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益生产管理

2024-10-24

什么是精益生产管理(精选8篇)

什么是精益生产管理 篇1

除一切不增值的岗位。精简是它的核心,精简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中一切不产生附加值的工作,旨在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作出最迅速的响应。
   
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及其意义
         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日本所采用的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所需人力资源--无论是在产品开发、生产系统,还是工厂的其他部门,与大量生产方式下的工厂相比,最低能减至1/2;
  2 新产品开发周期—最低可减至l/2或2/3;
  3 生产过程的在制品库存—最低可减至大量生产方式下一般水平的1/10;
  4 工厂占用空间—最低可减至采用大量生产方式下的1/2;
  5 成品库存—最低可减至大量生产方式下平均库存水平的1/4;
  6 产品质量—可大幅度;
        精益生产方式是彻底地追求生产的合理性、高效性,能够灵活地生产适应各种需求的高质量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其基本原理和诸多方法,对制造业具有积极的意义。精益生产的核心,即关于生产计划和控制以及库存管理的基本思想,对丰富和发展现代生产管理理论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精益生产管理方法上的特点
(1)拉动式(pull)准时化生产(JIT)
--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生产起点。
--强调物流平衡,追求零库存,要求上一道工序加工完的零件立即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
--组织生产运作是依*看板(Kanban)进行。即由看板传递工序间需求信息(看板的形式不限,关键在于能够传递信息)。
--生产中的节拍可由人工干预、控制,保证生产中的物流平衡(对于每一道工序来说,即为保证对后工序供应的准时化)。
--由于采用拉动式生产,生产中的计划与调度实质上是由各个生产单元自己完成,在形式上不采用集中计划,但操作过程中生产单元之间的协调则极为必要。
(2)全面质量管理
--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过程质量管理来保     证最终质量。
--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在每一道工序都进行。重在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根据情况,可以立即停止生产,直至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不出现对不合格品的无效加工。
--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一般是组织相关的技术与生产人员作为一个小组,一起协作,尽快解决。
(3)团队工作法(Teamwork)
--每位员工在工作中不仅是执行上级的命令。更重要的是积极地参与,起到决策与辅助决策的作用。
--组织团队的原则并不完全按行政组织来划分,而主要根据业务的关系来划分。
--团队成员强调一专多能,要求能够比较熟悉团队内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保证工作协调顺利进行。
--团队人员工作业绩的评定受团队内部的评价的影响。
--团队工作的基本氛围是信任,以一种长期的监督控制为主,而避免对每一步工作的核查,提高工作效率。
--团队的组织是变动的,针对不同的事物,建立不同的团队,同一个人可能属于不同的团队。
(4)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
--在产品的设计开发期间,将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最终需求等结合起来,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按要求的质量完成。
--各项工作由与此相关的项目小组完成。进程中小组成员各自安排自身的工作,但 什么是精益生产及精益生产管理方法的特点

可以定期或随时反馈信息并对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
--依据适当的信息系统工具,反馈与协调整个项目的进行。利用现代CIM技术,在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期间,辅助项目进程的并行化。
精益生产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管理思想的比较

        精益生产作为一种从环境到管理目标都是全新的管理思想,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并非简单地应用了一二种新的管理手段,而是一套与企业环境、文化以及管理方法高度融合的管理体系,因此精益生产自身就是一个自治的系统。
(1)优化范围不同
        大批量生产方式源于美国,是基于美国的企业间关系,强调市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每个企业以财务关系为界限,优化自身的内部管理。而相关企业,无论是供应商还是经销商,则以对手相对待。
精益生产方式则以产品生产工序为线索,组织密切相关的供应链,一方面降低企业协作中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保证稳定需求与及时供应,以整个大生产系统为优化目标。
(2)对待库存的态度不同
         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库存管理强调“库存是必要的恶物”。精益生产方式的库存管理强调“库存是万恶之源”。精益生产方式将生产中的一切库存视为“浪费”,同时认为库存掩盖了生产系统中的缺陷与问题。它一方面强调供应对生产的保证,另一方面强调对零库存的要求,从而不断暴露生产中基本环节的矛盾并加以改进,不断降低库存以消灭库存产生的“浪费”。基于此,精益生产提出了“消灭一切浪费”的口号。追求零浪费的目标。
(3)业务控制观不同
         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的用人制度基于双方的“雇用”关系,业务管理中强调达到个人工作高效的分工原则,并以严格的业务稽核来促进与保证,同时稽核工作还防止个人工作对企业产生的负效应。精益生产源于日本,深受东方文化影响,在专业分工时强调相互协作及业务流程的精简(包括不必要的核实工作)——消灭业务中的“浪费”。
(4)质量观不同
        传统的生产方式将一定量的次品看成生产中的必然结果。精益生产基于组织的分权与人的协作观点,认为让生产者自身保证产品质量的绝对可*是可行的,且不牺牲生产的连续性。其核心思想是,导致这种概率性的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本身并非概率性的,通过消除产生质量问题的生产环节来“消除一切次品所带来的浪费”,追求零不良
(5)对人的态度不同
         大批量生产方式强调管理中的严格层次关系。对员工的要求在于严格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人被看作附属于岗位的“设备”。精益生产则强调个人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尽力发挥人的能动性,同时强调协调,对员工个人的评价也是基于长期的表现。这种方法更多地将员工视为企业团体的成员,而非机器。充分发挥基层的主观能动性。

