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阅读感悟内化

2024-07-31

自主阅读感悟内化(精选11篇)

自主阅读感悟内化 篇1

自主阅读 感悟生命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

湖北省恩施市鸭子塘小学:覃章寿(445000)

星期一,第三节课,我为领导展示了《生命.生命》一文的教学。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美文。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正面的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冒瓜苗,倾听自己的心跳等三件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纵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然而,要让生活无忧无虑的四年级学生通过这三件平凡的小事去解读“生命”的意义,无疑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通过“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心去读文章,用心去体悟文章的内涵,潜心会文,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在教学第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读写大屏幕上出示的几组词语,这几组词语包含了本课要求会写会认的生字,也是本课的重点词语。在读写完成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以验证字词的掌握情况。这样就帮助学生扫清了阅读障碍,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功底,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把复习的这几组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认真体会和理解,让学生说一说课文共讲了几件事。学生水到渠成的就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尔后在理解文章时,我让学生用心去读,用心去悟,并以“挣扎”“不屈向上”“茁长成长”“沉稳”“规律”等词,说说作者当时的感受。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但学生要从重点词句中感悟文本所呈现的内容以及作者本身的情感体验,就得去认真品读文本,研读文本,从文本的细微之处去获得答案.。

例如:在阅读体验第2自然段时,学生从“烦”(骚扰)到“捉”到“悟”到“震惊”到“忍不住”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这正是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从“挣扎”一词感受到了小飞蛾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的那种求生的欲望。无论怎样危险,无论是否逃生,它都不放弃求生的努力,拼命的“挣扎”,在这里作者分明感悟到了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为此“我”感到了“震撼”,因此“我”“忍不住”放了它。同时也表达了本文珍惜生命的主题。

又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读到这里,你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在仔细读文后,举手如林,个别学生的回答还远远超越了文本。

这充分证明了“以读为本,自主探究”的魅力所在,说明了学生已走进了文本,在与文本对话,这种个性化的阅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在结束全文时,我出示了一组读写结合的开放性题目:

生命是__________的飞蛾,生命是__________的瓜苗,生命是__________的杏林子,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

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

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

通过测试回到了课文的开头:“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到这时,学生完全明白了“生命是什么?”再也无需老师的讲解了,课后我让学生诵读此文,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经检查80%的学生都写得非常精彩。

当然,本次课堂展示并不尽善尽美,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只发挥了学生个人的潜能,力争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充实、去完善、去学习、去探讨。

湖北省恩施市鸭子塘小学:覃章寿(邮编445000)电话:***

电子邮箱:q19590728.2007@163.com

自主阅读感悟内化 篇2

一、创设情境, 实现自主阅读

1.解题导入, 激发阅读兴趣。导入是语文课堂新课教学的先导, 是新课的前奏, 也是小学生语文思维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 能唤起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达到上课伊始趣味即生的境界。教者利用文章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来导入新课, 根据文章题目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抓住小学生求知的心弦, 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促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 教师导入: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红军北上抗日, 为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与敌人展开英勇战斗的故事。出示题目《飞夺泸定桥》, 齐读题目。在这个文题中, 你认为哪些字是重点字? (“飞”和“夺”是文题中的重点字) 。那么“飞”和“夺”是什么意思呢? (“飞”说明用的时间短速度快, “夺”的意思是把泸定桥从敌人手中抢回来。) 大家说得很好。通过课文的题目后, 我们知道了文章的重点内容。想一想, 红军战士为什么一定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夺下泸定桥呢?他们能夺下来泸定桥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精彩的解题导入, 有先声夺人之效, 唤起了小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 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使小学生迅速进入文本阅读, 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媒体, 发展学生思维。多媒体课件能够把图片与声音融为一体, 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能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 能为学生呈现出吸引他们眼球的形象生动的画面, 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自主探究文本, 耳闻目睹, 变抽象为具体,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不仅可以让学生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 发展学生思维, 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 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在课件演示下, 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自主体验, 自悟自得, 对小学生阅读过程中体验不全面的分析、概括和表达等问题, 教师要以灵活、恰当的方式进行点拨、启发。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 为了指导学生弄明白“从两端同时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这两个问题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山势特点, 用动画演示工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的施工场景, 运用形象生动的演示, 让学生理解了文本的难点。变抽象为具体, 使教学难点变得浅显易懂, 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跨越时空来理解问题,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 追求灵性感悟

1.细读探究, 感悟语句情感。自主性阅读教学, 教师要给小学生充分的时间, 对文本细读。在品味中深化, 仔细感悟语句的情感。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的准确、透辟的解读, 从而挖掘出文本的涵义。小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把教学的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 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 理解句子“那时候我有点儿惊异了,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爱戴”是这个句子的中心词, 也是全文的贯通点。因此, 教师要抓住这个中心词, 引导学生站在鲁迅侄女的位置上, 引发疑问, 对“谈《水浒》、谈碰壁、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阿三”四件事深入解读, 领悟到伯父鲁迅的爱戴是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让学生的情感去感染情感, 心灵去点燃心灵, 生命去感动生命。还学生以真正的思维自由, 激发探究欲望, 促进细读品味。充分调动了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使阅读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2.引发争论, 张扬学生个性。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老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 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 促使学生关注疑问、破解疑问。让学生在教师的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 主动地去探索文本, 张扬个性。如:教学《麻雀》一课时, 教师在授完新课后, 进行小结, 说:“读了《麻雀》一文, 我们从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救小麻雀的描写中, 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 一位男同学立刻站起来, 举起手质疑:“老师, 我有不同意见, 您为什么说是母爱呢?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啊?”老师觉得很有道理, 立刻说:“你把课文读得很认真, 想得也很周到, 老师的概括不是很准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 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从而使学生弄懂作者的意图。“那么, 你认为怎么说才准确呢?”课堂又一次沸腾起来。最后师生达成共识: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教师及时表扬肯动脑筋思考的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总之, 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教师应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 让学生迸发出阅读的灵性, 不断提高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阅读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摘要:小学语文自主阅读倡导的是让小学生自己去研读教材, 读思结合, 读有所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做好预习、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拓展,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要创设积极情境, 积极改善小学生的阅读方式, 实现高效课堂。

