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跟踪审计的要求(精选7篇)
对跟踪审计的要求 篇1
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跟踪审计)
工 作 基 本 要 求
神通工程造价事务所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十一月八日
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跟踪审计)基本要求
一、必须明确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内容:
1、确定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制定控制实施细则;
2、记录好《跟踪审计日志》,为工程结算提供依据;
3、深入施工现场,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对主要隐蔽工程、现场签证、设计变更必须摄像存档;
4、参加与造价控制有关的会议;
5、对工程项目单价、设备和材料价格参与市场考察、独立调查或审查并提出意见,对施工中发生的价格签证、现场签证的原件必须留底存档;
6、根据工程进度编制工程用款计划;审核施工单位报送的完成工作量报表,并提供当期付款建议书,经业主同意后作为支付当期进度款的依据;
7、及时核定分阶段完工的分部工程结算;
8、协助业主审核因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发生的费用,相应调整造价控制目标,并及时向业主提供造价控制动态分析报告;
9、承发包双方提出工程索赔时,为业主提供咨询意见;
10、会同业主办理工程竣工结算,提供结算报告书;(详细列出工程造价指标分析表,附在三级审核表后)
11、与造价控制有关的其他服务。
二、对现场跟踪人员的基本要求及考核内容
(一)跟踪审计的指导思想
坚持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在工作中树立服务意识,维护相关单位的合法权益,树立以工程造价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理念,在建设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与分析,力求建设项目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技术先进。
(二)跟踪审计前期工作
1、项目接洽后至进驻工地现场前期(要求半个月以内)尽快熟悉跟踪工程的实际情况,收集该工程的施工图纸(含图纸会审资料)、招标文件及答疑文件、中标企业的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施工合同、标底或工程预算价(如果没有标底或预算价,进现场一周内向公司汇报由公司决定是否编制该工程的施工图预算)等该工程相关的经济性文件作为该工程的一手档案资料,通过熟悉资料了解跟踪项目的基本情况(如:结构形式、面积、投资规模、结算方式等)。
2、了解该项目的相关单位并主动沟通,明确委托单位、建设单位对该项目的具体要求,为以后工作中的协调、沟通打好基础。
3、进驻现场一月内编制该工程的跟踪审计方案,跟踪审计方案中必须说明的问题如下:
(1)工程概况(名称、地址、面积、结构形式、层数、栋数、市政道路的长宽做法、管线的材质管径、合同价款、开竣工日 期、相关手续办理情况等对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
(2)写明该工程的结算方式、采用的定额、人工单价、机械费文件、让利等与造价有关的情况;
(3)详细的跟踪审计方案(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列明造价控制的关键点及造价控制的意见和建议)。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完成的工作
1、记录好《跟踪审计日志》,为工程结算提供依据; 跟踪审计日志,要求对跟踪过程中的询价、会议、工程进度(如:开竣工日期、分部分项工程隐蔽及验收日期、封顶日期、项目进展情况等)、现场变更签证等进行详细记录,特别是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事项。
跟踪审计日志是跟踪审计人员日常工作情况的记录,跟踪审计人员应坚持每天记录、认真对待。
2、深入施工现场,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对主要隐蔽工程、现场签证、设计变更必须摄像存档;特别注意工程实际施工做法与图纸设计做法的不同,如:楼地面做法、屋面做法、道路结构、铺装结构等(注意收集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以备查用)
督促施工单位依据合同及时报送进度预算,严格按照实际形象进度确保不多算也不少算,形象进度付款要严格按合同约定执行,审核中如遇到问题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解决。
4、审核现场签证和变更(1)审核程序是否合理 审核签证的审批程序,签证发生后要及时办理,杜绝出现事后集中补签证的情况。
(2)审核签证变更事项是否合理
审核签证事项是否合理,该不该计取,若不该计取,要给施工企业耐心解释原因(若拿不准则向公司汇报共同讨论研究决定)。
若签证事项合理,再审核方案的合理性,后对其实际发生的工程量进行认真核实(核实过程一般应有建设单位、跟踪审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参加),核实完成后依据跟踪项目的签证程序办理签字盖章手续。
(3)设计变更
进驻施工现场后尽快熟悉相关图纸资料,把图纸中不明确和矛盾的问题提出来,把设计变更尽可能控制在项目实施阶段的前期,从源头上杜绝或控制工程变更次数。对建设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要尽快核实变更造价,为建设单位提供价值参考。
5、对工程项目单价、设备和材料价格参与市场考察、独立调查或审查并提出意见
跟踪人员对工地所需材料、设备价格要定期询价,随时撑握价格的变化情况,为业主提供准确的价格信息,做好询价记录备查,并形成表格定期向公司汇报(每月分月中和月底汇报两次,把询价的时间、材料名称、品牌、规格、价格列明确,每种材料至少询三家)。
6、必须参加建设单位(或委托单位)的工程例会,以及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方案、图纸会审、设计变更等会议;
7、对新材料、新工艺要详细了解施工工艺及价格情况,并做好记录;
8、及时向公司报项目完成情况表,并列明发生的主要签证;(同材料询价纪录一同上报)
9、每年年终和项目完成必须编制跟踪审计报告(附所有签证资料,并说明发生的主要签证和造价情况),并把跟踪资料原件移交公司统一管理;
10、把跟踪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及时向公司汇报,公司组织相关人员给予尽快答复;
11、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处理相关事情。善于思考、积极主动的工作,给委托单位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和好的方法。
12、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了解和熟悉《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与本造价咨询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既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又能更好的为项目服务。
13、其他相关的造价咨询服务。
对跟踪审计的要求 篇2
1 对施工单位进行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1.1 兴建一流工程必须进行跟踪审计
兴建一流工程, 既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也需要参建各方的密切配合, 特别是施工单位的合理安排和精心施工。目前, 大部分施工单位都已改制, 效益最大化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 这很容易与业主兴建一流工程的目标发生冲突。为使双方目标一致, 除了加强监理等工作的力度外, 对施工单位进行跟踪审计也是主要措施之一。
1.2 对转轨时期的施工单位应进行跟踪审计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配套措施不到位, 致使水利施工单位还没有完全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到位。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存在, 如改制后的企业无行政主管部门, 而新的管理模式又没有完全运转起来, 如内部监事会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这时, 只能通过不断加强外部监督 (如工商、税务、项目法人等) 来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在项目建设期间, 项目法人的监督最直接, 也最有效。内部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很难完全履行与项目法人签订的合同。
1.3 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必须进行跟踪审计
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 尤其在工程建设领域反复强调要做到“三个安全”, 即工程安全、干部安全、资金安全。近年来, 随着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和执行到位, 违法乱纪案件明显减少。但由于对施工单位跟踪审计的缺失, 使部分违法犯罪分子产生侥幸心理, 认为单位内部的事情外部人不知道, 做了违反国家法律的事情。对施工单位进行跟踪审计, 必将形成对权力的制约, 筑起一道严密的监督防线, 一些人可能会慑于监督的严密而夹住“狐狸尾巴”, 从而在源头上控制腐败[1]。
