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简介(通用12篇)
中国文学史简介 篇1
《侯鲭录》
宋代名物考据辩证类笔记,8卷。南宋赵令畤撰。赵令畤(1051—1134),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景贶,又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又号藏六居士。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之后。哲宗元祐六年(1091)签书颍州公事。苏轼知颍州,与他共治颍州西湖,并荐之于朝;因此与苏轼、陈师道等来往甚密,日相唱和。后被人告发与苏轼交通,罚金,入党籍。不久依附内侍以求晋升,颇被清议所非。高宗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迁宁远军承宣使,同知行在大宗正事。亦赵令畤能文,但文集已佚。他所作的咏张生崔莺莺故事的12首《商调蝶恋花》鼓子词,是研究宋元说唱文学与戏剧文学的重要资料,在中国戏剧史上是块里程碑。
但所记故实,多为习见者,而且以讹传讹。有些条目,即采自唐宋人笔记,如《封氏闻见录》、《唐国史补》、《刊误》、《江邻几杂志》等。其考辨之语,亦无新异,唯谈诗文者,颇有可取。由于作者在元祐年间与苏轼、黄庭坚等人交游,故所记诸人轶事、议论,多得之见闻,较为可信,如卷七记王安石对当时填词的另一种见解:“荆公云: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此外,像卷四记苏轼在韩子华家即席赋诗,因韩子华的舞姬鲁生为游蜂所蛰,故有“窗摇细浪鱼吹目,舞罢花枝蜂绕衣”,上句用典故点破“鲁姓,下句言蜂蛰事。虽是叙席间谈笑,则可为苏诗作注。卷中记黄庭坚父黄庶的《怪石》诗句:“山鬼水怪著薜荔,天禄辟邪眠碧苔”就很怪诞恣肆,可见江西派的家学渊源。又如记苏轼长子苏迈少年时所作诗句:“叶随流水知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苏轼笑为“村长官诗”,这类零章断句当代辑录,亦有助于研究宋诗,考证宋人轶事。
《侯鲭录》通行本有《稗海》本,《知不足斋》本。
今有:《侯鲭录墨客挥犀续墨客挥犀》,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版;《侯鲭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版,;《侯鲭录》大象出版社“宋代笔记”第二编,版。
《曲洧旧闻》
追述北宋历史轶事以及诗文评的笔记,十卷。南宋朱弁撰。朱弁(1085~1144)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叔祖,太学生出身。建炎元年自荐为通问副使赴金,为金所拘,不肯屈服,拘留十六年始得放归,高宗诏为“忠义守节”,有司提议论朱弁之功应晋升数级,因曾劝宋高宗恢复中原,得罪秦桧,仅授奉议郎。绍兴十四年四月病逝。其侄孙朱熹写有《奉使直秘阁朱公行状》,《宋史》即据此立传。他在留金期间写下了不少怀念故国的诗作,深切婉转,是南宋初期的重要诗人。元好问《中州集》收入38首。另有《曲洧旧闻》、《风月堂诗话》等传世。还著有《杂书》一卷,《骫骳说》一卷,《聘游集》四十二卷、《书解》十卷、事迹见《宋史》本传。
《曲洧旧闻》写于留金期间,主要记述北宋太祖以来诸帝及名臣遗闻轶事,无一语及金,显然寓有怀念故君与家国之思。其中保存了大量的文人逸事,对宋代文学的研究很有价值。书中对蔡京等有所揭露,推崇司马光而对王安石不满,对名臣言行记述得甚为详细,兼有诗文与考证,亦有神怪谐谑之谈。《四库全书》将该书四卷全部收录,称朱弁写《曲洧旧闻》“意在申明北宋一代兴衰治乱之由,深于史事,有补实。”书中还不时回忆故国家乡景物,寄托自己对遥远的家乡的思念。他写道:“新安郡婺源境中产一种草茎,叶柔弱而不长,叶类似甘菊叶,俗呼‘蔗’,今讹为‘遮’字。吃起来有苦又有甘甜味。性温、行血,尤宜产妇。煮熟揉去苦汁,产后多服之无害。因此,又叫‘苦益茶’。这里的医家无一人知道。”
《文献通考》载弁《曲洧旧闻》一卷,但宋刻本临安府太庙前尹家书籍铺本已明十卷,《文献通考》可能是将“十”误记为“一”。通行本有《宝颜堂秘笈》本、《说郛》本、四部全书本,四部丛刊本,《稗海》本,《知不足斋》本等。
今有:《曲洧旧闻》中华书局1985年版;《曲洧旧闻》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版;《曲洧旧闻》大象出版社“宋代笔记”第三编,版。
《闻见前录闻见后录》
追述北宋代历史轶事类笔记,20卷。邵伯温撰。该书又名《河南邵氏闻见录》或《邵氏闻见前录》,“前”字乃是后人所加,为的是有别于邵伯温之子邵博所撰《邵氏闻见后录》。邵伯温(1037—1134),字子文,北宋洛阳(今属河南)人。元祐中,以荐授大名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徽宗即位,上书数千言,欲“复祖宗制度”。知果州,请罢发输沪南诸州绫绢、丝绵数十万以宽民力,后擢提点成都,弟子赵鼎评其一生为谓“以学行起元祐,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宋史·邵伯温传》)。邵也是理学家,丰富了理学”穷理尽性”的命题。著有《河南集》、《闻见录》、《皇极系述》、《辨诬》、《辨惑》、《皇极经世序》、《观物内外篇解》等。
《邵氏闻见录》全书20卷。主要辑北宋轶闻,大都信实。作者早年逢王安石变法,中年经过元祐党争,晚年遭遇靖康之祸,故其见闻极为丰富。本书对王安石变法所记颇多,还记载了一些北宋初年的朝章制度及逸闻趣事。本书的内容大体有这样几类:一、记录王安石变法中变法者与反对变法者的言行、思想、逸事,甚至连一些家庭琐事也不厌其烦地记入卷中,为后世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具有独特价值的历史资料。邵伯温对双方代表人物如王安石、司马光等各有褒贬,但总的来说,他盛赞的还是那些反对变法的人物,对他们思想道德、政治立场的肯定程度要远远大于变法者。二、记载了北宋时期朝廷和宫廷中的一些典章制度、轶闻趣事。本书对邵雍的描述含有一些虚诞文字,但也可以使后人从其日常起居、过从交游等方面了解这位大学问家的道德文章。三、前16卷记宋太祖以来故事,其中杂及北宋著名文人王禹偁、柳开、穆修、尹洙、欧阳修、苏洵、王安石等,有助于了解北宋古文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本书也有很多纪事不实甚至是恶意诽谤之处,原因在于邵伯温对于变法的政治偏见和党争之见。但总括来看,《邵氏闻见录》是一部研究北宋历史尤其是熙宁变法的十分有价值的史料笔记。
《邵氏闻见后录》30卷,邵博撰。邵博(?—1158)字公济,洛阳人,邵伯温之次子。生平事迹不详。只知绍兴八年(1138)赐同进士出身,绍兴九年除秘书监校书郎,不久知果州。
