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两新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2024-10-02

上海市两新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共7篇)

上海市两新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篇1

上海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根据上海“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本市“两新”组织发展和党建工作实际,特制定上海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

一、过去五年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简要回顾

近五年来,按照市委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党的组织覆盖不断扩大。2003年下半年以来,上海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五年实现“双达标”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的任务要求,用三年时间完成了50人以上非公企业有党员、100人以上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的“双达标”任务;全市7825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7706家建立了党组织,覆盖率达到98.5%,其中独立组建率达到95.3%。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两新”组织党组织13020个、“两新”组织党员20.8万名,分别比2003年底增长了57%和201.4%。

2、党的工作体系初步完善。2003年8月上海成立市社会工作党委,19个区县从各自实际出发,先后建立了相应工作机构,中心城区101个社区(街道)全部成立了综合党委,郊区的部分社区(街道)和乡镇也成立了社会(综合)工作党委,初步形成了上下对应、工作互动、各方联动的工作网络。基层党组织书记、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和党建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市现有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约2000人,党建志愿者约1万人。

3、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新突破。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探索枢纽式管理和行业党建试点,全市213个行业协会中有90%建立了党的组织,行业协会党建工作焕发新活力。社区群众团队党的工作得到加强。

4、楼宇、园区等区域性党建工作有新推进。深化楼宇党建工作,中心城区933幢商务楼宇中党建工作覆盖率达到98%;拓展园区党建工作,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主体,把“生产力最活跃的地方凸现最具活力的党建工作”的要求落实到非公企业集聚的150多家各级各类园区中;开展商业街(城)党建工作,以商业街(城)为单位、以商铺为基础,把党的工作渗透到经营活动之中;探索专业市场党建工作,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触角向专业市场延伸。

5、服务基层手段有新提高。依托覆盖全市的党员服务中心网络体系,为“两新”组织党组织提供了区域性、社会化的党建资源平台。通过创办《凝聚》杂志、开设《解放日报》“两新天地”专版、《文汇报》“新社会组织”专版等多种传媒,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两新”组织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和“两新”互动网,推进党建信息化工程,建立新的社会组织和动员体系。通过建立“两新”组织人才库、组织《改革和发展》系列讲座等活动、建立“两新”组织党支部书记和人才培训基地,党组织对“两新”组织代表人士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得到增强。

上海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党组织组建率、覆盖面还滞后于“两新”组织规模数量的快速增长;二是“两新”组织从业人员中的党员比例还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是“两新”组织党组织发挥作用状况还不适应引导“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四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资源支撑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二、未来三年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和建设“四个中心”的目标,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全覆盖为基础,以增强有效性为重点,以健全支撑保障体系为抓手,以完善区域性党建格局为依托,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一手抓党组织组建,一手抓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探索研究党在社会领域工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基本原则

(1)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原则。要把“两新”组织党的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的工作重点,作为巩固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点领域,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切实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着力体现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政治引导和价值引领作用。并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党对社会领域的领导,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纳入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总体布局中加以谋划和推进。

(2)注重发挥有效作用的原则。要积极推动科学发展观在“两新”组织中得到落实,把党建工作拓展到社会生产力最活跃、社会生活最前沿、群众利益最关注的领域。进一步明确“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科学设置“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和活动载体,积极寻找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组织的结合点,支持创业,促进就业,协调各方关系,代表、维护和实现群众的利益,畅通诉求渠道,营造和谐环境。

(3)协调整合社会资源的原则。要按照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强化“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组织服务”的理念,建立健全为基层党组织提供资源保障的机制。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的观念,运用社会化、市场化的手段,加强组织资源的整合,依托区域化党组织和各种区域性党建载体,统筹解决“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场所问题,多渠道解决活动经费问题,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政策和物质保障。

(4)尊重基层实践创新的原则。按照“小型、灵活、分散、有效”的原则开展党的活动,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激发基层党组织的首创精神,系统设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体系和活动载体,探索不同于传统领域的工作方法,努力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成为创新思维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领域。针对“两新”组织的不同类型,有重点地扶持培育一批典型,不断总结推广,形成整体提升的良好效应。

3、总体目标

全面加强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把党组织的要求、“两新”组织的需求和党员群众的追求有机结合起来,使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目标同向,互为依托,相得益彰。不断推进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增强工作有效性,建立完善“两新”领域相关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人、财、物保障体系;建立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资源的共建共享体系;建立完善“两新”组织党员的发展、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服务及评估体系;建立完善“两新”领域党的工作人才储备、培养、开发、使用和激励体系;建立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信息化及其互动网络体系。

4、具体目标

(1)扩大组织覆盖。到2011年底,规模以上非公企业(50—99人、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公企业)都要单独建立党组织,并向规模以下非公企业拓展,使本市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面从目前的8.5%提高到15%以上。

(2)实现工作覆盖。大力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党组织建设,发挥其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特别关注面广量大的小企业、小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两新”组织。

(3)壮大党员队伍。全市始终保持一支万人以上的“两新”组织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到2011年“两新”组织党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要从目前的3.3%提高到5%以上。

(4)树立先进典型。到2011年,市级“两新”组织“五好”党组织300个,市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50个,市级“两新”组织优秀党建工作者150人,市级“两新”组织优秀共产党员300人,市级“两新”组织优秀党建之友200人,力争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两新”组织先进党组织。

(5)完善保障体系。依托执政党的组织和工作体系支撑“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明确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代表人士中推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选的政治把关权、评选各类先进的推荐权等。全面推进“两新”组织党建信息化建设,实现市——区县——社区(街道)和乡镇——“两新”组织的四级活动信息的互动共享。

