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阅读习惯

2024-07-07

自主阅读习惯(精选12篇)

自主阅读习惯 篇1

伴随英语课改在小学教学中的推进实施,对学生英语综合素养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也愈发提升和突出。如何有效地在小学英语教育中发展学生语言素养与能力就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点,它的改进提升途径多种多样,英语阅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环节与阶段。英语阅读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它贯穿于整个小学英语教学中,为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理解语言知识提供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在英语阅读中还只是强调学生认知课文的词汇与大意,忽略对阅读策略与方法的培养,使得学生只会“阅读”不会“理解”。同时教师只重课堂阅读教育忽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只会在课堂上跟随教师指引阅读没有自主阅读的意识,造成对阅读积极性与兴趣不高,英语阅读能力与综合素质难以提升。

一、小学英语课内自主阅读策略与习惯的培养

课内阅读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拓展语言能力、教师发挥教学方法优势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将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于策略的培养基础打好,才能为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奠定基础,推动其阅读意识与水平的不断提升。下面就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步骤做详尽的分析。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认知课文疑难词汇句式。新课文中的生僻词汇与句式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自主阅读的主要阻碍,帮助学生妥善解决疑难词汇与句式的认读问题,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效率与质量。对此教师可采取的方法有:(1)教师对词汇句式进行针对性讲解,即在学生自读阶段中专门留出一段时间,由教师为学生就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讲授解惑,帮助学生认知其词汇概念,以优化随后自主阅读的效果。比如学习How much单元,学生对altogeteher一词不太理解含义,教师可用演示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如:

(2)让学生提前预习,自主查阅语言资料。学生在遇到预习中的生僻疑难知识点时,可通过自查资料自主解决的方法应对词汇难题,从而提升其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水平。

(3)小组合作,互动互助。让学生分为小组进行阅读,学生在遇有障碍时经由组内讨论,通过寻求组员的方式解决疑惑,这一方式既可以调动各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活跃度,强化其参与阅读活动的热情。同时学生间互助帮扶行动的开展也有利于提升班级学习氛围,给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建立带来提供环境下的动力。

2.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提升课文理解与语言运用能力。在学生对词汇句式有了掌握之后,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需要对文章内容与主旨进行认读并加以理解。教师可让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以自己的方式与想法对文章结构大意进行分析认知。之后可根据学生语言水平的不同,让他们选用不同的展示方法表达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成果:对水平不太高的学生让其选择大声朗读课文或是背诵自己熟读多次的段落予以展示;对水平较优异的学生让其选用自己的表述重新对文章大意进行阐述,或是对文章段落予以讲评表演,通过多样化的展示方式让各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发挥与实践,进行促进他们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阅读后加入文章摘要编写、续写仿写课文等写作训练,以写带读,通过各类英语课文的展示与训练手段提升学生语言掌握与运用的技巧,让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建立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与习惯,培养出对文章独立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二、小学英语课外自主阅读策略与习惯的培养

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内阅读的延伸拓展,也是学生深化课内阅读认知、提升语言积累与视野的重要途径。限于课堂学时所限,教师对知识的讲授以及对学生自主阅读意识的培养都会受到限制,而课外阅读就是提升培养效果的关键渠道,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才能更好地优化学生自主阅读的策略与习惯,促进其阅读能力与技巧的提高。

1.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不同于课堂阅读,学生在课外可以获得的阅读材料相比课文更加丰富多样,如何有效选择阅读材料,使其最符合小学生课外阅读需要就是一大要点。对此可以依据学生能力与实际,为其推荐《英语学习报》等英语教育报刊进行课外预读,相比其他阅读材料这类报刊的生僻词汇量不高、文章较浅显易懂,易于学生进行顺畅流利地课外自主阅读,避免材料过难打击学生阅读积极性,通过这类报刊的熟读理解加深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于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自主阅读。教师虽然不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但可以通过布置安排合理的阅读目标与任务,推动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效果与质量:比如教导学生在课外阅读遇有生僻词汇时尽量少查阅资料,通过自己对上下文的理解、词汇结构形式的判断等方式揣摩词汇涵义,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与策略;教师也可以规定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或减少回读次数,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英语阅读效率,加快认读节奏,推动其语言阅读技巧的提升。

三、结束语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策略与习惯,需要教师重视对自身教学思路与方式的转变革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将提升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与主动性作为教育方向,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在引导与督促中不断树立学生英语自主阅读的习惯,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磊.浅析小学英语高年段课堂自主阅读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5:65-66.

自主阅读习惯 篇2

单位:青铜峡市一中

姓名:侯宗文

英语课外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

青铜峡市一中 侯宗文

内容摘要:高中学生英语阅读量严重不足,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以及阅读质量长期不能提高。这一切要求英语教师应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指导,教师要精心选取课外读物,不断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方法,鼓励学生在大量的听、读输入后,要进行足够的语言输出,以阅读后积累的实效性促使阅读习惯的形成。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中学生英语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速度和质量长期不能提高。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只限于课内阅读材料,导致学生仅能应付解题,完成课文内容等有限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农村学生基础较弱,缺乏一定的词汇量,连一些基本的阅读书籍都无法读到。而《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高一年级课外阅读量累计要达到20万词以上;高二年级课外阅读量累计要达到30万词以上;高中毕业时,课外阅读量要达到36万词以上。当然学生本身的兴趣和阅读习惯是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高中学生英语课外自主阅读的习惯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英语阅读量不足,阅读方法欠科学,理解能力相对弱,科学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外自主阅读的习惯。

一、指导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许多学生不明确学英语的宗旨和目的,好象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甚至把课外阅读看成是浪费时间,得不偿失,不愿花费时间来阅读英语。有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喜欢用手或笔指着阅读材料来读,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对一词一句进行分析,甚至一遇到生词就忙于查阅,忽略了整体阅读,不愿意动脑去猜测词意。教师要彻底改掉学生这些不良习惯并非易事,得下一番苦功,要长期坚持,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为此,我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短文、可以少读,但要天天坚持,并要求自己做到对阅读任务有布置有检查,坚持利用好早读等课余时间定期检查,平时时间紧,可以少读点,假期时间长,一定要多读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克服学生的懒惰心里,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限时阅读,有利于集中学生的精力,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并对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解决,提高学生阅读的实效性。同时,要及时分析总结学生的阅读结果,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久而久之,便可积少成多,最终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不但能增加所学词汇的复现率,而且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异地给予阅读方法和技能的指导,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并不断地帮助学生树立起阅读的自信心,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精选课外读物促使课外自主阅读习惯养成高中学生的英语词汇有限,许多学生之所以不愿意阅读,缺乏阅读兴趣,主要就是所选文章词汇量大,生词多,影响阅读速度,学生不感兴趣,结果就坚持不下去。应根据所学词汇,选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的简单本 或其它一些简易读物。如以童话、寓言和小说开头,名人传记、报刊杂志上的文章,以适应高中学生的需要。由于学生各自兴趣爱好不同,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我坚持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能很快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水平。由于文化差异,学生平时很难接触到本土文化,这就使学生仅限在教材上而得不到有效的改善,量不能提高同时也会限制了质的提高。对此,我认为教师必需做到向学生推荐好的课外读物。