自主阅读感悟内化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外储内化

1问题的提出

1.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而第三学段五、六年级阶段阅读目标中又明确指出:学生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给多年来习惯于课堂上少篇精讲的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还待解决的课题——如何在每周8课时的教学时限中完成这信息量巨大的课外阅读教学任务?我们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研究。

1.2学生自我意识的召唤。

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更多、更广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其次,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创新意识的提高,以及充满生命活动的课堂形式的创建,都要求我们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研究。为促进学习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1.3多媒体的普及。

学校的多个多媒体教室,每个家庭中的多台上网电脑,给学生创造了阅读的巨大条件,为我们对语文“自主学习外储内化”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可不可以发挥它们的作用,为语文阅读教学服务?

1.4国内衢州柯城区对语文课外阅读元认知培养的意义和方法进行了研究。

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教研室丁庆富的《学生课外阅读误区的矫正》也作了论述。我们可以在现代信息资讯传递方式的大系统中考察研究语文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的改革目标,研究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探索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规律,获得一种有语文教学人文个性,也有语文教学工具特点的教学能力,实现语文“健美智慧滋润心灵”的教学理想。

2研究的指导思想

2.1根据语言与信息的关系。

语文阅读学习可以看作用一个根据一定阅读目标筛选、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过程。所以把培养获取、筛选、处理信息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形态节点。

2.2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

语文阅读学习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通过科学训练提高语文能力的教学过程。所以把语言的感受积累使用和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节点。

2.3根据语言艺术与思维的关系。

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以记叙文为主,可以把课外阅读文作为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节点。

2.4根据双主教学结构原理。

语文阅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体验生命、体验生命、发现自我、建构智慧心理和个性心理的过程。所以把培养学生生存发展终身需要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健康人格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节点。

3课题释义

“自主学习外储内化”的含义。“自主学习”就是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能确立学习目标;能监视自己的心理活动,选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能从自己的学习方法中获得反馈信息,进一步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计划,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外储内化”就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以课本为基础,阅读大量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学习语文阅读方法,运用以计算机为主的非人脑物质载体储存、掌握课外阅读语文知识,通过教师组织的定量定向的自主阅读活动训练,把储存处理的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知识结构、信息处理能力、与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从而认识自我生命价值,发展丰富健康的个性。

4研究对象和方法

店口一小五、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

5研究的预期目标

学生能善于调节和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激励自己勤奋学习、刻苦学习;善于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措施,去努力实现奋斗目标;善于监视、调控、检测达标情况,善于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

每位学生有一本个人“词典”。每学年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6“自主学习外储内化”阅读指导的研究

6.1“自主学习外储内化”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

“自主学习外储内化”理论是讨论个体认知机制的形成问题,或者说是讨论个体的心理机能,尤其是高级心理机能的形成问题。而个体心理机能的形成是一个由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过程,是一种新的外部活动方式与主体原有的图式实现协调、整合,从而内化为新的心理活动方式。这就是个体心理机能的获得过程,即“自主学习外储内化”能力习得的过程。语文课外阅读的自主学习外储内化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阅读方法的传授练习,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它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6.1.1学生学会自己构建课外阅读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是分层次的,它可分远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远期目标主要指小学阶段课外阅读达到的量与质。中期目标指每学期对课外阅读量与质的要求。而近期目标则指眼前阅读的具体目标。国外研究发现,有远期阅读目标的学生能更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效果也更好。

这样,从整体着手提出目标,又从具体落实拟定计划,学生就拥有一个较完整的阅读步骤和方法,有利于完成阅读任务,达成目标,在按计划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监控阅读过程,维持、补充、或修正自己的阅读行为。例如,在阅读过程中要求理解积累一定数量的语言,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但为了提高积累的效率,为了积累的语言的运用,需要对积累的语言加以分类,而这在原计划中是没有的,于是就需要对原计划进行补充。这样,对阅读过程随时监控、调整、反复尝试,直到达成目标为止。这种监控、调整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

6.1.2在阅读中提高自我检验、监控和调节的水平

积累语言,迁移写法是语文课外阅读的目的。因此,提高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中的主体意识水平应包括学生在积累语言迁移写法中的自我检验,监控和调节水平。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设计一份阅读《自我提问卡》,要求学生对照进行自我提问。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阅读前根据《自我提问卡》自我提问,作好阅读的准备。1、想一想你阅读时所做的每一件事?为什么可做这件事?2、当你遇到阅读障碍怎么办?为什么这么办?3、你最不善于读懂的哪类文章?为什么?4、为了较好地读好这篇文章或这本书,你能够做什么?

其次,在阅读时,根据《自我提问卡》自我提问,进一步读懂文章,提高阅读效率:1、哪些是应该精读的,哪些是应该略读的?2、哪些内容是应该摘记的?3、哪些写法是可以迁移的?

