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监管标准对金融租赁业的影响及对策(共7篇)
新监管标准对金融租赁业的影响及对策 篇1
新监管标准对金融租赁业的影响及对策
张海宁 2011年11月04日
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下称巴塞尔协议III)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针对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巴塞尔协议Ⅱ)在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缺陷,为加强银行微观和宏观审慎监管和风险管理在近年密集出台的一系列监管改革方案的总称。我国银监会于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构成我国银行业实施巴塞尔协议III的纲领性文件,其监管范围不仅包括商业银行,同样包括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按银监会要求,我国将从明年1月1日开始施行新监管标准,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流动性要求、资本充足率要求和损失准备要求等多项要求要分别于2013年至2016年陆续达标。这表明,金融租赁业将直接或间接受新标准约束,国内金融租赁公司参与实施新监管标准已是箭在弦上,从明年起的两到三年时间将成为各家金融租赁公司实施新监管标准的关键阶段。
对金融租赁公司而言,新监管标准不仅冲击了原有发展模式,而且对股东银行产生重要影响。
国内金融租赁公司作为商业银行的全资或合资子公司,将受到新监管标准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金融租赁公司高杠杆扩张时代一去不返。自2008年银监会恢复审批金融租赁公司以来,我国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规模走过了几何级的扩张路径。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金融租赁公司租赁资产规模已逾3500亿元,三年间增长10倍以上,若干企业的资本充足率已经接近监管允许的最低水平(8%),更多企业的资本充足率在10%上下徘徊。由于接近杠杆率扩张极限,在考量大单租赁业务时已现首尾不能兼顾。考察近年成立的金融租赁公司,冲业务规模、占市场份额、争行业话语权,成为部分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展模式。而新监管标准自明年起施行,将逐步为金融租赁公司高杠杆扩张的时代画上句号。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分别不低于11.5%和10.5%。需要与股东银行风险和财务并表的金融租赁公司,要按股东要求执行。这导致许多金融租赁公司之前侧重外延式规模扩张、轻视内涵式提升盈利能力的增长模式,在新标准下已行不通,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展方式将迎来转折。
租赁业“类信贷”业务模式将会无利可图。过去的几年中,部分金融租赁公司之所以能实现高杠杆率条件下的高速扩张,相当重要的原因在于“类信贷”租赁业务提供的支撑。根据有关数据保守估计,国内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中,经营性租赁合同额约占10%,融资性租赁约占90%;在融资性租赁业务中,直租赁业务不足10%,回租赁业务占90%以上。金融租赁公司之所以能对“类信贷”租赁业务提供的高杠杆乐此不疲,部分因素在于在目前的监管规定下此类模式仍有利可图。但按新监管标准的要求: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并且两者将按孰高的原则执行。这意味着,如果继续侧重“类信贷”业务,维持“类信贷”租赁业务定价水平,走外延式扩张的道路,这一类金融租赁公司将会无利可图,以至进入财务亏损。
金融租赁公司的监管套利冲动将受到更多抑制。如上分析,部分金融租赁公司一方面办理了大量的“类信贷”租赁业务,另一方面又能在银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的态势下,以高杠杆率基本达到市场出清的业务规模,这意味着此类金融租赁公司提供的金融产品与传统银行信贷产品之间仍存在差异化。今年以来,随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的规范管理,“规模”渐渐成为资金市场上的稀缺资源,部分金融租赁公司的监管套利行为又平添了“绕规模”因素。针对监管套利,按新监管标准要求,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提升现场检查能力,督促银行加强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防止和纠正不安全、不稳健的经营行为;并建立动态调整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监管部门将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质量差异和盈利状况的不同,对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进行动态化和差异化调整。这些举措意味着,未来监管当局将通过差别化的监管手段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全面提高银行业经营稳健性,而作为商业银行的全资或合资子公司的金融租赁公司的监管套利冲动也将随之受到抑制。
金融租赁公司将更多贯彻股东银行设定的风险偏好。要有效抑制金融租赁公司内在的监管套利冲动,只有监管当局自身的努力仍是不足的。如果股东银行忽视风险层面的并表管理,仅仅运用下任务、定指标的手段管理,有可能助长租赁公司“类信贷”租赁或是监管套利行为。针对此类现象,新监管标准高度重视银行业集团层面的并表风险治理监管标准,包括集团层面的风险偏好设定、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集团内部交易等。新标准还强化持续监管,赋予监管人员更广泛的权力,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决策过程、执行过程的监管,尽早识别风险并采取干预措施;丰富和扩展非现场监管体系,完善风险监管评估框架,及时预警、有效识别并快速处置风险。这一制度安排下,股东银行将进一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把集团风险偏好连同业务指标一同贯彻到下设金融租赁公司的日常经营中。同时,在风险并表和风险偏好层面,股东银行对下设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状态做到了如指掌、如臂使指,从机制和技术层面打消或约束金融租赁公司的监管套利冲动。
金融租赁公司“吃监管大锅饭”的时代结束。目前,各家金融租赁公司面对的是基本相同的监管要求,包括:相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相同的融资渠道要求、相同的数据上报频率和颗粒度要求等,可以称之为“吃监管大锅饭”。在新监管标准下,这一状态将一去不复返。在新监管要求下,监管部门将对金融机构实施分类监管。如,新标准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设立三个层次:系统重要性银行要面临新增的附加资本要求,银监会暂定其为1%。因此,相应地,未来金融租赁公司将按股东银行性质,分为“系统重要性银行下属金融租赁公司”及其他,并按不同的并表要求,执行不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新标准明确了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不低于5%、6%和8%,并且引入了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包括2.5%的留存超额资本和0到2.5%的逆周期超额资本,若出现系统性的信贷过快增长,商业银行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
新形势下,须从业务模式、市场领域和人才建设等方面着力,走出一条有租赁业特色的发展之路。
受新监管要求影响,高杠杆时代结束、“类信贷”业务无利可图、监管套利冲动受到抑制,同时还要贯彻股东银行的风险偏好,金融租赁公司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而应对之策就在于发挥融资租赁业的行业特色与自身优势,从业务模式、市场领域、人才建设和信息系统等多个方面着力,走出一条真正有租赁业特色的发展之路。具体来说:
业务模式从“提供资金”向“提供服务”转型。金融租赁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产品线,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只要业务更贴近于专业化租赁,就会有盈利空间。金融租赁公司在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方面迈出步,就可以在盈利能力和资本回报方面收获更多。随着新监管标准在我国的稳步推进,各家金融租赁公司将从“提供资金”向“提供服务”的企业逐步转型,从而收获高于资金收益的服务收益。由于资产金融市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家公司难以精通和涵盖所有市场领域,必须有所选择。因而,金融租赁公司需要在融资租赁市场中加速明确细分市场,尽快建立在子市场中有较强盈利能力的拳头租赁产品。
依托股东银行在客户资源、管理手段上的优势。与其他融资租赁公司相比,金融租赁公司能利用母行在客户资源、管理能力上的巨大资源。面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关联交易风险等风险因素,要达到不低于传统银行或融资租赁同业的盈利能力,金融租赁公司在市场开拓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均有面临诸多挑战。而加强与母行的融合与协作,充分利用母行的资源,在风控与经营中通力合作,在不断优化自身发展的同时,融入母行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和有益的探索,已成为金融租赁公司借力发展的最优选择之一。