1、赏析性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校图书室里有小说、散文等书籍,这些作品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抒情,都有值得鉴赏的地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欣赏这些作品,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其英语审美能力。当然,这些读本应以简易为佳,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如:《双城记》、《雾都孤儿》、《傲慢与偏见》等。这类读物的特点是故事性强且题材广泛。此外,我还鼓励学生阅读《英语世界》、《英语沙龙》、《疯狂英语》、《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等报刊杂志,其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内容新颖,语言丰富、地道,学生通过阅读报刊杂志,不仅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动态,还体验了语言变化的日新月异。

2、扩展性阅读。由于学生知识少、阅历浅,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要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推荐介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或练习,进一步充实阅读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尽量读相同题材的文章,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文章,同时也可配套同步练习。在教学CANADA,NEW ZEALAND的时候教师可推荐学生去阅读一些关于世界各地风情的书籍,这样能很好的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所以,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进一步充实阅读的内容,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达到既能丰富课内所学知识,又能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

三、正确的阅读方法就是最好的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效率。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要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

首先,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设计一些有助于提高阅读技能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巧,如:猜词、略读、扫读、分清文章的事实和观点、推理判断、预测下文、理解大意、了解细节、理解文章结构、理解图表信息、理解指代关系、理解逻辑关系、理解作者意图、评价阅读内容等等。

其次,教师还要利用课堂教学设计一些阅读基本技能的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克服读必出声、逐字阅读、手指引读、转动颈部、纠缠生字、不时返读等不良习惯。

最后,教师要不断纠正学生阅读的不良习惯,进行正确的指导,刚开始进行阅读训练时,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坐姿端正、精力集中;默读,阅读时不要颤动嘴唇、不要出声;心读,不要用笔或手指指点着助读,影响速度;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扩大阅读视野,不要逐字逐词地阅读;避免“回视”现象,回视不仅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子、段落的意义;养成根据上下文或构词法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不要一见生词就查词典,猜不出而又不影响对主要内容理解的,可暂时丢开不管。

只要长期坚持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能在单位时间里捕捉到更多的语言信息。

四、鼓励学生习惯于语言输出,以实效促习惯养成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语言的输出,我在教学中经常强调学生注重阅读的积累,鼓励学生及时记录课外阅读英语读物的情况。如:阅读材料的标题、内容介绍、精彩语言、文化背景材料和读后感言等。

通过阅读后的积累,改变了学生被动阅读的思想,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还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积累,即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学生之间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一起分享阅读后的收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兴趣。实现语言从输入到输出的重要转变,达到学以致用的语言教学目的。

总之,为了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英语自主课外阅读,要让学生“自由活动、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积累和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跨文化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指导学生英语课外自主阅读时,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带领学生跳出题海,领会文化的差异、体会阅读的情趣,体验阅读所带来的成功感,使课外自主阅读的习惯最终得以形成和持久。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方法探究 篇3

关键词:自主阅读;读书兴趣;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所以,在引导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那么,怎样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呢?

1 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是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的基础

为什么有人喜欢读书,把读书看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而有一些人却不愿意读书,把读书当做苦差事呢?学生有没有读书的动力和兴趣,实质上是学生自身的心灵有没有被激活。而恰好阅读活动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激活和释放。在读书中,可以发现自我,从而经过努力超越自我,获得智慧的启迪,进而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

不过中学生在课外没有读书的习惯,甚至于连读书的兴趣都没有。当然中学生不喜欢读书,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只要学生自己喜欢读书,那么他自己就会想方设法的挤出时间,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去读书,从而使自己在读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前人的经验。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1 回归教材,动态教学

阅读教学必须回归教材,以自身的内在联系开发课程资源。我们很多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师对课堂文本阅读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有的人不用教材而是以课外阅读或文学常识的训练作代替,忽视了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不可否认,多媒体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虽然大大增加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对阅读教学冲击无疑也是巨大的。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如果学生没有充分阅读课文,而是让学生欣赏电视剧版的《红楼梦》,然后教师就直接引导学生讨论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可以想象学生怎么能够说的出来。这就忽视了电视剧与文本本身在表现内容和手段上不同。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补充而全方位代替文本阅读。

题目是课文的一扇窗户,只要我们通过简单的分析,就可以知道什么才是阅读的重点,这就会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去主动阅读课文。举一个例子,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课文中的“祝福”具体是指什么?它与课文自身的情节,主题有什么联系?所以教师在介绍课文背景的时候,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另外,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教师花大量时间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不但浪费学生思考的时间,而且更加不利于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1.2 课堂内外,相互衔接

世间的书籍浩如烟海,让学生从哪里开始阅读呢?对学生自身来说首先是阅读与课文相关的作品。经过很长时间的语文教学后,基本上学生都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阅读基础,这时候教师只要适当的引导和介绍,就能让学生的阅读范围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大。

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只有四十五分钟,太长的作品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全文阅读,那么可以尝试节选其部分文段在课堂学习,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剩余部分。例如:《边城》节选的是中间部分,那么对于主人公的结局没有介绍。所以学生在课外阅读《边城》的全文之后,为了更好的理解沈从文独特的小说风格,还可以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

1.3 教师激励,拓宽视野

教师可以在课外指导学生不断拓展阅读兴趣,走进经典,尝试理性阅读。不过由于阅读经典著作需要学生本身要具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和素养,所以在阅读前教师的帮助和必要的过程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断地激励学生接受挑战,才能促使其对语文知识进行必要积累同时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然后,进行针对性提出一些指导阅读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在自我超越中不断实现,而读书就是人生的自我塑造的一个重要的过程,是跨向成功的桥梁。

