构造和伙伴界面的各环节要素的可能组合,而每一种有意义的形态组合称为商业模式原型。迈克尔.莫里斯(Michael Morris等,2003)通过对30多个商业模式定义的关键词进行内容分析,指出商业模式定义可分为三类:经济类、运营类和战略类。经济类定义将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的经济模式,用以揭示企业“赚钱”的根本原因,即利润产生的逻辑,构成要素包括收益来源、定价方法、成本结构和利润等;运营类定义关注企业内部流程及构造问题,构成要素包括产品或服务交付方式、管理流程、资源流、知识管理等;战略类定义涉及企业的市场定位、组织边界、竞争优势及其可持续性,构成要素包括价值创造形式、差异化、愿景和网络等。

在上述众多概念之中,奥斯特瓦德、皮尼厄的商业模式9要素理论在企业管理领域受到广泛认同,并得到愈来愈多的使用,具体如图1所示。

四、零售业态与商业模式概念比较

(一)基于概念含义的比较

从零售业态与商业模式概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具有两个方面显著的区别。首先,商业模式概念描述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其核心要素是企业的价值主张,即企业为其目标顾客创造和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这显示商业模式概念的内涵在于揭示企业经营外在形式背后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而零售业态与此不同,零售业态概念在于刻画零售企业经营的外在形式,是以零售企业外在经营形式的区别为基础对其进行概念界定的。由此可见,商业模式概念本身比零售业态概念要具有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在含义。

此外,商业模式概念的构成要素也多于零售业态。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即包括企业目标市场、战略伙伴等企业外在要素,也包括价值主张、市场定位、内部资源、运作流程等企业内部管理要素,可以说,商业模式概念包含了企业经营运作的各个方面,是涉及企业管理全局和管理创新的整体性概念工具。而零售业态概念并不必涉及零售企业管理的战略层面,而只是对零售企业经营形式的具体环境进行规定。

(二)基于概念产生背景的比较

与商业模式概念相比,零售业态的概念产生较早,并先于商业模式概念在零售行业被广泛接受和使用。从概念使用的背景分析,可以发现,“零售业态”概念被零售业广泛接受,开始于零售业经营方式多样化发展的20世纪60年代——20世纪末。在这一时期,包括一价商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和专卖店等多种形式的零售商店纷纷涌现,使人们对于零售企业的认识不断拓展,由于“零售业态”能够更好地反应零售企业经营机制的内涵和外在形象,并且可以更加有效地区分不同经营特点的零售企业类型,所以,在一些学者的倡导和推动下“零售业态”概念逐渐代替“零售类型”,在零售业得到广泛使用。

商业模式概念的产生与推广普及具有截然不同过程特征。商业模式概念产生并流行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之所以这样说包含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商业模式概念的出现源于信息技术。商业模式一词最初主要被用于计算机系统建模的过程中,程序设计人员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组织内部复杂的现实变量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使用。二是,商业模式概念的广泛使用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正是由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方式,导致了一大批像阿里巴巴、亚马逊、脸书这类等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新型企业的巨大成功,吸引了整个世界的关注。由于这些公司与传统企业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理念与运营模式,致使人们不得不使用商业模式这一全新的概念来描述这些新型公司的创富逻辑,从而促使商业模式一词也成为当下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并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应该指出的是与零售业态概念的推广不同,在商业模式概念的推广普及过程中,相关的学术研究一直滞后于现实生活中实际应用,这种情况只是在最近一两年来,才得到改善。

(三)基于概念作用的比较

综合分析零售业态相关理论可以发现,零售业态概念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有效识别和区分具有不同特征的零售企业,从而为企业外部的行业管理、社会宏观管理或者是宏观经济分析创造条件,奠定基础。而对于零售企业内部来说,具有或属于何种零售业态,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概念,并没有很多具体的管理意义。

而商业模式概念则完全不同,商业模式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企业内部更有效率的运营和提升各个方面的相互支撑效果,以使企业整体实现最优化运作和利润最大化。商业模式概念的提出是基于适应环境变化的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其主要作用是指导企业更加有效地整合资源、适应市场变化和提升运营效率。商业模式概念的实践价值在于为企业发展提供全面、具体、深刻、有效的创新方向与调整改进的具体路径和措施。商业模式概念是一个针对企业个体的概念,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同一家企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可以拥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概念的产生就是为了指导企业从全局的视角认识企业经营的本质特征,并将企业的各个局部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并通过不断地发展变化,与外部世界实现动态平衡,并从这种平衡中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自身效益最大化。商业模式理论的应用价值在于从全局的视角指导企业经营运作,并利用系统涌现性原理指导企业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所谓的1+1>2的系统整体效应。

五、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零售业态与商业模式是两个适用于描述零售企业经营特征的管理学概念,但同时,它们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管理概念。无论是从零售业态与商业模式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还是考察两个概念产生的背景和概念发挥作用的方式与途径,两者都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零售业态概念产生于零售企业多样化发展的20世纪60年代,它的作用主要在于识别和划分具有不同经营形式的零售企业,和分析不同类型零售企业的运行特征与规律。而商业模式的概念则完全不同,商业模式概念产生于信息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其主要作用是指导企业更加有效地整合资源、适应市场变化和提升运营效率。商业模式概念的实践价值在于为企业发展提供全面、具体、深刻、有效的创新方向与调整改进的具体路径和措施。所以,从根本上说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管理学概念。

摘要:本文在对零售业态和商业模式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零售业商业模式的概念、结构和基本要素;揭示了零售企业商业模式概念与结构的基本特征,指出了零售业态与商业模式在概念内涵、概念产生背景以及作用与意义等方面存在的本质区别,厘清了零售企业商业模式的概念与作用,为零售企业利用商业模式理论指导企业创新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零售业态,商业模式,概念辨析

参考文献

[1]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05).

