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2024-09-14

第七章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精选9篇)

第七章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篇1

第七章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会计理论的规范方法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以会计理论研究为其研究对象,旨在探索会计理论研究模式和规律的手段。同其他研究方法一样,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也是一种认识活动,也应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

 会计理论研究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主观观察、思维、分析,并得出符合逻辑化结果的过程。

一、会计理论研究的传统方法 

(一)归纳法

 归纳法是指对大量事项进行观察、计量、分类,从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归纳法的基本步骤包括:(1)观察并记录全部观察结果;(2)分析并将全部观察结果进行分类;(3)从观察到的分类结果的相互联系中推导出会计的一般概念和原则;(4)对推导出的会计一般概念、原则进行验证。

(二)演绎法

 会计理论研究的演绎法是指以会计目标、假设等为先决条件,推导得出能指导会计实务的准则及相应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会计理论演绎法的基本步骤包括:(1)首先提出目标和假设,即先决命名,它是施行演绎法的前提条件;(2)对前提命名进行推导,从中得出结论;(3)对推导出的结论进行检验证实,以确定结论正确与否;(4)用得到验证并确认为正确的结论去指导具体会计实务。

(三)伦理法

 伦理法又称道德标准法,是通过制定处理会计信息和编制财务报表应遵循的道德标准,来作为建立会计准则或理论体系依据的一种专门方法。

(四)社会学法

 用社会学法构建会计理论,强调会计信息要能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或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五)经济学法

 经济学法是指构建会计理论时,将不同会计方法、技能的选择置于会计所在经济政策的影响下,使会计政策、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既能反映经济现实,又能与经济结果 衔接。

二、会计理论研究的现代方法

 会计理论研究的传统方法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管理的要求来构建描述性或规范性的会计理论,并用这种理论来指导会计实践,规范会计实务。近年来,西方会计理论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会计理论构建方法,而且已经逐渐被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者所认可,这些会计理论研究的现代方法主要包括事项法、系统法和实证法等。

(一)事项法

 事项法是在会计应该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信息目标下,来让会计信息使用者选择适用的事项信息。

(二)系统法

 会计理论研究的系统法就是将系统理论原理和方法引进会计理论构建中。按照系统法原理,任何一个系统中,都存在若干个小系统,每个小系统都有自己的构成要素和具体目标,同时也有使各自系统正常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不同方法。

第二节 研究会计理论的实证方法

一、实证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会计理论的实证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基础在于:可证伪性、价值中立、可重复性。

(一)可证伪性,在理论渊源上,实证研究方法和实证哲学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它主要以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为基础。

(二)价值中立

实证理论认为,科学应该是客观的、价值中立的,反对任何先验的价值观对科学研究的影响,即方法论对理论是中立的,理论对价值是中立的。

(三)可重复性

自然科学研究必须满足可重复性的要求,实证会计研究的支持者也要求会计研究具备可重复性,任何人只要他接受了一些基本的假设,就可以重复某一研究过程,并得出相近的结论。

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渊源

 关于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渊源,目前在西方已达成了共识,认为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渊源于哲学中的“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实证主义流派虽历经几百年的演变,但其基本点,即“实证的”没有变化。只是又演化出许多分支而已,如20世纪20年代创建的“逻辑实证主义”。

三、罗切斯特学派和实证会计理论 (一)罗切斯特学派  罗切斯特学派在促使西方会计学界接受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改变会计研究侧重点方面,发表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文章,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会计界的研究思想、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改变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二)实证会计理论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瓦茨和齐默尔曼在总结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于1986年发表了专著《实证会计理论》。

 《实证会计理论》一书所阐述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 第一,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对会计信息效用的实证研究。 第二,产权理论、契约理论对会计在管制环境中作用的实证研究。 第三,实证理论运用到个别案例的检验和评价。

四、实证会计研究的特征

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改变了会计研究的侧重点,并且,扩展了会计研究领域,其具有的方法论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 1.获得经验知识的基本途径是观察和实践,而不是逻辑推理。 2.实证会计研究并不向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是向人们揭示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法,对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则由人们自行决策。

 3.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论问题,认为理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取决于理论与客观对象的对应关系的一致性程度。

 4.实证会计研究同样需要理论的支持和引导,需要用理论去捕捉经验事实。

 5.实证会计研究不可能对所有可观察事实和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五、实证会计研究的局限性  实证会计研究存在以下的局限性: 

(一)无法避免归纳逻辑的局限性。

(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试图根据代理理论等,建立反映各种因素与会计选择行为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但迄今难以确定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也没有办法确定哪一个因素居主导地位,同样地,至今尚未建立起模型,求获各种会计选择行为的相对成本。

(三)过分简化研究对象的复杂因果关系。

(四)过分偏重研究的定量化和模式化,在考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以及选择偏好、价值取向等主观因素方面,尤其在涉及某些行为特征的心 理反应、激励偏好、思维定势等问题的研究领域,这种研究方法很难发挥作用。

(五)因为无法排斥经济环境变化对会计方法的影响,所以,实证会计研究普遍存在观察误差现象。

六、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关系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哲学基础与研究思路存在差异,由此导致两种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各具特色,规范研究既可以采用归纳法,也可以采用演绎法,而以演绎法为主;实证研究多采用归纳法。

第三节 我国研究会计理论的方法

一、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现状剖析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问题尚未引起我国会计理论界的普遍重视,理论研究方法单

一、僵化,如重演绎法而轻归纳法,重抽象方法和规范方法而轻实证方法,重证实方法而轻证伪方法等。

二、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探索

(一)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层次

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方法体系应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马克思主义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第二层次为一般研究方法,即上述构建会计理论的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研究方法;第三层次为具体研究程序,即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

(二)关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几点说明  1.坚持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 2.明确区分归纳法和演绎法与描述性理论和规范性理论的关系。 3.大力开展实证法的会计理论研究。