然而作为教师应该明白空洞乏味的说教,并不能够起到多少作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言传身教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自己多读符合学生自身需要的书籍,在阅读中自然引发学生对自我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设计。

2 正确的阅读指引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保障

阅读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注重人格的培养,培养出学生应该有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进入真正主动阅读的状态,读出自己感悟呢?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营造情境和阅读氛围,还要指导学生的阅读方向和阅读方法,从而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而纠正学生在阅读中的错误,最重要的是要指引克服阅读中困难的方法。所以,阅读教学的最终任务应该是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地阅读,提高自主阅读的质量。

教师是学生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直接引导者,所以为了防止学生迷恋于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也为了学生有好书读,因此教师要担负起指引学生阅读的方向的责任,让学生走进经典。不妨推荐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书籍,如经典的励志图书,红色经典图书等等。另外,还有一系列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中外名著。教师要尝试着让学生在阅读中磨砺意志,体验成功。

当然,教师也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类型,并加以引导和评价。教师也可以经常介绍一些题材风格类似的作品,用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阅读方向。

我们知道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困难的。但只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是能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的。只有让学生拥有了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他们才会更乐于进入更高层次的境界---人类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阅读内部动力的生成和培养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9月第591期.

自主阅读习惯 篇4

一、现状与问题:喜欢阅读+不会阅读

阅读理应成为青少年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当前青少年学生的“阅读问题”已成为影响他们综合发展的一块“短板”,深入分析当前青少年学生的阅读情况,可谓喜忧参半。

值得欣喜的是,“喜欢课外的自主阅读”、“有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已成为当前大多数中学生的基本阅读心理和阅读状态。从与上海市尚文中学初中学生的座谈会上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同学一致反映“阅读是自己课外主要休闲手段之一”、“基本上每天都能有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这一信息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近几年来,基础教育阶段“减负”行动确实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使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这一细微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正努力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将学生课外阅读从单纯的、被动的课业性学习转向多元的、主动的兴趣性阅读,在“以书培育人格、以书提升素养”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更为中小学着力推进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课外阅读辅导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从青少年学生当前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看,依然不尽如人意,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缺乏”:

一是缺乏阅读品味。综观当前青少年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现状,虽然他们用于自主阅读的可支配时间比前几年明显增多,但阅读品味不高。与初中学生的专题座谈显示,除了毕业年级之外,其他年级绝大多数学生的回家作业都能在两小时之内完成,而余下至少可以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但是,除了每天将这段时间用于看电视、玩游戏等之外,一部分学生表示会“看自己喜欢看的书”,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在看动漫、连环画等儿童读物,从中学阶段的人文修养、身心发展及社会化需求等来看,显然总体上缺乏这一年龄段应有的阅读品味,这样的阅读活动显然是学生基于“减压”需求的一种“释放压力的行为”,青少年课外阅读的应有目标与实际情况相去较远。

二是缺乏价值导向。进一步分析当前青少年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阅读内容品味偏低的现状,不难看出,在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价值取向上,缺乏清晰明确的引导。基础教育阶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成果日益显著,为学生“腾出”了越来越多的课外阅读时间,但是当他们置身于多元缤纷的媒介、丰富精彩的读物之中,在阅读类型和内容的选择上,显现不出清晰的课外阅读价值取向和阅读计划性。来自学生的信息显示,大部分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主要根据“流行”,即同学们都在看什么。而内容上则往往局限于外国动漫、动画之类,以轻松、有趣为阅读目的;也有小部分学生比较热衷于鬼神、惊悚类的故事小说,追求刺激。

三是缺乏技能培养。目前,青少年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应有的阅读技能,通俗地讲就是“不会读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时间分配能力。无法根据闲暇时间和阅读需求制订阅读计划、选择阅读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显然大多数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科学的阅读习惯。二是缺乏“深浅阅读”意识。书本是学生知识来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同种类、不同门类的书籍为不同的读者“预制”不同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的阅读和学习中善于掌握“浅阅读”和“深阅读”这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但是,从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信息显示,在初中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中,“浅阅读”的比率较大,普遍表现出“看过就算”的阅读行为。不少学生只是在完成作业之余,出于“减压”、“调节”的心理需要,找一些内容较轻松、形式较活泼、不必深入细想的动漫类读物,至于看什么书、怎么看书,学生就没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和设计了。学生觉得,“空下来时看书总比干其他事好,家长也不会反对”。可见,这样的阅读行为不仅在读物选择上,更是在阅读效果上,难以起到“开慧启智、提升素养”的实效。

综观目前青少年学生课外阅读的总体现状,距离以好书引导人生、以好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取向,显然存在着很大的距离。

二、思考与对策:价值厘清+习惯养成

青少年学生的课外阅读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消遣活动,更不能当作一种消磨时间的载体,而应当从课外阅读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关系上认识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综观上述青少年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方面的种种现象,有其更深一层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其一,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一个人对事物判断、行为决策的前提和导向。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人们对当前事物的认识,并且引导其未来行为的发展方向。课外自主阅读,作为一种学生在“自主时段”的自主行为,受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活动、读物、方法、时间、空间等诸多要素的价值取向影响,不同的课外阅读价值取向决定了不同的阅读行为和阅读结果。上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都清晰表明了他们对课外阅读的价值认识和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他们课外阅读的效果难以起到真正促进人格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的目的。

其二,生活习惯。长期以来,中小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课业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一旦他们在时间上得到“解放”,往往陷于迷茫之中,“把课外的自主阅读作为一种休闲方式、生活方式”这样的要求,对于他们来讲“太高”了,有同学甚至会问,“那跟做作业有什么区别呢?只是换一种书而已”。除了作业,学生们“耿耿于怀”的就只有“尽可能放松自己”了。所以,一旦有了空闲时间,尽可能“弥补失去的娱乐机会”,即便读书,也是找一些动漫类的“消遣性”读物,“读过且过”,没有真正将阅读视作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缺乏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其三,品味修养。对事物的品味能力和水平不是课堂上教得会的,不是考卷上答对了就能提升的,需要在日积月累的生活中慢慢体验、感受,逐步领悟、提升。但是,长期以来“圈养”在题库里的孩子,如何去体验、感受人生和社会的精彩,如何去提升对事物和世界的内在认识并从中汲取营养,培养自己的发现力、审美力和鉴赏力?长期以来单调、狭窄的“家一校生活”减少了学生观察世界、增长见识、丰富人生的机会,弱化了他们品味力的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课外阅读专题的确定和内容的挑选,降低了阅读品味。

