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经济分析(共9篇)
沈北新区经济分析 篇1
沈北新区实验学校2011-2012学上学期工作计划
综合/陈鑫
本学期,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和合教育理念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的,以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内涵建设为主线,坚定不移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继续推进以角色挑战、星级评比为核心的德育工作改革;以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的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师资建设,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质,努力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办学特色化、管理规范化,努力打造九年一贯制学校优质教育品牌,沈北新区实验学校2011-2012学上学期工作计划。
一、学校建设工作
1.文化建设。本学期,要高质量完成校园文化一、二期工程建设,切实推进和合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营造一流育人环境。
2.在建工程。完成学校塑胶操场、篮球场及车棚建设工程,力争学校所有附属设施全部投入使用。
二、德育安全工作
3.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实效的原则,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坚持抓好常规,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以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自律的优秀品质,具有仁爱之心、悲悯之心、感恩之心的人文情怀为德育目标,以“角色挑战、星级评比”的学生评价制度改革和“叫响我是志愿者”活动为载体,开展德育工作改革,使我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德育管理水平。坚持贯彻“德育为首、全员育人”的思想,营造人人德育的工作氛围。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班主任工作记录评选活动。
--抓好常规工作,做到管理精细规范。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争创文明班级为培养目标,争创文明班级。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
--搭建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平台。深入开展星级评比、角色挑战德育特色活动。加强团委、学生会、大队委、自愿者及班级干部的职能建设,实行组长负责制、干部轮换制、志愿者参与值周工作,在活动中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充分利用德育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利用反思班会、国学教育课、心理健康课、法制课、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团队会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周、家校联系册、致家长的一封信、家访、电访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及表现,帮助家长形成家庭教育合力,明确培养目标,帮助家长把积极健康的社会信息纳入家庭教育轨道。抓好社会实践和校外教育活动,加强与德育基地、少年宫等校外活动场所的联系。
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学生心理信箱和心理E-mali,借助校园广播或心理热线解答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同时要做好记录,以便今后总结发现学生成长规律。
--开展以培养“感恩之心、仁爱之心、悲悯之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旨在以养成教育为基点,以感恩教育为重点,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增强学生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品质和全面发展的能力。
本学期的主要活动有:庆祝“教师节”感恩活动;第八个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教育;迎全运”礼行沈阳、礼遇嘉宾“做文明有礼沈阳人主题活动;班级信息上报活动;”感动校园好孩子“评选活动;《古诗词考级评定》活动。完成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调查统计和贫困生的调查摸底、资料上报工作,及时发放资助经费。
4.安全工作。稳步落实校园安全工作,做到管理规范化。进一步规范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和岗位职责,明确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建立健全校车、校园安保、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消防安全、突发事件、食品卫生等安全管理制度;完成档案建设工作;加强安全工作责任意识,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坚持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做好校车司乘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学生消防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疏散演练,开展好安全教育月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综治工作。进一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积极做好预防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两法一例“宣传活动,工作计划《沈北新区实验学校2011-2012学上学期工作计划》。做好法制校长工作,发挥兼职法制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
积极做好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加大禁毒宣教力度。坚决防止非法组织向学校渗透。及时化解、妥善处置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
三、教学改革工作
以课堂改革为中心,扎实推进完善(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六步教学法,以精细化管理为保证,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真实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快乐成长。
6.常规管理。继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实行一个制度(班级教学日志制度)、三方面要求(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规范要求),努力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清、讲解要精、辅导要勤、反思要敏“。
--认真深入备好每一节课。杜绝不备课入课堂现象,教务处将对教学设计进行抽查或定期检查,并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各备课组要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
--精心组织好课堂教学。采用六步教学法组织教学,要从”有计划、有重点、有容量、有方法、有深度“上去优化课堂,力争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结构紧凑、方法指导科学、学生参与积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重视课后作业批阅和督促。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后作业的布置、批改和讲评,做到有课必有练、有练必有收、有收必有阅、有阅必有讲。作业量和难度要适当、批改要细致、发放要及时、讲评要精致。
--强化训练与辅导。精心编制或筛选好每一次的习题,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精心评判好每一份试卷,耐心做好每一次质量分析,及时为学生查缺补漏、亡羊补牢,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及时梳理教学思路。
--认真做好教学常规检查和评价工作。教导处将在严格各项常规教学检查的同时,加强对各年级各班级教学质量的跟踪、对比分析和科学评价,对每次教学检查的结果及评价结论将及时通报。
--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加强质量监控。继续实施巡课制度,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加强交流与反馈。加大随堂听课力度,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学质量抽查制度,完善质量监控制度。
--做好质量检测工作。教师要强化质量意识,将争取做到一节一检,一周一检,学校每月一检。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试卷进行分析,查找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及时召开区质量监测年级总结会,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做好学生课后辅导工作。特别要注意关照学困生。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加强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和音体美课堂教学的管理工作,做好学籍管理,学生减负工作。
7.教学改革。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强化教学质量中心意识,走素质内涵发展的道路,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加以体现。
--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六学“问题和教师的”四教“问题。
”六学“指:在哪里学(空间)、学多久(时间)、为什么学(学情调查)、学什么(目标与内容)、如何学(学习策略)、学得怎样(评价);所谓”四教“即: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样。以学定教就是要以学的方式定教的方式,以学的内容定教的内容,以学的进度定教的进度。以学定教,顺学而教,不教而学,方为教学之道。
--注重提高学生展示交流质量,努力完成课内达标训练,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各学科教学要认真执行六步教学法,突出重点,加强引导,充分让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去答辩,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缩小成绩差距。
--教师要做好学生预习提纲内容的设计,并有目的的去指导学生预习,教给学生预习方法,提高学生预习质量。学生要有预习笔记,并要妥善保管,以备日后复习。学校将定期检查评比。
--即时性评价:教师上课要抓好小组学习的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8.专业提升。加强教师队伍凝聚力的进一步提升,合作氛围的进一步浓厚,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质的提高,不断增强学校持续发展的内力,参与竞争的实力和不断攀升学校发展的潜力。
