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简单概述

2024-08-15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简单概述(通用9篇)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简单概述 篇1

毛概课论文——计算机93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简单概述

摘要:

“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指针”、“党的指导思想”„„这些称号都是我们党给邓小平理论的崇高评价。从改革开放至今,邓小平理论在经济发展、政治改革乃至军队建设及文化领域都证明了其正确性与先进性。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的贡献不需要我多赘述,我这篇论文主要是从邓小平理论产生的主观条件、历史条件以及邓小平理论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等方面阐述一下我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主观条件历史条件时代特征历史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

虽然说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几代共产党人共同的智慧结晶,但不能否认邓小平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所以,邓小平的主观条件也成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简单概括一下邓小平创立邓小平理论的主观原因。

第一,他确立坚持了社会主义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邓小平在共产党在中国成立的初期就加入其中,开始用社会注意唯物世界观观察世

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解深刻。第二,他具有顽强的奋斗精神。邓小平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经历了人生的三次大起大落,在磨砺中培养出了顽强的奋斗精神,才能不断的发展与修正邓小平理论。第三,是有优化的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表现在许多方面,一个是广博性与精深性的统一。二是前面提到的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实际知识占有相当的比重,如对国际的了解,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他的知识结构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样一个事业,从总体来说是合理的、优化的。这样才更好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犯经验主义错误,把改革不断地推广下去。第四杰出的创新意识,这对于一个理论的创立是不可缺少的。此外,邓小平所有的中国国传统文化修养也使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它的形成不是是主观条件的单独作用,而是和客观条件共同催生的结果。下面简述促成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普及。邓小平理论就其根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而言,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属于同一个思想体系。如果把毛泽东思想的诞生看作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那么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列宁主义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起着先导的作用,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论

依据。毛泽东思想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让邓小平用新的思想观点去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第二,我国自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可以说,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和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都要求我们:要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然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也发生过严重的曲折。邓小平正是在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和开放的发展策略。让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第三,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邓小平在分析了以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世界形势后,提出了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发展策略,为邓小平理论的诞生创造了合适的环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不开中国。”邓小平正是以此为立论的基础,以这种新的眼光思考中国的发展思路,从而形成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理论更具时代特色。

第四,中国社会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从另一方面说,邓小平理论是适应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上世界七八十年代,我国社会如何如何发展,向何方发展都成了急需解决的问

题。一系列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都需要在理论上做出正确的解释和回答。邓小平理论也成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必需条件。

三、邓小平理论所具有的时代特征

二战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争与革命不再是整个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世界是开放的,中国也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去发展。指导中国改革放开的邓小平理论自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一,邓小平理论是时代的产物。当时世界仍处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代,虽然社会主义对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已初步显示了它的先进性、优越性,但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历史过程,而且当今世界在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挫折。因此,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就成为当今急待解决的时代性课题。邓小平在拥有合适主观与客观条件后,适应时代的要求,创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逐步解决了这个课题。

二、邓小平理论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每个特定的时代,都有代表这个时代主流的特定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时代的代表。邓小平理论以实事求是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时代。当世界政治经济出现新情况时,需要当代的马克斯主义者做出新回答。无论是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分析,还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考,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而且,邓小平理论回答了新时代的许多新问题,例如人口、粮食、原料、能源、环境、核战争等。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任务,为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邓小平在经济领域做出了重大创新。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注意制度的基础,计划经济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但是随着和平与发展阶段的来临,随着经济结构的复杂化和经济信息的快速变动,计划经济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国必须与世界市场经济接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邓小平理论所具有历史意义

作为指导中国人民完成改革开放、经济跨越性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其历史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和谐繁荣的世界证明了邓小平理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在此,我仅阐述几点邓小平理论最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虽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原则上回答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证明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但他不能告诉我们一百年后的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邓小平理论很好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中遇

到的问题。就像毛泽东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一样,邓小平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

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指引我们继续向前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愈是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个理论,就愈能深刻领会和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对理论和路线的认识上,我们犯过错误。“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左”倾错误就是在偏离我们正确路线的情况下产生的。后来我们在挫折中认识到错误,找到了正确的理论,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重新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只要我们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以这个理论为指导的基本路线,坚持用这样的理论和路线去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就是光明的。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简单概述 篇2

关键词:古英语,形成,特点

纵观历史,英语是一系列的民族迁徙和民族征服、融合的产物。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当中的日耳曼语支。印欧语系是全世界最大的语系之一,属于这个语系的语言地理分布最广,说这些语言的人数最多。那英语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学者们通常把英语的历史分三个时期: (1) 古英语(Old English, OE)时期———公元445年至1100年; (2) 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 ME)时期———公元1100年至1500年; (3) 现代英语(Modern Engish, ModE)时期———公元1500年至当前,现代英语时期又细分为:a)早期现代英语(Early Modern English)时期———公元1500年至1700年,b)后期现代英语(Late Modern English)时期———公元1700年至今。

一、古英语(Old English)

大约公元五世纪中叶,三个日耳曼部族:盎格鲁人(Angles)、撒克逊人(Saxons)和朱特人(Juries)侵入英国。历史上称为盎格鲁撒克逊征服(the Anglo-saxon conquest)。这些侵略者带来了各自的方言,这些方言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古英语(Old English)。到了公元六世纪末叶,英国原先的居民———凯尔特人(Celts)或被杀戮,或被赶入山区,或沦为奴隶。入侵者成为英国的主人,古英语或称盎格鲁撒克逊语(Anglo-saxon)成为英国的语言,凯尔特语只出现在某些英国地名中,进入英语词汇的凯尔特语为数极少。因此,我们可以说,随着盎格鲁撒克逊人对英国的征服,才真正诞生了英语。

