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理论论文(精选8篇)
微生物学理论论文 篇1
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课程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高等教育面临着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形势下,面对教学时数少,学生的.知识层次不齐、实验能力较差的实际,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就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见解和设想.
作 者:薛林贵 李师翁 唐德平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兰州,730070刊 名:微生物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MICROBIOLOGY年,卷(期):33(3)分类号:Q93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生物工程 微生物学 创新能力
微生物学理论论文 篇2
1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食品微生物学理论教学量较大, 内容多, 如果一味采用讲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被动地接受, 易引起学生的倦怠, 而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比较式等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注重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能使课堂教学产生双向式互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的结构时, 提出根据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成分的不同, 用革兰氏染色方法染色时分别呈现什么颜色?然后结合实验的内容将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列出, 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最后得出革兰氏染色的结果。通过启发提问学生开动脑筋, 认真思考分析。这样加深了学生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两种细胞结构的认识, 加深了对革兰氏染色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的记忆, 达到了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又如在讲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时, 先提出问题, 单细胞微生物生长分几个阶段, 以酵母菌为例说明在啤酒的生产中应在各阶段如何控制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在讲授了整个生长阶段的划分及特点后, 引导学生思考, 归纳、总结认识到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中后的整个发酵过程实际上是微生物的生长过程, 并将啤酒发酵过程与生长过程相对应, 在各阶段应注意培养条件与生长阶段相对应, 这样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生长曲线的意义及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食品微生物学不仅是专业基础理论课而且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 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兴趣。
1.2 积极开展课堂和课外讨论
积极开展课堂和课外讨论, 能改变过去传统的一味教师讲授的模式, 提高学生自学、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在课堂上针对讲授内容进行讨论, 例如在讲授微生物的生长时, 提出问题, 微生物生长体现在哪几方面, 生长和繁殖有何关系, 课堂讨论10分钟后, 学生发言, 这样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 在适当开展课堂讨论的同时, 在教学中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讨论, 有的是针对讲过的内容的一个深化总结, 有的是针对未讲的内容, 同时注重讨论内容的综合性, 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例如在讲完病毒这章后提出在谷氨酸发酵中容易污染噬菌体, 污染后容易出现什么现象?如何检测噬菌体, 如何防治?并要求学生提交书面报告, 在课后答疑时, 让学生发言, 其他学生补充, 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探索比较法教学
在食品微生物教学工作中, 深感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较多, 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使学生记得“少、准、精”, 在教学中将各种记忆信息加以“浓缩”, 将一些教学内容通过比较列出, 可以是教师边讲边完成, 也可根据教材及学生实际, 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完成, 如“微生物的基因与基因组”一节中, 对真核微生物和原核微生物的基因组通过“存在形式”“是否有断裂基因”“是否有重复序列”三方面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这两种微生物基因组特点的掌握。
1.4 运用案例式教学方法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 食品微生物学中的许多章节的内容都在食品的生产中有许多实例。通过案例教学,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食品微生物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且能使学生掌握在食品生产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例如, 在讲到“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规律”这节, 在讲解后, 举了啤酒生产的案例。啤酒在生产过程中, 啤酒酵母在9~12℃进行啤酒发酵, 但啤酒酵母最适的生长温度为25~28℃, 啤酒酵母扩培中采用的逐级降温培养使啤酒酵母逐渐适应低温环境, 缩短啤酒酵母在发酵过程中的延迟期。通过目前这个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在生产过程中缩短延迟期的一些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 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成为国内外提高教学质量, 改革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食品微生物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对于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繁殖及微生物的营养和生长等章节, 仅凭口头讲解显得枯燥无味, 而且效果不理想,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微观世界宏观化、教学内容情景化。通过多媒体把各种微生物的具体形态、结构、繁殖过程通过直观清晰的图片及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示给学生, 使之易于理解, 并加深了记忆, 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易于理解和记忆, 增大了教学的信息量。摆脱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单调和枯燥, 形式生动活泼, 寓教于乐,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3 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中心。食品微生物学具有物种多、内容广、发展快、实践性强等特点, 客观上造成食品微生物学知识零碎化。因此必须根据微生物学课程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和改革授课内容, 以确保教学效果, 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3.1 注重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突出食品微生物学教学重点
“食品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食品卫生与检验”等课程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为了避免与这些课程某些内容的重复, 突出本学科的特有内容, 在深入研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 对食品微生物学各相关章节的授课内容进行了调整。对于先修课程已学过的内容, 以学生自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而对于后续课程中还要重点讲授的内容, 则简要概括, 抛砖引玉提供知识框架。例如“微生物的代谢”这章中的前两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和“微生物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在生化中已重点讲述, 在这里只重点讲授后两节“微生物的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和“微生物代谢与调控”内容。实践证明, 这种承前启后的教学方式, 既保持了微生物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 又解决了相关课程间的重复教学问题, 对提高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积极作用。
3.2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中最活跃的分支科学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 新的微生物学科如微生物基因组学、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等不断孕育和形成。很多新技术新方法如荧光-PCR、生物芯片技术等在微生物学中广泛应用。同时, 新菌种、新病毒陆续得以分离和鉴定。完全按照食品微生物学教材已不能满足食品微生物学教学的需要。因此应在了解食品微生物学系统知识的前提下, 向学生讲述更多的有关科学前沿动态的知识。例如, 在讲到“病毒”一章时, 针对目前正在流行的“H1N1流感”, 在查阅大量最新文献的基础之上, 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了H1N1流感病毒的鉴定、形态、基因序列, 及主要的分子生物学分离检测技术。这样, 学生不仅获得了最新知识, 而且在不知不觉中系统地掌握了“病毒”这一章的全部知识要点, 并对学生起到开扩视野, 拓宽思路, 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4 建立新型综合性考核机制, 正确评定学生成绩
长期以来, 绝大部分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以期末笔试考核为依据进行评定。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 这种以考试为主的成绩评价模式越来越不适合人才的培养和学生能力的评估, 必须建立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考核机制, 正确评价学生成绩。对此, 在改革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4.1 改革考试内容
传统的考试内容都是以教师授课内容或课本内容为主, 学生处于“听知识”、“背知识”和“默写知识”的被动状态中。在改革实践中, 我们采用了扩大命题知识面的方法, 使考试内容不仅涵盖了主讲教材和授课中的内容, 而且增加了大的综合性较强的并与食品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考题和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 使成绩不仅全面体现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也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当先本学科的前沿知识的掌握程度。使考试成绩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能力。
4.2 改革考试方式
传统的考试方式单一, 只包括课堂的闭卷考试。为了全面掌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卷面考试的基础上, 教学引向课堂外, 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在卷面成绩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开卷试题。这些题目在考试前提前公布, 这些试题具有明确的科学前沿性和综合性, 但具体内容不包含在授课内容中, 也可能没有现成的答案。实践证明, 此类试题考试不仅可引导学生在课外不同程度地阅读相关研究材料, 同时还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4.3 改革成绩评定模式
课程学习成绩采用综合评定模式, 即由平时成绩 (20%) 、课程小论文 (10%) 和期末考试 (70%) 成绩综合评定。其中平时成绩由考勤 (5%) 、学习表现 (5%) 和课堂提问 (10%) 三部分组成, 课堂提问一般包括课前提问和课中随时提问。课前提问是在每堂课开始的5-10分钟内, 以上次授课内容为主, 包括对上堂课内容的总结, 关键知识点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并通过提问自然引入下节课的内容。另外在上课过程中随时提问, 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 一般每学期每个人会提问6次以上。这种成绩综合评定的模式不但可以使学生加强平时学习的主动性,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结束语
实践证明, 近年来我们进行的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是成功的。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考核机制的客观化和综合化, 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适应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探索、调整、改进, 以进一步推动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培养更加优秀的新世纪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江汉湖.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8.
[2]牛天贵.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7.
[3]陈必链.发酵设备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 2003, 27 (1) :74-75.
