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学期小结

2024-09-15

课题组学期小结(共11篇)

课题组学期小结 篇1

课题研究学期小结

通过对本班农民工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特点点错,他们具有以下的学习特点或习惯

1.学生们想学习,可是底子太薄,而年龄又偏大无心去学习。2.女孩子想学习,但是家长的思想落后,重男轻女,不让女孩子学习。.农村城镇教材差异太大,知识衔接有问题。.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家没有时间复习。而遗忘的速度快。.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我们的教学还是常规性的教学方法。循规蹈矩的教授学生,没有特殊的针对农民工子女的教学方法,使老师费力气教,学生费力气学,但是教学效果极其不明显。老师,学生都怨声载道。

课题组学期小结 篇2

关键词:课题研究,指导,撰写日记,成长,良好习惯

2009年12月31日, 我校申报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研究》, 2010年1月20日, 经课题主持人刘加民 (共青团中央《中学生》杂志社编辑) 批准立项。两年多来, 我校课题组成员同心协力, 分工负责, 通过研究发现:指导学生坚持撰写日记, 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笔者作为课题研究成员, 与同事们共同见证了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收录”于心, 归结如下:

一、指导坚持撰写日记, 培养阅读兴趣

哲学家周国平对于坚持撰写日记的感触是:“我认为能写字的人就应该经常写日记。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两件事情, 一件是看课外书, 另一件就是写日记, 从小我就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我发表作品很晚, 直到41岁才发布我的第一部作品, 在这以前一直没有真正的作品发布, 但我可以说是从5岁开始写作的, 因为从5岁开始就写日记了。”

我校六年2班严宏同学因为家庭困难, 从三年级开始得到城关派出所全体干警的捐助, 感激不已, 不知何以为报, 语文老师知道后, 告诉严宏同学:你想感恩干警, 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干警的关心和你自己的成长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你的每一点进步就是最好的感恩方式。从那天起, 严宏同学开始动笔写下每一天的心情、记录每阶段的足迹。

严宏是个心中藏不住事的同学, 总喜欢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老师分享, 当她写下一则感觉较满意或是感觉特不对劲的日记时, 就会拿来让同学“欣赏”, 而且主动拿给老师要求修改。由于刚上三年级, 语文老师看到严宏的日记大多是文字和拼音的结合版, 甚至错字漏字、词不达意, 但无论如何写日记的习惯已经养成。于是老师又给严宏同学一个让她受益终身的建议:多看课外书籍。

如今, 看书和写日记成了严宏同学每天必做的“两件大事”, 日记铭刻着她的成长历程,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 她的视野开阔了, 语句通顺了, 用词合理了, 感情丰富了。在2010年10月18日中心小学“现场日记比赛”中, 一举夺得四年段一等奖。

二、指导坚持撰写日记, 规范书写习惯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作为教师, 要提倡学生写日记, 写日记, 可以避免写错别字, 可以使学生掌握语言, 把语句写得通顺一些。长一点的日记, 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

“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 做文明人”, 这是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但随着科技的进步, 现代化工具的不断普及, 青少年的许多能力逐步弱化。有了卷笔刀或所谓的自动笔, 不会用小刀削铅笔了;有了各种型号的现成塑料书皮, 不会用牛皮纸或报纸包书本了, 甚至有“一手好字被电脑废了”或“有了电脑不用练书法”的戏言。

我班级的刘冰同学感受最深的是:在表彰会上又领奖了, 心里还洋洋自得, 可在学校“优秀日记展”中, 发现所有展出的日记里, 我那篇的字最难看, 要不是玻璃橱窗上锁, 可能第一时间就被我撕了, 哎, 抓紧好好练字吧!

当天下午, 刘冰上学第一件事就是找书法兴趣班的老师, 要求参加书法兴趣小组, 哪怕“旁听”都行。众所周知, 一个人一旦认准了目标, 离成功可就不远了, 经过不到一学期的苦练, 刘冰同学的书法大有长进, 不仅参加今年中心小学的庆“六·一”书法比赛并荣获了一等奖, 而且每篇日记都用书法兴趣小组中所练习的规范字进行誊写。见过刘冰近期日记的老师和同学都感叹:没想到, 这日记本还是书法练习本!

三、指导坚持撰写日记, 提高自学水平

作家韩作黎认为:“写日记, 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而且可以督促自己抓紧自学。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 在今后漫长的学习道路上, 日记便会时时成为自学的督导。”

我们学校从2009年11月20日起, 遵照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 召开“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 掀开了我校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我们属于农村中心小学, 大多数学生是农民工子女, 在推进的过程中, 很快发现, 这一教学模式的“先学”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而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说却是最难突破的瓶颈。原因有三:其一, 农民工自身忙碌, 无暇顾及, 而且多数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 没有能力指导子女自学;其二, 农民工家庭, 课外书籍十分缺乏, 能够用于辅助子女自学的更是几乎空白;其三, 作为现代媒体最重要的计算机, 在推行教学改革的时候做过统计, 家中有计算机及运用网络的不足百分之六。为此, 我们参照省内外一些课改先行校的成功经验, 集体制订实施方案, 并结合学校实际, 提炼出提升学生自学、交流、展示、质疑、评价等“五项能力”的培养策略。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结合课题的研究, 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做好自学笔记, 一些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同学, 将自学情况写成日记, 这些同学在自学检测时总是胸有成竹, 小组讨论时表现得特别活跃。于是, 多数同学都“依葫芦画瓢”, 养成撰写自学日记的习惯———有的记下自学中存在的困难, 及时向同学、老师请教;有的写下自学的心得, 经常与同学、伙伴分享;有的记录自学的遗漏, 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近两年的实施,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 课堂教学改革也不断取得突破, 受到省内外专家、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记者多次到我校采访“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推行情况;省内外许多学校相继组团到我校参观考察。