组建复合型、专业化金融租赁人力资源队伍。截至去年末,我国金融租赁公司有从业人员约1200人,外资和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有从业人员约2000余人,两者合计仅3000余人,融资租赁市场上专业人才匮乏现象十分突出;业务所需的专业化的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和法律、会计、税务,及复合型人才不足;这在航空、船舶、机械设备等领域尤为突出。专业化人才短缺,也加剧了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管理、资产管理和专业创新能力不足。下一步,金融租赁公司要按新监管要求,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强化风险管理基础设施,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完善风险治理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董事会、高管层、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部门和相关业务条线的角色和职能,并由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和执行团队来担任或承担。
加大对核心业务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投入。新监管标准高度重视业务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的作用。对此,金融租赁公司要按照监管要求,强化数据基础,切实解决数据缺失、质量不高问题;积极开发并推广运用新型风险计量工具,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计量准确性;强化IT系统建设,为风险政策制定和实施、风险计量工具运用及优化奠定基础;进一步完善核心业务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多情景、多方法、多币种和多时间跨度的流动性风险监控体系,以满足风险管理的要求。
新监管标准对金融租赁业的影响及对策 篇2
关键词:影子银行,金融,风险,监管
一、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金融系统的冲击
(一) 影子银行体系冲击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影子银行体系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其创造信用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购买商业银行的贷款或直接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信贷, 直接创造信用;二是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 通过各种金融创新工具和产品为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渠道, 从而间接支持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影子银行体系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同商业银行存款一样的可贷资金, 却不受存款准备金政策约束。货币当局不能通过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的进行宏观调控, 传统的信贷渠道被动地弱化和扭曲。一方面, 影子银行体系冲击了传统的基础货币。传统的基础货币漏掉了影子银行的负债资金, 随着影子银行体系规模的扩大, 传统的基础货币变得愈加不准确。另一方面, 影子银行体系冲击了货币乘数。影子银行体系不受准备金政策制约, 货币乘数的计算漏掉了一个重要的市场因素, 是不够完善的。无论从基础货币还是货币乘数方面, 货币乘数论都受到了影子银行体系的冲击。影子银行体系干扰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制定, 模糊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窗口指导口径, 导致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 影子银行体系冲击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影子银行具有较高的杠杆率, 且多是在短期资本市场融资, 然后投资于长期资产, 存在难以克服的期限错配痼疾。期限的错配以及结构性金融产品的特殊机制使得影子银行体系具有很高的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业务超越了传统银行体系的业务界限, 打通了风险交叉传染的通道。商业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很大程度上参与了信托公司的资产证券化和结构性投资, 其资产和运作虽游离于资产负债表之外, 但由于未建立完善的防火墙机制或存在隐性担保、声誉风险等原因, 风险并未实质性剥离。
另外, 影子银行体系通过其复杂的结构化产品设计使产业链条加长, 从表面上看通过各种风险管理技术会使得风险更分散, 但实际上链条的无限延长增加了风险来源以及杠杆率的使用, 这种风险的增加很难被清晰地识别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金融体系存在的实际风险。我国存在的且不能很好估测规模的民间金融、私募基金、大型国企的委托贷款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剧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当它们受到经济政策或者外部冲击的影响时将可能通过资产负债、信心等渠道将风险传递给整个金融系统, 引发金融危机。
二、主要发达国家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主要发达国家对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比较
从美国的监管特点来看, 监管者选择的方式是通过准入、注册、退出等门槛将影子银行机构纳入场内。在锁定影子银行体系的基本活动主体和范围之后, 监管者进一步的监管思路是, 完善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行, 让原来没有的、不完善的监管变成“好的监管”, 最终目的是减小该体系运行的系统性风险, 使其能够稳健运行和发展。
欧洲国家的监管重点是全球对冲基金交易。欧洲诸国是华尔街证券化链条中的“销售地”, 而对冲基金是销售主体, 是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对手方、证券化产品的主要交易者和投资者。欧洲国家对其监管旨在极力防止美国次贷产品的传染。除了和欧盟保持一致监管对冲基金之外, 英国当局还特别提出鼓励金融 (产品) 服务充分竞争和保持一定的透明度, 鼓励金融执行当局 (FCA) 根据金融服务或工具对消费者保护的动态影响, 动态监管影子银行工具或活动等, 主要原因是英国自身的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并不充分, 需要继续壮大。同时, 提供宽松的监管环境有利于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巩固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二) 影子银行的国际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各国在处理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改革方面的举措是相当谨慎的, 也给我国对影子银行风险监管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我国金融业既要鼓励金融创新又要防范金融风险, 更应该审慎处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 保证我国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
1. 稳健推进金融产品的创新。
要认真分析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关系, 应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推进金融产品的创新。当前我国金融发展基础较弱, 我们应该在强调基础资产真实性、质量等方面的基础上合理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市场推广的过程中要建立严密的评价和检测体系, 防止金融创新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将金融创新的负面效果减至最小。
2. 加强影子银行信息披露。
央行应充分发挥其市场决策者作用, 广泛收集、整理并及时公布影子银行机构的系统性信息, 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完善场外交易市场的信息披露, 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信息披露的监管, 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 加强一行三会相互协作, 形成监管合力。
随着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壮大, 涉及的影子机构和风险因素越来越多, 单凭任何一个监管部门都不可能完成有效的监管, 需要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政府职能部门以及民间组织相互协作, 形成强有力的监管合力, 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中国金融》, 2010.01.