(6)做好人才工作。建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术和技能人才、社会组织的组织管理者、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士、技术创业者和党群工作者”等人才库,到2011年,市级层面人才库达1000人、区级层面人才库达5000人、社区(街道)和乡镇层面人才库达2万人。研究探索把“两新”组织人才纳入干部培养链。

(7)健全工作网络。强化区县、社区(街道)和乡镇两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机构,人员配备要与所在区域“两新”组织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健全党员服务中心、站、点网络,在商务楼宇、园区、商业街(城)等区域的设置率达到95%以上。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的纪检工作网络,党委建制的“两新”组织党组织,都应适时设立纪委。按照1:1的比例,建立一支“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一支数量精干、素质较高的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推进党的社会工作者专兼职队伍建设;建设一支2万人以上的“两新”组织党建志愿者队伍。

三、未来三年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

1、推动“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明确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贯彻执政党的意志,强化引领核心价值、协调各方利益、凝聚职工群众、促进科学发展的职责任务。关于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要支持和引导新经济组织主动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自觉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引导企业主动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关于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积极探索加强新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引导新社会组织成为沟通政府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更多渠道;了解、代表、协调、解决基层民众的利益问题,特别关注帮助弱势群体,发挥社会公益职能,促进社会公平。

2、加强新经济组织中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一是按照本市商务楼宇党建工作规范要求,在巩固现有933幢商务楼宇党建工作覆盖成果的基础上,力争使今后新建成的商务楼宇在入驻率达到一半以上后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二是根据不同的园区类型,探索不同的党建工作模式,重点抓好13个国家级和26个市级开发区党建工作。进一步理顺园区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完善园区党建工作机构和组织体系,明确园区党建工作有一个牵头抓总的责任主体,健全园区党建工作网络。三是以已形成规模的10个都市商业中心和10个区域商业中心为重点,不断加强商业街(城)“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四是重点抓好45个年交易额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专业市场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促进各类专业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3、扩大党对新社会组织的影响力。一要加强社会团体党建工作,重点抓好行业协会党建工作,推动有条件的行业协会建立党委,构建以行业协会党委为纽带的属业管理体系,提高党组织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二要抓好市场中介组织党建工作,按照中组部、司法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律师、会计师行业为主的鉴证类市场中介组织党建工作为重点,带动面上市场中介组织党的工作。三要推进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党建工作,加强调研,了解情况,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积极探索党建工作规律,为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作出贡献。四要在全市各社区(街道)和乡镇的各类群众性社区活动团队中推广“支部领导团队、党员融入团队、团队凝聚群众”的党建工作新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党的工作体系。五要继续探索依托社会组织联合会等枢纽型组织加强党建工作的模式,充分发挥工青妇、科协等人民团体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动员和整合各方力量,不断拓展党的工作。

4、加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拓宽选人渠道,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作表率、有本领、靠得住的“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队伍。加强理想信念和党的核心价值理念教育,建立上级党组织负责人和“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经常性谈话谈心制度。将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培训纳入“班长工程”,建立符合“两新”组织特点的年训制度,建立支部书记初任培训制度,形成定期、规范、科学的市、区县、社区(街道)和乡镇三级培训体系。着力把“两新”组织中的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骨干培养成中高级管理人员,加大复合型基层党务干部的培养力度,把政治素质好的党员经营管理人员培养和选拔为党支部书记。上级党组织要充分运用党的政治组织优势,把“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纳入干部选拔和管理的视野,拓展他们的发展空间。鼓励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和青年机关干部到“两新”组织中担任党组织书记。

5、加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一是通过开展大规模培训,进一步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以“党员把身份亮出来,让群众看出来,把群众带出来”为目标,鼓励“两新”组织党员履责争先,为党员立足岗位敬业创业、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二是尊重“两新”组织党员主体地位,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认真落实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事务中的参与、管理、监督作用。三是关心党员的日常工作生活、思想和身心健康,关心困难党员的生活保障,激励党员永葆先进性,鼓励党员岗位成才、奉献社会。四是完善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建立统一的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原则,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五是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继续深化“三推优”活动,重点做好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重点岗位、关键岗位的生产骨干特别是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有计划地吸收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入党,加强在进城务工人员等党组织的力量相对薄弱的社会群体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6、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和人才工作。找准党的工作与“两新”组织群众利益结合点,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根据《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帮助协调“两新”组织群众的职业发展、社会保障、个人诉求等实际问题,进一步推广“党组织统揽协调,政府劳动部门、工会、企业(业主)三方代表共同协商解决劳资矛盾”的三方协调机制。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培训,将思想教育与业务学习有机结合,使“两新”组织群众在党组织提供的各种学习机会中寻找发展机遇。推进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形成党组织统筹、业主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广泛参与的职工民主管理工作格局,在85%以上的已建工会的非公企业中建立职代会制度,促进企业依法协调劳动关系。

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党的群众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组建和覆盖面。坚持“党建带群建”的工作要求,在符合条件的“两新”组织中推广党组织与群众组织组建联动、活动联动、队伍联动的“三联动”机制。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增强群众对党组织的价值认同,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需求。

创新“两新”组织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消除不利于“两新”领域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为“两新”组织人才的成长、发展创造更好的氛围,提供更好的服务。进一步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引导他们成为与党同心同德、诚实守法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个人操守良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培养造就一大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企业家。

7、加大“两新”领域源头治腐力度。不断健全完善“两新”组织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体制和机制。进一步理顺工作体制,建立市——区县——社区(街道)和乡镇负责“两新”组织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三级工作体系。探索建立“两新”组织诚信记录、违纪违规情况等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职能部门进行联合监管,形成监督合力。切实发挥“上海市加强对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管理和监督联席会议”的作用,继续加强对新社会组织监管力度。