六个主要方面和要求分别是:
1.实施精益生产的基础---通过5S活动来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2.准时化生产—JIT生产系统 
   在顾客需要的时候,按顾客需要的量,提供需要的产品。由一系列工具来使企业实现准时化生产,主要工具有:
  平衡生产周期--单件产品生产时间Takt Time==Cycle Time
   持续改进KAIZEN(Continuous Improvement)
   一个流生产—One Piece Flow
   单元生产Cell Production--U型布置
   价值流分析VA/VE
   方法研究IE
   拉动生产与看板PULL & KANBAN
   可视化管理
   减少生产周期—LEADTIME减少
   全面生产维护(TPM)
   快速换模(SMED)
3.6σ质量管理原则,要贯彻与产品开发和生产全过程。主要包括:
操作者的质量责任
   操作者主动停线的工作概念
   防错系统技术
   标准作业SO & 作业标准OS
   先进先出控制FIFO
   根本原因的找出(5个为什么)5WHY
4.发挥劳动力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发挥团队的主观能动性是精益企业的基本运行方式。”要鼓励团队精神,推倒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墙壁。
5.目视管理。不仅是管理者,而且要让所有员工对公司的状况一目了然。信息充分沟通,最好的办法是把所有的过程都摆在桌面上,可视化而不是暗箱操作。
6.不断追求完美。企业管理理念和员工的思想非常关键,纵然永远达不到理想的完美,也要不断前进,即使浪费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是点点滴滴的!
精益生产支柱与终极目标
“零浪费”为精益生产终极目标,具体表现在PICQMDS七个方面,目标细述为:
(1)“零”转产工时浪费(Products?多品种混流生产)
    将加工工序的品种切换与装配线的转产时间浪费降为“零”或接近为“零”。
(2)“零”库存(Inventory?消减库存)
    将加工与装配相连接流水化,消除中间库存,变市场预估生产为接单同步生产,将产品库存降为零。
(3)“零”浪费(Cost?全面成本控制)
    消除多余制造、搬运、等待的浪费,实现零浪费。
(4)“零”不良(Quality?高品质)
     不良不是在检查位检出,而应该在产生的源头消除它,追求零不良。
(5)“零”故障(Maintenance?提高运转率)
     消除机械设备的故障停机,实现零故障。
(6).“零”停滞(Delivery?快速反应、短交期)
     最大限度地压缩前置时间(Lead time)。为此要消除中间停滞,实现“零”停滞。
(7).“零”灾害(Safety?安全第一)
     人、工厂、产品全面安全预防检查,实行SF巡查制度。
精益生产与工业工程(IE)
        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而IE则是为完成精益生产方式的工程基础,IE又是精益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工程IE(Industrial Engineering)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的一门学科。日本企业在推行精益生产时,运用基础IE中大量的作业研究、动作研究、时间分析技术,使精益生产始终站在科学的基础上,因此生机勃勃、卓有成效。日本企业在运用IE方面有极大的创造,使得精益生产不仅带来了生产组织方式的质变,而且带来了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内外协作管理、与用户关系等一连串带根本性的企业组织体制、管理体制方面的重大变化和企业经营价值观的重大改变,其中最受影响的还包括日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丰田汽车公司生产调查部部长中山清孝认为,丰田生产方式(JIT)就是IE在企业中的应用。日本从美国引进IE,经过半个世纪发展,形成富有日本特色的IE,即把IE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强调现场管理优化。我国企业在实施推进精益生产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现场IE,从基础IE的普及推广入手,进而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

什么是精益生产管理 篇2

A公司的针车作业模式采用旧式的“手工作坊式”, 手工与针车虽然拼成一条流水线, 但员工各自独立作业, 生产完成依赖记数员周转, 一个一个计数;工资采取个人计件制, 多劳多得, 不劳不得, 这种以个人计件来刺激生产效率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 员工干劲看起来很足, 但是, 在日益变坏的鞋业经营环境下 (原材料飙升、少量多样、员工流失率高、劳工荒、客户要求越来越严、同行竞争激烈、国家政策调整等) , 其优势变得越来越模糊, 而劣势与不足变得越来越明显, 主要表现如下:

因为这种生产模式, 导致了在制品居高不下、生产周期长、人均时效低、品质问题不断出现, 单是因品质不良而换料的每月多达2000多片, 不说加工工时的浪费, 单是材料成本的浪费已是一笔可观的数字了;生产周期长、尾数难结、生管常常急着赶出货而四处求助;因为生产效率低下, 针车成为生产瓶颈, 不得不发外处理;员工计件只追求产量不管质量, 后制程管理干部常常抱怨“有品管同没有一样, 为什么那么多的不良品流下来, 叫我们怎么生产啊”, 而品管抱怨“品质是制造出来的, 不是检出来的”, 推来推去, 遭秧的是公司的成本。

二、B顾问公司的解决方案

为了改善针车的生产瓶颈问题, B公司的顾问团队在精益生产理论的指导下, 精心研究该公司针车生产管理现状, 结合以往在鞋业精益生产成功案例的经验以及该公司管理干部的一些想法、以前在改善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多方面的因素, 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针车线改善方案”。并召集公司主任级以上干部多次讨论该方案的可行性, 征求参与人员的意见, 形成最终可执行性方案。

(一) 改革的整体思路

针车线实施单件流, 员工面对面作业, 以手快速传递材料, 去掉线上所有的打包动作、以加工先后顺序编排工序、实并入针车线, 减少材料移转次数及管理人员。施连续流, 品检台移到生产线后段, 实施过程品质控制, 打扣并入针车线, 减少材料移转次数及管理人员。