第四节 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应用的评介

一、实证研究法在我国的应用

(一)我国资本市场效率检验

(二)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上的作用的研究

(三)会计选择的研究

(四)审计实务方面的实证研究

二、实证研究法在我国的应用的评述

(一)我国会计理论在实证方面的研究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二)在我国介绍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章比较多,但质量不高,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还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近两年。

(三)在研究课题方面,我国的实证研究领域覆盖了证券市场、会计选择、审计研究三个主要领域,但每一领域都未能深入研究,尤其是在会计选择方面,还没有公开发表的规范的会计选择对股价影响的文献,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在研究方法方面,我国的实证研究基本上都是采用国外七、八十年代的研究方法,把它搬过来运用于对我国的研究,而没有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五)在样本的选取方面,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产生较晚,有关数据的时间序列较短,这先折了有关研究的可信度。

(六)在研究人员方面,由于实证研究要求研究人员有较宽的知识面,对知识结构也有特殊要求,而且工作量很大,所以,能适应实证研究的研究人员不多,在我国主要由一批年轻人组成。

三、对我国开展实证会计研究的几点认识 

(一)要明确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方向

(二)引进西方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

(三)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

四、进行实证会计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一)实证会计研究应以对会计运行的实践为前提,从实地调查入手,记录发展过程,整理事实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初级抽象和概括,建立模型,说明和提炼新概念、新范畴。

(二)实证会计研究应注重事物发生过程。

(三)实证会计研究除研究会计因素外,还应注意引入非会计因素。

(四)实证会计研究要求改变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叙述方法,以研究会计运行为已任的实证研究方法,使人们认识会计问题的方式变换了一个角度:研究的起点不是由规范会计理论出发,而是从会计事实出发,建立模型;研究的侧重点不是对会计属性的判断和辨识,而是对会计运行过程的分析和探讨;研究的目的不是解释和论证方针政策和会计制度,而是认识和运用会计作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叙述方式上也要求改变“正常”顺序。

四、我国迫切需要进行实证会计研究的领域

在验证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过程中,对市场效率及其条件进行考证和分析,这是前提,如不加以关注和引导,就必然将我国的实证会计理论研究引入歧途。然后,再进行下列研究:

(一)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选择行为的研究

(二)进行会计信息与证券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

(三)关于审计实务的实证研究

第七章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篇2

这两种方法既相斥又相依, 两者的划分是由于两者的研究成果。而在早期的会计理论研究领域中, 并不存在规范会计理论, 在实证会计理论出现后为了防止混淆两者, 才将其称之为规范会计理论。

1. 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法

广义地讲, 我们把实证研究方法出现之前在会计研究领域中所采用的方法都称为规范研究方法。而从狭义上讲, 规范会计研究方法是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加工资料———合理分析, 最后以文字来叙述相应的会计研究成果。规范会计理论是一个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完整体系, 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准确地描述会计实物, 实现会计的规范化。在这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1) 归纳法。归纳法也可以称为归纳推理。归纳法是指通过大量的观察、分类、计量一些具体的会计实务及现象, 并进行归纳总结, 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的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对一般现象进行大量的归纳整理分析, 从中总结出相关概念, 并用符合逻辑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在研究会计理论的过程中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搜集相关资料文献, 通过对某个已有的认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二是观察企业中实际获得的财务信息, 通过对大量的重复发生的关系事项进行探索总结进而概括出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

(2) 演绎法。演绎法也可以称为演绎推理, 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导出个别事实的一种逻辑方法, 即由一般性原理来推导出与其相关的结论。使用此方法就是要先确定所研究对象的前提, 逐步推导出会计原则, 最后发展出与会计原则相适应的程序和方法。演绎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期初首先要提出目标和假设, 这是使用演绎法的先决条件;对已经假设好的前提进行推导, 得出相应结论;对得到的结论进行检验, 验证其正确与否;利用已经检验过的结论指导具体实务的运行。

2. 会计理论研究的实证法

西方哲学中的实用主义可以用来解释实证法。实用主义重视存在的事实, 只有实证材料才能成为一切关于事实的概念的依据。在会计研究过程中采用实证法, 根据实际产生的效果来选择会计的相关概念、准则、程序等, 这样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投资者、政府、债权人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合理的做出相关决策。总而言之, 只有效用的理论才具有实际意义。

从研究步骤上实证会计研究一般是确定研究的问题———发展假说———设计研究程序———选取样本并搜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

(1) 确定研究的问题。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实证法的第一步。万事开头难, 只有确定一个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方向才能使整个研究变得高效。所以在选择研究问题时, 尽可能使得出的结论可以解释重要的经济现象, 最好可以拓展传统的会计研究领域。

(2) 发展假说。完成第一步之后, 接下来, 我们需要知道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发展假说就是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性的描述。虽然通过第一步我们已经确定了所要研究的问题, 但是如果问题不能转变为假说, 那么我们将无从进行研究, 而且对假说进行检验时需要一个理论基础, 但问题却不需要。

(3) 设计研究程序。提出假说之后, 就需要设计相应的研究程序检验假说。在实证研究过程中, 研究程序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研究常用的模型为多元回归模型, 依据前人研究成果或者理论根据, 将需要的变量放入多元回归的模型中。比如, 对于因变量Y, 可能出了自变量X这一因素之外, 可能还有许多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 但我们所设计的研究程序就是为了证明产生Y的唯一因素是X, 而非其他。

(4) 选取样本并搜集数据。在进行实证研究时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方法来选取适当的样本, 选取样本的时候可以采用定向取得、随机取样、筛选等常用方法。一般来说, 样本越大, 所得出的结论越合理也越贴近现实, 可是在现实中选取样本时也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 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 使得取得的样本往往难以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代表范围较小或是在数量上不尽人意。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面板数据将会是理想的选择。

(5) 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经过上述一系列研究过程之后, 最终是为了得出相应的结论, 所以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 我们经常使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比如SAS、SPSS, 对研究设计所使用的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二、会计理论规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任何方法都不可能无懈可击, 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法和实证法在使用过程中就各有利弊, 很多时候也可以互补, 接下来笔者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来归纳总结出各自的优势和缺陷。