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党风建设。进一步做好对“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的管理监督工作,加大对党章以及各类党纪党规、法律规章的学习宣传贯彻力度,努力提高“两新”组织党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加强“两新”组织反腐倡廉建设,切实做好对企业业主、高级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扩大反腐倡廉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倡导廉洁文化进企业,开展“廉洁文化在„两新‟巡礼”活动,抓好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非公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示范点,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指导非公企业结合法人治理结构的实际,探索构建务实管用、易于操作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并使惩防体系与“两新”组织内控机制相融合,形成联合监督机制;推进建立党委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制度保障。加强对“两新”组织的监督力度,探索建立对“两新”组织反腐倡廉情况的综合评价体系。

8、构建“两新”领域党的社会化工作体系。加大对基层党组织经费、场地、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建立和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保障体系”的指导性文件,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逐步形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党费为辅、社会各类资金来源和“两新”组织自身为补充的党建经费保障体系,逐步规范经费使用范围和投入机制。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多渠道、适应“两新”领域不同群体的党建工作教育培训体系。

坚持专职党群工作者和基层党组织书记是人才的理念。提倡“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享受不低于中层以上管理岗位的待遇,推广部分区县为“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提供必要的工作津贴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完善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定位、社会化配置、契约化管理、市场化薪酬”运作机制和模式,加强对专职党群工作者的关心、教育和管理,关注他们的职业成长,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合理的薪酬标准,提高这支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能。明确党建志愿者的界定、职责、范围及工作量。

不断提高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党建工作的水平,完成社保卡党员身份认证工作。完善“两新”组织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与信息化工作方式的互为补充。将“两新”互动网建设成为在“白领”青年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两新”组织党员进行电子身份管理,全面落实总支以上“两新”组织党组织远程教育终端建设要求,做到管学相济。建立网上党校对“两新”组织党员开展远程教育等。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信息化干部队伍,将信息化工作专项经费列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预算。

9、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研究和探索力度。组建一支“两新”组织党建研究专家队伍,加强党建理论研究,针对“两新”组织基层党建工作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点、热点和重点问题,组织发动各方力量进行调研,通过开展社会调查、举办研讨会、组织学习论坛,迎难而上,破解难题。成立市“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研究会,使之成为广泛联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干部,从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理论和实务研究的平台。通过深化研究,形成一批紧密结合实际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研究成果,编辑出版一批“两新”组织党建理论和实务书籍,指导实践、服务基层、推动工作。

四、工作举措

1、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要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定期分析“两新”组织现状,了解“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探索区县、社区(街道)和乡镇有关部门领导干部与“两新”组织建立定点联系制度,经常深入“两新”组织,了解具体情况,协调解决问题,指导党建工作;经常与“两新”组织党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2、加强协调,形成党建合力。在市委领导下,根据市委组织部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统一部署,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区域性党建格局之中。完善市、区县、社区(街道)和乡镇等各个层面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充分发挥工作党委、区县党委的领导作用和市、区县登记管理机关及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的指导、协调作用,构建市、区县、社区(街道)和乡镇三个层面的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体系。

3、加强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对区县社会(综合)工作党委、社区(街道)和乡镇综合党委工作考核制度,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与日常考核相结合、上级部门与社会群众评价相结合,根据考核结果表彰先进,激发工作激情,不断提高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逐步建立对“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工作考核制度,做到目标清晰,内容完整,易于操作,便于推广,达到上级党组织认可、业主支持、党员欢迎、群众拥护的效果,不断提高“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战斗力。

4、加强宣传,营造社会氛围。组织理论工作者开展理论研讨,组织作家创作文艺作品,组织文艺团体进行文化演出,扩大“两新”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借助主流媒体的影响,正面宣传“两新”组织成就,形成正面向上的舆论导向。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和发展情况的研究,消除模糊认识,树立正确导向,增强社会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认同感。继续办好《组织人事报》、《凝聚》杂志、《解放日报》“两新天地”专版、《文汇报》“新社会组织”专版等,创新宣传载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针对“两新”组织人士的特点,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继续办好上海基层党建网和上海“两新”互动网,形成“两新”领域宣传工作的特色。

上海市两新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篇2

交通、医疗、生物、集成电路、软件……大数据之“大”在于数据各式各样, 无所不包。这么多杂乱无章的数据如何产生价值?推进办副主任吴俊伟认为, 靠政府“拍脑袋”很难产生具有市场生命力的应用, 因此上海市科委依托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搭建一个大数据平台, 让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在这里“淘金”。

这个平台上会有“卖家”——提供各种各样的数据资源, 也有“买家”——能独具慧眼从数据中“掘宝”。然而, 卖数据绝对不是“一锤子买卖”, 同样数据在不同开发者眼中, 能够挖掘出不同的价值。吴俊伟举了高德软件的例子, 在被阿里巴巴收购后, 高德地图意外发现, 淘宝的每一单交易都可提供准确的地址信息。这数以亿计的海量及时更新的数据, 比自己原先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收集、更新数据强多了!“这就是大数据改变企业生产模式的典范。”

2013年7月, 上海成立了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迄今已发展会员单位50多家。它们将成为这个数据服务“淘宝网”的“吃螃蟹者”。这也将加速上海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 提升上海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上海市两新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篇3

一、总体要求

围绕全区“担责任、解难题、转作风、促落实和‘三重工作’提升年”活动,把“百日攻坚挂图作战”行动与创建文明城市等活动有机结合,紧盯目标、狠抓开工、加快进度,合力攻坚、促进投资,加强谋划,坚决完成市、区“百日攻坚挂图作战”行动目标任务。

二、目标任务

攻坚期内,11个市列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投资xxx元;3个区列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资金xxx亿元。

