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总复习教学设计(精选8篇)
分数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1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把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系统化。 2、使学生牢固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通过运用知识解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答有关分数或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平时我们只是就题论题,而没有更多思考。其实,只要我们进行梳理,便会觉得它并不是那么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揭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 二、教学新课 (一)出示四个小题,让学生判断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式。 总结统一的数量关系式并板书。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和整数应用题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样,都是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所不同的只是将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用分数或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 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标准量(即:被比较量),弄清楚谁是标准量和比较量。其方法是用比较量除以标准量。 1、出示例1 a.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b、根据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那些不同的有关分数、百分数的问题? c、同桌合作,讨论完成。 2、出示例2 通过小组交流提出问题,并口头列式。 3.出示例3 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小结: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4.基础训练: 小组汇报交流完成1,2两个题。 (三)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与整数应用题中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应用题基本相似,只不过分数应用题中的倍数是以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类应用题通常标准量(即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要求的量所对应的倍数(即对应分率)也是已知的(或者能间接求出),解题以“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为依据。 解题方法一般是用标准量(单位“1”的量)乘要求量的对应分率。解题的关键是确定所求数量的对应分率。 1.出示例4 a.找准单位“1”的量。 b.口头列出数量关系式。 c.独立解答,交流想法。 2.出示例5 集体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后,想一想,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结: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3.基础训练: 第1.2小题口答,第3小题独立完成。 4.综合训练: 小组合作完成第4题。 (四)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小组讨论:题型上有什么特征?解题的关键是什么?解题的方法是什么? 1.出示例6 a.让学生独立完成。 b.提出问题,画线部分还可以换成什么条件? 2.出示例7 先让学生自己完成,就划线部分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3.出示例8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完成。 小结: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4.基础训练 先让学生自己完成第1.2题,再集体完成第3题,师画线段图帮助分析。 5.综合训练 让学生在横线上填出不同的条件,使其成为一道分数或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6.提高训练 提示:让学生可以用方程解答。你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先独立完成,不能解答时与同桌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好? (五)课堂总结: 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说说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 单位“1”× 几/几 = 几/几的对应量 已知 ? 已知 已知 已知 ? ? 已知 已知
分数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十册。
【学情与教材分析】六年级下学期有一大半以上的课程是整理与复习。而“分数乘法”是北师版六年级上期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时学生已完整地学完小学数学的全部课程。为了加强学生对分数乘法知识的整体把握, 提高他们的比较概括能力, 教学时,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观察、对比, 让学生对分数乘法建立全面系统的知识网络, 在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 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并巩固倒数的概念, 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复习的过程中, 通过观察、概括,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 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 增强合作精神,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提出课题
师:同学们,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 学了“分数乘法”后, 你已经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从分数乘法的意义、法则、运算律、应用四个方面来进行复习。
【评析】上课伊始, 通过谈话引出课题, 轻松自然, 同时唤起学生的回忆。
二、回顾知识, 提升认识
1.列算式, 说意义。 (屏幕显示)
(1) 一盒牛奶1/4升, 24盒牛奶多少升?
(2) 花坛里有80棵花, 其中1/5是月季花, 月季花有多少棵?
(3) 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1/2公顷, 1/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4) 一辆汽车行1千米耗油约1/12升, 照这样计算, 行6/5千米, 耗油约多少升?
2.先讨论, 后小结。
(1) 学生讨论后再汇报分数乘法的意义。
(2) 通过说算式意义, 教师归纳总结出这四道题的意义实质相同:求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3.先计算, 后交流。
(1) 上述四道算式让学生在练习本计算后, 分别说出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2)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 分数乘法中的所有计算方法可以用“分数×分数”的方法统一起来: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 也可以先约分后再乘。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
【评析】通过让学生先列算式后再说乘法意义, 先练习后再说计算过程。这样复习, 让学生建立统一的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知识脉胳。
三、巧用简便, 提炼技能
1.电脑显示下面题目 (运用简便算法) 。
2.要求学生先观察分析思考后再计算, 并说出你是怎样简算的。
3.师总结说明整数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评析】通过一组简便计算来提高学生计算技能技巧的训练, 不但巩固了在计算中巧妙运用运算律的算法过程, 而且明白所有整数运算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同时避免计算的盲目性, 提高对算法选择的自觉性;主动发现计算规律, 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四、解决问题, 提高能力
1.师提供信息 (如听课现场人数、各市参加听课各占总人数的n/ m等) , 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2.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你们还有哪些经验和体会?