[4]袁旭.科学训练方法[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0.6
浅析微生物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篇3
摘 要: 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应用性。通过对微生物学理论课程进行改革,拓展、更新了教学内容,改进、完善了双语、举例、讨论和启发等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 微生物学 理论课程 教学改革
1.引言
伴随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时代浪潮,应用型本科教育蓬勃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1]。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相关知识、能力、综合素质,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2]。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既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的现实需要,更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3]。我们在备课资料的收集、课堂教学方式、学生的课后学习等多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探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水平,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2.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更新
2.1进一步完善多媒体课件。
微生物学是一门内容比较抽象的学科,理论知识通常被认为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一定难度。在传统教学中要借助挂图、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多媒体技术以文字、图像、音频等元素所形成的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界面更具直观性[4]。但是,如果课件质量差,如文字冗长、图文不匹配等就会使学生陷入迷茫甚至丧失学习兴趣,就会适得其反[5]。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进一步完善多媒体课件。
首先,充分采用动画、漫画等模拟方式最大限度地展现微生物世界、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及人类利用微生物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强化教学效果。例如:放射虫靠摆动针状伪足运动,硅藻靠原生质流动运动,以及噬菌体侵染宿主的过程等都可以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还可以把实际工厂研究人员或工人的操作过程如菌种的接种、分离、纯化、制片、染色、观察等过程放映给学生看,使学生从对工厂的陌生逐渐过渡到对工厂的熟悉,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厂实际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6]。
其次,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注意对专业术语加英文标注;注意课件中文字数的精简和文字色彩的选择,突出重点、难点;注意课件中静态和动态图片的运用,便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2.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利用。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措施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首先,挑选一批有关微生物学的学习网站和课程网络课件地址,例如武汉大学微生物教学专题网站(http://202.114.65.51/fzjx/wsw);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教学网站(http://nhjy.hzau.edu.cn/kech/biology);四川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http://202.115.176.40/wswx)等供学生查阅,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辅助课程学习。其次,精选一些查阅资料的网站和方法,包括我校常用的中文期刊网(CNKI、维普、万方等)和中英文参考书及国内外的学习网站如http://www.eellsalive.eom、微生物之家http://wo.mierobiohome.eom、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http://www.ncbi.nlm.nih.gov等网站,多方向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引导学生在充分利用网络获取微生物学信息和资料,并鼓励他们“逛逛”小木虫、生物谷等专业论坛,与大家交流,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摄取课外知识的习惯,为今后在变化与竞争的社会中立足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完善
3.1采用合适比例的双语教学方法。
在我国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国际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国家迫切需要既精通英语,又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法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本科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微生物专业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对课程专业词汇的认知度。但由于不同专业和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生间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听懂和掌握学科知识为标准,进行合适比例的双语教学。即以母语为主,可先用中文讲解课程的重点、难点,使得所有学生把这个知识点“吃透”,然后用英文阐述。根据每个专业和班级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中英文的使用比例,使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
3.2完善举例教学法,提高学习兴趣。
《微生物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理论联系实际,如可从日常生活中的剩饭变酸、衣物发霉,到环保工程中的生物降解、工业生产中的发酵等引出微生物概念,也可从和微生物学相关的历史人文趣事着手,比如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说明微生物无处不在,个体虽然小,但是其作用非常大[4]。同时,应列举一些与学科发展前沿相接的研究热点,如在讲授病毒这一章内容时,结合目前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疾病的感染与治疗讲述病毒的特点等。近期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杂志上的科学文章;介绍与微生物相关的诺贝尔获奖者的研究成果;穿插一些蛋白双向电泳、微生物传感器等目前广泛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缩短学生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距离,使学生知道本学科当前发展的趋势、研究的热点及有所争论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对微生物科研工作的崇拜感。
3.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次提出,该教学法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目前已作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专业。