《邵氏闻见后录》虽亦辑北宋轶闻,但参以经义诗话,论古事较多,内容不免芜杂,但关于诗文的评论比《邵氏闻见录》丰富。其中卷十四至卷二十七,比较集中地记述宋代著名文人轶事,以苏轼为详,王禹偁、欧阳修、梅尧臣、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辙等次之。书中所记轶事往往得之亲闻,比较可靠,保存了不少文学史资料。其谈诗,上起楚辞、乐府,中有唐之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等,下及北宋各大家,其中不乏卓见。如认为杜甫诗“所以独立千载之上”,不在于字字句句“有所本”,其功夫在诗之外。其论文,涉及司马迁、曹植、王勃、韩愈、柳宗元、樊宗师、李商隐及北宋欧、王、曾、苏诸大家与李格非。书中认为韩文“自经中来”,柳文“自史中来”,欧文“和气多英气少”,苏(轼)文“英气多和气少”,亦可备一说。
《邵氏闻见录》《邵氏闻见后录》通行本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今有:《邵氏闻见录》《邵氏闻见后录》商务印书馆1935年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邵氏闻见录》《邵氏闻见后录》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邵氏闻见录》《邵氏闻见后录》大象出版社“宋代笔记”第二编,20版;
《容斋随笔》
宋代以考证、议论、记事为中心内容的文史笔记,74卷,南宋洪迈撰。洪迈(1123~1202)。字景卢,别号野处。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洪皓、哥哥洪适,都是著名的学者、官员,洪适官至宰相。父亲洪皓使金,遭金人扣留,洪迈时年仅七岁,随兄适、遵攻读。他天资聪颖,“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绍兴十五年(1145),绍兴十五年(1145)洪迈中进士,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因受秦桧排挤,出为福州教授。其时洪皓已自金返国,正出知饶州。洪迈便不赴福州任而至饶州侍奉父母,至绍兴十九年(1149)才赴任。二十八年(1159)归葬父后,召为起居舍人、秘书省校书郎,兼国史馆编修官、吏部员外郎。三十一年,授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三十二年春,金世宗完颜雍遣使议和,洪迈为接伴使,力主“土疆实利不可与”。朝廷欲遣使赴金报聘,迈慨然请行。于是以翰林学名义充贺金国主登位使。至金国燕京,金人要迈行陪臣礼。迈初执不可,既而金锁使馆,自旦及暮不给饮食,三日乃得见。金大都督怀中提议将迈扣留,因左丞相张浩认为不可,乃遣还。洪迈回朝后,殿中御史张震弹劾迈“使金辱命”,论罢之。乾道二年(1166),知吉州(今江西吉安),历知赣州婺州。后因孝宗召对,力主抗战得到嘉许,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又进敷文阁直学士,直学士院,深得孝宗信任。淳熙十三年(1186)拜翰林学士。光宗绍熙元年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二年上章告老,进龙图阁学士。嘉泰二年(1202)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卒赠光禄大夫,谥文敏。除《容斋随笔》外,今尚存文集《野处类稿》、志怪笔记小说《夷坚志》,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
《容斋随笔》共《五笔》,74卷,1220则。其中,《容斋随笔》16卷,329则;《容斋续笔》16卷,249则;《容斋三笔》16卷,248则;《容斋四笔》16卷,259则;《容斋五笔》10卷,135则。据作者自述,该书写作时间历经近三十年。该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大致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评论,史料、典章、物产考察、宋代专著评介、天文、历算、星相等几个方面,以考证、议论、记事为中心内容。《容斋随笔》不但涉猎广泛,而且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倍受称道。其最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其中对一些历史经验的总结亦颇有见地,许多资料为官方史志所不载。该书以资料丰富、格调高雅、议论精彩、考证确切等特点,卓然超越众多的同类著作之上,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是南宋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明人李翰说:洪迈聚天下之书而遍阅之,搜悉异闻,考核经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虽诗词、文翰、历谶、卜医,钩纂不遗,从而评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更将其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亦意义重大。
《容斋随笔》也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喜欢读的一部书。早在延安时代,他就将该书赠给谢觉哉阅读。1972年又将此书送给他青年时代的朋友、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周世钊。1959年10月30日,毛泽东出京巡视,指名要带的有限书籍中,就有《容斋随笔》。1976年8月26日毛泽东病情开始恶化。仍索要《容斋随笔》。9月8日,也就是毛泽东去世的前一天,还由别人为他代读《容斋随笔》37分钟。
《容斋随笔》通行本有《洪氏晦木斋丛书》本,四部丛刊续编本,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本等。
今有:《容斋随笔》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容斋随笔》中华书局20版;《容斋随笔》北京燕山出版社版;《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20版。
《高斋漫录》
记载两宋典章制度、历史故实、诗文的笔记,一卷。南宋曾慥撰。曾慥(?—1155),两宋之际道教学者、诗人。字端伯,号至游子,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北宋大臣曾公亮四世孙。北宋靖康(1126)初,任仓部员外郎。金人陷京师后,曾随其岳父翰林学士吴幷降金,充事务官,并助纣为虐:“金人限三日立张邦昌,慥挟势督促,都人震恐累日”。南宋绍兴元年,曾慥因降金并协立张邦昌,被罢官,寓居银峰。《类说》和《高斋漫录》即写于此间。绍兴九年(1139),秦桧当权,曾慥又投靠秦桧,起为户部员外郎,十一年(1141)曾慥为擢大府正卿,“总领湖广江西财赋,京湖军马钱粮,置司鄂州,诸军并听节制,不独职馈粮饷也,总领官正名由此始”。曾慥正当权利高峰时,不知何故,也许是看到秦桧不会长久得势,不久,以疾请祠,除秘阁修撰,提举洪州玉隆观。曾慥晚年隐居银峰,潜心修道,学养生,成为道教学者,编成《道枢》四十二卷。另著有《类说》六十卷,《高斋漫录》一卷,《集仙传》一卷,《乐府杂雅》三卷,《拾遗》二卷。
