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项指标

2024-07-08

六项指标(精选5篇)

六项指标 篇1

一、泰勒及泰勒评估模式理论简介

拉尔夫·泰勒 (Ralph W. Tyler),生于1902年, 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论专家、评估理论专家。 泰勒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开创性地提出了评价活动和课程编制的原理,同时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美誉。他曾主持美国社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教育课程实验及评价的八年研究。在此研究的基础之上,泰勒提出了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估原理,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在全球的教育评估领域中,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仍然是泰勒的评估理论和评估模式。

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指导下设置的教育评估指标, 把教育评估工作看作是对效能的评定,认为评估的重点在于判断教育目标或者教育计划的实现程度。然而, 泰勒模式中最本质的部分就是对评估指标的分解,即在进行评估指标分解时,以整体目标为核心维度,一步一步细化为下位的一、二、三、四级指标,等等。

二、指标分解的原则

泰勒认为:指标分解时应遵循科学性、一致性、 独立性、整体性、可行性、可测性六大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的是:第一,评估指标是在总体目标指导下的一级级更为具体的、可执行的子目标,它是对整体目标进行的科学分解,子目标是所有评估活动中最关键最实质的标准。只有目标方向正确,才能分解出科学的指标。第二,指标分解的方法也应该正确,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合理地分析论证, 把握其内在规律并结合实际具体情况,科学地分解各项指标,从而建立和完善一个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二)一致性原则

指标必须充分地反映总体目标,根据总体目标分解的一级、二级、三级等指标,必须与总体评估目标保持一致。即分解的一级指标必须能准确地反映整体目标,每一层级的指标必须能正确的反映上一层级的目标。预定的目标决定了教育活动,同时也规定了教育评价就是找出实际活动与教育目标的达成度,从而通过信息反馈,促进教育活动能够尽可能地逼近教育目标。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若是对总体目标不能有全面、正确的把握,往往会出现各项指标与总体目标不一致的现象。要注意,在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中, 一定要坚持目标的一致性原则,它是制定一切具体、 可操作的下位指标的依据,我们不能脱离整体目标去拟定系列空洞的指标,也不能拟订出妨碍整体目标实现的指标,各项指标应与总体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

(三)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具体来说是指:各项指标的分解,要保证每一层级的指标之间互相独立,每项指标都要有明确的独特的含义,做到内涵明确、外延清楚、词义清晰、明白易懂。同时,指标的分解应使主评者对指标的理解无分歧,每项指标的含义尽可能不重复,同一层次的各指标之间在逻辑上必须是并列的关系,避免交叉或者因果关系。同一层级的指标中不可以从一项指标导出另一项指标。因为同一层级的每一项指标反映的是目标的一个侧面或局部,只有它们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时,才反映目标的全部。各项同级指标之间,应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否则,重复的指标被重复地计分,会影响整个评价的科学性,不利于评估工作的开展。

(四)整体性原则

在一个合理完备的指标体系中,每一层指标都应当反映教育目标的部分全貌。指标分解的过程中应权衡分析,深刻理解目标的内涵和外延,既要把那些外显的因素分解出来列为指标,又要把那些内隐的因素分解出来列为指标,不能把重要指标遗漏掉。指标应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性,它是一种可实现的期望,同时使被评者和参评者明白努力方向和达标的要求,为此而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产生新思想,不断做出新贡献。

指标的整体性要求,在实际的评估工作中也可能会遇到挑战。如在微观层面,指标的制定越详细、越完备越好,实行360度全方位的管理、细化各项指标, 有利于评估目标的实现。但是如果是在宏观层面、国家的层面,如果制定过于细致化、完备的指标体系, 那么在经济、文化、历史等背景完全不一样的省和自治区,不仅实施起来有困难,更可能会本末倒置,起到负作用。

(五)可行性原则

该原则强调的是指标设定必须切实可行,各项分解的指标应当符合实际,指标要求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使评估者能够通过指标体系对被评者做出区分和判断。指标分解与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到被评估对象或管理对象对指标的接受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订更细化和可操作的指标, 这样才是具有可行性的指标。