(二) 改善目标

1. 通过单件流, 减少在制品, 缩短针车生产周期, 实现快速出鞋面、加速订单埋尾。

2. 将打扣并入针车线, 实现工序连续流, 减少中间转移搬运次数, 节约间接人员 (至少5人) 以上, 降低间工成本。

3. 面对面, 以后快速传递材料, 去掉线上打包动作, 提高作业效率。

4. 实施单件流, 找出瓶颈工序并加以消除, 提高线上平衡率, 提升生产效率。

5. 品检台并入针车线上, 实现做一双品检一双鞋面, 从过程中控制品质, 减少不良品的发生。

6. 减少PE袋的浪费, 节约成本。

以打开与包好PE袋来看动作的浪费:

如果以成型每条线的产量1700来计算, 则一天5条线的产量:5×1700=8500, 以10双为一袋, 则有8500/10=850袋, 从开料到成型每人都经手过这些袋子, 则共有1140人做过打开与包好这个动作, 以5秒计算, 则需花费时间= (1140×5×850) /3600=1345小时。浪费了1345小时, 如果以成型人均日产量19.6对鞋来计算, 则可产出 (1345×19.6) /8=3295对鞋, 以PE袋的使用看成本的浪费:

一年的采购量 (个) ×单位/个=230900×0.6+49140×1.5=212250元 (约20多万元)

(三) 实施应具备的条件

1. 针车手工台改良为一个个独立的桌台, 与针车机台一样高, 以利于排工序时的灵活变化。

2. 作业员每日的产量不再需要收料员一个个登记, 整条线每日的产量即为每个人的产量, 同一工序多个人做者可以采取平分方式, 亦可以单独登记。

3. 针对实验线员工的计资方式, 在试验阶段, 公司需要制订一个特殊的方案, 并公布出来, 让全体员工都能放心去作业, 不必担心工资问题, 全身心投入于改革中来。

4. 干部与员工沟通, 不采取个人计数并不代表工资会比以前低了, 只要努力干, 配合干部的调配, 工资不会受影响。

5. 员工在上线前必须做好培训, 使每一个人都了解新的作业模式, 及各自所担负的责任。

6. 从上实验线的订单开始, 生管需对开料、针车实施周计划。

7. 选出优秀的干部与员工上实验线。

【场景描述】

第一次讨论会, 采取“头脑风暴法”, 鼓励各级管理人员发言, 提出建议和意见

C君:请各位针对以上改善方案谈谈各自的意见或提出好的建议。

针车经理:针车作业员的产量怎么记?

C君:因为是单件流, 流至最后一道工序的产量即为线上每个人的产量, 不需要另外的计数员登记数量了, 如果是同一工序多人操作, 可以记平均产量, 亦可以针对这几个人由发料员登记产量。

针车经理:可能员工难以接受, 他们都想看到自己做了多少, 记多少, 心理才踏实。

C君:针车线的作业模式与以前的不同了, 请经理回去与员工多一些沟通, 试验线尝试着找一种适合公司发展、同时提高效率、发挥团队效率的作业模试, 在试验阶段, 需要各层级尤其是基层员工的理解与共识。

针车经理:如果是这样, 员工担心自己的工资低了, 该怎么办?

C君:这种担心, 员工肯定是有的, 所以, 我们希望公司制订一项在试运行阶段适合实验用的工资制度, 以正式公告的形式颁布, 让员工了解并安心做事, 这一项需要副总与厂长的支持, 不知副总与厂长有何意见?

副总:关于这一点, 如果以工资制度来规范的话, 比较难一点, 实验线与其他的人员不一样的工资制度, 在我们工厂是行不通的, 看看是否由厂长在口头上去宣达以下意思:

1.所有实验线的人员的工资不管是否个人计件, 均不会低于以前几个月最高工资的平均工资。

2.在实验阶段即使产量比以前低, 实验线员工的工资公司保证不比以前的低。

厂长:在实验线正式运作前, 我会召集实验线的干部员工宣达这种制度。

C君:为了让员工安心, 建议公司发“内部联络函”的形式宣导下去。

生管经理:公司的干部, 尤其是基层干部都从来没有接触过其他的企业, 对于这种新的东西比较难理解, 建议在会议室模拟运作看看, 让每一位在坐的都完全理解这种运作方式。

C君:看看大家的意思如何?我觉得这种建议非常好, 如果大家都同意的话, 那么, 下次讨论时找一些实体材料与工具依照方案试运作看看。

副总:下次先在会议室先模拟现场运作看看, 哪里有问题再改哪里。

7天后, 第二次讨论会:

C君:针车主任带来了一种材料, 我们分不同工序模拟运作看看, 我先来分工序:主任担任发料员、针车经理负责第一道工序、厂长负责第二道工序、副总负责第三道工序……品管经理负责品质检验, 生管经理负责包装与记产量。

模似运作开始, 30分钟后, 大家再次讨论:

生管经理:这样做, 订单当天就可以知道做了多少, 线上做多少包装多少, 很清爽, 不过, 员工能不能做得到, 还要真正看到线上的运作状况, 这里还是无法感受到。

针车经理:打扣并到针车线上有点难度, 我们以前也试过, 但是员工都反对, 所以后来就不敢再试了。

厂长:手工桌为什么要改良呢?如果要排工序, 我们人动就好了啊, 不必要动手工桌吧?

C君:因为这种生产模式, 需依据工序的先后来安排机台或手工桌, 有时候手工桌与针车机台穿插排列, 长手工桌不灵活, 会造成有的工序没有位置坐等, 关于这一点, 看看副总有什么想法?

