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管理方案

2024-11-03

社群管理方案(通用8篇)

社群管理方案 篇1

暂行社群管理方案

群名称:

友情保胃战——肠此以行

群邀请语:俗话说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真正的友谊始于伤害,兴于关爱,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群使命:让所有的友情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而肠治久安,自己健康是美德,传递健康是公德。

固定活动:每周一早8:00分享助人计划和上周计划成果

每周三晚8:00健康课堂

每周六晚8:00分享胃肠健康所做及品质生活

不定期活动:1.邀请大咖分享

财富风口 你也可以很美 如何玩传新零售 2.线下交流 3.有奖问答

群奖励:以帮助他人人数为标准和以邀请进群为标准。奖:护手霜、卫生巾…(自己定)虚拟商品可向总部提出申请。

注:可将群使命和固定活动放到群公告

社群管理方案 篇2

这就能初步反映出网络社群住址与社会管理的基本关系,网络社群组织是由技术与社会成员构建而成,社会管理是由社会成员共同设立,社会管理限制着网络社群组织,网络社群组织平衡着社会管理。

一、网络社群与社会成员的自发秩序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江楼晚眺》中的诗句。此句诗的意思是:晚风吹拂着江面,白浪滚滚,溅起无数水花;在蓝天碧空之上,一群大雁一字排开,向前飞去。白居易大概不会想到,他笔下旖旎的自然景色,竟包含着更为奇妙的科学道理。一群原来为杂乱无章的大雁排成了井然有序的一行,从原来的无序转变成了有序,这就是一种自然组织现象。

这种结构类似于哈耶克所谓的“自发秩序”,是一个外延和内涵极为明确的概念,特指竞争的环境下人们的自组织行为。这个行为从某个角度看并不稳定,特别有的时候后以国家为单位,国家本身虽然是历史的沿革,但却是站在更高的视野看也是自发产生的。

以豆瓣网为例,这种自发秩序在往往竞争中产生,网民比拼人气、比拼才华、比拼关注度,因而大家都选择了用影评、书评、时评及各种能代表各种观点的影像图片来刷新自己的页面,这样秩序便出现了,网民们发现了可以用某种特定的方式来巩固自己在豆瓣网的人气。新秩序是行为主体预期在新规则下的收益高于旧规则下才做出改变旧规则的尝试,一旦在新规则下,行为主体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甚至低于在旧规则下的收益,行为主体就会改变规则,甚至回到旧规则。对新规则的“破坏”来自行为主体自身也可能来自外界的其它因素。豆瓣网曾经历过几次改版,由最初的Web1.0逐渐转向了Web2.0时代,也就是说从门户网站转向了个户网站。

二、网络社群组织与社会交往

曾经天才预言家麦克卢汉的“地球村”已然成真,全世界在各种各样的连接方式的交流网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村落,小世界理论的现实性可谓容易的掌握,这个世界正在逐渐缩小着。网络信息化缩紧了我们的生活圈,让网络连接的多方用户端成为更开放、更透明的熟悉的陌生人。

以豆瓣网为例:

A分享心得(书评、影评、乐评、同城活动、小组话题) (778)

B发布共享信息(添加书、电影、音乐、同城)(271)

C添加友邻(148)

D看小组讨论(729)

E参加小组讨论(512)

F朋友们经常上,我也用(89)

G交志趣相投的朋友(422)

H写日记,当博客使用(103)

I参加线上活动(297)

J看看朋友们的情况(196)

经数据统计表明,因为熟识的现实朋友参与网络社交的人数所占比例最少(参见图表F项),因此可以推断网络社群组织同社会交往的区别很大,网络社群交往更倾向于一对多,更为自由,超出现实限制方面的问题,而且发展至今,中国的教育问题已经得到大方面改善,网民素质有所提高,网络实名制问题不是单单局限于社会犯罪的范围内,实名制在某种方面来看不是监督社会交往的安全问题,而是监督社会交往中的舆论导向。

经数据表明,分享心得的人数占得比例最高,也就是说社会交往中的言论是相对而言最为重要的环节,无论是书评、影评、乐评、同城活动、小组话题,这些都可能会同某些时事政事、社会敏感话题有关,这些问题会导致一些不明真相的民众经过煽动而采取一些不理智行为。实名制可以有效预防这种问题的出现,但是相反,实名制也会限制言论自由,甚至更严重者会重蹈从前的跨省逮捕的覆辙,实名制要求了社会交往中的主体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三、网络社群组织与社会应用

1、广告

网络刚刚兴起时,发布一个网站意味着挥金如土,若散财无道很容易投错了钱财,在主流媒体电视广播报纸上,投放旗帜广告更甚昂贵。但最近,所有这些广告都已经降格为网站发布活动中的脚注。宣传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受众的支配时间也更自由,较原始初定的广告更可以成为广而告之的信息发布。

要理解这一系列新的社交网络、社会新闻和搜索引擎的重要性,你首先需要了解为什么它们比传统的广告更加有效。传统的广告严重依赖于一个假设—你在他们能看到你的广告的报纸上花钱,假设那些看到你广告的人将会购买你的产品,假设你花在广告上的钱将转化成了一定的投资回报。缺乏广告开支和销售额的关联,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赌博。网络广告的广泛发布平分了受众忽略的风险,能够将发布的礼仪扩到最大,这是网络广告的最大优势。