【评析】创设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用分数乘法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条件, 使其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分数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 复习课 分数 百分数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83-02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整理复习是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的内容,全册学完之后对分数应用题的一次大型整合而进行的一次整理和复习。那么复习课必须针对这一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合,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相互联系。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并对形式各异的整理结果进行互评甚至争辩。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沟通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通过自主建构使学生将分散学习的知识通过沟通联系,串成线、连成片,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学习重点、难点】
沟通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学习过程】
导语:亲爱的同学们,温故而知新,知识若不盘点,则如置身于大漠一般茫然,将知识精华集优整合,让你轻松积累、快乐学习!
一、复习
1.关于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2.解决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策略是什么?
3.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经验是什么?
4.我抓住分数应用题的主干——“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引导学生对其深入研究。然后“按你的理解,用图表达这条信息的含义”,来再现这句话的本质特征,并以此来体现学生对这一知识的个性化理解。
设计这一“抽象→具体”的过程,为学生充分理解男生与女生之间的数量关系,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理——梳理知识
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将分散学习的知识通过沟通联系,串成线、连成片,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这是复习课的主要特征。
如:在学生对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深入了解之后,我顺水推舟:“你还能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哪些信息?
学生想了想写出自己想到的信息,然后同学之间相互补充,进行分类整理如下。
1.分率(百分率)
(1)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7.5%);
(2)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62.5%);
(3)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66.7%);
(4)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40%)。
……
2.比
(1)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多的比是5:3;
(2)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3:(3+5);
(3)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5:(3+5);
(4)全班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5):3。
……
3.倍数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倍;
(2)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与的倍或(1+)倍;
(3)全班人数是女生的或(1+1+)倍;
(4)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4.份数
(1)男生5份,女生3份,全班共(3+5)份;
(2)男生人数比女生多2份;
(3)男生人数比全班少3份。
……
5.等量关系式
(1)男生人数的与女生人数的相等;
……
三、练——拓宽知识,寻求解题策略
延伸、拓宽知识是复习课的基本点,练习设计与新授课不同,应换个角度,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但要有度,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多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经过关键句的联系与沟通后,练习设计没有向 “深、难偏、怪”上发展,而是以“双基”为核心,力求做到从“薄到厚”,拓宽学生的思维。
首先引导学生利用关键句补上条件和问题,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应用题。例如分层练习:
聪明的你,开动脑筋,给关键句子补上条件和问题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应用题,你能想出几种?
学生:
1.某班有女生18人,女生人数占男生的, 全班有多少人?(或男生有多少人)
2.某班有男生30人,女生人数占男生的, 全班有多少人?(或女生有多少人)
3.某班有学生48人,女生人数占男生的60% ,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4.某班男生比女生多12人,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
再以第一题为例,用多种方法解答。经过交流和整理,基本解题方法有:
经过联想与沟通,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一道基本分数应用题转化为整数、倍数、分数乘除法、比例等多种方法来解答,优化了解题的策略。
四、清——清理疑难问题
通过复习有关的分数应用题的知识体系,又进行了相互联系,我们在解题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解决问题时,审题不够细心,分析不到位,单位“1”找不准。量与率没有相互对应。关键要学会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分析。
2.计算的技巧有待提高。(百分数在计算时互化为分数便于约分使计算简便)
例:小明读一本书,已读与未读为3:5,再读36页就读完全书的60%,全书共多少页?