副总:还是先做了再说吧, 边做边看, 如果需要的话以后改也是可以的。

【效果评价】

经过此次讨论, 各部门副经理级以上人员一致同意运作试验线, 两周后试验线开始运作。

由于事前对调到试验线的员工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和培训, 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试验线运作很顺畅, 效率提高很大。其他员工看到效果, 也不再抵触改善, 很快就将试验线复制到整个针车车间。

【感言】

●我们应该认识, 计件制不应成为精益生产的阻碍。的确, 许多中国的企业还在实行计件工资, 虽然这种方式能鼓励员工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如今的产品已经很难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必须依靠团队合作。

●精益生产是“全民参与的活动”, 员工不应该成为被动的执行者, 精益改善需要获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以及积极的参与。

什么是精益生产管理 篇3

在本期内容中,我们就美日管理中体现出来的差异,采访了两位美日管理的代表人物,他们之间的真实PK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体会。

Kronos是美国劳动力管理软件公司,也是位列甲骨文和SAP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管理软件公司。在世界500强中,前25强里有24家企业在使用Kronos的产品。

“劳动力管理”对于多数中国企业来说恐怕还比较陌生,简单来解释:它是一个基于时间管理的绩效管理工具。它可以精确地记录员工的工作数据,从而提供准确的绩效信息。“劳动力管理软件的两个作用是:第一,为薪酬福利提供准确数据;第二,为组织架构是否合理提供信息。”Kronos全球CEO,Aron

J.Ain说。

Kronos将其软件的核心理念定位为“精益化管理”。“它来自日本丰田的管理体系,强调需求驱动的劳动安排,灵活的劳动力组合,合理的授权与监控,集中的劳动力管理等使得企业所有的活动服从于增值链,确保员工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者有益于满足用户需求。”Aron

J.Ain解释说。

然而我们知道,精益化管理虽然是日本管理中最受推崇的理念之一,但是在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管理体系中,绩效考核是最不被提倡的。他们认为绩效管理会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而“所谓‘精益生产’,是指现场管理、提升团队精神、重视过程而非结果。”佐佐木元,日本中部产业连盟执行理事、丰田生产方式(TPS)研究会主管这样说。

什么是精益生产管理 篇4

物业管理(property management),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

物业管理的起源

业界一般认同的观点是,物业管理是一新兴行业,在我国仅有2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首先发端于沿海发达城市,逐步向内陆地区延伸,在国外,物业管理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从国外物业管理的起源来看,近代意义的物业管理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1908年,由美国芝加哥大楼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乔治·A·霍尔特组织的芝加哥建筑物管理人员组织(CBMO——Chicago Building Managers Organization)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会议,宣告了全世界第一个专门的物业管理行业组织的诞生。

从国内的物业管理的起源来看,从19世纪中叶到本世纪20年代,是旧中国房地产业萌芽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上海、天津、武汉、广州、沈阳、哈尔滨等城市建立了许多八九层高的建筑,在上海,出现了28座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在当时的房地产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代理租赁、清洁卫生,保安服务等专业性的经营公司,这些专业公司的管理方式正是我国物业管理的早期形式。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国策实施,市场经济的产物之——物业管理才由香港引入。深圳是公认的我国物业管理的发源地,在我国物业管理的进程中,创造了无数个第一,深圳物业人是我国物业管理的先行人和推动者,时至今日,深圳的物业管理在国内仍然是高水准的,其管理概念和实践经验仍然值得效仿和推广。标志性的事件有:

1981年3月10日,深圳市第一家涉外商品房管理的专业公司——深圳物业管理公司正式成立,开始对深圳经济特区的涉外商品房实行统一的物业管理,这是我国国内物业管理迈出的第一步,标志着这一新兴行业的诞生。

1993年6月30日,深圳成立了国内首家物业管理协会;1994年深圳市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

1994年4月建设部颁布了33号令,《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住宅小区应当逐步推行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由物业管理公司统一实施专业化管理”。

2003年9月1日,我国第一部《物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对规范物业管理,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一、其基本内容按服务的性质和提供的方式可分为:常规性的公共服务、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和委托性的特约服务三大类。

(一)是常规性的公共服务,主要有以下几项:

①房屋建筑主体的管理及住宅装修的日常监督;

②房屋设备、设施的管理;

③环境卫生的管理;

④绿化管理;

⑤配合公安和消防部门做好住宅区内公共秩序维护和安全防范工作;

⑥车辆道路管理;

⑦公众代办性质的服务;

(二)是针对性的专项服务:

①日常生活类;

②商业服务类;

③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类;

④金融服务类;

⑤经纪代理中介服务;

⑥社会福利类;

(三)是委托性的特约服务:

物业管理企业在实施物业管理时,第一大类是最基本的工作,是必须做好的。同时,根据自身的能力和住用人的要求,确定第二、第三大类中的具体服务项目与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机制和服务方式,以人为核心做好物业管理的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并不断拓展其广度和深度。

二、物业管理在我国

在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住宅建设的迅猛发展,大量住宅小区的投入使用,要求除了对房屋进行维修外,还必须对附属物、设备、场地、环卫、绿化、道路、治安等进行专业化管理,以保持新建小区的完好,发挥其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

(二)是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原有的房管体制已完全不能适应,而物业管理从体制上克服了房改后形成的多个产权单位多头、多家管理,各自为政、扯皮推诿等旧管理体制的弊端。

(三)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政府对住宅环境、社区服务直接负责的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一个由业主自治与物业公司专业化管理结合,由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经营型管理和有偿服务,使管理得以以业养业、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新体制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

(四)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和社区服务的更多的关注,使得物业管理的好坏已经成为居民选购住房考虑的重要因素,物业管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备受关注的程度和可能产生的体制上的矛盾及利益上的冲突。