三、方法措施

1、实行“挂图”作战。将市列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按周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挂图作战,并用绿色柱状图显示已完成投资;将全区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项目进展情况按月进行汇总统计,制作竞赛图,显示进度差距。

2、招商引资工作攻坚行动。积极参加第xx届xxx深圳联谊会会员大会平台、粤陇携手民企陇上行、山西省首届项目推介会、第xxx届x洽会等重大招商节会,举办“xxx招商项目推介会”;大力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活动,由区委、区政府领导带队赴xx、xx、xx等经济发达区域开展招商项目洽谈活动,积极邀请500强企业及商协会组织来平川考察,交流洽谈,促成一批项目签约;精心筹备召开第x届中国西部xxx会暨xxx文化节,力争签约一批重大xx产业项目;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帮办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保姆式”服务,加快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资金达xxx亿元,年底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3、市列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攻坚行动。严格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责任制,明确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攻坚期内,年产xx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建设项目、xx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及文化体育旅游开发基地建设项目等xx个市列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开工率达100%,投资任务完成率达100%。

4、区列重点项目攻坚行动。抢抓当前工程施工的黄金时期,加快xxx科技有限公司枣叶茶、沙棘茶生产线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帮办服务工作,推进xxx环保有限公司xxx规模化养殖场建设项目和苏州xxxxx有限公司x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在攻坚期内开工建设,形成有效投资。

5、招商项目谋划储备行动。结合x区x大产业基础,重点对x大产业产业链招商项目进行凝练,筛选一批xxx关联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作为全区对外招商的重点项目;提前做好xxx年的项目谋划,谋划的项目投资达到x亿元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为进一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打赢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战,成立xxx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挂图作战”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

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篇4

2015-2017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大学生体育增强大学生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学校体育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并转发的《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53号)的精神,为实现到“十二五”期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总体达到国家标准,初步配齐体育教师,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和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特制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和“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我校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使我校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以重普及、促提高为原则,坚持体制机制的完善,着眼于高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和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促进体育教育发展,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近年来,我校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措施,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力推进了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但总体上看,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今后几年内,我校还将继续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总体达到国家标准,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基本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

(一)全面加强教育、体育“十二五”规划的执行,深化体教结合,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要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要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禁缩减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要因地制宜制定并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在校本课程中科学的安排体育课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让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要加快教师结构调整,专业匹配有学历、有能力、有特长的学校体育教师。到2017年要对全校体育教师进行一轮培训。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对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训练比赛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要纳入教学工作量。

2.要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在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统筹规划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逐步达到国家标准。

3.各学校每年要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将有关情况反馈到学生家长手中。要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 重要指标,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健康状况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

4.要切实保障学校体育经费,合理保证学校公用经费中10%用于体育的支出,并随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而逐步增加。教育督导机构要定期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并将督导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示。

(二)坚持“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特色共建、成果共创”的原则,完善学生体育后备人才挖掘、培养和输送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高学校体育社团、运动队的示范带动作用,夯实学校体育工作基础。积极做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工作,争取上级对我校体育教育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步伐。

(三)按照“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让每位学生真正掌握2项体育技能的要求,组织开展高校阳光体育活动、体育特色学校上报工作、阳光体育示范校的评选表彰工作等,推动学校体育工作蓬勃有序开展。

(四)加强体育教师、教练员队伍的教育、培训与管理的力度,打造一支职业道德高尚、业务素质过硬、专业技能精湛的体育教师人才队伍。

(五)加大对外交流,开拓视野,选送优秀教练员(体育老师)参加省内外的考察与培训,争取参加省市级的体育比赛,为扩大视野和提高技能搭建平台。

(六)全面促进竞技体育成绩的提高,确保每年一届的全校体育 运动会和一年一届的单项比赛制度化、规范化,并逐步提高参与面和活动质量。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工作职能

一是进一步发挥好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每年召开一次学校体育工作专题会,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布置、协调、检查学校体育工作。

二是规范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和运动委员会的职能,定期召开由主管校长、有关单位人员参加的工作例会,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解决学校体育工作推进中的具体问题。

三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督导,由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同体卫处定期对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进行工作督查,将督查、检查结果纳入学校评估与考核指标。

(二)转变观念,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内涵的新认识

一是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围绕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目标,实行教育重心转移,即由应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为重视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

二是提高学校体育活动吸引力。加强课内与课外执行力度,以学校体育社团创建、体育特色项目营建及体育活动开展为首要任务,进一步激发大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是提高项目布局的发展力。调整与完善项目布局,拓展体育活动项目品种,为学生体育项目的普及与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有效组织 保证,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体育课程需求。

(三)加强调研,建立健全布局网络

推进“学校有特色,人人会运动”项目建设。坚持“健康第一”和“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挖掘学校已有体育优势项目内涵,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升学生自觉运动的兴趣,确保每个学生学会2项体育技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形成学校体育工作特色。

(四)加强督导,完善评估机制

在学校体育的深化推进中,将把教育督导、活动评估、重点提升、等级评定、表彰奖励、宣传引导作为学校体育特色深化的有效措施。

一是对学生体育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教育督察。把学校体育项目发展作为考核评估必有的重点内容,加强教育部门和学校体育部门的履责行为。

二是对大学生运动队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与完善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机制,实施动态的工作指导和检查。

(五)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合理资源配置

一是在经费投入上,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体育比赛、学校评比、教师培训、考核激励等,并采用前期初投,过程指导与检查,结合结果奖励的办法,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和管理保障。

二是加强硬件建设力度,结合十二五规划及项目发展需求,继续推进学校体育场地改建和体育场地增建,在改建和增建过程中,加强沟通和协商,使场地建设兼顾项目普及的使用需要。