在《微生物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4]。教师讲授完阶段性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个讨论专题,如在讲完革兰氏染色的知识点后提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什么区别?”,在微生物生态一章,则提出如何利用有用微生物进行生活垃圾的处理等问题,启发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并得出答案;在讲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时由发酵工厂最常见的“染菌”问题提出“如何预防染菌”,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了解相关内容,得出解决方案,这样就把课本知识和工厂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逐步接近工厂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开展讨论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讨论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组织与指导,在学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设立讨论主题,该主题应针对课程章节中重点、难点,如在介绍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时设计了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或当前的热点问题、在科研过程出现的一些非常规问题等方面设定,如酸奶的功效与制作方法、微生物基因工程的研究现状与未来等问题,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浏览教材,课后查阅相关文献,以寻找问题答案。
其次,围绕问题组织课堂讨论,讨论由老师主持,学生围绕问题自由发言,各抒其见,互相补充纠正。在讨论过程中,老师针对学生考虑不到的重点问题进行引导,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对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要多加鼓励,启发他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最后,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解答讨论中学生没有回答出来的一些遗留问题和学生在自学中提出的倾向性问题。通过讨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通过对微生物学的理论课程进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随着微生物学在农业、工业、医药、环保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高校的微生物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将丰富多彩的微生物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教师需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大胆实践,深化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6):20-23.
[2]刘晓保.“应用型本科教育”辨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1):38-40.
[3]郭霄鹏.探索构建地方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40-41,54.
[4]张小凡,周伟丽,王志平等.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微生物学通报,2014,04:748-752.
[5]迟雷,宋丽丽,何培新.烟草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初探[J].轻工科技,2015,04:179-180.
[6]姜艳军,周丽亚,马丽.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工科微生物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4,13:289-290.
微生物学理论论文 篇4
----程宝龙2006.3.25 2000~200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与实验考试专题归类训练
C.肠的长短
D.是否具独立的红腺
答()
84、动物组织(tissue)是指:
A.形态和机能完全相同的细胞群 B.形态相似、机能一致的细胞群
C.形态相同、机能不同的细胞群 D.形态和机能完全不同的细胞群 答()2001年
20.下列关于脊索动物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A.脊索动物门的种类终生都具有脊索,因此而得名
B.尾索动物的幼体在尾部具有发达的脊索
C.头索动物的脊索在其头部最发达
D.文昌鱼属典形的尾索动物
E.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征是具有脊索、腹神经索和咽裂
21.在原生动物中,以下哪个纲的所有种类其生活史中至少有一个时期营寄生生活?答()
A.孢子虫纲
B.变形虫钢 C.鞭毛虫纲
D.纤毛虫纲 22.半变态昆虫在羽化之前发育的一般特征为______。()
A.有蛹期,生活习性与成虫一样
B.无蛹期,生活习性与成虫不一样
C.有蛹期,生活习性与成虫不一样 D.无蛹期,生活习性与成虫一样 23.以下哪一组特征是脊索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共同具有的?()
A.脊索、后口、真体腔
B.后口、三胚层、真体腔
C.咽鳃裂、两侧对称、真体腔 D.神经管、三胚层、两侧对称 24.哺乳类动物中唯一能飞行的类群是_____。()
A.鼯鼠
B.飞狐猴
C.蝙蝠
D.有袋类 25.以下哪些特征是哺乳动物所共有的?()
A.具毛
B.具胎盘
C.脑为大型脑
D.直接产出幼体
E.具有以上四种
27.关于“蜻蜓点水”现象的正确解释为_______。()
A.蜻蜓在飞翔中饮水的行为 B.蜻蜓通过身体触及水作标记
C.雌性蜻蜓的产卵行为 D.雄性蜻蜓的求偶行为 28.昆虫的口器类型多样,请选出下列组合哪些组正确?()
A.蝉(刺吸式)、蝶(舐吸式)、蜜蜂(嚼吸式)、天牛(咀嚼式)
B.蚊(刺吸式)、蝽(虹吸式)、蝇(舐吸式)、蚁(咀嚼式)
C.胡蜂(刺吸式)、金色甲(咀嚼式)、蝗(嚼吸式)、蜻蜓(虹吸式)
D.蝽(刺吸式)、蛾(虹吸式)、蟑螂(咀嚼式)、蜜蜂(嚼吸式)29.哺乳动物的胎盘是_______。()
A.母体子宫壁内膜的一部分
B.胎儿在子宫内的绒毛膜
C.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的结合部分
D.类似于鸟卵中壳膜的结构
30.人感染血吸虫的主要途径是______。()
A.饮用了含血吸虫卵的水
B.误食钉螺
C.接触疫水,感染尾蚴
D.接触了粪水中的毛蚴
31.在短时间内突然从低海拔上升至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需要张大嘴做咀嚼运动,并大口吞咽空气,这样做可以_______。()
A.疏通耳咽管,以改变中耳腔的压力,解除不适
B.分散注意力,放松鼓膜 C.放松耳部的肌肉
D.关闭耳咽管,减少中耳腔的压力
32.食虫目属真兽亚纲中较原始的类群,其原始特征是______。()
A.鼻间隔宽阔,手掌裸露,听觉发达
B.存留有门齿、犬齿、臼齿多种齿型,吻长适于食虫
C.趾行式,嗅觉不发达,怀孕期长
D.牙齿结构分化较少,个体一般较小,吻部细长,指端具爪
65.在鱼苗长途运输的前一周,经过下面哪些操作,可最有效地提高鱼苗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
A.向育苗池中充氧
B.投喂高质量饵料 C.药浴
D.拉网训练 2002年
1.浮浪幼虫是哪类动物的幼虫?()
福建永泰一中《动物分类、形态、解剖和生理》专题归类训练
程宝龙2006.3.25 2000~200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与实验考试专题归类训练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环节动物 D.线形动物
2.扁形动物的下述哪一种主要特征的形成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A.两侧对称 B.无体腔 C.原肾管 D.发达生殖系统 3.陆生爬行类体内含氮废物随尿液排出的主要形式是()
A.尿素 B.尿酸 C.氨基酸 D.氨
4.高等无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为()
A.具头索、后口、真体腔 B.后口、三胚层、真体腔
C.有鳃裂、肛后尾、神经管 D.有神经管、三胚层、两侧对称 5.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A.脊髓、脑神经、自主神经系统 B.自主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C.脑、脊神经、交感神经 D.脑、脊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6.下列动物中的哪一纲中所有动物生活史中至少有一个时期营寄生生活()
A.变形虫纲 B.孢子虫纲 C.鞭毛虫纲 D.纤毛虫纲 7. 渐变态昆虫的发育特征是()
A.无蛹期,生活习性与成虫一样 B.无蛹期,生活习性与成虫不一样 C.有蛹期,生活习性与成虫不一样 D.有蛹期,生活习性与成虫一样 8.下列哪种人类疾病与蚊子有关系()
A.昏睡病 B.血吸虫病 C.痢疾 D.疟疾 9.认为头足类动物是最进化的软体动物的理由为()
A.足移到头部与头部愈合 B.外骨骼演化成为内骨骼 C.闭管式循环系统 D.外套膜十分发达 10. 绦虫区别于吸虫的特征为()
A.生殖系统非常发达 B.成虫均为寄生生活 C.神经系统退化消失 D.幼虫均为寄生生活 11.下列结构中,哪一种不是淋巴器官()
A.头肾 B.扁桃体 C.脾脏 D.甲状旁腺
12.节肢动物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与下列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A.排泄系统的类型 B.陆生还是水生 C.跗肢的数量 D.呼吸系统的类型 13.下列哪一组动物均有肛门?()
A.软骨鱼,硬骨鱼,爬行类 B.七鳃鳗,硬骨鱼,狗 C.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D.软骨鱼,鸟类,单孔类 15.下列哪一组动物均具爪?()