解决这一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36页所对应的分率,即:(60%-),所以求总页数,即:36鳎?0%-)。
这一环节是清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策略和关键,使问题迎刃而解,给学习困难孩子一个方法的指引。
五、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总结出:理、分类、整合——形成知识网络——练——清。
分数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4
一、熟悉课本内容
文综包含政治、历史、地理三大科目,与高考其他科目相比,这三科是理论性非常强的科目,要背诵记忆的内容十分繁杂,这就要求大家备考文综要掌握方法技巧了。课本是学习文综的主要工具,高考的考纲也是根据课本内容来定的,所以,熟悉课本内容是复习文综的首要环节。寒假期间,同学们要回归课本,熟记课本章节知识点。
二、建构知识体系
寒假时间比较宽颂,同学们要抽出时间来建构文综三科的知识体系。把课本繁杂的内容精简化,构建好知识框架,复习的时候就能一目了然,做大题的时候也可以根据知识框架去找思路,想关键词。
三、模拟训练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教学反思 篇5
1、让数学在生活中绽放
让学生根据两条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说出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后,我紧接着追问:“请大家比较一下,在解答这些具体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后,得出解题方法;知识让学生自己疏理;规律让学生自己寻找;错误让学生自己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突出了解题思路的开放性,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百分数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6
1、知识的梳理。分数百分数应用分三类:第一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第二类“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第三类“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又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第一类主要是百分数分数意义的理解学生较易掌握。第二类和第三类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也是复习的重点。
2、沟通联系“想把书读薄”。这是我们复习课教学中最欠缺的。百分数应用,通过条件或问题的变化能变出很多的类型,在教材中也常常以题组的形式出示,学生做的“头晕眼花”,我们老师无奈让学生归类。其实,百分数应用新授时是分类教学的,而复习课更重要的任务是沟通各种题型。
3、查漏补缺。这也是复习课的一项任务,练习设计要有层次,并及时反馈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对症下药”。同时,在练习时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如:找单位1的练习时,我就设计了二种,单位1明显的;单位1隐藏的。让学生明确找单位1的重要,也知道了找单位1的方法;只列式不计算环节,学生出现了混淆,这时通过师生共同订正,使学生明确了等量关系式的重要。
不足之处表现在:
1、整理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不够,对于应用题的联系还没能使学生理解,这样学生在做题时,有的还是靠死记硬背来支撑,缺乏灵活性。
2、教师的教学机智还不够,看到学生回答不好,还是一味的引导,以至于拖延了时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分数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7
精选例题要依据学生基础、高考要求来选题, 精选例题目的是要学生听懂、会做、做对、做好, 要能记住、能应用、能得分.我们精选例题的基本要求是;
一、选择基础题及中等难度的综合题, 夯实学生基础
历年的高考试题其难易比例是3∶5∶2, “3”表示基础题, “5”表示中档题, “2”表示难度稍大一些的试题;要让学生明白, 基础题打底、中档题决定命运, 最后一、两题是为尖子学生锦上添花的.因此, 我们选题的第一要求就是选择基础题、中等难度的综合题, 以夯实学生基础.
以热学为例, 热学试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分子动理论、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的关系、物体的内能及变化、热力学定律、气体状态参量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其试题大多是“拼盘试题”, 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 就可以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B) 物体的温度越高,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C) 悬浮在液体上的固体微粒越大, 布朗运动越明显
(D) 吸热的物体, 其内能一定增加
例2如图1, 某同学将空的薄金属筒开口向下压入水中, 设水温均匀且恒定, 筒内空气无泄漏, 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 则被淹没的金属筒在缓慢下降过程中, 筒内空气体积减小,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气体向外界放热
(B)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
(C) 气体在单位时间与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的分子数不变
(D) 筒上外加压力F在逐渐减小
再以万有引力定律为例, 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3我国未来将建立月球基地, 并在绕月轨道上建造空间站.如图2所示, 关闭动力的航天飞机在月球引力作用下向月球靠近, 并将与空间站在B处对接, 已知空间站绕月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万有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航天飞机正加速飞向B处
(B) 航天飞机在B处由椭圆轨道进入空间站轨道必须点火减速
(C) 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月球质量
(D) 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空间站受到月球引力的大小
再以波的问题为例, 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4如图3所示, 左图为某一列波在t=1.0s时的波动图象, 右图为x=4m处的P质点的振动图象, 则对该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沿x轴正方向传播
(B) 沿x轴负方向传播
(C) 波速为4m/s
(D) 波速为6m/s
透彻的分析、讲解, 让学生完完全全理解, 明明白白领悟, 扎实夯实基础知识.