最后,读后根据《自我提问卡》自我提问,进行回顾和反思。1、你在阅读时是怎样判断,选用什么方法阅读的?2、閱读时你常会犯什么错误?你如何改进。

这样的训练,不但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而且使学生深入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进行阅读,从而提高了积累迁移中的自主学习水平。

6.1.3学会评价阅读结果

具体的课外阅读活动结束后,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地评价一下自己从制订目标,到实施计划,以及所获得的知识,作为这次阅读活动的反馈,进一步优化阅读心理,强化自我意识,提高调控能力。

阅读结果是阅读过程的产物。阅读结果可反映出一部分基本的阅读情况。因此,研究引导学生如何从阅读结果出发,对阅读过程进行反省, “强化成功,形成习惯”非常重要。每次阅读反省的内容可以是:“你有哪些积累?你可以在哪些方面用上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如何解决?”

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外储内化的阅读过程的测评方式进行改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测评可采用“讲”、“展”、“赛”的形式。“讲”即讲述,可采用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形式,“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等;“赛”即竞赛,可采用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

6.2“自主学习外储内化”阅读指导模式的形态设计

6.2.1模式的设计原理

阅读指导是语文阅读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前承课堂教学后接课外阅读的关键链接,教学任务核心是“指导”——根据课内阅读习得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并期望学生将课内课外学到的方法“迁移”到没有教师指导的校外阅读,获得终身学习所需要的阅读方法和能力。简图如下:

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校外阅读

(课堂教学集中学习)(学前指导分散个体学习)(生存发展终身学习)

阅读指导方法特征

根据“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要求,课外阅读指导的关键是课内习得阅读方法的正向迁移。对于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而言,课外阅读材料是一种大量“变例”和问题解决的新情境。所以讲清方法,示范精要,指导得法是课外阅读有效高效的关键,正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环节。

学生特征简析

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记叙文体的字词句章的理解分析方法,具有一般文化程度的阅读面,而且还掌握了计算机文字操作和网络基本技能。具备了小学语文学习信息技术运用的基础。

6.2.2模式的主要特征

把语文能力作为信息能力的一个特例设计阅读指导模型,把计算机作为课外阅读的学习工具,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改革力度。

把学法指导作为指导模式设计的核心环节,体现了对传统接受式学习结构的根本变革。

把语文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核心指标,把创造性思维作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关键目标,把个性发展作为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价值,符合学科教学的规律性

6.2.3模式具体结构和操作方法:

五个基本环节

定向筛选——阅读分析——编码储存——提取应用——反思总结

课内指导学生个体分散学习组班集中集中交流

师生活动分散学习个别交流师生活动教师指导

学习任务、指导要求和效果检测标准

(1)定向筛选

学习任务:根据课内单元学习重点说明材料提取课外阅读学习具体要求;根据单元具体学习要求选择确定课外阅读课文的数量范围篇目;制订个人单元课外阅读学习计划,小组交流质疑修订,存盘发送教师。

学法指导:根据教材精学课文的“学习重点”归纳单元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的具体要求;选定阅读篇目;用内容、时间、阅读方法、学习预期结果四个要素制订学习计划。

效果检测标准方法:单元学习计划评价标准;时间内容安排具体合理,可行性强;阅读方法和学习预期结果表述正确简明,操作性强;自评与他评、生评与师评相结合。

(2)阅读分析

学习任务:把计划规定的文章分成三类:指导单元阅读的知识性文章、你最喜爱的文章和应该重点阅读的文章;用默读的方法浏览规定的所有文章,选定重点阅读的文章和语段;细读重点课文或重点语段,完成语句理解、内容把握或情感领会等作业训练,形成文字;应用多向思维方法,对文章思想内容或表达方法提出质疑,研究释疑的办法和路径:工具书?网络?老师?同学?哪一条最好?为什么?注意收录你觉得最有用的网站网址。

学法指导:根据计划确定学习要求,选定应该细读的文章和语段;给出语言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作业具体要求,参考课堂精讲课文练习作业的方法,完成思考练习;研究释疑路径的特点,选择相宜的资讯路径;浏览课文要用板块扫描的方法快速默读,不出声、不能按字点读,统计每分钟的默读速度。

效果检测标准方法:文章分类合理;选定文章段落能够体现单元学习要求;语言学习作业方法要求,使用工具书等理解关键词语,要求理解正确,形成文字储存。质疑量多面广有思考价值;应用同中求异或多向思维的方法,选择你所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要求有新意、想象联想丰富独特。

(3)编码储存

学习任务:整理自学过程中所有的文字资料,分类储存,并统计字数;把作业练习文字存盘发送教师;课堂集中,重点交流,教师评点,提出作业建议。

学法指导:根据储存文字的内容特点,研究制订分类的标准;用文件夹的形式分类储存各类信息;筛选信息资料,取个人喜爱有收集价值的;整理自己的心得体会作业文章,分类存储,教师存盘。

效果检测标准方法:信息分类标准合理,标记鲜明,易于识别;储存手段合理,检索提取方便;储存信息有效价值高;储存信息容量大。

(4)提取应用

学习任务:自由组织1次课外阅读成果交流小组主题活动;全班组织1次课外阅读成果展示交流评比活动;个人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所有成果展示均须制作文字策划材料。

学法指导:提供阅读成果展示活动的多种形式和资料,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读书沙龙,专题交流;电脑小报,专题交流;朗读、表演文艺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组织文学社团;制作专题网页;教师参与策划和展示。