2、信息

网络社群组织中的信息发布有很多种,有生活类信息、时政类信息、娱乐信息等,网络社群组织中的信息虽然归类大致同报纸杂志等相同,却更加自由,尽管无规章制度可言,但是较之官方的消息,可以更及时快速的让受众传递,便于生活工作。

3、心理

心理学家曾指出:“人际交往”是人们幸福感的主要来源,网络社群组织的社会人交往的心理往往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

SNS社会网络服务,本质上是帮助人们参与社会互联网服务项目,追根溯源,美国哈佛大学六度空间理论是,“社会关系网络”这个名词与IT没有直接关系,它仅仅指一种社交圈的彼此交叠、相互放大后的关系形态。在六度空间理论中,人们借助关系网向外发展人际关系过程中多是以“熟人找熟人”的方式开展的,收到时间和空间因素限制。而互联网的兴起却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打破了这种限制,信息开始以更为简单的方式流通起来。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人类的社交手段越发多样化, 但所有社交都离不开网络这个技术媒介。无论是私人交往还是群体交流, 在有时间或者空间距离的情况下, 只要依托网络便可以达成双方或者多方的交流交往。交往是社会中人的需求, 是社会管理的必要手段, 网络社群组织作为新的社会互动模式, 对于社会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社群组织,社会管理,豆瓣网,实名制网络交往

参考文献

[1]陈韵博.新一代农民工使用QQ建立的社会网络分析[J].国际新闻界, 2010 (08) .

[2]刘旭国, 骆华杰, 王万成.即时通信工具的协议分析与互通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9 (02) .

[3]徐建星.基于QQ的高校师生课后交流模式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 (04) .

本土管理的社群奇点 篇3

2015年1月底,马云携手多位商界大佬宣布开办“湖畔大学”,28万元的学费固然令人咋舌,湖畔大学所摆出的超高姿态更是令人惊诧:商界大佬、学术大牛作为讲师班底,所有学员都是已经功成名就的业界精英。联想到本土企业近些年来在国际上的亮眼表现,可以说,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企业家都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前几年,英国《金融时报》推出了“全球20位管理学大师”系列报道。在其中,大多数是欧美人士,也有印度人、日本人等,却没有一个中国人。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现阶段不乏成功的企业家、成功的企业,但中国本土的管理却并未发展成熟。

本土管理学存在的可能和意义到底是什么?

“西为中用”衍生的弊病

现代管理学最为重要的起点,就是社会学大师韦伯提出的层级制与管理学大师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设计出一个从上到下有着不同等级、职责与权限的层级体系,利用制度、规章和流程来作为内部普遍适用的运行法则。

管理就在于调动这个庞大的体系进行有效率的协作,完成目标和任务。层级制有着天然的缺陷与弱点,以至于在后来的发展中,新的管理思潮不断提出一些人本管理的思想与实务手段,来修正科学管理、层级制度对人性的损害与束缚。

“西为中用”的管理,结合到中国各种组织自身的实际,在中国产生了很多水土不服的现象。中国社会的几大特点,让层级制的运用更是衍生了极为严重的弊病。

第一,更为严重的官僚主义。任何事物都要讲求流程和层层审批,必然导致毫无弹性、僵化拖延,任何国家的组织都不可避免。只是在中国社会中,这种层级制的控制制度弊端更加显著。除了关卡重重之外,每一层的负责人或是不作为,或是根本主观刁难,一件简单的小事被无限拖延。

第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规章制度,西方人一般想的是简单的遵从,但再严明的规章制度,中国人一般想的是如何变通甚至跳过。在中国的组织中,上面推行一个制度,下面有时只是表面遵从,却多有化解之道。绩效管理经常在中国企业中难以落地,多半是因为这样的原由。

比如,为了杜绝“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打分结果,公司强制要求部门内部绩效分数呈正态分布,但部门内部也有对策——“轮流坐庄”,即这个月A的分数低一些,下个月B的分数低一些,总的算起来,大家都差不多。

第三,派系和抱团。在中国组织里面,更让人头疼的就是派系和抱团了。“你好我好”就建立在这样的派系和抱团基础上。同为一个派系的人,自然应该互相关照,这样就将需要认真执行的制度化解掉了。

第四,后门与特权。中国作为一个人情社会,崇尚“礼尚往来”,于是很多后门、特权就打着人情的幌子展开。“人情”与“腐败”的界限若似有无,控制和掌握当然更是难上加难。

社群主义的中国社会

列举西方管理学的水土不服,并不是全然否定层级制在现代管理的作用,而是取长补短。海尔特·霍夫斯泰德教授在他的企业文化跨国比较研究中指出,不同的文化对工作场所的影响是巨大的。

中国社会本身就存在和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我们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都已经有了成熟的本土化研究,可以从学术上更为立体和客观地了解到中国社会的独特性。

简单地说,中国社会就是一个“社群主义”的社会。

这里社群指的是一个以熟人为主的团体。它可以小到一个圈子,一个家族,几十到五六百人,其中所有人都直接相识;也可以大到一个协会,一个社区,几千人到三五万人,其中所有人都直接或间接认识,也就是大家都是朋友或朋友的朋友。

