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服务站制度(精选12篇)
就业服务站制度 篇1
如何依法建立健全就业服务机构和就业服务制度? 为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促进就业,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出如下建议:
1、首先要形成以劳动保障部门所属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为主导,其它部门和社会办就业服务组织共同发展,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劳务派遣、创业指导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就业服务技术支持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
2、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每年应根据政府促进就业、控制失业率的目标以及本地就业困难群体的状况,确定公共就业服务的任务和重点服务对象,争取政府安排促进就业专项资金,设立公共就业服务项目,通过实行工资性补贴、提供免费服务和培训等方式,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公共就业服务由各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充分发挥社会培训和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探索按服务实绩拔付使用就业专项经费的机制。各地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好劳动就业服机构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问题。
3、加强城市公共就业服务的统筹管理。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制定公共就业服务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确定公共就业服务的具体对象和具体项目,统一服务流程和规范标准,实施全市公共职业介绍信息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定期组织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成效开展统一评估。
4、巩固发展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按规定免费向失业人员和特殊服务对象提供公益性服务;在完成公共就业服务任务的基础上,可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开展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以及其它满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要求的有偿服务项目。要加强就业服务技术方法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完善服务手段,改进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形成一批人民群众信得过、满意度高的窗口。
5、各地要适应下岗、失业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街道、小区就业服务网络,作为公共就业服务的基层窗口,直接承担对街道失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乡镇劳动服务站在组织劳务输出、管理外来劳动力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
6、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与失业保险、职业培训工作的衔接。建立健全失业登记、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相互衔接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为失业人员
接受就业服务和申领失业保险金提供便捷服务。规范享受失业保险的失业人员接受职业介绍和职业训的补贴办法。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对职业培训的信息引导和服务作用,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和有效性。
7、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加快建立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广覆盖、多层次发布的工资指导价位制度,逐步扩大到所有具备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并不断增加资指导价位发布的信息量,提高信息质量,充分发挥其劳动力市场的价格信号作用,直接、及时、便捷地服务于企业和劳动者。
8、充分利用社会各类资源,加快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发展职业介绍、劳务派遣、劳动保障事务代理、职业咨询指导、就业信息服务、职业培训,以及其它同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相关的服务和培训实体,为劳动者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和指导工会、妇联等组织建立各类职业介绍和培训机构。支持各级残联举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提供适应残疾人特点的公益性就业服务。
9、按知识化、专业化要求加强就业服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就业服务岗位技能培训,完善职业指导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考评办法,加快培养就业服务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各地要指导公共职业介绍机构采取灵活的用人、考核办法,建立各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大力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
10、积极发展互联网就业信息服务。鼓励和发展各类网上自助式就业服务。有条件的城市,可依托城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立互联网站,开展网上招聘求职服务。建立全性的就业服务网站,与有条件的联网城市实行链接,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实施网上求职招聘提供信息服务平台。
11、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用人单位招聘用工行为的指导,制定和完善用人单位发布招聘广告、就业登记、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缴纳项社会保险费、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备案等的具体制度和操作办法,加大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2、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各地要认真执行职业介绍行政许可制度,制定和完善职业介绍机构资格准入条件,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依法审批。指导督促职业介绍机构明示合法证照、收费标准和监督电话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各地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将日常监督检查与定期清理整顿结合起来,联合有关部门,每年定期集中力量对劳动力市场的职业中介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建立劳动力市场良好秩序。
13、制定有利于促进城乡劳动者流动就业和通过灵活形式就业的政策,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消除不合理的市场分割和行政限制。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改革方向,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新格局。
14、要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 》,根据《就业促进法》所规定的政府在就业管理中的角色职能定位,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充分发挥政府在就业管理管理中的各种职能,依法建立健全就业服务机构和就业服务制度,确保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
就业服务站制度 篇2
一、落实责任, 建立机制促就业
1、建立机制, 落实就业工作“四包”方案。
针对金融危机给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我院制定并实行了就业工作“四包”方案, 即:院领导包系, 系领导包专业, 教研室主任包班级, 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包相关班级毕业生, 重点包就业困难学生。由学院就业处督促各系副书记、系办公室主任、就业干事协调落实, 制定并落实具体分包方案。
2、明确任务, 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
2009年2月19日, 学院召开了2008年就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兑现了2008年就业工作奖励, 院长与各系书记签订了2009年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状。在学院签订责任状的基础上, 各系还与专业教研室主任和各班辅导员分层逐级签订了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状, 切实将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教职工身上, 让全体干部和教师都来关心每一名学生的就业。
3、科学考核, 落实就业工作奖惩措施。
黄职校字[2009]14号文《黄冈职院关于做好2009年度学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明确: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系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实行一票否决。学院对就业工作综合考评在全院前三名的系、年底综合就业率高于90%的系、为系就业工作付出努力并取得实效的人员予以奖励。将系就业工作质量与系招生计划、经费指标、表彰奖励等挂钩, 将教职工个人就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津贴奖励、晋职晋级挂钩, 切实兑现奖惩。为落实就业工作“四包”责任, 我们实行了“每月就业率通报、平时四率 (即材料达标率、求职应聘率、录用到岗率、综合就业率) 考核、年底综合考评”的就业工作考核办法, 为我院全员服务就业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部门联动, 群策群力谋就业