六年级 (2) 班的严佳欣同学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考试中, 取得语文97分 (语基69、作文28) 、数学100分的优异成绩。她说:四年级的时候, 老师要求我们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学情况, 我就养成了每天完成作业后写日记的习惯, 作文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先学后教”以来, 在老师的指导下, 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快提升。自学能力提高了, 成绩自然就进步了。

她的同学温奕静说:知其所以然, 自学不困难。

课题组的老师有个共同的感受:学生坚持写日记,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水平, 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同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校长的总结可谓一语中的:学生掌握的知识, 一转身就忘了, 但能力的形成, 可以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四、指导坚持撰写日记, 强化自制能力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少年文库中《学会管住自己》一书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小朋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日记, 多年后, 不仅学会了管住自己, 而且以突出的表现参加了考察夏令营的活动。细读发现——这位小朋友读小学时, 调皮捣蛋管不住自己, 三年级开始写日记, 日记本上经常记录了老师、家长的循循诱导, 学会了自我反思, 渐渐懂得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 慢慢由任性不羁, 走向自觉自律, 强化了自制力。

读一读书中男孩日记所叙述的故事, 你会发现许许多多“似曾相识”的现象:上课时浮想联翩, 老走神;做作业时东张西望, 没正形;迷上小说后精力分散, 不专心;玩蟋蟀时得意忘形, 忘作业……这些毛病, 让最调皮的同学读了也觉得脸红。书中的小男孩之所以可贵, 在于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而且在日记中不断反思, 在反思中走向自律, 在自律中不断成长。

或许, 成功的奥秘就在于:日记, 成了正、反面教材, 不断催人自省。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 但又往往缺乏自制, 管不住自己, 特别是儿童。怎么办?我们可以告诉这样的同学, 书中男孩的故事, 像他那样, 勤写日记, 是管住自己的好办法。经过三年五载, 或许更短时间, 你也会管住自己的。

学者胡昭衡指出:“现在的青少年, 对于未来满怀热情, 他们都希望自己将来能干一番大的事业, 但大事业往往要从小事业做起, 而写日记, 是培养严肃认真地做事的最佳途径。”

课题组学期小结 篇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市小学生郦思哲写的题为《妈妈回来了》的作文,仅107个字在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商出,荣获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这篇在一般老师眼里很难获高分的作文,一举夺得大奖,令人深思。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说,“这样的一篇小文获奖其实是一个启迪,它在提醒我们要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孩子的童心是最起码也是最宝贵的。”

我们生活在农村,其实,农村小学生生活在广阔的空间,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如:山川田野、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等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只要我们按照预定的作文教学目标和内容,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走进生活,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从而使学生有感而发,轻松愉快地写自己的感受。并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创新素质,最终提高农村作文教学质量。所以我们提出了农村生活百字小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百字小作文即不用很长篇幅,用短小的文字写出真事真人真景与真切的感受让作文贴近生活,富有真情实感。

一、现阶段课题组开展的工作

1作文课重点进行百字作文教学和写作指导。实验组老师们分类梳理教材中的作文教学资源。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丰富生活体验一内化学生感悟——学生自由写作”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指导学生真实写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每月一次的收集、交流农村语言活动;每周开展的体验农村生活活动;中高年级每月开展的优秀观察日记评比活动。

3各班成立“农村百字作文”兴趣小组。有专门的指导老师辅导写作,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本学期我校已在《小学生作文世界》等报刊发表作文累计二十多篇。

4教师间相互听课,共同发展。定期开展每人一节研究课的教研活动。全组教师共同参与,集体备课,全体听课,课后开展从自身讲的角度和听的角度进行相关课的反思、研究,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二、在课题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存在的问题

1实验的力度不够,由于场所设施等诸方面原因,不能全面展开教学实验,有些教学实验从学生的作文情况来看学生有较大的差距就是说好的学生写得很好,差的学生不够理想。

2由于我们在农村,家长的素质不是很高,家庭辅导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未能及时与家长进行反馈交流。

3现在农村孩子也缺少农味。

三、今后研究思路

1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作文教育资源,拓宽作文写作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作文、运用作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

2要精心设计作文实践活动,切实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等习作能力的立体积累。

3调整和充实课题组成员,加大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积累资料。

课题组自我鉴定小结 篇4

——“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结构的研究与探讨”结题报告

黄山市黄山区耿城中心学校课题组(执笔:石 磊)

课题立项年份、序号:2008年、JG082

32课题承担单位:黄山市黄山区耿城中心学校

课题负责人:石 磊(副校长、小学数学中学高级教师、市小学数学特约教研员、黄山市名教师)

李 健(区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课题组主要成员:

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承担任务

石 磊耿城中心学校副校长 小中高课题负责人

李 健耿城中心学校教研组长 小高课题负责人

高娟娟黄山市教科所教研员 小高理论指导

李旭辉耿城中心学校副校长 小高实 施

徐 慧耿城中心学校教师 小一实 施

方雪娇耿城中心学校教师 小高实 施

陶慧静耿城中心学校教师 小高实 施

余 玲耿城中心学校教师 小一实 施

何黎明耿城中心学校教师 小一实 施

李雪梅耿城中心学校辅小教师 小一实 施

胡建平耿城中心学校辅小教师 小高实 施

王毅贞耿城中心学校辅小教师 小一实 施

林 涛耿城中心学校饶小教师 小高实 施

课堂,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世界,也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课题组自我鉴定小结。课堂结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系统思维能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益的养分。——题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 景

1、课程改革的需求。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内容情境化……课堂已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探索、充满情趣的学习乐园。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不少教师在认识上不深或理解上偏差,导致课堂形、实不一致,教学内容不明确,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在冲破了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结构模式之后,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系。课堂结构设计不清晰,课堂教学缺乏让学生有效探索体验的过程,学生学习表面化,不少教师对四十分钟缺乏通盘的考虑,课堂教学中存在普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重知识,轻能力,重讲解,轻探讨,重训练(熟能生巧—熟能生厌---熟能生笨),轻思维,重结论,轻过程的苏联凯洛夫五环节课堂结构还常常影响这部分教师,课常教学结构落后僵化,教学效率低下。

2、教学研究的需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师需要教育研究;需要将教研、科研两者相结合。引导教师规范、深入地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结构的研究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3、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实现学校发展与深化课改的统一,教师和学生成长的统一,教师发展与深化课改的统一,需要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塑造研究型教师群体,并且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名师和一大批骨干教师;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二)意 义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取决于课堂结构是否合理;优化课堂结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重要条件;抓住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也就抓住了教学改革的“牛鼻子”。现代课堂教学,一定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感受,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使课堂教学真正充满生机活力。构建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数学课堂活动结构,组织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能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生活,是我们数学教学不懈地追求。

鉴于以上考虑,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单

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和国家课程改革同步一致,并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理论价值在于:本课题研究成功,将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结构的一般模式,这一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价值。其次,本课题研究和积累的经验资料,对于丰富和发展课堂结构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自我鉴定《课题组自我鉴定小结》。

优化课堂活动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是革除陈腐的教育观念,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课堂活动结构,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合理搭配和排列。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为主线,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它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课堂结构实际上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流程,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三个要素组成,它们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系统中人的要素,是有情感、有意志、有需要的。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为社会作贡献的意识构成课堂系统中的整体格局。课堂结构中除了人的要素外还有物的要素,它包括教材、教具等教学媒体。这些“物”是一种信息载体,他存在诸多缺陷。就以教材来说吧,他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优秀的学生理解力强,认为课本过于繁琐,读后产生厌烦情绪,差生则看不懂,产生畏难情绪,可以这么说,教材是一本无人活动的科学笔记。正是因为课堂系统中物要素有局限性,才导致教师这个伟大而崇高的角色的产生和存在。

课堂结构与教学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结构多数情况下是针对某个教学阶段而言,如果教学结构针对的是整堂课,那么这种结构就是整堂课的一个活动结构,即课堂活动结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教学也是如此,是一种过程性存在。

2、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理论。美国学者乔伊斯等人提出的教学模式理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具体规定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活动,实施教学的程序,应遵循的原则及运用的注意事项,成为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的指南,它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操作性程序和策略,有利于理论研究和指导教学实践。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理解、把握这一理论,遵循课堂教学元素多元化,师生关系民-主化,课堂教学的情境性、交互性等教学原则,指导教师在优化课堂活动结构中提升改进策略,进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3、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人类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思维过程,行为的变化是可观察的,同时通过行为的变化也可以推断出学习者内心的活动。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因此,在教学实践研究中,我们将着力关注并运用一定的策略改进课堂教学活动结构,使其成为课堂结构与有效课堂之间的中间变量来改进并强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4、新课程标准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少数“精英”的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知识或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使所有学生“模式化”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某一阶段的发展;注重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个人的发展。而这些都不是传统的忽视学生本体的教学模式所能完成的,所以需要建构多元化、开放式、活动化的数学课堂活动结构模式。

5、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悟知识的本来面目,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某些更为重要更有价值的东西。“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结构的研究与探讨”,试图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学生“主体性数学活动”为载体,以教师、学生共同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探寻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数学课堂活动策略;探寻如何有效促进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学习方法,发展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寻如何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探寻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课堂活动结构模式;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营造合作、共享、创新的校本教研文化。具体的说:

1、教学过程变革。变教师导演的“教案剧”为现实背景下师生平等对话、互动生成的鲜活生命历程,充分利用探索出的课堂活动结构模式灵活组织教学,让教学过程植根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推进于师生互动生成之中,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

2、学习方式变革。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有充分的参与与表达的机会,学生学习成为教师引导下的自主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3、注重学生发展。让学生经历自己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互动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学习数学,利用自己的经验、通过合作交流学习数学。让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让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特别是对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关注教师成长。教师的教学观念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教学行为由教案的执行者变为学情的关注者、教学资源的发掘者、思维发展的促进者和教学智慧的积累者,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阜南一初英语课题组调查问卷小结 篇5

学困生的存在既影响了初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又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转化学困生理所应当成为一个教师的职责。虽然同为学困生,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人为本,除了要着眼于优秀学生群体的学习状况和质量,也要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学困生,更要注意困生的转化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对学困生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了解他们形成的各种原因,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地帮助和引导他们,以使其重拾英语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整体成效。