--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深入领会六步教学法的精神实质,不断去发现存在的问题,用心去研究解决新的问题,从而丰富完善六步教学法,形成自己教学风格。教师要勤练笔,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教师要写好自己学习笔记(电子版,包括摘记、感悟、反思等),期末达到10000字。
--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师赴杜郎口中学学习汇报课活动。上学期我校有16名教师远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9月份将组织这些教师每人上一节汇报课。11月开展年组学科展示课评比活动。组织教师按时参加区、市教研部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
9.教育科研。做好”十二五“各级规划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加强校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性。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自主研究和同伴互助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中积累提高,在研究问题中产生智慧。
四、体卫艺工作
10.体育工作。严格执行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规定。将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表,认真实施。探索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体育教学改革的模式,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系列阳光体育锻炼活动。积极开展第五届阳光冬季长跑活动。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规范学校各运动队课余训练。积极参加区初中生田径选拔赛,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11.卫生工作。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继续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按要求开齐、上足健康教育课。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认真做好入校新生的查验接种证工作。提高对季节性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形成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逐步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养成率,加强学生常见病的防控工作。深入开展无烟学校的创建工作。做好学生医保工作。
12.艺术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加强音美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艺术社团的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13.国防教育。做好初中入校新生的军训工作;组织好军事队列会操。
五、学校党务工作
14.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在职党员”四进四建“活动,继续开展争做”三个模范“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做好学校的共青团、工会、妇联工作。
15.师德建设。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为目的,树立以人为本、依法治教、以德执教的理念,强化师德素养,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促进学校工作持续、健康、科学发展。通过继续开展”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主题教育,完善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四个层次全方位的师德评议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实现以师德提升人格魅力、提升教书育人水平的目标,在教师中形成”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廉洁从教、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风尚。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行风,使广大教师成为践行公民道德的楷模。
16.纠风工作。认真落实《沈阳市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沈阳市中小学教师违规违纪行政处分办法》。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办法,做到规范收费,实行收费公示制,接受社会的监督,树立良好现象。
六、总务后勤工作
17.后勤工作。加强管理,规范和细化后勤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加强对水、电、办公用品的管理和学校物品采购、发放、保管等环节的管理。
沈北新区经济分析 篇2
1 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
1.1 自然条件
沈北新区地处沈阳中心城市的北部, 位于东经123°16′~123°48′, 北纬41°54′~42°11′, 区域面积1 098km2。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四季分明, 雨热同季, 降雨集中, 日照丰富, 冬夏温差较大。年日照时数为2 520~2 750h, 日照季节分布与作物生长期相适应。年平均气温在7.7~9.1℃, 4~9月有效积温在3 000℃以上, 适宜一季中晚熟作物生长。降水量受季风影响十分明显, 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0%。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2 社会条件
沈北新区地处东北城市走廊的枢纽重地、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南依沈阳母城, 北接铁岭, 东邻抚顺, 西连沈西工业走廊, 区位优势明显, 交通方便快捷。长大铁路、哈大专客, 沈哈、沈环高速公路, 101、102、203国道穿境而过, 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仅30km, 距大连港、营口新港和锦州港均不超过400km, 沈阳地铁2号线和3号线直达新区。同时, 新区内部“六纵三横”生态景观路网初步构筑起沈北绿色生态城市的全新发展格局。
沈北新区下辖5个乡、2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4个开发区和6个产业园区, 有78个行政村和103个社区, 共有人口40万人。沈北新区组建以来, 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 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7年,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1亿元, 同比增长32.6%;地方财政收入35.5亿元, 同比增长240.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3亿元, 同比增长36.7%;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 同比增长166.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1.7亿元, 同比增长64.1%;农民人均纯收入7 648元, 同比增长23.7%, 新区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已位居沈阳市前列。
沈北新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怪坡、棋盘山、植物园、七星山、石佛寺水库等;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净居院舍利塔、石佛寺、辽双州城址、锡伯族民俗村等。全区居住着满、蒙、朝鲜、回、锡伯等10余个少数民族, 素有“锡伯之乡”的美誉。
2 沈北新区果业发展现状
沈北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果品、优质米、花卉、中草药、乳品、肉禽、生猪、饲料等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迅速, 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该区东部经济区林果产业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近20年来, 随着林果产业的较快发展, 已成为沈阳地区远近闻名的苹果梨生产之乡。沈北新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长期以来摸索出来的实践经验, 加快东部经济区林果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林果产业, 始终坚持“改造老果树、引进新品种、大力推广寒富苹果栽植”的发展方向, 坚持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寒富苹果栽植比重、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任务, 以科技兴果为先导, 实施优质无公害品牌战略, 建设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现代农业。
目前, 林果面积733.33hm2, 占耕地面积的12%, 其中主要以苹果梨和锦丰梨品种为主, 现有面积520hm2, 其他林果品种有李子、葡萄、山楂、南果梨和寒富苹果等。近年来, 沈北新区首先引进沈阳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团, 为东部山区种植寒富苹果和苹果梨的果农提供林果栽培、果园管理、病虫害防治、果树防寒和套袋等先进技术, 使果品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果农收入成倍增加。在原来666.67hm2果树面积的基础上, 2009年又增加了1 333.33hm2寒富苹果种植面积, 以此推动2 000hm2林果产业基地的形成。
3 沈北新区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伴随着林果产业多年来的发展, 农民们对该产业已日久生情, 对发展林果产业有热情, 积极性高, 林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每年都有新品种引进, 农民尝到了甜头。做大做强东部经济区林果产业, 在沈北新区上上下下已形成共识。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是沈北新区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总体发展思路是以马刚乡铁营子村为核心, 以苹果梨和寒富苹果、锦丰梨为主栽品种, 建设林果采摘观光区;以怪坡为龙头, 在马庄子、莲花、千佛寺、洋什、铁营子、中寺等6个村, 以洋什、帽山2个水库为节点, 建设蜿蜒10km、连接棋盘山森林公园等著名景点的农业旅游观光带;以马刚乡工业园为核心, 建设5km2的农 (牧、果) 产品加工区。规划遵循集中连片、产业聚集、因地适宜的原则, 用高标准规划推动高水平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 沈北地区成立观光果园具有可行性。建成后的观光果园集田园风光、垂钓、蔬菜水果采摘、餐住、娱乐于一体, 以优美的环境、纯朴的民风、特色小吃为广大沈阳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目前, 国内的观光农业园发展得如火如荼,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 但总体发展前景良好。沈北观光果园的建成必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解决更多人的就业, 使沈北东部山区更快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参考文献
[1]许海南, 张日清.观光果园景观要素初探[J].广西林业科学, 2009, 38 (2) :107-109.