二、选择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的试题
近年高考试题中有大量的试题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 通过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不只会分析复杂的“纯物理”现象, 还要能对实际情景进行分析, 建立物理模型,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5农民在精选谷种时, 常用一种叫“风车”的农具进行分选.在同一风力作用下, 谷种和瘪谷 (空壳) 谷粒都从洞口水平飞出, 结果谷种和瘪谷落地点不同, 自然分开, 如图4所示.对这一现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M处是谷种, N处为瘪谷
(B) 谷种质量大, 惯性大, 飞得远些
(C) 谷种和瘪谷在竖直方向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D) 谷种飞出洞口时的速度比瘪谷飞出洞口时的速度小些
例6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体重为m=50kg的小芳在一次校运会上, 最后一次以背越式成功地跳过了1.80米的高度, 成为高三组跳高冠军.忽略空气阻力, 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芳下降过程处于失重状态
(B) 小芳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C) 小芳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的重力
(D) 起跳过程地面对小芳至少做了900J的功
例7 (2007年25题) (20分) 目前, 滑板运动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如图5是某滑板运动员在一次表演时的一部分赛道在竖直平面内的示意图, 赛道光滑, FGI为圆弧赛道, 半径R=6.5m, C为最低点并与水平赛道BC位于同一水平面, KA、DE平台的高度都为h=1.8m, B、C、F处平滑连接.滑板a和b的质量均为m, m=5kg, 运动员质量为M, M=45kg.
表演开始, 运动员站在滑板b上, 先让滑板a从A点静止下滑, t1=0.1s后再与b板一起从A点静止下滑.滑上BC赛道后, 运动员从b板跳到同方向运动的a板上,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2=0.6s (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 .运动员与a板一起沿CD赛道上滑后冲出赛道, 落在EF赛道的P点, 沿赛道滑行, 经过C点时, 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N=742.5N. (滑板和运动员的所有运动都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计算时滑板和运动员都看作质点, 取g=10m/s2)
(1) 滑到C点时, 运动员的速度是多大?
(2) 运动员跳上滑板a后, 在BC赛道上与滑板a共同运动的速度是多大?
(3) 从表演开始到运动员滑至I的过程中, 系统的机械能改变了多少?
该题以学生非常熟悉又喜欢的滑板运动为背景, 试题从中学教学和学生实际出发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引导考生在学习中要关注社会实际, 用物理视角观察分析实际问题.
三、选择源于教材、有利于夯实基础的改造题
“考课本”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特点, 引导学生对课本作全面的到边到角的阅读, 特别关注自己以往疏忽的知识点, 课本中的阅读材料, 课本中的著名实验, 课本中研究性学习和现代科技问题.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8 (2007年14题直接取材于教材上的演示实验) 如图6所示, 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支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 另一端有个用卡子卡住的可移动胶塞.用打气筒慢慢向容器内打气, 使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 这时读出温度计示数.打开卡子, 胶塞冲出容器口后 ()
(A) 温度计示数变大, 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 内能减少
(B) 温度计示数变大, 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 内能增加
(C) 温度计示数变小, 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 内能减少
(D) 温度计示数变小, 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 内能增加
例9 (2007年15题教材上习题的引伸、变式和拓展) 如图7所示, 矩形线圈abcd在匀强磁场中可以分别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P1和P2以相同的角速度匀速转动, 当线圈平面转到与磁场方向平行时 ()
(A) 线圈绕P1转动时的电流等于绕P2转动时的电流
(B) 线圈绕P1转动时的电动势小于绕P2转动时的电动势
(C) 线圈绕P1和P2转动时电流的方向相同, 都是a→b→c→d
(D) 线圈绕P1转动时dc边受到的安培力大于绕P2转动时dc边受到的安培力
例10 (2007年16题各选项都源自教材)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
(B)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中, α粒子动能很大, 因此贯穿物质的本领很强
(C) 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 将发生β衰变
(D) 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射线
例11 (2007年19题各选项都源自教材) 两种单色光a和b, a光照射某金属时有光电子逸出, b光照射该金属时没有光电子逸出, 则 ()
(A) 在真空中, a光的传播速度较大
(B) 在水中, a光的波长较小
(C) 在真空中, b光光子的能量较大
(D) 在水中, b光的折射率较小
例12 (2007年22题 (1) 直接源于教材实验) 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 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 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__________.