2 对施工单位进行跟踪审计的角色定位
目前跟踪审计已初步被工程参建各方所接受, 但跟踪审计到底审什么, 还没有标准答案。跟踪审计作为审计业务的一个分支, 具有审计学的共性 (如鉴定、评价职能) , 同时也有自己鲜明的特性 (如更强调时效性等) 。
2.1 跟踪审计和项目法人内部审计的关系
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准则的定义, 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 内容涉及建设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论证、设计 (勘查) 管理、招投标、合同管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财务管理、后期评价等过程的审查和评价, 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建设项目质量、速度、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对施工单位跟踪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部分, 主要是对工程建造过程中执行国家方针、政策, 合同履行, 财务管理, 质量管理等进行事中控制。但由于项目法人自身内部审计人员数量有限, 因而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完善内部审计的实施。根据现代审计发展方向, 产生了以内部审计机构牵头, 对工程事中控制事项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这一委托代理关系。社会中介机构利用自身力量弥补了项目法人内部审计力量的不足, 这样就能满足跟踪审计的技术要求[2]。
2.2 跟踪审计和工程建设监理的关系
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 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 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建设工程监理涉及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 围绕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和配合协调开展工作。
工程建设监理与工程内部审计的职责存在相互重叠的现象。例如, 工程建设监理有投资控制的职责, 同样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中也涉及此职责。而基建工程内部审计的职能的履行, 则依靠跟踪审计方去实施, 因此, 工程建设监理和跟踪审计在两层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下 (监理由项目法人委托, 跟踪审计由项目法人内部审计方委托) , 存在着职责重复、不易分清的现象。为防止产生工作互相推诿的情况, 必须明确两者的工作范围。如果仅从隶属关系上区别两者的工作范围, 对于实际工作意义不大;只有从本质上界定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才能真正明确其各自职能。笔者认为, 监理与跟踪审计虽然存在职责上的重复, 但是, 应着重强调二者之间的印证和协助关系, 特别是工作重点。跟踪审计应重点检查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情况及造价控制情况;工程建设监理则要把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作为控制重点。工程建设监理和跟踪审计的结果可以相互参照, 以便更好地为项目法人服务。
2.3 跟踪审计和国家审计的关系
国家审计是一种外部、强制性审计, 它主要检查国家政策的执行情况, 纠正违法违规事件, 维护国有资产完整,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而跟踪审计是服从、服务于国家审计的内部审计, 两者的审计目标是一致的。南水北调工程工艺情况杂, 资金来源多, 施工周期长, 单靠国家审计难以做到对其实行全过程审计, 故需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3 对施工单位进行跟踪审计的职能界定
目前, 跟踪审计的内容并无统一规定, 根据笔者理解, 对施工单位跟踪审计应是受项目法人委托, 隶属于内部审计部门, 重点对施工单位财经纪律执行情况, 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及执行情况, 工程变更、索赔等合同履行情况, 工程造价真实情况等要点进行控制, 最终将实际状况给予确切反映, 为工程最终决算审计作铺垫。跟踪审计职能应重点以服务于国家审计和决算审计为目的, 围绕制度执行及工程造价开展审计工作。
3.1 监督、控制职能
制度执行、施工进度及工程款拨付合同履行是跟踪审计应重点监督和控制的内容。虽然工程建设监理在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上负主要责任, 但是, 仅由监理监督, 难以达到很好的监督效果, 因此, 跟踪审计人员应将监理控制效果作为监督控制的一项内容, 目的是印证监理工作是否能满足项目法人的要求, 同时, 将其结果及时报送内部审计机构, 从而形成相互制约的纽带关系。
3.2 鉴证、评价职能
跟踪审计要从工程开始, 进行全过程监督, 这样, 才能加强建设管理, 控制工程造价, 提高投资效益。对于南水北调工程这样的特大工程项目来说, 其材料和设备都必须通过招标进行采购, 一些相同的材料和设备在不同项目中的报价是否相同, 跟踪审计方作为工程全过程管理的参与者, 应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对其进行鉴证、评价。
3.3 初审、服务职能
工程结束后, 跟踪审计人员对施工方提供的决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从造价的角度进行初审, 重点审核其报送材料是否严密、客观、真实、完整, 结算选用的定额是否正确, 清单量和计价量是否合理。因南水北调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构负责, 故跟踪审计人员需根据要求做好决算审查的服务工作[3]。
4 对施工单位进行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对施工单位进行跟踪审计是新时期加强财务管理的一种创新, 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手段。
4.1 国家方针、政策执行落实情况
许多施工企业在改制后, 对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不彻底、不到位、打折扣, 对这种情况必须进行严格的监督、审计。如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问题, 这是党和国家关心弱势群体的一项重要举措, 作为项目法人, 跟踪审计必须及时。其方法是定期审计和突击检查相结合, 检查会计账簿和召开相关座谈会相结合,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4.2 工程合同履行、落实情况
工程合同履行的重点内容包括:①工程资金是否专户存储、专款专用;②施工单位是否有违法、转包、变相分包现象;③采购材料厂家、材料数量是否与合同相一致等。对该项内容的检查仅靠工程项目法人内部审计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 还必须聘请中介机构定期对施工单位进行审计, 以便和工程监理相互验证。
4.3 施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对内部管理不规范的企业要重点关注, 防止其不履行承包合同。检查的重点是:①有无规范的规章制度;②测试内控制度执行情况;③施工单位和工程项目法人签订的廉政合同执行情况, 特别要注意是否有行贿现象, 应在源头上预防腐败[4,5]。
5 对施工单位进行跟踪审计的建议
5.1 更新跟踪审计观念
目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推进和完善阶段, 各项法规还不配套, 人们对跟踪审计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 跟踪审计既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收支审计, 也是更高层次上的效益审计, 用发展的目光看, 由财务收支审计转向效益审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跟踪审计把审计作为子系统融入了项目建设这个大系统, 成为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这个大系统中, 审计不仅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功能, 而且通过审计与项目建设系统各方面 (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 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产生新的、更优的整体功能, 促进更大的整体目标 (如政府目标、项目法人要求) 的实现。对施工单位进行跟踪审计在具体实施时, 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 争取各方的支持;另一方面, 工程项目法人在招标文件中要特列专门条款, 注明要对施工单位进行跟踪审计, 使该项工作做到有据可依, 同时, 也要规范财务审计人员的自身行为, 使他们不能偏离正确的定位, 即审核监督者的定位, 而一旦越位, 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就会不复存在。
5.2 加强合同管理工作
