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对话会

2024-06-25

听证对话会(共12篇)

听证对话会 篇1

石楼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举行“政风行风听证对话会”

根据县行评办的要求,9月21日上午,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办“政风行风听证对话会”。来自我县企事业单位、定点医疗机构等股室政风行风监督员代表和县劳动保障局领导及有关业务部门、处室负责人近20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做了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报告,面对面接受了监督员的提问,并就有关内容做了详尽的解释。

今年以来,我县劳动保障系统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中心,以整改为重点,加大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宣传,加大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召开政风行风评议听证会2场次,制定出台了多条便民措施。通过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广大劳动保障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县劳动保障局落实了每周三局领导信访接待制度,每天都有一名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进。服务程序更加规范;全县劳动保障系统严格将审批审核等直接面向企业和职工群众的重要工作事项以及应达到的标准要求、办事程序、办理期限等,全面向社会公开明示。监督制约机制更加完善;全县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窗口单位,实行了服务质量反馈卡、向社会各界聘请监督员、召开服务对象座谈会,在窗口单位明显位置设立了举报箱,经常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我们的窗口建设。

任瑞平局长指出,我县劳动保障工作在县行风办和广大政风行风监督员的监督与支持下,逐年取得新成效。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广大监督员与我们劳动保障工作者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努力把握好政策,适时地把基层发生的矛盾、问题和群众的意见反馈回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情的恶化和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政风行风建设,以良好的工作作风,依法行政、清正廉洁,以“四化”的标准为企业、为人民搞好优质服务;要针对问卷调查中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整改,确保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取得实效;要继续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确实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

听证对话会 篇2

“企业评质监”行风听证对话活动是晋城市质监局党组进一步转变作风, 加强服务, 优化发展环境实施的一项创新举措。活动改变以往把参会代表请到质监部门会议室见面座谈的旧模式, 由质监部门领导带领业务技术人员, 主动深入到广大企业和服务对象的办公场所、车间厂房、基层一线, 在服务最前沿听取企业最真实的呼声, 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解决问题。为确保评议效果, 晋城市质监局在当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公告, 统一收集评议线索, 诚恳邀请广大企业参加评议, 并在企业推广实施了转变作风助推转型跨越发展监督服务牌, 让更多的企业了解质监职能, 监督质监工作, 宣传质监形象。

评议中, 阳城县质监局向参会代表汇报了阳城质监近年来服务地方发展、强化行风建设的做法和成效。并对来自阳城县各界的企业代表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地进行了解答, 代表们不仅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而且通过现场介绍进一步了解了质监工作的职能和重要性。与会人员不仅提问题、说困难, 许多代表还就如何加强质企交流、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积极帮助质监部门出主意、提建议, 形成了共话、共议、共谋质监事业, 服务企业健康发展的浓厚氛围。

听证对话会 篇3

听证会听证报告

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石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的意见和建议,按照石林县重大决策听证计划安排,根据《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石林县国土资源局于2010年7月27日下午在县国土资源局二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石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听证会,现将听证会情况报告如下:

一、听证会的基本情况

本次听证会设听证委员3人,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苏健康、法制办主任段顺波、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张汶担任;听证监察人3人,由县第五纪工委书记赵文平、县监察局副局长李立宏、县政府法制办干部时间担任;听证记录人由石林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资桂平、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保秀萍担任;听证代表17人(县人大副主任徐梅芬,县政协副主席周和祥,石林管理局副局长、旅游区管委会副主任高云华,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洪正富,县水务局副局长、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桂明,县司法局局长李永华,县财政局副局长尹桂华,县建设局局长冯正清,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赵智红,昆明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万棚元,各乡(镇)人民政府分管副乡(镇)长,鹿阜镇小乐台旧村委会书记、主任杨云春,鹿阜镇堡子村委会书记沈家彬), 1

国土局各科室负责人及各国土所所长等14人旁听人员参加了本次听证会。

二、听证会参加人对听证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听证会由石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苏建康同志主持,昆明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技术人员介绍了石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成果。会上,各位听证代表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工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充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1.在本次听证会上,听证会代表普遍认为:科学编制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非常重要,十分必要;

2、在本次听证会上,部分听证代表认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偏少,无法满足石林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

3、在本次听证会上,部分听证代表认为:规划要突出石资源保护,特别是旅游资源保护工作,协调好建设用地与石资源保护、耕地保护的矛盾;

4、在本次听证会上,部分听证代表认为:新农村建设村庄发展用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矛盾突出,难于解决。

三、决策发言人的陈述和答辩

针对听证代表的意见,决策发言人石林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张汶同志简要回顾了规划修编过程,答辩陈述如下: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管理,建设用地总规模、耕地保有量指标、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数是从中央到地方人民政府逐级分解控制的,是刚性指标,不可能协调增加或减少。对于指标少的问题,我们要多争取大项目,重点项目,争取省以上国家立项,使用省级用地指标和国家指标,以节约县级指标。

2、规划修编工作从2009年4月30日至2010年3月30日期间广泛收集资料及征求意见,与有关部门多次对接,经县委、县政府讨论和审定,力求“多规合一”。

3、为缓解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局面,对于农村建设用地应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力度,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中不再单列新增用地指标(但具体建设要纳入计划指标管理),从推进“三项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盘活存量挖潜增效。实施建设新村、置换旧村,迁村并点等措施来规划满足农村建设用地需求。对村庄、集镇发展确须占用的耕地不再划为基本农田,已经为村庄规划和集镇规划的实施预留了拓展空间。