新监管标准对金融租赁业的影响及对策 篇3
关键词:会计准则;金融统计;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428(2007)12-0090-02
收稿日期:2007-10-12
作者简介:严春兰,女,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调统处。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重新制定并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其中与商业银行最相关最有影响的准则有四项,分别是: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和金融工具列报。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对金融统计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与银行会计相关的重要变化
新会计准则中与银行会计相关的重要变化主要包括金融资产、负债的分类与计量,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等方面。
1、金融资产、负债的分类。新会计准则确定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方法侧重于强调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目的和意图,更强调风险性。新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负债则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交易性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并强调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同时新会计准则将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的一种,纳入表内核算。
2、金融资产、负债的计量。新会计准则规定银行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资产与负债,在后续计量中采取不同的计量方式。交易性资产与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以及其他负债,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交易性资产与负债变动形成的资本利得与损失,直接记入当期损益,而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则记入资本公积,直到终止确认时转出,记入当期损益。
3、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新会计准则规定银行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贷款发生减值的,才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对贷款减值准备的核算引入了“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概念,即按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按该金融资产原实际利率折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需考虑担保物价值)的负差额进行计提,同时规定银行非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4、金融资产转移的变化。新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转移分为整体转移和部分转移两大类,银行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5、套期会计处理的变化。新会计准则将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三种,不同的套期形式则采用不同的确认和计量方法。
二、新会计准则对金融统计的影响
1、对统计分类的影响。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一般按期限进行分类,如将债券投资分为短期和长期两大类,目前金融统计指标的设置基本与原会计上的分类保持一致。但新会计准则实施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将不再按期限进行分类,如债券投资按持有意愿分为交易性、持有至到期和可供出售三类,这就会使目前的统计分类方法与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分类方法产生比较大的差距。对于新的会计分类方法,统计部门不能简单地进行划分或随意地进行归并,而必须提出科学、合理的新统计分类方法取代老的统计分类方法。
2、对统计范围的影响。新会计准则改变了衍生金融工具表外核算的方法,将衍生金融工具放在资产负债表内以公允价值反映。目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衍生金融产品业务时间较短、品种较少、交易量不大,因此对衍生金融产品的统计基本还是空白,虽然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建立了衍生金融工具统计制度,但也仅仅是在总行层面,且这部分数据也不统计在中央银行编制的货币概览和各类资产负债表中,因此随着新会计准则的推行,必须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以真实反映其总量及风险。金融衍生工具从表外纳入表内统计,统计范围扩大了。
3、部分统计指标的内涵发生变化。新会计准则规定对“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后续计量,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这就会导致在新、旧两种会计核算体系下,同一统计指标所包含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以贷款为例,在现行金融统计体系中,贷款指标仅反映贷款的本金,贷款应计利息在表内通过“应收贷款利息”反映,贷款非应计利息在表外反映;实行新会计准则后,贷款指标不仅包括贷款本金,还包括利息。
4、统计数据波动加大。我国现行金融统计体系主要采用存量统计方法,无法区分交易和其他经济流量,无法用流量统计来体现公允价值的变化,因此公允价值的频繁波动会导致统计数据的异常变动,使统计数据的波动加大,使数据的使用者不能准确分析判断数据变化的真实原因。
5、加大了准确统计的难度。一是新旧会计准则并行,加大了准确统计的难度。新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银行执行,未上市金融机构仍实行原有的会计制度,由于计价基础不同,若直接将上市银行的数据与未上市金融机构的数据简单加总,可能会造成货币供应量的高估,贷款总额的低估,这就要求统计部门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的调整,然后才能向社会提供比较切合实际的相对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是对执行不同会计准则下的数据按同一计价基础进行估值调整,难度较大,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影响较大。二是部分会计信息的取得需要会计人员的估算,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新会计准则实行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在市场交易不活跃、缺乏市场价格的状况下,部分金融资产负债需要会计人员利用其他信息和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由于估值的随意性较大,进而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6、加大了统计历史资料整理的难度。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一方面由于新旧会计准则之间计价方法的差异导致同一指标前后内涵不一样;另一方面由于金融资产负债的分类方式发生了变化,一些在表外核算的金融资产负债被移入表内,导致统计范围的扩大。这些变化最终都会造成统计数据的前后不可比,这对整理统计历史资料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三、对策
1、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研究,认真评估其影响的程度。新会计准则涉及了从确认、计量到记录、报告的整个会计过程,要真正掌握新会计准则对统计数据的影响程度,尽快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深入研究,并密切关注各银行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进程,了解新会计准则实施对各家商业银行主要统计数据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数据进行适当的价值调整,从而保证数据的真实可比,为准确分析判断金融形势提供统计基础信息。
2、改革现行统计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货币金融统计体系。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一是要立足新会计准则、各金融机构的会计制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金融工具和货币统计的分类方法,建立一套指标设置合理、分类科学、与国际接轨的现代货币金融统计体系;二是要大量引入流量统计,在信贷收支统计、资产负债统计及其他专项统计中充分使用流量统计,正确反映各类资产负债的交易、价值重估以及其他经济流量对金融总量的影响,向数据使用者传递更精确的数据信息,为数据使用者更加客观地分析判断经济金融形势创造有利条件。
3、加强培训,调整充实统计力量,提升统计能力。
一是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乃至整个经营管理体系、理念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培训等方式使统计人员在微观层面上逐步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并了解由此对银行财务会计核算、统计数据可能产生的影响,从宏观层面上把握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上发生的变化,从而提升统计人员素质。
二是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统计工作面临着制度性的变革,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如何建立涵盖银行、保险、证券业的金融业统计制度;如何推进金融统计与国际接轨;如何开展金融统计分析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金融统计人员,因此在目前统计人员满负荷工作的情况下,必须充实新的统计力量,积极应对统计变革。
参考文献:
[1]李跃,郭永强.浅析新会计准则对金融总量及统计的影响[J].金融会计,2007;2
[2]项有志,庄世虹,马红军. 新会计准则对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J].金融会计,2006;7
新监管标准对金融租赁业的影响及对策 篇4
金融危机对物流企业财务的几点影响:
1.物流企业短期内利润下降,成本控制保证企业现金流。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范围内的各个行业产生冲击,作为价值链体系上游的生产加工型企业受到直接影响,随之就是对从事服务行业为主的物流企业产生影响。结合当前经济情况以及物流行业发展的情况,中国的物流业在短期内将陷入业绩增长趋缓,结构调整阶段。外部环境的恶化,迫使企业需要财务部门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和资金规划,以确保公司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充足的现金流来防范外部风险。