物业管理师指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通过对房屋建筑及与之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地进行专业化维修养护管理以及维护相关区域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为业主、使用人提供服务的人员。

[编辑本段]资格等级

物业管理员

助理物业管理师

物业管理师

高级物业管理师

[编辑本段]职业背景

近年来,物业管理作为新兴服务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新建物业管理公司不断崛起。2003年6月19日国家颁发的《物业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第61条规定“物业管理企业聘用未取得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5万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业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2003年6月9日河北省《关于全省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企业职工住房管理机构应与生产经营主体分离,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物业管理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因此,从业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应培训,通过职业鉴定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

[编辑本段]培训对象

各地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单位房管部门、社区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或准备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编辑本段]申报条件

一、助理物业管理师:

1、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应、历届学生;

2、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

3、中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

二、物业管理师:

1、已通过助理物业管理师级资格认证或取得中高级技术职称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

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

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者;

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四年以上者。

三、高级物业管理师:

1、已通过物业管理师资格认证或取得中高级技术职称并从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者;

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四年以上者;

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五年以上者;

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六年以上者。

[编辑本段]项目概述

物业管理在中国发展迅速且前景广阔。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2003年6月8明确规定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年9月1日,该条例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进入了高效、法制、规范的高速发展新时期。

回答:2009-02-14 20:20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以下是特别推荐给您的相关问题

请问一下什么是物业管理

有没有关于物业管理方面常见的案例分析网站?

物业管理书籍

三位一体物业管理是什么?

新的《物业管理条例》适用写字楼物业管理吗?

学英语--居然这么简单哈佛独创,不用看,不用记,不用基础,像听歌一样简单!30天,一口流利英语不记单词,不扣语法,立竿见影,无效退款!奇!打鼾-睡眠不好速愈使用打鼾器不打呼噜,2个月轻松治愈.减低呼吸暂停次数和鼾声,提高睡眠质量

5分

其它回答 共3条回答

评论

慕容苍天 [学长]

物业管理(property management),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

物业管理师指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通过对房屋建筑及与之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地进行专业化维修养护管理以及维护相关区域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为业主、使用人提供服务的人员。资格等级

物业管理员

助理物业管理师

物业管理师

高级物业管理师

回答:2009-02-14 20:23 评论

黑蚂蚁 [学者]

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经营人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范,按照合同或契约行使管理权,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先进维修养护技术,以经济手段对物业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统一管理,并为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使物业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体地讲,物业管理包括如下内容:

一.基本业务。

1.房屋建筑物的维护、修缮与改造

2.物业附属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与更新

3.相关场地的维护与管理

4.消防设备的维护、养护与更新

二、专项业务

1.治安保卫。通过值班、看守、巡逻所进行的防火、防盗、防事故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

2.清扫保洁。对管理区域内的垃圾定时定点收集清运,以及对公共部位的清扫保洁

3.庭院绿化。对管理区域内的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和道路绿地的日常养护

4.车辆管理。对进入管理区域内的各种机动车辆的限制,除了必要的特许车辆外,其他车辆经过允许方能驶入,并按规定地点停放。

三.特约业务主:主要是接受业主或使用人的委托而提供的各种服务

1.代办各种公用事业费

2.代购车、船、机票

3.代订代送报刊杂志

4.代聘家教、保姆、护理、小时工等

5.代室内清洁

6.业主或使用人委托的其他服务 四.经营业务

1.室内装修

2.电器装修

3.商务中心

4.咨询、中介

5.代理经租

6.房屋交换

7.其他

物业管理师指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通过对房屋建筑及与之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地进行专业化维修养护管理以及维护相关区域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为业主、使用人提供服务的人员。

回答:2009-02-14 20:34 评论

冥王哈迪斯 [文曲星]

物业管理(property management),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

物业管理的起源

业界一般认同的观点是,物业管理是一新兴行业,在我国仅有2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首先发端于沿海发达城市,逐步向内陆地区延伸,在国外,物业管理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从国外物业管理的起源来看,近代意义的物业管理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1908年,由美国芝加哥大楼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乔治·A·霍尔特组织的芝加哥建筑物管理人员组织(CBMO——Chicago Building Managers Organization)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会议,宣告了全世界第一个专门的物业管理行业组织的诞生。

从国内的物业管理的起源来看,从19世纪中叶到本世纪20年代,是旧中国房地产业萌芽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上海、天津、武汉、广州、沈阳、哈尔滨等城市建立了许多八九层高的建筑,在上海,出现了28座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在当时的房地产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代理租赁、清洁卫生,保安服务等专业性的经营公司,这些专业公司的管理方式正是我国物业管理的早期形式。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国策实施,市场经济的产物之——物业管理才由香港引入。深圳是公认的我国物业管理的发源地,在我国物业管理的进程中,创造了无数个第一,深圳物业人是我国物业管理的先行人和推动者,时至今日,深圳的物业管理在国内仍然是高水准的,其管理概念和实践经验仍然值得效仿和推广。标志性的事件有:

1981年3月10日,深圳市第一家涉外商品房管理的专业公司——深圳物业管理公司正式成立,开始对深圳经济特区的涉外商品房实行统一的物业管理,这是我国国内物业管理迈出的第一步,标志着这一新兴行业的诞生。

1993年6月30日,深圳成立了国内首家物业管理协会;1994年深圳市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

1994年4月建设部颁布了33号令,《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住宅小区应当逐步推行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由物业管理公司统一实施专业化管理”。

2003年9月1日,我国第一部《物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对规范物业管理,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一、其基本内容按服务的性质和提供的方式可分为:常规性的公共服务、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和委托性的特约服务三大类。