四、听证机关听证情况评说

在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当中,受到全市保昆明主城区发展、保呈贡新区发展的政策调控,昆明市政府下达给石林县2006年至2020年建设用地指标996.756公顷难以满足石林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经过调研分析,总量平衡、部门协调和上

下对接,规划重点解决我县“十二五”期间四大方面用地:一是保红线、二是保增长、三是保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保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重点保障:

1、县城主城区建设用地、小集镇建设用地,2、旅游服务区发展用地,3、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用地,4、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用地,5、生态环境建设安置用地。因此,这次规划还没有彻底解决好的一些问题只能靠规划实施当中,通过中期调整再逐步完善。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办法》的规定举行这次听证会,充分体现了“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 的工作方针。听证会代表普遍认为我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非常重要;同时也认为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基本符合石林县实际,具有指导作用。

五、听证代表意见的采纳情况及理由

听证会采纳了部分听证代表提出的列举规划中期数据指标的建议,针对部分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预测,建设年期不详,建设规模偏小等问题,我局将认真核实更正。结合本次听证会代表意见、建议,我局将进一步修改完善石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

石林彝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

听证通知书 篇4

听通()号

根据你(单位)申请,关于 案,现定于 年 月 日 时 分在(公开、不公开)举行听证会议,请准时出席。

听证主持人姓名: 职务: 听证员姓名: 职务: 听证员姓名: 职务: 书记员姓名: 职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你(单位)可以申请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回避。

注意事项如下:

1.请事先准备相关证据,通知证人和委托代理人准时参加。

2.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的,应当在听证会前向本机关提交授权委托书等有关证明。

3.申请延期举行的,应当在举行听证会前向本行政机关提出,由本机关决定是否延期。

4.不按时参加听证会且未事先说明理由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特此通知。

交通行政执法机构联系地址: 邮编: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印章)

年 月 日

听证——我的治班法则 篇5

一、制度听证———让制度也充满迷人风采

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是少则三四十,多到五六十,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成绩差别很大,学习方法、习惯、爱好、特长也是各不相同,差异明显。所以我们多数班主任在接手一个班级后都会马上制定一些班级制度,用以压制、预防学生管理中常出现的问题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些措施,短时间内对规范学生行为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压而不服”,班级管理也是按下葫芦起了瓢。面对这一结果,老师总是一脸迷惑,自己如此细致的管理为什么就不能换来理想结果呢?难道是自己的制度不够详尽?看管不够全面?惩处不够严厉?不是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我们的制度缺少可接受性。班级一切制度都是班主任一人独断专制的,丝毫没有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如此制定制度不是要求过高,就是要求过低,再或就是让学生无法接受,最终也必然会导致制同虚设。为了彻底扭转这一局面,我决定一改之前的办法,对班级制度进行听证。具体分为以下四步进行:

1.制度制定之前在班级设立“意见征询箱”,聆听孩子们的心声。

班主任要制定合理的班级制度,就必须要清楚地知道班级的真实情况,如目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困惑,有哪些真实的内心感受,之前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中存在着哪些不合理的地方等等,也只有在了解这些真实情况的基础之上,班主任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从而为班级的正确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孩子天然会对班主任有一种防范心理,为了彻底消除孩子的疑虑,每次在制定班级制度之前,我都会在班级设立一个“意见征询箱”, 这样孩子会放下所有的负担和顾虑,真实袒露心声。

2.主动向任课教师征求意见,全面、准确地掌握班级情况。

班级任课教师经常会往返于各个班级之间,对年级、学生的动向会有宏观的了解,在对比中比较容易发现本班学生的某些问题。所以,每次制定制度之前我都主动和班级每一位任课教师交流一次,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坚持少说多听的原则,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本班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任课教师们对班级建设的一些真实想法,这样不仅可以调动班级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而且还有利于自己及时发觉班级管理中所隐藏的问题。

3.主动“家访”, 让制度更能顺应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最初打开学生智慧心灵重要的一环。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按照教育大纲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一般来说,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家里的情况。所以制度制定之前,我会与每位家长沟通一次,让自己对每个学生全面、客观的了解。然后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案,进而采用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模式,净化学生的思想、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4.制度听证。

在充分征询学生、任课教师、家长三方意见后,我会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班级发展规划和各种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度制定之后,为了确保制度科学有效、能切实被学生、任课教师、家长所认可。我会利用班会课时间,广泛邀请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参会进行听证。在听证会上我首先对自己所制定的各项班级政策做出简要说明,然后以诚恳的口气邀请任课教师、列席家长代表、班级学生对自己制定的班级制度和工作措施进行大胆讨论,及时对班级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这样制定的班级制度自然就会被学生、任课教师、家长所接受和认可。任课教师、家长在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上自然就会主动与我保持高度的一致,带头执行规章制度;全体学生也自然会主动对照集体制定的条例来衡量自己、检测自己,通过量化打分来鞭策自己。班级管理中也根本不需我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他们都会自觉地把班级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为自己的心理定式并最终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违纪处理听证———还学生自我教育的权利

在现实教育中,面对调皮的、犯错的学生,多数老师习惯的做法是:批评———找家长反映其种种劣行。这种简单、粗俗的处理方式不仅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进而主动改正错误,还会引起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他们不禁会质问班主任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你们老师没有责任吗?这样不仅有违我们的教育初衷,而且还使教育环境更加恶劣,不利于问题学生的转化。为了彻底改变这一尴尬局面,让学生从内心受到真正的教育,我在班级里实行违纪学生处理听证制度,具体听证步骤分为以下几步:

1.违纪学生要填写情况记录单,书写违纪心理报告。

学生犯错后总是喜欢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家长在听了孩子的诉说之后也必然会对老师软磨硬泡,恳请老师不要处罚自己的孩子,这样一来我们的教育效力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教育,我们就必须要紧紧揪住他们的“小辫子”,让们丝毫找不到可以脱罪的理由。所以班级学生每次违纪之后,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内查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让他们按程序填写违纪情况记录(如果违纪情况有目击同学,目击者也要填写一份证明记录。) 违纪同学在填写完违纪记录之后,必须要对违纪事件进行独立的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写出一则违纪心理报告,字数不限(不是检讨书也不是保证书),但必须要将自己违纪前、违纪时和违纪后的心理叙述清楚。这样,我就可以对学生的违纪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此次违纪他们确实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惩戒教育。

2.申诉与听证。

当事件的所有调查、取证都结束之后,我就会利用班会时间召开事件“申诉、听证会”,并邀请违纪学生家长到校参会。在“申诉、听证会”上,违纪学生不仅要向班级同学、老师以及自己的家长陈述自己违纪的事实,还要将自己违纪前后的真实心理变化做出详细剖析。之后,班级同学和家长就此次违纪事件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你是怎么看待此次违纪事件的?这次事件给我们班级带来了哪些影响?你认为此次违纪是不可避免的吗?如果你是违纪人当时你又会怎么处理呢? (学生方面) 作为家长你怎么看待自己孩子的这次违纪?听到孩子违纪后,你有什么感受?一直以来你都对孩子有哪些期望?你现在想对孩子说些什么呢(家长方面) ……这样不仅学生能清楚地看到错误造成的后果,而且还会激起他们内心的不安,产生强烈地悔错、改错意识。同时,班级其他同学也会从事件中汲取教训,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出现同样的问题。

3.补救措施。

认识错误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学会在错误中成长、真正改正错误才是终极目标。所以违纪学生在听证会上,除了要对自己的错误诚心悔悟之外,还必须要拿出相应的改正措施,及时消除此次违纪给班级和同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改正措施制定后,由班级同学、老师和家长共同负责监督实施,违纪学生本人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也要及时向老师、家长、同学就改正进度做出及时汇报,不断反馈,直至问题全部改正为止。

三、个人发展听证———给孩子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发扬学生的优点,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其不断进取、超越自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还实施了个人发展听证制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学生自我制定奋斗目标。

有证据表明,为学生设定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通常会使学生创造出更好的成绩。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所取得的成果就越大。所以每学期初我都会对班级孩子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本学期自己的奋斗目标,并请自己的家长帮助自己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但是这里的目标、措施并不是没有条件限制、随便制定的。必须要对自己有激励作用,目标必须要让自己比上学期的表现或者成绩有明显的进步,实施计划也必须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2.措施听证。

为了确保每位同学制定的目标、措施都能科学有效并真正发挥激励作用,我还在班级召开了“我努力、我进步”系列主题班会。在班会课上,每个学生都要向全体同学公布自己在本学期的奋斗目标,以及自己制定的实施计划和措施,由全体同学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审议。如果全体同学一致认为,你所制定的目标确实高于你的现有水平,且符合个人实际情况又能对班级发展有促进作用,那么你的目标就可通过;反之如果目标被认定为过高或过低,就要重新修订,直至合格为止。

3.汇报与答辩。

管理的关键是落实,任何管理最忌坐而论道。目标、措施一旦制定,就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放松要求。否则,目标、措施就会失去其实际意义,成为一纸空文。对于孩子来说,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不是很困难的事,难的是如何执行和落实这些目标。为了让目标激励作用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进步的喜悦,我在每个月末都会利用班会时间举行“个人发展汇报”会,会上要求每个学生对照自己学期初制定的目标,向全班同学逐项汇报自己在近段时间的发展情况。自己有哪些地方取得了明显进步,有哪些地方还存在缺陷,下一步自己将如何改正和克服这些缺点,学生都要做出明确解说。这样班级内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认识到面对奋斗目标时,自己的努力是否足够,是否还需更加努力,进而促使其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奋力向前。

听证会纪律 篇6

一、听证会纪律

1、参会人员按工作人员安排入场就坐,不得随意提前离开会场。

2、配合工作人员维护会场秩序,不随意走动、交头接耳,并将手机关闭或置于静音状态。

3、各代表按主持人的安排指定发言,发言请围绕会议主题,简明扼要。对主题有关内容提出原则赞同、反对或建议意见。

4、参会人员须相互尊重,不得对他人进行语言攻击、指责、诋毁他,不打断或影响他人发言。

二、注意事项

(1)会议代表应提前准备好发言内容。因会议时间较紧,每位代表发言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之内,发言超过时间,主持人可及时提示结束代表发言。

(2)各代表发言时,请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单位和职业。发言围绕会议主题,简明扼要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出具体 的意见和建议。

(3)旁听代表、特邀代表、列席代表不在会上发言,其

立法听证制度刍议 篇7

周军

【我要评论】【该文章阅读量:113】【字号:大 中 小】

随着世界民主与人权状况的改善,听证制度已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各法治国家立法程序和行政程序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尽管各国对于听证的适用范围和进行方式等的具体规定不尽相同,但其所体现的精神和价值却是一致的。听证制度以公开、合理的程序将立法权和行政权的运用建立在合法适当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权力拥有者仅凭少数人的主观臆断给社会成员带来的不良影响。