效果检测标准方法:成果展示容量大、水平高、文字简洁优美;策划有新意,考虑周密,切实可行;活动形式效果好,主持局面能力强。

(5)反思总结

学习任务:分类整理总结学习成果;反思总结学期的学习方法形成文字。

学法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一个学期的课外阅读经验,从语文阅读、信息处理、学习成果和个性发展等方面归纳总结基本规律,写体会文章;用理解语意分析结构层次概括要点的准确敏捷概括和评价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用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兴趣爱好、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心理承受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等多个要素反思分析归纳自己的成长。

效果检测标准方法:成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分类合理,信息量大,水平高;方法总结分类合理,叙述清楚,概括全面;成长总结分析客观全面,材料切实生动,说服力强。

7研究成果与结论

一年来的实验效果表明,“自主学习外储内化”阅读指导的研究促进了师生水平的共同提高。一方面,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教师要阅读在先,思考在前,教师的素质获得了很大提高。一年来,我们的教师增加了知识储备,知识结构得到了更新。另一方面,学生的语文素质获得了很大提高,阅读量超出了传统教学的6倍,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与没有参与实验的时候有了较大的提高。获奖作品加上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的文章,累计40多篇;学生自己编辑的文学刊物。还有一些无形的收获,如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在集体场合下大多数学生能够即时自如、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的文化修养发生了变化,思想感情、意志品质、审美情趣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

当然,对于一个涉及学科全方位改期的课题来说,一年的时间不算长,我们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目前,我们主要在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更有效地监控;二是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如何进行更科学的检测。我们准备再化一定的时间加以探讨,争取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林治金主编。《20世纪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丛书》[C]。青岛。 青岛出版社。2001,9。第12——15页。

2、邵郊编著。《生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3.第78——86页。

3、崔峦。《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2——6页。

4、韩绍祥主编。试教通讯[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第26——37页。

5、韩雪屏著。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第81——90页。

6、陳秉德著。教育教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第105——112页。

7、陈琦著。教育心理学[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148——169页。

感悟自主学习 篇4

首先,态度是一块重要的敲门砖。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对不同的事情要有不同的态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要严格遵守: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三要素。人要认真干好一件事情,玩要玩得尽兴,学也要学得彻底。对于学习,我们要严谨地对待,要有恒心,有韧劲,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毅力的人都是积极的,而失败的人总是以种种理由拖延自己的计划。

其次,每一个人做每件事情都要有一个目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标。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有目标,内心的力量才能找到方向,才可能集中精力达到你人生的高度。

第三,就是要及时分析和反思自己。我们不是一头只知前进的老牛,我们要知道前进是否离目标越来越近,是否有走弯路,要回头看看自己的脚印,分析和反思一下自己。就像柏拉图说的:“内省是做人的责任。”学习也一样,需要时时反思自己掌握了些什么,到底掌握得怎么样,还有哪些方面不足要及时地将它完善。

第四,考试不是单项竞赛,平衡是很重要的,只有在平衡的基础上你才会更放心地去突破。一根链条,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它的容量。你认为你最有优势的地方,往往是你最容易栽跟头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对各科都不能放松。在某一科上的薄弱,是由于自己对这一科很生疏,不感兴趣。越不感兴趣就越不愿意接触它,恶性循环,这个漏洞就会越来越大,弥补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了,所以我们不能讨厌它,要多接触,学会接受它,真正意义上的投入其中。

自主阅读感悟内化 篇5

———浅探聋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探究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现代心理学也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必须把教师活动由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改造为教师指导下的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个性发展”乃至“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这样的目标,我们应该有的放矢地开展聋校语文阅读评点式教学模式研究。评点式教学模式研究,其一,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为核心,让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写出自己的感悟,说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情感。这是介于理解和运用之间的一座桥梁。通过他们的潜心读书,用心思考,有所知、所有悟、有所发现,并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形成相互探究的氛围,在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点点、读读、评评、议议的思想,让学生在自我的评点中积累,在同学的评点中感悟。其二,是以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为目的,课堂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的不明之处加以启发,不畅之处给予点拨,“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处,引领学生在沟通与合作中进行知识的共享,心灵的碰撞,共同探究知识,建构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四步教学法,即自读自评、互读互评、精读精评、迁移运用,在这四步教学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赏析感悟和发展创新的能力。

一、自读自评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读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预习时的自读感知则是基础的起点。通过预习时的感知性自读,完成读通课文、扫除文中的障碍、了解课文作者、理清文章结构脉落、了解主要内容等任务,获得对课文的初步印象。自读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养成勤动笔墨,勤查字典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

自评则是在自读的基础上给课文加以圈、点、批、注,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应指导做好预习。预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内容:划出本课容易写错的生字及需要理解的重点词语、文章的自然段、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提出自己认为有疑问的地方,用得好的词语及句子等方面内容。

初试阶段,教师应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的时间,指导他们怎样来完成预习,经过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便能自觉养成这种预习的习惯,有时也可把预习放在课前。

自读自评的过程要让学生运其才智,充分调动他们主动阅读、主动求解的积极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做好指导及个别辅导工作外,还应及时收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信息,加以归纳整理,为师生共同评点做好准备。

二、互读互评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这一步又包括两个层次。即小组评点和班级评点。这一阶段采用“小组围坐型”组织课堂教学,学生每四人一组面对面而坐。每个小组确定一名学习组长,由学习组长主持组内的评点、讨论。评点的内容则按照自学时确定的步骤进行。在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个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述自己在自读自评中懂得了什么,是怎么弄懂的。在别人发言时,组内其他学生必须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习组长要发挥好小老师作用,评点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评点时要摆出令人信服的观点。确实解决不了的,在全班评点时提出来。