曾慥在《类说》序中谈到自己的创作动机是“资治体,助名教,供谈笑,广见闻”,同期创作的《高斋漫录》的创作动机也与此相类。全书一卷,书中上自朝廷典章,下及士大夫事迹,以至诗文评,诙谐嘲笑之属,随听见闻,皆纪闻其中,如:东坡闻荆公《字说》新成,戏曰:“以竹鞭马为笃,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曰:“‘鸠’字从九从鸟,亦有证据。《诗》曰:‘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加上爹和娘,恰是九个。”、书中记王安石退居钟山后的平易与低调,很有意思:“王和父守金陵。荆公退居半山亭,每出跨驴,从二村仆。一日入城,忽遇和父之出,公亟入编户家避之。老姥自言病痁求药,公随行偶有药,取以遗之。姥酬以麻线一缕云:‘相公可将归与相婆也。’公笑而受之。”
《高斋漫录》有:清光绪(1889)上海鸿文书局版;《后山丛谈高斋漫录》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1936版;《高斋漫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高斋漫录》,宋元笔记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高斋漫录》大象出版社“宋代笔记”第二编,20版。
中国文学史简介 篇2
希望同学们在繁重的学业之余能在这一方天地找到一泓清泉, 洗涤自己的心灵;能发现一条小溪, 在它的歌声陪伴下写出自己的心曲;能浇灌出一朵朵鲜花, 让它们的芳香熏陶自己的心志。只要是对文学怀揣梦想, 渴望在这方舞台上坦露心迹、展现才华的同学, 都可以走进这个文学之“家”, 成为其中的一员。虽然他们暂时还不能长成参天大树, 但也能绽开一朵朵小小的花, 散发出属于自己的芳香。
“春蕾”文学社鼓励同学们抒写性灵, 在活动形式上也秉持自由的理念, 形式丰富多样:读书会、唐诗宋词朗诵比赛、名著知识竞赛、小小故事会、美文阅读推荐等等, 并不局限于作文指导。
教师寄语
作文, 并不是“作”出来的文字。“作”出来的文字也许看上去“很美”, 但它感动不了读者, 因为它甚至没有感动自己。
晨星文学社简介 篇3
孩子们在立体的学习环境中,快速成长,在全国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得大奖,发表作品超过200多篇,并出版了社员们自己的习作专著。
校长寄语
我一直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在于这个民族的文字,而民族的文化载体就是将文字运用得恰如其分。而熟练驾驭文字就必须要求我们善观察、勤阅读、多想象、写真情。希望所有的孩子们能够用手中的笔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
——张鑫
2011-06-26
习 作 展 示
三楼是充满我童年回忆的地方。我在那里养过两次鸭子。第一次,把鸭子养到少年期时,被一只大老鼠咬死了(我也不知真假,是外公说的)。那天过的很郁闷,郁闷到头顶都快生草了。第二次养了两只鸭子。第一只不幸从栏杆掉了下去,被对面的胖婆婆拾走了,另一只叫破了嗓子也没用。当另一只长大后,被大人们送上了餐桌。那一天,我哭了,哭的眼泪都哭干了,晚饭我只吃了一口米。
现在的我,最喜欢趴在三楼的窗台上,看看那个异乡人精湛的做饼技术,看着小小街道上的麻辣烫和过往的行人,看着破瓦屋上跳跃的猫,看着太阳慢慢落下山头……
(摘自晨星文学社李沐遥《老宅》, 指导教师:李婉君)
“五一”三天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参加了惠州大众汽车组织的广西贺州自驾游活动。
第二天,我们游玩了贺州国家级4A级景区姑婆山和生态景区十八水生态公园。姑婆山有瀑布、风格独特的锦绣村、风景优美的方家茶园、九铺香、绿草如茵、树木茂盛的五棵樟大草坪,是香港电视剧《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春蚕织梦》的拍摄地。
第三天,我们去了“世界溶洞奇观”——紫云洞,它是一座独支的石灰岩石山溶洞。洞内钟乳石琳琅满目,形态万千。钟乳石靠滴水来生长的,据导游介绍钟乳石100年才张1厘米左右,生长速度非常慢。
(摘自晨星文学社黄雅琛《一次有意义的出游》,指导教师:张敬业)
去年我过生日的时候,同学的妈妈送了我一面小镜子。
放学一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把装镜子的礼品盒打开,——多漂亮的一面镜子啊!两层,粉金色,还闪着光泽。
第二天我一回家,写好作业,我又拿起镜子照了起来。镜子好像很生气,它对我说:“你太过分了,写完了作业不检查,到时一做错了,又要挨批评了。” 第三天我一回到家,写完作业,检查好,又拿起镜子照了起来。看着镜子,它一直保持沉默。我很奇怪,问它:“你为什么这么沉默呢?”——镜子忽然大喊一声“啊——”,“看看第二面!”我一看,是笑脸。镜子说:“你把不足改正了,我非常开心,所以送你一张笑脸。”
啊,我爱我的小镜子!
(摘自晨星文学社黄颖潞《镜子》,指导教师:黄丽英)
“昵昵”是我奶奶在乡下老家的一只猫,超可爱,也很活泼。
昵昵有双绿色的眼睛,活像两颗绿色的宝石;身上的颜色是土黄色的,肚皮那是白色的,像个椭圆形的盘子。他全身毛绒绒的,总喜欢在我的脚下“逛来逛去”,弄得我痒痒的。他最喜欢跑到二楼去睡觉,因为二楼是给婶婶她们住的,但她们一家一年才来一次,所以楼上的客厅也成了昵昵的“卧室”。它一走到上面,便躺在地板上,四肢张开,形成一个“大”字形,有时还会在地板上打滚,可爱极了。
……
(摘自晨星文学社陈文娟《老家的“昵昵”》,指导教师:张华)
许多人遇到挫折,便害怕起来。挫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去面对他,而选择去逃避。
在外国,也有一位伟人。他被人们称为“乐圣”。他的耳朵出了点问题,几乎听不见声音,可以说是一位聋人。但他坚持不懈,创造了不少不朽的作品,《命运交响曲》则是他的作品之一。而他就是伟大的贝多芬。
同学们,遇到挫折,请不要逃避了,你们必须要自强,相信自己是能打败挫折的。
(摘自晨星文学社曾奕祥《面对挫折要自强》 ,指导教师:张华)
欣赏自己也是一种本领,就算别人不欣赏你,不“给力”,你也可以欣赏自己,自己给自己力,向前冲。你只要以“花苞心态”看待自己,你定有所长进,一切自然而然地好起来,也变了。同学们的鼓励多了,奖状也向你飞来,家长的奖赏也是“自投罗网”。只要一天改变一点点,学会欣赏自己,就会让一个沉睡的好孩子觉醒,成为祖国的栋梁。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开始欣赏自己,一天改变一点点,久而久之,也会从一个在无底深渊的极端黑碳变成一条星光大道上的花朵。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欣赏自己!