其四,媒介导向。社会媒介是社会思潮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讲,媒介对于他们精神生活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诸如电视广告、明星推介、娱乐节目等视觉冲击力较强的媒介中呈现的内容,往往以其精彩的画面给学生打上深深的“导读导学”烙印,学生座谈中反馈的信息很好地印证了媒介的影响力。许多学生日常休闲时间之所以选择一些动漫动画的原因就在于这些是“电视上放的”,而相对于此,公众媒体上对于经典名著、科艺精品、少儿佳作等很少在“他们的时段、他们的节目”中生动推介和展示,缺乏足够的、正面的、个性化、多元化自主阅读的选择引导。

其五,学校辅导。学校是学生进行规范化学习的主要场所,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但是长时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干扰,大大弱化了学校对青少年人生发展的辅导。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减负”力度,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但是,学校在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还给学生的同时,缺乏如何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增能”的辅导,未能切实辅导学生如何有效利用时间、科学安排时间、精心设计内容,从而开展个性化的拓展性、提升性学习,以引导学生通过课余时间的有效学习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其实,青少年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并不是一项简单意义上的找本书来读读的课余事项,它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处在道德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过渡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媒介的导向力、明星的号召力、教师的教育力、同伴的影响力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向和影响作用。因此,有鉴于当前青少年学生课余自主阅读不容乐观的现状,聚焦学生自主阅读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一是形成学校辅导体系,指导学生确定个性化阅读框架。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是有效课外阅读的内在基础条件和保障。作为学生规范化学习的专业指导场所,学校在着力倡导“减负”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对课外阅读价值的清晰认识,明确不同的年龄段课外自主阅读的目的和目标,在切实树立正确的课外自主阅读价值取向的前提下,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需求,科学安排课余时间,精心设计课外阅读计划,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需要来确定个性化的课外自主阅读基本框架。

青少年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言就明、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教育的精心策划与安排,学校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征和阅读心理,有效挖掘并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精心搭建各种教育平台,巧妙设计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一个个自主体验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逐步达成学校辅导目标。

二是科学设计辅导活动,养成学生正确的课外自主阅读技能。中小学生正值知识吸收的旺盛期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学校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辅导的价值和意义,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学习观,仅仅是学生课外阅读辅导的第一步,学校阅读辅导更艰巨的任务是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辅导要求,搭建各种平台、设计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辅导活动中,不断增长自主阅读技能,提升自主阅读的信心,逐步学会并掌握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阅读计划,科学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精心挑选阅读内容,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推进阅读计划。

自主阅读习惯 篇5

研究实施方案

宝都街道贵和小学刘淑霞、冯燕、刘爱霞、刘凤萍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究形成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之道。

2.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意识和能力,学会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践行有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4.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阅读动机的因素之一;兴趣在动机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动机的最活跃的成分。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使学生对训练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试图通过下列策略,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动机:

(1)加强情感投入,激发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将会成为他们阅读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反之,任何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长厌学情绪。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兴趣,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2)选好阅读材料,引发阅读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阅读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保证阅读教学组织地系统,严密,循序渐进和深入,而且阅读知识新颖,奇妙,从而使学生开一把锁,上一层楼,心驰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3)利用阅读成果,发展阅读兴趣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当学生在阅读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心情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阅读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阅读兴趣越来越浓,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变被动阅读为主动探索。

(4)创设阅读情境,培养阅读兴趣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感情,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训练中,我们将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愿望,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2.阅读习惯的训练

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性阅读习惯是小学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

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知识。在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另外,要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多的主观能动,使学生失去了很多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率。因此教师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阅读习惯。

(3)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实际上,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再者,阅读本身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材料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在训练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4)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练习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布置一些对质和量要求有弹性的作业,注意对学生阅读积极性的保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留有不同要求的练习作业。这样,通过阅读作业,我们便可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方法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总量低段不少于5万字、中段不少于40万字、高段不少于100万字)。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河山,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方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分析探讨“自主阅读兴趣方法”对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影响,探讨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解决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不高的问题,以便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基。我们提出几点策略:

1、研究思路:

首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并规定课时,以确保学生在校有一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其次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帮他们找到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式。还与家长联手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家长也要认识到子女阅读课外书是有益于、有助于文化学习的。教师要推荐适合当今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并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读书计划,搜取学习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如建立班级图书角、举办“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开辟古诗词欣赏和名言警句小专栏、课文学习阅读链接、课文延伸阅读等,让学生有书可读,有主动去读书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还要积极开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活动,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举办红色经典故事会、开展课外阅读兴趣小组、不定期组织学生阅读竞赛、开辟古诗词欣赏和名言警句小专栏、每天利用晨诵10分钟个人课外阅读展现,午读20分钟自主读书,评选和表彰阅读小能手等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既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又可以更灵活更直观地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

2、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把握阅读方法的类型,从文献中确定课题的界定和研究内容。

(2)问卷法:通过对家长和学生一系列问题的调查,准确地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数目、时间、类型等

(3)观察法:通过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选取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和代表性。

(4)访谈法:通过与学生直接或间接交谈,了解学生阅读的基本情况(包括阅读兴趣、阅读倾向、方法、阅读范围等)等。(5)行动研究法:召开不定期的课题研讨活动,举行观摩课、研究课,撰写实验论文,开展读书活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

(6)经验总结法:及时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用以指导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课题研究拟初步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撰写开题论证报告。

第二阶段: 进行实验前期调查,摸清学生学情,第三阶段: 收集相关数据和前沿研究成果(2015年2月—2015年7月)

第四阶段: 进行分头实施;课题组成员及时收集资料,教学反思。(2015年9月--2016年1月)

第五阶段: 撰写结题报告(2016年1月—2016年2月)

五、预期效果:

通过此研究要达到以下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形成强烈的读书愿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学生掌握一些科学读书的方法。

(三)、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指导方法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整个学校会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六、预期成果及形式

1、文字成果:各类调查资料、论文集、学生作品集。

2、图片成果:学生阅读活动图片、其他图片资料。

3、可操作性成果:优化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习惯 篇6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226-02

2009年以来,我们对“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这一话题作了具体有效的探索,遵循学生心理内需规律,按照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三部曲”的培养策略,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习惯的达成。