项目法人和施工单位双方是合同关系, 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 所以作为项目法人, 应注意改变管理模式, 不能干预施工单位的正常经营活动, 而应通过合同来规范施工单位的行为, 这样, 才能避免与合同法相冲突, 促进建筑市场规范。为使合同适应跟踪审计的需要, 笔者认为在合同具体内容上应包括如下条款:①合同价款支付需预留5%~10%的审计保留金, 待审计意见整改到位后再进行最终结算;②施工单位要单独成立工程项目部, 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财务上要配备合格的财务人员进行独立核算, 这样才能了解施工单位的资金运用情况;③施工单位要根据合同金额单列一笔审计费用, 作为项目法人聘请中介审计机构的费用。
5.3 完善现有审计规范
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 使审计的程序、内容、方法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审计人员要从实际出发, 合理借鉴现有审计规范包括审计署6号令的原则要求, 使跟踪审计一开始就按照规范要求健康、有序地运行, 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
5.4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在以往的审计中, 审计人员主要需要掌握和利用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 而跟踪审计是全方位的审计工作, 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了, 他们不仅要学习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知识, 还要学习绩效审计、采购比价审计等方面的知识, 更要学会协调社会中介设计机构、社会中介监理机构及项目法人内部其他机构的各种关系[6]。
参考文献
[1]冉龙君.浅谈企业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及重点[J].中国审计, 2001 (1) :47-48.
[2]刘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定位与协调[J].中国审计, 2005 (12) :39-40.
[3]姜猛.浅议基建工程跟踪审计[J].财会通讯, 2007 (7) :43-44.
[4]朱明惠, 汪菊, 聂杰, 等.水利水电工程跟踪审计实践与探讨[J].水利经济, 2005, 23 (3) :28-30.
[5]崔新芹, 张志军, 田洪臣.浅谈防洪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J].水利经济, 2004, 22 (6) :41-42.
对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思考 篇3
(一)跟踪审计方法的选择原则
1.实现审计目标原则。审计方法的选取是为特定的目的和任务服务的,审计目标不同就应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在审查公路建设项目运作是否有违法违纪行为的财经法纪审计中就应采用详查法,搜集充分的审计证据。而在审查公路建设项目库存现金的存在性、完整性时,主要方法一般是监盘。方法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要根据审计目标来进行选择。
2.与审计证据特点相符原则。审计方法的选取要与审计证据的特点相符合,收集不同的审计证据需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审计证据可能存在于公路建设单位之内,也可能存在于建设单位之外。对于公路建设单位之外的审计证据(如往来账项等),一般可以采用函证的办法取得,而对于公路建设单位内部的审计证据就可以直接取得
3.成本效益配比原则。审计方法的选择还应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在审计过程中,从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以及证明力来说,并非审计证据越多越好。审计人员要尽量合理估算收集证据的成本,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既满足审计目标要求又相对低成本的审计证据,避免将大量精力耗费在无用的、多余信息的搜集上。
(二)跟踪审计的功能作用
1.促进合同控制,防范合同风险。从建设项目合同控制的角度来看,与传统的审计方式相比,跟踪审计的审计范围较大,且全程参与,从而不仅能在过程中对合同的执行情况开展对应审计,还能在签订环节及时对具体条款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直接审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防范合同风险,保证建设资金安全,从根源上促进工程施工的正常运行。
2.防止工程款超付。通过跟踪审计,不但能够有效地化解由于不合理的合同条款而导致工程资金损失的情况,而且审计人员在项目资金审计环节可结合实际情况,对工程结算的关键节点进行分布审计,从工程的计量、审核到结算资金的支付全程实施审计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预防工程款超付现象,最终达到防止由于收回多付工程款而发生诉讼风险的目标。
3.有助于完善监督体制。我国公路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建设规模逐渐增大,但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等未能及时调整配套,在监督体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不尽完善的监督体制必然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监督体系,跟踪审计这种监督方式,从工程初始立项到交(竣)工全过程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弥补作用;在提升工程透明度与公信度的同时,有利于工程项目监督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4.有助于促进审计的时效性。近年来,各种公路建设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日益增加,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时效性是跟踪审计最为突出的特征。跟踪审计能够在第一时间披露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并及时提出针对性建议,督促整改,更能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滞后,关键节点监督缺位
一方面是因为基层审计力量有限,人员配备以工程、会计类专业为主,缺乏评价决策科学性和设计合理性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工程投资项目决策阶段的有效监督机制尚未建立,审计监督难以介入。而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恰恰是整个建设过程中最重要两个阶段。因为决策的内容决定着项目的建设方向、整体定位和市场前景,科学决策是项目成败的关键;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达75%以上,合理设计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对这两个阶段监督的缺失,会导致审计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科学性和效益性的监督缺位,使跟踪审计“促进提高投资效益”、“ 严防浪费”作用大打折扣。
(二)项目竣工决算阶段易带来审计风险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的未立项先落地、未办手续先开工,甚至直到完工还没有“ 户口”;有的施工、设备和材料采购应招标不招标,导致工程结算价格失控;有的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施工过程中边干边改、建好又拆,造成损失浪费。遇到这些情况,一方面是审计“后知后觉”,在接到有关单位通知后才中途介入,错过对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拆迁补偿、基础开挖等前期重大事项和关键环节的跟踪监督,给审计质量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是建设单位为了完成“政治任务”,对审计建议置之不理,而审计部门由于其独立性受限,只能为了“顾全大局”而听之任之。到了项目竣工决算阶段,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造成的“后遗症”全部转嫁给审计方,从而大幅提升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和风险。
三、改进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建议
(一)重视工程建设的调查工作
通过审前调查,了解工程变更的背景、现场实际情况、相关市场价格等内容,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找出各阶段审计的重点,做到科学、合理,既突出重点又全面考虑,不带有随意性。同时,应积极收集相关的审计法规文件,了解市场信息价值,强化专业知识,采用可行的审计技能,使审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只有把审前调查作为审计实施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落实,才能做到审核时胸有成竹,确保高质量地实现审计目标。
(二)找准工作定位,从项目源头抓起
跟踪审计就是要通过审计监督促进管理,审计人员以何身份、角度开展工作,直接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从建设项目的源头抓起,实施对立项、设计等建设前期环节的跟踪审计,这样可以找准审计工作的定位,正确处理好与建设管理、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关系,力争取得各方的支持与配合,使跟踪审计工作顺利实施。