这一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里,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大胆发现,大胆表达自己充满想象,充满灵气的心声。

教师在此期间,作巡回辅导,特别要做好后进学生的辅导,倾听他们的发言,及时发现评点中出现的问题,随时给予指导和解决。

小组评点后,就组织学生班级评点,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汇报评议式,即请几个小组汇报小组评点的结果,汇报步骤可按照课文的自学步骤进行,其他同学补充发言。另外一种则是质疑咨询式,由两到三个小组根据讨论结果,设计好题目,考考其他组成员。学生与学生、组与组之间可以互相问、答、评、辩。教师可作为裁判员,做好点拨调控工作。

三、精读精评中培养学生的赏析感悟能力

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后,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像、联想、情感等,去全方位地参与、多角度感悟课文语言的蕴含、品味文字的情趣。这一环节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学习目标,精读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明确把握文章重点部分的内容和层次关系,并领悟美词佳句的表达效果,领会文章内容思想的精妙之处。这时的老师要抓住契机,鼓励学生掏真心,说真话,抒真情。

这一环节中还要求教师深研教材,储存大量的有关信息,准确地把握文章线索、感情基调,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强化学生内心情感的体

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常采用的朗读方法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分角色朗读、角色扮演等,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读、评。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注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注意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关系,注意启发和激励,在学生思路阻滞、理解欠缺,方法欠妥,表达不畅时给予点拨、启导,带给学生豁然开朗之感,使学生的思维继续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四、迁移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活》中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怀海特曾经指出:“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森林”要把森林直接地呈现给学生显然是不现实,只可能让学生通过树木去感受森林。我们的课堂教学正是这样,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学到一定的方法,再把方法放到更多的实例中去运用,以形成一定的技能。我们开展阅读评点式的研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由学会达到会学的目的。在以上三个环节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深化理解、培养能力,我们选择和课文中的范文相似的文章让学生进行独立理解、赏析,或根据范文中某个明显的写作特点,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或根据范文中的留白之处,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创造性说话、写话训练。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和教材,以上四步操作程序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灵活地增减运用。

自主阅读感悟内化 篇6

1、对应生活学习理解生字生词和含义深刻的语句。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战斗生活情景,学习红军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运用课文朴实、优美、凝炼的语言反映生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战斗生活情景,学习红军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揭示本课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1分钟)

长征途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同学们都知道一些,可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今天,我们学习《老山界》,了解了解这个故事。

2、本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1)、对应生活学习生字生词,理解生字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战斗生活情景,学习红军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生活。多媒体显示下列内容。(2分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生活,注意节奏和停顿。

2、出示小黑板或多媒体展示生字生词,自学自读2分钟,对应生活再现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对照解释换一种方式表达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词。

1)红军翻越老山界有哪些困难?2)文章写我们和瑶民攀谈,维护瑶民利益有什么深意?3)行军途中,“我”还做了哪些工作?

三、学生自读、自主感悟生活,老师巡视、督促,鼓励学生多问,培养学生勤学多问的习惯。(10分钟)

四、和谐交流,共同提高。(30分钟)

1、检查朗读,学习朗读。先品听朗读录音,后指名学生朗读,并点评。

2、交流学习生字生词,对应生活理解生字生词。

自主阅读感悟内化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要点,内化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提示, 但这并非要弱化教师的引导作用, 而是告诫教师要从学生认知基础出发, 科学梳理文本要点、合理归结关键节点、努力探索学生认知特点, 帮助学生明确阅读认知目标, 消除阅读认知桎梏, 构建阅读认知体系。

一、梳理文本要点, 明确阅读认知目标

教材文本内容呈现个性差异, 文体、内容、结构和语言等方面都有自身特点, 从不同角度展开阅读, 可以获得不同阅读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思维, 通过阅读目标设计、阅读疑惑解读、阅读思维矫正等方式, 帮助学生理顺阅读路线, 顺利抵达阅读认知彼岸。梳理文本要点方法有多种, 教师可以分条列举, 可以利用问题引导, 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归结。在学习《烟台的海》时, 教师设计一组阅读思考问题: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作者运用了哪些特点鲜明的词呢?你喜欢烟台哪个季节的海呢?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 快速展开自主阅读和讨论。在成果展示时, 有学生说:烟台的海非常美, 我最喜欢烟台夏天的海, 水平如镜, 像温柔的少女, 海边日出更是如同仙境一般;也有学生说:我更喜欢烟台秋天的海, 海水明亮起来, 到处是忙碌的人们, 收获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从学生认知情况可以看出, 教师利用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维获得了成功。学生阅读文本常常关注的是情节,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行看热闹”。教师占据认知优势, 自然要多给学生以阅读认知引导, 对文本要点进行梳理, 学生很快就找到阅读方向, 收获阅读认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二、归结关键节点, 消除阅读认知桎梏