1. 会计理论规范研究法的优缺点

(1) 会计理论规范研究法的优点。规范法有较广的适用范围。规范法既可以适用于会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研究同时也能适应会计理论应用的研究。使用规范法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规范法都是先提出问题, 然后再根据确立的目标去搜集相关的理论资料, 最后再对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得到针对性结论, 往往可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规范法能够对已经存在的会计理论进行推理论证, 可以发现理论之间的矛盾以及不正确的理论。使用规范法取得的会计理论对于会计实务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规范法作为一套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知识体系, 通过一系列会计基本准则的规范性要求, 基本上可以解释优化会计实物, 进而确保会计实务的规范化。

(2) 会计理论规范研究法的缺点。会计理论规范研究法的不足之处有:规范法并没有重视对假设的检查和考证, 但因其是作为逻辑推理过程的起点, 所以对后续研究至关重要。规范法仅仅把各个利益集团简化成一个总体进行分析, 轻视各会计主体的行为因素。而且使用规范法也常常忽视会计信息具有的经济后果。当使用规范法进行研究分析的时候, 研究人员常常难以确保研究的中立性, 研究者个人的价值观念会影响资料的收集过程以及对研究成果的描述, 以至于影响到最后结果的可靠性, 使得到的结果仅代表个人观点而缺乏代表性。

2. 会计理论实证研究法的优缺点

(1) 会计理论实证研究法的优点。实证研究法拓宽了会计进行研究的领域, 也改变了会计研究过程中的侧重点, 实证法具有的优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获得经得起考验的理论经验决不能只靠逻辑推理, 而必须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论证。实证法就是通过对会计实务的观察和分析后得出相应的结果, 然后再检验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 帮助解释和推测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情况。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使用实证法进行研究时并不是为人们直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是帮助人们展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供解决问题可能会使用的方法及途径, 当人们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 再选择相应的解决方法, 帮助人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提高办事效率。在使用实证法进行研究时会使用到数学方法, 比如建立数学模型, 也会涉及到统计学中的统计分析, 很多时候还需要计算机来进行数学计算。使用这些方法得出的结论准确性较高, 大大增强了会计理论的可信度。

(2) 会计理论实证研究法的缺点。在当今社会不可否认的是, 实证会计研究法已然成为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 但是正因为其较广的使用范围, 我们才更应该关注其存在的不足之处, 帮助实证法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存在的局限性主要有:实证法的一个主要论证方法就是通过寻找与假说相关联的正确的预测结果来证明相关假说的正确性。但是仅仅依靠一个或多个事实现象就确认一个假说的正确性显然是不科学的, 也不能在逻辑上确保理性认识的可靠性。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对于研究者来说, 是不可能观察到所有的现象, 但是研究者也只能通过观察到的有限的事项来论证理论假说, 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逻辑的局限性。实证法试图建立会计实务 (行为) 和各项反映因素之间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 可是至今也难以确定各项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 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可是环境的复杂性会导致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多且复杂的因果关系, 仅仅通过主要的因果关系就推断出最后的结果, 会以偏概全, 简化会计研究目标背后复杂的因果关系。实证法在使用过程中也过于模式化和定量化。

三、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间的关系

根据本文的描述, 规范法和实证法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存在不同, 因此这两种方法必定存在差异也各具特点和优势, 同时, 任何事物方法都不可能无懈可击, 正如上述分析, 规范法和实证法都存在各自不可避免的缺点和弊端。所以我们有必要寻找这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帮助会计理论不断发展与创新。

规范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标杆典范, 而实证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确立统一;规范法的研究过程相对更为理性, 而实证法偏重感性分析;规范法更侧重于抽象概念的研究, 实证法更侧重对具体对象的研究;两者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分别为演绎法和归纳法。再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可以看出规范法研究比较墨守成规, 难以有新的突破, 实证研究法的研究结论往往逻辑性较弱。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偏废任何一方都是不合理的, 唯有将两者之间的对立状态消除, 展现各自积极作用, 优势互补。

在很多情况下, 规范会计研究法会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上来研究分析问题, 确保会计理论的框架具有较高的逻辑性, 相反, 实证会计研究法则更重视具体问题的探寻。所以笔者认为, 在进行会计理论研究时, 研究人员应尽力排除主观价值判断, 首先通过实证研究来确认外部环境和会计对象间的因果关系, 得到结论之后再树立客观的价值评判标准, 并运用理性思维帮助建立相应会计理论。需要强调的是所得出的结论日后需进行各种形式的检验, 帮助会计理论研究不断突破前进。实证会计研究关注的是会计实物是什么而规范会计研究则侧重说明会计应该是什么, 所以, 实证会计的作用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预测判断, 规范会计则可以帮助我们指明正确前进方向, 两者的结合才能真正形成一套可以高效运行的研究方法。

四、结论

规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是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两种方法, 两者是根本不同的两种方法, 但又彼此相依缠绕, 在会计理论研究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结合, 既可以确保会计理论的逻辑严密性, 也可以帮助提高会计理论的精确度, 从而真正实现优势互补, 互利双赢。长期以来, 我国实证法的运用远远低于规范法, 但是实证法的相关研究却在不断兴起, 相信不久的将来, 实证法的发展、两者的结合必将促进我国会计理论快速高质发展。

摘要:纵观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 会计理论的演变固然受到环境的变迁、理论的供给和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显然也是推动会计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中处于既对立又统一的地位。

关键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规范研究,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蒋尧明.现代会计理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2]陈国辉.会计理论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

[3]李孝林等.会计基本理论比较研究[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7.

