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银行监管标准

2024-08-02

新银行监管标准(精选12篇)

新银行监管标准 篇1

一、中小银行资本管理现状

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对比国内领先银行的管理实践, 中小银行资本管理在以下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 资本计量方面

在资本计量方面, 中小银行通常采用权重法进行信用风险资本计量, 按基本指标法对操作风险资本进行测算, 按标准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资本计量方法简单粗放, 尽管满足监管要求, 但对风险敏感度不高, 不能达到节约资本的目的。

(二) 资本规划

在资本规划方面, 某些中小银行制定了资本管理与补充规划, 进行了资本充足率现状分析、资本净额缺口测算和资本充足率测算, 提出了相应的资本补充途径和措施。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未能有效结合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资本执行计划对银行未来的资本充足水平进行规划;二是进行资本规划时也未全面考量未来宏观环境、行业特点、业务发展要素、风险偏好、风险管理水平等风险要素。

(三) 压力测试

在资本压力测试方面, 中小银行已开展了某些单一风险的压力测试, 如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房地产行业压力测试, 但还未开展全行层面的资本压力测试, 也并未模拟压力情况下资本是否充足, 压力测试在满足决策支持方面的作用极为有限。

(四) 资本配置

在资本配置方面, 绝大多数中小银行仅对业务条线制定了风险资产限额, 在缺乏经济资本计量的情况下, 中小银行尚不能通过RAROC和EVA等指标实现发展回报高的业务, 约束回报低的业务。随着发展速度加快, 规模扩张与资本消耗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资本配置水平落后将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五) 绩效考核

在绩效考核方面, 中小银行通过计提资本占用费的方式, 将资本成本的概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体现了经济资本管理理念。但资本占用成本仅按监管资本计算, 风险敏感性较差, 扣减资本成本后的考核利润难以精确反映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在缺乏全成本分摊、风险计量的情况下, 难以应用RAROC、EVA等先进指标。

(六) 信息科技方面

资本新监管标准对于风险识别、计量和监测等要求, 最终都需要信息科技支撑, 涉及数据支持、建模支持和日常监测支持等多个方面。中小银行信息科技支撑能力薄弱, 主要体现在:一是有效历史数据积累不够。内部评级法对银行数据质量、完整性和历史观察期都有明确的要求, 其中支持客户评级 (PD) 的信息需要保存至少5年历史记录, 支持债项评级 (LGD) 的信息需要保存至少7年历史记录;二是尚未建立全行级的数据集市或数据仓库, 缺乏全行统一的数据视图、数据定义标准和质量规范, 各类数据分布在不同的数据源中, 没有进行集中管理, 造成系统取数能力不足或取出数据不可用, 数据清洗工程浩大。

(七) 人力资源方面

实施资本新监管标准离不开既熟悉银行业务, 又熟悉新监管标准和高级计量方法的综合型人才, 而中小银行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 内部缺乏人才积累, 外聘也很难找到合适人才。人才和经验不足是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面临的最现实问题。

二、中小银行资本管理面临的外部挑战

(一) 资本刚性约束趋于强化, 资本补充面临内外双重困难

中小银行补充资本主要依靠内源性资本积累和发行资本工具两种。在资本刚性约束条件下, 其资本补充面临内外双重困难。

1.内源性资本积累离不开收入扩大和费用缩减带来盈利留存和积累, 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收入结构上, 中小银行仍以利息净收入为主, 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小。短期来看, 中小银行主要依赖利息收入的情况难以根本改变。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中小银行面临利息收入下滑的严峻压力, 内源性资本补充源头受到抑制;二是在费用结构上, 通常人工费用占比接近50%, 而员工薪酬属于刚性支出。此外中小银行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需要在网点建设、风险管理和IT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 难以通过压缩费用提高利润水平。

2.外源资本补充方式主要包括上市IPO和发行资本工具。监管部门将二级行资格作为上市IPO的前提条件, 而绝大多数中小银行不具备上市资格。另一方面, 新资本管理办法对资本补充工具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监管标准, 要求在触发事件发生时, 资本工具必须以本金减记或转股的方式参与损失吸收, 上述条款将进一步提高补充资本的成本, 增大发行资本工具的难度。此外, 作为节约资本、改善流动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重要通道, 资产证券化仍处于探索阶段。

(二) 利率市场化、金融脱煤加速推进, 经营环境变化带来全新考验

央行将于今年起正式实行存款保险制度,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速。若央行取消存款利率管制, 预计存款利率将提高约200BP左右, 将直接导致中小银行资金成本增加, 进一步降低盈利空间。另一方面, 随着直接融资比例加大、债券市场的扩容, 中小银行赖以生存的地方国有企业将更多通过发行债券直接融资, 而中小银行业务依然以传统的存贷款为主, 缺乏投资银行的资质, 业务纵深还有待加强, 存在核心客户流失的风险。

三、中小银行实施资本新监管标准的建议措施

作为中小银行, 其业务相对简单、分支机构较少、数据积累有限, 资本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因此, 中小银行资本管理无需向大行看齐, 短期内不需建立过于复杂的管理方式, 精确的计量模型工具等也不是当务之急, 重点在于建立资本管理的整体框架, 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分步推进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工作。

(一) 制订资本管理及补充规划, 明确实施目标

制订未来五年资本管理及补充规划, 将资产增长计划、资产结构调整方案、盈利能力规划、资本补充方案等纳入整体发展战略, 提出明确的实施步骤、目标、任务, 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 并分解到各年度经营计划中加以推进和落实。

(二) 成立专门机构整体推进新监管标准的实施

一是董事会要整合资本管理的组织体系, 完善政策制度, 组建实施团队, 为实施新监管标准提供制度和人才保障。

二是成立由行长任组长的资本管理领导小组和跨部门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第二支柱、第三支柱项目推动工作小组, 负责推进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工作。

三是依托外部力量推动实施, 聘请有经验的咨询机构和专业人员参与实施工作。同时, 安排员工全程介入项目组, 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实践中培养专业人才。

四是探索建立成本分担、技术共享的机制。联合本地其他法人银行, 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公共数据平台, 解决单一银行客户数据不足、数据时间跨度不够的问题, 实现成果共享、成本分担。

(三) 加强IT建设, 提高风险计量水平

一是加快数据积累。历史数据时间不够长, 数据可用性不足, 数据质量不高, 是制约建立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正式启动信用风险内评法项目之前, 先借助咨询公司开展数据差距评估, 对存量数据进行梳理和清洗。

二是启动信用风险内评法项目, 并从易到难, 逐步开发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模型。待评级基础工作和数据积累完成后, 可以启动信用风险内评法项目, 依次开发对公客户信用评级模型、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模型和零售信用评级模型等。

三是加强内部信用评级的应用。信用风险内部信用评级本身并不是目的, 而是面向信用风险管理、产品定价、绩效考核、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四)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培育资本管理文化

中小银行应以新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为契机, 分层次做好相关员工的培训工作。一是优先做好高管人员的培训, 吸收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 从上至下建设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增强实施新监管标准的内在动力;二是有序推进在岗位人员的系统培训, 尽快培养一批既懂风险计量, 又懂业务需求, 还懂管理的核心骨干人才, 为全面推动实施新监管标准打造基础;三是积极做好专业人才引进工作, 招募和引进一批熟悉地方法人机构业务, 具有开拓精神的专业人员, 积极做好人才储备, 以此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摘要:银监会于2013年起正式实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标准, 更对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中小银行资本管理现状来看, 主要问题包括资本管理粗放、资本管理意识薄弱、资本配置和资本考核不科学等。因此, 探索如何适应新监管标准要求, 建立有效的资本补充机制, 适应新资本管理办法所代表的监管理念, 尽快缩短与领先银行差距, 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是中小银行面对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资本管理,中小银行

新银行监管标准 篇2

柜员是指拥有柜员号,在我行营业网点办理各种柜面业务的人员。根据级别的不同,柜员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一级柜员(储蓄柜员)、二级柜员、三级柜员和四级柜 员。根据岗位职责的不同,柜员又分为封闭式柜台柜员和开放式柜台柜员。只有二、三、四级柜员才 可以担任开放式柜台柜员。其中,四级柜员主要办理一、二、三级柜员较难解决的复杂柜面业务。根据 需要,二、三、四级柜员可以临时担任封闭式柜台柜员。各类型网点要根据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合理配备封闭式柜台柜员和开放式柜台柜员。基础网点至少配备 2 名开放式柜台柜员,精品网点和财富网点至少配备 3 名开放式柜台柜员。