[2]李长团, 裴铁雄.传统果园改建观光果园的发展思路[J].广西热带农业, 2009 (3) :53-55.
[3]杨丽, 陈梅香, 孙浩元, 等.北京市观光果业发展研究概述[J].北方园艺, 2009 (5) :241-243.
沈北新区土地流转调研与分析 篇3
摘 要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经营效益;有利于聚集生产要素、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推进中心村镇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土地流转 调研 分析
一、沈北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沈北新区北部8个涉农乡镇街共有行政村 101个,耕地面积 424462亩(扣除新潘线以南财落街道和尹家乡所属村面积),其中,我区朝鲜族村共11个,耕地总面积22821亩,农户1847户,人口6549人,家庭承包土地已全部流转。2009年全区完成土地流转面积共17655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1.6%。2010年全年完成土地流转面积840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9.8%。预计2011年全年计划完成土地流转面积79016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8.6%。截止目前,全区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5000亩,占耕地面积的3.5%。
二、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
目前,我区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是。1.流转形式多样。具体有转包、租赁、转让等流转形式。2.经营范围多样。土地流转经营范围已从二轮承包之初以种植粮油为主,逐步扩大到水产养殖、花卉苗木、畜禽养殖、现代农业(包含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等等。3.经营主体多样。有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主及种粮承包大户等。4.流转效益明显提升。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全区实现了土地利用的合理配置,不仅涌现了大量的农业种养大户,增强了我镇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使全镇的土地集约化经营和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同时,土地的流转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及时地补充了全区工业及三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自2009年我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土地流转规范性政策。首先,严格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范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保障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规范农村土地利益关系。其次,2009年我区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无偿为当地农村的土地流转提供政策指导、业务咨询、协调服务和监督管理,以进一步完善全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努力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
三、主要做法
1.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对流转双方提供统一合同范本,组织供需双方谈判,指导签订流转合同等工作,为供需双方搭建流转桥梁;
2.承担土地流转业务指导,为流转双方提供服务和法律、法规及政策咨询,对发生的土地流转纠纷进行调解处理或向上级部门申请仲裁等协调服务;
3.對依托农业企业和合作组织、符合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扶持政策进行的土地流转,达到1000亩以上的,区财政将给予每亩一定的资金补助;
4.对发生土地流转以后进行设施农业建设的,优先享受各项设施农业扶持政策。
四、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多通过私下口头协议,将土地流转给邻居或亲属,没有签订合同,导致承包费兑现难而引发纠纷,难以解决。目前我区存在着这种农户间口头约定流转土地的现象。
2.对土地流转各项法律制度的宣传还不到位。有一部分老百姓旧习惯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转困难,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有的对土地眷恋还很深,宁愿造成土地荒芜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
3.耕地规模经营面积小,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由于责任制初期,大多数地方承包土地是按照高、中、低产田分类平均发包给农户的,导致面积小的地块多,难以成片,不利整治耕作,制约了种植业结构调整,也影响了规模经营农户的收入。
4.部分村干部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户自己的事,应由农户和业主自由协商,对之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疏于管理。
5.部分土地难以恢复。土地流转后,部分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如修建的圈舍、仓库、路及房屋等永久性公益设施难以恢复。
五、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土地流转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规模农业、效益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建立正常的农村土地次序不仅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影响到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教育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知法、懂法、用法。
2.培训土地流转工作人员。由于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的工作人员,对土地流转认识还不够,对各方面政策了解还不够透彻,也会导致土地流转工作难进行,所以建议对涉及土地流转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土地流转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要认真解决土地纠纷。土地纠纷是农民土地流转后的遗留问题,如果解决不到位,势必影响农民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整个土地流转工作。
沈北新区实验学校招生宣传册文案 篇4
教育能改变人的一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决定今后一生的命运。让每一个孩子好梦成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让我们心手相连,在欣欣向荣的季节,播下一粒金色的种子,在沈北实验学校这片沃土上,以名师的智慧浇灌与培育,在期盼和祝福中等待一个灿烂的未来……
沈北新区实验学校位于沈北新区新城子街青州路10号,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中学部的前身沈阳市第七十四中学成立于1924年,是沈北成立最早的初中;小学部的前身成立于清光绪30年(1904年),是沈北最早成立的新式学堂。2011年3月,经市教育局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沈北新区实验学校。学校目前有班级46个,学生1300人,教职员工150余人。
学校自组建以来,紧扣百年历史文脉,打造以“和合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有力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2010年被评为市“十一五”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1年被评为市安全综治先进单位、区督导检查优秀单位;学校课改经验材料《分组联动和谐高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入选市“十一五”课改经验集,并在中国青年网和沈阳市教育网发表。市级以上网站采用的新闻报道150余篇。今天,当你在百度键入“沈北新区实验学校”,会找到相关结果约37,300个,在谷歌,则会得到约 88,100 条结果,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一、一流的硬件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2010年10月投入使用的高标准教学楼建筑面积达1.36万平方米,内有设施齐全的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图书馆、阅览室、装备先进的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多功能厅。每间教室都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与国际最先进教学条件接轨。食堂面积达2680平方米,可供千人同时就餐。学校还拥有标准的200米塑胶跑道和篮排球场地。
二、优秀的师资队伍
学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体教师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专科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教师90名。中学高级教师43人。获得省、市、区级先进称号教师75人,区首席教师2人。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省市区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近百篇。
三、激情的高效课堂
学校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
分组联动、和谐高效是初中和小学高年级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发展的趋
势,它理念先进,方式科学,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拥有了自信和成功,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主动发展,健康成长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专家对分组联动、和谐高效教学模式的评价是“经验总结全面,提炼比较成功,层次清晰。体现了创新性、可操作性和示范性,有推广应用价值。”
四、浓厚的育人氛围
学校打造以“和合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营造浓郁育人氛围。每个楼层的装饰设计均围绕和合教育思想的核心,体现了尊重生命、和平共处、共立共荣、共达共富、滋润心灵的丰富内涵和文化底蕴。本学期又设计了秉承经典、翰墨陶情、安全教育、人与自然、探索发现和艺韵空间6个主题休闲厅,丰富了“和合教育”文化内涵。学校还围绕“和合”主题,丰富载体,推进活动文化,让师生在系列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一是开展“和合”系列品读经典活动。坚持传承国学经典之精华,培育笃学厚德之人才的目标,广泛开展以经典诵读为主要内容的国学教育活动。二是开展角色挑战活动,就是引进电脑游戏中的激励机制,让学生在不断得分、升级中体验成就感,实施以角色挑战、星级评比为实施载体的学生评价制度改革。激发学生做好每件事的兴趣和热情,使枯燥的习惯养成变成了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并在这种活动中体验到了一种成就感。校园之星,已经成为沈北新区实验学校最响亮的名字。三是开展“叫响我是自愿者”活动。使同学们从身边小事做起,感恩奉献,踊跃投身到校园清洁美化、文明礼仪宣传、爱心传递活动中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
五、丰富的特色教学
学校注重特色教育,积极开设创新课程。特色教育争奇斗艳,优秀人才崭露头角。学校的田径、足球、棋类、艺术教育在全区均达一流水平。学校还聘用了原中国青年足球队主力前锋、广州队队员张川到校任教,教授足球课。
沈北实验正张开双臂迎接你的到来,沈北实验人将以饱满的热情点燃孩子们心灵的火花,帮助他们成为优秀的、健康的、全面的人才。
成就孩子的未来!成就家庭的未来!成就祖国的未来!是沈北实验的责任!