阜南一初英语课题组为了掌握英语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对八年级593学生进行了调查问

卷发现:留守学生265人,占总数的44.7%;单亲家庭学生17人,占总数的2.9%;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仅有145人,占总数的24.5%。

那么什么是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和有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

留守学生指那些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在家无人管束的学生。有些留守学生由于自身的智力因素较差,导致学习无目的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习抱自暴自弃的态度,成天无精打采。上课有自卑心理,不敢举手发言,最总成为英语学困生。

所谓单亲家庭,也即是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值提高,就造成离异单亲家庭急剧增加,有些离异单亲家长为自己选择离婚而使孩子失去了完整的家庭,对子女有强烈的愧疚心,有竭力弥补子女不幸 的想法。家长尽其所能地给孩子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过于细致的呵护,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许多单亲家长,把子女作为自己生活的唯一精神支柱,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使子女负载太多期望,殊不知过高的期望值势必给子女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有些单亲家庭由于生活的压力则是对孩子疏于管教,任其发展。据我们统计调查发现单亲家庭也是学困生居高不下的原因。

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是指那些对学习缺乏兴趣,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他们自控能力差,较随便,不听讲,练习不完成。

课题小结 篇6

本学期,和组内的老师们一起做了合唱进课堂的工作。我是器乐专业,对声乐和合唱真的是隔行如隔山的感觉。但和其他老师交流研究,又经过半个学期的摸索,感觉还有很大的进步。

本学期我重点在自己所带的二年级三个班进行了合唱教学的尝试。低年级的学生多声部的音乐感觉的建立需要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进行,但是教材中很少有现成的合唱训练内容,这就需要老师整合教材内容,挖掘歌曲中的合唱、和声素材,或者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加以创编来有效实施合唱渗透教学,引领学生走进多声部的丰富世界。合唱教学不仅是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也是教师的自我提升,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有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作为一名音乐指导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运用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平时的训练中,真正的感受到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课题阶段小结(推荐) 篇7

课题阶段小结

一、课题的研究目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引导儿童天天看书,终生与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河,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但是,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以来,尽管许多专家、学者呼吁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阅读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2012年9月, 我校启动了新一轮的微型课题研究,我准备以《开展“快乐课外阅读,打造书香童年”活动课研究》为题进行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陪伴其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

(一)调查学生的阅读现状

我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所调查的项目,不仅有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数量、阅读形式,还涉及了学生的阅读质量以及家长的参与度,为马上开展的研究工作做准备。

(二)扎实进行理论学习

理论是实践的依据,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能体现出更高的价值。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了与课题相关的学习资料,潜心学习。我阅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高青少年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技巧》《让阅读伴随成长,让生命浸染书香》《带着孩子快乐阅读》《教师要学苏霍姆林斯基》等大量文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用先进的阅读指导方法和理念,指导即将开展的课题实践。

(三)制订阶段课题实施计划

为了使本次课题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我在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后,和本年级其他老师进行了讨论,制订出了一份详细的课题实施计划,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四)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给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去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于是,我们向学生推荐了《安徒生童话》《西游记》《 爱的教育》等经典儿童文学,也让《哈利·波特》《淘气包马小跳》《沈石溪动物小说全集》等新时代的读物进入学生的视野。让这些名家名篇温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纯净学生的精神世界。

(五)教学生制定可行的阅读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保护伞。计划像一座桥,连接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和你想要去的地方。所以,制定阅读计划对于开展阅读活动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相当重要。我教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短期阅读计划。制定阅读计划时,要求学生做到“详、实”,要写清楚每天该看什么书、看多长时间,安排好自己的阅读活动。按计划开展阅读活动,是阅读活动落到实处的关键,更是学生意志力的体现。计划的顺利实施,贵在坚持。由于学生年龄还小,自控力差,困难也就更大。因此,我发动家长参与其中,指导、督促孩子按计划进行阅读,让计划发挥其指导作用。

(六)重视阅读方法的引领

我们不仅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还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质疑阅读法、思考阅读法、档案阅读法等。同时,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孩子就书中的角色、情节、书本如何等内容为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其中的精华,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七)发挥家长的作用,开启“亲子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的地点,大都在家里,这就需要广大的家长配合、督促。“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如果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与孩子一起挑选读物,一起参与阅读,孩子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会更大的,效果会更佳的。因此,我们及时召开了家长座谈会,向家长明确了课外阅读的意义,希望家长为孩子布置一个独立的阅读空间,向家长介绍进行“亲子阅读”的方法,推荐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倡议定期购买或借阅书籍,诚邀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的氛围。最后,我希望家长能对孩子制定的阅读计划进行指导,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孩子按计划进行阅读,使计划不流于形式,保障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八)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个读书成果展示平台,不但检验了学生读书的效果,还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乐趣,进而提高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1.做读书笔记

学生一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们就鼓励他们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教学生把书本上精彩的字、词、句、段、篇勾勾画画,或记在笔

记本上,或制作成阅读卡,以积累语言文字,丰富写作素材。通过展示读书笔记、阅读卡,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2.开展读书交流会

不定期开展推荐优秀读物的活动,讲一讲各自近期所看的书籍,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和收获,学会与人分享读书的乐趣。因此,通过老师向学生推荐书籍,学生之间互相推荐书籍,使《窗边的小豆豆》《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淘气包马小跳》等书籍走进了学生的视野,成为了他们的最爱。