A.狗,蛇,海马 B.蜥蜴,鲸,蟾蜍 C.蛙,鲟鱼,鸡 D.鳄,穿山甲,鹰
17.下列哪一种陈述是正确的?()
A.在同样的速度下,马的奔跑和小跑消耗大约相同的能量。
B.奔跑的马的脊柱在每一步的周期中弯曲和伸展,但在小跑时它仍保持硬挺。C.沿股骨的前方伸展的大块肌肉(股四头肌)是膝关节的主要屈肌。
D.由于增强的韧带和肌肉,肩胛骨在奔跑和小跑期间仍被牢固地固定着。18.下列哪一种陈述指出了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真正的不同?()
A.一种是真体腔动物,另一种是无体腔动物 B.一种是原口动物,另一种是后口动物
C.一种是上皮神经系的,另一种是下神经系的 D.一种是后口动物,另一种是上神经系的 19.下列哪一种动物的肩带只有肩胛骨?()
A.黑猩猩 B.袋鼠 C.猎豹 D.针鼹
20.哺乳动物的卵子与精子在下列哪一部分相遇?()
A.在输卵管伞部 B.在输卵管壶腹部 C.子宫腔内 D.在子宫内膜上 21.脊椎动物精子排出体外的方式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没有生殖管道的排出 B.中胚层生殖嵴独立产生一套排精管道 C.借用肾脏的原排尿管道的排出 D.生殖腺壁本身延伸出管道的排出 2003年
35.蛙的通气与小鼠不同的足:()
A.蛙主要通过皮肤通气 B.蛙采用正压通气 C.蛙气囊发达 D.蛙肺泡直径小
38.对于河蚌来说,下列哪一种答案与其生活方式关系最密切?()
A.肛门开口在出水管附近B.肠管穿过心脏
福建永泰一中《动物分类、形态、解剖和生理》专题归类训练
程宝龙2006.3.25 2000~200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与实验考试专题归类训练
C.由于外套膜和鳃上纤毛的摆动而使水流在外套腔中流动 D.有血窦存在 39.下列动物中,小肠相对最长且最弯曲的是:()
A.久野猪 B.家兔 C.山羊 D.野马
40.将4只雄蚕蛾分别作如下处理后,观察其对雌蚕蛾的反应,最迟钝的应是:()
A.人剪去触角者 B.遮盖单眼者 C.遮盖复眼者 D.封闭口器者 41.不靠血液把氧气运往全身各处的动物有:()
①水螅 ②涡虫 ③蚯蚓 ④蝗虫 ⑤河蚌 ⑥鱼
A.①、⑤和⑥ B.②、③和⑥ C.①、②和④ D.②、④和⑤
101.如果将一个池塘内的水体分为a、b、c三层(见右图),根据你对草履虫和眼虫的了解,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草履虫主要生活在a层,眼虫主要生活在b层
B.草履虫主要生活在b层,眼虫主要生活在a层 C.草履虫和眼虫都主要生活在a层 D.草履虫和眼虫都主要生活在b层
102.节肢动物是开管式循环,以下关于其血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充满血液的初生体腔 B.充满血液的组织间隙
C.充满血液的围心腔 D.充满血液的初生体腔与次生体腔相混合的腔
103.动物的结构都是由3个胚层直接或间接发育而来的。下列结构中,哪项不是由内胚层发 育来的:()
A.肠上皮 B.口腔粘膜 C.肝脏 D.肺泡
105.人蛔虫是人体的一种主要寄生虫,其寄生在人体内,给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下列症状
哪项不可能是由蛔虫引起的:()
A.营养不良 B.肠道阻塞 C.肺穿孔 D.橡皮肿
106.在支撑脊椎动物身体的中轴骨骼中,哪种动物还能找到残存脊索的结构:()
A.鲟 B.青蛙 C.蛇 D.鸡
107.大脑的新脑皮是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的,它是从下列哪类动物开始出 现的:()
A.两栖纲 B.爬行纲 C鸟纲 D.哺乳纲
108.牙齿在脊椎动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哺乳动物发展到了高级阶段,它们的牙齿属于:()
A.同型齿 B.异型齿 C.多出齿 D.侧生齿
109.动物的消化分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下列哪类动物同时在口腔中进行这两种消化:()
A.鱼纲 B.两栖纲 C.爬行纲 D.哺乳纲
110.不少食草兽类与其食性和取食行为相适应,消化系统出现了复胃,牛羊具有4室,哪部
分属真正的胃:()
A.瘤胃 B.网胃 C.瓣胃 D.皱胃
111.动物头部的骨骼是靠枕骨髁与颈椎相联接的,人类具有2个枕髁,哪类动物与人类一样
具2个枕髁:()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 112.下列哪一组动物不是假体腔动物?()
A.腹毛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B.腔肠动物门和扁形动物门 C.棘头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D.动吻动物门和轮形动物门 113.脊椎动物的口腔和食道的上皮组织是:()
A.单层柱状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 C.单层扁平上皮 D.复层扁平上皮 114.下列哪一类无脊椎动物具有最复杂的体表结构?()A.节肢动物 B.海绵动物 C.原生动物 D.刺胞动物 2004年
13.蛾类的复眼在光线很暗的情况下也可以成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有角膜晶体 B.色素细胞结构特殊 C.晶锥结构特殊 D.视杆结构特殊 14.引起动物呼吸加快、心跳加快、心脏收缩加强、外周小血管收缩的激素是()
福建永泰一中《动物分类、形态、解剖和生理》专题归类训练
程宝龙2006.3.25 2000~200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与实验考试专题归类训练
A.甲状腺索 B.胰岛素
C.肾上腺聚 D.脑下垂体前叶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15.尿酸是以下哪些动物的主要排泄物()
A.哺乳类、鸟类、甲壳类 B.爬行类、昆虫、哺乳类 C.鸟类、寡毛类、昆虫 D.爬行类、昆虫、鸟类
16.牛的食物何处进行初步消化后逆呕到口腔中重新咀嚼()
A.瘤胃和网胃内 B.瘤胃和皱胃内 C.瓣胃和网胃内 D.瓣胃和皱胃内 17.鸟类呼吸时新鲜空气通过鸟肺的方向是()
A.吸气时新鲜空气从头方穿过肺,呼气时是从尾方到头方穿过肺 B.吸气和呼气时新鲜空气均从头方到尾方穿过肺 C.吸气和呼气时新鲜空气均从尾方到头方穿过肺
D.吸气时新鲜空气从头方到尾方穿过肺,呼气时是从尾方到头方不通过肺 18.以下哪些都是表皮衍生物形成的()
A.乳腺、指甲、毛 B.圆鳞、栉鳞、鸟羽 C.汗腺、鹿角、指甲 D.角质鳞、盾鳞、牛角 46.下列描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鱼的鳞片是表皮鳞 B.人的毛是表皮衍生物 C.牛角起源于表皮 D.蛇的鳞片是表皮鳞
50.昆虫羽化后体壁要经历硬化过程,这种硬化过程是___的变化过程.()
A.蛋白质 B.多糖 C.脂类 D.其他物质钙化
51.日本血吸虫是人的重要寄生虫.寄生虫的中间寄主有: ①钉螺 ②猪,寄生虫的侵入方式有: ③食入④皮肤钻入。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和侵入方式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5.鱼、鸟和哺乳动物三类动物中,视力好坏的关系是()
A.鱼 > 鸟 > 哺乳动物 B.鸟 > 哺乳动物 > 鱼 C.哺乳动物 > 鱼 > 鸟 D.鸟 > 鱼 > 哺乳动物 71.指出下列动物和其特征的正确关系()
A.鲤鱼——不喝水、排泄尿素 B.鸽——主动排盐、排泄氨 C.鲸——不喝水、排泄尿素 D.鼠——主动排盐、排泄氨
72.下列哪些生物与发育过程中可见的胚外膜的关系是正确的?()
A.鱼——羊膜 B.蛙——尿囊 C.爬行类——卵黄囊 D.蛙——绒毛膜 82.依图中光感受器的结构和光的方向,哪一个是昆虫的光感受器()
2005年
38.胚层的形成对动物进一步的发育有很重要的意义,每个胚层都奠定了一定组织和器官的
基础。下面关于不同胚层分化形成器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外胚层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 B.消化道上皮由外胚层和内胚层参与形成的 C.中胚层形成了肝脏 D.中胚层形成了肌腱和韧带
39.绦虫可以造成寄主营养不良、机械损害以及化学危害,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绦虫是:()
A.猪绦虫 B.牛绦虫 C.禽类绦虫 D.细粒棘球绦虫
40.关于贮精囊(seminal vesicle)和纳精囊(seminal receptacle)的叙述,错误的是:()
A.贮精囊是自体精子贮精和发育的器官,纳精囊主要接受异体精子 B.纳精囊是自体精子贮精和发育的器官,贮精囊主要接受异体精子 C.贮精囊和纳精囊是贮存精子的不同器官的名称 D.每条环毛蚓都同时具有这二种器官
福建永泰一中《动物分类、形态、解剖和生理》专题归类训练
程宝龙2006.3.25 2000~200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与实验考试专题归类训练
41.下列动物中分别属于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的是:()
A.拂子介和海鳃 B.海鸡冠和海羊齿 C.拂子介和海羊齿 D.海鸡冠和海鳃
42.右图为沙蚕身体前部的示意图.A、B和C部分结构的名称 分别是:()
A.围口节,口前叶,口前叶 B.围口节,吻,口前叶 C.口前叶,口前叶,口前叶 D.口前叶,口前叶,吻
43.变态类型是昆虫分类的依据之一,不同类型昆虫在变态不 同时期的名称存在差异.若虫是下列哪类变态类型的幼虫:()
A.无变态 B.渐变态 C.半变态 D.完全变态 44.在遇到食物比较丰富的时候,许多动物可以尽量多地将食物
放入口内;而这些食物常常不能被立即在体内消化,而是被暂时贮存起来。以下结构中.不属于这类可以贮存食物的结构是:()
A.蜘蛛的中肠 B.仓鼠的颊囊 C.草履虫的食物泡 D.原鸡的嗉囊 45.棉红蜘蛛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危害许多作物、果树和森林,尤其是对棉花,可