(摘自晨星文学社林泽华《学会欣赏自己》,指导教师:彭振梅)
我最喜欢晴天了,因为晴天阳光灿烂。
我去花园散步,闻到一阵清香,我跑到花坛去看,阳光照在花朵上,花朵好像穿上了金色的外套。
我到西湖边散步,驰骋双目,湖水是那么平静!阳光照在湖面上,湖水一闪一闪的,多像跳跃的金子啊!一个小朋友拿着一块石头往湖里一丢,只听“咚”的一声,石头沉到水底去了,湖面顿时皱了,水波一圈一圈地荡漾了开去。
中国高校文学社团联盟简介 篇4
中国高校文学社团联盟是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的指导精神下、由中国境内各大高校文学社团在湖北武汉发起成立的联盟组织。它的宗旨在于联系国内各高校文学社团,实现高校大学生文学之间的深度交流、资源共享,同时负责筹备每年一届的全国高校文学社团会长年会暨高校文学发展论坛,促进高等院校文学的整体健康发展。
截至,共有50余家重点院校文学社团成为联盟会员单位。随着联盟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品牌活动的`不断推出、组织建设的不断完善,中国高校文学社团联盟现已发展成为国内高校文学中的重要组织机构,成为各高校文学社团及社团资源共享、互动交流、企事业单位寻求校园推广发展的重要平台。
中国文学史简介 篇5
《中国哲学史》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是冯友兰所著的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奠定了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本框架,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使用的基本教材,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史名著。冯先生自谓就内容而言,此书有两点发先人之所未发,而后来也不能改变的:一是将先秦名家分为合同异、离坚白两派,二是区分了二程思想的不同。实际上,如陈来教授所言,书中例如孔子的正名主义,墨子的功利主义,孟子的理想主义,老庄的楚人精神,法家的三种派别,王充自然主义,《论衡》的唯物主义,以及程朱异同,朱王异同,佛教的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等诸多观点与提法,亦皆属创见。
文学社简介 篇6
xx文学社自20xx年创办之日起,一向伴随着领导的关怀,伴随着“实践作文”的科研课题一齐成长,在社员的共同努力下,摸爬滚打、栉风沐雨历经了15个春秋。在十五年中,“期望”从一个懵懂的婴儿已茁壮地成长为了一位健壮的青年。
的坚持不懈与不断革新,学生的习作有了自主性,学生作有兴趣,作有方法,文章质量高,投稿命中率高,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学生作品1500余篇,编成《xx》八辑,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文学社指导老师庄荣峰等36位教师获省、市级“优秀辅导教师”称号,王克行等688名学生作品获奖,并被评为“优秀小记者”。“期望”文学社先后被评为邳州市明星文学社、徐州市优秀文学社,被上海华东学生通讯总社授予“优秀小记者站”称号。
我们将不断革新,勤奋办报,让期望报成为学生心中最喜欢的朋友,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感悟生活,放眼未来,对前途充满期望和信心,腹中诗书万卷,笔下文章锦绣,外表气宇轩昂,谈吐礼貌儒雅。
中国文学史简介 篇7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材版本非常多, 比较知名的有游国恩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国文学史》;褚斌杰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文学史纲要》;袁行沛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国文学史》;章培恒等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文学史新著》, 等等。还有很多简明中国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任务: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的历史。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繁荣发展的情况和艺术规律, 说明重要作家作品和当时社会的关系, 以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介绍、评价历史代表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活动。分析代表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目的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 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 以及审美素质, 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般教材都是按照历史阶段将整个中国文学史分为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文学, 以及元、明、清、近代文学等几大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该课程的教学, 我们认为有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理论学习, 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
1. 转变承继性教育思想,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2. 转变以专业对口的教育思想, 树立加强全面素质培养的教育观念。
3. 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树立整体化知识的教育观念。
4. 由注重共性教育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全面因材施教观念的转变。
5. 树立以质量求生存, 以效益求发展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
二、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立足一个“改”字, 以改促教
1. 在教材的选定上立足稳中求变。
2. 课堂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起点和归宿。
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单向灌输变为双向沟通的模式
1. 打破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法, 请学生上讲台。
上讲台的方式有四种:学生教学生, 讨论会, 即兴发言, 师生问答, 这种活动每学期至少三次。教改活动是逐年增多趋势, 体现一种从被动到主动自觉的发展过程。通过有意识的教改活动, 我们认为:最佳的讲述方式是师生问答式, 它要求教学双向互为主体, 互相促进, 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它表现了教与学是一种平等的、友好的、和谐的交流。它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进行全方位的能力展示, 是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积极思维的最佳形式。
2.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 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
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它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而又扎实的学习氛围。
3. 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
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 是加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 也为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解决问题提供了良好契机。
4. 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 采用深入浅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的教学手段基本上还是一块黑板, 一枝粉笔。而古代文学的信息量大, 许多知识学生陌生, 教师需要大量板书, 而且要作比较细致的阐释, 这就耗费了相当多的不必要的课堂时间。要提高教学效率, 就必须借助于投影仪、录音、教学课件等教学工具, 减少板书内容和不必要的知识阐释, 从而节约一些有效的教学时间。特别是在诗词教学中, 有些诗歌的意象比较朦胧含蓄, 甚至难以言传。运用多媒体转化为画面的形式, 化朦胧为清晰, 化含蓄为直观, 可以启发想象, 减少课堂语言, 如《春江花月夜》、《锦瑟》等。有时利用背景音乐, 虽然不及画面直观, 但可辅助对诗歌意象或意境的理解。
5. 要注意在教学中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传统文化课教学的主导思想。
要在教学中贯穿这样一条红线, 即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 具体说有这样几点:一是爱国主义的传统。例如,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 以及信、义、诚、达、仁、礼等优秀的人格层面, 如能通过教师的讲解, 让学生辩证地加以继承, 无疑会极大地提高年轻一代的思想道德水平, 而且对社会不良风气也能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二是团结统一的博大胸怀。我们民族的精神一贯是团结统一的, 这从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研究中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三是热爱和平的高尚情怀。四是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五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这两句话是《周易》《象传》里边的, 原话是:“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古人看到天体永远在不停地运行, 比如太阳东升西落, 很刚健, 所以古人有感于此, 认为人生也应该自强不息;又看见大地是很深厚的, 可以承载万物, 所以想到人也应该“厚德载物”。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 能够承载各种各样的事物。清华大学把这两句话作为他们的校训, 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应该说,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也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我一直认为, 应当让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首先学会做人, 然后去做事, 再去做官。假如连做人都没有做好, 要去做事, 事也做不好;要去做官, 那官也做不好。现在的一些腐败现象也给我们提供了反面教材。郑板桥说:“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这是小事, 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我们教学生, 也要让学生首先做个好人, 而不是首先要求他去做官。此外, 传统文化中有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丰富知识, 如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地理、交通、建筑、工艺制造、医药, 以及音乐、歌舞、书法、绘画、衣食住行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成就, 如能有选择地在课堂上加以介绍, 则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而且能补充他们平时所学知识的不足, 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文化修养得到提高。对目前高校中不同程度存在的重智轻德、强调分科而忽视整体联系的倾向, 传统文化课的教学也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而只要年轻一代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承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自然就有了保障。
四、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如果仅强调我们是教学型的大学, 忽视科研工作, 那么我校的地位注定是三流学校。若没有科研成果, 不仅老师自己会不自信, 而且学生也会看不起。因此, 学校在抓教学的同时, 应该而且必须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中国古代文学虽然研究上很难突破,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对它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 (如九江地区古代文学) , 取得一定的成绩。
五、未来的设想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建设过程中, 我们认为课程建设的确势在必行, 学科建设的基础就是课程建设, 没有课程建设, 根本谈不上学科建设, 当然它涉及到许多方面, 教材、教学、科研、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更新, 无不和它有关, 因此, 这决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 而是一件长期的工作, 要一直做下去。
今后我们可以开展以下工作。
1. 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实际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
2. 加强古代文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度。
3. 科研立足江西, 加强赣文化研究的理论深度, 形成地方特色。
4. 注意和省内外的古代文学界同仁的交流和沟通与古
代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保持同步, 提高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水平。
5. 还可以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我校举办一些讲座活动, 扩大学生的视野。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问题。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古代文学的教材版本的使用情况和古代文学的教学任务;第二部分论述古代文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以及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游国恩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山西教育, 2008, (5) .