(一)是常规性的公共服务,主要有以下几项:

①房屋建筑主体的管理及住宅装修的日常监督;

②房屋设备、设施的管理;

③环境卫生的管理;

④绿化管理;

⑤配合公安和消防部门做好住宅区内公共秩序维护和安全防范工作;

⑥车辆道路管理;

⑦公众代办性质的服务;

(二)是针对性的专项服务:

①日常生活类;

②商业服务类;

③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类;

④金融服务类;

⑤经纪代理中介服务;

⑥社会福利类;

(三)是委托性的特约服务:

物业管理企业在实施物业管理时,第一大类是最基本的工作,是必须做好的。同时,根据自身的能力和住用人的要求,确定第二、第三大类中的具体服务项目与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机制和服务方式,以人为核心做好物业管理的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并不断拓展其广度和深度。

二、物业管理在我国

在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住宅建设的迅猛发展,大量住宅小区的投入使用,要求除了对房屋进行维修外,还必须对附属物、设备、场地、环卫、绿化、道路、治安等进行专业化管理,以保持新建小区的完好,发挥其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

(二)是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原有的房管体制已完全不能适应,而物业管理从体制上克服了房改后形成的多个产权单位多头、多家管理,各自为政、扯皮推诿等旧管理体制的弊端。

(三)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政府对住宅环境、社区服务直接负责的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一个由业主自治与物业公司专业化管理结合,由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经营型管理和有偿服务,使管理得以以业养业、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新体制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

(四)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和社区服务的更多的关注,使得物业管理的好坏已经成为居民选购住房考虑的重要因素,物业管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备受关注的程度和可能产生的体制上的矛盾及利益上的冲突。

物业管理师指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通过对房屋建筑及与之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地进行专业化维修养护管理以及维护相关区域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为业主、使用人提供服务的人员。

[编辑本段]资格等级

物业管理员

助理物业管理师

物业管理师

高级物业管理师

[编辑本段]职业背景

近年来,物业管理作为新兴服务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新建物业管理公司不断崛起。2003年6月19日国家颁发的《物业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第61条规定“物业管理企业聘用未取得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5万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业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2003年6月9日河北省《关于全省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企业职工住房管理机构应与生产经营主体分离,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物业管理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因此,从业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应培训,通过职业鉴定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

[编辑本段]培训对象

各地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单位房管部门、社区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或准备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编辑本段]申报条件

一、助理物业管理师:

1、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应、历届学生;

2、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

3、中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

二、物业管理师:

1、已通过助理物业管理师级资格认证或取得中高级技术职称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

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

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者;

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四年以上者。

三、高级物业管理师:

1、已通过物业管理师资格认证或取得中高级技术职称并从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者;

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四年以上者;

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五年以上者;

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六年以上者。

[编辑本段]项目概述

物业管理在中国发展迅速且前景广阔。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2003年6月8明确规定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年9月1日,该条例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进入了高效、法制、规范的高速发展新时期。

什么是班组管理 篇5

管理的五项工作和五项内容

1.管理的五项工作

◆计划。做好计划,包括计划、月计划、每天的计划,做到有条不紊。◆组织。组织生产,在组织生产中应注意如何用好班组的全体成员,如何坚持严格的班组规章制度。

◆协调。协调好员工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控制。控制生产的进度、目标。

◆监督。监督生产的全过程,对生产结果进行评估。

2.管理的五项内容

◆人。对人的管理,也就是对员工的管理。

◆财。对财进行管理,比如成本核算,资金流向。

◆物。对物品的管理,也就是对生产的管理。物品主要是指生产资料。

◆信息。对信息的管理包括:生产进度方面的信息,上级给下级下达的指示,下级向上级反馈的意见等。

◆时间。管理好时间就是处理好事情,管理者应对每天的工作按其轻重缓急和主次的不同来划分,进行时间管理。一名好的领导者在时间上是有条不紊的。班组的管理原则———管理无小事

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其工作原则是“行政长官不过问琐事”,其主要精力应放在管理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重大政策的调整上。对于一名班组长而言,根据其定位,要求关注现场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绝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否则就可能造成某种失误、事故,甚至出现重大的事故。因此班组长在管理中必须要遵循“管理无小事”的原则。做到班前布置,中间控制,事后检查。班前要对员工们进行工作布置和重视讲明注意事项,中间要对班组生产的进度、质量、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恰当的及时控制,事后还要进行检查和总结经验。

班组长的权力

1.权力类型

对于任何一名管理者而言,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这些权力随着管理者的职位高低而变化,这一权力称之为职位权力。职位权力分为奖励权、惩罚权、法定权。

◆奖励权

如果部下能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而且取得了成绩,班组长有权对其进行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目的是激励取得成绩的员工争取做得更好,另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充分发挥他的模范带头作用,以便有效地带动班组的全体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工作,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班组长的这种权力就是奖励权,这种做法被称为正激励,有人将其形容为“哄着朝前走”。

◆惩罚权

员工违规操作,造成了一些失误,或没有服从组织纪律的安排,那么就要惩罚他,严重的可以将其停职,甚至开除,轻的可以在班组会上口头批评一次,或单独对其进行批评,目的是让其按照既定的目标、规章制度来完成任务,它的目标是正的。这种权力称为惩罚权,这种做法被称之为负激励,有人将其形容为“打着朝前走”。

◆法定权

厂规和法律中赋予班组长的其他权力,统称为法定权。例如信息处理权就属于法定权,上级的文件可以根据情况有的向下传达,有的暂缓传达,甚至不传达;下属反映的情况如果班组长能处理,就不必上报,此外流程改造权,设备更新权,也都属于法定权。