古英语时期共有四种主要方言: (1) 诺森里亚方言———洪伯河以北的方言; (2) 梅尔西亚方言———界乎洪伯河与泰晤士河之间的英国中部地区的方言; (3) 肯特方言———居住在英国东南部地区的朱特人的方言; (4) 西撒克逊方言———泰晤士河以南的方言。诺森伯里亚和梅尔西亚这两种方言又合称盎格里亚(Anglian)方言,即盎格鲁人居住的地区的方言,早期古英语文学作品是用诺森伯里亚方言创作的。例如,史诗《贝奥吾夫》(Beowulf)。由于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侵入,英国的文化中心由诺森伯里亚移到海尔西亚,到了公元九世纪,又迁至西撒克逊地区的首府威赛克斯(Wessex)。西撤克逊国王艾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一方面武力抵抗丹麦人的侵略,另一方面大力提昌文艺和教育,亲自组织并参与外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的翻译(主要是把拉丁语泽成古英语),以及本国文学的抄写和校订工作,古英语诗歌作品,通过西撒克逊抄写者的努力,才得以保存下来。这些活动促进了英国文化特别是语言文字的发展。

古英语的词汇不同于现代英语的词汇,大多数的古英语词都是西日耳曼语的固有词,古英语词汇中也有一些从其它语言借来的词:如,从拉丁语借来的词:cheese(

二、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

大约在公元1100年和1500年之间,英语的结构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古英语逐渐变化成中古英语。北部方言较南部方言变化要早,速度更快,于是在公元1100年以前北部方言已明显地具备中古英语的特点,而南部方言直到公元1150年时期仍基本上保留着古英语的面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丹麦人的统治和后来诺曼人的征服,结果完全推翻了英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在这个动荡的时期,语言不受社会制度的严格约束,比较自由地向前发展,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也加速了语言的变化。在中古英语时期晚期,英语的语音发生了很大变化———元音的大变化(the Great Vowel Shift),例如,古英语中ded变成现代英语deed;元音a, o, u和e在非重读音节中的变化(如古英语中nama变为现代英语中name)等。到了乔叟(Chaucer)时代,英语已经成功地替代法语和拉丁语,成为人们的书写语言,英国民族标准语开始形成,英语有了比较稳定的文学形式。这个时期的英语就和古英语大不相同了。

词汇方面的变化:古英语的词汇约有五万到六万个词,法语大量进入英语词汇中。例如:reign(

在中古英语时期,由于通过拉丁文译本把《圣经》(the Bible)译成中古英语,于是拉丁语词继续进入英语词汇中,结果使英语特别富于同义词(synonyms)。往往有三个同义词表达同一个概念。三个词当中,一个来自古英语。一个来自法语,一个来自拉丁语。如:fire(

在中古英语时期,伦敦方言逐渐成为英语的民族标准语言和标准文学语言。这主要归功于乔叟(Chaucer)、威克里夫(Wickliffe)、马罗里(Mallory)等几位作家用英语来进行创作这一行动,加之卡克斯顿(Caxton)于公元1476年把印刷术传入英国,促进了英语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L.Ben Crane Edward Yeager and Randal L.Whicman.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2]Joseph H.Fried.An l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nguistics.

[3]Margaret U.Bryant.The English Language.

[4]李延福.英语语言学.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述 篇3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72-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病,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此病可遗留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现综述如下:

1. 病因

1.1 静脉血流滞缓 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

1.2 静脉壁的损伤 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2]。

1.3血液高凝状态 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高凝状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纖维蛋白溶解减少。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晚期癌肿如肺癌、胰腺癌,其他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结肠癌,当癌细胞破坏组织同时,常释放许多物质,如粘蛋白凝血活素等,某些酶的活性增高,也可使血凝固孕药,可降低抗凝血酶Ⅲ的水平,从而增加血液的凝固度。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1]。

2.诊断[3]

2.1 表现 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患肢肿胀、压痛、Homans征、浅静脉曲张。

2.2 检查 对诊断有困难的静脉血栓形成,可选用下列检查以资确诊:上行性静脉造影、造影X线片、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超声波检查、电阻抗体积描记法等。

3.治疗

3.1 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 患急性深静脉血栓病人,需卧床休息1-2周,使血栓紧粘附于静脉内膜,减轻局部疼痛,促使炎症反应消退。在此期间,避免用力排例以防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患肢抬高需高于心脏水平,约离床20-30cm,膝关节处安置于稍屈曲位。病人在早期,禁忌久站及久坐。对重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适当限制站立及坐位,并抬高患肢3个月,这样可促使下肢建立侧支静脉以减轻下肢水肿[4]。

3.2 抗凝血疗法 这时深静脉血栓形成现代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这一。其作用在于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滋长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并促使血栓静脉较迅速地再管化,可抑制血栓蔓延、有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从而减轻症状、降低PE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是单纯抗凝不能有效消除血栓、降低PTS发生率[3]。

3.3 溶栓治疗 溶栓药物:尿激酶最为常用,对急性期血栓起效快,溶栓效果好,过敏反应少;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重组链激酶,溶栓效果较好,但过敏反应多,出血发生率高。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效果好,出血发生率低,可重复使用。溶栓方法:包括导管接触性溶栓和系统溶栓[5]。

3.4 手术取栓 是消除血栓的有效方法,可迅速解除静脉梗阻。常用Fogarty导管经股静脉取出髂静脉血栓,用挤压驱栓或顺行取栓清除股腘静脉血栓。出现股青肿时,应立即手术取栓。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处理: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在DVT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导管溶栓或手术取栓后同时矫正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可以提高通畅率,改善治疗效果,减少PTS的发生[5]。

3.5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 对多数DVT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下腔静脉滤器;对于有抗凝治疗禁忌证或有并发症,或在充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仍发生PE者,建议置入下腔静脉滤器[5]。

4. 预防

在邻近四肢或盆腔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避免内膜损伤。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以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特别对年老、癌症或心脏病患者在胸腔、腹腔或盆腔大于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妇女更为重视。静脉血管活性药物预防:如黄酮类、七叶皂甙类等。物理预防:包括加压弹力袜和间歇气压治疗(又称循环驱动治疗)。两者均可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淤血和水肿,是预防DVT发生和复发的重要措施[5]。同时,中医中药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取得满意的效果[6]。

4. 结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重在预防[3]。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个主要原因。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至今尚无一种无损伤检查法可完全替代传统的静脉造影。不断探索和完善无损伤检查法,乃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提高对其认识,在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中作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 DVT 的发生率[7]。一旦发生DVT,要具体病例具体分析,做出正确判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8]。

参考文献

[1]刘玉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表现述要[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23(3):401-402.

[2]邱贵兴,戴尅戎,杨庆铭,等.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J].中国医刊,2006.41(1):31-35.