沈北实验欢迎你!
报名电话:29861171(教务处)
沈北新区经济分析 篇5
2010年沈北新区农机推广站坚持围绕中心、强化宣传、搞好服务,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力度开展工作。重点完成了玉米机械化集成及机具优化项目、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等两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
1、玉米机械化机械化集成及机具优化项目启动
2010年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玉米机械化集成及机具优化项目”于5月14日在沈北新区财落镇郎家寺村正式启动。按照课题要求,在辽宁省农机推广站的正确领导与严格要求下,东北垄作区试验点牢固树立“真抓实测、对比选优”的理念,务求通过项目实施,筛选出符合地区实际情况,适合当地玉米生产的工艺流程。一年来,按照玉米机械化生产的作业要求,选择东北垄作区惯用种植模式、常见种植品种、适宜种植机械完成实验田的种植,积极与相关检测部门联系,争取各项检测数据真实、有效,同时组织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现场观摩,大力宣传试验成果,取得了较好成效,在11月中旬河南的课题总结会上,由我站编写的“气候影响作物生长因素简析”“玉米平播模式优缺点对比”“玉米生产日志”等得到了课题专家的高度肯定。
2、高质量服务促进农机化率提高
按照“及时解决问题、有效保障作业、最大限度发挥效率”的工作理念,今年推广站公开了24小时服务电话,从5月20日开始,共出车230余台次,行驶近1万公里,为补贴机具提供服务保障,共处理各类求助电话近300次,解决插秧机故障200余次,处理旱田机械故障43台次。及时有效的解决农机用户遇到的问题,减少了因机械故障影响作业效率、降低收益的现象,市、区电视台都做了相应报道。
经过近三年高质量的服务,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带动了农户购机热情,今年全区新购进水稻插秧机187 台,插秧机总量达到 657 台,机插秧面积较上年提高 6 个百分点,首破10万亩大关,水稻收割机总量 65台,机收面积也接近10 万亩,水稻机械化生产能力达到62 %;在惠农政策的带动下新购进拖拉机 249台,新购玉米收割机77 台,农机总动力达到 29.28万千瓦,收割机保有量达到90台,全区机械化播种 40 万亩,机收获面积13.5万亩,玉米生产机械化率达到31%。
3、农机新技术培训效果良好
为了符合我区当前的实际情况,以水稻全程机械化、玉米生产模式为重点开展培训,共开办培训班5期,培训农民300人次;其中: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集中培训班1期,参训人员80人;深入到黄家、石佛、兴隆三乡镇现场培训机插秧技术3期,共培训130人左右;结合承担项目开展玉米生产模式培训2期培训人员90人。圆满的完成了年度培训工作。
4、农机宣传及时到位
区农机推广站利用水稻插秧机服务、收割机服务的机会,全年共发放各类农机宣传册近千册,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受众面进一步扩大,让更多的农户了解新技术、认可新机具,从而达到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目的。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机户选购农机偏重于大型机械。我区农机户尤其是农机合作社更愿意接受大型农机具,而大型机械对田块的要求较高,田块过小或田块不整,都制约机械的作业效率,尤其是今年持续气候异常导致大型机械作业困难降低了农机产出率。
二是农机推广领域有待拓宽。目前农机补贴资金使用方向局限于传统农业,对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养殖业机械补贴涉及较少。
三是农机需量大于供量。随着农业用工日趋紧张以及政府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机购买量大增,由于厂家的生产能力有限导致供需不平衡。
三、下年工作重点
1、认真做好玉米机械化机械化集成及机具优化项目的收尾工作,定期地采集数据、存档影像资料,分阶段地进行对比。
2、努力做好机具服务工作,提高机具效率
我们将有计划的在开展内部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拓宽服务范围,使农户更好的使用农业机械。
3、认真落实培训工作,提高吸收、运用能力
坚持理论培训要简单,作业培训重操作的原则达到既提高使用者操作水平、又能带动农户购机热情的目的。
4、认真做好调查、为来年的农机推广工作做准备 利用农闲时间走访农机户,听取意见,收集信息,力争在来年推广一些更适合沈北新区实际情况的新机具、新技术。
沈北新区经济分析 篇6
农民工维权工作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升执法能力,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区维权职能部门加大了执法维权力度,现将前一阶段维权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区领导曾多次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农民工工作,使农民工投诉案件得到及时解决。区政法委佟树良书记定期召集工会、城建、信访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各部门农民工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对当前农民工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部门各负其责,维护沈北新区社会稳定。区政府王东红副区长十分关心农民工维权工作,曾多次亲临建筑施工现场,参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疑难案件,并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开展维权工作。区工会关世贤主席统筹协调全区维权工作。劳动、城建、信访等部门主要领导多次到达疑难案件现场处理问题。
二、完善落实各项制度。
1、制定《新城子区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成立了以王东红副区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成员单位工作会议,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
2、出台《沈北新区建筑业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管理办法》,它的实施将从根本上维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3、出台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对重点行业进行不定期监察,防患于未然。
4、以区编委名义成立《沈北新区清欠建筑业农民工工资领导小组》(沈北新区编发[2007]29号)。王东红副区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区劳动、城建、工会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大队。
以区编委名义成立沈北新区农民工维权中心(沈北新区编发[2007]43号),区委阎秉哲副书记任组长,区教育局、公安分局、监察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劳动局、城建局、广电局、卫生局、安监局、执法局、工商分局、信访局、法院、总工会为成员单位。
三、搞好宣传工作。工会、劳动、信访、城建等几家政府维权单位加大农民工维权工作的宣传力度:工会印发了农民工维权手册,下发给农民工,宣传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劳动部门印发维护农民工权益宣传单5000余份,令建筑工地在显著位置悬挂维权标语口号。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定期在人群密集地区――沈北新区大市场门前设立咨询站,宣传法律法规、接受群众咨询、受理农民工的举报投诉。
四、提高服务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社会公开举报投诉电话:89863168,并安排专人接听,保证8小时工作时间及时受理案件。监察人员手机不论工作假日24小时开机,准备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农民工上访时,做到接待热情,解答耐心,处理迅速。
五、积极完成上级机关的转办案件。截至目前,所接收6起转办案件已全部结案。清欠农民工工资115万元,涉及农民工323人。
六、搞好专项检查。
1、2007年1月1日--2007年2月12日开展了《沈北新区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结合大干70天讨薪保稳定工作,共检查企业48家,指令企业依法办理用工备案手续576份;补签劳动合同576份;解决农民工工资544万余元,涉及1466人。