1、面向社会, 抓好市场调查环节。
在就业处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 就业处和教务处于暑假联合组织了各系开展人才市场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 以了解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学院的认可度、满意度, 听取对学院人才培养的意见, 修订完善09版人才培养方案, 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就业处还组织各系开展了“全球金融危机情况下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和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为搞好教育教学改革和就业指导服务提供了可靠依据。
2、夯实基础, 抓好教育教学环节。
学院教务处、校企合作处和就业指导处, 强化教育教学与就业需求的连接, 指导各系按人才市场要求落实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组织教育教学改革, 指导各系将校企合作、订单教育、资证教育、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全体教师将就业创业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结合授课计划, 联系就业实际, 联系市场需求, 自行设计与就业的教学联结点,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学生工作处和就业指导处根据培养职业人的要求, 共同开展系列的就业创业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职业素养, 树立科学务实的就业观念, 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艰苦创业。
3、优化环境, 抓好条件保障环节。
院招生处按人才市场需求和各专业就业情况协商确定招生方案, 合理分配各专业招生计划, 引导淘汰就业率低的老专业, 鼓励开发就业前景好的新专业。人事处、财务处、国资处和后勤处尽量创造条件, 为就业工作提供人员、经费、场地和设施保障。就业指导处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 科学构建就业工作服务体系, 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三、全员参与, 齐心协力抓就业
1、亲临一线, 当好学生就业的指挥员。
学院党委一班人视学生就业工作为学院办学的生命线, 每一位院领导分别包一个系, 亲临就业工作一线靠前指挥, 为系领导、就业工作人员策划、鼓劲, 利用自身人脉和社会资源, 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党委书记张鹤桥为所包的土木工程系联系了中铁三局、嘉禾装饰集团等用人单位, 并牵线合作开办了黄冈职院嘉禾学院。院长陈年友为所包的生物工程系联系了李时珍药业集团等用人单位。院领导亲临一线, 深入所包的系, 深入企业, 共同研究就业工作方案, 分析工作难点, 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生就业工作的指挥员。
2、瞄准市场, 当好学生就业的营销员。
学院党委将学生就业工作作为考核系部工作的重要方面, 特别是作为考核系部领导班子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 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如果说院领导包系抓就业是在发挥领导优势, 那么, 系领导包专业则是在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各系领导班子成员, 结合专业, 瞄准市场, 积极组织就业岗位信息, 当好学生就业的营销员。系级领导带领广大干部职工, 带着深厚的感情, 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 在市场中寻找就业岗位, 在市场中推荐自己的学生。2009年, 经多方联系, 全院先后组织了招聘单位475家, 提供就业岗位29300个。一支实力较为雄厚, 彼此竞争激烈的营销队伍活跃在我院学生就业工作领域, 他们比技能、比业绩。2009年度生物工程系领导班子自加压力, 给每位班子成员定下所包专业20位毕业生就业推荐任务, 系领导的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使该系超额完成了就业推荐任务, 取得了2009年度就业工作全院第一名的好成绩。
3、发挥优势, 当好学生就业的宣传员。
在“四包”方案实施的过程中, 有一支中坚力量, 就是专业教研室主任们, 他们所包的是班级。这是学院领导充分发挥教师群众这一资源优势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教研室主任一般都是专业方面的业务尖子, 一线教师与学生接触机会多, 在学生享有较高的威信。他们不仅传授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 在学生就业工作中扮演了宣传员角色。他们结合专业及时向学生介绍就业市场行情, 宣传国家就业形势与政策,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创业观, 为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当好参谋, 传递就业信息, 传授求职择业应试技巧。计科系动漫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夏文秀长期和所包专业班级学生打成一片, 成为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 所包专业班级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该系榜首。
4、积极帮扶, 当好学生就业的服务员。
我们积极做好帮扶工作, 解决就业难点, 努力当好学生就业的服务员。切实帮助家庭贫困和就业困难毕业生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对就业困难的学生逐个摸底, 逐个指导, 逐个帮扶。专业教师、辅导员和就业干事有具体的帮扶对象和帮扶方案。我院2009届机电一体化11班学生李慧, 因小时候烧伤致残, 辅导员亓志学主动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 在多次应聘失败的情况下, 仍帮助其参加应聘, 最终应聘到长春一家制造厂工作, 月薪2000元。我院人文系2009届商务英语5班女生符岭销, 家庭经济非常困难, 在就业干事郭胜红的帮助下, 她积极参加勤工俭学, 顺利完成了学业, 安排到黄冈伊利乳业就业, 月收入1500元左右。
5、关注动态, 当好学生就业的督导员。
我们密切关注学生就业动态, 关心学生就业安全。就业处对已登记就业学生的实际就业状况进行核查, 以便核实学生实际在岗情况, 采取跟进措施。各系就业干事和毕业班辅导员, 对所属毕业生做到深入到教室, 深入到宿舍, 深入到学生家庭, 联系到人, 核实到人, 登记到人, 并分清具体情况 (在岗、在校、在家、不明等) 进行汇总上报。各毕业班辅导员, 加强与毕业生的动态联系, 督促确实未就业的学生积极参加应聘, 落实就业岗位, 确保学生安全就业。对已就业的学生, 学校与其保持密切联系, 学生遇到困难, 就业部门及时想办法协助解决。如, 江苏弘捷电路有限公司是2006年建厂的, 由于订单不足和资金困难被迫停产。得知消息后, 分管就业工作的院党委副书记覃守云和就业处袁畅同志及时赶到江苏, 迅速与企业留守干部接上了头, 了解了情况, 为学生提出了合理要求, 同时也针对性地做好了部分学生的稳定工作, 就业学生得到了妥善安排。
总之, 我院积极创新学生就业运行机制, 通过落实就业工作“四包”责任制, 引入了竞争机制, 派生了“五大员”, 促进了全员服务学生就业, 较好地克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 更扎实的行动全面推进学院就业工作, 努力开创学院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就业服务站制度 篇3
就业规模逐年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保持稳定。2010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520人,完成年计划的177%,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980人,完成年计划的175%,其中:大龄困难对象再就业13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8%,低于省定目标0.72个百分点。开发公益性岗位2703个,保持了全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开展了社区建设、争创星级建设标准。坚持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为平台,大力开展星级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完善了规章制度、充实了工作人员,开展了优质、文明、高效的就业服务。为锦华街康宁社区、慧阳街南湖社区建设了面积达200余平方米的就业服务大厅,配备了微机、复印机、电话、设立了专职工作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慧阳街劳动保障事务所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2008-2010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单位”荣誉称号。康宁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被省厅评为“2009年度省级充分就业社区”。
积极开展全民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形成帮扶机制,带动一批人实现创业、就业和再就业。2010年7月,他们和市妇联密切配合,通过落实扶持经费,建成了以布料、床上用品、成衣制作为主的“大安市妇女创业就业一条街”,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目前,已为36名下岗女工开展免费的创业培训,实现成功创业36人,为6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万元,为9名业主减免税费3.8万元,带动了378人实现就业。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致富工程。在域内,结合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发挥地方经济优势,打造劳务经济品牌,形成了以四棵树乡、联合乡、太山镇等近郊乡镇为主的建筑工程转移就业基地,市区以棚户区改造、泥草房改造等工程为劳务输出基地,解决了近郊沿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问题;在平安镇、大岗子镇等乡镇,形成了以风力发电产业为主的风力发电产业转移就业基地,仅大岗子风力发电,2010年,就解决了1500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人均月收入在1800至 3600元之间。两家子镇以大荛子种植、加工、销售,玻璃器皿加工、油田工程建设为产业的转移就业基地,带动了当地农村劳动力2000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2010年,大安市被吉林省劳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评为“2009年度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县(市)”.