2.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难度加大。这次经济危机直接后果就是造成部分企业破产倒闭或现金流缺乏。这将导致物流企业催收应收账款难度的增加和大量坏账的产生。因此财务工作者今后将加大商务财务的监督稽核力度,加强与业务部门的合作,加强对客户的信用估值管理.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以规避企业经营的风险,避免坏账的产生。
3.物流行业内的重新整合。此次金融危机将促使中国物流企业新的整合和产业升级。近几年中国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全国注册物流企业有几十万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很多缺乏竞争力的中小物流企业将会倒闭或被大型物流企业兼并。这将为大型物流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自身规模提供有利条件。因此中远物流应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兼并重组等,通过理清财务关系,确定产权、责任、利益主体,促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使其成为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同时财务部门制定科学、规范、有效的资本管理制度确保一部分经营效益差或是部分存续企业的资本保值增值等,以防止经营行为或资产处置的短期化和随意性。
4.利率汇率波动,造成货币资金结算风险加大。金融危机导致一些国家的利率汇率会出现较大波动,比如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而控制银行贷款,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汇率的不断波动,尤其是美欧一些国家会出现货币价值升贬值的现象,因此作为国际性的大型物流企业在与国外客户签订合同的时候,双方结算的币种结算的时间都会出现一定的风险性。因此财务商务部门要做好合同的审批以及时刻把握国际外汇市场汇率的变化,尽量避免这种系统风险导致的公司损失。
物流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财务对策研究
企业长远健康发展,首先要有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其次要有很强的执行力。
而一套完整的内控制度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将从内控制度与财务人员素质的建设两方面来浅谈金融危机下企业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内功修炼。建章立制制定完善的执行力强的规章制度,精简作业流程,加强管理会计功能。使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
物流企业是在近几年迅速成长的新兴行业,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知度不高,内控意识较差。有的企业虽有完善的内控流程,但仅是流于形式为应付上面的检查或是陈旧过时,执行力很差。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以及部分企业在面对危机的脆弱,都说明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内部控制的推进是一种隐性的见效缓慢的工作,它不会在短期内出现明显效果,但它对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建章立制,完善各项制度,对客户的信用度深入调查,并加强执行能力。
A首先应加强商务财务的监督稽核力度,财务部将参与签订合同、执行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的制定。对业务收付款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核实,对客户的信用估值重新评估考核,对客户的相关情况,按照市场能力管理水平.资金实力.商业信誉等几个指标对该客户进行综合评估。切忌对客户信息的评价估值流于形式,应按照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定,尤其是这次金融危机,导致部分客户破产或资金流的缺乏,如果企业仍局限于静态的客户资料评估或者简单的公式计算来评估客户的信用,只会导致企业蒙受风险和损失
B强化应收账款的单个客户管理和总额管理。企业对与自己有经济性业务往来的客户应进行单独管理,通过付款记录,账龄分析表及平均收款期判断个别账户是否存在账款拖欠问题。如果赊销业务繁忙,不可能对所有客户都单独管理,则可侧重于总额控制。信用管理人员应定期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收款期,收款占销售额的比例以及坏账损失率,编制账龄分析表,按账龄分类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以便正确估量应收账款价值,并相应地调整信用政策。
C签订严谨的合同,以合同评审为主要手段来管理应收账款。业务部门往往考虑到人情关系或者担心太苛刻的条件,会影响与客户的进一步接触往来。但为减少以后出现的后遗症应事先严审合同,而不是在事后简单的催收账款。应做到事前控制的效果,同时对客户提出详细的结款方式结款时间,这样才能让后期货款的催收工作开展变得有据可依。
2.确认部门岗位职责,加强部门内外沟通。
部门机构设置上存在一定问题:传统企业部门都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只对上级领导负责,忽视横向间的沟通协调,使得部门内部缺乏必要的交流,导致相互间协调性差。部门内部各岗位完全是以个体或纵向线条开展工作,缺乏横向联系,最终结果就是各方反馈的数据统计失真,同时很难确定责任人。
A因此财务应采取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三步原则:明确各个岗位职工的岗位责任,明确责任人,即使在该名员工离开公司时,也应该对该人进行审核。同时对每名审核人确定授予一部分权限,每一步都将其细分,这样才能避免工作中的人情障碍。
B重新整改财务的运行机制,协调好内部的结构,建立纵横交叉的矩阵式管理是关键所在。即在财务部工作流程中,以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预测这三条线路为主。在分清各岗位职责时,将会考虑该岗位与本业务主线上下游工作岗位的衔接,确保每项数据的形成是多线条多角度处理后的结果,财务内部信息的沟通与传递的过程中,应按照“垂直、扁平、高效”的原则进行财务机构的改革,缩短信息的传递链,在从而避免财务数据的失真,以确保财务数据的完整、准确。
3监控管理好公司资金的运用规划和“集约化”经营为主要原则。
A:物流企业在今后的经营管理中应做出相应的可行性的财务报告,以确保公司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充足的现金流和规范的运作经营风险的防控能力。
B:同时财务应以“集约化”为主要原则。从一个战略高度为公司的发展提供运营管理的保障,当然这个集约化不是一味的简单降低成本。集约化将是从一个宏观角度战略高度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做出相应的统筹规划,以最大限度的挖掘配置整合各种资源,以确保公司的资源最大限度发挥。
C:同时财务人员应加强预算管理,从严控制各项费用支出,让公司的资源本着集约化合理化的使用。财务将深化资金集约化管理,保障资金需求和资产保值增值;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健全成本控制制度,充分调动各层面积极性。以便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切实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管控。
物流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地运行。这就要求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及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预警系统。企业需要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同时企业要重视一些中介机构的作用,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一旦发现某些考核指标出现异常征兆,应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对企业外汇的管理,减少汇率风险损失
金融危机下各国经济的不稳定,导致汇率风险的加大,物流企业必须注意防范这类风险。与客户签订合同时要做好计价货币与支付货币的选择。
A:首先在签订合同谈判合同前商务财务人员要多了解外汇市场走势,从而选择有利于有利于公司的结算币种、结算方式与结算时间。结算货币不能过于单一考虑美元,可考虑采用多种币种结算方式,降低单一外币汇率波动给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
B:其次物流企业在合同签订中可以与对方达成附加的条款,比如保值条款。
C:提前预收货款,推迟支付进口款,也可以将交货期提前,做到尽早收汇。
D:最后物流企业的财务可以考虑专业性的采用远期外汇交易等金融工具来对冲未来汇率的不稳定风险。
企业的成本大致可分为外部交易成本与内部管理成本,此次金融危机必将导致企业的外部交易成本增加。因此企业需要借此机会加强内部管理,通过完善的内控制度有效的执行力,争取让公司的成本降到最低,争取最大限度的挖掘配置整合公司资源。这些对企业抵制金融危机以及今后的长远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也有理由坚信内部管理成本始终是企业中成本最低回报最高的投资。
二.加强财务人员自身道德修养与业务培训,财务人员是财务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与有力执行者。
1.财务人员的自身道德修养在企业中非常重要。
国有企业的会计人员至少在名义上是身兼二任,即代表国家利益对本企业实施监督,又代表本企业利益对内部的经济业务实施会计监督的作用。如何协调好国家与企业二者关系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财务人员的自身道德修养在企业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一个规章制度健全内控机制好的企业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员工自身素质的问题,因为一切制度的执行制定过程中都是由人来制定和执行。比如在制度的执行中,同企业的财务业务人员因为同事之间关系很有可能“抹不开面子”考虑到彼此关系或者在金钱的诱惑下,放松警惕从而在企业付款审批的关键环节中出现裂缝,导致公司蒙受巨大损失。另一方面一部分员工素质低下缺乏责任心或者由于心理不平衡,比如待遇不高或者与领导有隔阂,而滋生报复心理,与相关业务人员勾结做出损公肥私的事情,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影响。因此财务人员的道德修养在一个规章制度的大型企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2.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不仅可以消除因技术原因等造成的非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而且使其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编制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拒绝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因此企业应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对会计人员从严考核,从严要求,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索新的财务理论,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财务管理制度,巩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公司最重要的资源永远是人力资源,因为再好的方针政策,再精确的内控流程,再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这一切都需要员工来执行,因此财务部门更应主动积极的发挥自身重要性,从一个技术人员的角色转化为综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使得财务人员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上,能够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