“社群主义”相对的是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

集体指的是一个大群体,其中的人有共同的认同或特征,但基本上大多数的人都是相互陌生的。比如,一个社会、一个经济体、一个城市、一个国家,超过三五万人的一个群体,很多人就不再能够间接认识,只能是陌生人了。

个体指的就是个人。说中国人是“社群主义”是相对的,并不是说中国人没有集体的观念或是不在乎个人的利益,而是说自古以来中国人更重视社群,甚于集体或个体。

重视社群,其实就是重视社群中的关系,所以本土心理学家黄光国称中国为“关系主义”社会。本土社会学家费孝通则说中国人是“差序格局”的。也就是说,中国人经常将关系分出远近,而有内外之别。梁漱溟更称中国为“家伦理本位制”社会,就指出中国人会把家庭伦理扩大化,应用于自己人,而以另外一套交往法则对待外人。这些往往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俗话来说明,就是“熟人社会”。

换言之,中国社会是关系社会、人情社会,这点独特性从“关系”这个词语在西方有自己独立的音译名“Guanxi”就可见一斑。

中国社会的关系格局是“差序”的,也就是以自己为中心形成一个个由内向外的圈子。越靠近中心的圈子,代表着和自己关系越亲密的一些人,在与这些人进行交换的时候,因为关系亲密不用太在乎利益,越适用“情义”的原则;越向外的圈子,代表着和自己关系越疏远的一些人,在和这些人进行交换的时候,关系越疏远越是“纯”利益交换,而逐渐少掉了“情义”的成分。

同时,人与人在圈子之间的远近,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圈外人”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变成“圈内人”,疏远的人可以变成亲密的人,一旦位置变化,交换原则自然变化。这圈内圈外、亲疏远近的转换,有时候就在人的运筹把握之中。因此也有“人情练达即文章”这种颇为传神的话语流传。

影响世界的众多管理思潮中,日式管理占据一席之地。究其成就,品质管理理论、精益管理、Z理论等,都是因为立足在日本这个集体主义社会,在它的本土环境中,这些理论能够执行得非常好。

nlc202309051252

不同于西方的个体主义,也不同于日本的集体主义,中国社会是长于社会交换的社群主义的社会。中国人在经营的时候主要是在做社会交换,从而形成一圈一圈关系深浅不同的人脉网。在不同的圈子内适用不同的交换法则,进行情义、利益的分享。

社群主义不同于集体主义之处在于社群是一个大家可以知根知底的圈子,所以可以消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又因为相互直接或间接认识,所以一个社群内可以相互监督,建立社群伦理,砥砺社群规范。

陌生人为主的集体中,这样的伦理与规范就很难落地,所以欺诈、谣言、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就会很严重。社群主义又不同于个人主义,后者促使个人“原子化”,孤零零地相互不连接,少了合作、共生,少了情感、关爱,少了信任、支持,很多事做起来交易成本极高,人也很难有幸福感。

但是关系也好,圈子也罢,都是一体两面的,它是中性的,可以用来为善,也可以用来为恶,一个圈子能以道德自我砥砺,就能形成良好的相互监督的社群规范。比如,现代社会专业化程度高,一定要依赖专业社群自治,发展出社群内的专业伦理,抽象的道德才能落地在专业实务中。但现在我们口中的“圈子”,经常没有道德底线,所以发展出来的都是潜规则,用来大家相互包庇,一起欺骗大众。

关系、圈子都是工具,用得好可以带来幸福的生活,和谐的社会,高效、低交易成本的经济;用得不好,就是一堆贪腐、后门与特权。就好像法律也是工具,用得好可以带来法纪严明,秩序井然。但是华尔街肥猫却可以用骗人的合约,被操控的司法,游说出扭曲的立法等手段带来金融海啸,为祸世界。

社群主义运用的实与虚

本土管理实务中其实有一些出类拔萃的表现。比如,在ODM(从设计到制造的代工)领域,中国厂商的反应速度是惊人的。一家欧洲大型零售商向香港利丰集团订购十万件夹克,利丰在五个星期内轻轻松松地完成,上架到欧洲卖场。其实这十万件夹克最终都是由利丰在泰国的五家成衣厂制造出来的。可是如果美国的零售商直接向泰国的工厂下单十万件夹克,由同一个工厂进行垂直生产,起码三个月才能完工。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某些组织结构中,比如建筑业、高科技代工业(ODM)中的外包网络模式,以及联发科(提供山寨手机产业的技术平台)的技术平台和阿里巴巴的网商平台模式,中国企业表现出了其他国家的企业所不能企及的弹性和快速。

在不断的发展中,很多中国企业存在这样的结构方式:上层是层级结构,掌握着核心能力与网络治理能力,下层是网络结构。具体来说,掌握企业核心业务的是层级制的组织。在内部,有相对独立的组织,比如挂靠单位、承包部分业务的分支机构、独立运作团队、内部创业等内部网络;在外部,企业还拥有着众多外包合作对象或战略联盟群等形成的外部网络。