另外,可行性原则在强调指标分解的实用性方面主要说明了以下两个问题:其一,在遵循总体评估目标中心思想的前提下,应设置尽量少的指标层级和数量,这样有助于进行具体的评估操作,减轻施评的困难。其二,末级指标间的度量要保持平衡,权重设置要科学合理,保证教育评估工作量化的实现,而且进行的测量要有合理的区分度。

(六)可测性原则

泰勒模式中提到的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增值评估法,即考察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在某些方面的进步和提升的幅度。也就是说,如果要评价一名二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可以把该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成绩与他在一年级时、甚至是刚入小学时的数学成绩进行对比,把进步的大小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所以,评价指标一定应是一组可测性极强的描述性术语,而不是死规定,指标的掌握和运用应该尽可能灵活。

另外,指标分解的可测性原则也要求末级指标, 即所说的测评点应是由通俗易懂、可操作性的语言来定义,要尽量减少概念化、抽象化的条文。再者,指标内容应是可以通过实际观察或直接测量来获得明确结论的。各指标应该是一项项可测的、易操作的目标,可通过使用教育测量的手段进行测量。

三、指标的设置及符合原则的分析

在遵循泰勒模式下教育评估指标分解的六项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设置出与实际需要相吻合,并且切实可行的教育评价指标,一系列指标的组合就构成了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下文就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的相关评价等级进行说明,并选取一套省级指标进行实例分析。

(一)评价等级的说明

根据实际的需要,在考察被评估对象对指标的完成情况时,有时需要设置一个督导评价时所使用的等级分类标准:优、良、一般、不合格等。并要对达到各项分类标准的要求作出具体的界定说明。达到 “优”评定等级的标准是怎样的,“良”的标准是怎样的,等等。

(二)指标分解符合原则情况的评判

指标分解原则在教育评估指标制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现选取我国 《陕西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 (暂行)》(以下简称为《陕标》) 为例,我们选取 《陕标》中的“教师队伍”和 “教育管理”两个下位指标进行解读和分析,对其是否符合泰勒指标分解六原则的情况做出评判,并用 “√”表示符合。如下表1~表3所示。

1.一级指标(见表1)。

《陕标》中“组织管理”和“教师队伍”两项一级指标属于“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之中的两个核心维度。并且每项指标描述和评价的也是一个独立方面的内容,它们在整体目标方向上是符合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分类的,符合指标分解的科学性和独立性原则。一所规范化的学校至少应当包括 “组织管理”和“教师队伍”以及“学生成就”三方面的内容,而“组织管理”和“教师队伍”都反映了规范化学校的一个方面,符合指标分解的一致性原则。关于整体性原则,这两项指标含括了规范化学校评估的两大方面,能够把评价任务和评价要求等清晰的呈现出来。但是,由于这两项一级指标是非末级评测点,不能依据它们对评价对象进行细致化的考察, 进行量化的评估,还需要有更精细分类的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四级指标,因此在一级指标这个层面上, 它们暂时还不符合指标分解的可行性和可测性原则, 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细化和分解。

2.二级指标(见表2)。

表2所列的六项二级指标是从完善组织建设和提高教师素质角度来规范学校管理,符合指标分解的科学性原则。关于一致性原则,每一项二级指标与其对应的上一层级指标的上下位关系比较明确,都反映了 “组织管理”或“教师队伍”的一个方面。

从整体性原则来看,1.1、1.2、1.3这三个二级指标不能囊括“组织管理”内容的全部。严格意义上来说,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的社会实体。学校里根据不同的目标建立、由不同的人参与、代表各方利益的正式和非正式组织有多种,除表中所列1.2领导班子以外,还有诸如代表教师利益的工会,代表学生利益的学生会等组织。所以,分解的1.1、1.2和1.3三项指标不符合指标分解的整体性原则。