大连中远物流有限公司
新监管标准对金融租赁业的影响及对策 篇5
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应对企业财务管理应对企业财务管理状况进行有效分析,金融危机的产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金融危机下,应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有效分析和探析。相应的企业应在金融危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实现有针对性的企业财务管理和探究,从而建立持续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
由于我国仍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这次金融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但由于我国与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同时,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家信心指数下降,企业面临日益显现的财务风险。举例说明:以笔者所在的企业为例,根据2011年决算及今年第一季度的经营情况来看,金融危机的危害程度远远超出了之前的预测。笔者所在的企业下属有一家电子公司,主要生产电子元器件及其配件,销售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经营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笔者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后发现:一是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总额大幅下降。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38亿元;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61亿元,同比减少0.23亿元。2011年,利润总额为212万元;2010年,利润总额为2112万元,同比减少1900万元。二是净资产收益下降,股东投资回报水平降低。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企业股东累计投资的当期报酬率。2011年,净资产收益率1.5%,比上年同期的15%降低了13.5个百分点。三是库存和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规模增大,营运资金紧张。2011年底,库存产品同比增长了10%,已呈现库存积压现象。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5%。库存和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增加,加大了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压力。四是企业偿债能力下降。2011年底,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2%,同比58%增加4个百分点,企业偿债能力呈现减弱迹象,增加了企业信用风险。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其核心内容:一是如何以最低的资金成本筹集到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二是如何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及投资收益,让股东的财富最大化;三是如何对企业的盈余进行分配,既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又能符合股东的利益。总之,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可以说财务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此次金融危机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企业资金营运的影响
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主要包括加快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尽量减少资金的过分占用,降低资金占用成本。1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对于生产经营强烈依赖于出口的企业来说。生产经营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同时,国际国内通货膨胀的发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让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不断上涨,这些因素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很快,企业存货大量积压,销路不畅,存货周转不畅。导致存货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而且,由于企业的上下游商业伙伴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营举步维艰,市场整体状况非常不好,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变得日益严重,相互拖欠货款已是普遍现象,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坏账比例不断增大,现金短缺,资金的流动性出现较大的问题,很多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特别是很多外向型中小型企业更是面临破产。
(二)、金融危机对企业筹资活动的影响
良好的资金运转循环是企业的血液,而合理的筹资则是企业间歇性的输血机制,在企业内部资金链暂时断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外部筹资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困难境地,因此。筹资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的筹资渠道不外乎两个,银行借款和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由于限制较多因此企业使用几率并不高。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相对保守和封闭,中国的金融机构直接的对外金融交往并不多,没有大量持有美国的金融资产,包括次级债、“两房”担保和发行的债券,以及破产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等。但是危机爆发以后,中国部分金融机构入股了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受到了较大的损失,多数金融机构开始紧缩房贷,企业向银行借款比较困难。同时,股票市场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持续低迷。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但是这只能暂缓股市的下跌,投资者的信心暂时还不能完善恢复,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已严重减弱,企业则又少了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状况及暴露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淡薄,防控能力较弱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长期稳定的经营发展,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财务风险意识,因为只有财务稳定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然而很多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重要程度认识不够,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导致在企业的运作中,缺乏风险加以控制的意识,在决策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而当金融危机到来时,便会由于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从而导致束手无策或者匆忙应对,使得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缺乏财务战略管理的观念
财务战略是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化、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差异以及企业对风险的偏好不同,通过合理规划企业的融资、投资所形成的战略。制定财务战略需要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对全局进行深入的分析。在金融危机下,企业没有客观全面的分析导致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及实质,对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也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对企业的财务战略所应发挥的作用也没有清晰的认识,使得企业对周围环境变化的难以迅速适应,对市场的也缺乏预见性,财务管理也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从而使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都难以有效进行。
