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题小结(通用7篇)
美术课题小结 篇1
我县地方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我们课题组将享有“南国小长城”之美誉的白崖寨作为《活动式教学与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研究的一个研究对象。通过多次课题组会议,最终确定了研究方案。XX年10月29日,利用星期六的时间,课题组成员带领五十名六年级的学生乘车到达白崖寨所在地的趾凤乡。趾凤乡政府非常重视我们这次课题研究,指派分管旅游的办公室贺桂华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通过采访贺主任和当地的一些老人,让课题组的老师和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了白崖寨的历史和一些有趣的传说。然后在趾凤乡白崖寨管理处负责人的向导下,我们深入白崖寨实地考察,通过摄影、写生等形式记录下了白崖寨的美丽风光,并且学生根据白崖寨是一个古战场的特征和一些美丽的传说进行了想像创作画。这次调查研究,让师生们的心灵与地方文化资源进行亲密接触,使我们感受很深。
调研回来,我们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拟写了课题的课程开发研究报告《南国小长城——白崖寨》,把地方文化资源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且宋建军老师上了一节研讨课《白崖寨,我为你设计名片》,课后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教研效果。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美术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XX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强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我们的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在广泛的情境中认识美术”等。
从这种意义上说,让学生接触本土美术文化,了解当地人文历史、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从而认识社会、了解本土文化,培养学生保持和传承地方文化的意识,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课题组选择了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南国小长城——白崖寨”作为研究内容,第一次让广大学生真正了解了这些宝贵地方文化资源。通过把这些本土文化转化为教育资源,让学生们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感和传承本土文化的决心。
二、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本身
通过对当地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极大地丰富了美术教学资源,我们把当地的本土文化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对本土文化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研究中,亲自体验到了地方文化的精髓所在,也影响到了他们的价值观和身心的发展,真正地从生活中得到了启迪,提高了他们综合素质。
三、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新课改意识增强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更深刻了,他们从中明白了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教师投身课改的热情也更高涨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科研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在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课题研究中,他们参加了大量的理论学习,承担有关的研究任务,撰写了一些有价值的课题研究论文和新课程教学案例设计。这些过程也是自身提高的过程。
四、对今后研究的思考:
《南国小长城——白崖寨》课题研究已告一段落,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将面临许多新的美术研究课题。为此,我觉得在下阶段的课题研究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师资培训体系,做好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技能准备。
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起着引领示范的作用。他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新课程的改革就要求教师自身改革。在改革中不断成长,才能担当教科研的重任。首先教师要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并邀请专家作指导培训,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尽快提高。其次要提高课题研究的策略,通过课题组会议、讲座、研讨课等来深化对课题的认识和研究。
2、要进一步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把地方文化资源更好地转化为美术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受益。
3、不断加强阶段目标的研究,适应校本教材的推广和使用。将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深入地推进。
通过这次课题的实验,我们有很多收获,但更多地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如教师的教科研水平较低,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等问题一直困绕着我们。但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更多地让我们美术教师得到了锻炼,让学生在本土文化中得以熏陶,使他们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感,提高了他们的美术学习能力。通过课题成果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当地文化资源,这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
美术课题小结 篇2
关键词:课题研究,指导,撰写日记,成长,良好习惯
2009年12月31日, 我校申报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研究》, 2010年1月20日, 经课题主持人刘加民 (共青团中央《中学生》杂志社编辑) 批准立项。两年多来, 我校课题组成员同心协力, 分工负责, 通过研究发现:指导学生坚持撰写日记, 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笔者作为课题研究成员, 与同事们共同见证了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收录”于心, 归结如下:
一、指导坚持撰写日记, 培养阅读兴趣
哲学家周国平对于坚持撰写日记的感触是:“我认为能写字的人就应该经常写日记。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两件事情, 一件是看课外书, 另一件就是写日记, 从小我就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我发表作品很晚, 直到41岁才发布我的第一部作品, 在这以前一直没有真正的作品发布, 但我可以说是从5岁开始写作的, 因为从5岁开始就写日记了。”
我校六年2班严宏同学因为家庭困难, 从三年级开始得到城关派出所全体干警的捐助, 感激不已, 不知何以为报, 语文老师知道后, 告诉严宏同学:你想感恩干警, 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干警的关心和你自己的成长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你的每一点进步就是最好的感恩方式。从那天起, 严宏同学开始动笔写下每一天的心情、记录每阶段的足迹。
严宏是个心中藏不住事的同学, 总喜欢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老师分享, 当她写下一则感觉较满意或是感觉特不对劲的日记时, 就会拿来让同学“欣赏”, 而且主动拿给老师要求修改。由于刚上三年级, 语文老师看到严宏的日记大多是文字和拼音的结合版, 甚至错字漏字、词不达意, 但无论如何写日记的习惯已经养成。于是老师又给严宏同学一个让她受益终身的建议:多看课外书籍。
如今, 看书和写日记成了严宏同学每天必做的“两件大事”, 日记铭刻着她的成长历程,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 她的视野开阔了, 语句通顺了, 用词合理了, 感情丰富了。在2010年10月18日中心小学“现场日记比赛”中, 一举夺得四年段一等奖。
二、指导坚持撰写日记, 规范书写习惯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作为教师, 要提倡学生写日记, 写日记, 可以避免写错别字, 可以使学生掌握语言, 把语句写得通顺一些。长一点的日记, 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
“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 做文明人”, 这是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但随着科技的进步, 现代化工具的不断普及, 青少年的许多能力逐步弱化。有了卷笔刀或所谓的自动笔, 不会用小刀削铅笔了;有了各种型号的现成塑料书皮, 不会用牛皮纸或报纸包书本了, 甚至有“一手好字被电脑废了”或“有了电脑不用练书法”的戏言。
我班级的刘冰同学感受最深的是:在表彰会上又领奖了, 心里还洋洋自得, 可在学校“优秀日记展”中, 发现所有展出的日记里, 我那篇的字最难看, 要不是玻璃橱窗上锁, 可能第一时间就被我撕了, 哎, 抓紧好好练字吧!