活动期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劳动、信访、城建、工会等部门相互配合,净化了企业及建筑领域用工环境,使我区社会稳定,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就业保障。2、2007年6月25日,区农民工联合检查小组对我区27家建筑工地进行为期一周的突击性检查,对15家未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未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建筑单位下达了整改指令。在这次检查过程中,各建筑企业与农民工领导小组签订了保证书,保证按时为农民工发放工资。同时对8家砖厂在企业用工、民工居住环境、工资支付情况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对个别民工居住环境较差的砖厂提出口头整改要求。为防止工程收尾期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集中上访,9月17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我区27家建筑工地进行排查。对未按月支付农民工工资,尤其是因工程款不到位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迅速与开发单位进行协商解决。同时对海天家园、帝景嘉园、大辛佳园等3个建筑工地进行重点排查,并与开发企业、建筑企业负责人协调,督促他们按时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3、2007年7月11日――8月20日开展了沈北新区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活动期间为199名农民工追讨工资63万余元。
4、2007年10月29日至2008年1月30日,开展了沈北新区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目前已排查企业178户,其中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筑企业17户,涉及农民工905人,金额280.0231万元(已清欠244.5604万余元)。接到企业自查报告31份,整改报告6份。劳动保障部门正千方百计以最短的时间解决农民工工资,让农民工顺利返乡。
七、取得的成果。2007年年初至2008年1月30日共受理农民工举报投诉案件193起,涉及农民工4410人,立案193件,结案191件,结案率98.9%,累计为农民工讨回欠薪1433.8604万余元:其中建筑行业141起,清欠 3 1420.7144万元,涉及农民工4319人。占清欠总额的99.1%。
八、2008年农民工工作要点及具体措施。
工作要点 以解决建筑业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为重点,重点监察餐饮、住宿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及农民工集中的建筑等行业,调整建筑业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征缴比例,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征缴范围。
具体措施
1、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依法查处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防患于未然。
2、加大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征缴力度,做到按文件规定足额缴纳。
3、及时查处举报诉案件。
4、及时将重大案件向主要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汇报,避免事态扩大造成越级上访。
农民工维权工作任重而道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劳动监察、工会、城建、信访等部门已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将从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出发,从维护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继续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标本兼治,争取在清理已存在的同时防止发生新的拖欠。
沈北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大队
沈北新区经济分析 篇7
1 园区资源现状
据初步调查,长湖湿地现有野生及人工栽培植物150余种、野生动物30余种,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和食物链。
1.1 植物资源
该地区地处新城子近郊,原地为废弃砖厂,故原生植被大部被破坏,现园中植被大部为引进栽培种和部分自然恢复种。尤其果园建设,全部为栽培种,如寒富苹果、尖把梨、大樱桃、杏、桃、草莓等。在果树栽培的同时,还引进栽培了诸多珍贵树种、花灌木、药材和山野菜品种,如银杏、红松、杨、桑、山丁子、榛子、刺龙芽、大叶芹、柳蒿、蕨菜等。代表性植物有:红松、五味子、油松、山葡萄、加拿大杨、蛇白蔹、蒙古栎、桔梗、榛子、蒲公英、榆、艾蒿、蒙桑、紫椴、紫花地丁、核桃楸、皂角、芦苇、刺槐、紫穗槐、香蒲、苜蓿、玉竹、狼毒大戟、香椿、刺五加、枸杞、山定子、杏、泽泻、欧李、桃、莎草、问荆、毛樱桃、大蓟、金银花、山莴苣、野百合、雨久花、莲、大叶芹、眼子菜、水芹。野生菌类有小羊肚菌。
1.2 动物资源
长湖湿地生态的恢复不仅增加了原生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兽类等诸多动物物种,而且由于大面积湿地的存在,每年都招引多种迁徙鸟类来此栖息,形成生动活泼的湿地动物景观。据考察,本区野生动物有30多种,代表性物种有:鲤鱼、普通刺猬、鲫鱼、绿翅鸭、鲢鱼、绿头鸭、鳙鱼、苍鹰、雀鹰、草鱼、蟾蜍、雉鸡、青蛙、灰喜鹊、林蛙、山鸽、鳖、喜鹊、黄脊游蛇、松鼠、团花锦蛇。饲养动物除鱼类外,本园规模性饲养动物还有梅花鹿、猪、鸡、鸭等,且都已经供应市场。
2 园区生态结构与食物链
园区位于城缘,总面积10 0亩,库塘湿地30亩,占总面积的30%;陆地70亩,占总面积的70%,形成水陆相济的地类结构。园区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生态系统,虽紧邻城区,靠近公路,但并未受城市垃圾、长河水源污染和居民的干扰。由于植被覆盖度高和大面积水体的高负离子含量,这里空气清新,舒适宜人。园区植物总体形成原生型群落、栽培型群落和湿生型群落三个群落类型,而且不论陆生、湿生群落都呈现立体结构,形成空间层次的共生,“乔木+小乔木+灌木+藤本+草本+食用菌类”,而林下则有鸡、鸭散生,所以在生态园里形成了多物种共生的典型的空间生态结构,土地的叠加利用已超过100%的利用率。除刻意引种栽培的物种(如果树、草莓、银杏、红松、核桃楸等诸多物种)外,一些物种有明显地自然扩散、天然更新的分布特征,如桑、榛子、山杏、草莓、蒲公英等诸多物种在园内的分布,物种的自然扩散得益于鸟类和松鼠的无意间传播,这是一种很有趣的自然现象。
由于园区植被覆盖高,因此有较多的枯枝落叶和草本残体等,因此地表防降雨冲蚀能力很强,没有水土流失现象。同时,正是有丰富的植被残体,形成了地表的腐殖质层。照原砖厂弃地而言,土壤的改良是园区生态恢复的成功表现。园内养猪场、鸭场、鸡场和鹿场积聚了大量的有机粪肥供给果树、野菜和蔬菜。因此全园不使用化肥。丰富的有机肥料,不仅有效地改良了土壤,也增加了地力,从而改善果品、菜类的品质,这是施用化学肥料所不能比的。湖周草本、湖中浮游生物,小鱼、虾和玉米饲料等构成了湖鱼的饲料食物链。而饲养“面包虫”(黄粉虫)供给林蛙,更是一个有趣的食物链结构。
3 园区发展意义
沈北新区经济分析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 余暇体育活动 调查研究
余暇体育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和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以外的时间中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在西方,余暇体育一般是用Leisure Activity (闲暇体育)和Outdoor Recreation(外运动)来表示。前者指的是人们平时在自由时间的活动,后者则一般是指野营、打猎、钓鱼、登山、远足等。在高校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今天,深入研究了解学校余暇体育的组织管理现状和学生从事余暇体育的行为和心理特点以及影响学生进行余暇体育活动的因素等方面的问题,是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余暇体育的基础。本文旨在深入调查了解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开展余暇体育的方式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沈阳师范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辽宁大学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在沈阳师范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辽宁大学进行调查,沈阳师范大学共发放问卷70份,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共发放问卷60份,辽宁大学共发放问卷70份。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2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95%。