(三)、财务风险增大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只有资金能够正常的流动,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合理的进行筹资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的经营及发展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刚刚起步,还不够发达,企业筹资的渠道并不是很多,加上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对于资本额市场的了解不够,相关的理论也不够完善,使得在筹资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很多企业在筹资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对于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的考虑认识不足,面对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也不知警觉。当金融危机蔓延开来时,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市场的需求减少,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也骤然降低,导致出现大量的应收账款,而坏账的出险率也就随之增大,于是企业正常运行需要的资金出现缺口,资金的周转也出现困难,企业便会出现财务困境,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
三、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对策
(一)、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除了应具有科学的方法,从而更需要建立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重视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从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互动关系中了解到,人的因素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将财务管理以及风险控制落到实处。由此,应要求企业重视财务风险和防范意识的教育体系,树立了“为顾客创造价值”、“人人有风险责任”的管理观念,从而建立了企业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完善体系。
(二)、加强现金流管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企业生存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应通过增强现金流的管理,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为保证企业有充足的资金,企业应应付企业发展危机的良策,从而建立了企业长久发展的有效体系。不仅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和发展,还能通过技术的创新和品牌的建设的投入,并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和手段,建立了企业的战略转型和扩张模式,转换金融危机为发展的契机。
由此,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可采取多种形式采取对现金流的管理,对应收账款建立动态跟踪,坚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从而加大了账款催收的力度;通过加强存贷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经济的采购模式,提高了资金的周转速度;通过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建立财务管理的紧急和突发的实践,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分析;通过有效的整合发展,实现了企业的合并和重组,优化了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充分利用商业的信用,与信贷机构、供应商、经销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式,环节了企业资金筹集的压力。
(三)、加强成本管理
金融危机下,企业应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收入保持不变或是成本费用得到有效的控制,能有效抵御利润下降的风险,经济效益的下降速度低于预期下降速度,对企业的战略调整获得了时间和空间。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从而应采取一定的战略措施。通过加强成本的管理,充分挖掘企业成本管理的潜力,从而有效减轻金融危机带来压力,形成企业的成本管理优势,提高市场的占有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的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成本管理是综合性的经济指标,企业管理的好坏,最终也通过成本管理体制的形成体验。在企业金融危机状况下,企业应通过相应措施的加强建立可控制的成本控制。
(四)、实施财务战略管理
⒈做好企业的财务战略定位分析。企业要结合金融危机下企业自身财务状况、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外部环境、竞争对手的财务状况等对本企业进行恰当的财务战略定位分析,企业财务战略的定位应符合企业发展的自身特征、文化和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同时也顺应企业整体宏观环境和市场变化发展需要。
⒉财务战略的抉择。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应通过财务的抉择实现有效管理,财务战略抉择应在各种财务战略类型中选出适合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行为。通过采用紧缩型的财务战略以及战略、稳定型的财务战略发展的抉择需求。财务管理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选择模式,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与效率,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⒊财务战略的执行。财务战略执行能在实际上将财务战略转换为具体的行动,并且采取具体的措施保证了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好的财务战略仅仅是财务战略成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有效的财务战略执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
金融危机状况下,企业应实现财务的信息化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指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从而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监督,使企业财务信息得到了信息的集成、汇总和输出,从而能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过程。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能有效加强财务管理的及时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从而有力推动了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升了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创新和升级发展,从而促进了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核心财务信息,系统运行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财务信息的控制质量、控制效率和效果。因此,在系统建设与运行过程中,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制定企业的安全措施,从而建立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的安全连接和使用方式。划分管理权限,实行身份认证,形成数据库系统、数据存放的安全机制和网络备份与恢复机制,建立健全对病毒和黑客入侵的防范措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财务管理信息的高度安全。
四、结论
综上所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过去,甚至其已经开始影响到实体经济,正逐渐演变为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下倒闭的企业多数是因为财务管理不善,企业资金链突然断裂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加强财务管理,理清对资金运动的管理,保证企业资金的顺畅运转,是当前企业应对“寒冬”的重点工作。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实现企业财务的流程再造和管理升级,将有助于企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化解财务风险,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参考文献:
[1]阎静,《关于建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4[2]付春雨,《金融危机下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2
[3]金焱敏,《浅谈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5
[4]于继东.谈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
[5]聂永刚.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对策[J].中国商贸, 2010,5
[6]赵晨光.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9,9
[7]吴赛群,《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衡阳师范
学院学报,2009,4
[8]陈丽霖,《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财务应对》,技术与市场,2009,3
[9]党凯飞,《金融危机中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经济视角2009、9
新监管标准对金融租赁业的影响及对策 篇6
一、政策出台的背景及监管要求
近年来,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企业资金普遍紧张, 存款总额增量有限, 银行机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违规揽储屡禁不止、存款“冲时点”现象突出, 社会资金高价买卖, 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为指导商业银行改进绩效考评制度, 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 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 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 促进相关业务规范健康发展;2014年9月11日, 银监会、财政部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银监办发[2014]236号) 。《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不得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 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通知》对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超标提出了降低监管评级、暂停部分业务和期限超过90天资产的增长、财政绩效评价扣分等严厉的处罚措施。《通知》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 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参照执行。