第一部曲:以“三大工程”为途径,营造“我想读”的氛围

我校特别注重校园书香气、教师书卷气、学生书生气“三气”氛围的营造。在这种“气场”的潜移默化中,让小学生自主萌发一种“我想读”的心理驱动。

1.“视角冲击工程”。竭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站在我校大门口,一幅巨型大幅标语“书香校园、智慧人生;美好校园,和谐人生”就会映入眼帘。走进校园,左侧也有一幅大型宣传画:“让读书成为快乐,让学习成为习惯”。教室、走廊以及班牌上都可以张贴一些名言警句。

2.“藏书希望工程”。学校的藏书量基本就是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主要来源。三年来,学校网购和师生捐书约计1000册,争取上级图书项目约7000册,成都悦好美容医学院捐赠图书2000册……达到了每生25本的标准。

3.“阅读网络工程”。建立了“图书阅览室”,专人管理,本着“宁可读烂,不可放烂”的原则向学生开放。设立了“读书走廊”。开设了班级“阅读栏”或图书角。组建家庭“小书房”达学生总数的62%。这种校内“点面结合”、家校“互为补充”的阅读网络,为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创造了条件。

第二部曲:以阅读教学为载体,掌握“我会读”的本领

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真正的系统性的培训,只能在学校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得以实现。而阅读教学这个载体,正是小学生掌握“我会读”的主阵地。

1.制定目标:让“我会读”在循序渐进中完成。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良好阅读习惯的总目标,分化成三个分目标,分别在低、中、高三个年级段中完成。

低年级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喜欢图书,爱护图书的习惯。每天阅读能坚持十五到二十分钟;中年级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目标:有一定的课外阅读兴趣,初步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和与同学交流图书的习惯。每天能坚持四十分钟左右的课外阅读。高年级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目标: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能坚持一小时左右的课外阅读。

2.推荐书目:让“我会读”从精品图书中品味。作为人生阅读的起步阶段,我们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或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向学生推荐进行课外自主阅读。

3.方法指导,让“我会读”在精心策划中实现。

(1)设计阅读指导课。在星期五的阅读指导课上,或介绍我们向学生推荐的各段阅读报刊、图书,或向学生介绍语文课本中课文的出处,如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学生读《动物漫谈》;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习了《草船借箭》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

(2)抄读默诵齐动员。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课外阅读方法:掌握一般读书程序。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读报也要按阅读顺序,即先要通过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重点地看。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读书善于思考;读书贵在坚持;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选读法、浏览法、跳读法、粗读法、精读法、吸收性阅读法。

(3)做有个性的读书笔记。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读到写得精彩的文章、段落,词句。对于这些部分,我们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指导学生或做摘抄、或画图画,或向别人介绍自己所读的书,写“向你推荐……”,或写心得体会,如“感悟”“好书告诉我”等。

第三部曲:以阅读活动为平台,实现“我要读”的嬗变

一个人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为孩子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有了这种动力,学生才会自觉地为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实践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设计阅读活动“循环模式”:日→月→季→期→年→日,具体内容如下:

一设计了“日有所记,日有所背,日有所获”作为起点。坚持每天第一节语文课前,一名学生轮流到讲台朗读自己摘抄在阅读本上的精典的词语、片段、诗歌、文章等,一名学生到前台背诵自己在课外自主阅读中“斩获”的自己喜欢的文本材料,及时评价。

二是设计了“月末晒书会”,做到月月不同,班班不同,各具特色,贵在创新,以增强自主阅读强的吸引力。

三是设计了“季末书香漂流花落谁家”。教师、学生推荐一本书或名著,书中有“我来说两句”个性感言卡,发表内心的独特感受,形成了在阅读中合作,在阅读中探讨、求知以及升华。

四是设计了“期末亲子阅读”。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探讨、一起成长,让家长消除学生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的忧虑,支持孩子们课外阅读也变成常态。

我们深信,“让阅读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快乐,让自主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这种阅读境界和理想目标在我们的努力下,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高上刚,徐万山.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储晋.教会孩子阅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郑金洲,程亮.中国教育新进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培养习惯,自主作文 篇7

一、发掘材源,积累素材

1. 走进大自然。

赞可夫说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话:“学习观察并不需要到非洲去,也不需要到西伯利亚去,你们只要在屋子边那块草地上蹲下来仔细看一看,你们就会发现一个十分惊人的昆虫世界。”的确,生活中处处有迷人的世界,可学生们缺少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春花秋月冬雪、繁星苍穹、风雪雷电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可是,当老师布置学生写此类作文时,很多学生都束手无策。这是因为他们平时没有留心观察,没有细细地去体会。如果我们能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触摸,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指导他们学会观察的方法,学生的笔下一定是妙语连珠。

有一年冬天,前一天的夜里下了一场大雪。早读课正是我的语文课。看着外面铺天盖地的白雪,很多学生都走出了教室。学生们被这不多见的景致吸引着,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这场大雪。看到学生们兴奋的样子,我不忍心叫他们进教室早读,而是和他们一起谈论着这场大雪,让他们说说自己起床后到上学这段时间看到的情景。有的说“我推开门一看,呀!好大的雪!我一下子冲到雪地里捧起一把雪,抛向了天空。”有的说“我家的梧桐树上,挂满了雪,真好像是开满了一树的白花。”有的说“外面的山川、大地都穿上了白大衣。”有的说“我想到了一首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听着同伴的发言,更多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我随即让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只见他们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凝视着窗外。不到半小时,大多数学生完成了草稿。

夏天满天的繁星,早晨弥漫着的浓浓白雾,雨过天晴后空中的彩虹,绵绵的春雨,倾盆而下的大雨,傍晚天边奇特的火烧云……这些自然现象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时,我们就要不失时机地引领学生去观察这些可遇而不可求的自然现象。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更重要的是及时地引导他们去观察,去体会,学会用欣赏的态度对待生活。

这样经常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久而久之,他们将“采撷百花”。

2. 走进生活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到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并善于从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中捕捉习作素材。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有高兴的,有悲伤的,有苦恼的,有难忘的,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养成收集、积累这些素材的好习惯,写作时学生就能有话说,下笔千言。

有一次,学校举行了一场运动会。我班的“长跑将军”王飞飞,在1500的比赛中,起跑时跌倒了,仍带伤继续比赛,结果只拿了个第二名,她伤心地抱头痛哭。回到教室里,很多同学都唉声叹气,我没有多说,沉思了一会儿问大家:“你们觉得王飞飞同学今天的表现怎么样?”大家沉默了一会儿,接着就纷纷举起了手:“王飞飞今天虽输犹荣,因为她跌倒了仍能爬起来奋勇急追。这种精神就很可贵。”“王飞飞同学,你虽然没得金牌,可在我们的心目中你永远是最棒的。”“王飞飞同学,失败是成功之母,相信你能吃一堑长一智”。这时,王飞飞擦干眼泪坐了起来。我抓住时机说:“大家说得好,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你能从中吸取教训,勇敢地跟上去,你就是最棒的!”当天我就布置了一次小练笔《她又跟了上去》。在学生的作文中,有对当时情景的描述,有对自己心理的细致刻画,更有对王飞飞真挚的鼓励与赞许。