当天下午, 刘冰上学第一件事就是找书法兴趣班的老师, 要求参加书法兴趣小组, 哪怕“旁听”都行。众所周知, 一个人一旦认准了目标, 离成功可就不远了, 经过不到一学期的苦练, 刘冰同学的书法大有长进, 不仅参加今年中心小学的庆“六·一”书法比赛并荣获了一等奖, 而且每篇日记都用书法兴趣小组中所练习的规范字进行誊写。见过刘冰近期日记的老师和同学都感叹:没想到, 这日记本还是书法练习本!
三、指导坚持撰写日记, 提高自学水平
作家韩作黎认为:“写日记, 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而且可以督促自己抓紧自学。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 在今后漫长的学习道路上, 日记便会时时成为自学的督导。”
我们学校从2009年11月20日起, 遵照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 召开“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 掀开了我校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我们属于农村中心小学, 大多数学生是农民工子女, 在推进的过程中, 很快发现, 这一教学模式的“先学”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而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说却是最难突破的瓶颈。原因有三:其一, 农民工自身忙碌, 无暇顾及, 而且多数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 没有能力指导子女自学;其二, 农民工家庭, 课外书籍十分缺乏, 能够用于辅助子女自学的更是几乎空白;其三, 作为现代媒体最重要的计算机, 在推行教学改革的时候做过统计, 家中有计算机及运用网络的不足百分之六。为此, 我们参照省内外一些课改先行校的成功经验, 集体制订实施方案, 并结合学校实际, 提炼出提升学生自学、交流、展示、质疑、评价等“五项能力”的培养策略。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结合课题的研究, 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做好自学笔记, 一些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同学, 将自学情况写成日记, 这些同学在自学检测时总是胸有成竹, 小组讨论时表现得特别活跃。于是, 多数同学都“依葫芦画瓢”, 养成撰写自学日记的习惯———有的记下自学中存在的困难, 及时向同学、老师请教;有的写下自学的心得, 经常与同学、伙伴分享;有的记录自学的遗漏, 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近两年的实施,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 课堂教学改革也不断取得突破, 受到省内外专家、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记者多次到我校采访“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推行情况;省内外许多学校相继组团到我校参观考察。
六年级 (2) 班的严佳欣同学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考试中, 取得语文97分 (语基69、作文28) 、数学100分的优异成绩。她说:四年级的时候, 老师要求我们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学情况, 我就养成了每天完成作业后写日记的习惯, 作文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先学后教”以来, 在老师的指导下, 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快提升。自学能力提高了, 成绩自然就进步了。
她的同学温奕静说:知其所以然, 自学不困难。
课题组的老师有个共同的感受:学生坚持写日记,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水平, 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同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校长的总结可谓一语中的:学生掌握的知识, 一转身就忘了, 但能力的形成, 可以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四、指导坚持撰写日记, 强化自制能力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少年文库中《学会管住自己》一书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小朋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日记, 多年后, 不仅学会了管住自己, 而且以突出的表现参加了考察夏令营的活动。细读发现——这位小朋友读小学时, 调皮捣蛋管不住自己, 三年级开始写日记, 日记本上经常记录了老师、家长的循循诱导, 学会了自我反思, 渐渐懂得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 慢慢由任性不羁, 走向自觉自律, 强化了自制力。
读一读书中男孩日记所叙述的故事, 你会发现许许多多“似曾相识”的现象:上课时浮想联翩, 老走神;做作业时东张西望, 没正形;迷上小说后精力分散, 不专心;玩蟋蟀时得意忘形, 忘作业……这些毛病, 让最调皮的同学读了也觉得脸红。书中的小男孩之所以可贵, 在于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而且在日记中不断反思, 在反思中走向自律, 在自律中不断成长。
或许, 成功的奥秘就在于:日记, 成了正、反面教材, 不断催人自省。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 但又往往缺乏自制, 管不住自己, 特别是儿童。怎么办?我们可以告诉这样的同学, 书中男孩的故事, 像他那样, 勤写日记, 是管住自己的好办法。经过三年五载, 或许更短时间, 你也会管住自己的。
学者胡昭衡指出:“现在的青少年, 对于未来满怀热情, 他们都希望自己将来能干一番大的事业, 但大事业往往要从小事业做起, 而写日记, 是培养严肃认真地做事的最佳途径。”
例谈美术课题的导入 篇3
关键词:美术课题;导入;审美
美术教学更是审美的教育。一节契合新课标的美术课,除了按照新课标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备课以外,美术教师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而成功的课题导入能够迅速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当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为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做好铺垫。我在美术课堂上常用如下几种导入方法与同仁分享。
一、谈话导入
谈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课堂交流方式。在课堂上美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话语是简洁精练的、有技巧的,如何在较少的言语中蕴含丰富的内容,进而准确把控课堂节奏,这就要求老师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教师的谈话交流中得到引导和启发,顺利地生成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如在教学《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言:“当我们置身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在内心升起一种崇高、庄严和神圣的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何处?我们可否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天安门广场进行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简洁的言语既导出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又表明我们学习美术鉴赏的具体目的,又用反问语气的表达方式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尝试的欲望。
二、实录导入
教师经常用多媒体来增强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什么时候用,如何用这是一个不小的课题。我也许经常把自己的旅游图片和中外建筑图片找来,在课堂上放映给学生看,使学生激动好奇于具体情境中,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拉近了美术课堂教学与课余生活的距离,又为学生观察社会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素材。我在讲授《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时,课前我把本课的图片找来,再用剪辑软件编辑成课件,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学生观看后,老师就可以尝试着提问:你们对这些图片了解吗?是哪里的图片?可否见过?待学生一一回答后,老师就可以导入新课:“好!同学们的见识很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漫步中外建筑艺术》。”这样的导入方法,既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学生的分析、判断、体验、联想等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悬念导入