[3]刘玉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防治概述[J].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24(3):1666-1667.

[4]张全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3):131-132.

[5]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S].中华外科杂志,2012,50(7):611-614.

[6]刘玉峰.证给予中药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24(3):1557-1558.

[7]肖红卫,王素伟.骨科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 2010,23(8):3046-3048.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篇4

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夕,是这一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的阶段。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把我们党和国家从危难中拯救出来。但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的后遗症还很严重,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还未走上正确的轨道,百废待兴。为了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党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通过这场讨论,我们党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冲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任务;并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决议在系统总结三十二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十点经验。这十点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雏形。十二大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这一理论初步形成的阶段。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党的十二大报告系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并从中国国情出发,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代化”、“高度民主”、“高度文明”三位一体,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大建设一起抓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改革开放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成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党的十二大以后,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强调实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方针,从而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更加全面。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条

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并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至此,我们党已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了比较充分的论述,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十三大到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的阶段。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首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概括了十二条原则,系统地阐明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这十二条原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又在十二条原则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经验,鲜明地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从而使邓小平理论的主线和轮廓更加清晰。这个谈话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的指导下,党的十四大报告从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高的理论层次,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作出科学的概括,并写入了党章。这标志着我们党继民主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理论上的第一次飞跃以后,又一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当代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上的第二次飞跃。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提出了清晰的基本框架和实现的总体规划,不仅使我们有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而且对进一步丰富邓小平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命名的阶段。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确立和命名。

从以上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出,我们党能够形成邓小平理论,是来之不易的,它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引下,领导亿万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可是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上述九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要掌握其完整体系和内在逻辑。第一条是思想基础,是这一理论的精髓,贯穿于全部。第二条是这一理论的前提和立论基点。第三、四、五、六、七条着重论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在党的路线上的集中表现。其中又突出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还突出讲了生产力标准,这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第八条专门论述了运用这一理论,实现党的路线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九

条讲“一国两制”,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部分。

拨乱反正过程中右的错误思潮

TnPM 理论概述 篇5

从TPM到TnPM 全员生产维修,又译为全员生产保全,即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TPM),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日本企业推广,后逐步在世界范围企业得到应用。它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修管理体系。

TPM强调五大要素,即:

——TPM致力于设备综合效率最大化的目标; ——TPM在设备一生建立彻底的预防维修体制; ——TPM由各个部门共同推行;

——TPM涉及每个雇员,从最高管理者到现场工人; ——TPM通过动机管理,即自主的小组活动来推进。TPM的推进遵循以下阶段: ——初始清扫;

——对问题根源的攻关研究解决; ——形成规范和文件化;

——建立检查评估体系和自我诊断; ——整理、整顿和清洁;

——合理化建议和现场改善; ——培训与教育;

——自主维修和自主管理。

TPM管理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就引进到中国,但多年来很多中国企业推广应用得并不成功。1998年,广州大学李葆文教授在多年研究和推广TPM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员工行为特点,提出了规范化的TPM的概念,即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

TnPM理论概述 TnPM体系要素

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otal Normalized 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TnPM),是规范化的TPM,是全员参与的,步步深入的,通过制定规范,执行 TnPM 理论概述

规范,评估效果,不断改善来推进的TPM。TnPM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保养维修体制。

1.1 TnPM八个要素

TnPM的成功推行,离不开八个方面要素的相互配合和协力支持,这八个要素分别是:

——以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OEE)和完全有效生产率(TEEP)为目标; ——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体系为载体; ——全公司所有部门都参与其中;

——从最高领导到每个员工全体参加; ——小组自主管理和团队合作;

——合理化建议与现场持续改善相结合;

——变革与规范交替进行,变革之后,马上规范化; ——建立检查、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

1.2 TnPM四个“全”

——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 ——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体制为载体 ——以员工的行为全规范化为过程 ——以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

1.3 TnPM五个“六”

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

6I,即6个Improvement, 又称6项改善,其内容是: ——改善影响生产效率和设备效率的环节;

全员参与

全规范

全系统

全效率 TnPM 理论概述

——改善影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细微之处; ——改善影响制造、维护成本之处; ——改善造成员工疲劳状况;

——改善造成灾害的不安全之处; ——改善工作和服务态度。

6Z,即6个Zero, 又称六个“零”的活动,其内容是: ——追求质量零缺陷:Zero Defect ——追求材料零库存:Zero Inventory ——追求安全零事故:Zero Accident ——追求工作零差错:Zero Mistake ——追求设备零故障:Zero Fault ——追求生产零浪费:Zero Waste

6T,即6个Tool,又称6大工具,其内容是: ——单点课程OPL体系; ——可视化管理; ——目标管理; ——绩效管理; ——团队合作; ——项目管理。

6H,即清除6个Headstream,6个源头是: ——污染源

——清扫困难源 ——故障源 ——浪费源 ——缺陷源

——事故危险源

1.4 SOON模式

在TnPM体系里,除了生产现场操作员工参与的规范化活动之外,精心设计的预防维修体系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个体系我们称为SOON流程,即 TnPM 理论概述

“Strategy——On-sit1-information——Organizing——Normalizing”,意思为“策略——现场信息——组织——规范”流程。详细展开为图1-1所示具体化流程。

图1-1 SOON体系框架

这是一套比较严密的设备防护体系设计。首先,根据不同设备类型及设备的不同役龄,选择不同的维修策略;然后通过现场的信息收集,包括依赖人类五感的点巡检、依靠仪器仪表的状态检测以及依赖诊断工具箱的逻辑推理,以此对设备状况和故障倾向进行管理;下一步是维修活动的组织,包括维修组织结构设计、维修资源的配置等;最后是维修行为的规范和维修质量的评价。宝钢的点检——定修和作业长制就包含在SOON体系的两个O中。

1.5 FROG体系

TnPM的全员规范化是与员工的培训和成长同步进行的。因而,员工能力成长决定企业的发展,也决定着TnPM的稳定持续发展。

我们把“员工未来能力持续成长”的英文定义为Future Re-boosting Operators’ Growth,简化为FROG,把她幽默化为“青蛙”活动。这一活动由以下过程构成。