第七章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篇3

【关健词】实证会计研究;规范会计研究;结合

实证会计研究的依据是观察到的会计实务,其目的是解释和预测实务,而其关注的则是经济和会计的有关现象。因此,要采取恰当的方式,通过不同层次和阶段的分析,有机结合运用实证会计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与此同时,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现状,进一步发展好完善好会计研究的方法。

一、实证会计研究

实证会计研究把实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会计学里去的研究,它的研究方法是从个别发展到一般。从总体上来看,从特殊发展到一般的归纳模式是具有一定的归纳性的,但是,和传统的归纳法相比,在产生结论的过程里有所不同,所以可以称之为归纳法的新品种。

二、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的比较

1.规范会计研究的优缺点

(1)规范会计研究的优点

对于规范研究来说,从假设到初始理论的命题推导出下一层次的理论命题,并演绎和证明某一命题。在对理论进行实践检验以前,可以预先对理论进行检验,加强规范会计理论的严密的逻辑性,这有利于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同时也有利于会计体系的研究。对于规范会计研究来说,它可以有对自身的会计理论进行检验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发现其中的错误,同时发现其中理论的内部矛盾,进一步提出先进的理论命题。

(2)规范会计研究的缺点

对于规范性会计研究来说,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忽略了作为演绎逻辑推理起点的假设,同时也忽略了前提的判别和检验。对于规范会计研究来说,其结果通常因为缺乏经验而代表了个人的观点,除此之外,还代表了个人的论断。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会计研究忽视了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同时也不注意会计主体的行为因素,仅仅是把会计环境里的不同利益集团简化为一个总体来对待。

2.实证会计研究的优缺点

(1)实证会计研究的优点

对于实证研究来说,其前提是评价规范会计研究,对于规范理论赖以依存的前提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然后对于规范研究结果进行肯定或否定。对于实证研究来说,它重视研究会计主体行为,同时注重研究会计主体的动机,与此同时,引入大量的经济学研究理论和成果,举例来看,有契约理论。这样的研究方式可以进一步拓宽会计理论的研究范围。对于实证会计研究来说,其广泛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会计理论的可信度。运用实证会计研究来解释所观察到的会计实务,说明现在的会计实务程序和方法在应用程序上有差距的原因,并对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进行解释,也没有对一些已经发生 但尚未通过数据搜集和分析获得系统性证据的现象和实务提供解释。

(2)实证会计研究的缺点

实证会计研究有一定发的缺点,其过分强调模型化,同时过分重视定量化会直接导致对一些次要因素的忽略,这样一来,直接导致研究对象过于简化,研究的系统偏差也会发生,这样一来,其“ 可证伪性” 遭到怀疑。因为实证会计致力于通过有线的事实,同时力图通过现象来证明问题,所以其研究结果有一定的概率性,兼具一定的偶然性,所以其“ 可重复性” 遭到怀疑,和规范性会计研究相比,实证会计研究在时间上会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长久以来,它会影响对计实务的指导,同时影响着对会计实务的预测功能。所以,对待两者的正确态度应该如下:

①规范性会计研究必须建立在实证会计研究的基础上, 同时,必须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提出命题。在进行会计理论的研究里,研究者必须尽最大可能排除价值判断,同时要侧重于通过实证和近似实证的研究来揭示客观的会计现象,进一步揭示其外部联系。在这一基础之上,通过指导会计准则为目标,通过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和理性的思维方式构建规范性会计理论。除此之外,缺乏缺乏实证研究支撑的规范会计命题可能是空洞的

②对于实证会计研究来说,它必须服务于规范会计研究,在规范会计研究提出的命题为目标规范会计理论形成后,必须使其在应用里接受检验,这样一来可以促进发展。如果实证研究脱离了规范研究,那就会变成盲目和凌乱的研究。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两种结合的理想模式,通过两种会计研究的紧密联系,一方面可以保证会计理论的结构的逻辑性和紧密型,另一方面可以为会计理论的真实性提供依据,同时又保障其精确性,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

通过研究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历史和现状,很容易得出结论,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基本上是规范研究,很少有实证研究的理论。这样一来,会计理论会缺失应用价值。所以,必须加强对于实证会计研究的力度。在当前,会计研究领域里问题层出不穷,举例来看,现在我国对于资本市场研究和行为研究已经出现,而对于规范性会计研究和

鉴于此, 必须积极推行实证会计研究,尤其在当前, 会计研究领域内新的问题不断涌现的背景下。虽然现在西方国家里对实证会计的研究仍方兴未艾,但是我国必须保持清醒,出现新的研究理论不是对原有理论的否定,它是对整个理论系统的综合发展。

三、结论

尽管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不能从根本上分开这两种研究方法,应该把它们进行有机结合。对于实证会计研究来说,其最终目的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这样一来可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同时可以满足教学需求,进一步规范会计研究,有利于规范会计实务,举例来看,可以进一步满足准则制定过程中的政策辩论的需求。通过把实证会计研究结合规范会计研究的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 ]裘宗顺.试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J ].财务与会计导刊, 2X() l , ( 9 ).

第七章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篇4

在会计理论完善与发展中,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规范法和实证法两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进行解读,并提出移植法、杂交法、综合法三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发展趋势,期望对促进会计理论发展,指导会计实务工作有所帮助。

一、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解读

在会计理论研究中,最为适用的方法为规范法和实证法,两种方法存在着本质区别,同时也具备各自的优缺点。

(一)规范法

会计理论研究规范法是在问题提出、资料收集、资料加工、分析总结等一系列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最终以文字叙述会计研究成果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会计实务的描述必须以会计准则、会计原则为依据,以确保会计理论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两种:一是归纳法,即对大量存在的会计现象进行观察、计量、归纳、整理、分析,进而用逻辑性较强的语言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二是演绎法,即通过一般性的原理推导出能够反映个别事实的相关结论,形成一套会计程序或方法,用于指导会计实务。

规范法的研究对象包括会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理论应用等方面,具备较强的针对性,通过推理论证及时发现会计理论的不正确之处,对于优化和规范会计实务有着积极作用。但是,规范法不重视检查和考证假说,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全面考虑到会计信息产生的经济后果,加之资料收集受研究人员的主观性影响较大,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二)实证法