三是加强体育教师队伍配备,有计划的招聘、配备有特点的体育 教师,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合理计算工作量。

四是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探索建设多元利用、多方整合的模式,使场地建设能满足全学校师生需要

(六)创新机制,加强教练员队伍、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开展体育教师专业化培训,做好定量学习记录、细化评价机制,并计入绩效评估考核;鼓励教练员、体育教师多参加有关的各类学习班和培训班。有条件的建立由体育教师、教练员组成的项目中心组,制定保障制度,开展相关业务学习及活动。

(七)正确引导,深化体育竞赛工作改革

一是以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和阳光体育活动为契机,努力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积极探索我校学体育竞赛工作改革方案,通过多种形式比赛的有机组合,构建多元化、多层面、多渠道的学生体育比赛平台,开展更多、更好、更安全、更便捷、更有实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锻炼与活动比赛,吸引更多的学生培养终身体育的理念,满足广大学生的体育文化需求,塑造“更快、更高、更强”的人文精神,促进学校体育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提高。

二是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为主线,推动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拓展学校课外体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积极开拓社会优质资源,加大合作力度,提升学生体育活动发展空间。

积极完善学生体质健康配套建设与监控制度,实现学校在监测、考核、评价、宣传表彰工作中的联动,同时以“健身处方”形式促进 学生日常科学锻炼和良好品德行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深圳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篇5

(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明确深圳中小学德育未来三年工作发展思路、目标和路径,加强对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引领,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聚焦德育问题,破解德育难题,创新德育思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实施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注重时代特点。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准确把握时代特点,落实新时期、新形势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各个层面的引领作用。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规划。聚焦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学生全面发展工作存在的核心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寻求解决路径。整体规划各学段育人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发挥学校主导作用,积极构建社会共育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坚持尊重差异,注重工作实效。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育和心理认识特点,合理确定不同年龄学生发展指导内容与重点。建立健全德育制度化、常态化工作机制,创新途径和载体,将德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注重知行统一,强化养成教育,努力形成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三、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格局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的方法和路径进一步丰富,德育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进一步提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中小学德育体系基本形成,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基本健全,努力达到让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德育工作格局,凝炼具有深圳特色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准,建设文明和谐、自主发展的育人环境,开创深圳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具体目标。

1.建立中小学生分层德育目标的“深圳标准”和实施路径,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增强广大中小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打造一批德育“好课程”和地方德育课程,逐步形成地方特色德育课程体系。

2.培育30个市级特色德育品牌项目,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营造班班有文化、校校有特色的良好德育活动氛围。

3.建设49个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带动区、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培育一批德育工作骨干力量。

5.建设一批书香校园和生态文明绿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三风”建设和环境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6.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60所,构建学生心理健康安全保障体系。

7.新建1个以上市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全市性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各区均拥有至少1个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整合社会资源,依托各单位和各大企业,遴选100个以上人文历史、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类别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形成以点带面的“1+N”实践基地体系。

8.100%学校建有家长学校,打造一支家庭教育专家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四、行动计划

(一)标准育人行动。结合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版)和我市中小学生“八大素养”,研制符合深圳实际、具有鲜明时代性和特区特色的深圳市中小学生文明行为标准和实施计划。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探索发布中小学生文明行为指数和心理健康指数。开展深圳市中等学校“优秀学生”和“特区模范少年”评审,总结、归纳特区中小学生行为和精神特质。探索对学生参加综合实践、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活动课程的评价模式、方法和程序,积极推进综合评价工作。

(二)管理育人行动。完善德育工作体制机制,成立深圳市中小学“校外教育联席会议”、“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等协调议事机构,加强对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规范校规等日常管理制度,打造一批依法治校和禁毒教育示范学校。制定全员育人工作方案,明确每个岗位每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做到人人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引导广大中小学校开展特色德育项目研究和创建,在全市培育30个具有广泛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特色德育项目。开展“中小学生欺凌和防治工作宣传周”活动,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群防群治体系。

(三)课程育人行动。按照国家和广东省有关要求,学校德育、综合实践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足开齐。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学科课程的德育渗透,市、区教研部门结合区域实际开发1门以上理念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地方课程。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和特色,至少开发3门以上德育校本课程。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将德育内容和目标以适当形式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好课程评审和学科德育优秀案例评选、展示、交流和研讨活动。实施卓越课堂优质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精品选修课程建设项目,完善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四)文化育人行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和秩序,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育人功能,形成校园文明建设常态化机制,发挥英雄模范人物、名师大家、学术带头人等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名家进校园活动,创建一批书香校园和生态文明绿色学校,实现中小学文明校园和垃圾减量分类示范学校创建100%覆盖;100%学校均拥有校报或校刊,100%班级均拥有班名、班微、班歌、班级口号等。每所学校都建有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和公众群,引导学生文明上网、防止沉迷。依托共青团和少先队,指导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支持学生自主管理,每年开展优秀学生社团评选活动。

(五)活动育人行动。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开展主题教育。结合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党的生日、香港回归日、抗战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庆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澳门回归日等重要纪念日开展理想信念和社会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结合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开展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教育;结合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节电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清洁地球日、世界粮食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丰富升国旗、班队会课、入团入队仪式、校园节、运动会、“四点半学校”等活动形式和内容,创新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模式。探索体育、艺术活动融合德育内容,明确学校体育、艺术活动中的德育目标和实现路径。

(六)实践育人行动。落实综合实践课程不同学段课时和目标要求,研发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课程体系。新建1个以上市级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每区至少拥有一个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用好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确定100个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研发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研学旅行课程,出台研学旅行工作方案,规范管理。发挥本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抓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工作,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加强典型宣传。