首先,审计人员作为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履行的是审计监督和评价职能,既要独立开展监督,又要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应处理好与基建管理、财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和权限。其次,明晰界定审计的监督建议权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权,要清醒地认识到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对投资运行、管理行为、履职情况的再监督,而不是直接参与投资管理和決策。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建设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增强审计的服务性,而不是代行管理职能。最后,以规范、指引的形式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范围和权限划分,避免不适宜地参与和介入工程项目,使被审计各方将风险和责任转嫁于审计人员。
(三)规范跟踪审计程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应注意审计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操作,应按照“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 的要求实施,并执行以下三项原则:
1.同步跟进,全程监督。审计人员应及时介入跟踪项目,项目竣工验收后方可撤离,对工程项目全过程进行监督,促进工程项目合法合规运行。
2.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纪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审计人员应及时向审计对象提出处理意见,督促审计对象针对审计提出的问题和处理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到位。
3.定期报告,跟踪落实。审计人员应定期出具审计报告,向主管机构及被审对象报告审计结果,以供决策参考,涉及重大事项的应及时向主管机构报告。为体现跟踪审计的实时性,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审计建议,发出整改意见单并跟踪整改情况。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并注重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还要通过实时跟踪,及时督促整改,凡在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下一期审计时要逐一跟踪整改结果。
(四)健全审计复核制度
审计复核制度是审计质量的把关口和重要内控制度,健全的审计复核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审计质量,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加强。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对审计工作与审计判断的重要事项作审计记录,编制审计取证单和审计工作底稿并对取证资料和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及合规性负责,审计复核则是对审计底稿、数据的进一步筛选和分类。在汇总工程结算审核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文书等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工程计价软件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并形成相应的电子文件档案,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竣工后的跟蹤审计
首先,严把工程量计算关。例如:审计工程量计算与定额的计算是否一致、施工方案的有效性和执行性、图纸与施工签证是否符合等。其次,应该对定额套用进行审核,在对结算单价与报价进行详细的审核后,根据相关规定对结算定额进行分析与对比。对定额套用是否合理进行严格判断,监测有没有利用该项目套取资金等现象发生。再次,对工程的相关费用进行审核,具体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进行检查。最后,严把材料价格差异关。例如:材料质量差异、材料价格差有没有按照市场价和相关预算来处理,施工单位所领用的各种材料有没有收取回扣的现象,施工企业的相关手续以及采购材料的证件是否齐全等。
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作为现行公路建设项目审计领域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审计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事后审计的滞后性和间接性,尽量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把握好审计的相对独立性,积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充分发挥监督、控制、规范的作用,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到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轨道,使得公路建设项目能够高效有序地运行,进而提高投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对跟踪审计的要求 篇4
IT时代对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二十一世纪人类逐渐迈入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时代.以网络化和数码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产、生活秩序,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也把会计和审计行业全方位地推向一个新时代,审计人员应该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
作 者:李小红 作者单位:刊 名:陕西审计英文刊名:SHAANXI AUDIT年,卷(期):“”(6)分类号:F2关键词:
对跟踪审计的要求 篇5
一、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审计缺位
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分阶段进行的, 一般可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项目后评价阶段。从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实践的角度发现, 工程前期工作审计监督缺位现象比较严重。目前, 相当部分高校开展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从招投标阶段开始至竣工结算、决算阶段的造价管理咨询, 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大多以程序性审查复核为主, 很少开展实质性工作。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研究表明, 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 但关键在于施工前期的决策投资和设计阶段。相关资料研究发现:项目前期进行可行性研究投资通常不超过投资总额的3%, 但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设计阶段投资通常为投资总额的1%左右, 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而占投资总额90%以上的施工阶段, 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10%左右。项目累计投资及其影响的曲线关系如图1。
从图1中可以直观地看出: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对项目整体效益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如何开展好项目前期的审计监督是高校内审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对高校基建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审计监督缺位的思考。