3.进行手抄报评比

学生阅读指定书籍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并进行评比,把各自阅读后的感受表现达出来,展示阅读的收获。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纷纷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还体现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是小组成员辛勤努力后结出的硕果。

4.举行赛诗会

在进行了诗歌专题阅读后,要求学生选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诗歌,古诗、现代诗不论,参加朗诵比赛。这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感受到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5.进行童话剧表演

针对学生特别爱看童话书的情况,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童话故事进行排练,最后参加童话剧表演。每个剧本的成功编演,都是小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员们相互协调、精心磨合,才完成了由故事内容到实践演出的蜕变。整个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演出的乐趣,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还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阶段研究成果

(一)通过研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空间,使学生养成了收藏并与人交流课外书籍的习惯,课外阅读的氛围逐渐形成。

(二)课题实验得到了大部分部分家长的认可和理解,他们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中。

(三)在老师和家长的有效指导下,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学生读书时,多种感官参与阅读,养成了勤思考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四)每天按计划进行阅读,培养了学生善于利用时间读书、看报的好习惯,也使学生的意志得到锻炼。

(五)在展示各种阅读活动成果的时候,学生们在代表小组发言时,不再说“我觉得、我认为”,而是说“我们小组觉得、我们小组认为”,学习效果有了质的变化。以小组为单位的读书交流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增进了小组成员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小组凝聚力。

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亲子阅读”的开展,使课外阅读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有一些家庭,特别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无法开展“亲子阅读”。如何使“亲子阅读”在每一个家庭中正常开展,是我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二)小组合作学习随着各种阅读活动的开展,小组长的重要作用凸显,如何培养合格小组长,让小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成员锻炼,则是我下学期需要考虑的。

五、下阶段研究的重点

寒假在即,为了使学生度过一个轻松愉快而具有意义的寒假,布置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尤为必要,因为寒假是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为此,我让学生们制定《寒假阅读计划》,要求他们按计划读书,写出读书心得。开学后,我们将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同学们分享读书的乐趣。下学期,研究的重点还是开展更为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孩子们品尝读书的快乐。

个人课题小结 篇8

岳党爱

本学期我结合课题要求,继续展开一系列深入的实践研究。通过之前的研究,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例如:基本都能做到根据基本策略通览、理解、深究进行教材解读;根据学生实际细致备课、有针对性地反思调整;多种课型也都能尽可能地充分依靠学生,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进行教学。但问题依旧存在:课堂的目标意识薄弱,课堂教学采用的方式、手段等不能很好地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教师不能充分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互动‛尝试不够,学生参与面小,反馈面小,小组学习流于形式,随意性大等。

根据以上问题,本学期我课题组确定课题研究的重点是‚探索教学新模式,建构高效新课堂‛,我们在生本理念的引领下,学习和借鉴尝试教学法、提炼出‚学—议—导—练—理‛的教学范式。以下是我课题组的研究进程及成果。

(一)解读教材

针对老师们目标意识薄弱的问题,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如何有效地解读教材‛,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目标。以二年级《米认识》一课为例,杨艳丽老师首先代表备课组从‚单元教学‛到‚课时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然后其他备课组就每一环节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解读与设想。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一改以往‚以小见小‛的解读方式,而是从学生整个数学学习体系、从全册教材出发,找准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及教学重难点,然后再仔细地研读一课的教材。在解读时,不仅要关注教材上每段说明表达的意思,更要关注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基础,必要时开展学情调查,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预设,以保证教学的有效。

(二)课例研究

1、复习课

针对之前校本教研最多的研究课型是新授课,而练习课和复习课教学相对薄弱的问题,而六年级下学期更多的是进行系统复习,为此我们选择六年级的单元复习课为研究课例,专门对复习课进行了研究。

我为课题组提供了《比例尺单元复习》课例,课前我通过学习导航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单元知识,学生在独立整理的基础上先进行小组的交流,完善已有认知。课堂上唐老师分‚理‛和‚练‛两大板块进行。首先引导学生集体交流本单元知识要点,把零散的知识点构成网络,其间穿插基本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各单一知识点。然后进行综合练习,多个知识点集中在同一道题目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通过此次研讨,我们形成了一些共识:关于单元复习,老师们在中年级就要开始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能力,为后续学习作准备;课前完成学习导航(即自主整理)的情况,教师要格外关注,通过及时反馈和评价来促进学生认真完成;复习课的课堂组织要打破原有的‚解题式‛(即按照教材练习的呈现次序依次教学),大胆调整练习课的结构,理和练并重。从学生完成学习导航的情况切入教 1 学,重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把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思辨、帮教等手段有效地加以解决。

2、计算课

计算教学依然是我们不变的研究主题。本学期我们围绕四年级的张俊玲老师《一位除法》的课例,就‚如何在课堂中通过‘学议导练理’各个环节达成计算教学的有效‛展开研究。

通过对课例的研讨,计算教学如何才能有效?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又有了新的认识:(1)关于先学,教师在设计先学时,要体现导的功能,目标要明确,不能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忽视教师‚导‛的作用,除了要给学生提供趣味的问题情境外,更应该在思维上帮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提升,可以是通过提示性的问题等形式。(2)课堂上,计算教学除了要关注学生算理和算法的理解,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练‛,高密度的练习,是学生掌握算法的必要保障。