在班级中,还可以建一个“奇闻趣事”箱,每个同学都可以把自己最近了解的趣闻,用简洁的语言写在卡片上投进箱中,别的同学抽空可以读一读,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

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特殊的日子,如“除夕”、“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了解这些节日的不同风俗习惯,从中体味这些风俗习惯带给人们的情趣,并观察人们是怎样过这些节日的。生活就是我们作文的源泉,作文就在平凡的生活中。

3. 走进书籍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高尚的人交谈。所以,教师平时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让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将书中的优美词句和各种知识归类摘录。还可以让他们练习续写故事。这样“采撷百花”,就具备了“酿造甜蜜”的条件了。

二、拓展材料空间,培养个性思维

习作时选取一般的素材不难,但习作并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要融入作者的思想、认识、情感,这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如果要抓住素材的闪光点,显现素材的闪光点,就必须拓宽思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事物。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1. 培养捕捉的能力。

面对形形色色的动植物,教师要教给学生发现和捕捉具有闪光点素材的方法。如(1)抓特征。也就是抓住该事物有别于其他事物之处。如马和骡子的异同。(2)抓本质。同一事物,他可以给人以不同的表象,但他的本质是不会变的。例如,世界上就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西瓜,它们存在着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差异,但他们都有西瓜的味道和解暑的功用。这就是西瓜的本质。所以,在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辨,抓住事物的本质,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

2. 培养思辨的能力。

对于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思维的个性化就会呈现出来。比如围绕“我自豪”这个题目,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我为自己在校书法比赛中为班级夺得冠军而自豪。”有的说:“虽然在校足球比赛中,我班以1:2负于对手,但我们在比赛中团结合作、锲而不舍的精神可佳,虽输犹荣。”有的说“虽然我少了100元的零花钱,但我为救助了灾区而自豪。”……这样,同样一个题目,因思路不同,显现了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

三、激活思路,自主作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篇8

一、转变观念, 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1. 转变观念是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 树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观念。教师要改变“教”的观念, 相信学生, 敢于放手。要切实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 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领路人、督促者、协助者, 而不是灌输者。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情境, 开动脑筋, 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课堂要尽量减少老师的讲, 只有老师少讲, 学生才能真正地学。

教师也要教育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变被动为主动。高中英语知识容量和难度都在逐渐增大, 而且课文题材广、篇幅长, 长句、难句多, 因此光掌握书本的这些词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篇章理解和深层理解, 重视课堂笔记和语言综合运用, 课后整理和思考;不只是简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还要在课外自己增加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不能只满足教材, 要注重培养自学能力, 加强语音训练, 夯实基础。

2.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有部分学生把自己学习的失败归咎于基础差, 或者干脆承认自己不聪明, 而很少有学生认为是由于自己缺乏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帮助学生改变这种看法, 掌握有效方法, 建立起“我会学”“我能学好”的信念。如果课堂上老师讲的多, 学生活动少, 学生的能力肯定不会提高。要想有进步和收获, 必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才能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与方法

1. 扩大词汇量, 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高阶段词汇量陡增, 许多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感到吃不消。教师不仅要消除学生的恐慌心理, 更要注重词汇记忆方法的指导。

(1) 读音规则

英语单词的拼写和音标有着很大的联系, 因此在平时应引导学生多注意发音规则。如ph的音发/f/, 例如:photograph, physical, phrase, 而gh在单词里有时不发音, 例如:neighbour, thought, bought, night.但有时要发/f/音, 例如:rough, tough, enough.具体如何掌握英语的读音规则, 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观察规律, 总结方法。

(2) 联想法

例如broad, abroad和aboard这几个字母只是顺序不同, 很容易拼错, 那么想什么办法记牢abroad这个单词呢?abroad是出国的意思, 怎么才能出国, 最基本的从学好abc出发, 就有了通往国外的road了。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觉得不仅有趣, 而且觉得有点意思, 能帮助记忆。

(3) 举一反三, 联想拓展

比如, 成功的名词是success, 拓展成动词succeed, 形容词是successful, 副词是successfully。拓展成反义词是fail, 以及fail的固定搭配是fail to do, succeed in doing, manage to do。

(4) 猜一猜

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碰到生词, 不要先急着查阅字典, 应该根据上下文先去猜测该生词在句子或文章中的意思。

在早、晚读时,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体感官, 尽量做到三位一体。指学生在背单词的时候动口、动手、动脑结合在一起。不只是开口读就可以了, 还应该动手写一写, 大脑记得更牢。如果说读是培养语感的话, 那么写也有助于培养手感。背完5个单词用左手或本子盖住单词, 看着中文自己默写单词, 默写完自己校对。默错的再读、再写、再记。

2. 养成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进步

(1) 预习的习惯

蔡林森“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模式带给我很大的启发。例如上语法课之前, 我尝试先将含有语法规则和例句的导学案讲义发给学生去看和理解, 然后做相关练习。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 不是老师解疑释惑, 而是请其他学生一起讨论、讲解。经过这样的尝试, 学生不但积极主动地参与了, 而且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在提高。再如, 在上每节reading的新课之前, 要求学生先自己预先课文, 先不管生词, 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将生词划出, 通过上下文去猜一猜词意和词性, 再对照词汇表看自己猜的是否准确或接近。接着做导学案讲义, 并将导学案讲义上的知识点在文中醒目地标出。通过预习, 让学生明白哪些是重点, 哪些是难点, 哪些是疑点。

(2) 课外阅读和积累的习惯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至江海。”词汇的积累一定要靠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明白, 高考就教科书上的词汇量是远远不够的, 鼓励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好词、好句积累本。学生们的总结不仅仅局限在书本, 还包括平时的练习和书刊报纸。

(3)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一本合适的英文双解词典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如, 牛津高阶英语双解词典。遇到词汇方面的疑问要学会自己查字典, 通过字典的例句理解相同的单词或词组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词性, 不同的词义。但也要提醒学生注意, 并非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 特别是做英语阅读理解时, 边读边查不仅影响速度, 而且往往读到后面, 前面的就忘了, 一定要把握好查字典的时间, 在做完题目, 猜测词义之后去核对是可以的。