听证制度的建立既是改善法制程序的需要,也是现代民主与人权价值的重要体现。而立法权的运用正是现代法治国家中一切权利产生和运用的基础,对社会各方面有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因此,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听证制度,以召开听证会的形式直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为法律、法规审议提供参考,对保障法律、法规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有着极大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立法机关收集有关团体组织、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尤其是利害相关人等的意见。现代法制建设的成功与否,不仅依赖于正确的法治意识、完善的立法理论、饱满的工作热情,还紧紧依赖于社会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依赖于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立法工作无论是总结过去的实践经验使之抽象为普遍适用的规范,还是借鉴他人成功的做法以缩短摸索的过程,都需要使立法机关能够总是择优决策。因此,对于立法工作而言,法学理论是一根支柱,人民群众是另一根支柱。不能想象没有理论指导的立法会是成功的立法,更不能想象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而能够成功实施立法。

第二,有利于公众寻求一个质证和辩论的公开论坛,并利用这个论坛向立法机关反映人民的真实意愿。由于近年来国家对法制建设的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正在不断增强。过去的实践表明,我们的立法工作始终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他们极希望能有机会与立法人员面对面地交换意见,更希望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加到立法工作中来。立法听证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而且也是不可多得的法制宣传形式。

第三,有利于提高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听证的过程不仅是收集利害相关人意见的过程,也是一个与社会各方面进行充分协商的过程,立法机关在听证的基础上根据各方面的要求进行充分的综合平衡,使所拟定的草案能最大限度地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保障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第四,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心。我国法治制度的建立是在国家统一部署下进行的,普通民众对此缺乏较为主动的态度,加之过去一些法律法规或规章没有经过充分论证便匆忙出台,与普通民众的要求不够亲和。如果建立立法听证制度,对一些与民众关系密切的法规进行听证,而且立法机关能充分重视民众的意见,便可以较好地得到利害相关各方的合作,比起草单位单独起草法案更容易为各方所接受,法规的实施将更为顺利。

由于听证制度的积极作用,许多国家建立起以听证制度为核心的公众参与立法制度。在我们过去的立法模式中,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一直是我们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各种征求意见会和专家论证会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立法听证的雏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也为听证制度的移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笔者以为,建立立法听证制度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正确认识法的本质,树立现代法治意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法治主体地位。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明确了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这是我国历史上对法本质认识的重大转变。立法工作特别是地方立法工作不能仅看成是为政府部门提供“管理手段”,而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保证人民群众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因此,立法听证制度的建立就要求立法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民主和法治意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志,体现党的主张。

第二,要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率先尝试建立起立法听证制度。

地方立法既要为一个地区的法制建设服务,又应自觉肩负为国家改革进行先导的责任,因此,地方立法权的行使过程便不仅仅是一个归纳与表述现存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过程,更是一个对现存经济关系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努力利用各种优秀法律资源的过程。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试验作用,大胆进行立法听证制度的“试验”。

第三,完善配套措施,充分发动群众,保证听证制度的实施和听证价值的实现。

首先,应合理确定法案听证的范围。立法听证程序适用范围与行政听证程序适用范围不同,与立法审议的范围也不相同,不是要求所有的法规都要经过听证程序,而主要限于那些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特别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现行生活方式不同的社会制度改革方面的法规。因为这类法规的实施可能会给民众习惯的生活方式带来冲击,会影响到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没必要将一切立法项目特别是许多复杂的、技术性强的不宜进行听证的立法项目都适用听证程序,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可能会给正常的立法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其次,应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听证程序。包括听证会主持机关如何公布听证会的时间、地点、进行听证的法案要旨、允许参加的人员和报名办法,如何处理听证会所获意见、资料、如何向审议机关提出报告、说明以及以何种方式向其它听证参与人进行反馈等。

再次,应进一步提高立法机关工作人员和参与审议的人民代表的素质。特别是强调主持立法听证的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要认真细致,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责任感和民主意识,要求他们尊重参与听证的人民群众,重视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由于立法听证不可能对各种意见当场作出是否采纳的决定,因此还应强调事后向审议机关提交关于听证情况的报告,向参与听证特别是提出意见的群众进行反馈。2 否则,不仅不能使听证程序真正产生实效,而且还会影响人民群众对立法机关的信任感,影响立法机关所作出决策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浅议我国的立法听证制度 篇8

一、我国立法听证制度的实施现状

自2000 年我国《立法法》通过并确立立法听证制度以来, 立法听证制度在我国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 在各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国家”立法的层面而言, 2005 年9 月27 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 ( 草案) 》中的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问题举行了立法听证会, 这是我国《立法法》颁布并确立立法听证制度以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的第一次立法听证, 较之前全国人大经常采用的举行座谈会或者公布立法草案等方式, 立法听证会能够吸纳更多利益群体的意见, 有利于立法听证制度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就“地方”立法层面而言, 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人民政府将立法听证制度作为立法民主化的一项制度创新, [2]以《立法法》中的规定作为法律依据, 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相继制定了立法听证规则, 进一步细化规定了立法程序, 以促进立法听证制度在地方立法中的实施。到2005 年, 我国31 个省市 ( 不含台港澳) 中, 绝大多数省市的人大或政府进行过立法听证实践或制定了专门的立法听证规则。[3]到2006 年已有31 个省级人大机关先后举行了45 次立法听证会。这些都表明了立法听证制度在立法实践中得以实施, 并对立法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虽然立法听证制度已在我国法律中确立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在实践中该制度的实施也存在许多问题, 并受到许多限制。由于立法听证在各地具有不同的立法规则, 缺乏具体的规范化实施程序, 经常使得立法听证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许多立法听证的结果对立法的影响甚微, 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民意, 如价格听证会中出现的“逢听必涨”的情形等, 使得立法听证制度在我国的开展呈现出“一边热”的情形, 即立法机关对举行立法听证会积极热情, 而公众则鲜少甚至不愿参加立法听证。这些情形的出现都表明立法听证制度在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真正地发挥其功效。作为一种民主立法制度, 立法听证的出现和效果, 是同一定条件相关联的。从根本上说, 它的走向还取决于中国经济、政治、法治的全局性状况。[4]因此, 要从我国的法制体系与现实国情出发, 不断克服该制度实施的障碍, 促进民主法制社会的建设。