3.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常规处理,为论文提供数据上的事实论据。
4.归纳演绎法
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和演绎,对沈北新区三所大学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出影响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发展的因素,为如何更好地开展余暇体育运动提供一些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参与动机与参与情况
1.沈北新区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心理现状调查
表1沈北新区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心理现状调查表(%)
参与动机人数百分比(%)
体验运动乐趣74.0
精神愉悦5026.0
挑战105.0
增强体质8042.0
提高技能105.0
丰富业余生活158.0
调节学习的紧张压力158.0
磨练意志品质32.0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和内部动力。本文对沈北新区大学生余暇体育参与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的动机是多层次的,有增强体质、精神愉悦、调节学习的紧张压力、磨练意志品质等等,说明余暇体育活动可以满足大学生部分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当代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的动机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如表1所示,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愉悦身心是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的主要动机。
2.沈北新区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运动调查
表2沈北新区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运动调查表
选项男生(人)比例女生(人)百分比(%)
经常4524.03518.0
偶尔3518.03016.0
不参加2011.02513.0
如表2所示,选择经常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学生共占80%,选择不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人数仅占24%,这表明余暇体育活动在学生日常体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参与这一运动的大学生是持有积极态度的。
(二)沈北新区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运动的时间与次数
1.沈北新区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运动的时间情况
表3 学生余暇体育的时间段情况
周一至周末学生人数所占比例(%)
清晨8545.0
上午1910.0
中午105.0
晚上7640.0
由表3可知,周一至周末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在早晨从事体育活动,占45%,在晚上选择体育活动的学生占40%,通过访谈调查,这部分学生多数是选择在健身房进行健身。选择在上午和中午锻炼的学生所占比例很小,因为在这部分时间大多数学生有课,学习任务比较紧,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余暇体育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安排,且清晨和晚上是大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主要时间段。通过表3我们能够看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是呈现固定性和集中性的,通过表4我们还能够看到大学生对于余暇体育时间安排上大多数都不会超过一小时,这对于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余暇体育锻炼是有着指导作用的。
表4 学生每天进行余暇体育的时间情况
时间学生人数所占比例(%)
30分钟以内5127
30-60分钟7037
60-90分钟3619
不确定3317
(三)大学生余暇体育的体育活动场所及内容的选择
1.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的活动场所
表5 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主要的活动场所
学生类别学校场馆收费场馆校园空地街道公园其他
男生42192874
女生41219109
从表5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的活动场所以学校体育场馆为主,男、女生分别占42%和41%,但所占比例不到50%,而校园空地平均占18.5%。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着体育的进步,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更新着人们的思想观、健身观,社会上种种健身娱乐场馆的兴建,无疑为大学生余暇体育行为的拓展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如表所示,选择收费场地进行余暇体育活动的学生共占40%。这也说明,随着近年来高校扩大招生,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收费体育场馆比例很低,应对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给予适当引导。
2.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的项目
表6 大学生余暇体育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
学生慢跑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其他
男生1725102761212
女生1071341326252
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受人们的体育需要、体育价值取向、体育活动环境、体育活动经验等方面的制约。从表6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集中在娱乐性较强的篮球、羽毛球等球类项目上,且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男生喜欢有身体接触的篮球、足球等具有对抗激烈的运动项目,女生喜欢符合女性身心特点的健美操、艺术体操等项目。而教学大纲所列占课时较多的田径、体操等却不受大多数同学的青睐。通过调查我们能够看到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便利于与终身体育接轨。
(四)制约大学生余暇体育的因素
表7影响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的因素
学生类别缺少场地缺少器材没时间没人指导其他
男生332128810
女生35173774
从调查可知,影响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因素有运动场地不足、运动器材短缺、没有人指导等。有28%的男生和37%的学生把没有时间排在靠前的位置,从小学到大学近14年左右的体育课,在学生进行余暇体育活动时,却由于缺少充足的时间而阻碍了学生的锻炼,这的确值得我们体育工作者好好反思。
三、结论
(一)在众多的余暇活动中,体育活动深受大学生欢迎,大学生对体育有较大的亲和力,有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的态度,目的主要在于丰富业余生活、强身健体、放松身心等。
(二)大学生对余暇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多在清晨和傍晚,活动时间多为每天30分钟和30-60分钟这两个时间段,这表明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时间很有限。
(三)篮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等是大学生进行余暇体育活动的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
(四)大学生进行余暇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场馆。场地、器材和时间因素是制约大学生开展余暇体育的主要因素,随着高校近年的扩招,场地设施及面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进行余暇体育活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小容.学校学生余暇体育管理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0(2):40-50.
