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新区经济形势分析会

2024-07-11

北部新区经济形势分析会(精选8篇)

北部新区经济形势分析会 篇1

北部新区经济形势分析会

北部新区党工委书记彭小民在对当前经济形势作总体分析评估后强调,要把“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作为我们必须坚守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要以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张德江书记调研两江新区讲话精神为指导,学会运用哲学辩证法研究解决经济问题,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稳中求进”的含义,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起来,牢牢掌握转型发展的主动权,切实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汽车产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的发展。在加快城市建设方面,彭小民书记要求,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抓转型发展、抓协调发展、抓民生改善的共识,把握“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打造亮点,公开公正、和谐拆迁,干部带头、群众参与 ”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科学规划与当前建设、征地拆迁与改善民生、政府投入与多元融资”的关系,不等不靠、不推不拖、不讲条件、不摆困难,确保任务的落实。

北部新区管委会主任熊雪分析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工业缓增长、服务业快增长、投资稳增长、外贸强增长、财税高增长”等五个特点。对如何抓好下半年工作,熊雪主任提出6点要求:一是抓好发展的信心。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坚定信心,不折腾、不懈怠,一心一意抓发展。二是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继续推进汽车产业发展,做精汽车配套企业,做多4S店汽车卖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做好礼嘉商务区招商工作;积极推进宜家、麦德龙项目建设;引进和培

育地方性金融机构,着力打造“金融副中心”;突出品质要求继续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三是抓好要素调度运行。切实推进征地拆迁扫尾工作,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和招商项目用地。搭建银企沟通对接平台,促进银行放款,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做好夏季企业水、电、气、油等能源保障。开展外出招工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解决部分企业劳动力紧缺问题。四是抓好各类项目建设。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工业项目、楼宇项目、招商项目、基建项目建设。着重推进礼嘉商务集聚区路网建设。确保金海大道全面开工。落实委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坚持对重点项目的专项督查和跟踪督查。五是抓好财税收入。一方面壮大基础财源,大力引进税收贡献大、增长后劲强的企业,积极争取企业把结算中心留在新区,保持企业所得税高速增长。另一方加强税收征管,继续推进入住企业工商、税务关系清理工作,千方百计扩大税源。六是抓好和谐民生。积极探索以社区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做好转非群体的安居致富工作,促进转非群众就业创业,完善转非群众社会保障,改造提升转非社区环境。高度重视公租房社区的管理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

北部新区经济形势分析会 篇2

重庆北部新区于2000年12月8日设立, 2001年4月25日挂牌成立。重庆北部新区的设立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立足重庆市情, 认真贯彻实施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重庆市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增强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活力,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构建都市发达经济圈新的增长极的一项重大举措。经国家批准的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置换区和重庆出口加工区设在北部新区内。北部新区集区位优势、机制优势、产业优势、科研人才优势于一身。发展目标是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都市发达经济圈的核心增长极和都市风貌展示区, 以着力打造“十里汽车城”和“光电产业基地”为发展重点。

北部新区经开园着力将“十里汽车城”打造成为以长安福特、力帆为主体中高档轿车生产基地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集生产、研发、贸易、博展、教育、旅游为一体。

北部新区高新园着力实施“三、四、五”战略:建立光电子、生物医药工程和软件3个基地, 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医药和生物医药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4大产业, 办好留学人员创业园、软件园、生物生化开发园、光电技术开发园、机电技术一体化开发园5个专业技术孵化器。

二、北部新区的地理位置

重庆北部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北部, 规划面积136.6平方公里。下辖人和、鸳鸯、大竹林、礼嘉四镇, 人口9.6万。

具体地理位置见图4。

三、重庆北部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

(一) 北部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分析。

北部新区起步早, 起点高, 产业发展迅速, 具有明显的和独有的优势。

1、区位优势。

北部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 地势较为平坦,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南临渝中半岛, 北靠江北国际空港区, 西接嘉陵江, 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集的沙坪坝区、北碚区数桥相连, 东依长江寸滩港区, 是重庆中心城区难得的一片大面积开发区。尤其是重庆市政府做出的“重心北上”的战略决策, 使北部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同时, 重庆市正在加快实施的“新型工业化战略”、“城镇化战略”、“退二进三战略”和“三北战略”, 无疑都将使北部新区所具有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2、明显的交通优势。