大安市就业服务局2010年获得表彰奖励情况:
2010年1月2009年度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县(市)
2010年1月2009年度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先进单位
2010年3月2009年度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3月先进妇女组织
2010年5月2009年度政行风软环境建设暨“十百千”活动文明窗口
就业服务站近况 篇4
2012年第四季度在西北旺镇社保所的监督管理下顺利完成了马连洼村就业服务站的申请工作,经过区主管部门审查于2013年初成立。本着精细化就业管理服务标准开展各项就业服务工作.管理我村将近550名农业人口中350名劳动力的就业状况。从2012年10月中旬到2013年4月上旬,就业失业登记证办证率达到90%,上报劳动力转移就业补贴人员42人。其中28人补贴已经兑现。还有海淀区农业户籍劳动力动态管理服务台帐与就业跟踪服务动态管理台帐的记录工作也按时按量完成。
就业准入制度 篇5
一、就业准入的含义
就业准入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实行就业准人的职业范围由国家主管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发布实施。
二、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范围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0年3月颁布了首批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就业准人的90个职业(工种)目录。农业部根据有关规定,于2000年3月(农人发[2000]4号)公布了农业行业14个技术性较强、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和关系到消费者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职业(工种)实行就业准入。
这14个职业(工种)是农作物种子繁育工、农作物植保工、橡胶制胶工、乳品检验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水生动物饲养工、渔业生产船员、农机修理工、饲料检验化验员、饲料厂中心控制室操作工、饲料加工设备维修工、沼气生产工和太阳能利用工。
三、国家对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规定
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2000年第6号令)中对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行为进行了相应规定。
1、对职业介绍机构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职业介绍机构要在显著位置公告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范围;各地印制的求职登记表中要有登记职业资格证书的栏目;用人单位招聘广告栏中也应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职业介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应要求求职者出示职业资格证书并进行查验,凭证推荐就业;用人单位要凭证招聘上岗。
2、对劳动者的要求。从事就业准入职业的新生劳动力,就业前必须经过一到三年的职业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对在岗人员,应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逐步达到相应的职业技能要求。
就业服务部 篇6
部门名称:茂名学院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会就业服务部。宗旨:为同学就业服务,发展具有石油化工特色的就业服务部。工作对象: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全体师生。重点合作对象:化工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各部门、茂名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社团联合会、公关演讲协会等。
主要工作设想:
1、参与协助大
一、大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2、大三就业信息提供。
3、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与处理。
4、定期举办“模拟面试”、“招聘会”活动。
5、在各化工学院各专业进行一次交流会。
6、收集社会上的招聘信息进行处理,并进行汇报。
7、开展评选化工学院形象大使、专业形象大使活动。
8、就业信息、实习工作具体情况的宣传。部门工作规划
一、前期工程:
1.收集资料:由于就业服务部是我学院新成立的部门,因此借鉴其它高等学校的经验很重要。同时询问老师、主席团、各部门的意见,为建立具有石油化工特色的就业服务部而做准备。
2.宣传工作:在化工学院各班级内介绍新部门,让同学了解就业服务部的功能与作用,以能更好地服务同学。
3.组织部门人员学习社会上不同的职务功能,要懂得如何就业才能进行就业服务。
二、重点工作
1.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与交流,就业服务部将重点担任此工作的任务,协助老师进行工作,提前我院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工作的效率。2.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模拟面试”大赛的举行。此活动将定为就业服务部的“传统活动”。3.开展评选具有石油化工特色的形象大使活动。形象大使的作用在于能帮助就业服务部更好地宣扬石油化工的优秀文化,培养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4.两个星期收集社会上就业信息的最新动态,进行报告。
三、后期工作。
1.各专业的专业交流会,邀请毕业工作的前辈或是专业老师进行讲座。培养同学对本专业的热爱和提升对本专业及工作的了解。
2.收集2000~2006年我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为就业服务部永久保留。
3.与公关演讲协会合作开展具有石油化工特色的讲座。
4.与网络新闻部合作开辟院系就业网站,落实就业信息搜索、发布、使用等相关情况。5.负责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
就业服务站制度 篇7
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性质和组成
由公共政策、公共财政给予保障和支持, 以促进就业为目标, 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免费、无偿的就业服务, 帮助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的公益性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 市就业服务局, 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属的事业单位, 负责全市就业服务工作的指导和业务管理, 并对到 (市区) 就业服务局实行业务指导。第二, 县 (市区) 就业服务局, 县 (市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属的事业单位, 根据市就业服务局的工作要求, 承办本辖区内的各项就业服务工作。第三, 乡镇 (街道) 就业服务机构, 是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 根据县 (市区) 就业服务局的工作布置, 承办本辖区内的各项就业服务工作。
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优势
农民外出务工途径主要有两个, 一是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务工, 二是自发外出务工, 如结伴外出、投亲靠友等, 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自发外出务工较有组织输出风险性大, 主要表现在:1.缺乏市场需求信息, 盲目外出, 徒劳无功。2.自我定位不清。农村劳动力对自身的工作能力不能够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分析, 难以做到人尽其用。3.对用人单位情况缺乏全面了解, 存在一定的务工风险和权益侵害现象。4.维权渠道不畅, 权益受侵害现象普遍。5.未经过正式培训, 务工收益较少。
与自发外出务工相比, 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有组织地外出务工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信息动态监测、职业指导明确、用工单位监管、先培训后输出、跟踪服务维权等方面, 公务就业服务机构的这几大特点, 保障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有门路, 务工有收益、权益有保障, 有组织输出往往是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进行输出的。衡水市有组织输出的实践证明, 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外出务工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有效途径。
首先是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市、县两级建立了就业服务局, 全市114个乡镇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站, 配备工作人员412人, 4982个行政村成立了劳务输出工作小组。将全市191万农村劳动力逐人进行登记, 实现动态管理。健全的组织体系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输出网络模式, 成为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输出的组织基础。