◆非权力因素

同样是一名班组长,为什么有的班组长能够一呼百应,而有的班组长却使员工口服心不服,甚至当面顶撞,除了职位权力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很大的因素———非权力因素,影响着班组长的权力。

非权力因素与职位权力没有密切的关系,但是非权力因素却能有效地间接影响着权力因素的运用。非权力因素包括专长权和个人的影响力。所谓专长权是指懂技术,会管理。个人影响力是现代领导科学中尤为强调的一种领导能力,它并非强制性的权力,而是指管理者靠个人的人格魅力影响员工的工作。

2.如何提高影响力

管理者的个人影响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易形成的,而是靠自己和员工们的长期共同奋斗形成的,管理者不能期望通过一件事或模仿谁就能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这是一种长期的感情投资。但领导者有了个人影响力之后,要慎用个人影响力,以免“透支”。当你具备了一定的个人影响力之后,应在不得不用的关键时刻使

用,以应付突发性任务、紧急事件。古人所说“服人者,德服为上,才服为中,力服为下”,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力服

力服是只靠权力使人服从,是被迫服从。力服的优点是解决问题迅速、简单,特别是对付混乱局面时尤为有效,缺点是下级容易形成口服而心不服,不能持久,一旦上级权威减弱,下属便会不服并反抗。

◆才服

才服是以自己的才能引导下属,让其理智地服从,但难于使能力超过自己的下属成员服从,甚至会遭到有能力下属的藐视。

◆德服

德服是靠自己高尚的人格使下属心服口服,当前尤为强调班组长要以身作则,有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一名班组长只有把以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自己的管理成功,才能成为一个班组的灵魂与核心。

做个领导型的管理者

现在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基层管理者非常强调不仅要做好一个一般的管理者,更要做一个领导型的管理者,为什么呢?在这个剧烈变革和激烈竞争的时代,每个人都会遇到大量的新情况,因此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般意义的常规管理已经无法应付当前的剧烈变革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要懂得如何对部下施加影响力,要在工作中不断有所创新,要有非常强的灵活应变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科特说,一支军队在和平年代时只需要常规管理就可以了,但是一旦进入了战时,则需要很多天才的军事指挥家。现代企业已经从“和平年代”进入了“战时”,企业需要更多的“天才军事指挥家”,因此现在的管理方式和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早已完全不同了,管理工作,尤其是班组管理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什么是现场管理? 篇6

凡是企业用来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都称之为现场,如厂区、车间、仓库、运输线路、办公室及营销场所等,那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管理就称为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和过程的各要素,包括人(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机(工艺、设备)、料(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能(水、电、煤、气、汽)、法(操作方法、工艺制度)、环、(环保、环境)、测(测量控制装置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现场管理是生产第一线的综合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生产系统合理布置的补充和深入。

二、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

从上述概念和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场管理作为生产现场的综合管理,其内容包括了人力资源的管理、设备管理、工艺管理、物资管理、环保管理、计量和仪表的管理,以及劳动纪律、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等基础专业管理。而现场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上述各种管理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有机地结合达到一体化,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要达到上述目的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加强管理。

1、工序管理。主要包括工序要素的管理和产品要素的管理。工序要素的管理,就是对工序使用的人力、设备、原材料或零部件等的管理,在工序管理中要坚持不懈地改进作业环境和现场秩序,实行定置管理,形成科学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产品要素的管理就是对产品品种、数量、质量、交货期、成本等的管理;

2、加强工艺和设备管理,优化工艺路线和工艺布局,提高工艺水平,确保设备完好运行,严格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质量;

3、以生产现场组织体系的合理化、高效化为目的,不断优化生产劳动组织,明确职责,细化目标分解,严格考核,消除无效劳动和时间浪费,提高劳动效率;

4、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劳动及消耗定额、统计台帐等管理基础工作,作到制度化、标准化、目标分解、分工负责、认真检查和落实、严格考核;

5、建立和完善管理保障体系,把生产、消耗、工艺、质量、财务等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协调,有效控制投入产出,提高现场管理的运行效能;

6、物流管理,

要使内部物流线路最短,以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和加快资金周转;要使生产过程中在制品占用最少,以减少资金占用,使生产过程中搬运效率最高。通过物流管理,使生产保证按连续性、比例性、均衡性要求进行;

7、环境管理。要造就一个安全、文明、秩序井然、整洁、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让职工在良好的环境中,热情、积极、勤奋、有效地工作;

8、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QC小组活动,作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一支觉悟高、技术硬、纪律严的职工队伍。

三、现场管理的实施和方法

现场管理工作的面广量大、综合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现场管理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进行,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治理整顿。大力推行“6S”工作法、定置管理等现场管理的基本方法,着重解决生产现场的“脏、乱、差”现象,物品摆放无序,安全通道无畅,纪律松弛,责任不清等问题;

2、专业到位。使各项基础工作和专业管理真正在生产现场得以有机结合和落实,必须作到管理重心下移,促进各专业管理的现场到位;

时间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篇7

当然我知道, 时间管理的工具很多, 什么“重要——紧急”四象限法啦, 番茄工作法啦, GTD (Getting Things Done) 啦。可是这些工具到底有多大用处?