(一)封闭式柜台柜员 1.岗位职责(1)遵照各项会计核算、内控管理的规章制度,准确快速地办理存取款、国债、汇兑等简单现 金业务。(2)识别推荐优质客户。利用柜台交易识别客户,将识别出的优质客户(或潜在优质客户)及 时推荐给个人客户经理。2.工作内容(1)每天按时到岗做好营业前一切准备工作,佩戴工号牌。(2)严格遵守国家金融法规、银行规章制度、储蓄管理条例及 ABIS 业务操作规定,认真审查业 务凭证,准确无误地办理每一笔业务。(3)营业前做好银箱出库和交接手续。合理控制现金库存,超限额钱款应按规定捆扎上解入库。(4)各币种库款每天应坚持做到中午、晚上两次轧库;中途离柜,签退机器,钱章入箱;休息 及临时离岗,应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5)严格遵守授权手续,遇需授权业务时,自觉回避,请主管授权。(6)保管好柜员卡及密码,密码做到每月至少不定期更换一次。(7)营业终了晚班送库人员应认真核对入库箱数,做好银箱入库交接手续,双人送箱入库,注 意安全保卫,离开时要关闭终端、打印机、点钞机。(8)做好电脑、点钞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9)根据《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大、、额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熟练掌握大额交易审核内容,相关交易资料复印留存备案,对可疑支付交易的记录进行分析,并向网点反洗钱专管员报告。(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11)积极参加管辖行和网点组织的产品、规章制度培训和考试,提高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通 过内部网络主动学习业务知识。

新银行监管标准 篇3

关键词:资本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费雪方程式;内涵集约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10-0071-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0.19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总方针,温家宝总理在会上明确提出了“五个坚持”,其中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金融危机爆发后,银监会在促进银行转型、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就包括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根据我国银行业实际,制定了适度前瞻、反映国情、与国际接轨的新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已发布,并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与之相配套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也即将公布。新监管标准即将实施情况下,如何推动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值得研究。

一、引导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必要性

虚拟经济具有流动性高、风险性高、投机目的性高、收益性高和稳定性低的五大特点,银行的盈利性决定了其有把资金运用到回报率高的虚拟经济的倾向。因此,用政策引导成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

(一)引导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必要性的理论基础

引导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必要性可以从改进的费雪方程式得到有效证明。传统的费雪方程式为MV=PT,其中M代表了货币供应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一般价格水平,T代表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显然,传统的货币方程式只关注货币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忽略了虚拟经济。本文加入s代表虚拟经济的交易额,有MV=PQ+S,其中S=PS*QS,其中S代表虚拟经济交易额,PS代表虚拟资本的一般价格水平,QS代表了虚拟经济的交易数量。于是有:

上式说明过度的虚拟经济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即在虚拟经济发达条件下,货币供给量分成两部分,PQ部分用于实体经济,PS QS部分用于虚拟经济的交易。在货币购买力不变的前提下,用于虚拟资产交易的货币越多,用于实物经济的货币量就越少。在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时,金融市场中存在大量投机行为和炒作活动,其投机收益大大高于实体投资利润,由于资本的本性就是追求最大利润,虚拟经济领域和实体经济领域巨大的收益反差不仅会导致闲置资金的介入,而且会吸引相当部分产业资本脱离实体经济领域,进入虚拟经济系统投机套利,这就是“挤出效应”的作用原理。当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生“挤出效应”时,在虚拟经济的表面繁荣下,实体经济的增长有可能停滞甚至衰退。也正是由于这种“挤出效应”及资本逐利性的存在,才使得出台相关政策对银行业加以引导服务实体经济成为必然要求[1]。

(二)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首要制约因素

确保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需从三方面考虑:一是银行业本身的健康平稳可持续;二是管理政策的准确合理;三是传导机制的顺达通畅。目前,我国在上述三方面均存在诸多不足,但银行业经营管理粗放不可持续已成为我国银行业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首要制约因素。

一是业务发展模式粗放,过多依赖高资本消耗的信贷规模扩张。2005—2009年,我国银行业年均信贷增速为19.77%。超过同期欧美银行10个百分点以上。风险资产过快攀升,大量消耗了经济资本[2]。业务结构上,当前国内银行业零售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占比过低;客户结构上,目前国内银行“垒大户”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资源紧缺时,抢大客户、抢大项目的现象严重。

二是资本管理模式粗放,进入做大规模与上市融资的“循环怪圈”。目前,我国银行业资本补充高度依赖外源融资,内生能力不够大。在存贷款利差受到保护的情况下,不断做大存、贷款规模成为盈利的最便利途径。另外,我国银行业存在的股权高度分散,缺乏实际控制人等问题也导致了商业银行规模至上的发展模式[3]。进而导致国内银行做大规模与上市融资循环往复的怪圈。

三是风险管理模式粗放,风险管理认识不足、手段落后。目前,国内银行依然缺乏对新形势下全面风险管理内涵的深刻认识,将风险管理等同于信贷管理,缺乏前瞻性、预测性分析,尚未形成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文化,目标仅是单纯的降低、控制风险,对于价值创造功能的挖掘不够;同时缺乏整合的风险技术手段,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技术工具、管理手段和整合管理体系还不够充分和健全[4]。

二、新监管标准推动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表现

促进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首先要提升银行业精细化经营管理水平,减少制约因素的不利影响。与旧监管标准相比较,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的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与即将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办法》,其进步意义主要体现在通过要求银行进一步加强资本管理,强化资本约束,引导银行业主动发展零售业务、增强服务中小企业能力,转变目前粗放的经营发展模式,减少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过程中制约因素的制约效应,提升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内生动力[5]。

(一)推动银行内涵集约发展,实现对实体经济持续推动

新银行监管标准 篇4

一、监管模式构建

1. 设计目标。

在项目前期调研基础上,基于“网格化管理”和“网络综合安监”平台,以安全社区建设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集成安全监管功能,创新安全监管机制,形成安全监管模式,实现社会安全监管目标。第一,建立政府安委会及成员单位与企业、社区大安全体系内互通渠道,通过两平台构建覆盖省(市、自治区)、区(县、经开区)、镇乡(街道)、企业(社区)、车间(班组、社区楼栋及居民)五级执行主体间信息及时互通,协调联动,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体系内部大融合。第二,通过网格化管理和网络综合安监平台,实现社区和企业分级分类,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要求进行全覆盖、全透明、全掌握,有限开放安委会成员单位相关平台,实现数据适时共享和信息系统高效利用,推进跨界联合监管,及时无缝对接。第三,各单位信息公告、企业(社区)信息填报、安全社区和企业标准化建设分类分级动态管理、优化监督检查、隐患自查治理、应急管理培训、专家指导、绩效考核等实现线上线下整体集成,实现公开公正、联合执法、分类指导、重点帮扶、热情服务的目的。第四,通过互联网思维,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全面掌握区域内动态数据基础上,加强安全监管周期性、关联性特征分析,做到检索、查询及时便捷、归纳分析系统科学,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规律可循”(国办发[2015]20号)。

2. 构建理念。

抓住大融合体系内部各单位安全监管队伍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转变传统安全监督检查方式,充分发挥在安全社区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企业、社区主体责任,落实各项建设标准和问责条例,形成安全监管执行理念。五级执行主体依据国家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隐患排查标准、安全社区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标准,结合近期推出的应急预案优化范本,各司其职,不断建立健全社区、企业基础管理、应急准备、隐患排查、安全评估报告制度,优化形成安全监管防范理念。

3. 模式构架。

12233系统化安全监管模式:1个协调指挥机构——各级安委会;2个网络——网格化管理和网络综合监管,线下线上两张网;2个抓手——安全社区建设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3个重点——抓好基础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评估报告;3大功能——拓展整合社会治理、社会服务、应急救援功能;通过适当的体制机制,跨界联动,及时无缝对接。具体如图1所示。

二、模式运行机制

为保证系统化安全监管模式设计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必须要有全方位的运行管理机制来保障工作顺利进行,在项目调研基础上,研究分析认为采取“一个中心,两条主线”的运行机制比较合适。

1. 整合成立一个中心。

以各级政府安委会及其成员单位相关职能部门为基础,整合设立五级应急指挥及社会服务管理联动协调中心,理清职责边界,在纵向上实现与上下级安委会及成员单位间的联动,在横向上就拓展整合3大功能与同级级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沟通、问题发现、问题处置、考核反馈(正向机制)等方面的联动,政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抓好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畅通“条”“块”力量结合、专业与社会力量结合的渠道,便于整合和集中各类资源优势,创新社会系统化安全监管工作格局。