中国人把社会交换应用在管理上,对于内部的管理团队,好的领导不光用制度约束,而且会用情义来凝聚团队;对外部的网络和联盟,好的领导会用关系管理手段,促成外包网络和联盟之间的良好合作,保持着快速的协商与改变。拥有了大量的独立、半独立组织连结成的网络结构,中国企业就能做到富有弹性、反应迅速。这些管理实践,都是社群主义的正面运用。

只可惜,我们一方面没能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现代管理的影响挖掘出来;另一方面又在恶用、误用关系和圈子,带来很多危害社会的事,所以让人无法认清中国式管理的本质在哪里。

一直以来很可惜的是,“中国式管理”、“中国化管理”等热火朝天的名词在普通大众心中并没有留下太多深刻印象,导致许多人认为中国本土管理就是一些国学思想,带些虚无缥缈的意蕴,缺少了现代管理学的严谨分析。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就曾预言,中国人一定会有管理智慧与世界分享。我们有理由相信:立足于本土社会结构、酝酿于成功的管理实践,本土管理学终将从可能变成现实。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子伋写《中庸》时,就写出了中国式管理的精要,也告诉了我们如何正用、善用关系与圈子,带来无为而治又生生不息的管理系统;如何从现代管理理论与传统中国智慧一起出发,看待今天我们已经形成的管理上的优势,也是我们将写作一系列中国商道文章的初衷。

[编辑 周慧陶]

E-mail:zht@chinacbr.com

社群营销复盘总结 篇4

主要经营QQ群,微信群。

一、推广目的:

吸粉,资源整合,成员交流学习。

二、实操问题

1发文,发内容,发资源。引导用户进群。

发文贴吧,因为带有广告性质太明显,被删帖封号。贴吧顶帖,发QQ号不行,发图片。

2.蹭热点文章。

今天头条蹭热点评论太频繁,被禁言。微博蹭热,容易沉下去。

3.社群营销。

大家都进了很多先关类型的群,然后发邮件,发信息,效果很差。进群难,群活跃比较低,难找到高质量的群。群主禁止跟群内成员私聊。QQ兴趣部落推广QQ群号违规。附近的人引导小部分。

三、解决办法

《动物的社群行为》教案 篇5

1.使学生了解动物的社群行为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动物群体的组织特点及其优越性,了解动物通讯的作用和动物“语言”的种类。

2.在阅读、思考和小组讨论中,在了解动物群体的组织和通讯作用的基础上,概括出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通过从具体到抽象、从事实到概念的过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寻找与观察身边的动物的社群行为,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通过提醒学生观察动物不要伤害动物,对学生进行善待生命、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教育。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

前两节所学习的动物的攻击、防御、贮食和繁殖行为大体上可以看作动物的个体行为。但任何动物都不可能是绝对独居的,至少在生殖时要和异性接触。在此基础上,群居性社会动物才进化发展出来。本节课通过学习动物的群体特点和动物群体内通讯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

许多动物营社群生活,如昆虫中的蚂蚁、蜜蜂,哺乳动物中的象、狮、鼠及各种灵长类。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本节没有给动物的社群行为下确切的定义,但社群行为的概念贯穿全课,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2.通过了解动物群体的组织,进而理解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是本课的难点。

由于书上介绍的白蚁是我国南方(广东、云南等地)热带的害虫,北方学生看不见;对于书上曾介绍的蜜蜂的组织,大部分城市的孩子没有养蜜蜂的经历,也很少有人亲眼见过;学生更难观察到鸟类或哺乳动物的社群行为,因此,学生对动物的群体组织缺乏感性认识。在对动物的群体组织不甚了了的情况下,学生难于建立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

建议教师尽可能加强直观教学,剪辑动物社群行为的录像片,或预备幻灯片、投影片、挂图等,让学生对动物的群体组织有感性的认识,尤其重视白蚁、狒狒群体组织的介绍,进而了解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通过小组代表汇报将观察或实验设计付诸行动的情况,教师进行讲评,复习动物的攻击、防御、贮食或繁殖行为。2.引入新课:

播放有关动物社群行为的录像,或用幻灯片、投影片加教师的讲解引入新课。3.阅读和思考: 先浏览课文。再慢而透彻地阅读课文。细读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与自己原有的认识相比较,将问题记下来。思考教师提出的思考题。思考题:

①从我们身边能找到动物营社群生活的例子吗?

②为什么说“动物的群体生活不是同种动物简单地聚集在一起”? ③你注意观察或聆听过动物的“语言”吗?

④人类的社会生活属于“动物的社群行为”吗?为什么? ⑤动物的社群行为对动物个体和种族有什么意义? ⑥思考“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4.小组讨论:

①在小组讨论时,先把自己在阅读课文时想到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进行讨论。请小组长记下来在组内已得到答案的问题和意见不统一的问题。

②讨论教师提出的思考题。欢迎各种不同的看法,欢迎争论。③讨论“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5.全班讨论:

①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同学发现了哪些问题,讨论的结果如何。将各组提出的问题列出来,并讲评问题的提出和讨论情况,表扬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

②小组代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讨论情况,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全班进行争论。注意:有些问题不一定要有答案,或不一定有唯一的答案。

6.请一位同学对本课学习做小结。教师在引导学生小结时完成板书。提醒学生继续实施观察计划或完成实验设计。【板书设计】

第四节(节标题略)