[2]王华倬.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75-87.
[3]任冀军.论高校余暇体育与终身体育[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40-48.
沈北新区经济分析 篇9
沈北新区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汉、锡伯、满、回、朝鲜等14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孕育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皮影、舞龙、东北唱秧歌、庙会、锡伯族、民俗喜利妈妈、婚俗等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广为流传, 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直接表达着各民族的个性特征、亲和力与凝聚力, 是沈北新区各民族智慧的结晶, 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瑰宝。保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 增强社会凝聚力, 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促进民族团结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一、沈北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一) 涉及面广, 内容丰富
沈北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面很广, 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学, 如锡伯族民间故事、锡伯族语言、文字等;传统表演艺术, 皇苑龙、关氏皮影、东北唱秧歌、锡伯族秧歌等;传统手工艺技能, 如大头人、花头棺材、锡伯族六碗汤、朝鲜咸菜等;还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如北锡伯族喜利妈妈、锡伯族庙会、锡伯族婚俗等;有关自然界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锡伯族闻药等。由此看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面宽, 工作量大, 工作难度也大。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步趋向消亡亟待保护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农耕文化及其相关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 特别是随着我区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负载着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和掌握民间艺术和技艺的艺人的日益减少及相继辞世, 沈北新区的部分文化遗产正逐步趋于消亡。如关氏皮影、皇苑龙在专业舞台上还有演出外, 在社区和乡村则偶见演出, 民间手工技大头人、花木棺材, 随着需求量越来越小, 市场的萎缩, 导致从业人员的减少, 连手工艺人自己的后代都不愿子承父业, 这项技艺也正逐渐趋向消亡。具有锡伯族特色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的生存空间也正随着时间的推移, 慢慢地消失。锡伯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和文化习俗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 已逐渐汉化, 民族特色逐渐缺失。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沈北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城乡结合的城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但随着我区城市化改造和经济快速发展, 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步趋于消亡, 有的已濒临灭绝, 因此, 加强沈北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一) 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大投入, 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基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单靠从事和爱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热情是不够的, 政府应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设立普查专项资金, 保证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沈北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面广, 内容丰富, 普查的面宽, 工作量大, 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是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全面摸清家底的保证。
2、设立传承人保护专项资金。
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 是非物质的、无形的, 往往依附于其传人的继承, 许多民间、民族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传人一旦消亡, 这种无形的文化也将随之消亡。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 无形文化必须有继承才能得以传承发展。政府应进一步关心民间艺人的生存状况, 资助和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较多较好的传承空间。
3、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资金。
通过设立此项资金来保证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展示和对外的宣传, 唤起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提高非遗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 建立专业传承与社会、学校传承相结合的传承机制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传承与社会学校传承有机结合, 利用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如在全区中小学开设皮影戏表演和制作、民俗文化、锡伯族语言和文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传统文化课程, 同时将锡伯族射箭、锡伯族歘嘎拉哈游戏、锡伯族蹴球、锡伯族朝鲜族门球等列入体育教学课程中, 体验和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以此来培养民族情感、强化民族审美, 提升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性。
(三) 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骨干队伍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工作的逐步深入, 骨干力量的作用逐渐凸现出来, 培养骨干力量越来越紧迫。
1、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专家队伍。首先从省市相关科研院所引进专门人才, 充实我区非遗保护专家队伍, 其次, 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协会, 吸收各社会各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爱好者加入到协会当中来, 充实我区专家队伍。第三, 充分利用我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林立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 大力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人才, 作为专家队伍的后备力量, 增强我区非遗产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壮大以文化馆工作人员为核心的专业骨干队伍。区文化馆要选业务素质好、热情高、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的文化干部, 参加省、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 提高非遗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其成为培训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业余骨干和爱好者的骨干力量。
3、壮大以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管理人员为核心的业余骨干队伍。乡镇文化站和村、社区的管理人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零距离接触, 是最了解情况的, 文化馆应举办专业培训班, 对其进行专业培训, 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使其在保护工作的最前沿, 发挥重要作用, 形成人人参与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
(四) 积极申报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 对传统文化及其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 使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划定的特定区域。在这样的区域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生存的环境。这些无形的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传统民居和历史遗迹等相互依存, 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 并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所以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推动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有效途径。