其次是建立了广泛可靠的劳务协作关系。靠政府信誉为农民外出务工铺路搭桥, 先后与京、津、浙、鲁、苏、吉、辽等地的政府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与输出地劳动部门、劳务派遣机构等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拥有稳定的用人单位580余家, 每年可向衡水提供就业岗位10万多个。
三是输出环节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输出前对用人单位进行资信调查, 对工作和生活条件差、经营不好、诚信低的用人单位, 一律拒绝合作。严格做到“四不输出”, 即未经考察不输出, 经考察效益不好不输出, 管理不规范不输出, 拖欠工资不输出。凡是经劳动部门输出的务工人员均与劳动部门逐一签订输出协议, 对用人单位违反合同行为及时警告纠正, 确保民工合法权益。
四是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品牌输出”。为确保输出合格人才, 明确了“先培训后输出, 不培训不输出, 以技能优势参与市场竞争”的战略, 要求劳务输出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 培训合格才允许输出, 不合格者不允许输出, 使用人单位和务工人员双方受益, 树立了我市农民工良好的对外形象。2008年度全国十佳劳务品牌, “衡水鲁班”榜上有名, 成为河北省唯一入选的劳务品牌。
五是做好管理与服务, 解除双方后顾之忧。主要措施包括:委派带队干部;定期对用工单位走访;乡镇和村组织建立帮扶组织, 帮助输出户抢收、抢种;各县就业服务局专门成立了事故处理小组, 及时处置工伤事故。
通过多年工作经探索我们认为, 农村劳动力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有组织外出务工, 实现转移就业, 可以有效降低务工风险, 减少劳务纠纷, 是实现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和可靠保证。
三、就业服务机构的发展与完善
针对当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局面, 应进一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 拓展服务领域, 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功能, 更加有效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我们认为, 各市、县 (区)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围绕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 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 开展新的服务项目, 努力提高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当务之急应加强和完善以下功能:
1. 服务功能。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场所应设置总服务台、信息查询发布区、职业介绍区、职业指导区、招聘洽谈区、失业保险服务区、劳动保障事务区、工作管理区等“一台七区”。
2. 聚集功能。
县 (区) 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是本地区就业服务信息的集中地, 各类招聘信息、培训信息、劳动力资源信息、就业政策信息汇集在这里, 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信息服务, 以完善的服务设施、充足的信息吸引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集中在这里进行招聘和求职活动。
3. 辐射功能。
县 (区) 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将各项就业服务向下一级就业服务机构延伸, 指导下一级就业服务机构根据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的要求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4. 展示功能。
县 (区) 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充分利用人群密集的有利条件, 开辟专门空间, 进行有关就业、创业方面的宣传展示活动。宣传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就业形势及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等。
摘要:公共就业服务是指由政府出资, 向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 执行政府服务公众的职能。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各种社会关系丰富多层次的大背景下, 文章就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维护社会和谐,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如何充分发挥作用予以探索。
突出特色 服务就业 篇8
“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点,为适应新形势下市场需要的变化,技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的职业能力、相应的职业知识、符合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初级财会人员。
“校企合作”的开展本是技校会计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但当今市场经济下会计专业学生去企业实习变得越来越困难。虽然“校企合作”的口号一直在喊,但对大多数技校来说是“形式多于实际”。一方面企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会增加额外的工作负担,甚至对企业正常的财会工作带来干扰;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企业的财会数据一般需要保密,他们也不愿意接收学生来企业实习。面对这一现状,近几年我校的会计专业十分重视在校内开展会计模拟实践教学。
会计模拟实践教学是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形式。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于保证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
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问题
在会计教学中增加了会计模拟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后,在课程设置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有人认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在经过财会理论学习后,到就业单位只要再有一段适应时间,就能胜任相应的财会工作,而会计模拟实习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必要设置这一环节;也有人过分强调会计模拟实践的作用,主张压缩会计理论教学,增加会计模拟实践时间,而忽视了学生掌握基本会计理论的重要性。
传统的会计理论教学,通过课堂传授、听课、复习、考试等几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财会理论知识。但课堂教学偏重于传授理论知识,忽视了知识的具体运用,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课本上。通过会计模拟实践教学,学生直接接触实际资料,自己动手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既加强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又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可见,会计模拟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会计学作为一门科学,有着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会计学知识,必须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来实现,因此,课堂教学是会计模拟实践教学所不能代替的。所以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它们是会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只有将课堂教学与模拟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技校的办学特色,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会计模拟实践中手工操作与电算操作的关系问题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各行各业的财务处理都已实现了“电算化”。在“会计电算化”的理论课程结束后,同样存在一个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的问题,若会计模拟实践教学中的手工操作与电算化操作脱节,两者互不联系,则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实际上,手工操作与电算化操作两者是统一的,两者同属于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内容,不应人为地将两者分开。在会计模拟实训中,可根据实训教材,首先进行手工操作,组织学生完成从建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结账、对账,到编制会计报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等全部的教学环节。然后,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由学生利用相关财务软件,运用计算机将整个财务处理流程操作一遍,以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会计模拟实践教材的编写问题