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对文本要点进行解读引导, 还要对阻碍学生阅读认知的多种因素进行深度挖掘, 并设计多种解决预案。在实际操作中, 教师还要特别关注课堂教学生成情况, 及时发现学生阅读学习遇到的个性和共性问题, 并及时进行教学调整。通过对关键节点问题展开深入剖析, 理顺学生学习思维, 消除学生阅读认知桎梏, 提升阅读认知效率。学生对孙悟空的形象有深刻记忆, 当教师让学生复述课文《三打白骨精》时, 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生涩感, 不仅语言干瘪, 连基本情节都交代不清楚。教师根据学生具体表现, 发动学生对孙悟空三次打白骨精典型词语进行梳理总结, 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学生给出分析结果: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时用的典型词语有“睁开”“一看”“认出”“举起”“打”“朝妖精劈脸一棒”, 表现孙悟空果敢精神;第二次棒打白骨精时用的典型词语有“见”“当头就是一棒”, 表现孙悟空嫉恶如仇、坚定的决心;第三次棒打白骨精时用的典型词语有“藏在身边”“迎着”“笑道”“瞒不过我”“抽出”“抡起”“打死”, 表现孙悟空的机智勇敢精神。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课文复述, 其效果显著提升。教师让学生从典型词语分析入手, 体会其表达效果, 对人物描写形成重要认知突破。学生的复述顺畅表明,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典型词语解析, 发挥了关键作用。复述课文是阅读成果检验的重要方式,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文本内容, 不仅要求学生对文本内涵有深入理解, 还对语言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探索认知特点, 构建阅读认知体系

学生认知基础、阅读习惯、阅读悟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其阅读认知自然呈现多元性, 遇到的阅读困惑也具有个性化特征。教师要对不同群体学生阅读认知特征展开深入探究, 针对学生阅读实际给出科学引导。学生阅读认知个体差异巨大, 教师要有充分思想准备, 针对不同群体学生阅读实际需要制定教学策略, 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阅读认知体系。《最大的麦穗》结尾一段揭示的道理是: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会, 完成当前的任务, 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教师在阐释这个道理时, 有学生提出质疑:要及时抓住眼前的机会, 是不是要放弃长远追求呢?这个问题一经提出, 立刻引发学生热烈议论。教师立刻给出针对性引导:我们追求长远目标、为理想不懈努力, 这与抓住眼前机会、完成当前任务并不冲突, 有目标不要好高骛远, 珍惜眼前是为更好地前行。从不同视角展开思维, 便可以获得不同的认知体验。学生听教师解读之后, 逐渐形成认知共识:文本从一个角度阐述道理, 我们不应该肆意引申, 以免出现认知偏差。教师针对学生个性质疑展开引导, 对学生认知特征进行全面解析, 很快给学生以明晰思维方向, 学生学习认知自然达成统一。学生出现认知偏差是常见现象, 教师要有洞察意识, 及时发现教学生成, 快速进行反应, 矫正学生阅读认知, 解除学生认知困顿, 帮助学生展开多元认知, 构建崭新的学习认知体系。

四、结束语

语文阅读教学, 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为疏通学生阅读内化渠道, 教师需要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入挖掘, 对学生阅读个性特质进行深度剖析, 找到文本和生本思维衔接点, 展开针对性启发和引导, 激活学生阅读思维, 形成重要的感知内化力量, 赢得阅读学习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樊永军.浅议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17) .

自主阅读感悟内化 篇8

高三语文复习自主学习自主内化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各个学校都相继开展了课堂的改革实践,但一到高三,很多领导和老师都有所顾忌,认为让学生自主探究,会耗费大量时间,担心复习效率不高或复习进度受到影响,改革变得谨慎,甚至重走老路,教师讲授又占据主导地位。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聪明的老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因为猎物总有被吃完的时候,而学生一旦有了“一杆枪”,他就可以靠自己捕猎继续生存下去。

在高三的语文复习备考中,能解救陷入题海中的学生的方法也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游泳,就是学生自己将知识内化,掌握规范。因为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最清楚什么样的学习最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学会”,也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内化知识,进而规范答题过程,达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构建学习中的“内化”过程,其目的之一就在于更好的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让他们成为自律学习者。正如当今美国著名的自主学习研究者——齐莫曼所说的,“当学生可以主动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将自己的计划付诸实践,并监控整个计划的实施过程,我们就可以称该学生进行的是自律学习”。

下面就高三语文备考复习中自主内化的几个教学过程在价值上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自主探究,寻找答题规律

在高三的备考复习中,老师最爱讲的是信手拈来的针对考点的各种答题策略。在教学中,教师习惯将这些策略一股脑儿端出来,有一种母亲亲手整出满桌佳肴的欣慰与满足,但学生对我们传授的策略并不能理解其精要,只能囫囵吞枣。回想我们最初参与高三教学时,好多策略也并不十分清楚。随着见识日广,总结日多,也就渐渐明白了其中的规律。学生习得这些规律的途径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我们不能越俎代庖,课堂上不如让学生自己探究、寻找答题规律。比如病句的九大雷区,不妨把同类型的病句收集在一起,先让学生判断病因,再寻找共同的语言标志,一定比先告诉他雷区在哪儿,然后让他改正。

二、自主修改,磨合答题规律

高三最辛苦的莫过于改卷子,天天练,周周测,月月考,老师整天忙于改卷,主观题多,改虽容易,让学生掌握落实却是有难度的。不妨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给学生每人提供一份详细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先让学生自主修改答案,根据要求自主赋分。再让得分不同的学生上台演板,由学生进行批改,交流给分理由。

在这种质疑对抗和评价给分的自主修改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掌握的答题规范不断加以修正和巩固,发现自己的失误和不规范的之处,用异色粉笔修改学生就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成长的痕迹、规范的过程尽显眼前,从而警醒自己,这比教师匆匆在试卷上画下的分数来得更有效。在修改过程中,死板的答题规范被应用于实践,学生还学会如何根据问题表述的不同对答题范式做相应调整。