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强,设置悬念导入无疑是最好的方式,最能激发他们的审美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竞猜、提问、设疑等方式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悬念,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们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能激活教学过程的活力,有利于新的问题的生成和探究。如在《走进意象艺术》课堂教学的导入上,老师可以列举一些中外的抽象绘画作品,让学生竞猜画的什么?画家想表达什么?学生就会凭自己的见识和想象踊跃竞猜。学生表现得活跃且增强了美术课堂的气氛,拉近美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距离,他们共同投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在《线造型》一课中,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画讲桌上的这盆美丽的菊花。”学生只是机械地反应了一下。教师继续说:“但是,今天画花有个特殊的要求——不能用笔画。”“什么?不用笔,那怎么画?”学生在短暂的惊讶后很快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都开动脑筋,有的想出了用纸卷,有的想出了用硬纸片,有的想出了树枝、棉签甚至是手指等方法。这样的导入就使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就会有轻松愉快之感、兴趣盎然之味及投入彻底的喜悦。
四、演示导入
演示是美术课堂教学表达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要避免学生机械的模仿,要让学生学习到演示的精髓,能够积极地、自觉地领会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例如,在《有趣的拓印》一课中,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手拿三枚一元硬币、三张拷贝纸、三支削好的铅笔;然后将薄纸蒙在硬币上,用铅笔在硬币的表面不停地摩擦;再让学生仔细观察纸上出现的图案。老师在边讲边操作的过程中,就会使课堂教学显得直观而有趣。学生在直观体会后就会产生尝试的想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然,一堂美术课的导入,有时并不是单纯使用一种方法,而是要结合美术课堂教的需求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只有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创造热情和学习兴趣,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才能科学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属于自己的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不断地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可敏.师生口才的训练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课题小结 篇4
金坛市后阳小学
韦秀兰
冷冷寒风,暖暖人心。转眼学期已经结束,回首走过的历程,历历在目。为了使下一阶段的研究搞得更好,现将本学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基于体验性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理论指导,从体验性课堂教学的特点出发,经过一学期的摸索、尝试,我们逐步形成了这样一套做法:
(一)、课前自读。在课前,先让学生预习阅读课文,以便对要学习的课文有初步的感知,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及其他网络、图书等手段,最大限度地获取与课文有关的信息、资料。
(二)、反馈交流。进入课堂后,让每个学生把各自所获取的信息,进行交流、分享。同时,教师把备课时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原汁原味”地交给学生。综合师生的所有信息形成一个资源库。
(三)、课堂阅读。这一环节的阅读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1、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选择学习目标。教学中,可在
学生自我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小组讨论,经过筛选提炼,归纳成几个方面,然后由学生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会提问题,这是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经过教师的耐心引导和示范,才能形成。学生提问的内容和方法,一般有不解而问、有意设问、想象发问。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后两种提问。
2、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构建知识的切入点。确立了学习目标后便进入研读阶段。研读内容应让学生自主选择。无论选择的目标相同与否,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都不应当强求一律。而应当让学生选择自己最需要最感兴趣的,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3、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风格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因而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课堂上可以是默读、朗读,也可以是跳读、速读;可以自己钻研,可以找学习伙伴,也可以是小组讨论研究;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也可以通过辨论弄清是非。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解决问题,达成课堂学习目标。
4、采用多种体验方法,以读为主,辅以情境、表演等,更好地领悟课文的内容。
(四)、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阐述观点看法,提出疑难问题,进行交锋、辩论。发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师生共同参与,解疑答难。对于在小组讨论中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应汇集整理,师生共同探讨、共同感悟。这个环节是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智慧交融的过程。
英语课题小结 篇5
本学期,我根据课题组计划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课题开展活动。
1.加强老师之间的思想交流。
本学期,我主要是教学一年级的英语课,主要负责收集关于课堂的一些教学手法,但是更多的是和其他老师交流教学中的困惑与难点,交流彼此的教学心得。虽然是初步走进一年级的英语教学课堂,正由于是新教材新新学生带给了我们新的挑战,所以老师之间通过互相的探讨为学生开展各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课外阅读------激发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课题研究的牵引下,英语逐渐走进了学生的生活。第一、我充分利用早晨早读课让学生大声读英语,在笑一笑,乐一乐的过程中巩固课内所学的内容。第二、为了提高学生大声读英语说英语的能力,在课堂上,我才用了各种各样的评价方式,包括用不同的形式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表扬学生。
3、英语课外活动,在课外,我也勇于和学生呆在一起用简单的英语来打招呼。在活动中,气氛活泼而宽松,幼儿能大胆的说英语,从老师的鼓励中获得更大的自信心,孩子的性格也逐渐活泼开朗,乐意与人交往,儿歌的教学形式,使得幼儿增强了语言的节奏韵律,肢体动作的感觉,陶冶了幼儿的性情,开启他们的心智,从而促进幼儿英语听说能力的发展。
二、尝试新的评价机制
为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我在1年级几个班班尝试着新的评价机制。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也为了让老师和学生能看到不同水平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能力。在教学时,我试图通过搞一些学生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受益程度。这无疑是给一部分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是对于一些学习本身就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还是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反思与困惑
课题中期小结 篇6
一、课题简介