编写高质量的实践教材是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关键,也是技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实施中的一个难点。为此,近年来学校组织会计教师深入企业单位、会计事务所收集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编写会计模拟实验教材。但在编写的过程中,仍存在着生搬硬套、凭空编造的问题。
若单纯为了追求业务资料的真实性,编写实践教材时生搬硬套、不注意归纳总结,忽视了不同财务管理工作的共同特点,就会造成实践教材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广泛性。若仅仅依据理论教学的内容凭空编造实践教材,又会使资料缺乏真实性,脱离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笔者在多年的会计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会计模拟实践教材的编写,既要考虑教材的理论性,又要考虑企业财务工作的实际。在搜集会计实践教材的资料时,要选择业务量较大、经营范围较广、管理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工商企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编写教材,注意教材的实践性和启发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企业的实际业务进行一些理论加工,也可以对某些业务进行虚构,但虚构的内容要有客观依据,符合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常规。
四、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教师选用问题
鉴于技校教学的特点,“双师型”教师一直是技校强调的重点。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技校在“双师型” 引进和培养教师方面的工作一直不太理想。若实践指导教师本身缺乏实践操作经验,他就无法完成实践指导任务,将导致会计模拟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为了完成好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会计教学经验,还要有财会工作的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导教师还应定期到企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挂职锻炼,通过这种方式对他们自身的知识进行更新。必要时,也可从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聘请一部分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实践教学进行指导。
五、会计模拟实践教学中应“提升基本素质,注重教书育人”
所谓基本素质就是指身心健康、积极进取、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具备胜任工作的基本能力。在当今社会,很多工作并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只要学生具备基本素质,有认真工作的态度,加上一段时间的适应性培训,就能将工作做好。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提升基本素质的重要性,在重视实践教学的同时,做好以下两点:
1.让技校生学会为人处世,增强信心
坚持“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办学思想,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共处”为育人标准。通过教育让同学们坚信:技校生虽然没有大学生的学历优势,但我们有良好的职业思想,有坚定的职业信心,有从基层做起的职业心态。相对于部分大学生的好高骛远,我们的优势就在于脚踏实地。
2.培养职业素养,强化责任感
技校教育不仅是技能教育,更是育人教育。作为未来的职业劳动者,技校生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的职业志向和责任感。一个人如果缺乏责任感,就不会尊重职业劳动,不会敬业爱岗,更不会忠诚企业、奉献社会。
我校的会计模拟实践教学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我们知道这一教学环节是“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关键。因此,更应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和完善模拟实践教学,使技校的办学焕发出活力。
航空就业服务协议 篇9
甲方:赤峰天铁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姓名: 性别: 民族:(以下简称乙方)
身份证号:
二O一六年
赤峰
一、协议总则
为培养国内高铁服务方面的合格人才,完成用人单位每年的招聘指标数量,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签约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并根据诚实信用的原则,就甲方为乙方提供在校期间专业理论学习课程、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和就业安置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二、权利义务
1、甲方职责
(1)学生在校期间由专职教师按照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相关教育方针,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认真组织教学,严格管理,并对乙方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确保把学生培养成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
(2)为便于为乙方提供就业服务工作,甲方应定期了解乙方的健康状况,组织乙方进行身体检查和相关保健指导。(3)甲方做好食宿安排,费用自理。
(4)在乙方专业技能培训达标的条件下,甲方进行优先就业工作。(5)就业范围:面向国内高铁及车站等相关岗位工作。
(6)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推荐工作,给每人至少一次就业机会。在学生毕业前后,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择业指导,在学生通过用人单位面试后协助学生办理就业相关手续。
(7)除乙方考核不达标或不服从就业安排,甲方保证就业率。
2、乙方职责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无犯罪记录,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自觉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校规校纪;如违反校规被开除者,学校不退任何费用。
(2)在校学习期间态度端正,成绩优良,所学课程需通过考试。(3)毕业时条件及成绩达到学校及就业单位的要求。
(4)凡准确反映学生在学校和工作期间的音像、文字或照片等资料,我处有权在书报、广播或其他媒体及招生简章等用于办学成果、办学社会效益、学院评估等方面的宣传,对此学生应当表示理解和支持,并保证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提出异议和要求。
(5)按照有关规定缴齐学费、技能培养费及相关费用。
(6)乙方在校期间未经过学校同意自行就业,甲方不再承担就业责任,本就业服务协议自动终止。乙方自行就业过程中发生的任何法律和纠纷问题均由乙方自行承担,并乙方在校期间所有费用学校不予退还。
三、特别约定
1、乙方在校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不予安排就业:
(1)在学校规定时间内没有缴齐所规定的相关费用者。
(2)在校期间因身体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无法达到入学时录取标准者。
(3)因严重违反校规校纪被学校开除或多次处分者。
(4)累计缺课旷课达四分之一者。
(5)被通报批评者。
(6)毕业时拒不服从学校对口合理安排工作者。
(7)无故有两次拒绝甲方安置者。
(8)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因个人原因被辞退者。
(9)被用人单位录用但拒绝到岗者。
(10)有违法犯罪行为,被司法行政机关收审者。
(11)就业前患有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或心理不健康者。
(12)因故(家庭原因、个人原因等)中途退学者。
(13)未完成学校教学计划及未取得国家承认学历者。
(14)甲方根据学员具体情况安排如下岗位:乘务员、乘服员、车站售票员、客运员、安检员、列车员、检票员、售票员、VIP接待员、铁路客服代表、车站商业服务(商服)等。乙方对甲方提供就业的上述其一的任何岗位不提出异议。
2、上岗后学生须服从用人单位管理,如遇用人单位不发工资或工资福利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甲方将重新安排其工作。但如违反正常工作制度和犯错误被用人单位开除、辞退或私自离开工作岗位者,甲方拒绝重新安排工作。
四、协议效力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决定,决定的书面内容与本协议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工作后(包括学生申请提前参加工作、学生家庭为学生安排就业、学生自己就业)此合同失效,并交回学校。如遇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例如:战争、洪水、地震、重大传染病等)和重大政策形势变化,本合同自然失效。