A.游标卡尺B.秒表C.坐标纸D.天平E.弹簧秤F.重垂线
实验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
(B) 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 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D) 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 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E) 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 应该用一条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四、选择有“高考味”的试题
高考试题文字表述严密, 文字阅读量较大, 题目背景真实、可靠, 不计的现象明确说明.第二、三轮复习期间, 结合高考试题的特点, 认真精选“高仿真”的试题,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强化综合训练, 让学生感受高考, 以求适应真正的高考.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13 (16分) 如图8所示, 在高为1.25m的光滑水平台面上放着两个质量分别为0.2kg和0.3kg的小球B、C, 两球间用轻质弹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0.1kg的小球A以v0=10m/s的水平速度与B球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正碰并被反弹球从水平台上下落后落地点距平台右边缘的水平距离为1m.已知三个小球半径相同, 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 不计空气阻力, g取10m/s2.求:
(1) 碰后小球A的速度;
(2) 碰后小球B在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例14 (19分) 在赛车场上, 为了安全起见, 在车道外围一定距离处一般都放有废旧的轮胎组成的围栏.在一次比较测试中, 将废旧轮胎改为由弹簧连接的缓冲器, 缓冲器与墙之间用轻绳束缚.如图9所示, 赛车从C处由静止开始运动, 牵引力恒为F, 到达O点与缓冲器相撞 (设相撞时间极短) , 而后他们一起运动到D点速度变为零, 此时发动机恰好熄灭 (即牵引力变为零) .已知赛车与缓冲器的质量均为m, OD相距为S, CO相距4S, 赛车运动时所受地面摩擦力大小始终为F/6, 缓冲器的底面光滑, 可无摩擦滑动, 在O点时弹簧无形变.问:
(1)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多少?
(2) 赛车由C点开始运动到被缓冲器弹回后停止运动, 赛车克服摩擦力共做了多少功?
例15 (19分) 如图10所示, 两个光滑的定滑轮的半径很小, 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 斜面的倾角为θ=30°.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细绳连接甲、乙两物体, 把甲物体放在斜面上且连线与斜面平行, 把乙物体悬在空中, 并使悬线拉直且偏离竖直方向α=60°.现同时释放甲乙两物体, 乙物体将在竖直平面内振动, 当乙物体运动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 甲物体在斜面上均恰好未滑动.已知乙物体的质量为m=1kg, 若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甲物体的质量及斜面对甲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
例16 (20分) 如图11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方空间被竖直的与纸面垂直的平面MN分隔成两部分, 左侧空间存在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 场强大小E1=mg/q, 右侧空间有一长为R=0.8m的轻质绝缘细绳, 绳的一端固定于O点, 另一端拴一个质量m2=m的不带电的正在与纸面平行的竖直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的小球B, 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大小vB=8m/s, B物体在最低点时与地面接触但没有相互作用力.在MN左侧空间中有一个质量为m1=m的带正电的物体A, 电量大小为q, 在水平面上与MN平面水平间距为L时由静止释放, 恰好能和B物体在B运动到最低点处发生正碰, 并瞬间成为一个整体C, 碰后瞬间在MN的右侧空间立即加上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 场强大小E2=3E1.
(1) 如果L=0.2m, 求出整体C运动到最高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 及此时绳拉力是多少?
(2) 当L满足什么条件时, 整体C可以在竖直面内做一个完整的圆周运动. (g取10m/s2)
这些计算大题具有着重考查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建立物理模型及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特点, 是为尖子学生锦上添花而设计的.