北部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 地势较为平坦,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南临渝中半岛, 北靠江北国际空港区, 西接嘉陵江, 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集的沙坪坝区、北碚区数桥相连, 东依长江寸滩港区, 是重庆中心城区难得的一片大面积开发区。北部新区在中国西部拥有通达四川、贵州、陕西、湖北、湖南等地最便利的交通优势:是中国西部南北 (渝黔、渝合高速公路) 、东西 (成渝、渝涪高速公路) 公路大通道交汇枢纽;渝怀铁路横贯境内, 重庆铁路客运枢纽江北客运站聚散人数居西部前列;濒临长江、嘉陵江两江, 得长江黄金水道舟楫之利, 设计70万标箱、连接长江三角洲的寸滩港集装箱码头已于2003年7月开工建设。

北部新区交通发达, 体系结构完善, 是重庆市主城区集“航空、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等现代交通枢纽于一区的唯一大区, 为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交通条件。紧邻西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重庆机场, 重庆最大的火车编组站——人和火车站, 紧临寸滩深水港码头。

完善的交通系统可以满足各种产业发展的不同需要, 为北部新区工业实现跨越失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条件。

3、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北部新区开发建设以来, 一批重要的基础设施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已能满足企业入驻需要。从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综合交通、能源、给排水、信息设施、生态环境、园区基础设施等骨干工程建设将投资450亿, 打造良好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 2007年左右将基本建成。现在, 金开大道等一批主干道已经通车, 供水加压站、变电站等一批设施已投入使用, 渝怀铁路、重庆铁路客运枢纽江北客运站、寸滩港集装箱码头和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一批骨干道路建设快速推进, 将形成网络式、命名为“金系列”的“开山通海兴渝州”的七条骨干路网;连接北部新区的4条轨道交通线已完成规划, 其中3号线 (市中心区-江北国际机场) 将在年内开工, 6号线 (北部新区-北碚) 将提速推进。中国西南最大的电信交换枢纽落户其南缘。完善的基础设施将构成北部新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4、环境优势。

一批体现重庆直辖市水平的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旅游等标志性、功能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兴建, 将逐步展露北部新区现代都市风貌。100米宽16.5公里长的嘉陵江沿江景观带已邀世界著名规划企业德国佩西公司、重庆市规划设计院进行形象设计, 将于2004年动工;重庆汽车会展中心即将动工;正在加快推进的重庆经贸科技会展中心、国际双语学校、国际医院、高档生活区、高尔夫球场、人和民俗文化村等将提供最佳的经贸、居住、休闲、旅游环境。

北部新区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 创造"人与自然, 城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工作休闲环境。将构筑山水园林主体框架, 分期建成龙景湖生态公园、黄桷公园、照母山植物园、人和公园等一批大型生态林地和公园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 形成“人.城.自然”共谐共存的生态环境。

5、主导产业优势。

按照产业规划, 到2010年, 北部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其中, 电子信息产业为150亿元, 生物医学工程与新医药产业150亿元, 环保产业80亿元,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350亿元、出口加工贸易80亿元, 新材料及其它制造业60亿元, 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业30亿元, 现代服务业100亿元。具体到内涵就是要培育四个支柱产业。四个支柱产业包括:

汽车产业。北部新区在2010年将实现40万辆的生产规模,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产值就可以达到700个亿。以长安福特为龙头的“10里汽车城”现已建成3平方公里。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在2010年要达到100个亿。

仪器仪表。最大的四联集团已经进驻北部新区。重庆是中国三大传统仪表基地之一, 在未来的十到十五年都会保持一个高位增长, 就整个中国而言, 业内估计仪器仪表产业在201O年时应该达到4000个亿;重庆占其中10%, 保守估计也有400个亿。