(4) 质疑的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落后而遭人讥讽, 顾虑重重。这时, 教师要善于诱导, 教给学生质疑方法, 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如果平时学生一味地服从老师的权威, 缺乏自己的思考, 不敢提出与教师的讲解有异议的问题, 那么这样的学生是没有创新精神的, 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首先,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文章的疑点, 巧妙设疑, 激发学生的兴趣, 形成强烈的探求局面。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其次, 当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时, 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 如果确实闪耀着新的思想火花, 教师一定要抓住契机, 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

(5) 自测的习惯

我们在每个单元结束后, 都会根据本单元新授内容给学生做一份综合性的强化训练测试, 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及时查漏补缺。现在提倡精讲多练, 学生在平时做大量的练习, 而老师不可能对所有的习题逐个讲解。那么学生除了要自己去钻研理解每道错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外, 还可以通过自测的方法去巩固。如单项选择题, 可以准备一本自测本, 把平时易错的题目先抄好, 但不再给ABCD的选项, 学生根据语境或提示做填空题。

自主阅读习惯 篇9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初中生对新事物有独特的好奇心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 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 通过演示一些新奇、特别, 又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吸引眼球的实验创设能产生问题的情境, 让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这一步至关重要, 因为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是自主性学习的开始, 也是我们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最好开端, 抓住学生“我要学”的有利时机, 引导他们尝试应用实验探究、资料查询、调查访问等方法学习知识乃至创新, 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

例如笔者在教凸透镜成像时, 为了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把蜡烛、打火机、放大镜和光屏发放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初步的实验观察, 学生发现成像时大时小, 物距时近时远, 猜想到像的大小可能与物距有关, “像的大小与物距究竟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这一步至关重要。这时候, 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启动了, 问题的解决成为他们学习发展的需求。“采用什么方案来探究呢?你计划怎么办?”现在进入探究设计的关键阶段。“我们还需要刻度尺, 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学生探究热情高涨, 主动请战, 我提供探究实验器材, 在他们与同伴的合作下, 自主探究并初步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结论。

二、重视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形成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 就会自觉地去学习, 就逐渐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根据专家统计, 形成良好成绩的各种因素中, 学习习惯占33%, 学习兴趣占26%, 智力占15%, 家庭影响占5%, 其他占25%。可见,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多么重要, 而养成自主性学习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学习习惯。笔者采用下列办法促使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形成:1.课前预习, 让学生记下不懂的问题, 带着问题来听课。2.课堂上鼓励学生多提问。3.课后布置复习和做作业, 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 巩固运用。4.提出要求, 让学生上网搜索, 查询资料, 调查访问等。5.不告诉答案, 让学生自己去独立解决问题, 去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重视交流与合作

提倡自主性学习, 绝不是让学生自己单干, 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而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要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 因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 它一方面暴露出学生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 另一方面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 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只有通过交流与合作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 让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别人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才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交流与合作有两种方式:1.师生合作。我在物理教学实践中, 常采用师生易位的方式与学生交流, 我甘当学生, 倾听“老师”的讲述, 在关键时刻才点拨学生。有时我故意当一名后进生, 引起学生的争议、辩论, 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发展自我, 完善自我。2.生生合作。学生不可能各个问题都问老师, 学生又共同生活在一个集体内, 这样生生合作显得更加重要了。我常组织学生小组学习, 分工协作, 共同探究, 组里的成员议一议, 做一做, 得出结论后又派代表到班里去交流。这样生生合作, 互帮互学, 互激互进, 既提高学习效率, 又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在教学中渗透过程和方法, 提升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能力的提高不仅依靠知识和技能, 而主要是依靠过程和方法的掌握, 重视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 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我在平时的物理教学实践中, 注意把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模仿这些过程和方法去获取新的知识, 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变得会学起来, 从而提升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怎样在教学中渗透学法呢?我从两个方面入手:1进行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渗透。 (1) 每学完一节内容后就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要求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2) 学完每一章或每个单元后进行复习小结, 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构建, 做到融会贯通。2.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渗透, 即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3.结合科学探究过程, 教会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法、理想模型法等。4结合科学探究过程, 教会学生利用数学物理方法。如利用函数图像分析实验数据, 利用数学公式表述物理定律等。学生学会了这些方法, 他们在学会的同时也变得会学起来。

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篇10

一、激发求知欲, 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求知欲,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欲望。

知识源于生活, 教学中若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挖掘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必将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中。

2. 体验成功, 激发兴趣。

“解出一道难题, 比吃一顿大餐还要爽”。学习上的成功体验, 同学的羡慕, 家长的欢欣, 教师的赏识无不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教学目标, 铺设思维台阶,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使他们在低起点中获得小成功, 进而在不懈努力中获得大发展。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让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二、创设新型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以及多媒体、网络科技下的新型教学环境, 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因素。

1. 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学生, 他们需要教师的信任和关爱。这就要求教师到学生中去,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以饱满的情感感染学生,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靠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 使学生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2. 运用现代科技创设新型教学环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有声有色的问题情境, 动静结合的图像变换, 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直观、有趣, “深奥”的数学知识不再是“魔术师帽子里跳出来的兔子”。同时, 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素材、交流信息, 教师和教材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教师只是设计者、导航者, 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

三、揭示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揭示数学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1. 让学生看到思维过程。

常有学生感叹“上课能听懂, 下课不会做题”, 便是人们常说的“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多以探究性的语言代替结论式的陈述, 深刻揭示知识间的联系, 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看到思维的过程, 并在此过程中从“懵懂”达到“彻悟”。

2. 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许多学生考试时, 感觉题目“似曾相识”却又“百思不得其解”。其根本就在于他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思维过程, 解题只是对所学知识的机械应用。因此, 要让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时, 多问几个为什么, 将头脑中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化、条理化。使学生逐步由“被牵着走”到能够“自己走”。

四、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只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亲历问题的探究过程, 才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 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1. 留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教育家达尼洛夫说:“教师讲的越多, 从而留给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进行活动提供的机会就越少。”在教学活动中, 留给学生足够的“空白时间带”, 使学生有较宽余的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有更多的体验探究、实践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习惯。