3、概念课

概念教学中如何如何有效的进行‚学、议、导、练、理‛的展开,是老师们最困惑的问题,为此我们结合区数学会课,选取《米的认识》课例展开研究。我们通过教材解读、课堂打磨、专家引领,帮助教师明确本课该学什么,怎么学,本课的先学学什么、怎么学、分几次先学、分别什么时候学合适。探索怎么议,弄清议什么——议的问题的探讨和议的方式确立;怎么导,明确怎样的地方需要导,把握导的时机、导的方法、导的程度;怎么练,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如何练;怎么理,明确怎样地方需要理,课中需要理几次,每次应怎么引导学生理。邀请了省级级教学能手邢小艳教师结合《米的认识》一课进行即时的点评指导,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议的问题该如何设计;怎样使练习设计更有针对性。一方面要找准学生新知的生长点,关注知识形成的自然过程,另一方面要踩在学生的点上进行思考。

4、操作课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直观形象思维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直观地操作学习,操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数。为此我们还进行了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通过研讨,明确低年级教学要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操作学习习惯,教学方式要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低年级教学应适当渗透中高年级的一些数学思想,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三)骨干引领

‚学、议、导、练、理‛教学方式在课中应如何更好地展开,这是老师们碰到的难题。为此,我组还充分发挥骨干老师的作用,先后邀请7位骨干老师为我们课题组上示范课,并结合课例进行深度解读,提炼策略,提高老师们的认识,指导老师的教学实践。

(四)策略提炼

我们在生本理念的引领下,提炼出新授课‚学——议——导——练——理‛的教学范式,抓住本学期的教育局高效课堂数学课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对‚学——议——导——练——理‛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展开进行了深入研究,提炼出相应的策略,并在区数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

1、‚学‛的有效策略

‚学‛是指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可以理解为先行的学习。先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让学习变得有准备,满足学生自我发现的需要;先学,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更有针对性。

我们提炼了先学的设计原则,即‚紧扣目标、趣味简约、引导到位‛,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先学内容:

新授课的先学设计。前后数学知识的联系比较强,一般分‚旧知链接‛和‚新知探究‛两个板块。‚旧知链接‛是通过再现新知所涉及的相关旧知,为新知探究作准备;‚新知探究‛是对新授内容的尝试和探索,设计时给予学生关键的提示,让学生打开思维,自觉完成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在设计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好这两个板块的设计:

可以在新知探究中引导学生主动勾起对旧知的回顾。如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是建立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之上,在设计时我们不主动为学生铺垫,而是让学生在尝试探究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再给学生提示,勾起对两位数乘一位数旧知的复习。

也可以让学生在根据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自觉地迁移旧知解决问题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整万数的认识‛这一课,我们设计拨数活动,让学生在拨 ‚七十七万‛这个数时,发现原有的计数单位已不能正确的表示这个数,从而激起他们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的强烈愿望,这样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让学习变得有准备;教师及时根据学生先学中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使教更有针对性。

有些教学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从未接触过,学习时要求学生积累丰富的体验,这时我们就应将先学寓于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做中感悟。(如千克、克的认识课前让学生去超市看看、掂一掂商品的质量等实践活动)

练习课的先学设计。新知学习后,学生对新知掌握得怎样,他们能不能灵活地应用学得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老师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练习课的目标所在。不同于新授课的是,练习课的先学设计是根据练习课的教学内容编制一份学案,上面有教师设计的问题,也有学生解完一类题后的小结,更有学生根据新知创编的问题……既有规定,又有留白,为学生赢得了时间,也赢得了空间。通常我们可以将练习课的先学设计成两部分:一是由教师提供,主要是巩固双基、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二是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本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错例或者自己创编的巩固练习,让学生质疑辨析、交流提高。

复习课的先学设计。如果说新授课的先学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那么复习课的先学则是为了充分唤起学生对已有旧知的回忆,让其有足够的时间去整理,让教师充分发现学生知识的遗忘和缺漏。因此,复习课的课前小研究要在‚理‛和‚用‛上做文章:一是设计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回顾梳理知识要点,二是师生共同设计相关的基本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在应用中理清知识内涵,理顺知识脉络。

先学还体现在学困生的先学,我们实行优先的原则,让他们提前‚喝鸡汤‛,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先学,不懂的地方老师及时辅导,课堂上给他们展示的舞台。先学不仅仅体现在课前的学习导航,还可以体现在课堂中。例如一些简单概念的介绍,学生可以通过独立阅读了解。

2、‚议‛的有效策略

‚议‛是指学生交流自己先学的心得、成果,通常老师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展示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中相互启发,从而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共识。

数学的‚议‛必须建立在‚思‛的基础上,‚思‛就要有目标,指向要清晰。所以在每一次‚议‛以前都要提出明确的问题和要求。所以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是关键,也是难点,问题过大,会使‚议‛失去有效性;问题过小,会使‚议‛没有思维性。所以在进行‚议‛的设计时老师要把握好探究性问题的‚度‛,做到目标具体、可操作、有需要性和思维性。

3、‚导‛的有效策略

‚导‛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指导、点拨。就教学的总体系统而言,‚导‛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适时、适度地进行引导,把握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导。

(1)课前的导:课前导什么,怎么导?我们认为一要引导学生如何看懂学习导航,认真地完成学习导航;二要指导学生如何看懂课本,积累学习经验;三要指导学生小组同学之间如何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四要指导学困生。