2. 抓好两条主线。

一是积极投入资金,有限开放安委会成员单位相关平台,实现数据适时共享和信息系统高效利用,考虑用户群体特殊性,积极开发PC端和手机APP,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式实现不同功能,形成社会安全监管业务全覆盖的网络综合监管系统,实现线上智慧安全监管;二是积极整合网格化管理平台线下各类资源,充分利用循环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工作流程,调动各类人员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的、及时的社会治理、社会服务、应急救援网络,实现线下跨界联动、群策群力、群防联保。同时将二者实现无缝对接,极大地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社会安全监管效能。

三、结语

在充分调研现有网格化管理和智慧城市实施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科学理论的诠释与指导,结合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安全社区建设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实践,提出基于安全社区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12233”系统化安全监管模式,这种模式对当前的工作环境适应性较强,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有利于整合各条块职能,提升政府社会治理、社会服务与应急救援水平和行政效能。

“12233”系统化安全监管模式,创设五级应急指挥及社会服务管理联动协调中心,抓住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以全社区建设和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高效调动整合资源,形成“跨界融合两抓手、线上线下大联动”的特点,通过大数据信息技术对多源数据、各条块职能、全流程闭环业务、多向考核问责、多向协调联动等整合与分析,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同步推进,有效解决安全监管中的诸多疑难杂症,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柏瑛,于扬铭.网格化管理模式再审视[J].南京社会科学,2015(4).

[2]张泽根,赵振宇.关于海淀区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工作的思考[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2(4).

新银行监管标准 篇5

甲方(出租方/出质人):

地址:

邮政编码:

乙方(承租方/监管人):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

地址:邮政编码:

根据银行分行支行、有限公司、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三方商订的编号为的《仓储监管协议》,银行指定甲方委托乙方保管监管甲方仓库,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经友好协商,达成合同如下:

一、陈述和保证

甲方特此陈述和保证:

1.甲方已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取得了其仓库所有权证,其已取得中国政府部门必须的批准(如有需要的话),并有权将该仓库交由乙方保管。

2.甲方未对仓库设立除包括但不限于抵押、担保等方式合同性义务,也不存在已经开始的诉讼或即将发生的诉讼会阻止甲方订立本合同,本合同订立将不会导致第三方向乙方主张任何权力或乙方行使权利遭受任何影响。

3.该仓库建筑符合中国有关的建筑和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经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可供乙方作为仓库使用。

4.该仓库设施、设备和消防器材的配置符合国家消防法规的规定,并且经过公安消防监督部门验收合格,可作为物流仓储中心使用。

5.甲方负责仓库的保安工作,保证仓库不会出现所存货物被人为盗窃、被人为损坏等情况。

6.甲方保证仓库的内部环境适合存放普通货品。

7.甲方按照乙方的需求免费为乙方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施(电脑、宽带、传真、电话)及办公用房等保管监管辅助设施,并为乙方工作人员提供独立的住宿用房。

乙方特此陈述和保证:

1.乙方同意保管监管甲方仓库。

2.乙方保证其保管监管人员不会人为损坏甲方仓库及相关设施。

二、同意保管监管

1.甲方按

仓库名称:

仓库地址:

仓库使用面积:平方米(长米,宽米)。

2.乙方仅负责保管和监管仓库,不承担任何其它费用和责任。

3.保管监管期间, 该仓库管理权和使用权归乙方所有,甲方不得干扰乙方管理。

4.保管监管期间,如乙方因其发展需要,还需增加仓库面积,由乙方出具书面要求后,甲方应协助提供。

三、保管监管期限和费用

1、保管监管期限为12个月。甲方从年月日起将以上所定仓库交付乙方使用,至年月日收回。

2、保管监管费用由甲方向乙方支付,费用标准为保管监管包干价:人民币/年。费用支付实行以一年合同期为标准一次支付(实际时间不足一年的,以一年计算),于本合同签订之时开始计费。

3、本合同作为有限公司及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三方签订的编号为的《仓储监管协议》的辅助合同,如合同期满后,因《仓储监管协议》的要求需延长本合同,则本合同按原条款无条件作相应延长,延长期限内的保管监管费用由双方另行商议。

四、仓库修缮维护

1.在保管监管期限内,甲方保证房屋的使用安全。乙方应爱护并合理使用其所承租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设备。如乙方因使用不当,造成房屋或设施、设备损坏,乙方应立即负责修复或予以经济补偿。

2.甲方保证仓库及所属设备完好无损,在保管监管期内负责结构性损坏维修。在维修时,应提前一天书面通知乙方。乙方应积极协助和配合。遇有紧急情况可随时通知乙方,并进入现场抢修,但不得妨碍乙方日常的经营管理秩序。

3.如因不可抗力原因,导致房屋损坏或造成乙方损失,双方互不承担责任,但甲方仍应立即将房屋修缮。如因甲方延迟履行修缮义务,致使乙方受损扩大,则对此部分损失甲方应向乙方承担赔偿责任。

五、1.双方责任、权利 甲方责任

1)甲方保证在保管监管期间,满足乙方正常仓库经营管理使用所需水电(如遇市区电水力部门停水电除外)。

2)甲方应按乙方要求在仓库及办公用房内配置独立的电源开关并布置好相应的照明用电电源及灯具。

3)甲方负责搞好仓库区内安全防火保卫工作,仓库设置醒目的防火标志,按规范设置消防器材和设施,安装报警装置,定期检修更换。消防通道严禁堆放物品。

4)甲方负责建立访问登记,夜间巡查,节假日值班,仓库管理日志和交接班等防盗防火制度,防止发生治安刑事案件和火灾事故。

5)只有经乙方授权的员工及乙方仓库负责人同意的人员才准许进入乙方保管监管的仓库内。除遇紧急情况,甲方需履行修缮职责而通知乙方后进入仓库的情况除外。

6)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除国家规定外)来妨碍乙方对仓库行使使用权、管理权。

7)经甲乙双方确定仓库的地址方位后,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来调整乙方的仓库地址和方位。经协商达成书面一致意见的除外。

8)甲方负责消防、安全保卫、防汛、卫生检疫工作,乙方配合。如因甲方消防、安全保卫、防讯、卫生检疫工作失误造成乙方所管理货物受到损害,甲方须承担相应损失的责任。

9)甲方在仓库交于乙方前应按乙方要求对仓库内外进行修饰、粉刷,对仓库周围的场地进行修缮、硬化,在主要出库门口设立雨篷。

10)甲方按保管监管合同规定保障乙方经营自主权。

11)甲方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其它服务。

12)甲方有义务协助乙方解决仓库使用中出现的困难。

2.甲方权力

1)甲方有权要求乙方人员在甲方厂区内的活动接受甲方统一的正常治安管理。

3.乙方责任

1)乙方有责任经常性与甲方沟通所管理仓库的使用情况。

2)乙方不得在仓库内存放对甲方厂区有安全威胁的货物,所存货物种类必须为经甲方认可同意的货物。

3)乙方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颁布的安全治安、防火、保护条例。

4)乙方应教育员工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准打架斗殴、酗酒、骂人闹事,不得进行违反法律的活动。

5)乙方应维护出租仓库的完好,不得出现保管监管人员对仓库的人为损害。

6)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擅自将仓库对外出租出借。

4.乙方权力

1)进行本合同规定同意范围的经营活动,对仓库的使用和管理享有完全自主权。

六、违约责任

1、在保管监管期间,乙方未经甲方同意,中途擅自退出保管监管的,乙方需支付相当于12个月保管监管费用的违约金。

2、在保管监管期间,甲方擅自解除合同,提前收回该仓库的,甲方应向乙方支付相当于12个月保管监管费用的违约金,并对乙方投资的特殊设备或设施以及货物搬仓产生的费用做相应的赔偿。

七、免责条件

1.甲方提供仓库如遇政府部门统一规划等不可抗力原因需解除本合同时,依政府规定时间通知乙方,甲方应按相关比例,向乙方支付政府部门给予甲方的动迁补偿费并补偿乙方搬仓的损失。

2.因不可抗力因素使该仓库及其设施损坏,造成本合同客观上不能继续履行,提出终止协议一方并不作违约处理。

3.乙方在经营使用期间发现房屋有严重的结构问题,经双方认可的房屋检测机关鉴定后,以书面形式证明不适合继续做仓库使用时,乙方有权提出终止合同,对由此给乙方造成的损失应由甲方承担。