一、群体的组织

举例:白蚁、狒狒(及学生所举出的例子)的群体生活。特点:群体内的成员有明确的不同职能。

二、通讯

举例: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及学生所举出的例子)等。作用:群体内个体之间交流信息。

三、动物的社群行为

概念: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它们具有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

意义: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生活。小资料

1.蚂蚁复杂的社群行为 ①蚂蚁的“牧业”活动。

蚂蚁保护蚜虫。它们用触角拍打蚜虫的尾部,使蚜虫放出汁液,供蚂蚁吸吮。有些蚂蚁居然会将蚜虫“驱赶”到植物的枝叶上,使蚜虫得到食物,从而能有充足的汁液供蚂蚁吸吮。这简直是蚂蚁在“放牧”。②蚂蚁的“农业”活动。

有些蚂蚁将树叶、动物的粪便等搬运到窝里,将其嚼碎铺平,使真菌在上面生长。蚂蚁以这些真菌为食,像蚂蚁在进行“农业”活动。③蚂蚁的“蓄奴”活动。

有些热带蚂蚁能将身体较小的其它种蚂蚁的蛹大量俘到本窝中,这些蛹化成蚂蚁以后,承担这一窝的采集食物、喂养幼蚁的工作,成了这一窝蚂蚁的“奴隶”。蚂蚁的这种活动,像在进行“蓄奴”活动。

2.动物集群中的优势等级

动物集群中常常存在着复杂的等级系统。每个动物所在的等级地位是在个体之间较量后,根据胜负、强弱而形成的。课文中介绍的“首领”狒狒即属于优势等级。

群居昆虫有优势等级现象。像蜜蜂一样,马蜂也是雌性居高位。每年春季,几只雌马蜂一同采集材料筑巢。在筑巢过程中,各雌蜂展开撕杀,战胜者取得最高级地位。其它雌蜂不再战斗,处于从属地位。

泰勒的个人―社群关系观论文 篇6

摘 要:社群主义者与新自由主义者分歧的焦点在对个人与社群关系的解释上。泰勒强调社群对于自我和个人的优先性,认为个人唯有积极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以增进社群共同体的公共利益,个人权利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一个民主的国家应当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促进公民权利发展。

关键词:泰勒  个人  社群  公民参与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在批判新自由主义过程中脱颖而出,社群主义的核心概念是社群(community)。社群主义者与新自由主义者分歧的焦点在对个人与社群关系的解释上。社群主义者认为,一个人作为社群的一个部分,都会把自己当作是社群的成员,把社群的目标首先当作群体所拥有,而不只是个人权利的表现,都会认同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是实质性地属于社群的,而不是偶然地。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是当代政治思潮中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黑格尔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伦理学和民主政治等方面都进行了独到的研究。

一、个人与社群

自由主义者假定社会是由独立的个人组成的,每个个人都先天拥有一个超验的自我,先验地拥有一种认同的自我,这种自我先于其目的和价值。新自由主义正是从这一个人―社群的关系建立其整个理论体系。社群主义者查尔斯・泰勒反对新自由主义的这种个人―社群关系观,认为个人组成社群,个人是社群的一个部分,认为个人不能独立于社会现实,无视其社会角色(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个人只有在社群中才能发展起来,现实社会环境规定了个人的属性,塑造了个人的目的,个人对自我的认同不是自决的结果,它来源于社群、文化和种族三个要素,“人不能仅仅自视为人,他们还更直接地籍其所属的文化、语言、宗教等局部性共同体来界定自己”[1]P180,“我们只有在一个文化共同体中才成其为人类” [2]P139这个社群中的个人意识到自己属于该群体,这对他们的认同感(即他们对自己是谁的感念)具有重要的意义。“知道我是谁,就是知道我站在何处。我的认同是由提供框架或视界的承诺和身份规定的,在这种框架和视界内沃能够尝试在不同的情况下决定什么视好的或有价值的.,或者什么应当做,或者沃应赞同或反对什么。换句话说,这是我能够在其中采取一种立场的视界。”[3]P37在泰勒看来,脱离了社群,自我也就失去了参照因素,社会联系的纽带被逐渐割断后,个人对社群价值的认同感、公民的责任意识逐渐消失。公民是社会一员,应当加强与社会中其他成员的联系,“我并不能孤立的,而只能通过部分公开部分隐蔽的对话和协商,来发现我的特性。…我自己的特性本质上依赖于我与他人的对话关系。”[4]P4离开了社群,不仅个人的道德理性和能力无从谈起,就是个人的自主性也无从谈起。

二、公民政治参与

新自由主义基于权利优先原则,主张“我们社会中的许多人对政治参与提不起兴趣;这并非只是因为我们眼下的政治制度不鼓励它,而且也因为人们不认为政治参与在他们的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优先性”[5]P52在公民与国家事务的关系上,新自由主义者主张中立,既不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也不鼓励国家去积极争取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认为公民是否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是公民的自由选则,政府应中立的看待公民政治参与的态度,尊重公民作出的选择,任何以“公共善”的名义采取某种措施干预公民的选择是不适当的。威尔・凯姆利卡曾指出,邀请人们按照别人的思想参与政治生活总是不成功的,公民是否参与政治生活完全应当听任他们自己的选择,政府不应当采取某种措施使他们不情愿地参与政治生活。[6]P139查尔斯・泰勒批判这种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认为它使“人们失去了宽广的目标,因为他们只关注他们的个人生活。…换言之,个人主义的阴暗面是把自我放在中心位置,这挫平和限制了我们的生活,使之缺少意义,并对他人和社会漠不关心。”[7]P4