萌芽文学社简介 篇8
从成立的那天起,文学社就得到了社员们的大力支持,大家的投稿热情高涨,写作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学社定期举办作文比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挖掘出了一批写作能手。优秀的文章发表在社刊上。文学社的指导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维持并协调文学社的运作。
社刊《萌芽》没有绚烂的色彩,没有精致的装祯,有的只是浓浓的墨香。而那黑白分明的色调,却描绘了绚丽多彩的世界;那单薄的纸张,也记载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习 作 展 示
今天我校举行一次隆重的少先队员新队员的入队仪式,我很荣幸成为这个仪式的旗手,这是我第一次当旗手。当主持人宣布“仪式正式开始——出旗”时,我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跳加速,我抓住沉甸甸的队旗,似乎一块石头压在我的手上,也压在我的心上。“别紧张”我在心里大声安慰自己说,“是啊,我能从数百人中脱颖而出,是多么光荣的事情,老师挑选我,就说明我能行。我要做好,不要让老师失望。”于是,我静下心来,深呼吸一下,对其他两位旗手喊:“立正!敬礼!踏步——走!”我踏着标准的步伐,来到台上,自豪地甩了几下,我看到老师点了点头,满意地笑一笑。我信心十足,把队旗护送到队徽旁,带着微笑,迈着自豪的步伐下台了。我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当旗手感觉真好!
(摘自萌芽文学社陈裕宏《我当旗手》,指导教师:黄秀明)
星期五放学回到家,我发现我种的豆子长高了,豆子上方有两个半圆形的壳,两个壳中间向前长出两片叶子,因为没有完全展开,从侧面看就像一只仙鹤的嘴,样子非常有趣!
看到好看的豆子,我不禁开心地欢呼一声:“耶!”。
“干吗这么高兴呢?”妈妈问道。
“妈妈,我的豆子发芽了!”我说。
妈妈笑着说:“对呀,海佑种的豆子长得真好!你也要像它们一样茁壮成长。”
我想起星期二,我用水种豆子,那水上有一层膜,眼看快要坏掉了,妈妈帮我把坏了的豆子倒掉了,把新的豆子用温水泡涨,再放到盒里,倒入一点儿水,刚好浸没豆子,重新帮我种了一盒。我静静地看着,很感动,知道妈妈不想看到我失望的表情。
后来,我对妈妈说:“妈妈,其实我知道这一盘是您重新给我种的,我很感动……”还没等我说完,妈妈说:“妈妈也不想看到你失败的样子呀。”
我和妈妈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摘自萌芽文学社杨海佑《战“豆”记》,指导教师:李明海)
小区的早晨是安静的。柔和的阳光下,错落有致的楼房安静地伫立着,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弯弯曲曲的小路围绕着楼房伸向远方。路旁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汽车,一辆紧挨着一辆。圆形的游泳池就像镶嵌在小区里的一颗璀璨的宝石,在阳光下闪耀着晶莹的光芒。
小区的早晨又是热闹的。小鸟在枝头欢唱;晨练的老人和着欢快的音乐,有的跳舞,有的练太极;孩子们有的在嬉戏,有的在背诵诗歌,小区里洋溢着和谐的气氛。
小区的早晨更是忙碌的。学生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爷爷奶奶提着装满新鲜蔬菜的袋子从菜市场回来,叔叔阿姨有的开着汽车、有的骑着摩托车、自行车去上班,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小区的早晨是美丽的,也是和谐的!我喜欢它!
(摘自萌芽文学社丁毅《小区的早晨》,指导教师:涂爱莲)
我家的沙发长长的,软软的,米白色的,看上去很漂亮。我们一家人常常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游戏。客人来到我家,也坐在沙发上聊天儿。他们也很喜欢我家的沙发。
(摘自萌芽文学社陈梓童《沙发》,指导教师:叶 斌)
那一天,我也去了,那一幕我永远都忘不了。它盯着我,眼睛里流露出哀怨无助和惊慌绝望的神情,好像在向我求救。它被放在一个大箱子里,然后被丢到了河里,箱子顺着水流慢慢地向远方漂去。它狂吠着,挣扎着,后来声音越来越低,变成了呜咽,一声接着一声地呜咽。
箱子漂走了,带着亲爱的狗宝宝,渐渐消失在河面上,留下的只有一道道波纹。一条生命就这样随着无情的水漂走了,等待它的将是漆黑的命运。
我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泪水从我的脸上悄然滑落……
(摘自萌芽文学社李熠《一滴泪水》,指导教师:刘 玥)
一天,魔恐琳丝·法克兰去森林深处玩耍。走到一条清澈的小河边,她正准备喝水,忽然发现了一个怪异的盒子。魔恐琳丝·法克兰刚想打开盒子,发现盒子右上角有一个按钮。她按了一下,忽然,从盒子里传出这样的声音:“千万不要打开!打开你会后悔的……”魔恐琳丝·法克兰很好奇,她鼓起勇气,打开了盒子。就在那一刹那间,一道红光把整个森林照亮了!魔恐琳丝·法克兰失去了知觉,晕倒在地……
不知过了多久,小法克兰才醒过来。这时,她已经躺在了房间的床上。“咦!怎么是秋天呢?”小法克兰喃喃自语道。原来,窗外的叶子都变成红色的啦!不仅如此,家里雪白的墙壁、雪白的蚊帐也变得红通通的。爸爸写信的白纸也变成了红纸!更让人惊讶的是,小法克兰的眼睛也变红了!
(摘自萌芽文学社刘晓浇《小白兔的眼睛为什么那么红》 ,指导教师:汤静华)
昨天下午我感觉家庭作业很多,因而心情很糟糕,花了很多时间才完成数学作业,这时已经5点了,我急得快哭了!爸爸告诉我换个心情,集中精力,什么事都不要想,只管做作业。于是我静了静心,集中精力做作业,不到半个小时我就做完了语文作业。我总结了一个小小的经验:不要为了作业多而烦恼,只要静下心来,很快就可以把作业做完!