二、我国立法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

由于立法听证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 其实施的基础较为薄弱。从立法听证制度在各地的运行来看, 其受限于法制体系与国情影响, 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

( 一) 立法听证的法律依据不明确, 法律规范不统一

立法听证制度在我国虽得到普遍推广, 但仍处于不完备的状态, 其实施的法律依据较为模糊。我国目前关于立法听证制度的基本法律规定仅限于《立法法》, 而《立法法》只是将立法听证作为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听取意见”的一种方式, 与举行立法听证会相并列的还有举行座谈会、论证会等可供选择的方式, 即立法听证并不是法定的必经程序, 立法机关在听取意见时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可以自行决定是否举行听证会, 这就使得立法听证的法律保障较为薄弱。此外, 对于地方立法听证制度而言, 严格来讲并没有法律依据。因为《立法法》主要是针对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国务院的立法行为, 并不具体涉及地方立法机关的相关立法行为, 所以《立法法》中有关立法听证制度的规定是否同样适用于地方立法仍有待考察, 地方立法听证制度的开展受到了限制。

此外, 有关立法听证的法律规范并不统一, 具体而言, 我国目前就立法听证的法律规范主要有四个不同位阶的法律规定: 基本法律《立法法》的规定、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的规定。其中, 《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中有关立法听证制度的规定是基本的法律依据, 各地人大及人民政府在此基础上制定不同的法律规范, 但是因此也形成各地地方立法听证的法律规定之间相互冲突的情形, 导致了立法听证制度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实施标准, 甚至出现了下位法与上位法相冲突的情形, 因此有必要统一与规范不同位阶关于立法听证制度的规定, 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立法听证法律体系框架。

( 二) 立法听证的范围不明确

从法律规定来看, 《立法法》第34 条、第58 条明确规定了举行听证会可以作为听取意见的一种方式, 但也只是对立法听证制度作了一项原则性的规定, 将其限定为听取意见可供选择的方式之一, 并没有明确指出“可以”以及“应该”举行听证会实施立法听证的情形, 无法确定实施立法听证的事项, 使得立法听证的范围不明确; 从实践情况来看, 各地的立法听证规则对听证范围也没有加以具体规定, 听证会的举行主要集中在一些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影响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 所涉及的范围较为狭窄, 如《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证条例》第六条就规定了四类可以听证的事项, (3) 这可能会导致一些迫切需要立法听证制度来体现公众意见的立法事项被排除在外, 无法积极的将公众利益诉求体现在立法过程中, 不利于实现立法决策的民主化与立法结果的科学化, 限制了立法听证制度实施的效果。

( 三) 立法听证参加人的确定存在问题

民主的核心就是自治原则, 自治原则要求全体公民都有权参与公共事务。[5]而在《立法法》中并未对可以参加立法听证的主体作相关规定, 各地方在其地方立法听证规则中对听证参加人也只是作了一个原则性的规定或根本未作规定, 常常只是强调让受到影响的相关利益主体以及有关公众参与到立法听证中, 但对选择利益主体的标准并未予以界定, 且对听证参加人的代表性判定以及构成比例等并未详细规定, 使得在听证参加人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此外, 立法部门总是希望制定并通过法规, 无形中会对那些可能提出反对意见的人产生抵触, 这就会影响听证参加人的选择和确定结果。[6]立法听证参加人选择的随意性将会使得听证意见不能广泛代表民意, 具有一定的偏见或者倾向, 最终导致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不能全面采纳公众意见, 不利于实现立法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 四) 立法听证制度的实施缺乏有效监督

立法听证制度能否良好地运行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它的监督是否有力。而在我国的立法听证制度中, 听证信息公开的不完备以及听证结果处理的不公开使得监督难以展开, 而公众听证意识的淡薄以及有关部门重实体轻程序的意识都限制了公众对立法听证的有效监督, 使其怠于对听证制度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此外, 我国目前也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监督体制, 法律中并未规定对立法听证制度的监督主体以及监督权限, 也未规定未实施立法听证的相关法律后果, 最终导致了立法听证制度处于缺乏有效监督的状态, 不利于立法听证制度合法有效的实施。

三、完善我国的立法听证制度

立法听证制度在我国确立虽已有十多年, 但其仍处于发展阶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完善我国的立法听证制度是大势所趋。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发展完善:

( 一) 加强和完善立法听证法律体系

一个制度的良好运行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予以支撑, 鉴于我国立法听证制度存在法律依据不明确以及法律规范不统一的情况,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以加强和完善立法听证法律体系:

一方面, 明确我国立法听证的法律依据并加以规范。首先, 修改作为立法听证基本法律依据的《立法法》, 明确规定将立法听证制度的适用扩大至地方立法过程中, 而不仅仅是限定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国务院的立法中, 为我国地方立法过程中听证制度的运行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此外, 可以在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中对立法听证的程序、方式等予以进一步规定和完善, 确保立法听证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另一方面, 构建统一的立法听证法律规范。依据单行法律与行政法规对立法听证制度作出的规定,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人民政府以下位法服从上位法为原则, 在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中制定详尽的地方立法听证规则, 同时注意协调不同法律文件中对该制度的规定, 解决立法冲突, 使不同位阶以及同一位阶中关于该制度的规定能够配合运作, 构建一个完善的立法听证法律体系框架。