4.房屋如因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毁损和造成乙方损失的,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八、争议的解决方式

双方如有任何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请诉讼。

九、合同生效

本合同一式叁份,经双方合法授权代表签字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执壹份,银行执壹份。

十、合同的变更及解除

本合同生效后,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和解除合同。

十一、其它规定

本合同未尽事宜,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做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美、英、瑞、日学校操场标准监管 篇6

美国:公开招标,公开数据

美国校园的操场和运动场通常是分开的。学校一般都有专门的棒球场、篮球场、田径场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操场更多是一个游乐场地,一般都是草坪,或者人造草坪。目前,美国各大学校跑道多为用乳胶或者聚氨基甲酸乙酯将橡胶颗粒粘合起来,铺在沥青或者者水泥路面以上的橡胶跑道。

美国并没有专门一个机构来规定学校塑胶跑道的生产商或者工程方等,而是针对整个行业材料生产有严格的规定与流程。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厂商、学校都会遭到起诉,会面临巨额罚款乃至破产。

美国校园的跑道建设都是公开招标,任何步骤和数据都必须公开。为了从源头降低校园安全和健康风险,美国环境保护署以及各个学校,都会通过系列标准流程,降低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尤其强调在建设规划阶段,做好预防和必要的防护筹备。

英国:通过评估获取证书

英国有将近500个塑胶跑道,其中近一半是在校园里的,但这个数量却只占到了英国学校总量的0.9%。根据不同规格及地面条件的不同,新的田径跑道的建设成本从30万英镑到100万英镑不等。资金投入相当大,也是塑胶跑道在英国学校内不普及的一个原因。而绝大多数学校都有充足的室外场地,且由于天气等原因多为常绿草地,同样减少了对塑胶跑道的需求。

英国政府针对学校设施标准有细致的法案,对地区官员、学校领导和官方机构提供详细建议。政府拨款进行的施工,一般由学校与地方政府相关机构配合招标。施工验收一般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商业公司进行。在使用材料方面,会遵照通用的《有害物质控制法案》《环境保护法》等,另外,英国皇家事故预防学会、儿童意外事故预防基金会和游乐场地基金会等都有相关的建议。

根据英国田径协会田径运动设施指南,田径跑道在2001年以前需要取得的证书,主要在于它是否达到尺寸的要求。随着人们对于健康与安全的要求日益增强,自2001年起,检查程序更加侧重安全方面。

申请证书的新跑道或需要重新测量的跑道,必须在有官方机构授权的测量师监督下,通过一个完整的调查问卷。在英国田径协会收到所需的全部手续后,将会递交给国家或地方设施统筹机构,该机构将会派出评估员进行参观评估。根据评估报告的建议,将颁发相应水平的证书。证书一般自检查日起有效期5年。

瑞典:国际标准接轨典范

从1983年起,瑞典开始铺设塑胶跑道,但大部分学校对塑胶跑道的使用并不普及,基本上还是用土路或者草坪操场。

瑞典学校设施的建设与住宅、商用房等一样,都要以《规划与建筑法》为法律依据,对行政方面的问题作出解释。而具体的工程质量标准则由《建筑规划局的建筑条例》规定。该条例对所有的建筑物给出详细的要求,具体到台阶的高度、宽度,场所的防滑、消防、卫生与环境和安全使用等各方面。其中也包含了对学校、幼儿园的一些特殊要求,例如学校、幼儿园的门必须有防止夹手的防护等。所以,瑞典对学校体育设施的质量要求没有专门的法规条例,而是包含在各类相关法规中的。建筑规划局负责制定相关法则和条例。对于学校塑胶跑道的质量监管,与其他建筑的质检一样,需由持有资格证书的工程监理对其进行质量监督。而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则是由专业公司承建的,而非普通的建筑商。按规定,铺设塑胶跑道时,必须按照瑞典田联和国际田联的标准建设并通过这两大机构的检测。同时,瑞典政府出台了《招标法》,公立学校的修建都是公开招标的,对校园安全管理也非常严格。

日本:多采用沙土跑道

日本中小学、甚至大学,很多采用沙土跑道,塑胶跑道数量很少。沙土跑道是一种复合土,使用3种以上的土和沙混合后将土压实而成,既增强了透水性,又維持了适当的弹性。使用这种材质的操场,建设和维护相对于塑胶操场来说成本低很多,但实用性却相当高。而且日本的很多中小学校都有铺设木地板的室内运动场,对于室外运动场的使用频率也相对较低。

日本学校的塑胶跑道数量虽然不多,但政府对塑胶跑道材料的生产还是相当重视,曾相继制定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比如《建筑基准法》《工业标准化法》《毒物及剧物取缔法》《促进特定化学物质对环境排放量的把握及改善相关法律》等。生产商不得随意生产塑胶跑道材料,必须要获得相应的资质,且生产产品的规格也必须十分标准,否则无法在市场上流通。

新银行监管标准 篇7

一般来说, 银行网点的的功能区域分为咨询服务区、自助服务区、客户休息等候区、营销信息发布区 (咨询区) 、开放式柜台服务区、理财区和辅助功能区八个大区。这八个区域可作为模块空间在各种空间形态中任意调配。标准化的空间设计, 首先要求在各个空间形态中都能兼容上述的八大功能区域。根据笔者的调研, 归纳出以下5种较为理想的空间形态来作为银行网点的选址依据:

1. 标准型的空间。

银行的综合型的网点空间, 八个功能区域均齐备, 每个功能区域都能正常运作, 而且空间的层次分明, 让客户拥有清晰的动线。若需要容纳八大功能区域, 其面积需要600平方米以上, 开间与进深的比例约为4:3。这样, 开放式柜台可设置7—8个档位;封闭式柜台可设置4—5个档位;理财中心可间隔4间VIP室以上以及2个现金服务柜台;自助服务区可设置5个自助机具以上;客户休息区可容纳25个客户以上。其余的功能区域也能满足业务的需求。标准型的空间可以严格地执行功能区域的空间层次划分, 使银行业务流程得到最优化, 客户能最便捷地办理业务。同时也作为其余4个空间形态布局的参考标准。

2. 横向型的空间。

这种空间形态是开放性较强、视野较开敞的空间。开间与进深的比例约为2:1, 各个功能区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咨询服务区、自助服务区、客户等候区、营销信息发布区、开放式柜台区为第一层。封闭式柜台、理财区、辅助功能区为第二层。各个功能区的排布均为横向排布。

3. 纵向型的空间。

这种空间形态中各个功能区纵向分布, 可分为4个层次, 能较好地纵向分流客户, 保持空间的私密性。咨询服务区、自助服务区、营销信息发布区为第一个层次;封闭式柜台与客户等待区为第二个层次;开放式柜台为第三个层次;理财中心与辅助功能区为第四个层次。

4. 转角型的空间。

转角型的网点一般开设在城市的十字路口处, 客流量较大。主入口可设置在转角处, 也可设置在任一条边上。空间布局上采用横纵交错的方式, 联系紧密的功能区统一朝向排布, 私密性较强的房间区域在横纵两边的内部, 而转角处一般放置松散的开放的区域。

5. 复合型的双层空间。

双层空间一般尺度较小, 首层放置开放型的功能区, 如柜台区、自助服务区、客户休息区等;二层放置私密型的功能区, 如VIP柜台、理财区等, 使两层之间的功能与客户相对隔离。这样的布局不仅能使业务在品质上做到差异化, 还能很好地分流客户。

二、尺度上的规范

除了在功能划分上作出模块化设计以外, 每个功能区的尺度也应当作出规范, 特别是面积上的配比。假设某网点面积为600平方, 开间与进深比约为4:3。那么, 此虚拟网点的各个功能区域最理想的分布及尺度应为:咨询服务区位于主入口处, 起分流客户的作用, 约60平方, 面积配比10%;营销信息发布区位于咨询区的一侧, 紧靠主入口及客户休息区, 约55平方, 面积配比8%;客户休息等候区位于网点的中央处, 靠近营销区并与相应的服务区相连, 约70平方, 面积配比11%;开放式柜台服务区位于网点的显著位置, 紧靠辅助功能区, 约110平方, 面积配比19%;封闭式柜台位于网点较深的位置, 空间相对独立, 不影响其他区域, 约105平方, 面积配比17%;理财中心位于网点最深入的位置, 有较好的私密性, 约145平方, 面积配比23%;自助服务区与封闭式柜台靠近, 能分流一部分客户, 约40平方, 面积配比6%;辅助功能区位于网点的最后方, 与后勤通道相连, 约48平方, 面积配比6%。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 面积的配比可上下浮动。