使树木生病、死亡或者使作物减产。关于棉红蜘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棉红蜘蛛实际上不是蜘蛛.它是一些蛾子的幼虫
B.棉红蜘蛛实际上不是蜘蛛.在分类阶元上.它与蝎子的关系较与蜈蚣的关系近C.棉红蜘蛛身体前端的头部主要由附肢组成.只有眼而无脑.称之为“假头” D.棉红蜘蛛也常常吸食一些鸟类或哺乳动物的血液 46.哺乳类的舌后1/3味蕾所敏感的味觉是:()
A.酸 B.苦 C.咸 D.甜 47.下列哪一组动物均有内鼻孔?()
A.蛙、龟、鸵鸟、肺鱼 B.七鳃鳗、狗、猫、石龙子 C.草鱼、陆龟、鸭嘴兽、文鸟 D.文昌鱼、蟾蜍、肺鱼、鲤鱼 49.蜂鸟心脏的跳动频率:()
A.较鸵鸟心脏的跳动频率高 B.较鸵鸟心脏的跳动频率低 C.等于鸵鸟心脏的跳动频率 D.蜂鸟心脏跳动频率无法测定
77.水生动物体液的渗透压高于环境时称之为高渗压。关于鱼类水盐代谢和渗透压调节途径
有(l)肾小球退化,排少量的尿(2)肾小球发达,排大量的尿(3)经常吞海水(4)排低
渗压的尿(5)将尿素等代谢产物贮存于血液中提高渗透压。上述途径中鳖鱼所具有的是()
A.(l)和(3)B.(2)和(4)C.(5)D.(l)(3)和(5)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答案完全正确才能得分,共16分)2002年
1.昆虫与其它一些节肢动物类群相同的特征是()
A.发育过程有变态 B.气管呼吸 C.有三对步足 D.适宜陆生 2.可以在土壤中生存的有哪些动物?()
A.腹足动物、甲壳动物、蛛形动物、环节动物、线虫动物 B.甲壳动物、线形动物、瓣鳃动物、扁形动物、半索动物 C.甲壳动物、蛛形纲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 D.尾索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腕足动物、蛛形动物
3. 以下哪些特征是棘皮动物与其它无脊椎动物都不同的()
A.次生辐射对称 B.体腔形成的水管系统 C.骨骼均由中胚层发生 D.胚孔成为成体的口 4.以下哪些属于结缔组织()
A.脂肪 B.血液 C.淋巴液 D.硬骨 2004年
113.常用的模式生物有()
A.小鼠 D.斑马鱼 C.线虫 D.果蝇 116.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的区别为()
A.有体腔膜 B.骨骼不是中胚层发育 C.螺旋卵裂 D.没有鳃裂
福建永泰一中《动物分类、形态、解剖和生理》专题归类训练
程宝龙2006.3.25 2000~200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与实验考试专题归类训练
117.以下哪些动物不能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中()
A.鞭毛虫、寡毛类 B.线虫、轮虫
C.薮枝螅、轮虫 D.柱头虫、石鳖 118.爬行动物与鸟类共同的特征为()
A.皮肤干燥、具表皮角质层产物、单枕髁、卵裂形式为盘裂 B.皮肤干燥、具表皮角质层产物、体温恒定、卵裂形式为盘裂
C.缺乏皮肤腺、具表皮角质层产物、双枕髁,卵裂形式为螺旋卵裂 D.缺乏皮肤腺、单枕髁、卵裂形式为盘裂、双循环 119.以下哪些是错误的()
A.脊椎动物的胃液pH l.5~2.5,胃蛋白酶,无脊椎动物胃蛋白酶存在碱性环境下. B.脊椎动物的胃液pH 3.5~4.5,含胃蛋白酶,无脊椎动物胃蛋白酶也存在酸性环境下。C.脊椎动物的胃液pH 1.5~2.5,哺乳动物含凝乳酶,无脊椎动物消化液中也存在凝乳 酶。
D.脊椎动物的胃液pH 3.5~4.5,含凝乳酶,无脊椎动物没有凝乳酶. 120.昆虫区别于其它所有节肢动物的特征是()
A.多数具翅 B.有三对胸足
C.气管系统呼吸 D.马氏管排泄
三、是非题(把答案写在题未括号内,正确的为“√”,错误的为“×”。答对得2分,错误的扣1分。本题最低分为0分,共40分)2000年
32、眼虫的伸缩泡主要是调节水分平衡,随水排出一些新陈代谢废物。答()
33、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寄主。
答()
34、鱼类的体腔可分为围心腔、胸腔与腹腔三部分。
答()
35、爬行类有别于两栖类的外形特征包括体表被角质鳞,指(趾)端具爪,颈部明显。
答()36。自羊膜卵的出现,才确立了脊椎动物完全陆生的可能性。答()
37、早成鸟的卵和雏鸟的死亡率与晚成鸟的相似,它们的窝卵数也很接近。答()
38、无尾两栖类前后肢均为5指(趾),趾间具蹼,皆无爪。答()
39、爬行类胚胎期产生鳃裂,胚胎用鳃呼吸。
答()40、现存有袋类动物只产于澳洲。
答()2002年
1.原生动物身体的运动方式为鞭毛或纤毛的摆动()
2.混合体腔相当于动物胚胎发育时期的原肠腔与囊胚腔的混合()3.除头足纲外;其他无脊椎动物的外骨骼都是来源于外胚层()4.为防止水分散失节肢动物的排泄物均为尿酸()5.脊椎动物都是后口动物,无脊椎动物不都是原口动物。()6.成体无脊椎动物中后口动物的体制都是两侧对称的。()7.无脊椎动物中的后肾均是一端开口于体腔,另一端开口于体表。()8.既有中间寄主又有终寄主的寄生方式称为兼性寄生。()9.草履虫伸缩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保持水盐平衡。()10.软骨和血液都属于结缔组织()11.现在已经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药物。()12.人类输卵管与卵巢不直接相连。()13.不与外国人有性接触就不能感染爱滋病。()14.爱滋病病毒感染者(无症状)没有传染性。()15.胎儿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由血管在胎盘处彼此相通。()16.鱼类晶体大而圆是因为要看近物。()17.鲨鱼的鳃耙发达。()
18.当小鸟栖息在树枝上睡着时很容易掉下来,因而常常睁一眼闭一眼。()19.所有鸟类的骨骼均为气质骨,因而重量很轻。()20.鲨鱼的骨骼组织中具有骨细胞。()21.鲨鱼眼中晶体距离角膜较远,适于远视。()22.雌性哺乳类体内也分泌雄性激素。()
四、多重判断(共28题,共56分)[注:请对本题的每一个答案进行判断,每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后面括号内写上“√”,在你认为错误的答案的括号内写上“×”(“√”也代表“是”,“×”也代表“否”)。每题2分,当全部答案都正确时才能得分]。
10.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福建永泰一中《动物分类、形态、解剖和生理》专题归类训练
程宝龙2006.3.25 2000~200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与实验考试专题归类训练
A.海绵通过水沟系获得食物、氧气并排出废物()
B.河蚌通过水流系统只能完成呼吸和摄食两项功能()
C.海星主要通过水管系统完成呼吸和排泄()
D.水母通过口、胃壁和辐管及环管完成消化循环过程()11.判断下列关于鸟的鸣叫叙述的正误。
A.鸟的鸣叫声多种多样,没有种的特异性()
B.八哥能仿效人言,主要是有与人相似的舌()
C.许多种鸟有效鸣的能力,可以学习其它一些动物的鸣声()
D.鸟类在繁殖期的鸣声往往比其它时期丰富、多变()12.判断以下关于线虫叙述的正误。
A.所有的线虫均为寄生性动物()B.小麦线虫在小麦子房中发育为成虫()
C.人体内寄生的少量蛔虫可以自净()
D.人体感染了蛔虫卵,其发育过程始终在消化道内()13.判断下列关于鱼鳔叙述的正误。
A.鱼鳔是鱼类的沉浮器官,可以随时调节身体比重()
B.鱼鳔在发生上来自于消化器官()
C.所有有鳔类的鳔都有一根鳔管与消化管通连()
D.肺鱼可在夏眠时用鳔进行呼吸()2005年
8.下列对克隆羊叙述正确的是:()
A.克隆羊是无性生殖产生的
B.克隆绵羊“多莉”采用的是母体乳腺上皮细胞 C.克隆绵羊“多莉”的产生过程利用了三只绵羊 D.克隆“多莉”用的是16细胞“胚”植入代孕母羊 13.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中出现的繁殖方式有:()
A.二分裂 B.孢子生殖 C.有性生殖 D.裂体生殖 14.黑热病和昏睡病分别由下列哪 2 种动物引起?()
A.日本血吸虫 B.披发虫 C.利什曼原虫 D.锥虫 15.下列哪些组合是正确的?()
A.鳄一槽生齿.双枕髁.合颞窝 B.鸟类一单枕髁.附间关节.双颞窝 C.中轴骨一胸骨,锁骨,肩胛骨 D.人类一合颞窝.结肠.双枕髁 16.下列哪些组合是早成鸟?()
A.鹤--信天翁 B.丹顶鹤--家鸡 C.鹰--啄木鸟 D.鸿雁--孔雀 17.唾液腺的分泌活动受到下列哪些神经支配?()
A. 程宝龙2006.3.25 2000~200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与实验考试专题归类训练
33、肌肉活动的一般规律是:肌纤维在收缩前最初长度适当增长,则收缩时发生力量
也较大,这个规律在心脏的具体表现为:
A.心舒期容积减少,可增强心搏力 B.心舒期容积增加,可增强心傅力
C.心缩期变长,可增强心搏力
D.心缩期短,可增强心搏力 答()
34、人体粪便中对什么成份的排出属于排泄:
A.大肠杆菌
B.食物残渣
C.胆色素
D.蛔虫卯
答()
35、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许多蛋白质分子,其原因是:
A.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减弱 B.血浆中蛋白质浓度过大
C.肾小球通透性增大
D.肾小管的分泌功能受到破坏 答()
41、凝血过程需要多种要素参与,下列与凝血元关的是
A.纤维蛋白原
B.白细胞
C.血小板
D.维生素K
答()
46、直臂下垂提起重物时,有关肌肉所处的状态是:
A.屈肌肌群收缩,伸肌肌群舒张 B.屈肌肌群舒张。伸肌肌群收缩
C.屈肌肌群和伸肌肌群均收缩 D.屈肌肌群和伸肌肌群均舒张
答()
51、你如果发怒,哪种激素分泌量会加强
A.甲状腺素
B.胰岛素
C.肾上腺素
D.雄激素
答()
64、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最有效刺激是什么?
A.一定浓度的COB.肺牵张感受器的传人冲动
C.呼吸肌本体感受器的传人冲动 D.一定程度的缺02
答()
65、哪种眼是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面?
A.近视眼
B.远视眼
C.青光眼
D.散光
答()
66、膝跳反射属于何种反射?