(摘自萌芽文学社詹欣牧《我的周末》,指导老师:陈斌双)
我和爸爸正游得欢,突然几个外星人尖声怪叫着从灌木丛中跳了出来,向我们撒下一张巨大的网。爸爸被网住了,我在慌乱中逃脱,爬到了一棵树上。网眼很大,爸爸却怎么也钻不出来。我想跑过去救爸爸,双脚好像被钉在树枝上了,就像枝头的一片叶子,叶身可以不停地摆动,但叶柄却被固定着。我想大叫,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来。看着在网里挣扎的爸爸,我急得要命,却无能为力。
我终于挣脱了树枝,大叫了一声,从梦中醒来。夜很静,但噩梦让我手脚冰冷,浑身直冒冷汗。
文学社简介 篇9
“xx”文学社成立于一九xx年xx月,社员均是各年级爱好文学写作的顶尖人才,社员们的写作热情很高,社员们几乎每一天都要到实际生活中采编稿件。为了使社员们的习作更广泛地与读者交流,特成立了“xx”文学社组织机构,创办了“xx报”,本报由社员们自行策划、设计,分低、中、高年级设置了不同的栏目,“xx报”问世之初就受到了小读者特殊的青睐。五年来,“xx”文学社一向坚持“文从生活中来”的写作原则;构成了“写真人真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的写作文风;人人炼就了一手过硬的写作基本功。
“xx”文学社的小成员在姜v生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曾先后有400多人次在“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万校小学生作文大赛”等各类作文大赛中获奖;“xx”文学社曾多次荣获优秀群众奖;“xx”文学社辅导师姜v生也曾多次荣获“优秀园丁奖”、“伯乐奖”、“习作指导奖”……“xx”文学社成员共有240余篇作品先后在xx等全国各地少儿报刊杂志上发表。
目前,“xx”文学社的小成员在姜老师的带领下,正朝着“求实,创新,自由”的作文模式方向发展,衷心期望“xx”文学社的每一棵小草都将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灿烂辉煌的明天,谱写壮丽的诗篇与大家共享!
文学社团简介(模版) 篇10
百汇文学社团创建于2000年9月1日。自创社以来认真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以“弘样民族文化,丰富校园生活”为宗旨;以“提高同学们的文学修养,创造良好文化氛围,为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目的,旨在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搭建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及每一个“百汇人”的共同努力下,百汇已慢慢发展壮大。而“文学交流会”、“学生辩论赛”、“诗歌朗诵会”、“文学智力赛”等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及与其他学校文学社团的联谊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从而为他们步入社会创造了良好条件。
百汇文学社的组织机构为“一处五部”,分别为秘书处、编辑部、青志部、宣传部、记者部和读书俱乐部。各部职能简述如下:
秘书处 连接社内上下。主要负责社员的注册、登记,会议内容与社团档案的归纳、整理,社团内部成员的考核、认定,社团经费的预算开支及监督各部的工作是否按计划进行。
编辑部 各类文学作品的收集、整理,石浪社刊的编辑、排版,文学交流会的策划、组织。同时,不断发掘身边文学功底比较好的同学,并及时纳入我社,为石浪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青志部 社团经费的经营与筹集,活动基地与实践基地的建立。并以最快的速度、最优质的服务把同学们最需要的学习资料和文学刊物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读者面前。让他们在享受读书乐趣的同时更好的了解石浪。
宣传部 社团相关活动的宣传、组织,校内兄弟社团和校外友谊社团的联谊交流,学院师生对百汇发展的建议等相关信息的收集。
记者部 关注国际、国内最新动态,学院发展建设和师生的互动交流以及同学们的成长历程;并经过切实的采访、真实的写作,及时的将每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呈现在全院师生面前。
读书俱乐部 定期的组织成员举办“文学沙龙”,“文学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第二课堂的新形式,使同学们寓教于乐,乐有所收;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而各部也能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的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并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致力于百汇文学社的发展壮大。
一个小小的愿望是可以支撑起一方朗朗的晴空,一个深深的期待是可以踏实一段长长地历程。相信,通过每一个“百汇人”的进一步努力,百汇文学社定会以一个全新的形象展现于全院师生面前。
小荷文学社简介等 篇11
刊头题字:韦斯琴主编:周小英特约主编 :蒋本宏 刘克平
小荷文学社简介
美丽的尚志小学毗邻百年老街——中央大街,与著名的紫丁香音乐厅、圣索菲亚教堂仅百米之遥,浓郁的文化氛围,特殊的地域文化,为小荷文学社提供了不尽的写作素材。
小荷文学社是在尚志小学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于2007年4月成立的,以“贴近生活、接触文学、拓宽视野、提高素养、发展个性”为宗旨,由爱好文学创作、有社会责任感和进取心、语文基础较为扎实的教师和同学组成,现有社员150余人。小荷文学社始终牢牢地扎根于尚志小学这片沃土,着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学生的发展,把作文教学、文学活动、动态和静态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学特色。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智慧的火焰在这里跳跃,早春的新芽在这里绽放,文学的新星在这里闪耀。小荷文学社正成为我校凸显办学特色,展示我校实力的一个窗口、一个品牌,极大地推动了校园文学的发展,促进了校园文化的繁荣。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荷文学社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赵永梅)
春天来了,冬爷爷踏上了回家的路,春姑娘却悄悄地到了人间。此时,地上的冰雪融化了,还长出了嫩绿的小草,空气也变得新鲜,还刮起了温暖的春风,只有海上,还有些凉意。这时,一条鱼从海量跳了出来,它厌倦了海里的生活,它想从海里搬到陆地上!这条小鱼长得非常漂亮,按“鱼光”(鱼的眼光)是这样的。因此,别人叫它“美女鱼”。
(摘自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小学小荷文学社金 畅《想在岸上生活的鱼》,指导教师 那赛花)
时间流逝,一转眼到了2040年,小时侯顽皮的我已经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忙了一天正在休息的我忽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惊醒。我生气地接起电话:“喂!您好,那位?”“是刘刘吗?我是周周,快……”我一听是小时侯的死党,满肚子的气顿时消了下去。“别急,慢慢说。”“慢什么呀!地球已经受到了严重污染,快点想想办法吧!否则人类闻到受了污染的空气,喝了被污染的不干净的水就会中毒的!快呀!”