泰勒及其他社群主义者认为权利政治颠倒了个人与社群的关系,个人权利不能优先于社会目的,社群利益是优越于个人权利的善,当一个社群扩大到整个社会时,公共利益就是人类善良生活的基础,是最根本的善,个人权利在增进公共利益的过程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强调只有通过积极的政治参与,个人的权利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认为个人的“政治参与对于参与者本人具有内在价值” , [9]P531认为国家政治关系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公共活动。与新自由主义者不同的是,他们并不认为个人权利是天赋的禀性,而认为是人们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中不断奋斗进取的结果。而且,也只有通过积极的政治参与,个人的权利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即政治参与是争取和扩大个人权利的最有效途径。社群主义者从实质上把政治权利界定为个人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因而把个人广泛的政治参与当作是民主政治的基础。在权利政治捍卫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利和自由选择的土壤上萌生的个人主义价值不断膨胀,人们的价值观被个人主义从工作和热心公益引向重视个人满足,由于只关注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消弭了个人对公共利益的热情和追求,并伴随着对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疏远,国家政治这一公众领域的群体活动不再受人们的关注,人们都转而追求被托克维尔称之为“微小而庸俗的快乐”。与个人主义者对政治生活的冷漠态度相反,他们倡导公民积极参与社会的公共生活,并且尽可能地扩展政治参与的范围。

参考文献:

[1][2] [加]查尔斯・泰勒:黑格尔与现代社会[M].徐文瑞,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

[3][9] 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韩震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4][7] 查尔斯・泰勒:可靠性伦理学[M].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91.

[5] 莱斯利・雅各布:民主视野:当代政治哲学导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6] 俞可平:社群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8] 查尔斯・泰勒:哲学和人文科学论文集[C].坎布里奇主编.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1985.

社群管理方案 篇7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将传统媒体一拨又一拨拍在沙滩上……传统媒体如何获得新生,这是很多媒体人苦苦思索的问题!《中国企业家》杂志,在中国一定是响当当的,一则每年一届的企业家年会,还有就是与之相关中国企业家俱乐部。2008年,《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总编辑牛文文老师离开杂志社,创立了《创业家》;2012年,《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的社长刘东华老师离开杂志社,创办正和岛,中国企业家的互联网社群,即“互联网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无巧不成书,已经运营4年多的《创业家》杂志诞生了一个创业者的社群,i黑马,即“互联网 创业家杂志”,短短3年,i黑马社群成为中国创业群体中名副其实的“黑马”。

《创业家》杂志于2008年8月创办,其创始人牛文文是国内资深财经媒体领导人,著名的媒体评论家,企业观察家,记者,曾连续两届获得三项中国新闻奖。自08年创刊以来,《创业家》怀揣着成为中国最好创业媒体的梦想从未放弃,如今,它已被成功打造为新崛起的一本全国一流的商业财经杂志。《创业家》关注中国最具创业家精神的企业领袖,以汇聚能够引领中国未来成长的商业力量为使命,是中国商界阳光创新富豪的创富工具。这是一本关注中国商业创新力量的杂志,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及创业家是杂志主要报道对象。《创业家》以弘扬创业家精神、发现创新商业模式、关注阳光创富为使命,它是中国创业家的精神家园、商业创新思想的汇聚地、中国商业创新力量的舞台。就是这样一位有情怀的创始人,一本有理想、有精神追求的创业家的杂志……遇到全球传媒的格局变化,自然而然面临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创业家传媒的明确定位就是要为一个人群服务,这个人群是创业人群,他们就是我们的用户,只要为他们服务,无论是做网站、做杂志还是创业服务都行。创业家传媒做每件事情都在用心去做,包括黑马大赛等各项创业服务产品。

牛文文把他的《创业家》互联网思维总结成:内容产品化,产品服务化,服务众包化。(以下内容是否应证社群商业模式:内容 社群 商业)内容产品化

将内容产品化,《创业家》的具体做法就是搞榜单。将内容产品化,《创业家》的具体做法就是搞榜单。《创业家》后来搞了一个黑马榜,算是开启了中国人自己做的创业公司榜,以帮助小公司出头,以及投资人寻找早期项目。产品服务化