会计理论研究实证法是通过研究实际效果,而后对会计准则、会计程序进行选择,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这种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选择研究问题,确保研究结论能够对重要经济现象进行解释,有利于获取有价值的会计研究成果;第二步,推理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将其发展为假说,以便在之后的研究阶段对假说进行检验;第三步,根据假说设计研究程序,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将已有的研究成果代入模型中;第四步,根据研究需要选取样本,利用定向取得、筛选、随机取样等方法搜集相关数据;第五步,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实证法通过实践检验和论证获取的理论经验,能够揭示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会计理论研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同时,在实证研究中,需要运用先进的统计分析软件,能够大幅度提升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但是,实证法是对假说正确性的检验和论证,由于影响某一会计现象的因素多且复杂,所以仅凭因果关系论证出结果,难免会出现以偏概全的弊端。

(三)规范法与实证法相结合

由于规范法和实证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均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充分发挥两种研究方法的优势,弥补各自的弊端,所以可采取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消除两种方法的对立状态,增强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准确性和全面性。在会计理论研究过程中,要运用实证研究确定会计对象与环境因素的.因果关系,合理预测判断实际情况,并运用规范法明确研究方向,通过归纳、演绎建立起会计理论,最后利用实际数据对研究结论进行校验。这样一来,能够大幅度提升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严密性和精确度。

二、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

(一)移植法

移植法是将某一学科的理论方法运用到另一学科领域中,形成新的学科。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可以创新运用移植法,加强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拓展会计学科研究领域。如,将预测与决策理论、信息理论、控制理论等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引入到会计学科中,可以形成会计预测与决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控制等理论方法。将心理学、哲学、法学等学科方法与技术运用到会计学科中,形成会计心理学、会计哲学、法务会计等边缘会计学科。

(二)杂交法

杂交法是将两个不同学科进行相互渗透,通过理论、原理、方法的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学科。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对两个学科的简单重合,而是在保留各自学科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形成新学科。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可创新运用杂交法派生出独立的会计边缘学科,如会计学与历史学融合形成会计史学,补充两个学科的不足,对两个学科理论体系进行完善。

(三)综合法

综合法是指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对复杂课题进行研究,形成具备较强综合性的学科。该学科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理论方法,针对复杂现象能够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研究,进而形成理论依据丰富、方法技术先进的学科。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可创新运用综合法,促进会计领域延伸发展。如,运用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行为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对会计学科进行研究,形成管理会计学,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促进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结束语

第七章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章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大体都走过了这样的轨迹。这些应该成为处理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脉络。本节内容包括: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其中重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⑵ 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⑶ 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⑷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⑸ 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2.过程与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⑵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

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生物进化的内容,知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但是现在已经遗忘,而且拉马克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五、教学方法

此部分内容简单,前后顺序逻辑严密,框架思路清楚。以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学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是可行的。关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评说其要点,然后教师可以指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达尔文学说之前影响最大、最为系统的进化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本节教学的中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综合了生物学各学科的成就和多种生物进化因素建立起来的,因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的关键。因此大致思路如下:通过录像片段引入本课 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拉马克进化学说 4个录像片段并结合长颈鹿的进化探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自学并讨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插入与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录像,和与课文相关的图片,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并利用图片交替和录像展现使学生头脑中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生物进化过程。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是神学家们作出了“解释”:先有鸡,因为上帝创造了鸡,然后让鸡下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相信上帝了!没了上帝,上帝创造了鸡的“解释”也就没人相信了。

通过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生物是进化的,而不是女娲造人,也不是上帝造物。那么生物是怎样进化的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讨论生物进化的一些学说。

(点评:利用课件,展示由单细胞生物到人的生物进化过程的录像,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在录像中提到“地球上已经发现的动、植物有200多万种,这么多个不相同的生物是怎样产生的?进化论提供了最科学的解释。”这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而这个问题就是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以情激情,创设情境)

(实录:边看录像边听解说,很多学生脸上流露出好奇的表情。课堂气氛活跃)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屏幕展示拉马克的人物及介绍,并看书思考以下问题: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评:绝大数学生通过看书可以总结出答案:①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来的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生物进化原因:一是“用进废退”二是“获得性遗传”;但是对于“获得性遗传”这个名词理解不透澈,所以教师要单独讲解)

2. 举例说明此观点:课件展示长颈鹿,设置问题: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实录:学生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到正确的解释:拉马克认为长颈鹿的进化是因为草地退化后要吃树叶,当然颈长的有优势,它们想要长颈,于是天天使劲地将颈伸长,终于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其他的学生也是表示赞同。教师进一步规范指正。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

3.相关练习

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B)A. 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 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 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遗传给后代; D. 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链接】拉马克的进化论提出以后,并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就连达尔文在开始他著名的5年航海旅程时,也还认为物种是不变,而且都是神创造的。后来他又通过大量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屏幕展示达尔文的图像,航海途径以及有关达尔文相关内容。

1.播放四段关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录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并提出相关的问题:①每一段录像各说明了自然选择学说的什么内容?②哪项内容是生物生存的条件?哪项内容是生物生存的手段、动力?哪项内容是生物生存的基础、内因?哪项内容是生物生存的结果?③生存斗争中包括几方面?哪种最为剧烈?