——自我工作能力分析

员工自我工作能力分析主要集中在与工作技能相关的能力分析上,侧重员工工艺规范执行能力、质量保障能力、自我安全防护能力、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知

On-site 现场

Strategy 策略

Normalizing

规范

Checkin

g 检查

Monitoring 监测

Diagnosing 诊断

Organizin

g 组织O O

N S TnPM 理论概述

识、问题诊断能力、设备维护能力、紧急情况应对、变通能力等。——成长约束分析

任何系统都可以想象成由一连串的环构成,环环相扣,整个系统的强度就取决于其中最弱的一环。约束理论应用在团队成长和员工个人成长领域。按照约束理论的思想,员工个人成长也存在着“瓶颈”,如果找到这个“瓶颈”,再回答改进什么(方向),改进成什么样子(目标)和如何改进(途径),就会有效地促进自身的成长。

员工成长约束分析主要侧重成长的障碍,如基础知识薄弱、缺乏专业培训、自学习能力差、不擅长沟通、干扰太多、工作过于疲倦、缺乏学习和进步兴趣、缺乏信心等。

——树立几个新观念

通过沟通和宣传,给员工树立乐观、自信的新观念。——制订个人成长计划

自主计划更容易变成行动。——目标导向的自上而下培训

建立包含层次、时间、专业、素养的四维培训计划体系。——员工自主式的单点课程培训体系建立 让OPL纳入程序管理。——迈出行动的每一步

把培训效果转化为员工的行为,建立评价体系检验FROG的效果。——让员工和企业一同成长

这也是我们的目标,企业成长带动员工成长,员工成长促进企业成长。FROG体系流程如图1-2所示。TnPM 理论概述

图1-2 FROG体系流程 TnPM体系推进流程

TnPM的推进由以下步骤构成:

2.1 起步领导认识,导入培训,概念开发

统一思想,进行骨干培训;

2.2 第一步企业全面调研,认识基准和起点,树立目标

全面了解现状,建立标杆,树立阶段目标。

2.3 第二步建立组织,成立TnPM专职机构

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保障体系,包括专职机构和基层组织。

2.4 第三步制定公司TnPM目标、推进计划和实施计划

制定全公司计划和目标,将公司目标分解,落实部门计划和目标,以三个月的滚动时间表作为实施计划;

2.5 第四步 TnPM发动

在全公司发动展开TnPM,舆论工具宣传造势;

2.6 第五步以6S为切入点,开展TnPM

制订详细的6S实施计划,体现5W2H,建立包括6S评估的闭环管理,深入

自我工作能力分析

成长约束分析

树立新观念

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自上而下的培训计划

迈出行动的每一步

员工和企业一同成长 TnPM 理论概述

单点课程体系的建立

开展6S活动;

2.7 第六步“六源”的解决

面对六源,组织全员攻关活动,让明显的六源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2.8 第七步以规范化为主线,创建样板机台

在生产现场建立“设备工艺作业规范”和“清扫点检维护保养作业规范”两个作业指导书;在维修部门建立“设备维修作业规范”和“设备点巡检作业规范” 两个作业指导书;其他部门建立相应的作业规范,形成事事讲究,规范一切,一切规范的管理体系。规范从选择的样板机台(装置)开始,样板的选择注意典型、带动性和机台责任者的参与热情。

2.9 第八步样板示范,全面推广

领导主持样板机台的示范和推广会,以点带面,促进全公司规范化体系的建立。与此同时,设备管理与维修部门开始进行SOON体系的总体设计,包括维修模式的选择、资源配置比例的确定、流程组合维修模式设计以及相关管理流程策划。

2.10 第九步现场改善、合理化提案和OPL活动

设计改善合理化提案和员工“单点课程”(OPL)的管理闭环流程,调动员工的参与意识,深入挖掘员工的智力资源。

2.11 第十步 展开“员工未来能力持续成长”活动——FROG

通过员工能力分析、成长约束分析、积极思维的引导、自我成长计划、四维培训计划以及单点课程体系的建立,让员工同企业一同成长。

2.12 第十一步建立TnPM考核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

全面设计变权的TnPM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依此建立员工激励机制,以变化的权重引导TnPM的良性发展。

2.13 第十二步与其他标准化体系衔接

将TnPM与企业相应的质量、安全、环境与健康标准化体系衔接,将TnPM的相应文件融入各类标准化文件,与各类标准化体系无缝连接。同时建立以设备 TnPM 理论概述

为中心的五阶评价体系。

总结第一阶段推进成绩和经验,制订新目标和新计划,总结第一阶段成果,表彰先进团队,研究经验教训和改善之处,制定新目标和新计划。TnPM规范化体系与其它标准化体系的关系

3.1 TnPM对质量、安全、健康与环境的承载作用

TnPM是以设备为核心的生产现场管理体系,管理重心在设备,管理范围涵盖生产、质量、安全、环境,甚至员工绩效评估和激励,员工学习、培训和成长等领域。由于设备对上述要素的承载功能,TnPM体系对上述要素的承载作用就十分明显,由图1-3所示。

图1-3 TnPM体系与生产、健康、质量与环境的承载作用

3.2 TnPM标准化体系与相关标准化的关系

TnPM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就决定了TnPM标准化体系不但不会与其它标准化体系发生冲突,而且相互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带动企业进步。其关系如图1-4所示。

图 1-4 TnPM标准化体系与相关标准化的关系

T n P M

安全

质量

健康

环境

生产

TnPM标准化体系

ISO18000

ISO9000

QS9000 TnPM 理论概述

HSE OHSAS

ISO14000 VDA6.1

TS16949 GMP TnPM对JIT准时生产,LEAN——精益生产的支持

JIT为Just In Time 的简写,即准时化生产,又称及时生产、适时生产模式。即在适当的时候生产适当的中间或最终产品。反过来说,也就是零库存生产系统。从广义上说,是一种生产管理哲理,其基本目标是寻求消除企业生产活动各方面的浪费原因,包括员工关系,供货商关系,技术及原料、库存等方面。它还是一种现代经营观念和先进的组织原则,它所追求的是生产经营全过程彻底的合理化。从狭隘上看,JIT即是在各个环节消除库存的活动,是杜绝任何浪费的活动。JIT主张消除“除了生产不可缺少的最小数量的设备、原料、零部件和人工以外的任何浪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库存的浪费