(七)专业育人行动。进一步发挥班主任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班主任聘任、考核、培训、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班主任职级制。举办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风采大赛和“我最喜爱的班主任”评选活动,为不同层次班主任专业成长搭建不同平台。充分发挥名班主任工作室在师德师风、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和培训交流方面的引领、辐射作用,健全市、区、校三级名班主任工作室网络体系,创建40个以上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覆盖全市所有区域和中职、高中、初中、小学所有学段。

(八)心理育人行动。针对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完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和心理辅导室建设。开展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和心理健康教育A、B、C证培训,大力提升心理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60所,加强引领示范。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参与和支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九)协同育人行动。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建有家委会,引导家委会有序参与学校管理和课程建设。100%的学校建有家长学校,指导社区学校开展婚前教育、育前教育、学前教育等准家长教育。每年举办家庭教育系列论坛,研究讨论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育和认证制度。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组织,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家庭、学校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注重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资源引进校园,发挥“五老”亲身示范和关心一下代的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完善德育工作领导机制。学校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引领作用。

(二)加强业务指导。成立市、区两级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加强对全市德育科研、培训和活动组织的统筹力度。市区科研院所要加强对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建立专业学习和发展共同体,加强对育人目标、内容、方式、途径、评价、理论基础、当下困境、未来发展等内容的全方位研究。

(三)加强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不断加大德育工作经费投入,将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的经费纳入德育工作经费预算,各中小学校要设立德育工作专项资金,“四点半学校”活动费用中用于德育活动、社会实践的经费不少于三分之一。

上海市两新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篇6

2012-2014年我区在市推进办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以“生态立区、环境优先”为指导,围绕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创建工作,通过各相关部门和各镇、开发区的共同努力,有力地推进了全区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工作,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成效,绿化生态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显著提升,区域环境安全得到保障。现将第五轮期间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完成情况

在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我区共投入资金62亿元(其中市级项目 34.8亿),安排八大专项82个项目,其中市级项目涉及七大专项35个项目。截止到目前:

35个市级项目,启动34项(其中顺延1项),启动率97%,基本完成33项,完成率为99%。

82个整体项目:启动77个(其中顺延5项),启动率为100%,已完成76个(市级项目33项),完成率为99%。

二、工作举措

1、借力创模,不断完善推进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工作网络。结合我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创建工作,将三年行动计划与创模工作融为一体同步推进,强化了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协调委员会,强化区—部门(镇)两级工作网络共34个,组建镇级环保工作组16个,并初步建立村(居)级环保信息员队伍。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制定系列工作制度,形成“定期汇总,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定期通报”的运行机制。三是加大考核权重。将环境保护和创模工作列为区级机关绩效考核和镇级党政领导班子考核重要内容之一(在区级机关绩效考核中设有每月每次扣1-3分的标准,在镇级党政班子千分考中设有60分考核分值和单项事例最高50分的扣分项),对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绩效考核并实

施奖惩,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等。

2、部门联动,加快区域转型发展步伐

一是严格项目准入。制定《奉贤区产业建设项目环保准入暂行规定(试行)》,共审批项目1454项,共否决项目308项,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加快结构调整。三年来我区累计完成227家产业结构调整,共降低能耗折合标准煤15.1万吨,减少危险品当量13.9万吨,减少污染物排放1603吨,并出台《奉贤区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6)》,明确要求在2014-2016三年期间,每年腾出土地2400亩,重点调出高污染、高能耗、高危险、低效能的“三高一低”企业。三是实施环保倒逼。制定《奉贤区企业环保行为限期治理实施办法(试行)》,对发现问题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对无法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提请区政府责令停产或关闭,目前已有3家企业通过环保限期治理,主动实施结构调整。

3、规范管理,深入推进工业污染防治

一是推进工业园区规范化管理。制定《奉贤区关于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试行),完善健全工业园区环保管理机构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现25个镇级工业园区组建了环保管理小组,明确责任人员41名。二是实施重点企业环保标准化管理。拟定《奉贤区重点排污企业环保管理标准化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开展重点企业一企一档建设,不断完善企业环境管理,现已基本完成建档286家,试点推进标准化建设36户。三是深化工业企业污染环境治理。出台《奉贤区印染行业深度治理实施意见(试行)》、《奉贤区电镀行业深度治理实施意见(试行)》,将污染防治从废水处理,延伸到废气、废水、固废的全面防治。四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三年来累计开展清洁生产审核74家,25家重点已通过上海市清洁生产中心组织的评估,其余企业正在有序推进中。

4、主动出击,强势开展环境问题整治

一是积极开展环境问题专项整治。结合群众信访热点,实施“餐饮油烟、茶水炉、废塑料、木器加工”四个环境问题、农村环境问题、黑臭河道、涉危废回收点位等专项整治,共整治各类点位1236个。

二是大力整治不规范畜禽牧场整治。印发《奉贤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不规范养殖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累计整治各类违章养殖户1782户,涉及面积148.9万平方米。三是强势推进挂牌督办工作。全面梳理了108家近年来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和环境违法企业,明确环境问题整改要求,规范企业环保行为,化解区域环境风险。