A.内脏反射
B.二元反射
C.多元反射
D.条件反射
答()2001年
47.在经以下处理一小时后,滴加碘液会使哪一支试管的内容物变成蓝色?()
A.米汤与一定的冷开水充分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B.米汤与一定量的唾液充分混合,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C.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与一定量的唾液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D.脂肪微滴与一定量的唾液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48.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A.血清中没有血小板
B.血清中没有红细胞
C.血清中没有白细胞
D.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 49.下面哪种提法是对的?()
A.人的身高在早晨略高于晚上,而体温略低于晚上
B.人的身高在早晨略低于晚上,而体温略高于晚上
C.人的身高和体温早晨与晚上相同
D.中午时人的身高和体温最高
50.在下列各种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的种类最多的是哪个?()
A.唾液
B.胃液
C.小肠液
D.胰液 52.人在炎热的环境中_________。()
A.交感神经活动加强,皮肤的血管收缩
B.副交感神经活动加强,皮肤的血管收缩
C.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汗腺活动增加
D.副交感神经活动加强
53.当急性失血量约为总血量的10%时,机体产生的代偿性反应有_______。()
A.外周血管收缩、心率提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对水重吸收加强
B.外周血管收缩、心率提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对水重吸收加强
福建永泰一中《动物分类、形态、解剖和生理》专题归类训练
程宝龙2006.3.25 2000~200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与实验考试专题归类训练
C.外周血管舒张、心率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对水重吸收加强
D.外周血管舒张、心率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对水重吸收加强 54.下列哪种做法是对的?()
A.静脉注射葡萄糖可以有效缓解饥饿
B.深呼气可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健康
C.蹲得越低,跳得越高
D.当一个睡眠者脸上出现各种表情时表明快醒来了,也很容易被唤醒 2002年
14.丘脑是指:()
A.四叠体的前二叶 B.中脑背部 C.间脑侧壁 D.大脑纹状体 16.膈肌属于:()
A.轴上肌 B.轴下肌 C.鳃下肌 D.附肢肌 4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应激 D.负反馈调节 48.哪些病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
A.甲状腺机能亢进 B.糖尿病 C.甲状腺机能低下 D.呆小症 49.结扎输卵管后的妇女()
A.无排卵,有月经 B.无排卵,无月经 C.有排卵,有月经 D.有排卵,无月经 50.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是()
A.具有 程宝龙2006.3.25 2000~200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与实验考试专题归类训练
48.在生物体内不断有生物电产生。产生生物电的直接原因是:()
A.生物体内有微型“生理发电机” B.新陈代谢过程的必然结果
C.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 D.有机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燃烧”的结果
49.当一个人的前臂受伤造成大出血时,对其进行止血结扎的最佳位置是:()
A.腕部 B.上臂 C伤口上端 D.腕部和上臂同时进行止血 50.胃和肠的功能活动在哪些方面是相同的?()
A.自发节律性 B.分泌无机物 C.分泌有机物 D.分节运动 51.身体可以敏感地“测量”哪个分子的浓度变化?()
A.葡萄糖
B.氨基酸
C.C0D.O2 2004年
38.血液占人体重量的()
A.5% B.7% C.9% D.11% 39.血压降低时尿量()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关 40.出血后血量的恢复借助于血管的()
A.动脉血管的收缩 B.动脉血管的扩张 C.静脉血管的收缩
D.静脉血管的扩张 41.运动机能凋节的主要部位是()
A.小脑 B.大脑左侧 C.大脑右侧 D.脑垂体 42.输氧时要加入5%的二氧化碳,因为5%二氧化碳是()
A.呼吸刺激剂 B.人体的需要 C.神经兴奋剂 D.血管软化剂 43.人的脑神经有()
A.12对 B.10对 C.14对 D.20对
44.人情绪紧张时往往脸色发白,这是因为增加了___素,而使面部血管收缩的结果()
A.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B.甲状腺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58.人每天每次进食后迅速增加的激素是()
A.甲状腺素 B.胰高血糖素 C.胰岛素 D.甲状旁腺素 73.有关人体钙吸收的物质与相关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A.维生素D——抑制Ca在体内积累 B.维生素C——促进Ca在体内积累
C.甲状旁腺——抑制血中钙水平激素分泌的腺体 D.甲状腺——分泌降钙素的腺体 2005年
48.下丘脑是:()
A.中脑的一部分 B.前脑的一部分C.后脑的一部分 D.菱脑的一部分
50.己知受血者为B型血,在交叉配血中主侧不凝集,次侧发生凝集现象,供血者的血型是:()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51.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应该是:()
A.提高心肌的兴奋性 B.促进脂肪分解,使酮体生成增多 C.促进糖原分解,抑制糖异生 D.促进胆汁和胃液分泌 52.哪一种消化液消化的食物最全面,消化能力最强?()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 E.小肠液 53.形成消化道平滑肌动作电位去极化的离子基础是:()
+ 2+ A.Na内流
B.Ca内流
C.主要是Na+ 内流,也有Ca2+ 内流
D.主要是Ca2+ 内流,也有Na+ 内流 54.老年人主动脉弹性减退并伴有小动脉硬化时,血压的变化常常是:()
A.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B.收缩压变化不大,舒张压升高 C.收缩压变化不大,舒张压降低 D.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55.如果将狗的肾上腺皮质切除,可出现:()
A.血容量减少,尿钠减少,血钾降低 B.血容量增加,尿钠增加,血钾升高 C.血容量增加,尿钠增加,血钾降低 D.血容量减少,尿钠增加,血钾升高 56.抑制胃液分泌的物质是:()
A.ACh B.胃泌素 C.组织胺 D.盐酸
二、是非题(把答案写在题未括号内,正确的为“√”,错误的为“×”。答对的 分,错
误的扣1分。本题最低分为0分,共狲分)
福建永泰一中《动物分类、形态、解剖和生理》专题归类训练
程宝龙2006.3.25 2000~200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与实验考试专题归类训练
2000年
1、血液属于细胞内液。
答()8。只有具有大脑的动物才能形成条件反射。
答()
9、肝胆汁和胆囊胆汁都是肝细胞分泌的,所以它们的颜色和PH值、所含物质的成分和浓度均相同。
答()
10、雄性内是不存在催产素和催乳素的。答()
11、一个神经元各个末梢释放相同的递质。
答()
12、月经意味着上次卵巢周期和黄体寿命的结束。
答()
三、多重判断(共28题,共56分)[注:请对本题的每一个答案进行判断,每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后面括号内写上“√”,在你认为错误的答案的括号内写上“×”(“√”也代表“是”,“×”也代表“否”)。每题2分,当全部答案都正确时才能得分]。2001年
22.一个病人因外伤失血,血压从130/80mmHg下降到80/60mmHg时,下列哪些器官的血流量下降?
A.皮肤()B.肾脏()C.肌肉()D.胃肠道()E.心脏()23.下列哪些周期性活动与生物钟有关?
A.月经周期()B.心动周期()C.呼吸周期()D.睡眠周期()
四、连线题(共5题,每题2分,全部答对才可得分)2001年
2.请将有关系的二者连线 3.请将有关系的二者连线
①甲状腺激素
a侏儒病 ①O型血
a抗A抗体
②胰岛素
b血糖增加 ②A型血
b抗B抗体
③生长激素
c呆小病 ③B型血
c抗A和抗B抗体
④胰高血糖素
d血糖降低 ④AB型血
d无抗A和抗B抗体
五、填空题(填空的文字要精炼明确,每题1分,共26 分)。2000年
5、抗体是由血浆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福建永泰一中《动物分类、形态、解剖和生理》专题归类训练
微生物学实验总结 篇5
高熹
1120152430 时间如清风般从你我指间滑过,无声无息,快得我们都不曾驻足一望,莫然回首间,本学期的微生物学实验已接近尾声。一学期的时间虽短,但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们的良好配合和严格的实验操作,都将为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众所周知,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与理论高度结合的科目,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做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分析相应的结果。所以我认为,要做好微生物学实验要有以下的四个能力:
1、独立思考能力
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感悟就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当在试验中发现与预料过程所不符,那么必定是过程中出现错误,而寻找并解决的这个过程是书本中无法给予的。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在实验过程中,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2、突破创新能力
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试着通过自己现有的知识,多想,多做,多总结,我想首先是作为一个求知者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必须坚守的原则,其次就是要敢于突破,我们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踮起脚尖即使触不到天空,也可以更加拓宽自己的视野。
3、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在微生物学实验学习中,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实验,如有毒有害物质参与且不易排污的实验、不易操作或难以成功的实验、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反应慢导致单位课时中难以完成的实验等。我们在研究改进措施的同时,也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视频资料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学习。
4、动手能力
动手操作对激发微生物学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微生物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微生物学这样一种学科,动手能力的强弱与知识的掌握其实是同等重要的。如果动手能力太弱,所学习到的知识就无法通过有效的方式真正组织起来,那么学到的知识就只是输入而没有输出,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对于这样一门学科,这样的缺陷是致命的,而这样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