关于独立性原则,1.1、1.2、2.1、2.2、2.3这五个二级指标是“组织管理”和“教师队伍”一级指标下不同方面的分述,它们之间相互独立,且每项描述和评价的也是一个独立的内容,符合指标分解的独立性原则。表2所列的六项二级指标是非末级评测点,无法依据它们对评价对象进行量化评估,还需要三级指标或四级指标等才能做出更细致评估。所以,在二级指标这个层面上,它们也暂时还不符合指标分解的可行性和可测性原则。

3.三级指标(见表3)。

表3《陕标》中的十四个三级指标作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的最细化一级指标,它们在整体的目标方向上都属于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下的分类,符合指标分解的科学性和一致性原则。表中所列的同一项二级指标之下的几个三级评测点之总和,也都可以直接反应出其共同的上位指标内容,所以,上述三级指标的分解基本符合整体性原则。

关于独立性原则,《陕标》中的每项三级指标,以及同一项二级指标下的几项三级指标之间,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1.2.1指标中谈到的是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性别、职称、等内容,它们都属于领导班子成员的自然状况。根据泰勒的指标分解原则,应把 “领导班子成员的自然状况”列在三级指标1.2.1的位置,而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性别、职称等应分别归列到该三级指标下属的四级指标中,分列为1.2.1.1、 1.2.1.2和1.2.1.3等。

《陕标》中的三级指标,1.1.2、1.1.3、1.2.3和2.3.1几项不太具有可行性,有些目标的达成应是一个循序渐进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过程,要进一步细化努力的过程和程度。关于可测性原则,1.1.1、1.1.2、 1.1.3、2.1和2.2.2五项三级指标没有能够做到细致的量化,过于抽象,很难通过实际观察或直接测量等手段得出评估结论。由此可见,《陕标》在打造出一项项可测的、可操作的、具体的指标或测评点方面,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四、小结

通过对陕西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中有关“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二级和三级指标的分析,我们能对其是否符合泰勒模式下指标分解原则的情况做出基本的了解。由上文可知,其一、二、三级指标的制定都基本遵循了泰勒模式中有关指标分解的科学性、一致性和整体性原则,大部分三级指标符合指标分解的可行性和可测性原则。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三级指标和部分二级指标没有遵循独立性原则, 这就导致部分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逻辑性混乱,评测点很难细化,影响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可测性。

教育评估标准的制订事关重大,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视察兰考时所言: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如何才能制订出高质量的评估标准或评估指标体系,这是目前在全国各行各业质量评估标准或评估指标体系制订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和焦点问题,也是瓶颈所在。 如果我们能借鉴和遵循泰勒模式中有关质量标准和指标分解的六大原则,将科学性、一致性、独立性、整体性、可行性、可测性作为构建我国教育评估标准或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学术准则,那么无论是在国家层面,地方层面,还是在学校层面,班级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我们都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我们制订出来的教育评估标准或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才更加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另外,泰勒模式中有关教育评估指标分解的六大原则作为一种思想方法,不仅可以指导我们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目标,科学合理地分解各项指标,清晰明了地构建各项指标和测评点,也能启发我们更加系统地认识问题,更加精准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摘要:在教育评估领域,各级各类评估指标的制订与分解至关重要,这已成为我国教育评估领域指标体系建构的瓶颈。基于此,本文梳理整合了泰勒模式中有关教育评估指标制订和分解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性原则、一致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可测性原则,对我国陕西省的“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进行了实例分析,以期对我国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制订和构建有所裨益。

关键词:教育评估,评估指标,泰勒模式,分解原则

六项指标 篇2

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苏发〔2005〕15号)要求,到2010年,全省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要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此,特制定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

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在园人数与4-6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达90%以上。

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

三、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以上。

四、19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19周岁人口进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比例)达50%以上。

五、每个乡镇(街道)具有适应需要的社区教育资源并得到充分利用,基本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50%以上。

六、困难群体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资助体系健全;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外来务工农民的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

七、幼儿园均建成省标准幼儿园,其中60%建成“江苏省优质幼儿园”。

八、小学初中(含民办)的办学条件均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初步建立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办学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体系。

九、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均达到省优标准。

十、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政府及有关部门按教育规律和实施素质教育相关规定管理学校;各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十一、在岗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教师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0%,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60%,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5%,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以上。