[2]Morris,M.Schindehutte,M.Allen.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3(01).

[3]Osterwalder,A.,Pigneur,Y.,Tucci,C.L.Clarifying business models:Origins,present,and future of the concept[J].Communications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s,2005,(05).2011

[4]奥斯特瓦德,皮尼厄.商业模式新生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黄国雄,零售业态的调整、组合与创新研究(上)[J]商业经济研究2006

[6]赵尔烈、于淑华,中日零售业结构与业态的比较[J]商业经济研究1996 02

[7]夏春玉,零售业态变迁理论及其新发展[J]当代经济科学2002 04

[8]李飞,中国零售类型研究:划分标准和定义[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04

商业街概念规划 篇7

商业空间的设计面对如此快速的市场变化,必须全面纳入下列考量:如品牌的策略,包括品牌的文化、行销、产品内容、服务、广告宣传等要素;品牌的视觉特性,包括招牌、logo、字体设计、指示系统、店员服装、提袋设计等等;建筑设计,包括外立面设计、橱窗、室内设计、分区规划、情境、材质、色彩、照明灯;商品的展示,即商品陈设与突显的方式和技巧,以及临时性的动态展销等。概念商店对于传统的商业空间如何革新、创意与行销是我们在艺术设计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传播与创新的媒介

概念商店的出现,是消费社会演化的结果。传播业的发展、人类生活方式及消费习惯的演进、新市场的兴起、商品供应的多样性,以及某些生命期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并随技术更新而季季淘汰的商品不断推陈出新,这些都是概念商店形成的因素。概念商店这种新型消费空间是潮流趋势的表征是时尚风格的先驱。无论就建筑设计或销售的商品内容而言,皆为时之选。概念商店变化多端的样貌与令人目不暇接的商品供应,事实上乃源自上世纪末以来流行时尚业在一些极具代表性的设计师引领下,不断跨界融合、横向整合的结果。概念店的艺术设计关键在于风格需有其偏重的焦点。概念商店之与时尚,就好比基金会赞助艺术创作,注重的不是博物馆般的代表性而是而是某种筛选过的观点

就创造潮流而言,概念商店享有某些商品在销售上的特权,特别是能在许多商品正式上市前即先行展示或销售。这种特权无论对概念商店本身或与品牌厂商的合作,以及顾客都是种有效塑造尊荣感的手法。概念店籍此提升自身在顾客心目中潮流引领者的地位,顾客也会因此感到备受遵宠。

激发情绪的媒介

概念商店倾向将形体膨胀扩大,创造震撼效果,或至少引发顾客的情绪性反应。这种手法能让人会心笑,或为之震惊乃至魂牵梦萦非买不可。消费者变成艺术作品的观赏者,甚至有如剧场观众,各种情绪都可能奔涌而至。商店透过独特或非典型场地的布局,反应某种特定的生活品位。与店内销售的商品相同,室内风格和装潢布置皆赋予销售空间概念性的特质。

主导顾客与概念店之间关系的因素,除了美学与情绪冲击外,五官感受也是重要的环。在概念商店中要求无论建筑本身或陈列商品都已独特的材质特性引人注目,比如斑驳腐朽的墙壁与某些衣服和家具的龟裂、粗糙、老旧、皱缩的皮质部分构成有趣的关系。钢铁建材与打上亮光蜡的混凝土地板透露的森冷,与原木或皮革传达的温热形成强烈对照,观众感受对材质的感受在此受到扭曲。仿佛一副明暗交织的画作,强烈感受店内空间的戏曲张力,如同荡漾在空气中的音乐节奏,更进一步塑造出浓厚的舞台表演效果。

概念店的氛围不仅占据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可以到嗅觉与味觉,因而征服顾客全部的感官。由此可见概念商店的设计必须拥有特别深刻的感性特质,甚至得具备洞察先机的天赋,才能以窥见消费者内心潜藏的欲望与憧憬,打造出充满诱人商品、令人流连忘返的感官空间。

文化表达的媒介

有时,我们走入概念店内并无明确目的,而是为了追求某种环境、氛围,某种关于生活风格的启发,或为了探索某种生活的艺术,从中得到认同。购物不再是最终目的,当代的销售空间不再仅仅是商店,而是旅行的目的地。空间必须让人惊艳,诱人留连,充满魅惑的片刻时光。这是对消费行为的概念式投射,这样的投射奠基在对销售商品的想象,甚至不介意传达出某些陈腔滥调的刻板印象。

上一篇:我学会了钉纽扣作文下一篇:简历如何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