黑马榜本身也不赚钱,但如何让一份初创的榜单在走向有公信力的榜单的过程中,依然能够产生出变现的可能。产品服务化便粉墨登场:向创业者提供服务。在这个环节中,媒体的读者变成了服务的用户,并且,构建起了包括弱关系到强关系的用户关系。具体手法有黑马会、黑马俱乐部、黑马营、黑马大赛等等。这是一系列的线下活动。很多人以为互联网就是线上,其实线上的东西只是海面上的冰山,线下才是海底下那庞大的部分。具体的做法是:用某种特定的内容,吸引到特定的信息消费者,然后对这些特定的消费者推测他们有某些特定的需求,然后寻找能满足这类特定的需求的广告主,投放广告。媒体运作近百年,本质如此,所形成的是:媒介-读者-广告主的三角关系。他们将读者转化成用户,并直接向这批用户推销他们感兴趣的服务:各种创业培训。小的浅的服务收小费(有时候会有些免费服务),大的深入的服务收取较高费用。这里没有广告主什么事,直接拿服务换钱。服务众包化 创业者都不是什么财大气粗的家伙,他们会愿意付费吗?创业者在智力投资上很舍得花钱,当然有个前提:这种智力培训要“接地气”,要有“干货”,要能实际地指导他们具体创业。所以这种服务的实现,只有依靠众包。众包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延请外来的创业导师,比如类似周鸿祎这样具有一定号召力的知名创业者。我个人也承认,类似周鸿祎这样的人物,虽然在舆论上颇有争议,但在创业者圈子里,尤其是草根创业者圈子里,相当得具有说服力。另外一个部分就是创业者对创业者的服务。有些早先从黑马系列服务中脱颖而出取得一定成就的创业者,本身就可以回来成为后来者的创业导师。这是典型的整合他人服务他人的做法。给看似没有钱的创业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获取回报。他认为富人虽然有钱,但机会很多,而且议价能力很强,穷人的生意则更好做——这颇有些互联网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的味道。按照他的说法,付费的企业甚至可以做到支付50万元来换取服务的规模。众包能够形成强关系,创业者们在生活中其实都是“异人”,打了鸡血般的工作,放弃一些一般人认为很好的机会,每天都苦哈哈都又动不动会很亢奋。这些异人被戏称为“神经病”,神经病需要和神经病在一起才会互相理解,黑马营也好黑马会也好,为他们提供了感情上的互相支持互相慰藉,社区,便由此而诞生。

社群管理方案 篇8

社群营销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企业从产品、组织、渠道等各个层面进行改革,对白酒行业同样如此,本文以白酒营销专家多年的从业经验及白酒社群营销的实践出发,从四个维度指出白酒社群营销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重新定义白酒产品消费的新标准

2012年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微信工具的使用,消费者对各行业的知识获取更加容易,白酒行业也不例外,虽然电商的销售量占比不大,但是增长速度惊人,更为关键的是消费者在选择产品之前,会利用互联网对产品进一步了解之后再做出购买决定。这就说明了消费者认识升级,如果厂家再按照原来的思维与目前的消费者沟通,将会变的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我们的酒厂的思维要顺应时代发展。我们必须根据时代推出高标准的产品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有些酒厂也推出了所谓的互联网白酒,漂流瓶、三人炫等,从目前来看几乎是销声匿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白酒营销策划专家指出,以上产品的问题就在于,在互联网时代里,还在用传统方式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其结果早已定局。那么互联网时代白酒产品的新标准应该怎么来衡量?白酒营销策划专家通过服务的几家白酒企业提炼出一好二高的新标准,一好就是好品质,比如酱香型白酒原来大家只是说酱香型白酒品质好,其实酱香型白酒级别也有很多种,大曲酱香、麸曲酱香、碎沙酒、翻沙酒和窜香酒等,现在随着白酒厂家借助互联网推广,很多酱香白酒的消费者就知道了什么样的酱香型白酒才是好酒,如果我们一说五年大曲酱香,消费者立即就会想到和飞天茅台是同一标准的酒水。无形之中加速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消费者一下子就明白了产品标准。二高指的是高价值和高颜值,高价值就是让消费者感觉有档次、有面子,满足白酒消费的社交需要,因此我们要把品牌的价值感塑造放在首位,如果我们仅仅认为自己的酒质比较好,但消费者的体验也是千差万别,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喝茅台的消费者更多的是因为茅台是国酒,占据中国白酒第一的位置,并非是因为酱香型去消费,因此我们要打造成品牌,只有这样,消费者才会因为品牌而选择了我们的产品,从而推动酱香型白酒的发展。通过白酒历史来看,无论郎酒过去比附茅台的姊妹酒还是现在金沙的贵州二茅台,其价值感超过了产品本身,销售量逐年上升。高颜值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谁能研发健康、环保而又颜值较高的包装,谁就能抓住新势力圈层的消费力量。这点显然洋河梦之蓝走在了前头。从别的行业来看,消费者会对产品产生审美疲劳,只有在原产品基础上不断的对产品包装升级迭代,才会达到消费者的新标准。

(二)白酒社群的组织变革

今天的白酒营销组织变革与中国军队的组织改革颇为相似,原来中国军队陆军比较强大,现在仅仅靠陆军很难适应打赢现代化战争,中国军队根据现代化战争的需要进行了组织变革,形成了海陆空一体化,还能打大仗打硬仗。现代白酒营销策划也是如此,必须从思想上提高对现代白酒营销策划的认识,首先要进行顶层设计,站在产业的高度,运用系统思维,对现代白酒营销的点、线、面以及各要素统筹规划,以便集中优势资源,利用现在科技手段实现目标,组织变革要保证高层核心思想理念到基层运用要有系统的方法论,高层思想先进性与一线市场实践相结合,从而保证有效落地。其次要保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同,有效配合,权责利的关联性,最后要具备可操作性,实践性强,简单有效具体化,一个优秀的社群组织要形成后台硬、前端精、地方强的组织架构,华为提出的“班长战略”很好的诠释了现代化营销组织变革。白酒社群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顶层设计比较高大上,但是本土化困难重重,基层配置严重不足,无法保障社群营销思想有效落地。