现代物流业。北部新区的现代物流业, 以两个港区 (寸滩港和空港) 为依托, 政府已决定把以江北机场为中心的航空城纳入北部新区的规划。物资要流通, 得以运输为基础, 枢纽型的运输基地是硬件支撑。北部新区具有强大的综合交通网络, 可以想象, 现代物流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目前, 若干国内国外著名的物流企业都有进驻北部新区的了。

(二) 北部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劣势分析。

尽管北部新区产业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是, 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北部新区产业集群发展自身的不足。北部新区产业集群发展在的劣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体系结构问题。

实践证明, 区域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包括产业的生产体系、专业市场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等协调的产业体系结构。北部新区工业发展的产业化体系结构还不完善,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工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北部新区工业产业结构存在区属产值比重较低、大型企业产值比重偏低等结构性问题, 势必影响主导产业带动性、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和大型企业龙头带动作用。第二, 工业生产体系建设不完善, 缺乏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 导致难以形成具有区域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北部新区规模以上企业不多, 以相关主导产业为核心的配套企业生产体系建设还不完善。第三, 产业的专业市场建设滞后, 制约了区域产业的快速扩张。目前, 北部新区尚未形成具有一定交易规模、辐射面较广的工业专业市场, 影响和制约了区域产业的发展。第四, 区域物流配送系统发展尚显不足。北部新区提出的发展港口经济, 必须建立与产业的生产系统、专业市场相配套的物流配送体系。第三方社会物流的发展相对滞后, 影响了区域产业运行的效率、增加了运行成本, 从而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2、人才不足问题。

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相匹配的人才资源。北部新区可以算作是从一个农业生产区域的基础上建立的新区, 缺乏与工业相关的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同时, 由于北部新区地处都市发达经济圈, 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引进解决, 而工业发展大量需要的产业工人却很难通过引进解决。最近, 沿海出现的产业工人供应不足就是一个例证。要实现从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换, 必须建立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设立必要技术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 以满足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需要。而目前, 北部新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发展相对滞后, 更加剧了产业工人匮乏的程度。

3、产业链尚需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尽管长安集团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等大型企业和名牌产品已经入驻区内, 但是, 与之相关的零部件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还比较少, 这种现状不利于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 也不利于区域产业经济的长效发展。而其他产业中国内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更是缺乏。上游产业的技术研发、信息服务、人才培训, 中游产业的零部件配套业, 下游产业的市场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 都还存在巨大差距。做大、做强产业链, 使之形成产业集群是未来区域产业发展重要趋势之一, 也是北部新区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 北部新区如何加强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的引进与培育工作将是全区工业发展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

(三) 北部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机会分析。北部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主要表现在:

1、政策保证。

按重庆市的规划, 北部新区的定位有三个:一是再造一个重庆工业;二是都市发达经济圈的核心经济增长极;三是现代风貌展示区。在建立北部新区之时, 市委市政府提了一句口号, “举全市之力加快北部新区建设”。首先是举全市政策之力, 包括财税、金融、土地;其次是集中人财物资源打造。北部新区成立以后, 重庆市政府将原有的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即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简称“经开区”) 、重庆高新技术开发区 (简称“高新区”) 纳入该区, 希望利用两个开发区业已形成的资源和多年运作的经验与财力, 将北部新区迅速启动起来。第三是在重点项目的布局上向北部新区倾斜, 引导了一大批对重庆具有战略意义的骨干项目落户。相关政策的保证, 为北部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极大地机遇。

2、重庆“重心北上”战略为北部新区产业集群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重庆市正加快实施的“重心北上”战略, 无疑将为北部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重大战略机遇。同时, 我市实施的“退二进三”规划、“三北战略”和主城区老工业基地改造, 也将为北部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带来发展机遇。再加之北部新区的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和独特的综合区位优势, 非常有利于北部新区的吸引资金、技术、人才。

3、重庆市以汽车为第一支柱产业为北部新区工业带来产业发展机遇。

重庆市提出将重庆建设成为国际“汽车名城”和中国“摩托车之都”的发展规划目标, 而且汽车工业本身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和产业拉动效应。这都为北部新区打造以汽车、摩托车为主导产业之一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提供了的重大机遇。