本合同复印件、涂改件无效,以上各条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议最终解释权归甲方。
五、争议解决条款
凡因本协议发生的或本协议有关的争议,甲乙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属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甲方: 乙方:
单位盖章: 家长签字: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小议 篇10
一、扩招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挑战
1.人才素质偏低
连续几年的扩招工作,使高等学校的投入远远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需要,大批高校办学条件严重不足。尤其在师资方面,高校师生比不同程度地出现失调情况,师资结构性短缺较为明显,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观念的变化
由于招生规模骤然扩大,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成倍增加,而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成倍增加,这也间接导致许多单位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出现了不切实际的“人才高消费”,一味追求高学历,动不动就招研究生或优秀的本科生;有些用人单位的“用工”观念有所变化,愿意招聘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中专、技校的学生,这样既省去了大量的培训费用,又可避免应届毕业生刚培训成为熟练员工而又跳槽所带来的风险。这也使相当多的一批高校毕业生失去了就业的岗位。
3.精英教育给毕业生遗留下来的观念根深蒂固
相当多的毕业生希望留在大城市,进机关、事业单位,或至少要去大公司、大企业。边远地区、中小城市、艰苦行业的基层单位,尽管急需专业人才,却少有人主动问津,应聘去的人才也极易流失。这种高期望值和陈旧的择
业观俨然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拦路虎”。
二、如何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针对这种现状,如何合理、及时、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其中,构造合理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1.构建适合扩招形势下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1)培育、完善就业市场体系,有效地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遇。目前,学校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包括学校推荐、学校分配、学校办的供需见面会,其所占就业百分比达54.4%。通过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型的以学校为主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务实之举。
(2)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就业市场调查,形成反馈机制,完善教学培养模式。加强对已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和要求,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高校要通过跟踪调查,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提高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3)加强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更好地择业、就业。开展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交际能力、择业能力。同时,要加强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择业观;要通过心理测量技术了解毕业生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职业适应性等方面的资料,通过科学手段观察、了解毕业生的职业理想、择业趋向。
(4)强化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资格培训。各地人力资源(劳动)保障部门要和教育部门加强合作,选择部分高职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开展大专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试点工作。可组织高职院校毕业生利用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到技工学校、高级技校接受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技能实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使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重点帮助有就业要求、求职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1)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对办理失业登记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应在公共就业服务场所开设专门窗口,组织进行失业登记,帮助其分析求职需求,制订求职计划,联系推荐基本符合其需求的岗位。
(2)组织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培训和见习。各地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应根据其意愿,组织参加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或就业见习,对希望参加创业培训的,组织其参加创业培训班。
3.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各地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落实企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相关制度,加强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兑现劳动报酬,特别是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为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总之,就业指导工作要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整个在校学习过程中都有正确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努力方向;同时,学校也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动争取社会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完善适应扩招形式下的就业指导体系,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开创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新局面。
就业服务站制度 篇11
十六大以来, 我国就业总量稳步增长, 新增就业人数继续增加。2003年至2006年, 全国每年实现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为859万人、890万人、970万人和1184万人, 其中2006年新增就业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人。2002年至2006年, 有2000多万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其中有5 3 0多万人是再就业的困难群体。
然而, 我国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 0 0 7年, 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后, 目前没有就业的下岗职工还有100多万人, 再就业难度大。国有企业关闭破产职工安置任务重, 2 0 0 6年至2008年将涉及职工351万人。部分已再就业人员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就业不稳定。与此同时, 历年来我们国家又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新问题。2007年高校毕业生近500万人, 压力进一步加大。此外, 随着进城务工政策和环境的不断改善,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从微观经济角度看, 下岗分流、减人裁人可以提高企业效益, 但从宏观经济角度看, 是劳动力资源的闲置, 造成经济损失。
二战以后的西方福利国家政策, 给了失业者基本的生活保障;虽然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但大大缓和了因失业而引发的社会矛盾。特别是美国和德的就业模式, 尤其值得我们借鉴。
二、欧美的就业特点及模式
1. 西方各国就业服务的特点