当然, 空间的高度也有标准, 现有银行网点的高度范围在2米8至4米2左右。事实上,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 高度不够让人觉得压抑, 过高则空旷, 所以3米2到3米5的高度是最为适宜的。在中行的空间设计中, 网点一般都以3米2为标准, 空间内的所有材料、柜台、门窗、设备等都按照这高度进行标准化设计。如墙面的大理石、人造石、玻化砖等材料均以800X800的规格铺装;自助服务机具统一3米2的高度, 窗口的高度是1米6, 门的高度是2米4;理财室与VIP室的成品隔断、木饰面的设计大多是以8的倍数分单元装配。

对空间的尺度作出具体的规范, 是对空间兼容性的进一步深化, 也是标准化设计的重要环节。当空间模块化之后, 增加了互相替代性和可控性, 不仅方便在各种不同的场地中灵活调配, 还为网点选择类型 (“操作型”还是“销售型”) 奠定了基础。

三、空间的可识别

银行空间作为金融空间, 应当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 因此银行一般会采用亮色的大理石做大面积的墙面材料, 突出空间敞亮、高档的气质。但石材的冰冷和硬朗显得没有亲和力, 所以在局部会加上木饰面来柔化空间。以中国银行为例, 网点的色彩基调为米黄色、米白色和木纹色。天花用硅钙板和矿棉板为主;墙面用米黄石大理石、浅木色的木饰面、浅灰色的墙纸等;地板用米白色的玻化砖。材料的颜色并非随意选择的, 而是根据中行LOGO中的白、红、灰三种颜色来定调。因此, 在网点空间中常见米白色铝塑板、红色透明夹膜玻璃和灰色人造石, 使得空间的色调也得到了统一。

建立空间可识别的因素还有很多, 特别是一些细节上的标准化设计。比如各种柜台家具、导向指示牌、柜台编号标示、桌签、隔离护栏、隔断的磨砂贴、挂墙式海报、电视媒体宣传栏等等。所有在空间里放置的一切固定和半固定的物品, 都是参与标准化空间的对象, 都需要统筹设计。比如设计一个长幅海报的宣传架, 支架和背板的材料为灰色烤漆的铝材, 海报的颜色为白色、红色和灰色, 整体的规格是1600mm X800mm。这样的设计样式, 在颜色上与空间的环境相呼应, 在尺寸上与墙面石材的拼缝对齐, 使整个产品的设计融入了空间环境当中。当所有的细节设计都考虑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发生关联的时候, 空间的整体性会更为突出, 空间的可识别感也就更加强烈。

私人银行客户标准有弹性 篇8

但是, 这与6月份公布的征求意见稿中的提法有所不同。征求意见稿中称, “私人银行客户指金融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商业银行客户。”而在征求意见过程中, 有人士提出希望“降低私人银行客户标准并提高高资产净值客户标准”, 但银监会事后的公开表态显示, 这是一条未被采纳的建议。而且, 最终办法在征求意见稿的标准上加了“净”字, 提高了私人银行客户的标准。

对于降低私人银行客户标准的建议, 银监会不仅不采纳, 甚至还提高该标准。那么, 600万元净资产的门槛究竟是高, 还是低呢?

点评:标准有弹性。一方面, 国内绝大多数私人银行客户的标准为人民币800万元或1 000万元, 暂不计算实际操作中的客户资产, 就已远远超过了《办法》规定的标准。从这点而言, 600万净资产的门槛可是一点儿也不高。

另一方面, 根据国际的规定, 私人银行客户的标准是100万美元, 但国际上对资产的划分与国内不同, 前者相对而言要广泛得多。因此在这一点上, 我国600万元净资产的门槛又是高了。

中央银行会计标准完善思考 篇9

一、完善中央银行会计标准的必要性

(一) 履行其公共受托责任的需要

公共受托责任是指受托经营公共财产的机构或人员有责任报告和披露对这些财产的经营管理情况, 其主要方式是以合理的会计标准编制会计报告并及时、准确、完整和有效地披露。中央银行作为宏观经济管理及代表国家从事国际金融业务的主管部门, 其职能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维护金融稳定, 提供金融服务, 其政策业务变化直接影响金融市场参与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此, 央行会计标准改革的导向应做到满足外部使用者如市场经济主体、政府经济部门、投资者等需求的同时, 兼顾内部管理的需要, 以完成其受托责任情况。

(二) 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金融对外开放的深入, 央行的职能在改变, 导致其自身的业务活动, 如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管理、黄金和外汇储备营运等业务的运作理念和流程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而引起会计处理方法的相应变动, 需要会计制度进行规范。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陆续加入并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会员, 与外国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 要求央行用会计记录反映这些活动的同时能够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信息, 便于国际金融活动的协调。

(三) 增强中央银行透明度和独立性的要求

完善的会计标准是会计信息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中央银行资产负债情况及各项业务操作的前提和基础, 而完善的会计标准除信息反映外, 还包括会计信息的披露。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货币政策凸显出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的披露有助于外界认识和理解中央银行的政策行动, 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中国金融稳定的现实和风险, 进而提高中央银行行为的透明度, 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四) 企业会计国际化和政府会计改革的需求

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以1993年实施“两则两制”为标志, 进行了大规模的会计改革, 两次修订了会计法、发布了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制定了17项会计准则和三个会计制度, 2006年又发布了38项具体准则, 统一了金融业及其他行业的会计制度, 解决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金融工具列报等以前的疑难问题, 现已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目前, 随着建立透明政策、绩效政府的要求, 作为反映政府部门财务资金运作情况的政府会计改革正在研究推行, 而作为政府组成部门之一的央行会计, 也面临着改革的形势需求。

二、中央银行现行会计标准分析

(一) 缺乏有关会计标准的制度或指导意见

现有的中央银行会计制度侧重于会计核算管理和会计实务的操作, 会计层次相对较低, 理论性不强, 缺乏统领会计核算的原则或准则, 如对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如何把握, 资产负债如何反映, 准备金如何计提,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如何处理, 会计报表如何合并, 或有事项如何披露等。现有制度虽几经修改, 但基本上只是会计核算手段的改变, 核算方法得到了优化, 核算集中度有很大提高, 但所执行的标准却基本保持不变, 内容粗放、不明确, 分布零散, 会计核算标准和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不够健全, 会计反映和监督的能力远不能适应公开会计信息的要求, 不利于央行会计工作的开展。

(二) 资产计量标准单一, 资产管理存在风险隐患

首先, 央行持有的资产不仅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在内的国家储备,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持有的大量有价证券, 还包括固定资产和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核算中对这些资产不分种类, 一律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 会计期末不计提减值准备也不确认资产溢价。其实这三类资产的前两类都具有较高的市场敏感性, 随市价变动较大, 若不按市场波动进行调整, 其账面价值无法反映真实资产状况。其次, 再贷款虽按贷款性质和用途设置流动性贷款、金融稳定贷款、专项政策性贷款进行分类管理, 但相应的损失准备并未按期计提, 如果以可回收程度评估, 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再贷款绝大部分都已成不良资产。另外, 对于固定资产也不在表内计提折旧, 仍然以账面价值入账, 造成资产的存量价值实际上部分已严重被高估。这些问题使央行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会计信息丧失了决策相关性。

(三) 收付实现制无法实现当期费用和收入的真正配比

收付实现制只在资金收付时进行会计记录, 只能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这虽然与央行实行预算制财务体制相适应, 但却不能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不能准确反映政府或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经营绩效和效率。如购建现代化支付系统、事后监督系统等专用设施, 在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下, 这些资产相关的购建支出没有进行资本化处理, 而是在发生时直接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也不在表内计提折旧, 不能将相关资产的使用费用和履行专项职责的收益进行配比, 且这种费用并非每年都要发生, 发生的年度收支规模突增, 造成各年的收支规模波动较大, 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决策。

(四) 会计报告内容简单, 信息透明度不高

目前公众只能从每年的金融稳定报告中间接了解一些央行的资产负债情况, 对其损益表和预算执行情况, 仅限央行自身、财政部和审计署使用, 公众尚无渠道可以获取。这一方面不利于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各利益主体形成正确预期,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公众对中央银行的行为进行监督, 中央银行行使职能的独立性也因此受到质疑。概括起来, 中央银行对外披露的信息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披露的范围小, 仅限资产负债情况, 无损益及预算执行情况等, 而且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产负债表;二是披露的渠道窄, 只是从每年的金融稳定报告中获知简单的信息, 真正的财务报告没有公开披露过;三是披露机制缺乏规范的程序, 披露的信息没有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 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