(点评:通过录像形象而直接的阐述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过渡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其中过渡繁殖是生物生存的条件,生存斗争是生物生存的手段、动力,遗传变异为基础,适者生存为生物生存的结果。四则内容环环相扣,学生易懂而又深刻。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把理性知识通过感性认识来潜移默化。)

(实录:学生很少见到带有录像的课件,所以个个精神抖擞,兴致盎然,从明亮的眼睛中看到了对知识获取的渴望。每一段录像都诱导他们相互讨论,相互争执,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学生的回答大多数也是正确的,教师加以指点订正。)

2. 课件再次展示远古长颈鹿和现代长颈鹿的对比照片。设置问题: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点评: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学说给予不同的解释,相互比较。为下文拉马克与达尔文两者观点的比较作下铺垫)

(实录:学生纷纷响应,踊跃参与,各抒己见。一部分同学还是以拉马克的观点解释,但后来听到其他同学正确的解释,才恍然大悟。其中以一位女同学幽默而又洪亮的回答(“长颈鹿,对开始它们不叫长颈鹿,叫鹿。它们过渡繁殖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树叶不够吃,势必加剧种内之间的斗争这叫生存斗争;而对于现在的鹿有脖子短的有脖子长的这叫遗传变异;对于脖子长的鹿有优势,而脖子短的因为够不着树叶而最终饿死淘汰,这叫适者生存。”)结束了这次讨论。教师最后通过课件给予正确的答案: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气氛达到高潮。)

教师最后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现出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并通过对课本中图示的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一些生物现象。使课本的知识得以迁移运用

3.再次设置思考讨论题: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否否定了拉马克的观念呢?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贡献和局限性)引导学生看书并分组讨论的出答案

(点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学会从课本提炼知识,归纳知识,懂得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不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

(实录:经过学生的讨论,并争执后最终得出答案

(1)①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承认变异是可以遗传的;②他改变了拉马克过分强调“生物内在的自我改进的力量”的观点,在解释适应性的形成时强调“自然选择”的作用

(2)肯定:①较好的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②相对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局限:①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③认为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骤变不可能形成新物种。教师再次通过课件展示上述答案)【链接】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已经过去100多年,在这100多年期间,生物科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那么现在生物进化理论又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那些修改呢?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本知识点内容很少,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看书,相互讨论的出答案。问题:现在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那些修改呢?(实录:学生通过1分钟左右的时间看书直接而又准确的得出答案:

① 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 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所摈弃;

③ 研究的对象从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教师加以点拨,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作好铺垫。)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通过课件的形式,将这节课的基本框架展现到屏幕上,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出本节的思路框架,尤其是拉马克——用进废退;达尔文——物竞天择等概括性语言不可缺少。然后拿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消化回顾。最终达到当堂的知识当堂巩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下一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我们需要掌握进化的基本单位、原材料的来源、方向的决定、实质;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的概念;物种形成的原因生物进化历程。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意义: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生物进化的原因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十、教学反思:

第七章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篇6

一、教学目的

本章分析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对外开放。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具体内容包含改革开放的背景、以及对待改革开放应有的正确态度。关于改革,主要让学生掌握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以及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关于开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必须实行开放的政策,让学生掌握我们进行了怎样的开放,将如何不断的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通过本章教学最终要使学生坚定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二、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客观必然性;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性及战略部署和经验;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三、教学方法

采取以教师讲解为主,多媒体课件及视频辅助教学,另外依靠数据材料等例证采用引导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1980年,我国确定了用20年时间实现GDP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经济年均增长率要达到7-8%以上,当时世界上没几个国家相信: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能够实现长达20年时间的高速增长。可是,事实上中国已经实现了三十余年持续高速增长,并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这被世界许多学者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呢?

好的,我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说一下,好,这位同学回答正确,中国奇迹是中国人民走改革开放之路创造的。可是,当初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放这条路,改革开放的背景是什么、党提出改革开放决策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呢?从本节课开始我们一起学习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的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那么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的第一个问题: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关键抉择的背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关键抉择 国内背景

(国内背景)从国内来看,“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以及 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灾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政治局面处于混乱状态;经济停滞不前甚至濒临奔溃的边缘,人民饱受物资短缺之苦、生活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改善。

面对如此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国际环境

(国际背景)从国际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与亚洲四小龙等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有很大的差距,这就使党和人民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和奋起直追的紧迫感。(为什么有危机感与紧迫感呢?因为落后就要挨打)

(外部条件)另外,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要和平、求发展逐步成为世界潮流,世界大战短期内打不起来,中国争取一个长期和平发展环境是可能的,这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思想前提)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

因此,邓小平正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了把党 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吧

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

1.1978—2012年,经济增长速度年均9.8%; 2.GDP世界第二;

3.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8%提高到11.5%; 4.进出口贸易总额世界第二;

5.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 …………………………………………………

【问题】对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感想: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历史背景,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之后使我们明确了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那么党提出改革开放决策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本节的第二个问题。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它和其他社会制度下的矛盾有何区别?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予以正确解答的重大问题,也是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太多的论述。因为这不是他们当时面临的迫切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时深入分析了这两对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发展规律,而没有具体说社会主义的情况。

列宁曾经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对抗消失,矛盾仍将存在,但未进行进一步的阐发。

斯大林在宣布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没有从理论上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前期曾经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矛盾,强调政治上道义上的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因而把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一概看作敌我矛盾,搞阶级斗争扩大化。晚年虽然承认存在矛盾,但没 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应当说是毛泽东第一个比较认真和深入地研究了这个问题。在党的“八大”召开前后,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

(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但由于对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缺乏科学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判断出现偏差等原因,实践中出现了严重失误,如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一味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试图“以阶级斗争为纲”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等等,结果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了严重挫折。

(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高度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观点,同时提出只是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他在总结历史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 理论。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统一的,它们要求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通过革命解放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社会主义还需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是邓小平提出的新命题。

第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2、改革开放的性质(1)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 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开放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十分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问题。他指出,“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话题】请你谈一谈对小平同志这段论述的理解。改革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实现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统一,就在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由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决排除各种错误思潮、错误倾向的干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邓小平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认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是正确的、优越的,是我们的历史选择,不能改变。而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其中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当具体制度和体制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束缚生产力发展时,如果不适时地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会丧失掉。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是要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指出:“世界上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

五、课堂回顾

会计信息化理论和方法研究 篇7

一、会计信息化的理论

所谓的会计信息化理论,就是由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会计信息化环境理论以及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等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理论体系。其中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是最关键的因素,主要包含了会计信息化的目标以及的方法理论等;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主要是将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应用于会计实践的理论,其中包含了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使用;会计信息化环境理论是对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产生严重影响的理论,主要包含了信息、技术等环境。由此可见,要想切实实现会计信息化,一定要对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环境理论进行深刻的研究,同时还能实现会计理论的创新[1]。