科学训练包括: (1) 审题能力的训练: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 (2) 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的训练; (3) 画示意图的习惯和能力的训练:用形象思维帮助抽象思维分析题意借助画草图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 展示物理过程, 正确选择研究对象, 正确进行受力分析, 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 (4) 建模能力的训练; (5) 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的训练:教师课上讲的例题不宜多, 要有充分的时间做示范.要注意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 如“2、1/2”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等. (6) 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平时依赖于计算器进行运算, 或者遇到繁的运算就列式不算, 致使计算能力退化, 考试中遇到较繁的计算就容易出差错, 所以在复习后期要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 不许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7) 应试技巧的训练:先易后难, 先熟后生, 先高后低;阅读要快, 审题要慢;书写要快, 计算要慢.做到仔细审题, 把握信息, 规范答题, 稳中求快, 一次成功.
第三轮复习中理综模拟考试的选题制卷要做到: (1) 难易比例合理: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试题为主, 体现新课程“注重全体学生发展, 使每个学生都成功”的理念. (2) 传统题与体现新课程试题的合理搭配, 特别是要多选一些体现新课程的新颖的试题. (3) 试卷结构要稳定, 试卷考核的知识点分布要合理. (4) 注重过程、方法的考察, 考察学生的科学素养. (5) 注重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考察, 重在检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含知识的迁移能力) 等等.
以上是笔者在近年高三物理总复习中的一点做法, 总结于此:一方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另一方面意在抛砖引玉, 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杂谈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回顾;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62-01
课程结束,中考在即,师生全面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是我们极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愿与广大同仁交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实施素质教育,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当前,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紧迫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回顾近几年初三数学总复习工作,应当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从复习内容上看,由于受到中考的制约,出现考什么内容,就复习什么内容;题分值多的教学内容重点复习,与考试内容无关的就舍去,如计算器的使用知识。从复习方法上看,以通过练习题型多样化和掌握相应的解题模式来达到使学生取得较高考试分数的目的,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练习大大膨胀,学生沉溺于题海之中。另外,从应试教育出发,重复搞所谓“中考模拟”练习;课余补课缺乏针对性,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逆反心理。这些做法与素质教育是不相容的。我们认为初三数学总复习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每位教师应负起责任,让学生满载着素质教育的丰硕果实结束义务教育。因此,我们建议,作为数学教师应把初三数学总复习工作纳入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并贯穿复习过程的始终,切实做好复习工作。
二、夯实基础,指导学生独立思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中考改革已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地中考命题的改革实践,可充分佐证其重视程度。为了正确评价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中考数学命题时,一般都有足够的分值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业基础水平,从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看,整卷用于评价学生毕业水准的基础分值,均在90分左右,占总分(150分)的60%;如果再计入部分中档题及较难题中的基础分,则占分比例更大。因此,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通过系统的复习,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解答。
为了充分体现中考数学考试选拔的公平与公正,命题中大部分都创设了一个新的问题情境,力争使每个考生面对的是相同的问题背景和相同起点,特别是一些需要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更是如此,以充分体现试题的公平性。每个中档以上难度的数学试题通常要涉及多个知识点、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或者在知识交汇点上巧妙设计试题。因此,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措施。这里讲的不是“教会学生思考”,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会思考是要学生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教师能教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出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
三、抓重点内容,适当训练热点题型
多年来,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圆”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比如:应用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在其它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已经常出现,而且难度较大,其中探索性应用题在平时较少涉及,总复习中教师要把近几年其它省、市中考试题中有关此内容的题目集中研究一下,适当加强这类应用题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通过这类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争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种类型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高,但题型新,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要适当训练一下,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四、教师示范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复习中,教师的示范练习是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利用这些“示范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1)变更命题的表述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2)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解题方法各异,这样训练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3)变化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多层次地变换,既加强了知识之间联系,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4)强化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这样的训练可以克服学生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5)变封闭题目为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通过这类问题的练习,可以把学生引导到他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鼓励他们去探索、去争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数总复习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分数的意义复习课10-11
高考复习怎么提升分数,提升分数最不可或缺的三个方法08-25
百分数应用题归类复习07-21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课教案08-25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06-23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