建设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作为一个法定程序对有效控制投资, 保证科学决策起到关键作用, 但在高校建设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可行性研究的深度、质量不能满足决策的需要, 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建议书的内容与深度存在趋同现象。二是在可行性论证和决策上存在缺陷, 可行性研究方法和指标等不够合理和科学, 忽视敏感性分析和风险分析, 评价方法单一, 缺乏细致的调研, 不重视多方案的分析比较论证。三是缺乏民主监督意识, 为了取得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批复,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投审批者所好, 为“可行”而研究。四是可行性研究前瞻性不够, 部分基建项目计划与实际相去甚远, 一些配套项目考虑不周, 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使用功能, 且分阶段实施会造成重复施工, 对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掌握不够, 造成在建设过程中建材价格大幅上涨, 导致超概算、超规模、超标准的不良后果。五是对可行性研究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可行性研究过程不规范, 没有成立专业的可行性研究小组, 多凭主观经验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于在可行性论证和决策上存在缺陷, 出现了一些项目建设未遵循基本建设程序,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即开工建设;或为了取得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批复, 建设规模报小建大, 工程项目投资中“超概算、超规模、超标准”问题突出;或项目方案边建边改、建完后又改变用途、造成返工浪费和工期延误等现象。
开展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审计是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及结论进行审计监督, 为提高项目决策准确性提供了依据, 尤其是促进高校完善基建项目前期工作机制, 促使高校重视基建项目前期各项基础工作,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高校内审部门开展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可根据实际情况, 尝试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审计, 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涉及内容进行的再评价。开展对高校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审计, 必须对其操作过程制度化、规范化, 在选好评审人员、搞好评审组织与预审、选准评审工作内容的侧重点等方面找准突破口, 通过相关资料和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 (拟建项目与国内同类项目对比) 来确定差异, 发现问题, 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制定出具体的整改措施, 积极改正, 并做好整改记录。只有经修改完善复审合格后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可作出审计结论, 以防可行性研究的评价与决策审批过程流于形式。通过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环节前移, 真正实现源头审计管理, 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与规范, 以不断改进和完善项目前期管理工作。
2. 对高校基建工程设计阶段审计监督缺位的思考。
建设项目决策后,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由计划变为现实具有决定意义的工作阶段, 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方案的经济性。高校内审部门限于专业力量不足, 难以开展基建工程设计审计, 或仅以程序性审查为主。但设计是在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设项目的实施进行全面的安排, 虽然实际的建安成本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 但70%~80%的项目成本是在设计确定时已经形成了, 工程设计质量的高低、设备的选型、材料的选用、设计指标的选择等因素都对工程投资产生直接的影响。往往由于工程项目设计的不经济造成了建设项目投资的不经济, 或项目的设计超过了项目本身的需要, 造成工程造价隐性提高。如何解决设计阶段的审计缺位问题值得高校内审人员思考。
设计审计是指对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环节各项管理工作质量及绩效进行的审查和评价。主要目标是审查和评价设计环节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设计资料依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委托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各项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等。现阶段教育经费投入缺口较大, 需要通过加强设计审计, 优化设计方案, 避免一些华而不实的设计思路造成浪费, 故高校内审实行设计审计的重点应是借重专业审计力量, 会同基建部门的人员一起在设计过程中与设计人员密切配合, 及时对项目投资进行分析对比, 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 及时反馈造价信息, 能动地影响设计、优化设计, 以保证有效的控制造价。通过审计可以避免设计错误或失误, 明确施工图在总图、建筑、安装、结算等各方面的要求, 尽可能将各专业暴露出来的问题解决在工程招标或施工之前,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通过设计审计, 积极关注实行限额设计和细化设计深度的问题, 使设计充分体现其标准、规模、原则的合理性, 尽力使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仅存在较小的变更, 又可以完全保证建筑所需的必要功能和一定的发展潜力。
二、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审计越位
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工程审计一种审计创新,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如同任何一种新生事物一样, 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 突出表现在审计越位方面:
1. 各方关系不明晰产生的审计越位。
由于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发展时间较短, 理论研究起步较晚, 相关法律、法规依据不足, 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往往由高校或上级主管部门决定, 一些高校甚至在工程招投标结束后才决定实施, 跟踪审计在与招标代理单位及施工监理单位的协作上出现尴尬的越位现象, 跟踪审计的合法性甚至受到质疑。
2. 职责和权限不明晰产生的审计越位。
有些高校基建管理部门不理解全过程跟踪审计, 觉得全过程跟踪审计使他们的权利被弱化, 产生抵触情绪, 使跟踪审计工作难以开展;还有些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过于依赖跟踪审计, 一些正常的管理职能也给跟踪审计来做, 往往使跟踪审计不堪重负, 产生了审计越位现象。
3. 跟踪审计工作程序不规范产生的审计越位。
跟踪审计是以造价控制为主要工作, 一般执行的结算审核程序是施工监理审核→基建部门审核→跟踪审计审核→结算审计, 而有些高校执行的结算审核程序是施工监理审核→跟踪审计审核→基建部门审核→结算审计, 导致跟踪审计出现一些工作程序上的越位。
4. 跟踪审计实施方案缺陷产生的审计越位。
由于建设项目具有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是一次性、非重复性工作。跟踪审计方案必须与工程项目相适应, 切忌生搬硬套, 应从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项目特征、不同施工方案, 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方案。而有些跟踪审计编制实施方案千篇一律, 教学楼、学生公寓、科技实验楼等都是一个模式, 而同类建设项目在不同的高校又实施不同的跟踪审计方案, 从而导致在实践中容易出现一些审计越位问题。
5. 跟踪审计咨询队伍缺陷产生的审计越位。
跟踪造价控制不同于以往的工程结算审计, 跟踪咨询单位需要事先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实际投入比以往的结算审计提前并增大, 而由于跟踪审计咨询行业竞争非常激烈, 跟踪审计服务费低价运作的后果就是跟踪审计投入不足。有些跟踪审计单位跟踪造价控制人员与工程竣工结算审计人员为同一人, 出现跟踪造价控制人员权力过大, 容易出现一些审计越位现象;有些跟踪审计在职业道德、廉洁自律方面存在问题, 违反了委托合同规定的职责义务或工作范围, 也会出现审计越位问题, 造成工程上的损失, 带来很大的审计风险。
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然会影响审计效率, 阻碍了审计目标的实现, 增加了审计风险。通过现代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在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应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明确各层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责任, 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对项目造价的影响。主要应建立风险识别、风险度量与评价、风险响应和风险控制等工作机制。针对跟踪审计中出现的审计越位问题, 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 并纳入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方案中。跟踪审计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一方, 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定位适当, 明确自身的职责主要是监督和评价, 务必保持审计独立性, 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在开展基建工程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一是不能包罗万象, 要抓住重点, 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不要将工程造价审计与工程建设的其他工作隔离开。如果只关注工程造价, 不能动态地监督项目全过程各阶段的运作情况, 也不能为工程建设提供合理、有效的审计建议。