本学期我们一共完成了十个实验,分别是: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观察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和微生物的显微镜计数法、培养基的制备、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观察以及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微生物的诱变育种、水中大肠菌群的计数—MPN法、乳酸菌发酵实验、甜酒酿发酵实验、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啤酒实验。
通过这些微生物学实验,不仅是对我理论课程的加深,更是对我实验能力的 一个显著的提高。其中,做实验的过程中,我认为以下的几点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科研具有重大意义:
1、严格的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实验中,由于空气和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所以很可能造成培养基的污染,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所以实验中,无菌操作尤为重要。各种实验用具要严格高温灭菌,防止用具本身污染。实验时,接种环、接种针、移液管口和涂布器等要在酒精灯下灼烧彻底,防止其上面附着着的微生物污染。在微生物实验操作时,有条件要在超净工作台下操作,降低被污染的概率,相关操作也要在酒精灯附近进行。使用超净工作台时要严格紫外灭菌和打开排风扇,手和相关器材进入操作台前要用酒精仔细擦拭,清除表面的微生物。无菌操作往往能决定着一个实验的成败,学会无菌操作尤为重要。
2、微生物实验中仪器的使用,我学会了高压灭菌锅的使用,以前的实验从未接触过,并且还复习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分析天平等仪器的使用,使我更加熟练。
3、微生物实验中,平板划线和涂布是最重要的两项操作,平板划线要注意画的连续性和可分辨性,平板涂布要涂均匀,否则都会影响后期的实验观察和结果。另外实验中其他操作,比如称量准确性,移液管的使用都很重要,所以操作要十分规范。
4、实验中的部分思想对未来的科研工作尤为重要,比如每一步都要设立空白对照组,在实验结果中做出比较讨论,这在未来的自我进行的实验设计中,这种思想的培养尤为重要。
5、另外,实验中模式菌的学习和使用为未来科研打好良好基础,比如典型的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典型的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是实验室的常用菌,如果未来还要从事微生物相关工作,这几种模式菌都必不可少。
6、实验结束后要及时观察结果,过了两天才去观察,结果部分平板已长出菌苔,对实验结果的观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结果观察同实验操作一样重要。
与实验操作相比,本学期的微生物学另一个重要的是学会团队的重要性,每个实验凭借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而一个团队就可以游刃有余。本学期的实验让我最感动是我们一个小组四名成员的精妙配合,造就了这学期的良好的微生物学实验的结果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篇6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 2.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二、原 理
微生物最显著的特点是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它们的个体形态和细胞构造,熟悉显微镜和掌握其操作技术是研究微生物不可缺少的手段。本实验主要介绍目前微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目的在于使同学们通过本实验,对光学显微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重点掌握明视野普通光学显微镜中油镜的使用。
三、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
1.构造(1)机械系统:镜座、镜臂、镜筒、转换器、载物台、推进器、调节螺旋。
(2)光学系统:目镜、物镜、聚光器、反光镜、滤光片。
2.性能(1)分辨力和数值孔径
分辨力用D表示,D=0.5×(λ/N.A)
N.A=n×Sin(α/2)
N.A为数值孔径;λ为入射光波长;n为介质折射率。α为镜口角。
(2)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四、实验器材
显微镜、标本、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
五、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对光:光强时用平面镜,光弱时用凹面镜,视野明亮即可。
2、镜检:低倍镜——定位;高倍镜——观察;油镜——观察
3、镜检完毕后的工作:擦拭镜头(标本)等,还原显微镜,登记,洗手,离开。
4、总流程:安装—调光源—调目镜—调聚光器—镜检—擦镜头——复原—登记。
六、作业(可选)
1、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2、2、为什么有时候在低倍镜下可看到的目标,换用高倍镜则无法看到?
实验二 细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细菌的制片和染色技术 2.掌握放线菌形态观察方法 3.熟练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细菌染色的基本原理 1.革兰氏染色
G+与G-细胞壁结构不同,当用结晶紫初染后,像简单染色法一样,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兰紫色,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当用乙醇进行脱色时,G+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含量低,乙醇脱色使肽聚糖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胞内,经脱色处理时,初染剂保留而呈现紫色。G-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 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2.简单染色
细菌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细菌常用碱性染料来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很容易使细菌结合使菌体着色,经染色
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灰色链霉菌
2、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香柏油、碱性染料等。
四、方法和步骤 1.细菌简单染色
取菌(要求无菌操作)——涂片——干燥——固定——染色(1min)——水洗——干燥——镜检(形状、大小、排列方式)2.放线菌菌落形态观察
(1)表面形状
大小、颜色、边缘、紧密程度等。(2)区别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3.气生菌丝、孢子丝的活体观察
将培养皿盖打开,选择菌丝和孢子丝生长较薄的部位,直接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
4.气生菌丝、孢子丝的印片观察
载玻片——滴1滴美兰染液——盖玻片印片——印片面向下置于美兰中——吸去多余染液——镜检(用油镜观察)——维护还原显微镜。
五、作业
1、绘出所观察的几种细菌和放线菌的形态并注明名称和放大倍数。
2、放线菌菌落和细菌菌落有何不同之处?
3、放细菌的菌体为何不易挑取?
实验三 酵母菌和接合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酵母菌和接合菌菌落及个体主要形态特征。
2、掌握观察酵母菌和接合菌个体形态的制片方法。
二、实验材料
1、菌种
啤酒酵母,黑根霉,高大毛霉
2、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钩,酒精灯,无菌水,乳酸苯酚,吸水纸等。
三、实验方法 1.酵母菌菌落的观察
菌落颜色、光泽、质地、表面特征等。2.酵母菌细胞形态观察(水浸片法)
无菌水滴加于载玻片上——取菌——涂片——盖上盖玻片——镜检(10倍定位,40倍观察芽殖)。
注:亮的区域为液泡,看不到细胞核,核须染色才可见到。3.接合菌活体观察(1)肉眼观察
(2)显微镜观察
打开培养皿盖,将盖倒置,在低倍镜下观察,注意假根和匍匐丝的结构,孢囊结构和孢囊孢子。4.接合菌制片观察:
载玻片——1滴乳酸苯酚——顺一个方向钩取少量菌丝——盖玻片剥离飘落于乳酸苯酚——加盖玻片——镜检 注意:乳酸酚不必加热,孢囊在制片时已大多被破坏。
区别孢囊与气泡在显微镜下的差别:气泡会吸附大量孢子,且中央亮,两边暗,而孢囊中间厚,整个区域都暗。
四、作业
1、画出供试菌典型结构(不是在一个视野可全部看到),并注明放大倍数和名称。
2、比较酵母菌、放线菌和细菌的菌落特征。
实验四 青霉和曲霉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曲霉、青霉菌落和个体形态特征。
2、掌握观察曲霉、青霉的主要形态特征的制片方法。
二、实验材料
1、实验菌种
灰绿曲霉,黑曲霉,黄曲霉、青霉等。
2、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乳酸苯酚,吸水纸等。
三、实验方法 1.菌落的活体观察
取培养皿用肉眼观察菌落的大小形态,正反面颜色、质地、饰纹边缘、颗粒物(闭囊壳、菌核等)。2.制片观察:
(1)制片:取干净载玻片——加1滴乳酸苯酚——在菌落中心与边缘之间钩出少量菌(带培养基)置于乳酸苯酚——加盖玻片煮微沸——镜检.(2)观察:将制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菌丝的粗细、颜色、分生孢子头形态;曲霉顶囊大小、形态、可育面积、分生孢子梗粗细、颜色、表面特征,有无横隔,小梗着生情况、大小、层数,分生孢子形态,大小,表面特征。
四、作业
1、出供试菌的形态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比较青霉和曲霉属霉菌的个体形态特点。
实验五 培养基的制备和常用器皿准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培养基的制备和常用器皿的准备方法 2.学会高压蒸汽灭菌及干热灭菌方法
二、原理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异。但从营养角度分析,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需的C源、N源、无机盐、生长因子以及水等。另外,培养基中一般含有适宜的pH值,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
任何一种培养基制成后应及时的灭菌,以备培养菌使用,一般培养基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三、实验器材
1、试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营养琼脂、淀粉等。
2、器皿:移液管(1ml)、培养皿、试管、三角瓶、搪瓷缸、量筒等。
3、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热灭菌箱。
4、其他:牛皮纸、纱布、棉花、棉线绳。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PDA培养基的制备
马铃薯削皮——切块——称量——加水煮沸——过滤——往滤液中加葡萄糖、琼脂粉等——煮沸——分装——加棉塞——包扎——灭菌(湿热)。
2、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
称量45克营养琼脂,加水至1000毫升,煮沸后分装,加棉塞灭菌。
3.灭菌水的制备(稀释用)
取9ml蒸馏水于试管中,塞棉塞,包扎后灭菌。取225ml蒸馏水于500ml具塞三角瓶中,包扎后灭菌。4.常用器皿准备:
a.移液管的包装 b.培养皿的包装
五、作业
1.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各适用于哪些物品? 2.两种灭菌技术应注意哪些关键操作? 3.培养皿等干热灭菌前包扎的目的?