(2)课中的导:课中教师要抓住知识的‚纲‛和‚领‛介入引导:学生‚看得懂‛的教师就‚倾听‛;学生‚道不明‛的教师要‚点拨‛;学生‚看不到‛的教师要‚补充‛;学生‚不深刻‛的教师要‚引领、提炼‛,在交流主题、学生基础和教学目标之间建立良好纽带,帮助学生的思维步入正轨,走向深刻。

(3)课后的导:为了保证课后拓展学习的有效,教师要设计好拓展学习的内容,指导学习的方法,根据具体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践体验、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

4、‚练‛的有效策略

‚练‛是对新授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要提高练习的有效性一要把握目标,了解学情,明确练什么,练多少,达成的度是什么。二要精心设计练习,思考练习如何有效展开,设计哪些题目,怎样做到有梯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需要哪些针对性练习和变式、强化练习;还要考虑练习的趣味性和思维性,每个练习得时间安排,学生练习的方式方法等,真正做到精练高效。

5、‚理‛的有效策略

‚理‛是总结,是内化,是反思,是提炼,也是对教学效果的追问。我们通过‚理‛把课堂相对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最终实现学的清晰。

理的内容:可以是知识技能,也可以是获得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还可以是自己的疑惑、感受和启示等等。

理的方式:可以是学生个体或群体,或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但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整理与思考,并适当地给予方法的指导和帮助。

课题实验班级小结 篇9

我校“快乐阅读,开心写作”课题自2011年10月制定研究方案,从前期的准备进入组织实施,第一阶段已结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体会和感受。现在就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及本学期的感受作以下的简短小结:

一、加强学习,用理论知识充实自己,加深对课题的理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衡量他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最好标尺。一直以来,由于受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影响,奉命而作,迎合而作,仿作套作成风。学生每作一次作文便经受一遍痛苦的折磨。教师忽略了学生作文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取向。忽视了作文为“人”的一面。他们只能用手中的笔去无辜编那些远离他们生活实际的东西。没有学生的内心的亲历,怎么可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呢?所以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应试作文观。本阶段我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了语文在新时期的功能及作文教学方面意见并积极内化到实践中。同时我还学习了 “生活教育理论”,王建辉的《主题式作文教学》,叶圣陶的《作文论》。重点学习了《陶行知理论研究》、《表现与存在》等专著,浏览了中外作文教学的现状,平时积极上教育论坛搜集关于作文方面的信息,不断用理论知识充实自己,同时进一步促进自己对课题含义的理解,便于更准确的开展课题研究。

二、勇于探索,用主题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坚持对课题的研究。

1、按照课题组的要求积极做好本班学生作文现状的问卷调查工作。并对问卷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积极开展课题组内的讨论与研究,商量对策,改进今后的作文教学。

2、积极进行主题作文教学研究。本阶段,我主要进行了“春天来了”主题和“夏天的水果”主题的作文教学实践。围绕这两个主题,引领学生走进主题,亲身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自主感受,从而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为了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在研究过程中,我督促学生及时观察、记录、交流,并亲自参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极高的兴趣。

随着活动时间的延长,再加上其他活动的并列进行,学生们的兴趣渐渐减弱。为了保证主题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活动的实效性,我亲自参与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指导学生将主题活动的观察 “进行到底。”

体验别样的感受。

除了平时指导观察之外,我还特别注意让学生观察不同天气、不同环境下春天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魅力。比如,下雨了,我让学生到校园里去转一圈,采撷春雨之趣;起风了,我让孩子们看看花瓣飘舞;小燕飞来,我和学生一起观赏小燕的灵动舞姿归图;春深了,我带着学生到郊外去春游,不同的春天,带给孩子们不同的感悟。

(4)阅读美文,增加词句积累。

在观察研究的同时,我让学生有意识地搜集描写春天等各类活动的美文阅读、交流、背诵。为了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我在班级开展了“每日诵读”活动,利用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时间让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美文。目的是督促学生有效的读、思,进而储备学生大脑中的词汇、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学生因主题而积极阅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为作文储备了丰富的材料,从而为学生写出个性飞扬的佳作积蓄了能量。

三、多向思维,多角度感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怎样写?”同样是学生头疼的问题。叶老曾对此作过精辟的分析:“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教学就应顺其自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准确地反映自己“胸中”的“意思”和“情感”。“让言语自然生成”,抒写个性,表现自我。儿童的认识,是先行后知的规律,他们对人类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得。学生学习作文也是如此。在“主题式作文教学”中,教师无须专门进行写作技能技巧的传授,无须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因此,我只在习作交流时,生生、师生之间就没有听(读)明白的地方互相提问。“听(读)不明白就问”是习作交流时对听者的要求,“让别人听明白”是对每篇习作的要求。要让人听(读)明白就必须写明白,学生在不断写明白的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感悟到习作的技能技巧,这是学生自悟自得的,其效果自然非常好。

四、自己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搜集的有关作文方面的论著较少,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

2、对课题研究的相关材料收集不及时,意识较弱。

民间歌舞课题小结 篇10

2012年4月,我校被批准开展《民俗文化开发与研究》课题实验学校后,积极开展以弘扬民俗文化为中心的教育科研活动。在县教研室领导和专家的热情指导下,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负责《民间歌舞》这一子课题的五位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相关理论,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开展研究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少年儿童爱国爱乡的情怀。