(摘自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小学小荷文学社刘宇晨《救救地球》,指导教师:张凌翼)
我们来到房顶,哇!我们都被晚霞的美吸引住了,美丽的晚霞映照着我们,把我们全身映照的红彤彤的,就像刚刚经历了一场血战一样。在看那疏疏落落的一团团云朵就好像全都凝固似的,放射着明丽的光亮,又像银子一般闪闪耀眼。这些云不时的变幻着形态,好像在向我们展示着它特有的美丽一样,不断展示着它的“化身”,你看它变成了一只奔腾的骏马好像在草原驰骋,正当我看的津津有味时,忽然好像有一阵风刮过,这只骏马漫漫的散开,一眨眼的功夫又变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我兴奋的大叫起来“妈妈,你快看呀,这晚霞在变魔术。”我和妈妈高兴地笑着,不一会,小兔子钻进了云层里不见了,漫漫的云层堆积起来向我和妈妈靠拢,一个高大的人的形状出现在我的面前,妈妈风趣地问我:“你猜这又像什么?”我看了看心想:这一定是一位猎人,他大概正在寻找那只躲起来的小兔。于是我神秘的说:“这是一位猎人,他在找那只兔子”妈妈听了我的解释笑着说:“好!很有想象力。”听了妈妈的夸奖,我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摘自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小学小荷文学社王奂然《美丽的云》,指导教师:何晓帆)
吃完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来到院子里,遥望美丽的夜空。快乐的星星调皮地在夜空中玩耍,弯弯的月亮爬上了星空,我真想触摸那满天的星星,虽然星星发出的光芒不像太阳那么耀眼,不像月亮那么明亮,但是为了他人静静的付出。我愿变成一颗星星去照亮每一个人。
(摘自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小学小荷文学社袁 帅《美丽的星星》指导教师:孙 蕊)
母亲,在我们的身边,既普通又特殊,为什么这么说呢?普通,是因为我们都有妈妈,她就在我们的身边,看不出一点特别;特殊,是因为母亲所做的事和别人所做的事不一样,她不经意间的伟大让世间的爱都为她黯然失色,作为儿女,我们都曾体会过。
(摘自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小学小荷文学社唐梓程《身边的母亲》,指导教师:沈 杰)
夏天来到的时候,天气非常的热,花草都长了出来,树也绿了,夏天的荷花开了,茉莉花也开了,还有牵牛花等。秋天来到了,花草树木都变了样,树叶一片片的落在了地上,草叶变的可黄了,菊花和桂花都开满了可茂盛了,真是美丽极了!秋天非常的凉爽!
(摘自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小学小荷文学社赵德康《花草树木的变化》,指导教师:王美靓)
秋天到了,景色真迷人啊!树叶黄了,一片片树叶纷纷落下,就像蝴蝶在飞舞。小草枯萎了,远处看就像一个金黄色的地毯。公园里的鲜花都已凋谢,只有菊花在那里傲然开放,显得那样美丽。
(摘自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小学小荷文学社韩皓宇《秋天到了》,指导教师:金 秋)
一片片乌云聚集而来,越聚越多,铺满了整个天空。天,忽然变黑了。一定是一场大雨,只听见轰的一声,一个响雷伴着闪电,天空中下起了瓢泼大雨,雨中有一个小男孩儿,正背着书包,撑着雨伞,向学校跑去,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也撑着各式各样的雨伞,有红的,有黄的,还有带图案的,看着行人撑着漂亮的雨伞,穿梭在大街小巷上,使街道形成了一道雨中独有的美丽的风景线。
(摘自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小学小荷文学社徐瑞迎《下雨了》,指导教师:殷秀云)
放学了,我的馋瘾又上来了,就央求妈妈再给我买一根冰糖葫芦。妈妈叹了一口气说:“你这孩子,一天就知道吃,再这么吃下去,就要被你吃破产了!”我很生气,心想:大不了就不吃了呗,有什么了不起的!可是我就是下不了这个决心啊,于是我心里一动,对妈妈说:“那我给你打工,挣工钱,这总行了吧。”妈妈听了,饶有兴趣地说:“行啊,正好明天是星期六,就这么定了。”
(摘自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小学小荷文学社陈娅诺《打工的滋味》,指导教师:曲 嫚)
当我们收拾完房间后,屋子里像变了样子似的,焕然一新。打开的窗子外飘来了清新的空气,我的妈妈的歌声也飘出了窗外。劳动换来的是干净和清新的环境,劳动带来的是更多的快乐!
(摘自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小学小荷文学社张校瑞《劳动的快乐》,指导教师:闫 冰)
当我们收拾完房间后,屋子里像变了样子似的,焕然一新。打开的窗子外飘来了清新的空气,我的妈妈的歌声也飘出了窗外。劳动换来的是干净和清新的环境,劳动带来的是更多的快乐!
(摘自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小学小荷文学社张校瑞《劳动的快乐》,指导教师:闫 冰)
冬爷爷可能是怕大地妈妈冷,特意让六角形的小雪花编织一床“被子”,送给大地妈妈。冬爷爷看见在小区里有一棵小松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就让小雪花落到它身上,小松树立刻就不冷了。冬爷爷带了那么多小雪花,他把雪花撒在屋顶上、街道上、田野上……远远望去,白茫茫一片。
(摘自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小学小荷文学社毛婉祺《家乡的冬天》,指导教师:张 娟)
松花江虽然没有长江雄伟,没有黄河的气势,没有钱塘江的壮观,但是它养育了哈尔滨的儿女,在我心中,它是最美的,我爱哈尔滨,我爱松花江,我更爱秋天的松花江。
(摘自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小学小荷文学社毛佳男《秋天的松花江》,指导教师:梁玉香)
沈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她大约三四十岁,中等身材,披着一头长长的卷发,圆圆的脸,白皙的皮肤。她弯弯的眉毛下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很文静,也像一位很有学问的专家。沈老师很喜欢穿裙子,一穿上裙子就显得特别漂亮,像仙女一样美。
(摘自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小学小荷文学社赵龙飞《我最喜欢沈老师》,指导教师:沈 婧)
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可以使人变得聪慧,书可以陶冶情操,在书中有着大千世界的美丽;书寄托着前辈们对下一代的希望。读书时会遇到许多经历,那些经历会让你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摘自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小学小荷文学社耿筠雅《我读书的故事》,指导教师:孙 卓)
我嘛!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梳着一头齐脖的短发,乌黑发亮,一双大大的眼睛,闪着光芒,扁扁的小鼻梁下有一张樱桃似的小嘴巴,圆圆的小脸蛋。我性格活泼开朗,老师喜欢我,同学们都愿意和我交朋友。你要问我有什么过人之处,那我就不谦虚地给你说说吧!
(摘自黑龙江哈尔滨尚志小学小荷文学社姜 帅《我自豪,我真棒》, 指导教师:唐 莉)
有的同学会笑我,你那是什么朋友啊!其时我们要和小动物们呆时间长了,就会有感情的,小动物们是通人性的,只要你对它好,它也会对你好的,它们也是有灵性的,不信你们就多和小动物们接触接触,就能感到我和图图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了。其时和小动物做朋友真的很开心很好玩的,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来爱护小动物们吧!