5、开拓创新,丰富延伸环保宣传平台

一是组建社会环保志愿者队伍。在全区范围内招募环保志愿者,成立我区首支社会环保志愿者队伍(现已有队员80名)。志愿者们走上街头、深入农村,开展环保信访接待、无车日、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等环保宣传,传递绿色正能量。二是将环保宣传带入生活。开展“我的环保积分卡”、“家庭碳记录卡”等宣传活动,鼓励居民以实际行动参与环保,现已发放“我的环保积分卡”200余份,“家庭碳记录卡”300余份;举办首场“滨海之夏”环保专场文艺演出,将环保执法典型案例编制成地方特色的“山歌剧”,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环保法律法规。三是拓展环保宣传渠道。将环保宣传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渠道向“奉贤微信”、“奉贤发布”等网络平台拓展;通过生态村、镇,绿色小区,安静小区,教育基地和国际生态学校建设工作,搭建起与镇、村(社区、学校)的互动平台;组建环保宣讲团,举办各类重点企业、环保管理人员、中小学等环保培训350人次,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1、环境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区域环保能力逐渐完善

一是集约化供水全面建成。完成泰日、头桥、海湾地区集约化供水自来水管网;完成海湾地区3个深水井的取缔,全区全面实现供水集约化;同时,闵奉原水支线工程正式开工,进一步完善我区饮用水环境安全体系。二是生活垃圾处置设施更加完善。全区建成11套湿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已有10套设施运行正常;生活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全面动工,现已完成土建的50%。三是农村污染整治设施得到健全。共完成4300户(另有1216户正在推进中)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完成960户村庄改造。

2、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公众环境满意率有所提升 一是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全市前列。2014年空气环境质量API优良率为97.3%,比去年提升3.1%,PM2.5年月平均53微克/立方米(其中海湾站为43微克/立方米)。二是地表水环境质量略有改善。2014年地表水4个市级考核断面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1.53,比去年改善2.5%。三是公众对环境满意率稳中有升。2013年公众对区域环境保护满意率得分为65.40分,比全市平均高1.73分,位于全市第二,较2011年和2012年分别提高1.31和0.02分。

3、节能减排工作更加有力,可持续发展赢得更多空间 一是重点减排项目全面完成。共完成减排项目37项(国家重点减排12项),经环保部核定:其中工业COD、NH3-N、SO2和NOX实现削减量分别为80.906吨、14.036吨、941.676吨和86.74吨;农业COD、NH3-N分别削减了104.576吨和12.850吨,削减量远远大于新增量。二是中小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有序推进。2012至今,已累计完成中小燃煤锅炉129台、窑炉19台的清洁能源替代。三是能源消费总量逐年下降。2012年和2013年,能耗总量分别控制在177.96万吨和180.99万吨标准煤,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分别为8.19和3.42。

4、企业环保监管更加严格,区域环境风险安全可控

一是环保执法度不断加强。开展多项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建成环保-司法部门的案件移交体系,近三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0745人次、检查单位9556户次、监理污染防治设施7833台(套)、行政处罚487件,处罚金额3118.8万元,向公安移送案件10起,立案7起,追究刑事责任30人。二是环境风险管理不断完善。开展重点区域、重点环境风险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共编制各类环境风险应急预案94件,已评估49件,组建污染防治和环境应急2支专家队伍。三是环保监管走向信息化。“数字环保”一期系统全面建成,环保管理更加科学;新建3个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空气质量更科学;建成化学分区、星火开发区4个特征因子监测站,及时监控重点区域环境风险;建成6家国控重点企业和13家区控重点企业在线监测系

统,企业污染监管更加严格。

上海市两新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篇7

项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11月4日)

尊敬的王书记、王县长,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和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来我镇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就陈家河镇农村垃圾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农村示范幼儿园及有线电视县乡联网工程等三个方面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做如下汇报。

农村垃圾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一、基本情况

我镇农村垃圾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于2010年4月份正式启动,根据实施方案,两年来,我镇共对集镇和桑龙公路、桑鹤公路、澧水两岸所在的12个村(居)开展了垃圾治理,涉及15000多人,年产生活垃圾2900吨左右。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生态办的精心指导下,目前我镇已按照县生态办的要求落实到位,加大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各村(居)组建了保洁队伍,建立健全了垃圾处理的长效机制。去年全镇新建垃圾池47口,圾填埋场1处,配备手推车16辆,垃圾桶60个,年我镇又将新建垃圾池8口。镇区配有

环卫工人6名,村(居)配有保洁员12名。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政府高度重视,组织保障有力。一是精心筹备早谋划。按照上级要求,镇党委、政府抽调专人抓我镇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多次组织召开镇直相关单位联席会,对我镇农村垃圾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进行反复讨论和修改,并以镇政府的名义及时下发了《陈家河镇农村垃圾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陈家河镇(十村)2010年农村垃圾治理实施方案》和《陈家河镇2011年农村垃圾治理实施方案》。8月3日,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熊基林同志主持召开镇党政班子会议,专门听取我镇农村垃圾治理情况汇报,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二是落实责任抓机制。镇政府成立了农村垃圾治理过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肖碧文同志任组长,副镇长阙闯为副组长,财政所、经管站等相关站所负责人及城建办工作人员、各村支书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城建办,由周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对镇直相关单位和各村的工作职责给予明确,如财政所负责农村垃圾处理资金投入使用的管理与督查,负责把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奖补工作和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有机结合。各村也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村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三是领导带头作表率。为确保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落到实处,镇党委、政府于7月30日

至31日组织干部职工、镇直单位开展了连续两天的义务清洁活动,活动中,镇党委书记熊基林、镇长肖碧文等镇党委、政府领导亲自手拿扫把,走上街头带头进行义务清扫。在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带动下,各村也相继开展了多形式的义务清扫活动。目前我镇已形成了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分管领导到岗到位,班子成员尽职尽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扎实推进。一是确定目标任务。根据张办发〔2010〕6号、桑政办发〔2010〕3号和桑政办函〔2011〕59号文件及全县生态建设暨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会议精神,镇党委、政府将集镇和桑龙公路、桑鹤公路、澧水两旁的耳洞坪、龙潭沟等12个村(居)列入这两年农村垃圾治理的范围。通过修建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立健全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优化农村公共环境,有效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环境卫生和垃圾污染问题,创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二完善环卫设施。经过合理选址,并经当地村民同意,报县环保局审批,全镇已在三漤子、蔡家坪等10个村(居)修建了47口高标准的垃圾池,1处可以使用15年的垃圾填埋场,同时还配备手推车16辆,垃圾桶60个。同时今年还将建设8口垃圾池,配备手推车9辆。这有效的解决了以前无环卫设施或环卫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制度。为确保垃圾治理工作长期进行得以长期有序开