(三)推广突破五个圈层

在社群区域推广过程中发现,白酒社群推广与传统营销思路基本一致,但推广方式千差万别;传统营销是用小盘带动大盘,社群推广要审时度势,在碎片化时代,要形成对圈层的突破力量,只要在一个市场按照运营逻辑步步为营,从做加法到乘法最后到爆发,从而实现区域市场的引爆。具体运营步骤如下:

(1)新势力圈的权威认证

此圈层是当地最为活跃而且最具健康消费理念的圈层,他们富有个性却不张扬,具备实力同情弱小,思想新潮观念领先,既认同品牌又有自己的判断力,价值性与实用性兼顾,是当地新势力圈层的引领者。如果得到此圈层的认同,很快就会在新常态环境下的当地圈内流行,制造出有势能的口碑,形成圈内扩散效应。对这个圈内推广我们要系统推广,首先是社群理念和价值观,其次是对团队的认同,最后是超值的产品与极致体验。我们对该圈层的落地工作为以下四点:文化认同、产品鉴评、圈层认知、消费引领。只要对社群倡导的文化认同,再接受产品就比较容易,从而推动产品在圈层的品鉴和评价,扩大对周边人群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从而制造势能引领消费。

(2)亲友圈的持续推动

由于亲友圈属于比较强的关系,在粉丝运营中属于铁粉,因为信任度高,即使没有利益,也会基于亲友关系极力推动。而且中国人历来消费都有找熟人的习惯。所以亲友圈转化率比较高,既是消费者又是推广者。是产品短期冲量的最佳选择圈层。对亲友圈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扩大圈层、快速发动、情感连接、亲友联盟。因为是强关系,扩大圈层比较容易,但是需要快速发动,从而用感情连接起来,超越亲友的关系,建立亲友联盟,同时也可以帮助亲友扩大人脉圈和社交红利。

(3)传播圈的快真互动

传播圈一般是指从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从业者。这个圈子虽然不是单一品牌的消费力量,但是他们接触人脉广和圈内传播多,是口碑放大的助推圈层。通过与传播圈的接触和打交道,发现了新媒体具备快的优势和传播媒体公信度高的特点。所以在运用这个圈层时,借用新媒体圈层的快速传播制造流行和传播媒体证明其传播内容的真实性,从而形成快真互动,在区域市场放大传播价值。对这个圈层主要工作就是:内容真实、快速传播、形成卖点、成为价值,互联网时代拒绝内容胡编乱造和忽悠消费者,要传播真诚和真实的内容,让消费者相信,要在卖点上形成高密度的传播和推广,把卖点传播成消费者的价值理念。

(4)大众圈的价值认同

大众圈虽然不是产品的消费主力军,但是白酒具有象征性消费意义的特点,基本上就是消费者给别人看的,无论是大众品牌还是奢侈品,群众基础尤为重要。我们在大众圈的主要工作:制造流行、保持超值、与时俱进、回报大众。一个产品要在当地市场保持新鲜感就要不停的引领消费趋势,要与当地文化融合起来,多做有益于当地群众的公益活动,在消费者心智中增加品牌美誉度,让产品在当地长盛不衰。

(5)商业圈的合作共赢 社群要从当地的粉丝、合伙人以及经营者要建立起牢固的合作基础,做到合作共赢,利益共享,从而让每个经营者都成为其品牌的区域代言人,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利益为本、关系稳定、理利兼顾、战略伙伴。商业的核心是利益,只有这样关系才会稳定。当利益和理念出现冲突时,要及时帮助修正,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只有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在当地市场经营才能不断超越。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墨子早就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理念,社群成员之间也是同样的道理。

只有按照以上运营逻辑和社群营销规律,分步实施,一步一步一个脚印,社群才能健康发展。

(四)场景是产品的连接空间。

场景的出现源于消费者对品牌生活方式的认可和体验美学的追求,消费者不再是简单的去消费一瓶酒,而是与谁消费、在哪消费的产品体验和空间享受已成为众多品牌满足消费者时代追求的有力武器。因此场景功能化是社群加速壮大的核武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体验即享受,白酒是超强体验与高度连接的情感消费品。不同的场所给人的感受不尽相同,因此场景体验性能是粉丝品鉴、聚粉的活动空间。

(2)体验即分享,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的追求并把美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的习惯。一个好的产品和体验场景自带流量,可以制造流行带来流量的新入口。

(3)场景即跨界,场景可以形成圈子的聚集地,从而获得消费者快速认知、认同和认购,减少中间环节,增强信任度和参与感。(3)场景即转化,由于场景增加了文化氛围和瞬间感染力,又可以形成人脉圈和获取社交带来的红利,再加上是强关系社交,转化率非常高,在此提醒一点,圈子先从小处入手,先精准再放大。千万不要只追求量不求质,让不对等的人混入圈子,失去信任感,让前期付出付之东流。

上一篇:局群众路线第三环节自查报告下一篇:医护人员晋升职称的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