西方各国就业服务的基本内容是为劳动者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培训, 帮助劳动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近年来, 西方各国就业服务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 就业服务由政府公共机构提供, 或者由政府出资向私人机构购买, 就业服务机构与企业、学校及其他社会机构结成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 缩短求职者与用人机构、培训机构之间的距离, 通过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和再培训, 提高劳动者的适应性和流动性, 以减少结构性失业。
第二, 以持续的经济增长创造就业。西方各国更强调其国民经济的全球竞争力, 形成了在经济增长中拓展就业空间的思路。以美国为例, 美国在经济不景气阶段扶持中小企业, 尤其是大力支持风险性中小企业的过程中, 设立中小企业开发中心, 在政策、法律、投资、科研、人员培训上对中小企业给与支持等。这些措施实施使美国经济日渐复苏, 至2000年上半年, 美国增加了1700万个就业机会, 实现了一次就业奇迹。
第三, 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 为失业者提供人性化的、高效率的便捷服务。信息手段的现代化, 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就业服务的效率, 也使就业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变化。
2. 个案分析:欧美的就业特点
在西方国家, 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为失业者提供高效率、多层次的就业服务, 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下面重点介绍一下美国和德国的经验。
(1) 美国就业中心的“一站式服务”
为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美国近几年提出了“一站式服务” (one stop service) 的理念。目前全美国大约有2000所公共职业介绍机构, 将全部改建成“一站式就业服务中心”, 并将服务向社区和院校延伸。这一目标已写进美国《劳动力投资法案》。“一站式服务”即美国将职业培训机构和失业保险服务并入职业介绍中心 (Job Center) 合署办公, 并与社会上的其它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为求职者和用人机构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服务对象拓展到社区内的各类人员, 包括中小学和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服务内容从过去单纯的提供职业指导和咨询, 拓宽到为求职者提供学习和培训方面的服务。同时将参加学习和培训作为领取失业救济的重要条件。
美国就业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也是领先的。例如, 随着就业服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美国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对象已经分化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就业能力较强的初次求职者或自愿转换工作的人员, 他们可以通过“一站式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设施实现自我服务;第二类为需要中心提供基本服务的短期失业者, 他们要接受基本能力测试, 在工作人员指导下, 通过学习使用A J B、A T B, 自己选择学习、培训项目, 掌握求职技巧等;第三类为长期失业人员、困难群体、因产业结构调整而大规模失业的特殊群体等, 在基本能力测试、就业咨询、学习、培训、领取社会救济等方面都需要帮助, 成为中心重点工作对象。
从发展趋势来看, 在信息手段自动化以后, 就业服务机构应更多地关注困难群体和开展个性化的服务。
(2) 三方合作的德国职业培训制度
职业培训是就业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转岗培训。多数国家的专业培训机构, 正在朝着与社会伙伴合作办学的方向发展。即在职业培训的办学体制、方向、内容等方面, 在雇主组织、工会组织和政府三者之间建立起协商与合作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 使职业培训向“需求导向型”模式又迈进了一步。
三方合作的德国职业培训制度在世界上最具特色, 以德国特有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为基础的, 集中体现了雇主、雇员和政府三大社会力量的协商与合作机制。《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对前述三方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合作的第一方是工商界的行业协会、手工业协会等雇主组织。它们的职责是:根据本行业的需要提出对职业培训的具体要求;承诺为职业培训提供的各种支持;负责考核和验收培训的成果。
第二方是工会组织。工会组织在职业培训中的首要责任和目标是维护学员的根本利益。从这一目标出发, 密切关注职业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时间, 以及培训期间学员的福利待遇、安全卫生和培训后的就业去向等一系列问题, 并积极参与讨论和决策。
第三方是主管职业培训工作的有关行政部门, 包括联邦教科部及各州文教部、联邦劳工部及其下属各专业机构。政府主管部门是三方合作中的主导力量, 负责制定培训政策、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 落实培训计划等。当雇主组织和工会组织在某些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时, 政府主管部门便及时介入进行调解, 使矛盾尽快得到化解。
三、从欧美经验得到的启示
鉴于失业问题对于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影响, 我国政府就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短期问题来处理。因此, 欧美国家有关缓解就业问题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借鉴。
1. 选择以“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
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2 6%, 而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占世界比重均不足1 0%。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应当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 也决定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应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 实施促进扩大就业、缓解失业的劳动力政策是最优先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第一,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服务业。同时积极发展信息业、咨询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大力发展法律、会计等中介社会服务组织。
第二, 则要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有步骤、有组织地促进劳务出口, 坚决打击非法移民。鼓励国内居民和下岗职工海外就学、就业和生活;鼓励国内厂商到国外竞争, 对外承包工程。
2. 以职业培训为中心完善城市再就业服务体系
由于长期以来的条块分割, 各个城市的再就业服务体系之间是割裂的, 职业培训工作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因此, 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 联合各方面的社会力量, 建立起一个高效率的职业培训体系, 完善各类城市的服务体系,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各地定期公布有关信息, 使各部门、企业工资收入透明化, 促进向全社会平均工资率趋近。发展灵活性、统一性、公平性劳动力市场, 实行“平等国民待遇”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建立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失业保险政策。无论是发放基本生活费还是领取失业保险金, 都必须以促进再就业和就业为目标。
3. 失业保障应当进行三方协调
从国际经验来看, 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下, 各种缓解就业矛盾措施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较高的失业率在今后一个时期还会长期存在。从这样的前景考虑, 基于商业原则的失业保险制度只能发挥十分有限的作用, 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协调:即促使失业人员尽快就业, 法律督促雇主不得随意解雇员工或支付一定的赔偿金, 完善社会救济基金。
近年来,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就业压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例如政府购买工作岗位, 安置下岗工人就业;扩大高等院校教育招生等。但从长远来看, 还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 积极探索增加就业的新途径。
摘要:随着工薪收入方式的普遍化, 劳动者对工作岗位依赖性的增加, 就业人数的增加和就业率的降低不仅会带来各种社会矛盾, 而且将减少了总需求, 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转。本文详细介绍欧美各国就业模式的特点, 并以美国及德国的服务模式作为个案分析其对我国就业的启示, 提出我国就业工作的出路在于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 以及应该完善城市再就业服务体系等方式来促进我国的就业, 提升就业环境。