一、课题效果

1、收集了30多首民间歌曲,让老师们反复吟唱,并用口风琴、钢琴、二胡、等器乐演奏。

2、课后让学生向社会人士请教,学唱民歌,并在校内开展“唱民歌”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唱民歌活动,活动中发现了一批批声音清脆、有磁性的学生,像五年级的胡秋月、六年级的罗婷等。

2、由张荣辉校长负责,结合校内课题,将《报花名 》、《采莲船》、《九资河镇好风光》等编排成舞蹈,在六一参加汇演,获得家长一致好评,得到社会的认可。女教师还将《大别山上的天堂湖》编排成歌伴舞,在全镇举办的“红叶节”中参加演出,通过这些活动,将校内课题文化广泛宣传,向社会展示师生积极奋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将素质教育深入人心。

3、向学生广泛宣传“大别山放歌”晚会,2012年7月至8月,县文化馆在镇车站连续演出,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兴奋的观看“大别山放歌”晚会,丰富多彩、眼花缭乱的舞台,让学生有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虽不是表演者,只能默默观看,但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向往和对舞蹈的追求。

4、在县举办的“小学生秋季运动会”之课余比活动的节目展示部分,我校结合民俗课题,师生共同展示了具有九资河地方特色的“舞龙表演”。

二、本阶段反思和今后的设想

1、做好日常的调查分析并从中摸索规律,注意平时的实验总结,在总结和反思中探求课题思路。

2、继续探索弘扬民俗文化的教学模式,找出一个适合学生、适合教师、适合民俗文化教育的最佳教学方式。

3、将搜集的35首民俗歌曲,整理成册,形成自己的校本教材。

4、积极开展六一,开展各类唱民歌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课题阶段小结 篇11

本课题自2013年4月申报立项。至今已有近半年时间。半年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学习、交流、探索。一是生成性资源概念的界定;二是理清生成与预设的关系;三是如何才能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以及我们的应对策略,其中第一点我们主要是做了一些再学习,第二点和第三点是我们研究的具体内容,第三点是研究活动的重点。现将具体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确定和修改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目标,“生成性资源”又是小学数学课堂的核心理念之一,小学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有着灵活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的过程。

因此,数学教学应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应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应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既要有课前的巧于预设,也要有课堂的妙于生成。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科学的策略,构建有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发展的动态生成课堂。

本课题从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我校的课题组成员所任教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对搞好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有着重要作用,得到全体课题组成员的高度认同。

二、实施和操作阶段

1、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和计划,确保研究顺利完成。加强理论学习,领会课题的精神,深入探讨,分析交流,提出改进之处,确定课题实施方案,学习可采用集中学习、分散学习、积极参加市局教科室举办的各种培训。

2、确立典型课例和上课的老师,课题组成员听课,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情况、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和三维目标的落实。每次上课均确定主题,具体实施过程中将知识体系划分为四个只是块,每个知识块均从前述的几个方面展开,并注重对比。不可否认,仍有个别教师的课堂结构依旧是线性发展,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对问题不去思考,学生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老师唱主角,学生成了忠实的听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感到很累。

3、课后调查学生,听取学生现在在课堂上的想法,自己想怎样参与课堂上的学习,问清学生的心理需要,掌握的动态,分析形势共有的认识,为研究提供依据参考。发放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详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4、开展初步的研究活动,课题组成员分析写好典型的案例,课堂观察,调查报告,及时分析总结,运用已掌握的策略上好研究课。

三、研究中期的反思

1、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调查和理论学习,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转变了观念,搞好课题研究的积极很高,有不少的现象和课改精神不相符合,很有必要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我校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优化课堂教学。

2、切实落实科研兴校的思想,通过此课题研究,影响更多的教师去投身教科研,在研究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向优秀教师学习。

3、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探求动态生成的策略,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既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也能影响其他学科教师,借鉴一些策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让学生全面发展。

四、初步成效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调查和各自的实践研究,探求一些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准确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但是生成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亦也弊,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

2.捕捉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让智慧闪耀光芒。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

3.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及时进行提炼。

教学中不仅要努力捕捉学生的亮点,还要留心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及时进行提炼。

4.点拨偏差,重拾信心,迸发创新之花.。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手握的是已知的教材,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我们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尴尬的问题所在。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把尴尬化为一次新的学习。

5.引发争论,让思维擦出火花。

学习的过程绝不仅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西方学者狄德罗曾说过:“怀疑是走向哲学的第一步”数学也是如此,当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就说明对所学内容有了独立思考,这是学习的深入,更是一种进步!数学学习是学生认识矛盾转化的过程,鼓励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在解决的基础上完善。我们反复地研究发现:一旦激发起学习的欲望,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是很大的,根本不用教师去催。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创设一个师生融洽的教学环境,鼓励孩子大胆提出问题,组织他们去解决发现的问题。在彼此思维的碰撞中,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五、阶段性成果

1、部分论文

2、典型案例 我们搜集的案例,注重弹性设计,注重时空预留,注重过程中的调控。

3、课题组成员的观察记录。

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教科研的基础知识,基本的研究方法仍需要继续学习,深刻理解操作的步骤,并能在实践中正确应用。

2、深入钻研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本学科专业知识,这是能否准确、迅速应对“生成”的基本保证。

3、大力营造研究的氛围,让每位成员理解,教学即研究,课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不能为研究而研究,让研究为课堂教学服务。

4、养成勤写勤记录的习惯,有时不能及时把研究的成功经验、课后反思、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只是到某一阶段需要材料时才整理。

上一篇: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从小爱祖国》下一篇:“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