另外,财务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的核心内容,要想发展会计信息化,对财务会计信息化进行深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首先,一定要按照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来对其进行研究。由于财务会计信息化的信息系统和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具有互相影响的关系,由此可见,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系统,而且,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和变化直接显现出了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水平,以会计的业务流程和信息集成的程度为基础,,可以将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手工阶段、计算机阶段以及网络阶段,直到现在为止我国的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现在正在第三阶段当中。

二、会计信息化的方法

(一)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核算

所谓的会计核算,就是利用一定的方法来计算和记录经济业务,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信息依据。在以往的会计核算中,主要的流程为账目设置、、记账、审核、账薄登记、计算成本以及编制报表等。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会计核算变的更加合理,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也解决了会计人员日常繁琐的工作,使会计核算变的更加科学化。另外,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可以使用一些比较先进的核算方法,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优化工作的流程,从而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在企业中的作用[2]。

(二)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分析

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分析过程中,会计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还是会计核算延伸和发展。会计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在会计核算数据的基础上,对统计核算、、业务核算等一些其他的资料进行分析,利用有效的方法,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认真的对比和分析,详细了解企业的经济情况和资金收支情况,找到没有完成预算的原因,对企业的成果进行评价,找到工作中的不足,吸取经验,找到优化的措施,从而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目前网络化的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会将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经过加工形成会计信息,将其储存在数据库中,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信息,还能按照个人的需求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优化,从而是会计信息更加完善。近年来,各种各样的信息蓬勃发展,在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中,会计信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详细的记录下来,并且保存起来,还能供会计人员分析,从而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具体的解决措施,避免出现影响企业发展、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三)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检查

企业中的会计检查指的是会计人员从合理性、真实性以及准确性出发,对企业中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核和考查。其实,会计检查主要是对企业中的经济活动以及财务情况进行监督,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的一种填充。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逐渐在会计工作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会计信息处理工作变的更加自动化,工作的流程也变的更加简单,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企业中的其他部门也将信息技术引进了会计处理系统中,对会计工作进行实时的监督,避免出现损害企业利益的情况。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为了避免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企业中的会计控制制度一定要不断创新和改变,创建全新的会计工作体制。另外,企业中的会计人员一定要充分掌握会计信息化下功能,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准确性,使企业的会计系统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其实,会计的根源就是一个账簿,是一个记录信息的系统,所以,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一定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成果,减少社会的成本,取得比较公正的会计信息。另外,会计信息化在会计分析、会计核算以及会计检查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要对会计信息化进行充分的研究,促进会计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永鸿,李思雨,翟海莹.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化理论和方法研究[J].中国市场,2015,09:52-53.

[2]张渭育.会计信息化概念之剖析[J].当代经济,2012,22:148-151.

浅谈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 篇8

关键词:管理会计;理论;方法

管理会计的本质可描述为:是指为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通过对成本等信息的加工和再利用,为高层管理进行有效的决策提供信息,并对企业和内部各责任单位的日常和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评价和考核的一个管理信息子系统。虽然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学科的分支已得到广泛的承认,但至今尚未形成一套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管理会计落实到每个会计主体时,应该管什么,做什么,为管理层提供什么样的信息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我个人而言,认为管理会计在处理业务时就是能看的见,摸得着,工作重点突出,职责明确,操作方便,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目标。

管理会计是为内部决策和管理服务的,必须用一定的形式,通过一定的途径传输给服务对象。管理会计应当像编制财务核算说明书一样,编报管理会计经营管理建议书,实际是以财务核算说明书为依据转换为有效管理信息的一个过程。财务核算说明书涵盖的内容较多,管理会计不能将所有内容一一转换为有效管理信息,但每个会计主体在确定管理会计基本目标初期,应先从财务核算和财务职能反映的最基础信息和即时信息着手,编制建议书。

一、以现金流为导向 建立现金流预警点

现金流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通过现金流动的动态,可以把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全面、系统及时的反映出来。在目前经济底迷,资金紧张形势下,管理好企业资金如何流入企业、流出企业、在企业内部如何流动并在企业净现金量达到那个点时要进行筹资活动则显的优为重要。

现金流量表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三部分构成。一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分析,在企业经营正常,购销平衡的情况下,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进商品、接受劳务付出的现金进行比较,比率大,说明企业销售利润大,销售回款好,创现能力强。二是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分析,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基本为负数,因为当企业扩大规模和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投入会在项目投资建成后未来现金流入得以弥补。三是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分析。管理会计应根据这三种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建立现金流黄色预警和红色预警,当这三种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未负数时,说明企业的现金流入弥补不了现金流出,此点应定为黄色预警点;当这三种活动产生的负数现金流已超过本企业的非付现成本时,说明企业资金链将会出现或即将出现断裂,此点应定为红色预警点。当企业现金流达到黄色预警点时管理会计就应当向企业管理层提供合理的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融资金额,以防企业在出现资金链断裂时,手忙脚乱,束手无策局面。

二、掌握税收优惠政策 将税收优惠落到实处

税收优惠就是指为了配合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政府利用税收制度,按预定目的,在税收方面相应采取的激励和照顾措施,以减轻某些纳税人应履行的纳税义务来补贴纳税人的某些活动或相应的纳税人。如果管理会计对本企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了解不到位,理解不清或没有向管理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操作流程,都将使企业享受不到税收优惠或享受税收优惠数额较少,使企业多缴税,增加企业税负。但只有管理会计掌握税收优惠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每一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完成,财务部门都要得到其它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工作,这就要依托企业管理者的支持。那么如何让管理者能重视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管理会计应当让管理者明白,做那些工作,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税收优惠,优惠金额多少。假设某企业2014年利润总额300万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75万元。如果这个企业发生研发费用费用化支出100万元,利润总额不变,则应缴纳企业所得税62.5万元,减少税负12.5万元,相当于这个企业所有人员工作一天所创造的利润。这样就能使管理层实实在在了解到享受和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之间的差距,积极主动布置相应工作。