随着二期课改教材的全面铺开,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正是把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实践。实施学案导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应有高质量的学案设计。在我校理化生教研组申报区重点课题的基础上,我申请了子课题“学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探究”。本课题试图使学生通过学案导学,了解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学法建议、学习活动(问题探索、质疑问难、知识梳理、学习能力检测)、推荐作业、学习体会和兴趣博览等栏目。从而自己构建过程,并使学生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精神,在能力和精神的运用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从而让每个学生均能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发展。
二、课题进展
经过半年的课题实践,主要通过设计学案、学生提前预习学案、课堂反馈及课后检测的方式探究学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1、加强学习,提高自我研究能力
钻研教材、大纲、考纲,翻阅资料,优秀教案,找出各章节教材的主要学习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学能目标,借鉴优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景并设计有针对性地能力检测练习。
2、探究自主探究学习的组织教学
教学的成败关键在组织教学,而学案导学的教学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且要互补,则就更难了,经过充分的准备后确定按如下程序进行组织教学研究试验:
(1)、自学、互助分组预习
在各班内进行分组,每组为前后两排4人,因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发生变化,允许他们在组与组间每周自由调换一次,各组在上课前根据学案相互督促完成课程预习。
(2)、教师引导下的学习过程
老师依据教材和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推理、论证、实验、提问、辩论、归纳、总结等等。此过程时间长短可依据教材情况而定,一般为35分钟左右。
(3)、课内10分钟的能力检测
每位学生将在每节课的最后10分钟进行自我能力检测,并由教师当场进行讲评。并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帮助分析问题,师生一起解决问题。
3、课题阶段成果
在前一阶段的课题实践中,开了两节公开课《溶液的组成和性质》和《化学计算复习---化学反应后溶液浓度计算》;并且在咸阳教育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化学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
三、个人在课题实践中的体会
1、学习目标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的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能使学生明确方向,减少学习的随意性,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习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和学能目标,描述这些目标的语言最好使用便于操作的行为动词,切忌将教案中教的目标直接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用。如初中化学上学期《氧气的性质》一节的学习目标可这样设计:
(1).知识目标
Ⅰ、能说出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Ⅱ、知道氧气化学性质很活泼,能正确描述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Ⅲ、会熟练书写常见金属、固态非金属和可燃性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现象。
(2).学能目标
学会用实验探索研究氧气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
2、学习方法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学案导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初三学生由于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要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学情,与教学内容同步,由浅入深分阶段进行学法设计。
启蒙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化学思想、学习方法的启蒙指导,侧重于学习过程中各环节常规方法的设计,如阅读、观察、练习、思维、实验操作、微观想像、记忆等方法。
巩固阶段:主要是巩固、提高启蒙阶段的成果,初步掌握各环节的学习方法,并做到学以致用,侧重于化学学习中常用的对比、归纳、演绎、联想、记忆等方法的设计。
发展阶段:通过学习,学生的化学意识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这一阶段学法设计要特别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优化。
3、学习活动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所谓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自由思考问题、发表看法、勇于猜想、大胆质疑、动手操作。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并且纳入学生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学习活动设计时,教师要解开禁锢在学生头上的“金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决不能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探索过程,能让学生说的尽可能让学生先说,能说学生先做的尽可能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讨论的尽可能让学生先讨论,力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条件。
开放性学习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自主探索式、自学质疑式、同桌讨论式、合作交流式和互相辩论式等等。无论采用哪一种或几种形式,但都必须有开放性探索材料作载体。设计提供开放性探索材料要遵循三条原则:
(1)要遵循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善于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开放性的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巩固和深化的全过程中。
(2)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这一探索是自我需要,是自己的事情,这也是提高探索成功率的关键。
(3)提供的材料要难易适当,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参与中体现思维力度,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如果提供的材料学生思维过程中感到太简单,就不会感受到自我探索的价值,有时会影响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若提供的材料过难,学生不能取得成功,也同样会影响积极性,更不利于开放性学习活动的进行。
4、问题设计要具有探索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但是,由于受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还很少,课堂上多数问题主要还是由教师提出。因此,要使学案导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可使学生凭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除疑解惑。问题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要具有探索性和启发性,难度要恰好落脚在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问题设计的类型一般分为矛盾式问题、阶梯式问题、辐射式问题、逆向式问题、情境式问题、综合式问题等。例如,在学生掌握了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后,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改进实验室制氢气的装置达到连续产生氢气的目的?其用意是引起学生深入探索,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
5、学习能力检测设计要具有针对性