十二、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教育城域网与辖区内大部分学校实现光纤连通,网上资源丰富、利用率高;中心小学、初级和高级中学校校建有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

十三、教育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十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城乡学校的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基本均衡。

十五、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普遍得到贯彻落实,办学许可、教育教学管理、招生收费等行为符合规定。

六项指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采样方法

通过每月随机抽取我院门 (急) 诊处方100张 (不包括麻醉、精神处方) , 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 共计2400张, 进行合理用药6项指标统计分析。

1.2 处方评价指标

包括处方用药的平均品种数、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的百分率、注射剂平均使用百分率、基本药物的平均使用率、药品通用名使用的平均百分率、平均每张处方平均金额等。

2 结果

我院门 (急) 诊处方用药的平均品种数为2.83种;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的百分率为37.5%;注射剂平均使用百分率为21.7%;基本药物的平均使用率为58.2%;药品通用名使用的平均百分率为100%;平均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为95.10元。

3 讨论

3.1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

该指标反映药物使用基本情况, 是评价用药多少的程度, 受疾病和治疗模式的影响。《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WHO对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处方药品要求平均用药数为1.6~2.8种[1], 我院该项指标为2.83种, 基本符合WHO规定, 并且略高于文献报道的2.63种[1]。

3.2 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百分率

此次我院调研结果为37.5%, 低于国内调研数据的38.2%, 但欧美发达国家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占所用药品的10%左右[2]。所以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和有效评价, 避免滥用, 减少细菌耐药性, 刻不容缓。

3.3 注射剂平均使用百分率

为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降低不良反应, 选择给药途径的原则是: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 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给药。注射剂使用比例是合理用药评价的重要指标。我院调研的结果为21.7%, 说明我院门 (急) 诊注射剂的使用符合WHO要求 (13.4%~24.1%) 。

3.4 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百分率

为了响应WHO的倡导, 结合国情, 我国基本药物的遴选原则是:临床必须、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百分率是考核处方用药合理性必不可少的指标。我院基本药物使用率为58.2%。

3.5 药品通用名使用率

我院的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100%。我院医生开具处方, 全部处方药品名都使用通用名, 反映了药剂科对《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力度和药师审方的技能日益提升。

3.6 平均每张处方金额

该项指标是评价合理用药四个基本要素中的经济性。目前, 我院平均每张处方金额95.10元, 略高于上海市松江区医疗机构的平均值86.4元[2]。

通过笔者对我院两年门 (急) 诊处方采用6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来看, 虽然我院门 (急) 诊用药基本合理, 但抗菌药物使用方面, 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仍比较低, 注射剂使用率也偏高等情况。因此在拓展药学服务的实践中, 一则应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手册》的宣传、教育和推广力度;二则药师应坚持做好处方点评工作。

摘要:目的 根据6项指标的数据分析, 了解二级甲等医院门 (急) 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通过每月随机抽取我院门 (急) 诊处方100张 (不包括麻醉、精神处方) , 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 共计2400张, 进行合理用药6项指标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门 (急) 诊处方用药的平均品种数为2.83种, 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的百分率为37.5%, 注射剂平均使用百分率为21.7%, 基本药物的平均使用率为58.2%, 药品通用名使用的平均百分率为100%, 平均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为95.10元。结论 采用6种指标评价门 (急) 诊处方的合理用药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我院门 (急) 诊合理用药水平较低, 应引起关注和干预,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门诊部, 医院,处方, 药物,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陈莲珍, 王淑洁, 王青, 等.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查[J].中国药房, 2003, 14 (3) :156.