三、中央银行会计标准的完善思路

(一) 制定和完善统一的央行会计标准

中央银行应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发达国家央行会计政策的基础上, 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央行会计标准制度或准则, 该制度或准则除起到规范性作用外, 还应起到理论的指导作用。概括起来, 应囊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实行审慎的会计制度, 不少计损失, 不多计收入, 对风险资产的计价进行严格评估;二是采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公认会计准则, 准确衡量和计算各期间的成本和收益情况;三是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机制, 保障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除针对不同核算内容制定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外, 还要随着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不断进行理论解释和理论创新, 以便指导和解释该阶段的会计实践, 从而真实准确地反映央行的资产、负债及操作行为情况。

(二) 整合会计核算资源, 实现会计业务一体化

会计业务一体化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会计业务纵横向集中。纵向集中有利于减少会计核算主体和核算层次, 减少支付结算环节及财务报告逐级汇总上报的麻烦, 从而降低人为调改报表的可能;横向集中是整合现有会计核算资源, 改目前各专业会计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 建立以会计核算系统为基础, 集业务、核算、监督、管理于一体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体系。业务一体化的目标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 提高会计报告生成的时效, 全面及时地反映中央银行的会计信息, 同时提高内部管理性会计财务信息的共享程度, 充分利用会计资料形成的各种信息, 发挥和提高会计对经济金融的分析反映能力, 提高会计分析质量, 为宏观决策提供信息参考, 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三) 引入权责发生制,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收付实现制会计与中央银行实行预算制度的信息最为相关和可靠, 但忽略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服务成本效率等相关信息的记录。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引入能克服此方面的弊病, 为活跃资产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及对资产和负债计提减值准备提供有利条件, 打破央行对资产一直采用历史成本法、对资产不计提溢价和损失的限制, 有利于进行收支配比核算, 合理反映不同会计期间财务收支情况, 评价其履行职责的成本和效率, 提供真实、可靠、透明的会计信息。

(四) 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 增强中央银行透明度

中央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的前提是整合会计核算资源, 采取严格的会计标准, 定期披露会计信息, 且公布的会计报告要经过独立的外部审计。整合会计核算资源的目的是提高会计报告生成的时效性, 实现各种信息资源共享;采取严格会计标准的目的是提高会计财务报告的质量, 实现报告的决策有用性;会计报告经过审计的目的是提高报告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 结合中央银行业务的特点, 有选择性地进行会计披露, 逐步实现向社会按月、按季、按年度公布会计信息, 实现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和程序化。

参考文献

跨国银行市场准入待遇标准 篇10

对等互惠待遇是国家间处理对外关系时经常采用的一项国际法待遇准则, 一般是指一方国家或国民在受到另一方国家给予的一定待遇时, 也给予另一方国家或国民同等的待遇, 如此即可以保证双方从对方获得的利益处于均衡状态。对等互惠待遇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 有形式对等待遇和实质对等待遇之分。前者表现为, 在考虑外国银行进入本国市场时, 只要他国愿意或者已经允许本国的银行在其境内建立分支机构, 无论采用何种组织形式, 则该国的银行便可以被允许进入本国的金融市场。例如, 瑞士银行法规定, 在瑞士设立分支机构的外国银行母国必须对瑞士的银行提供对等互惠待遇, 但瑞士允许那些禁止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国家的银行在本国境内的分支机构同瑞士本国银行一样经营证券业务。后者则表现为, 对外国银行的进入数量、组织形式、地域限制及业务范围等各方面一律采取严格的对等条件, 即所谓的“镜像互惠” (Mirror-Image Reciprocity) 标准。其最为典型的事例是巴西曾以镜像互惠为由拒绝美国在巴西开设新的分行。镜像互惠是指东道国必须给予母国银行与东道国银行在母国所享有的同等市场准入机会, 这种市场准入机会, 必须如同镜面成像一般一致, 否则母国当局有权拒绝东道国银行进入其国内。镜像互惠标准使一国在他国遭遇歧视待遇时, 可以作为一件有力的武器发挥作用。然而, 对等互惠准则极具挑衅性的内容容易导致贸易报复以及相应的国际贸易总量减少。因而各国倾向于用威胁使用严格的镜像互惠原则作为谈判的筹码, 而不是实际地采纳这一标准。对等互惠待遇作为一项国际法基本待遇准则, 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使用, 尤其在匮乏多边或双边条约的情况下, 对等互惠待遇往往以貌似公允的平等姿态出现, 发挥出拾遗补漏的重要作用。应该说对经济实力相当、银行业发展水平相近的同类国家而言, 对等互惠待遇贯彻了国际法上的平等互利原则, 无可厚非, 但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形式上的对等互惠待遇只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单方受益, 造成富国愈富, 贫国愈贫的局面。

二、国民待遇

国民待遇在WTO《服务贸易总协议》 (GATS) 中作为一项特定承诺义务予以列明, GATS要求每一成员方应在其承担义务计划表所列的部门中, 依据表内所列的各种条件, 给予其他成员方的服务或服务提供者的待遇, 就影响服务提供的所有规定来说, 不应低于其给予本国相同服务或服务提供者的待遇标准。从行文来看, GATS所确定的国民待遇仍是一种有条件的国民待遇, 是一项成员方具体承诺的义务, 其所涉及的范围也是有限的, 但它毕竟第一次以多边条约的形式确立了下来。美国的《国际银行法》所规定的国民待遇准则, 经美国财政部解释认为, 应将目标确定为保证外国与国内银行在同等条件下竞争机会的平等, 而非基于互惠基础对特定管制措施的精细平衡。实践中, 国民待遇的概念已由法律国民待遇转变为竞争机会的事实平等。但欧洲学者认为, 美国对国民待遇原则的推崇, 与其说是担心贸易报复或保护主义, 倒不如说是它不愿或不能改革美国银行管制现状。服务领域的国民待遇, 对跨国银行准入待遇水平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欧盟修订后的第二指令以及美国金融服务公平贸易法均采用一种修正的互惠待遇准则, 以要求在东道国市场上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 但若未获得平等的市场准入机会, 则以贸易报复相威胁。尽管互惠的国民待遇准则有助于加强母国当局对在东道国境内的母国金融机构的保护, 但美国国会担心该待遇标准会打开贸易报复的口子并引发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锐减, 因此在国会的一再反对下, 美国政府传统上对这一待遇标准持否决态度。一位学者曾经建议以一种“有效市场准入”标准将事实上国民待遇准则与严格互惠待遇中的报复能力结合起来, 以求获得母国银行在东道国金融市场的更多准入机会。这种主张比竞争机会均等理论更进一步, 不再追求外国银行与本国银行在本国市场上的事实平等。一个对银行体制实行高度控制的东道国可以对母国银行提供充分的事实上平等的国民待遇, 但仍无法提供有效的市场准入机会。与追求精细衡量的“镜像互惠”不同, 有效的市场准入标准则只对市场的自由化作一个粗略的估算。并且使金融服务开放地区如欧共体的立法者对那些仍对金融体制实行严格限制的国家保持着敦促其自由化的作用。

三、保护主义

跨国银行准入中国民待遇的给予一般受制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二是东道国的经济体制。由于本国银行业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处于劣势, 发展中国家普遍设置了准入“安全阀”, 限制外国银行的准入, 同时对本国银行准入国内金融市场业务进行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跨国银行准入的国民待遇意味着跨国银行可与东道国银行一样, 东道国跨国银行业在同等条件下获得东道国金融市场的准入资格, 并享有同等的权利。发展中国家必须撤除跨国银行准入及业务范围等限制性壁垒, 取消在准入问题上对国内银行的特惠待遇, 放弃对本国银行的特殊保护。此外, 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奉行计划或管制经济体制, 完全否定了不同经济主体独立的经济利益, 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和市场竞争, 作为市场竞争重要待遇标准之一的国民待遇原则并无用武之地。故发展中国家在准入待遇问题上采取保护主义 (Protectionism) 。