企业在不同的时期,管理者需要的信息是不同的,在资金短缺时,需要管理会计提供现金流和融资方面的信息;在有利于本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出台时,需要管理会计提供如何享受税收优惠方面的信息;当某个时期成为历史时,管理会计就应将这个时期确定的目标信息淘汰,确定新的目标信息。

我国目前建立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成果较少,实践也是参差不齐,总之,管理会计是把会计信息运用到管理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水平,在我国企业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必须加强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这也是管理会计生命力强大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篇9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因库的组成[答案] C

[解析] 基因库是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由于不同个体之间在基因上具有差异,所以不可能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A正确,C错误。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基因库不会因个体死亡而消失,应代代相传,B正确。可遗传的变异均可能改变基因库的组成,D正确。

2.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答案] B

[解析] 进化的原材料由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然后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所以A错误;有利变异能适应环境,而不利变异则被环境所淘汰,所以C错误;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种群,所以D错误。

3.现代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理论观点不同的是()

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答案] C

[解析] 达尔文进化理论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或淘汰,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因此A、B、D都符合达尔文观点。由于他没有研究透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因此也就不知道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4.下列关于生物共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的进化速度是相同的B.所有新物种的诞生是同时的C.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所有生物的进化都是同步进行的[答案] C

[解析] 生物的进化是在漫长年代中逐步进行的,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过程,不可能是同步进行的。所谓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的生物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5.(2015·汕头检测)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B.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

C.同一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D.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答案] A

[解析] 始属同一物种的地雀被迁来后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且被海洋隔开,这样不同种群间形成地理隔离,在自然选择作用下,使不同种群的地雀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也不同,最终使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这标志着不同物种的地雀就形成了。

6.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总数的24%,基因型Aa的个体占总数的72%,基因型aa的个体占总数的4%,那么,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24%和72%

B.36%和64%

C.57%和43%

D.60%和40%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假如随机抽出的个体数X个,控制A、a所控制性状的基因总数为2X个,A基因的数目为(24%×X×2+72%×X×1)=1.2X个,a基因的数目为(4%×X×2+72%×X×1)=0.8X个。依据基因频率的概念——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频率,知:A基因出现的频率=A基因在该种群中的数目÷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的总数=1.2X÷2X=60%;a基因出现的频率=a基因在该种群中的数目÷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的总数=0.8X÷2X=40%。

二、非选择题

7.“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千万数。首尾连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每年的四五月间,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庞大的大丽王蝴蝶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比例是AA(30%)、Aa(60%)、aa(10%)。若它们随机交配,请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蝶,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请分析白翅基因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该种群数量明显减小,使观赏价值降低,专家提出要加以保护,这是在_______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1)AA为36%、Aa为48%、aa为16%

(2)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该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该基因频率会减小

(3)物种

[解析](1)已知亲代基因型比例是AA(30%)、Aa(60%)、aa(10%),可由公式:基因的频率=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出A的基因频率=30%+(1/2)×60%=60%,则a的基因频率=1-60%=40%。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AA为36%、Aa为48%、aa为16%。(2)基因突变后,基因频率的变化要看该基因对应的性状与环境的适应情况,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该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该基因频率会减小。(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本小题是指从物种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一、选择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相同的是()

A.变异、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条件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答案] B

[解析]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同观点。

2.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答案] C

[解析] 只要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一定能引起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是不同的概念,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就是生物进化,只有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形成物种;由环境引起的性状的改变,并没有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会引起生物的进化。

3.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隔离三个重要过程

D.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的理解。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的是可遗传变异。其他几项都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4.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

A.进化为另一新种

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

C.退化到低级种类

D.绝灭

[答案] D

[解析]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若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此昆虫就会被淘汰甚至绝灭。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③生物进化是长期应用的结果

④进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

A.①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B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6.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知识。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演化出b、d、c三个种群,b、d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所以A错误;由于d由a1演变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生殖隔离的种群,基因频率一定会发生变化。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种,故C错误。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所以D错误。

7.(2015·常州检测)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有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A.8%

B.6%

C.7%

D.10%

[答案] B

[解析] 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属于应用层次。由于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因此该等位基因的总数XB+Xb=200×2+200×1=600(女性每人含两个基因,男性每人含一个基因),色盲基因的总数为Xb=15×1+5×2+11×1=36(女性携带者、男性患者都有一个Xb,而女性患者含两个Xb)因此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100%=6%。

8.(2015·黄山高二检测)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或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去,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这种突变类型因不能飞行,从而避免被风吹到海里淹死。这个事例说明()

A.突变多数是有害的B.突变多数是有利的C.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并不是绝对的D.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绝对的[答案] C

[解析] 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有翅昆虫突变成无翅或残翅昆虫,正常情况下这些变异类型因不能飞行,活动范围小,在生存斗争中占劣势,逐渐被淘汰,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这一特定环境中,残翅或无翅这种变异类型因不能飞行,避免了被风吹到海里,在海岛上存活下来。这个事例说明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二、非选择题

9.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种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_____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__。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答案](1)地理隔离 生隔隔离

(2)没有 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3)种群 自然选择 突变、选择和隔离

[解析] 因计算b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所以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种群b和种群c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因此植物a在不同的环境中进化,形成了不同的植物b和c。b和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了不同的物种。

10.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之一是将偃麦草与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杂种后代“疯狂分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说明了什么?

(2)F1不育的原因是什么?

(3)要使F1可育,可采取什么方法?这样得到的后代

是几倍体?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与一般物种形成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哪个方面?

(4)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图),请在下图填出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普通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两者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2)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

(3)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八倍体 此物种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产生生殖隔离

上一篇:感恩,也是一种美德演讲稿下一篇:音乐教室借用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