三、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审计定位
实行全过程全过程跟踪审计, 高校内审部门要本着既参与审计监督又不能越位的原则, 履行审计职能。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审计, 涉及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众多环节和多个部门, 需要非常广泛的专业知识。高校内审限于自身人员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和审计资源的有限性, 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合理配置审计资源, 突出重点, 才能取得成效。为了克服学校内部审计部门审计能力不足, 审计质量难以保证的缺陷, 可采取“整合审计资源, 内外协作审计”的模式, 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作为特约审计员参与内部审计, 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协助审计, 还可采用高校内审小组与社会审计力量联合审计的方法, 并加强对聘请人员和受托机构审计质量和廉政建设的监督管理, 同时建立高校间审计信息的互通, 加强审计信息交流, 实现审计资源共享, 以有效地降低工程物资的审计成本, 提高审计效率。
复杂的审计工作环境客观上要求全过程跟踪审计必须科学定位, 制订合理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方案, 才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
1. 目标定位。
高校基建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质量、造价、进度”的完美结合, 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必须始终紧紧围绕这个主题, 按照审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开展审计。总体要求就是“发现问题, 提出对策, 促进管理, 保证质量”, 运用现代内部审计理念, 以“资金链”为主线, 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工程造价全过程动态控制的目标。
2. 关系定位。
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中要充分加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招标代理单位的相互配合, 构建新型的五方协作关系。做好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前提, 首先要统一认识, 就是要参与工程建设各方统一思想, 自觉支持审计工作。重点是与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必须在全过程跟踪审计问题上达成一致, 正确处理审计与被审不同角色的定位, 在全过程跟踪审计中要避免越俎代庖, 大包大揽, 要特别注意审计不能越位介入被审对象的具体事务。因为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作为第三方的参与者而不是项目责任人, 更不是管理人或监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先与高校内审部门取得联系, 并按程序以书面形式反映, 不得直接干涉施工单位及其具体的操作事务。审计、建设、监理、施工、招标代理单位五者的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和协调, 这是关系到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健。不能统一思想, 各方不能主动配合和支持审计工作,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 审计就会成为一个幌子, 甚至成为建设单位决策失误、管理混乱和个别人员违纪违规的挡箭牌。其次, 要正确处理全过程跟踪审计与工程监理的关系, 做好协调工作, 力争形成合力, 达到1+1>2的效果。全过程跟踪审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学会换位思考, 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待发现的问题, 注重每一项事实的细节, 实事求是, 切实维护好国家、业主及相关单位各自的合法权益。只有协调好与各方的关系, 互相协调互为补充, 才能确保参建各方在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
3. 工作原则定位。
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 效率是第一位的, 是要把握好全过程跟踪审计介入的最佳时机和切入点, 运用风险排序的方法, 讲求“成本—效益”原则, 节省审计资源, 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控制点有三种形式, 既可以是一个施工过程、一项施工管理活动, 也可以是审计设置的一个独立于管理的程序。在全过程跟踪审计控制点的设置上应注重介入的时间、关口、阶段、环节、事项等因素, 组织实施合理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方案, 尤其注意施工停审点的设置不宜过多, 且每一个停审点的审计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影响施工进度。在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要讲求审计的效率性, 在内部控制审计同时结合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是对项目投资行为利用资源的财务性、经济性、环保性、社会性等进行的综合评价, 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加强和搞好建设项目的绩效审计, 能够有效地监督和控制不合规、无效益或不必要投资建设的项目, 使有限的资金得到优化配置, 并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充分体现审计工作的效率性。
4. 角色定位。
尽管强调和推崇专家管理, 将专门的事业委托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去做, 但决不是建设单位会放任自流, 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对高校基建工程进行审计监督的同时, 同时也受到参建各方的监督, 特别是高校内审部门在为全过程跟踪审计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外, 必然要加强监督, 进行委托风险和违约风险的控制。所以在开展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时, 首先要组建专业的项目组审计组, 这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其次, 要针对性地制定周密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方案。方案是审计人员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操作指南, 应明确审计的范围、内容、重点、步骤和方法;规定的审计程式要严密、科学、规范。第三, 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审计规范, 掌握好审计标准, 熟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审计人员在每一个环节的审计都要有法可依, 坚持依法审计, 按程序办事。第四, 审计人员应根据工程建设进度, 定期对各参建单位实际完成的工程内容、工程量、工程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按照“同步跟进、定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原则, 针对发现的问题, 提出意见和建议, 并出具《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意见书》, 坚持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第五, 审计人员应善于总结经验, 工作中应编制审计日记, 及时记载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所审具体项目、审计方法、发现问题的专业判断及整改情况等。日记要注重反映量化成果, 要真实反映全过程跟踪审计全貌。
四、结语