六项指标 篇4

一、可写性———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可写性是指试题的内容不深奥, 考生不陌生。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 围绕“父亲开车打电话, 女儿该不该举报”话题命题。材料源于2015 年5 月9 日《楚天都市报》的一则简讯, 属于近期的社会新闻事件。二卷围绕“三个当代风采人物, 谁更具风采”话题命题, 材料同样来源于现实生活, 如“大国工匠”就是2015 年五一劳动节期间播放的系列记录片《大国工匠》的内容。

可见, 作文题目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和考生的生活经历及人生体验息息相关。如果考生只忙于低头读书, 陷于题海, 能应付这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吗?难道不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吗?据此, 我们的对策是:关注生活, 积累生活, 思考生活, 表达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生活, 体验人生, 关注社会热点, 激发写作欲望”。

考生可以有选择的看电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专题片等。可以有选择的阅读报刊:《半月谈》《中国青年报》等有关时事的文章。

自然也要阅读生活, 以“我”为圆心, 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半径。对触动自己心灵的事件, 对社会热点问题, 要记录、要思考、要表达。

当然, “可写性”中还包含公平性。高考命题不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不会违背学生认知规律, 尤其是全国卷, 一定会考虑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考生实际。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有了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就不难写出洋溢着时代气息的考场作文。

二、选择性———巧于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

选择性指考生对立意角度、文章内容、文体样式、表达方式等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和多样性。前两个指标在试题题干上常写成“立意自定”, 后两个指标在试题题干上常写成“文体自定”。

从立意角度看,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作文的立意就呈现出多个角度:如写给小陈, 可以点赞, 对她举报父亲的行为表示理解和赞同;可以质疑, 批评她举报父亲有违伦理常情;也可以点赞质疑并存。如写给老陈, 可以宽慰和劝导, 可以批评和指责, 可以批评和劝诫, 可以分析和说服, 也可以几点并存或任意组合。如写给警方, 可以点赞, 称赞他们依法办事;可以质疑、商榷或批评, 指出他们执法不够人性化;也可以几点并存。除此之外还可以写给网友, 写给媒体, 写给社会公众。

从文体角度看,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二卷要求考生“明确文体”。文体可自己选择。

据此, 我们的策略是:充分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

在立意选材方面, 本着熟悉而独特的原则。要立足材料, 重点发掘自己独特的生活积淀和情感体验, 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这样, 相对于其他考生, 自己便立足于高原之上了。全国二卷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面对三个当代风采人物, 最关键的是梳理三类人不同的“出彩点”, 对接到与自己理想相对一致、领域相对熟悉、思考相对深入的方面, 这样便可彰显自己的才情与深度。

在文体方面, 有的考生长于议论, 有的考生长于记叙, 如若文体自选, 便可扬其所长。2015 年贵州一考生的作文《“摄影机”如是说》, 就以记叙为主, 兼以抒情议论, 张扬了个性, 取得了与众不同的效果, 被评为一类文。

选择性客观上为那些并非“全才”而在某一方面又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用武之地, 如果是“通才”自然会锦上添花。

三、导向性———永远传递正能量

导向性是指试题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立意的意向, 实际上就是试题潜在的思想性。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作文题用“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的新闻事件, 二卷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 都是基于“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 渗透了依法治国理念, 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试题的教育功能的确得到了彰显。对此, 我们复习应考的策略是:立意积极向上, 永远传递正能量。

好文章是靠主旨的光彩照亮的。那些彰显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 总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而有些传递消极虚无的思想情绪、违背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的文字, 其作文的等级自然是末位的。

在文章中很好地传递正能量, 一要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二要积累这方面的素材, 并思考其中蕴含的思想。三要有意运用, 考场作文一定要“以意为先”。

思想让文字更为亮丽, 亮丽的文字照亮了阅卷老师的眼睛。

四、探究性———理性之花最美丽

探究性指试题要引导考生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探讨、认真研究, 尤其要加强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就需要考生对“女儿该不该举报父亲”的事件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提出公允的观点, 进行理性的分析、严密的阐述及丰富的论证。二卷让考生在三个当代风采人物中选择“谁更具风采”, 题目中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直接反映出考生思维能力的差异, “更”字更显思辨能力。

从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可知: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作文等次的高低。对此, 在备考中要加大对考生理性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是在理论上武装自己, 掌握人生哲理的一些原理, 尤其是有关辩证分析的思想, 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 不说“过头话”;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 观点不“近视”;用全面的眼光分析问题, 言理不“一根筋”。