学生的这种“内化”的过程,能拓宽教学信息的反馈渠道,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进行适当调控,能帮助教师实现由知识灌输者向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转变。这个过程对学生学习品质、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也是很好的检测过程。

三、自主梳理,理解答题规律

课堂上的自主修改还只是初步获取知识,要想建构清晰的语文知识体系,还需要自主梳理。自主梳理的形式要多样,时间的节点要恰当选择。如课堂小结可以学生自主口述,课前检查可以集体复背知识,而课后笔记整理是最重要的。整理笔记层次要清晰,选例在经典,方法归纳要精准,参考答案要规范,要注意用不同的色彩作不同的记号。笔记整理得井然有序,其知识结构必然脉络清晰。这样的自主整理自然要花大量时间,这需要教师解放思想,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尤其是复习后期,更要拿更多的时间来整理,这样必然会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考点。

四、自主命题,实证答题规律

命题向来是专家和老师的事,不过我们也要尝试让学生来命题,让学生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命题,是对考点的再回顾和再认识,设置参考答案,是对答题规范的再训练,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再遇考试学生就不会茫然无措,因为他已经知道子弹将从什么方向飞来,将会采取什么方式应对。

这种学生自觉“内化”的方式,首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有动机的学习,目的性更为明确,主动性更加强烈,效果更加明显。其次,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学生对所学科目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没有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就像一个使劲敲着生铁的铁匠。”再者,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经历和“内化”空间。

五、自主归纳,巩固答题规律

要真正轻松驾驭答题范式,还要不断巩固成果。如何巩固?不妨让学生“分步达标”,分轮次、分层次,逐步达到要求。

刚开始复习时,能够一步到位的学生是少数。学生答题,堆砌术语、答非所问、装模作样,这说明他已经在有意识地规范答题。第二轮复习时对学生的答题就要提要求了,要能够准确表述,规范书写,扣题作答,层次清晰,这一时期用面批作业、作业展览、评卷现场还原等方法可有效促进学生内化。再次复习时,则重在对新题型的剖析,让学生在新题中找到旧题的影子,识破变化的假象,找到对应的答题规范,并做相应变化……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不同的题型,作为对常见题型和常见范式的补充。也可以让学生创造性的归纳公式,进一步简化答题范式,方便学生记忆。

作为教师,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内化”过程的主体,学生“内化”的过程和成效总是以一定的方式外显出来的。毫无疑问,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的,我们绝不要横加干涉或包办代替;该教师指导、点拨的,我们要适时适度地进行调控。

亲子阅读感悟 篇9

古人云,“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养成孩子的读书习惯将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与孩子一起读书,这是继剥离了脐带、戒掉了母乳之后我们和孩子之间形成联系和沟通的纽带,可以使我们与孩子形成共同的成长记忆。亲子阅读是一种既能给孩子也能给家庭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习惯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习惯。以下是我们队亲子阅读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营造环境

为了让孩子及尽可能多接触书籍,营造读书的家庭氛围,经常带孩子去书店,让他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故事、科技、诗、儿歌、地理、历史、国书、幼儿画报等各方面的都可以,以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慢慢发现自己读书的兴趣所在。

二、贵在坚持

我们家长每日都要为工作奔波劳累,给予我们孩子的时间都不是很多,其实孩子不会剥夺我们太多的时间,每天只要陪他阅读15至30分钟就已经足够了。持之以恒地去陪伴,多些时间给孩子,少些时间给电脑和电视,少些时间做家务。

三、阅读机会、形式多样化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对于孩子的阅读,不要过多地去干涉,只要孩子能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适时的对孩子的阅读提出要求,保护好孩子阅读兴趣,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群文阅读学习感悟 篇10

北区小学 寇丽霞

群文阅读学习感悟

2013年10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第五期的教师素质讲坛,先有崇高路小学的王晓娟老师做课“谢尔诗中的不可思议”,带着孩子们领略了谢尔大师诗中的有趣、搞笑、想象直到不可思议的感悟。之后吴群老师做课“孙悟空的成长启示”,带着大家在孙悟空生活的世界中思考。感觉很优美,孩子们飘起来的思绪,充分说明孩子真正的在用心阅读。之后,华南师范大学的于泽元教授就“群文阅读”是什么和怎么做做了专题的讲座。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体目标中要求孩子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要求小学生的阅读量在10000字左右。《薛瑞平班级日志》中的故事教学、每日所诵、经典诵读……她曾这样说:语文教学只要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培养起来了,语文教学中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对此,我认为“群文阅读”的引进是势在必得。

会上,于泽元教授从“群文阅读”的内涵、特征、选文、组织结构、课堂结构五个方面阐述了群文阅读的课程理念。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这个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就像王晓娟老师的由一幅简笔画让孩子猜测,引出谢尔大师的诗《懒懒的简》,到《作业机》的观察,由“一篇”到“一群”的大量阅读,尽量的让孩子去感悟,从而体会到谢尔诗中的不可思议。老师不讲太多话,不提太多问题,老师不发起太多讨论。如果老师的话多了,问题多了,对话多了,学生阅读的时间相对就少了,这群文章,学生就读不完了。所以“群文阅读”只有发展“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