学习能力检测是学案导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的手段,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学习能力检测设计要有针对性,要做到目的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形式新颖。学习能力检测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即可通过完成练习和解决具体问题去反馈检测,也可通过学生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表述去检查和了解,还可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去了解。学习能力检测题的设计一般分为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延伸拓展三个层次。此外,在新授课学案的学习活动部分还设计了质疑问难和知识梳理两个环节。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学习活动中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反思学习新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疑惑,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勇于质疑,指导他们学会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通过教师点拨,师生共议解决的问题越多,学生的收获就越大。实践证明,通过质疑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得到形成和发展。
四、几点收获和不足
1、收获:
自主探究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全方位设计,多层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多层面入手,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2、不足:
习作课题小结 篇7
一、指导思想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第一阶段习作兴趣培养的基础上,从习作教学自身的规律出发,从学生习作的心理出发,从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出发,重新审视过去习作教学的得与失,用更加体验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习作教学。以《语文课程标准》为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习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水平。
二、工作要点
1.深入学习新课标、学习有关本课题方面的理论,在其指导下,通过研究,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作文教学新观点、新理念。
2.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密切结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张扬,不断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每月召开一次课题例会,每学期组织一次集体理论学习。本学期,我校聘请本校特级教师湖北名师黄应征副校长作了专题讲座,讲座的专题是《小学作文的起步观》。这次讲座为我们的起步作文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指点了教师作文教学的迷津。
2.走出去,吸收信息。每学期提供每位语文老师外出学习、听课、培训,回校后,汇报、交流。并形成研修资料,供教师们交流学习。这学期10月份,我校选派课题组六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全国第五届作文教学论团活动,回校后六名教师在全校作了汇报交流,就基础起步作文的十大策略和“小学语文读后写”的要点作了介绍,更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老师们的作文理论水平,丰富作文教学的经验。
3.创建校文学社,出刊校刊,鼓励教师结集本班的优秀习作,创办班刊。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为其出刊个人的作品集。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发表交流的平台。同时利用课题研究的机会展示学校的特色,利用校刊的力量在学生家长中间,其他学校中间,社会上扩大影响力。
4.在市教育网上,创办学校专门的作文博客文学社,把老师们的作文教学理论和心得以及学生的优秀作品,集中在博客里向外推销学校的品牌特色。
5.特色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美化设计自己的作文内容和作文封皮,自己的作文自己做主。定期举行校级作文评比、班级作文比赛,评出优秀作文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上,评出优秀设计,最佳编辑,多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我校五年级开展优秀作文展评,展出了一批优秀的习作,提高了学生的作文素养,赢得了家长的好评。
四、课题取得的成绩和实效。
1、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
借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本课题的开展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效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树立了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培养了资源开发的能力。部分青年教师学习制作课件,让现代化教学设备更好的服务于作文教学的改革。两年来,不少教师的作文教学设计、论文、教学案例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唐想平、丁国应、万育的论文获市一等奖,李想风、王平、李志梅等获二等奖,在全市教师作文教学展示课上,杨玉荣老师、祁春鲜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2、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促进身心发展
体验式作文教学加强了习作训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了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习作素材,使学生想写、敢写、乐写。我校校园广播小记者人数在不断增加,今年已达56人,2年来学生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文章56篇,在湖北省三峡杯作文竞赛中获省级特等奖一人、大市级一等奖的达50余人、市级一等奖达30多人。
体验式作文教学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心灵,使学生在实践、感悟和习作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良好的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作文”与“做人”和谐统一、共同发展。
五、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1、如何把握“体验”的度?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的作文课貌似热闹体验,实际还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或者只有部分学生在课上唱主角,牵制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有的作文课则是“体验”到了另一个极端,学生作文随心所欲甚至是胡编乱造,而教师又不知如何引导。体验教学≠放任自由,放胆作文≠为所欲为,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2、如何解决新时期学生作文中的新问题?
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后,我们发现学生敢说真话了,能抒发真情实感了,但是从学生的作文中我们也发现了从中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如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困惑、焦虑,遭遇挫折时的悲观厌世情绪,还有遭受家庭破裂创伤后的自暴自弃等等不良心理。我们倡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但面对这种不良的“真情”,我们该如何疏导?新的时期,我们的作文教学面临着更多的任务:要教作文和做人,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的人格达到和谐完美的发展。
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 《小学高年段综合训练作文教材的校本开发研究》
课题阶段研究总结(2012.3—2012.7)安图县第二实验小学 课题组
时间来去匆匆,一晃又是一个学期。课题“小学高年段综合训练作文教材的校本开发研究”从立项至今,已实验半年。回顾半年来的研究历程,虽然倍感艰辛,但每次领略到课题组成员在课堂实践中彰显的教学风采,着实便有“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欣慰感。下面,是我校课题组在本学期课研中的进展情况。
一、以自编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促提高,课题组成员定期进对自编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并且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汇报交流课。本学期主要结合学校的“五课三研”活动开展,课题组教师都参加了本次活动。我们事先组织了集体备课活动,教师针对自编的作文教材开展讨论,形成了一份有价值的作文教案,并完善了作文教材。出课结束后,我们又组织了评课活动,主管领导朴主任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这次活动中,齐建娟老师的《仿写训练》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学到了很多。齐老师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引用大量的名句名段,如朱自清的《春》的开头,让学生接受名家的浸染。齐老师还善于抓住生活中的趣事来选材,学生写起来毫不费力,这种大量选材的方法极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思路。