所谓保护主义, 是指在对跨国银行的准入监管中, 将重点放在保护本国银行业免受外来控制或干扰上, 从严审核, 限制准入。保护主义分为绝对保护主义和相对保护主义 (有限保护主义) 。前者对外国银行持排斥态度, 完全禁止其进入, 这种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拒之门外的极端作法, 所受国际压力极大, 也阻碍了本国金融业的对外交流与发展, 故采取这种准入标准的国家越来越少, 仅有伊拉克、阿富汗等少数国家;后者采取务实的态度, 仍以保护本国银行业为主旨, 有限度地开放本国金融市场, 辅之以严格的管制、限制措施, 以避免外国银行对本国金融业造成冲击。采取相对保护主义的国家多以地域试点、业务限制或金融管制等手段来抵消跨国银行对本国金融业的负面影响。

四、单方优惠待遇

单方优惠待遇是指东道国给予其境内的外资银行单方面的优惠待遇, 不以受惠国对等互惠为条件, 也允许外资银行从事国内银行所不能从事的某些业务, 或在其他方面给予优惠。这种待遇是东道国为了吸引外国银行的进入, 利用外资发展本国金融业而采取的优惠措施。从涵义上看, 保护主义是指东道国对国内银行业的特殊保护和政策倾斜, 某种程度上要求抵制跨国银行的进入, 而单方优惠则是指东道国以各种非互惠的优惠待遇招揽外资, 以图吸引跨国银行的进入。二者貌似相反, 实则相成。发展中国家兼采保护主义和单方优惠的准入待遇模式, 是由其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业发展需要所决定的:一方面, 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不成熟, 银行服务和管理水平低下, 金融监管方式落后, 若不进行必要的保护, 任由跨国银行自由进入, 必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潜在的危机隐患;另一方面, 若是发展中国家只是一味地保护本国银行业, 长期拒跨国银行于国门之外, 其金融业缺乏外来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必将停滞不前, 难以获得真正有效的发展, 因此发展中国家多对跨国银行准入持“欲拒还迎"的灵活策略, 只是在不同的发展中国家, “拒"与“迎"的程度存在差异而已。这种混合型准入待遇标准, 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对跨国银行准入的政策尚未定型, 往往因时而异, 因事而异, 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一些原先以保护主义为主的国家, 本国银行业发展成熟起来之后, 转而采用以单方优惠为主、适度保护为辅的准入待遇模式, 甚至有些国家更进一步, 还逐步确立起对等互惠的待遇标准 (如巴西、印度) ;反之, 一些原先以单方优惠为主的发展中国家, 则可能由于突发性危机或经济困难, 而不得不放弃原先的待遇标准, 重拾保护主义。

五、结束语

上述四种待遇标准中, 各国往往不是独采其中一种, 而是根据本国经济发展及开放程度、国内金融体系的发育程度、金融监管的完备程度和竞争机制的完善程度等诸方面的考虑, 决定采取某几种待遇方式的组合。例如, 欧盟就是兼采了对等互惠待遇和国民待遇, 形成了独特的“互惠的国民待遇"。一般而言, 发展中国家多采用保护主义、单方优惠及其组合, 而发达国家多适用互惠待遇、国民待遇及其组合。无论是法律规定还是理论建议,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不再将目光局限于法律待遇准则的考究上, 而倾向于重视竞争机会的事实平等。

摘要:从世界范围看, 由于各国银行业发展水平和监管指导思想的不同, 跨国银行准入待遇标准也有较大差异, 可大体分为四类。本文通过对准入待遇标准的分析, 探求出对我国银行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民待遇,互惠待遇,保护主义

参考文献

[1]陈安.国际经济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 1991.

[2]Jane kaufmen winn, National treatment v.reciprocity in International Bank:United States and European community, J.J.Norton, Chia-jui.

[3]Cheng, I.Flethered.International Banking Operations and Practice:Current Developments[J], Grahan&Trotman/Mar-tinus Nijhoff, 1994, pp.7-8.

[4]S.J.key.Fiancial integration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J],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rm.

[5]詹妮.考夫曼.温妮, 蔡奕.国际银行业的国民待遇和互惠准则:美国与欧共体的理论与实践[J].国际金融研究, 2001 (11) .

[6]单文华.外资国民待遇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M].法律出版社, 1998.

[7]See Mary E.Footer, Gatt and Banking Operations and Practice:Current Developments[J], Graham&Trotman/Martinus NIJHOFF, 1994, pp.27.

新银行监管标准 篇11

【关键词】中国人民银行 财务准则 标准化 建议

一、我国央行会计标核算标准现状

(一)会计核算基础

根据“人民银行基本会计制度” 第三章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当期的各项收入和支出按当期实际发生的收支金额确认。”,这表明只有本期已经实现的收支才能列入损益表,应收、未收项目不在表内反映;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二)会计计量基础

根据“人民银行基本会计制度”第三章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各项财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在存续期间不对财产价值进行调整;特殊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我国使用历史成本法计量央行资产和负债。也就是说,外汇、贷款、有价证券都按照交易时的价值入账,不随市场价值变动,因此不进行减值、计提损失准备和折价。

(三)财务报表披露

根据“人民银行基本会计制度”第十章第六十九条的规定:“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明细表、业务状况报告表和其他相关附表。”然而在对央行披露报表的搜索中,我未能找到损益明细表,也就是说,央行财务信息主要都披露在资产负债表这一张表上。

根据“人民银行基本会计制度”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汇业务采用外币分账制”。此规定的意思是人民币业务状况和外币业务状况报表分别进行填报,在对央行披露的会计报表研究后我们可以发现,这条规定针对的是央行的损益表,因为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已经合并了本币和外币的项目,统一折算为人民币计价。然而,最新一期的央行年报中却找不到本币或者外币的损益表,因此,在没有损益表的情况下,也就谈不上“外币分账制”这一制度。退一步说,央行即使公布了本外币的损益明细,根据规定也会分账计量,无法直观的了解到央行的整体损益情况。

(四)外部审计

人民银行的财务报告主要接受国家审计部门以及财政部门的审计监督。

二、央行会计国际化标准于中国的差异

自中央银行出现以来,中央银行会计标准并不统一,在2003年,美联储对全球44个中央银行进行的央行会计实务调查中显示,接近70%的中央银行采用国际会计准则(IAS)相关版本或根据本国国情的修改版本,因此,IAS是绝大多是央行会计准则的范本。

国际通行的央行会计标准大致应包括如下内容:公开会计政策;报表编制基础为权责发生制;财务报表需涵盖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及说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化需计入当期损益;接受外部独立机构审计。

依据央行试用的国际会计标准,我将我国的央行的现状与国际标准逐一对照,结果发现中国人民银行的现行会计准则主要在在会计核算基础、财务报表披露完整性、接受外部审计3方面与国际准则相差甚远。会计核算基础方面,我国央行还没有将收付实现制转变为国际通用的权责发生制;财务报表完整度方面,我国央行披露的报表仅资产负债表一项,缺少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另外在财务报表批注和表外信息披露方面也比较欠缺。在审计机构方面,我国央行的财务报表只要接受的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第三方的外部审计,而多数发达国家提供规范详细的央行财务准则,并请信誉度高的审计所对照此准则进行外部审计

三、我国非标准化的央行财报对央行健康性审计的妨碍

下面我们根据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具体分析我国非标准化的信息披露对评价央行财务实力、盈利能力以评价资产负债表健康状况的阻碍。

(一)财务实力

Stella(2005)和Cargill(2006)以资本金充足率代表央行财务实力,Stella(2003)观测到很多财务上脆弱的中央银行与高通货膨胀相联系,Fukui(2003)提出央行资本的耗尽会影响央行的信誉,从而影响其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Kluh&Stella(2008)发现中央银行的财务实力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熊奕(2010)论证了我国央行的财务实力对央行控制通货膨胀和国内利率的动机和能力的影响;Thomas F.Cargill(2006)提出,如果央行因为财务状况恶化向政府求助,那么独立性的损害最终导致货币政策的妥协。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通过观察央行的资本金充足率以判断其财务实力,进而推断未来的通胀情况,那么我们必须获得真实有效的资产负债表数值。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存在的种种落后国际标准的现状,如会计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计量基础(历史成本法)和无计提准备金等问题使得账面的资本金充足率与实际资本金充足率差距甚远。以2013年12月的资产负债表为例,如果我们将资产中比重最大的项目——外汇储备进行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调整,得到2013年末人行的资本金为-13754亿元。我国央行账面资本金于实际资本的差距很大,这样的账面信息对评价央行的财务实力有着很大的误导性。