( 二) 明确界定立法听证的范围

立法听证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公众可以参与立法的范围大小, 如果界定范围过大, 则会导致立法成本过高, 降低我国的立法效率, 不符合立法的宗旨。而如果界定范围过于狭窄, 则无法保证立法质量的提高, 使得公众不能积极广泛地参与到立法过程中, 极易使立法听证流于形式, 因此要合理界定立法听证的范围并在相关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具体而言, 即法律对立法听证范围的规定应该是详尽而具体的, 做到宜细不宜粗。一方面, 应规定“应该”进行听证的事项, 将听证作为这些事项的法定程序, 确立立法听证的法律地位。同时对不举行听证的事项在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 而在排除不进行听证的事项以及必须听证的事项之外的其他事项 ( 即“可以”听证的事项) 则无须在法律中作出规定。另一方面, 适当扩大我国立法听证的范围, 不仅局限于影响重大的某些领域的立法, 而应扩大至所有影响重大、矛盾集中的立法中, 且赋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而不是将举行听证作为仅为行政机关和立法部门可以享有的权利。通过对公众积极要求举行听证的事项的总结, 有计划地扩大我国立法听证的范围, 激发公众参与立法听证的积极性。

( 三) 确立并完善听证参加人的遴选机制

立法会不可避免的牵涉不同主体的利益, 立法的过程实质上是协调与平衡利益的过程, 而立法听证则为表达不同主体的利益提供了重要渠道, 因此在确定可以参与立法听证的主体时要严格与审慎。首先, 确立听证参加人的遴选标准, 即参加人应具有广泛代表性与公平代表性, 设定可以成为听证参加人的条件, 排除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选。其次, 在遴选方式上, 可以采用比例代表制、职业代表制以及地区代表制等方法, 确保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皆能参与到立法听证中来, 以保证立法的民主。再次, 确立统一的遴选程序, 即确立具体的产生听证参加人的步骤, 做到遴选过程的公平与公开, 保证产生听证参加人的过程是合法有效的。最后, 在听证参加人中, 除了规定具体的听证参加人的人数, 还要为专家学者保留一定比例的名额, 因为立法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有必要让专家学者参与到立法听证中来对立法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建议, 也让普通民众对立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 四) 完善立法听证的监督机制

有效地监督可以进一步促进立法听证制度的良好运行以及效果的实现, 对立法听证制度监督的缺失极易使该制度成为“走过场”的制度, 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立法听证监督机制。一方面, 加强立法听证的内部监督, 可通过事前引导以及事后复查方式进行监督, 明确不举行立法听证以及违法实施立法听证时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通过责任追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来督促立法听证制度的实施; 另一方面, 加强立法听证的外部监督, 包括媒体监督以及人民群众的监督。可以通过借鉴美国的有关做法, 引导外部力量的监督以保证立法听证的实施。如美国在其众议院章程中规定: “任何一次由委员会或下属委员会 ( 除了公务员行为标准委员会或其下属委员会) 举行的听证会都应该对公众开放, 包括对广播、电视及摄像的开放。”[7]我国也可以在相关法律中加以规定, 赋予公众监督的权利, 通过听证过程与结果的公开为监督的实施提供便利的条件。

摘要:立法听证制度作为程序民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创新, 有助于公民直接参与立法, 并能够促进立法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目前, 虽然立法听证制度在我国已经得以正式确立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其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听证制度, 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促进我国民主法制的建设。

关键词:立法听证,听证范围,公众参与,制度

参考文献

[1]汪全胜.制度设计与立法公正[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2]姜明安.正当法律程序:扼制腐败的屏障[J].中国法学, 2008 (3) :39-49.

[3]尹文.地方立法听证的基本情况[J].中国人大, 2005 (10) .

[4]王晨波.立法听证:待完善的平台和规则[J].中国新闻周刊, 2005 (8) :30.

[5]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燕继荣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340, 399.

[6]黎赐锦, 郑毅生, 汤黎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听证制度研究[J].人大研究, 2003 (12) .

民主听证制度(范文) 篇9

(2011年4月22日村民代表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扩大基层民主,丰富民主形式,推进村务工作的民主化,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方便村民参与村务决策、管理、监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出台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处理村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实施重大村级建设工程项目,处置大额集体资产,村集体经济进行大额投资等村级重大事项,在作出决策前,应进行民主听证。

第三条民主听证一般以民主听证会形式进行。

民主听证会是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合作社或村监会主持下,召集相关人员就有关村级重大事项通报情况,民情恳谈,提案质询,双向交流,释疑论证,统一思想,提出方案办法的沟通会议。

第四条民主听证会是听取、征求村民意见的形式,不同于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听证会不能代替村民代表会议行使权力,不能代替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决定决议。

第五条民主听证会包括以下内容:

(一)通报情况。村级组织建设情况,阶段性工作开展情况;

村务公开情况。

(二)民情恳谈。村民对村务工作和村班子干部的意见建议,村民对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想法,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提案质询。就村民关注的村内热点、疑点、难点问题的提案和民情恳谈中提出的问题,接受质询并解答,提出处理意见。

(四)民主论证。就村级决策的制定,规划建设、工程项目、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征询意见建议,形成共识,为决策作出参考。

第六条民主听证会参加对象为部分村民代表、老党员老干部代表、提案人、涉及利益群体的当事人代表,也可邀请驻村联村干部、群团组织负责人,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参加。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召开民主听证会:

(一)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

(二)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提议;

(三)十分之一以上村民提议;

(四)三分之一以上涉及利益群体人员提议。

第八条召开民主听证会应遵循下列程序:

(一)做好会前准备,提出或确定会议议题;

(二)公布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参加对象和议题;