二是多阅读一些富有理性思辨内容的材料, 如故事、名言、警句等。

三是在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如果是写记叙文, 在讲究形象生动的同时, 也要追求理性, 如叙事类的文章, 要着眼于事件所蕴含的思想;写人的文章, 要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的发掘;想象类的文章, 也必须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如果写议论文, 论点要能体现考生对生命、对社会的理性认识与思考;论据要与中心论点有本质联系;论证时要注意结构的逻辑层次、事理结合、辩证说理。

理性思辨不仅是艺术问题, 更是思想问题。反映了考生对客观事物的尊重, 对他人的尊重。

五、防套性———带着镣铐跳舞

防套性是指防止考生拿别人或者自己的旧作稍加改动作为应试作文。

多元立意角度的文题给考生提供了充分的作答空间, 但也出现了虚构和套作的问题。为此,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和二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基础上, 增加了任务型指令。如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父亲”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的谈问题、讲道理。在内容及文体上都有一定的限制。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中学会“带着镣铐跳舞”。

一是仔细审题, 严格按指令要求写作。如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 任务是“请给小陈、老陈和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 阐述你的看法”。任务的形式是书信体, 任务的内容是“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 即用“信”的形式表明态度, 阐述看法。书信其外, 思辨其中。无论形式和内容都要满足, 才算完成写作任务。

二是正确处理“限”与“不限”的辩证关系。如新课标全国二卷要求自己“明确文体”, 这是“不限”;一旦确定了某种文体, 写出的文章就必须符合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 这是“限”。如全国新课标一卷“选好角度”, 这是“不限”;但无论选择哪个角度, 都必须满足“书信其外, 思辨其中”的形式和内容, 这又是“限”。总之, 既要按规定动作跳, 又要跳得精彩。

六、难易度———在准确与别致上下功夫

难易度指高考作文试题的难度。试题的难易与试题本身是否容易理解有关。

难于理解的题目常常表现为主旨隐含在材料中, 思考的强度大, 可开掘的角度多。对于这类题目, 最重要的法宝就是按“焦点立意”进行写作。

所谓“焦点立意”就是核心立意, 是能覆盖整个材料内涵的立意, 是整个材料的中心思想。一则材料尽管角度很多, 但有主有次, “符合题意”与“基本符合题意”是有等次上的区别的。如新课标全国一卷的立意焦点是“法治理念”, 二卷的焦点是“人生价值”。瞄准“焦点立意”写作是“切合题意”的有效方法。

对于审题难度不大的试题, 要在内容上追求深刻, 在表达上追求新颖, 在书写上追求美观, 体现出“别致”的风采。

一般地说, 全国卷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 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素养。功夫在平时, 考生要努力培养自己健康的思想、良好的思辨能力、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参考文献

[1]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J].语文学习, 2015, (Z1) .

六项指标 篇5

各项业务指标不断向好

今年1~6月份, 江苏全省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02.53亿元, 完成电信业务收入375.12亿元, 同比增长8.7%, 其中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占总电信业务收入的72%;电信业增加值完成238.13亿元, 同比增长10.9%, 增幅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总量、收入和增加值三项指标均稳居全国第二位。

在用户发展方面, 上半年全省新增电话用户391.5万户, 总数达到8813.3万户, 互联网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新增76.2万户, 达1124.6万户, 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新增758.8万户, 达4384.9万户。全省电话用户数、互联网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都居全国第二位。

按照江苏全省2009年末总人口数7724.5万人计算, 上半年全省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14%, 比2010年底提高了5%。全省移动电话普及率达83%;固定电话普及率达31%。全省网民数突破3300万人, 网民普及率超过43%。

发展情况对比分析

1、业务收入平稳增长, 量收关系日趋平衡

今年以来, 江苏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 全省一扫金融危机带来的阴霾, 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迅速回升, 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业绩, 今年上半年在去年同期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基数较高的基础上, 仍然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 表明我省通信业发展持续向好, 实现了在较高水平上的又好又快发展。

另一方面, 今年以来全省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差距渐小, 一是因为今年起我国统一采用2010年不变单价测算电信业务总量, 数据更为客观、准确;二是反映了江苏电信业市场量收日趋平衡, 发展较为健康良性的现状。