群文阅读的特征:群文齐读,集体建构,内外结合,共同生长。要求我们以最大的真诚,充分信任儿童母语学习的能力,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为主要特征的精读教学一统天下的状况,通过全面的阅读指导,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引领孩子的阅读生活。构建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吴群老师的课上,围绕一个主线“孙悟空的成长启示”,引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思考。吴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没有太多的苛求,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前后呼应、高潮迭起……在这个过程中,吴老师也不是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这节课的“群文阅读”,吴老师的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学会放弃。通过让孩子们大量的阅读与交流、思考,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的思维结构:四个重要的观点:1.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把握是结构化的;2.在相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结构是相通的,阅读理解也是如此;3.教师对文本的结构把握得越深刻,越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教学才具有更多的灵活性。4.教学的结构要依据文本的结构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人们批评说:“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确实如此,如果只孤零零地进行一篇又一篇的阅读教学,就很难形成学生系统的知识结构,而“群文阅读”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问题。“群文阅读”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可以进行快速获取知识信息和能力迁移的训练,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均能获得不同的质和量。大量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开阔视野、积聚知识,逐渐形成整理并运用信息资料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能力。

自主阅读感悟内化 篇11

低年级词语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读准字音, 了解意思的层面, 而是要深入探究, 让学生内化文字, 提升运用, 达到既能理解词语, 又能够自然而然地运用词语, 实现词语积累和运用同步, 入心入理入情入境。现以几位老师的《画家和牧童》的阅读教学课堂片断为例, 试从词语渗透的角度, 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拼读复现, 字词理解入境入理

在小学识记教学中, 最常用的生字教学手法是复现, 通过多次反复让学生认识生字词, 加深印象, 形成记忆。《画家和牧童》一文中的词语难度适宜, 但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 除了复现之外, 还可以剖析字词, 让学生获得入境入心的感受, 从而深刻记忆生字词。

在教学生字时, 老师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读课文时遇到的难读字词, 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认为“拱手”难读, 于是教师抓住契机, 领着大家仔细拼读并理解。

师:拱手是一个动作, 古人在对别人表示尊敬的时候, 都会这样做。大家和我一起边读边做动作。

生: (齐读) 拱手。

师:文中不好读的词语大家一起来拼读字音吧, 遇到不好读的, 把拼音标在它的上面, 这样就不会读错了。 (生标拼音后自由读)

在教学中, 教者尝试了联系生活经验, 通过亲自示范做拱手的动作, 既能够让学生理解意思, 又能够体会古代使用拱手这一词语的特定意义, 让学生在直观体会中学会运用,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读文和交流, 学生对词语有了初步的印象, 在此基础上, 再让学生把生词放到句子中, 拼读复现, 让学生对词语有入境入理的感受。

二、调动生活体验, 内化文字入情入心

低年级词语教学, 不但要直观形象, 而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 根据学生的生活感受, 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来理解和体会, 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将文字内化于心, 入情入心地运用文字。为此, 有位教师是这样来指导学生:在帮助学生理解“著名”时,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 找出相近的意思来深化理解词义,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自己使用这种方法, 学会自学词语, 积累词语。

师:戴嵩是个怎样的画家?

生: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著名呢?

生:特别有名。

师:说得好。特别有名, 和著名意思很相近。这样我们就理解著名的意思了。

在理解某些能够直观表现的词语时, 教师要尊重低年级学生抽象能力弱的认知特点, 可以借助图画等形象直观的方式, 帮助学生理解。如在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时, “教师出示画面, 请同学上台指一指, 哪里是浓墨涂抹, 哪里是轻笔细描, 一生上台指示, 全体学生直观感受, 立刻理解。这种让小学生用手指一指画面的方法, 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师:文中有哪个句子是写戴嵩画技高超的?

生:他一会儿浓墨涂抹, 一会儿轻笔细描, 很快就画成了。

师:说说你不理解的词语。

生:“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吗?

生:“浓墨涂抹”是很浓的墨水涂上去,

生:“轻笔细描”就是轻轻描画。

师:这是形容国画绘画技巧的, 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看看哪个是“浓墨涂抹”, 哪个是“轻笔细描”? (生指出) 理解了词语, 大家再来读读句子, 想想你感觉到什么?

生:我感觉他不愧是个著名的画家。

师:好。等一会我们看看他为什么著名, 画的画到底如何。

教师将词语放在特定的句子中, 不但能够让学生入境入理感受词语, 而且能够释放词语的生命力, 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三、积累课本语言, 感悟词语提升突破

为了让学生感悟到画家的高超技艺, 教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体会, 并藉此学会理解意思相近的词语, 进行课文语言的积累。这是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 培养学生感悟词语的能力。

师:面对戴嵩的画, 人们都是怎么评价的?

生1:围观的人看了, 都纷纷夸赞。

生:2.“画活了, 画活了, 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生3:“画得太像了, 画得太像了, 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师:这样的夸赞语言简单, 但是生动形象, 我们也可以试试这样。我给大家准备了两个词语, 再把夸赞, 称赞, 赞扬用上试试。

生 (跟读词语)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生:“您画的斗牛图真是栩栩如生。”我称赞道。

生:你画的真是惟妙惟肖, 惟妙惟肖呀!我不住地夸赞着。

生:“你画的两头牛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我大声地赞扬道。

师:说得真好。从文中看到, 围观的人都纷纷夸赞, 说明戴嵩的确是个了不起的画家。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看看刚才的词语你还能理解吗?

通过领悟词语, 教师又让学生在积累的同时, 使用推荐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进行说话练习, 将积累和运用合二为一, 进行练习实践, 达到知行合一, 实现了内化于心, 提升运用的词语教学目标。

上一篇:趣味比赛新闻稿下一篇:赔偿押金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