展,在镇政府的指导下,实施农村垃圾治理的12个村(居)都建立健全了垃圾治理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环境卫生监督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公约、保洁员工作职责、清运员工作职责,完善了垃圾清运收费制度,并与镇政府签订了垃圾填埋协议和垃圾清运协议,聘请了村保洁员。各住户负责房前屋后的卫生保洁及绿化,并将垃圾打包放到指定地点,由保洁员统一收集,保洁员每天负责清扫和垃圾收集工作,对公共地段、街(村)道等进行日常清扫、收集、清运,并运到垃圾池点,清运员负责将垃圾池的垃圾托运到集镇的垃圾填埋场。

(三)加强舆论宣传,浓厚活动氛围。一是层层宣传发动。8月10日在镇政府一楼会议室召开了由我镇副镇长阙闯同志主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肖碧文同志做重要讲话的农村垃圾治理大会。各村(居)在全镇动员大会后,也积极进行部署和动员。仓关峪村结合镇政府的工作要求,精心筹划,认真组织,及时召开农村垃圾治理动员会,学习上级垃圾治理工作精神,安排部署本村垃圾治理工作。二是舆论引导推动。注意发挥宣传栏、有线电视、宣传单、横幅标语等作用,对开展农村垃圾治理的重要意义进行全方位、立体宣传,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推动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不断深入。全镇共发放宣传单8000份,刷写宣传标语10条,利用镇有线电视台播放实施方案1个月。三是开展活动促动。我镇注意以大力开展活动形式促动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开展,镇党委、政府于7月29日至30日组织政府干部职工、镇直单位职工走上街头进行义务清扫活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开局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群众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群众对于开展农村垃圾治理的认识程度还没有跟上,在配备两桶一袋上持消极态度。二是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工作经费难以得到保障。各村本来就没有财源,仅仅依靠现有的村级办公经费难以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部分村民因条件限制尚未进行改厨改厕。五是镇区环卫设施不完善。集镇没有垃圾中转站和公共厕所。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对照验收标准查漏补缺。对照验收标准,逐项进行落实,做到落实一个,销号一个。确保顺利通过县、市验收合格。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重要意义的宣传,增强村民的环境意识和卫生意识,形成“人人爱卫生、爱家园”的良好氛围。鼓励群众对垃圾中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回收,积极使用农家肥。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抓下去,不定期的深入各村(居)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各村居按照相关制度落实到位。

四是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积极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

门争取垃圾治理资金,完善镇区环卫设施,建设好镇区垃圾中转站和公共厕所。

农村示范幼儿园工程建设情况

陈家河镇中心幼儿园项目工程是湖南省推进学前教育实施“管办分离示范性幼儿园”项目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县教育局、陈家河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陈家河镇中心幼儿园项目工程于2011年3月,在县发改局、建设局等各职能部门按照相关建设要求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 县发改局以桑发改投[2010]84号文件下达了年度建设计划。总投资14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10万元),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经过公开招标,工程于2011年7月正式动工修建,根据实际需要幼儿园实际建筑面积1289平方米,总投资191万元(公开招标单位造价为1485元/平方米), 12月底全面竣工.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厚爱,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以及县教育局、陈家河镇党委、政府领导多次到工地现场办公,解决难题,指导工程建设,确保了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九月底主体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墙体内外的粉刷和装饰工程,预计12月底能全面竣工.要确保2012年春季招生,目前存在的困难:一是时间紧,附加工程(里面的保坎和临小河的护坎、围墙及幼儿活动场地的硬化等)任务重,难度大。二是资金困难,缺口大,约

157万元(其中:主体建筑缺口61万元,附加工程缺口88万元,设备购置8万元。)

有线电视县乡联网工程开展情况

陈家河镇有线电视站始建于1994年,现有职工5人。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00年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800户左右。但随后由于多种原因,用户逐年下降,曾一度降至400户左右。在情势一度低迷的情况下,2009年,桑植乡镇有线电视站迎来了新曙光。原桑植县广播电视局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于该年度12月份,陈家河镇有线电视站与县局联网,联网费加本网改造费共计15万元,用户增至580户。所有资费来源于本站职工集资。虽然联网,但有线用户增加不多,年收入只有6万多元,目前,镇有线电视站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关怀下,有了新的发展机遇:这次在本镇街道改造工程的实施方案中,镇政府把有线站纳入规划。但需要资金12万元,这一部分资金还没有着落。按这种情况来看,要在2015年全镇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让95%的地方都能看到桑植新闻和张家界新闻是有很大困难的。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本辖区内,卫星接收天锅太多,不易管理,收视费的收取难度较大,资金不能维持有线电视站的正常运转。加上管理体制的缺陷,归口管理无望,养老金无着落,因此,现在镇电视站基本上处于举步维艰的

状况,站内职工靠上班已经无法维持家人生计,其中两名职工多年外出打工,现在只有3名职工正常上班。陈家河有线电视站目前面临的情况复杂,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会在上级主管部门及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争取多方支持,努力改变现有状况,更多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有线用户,让市、县新闻进万家。

上一篇:晋职申请下一篇:关于开展员工培训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