(三)准备好会场及会议材料;

(四)清点参会人员并签到;

(五)介绍会议议题及有关情况和方案;

(六)听取、记录并解答参会人员的发言内容和意见;

(七)梳理归纳会议意见;

(八)整理会议记录并归档备案。

论行政诉讼中的听证 篇10

一、行政诉讼听证制度的概念

行政诉讼听证制度主要包括了行政诉讼案件立案听证制度和行政诉讼案件再审听证制度。行政诉讼立案听证制度是指起诉人起诉时提供材料不全, 诉讼请求不明确, 难以确定是否应当受理的案件, 在听证过程中, 先由审判人员针对起诉人起诉时存在的问题依据相关法律进行分析指导, 再由起诉人进行陈述和举证, 最后由审判人员根据起诉人所陈述内容和举证材料, 给予进一步的指导和释明。[1]而行政诉讼再审听证制度是指当事人对已生效的行政诉讼法院裁判文书, 认为有错误, 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法院审查后认为案件符合再审条件, 在立案再审之前应当举行听证。

二、行政诉讼听证制度的目的

(一) 行政诉讼案件立案听证制度的设立意义

行政诉讼立案听证制度的目的, 在于增强司法公开和透明力度, 防止由于起诉人因法律知识不足而影响诉权的行使。公民对提起行政诉讼程序知之甚少, 设立立案听证制度, 就是给予行政相对人以指导, 使其能明确诉讼流程, 以节省审判工作中不必要的司法资源浪费。其主要内容包括起诉人经过法院在听证中的指导和释明后, 依法更正诉讼请求, 补交相关证明材料。因此, 实施此项制度的目的主要是解决行政诉讼“告状难”的问题。

(二) 行政诉讼案件再审听证制度的设立意义

行政诉讼再审案件的听证制度就是当事人对已生效的行政诉讼法院裁判文书, 认为有错误, 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法院审查后认为案件符合再审条件, 在立案再审之前应当举行听证。建立该制度不仅是司法审判公开、公正、公平的需要, 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当事人对法院的对立情绪, 保障案件及时、顺利地审结。

三、行政诉讼听证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规定,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案件在立案再审之前要举行听证, 而具体在审判实践中应当如何举行听证程序或者听证程序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应当认真规范。

(一) 适用于行政诉讼案件听证程序的案件范围

听证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复查法官听证这个过程, 对案件有更深层次、全面地了解, 因此在行政诉讼案件听证中, 不是单纯的对案件进行辩论和引用证据论证, 而是在行政诉讼案件进入到法院审查中之后, 在立案阶段或者申请再审后的法院审查裁判阶段, 举行行政诉讼听证程序, 来保证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及最大限度的节省司法资源。

(二) 行政诉讼听证的参加人员及听证内容

听证的主持人是负责复查工作的法官, 书记员要将听证的整个过程如实记录下来, 并且案件的双方当事人都应当参加到行政诉讼听证程序中, 并就所关心和需要向法院咨询和解释的问题听取意见。双方当事人以及作为中间主持人的法院都应当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行政案件进入诉讼阶段应当解决的问题和递交的诉讼材料进行必要的解释。故笔者认为案件承办法官应当参加听证, 听证应当围绕申请再审的当事人的申诉内容进行, 参加听证的人员均可陈述意见、表达观点。[2]

(三) 规范合理的主持人制度

为了保证行政听证过程中的客观公正, 听证的主持人是负责复查工作的法官, 书记员要将听证的整个过程如实记录下来, 因此法院作为行政诉讼听证程序的主持人, 应当遵守《行政诉讼法》中关于法院和审判人员的回避原则, 保证听证主持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客观。

综上, 就是在听证程序当中的主持人需要独立、高效、有威望, 这样才能在这个重要的中间环节保证听证制度的顺利进行。[3]

(四) 如何传唤当事人参加听证以及当事人不参加听证如何处理

确定听证日期后, 是用传票传唤当事人来参加听证, 还是用通知的形式通知当事人来参加听证?笔者认为, 由于举行行政诉讼听证是当事人申请、案件再审之前的必经程序, 在采取何种形式传唤当事人参加听证, 应考虑到当事人不按时参加听证的后果, 否则听证易流于形式, 故采用传票传唤当事人参加听证比较适宜。如果申请再审的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听证, 可视为其自动撤回再审申请;如其他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听证, 听证应继续举行。

(五) 行政诉讼听证中的代理制度

我国规定了听证制度, 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使行政处罚更为公开和公正, 但生活中并不是每个行政相对人都对法律有深刻、专业的认识。因此听证制度中的行政相对人也应当委托具有法律知识的人作为其代理人来为自己说话。借鉴外国听证中的一些相关经验, 可由行政相对人的律师或其他代理人共同听证, 规定律师和其他代理人进行行政诉讼听证的相关制度并明确其权利和义务, 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司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我国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的逐渐改革, 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和对于上访这种拿起法律武器与之抗衡的法律观念的提升, 都进一步对我国立法、司法、执法等各个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行政诉讼程序当中引用听证制度不仅是对我国的行政诉讼体系的更新和完善, 也是构建以人为本, 和谐司法的必要保障。

摘要:随着人民群众对司法需求的不断增长, 行政争议特点的不断变化, 为加强对行政相对人的诉权保护力度, 依法积极受理新类型行政案件,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司法需求, 行政诉讼程序中应当设立行政诉讼听证制度, 以此来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行政诉讼案件立案,听证制度,行政诉讼申请,再审听证制度

参考文献

[1]廖秀健.我国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行政与法, 2004 (01) .

[2]马怀德.论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J].中外法学, 1998 (02) .