关键词:欧美就业模式,我国就业,就业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羊:2006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首次突破千万人.新华社, 2006年12月23日 09:48:02
[2]王列军 丁宁宁:有关就业问题国际经验及对我国启示,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和劳动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联合课题组共同完成, 2004年3月1日
就业服务站制度 篇12
就业乃民生之本。2013年以来,我们按照省人社厅和省就业局的安排,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目标,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己任,努力践行人才强市战略,为建设富裕、和谐的吕梁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推进情况
1、组织开展2013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
为切实帮助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登记失业人员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开展2013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的通知》(晋人社函[2012]989号)要求,我们在2012年12月下旬至2013年2月上旬期间,开展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活动,通过认真制定援助计划、落实援助责任、提供就业岗位、落实社会保障等有效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成效。就业援助月期间,分别于1月28日、2与17日、2月23日组织三次专场招聘会,共达成人才意向 1821人。同时设立服务窗口,实行零距离服务。在吕梁人才市场招聘大厅设立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窗口,配备专人,实行全天候工作制,免费为毕业生提供求职登记、政策咨询、就业推荐等服务。三次招聘会有近5000人次高校毕业生进场交流,交流大厅,人头攒动,场面火爆。我们为入场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热情、周到、优质的服务,耐心解答求职人员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在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八)招聘会期间,市人社局任光华局长带领有关领导,亲临招聘会现场指导,了解招聘情况,与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进行沟通交流,征询意见,了解他们的心声及市场热点和焦点问题。
2、组织开展吕梁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
根据省就服局发【2013】23号《山西省就业服务局关于开展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我们吕梁市人社部门积极行动,及早安排,于4月25日和吕梁学院一起成功举办了吕梁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进校园”吕梁学院专场招聘会。据统计,招聘单位提供用人岗位3215个,应届毕业生参会人数达20000人,初步达成人才意向1950人。招聘会期间,现场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业就业服务活动,为应届高校毕业生解读国家及省有关高校西野生就业和创业方面的新政策、新措施,现场发放宣传资料35000份,接待咨询2000余人次。活动中安排了专家为在校生进行了职业指导讲座、创业指导讲座,并提供了就业见习、实名登记和人事代理等项活动。
3、开展吕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
为进一步做好2013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帮助我市高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的通知》精神,按照《2013年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吕梁人才市场于9月开展了活动主题为“强化公共就业人才服务 全面实施就业促进计划”的服务月活动。服务月期间共召开了10次招聘会,参会单位154家,需求人数1867人,初步达成意向897人。我们将开展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作为强化就业服务的具体举措来抓,开展实名登记,拓宽就业渠道,为前来求职的每一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
4、开展2013年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夏季网络招聘月活动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夏季网络招聘月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市于8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13年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夏季网络招聘月活动。网络招聘月期间,我们按照《通知》要求,切实帮助一批高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活动期间,分别于8月3日、8与10日、8月17日、8月24日、8与31日组织5次专场招聘会及网络招聘会,网络招聘点击20万人次,网络咨询人数400余人。初步达成人才意向 1651人。
5、完成吕梁籍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生选拔工作
为了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帮助离校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增强实际工作经验、提升就业能力,促进其尽快就业,我们根据省人事厅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2013就业见习工作实施方案》精神,我们和市局人才流动开发科联合组织开展吕梁籍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报名、对接活动。本次活动,工作时间长,任务重,我们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积极配合用人单位,制定了详细规范的活动方案,对报名、对接等环节安排合理,科学组织,圆满完成了 名就业见习生的甑选任务,受到上级相关部门及社会的一致好评。(附:各县市完成情况统计表)
二、认真做好就业信息统计工作
1、做好统计报表工作。根据省就业局要求,中心责任专人,认真填写并上报省就业局《返回原籍高校毕业生情况统计表》、《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台账》、《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情况》、《吕梁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月报统计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汇总表》和《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等。每项统计工作,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精神,所有数据都是经过再三核实,真实有效。积极开展就业失业登记工作,共实名登记300多人。建立3000多家用人单位信息库,人才信息储备4700多人。
2、建立高校毕业生人才信息库。从2012年开始,我们对未就业且有求职意向的高校毕业生进行详细登记,信息资料经整理、审核无误后登记到本地人才信息数据库中,以备用人单位查找。截止到2013年10月30日,本地人才信息数据库中共有4000条数据。毕业生本人也可登陆到吕梁人事人才网进行个人信息注册,经网站管理员审核无误后进入网上人才数据库。用人单位可免费进行网上人才信息查询。截止到11月底,网上人才库中共有5660条信息。
三、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服务工作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重视,根据省人社厅《关于做好201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和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12〕69号)要求,我们开展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管理工作,并且召开县市区人才中心主任会议,安排部署全市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管理工作,全市目前共登记3000多人。
当然,在给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就业压力之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供需矛盾突出,高级人才和实用人才短缺;二是就业岗位不足,特别是对高校毕业生有吸引力的岗位缺乏;三是用人渠道部畅,各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就业优惠政策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