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应运而生, 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方式, 其责任重大, 风险也较大。笔者在十多年的实践中发现最大风险在于全过程跟踪审计人员和监理人员有可能会因为与施工单位长期接触而弱化监督职能, 甚至合伙损害建设单位利益。且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规章制度相对滞后, 目前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还不规范, 并没有一个行业标准, 服务范围和内容以及服务方式都不明确, 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否满足建设单位的需要, 很大程度上取决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的意志、管理思路和协调能力。为保证全过程跟踪审计质量, 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必须加快相关法制建设, 改善全过程跟踪审计执法环境, 建立和完善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程序。既为建设单位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提供可遵循的依据, 也为全过程跟踪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 对于规范审计行为, 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吕江华.高校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5)
[2].支海坤.高校基本建设中“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新思路[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6 (4)
[3].张崇莉.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探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4].张春廷:基建项目审计之管见[J].交通财会, 2008 (10)
对跟踪审计的要求 篇6
国家治理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实施稳增长跟踪审计,不仅是审计本质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审计机关发挥独特作用的重要体现。稳增长跟踪审计是从2014年8月份开始实施的,各审计机关需要对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贯彻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及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审计,以此来及时发现地方政府及项目主管部门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配套不完善及项目推进速度缓慢等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
稳增长跟踪审计的特点
服务国家治理和地方工作重心更直接。国家治理需要在政策措施目标实现后才能得以实现,稳增长跟踪审计就是为了保证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为国家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较于传统审计项目,稳增长跟踪审计在体现出政策性的同时,更多体现的是审计的绩效性,更直接的服务于国家治理,将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保障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同时也体现出了审计工作服务于各级政府工作重心。
审计对象更加广泛。稳增长跟踪审计其涵盖的内容较多,跟踪审计对象十分广泛,对审计机关带来了严竣的挑战。特别是对于基层审计机关来讲,由于一直以来这种审计很少涉及,因此对其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审计内容更加丰富。稳增长跟踪审计项目启动以来,其政府领域和政府措施不断拓展,涉及的文件及内容数量较大。与传统审计项目相比,稳增长跟踪审计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其并不是单项审计,也不是对单个政策进行审计,其是通过对一揽子综合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审计,审计内容更为广泛和更加丰富。
审计周期更长。自稳增长跟踪审计实施以来,其就作为审计机关的一项常态性工作,而且随着经济形势变化,稳增长跟踪审计也许会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但稳增长跟踪审计是审计的一项新职能及常态化工作,其开展需要持续性。而且对于稳增长跟踪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在每季度跟踪审计的基础上,还需要每月选出一个审计重点,并对审计结果进行上报,对报告持续整改情况更为重视。这也充分表明稳增长跟踪审计审计周期可能更长,不同于传统审计项目几个月的审计周期。
基层审计机关做好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的措施
要深化思想认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于开展稳增长跟踪审计,基层审计机关要给予高度重视,基层审计人员也需要加快观念的转变,对稳增长跟踪审计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工作中能够及时跟进及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更好的发挥出审计的重要作用。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客观实际情况,在审计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揭露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及财政存量资金盘活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审计项目工程开展情况的审查,及时发现各类投资及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倾向性问题,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确保中央和地方各项政策能够得到贯彻落实,进一步提升审计监督的时效性和威慑力。另外,要加强宣传工作,提高被审计单位对稳增长跟踪审计工作的认识,这样才能在审计机关对其开展稳增长跟踪审计时认真接受和配合,并充分的利用审计工作的开展来进一步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为结构转型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需要及时整改,抓好落实工作。
尽快制定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办法。基层审计机关要认真学习研究上级审计机关关于政策跟踪审计的方式方法
和审计结果公开信息,总结各地跟踪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审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的跟踪审计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政策跟踪审计管理办法和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跟踪审计行为,切实增强跟踪审计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建设性,保护好财政资金使用安全,真正使跟踪审计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提升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队伍的整体水平。开展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对于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基层审计机关要重视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有效的提升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跟踪审计的能力。同时还要对审计技术进行不断创新,大力推广计算机跟踪审计方法,充分的应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努力提高审计人员对现代审计方法运用的水平,确保审计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同时还要对现有社会审计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由于稳增长跟踪审计涉及面较广,而且基层审计人员自身水平十分有限,因此在开展稳增长跟踪审计过程中,基层审计机关可以邀请行业专定来对审计人员进行讲课和培训,努力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这样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而且审计质量也能够得以全面提升。
硬化审計质量。基层审计机关在年初定计划时结合处理好年度工作与跟踪审计项目的关系,通过上年度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的内容、规模,将年度计划与长期计划紧密结合,将本级计划与上级计划及时衔接,采取单项审计、复合审计、滚动安排等多种方式,逐步实现跟踪审计全覆盖。在审计系统内部整合人力,上下联动、协同作战,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在跟踪审计成果方面,要增加跟踪审计提交的意见建议采纳情况说明,促使被审计单位建立制度、提高绩效、完善管理等方面工作,促进跟踪审计工作更好地落实。