2、3G用户成为主要增长点, 互联网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江苏移动电话用户已达6400.2万户, 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数654万户, 占总移动电话用户数的10.2%, 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其中3G用户为主要增长点, 上半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77.2万户中, 新增3G移动电话用户280.9万户, 占新增移动电话用户的59%。全省推动国有自主知识产权TD-SCDMA发展成效显著, 至6月底, 江苏TD用户达265.28万户, 占全省3G用户数的41%;上半年共新增TD用户107.8万户, 占全省新增3G用户数的38%。以上情况表明江苏作为东部强省, 在发展新技术、新业务用户上起到了引领带头作用。

移动和固定互联网用户都呈现较好增长势头, 截至6月底, 江苏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4384.9万户, 同比增长23%;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上半年共新增76.2万户, 比去年同期多新增10.3万户, 总数达1124.6万户。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为358.4万户, 占总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的35%。

3、行业转型成效显著, 数据和互联网业务成为亮点

上半年, 全省电信业实现非话业务收入达189.48亿元, 同比增长16.8%, 比我省总电信业务收入增速高出8.1个百分点;在全部电信业务收入中的比重达到51%, 非话收入已成为我省电信业务收入的主要支撑, 表明我省电信业不断调结构、促转型, 成效显著并且发展前景良好。

在各项非话业务中, 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以及移动增值业务成为主要收入增长点:上半年, 我省共完成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48.52亿元, 同比增长8%, 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占固定通信业务收入47%和总电信业务收入13%;完成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49.81亿元, 同比增长20%, 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占移动通信业务收入19%和总电信业务收入的13.4%;完成移动增值业务88.57亿元, 同比增长8%, 移动增值业务占总移动通信业务收入33%和总电信业务收入的24%。

作为行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省三网融合业务发展态势良好, 上半年我省IPTV用户新增56.95万户, 达226.18万户, 手机电视用户达156.98万户。

4、电信市场发展速度, 结构呈现均衡化发展

上半年, 江苏电信、江苏移动、江苏联通和江苏铁通的电信业务收入市场占比分别为34%、57%、8%、1%, 收入市场占比与去年同期基本一致。从同比增长率角度分析, 江苏电信、江苏移动、江苏联通和江苏铁通的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6.25%、8.98%、17.81%、19.99%, 增长率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3.18%、-1.96%、7.03%和11.82%, 各公司发展增速日趋均衡。各项数据表明, 3G牌照发放等政府市场调控手段正在显效, 新技术新业务也为运营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我省电信市场结构正逐步走向平衡。

具体做法和保障措施

科学规划为行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今年上半年江苏电信业认真做好《江苏省通信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及启动工作,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切实加强与地方政府“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和与各电信基础运营企业发展规划的衔接, 通过努力,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 更明确提出了“宽带江苏”和“无线江苏”战略;二是“宽带江苏”和“无线江苏”战略被写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后,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书记高度重视, 专门作出批示, 要求加强江苏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有效提升江苏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水平。这些都为江苏的通信业实现十二五时期的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增添了强劲动力。

抓服务促规范为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多措并举, 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调研、批评告诫违规企业等多种形式, 有效维护了全省电信市场秩序。全省电信业积极加强自律, 加强公司间沟通协调, 努力维护行业发展和谐环境;二是认真做好互联互通工作, 通过建设完善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 加强技术研讨等手段, 不断完善工作流程, 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互联互通工作水平;三是全省电信业扎实开展“心系用户, 满意消费”行动, 认真做好用户申诉受理工作, 不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深入推进共建共享为集约化发展提供样板

上半年, 江苏电信业认真推进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规范与自律并重, 有效维护通信建设市场秩序;二是全行业深入推进共建共享, 开展共建共享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培训;三是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光纤到户小区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 为全省推进光纤到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四是深入基层调研, 不断探索地铁共建、小区共进等共建共享新模式, 取得了积极成效, 确保全省通信行业走上转型发展的发展道路。

上一篇:自主阅读习惯下一篇:员工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