——过量生产的浪费 ——等待时间的浪费

——过程(工序)的浪费 ——动作的浪费 ——运输的浪费

——产品缺陷的浪费

准时化生产的主要特点是以需求拉动生产系统,消除超前、超量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消除浪费,提高效益,迅速及时、适时、适量地生产出客户和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准时化生产实施的主要技术手段是按照需求拉动的逆流生产安排以及生产负荷的均衡与准确。

如果将JIT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即为精益生产。所谓的LEAN PRODUCTION,即以最终客户的角度,精确定义价值,确定产品和产品流、价值流,消灭浪费。并让有价值的部分流动起来。按客户需要的时间设计及提供给客户所需的产品,追求产品完美和效益最佳。

精益生产的主要特点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实施价值流管理和持续改进,在全系统实现流动,减少浪费。对于生产流程而言,LEAN与JIT的实质是相同的。作为整个生产系统,LEAN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包括了非生产组织结构,全公司的节约和改善活动。

显然,设备是精益生产的后盾和直接支撑,设备的频繁停机、维修等待以及 TnPM 理论概述

维修成本居高不下,都会导致准时生产和精益生产失效。TnPM对6σ管理的支持

所谓的6σ管理法可以理解是TQM的延伸,是一种促进绩效的方法,可以达到的目标是:

——减少成本 ——提高生产力

——减少周期循环时间 ——减少失误和缺陷 ——改善产品和服务

6σ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有: ——辨别核心流程和关键顾客 ——评估系统效率 ——改进6σ管理流程 ——扩展、整合流程

虽然不少人把6σ管理看成是通过统计学技术辅助来提升生产过程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方法。其实,评价与统计只是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一个工具,并不代表6σ管理方法的全部。6σ管理是一个提升企业业务进程能力和绩效的灵活系统,也是一种文化的变革。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简单概述 篇6

脏与腑的关系,即是脏腑阴阳表里相合的关系。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五脏为里,六腑为表。脏腑之间之所以构成这种紧密关系,主要根据有以下几方面:

在组织结构上,相互联系的脏腑位置一般比较接近。网站收集在经络上相互络属,与脏相联系的经脉属脏络腑,与腑相联系的经脉属腑络脏。

在生理上脏与腑的联系更为密切,从总体上看,脏腑之间藏泻互用,五脏主贮藏人体的精气,藏而不泻,六腑主传化水谷,泻而不藏,脏与腑在功能特点上相反相成。五脏主藏,可防止精气的过量耗泄,六腑主泻,可防止水谷的壅塞不通。在具体生理活动中,脏与腑之间还互相促进。在病理上,脏与腑之间常互相影响传变,如心经有热,可以循经下移于小肠,小肠火亦可循经上扰于心等。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简单概述 篇7

一车体结构

由于C类转播车定位于中小型节目的直播和录制, 而很多中小型节目录制地点的地形情况复杂, 而且车位紧张, 例如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的剧场、会场等等, 这些地点对车辆的转弯半径、高度、重量和通过性有着严格的要求, 因此就注定了C类转播车必须具有非常高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这是C类转播车设计的第一前提, 所有其他的设计都必须围绕这一前提来进行。因此工程小组经过广泛调研讨论, 最终确定了车体选型为奔驰公司的威雷 (Vario) 816D, 该车型为箱式货运车, 全长7.21米, 宽2.2米, 高3.2米;内部可用空间长4.93米, 宽1.9米, 高1.93米;最大载重3.6吨, 最大总重7.49吨;最小转弯半径7.5米;车体采用越野底盘, 最小离地间隙177毫米, 保证了车辆有较强的通过性;车体后轴采用空气悬架, 其非线性的悬挂特性, 可显著提高整车的行驶平顺性, 同时针对转播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的特点, 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并且为了保证在驻车工作状态下的车体稳定性, 还配置了4点电动支腿的稳定支撑系统, 该系统采用12V直流电机驱动, 可实现“一键式”自动调整车体水平并完成收放动作;车体引擎采用直列4缸水冷式柴油发动机, 满足国Ⅳ排放标准。

二车体布局

由于C车的主要定位为灵活机动, 车体必然结构紧凑, 所以我们采用了开放式的车体布局, 没有物理层的布局划分, 只有概念层面上的布局划分。而且为了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 采用从车头到车尾的纵向式布局结构, 使车载重量尽可能地均匀分布。从车头到车尾依次为导演区、音频区和技术区。导演区包括导演、助理导演、字幕操作工位, 其中助理导演工位还可以根据节目制作需求扩展为副切换、慢动作重放工位;音频区包括调音师、音频技术工位;技术区包括系统工程师和2个视觉调整工程师工位, 这样C车的总工位数就到达了8个, 完全可以满足中、小型节目的制作需求。

另外为了保证C车机动性强的特点, 必须实现在不安装扩展设备的情况下, 一辆C车就可以独立完成工作, 不需要额外配置工具车来携带设备。车内的工作空间可以在车辆行驶时放置6套摄像机、寻像器、三脚架、脚轮和音频综合线缆等设备, 但是就没有位置来放置摄像机光缆和电源电缆了。因此在C车的车体设计上就要考虑如何配置6根摄像机光缆和1根电源电缆的问题。根据经验, 摄像机光缆至少要达到150米, 电源电缆至少要达到40米, 才能在不使用额外加长线缆的情况下满足绝大部分节目制作场地的需求, 同时为了线缆收放操作方便、高效, 还要采用直流驱动的电动线缆盘。由于C车的整体空间有限, 如何安置这6个电动摄像机线缆盘和1个电动电源线缆盘就成为了车体布局的一大难点。在传统的机柜布局中, 监视器后侧的空间通常很少被使用, 主要是由于CRT监视器进深较深的缘故, 现在由于普遍采用了进深很浅的平板液晶监视器, 其后侧空间就可以省出来了。技术区机柜深度为770毫米, 而液晶监视器的最深处为232毫米, 所以电动线缆盘的使用空间可达到将近430毫米, 利用这部分空间就解决了6轴150米摄像机光缆线缆盘的放置问题。但是对于电源电缆来说, 虽然它只有40米长, 可是由于它的线径较粗, 相应的线缆盘也较大, 只能占据视觉调整工位下方的机柜空间来放置。因此采用这种通过提高监视器后方空间利用率的方法, 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