《通知》明确了存款偏离度的计算方法。月末存款偏离度= (月末最后一日各项存款-本月日均存款) ÷本月日均存款×100%。计算每季最后一月的月末存款偏离度时, “本月日均存款”的可计入金额不得超过上月日均存款× (1+最近4个季度最后一月日均存款增长率的均值) 。月日均存款增长率= (本月日均存款-上月日均存款) ÷上月日均存款×100%。
二、农信社业务经营管理的特点
农村信用社属于合作组织, 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有庞大的组织机构, 在国内有遍布城乡的机构网点。历经60余年发展, 国内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网络机构, 成为服务“三农”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主力军。较其他商业银行, 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管理独特。一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为多级法人管理体制, 经营主体主要是县级法人机构, 经营方式灵活;省联社和地市级联社多为管理机构, 主要履行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二是业务经营规模小, 作为一个系统, 农村信用社总体规模大;作为单一法人机构, 农村信用社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三是营业网点遍布城乡, 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多、覆盖面广。四是客户群体单一, 农村信用社客户主要是农户、储蓄存款占比高、对公客户少。五是普惠金融任务艰巨, 农村信用社作为多数乡镇唯一的金融机构, 承担着代付惠农补贴资金、代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代理农产品收购资金结算等大量惠农业务, 是农村普惠金融工程的主要建设者。
三、存款偏离度对农信社的影响
存款偏离度监管新规对促进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银行经营管理将产生重大影响, 尤其是作为中小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
(一) 存款偏离度管控难度大
农村信用社单个法人机构经营规模小, 代付惠农补贴资金项目多, 业务经营受农业生产季节性影响大, 执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新规存在较大困难。一是农村信用社与“三农”依存度高, 农业生产季节性强, 上半年资金投入大, 下半年资金回笼大, 存款偏离度很难控制在3%以内;二是农村信用社经营规模小, 对于存款规模为20亿元的法人联社, 月末6000万元以上的存款增长就会导致存款偏离度超标;三是客户群体单一, 储蓄存款占比高,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 客户资金流动将更加频繁, 在不违反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制度的情况下, 农村信用社无法控制企业月末资金转入和转出, 个别资金流量大的客户转入一笔资金就可能导致存款偏离度超标;四是农村信用社代付财政惠农补贴资金项目多, 月末资金清算时点, 各类财政补贴资金、社保资金和住房公积金存款等临时性存款结算金额大, 存款偏离度控制困难。
(二) 业务发展受到严格约束
农村信用社在城区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 存款偏离度管理新规对月末存款偏离度超标的银行机构提出了严厉的惩罚措施, 在存款偏离度超标的情况下, 暂停部分业务等处罚措施将制约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优质的对公客户资金流量通常较大, 在严格控制月末存款偏离度的情况下, 规模较小的农村信用社难以保证客户月末大额资金收付, 从而制约业务发展。各类财政惠农补贴资金通常金额大、兑付面广、单户金额小、农户支取急、留存时间短, 在严格控制存款偏离度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必然会精细测算兑付时间, 以降低对月末存款偏离度的影响;延迟兑付惠农补贴资金必然影响农户的生产生活, 进而影响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发展。
(三) 支农支小力度受到削弱
农村信用社存款规模小、支农支小任务重, “三农”和小微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有“短、频、急、小”等特点, 长期以来, 农村信用社采取灵活的经营管理方式, 根据“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及时提供信贷支持。存款偏离度管理新规在提高存款稳定性的同时, 必将约束存款的较快增长, 进而影响贷款的及时投放, 一定程度削弱农村信用社支农支小力度。
(四) 盈利空间将进一步收窄
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品种少、惠农金融服务量大、经营管理成本高、业务收入来源单一, 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款利息差, 中间业务收入甚微。在存款偏离度新规约束下, 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增长将进一步平缓, 贷款增量也将受限, 净利息收入将明显减少, 盈利空间将进一步收窄。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盈利能力减弱将影响2农0村14信年用社第的1长1足期发中展旬。
四、农信社期存款业务管理的对策
针对存款偏离度管理新规对业务经营的影响, 农村信用社应严格贯彻落实银监会、财政部和人民银行有关存款偏离度管理的文件精神,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努力推动存款稳步增长。
(一) 强化依法合规经营理念
依法合规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底线。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 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较弱, 要牢固树立依法合规的经营理念, 认真贯彻落实存款偏离度管理新规文件精神, 对违规揽储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严肃查处高息揽储吸存、非法返利吸存、通过第三方中介吸存、延迟支付吸存、以贷转存吸存、以贷开票吸存、通过理财产品倒存和通过同业业务倒存等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行为, 确保依法合规营销存款, 促进存款持续健康稳步增长。
(二) 改进存款考核激励机制
农村信用社应顺势而为, 及时改进存款考核激励机制。一是要在科学研判地方经济形势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存款增长趋势, 合理测算和下达存款计划指标;二是要科学设置指标权重, 进一步提高月度日均存款余额和月末存款偏离度指标考核评分权重, 积极引导基层营业网点高度重视和加强存款偏离度管理, 严格约束“冲时点”行为, 不断提高存款稳定性。
(三) 提升服务水平稳住客户
在银行业市场竞争白热化、服务产品同质化的形势下, 相同的产品比服务。农村信用社应充分利用机构和网络优势, 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拓展服务功能, 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使高效、快捷的现代化金融服务惠及城乡居民, 用贴心的优质服务稳住老客户, 争取新客户, 以此提高客户对农村信用社的忠诚度, 进而提高存款的稳定性。
(四) 创新业务产品吸引客户
面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生存空间的挤压、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同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农村信用社应进一步强化产品、服务和流程创新, 以创新提升竞争力、引领金融消费, 以新颖的产品吸引客户、留住客户, 实现存款稳步增长。同时, 应充分利用贴近“三农”的优势, 通过布放惠农PO S机具、建立自助银行和定时定点流动服务站等形式, 为偏远自然村农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现代化金融服务, 切实把农信社“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成民心工程, 以提高农户存款的稳定性。
(五) 健全存款余额监测机制
农村信用社应建立健全存款余额波动统计监测制度, 进一步加强对存款余额的动态监测分析, 把握客户资金收付规律, 预测存款金增长趋融势。对存款异常波动的机构, 应密切跟踪、及N时O通.1报1和, 2纠0正14;i对n存an款c正e常增长导致偏离度超标的 (情C况um, 应ul及at时iv向e监ty管N部O门.5报7告0) , 争取得到理解和宽容, 确保各项存款正常增长。
五、存款偏离度监管的改进建议
存款偏离度管理新规出台的目的是维护正常的存款市场秩序, 并非抑制银行存款的正常增长。当前存款偏离度管理新规一刀切的模式并非长远之计, 不利于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短期内, 监管部门应针对各银行业机构的经营规模和业务特点区别对待、适度容忍, 长远看, 有关部门应积极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长效机制。
(一) 针对各银行机构的差异性区别对待
规模越小的银行机构存款偏离度管理越难, 存款偏离度指标考核标准应综合考虑各银行存款规模区别设置。鉴于各银行机构经营规模和业务的差异性, 建议监管部门根据银行机构的经营规模设置不同档次的指标考核标准, 针对农村信用社等经营规模较小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适度放宽考核标准。各银行机构的市场定位不同、服务客体不同, 存款的来源结构、期限结构和余额波动规律也不同, 建议监管部门在存款偏离度考核时, 综合考虑各银行的业务特点, 设置不同的标准。对农村信用社等存款季节性变动大的金融机构应按季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
(二) 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长效机制
存款偏离度管理新规治标不治本, 各有关部门应积极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存款管理长效机制, 从根本上遏制违规吸存和虚增存款行为, 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一是要加快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 使市场在存款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使有限的存款资源得到高效最优配置;二是要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建立银行机构市场退出机制, 保护存款人利益;三是要改进对银行机构的绩效考评机制, 正向银行机构注重本———量———利综合考核;四是要进一步发挥银行业自律组织的职能, 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杜绝一切不正当竞争行为;五是要建立健全存款余额大幅波动统计监测报告制度, 加大违规吸存查处力度, 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备大额存款资金波动, 严肃查处违规吸存行为。