两个小时过得很快,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各种智能工具在时间管理中的运用。我看到了一个智能手机超级强大的功能, 从日程表共享到Ever Note的使用, 我甚至感觉这个手机已经做到了极致, 它可以搞定时间管理的一切。

我承认, 最初我被课程中PPT的展示页面击中了, 我从来没看过那么精准的日程安排共享到团队每个人的日历中, 详尽到几点几分起床睡觉时间的日志, 涉及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记录清单……在回来的路上, 我的脑海里一直在想一个小孩子拿着铅笔在写清单的场景。可我总觉得, 如果只是单纯地使用这些工具, 好像还缺了点什么。

一天中午, 趁午休, 我晃到学校旁边的晓风书屋。在结账的时候, 我忍不住问一个两鬓有些斑白的女店员:“互联网这么发达, 纸质书还能做下去吗?”女店员拿着书, 笑笑说:“所以要坚持, 慢慢来吧, 总有一天会回归的。”那一刻, “慢慢”两个字打动了我, 我突然看到了时间在她身上拉长的影子, 依然是每天的24小时, 但是对于这个书店的经营, 计算单位不是小时, 不是天, 可能是年, 甚至是几年。

时间, 既客观又主观。客观之处在于无论每个人处于什么状态, 一天24小时是固定的;主观之处在于对时间的调配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时间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完美主义、无法坚持、不敢放弃、无法接受懒惰。在我看来, 时间管理最最核心的问题是, 你是否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你是否清楚自己做的事情对自己的意义。

现在的我们, 太喜欢追求“快”了, 我们喜欢各种APP, 喜欢各种工具书, 各种模型, 各种数字, 我们早已习惯用“高效”来标志我们的生活, 用“工具”来管理我们的生活, 希望尽量在24小时里做更多的事。其实所有的时间管理工具, 都只是一个表象, 并不是说它们没有用, 关键在于你要怎么用这些工具让你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就像书店的女店员, 如果她来进行时间管理, 我相信, 她的日程表一定和别人的不一样, 她要做的事情的清单也和别人的不一样。对于她来说, “慢慢”会贯穿到她的每一个日程安排中。所以, 成功的时间管理的前提是你不能被工具、被方法所绑架。

有句话是“每天早晨把你叫醒的不是闹钟, 而是你的梦想”, 听起来很鸡血, 却也实在。有了自己清晰的想法, 你可能愿意提前一个小时去上班, 去享受自己掌控生活的感觉, 而不是匆忙地等待时间的宣判;你也可能依然会迟到一些, 但是你的时间充满了缝隙, 允许你体验生活中不同的面貌;你可以精准地使用各种APP, 帮助你安排好时间, 分清主次, 让你更高效地工作;你不会把时间花在去思考自己的状态到底是不是“拖延症”, 因为你已经开始去做了;你也没空去考虑自己的不完美, 因为你知道, 不完美的过程也有意义;甚至, 你可以接受自己的“懒惰”, 因为你知道, “懒惰”对于此时的你很重要;你也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如何改掉自己拖拉的坏习惯, 因为你知道它会挡住你的路。

什么是真正的管理 篇8

A校长工作很认真,每件事都亲历亲为。每天清晨,他都是第一个来到学校,在校园里巡视一周,查看一下校园的卫生情况;上班时间快到时,他总会站在校门口,看看有没有迟到现象;每次课间,他总是在教学区巡视,发现学生有危险游戏的现象就立即制止;每次教研组活动,他总会亲自到每个教研组转转,记录教研组活动情况;每天下午,他总会到操场去一下,监督有没有体育课“放羊”现象……但是,A校长在学校时,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的情况都很好,各个部门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可一旦他有事离开了学校(如开会或外出学习等),校园里就乱套了……

案例2

B校长与A校长相比就“懒”得多了,不仅不像A校长那样任何事情都亲历亲为,而且有点“撒手不管”的意思,但对学校情况却了如指掌,学校管理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笔者仔细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原来B校长针对学校的实际与现状,在宏观上整体规划、微观上精细操作的实施过程中,实行权力分解、责任分明,充分发挥学校每一位领导班子成员的职能效应和每一位教职工的主体优势,相信每一位中层以及教师,能不管的事情就坚决不插手,如教学工作交给教务处,后勤工作交给总务处,不但放权,而且放心,从而实施规范管理、科学管理,使学校的管理工作质量和效果俱佳。但是,B校长有一件事每个星期必做:每个星期五的常规小结,他要听取每个部门及相关负责人的汇报,成功的、不足的无一遗漏,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说出自己的指导意见……

分析

无庸质疑,在学校管理中,校长扮演着重要角色,用“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这句话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看着A校长大小事务都亲历亲为的疲惫身影,笔者心里除了敬意,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而看着B校长对学校“撒手不管”的潇洒,笔者忍不住在心底羡慕不已!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七章中这样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善于办事的人,不留下痕迹;善于言谈的人,没有漏洞让人指责;善于算计的人,不必动用筹码等工具;善于关闭的人,不使用门闩就让人无法打开大门;善于捆绑的人,不用绳索就能牢不可解。真正的管理亦是如此。真正善于管理的校长,其管理的行为也是没有痕迹的,但其管理的效果却能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笔者不禁想起了曾经阅读过的“在不在,都一样”这则故事来:卡先生听到有人称赞一位在职多年的领导,说他是不可缺少的领导,卡先生生气地问道:“为什么他不可缺少呢?”称赞他的人回答说:“没有他,机构就不能运转了。”卡先生说:“如果没有他,机构真的不能运转的话,怎么还能说他是一位好领导呢?这些年他完全有时间把机构管理得没有他照样能够运转,他究竟在干什么?如果他凑巧有事,或身体不适,或外出考察,机构瞬间就成了‘一盘散沙’,恕我直言,他又怎么可能是一个好领导呢?”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一把雨伞圆溜溜》教案设计下一篇:庆三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