[3]章剑生.论行政立法程序[J],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02, 02 (01) .

[4]方世荣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5].奚晓明.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编[J].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 2003 (01) .

听证会发言 篇11

各位代表:

刚才听了听证方案提出人陈述的定价方案,定价成本监审人介绍定价成本监审结论,学习县物价局提供的文件、资料,同意本次听证会两个听证项目。

一、同意出租车每乘次收取0.5元燃油附加费。我认为增加燃油附加费比较合理。一是能保证司机的合理正常收入。近几年来,油气价格节节攀升,对出租车行业的生存构成了威胁,出租车行业举步艰难,如不及时调整出租车收费标准,出租车司机将得不到合理的劳务收入。众所周知,油气价格由国家发改委定价,在垄断的情况下,地方只有执行权,消费者没有选择权,要么用,要么不用;油、气价格上涨,出租车收费标准不变,只能压缩出租车司机的收入空间,降低合理收入。如果靠行政手段维持现行出租车收费标准,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纷纷增加工资的情况下,抑制出车租车合理涨价,是对出租车司机合理收入增长的不公平。二是为了我县出租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去年以来,不仅油、气价格大涨,全国物价上涨指数节节攀高,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出租车作为一个行业,人员工资、车辆维修等各项费用也大幅增加,如不及时增加乘车费用,仅靠行政手段控制车租车行业收费标准,势必影响出租车行业自我膨胀、自我发展,对发展

城市交通,提升县城形象不利。三是与周边县市相比,我县运价偏低。周边地区的收费标准,必定经过了合理测算,对我县定价有参考价值,应吸收借鉴;增加出租车收费标准,能与周边地区相对保持一致。

二、同意《建立客运出租车运油、气价格联动办法》出台。一是本办法制定有依据。二是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三是有利于形成长效机制,减轻社会成本。

听证申请书 篇12

企业名称: 地址及住所: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委托代理人: 联系电话:

申请事项:请求贵局对20XX年3月12日对申请人“涉嫌经销不合格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下达“X工商处听字2号”行政处罚举行听证告知书,申请人提出异议要求举行听证。

一、 检测标准异议:

1、贵局在《听证告知书》里依据GB2717_、GB18186_、GB2760_规定和委托XX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单》,对申请人经销的《超色老抽酱油》和《鸡汁老抽酱油》“判定不合格”。申请人认为 违背GB2717_2003的规定却按“餐桌酱油”标准进行检验,检验标准氨基酸态氮标准要求限量≥0.4作为处罚依据,申请人认为有误。GB2717_2003规定有按食用方法分为烹调酱油和餐桌酱油。按此规定申请人经销的《超色老抽酱油》和《鸡汁老抽酱油》属于烹调酱油。

2、同一样产品为什么XXXXX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XXX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均检验合格。因为XX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单》和前两个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单》上所标的的商品名不一致,XX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单》上商品名标的是“酱油”,前两个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单》上商品名标的是申请人提供的《超色老抽酱油》和《鸡汁老抽酱油》名称,按烹调酱油进行检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酱油卫生标准规定:“如对产品的卫生质量发生异议,由省市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复检,并以其检验结果为准”

二、执法程序

剥夺申请人“知情权、参与权”。《行政处罚法释义》第三条的解释其中的:“5、现场勘查、物品检验要通知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到场;”的规定,为什么贵局没有通知申请人参加?

三、一事不再罚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 “[一事不再罚原则]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贵局已对申请人进行了处罚,为什么在查处申请人提出听证之后又对另两家进行处罚?(另两家被处罚的数量包括在申请人之内)

四、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单凭贵局执法人员向申请人提取的《询问笔录》就可以作为处罚的证据吗?《行政处罚法释义》第三十条的`释义:“只有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行政机关才能对行为人给予行政处罚;行为人的违法事实没有查清或者证据不足的,行政机关不能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 [调查程序]除本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可以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

贵局没有遵循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对申请人供货方的证据、去向的证据都没有调查取证?

五、适用法律错误

错误的是:《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第二页第十一行到十七行“依据《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第(一)(二)(三)(四)(五)(六)(八)(十)(十三)项,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申请人认为以上条、款、项对申请人没有约束力。由其是第二十二条第二款是对“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食品经营柜台的出租者和食品展销会的举办者发现食品经营者不具备经营资格的,应当禁止其入场销售;发现食品经营者不具备与所经营食品相适应的经营环境和条件的,可以暂停或者取消其入场经营资格;发现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六、法律原文:(可以不提供,在听证必要时可以陈述)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第(一)(二)(三)(四)(五)(六)(八)(十)(十三)项,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 禁止食品经营者经营下列食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四)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六)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八)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十)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经营的食品;

(十三)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第二十二条 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食品经营柜台的出租者和食品展销会的举办者,应当依法履行下列管理义务:

(一)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二)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三)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

(四)建立食品经营者档案,记载市场内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进货渠道、经营品种、品牌和供货商状况等信息;

(五)建立和完善食品经营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培训;

(六)设置食品信息公示媒介,及时公开市场内或者行政机关公布的相关食品信息;

(七)其他应当履行的食品安全管理义务。

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食品经营柜台的出租者和食品展销会的举办者发现食品经营者不具备经营资格的,应当禁止其入场销售;发现食品经营者不具备与所经营食品相适应的经营环境和条件的,可以暂停或者取消其入场经营资格;发现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七、请求贵局重新做出处理决定

根据申请人提出的以上听证事实及法律依据,恳请贵局重新做出处理决定。

此致

申请人:XXX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认识马兰头》及教学反思下一篇:6省公务员涨工资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