学期末,我们又组织了作文课题研讨课活动,每位课题教师都上了一节研讨课,课后大家在一起评课、研究教材,使我们的自编教材不断完善。
这次研讨课中,袁凤玲老师的那一节《那一次,我——》引得整个课堂笑声连连,我不禁在想,这还是作文课吗?孩子们不再讨厌作文了吗?袁老师在授课时以我们的自编教材为依托,善于抓住材料中的拓展进行思维的训练,再加上她幽默的语言、诙谐的话语,让作文课成了一节欢乐的课堂。刘海霞老师听了两节五年级的作文课,自己又上了一节六年级的课。在课后反思中我们觉得我们还欠缺许多,作文不是简单的框架填充,而是有生命,有思想的,应该让学生拾级而上,逐步提高。还有我们的训练方式应生动、具体实施,而不是词语的堆积及简单的背诵,应让学生大量欣赏美文,名家名作,这样才能打开视野,拓展思维。
不管哪节课,都以“朴实、扎实”的课风,体现课堂教学的和谐,验证了我校这一课题的研究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并逐渐走向成熟。
二、以交流求共进
根据学校的要求,我们每周四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课题组教师借这个机会努力渗透科研元素,在共同研究的过程中开展合作,谈观点、说想法,述反思,相互交流,借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利用集体的力量实现合作和共同提高。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不求激进,以每次备好一课高质量的教案为目标,以自编的作文教材入手,集思广益,使作文教材不断完善。课堂中,教学形式从多方面入手,尊重个体,关注差异;创设情境,启发思维;激活评价,激发兴趣。
三、成果展示
课题组教师认真进行课后反思,及时积累教学案例,并形成研究论文,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4月份我们完成的是教学随笔。齐老师在随笔中对她的汇报课中的《仿写训练》做了反思。
6月份,我们课题组教师又结合自编教材和课堂实录完成了一篇案例。刘伟华老师的《哑剧表演》给我们呈现了一堂与众不同的作文课,学生在玩中学作文,真是有了亲身体验才更能将自己的动作语言写具体,才更能将自己的感受表达深刻。
老师们一份份听课记录、案例评析、教案、教学反思、学期总结等等,仿佛就是我们成长的印记。本学期,教师的教学反思更深刻了,积累的教学案例更丰富了,论文、小结的内容更充实了。“厚积”就能“薄发”,相信我们的课题研究会取得更多的收获。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进一步借助于网络教研、自学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研究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更为突出问题:
1、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一学期来,大家重课堂教学,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
2、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对本课题研究研究不够深入。致使课题研究只是蜻蜓点水式,有“动静”,无“涟漪”。
五、今后的研究措施
1、完成、完善自编教材
在第一次用过教材之后进一步完善下册教材,利用假期编纂上册教材。
2、强化实践研究
充分学习和自我研修,上好课题实验研究课,初步形成可操作的范例,完善操作要点。
3、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时
案例、随笔、论文等,整理出一些有价值的、可借鉴的文字材料。
4、整理和归纳阶段性课题资料,建立课题档案
以上是课题组第一阶段所做工作的简述,我们虽尽力而为之,但还有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对我们的阶段性成果分析报告指导和批评。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呼玛县第一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HT〗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基”理论中对塑造未来新人的描述:“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与社会规范性的有机统一的发展„„作为最根本的任务”,可以看出,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更注重于个性化教育。而写作能力则是构成语文素养的一个主要分支,提高学生个性化作文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在新基础教育理念指导下对个性化作文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现象:(1)重表达,轻育人。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2)重模式,轻能力。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点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的材料与模式。(3)重课堂,轻生活。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4)重指导,轻讲评。很多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面对作文后的讲评不重视,常常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或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大刀阔斧的进行修改。这样,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假话连篇,假情假意,缺乏个性化体验,学生独具匠心的棱角受到压抑,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毫无童真、童趣,毫无灵性可言。
目前,世界各国写作教学有一个共同的趋向,就是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日本语文教学界倡导的“生活作文的写作思想,值得我们借鉴。“生活作文”是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主体的人格,这是一种基于事实的、学生的自由表达为主的教学形态。又如美国的写作教学也有一种盛行的做法,就是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写作的东西必须是学生真正相信和关心的。
据以上认识,我们提出并实践了“超越教材,张扬个性”的研究设想。所谓超越教材是指突破教材中相对固定的作文训练序列,有序与无序相结合,训练习作(教材上的)与引导创作相结合,允许和鼓励学生自主表达;使我们的作文教学随时适应学生变化着的现实生活,顺应学生不同的语言个性。这样,我们的作文指导就能从知识形态真正走向生命形态,将“习作”植根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土壤,置身于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环境中,润物细无声般地将鲜活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作文资源引进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来,使它每一天都焕发时代的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个性才能获得自由张扬的空间。
二、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本次研究,使学生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总结出作文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策略的基本目标、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个性化的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
2、具体目标
我们的具体目标是以综合实验为背景,不同年级采用“专项突破”的方式进行。我们把一至六年组分为三个段。 一、二年级是准备阶段。应突出说话能力的培养。这一阶段是直观感知阶段,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观察、认识事物,进行说话训练。说是写的基础,突出个性化,做好“四练”:一是练胆,训练学生敢说;二是练看,看是说话的基础,要学会看;三是练听,听是发展语言的基础;四是练读,绘声绘色地读,积累语言,这是学生应用语言的基础。 三、四年级是过渡阶段。重点突出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会观察要做好三点:一是解放,把学生从狭窄封闭的课堂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观察,体验,去广泛阅读、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素养;二是培养会看,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揭示事物的确良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有没有独特感受,有没有创意,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三是敢写,有时学生所写并非是学生所想、所见、所闻,而是说一些唯心的话,假话。因此,文章往往出现“假、大、空”。要激励学生敢说,敢于发表自己真实的情感,说真话,抒真情,这是写好个性作文的基础,使学生习惯于大胆地、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五、六年级,综合体现阶段。是学生把“观察、想象、写作”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训练的阶段;此阶段要求学生学会合理地想象、客观地分析事物的变化过程,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本质。在综合体现阶段,要突出两个字,一个是“趣”,一个是“活”。要让学生觉得作文是一项轻松愉快而又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并且以浓厚的兴趣作动力。因而,教师在训练的方法上必须不断创新,推出新方法。