三系统配置

1. 电力系统

整车电力系统由交流和直流两大部分构成, 通过配电盘进行控制和监测。交流部分包括:隔离变压器、取力发电机、UPS;直流部分由充电机和蓄电池组成。

在此次C类高清转播车的设计中, 我们首次应用了取力发电机。该发电机安装于车体引擎盖内, 取力自车体发动机曲轴皮带轮, 输出功率为8k W, 可以满足全车技术用电的负荷需求。它具有体积小和免维护的特点, 可靠性极高, 通过了高原7200米以上的可靠性测试, 而且发电机的保险具备自恢复机制, 不需要人工更换。

380V外电接入车内首先进入隔离变压器, 隔离变压器输出的220V与取力发电机输出的220V形成备份关系, 可以通过开关进行倒换。然后220V进入配电盘, 通过配电盘将设备用电通过UPS后再分配到各个机柜的空气开关上, 其余空调、照明等非设备用电, 直接通过空气开关进行分配。

在完全失去外电的情况下, 10k VA的UPS在电力充足的情况下, 可以为全车技术用电提供至少10分钟的续航能力, 也就是说全车电力系统形成了取力发电机和UPS的“双保险”机制, 可以说此次设计制造的C类高清转播车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是目前中央台所有转播车中最高的。

2. 空调系统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车内空间, C车采用了车顶外置一体式空调机。根据制冷量理论计算, 在车顶靠车尾位置并排安装了2台4000W的军品级驻车空调, 它具备良好的减震性能和抗冲击性能。车内采用浸淋式出风方式, 用风道将冷风均匀地送到每个部位, 同时为了解决技术区机柜的设备冷却问题, 在机柜上方设有专门的强制出风孔。另外在车顶靠近车头位置还安装了1台制冷量8000W的行车空调, 其压缩机位于车体发动机舱内。在使用取力发电机供电工作时, 也就是说车体的发动机启动时, 就可以带动这台行车空调工作, 保证了使用取力发电机工作时, 技术用电设备能够得到足够的冷却, 不会因过热而出现问题。

3. 同步系统

同步系统由主、备同步机和同步倒换器构成, 选用Tektronix公司的TG8000同步机和ECO422倒换器。主同步机中配置GPS7、AG7和HDVG7模块, 备同步机配置AGL7和AG7模块。BB、Tri-Level和48k Hz同步信号经过同步倒换器后输出, GPS7生成的LTC信号由主同步机输出给时钟单元和记录设备等需要时码的设备。

当主同步机外部基准选择为GPS信号时, 同步系统输出的BB、Tri-Level和48k Hz同步信号会锁定LTC信号的频率, 也就是说记录素材在进行后期制作时, 可以根据时码进行精确的场精度编辑。

4. 视频系统

C车的基础配置为6个普通讯道再加上2路外来信号, 并且具备扩展到8+4讯道规模的能力, 即能够承担8个有线讯道和4路外来信号的中型节目制作。

针对车内空间紧凑, 机柜空间紧张的特点, 我们选用了松下公司的AK-HC3500A讯道摄像机, 它采用了半标准机柜宽度的摄像机基站, 具有功耗低和重量轻等特点, 非常符合C车对空间和重量严格控制的要求, 而且其摄像机机头具有较高的技术指标, 在配置有物理滤色片的情况下还能够达到F11的高灵敏度, 并且还采用了16bit模/数转换模块和新研发的38bit数字处理技术。

视频切换台采用Snell公司的KAHUNA FLARE 2M/E高清切换台, 其主机高度为6U, 具有48路输入、8路固定输出和16路辅助输出, 每级4个功能键, 其中2个为全功能键, 具备宏命令编辑、二维DVE和48秒高清视频帧存等能力, 功能强大, 并配置了1个2M/E切换面板和1个AUX面板, 能够满足中、小型节目的制作需求。

视频矩阵采用Harris公司的PANACEA紧凑型多码流数字视频矩阵, 信号调度规模为32×32, 高度仅为2U, 并配置主备电源。

监看系统主要分为2个部分, 分别为导演区监视墙和技术区监视墙。导演区监视墙由6台24寸LCD组成, 每台配置1台4画面分割器, 这样就形成了最大24路源信号的监看能力, 其中20路的源信号来自于视频矩阵, 可以进行源名跟随的灵活调度。技术区监视墙由2个视觉调整工程师工位和1个系统工程师工位组成。视觉调整工程师工位采用中央电视台转播部标准工位设计, 便于观察摄像机的色彩一致性, 有利于视觉调整的精细操作。系统工程师工位负责监控C车制作域的视、音频信号质量, 并负责所有视频设备的调整和设置, 因此它配置了Sony公司的17寸OLED监视器、视频矩阵控制面板、切换台AUX面板、通话面板、数字示波器、摄像机主控面板 (MCP) 和控制接口单元, 便于实时掌控矩阵、切换台、主备路传输链路状态、信号质量和摄像机状态, 保证了系统工程师具备最好的、最全面的监控环境和调整设置界面。

C车系统具备2个独立的传输通道 (TX1、TX2) , 如图8所示, TX1是由切换台提供的节目信号的主路;TX2是由视频矩阵提供的节目信号的备路;主调音台输出节目的数字音频信号到主、备嵌入器, 备调音台处于热备份状态, 在主调音台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进行倒换。2个传输通道在末级嵌入AFD信息, 便于使后续传输、制作链路下变换标清信号时幅形变换准确无误。

此外C车系统还配置了2台适应全台文件化、网络化制播流程的文件化高清线性编辑录像机——华创科技公司的Datacam HDDE-980C, 使外场录制素材具备了与新址后期制作系统无缝衔接的能力。该文件记录设备还具备双路记录的能力, 使C车可以同时录制4路节目信号, 满足录制多路单挂信号的需求。

5. 音频系统

音频系统由主、备2套STUDER公司的On Air3000调音台组成, 操作台放置2个调音台台面, 主调音台有12路推子, 备份调音台有6路推子。调音台设置菜单、监看表桥和音箱放置于操作台靠车头一侧。