对跟踪审计的要求 篇7
关键词:项目;政策落实;审计建议
一、导言
近年来,各地审计机关对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起到一些效果。但同时也在审计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就需要认真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便于保证审计在服务国家治理中所起到的基石作用。从宏观角度来说,审计工作能更好的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促进改革,结构的调整,民生优惠政策更好的落实到位,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运行以及转型升级,更好的提升审计的职能,使得审计的内涵更加丰富。
二、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意义和特点
(一)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意义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可以更好的保证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经营,跟踪审计是更好的监督责任人对职责的履行情况,通过跟踪审计的实施,更好的保证落实建筑跟踪审计政策,更好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在整个政策措施实施的过程中,跟踪审计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效的保证了政策的实施和运行。所以,政策落实的跟踪审计推进政策的落实、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更好的保证政府建设审计方法的实现。
(二)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主要特点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主要特点有:首先具有时效性。跟踪审计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对社会焦点以及热点来进行关注,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作出反应,准确的找到解决方法,防止问题持续发酵,出现滞后的情况。其次具有持续性。政策跟踪审计落实监督事前、事中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规范和完善管理及制度,发挥审计的作用。再次具有针对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对经济形势的变化、政策关注、政策实施的可能性等方面的风险问题提出建议。
三、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措施落实审计制度不够规范
政策措施的落实跟踪审计属于一个全新的审计形式,目前并没有规范的标准来对规定有所明确。开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缺乏相关的操作指南、指导意见等系统性的规范性文件,无法保证其有效性以及权威性。同时,国家政策措施落实审计开展的时候,审计制度和当下跟踪审计实际工作情况不相吻合,所以,政策措施的完善落实是当务之急。
(二)跟踪审计监督与管理缺乏实效性
因为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进行的比较晚,最近几年才得以重视,所以,政府部门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而且在监督和管理的实效性以及准确性方面的约束是相当缺乏的。许多跟踪审计工作不仅仅存在于表面,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因为政策措施跟踪审计会对一些部门的经济利益产生所影响。
(三)审计力量不适应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有财务审计专业的技术,以及相关专业知识面的广度,同时还应该掌握政策动向,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以及深刻的洞察能力。然而,当前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只是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不能够熟练应用审计调查方法以及技术,又加上审计人员不足,任务繁重,没有系统完整的培训,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四)审计对象、范围更加广泛
常规审计的审计对象很明确,往往是某一个具体的单位、部门及其经济业务;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审计对象比较抽象,不限于具体的某个单位,而是与某项经济政策相关的所有单位或部门。
四、政策措施跟踪审计措施
(一)统筹谋划,确保跟踪方式科学性
对跟踪审计的内容、周期长、人员不足等问题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一是节能的方法。对组织领导、工作方案、标准口径、审计报告以及对外公布几项原则采用统一的手段,统筹兼顾审计和人力资源,业务科室分界线有效打破。对审计人员专业的特长以及时期不同的审计工作的偏重点、混合编组、合理搭配审计人员,这样便于高效科学完成。二是复合式方法。将实施方案中政策措施跟踪审计中的事项合理的编入正在进行的审计项目实施方案中,与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等方式相结合。三是采取交叉式方法。将审计力量更好的整合,集中抽调基层审计机关人员,更好的实现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之间交叉审计,更好的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四是探索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采集整理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为科学制订审计计划奠定基础。
(二)完善法规体系
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制定明确的、操作性比较强的审计规范以及制度,更好的对跟踪审计程序以及行为进行规范细化,评价标准体系的完善。二是要不断学习,借鉴国外政策审计经验,提出一些和我国国情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更符合的制度体系。三是积极的推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法规制度的建设,在法律体系审计过程中,要更加明确部门政策监督权限,保证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顺利进行。
(三)抓准审计时机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是一项绩效审计模式,对被审计项目的执行时间、审计的资源以及审计的成本等方面的要素,选择更合理,更恰当的审计方法介入恰当的时间点。对每个项目都应该加强审计,审计机关必须充分的了解政策背景以及实施的情况,要清楚明了最适宜以及最佳介入时间间隔为多少。对政策实施周期不够长的政策项目,应该重点控制其环节,不定期跟踪审计。根据自身项目特点以及自身力量,按季度划分阶段,应该分阶段,分时期,分步骤展开审计工作。同时,应该把握政策执行阶段特点的不同,以不同程度关注,根据审计内容对审计介入深度更合理的定位。
(四)采取多种审计方式,督促审计整改,确保跟踪审计成效
在审计过程中,既要对数据、相关资料等进行审查,也要深入部门、单位、企业和项目,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多种审计方式来更深入的了解情况,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整改意见,并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整改落实。具体整改情况,要在下一季度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充分发挥政策落实“督查员”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作用。
(五)强化政策执行结果的跟踪问效
跟踪审计监督问责对各部门的整改采取有效的监督问责,从而取得了审计成果。首先,整改时间的确定,按时积极的整改督促各部门。其次,对各部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对整改情况报告予以提供,抓住问题突出部门的关键环节和责任主体,让其明白自己的责任担当。最后,应该加强对政策审计结果的执行公告力度的宣告,更好的提升社会公众政策受益群体关注政策的积极性,适当通报执行不力的人员以及部门,追责问责,更好的维护审计权威性以及严肃性,更好的发挥审计作用。
五、结束语
在审计机关内部应该坚持“结合审计”的方法,加大对项目力度的整合,有效的利用资源。更好的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发挥审计跟踪作用,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方法的创新,促进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其意义是非常大的。
参考文献:
[1]陈尘肇.关于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政策执行情况审计监督的思考[J].审计研究,2011(4):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