2. 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索。

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由来过程,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例如, 在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时, 可给学生适当分组, 准备好钉子、绳子、色笔和画板。放手让学生画, 以加强学生对椭圆定义的理解;放手让学生自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探求其标准方程, 并在“尝试———失败———再尝试”的过程中加深认识, 增强运算技巧和能力;放手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椭圆的几何性质。这期间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师只是一个“催产婆”, 在学生出现奇思妙想时给予褒奖和鼓励, 从而增强学生探求知识的乐趣, 由“苦学”变为“乐学”。

总之, 教师要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更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摘要: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 就是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激发求知欲, 创设新型教学环境, 揭示思维过程等方面对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谈了一点认识和体会, 并以此与广大同行探讨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100-02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落实新课改的课堂观和学生观,需要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真正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课堂中把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组织好。使班级中每一个学生对你的课堂感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进步及时给以表扬,不断激励求知欲,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出示眼镜店的情境图,并拿起一副一边镜片大、一边镜片小的眼镜问学生:请帮忙看一下,我要不要买这幅眼镜?”看见这幅眼镜,学生笑得前俯后仰。等学生笑够了,教师说:“你们笑什么?出个主意才好。”顿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眼镜不漂亮不能买,有的说眼镜一边大一边小不能买,有的说眼镜不对称不能买。教师接着问:“那到底怎样才是对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这样教师在学生的一片哗然中很自然的就引入了新课的学习。之后让学生自主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都很积极主动了,也很快的掌握了知识,促进了知识的内化。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教师要改变观念,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始终以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鼓励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看书,学生能讲的例题抽学生代表讲,学生会做的实验、操作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敢于放手。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并不断地树立学生的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数学。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瓶、自来水管等找到角,初步形成角的表象,再通过说说角是什么样子,来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做角:“生活中也有很多物品没有角,老师想考一考大家,用什么好办法让它们变出角来。”最后组织各小组组长领取活动材料(洋芋和小鱼刀、圆片薄纸、硬纸板和剪刀、两根筷子、几根小棒、球形橡皮泥),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做角。经过学生们的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一个个奇思妙想展现在我们面前,有的用圆形纸折出角,有的用的硬纸板剪出角,有的用小棒、筷子拼搭出角,有的用橡皮泥搓成长条又折成角,还有用小刀把洋芋切成角等等。可见只要教师大胆的放手让他们去尝试,让他们真正的发挥自己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也会给我们的课堂增添精彩。

三、教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自主不等于不要老师的指导,有许多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不会自主学习,不会把握老师给予的自主学习时间,更多的是在盲目的哄乱中浪费时间。学生在课堂上要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尊重,相互交流,互相模仿,互相帮助,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有疑问可以提出,有困难可以向同学请教。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9的组成”,其中有一个“对口令”的活动就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组成的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水平,选一个小组做示范:每个小组成员拿1-10的数字卡片,第一个同学举9的卡片说:“我出9”,第二个同学举2的卡片说“我出2”,第三个和第四个同学争抢着举7的卡片说 :“我对7”,最后四个同学齐声说:“2和7组成9”。这样依次进行1和8组成9,3和6组成9,4和5组成9……没等9的组成绕口令对完,其他小组的同学小声的跟着念起来。说明他们已经知道怎样活动了,于是教师放手让其他小组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

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交往,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亲情与关爱,从而开放自己的心态,张扬自己的个性。以学习主人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不断地提出质疑,不断进行探索和求知。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个性品质,对参与自主学习有顽强的意志力。例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积极地、大声的走到讲台上回答问题,并在回答完了以后询问其他同学:“我的意见说完了,谁还有不同的意见?请上来说。”或者说:“后面的我不会了,谁愿意来帮帮我?”后面的同学接上:“我有不同的意见……” 或者说“我的看法是这样……”,这样学生就能做到专心听讲,倾听别人的意见,并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知不觉中,学生自己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通过相互间的学习交流,很多的知识教师不用再讲解了。更重要的是,有些学生为了课堂上能好好表现,课前的预习和课后复习着实下了一翻功夫,长此以往成了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翁的位置上,让学生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 篇12

为了提升学生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好习惯, 化学教师要认识到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

一、当前中学生学习化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基本上都依赖教师, 严格按照教师和书本的导向去记忆和归纳知识, 很少有学生对教师或课本产生质疑。这样学生就缺乏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意识, 缺乏对问题的质疑、分析和探究能力。总结起来有以下问题:

1.没有意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 学生都能意识到分数的重要性, 因此他们都会以分数为目的来学习化学, 忽视了化学这门课本身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的衣食住行、工农业生产等都离不开化学。对于化学这门特殊的学科, 需要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 主动地探究、深入地思考, 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 将其作为一门可以锻炼自己、开发自己的课程。

2.缺乏积极学习化学的动力

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改下的自主学习方式转变, 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 被动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也是大部分中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除了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兴趣外, 在对待其他的课程内容上, 如课本理论知识、课后练习都不能做到积极主动, 更重要的是, 很少有同学能以探索、发现的态度来对待化学这门学科, 大多数同学都在“死读书”。这根源于缺少推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3.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弱

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大多是教师讲解, 学生记忆、背诵、练习、考试,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得死板、效率低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依赖教师“讲”的习惯, 遇到疑难问题时不会主动探究寻求解答。结果毕业生能力低下, 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究其原因, 多数学生都没能在上学的过程中形成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智力, 让学生有充足的动力来学习。要提高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能力。首先, 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其次, 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中学化学来讲,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1.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发现化学的乐趣

要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化学这门科目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知道化学对于他们并不只等于分数, 学习化学是一项技能培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升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 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其次, 要让学生发现学习化学的乐趣, 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的独特性决定了这门学科要比其他学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都与化学息息相关, 在平常的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同时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自我观察、师生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寻学习化学的乐趣。

2.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随着教学理念的进步, 教学的主要任务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转变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培养。“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知识讲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体制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且对于我们学生 , 传授知识固然重要, 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更重要。因为后者才是根本, 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学化学课是提升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当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 以引导为主, 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化学学习习惯, 通过日常学习来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 有意识、有能力主动地去进行化学课程的学习。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着很大影响,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当与先进的教学理念接轨, 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小组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 也要让他们从简单的知识学起, 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巩固基础知识, 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4.严格化学用语的读写规范

纠正化学用语读写中的错误习惯, 比学习新知识更加困难。因此, 教师的教学及任何示范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读写,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其他条件、符号的表示, 必须强调规范化, 对作业、试卷的评分必须严格, 要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严谨性。

上一篇:岩土工程中下一篇:六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