三、研究内容
1、将作文训练的内容向生活延伸;向不同的学科延伸,实现学生作文个性化
2、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深刻而细腻多角度感悟生活,有个性地表达生活。
4、真实,说真话,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真正做到“文中有我之心,有我之思,有我之情”。
5、引导学生实施个性化的阅读。
四、实验原则及研究方法
1、实验原则(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要使学生在写作实践活动中,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教师的指导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客观准确地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处理好顺应与引导的关系,特别要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自主的行为。
(2)求真求善的原则
一是要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作文教学规律。二是追求最佳教学效果。
(3)探究创新的原则
探索性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新规律,获得新的科学理论。探索性实验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发现新经验,新方法并及时总结交流。
(4)动态发展的原则
实验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本课题采取滚动式推进不间断实验的研究策略,以求推旧出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5)整体推进的原则
写作能力是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分支,个性化只是评价作文优劣的一个维度。作文个性化只是我们要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一个切入点。在关注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同时,必须重视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将作文个性化纳人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之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改革,尤其重要。
(6)多元开放的原则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百花齐放,求同存异。广泛吸收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广泛团结志同道合者,摒弃门户之见,共同切磋探讨。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侧重课题的前期论证,收集国内外有关内容、研究的观点、方法等。
2、调查研究法:各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了解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写成调查报告,明确研究方向。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教法和学法模式等,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4、个案研究法:针对具体情况,依据全面发展理论,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案记录和研究。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6.3——2006.8)
调查、分析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完成调查报告,起草并拟定本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6.9——2008.8)
边计划,边论证,边学习,边实验,边研究,边小结,边推广。
3、总结阶段(2008.9——2008.12)
整理资料,撰写报告、论文,提供优秀课例,学生优秀习作。
七、成果形式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论文集》 《呼玛一小学生习作选》 课题结题报告及工作报告
课题组成员作文“个性化”教学课堂展示
八、具体做法:
(一)建实验班,精选实验教师。
搞好此项课题研究,不能只顾一点一面,不计其余。所以,我们所选的是很普通的班级。对实验教师进行了精选,要求实验教师,首先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要热心课题研究,肯下功夫,有爱心,有敬业精神。
(二)制定实验方案及制度
1、依据该项实验的基础理论和指导思想,通过对我校作文教学现状的评测分析,对实验教师的摸底了解,制定了《实验方案》。
《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1、指导思想。
2、实验的目的要求。
3、实验的原则。
4、实验的方法。
5、达到的目标。有了这样的方案,就减少了实验的盲目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课题实验的有效进行,我们课题组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制度。其中包括:研讨制度、备课制度、观摩制度、交流制度,要求课题组成员应积极参加组织的各种探讨及实验等活动,把握实验方向与重点;课题组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本实验课题组的备课分为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两种主要形式,实验教师要对备课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如实总结,不断积累经验,并努力建立起本实验课题的备课资源库,提高实验的层次;学校每学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一次专题教学观摩活动,具体展示教师教学的个性化风格;学校每学期组织参加实验的学生开展一次讲故事、专题演讲、现场作文竞赛等活动,检验学生学习情况,推进实验进程,展示学生个性化发展风采等。
(三)研究的具体措施
在课题研究实施中,课题组坚持“科学、有效、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初步摸底,搞清基础。
实验班确立后,通过测试;问卷等形式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作文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同时又对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进行了初步了解,目的是以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进行作文教学。通过调查了解,目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孩子往往在大人的规范和劝诫下,要挑大人们希望他做的事儿来写,这些事也往往渗透着大人们所希望的思想或观念。如小学生应该听话,应该拾金不昧,应该见义勇为„„,不应该撒谎,不应该„,所以目前学生作文里的思想应该说是千篇一律的,看了一百个学生的作文,也就只看到一种思想。在本来就经历不多的小学生身上,就只有几种近似公式化的“范型”可写。如果没有,就只好依赖于编造。如拾金不昧是好的,但路上不是那么容易拣到好东西的,那就假想一件吧。难怪在学生周记中,竟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路上拾到了钱。造成“似曾相识”的重要原因是我们教师的作文指导过于整齐划一,审题、选材、表达方法等都要一一落实,才能放手让学生写作;之后,教师精批细改,然后针对学生的典型问题进行集体讲评修改等。这种指导其实是漠视学生的生命意义,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发展。缺乏个性化的指导,是导致学生作文缺乏个性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所以,我们认为教师的作文指导工作的核心是加强个性化的指导,将主要精力放在启发、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写作上,成为学生写作上的合作伙伴。
2、转变思想观念,促进认识到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实践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新的作文理念要真正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才能成为教师理念建构的基础和准绳,从而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1)加强培训,理论引领实践