(三) 兼顾各种因素改进偏离度计算公式
银行存款的增减幅度, 客观上受经济周期、客户群体、生产的季节性和客户资金收付的随机性等多种因素影响, 主观上与各银行的服务水平、考核机制和营销手段等密切相关。当前的月末存款偏离度计算公式较为简单, 未考虑存款波动的各类影响因素, 不利于引导银行存款业务健康发展。建议监管部门兼顾经济周期、银行规模、生产季节性等因素增设存款偏离度计算调节系数, 设置客观因素增加导致偏离度超标的扣减事项, 以便更加科学、客观、公正地考核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
摘要:农村信用社以县级法人机构为经营主体, 以服务“三农”为宗旨, 经营规模小、季节性强, 存款偏离度监管新规对农村信用社影响重大, 本文分析了存款偏离度监管新规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监管建议。
金融危机对临沂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篇7
关键词:临沂外贸、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危机
一、金融危机加速临沂外贸问题的爆发
对于出口而言,要和欧盟的进口商共同协调,提供一些数据,这些都需要增加出口成本,REACH法规繁琐的程序和要求,直接造成了临沂出口的障碍,甚至会使临沂的一些产品退出欧洲市场。今年以来,临沂外经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和影响,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在逆境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但是我们需要清醒的意识到,临沂经济的回落不全是金融危机引起的,也就是说,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临沂经济在2009年也到了一个重要关口。过去8年经济持续上升,经济已经到了一个高点,过去高耗能,低附加值,环境不友好等发展方式,造成经济势必要从高度回落,这是经济周期,金融危机只是导火线。俗语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充分说明了内因大于外因。
二、金融危机对临沂外贸的影响
统计显示,临沂外贸企业90%以上都是劳动密集型、出口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其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需萎缩,订单减少或订单转移,直接导致外贸企业订单减少或无单可接,尤其靠加工,贴牌生产的纺织业;伴随着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物流等成本上升,使得企业犹豫不绝,接单生产,利润微薄,不接单,企业就面临倒闭;人民币对主要出口市场货币汇率走势,出口退税率变动等不确定因素让企业不敢轻举妄动,持观望态度,错失良机;同时中国所谓的比较优势,正日益被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以及周边国家、拉美国家所模仿,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将要面对印度、越南、巴西等国的竞争,已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1.临沂小商品业受到的影响
临沂小商品交易专业市场的不断完善带动相关产业,运输业、会展业、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临沂在外贸市场上以“价廉物美”为主要竞争能力。而金融危机导致的人民币升值,本币对外币汇率的上升,使得外国购买者需要支付的价格的外币价格上升,出口产品的国际价格优势就大大减少。美元的持续走软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和农产品)不断攀升,生产制造和出口成本也随之加大,产品价格优势不断下降,制造业的利润不断缩水,从而使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减少对美国的出口,甚至退出制造业。加之,危机导致相关经济体的需求下降,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保护本国纺织业,已经停止了纺织品的进口。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和需求减少,导致流通放缓,流通放缓又将影响生产和需求,不采取措施会陷入不良循环。
由此引发了一些问题,自金融危机以来,临沂的各界媒体都会报道外贸公司跑掉。原因在于,外贸公司的货款拖欠日益严重,其中不少公司是外商开的,这些外商只需招两三名业务员。受美国境内消费支出减少,许多外贸公司的老板逃到境外,国内厂家根本就没办法讨回货款。店铺的租金是生意好坏的晴雨表,临沂店铺租金较去年大幅缩水,转租广告业日益增多,可见贸易的暗淡。
2.临沂民营企业受到的影响
临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之一,“临沂模式”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是以经济的民有、民营、民享为基本特征。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是临沂企业发展业务的主要方向之一。临沂民营企业无疑是我国民企出口中的一个亮点。据统计,目前临沂有1315家民企拥有自营进出口权,近万家民企从事出口产品生产。临沂民企在皮鞋、服装、眼镜、打火机、剃须刀、制笔、锁具、低压电器等八个轻工产业中占有领先地位,产量均居国内第一,其中产品90%以上出口,在国际中档产品中占很大份额,产品销往日本、美国、欧洲、台湾和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临沂民营企业多数为家族企业,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企业缺乏持久竞争力。企业存在漏洞,弊病,而此次危机的洗牌,率先倒下的企业就是这类缺乏管理,高污染高耗能、劳动密集型企业。
3.临沂纺织品业受到的影响
中国大部分纺织品由此出口,危机以前,订单通常集中在同一款式按不同的颜色大批量生产,而现在则是多个款式少量安排,每个款式数量小到几百件,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同时,高档服装比低档服装下降更明显,高档晚礼服和真丝类服装等附加值较高的订单需求减少,出口降幅大增。
企业在这种的不良状况下,纷纷停产、关门、倒闭,工人失业。经营者在反反复复的打击中已精疲力尽,与外贸行业相关的人也士气低落,信心不足。整个外贸行业哀声一片。
三、临沂外贸对付金融危机的几点建议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情总是有解决的办法的。在这内忧外患的形式下,临沂上下要团结一致度过难关。
1.政策的扶助
国家和政府是坚实的后盾,良好的环境政策,临沂外贸才能拳脚大开。适当减轻外贸企业的税费负担。考虑到当前临沂外贸企业处于结构调整时期,资金周转困难,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外贸企业安排合理的所得税缴纳期限;对按规定纳税确实有难度的企业,根据提交的有力证据,适当减少税费;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
2.企业加快重整
(1)调整出口市场
以欧美为首的发达国家,是临沂出口的傳统市场,但受金融危机波及,率先倒下,人们开始理智消费,需求明显下降,购买力不足,尤其是饰品一类的非生活必需品。临沂出口企业应调整出口市场,开发多元市场,走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灵活转向这种成本低、见效快的新兴市场,获得收益。但新兴市场的国家和地区法制环境不够完善,治安不好,政局不稳,人员和货物就有问题,加大了经营风险。企业要对这些困难高度重视,注意自我保护。
(2)出口产品结构的转变
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因为美国的金融危机,临沂外贸要引以为戒,吸取教训,过去虚拟经济迅猛发展,要及时提高实体经济的占有率,加大日常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尽管经济形势低迷,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相当的现实和理智,奢侈品消费直线下降,当对于日常消费品、质优价廉产品的需求反而有增无减。
(3)企业要“走出去”
传统的外贸途径是通过展销会,直接和外商进行交流,拿下订单。一些企业考虑到资金,减少参展数量,这不是长久之计,临沂企业有10%的出口额是在展会上做成的,所以企业应有计划的参加的展销会,抓住机会。
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电子商务帮助企业打开更广阔的市场,使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4)扩大内需,出口转内销,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很大,面对外需不振,外贸企业可将视线转向国内市场,重视身边的巨大需求,抓住机遇,培育和扩大国内市场,尤其要启动农村市场,选拔优秀的营销人才,建立良好的渠道,推广品牌。
(5)人才建设
“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突出人的重要性。困难时期,人才的合理利用尤其重要。企业应趁经济缓慢时期好好思考人才的优化配置。首先,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核查与分析,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使人才在其位谋其政。第二,关注竞争对手的变化,金融危机引起的人才变动和流失,是企业招收所需人才和人才储备的最佳时期。还有,对一些在职或待职的人员来说,要趁现在空档时间补充知识,再度提升,以备再战。
(6)现金的流通及储备
金融危机下,现金的流通和储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如果资金出现问题,就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可能,而外准备流动资金是企业抗击危机的重要措施,留一手资金企业才能退一步开阔天空。
企业也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减少库存,按照实际订单有计划的生产。或者出售和主营业务无关的资产以备不时之需。
参考文献:
[1] 谭浩邦. 积极应对蓝色贸易壁垒——SA8000[J]国际经贸探索, 2004,(06).
[2] 易露霞. 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J]改革与战略, 2005,(04).
[3] 许荣涛,郭伊军,左玉辉. 构建中国的绿色屏障[J]重庆环境科学, 2003,(12).
【新监管标准对金融租赁业的影响及对策】推荐阅读:
新银行监管标准08-02
论无照经营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04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及改革建议论文09-28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分析论文06-26
金融监管的重点10-06
金融监管的未来趋势07-27
金融科技监管的现状11-20
谈谈你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解09-12
金融监管的供给侧改革06-06
金融衍生品的市场监管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