实验六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接种方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稀释分离和平板划线获得微生物纯种的方法
2、学会微生物接种技术
二、原理
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平板分离法普遍适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是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成分、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三、实验器材
1、材料:土壤、粮食或者食品。
2、培养基:PDA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
3、器皿:三角瓶、移液管、试管、培养皿、玻璃刮铲、酒精灯、接种环等。
4、仪器:电炉、恒温培养箱。
四、实验方法
1、微生物的纯种分离
(1)稀释涂布分离法:制平板—制菌悬液—涂布—培养—获得纯种微生物。
(2)平板划线法:制平板—制菌悬液—划线—培养—获得纯种微生物。
2、微生物的接种(1)斜面接种
五步曲:a.接种环灭菌 b.拔棉塞及试管口灭菌 c.接种 d.塞棉塞 e.接种环灭菌
(2)培养皿接种:(霉菌形态观察及鉴定用)倒平板—接种(单/三点接)—接种环灭菌
五、作业题
1、为什么用稀释法和平板划线法能获得微生物纯种?
2、霉菌平板接种为什么要使平板倒置?
植物学理论教学改革初探 篇7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创新力和提高综合素质。高等学府的教学工作既要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 又要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 因此需把改革放在第一位, 特别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 植物学作为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学习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植物学的基础性就决定了它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加强植物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1]。
1 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世界在飞速发展, 科技也在日新月异的进步, 教育是立国之本, 所以很多国家都会对课程进行改革并调整教学目标, 改变人才的培养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并把教育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措施。我国高校生物科学专业的植物学教学内容上一直延续着两种教学模式: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存在很多与植物的客观规律不相符的现象, 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上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高校的植物学教科书内容庞杂, 有些理论陈旧, 需要更新。由于课时的压缩以及教师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般在课堂上会出现“满堂灌”的现象, 教师只关心知识的讲授和课程的进度, 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造成学习过程比较被动。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 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随着科学科技的发展, 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快速崛起的微观学科, 改变了学生对植物学的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对与现代生物技术紧密联系的微观研究领域有更大的兴趣, 这个变化严重地影响了植物学在生物科学专业作为基本学科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其次, 由于植物学课程学的压缩, 当务之急是, 教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这是所有的教学工作者都必须解决和面对的难题。最后, 为了国家能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和前沿相关的热门学科上, 这极大地限制了传统学科植物学的发展速度, 所以目前植物学学科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对传统的植物学课程教学进行客观、务实、有效地改革。
2 教学改革的路径
2.1 优化教学内容, 改革课程体系
整个基本理论的构建, 因此, 在第一节上, 首先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形成理性的思路, 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 当学生在了解了基本框架的基础时, 就可以逐渐向框架内添加新的知识和理论, 这样就会使整个课程的内容散且不乱。教师应力求在课程讲授的内容上系统更先进, 更好地适应植物学科发展的需要, 删繁就简, 适当地增加一些当今生物学和植物学科的新方法、新概念以及新成果,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我国幅员辽阔, 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 所以在教材统编的过程中很难准确地反映出本地区植物的特点,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黑龙江地处寒温带的特点, 在授课的内容中增添一些寒温带的植物, 如水曲柳、黄檗、胡桃楸等植物, 当然也应适当删减一些非本地区的植物, 以便更好地适应黑龙江地方经济的发展。
2.2 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
2.2.1 多媒体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 教学手段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方法之一[2]。由于植物学课程的知识点多且杂, 知识结构排列不是非常地合理, 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应运用以多媒体为主, 板书为辅的教学方法。在当今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学的植物特点, 更容易形成形象记忆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多媒体将植物学知识通过幻灯片呈现出来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这样可以更好地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植物学知识并能加强记忆。例如,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植物光合作用, 可以通过制作动画PPT更直观、更形象、更具体地体现出整个光合过程中的各物质的转换和流动方向, 这就相当于把学生视野带入到了植物的微观世界里, 这样能极大提高学生对学习植物学的兴趣。
2.2.2 引进科研项目教学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分段讲授植物学内容, 进一步强化科研知识。例如, 植物根的解剖结构这章内容由某位教师负责讲授, 既能充分发挥出该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研究植物解剖的特长, 又有利于将这部分知识讲好讲透;而另一位教师负责讲授被子植物分类等内容, 这样可以让该教师发挥出研究植物系统分类的专长。任课教师把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融入到植物学课程中,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领会和掌握植物学知识。同时, 教师也可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反应来判断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也更有利于教师能从教学技巧的角度更好地来控制授课的进度和控制教授知识的深度。
3 采取从外部宏观形态到内部微观结构的教学思路
在植物学的教学过程中, 往往是解剖结构部分教学先于系统分类学部分, 而解剖结构部分的内容涉及到比较抽象的微观领域, 对大一的新生来说, 这部分内容是相对枯燥的, 而且知识点的繁杂也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影响。所以, 教师在讲授某器官的形态结构之前, 先介绍与该器官所涉及到的的分类学术语以及该器官在植物分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使学生对该器官先有一个大致了解, 并使学生认识到该器官的重要性[3], 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让学生联想起该器官的内部结构, 并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 逐渐地从宏观过渡到内部的讲解是比较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的,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4]。
4 结语
植物学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中生物科学专业具有先导作用的基础学科, 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 教育工作者须认真对待, 为学生梳理和介绍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 使学生具有比较清晰的学习方向。活跃课堂气氛以及使课内的教学与本地的区域植物资源优势相结合进行教学是教师应该考虑的, 将学科中最新颖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能够使课程内容更立体地呈现到学生面前,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学习欲和创新欲, 使学生更早地树立专业的进取思想和明确学习方向, 为学生以后学习该方面的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 植物学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植物学教学改革, 并将之作为今后教学活动的任务。
摘要:根据我国高等院校植物学教学的实际现状以及在植物学教学工作中的体会, 提出了植物学理论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教学思路的完善来采取具体的措施, 从而使植物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植物学,理论教学,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徐澜.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宁夏农林科技, 2013, 54 (7) :123-124.
[2]周琼, 黎桦, 谢义林, 等.高等农科院校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 (23) :9855-9856.
[3]朱雪云.植物学形态结构理论教学思路创新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9) :24.
微生物学理论论文 篇8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1.学习的过程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即学习者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过程,并具体描述了典型的信息加工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加工模式
该模型用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术语来描述人的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它包括三个主要的部分:第一部分,信息的存贮。这个过程只要用来贮存信息且根据贮存信息时间的长短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第二部分,认知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的职责是转换信息,是信息从前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主要包括注意、感知、复述、编码和提取。第三部分,元认知。它的主要作用是监控认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期望”与“执行控制”。前者是机动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后者是已有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主要起调节、控制作用。
2.学习的阶段
根据信息的这种流程,把学习过程具体的划分为八个阶段:
动机阶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了解阶段——注意和选择性知觉;
获得阶段——所学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并编码和贮存;
保持阶段——将已编码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贮存;
回忆阶段——即进行信息的检索;
概括阶段——即实现学习的迁移;
操作阶段——即反应发生阶段,学生通过作业表现其操作活动;
反馈阶段——即证实预期,获得强化。
二、对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启示
生物学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学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新理科课程改革运动。在这场运动中,科学探究被置于理科课程(包括生物课程)的核心地位,成为改革浪潮中一面最为鲜艳的旗帜。其中生物学实验是最重要的一个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可以给实验教学提供很好的启示,根据加涅的理论,教师要想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就要在实验教学上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验教学同样如此,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的问题,要激活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接受和加工新的信息做准备。
2.强化注意——使学生对学习有心理准备
要使学习获得所希望的结果,还必须使学生在学习时具有接受刺激的倾向和准备,教师可以运用强化等手段来刺激和形成学生适当的注意倾向和动机。比如:在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实验教学中,可以分发精致的透明瓶,让学生将提取到的DNA,装入这个瓶子作为奖励,从而强化学生对本实验的注意。
3.直接提出适当的刺激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向学生直接提示要做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目的,或者也可以用适当的刺激,直接激起学生的学习行动。特别是在做复杂的实验时,目标导向和指引非常重要,可以通过黑板或者课件直接呈现流程图,让学生明确要行动的主要任务。带着任务去解决问题,去实验。比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的实验中,教师可以用“选材→解离→染色→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流程图来呈现,但是如何取材,解离的时间,染色的时间等都留给学生去探究。
4.反馈的准备
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为了获得反馈,教师必须尽可能准确地把学生的实验结果告诉他们,教师的评价,打分,甚至点头、微笑或者看一下某个学生,允许他继续进行下一项工作等,都可以达到强化学生行为的目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巡查,及时反馈。促进学生反思,加强实验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