(五) 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平台
1、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 打造我区非物质文化对外宣传的窗口平台。区文化馆应积极组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 实现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的链接, 实现资源共享, 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
2、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 形成以文化馆为龙头, 以各乡镇街文化站为枢纽, 以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基础, 从下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网络, 促进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
3、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和民俗文化节等活动, 加大对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和传统节日
关于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
——兰州鼓子的研究述评
梁琦1柴莺2 (1.2.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730070)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介绍兰州鼓子的历史起源、发展演进和兰州鼓子的音乐、语言特征以及对其传统曲目的介绍, 让读者对这门古老的艺术有所了解。并对兰州鼓子衰落的原因进行分析, 进而提出建议。
关键词:兰州鼓子;起源;特点;衰落;改进
1983年, 美国哈佛大学美籍华人赵如兰教授来兰录制兰州鼓子, 她回到美国后翻译成英文放映, 引起国外专家的关注, 美国音乐家们视其为“中国的瑰宝”。兰州鼓子是兰州地区以方言演唱的一种地方曲艺。鼓词大多颂扬历代英雄好汉的风云传奇和才子佳人的曲折爱情。表演场所一直都在小街巷的茶馆里, 深受老兰州人的喜爱。
兰州市——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兰州是座神奇的、尚未被国人和世界充分理解的城市。兰州不偏不倚, 恰好居于中国版图的中心点;经科学测量, 兰州的九州台是黄土高原土层最厚的地方之一, 故兰州又有“黄土高原之宗”的称呼;更神奇的是:黄河从巴颜愘喇山奔流而下, 东流到海, 所经城市不少, 但是, 兰州是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其次, 兰州有着悠久的历史, 秦置陇西郡, 榆中县, 汉置金城郡, 十六国时期为西秦国都, 隋置兰州, 清康熙五年 (1666年) , 陕甘分治, 兰州遂成省会。兰州是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最好见证地。
一、兰州鼓子的起源、演进
兰州鼓子有“发自故都”之说, 即由来兰任职的八旗满汉人士将背景八角鼓传入兰州。据《兰州鼓子研究》记录的兰州鼓子老艺人米永庆 (回族, 1911年生) 回忆:“小时候听爷爷说过, 道光时节有一个旗人官员的女儿, 都叫她‘五耶’ (即排行老五之意) , 曾组织果一班子人亲自教唱八角鼓, 但学唱的都是衙门里当差的人, 市民还很少唱, 直到以后才传开了。”在北京八角鼓逐渐向兰州鼓子演进过渡之时, 必然要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 并受到地方字调的影响。一种受陕西眉户 (1) 早期亦歌亦舞演出形成影响, 成为兰州小曲;一种偏重清唱, 形成了兰州鼓子。这两大腔系奠定了兰州鼓子地方曲种的坚实基础。
二、兰州鼓子的音乐、语言特点
兰州鼓子的音乐结构属“曲牌联缀体”式, 唱腔优美, 风格高雅, 韵味悠长, 且乡土气息浓郁。目前搜集到的曲牌有一百多种。从声腔上讲, 可分为平调、鼓子、越调三种。平调腔多为单支的小令和大曲;鼓子腔是由鼓子头加若干曲牌再加鼓子尾联缀而成;越调腔也是由越调加若干曲牌再加越尾联缀而成。各种曲牌都有其特点, 可以表达不同人物的不同情绪。
兰州鼓子表演形式多样, 有些段子只说不唱, 有些段子则有说有唱。一般是自弹自唱, 演出时演员的手势、面风等都要给听众一种美的感受。兰州鼓子的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 板胡、二胡、月琴、扬琴、琵琶、竹笛等, 早年还有八角鼓、四叶瓦、瓷碟等击节伴奏。主要作品有《燕青打擂》、《林冲夜奔》、《武松打虎》、《岳母刺字》、《拷红》、《木兰从军》、《小尼姑下山》等。兰州鼓子词, 不僻不俗、雅俗共赏。传统曲目可分为广泛开展覆盖城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 鲜活实物展, 动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 在展示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作用和教育作用, 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自觉性。
4、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活动态传承。
充分利用我区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广场演出活动和送辅导下乡为非物质传习活动搭建舞台。在文化下乡演出和广场演出的节目中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目, 搭建非物质遗产活态传承的舞台, 同时在送辅导下乡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辅导, 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浓厚氛围, 提高全区人民的保护意识。
三类:一是赞颂祝贺之词;二是咏物写景之言;三是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其中《杨子荣降虎》、《韩英见娘》等均在群众中广为传唱。
三、兰州鼓子衰落原因的分析及改进措施
兰州鼓子兴盛于清代, 辛亥革命前后趋向衰落。兰州鼓子衰落的原因有多方面, 主要有:首先, 从兰州鼓子本身的艺术素质看, 它涉及的内容和题材大多突出风花雪月, 宣扬清静无为的伦理道德, 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 人们难免逐渐对其产生阻隔和排斥心理。特别在现今日新月异的年代, 继续演唱那些老剧目是得不到广大青年一代, 甚至中年人关注的。再加, 兰州鼓子的演出一直处于自流状态, 缺乏正常学术争鸣和流派交流, 没有通过自我更新跟上时代步伐。长期以来, 新的兰州鼓子曲本几乎是个空白。专业人员不愿为没有经济效益、社会受欢迎程度不高的兰州鼓子花费精力, 而老一代的艺人们又因文化程度的限制而无能为力。以致这宝贵的古老艺术濒临消亡。其次, 一直以来缺乏社会的支持。现代文化活动的广泛普及, 致使兰州鼓子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逐渐成了极少数爱好者自娱自乐的一种文艺形式。最后, 兰州鼓子得以传承还取决于鼓子艺人兴微续绝的精神以及鼓子的改革创新。兰州鼓子要继承发展需要年轻的力量。在这“快男超女” (2) 的时代, 怎样才让年轻一代把注意力放在这门古老的艺术上?这需要:第一, 改革艺术传承方式, 打破靠师徒关系的唯一性, 确立一套较为科学而规范的训练方式和手段, 要通过与各剧种之间的交流、学习、吸收借鉴, 不断完善和充实自身。第二, 改善唱词听不懂的现象。我们都了解兰州鼓子是结合兰州地区方言而演唱的。兰州方言是一种具有魅力的语言, 反映出兰州人热情、直率、义气的性格特征。第三, 创作反映现代人民生活的现代剧目, 这样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兴趣。
艺术的发展是条长河, 各种艺术都是如此。需要人们花费很多精力为之付出, 继而推动其发展。让中华民族的瑰宝——兰州鼓子长留人间。
注释
(1) 眉户:是陕西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眉户盛行于关中, 而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和宁夏等部分地区也有流行。
(2) “快男超女”:近几年, 在中国以演唱流行歌曲为主的选秀比赛。参考文献
1.王正强著.《兰州鼓子研究》.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兰州历史文化》编辑委员会.《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3.《兰州杂碎》.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作者简介
1.梁琦, 现为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8级音乐学专业声乐方向研究生。
2.柴莺,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共同参与且常抓不懈的大事, 要形成全民参与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 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深入人心, 不断提升我区的文化软实力。
摘要:从沈北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和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逐步趋向消亡亟待保护的现状来阐述沈北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保护,活态传承,骨干队伍
参考文献
[1]高春慧.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与原则.《学理论》.2009年17期
【沈北新区经济分析】推荐阅读:
沈北新区开展“迎全运、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06-13
北部新区经济形势分析会07-11
三大新区管理体制分析05-12
徐圩新区产业分析06-14
高校新区07-14
两江新区07-26
滨湖新区08-02
兰州新区08-28
舟山新区发展05-20
高新区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