中国文学史简介 篇12
中国文学史中包含哪些应着重探讨的规律性问题呢?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及其成因
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学, 其间尽管有发展变化, 但自始至终有相因相承的一面, 通过一代代的积淀, 形成我国古代文学的民族特色。我们应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依据, 以西方文学为参照, 在比较鉴别中找出这种特色, 进而探讨产生这种特色的社会文化原因。如我国古代文学强调“美善相兼”, 主要追求社会功利, 而西方文学则强调“美真统一”, 追求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我国古代文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与学术文化杂糅, 是杂文学的体制, 而西方文学中很早就出现了纯文学的观念和体制。再比如, 中国古代诗歌表面上重“表现”———“言志”、“吟咏情性”, 而其实质是重“再现”, 较多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外在世界的反映和干预, 较少表现纯个人的情感、愿望和追求, 而成为透视社会人生的一面略带感情变形的“镜子”, 历代诗论家往往以“诗史”称许诗人, 就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这些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特点有着密切关系。我国古代文化属于政治伦理型文化, 人的一切活动都从属于政治道德, 以伦理为本位, 要人们“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1]这就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美”从属于“善”, 与政教伦理密切相关的“美善相兼”的本质, 也导致了文、史、哲、政、教混杂在一起的杂文学体制, 以及古代诗歌表面重“表现”, 实质上重“再现”的特点。
二、梳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如果把中国古代文学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的话, 那么它自身就体现出发生、发展、变化、解体的历史进程。对中国古代文学历史进程的认识和描述, 我们认为陈伯海先生的意见值得借鉴。[2]他把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 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成期———先秦两汉。
从没有文学或不独立的文学逐渐成长、分化为独立的文学, 其演进线索是文学从混合于其它意识形态中逐渐分化出来。
(二)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期———魏晋六朝隋唐。
以诗文为代表的文人文学逐渐发展到鼎盛时期, 文质兼备, 风骨与声律合一, 体式完备, 全面开花。其作家群体以寒士阶层为主。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上升期。
(三) 中国古代文学的蜕变期———宋元明清。
文学中一些旧质素开始解体, 新的质素开始产生, 新旧质素处于相互对立、排斥之中, 如情与理的对立, 雅与俗的对立, 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的对立, 等等。市民化文人在作家群体中的地位上升, 俗文学在文坛上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古代文学向着异己的、对立的方向转化, 并向近、现代文学过渡。理清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线索, 为科学评价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及文学流派的成就和文学史地位提供了前提和依据。
三、探索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基本规律
中国文学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是探索和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一些基本规律, 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一) 以复古为通变的文学发展道路。
中国古代文学的改革有不少是打着复古的旗号进行的, 如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 以反对受六朝绮靡纤弱诗风影响的初唐诗风, 韩柳、欧苏打出秦汉古文的旗帜, 以创造新的散文文体和语言。明代前、后七子干脆提出了“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 他们要“望今制奇, 参古定法”, 在继承前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求变化。和西方文学以“新变”为主流的发展道路有明显不同。这与中国封建社会渐进式的改良维新、新陈纠葛的社会历史发展道路有着密切关系。
(二) 雅与俗的相互对立、渗透和影响是中国古代文学演进的重要规律。
就总的发展趋势看,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是逐渐由雅到俗, 由诗文赋的雅文学到雅俗共赏的词, 再发展到通俗本色的戏曲、小说。就某一文体的发展演变而言, 则往往是由俗到雅。比如, 词在产生阶段本是通俗的民间物, 市民化文人柳永等人的染指, 使词在意境、语言、音律、技巧上逐渐讲究, 艺术水平有所提高, 而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而士大夫文人的染指, 片面讲究雅趣和音律、技巧, 使词成为贵族文化沙龙中的雅文学, 从而失去了大众这一广阔的文学市场而走向衰落。戏曲文学也经历了一个由俗变雅的发展过程。在俗和雅之间, “主要是俗对雅的影响和推动, 以及由俗到雅的转变”。[3]俗与雅之间的互动, 使文学的长河陆续得到新水的补充和激荡, 而保持着它的长清。
(三) “尊体”和“破体”的矛盾运动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一条重要途径。
每种文体在表现对象、文体功能、体制结构、语言风格与审美特征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形成各自的文体特性和规范。而文体的独特性和文体间的互补性正是文学繁荣的标志。中国文学史上“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文为赋”、小说兼备众体等, 都是“破体为文”的尝试。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文章之体可辨别而不堪执着。”[4]既承认文体“艺术换位”的合理性, 又审慎掌握其“临界点”, 防止破体过“度”的负面影响, 在“尊体”和“破体”的矛盾运动中, 开拓出一条文学发展演变的道路。另如动荡变革的时代往往出现文学高潮、外来文化的影响引起文学的新变等, 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规律。
四、挖掘中国古代文学蕴含的优秀文化精神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之一, 在中国文学史教学中, 应有意识地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学中蕴含的优秀文化精神, 使之得以传承和发扬, 同时, 利用这种优秀文化精神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培育他们的理想人格, 达到古为今用、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 中国古代文学体现出自强不息, 积极进取, 追求生命永恒的文化精神。
《周易·乾卦》:“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提出了“三不朽”之说:“大 (太) 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这种自强不息、追求生命永恒的文化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得到了突出表现。屈原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理想追求和以身殉国的爱国精神而德被千秋, 所以李白说:“屈平辞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 (《江上吟》) 这是“立德”不朽的典型。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其四云:“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诗人已意识到人与万物生命的短暂, 而以丰富人生内涵、积极建功立业来超越生命短暂的局限, 追求生命的永恒和功业的不朽, 这可谓是“立功”不朽的典型。司马迁身受宫刑, 发愤著书, 写成了“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成为中国学术文化的渊薮, 这可说是“立言”不朽的典型。这种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积极进取精神, 正是中华民族得以绵延发展、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二) “仁及万物”的中国文化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中蕴含着强化同情心、责任感和推己及人精神的丰富营养。比如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把天下苍生的苦难当作自己的苦难, 而发出了“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的感叹。他久别还乡看到幼子饿死的惨状, 并没有沉浸在一己的不幸中, 而是推想到比自己更为不幸的“远戍卒”和“失业徒”, 推想到阶级矛盾激化导致的大乱将会给国家、民族、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而写下了“忧端齐终南, 澒洞不可掇”的诗句。杜甫的感情真诚而丰富, 他与家人、友人、邻人、万众、国家息息相通, 哀乐与共。他在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的大通透中, 找到了永恒的生命之源和人生价值。另外, 如中国古代文学表现的热爱祖国、奉献社会、造福苍生的奉献精神, 弘扬个性解放、批判社会黑暗的社会批判精神, 都体现了中国优秀文化精神, 是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益思想营养。
总之, 在中国文学史教学中探索上述规律性问题, 能使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由浅入深, 从整体上把握其博大精深的深层内涵和内在本质, 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同时还实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教书与育人相融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 1985:163.
[2]陈伯海.中国文学史之鸟瞰[J].文学遗产, 1986, (5) :1-12.
[3]袁行霈.关于文学史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 1997, (5) :57-68.
【中国文学史简介】推荐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史08-21
中国古代文学史11-17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06-05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11-03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11-11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杂剧07-03
中国文学史模拟题08-27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10-20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8-21
中国文学史教学计划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