调音台台面下共有2个14U高机柜, 机柜中包含主、备调音台DSP机箱、共享接口箱、光纤分配切换器、主、备调音台推子分配机箱和CD机。此外,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 调音台台面上还吊装了2个6U高机柜, 用于放置音频跳线排、音频效果器、帧同步器和同步系统等设备。

由于调音台实现了同品牌同架构, 并使用MADI光纤这一国际标准的传输协议实现信号的完全共享, 所以能够通过双重备份的方式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以确保正常播出。备份调音台工作时能够解决所有信号的传送及控制, 而且不会降低节目的制作水平, 实现信号共享并使播出系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无缝备份。

6. 控制系统

C车采用TSL公司的TM1作为全车Tally和信号源名信息的控制核心。TM1通过TSL协议和矩阵的XY协议读取切换台和视频矩阵的交叉点信息, 再将这些信息根据用户的设置进行处理之后输出Tally信息、源名信息到摄像机、视频切换台、画面分割器和UMD灯进行显示, 而且还可以通过串口协议、并口Tally输入输出的方式实现与其他系统的级联。

为了便于对全车系统进行统一调控, 在系统工程师工位还设计了1个1U接口控制单元, 如图11所示, 该接口控制单元包含Tally应急倒换、VTR、EVS绿Tally、GPS校时共4个开关。Tally应急倒换开关用于触发设置于TM1中的应急Tally逻辑, 该逻辑负责在切换台崩溃时, 按下该开关使摄像机改为接受视频矩阵发布的Tally信息来确保直播继续进行, 同时还触发导演区监视墙中的PGM监视器选择到B路来自于视频矩阵应急输出 (备路) 的路由, 完成监看的倒换。VTR、EVS绿Tally开关用于触发设置于TM1中的绿Tally逻辑, 该逻辑动作时将使VTR、EVS所选中的摄像机亮绿Tally, 提示摄像师正在被使用, 小心操作。GPS校时开关用于触发TG8000同步机中的GPS7模块, 使其重新进行GPS校时动作。该接口控制单元还包含控制网络、倒计时控制器、Datacam的USB共6个接口。控制网络接口可以通过交换机对所有周边设备和矩阵设备进行设置;倒计时控制器接口用于通过软件设置倒计时时钟显示信息;Datacam的USB接口共有两组, 用于连接键盘鼠标对两台Datacam录像机进行升级维护操作。

同时为了防止TM1故障导致控制系统瘫痪, 我们还在系统工程师工位处设计了TM1旁路跳线, 可以在TM1故障时将其旁路, 直接由切换台输出并口Tally信息到摄像机CCU来保证直播继续进行。因此, 再配合Tally应急倒换处理方案, 只有在视频切换台和TM1同时崩溃时才会导致控制系统瘫痪, 所以大大降低了C车控制系统的风险系数。

7. 通话系统

C车的通话系统选用Clear Com公司的32路通话矩阵作为核心, 周边配备通话面板、电话耦合器、两线等设备。矩阵式通话灵活、接口丰富, 在本系统中, 通话矩阵输出到摄像机通话分配机箱之间经过RJ45跳线, 通话矩阵输出到2线、4线转换接口也经过跳线, 同时在车内跳线接口板上有到车外接口板的跳线点, 增加通话跳线点实现了三种功能:

通常情况下, 矩阵上的通话点可以呼叫到摄像机和2线接口;

如果通话矩阵发生故障, 可以将2线、4线转换设备的跳线跳至摄像机通话分配单元, 在导演区预留2线通话点, 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实现导演与摄像师的应急通话;

当C车作为讯道车与大型转播车级联时, 大型转播车只调用摄像机通话, 不需要系统内其他通话点位, 可以将位于车外接口板的4线接口跳接至摄像机通话4线分配单元, 仅仅需要1条4线即可实现车内全部摄像机的通话共享。

四结束语

这两辆C车于2014年1月由世纪睿科公司完成集成工作, 并通过测试投入使用, 已经在3月圆满地完成了2014年“两会”的直播报道任务, 车体和系统运行状态良好。

中小型转播车与大型转播车的存在并不矛盾, 它们的定位不同, 特点不同, 面向的节目类型也不相同, 它们的共存能够使中央台制作不同类型外场节目时更加得心应手、灵活高效。我们期待这两辆C类高清转播车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摘要:为了满足中小型节目的录制需求, 克服节目录制现场复杂多变的路况条件, 中央电视台于2013年启动了高清C类转播车工程项目。C类转播车作为中型转播车, 具备了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安全性高等特点, 与大型高清转播车形成互补, 使中央电视台制作不同类型外场节目时更加得心应手、灵活高效。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简单概述 篇8

关键词:学习动机;概述;指导意义

一、学习动机理论的概述

对“学习动机”这一概念的界定,现代教育心理学并不仅仅将其简单定义为激发与维持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原因,而对其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在心理学中,一般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内在动机(也称内源性动机),指由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引起的动机,而不在学习活动之外的奖赏或分数,即乐在其中。第二类支持学习的动机即外在动机(也称外源性动机),指由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活动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动机。

二、学习动机理论对数学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对于数学这门特殊的学科而言,要学好这门学科,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生应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等,还需要学生能产生和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即具有有利于数学学习的学习动机。

数学学习动机的一个具体方面即学生对数学学习应用价值的认识和理解。许多学生经常会问教师“学习数学有什么用?”学生之所以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数学学习可为未来自身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数学学习对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应用价值存在疑虑和困惑,学生不能意识到学习数学是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具备的一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为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能产生通过主动开展数学学习以改变和改善自身生活的学习动机,应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数学。

总之,学生的学习动机极大地影响着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潜在影响和重要意义。此外,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学习动机,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帮助、引导和激励学生产生和保持有利的数学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自信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史静寰.当代美国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29-357.

[2]罗蕴玲,安建业,李乃华.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数学[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1):11.