学校加强对课题的培训与学习,加强对课题的动态管理,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中学习上,我们实行例会制、学习制,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议,安排一次评价专题学习,让课题组成员及时掌握当前有关作文个性化的新理念以及作文个性化的新方法,让课题组成员,及时交流各自对课题研究的经验与困惑。同时向实验的老师介绍一些书刊杂志,拓展教师的认知视野、拓深他们的研究视角、拓宽他们的研究范畴,从而使他们在理论上有更多的收获。研究伊始,组织实验教师学习课题实验方案和相关的理论,使教师深刻领会实验的目的、要求,以及要达到的目标;使教师真正领悟: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主体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是个性化教学理论在作文教学领域的实践体现。它除了作文教学所涵盖的学科定义和学科使命外还包含着以下三个层面的内涵:
在教学目标指向上,把培养学生优良素质最终形成以“自由个性”为核心的健全人格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个别化的教学方法。
在作文评价体制上,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概念化、模式化的评价方法,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不同学生提出分层级的教学要求。简单说,就是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能自由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新颖。“思想”“自由”“真实”“新颖”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总之,个性化作文重在强调求异,尽量避免趋同。
(2)重视反思,提炼研究经验
加强实验教师的自我反思和随机沟通,积极撰写教研日记,实现以交流促思考和以思考促积累,以积累促发展的目的。促使教师从参与研究变为自觉参与,自觉地从理论上反思研究行为,逐步将经验提炼上升。
3、以课例引路,上好研究课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组织的各种探讨及实验等活动,把握实验方向与重点。以教学、教育案例为载体,实施行动研究,使教师与研究者(专家)在共同制作案例时出现困惑与思索,教师在理念与经验引领之下进行行为自省、教学经验重构、扎根埋论建立。研讨活动为集中研讨共三种形式,一般情况做如下安排:
(1)每两周由执行组长牵头,组织课题小组成员,开展一次研究活动,主要是学习本课题实验的理论知识与先进经验,小结本课题实验的经验与教训,确保课题研究在正确的指导下有序进行。
(2)每月每个实验项组织一次公开研究课。
(3)每月由小组长牵头,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一次研究活动,主要是研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在互相交流中共同提高实验的操作水平与效益,并努力争取形成理论认识,不断丰富实验的内涵,使实验更有普遍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由于作文教学改革始终是一项难点,在课改背景下上好作文课,更有难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课的尝试,我们发现,执教者已经有课改意识,但行动上还是犹犹豫豫,力度不大,深度不够。为此,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观看“作文教学观摩课”的教学录像,写好教学小记并在课题组进行交流,以优质课促反思,以优质课来引路。通过“观看——反思——交流”这样一个过程,组员们从教学理念上有了根本的转变,从而切实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4、加强教师间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因为每位教师的学历不同、阅历不同、知识结构的不同,所以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也不同,对个性化作文的理解、把握不同。为使课题研究顺利有效进行,我们采取先观摩课题研讨课,再集中交流各地课题研究情况的形式,老师们紧紧围绕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结果等,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践收获。老师们的交流中,有理论学习的收获,有教学困惑的剖析,有教学成功的感慨,有教学失败的倾诉。通过平等的对话、横向的交流、纵向的引领、思维的对撞、观念的争鸣,老师们都说,这是一次教学观念上的洗礼,也是一次教学经验的展示,更是一顿丰盛的精神佳肴。
5、反思、总结、提高。
为了保证本课题研究工作的落实,我们制定了研究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实施计划,做到人员、时间、效果三落实,并把课题计划分解纳入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之中。每次活动后都让教师及时反思、不断总结、提高。每次听课、看录像后,都要求教师认真填写课例分析。每学期,都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撰写一篇作文教学方面的论文。
九、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在实施”作文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个性化作文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规范了训练过程,使每次的作文写有目标,评有依据,改有方向。实施全方位把关,面向全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文,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由害怕写作文到乐于写作文;由“空洞无物”到“灵性四射”;作文题材俯首可拾,佳作妙语信手拈来。
(二)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在这一学年中,学生通过阅读,记笔记,写日记,办手抄报,作文园地等,写作能力日渐提高,并养成了随手记笔记,随时写日记的好习惯,为更好地进行个性化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仅在本年级中脱颖而出,在校内的各项比赛中纷纷获奖。
(三)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科研能力
课题组通过富有个性的教学实践活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成果,得到校内同行的公认。
思考与启发
我们的“作文个性化”课题旨在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张扬学生的个性,这与新课程标准是相吻合的。
(一)培养兴趣为先导
培养学生个性化的作文能力,应当从低年级抓起。我们必须采取多种办法,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教师对写得好的夸一夸,对不敢写的拉一拉,对写不好的帮一帮,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从而期待下一次的成功,渐渐形成写话的兴趣。(二)重视个性化作文的引领
个性化作文,提起的时间不长,教师在指导上办法也不多,当前应予以更多的关注。低年级是最爱想象,最富于幻想的年龄段。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写想象中的事物,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的能力是无穷的,一旦让它释放出来,会给我们一次次惊喜!因此教师应取得家长的配合,使作文个性化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显示个性应和时代紧密结合,让学生融入社会生活之中,但是教师必须在班集体中做出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对“真善美”的讴歌和对“假恶丑”的批判必须旗帜鲜明,避免学生走极端。
2、显示个性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它是一种有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才能得以更好的发挥,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拨云见日,其乐无穷。
3、教师的观念要从根本上转变,否则影响课题研究的成效。
十、下一步设想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作文教学的关键还是应该上好作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要重视作文评讲。今后,我们的研究工作将进一步侧重于作文课堂教学,向作文课堂教学要效益。我们还要让作文向其他学科更好地延伸,让作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与艺术学科相融合,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我们将不断建立完善的作文多元化评价体系,真正让学生爱写、乐写、会写,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下一步的具体做法:
1、学校每学期组织课题研究的教师开展一次专题教学观摩活动,具体展示教师教学的个性化风格。
2、学校每学期组织参加实验的学生开展一次专题演讲、现场作文竞赛等活动,检验学生学习情况,推进实验进程,展示学生个性化发展风采。
3、成立“个性化作文文学社”,每两个月由文学社负责出版一期专刊,刊登实验班学生的优秀作品及教师的点评,为师生提供发挥个性特长的舞台,以点带面,激励全体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