(二)盈利能力

中央银行的盈利能力也是其财务实力的部分体现,能保证盈利的中央银行,资本金充足率为负的风险就会相对小很多,相反,运营产生亏损的央行,就很难保证其财务实力不被削弱。然而我国央行的财务报表中没有披露损益数据,这对评价央行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很大困难。在央行的财务实力和盈利能力都不能真实披露的基础上,对央行财务运行的健康性评价就缺乏准确性和一致性,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四、推动我国央行财务报告标准化的改进建议

(一)逐步采纳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是全球绝大多数央行采用的会计规则,中国人民银行在近几年的公报上也表明了其会计准则向国际准则靠拢的想法,但这个转换需要循序渐进,因为不但会改变央行财务披露的形式和结果,还需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考虑到人行的承受能力,本文建议在选取人民币升值趋势基本结束,汇率基本稳定后的一年作为起始年份,开始实行全责发生制。同时其他会计准则也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

(二)增強央行信息披露透明度

目前人行的财务报表公布仅限于资产负债表,而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权益变动表和表外附注等财务信息却没有公布,这使得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也会引发公众对央行实际损益的各种猜测。本文建议央行至少每年披露一次完整的财务报表,央行财务信息透明度的提升对增强公众对央行操作的信心,对学者评价央行操作的合理性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最终以提高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有效性。

(三)引入独立第三方进行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

财务报告如果只是自己做自己审,无论看上去格式多么标准合规,也不能保证其真实性有效性。独立审计公司的审计证明可以增强央行披露信息的可信度,公信力对央行提高声誉以致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关键的作用。

五、总结

本文主要对比了我国现行的央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与国际通用标准的差别,逐条阐述了每种差别所反映出的我国央行财务披露制度的落后性、低效性、不透明性,进一步简述这样财务披露制度对央行健康性审计的阻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建议我国央行的财务准则尽快与国际接轨。

简析银行服务收费的标准化 篇12

关键词:非利息收入,金融服务,收费服务,标准化

从2004年开始, 商业银行逐渐对银行卡收取一定额度的年费,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事件, 年费的收入占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一部分。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 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也在进一步形成。在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增长放缓的情况下, 各大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银行服务收费的标准还不是很完善,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基本原因

商业银行在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逐渐探索出差异化的有偿服务提供模式, 根据客户需求层次的不同, 开发适合各类群体需要的差异化服务, 既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又能给银行带来相关收入。

(一) 服务收费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利润, 有利于提高其服务的层次和质量

我国的资本市场在发展中逐渐深化, 金融行业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实体经济领域, 企业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层次越来越高, 不仅仅只限于企业对公账户的存贷款, 而更重要的是综合性的金融服务。这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需要银行提高其服务的层次和水平。而银行在提供差异化、不同层次金融服务的同时, 其收费服务项目也在增多, 这些收费服务项目提高了银行的利润, 是保证商业银行可持续提供优质服务最基本条件。

(二) 在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 拓展新的收费服务项目是提高银行收入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利率改革的逐渐深入, 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收益空间被压缩, 未来这种趋势会进一步加强, 这就会对商业银行的利润造成很大影响。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 非利差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会越来大。拓展新的收费服务项目, 是商业银行深入挖掘潜在服务目标客户的重要途径, 也是未来商业银行提高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 在企业或个人贷款时强加不合理的财务费用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各地分行或具有贷款审批权限的支行网点。利用贷款人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强制性的加收各种费用, 一些和银行贷款没有直接联系的费用也被直接强加给贷款人。有的银行服务是象征性的, 收费额度少则几万, 多的几十万、上百万。把自身的监管之责变成有偿服务, 无形之中增加了个人或企业贷款的成本。

(二) 收费项目繁多, 但同质化特征明显

各家银行提供的服务产品种类十分繁多, 但细分其品种服务内容及其服务层次, 发现大多产品基本服务情况大同小异, 没有明显的差异, 一些银行在推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时主要模仿同类银行的相关产品或服务, 导致银行的服务或产品缺乏差异, 创新不足。而且这些有偿服务存在定价不合理的情况, 往往是由银行直接单方面规定, 个人或企业在花钱购买服务时不具备议价能力。

(三) 各个银行间的收费都是自主定价, 没有形成比较统一规范的标准, 服务收费行为欠规范

一些商业银行在服务或其产品的定价问题上, 都是以自己的标准制定价格, 这就导致各大银行间的同类服务或产品存在价格差异, 有的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会被划扣很多可以省去的费用。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服务收费价格标准, 客户在享受银行有偿服务时, 往往不知道服务费用是多少, 带有一定程度的不知情。

三、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规范途径与建议措施

(一) 开放民营银行, 提升银行间的竞争水平

新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仅有300多家银行, 相对于我国庞大的国民经济总量, 显得数量较少。而其中又以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主导地位。而真正意义上的民资银行截止目前还没有出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主要垄断地位, 这种过高的行业集中度不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竞争作用, 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服务创新水平的提高。

国有银行的主导下, 一方面, 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融资机会, 例如民生银行主营50万到500万的小微企业贷款, 其他国有大行是不屑于做的, 国有大行的贷款, 多大量集中投放在“铁公基”项目。一些较大的国有企业, 和银行有着长期的业务合作, 在贷款方面往往是有着很大的优势, 而且贷款成本也比较低。另一方面, 银行业的服务质量令公众不满。“服务收费、网点布局与设施设备、服务态度、产品销售以及银行卡”等几大方面, 民众满意度最低, 也是各类意见和投诉最多的。而诸如银行排队时间过长、没有配备厕所难“方便”等问题, 更是早已经成为银行服务的“老大难”问题, 久久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银行业在客户眼中的形象。

在服务收费上, 目前, 商业银行列出的收费项目已多达3000种, 一些银行的各种手续费收入占据了净利润的大头。监管部门多次准备出台标准化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 但至今进展缓慢, 像挂失费、小额账户管理费这样早该取消的收费项目, 依然在大行其道。

民营银行在收费方面显然做得要好不少。以民生银行为例, 其收费项目与其他银行相比是最少的。这充分说明民资银行是希望更充分的市场竞争的, 在开拓业务范围、服务收费标准方面, 民营银行均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尽快做出调整, 以适应新的变化。但是现实的一面是国有商业银行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在国有银行的主导下, 即便民营银行想进行服务的创新, 给消费者更多实惠, 也得看国有银行的脸色行事。民营银行与国有资本主导的银行相比, 其服务意识更符合现代服务业的大方向──储户应是银行的上帝, 而现在恰恰相反, 银行却像是储户的上帝。可以料见, 如果这一次民营银行开放步伐加快, 更多民营银行涌现, 竞争之下许多收费项目自然会减少。

(二) 银行监督管理部门要制定切实有效的监管制度, 有效监督银行的收费行为

从现实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 一些商业银行在一些服务收费问题上, 很容易走监管部门的政策漏洞, 这就说明, 在银行监督管理单位制定的监管政策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监管政策需要细化, 提高其具体可操作性, 这样在监管时才比较容易落实到位。

(三) 逐渐探索标准化的收费明细制度, 提高服务收费的透明度

各家商业银行应该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总体收费原则基础上, 共同探索标准化的收费清单, 将各种收费标准、原则、要素、内容, 以收费清单的方式列出来, 充分保证客户的消费知情权。同时, 还要加大对相关特殊服务领域的收费控制, 提高增值服务的透明度。

(四) 提升银行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发挥人才的优势作用

银行业属于资金、知识密集型行业, 对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职业道德水平要求很高, 因此商业银行在引进人才或内部培养人才时应从人才的这两方面着重加强。提高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 有助于提升银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保证其规范合理依法工作的基本价值准则, 所以更需要加强。

(五) 明确收费项目清单, 提高银行客户对收费项目的知情权

银行要将更新变化的收费情况及时告知客户, 把相关收费内容、费率标准及收费依据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客户, 保证客户的知情权。现在有很多的收费、扣费情况都是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的, 这严重侵害了客户的知情权。

四、结语

银行服务的收费问题, 关系到银行的实际收益和客户的真事体验。建立公开、透明、标准化的收费体系是提高银行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但同时, 也应该看到, 我国的特殊情况是银行业垄断程度很高, 缺乏有力的竞争。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应该开放民资进入银行的范围, 鼓励设立更多的民营银行参与广泛的市场竞争, 充分的市场竞争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 同时还可以降低其收费标准, 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优质更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吴盛光.金融消费者保护: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新主题[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 (12) .

[2]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刘贵生.关于加强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研究报告[J].西部金融, 2010, (7) .

上一篇:年度最佳造型奖下一篇: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