柔力球运动概述理论讲稿 篇9

一、柔力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柔力球的概念

柔力球运动是以太极原理为基础,以迎——引——抛为技术特征,以套路演练和隔网对抗为主要运动方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外兼修的健身运动项目。

2、柔力球运动的起源

柔力球是由山西晋中卫校体育教师白榕教授于1991年研发出来的,它的创编灵感来源于拳击训练中的伤病防护。在研发过程中,白榕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把太极拳的一些动作与网球、羽毛球的技术相结合,研发出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太极柔力球运动技术,并在1991年正式完成了“太极柔力球”和球拍两项设计并于同年11月20日获得专利。这标志着柔力球运动的正式诞生。

3、柔力球运动的发展

3.1 1991年——2000年(论证、开拓阶段)

1992年,参加了全国“民、特、优、新”展和北京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

1993年在全国职工大众体育创编项目展示中,被评为“优秀创编项目”;

1994年通过了国家教委评审小组的评审和肯定 ;

1996年,全国第三届工人运动会将其纳入正式比赛项目;

2000年被中国老年体协列为在全国大力普及和推广的新项目,系列教学片同时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向全国播出。3.2 2001年——至今(普及推广阶段)

2002年11月,全国首届中老年太极柔力球比赛在北京举行,参赛人数逐年增多。截止2011年,中国老年体协已举办过十届全国比赛。

2003年北京21世纪体育教材编委会将柔力球项目作为学校公共体育课授课内容,列入中小学体育课选修教材。

2006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菖蒲河公园向正在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介绍太极柔力球的玩法的的新闻报道后,为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极好的契机。柔力球运动以稳健的步伐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2011年湖北省政府已将就太极柔力球比赛纳入2014年全省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我省有二十多所高校都已经开展了与柔力球运动相关活动。

2011年4月襄阳市柔力球协会成立,在其努力下,襄阳市柔力球练习群体发展至近万人,有湖北文理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襄阳技师学院、37中、9中等学校学校开展了与柔力球相关的课程及活动。

另外,在国际上柔力球运动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亚洲、欧洲、澳洲和美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这项运动,并成立了相应的专业协会。

二、柔力球运动的特点

(一)浓郁的民族性

柔力球是应时而生的一项太极化的球类运动,衍生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体现着“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巧击蛮,和平圆满”的传统文化思想。它即保留了太极思想和太极运动的精华,又加入了现代元素,并且使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民族气息。

(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目前在全国广泛普及和推广的主要有两种形式

1、柔力球竞技:技能主导隔网对抗性得分类项目

2、柔力球套路:技能主导表现难美性评分类项目

两者技术特点相近,技能可互相迁移,在练习时可相互结合。

(三)广泛的适应性

(1)适应不同的年龄。

(2)适应不同的场地。

(3)适应各种不同身体状况的人。

(4)适应各种不同经济条件的人。

(5)适应各种不同时间。

(四)较高的娱乐性

柔力球运动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该项目具有较高的娱乐性。由于柔力球运动具备两个运动项群特征,因此在练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练习形式:配上音乐即可体验柔力球的柔美;隔网对抗便可体验柔力球的激烈与刺激,不同的运动形式和评价方式,使得练习者能够最大程度的获得运动的快乐,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双重愉悦。

(五)创新性

柔力球运动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

(1)技术动作创新(两种运动形式均需要)

(2)套路编排的创新(针对于套路)

(3)战术运用的创新(针对于竞技)

三、柔力球的健身价值

我们通常说的健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及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由于柔力球运动技术的特点及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使得柔力球在健身和健心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一)健身价值

1、太极柔力球运动是全身各部位都参与锻炼,并且是带有一定弧线的动,它可以使眼、颈、肩、腰、腿、神经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改善,能有效提高练习者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2、由于柔力球运动的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特性,该运动属于有氧运动,长期锻炼可改善人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功能。

3、由于柔力球一改硬性击球方式,而以将球纳入球拍后的弧形引化过程为主要技术特征,因此可完全避免身体各个关节在运动中的硬性冲撞,其锻炼的结果即增加了肌肉力量锻炼了身体,同时也有效减缓了肌肉的疲劳程度和骨骼关节在运动中的损耗,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二)健心价值

1、由于柔力球运动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能让练习者潜移默化的受到传统文化的的熏陶;另外该运动能与音乐完美融合,能够使人同时享受音乐和运动带来的双重快乐,达到快乐健身,怡情养性的目的。

2、柔力球“以退为先,以静制动”反意识活动,能够促进练习者进行多项思维和反向思维。如果把柔力球当做一个个困难和矛盾,那么球拍的运动形式无疑是指导人人们如何认识矛盾,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并巧妙的婉转获取成功,在这样的运动中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练习者含蓄包容、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有助于增强练习者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3、柔力球有助于培养练习者的注意力。因为柔力球运动过程中,球拍内要控制一个随时要向四处滚动的圆球,稍一分神或技术不正确,球就会滚跑,所以对注意力的集中、维持身体生理和心理平衡有显著效果。

四、给初学者的几条建议

做为柔力球运动的新手,如何进行正确有效地练习,这是每个爱好者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在此我向大家提几条建议:

建议一:正确理解柔力球的运动原理及“柔、圆、退、整”的指导思想;(“柔”是柔力球的灵魂;“圆”是柔力球的核心;“退”是柔力球前提;“整”是柔力球的根本)

建议二:正确理解柔力球“弧形引化”过程,即“迎、引、抛”的三大技术要素;

建议三:注意改变原有球类的运动习惯。在以往的体育项目中很多是以速度和力量取胜,这已在人的心里形成习惯,因此在柔力球初学阶段一定强调柔软之力,切不可求快、好勇、斗狠、追求力量、追求速度,应该力求动作的准确,最终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建议四:正确把握对旋转轴和旋转半径。柔力球主要是做各种不同方向的圆周运动。要想使球拍划出较为规范的圆,获得较高的旋转速度,需要将旋转轴和半径固定好,这样才能使球获得更大的出拍惯性。避免最后出球阶段压肘、抖腕等突然加速动作,而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每个动作的旋转轴和半径的找准。

建议五:套路练习与竞技要并举。这一点我要特别提示男同学,因为大多数男同学对柔力球竞技的兴趣特别浓厚,对于套路不太重视,这种思想是不对的。柔力球套路的动作是我们进行柔力球竞技对抗的基础,也是熟悉球性,进行技术储备的必经阶段。

上一篇: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下一篇:礼仪知识:帮助孩子认识到说谎的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