(四) 北部新区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从宏观环境和微观基础分析, 北部新区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北部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 区域工业发展必须注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业发展与资源消耗、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的协调关系。因此, 推进新型工业化对北部新区政府的管理方式、经济调控方式和管理人员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能源危机对北部新区产业集群发展产生影响。

我国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 资源耗费十分巨大, 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重庆市最近出现的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必将对区域工业发展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

3、市内各区县竞相发展, 竞争压力巨大。

随着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的实施, 以及在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发展导航定向的鼓舞和更高要求下, 市内各区县竞相发展, 积极制定和调整产业发展规划, 各个区县具有各自的优势。因此, 如何对北部新区产业发展准确定位, 找准自己的特色, 提高区域产业竞争能力, 是北部新区工业发展始终面临的重大挑战。

四、重庆北部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表

五、北部新区的产业集群布局规划及发展现状

(一) 产业布局之总体思路

北部新区功能定位于“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现代产业基地、都市发达经济圈的核心增长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2010年在北部新区“再造一个重庆工业”的宏伟目标。

根据重庆北部新区的功能定位和区域特点, 北部新区分为北部新区经开园、北部新区高新园, 分别全面委托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开区) 和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区) 实施开发建设, 这有利于充分发挥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骨干支撑作用。整个北部新区按照“一区多园、组团式”的产业布局规划, 由人和、大竹林、礼嘉、黄茅坪、翠云、鸳鸯、金山7个组团构成 (各组团的分布见图5所示) , 呈多中心、组团式布局结构, 组团之间由生态林地、公园绿地间隔。

人和组团——商务中心、客运枢纽、光电产业、高档社区;

大竹林组团——包括高新园, 以信息产业、软件产业、光电产业、生物工程为主;

金山组团——出口加工、现代物流;

鸳鸯组团——为翠云组团和金山组团服务的第三产业;

黄茅坪组团——现代制造业;

翠云组团——以汽车、摩托车配套产业为主的生产及研发;

礼嘉组团——包括经开园, 高新技术研发, 居住用地主要发展高档社区。

(二) 产业布局之主导产业

园区内着力发展汽车工业为重点的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以电子信息、新医药和生物医学工程、新材料和环保、机电一体化等为主导的技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 并围绕这两大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

(三) 产业布局之核心企业

北部新区经开园, 采用轴轮式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以建设十里汽车城为重点, 将“十里汽车城”打造成以福特轿车为主体, 集生产、研发、贸易、博展、文化、教育、旅游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重庆汽车城示范区成为竞争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轿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北部新区经济形势分析会 篇3

2014年10月16日,海淀北部生态科技新区举行了一场新技术新产品项目推介会。22家中关村企业在此次推介会上展示了它们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比如北京北科天绘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北京中立格林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了室内环境监测控制器产品、北京中电兴发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防暴恐智慧型城市解决方案和具有国际领先的超微光感知技术的FIAMM非凡高清摄像机、北京普泉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痕量灌溉技术……

推介会看似很普通,但在笔者看来,这其实是一次实现产业链自循环的有益探索。海淀区北部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活动将为企业找客户,为客户找产品,聚合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实现园区内产业经济的生态循环,从而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低碳智慧”的科技新城的建设。

实创股份公司董事长陈晓智介绍,“在园区开发建设中,我们把培育发展高科技产业、构建创新产业集群作为生态科技新城各项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产业项目培育上,严把环保准入‘铁门槛’,坚持优先引进科技型、规模型、环保型高科技产业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从源头上维护科技新城良好的生态环境。”

产业经济生态循环

在科技园区建设中,实创股份公司积极运用园区新技术、新产品,从能源高效综合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推广绿色建筑、营造优美的景观环境、绿色交通等各个角度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示范园区;以重点项目为龙头,如中关村壹号项目通过采用冷热电三联供方式催使能源循环化,在设计、施工建设方面通过使用节能幕墙土、建装修一体等措施,在减少建筑垃圾的同时辅以太阳能光热系统、排风热回收技术、光导筒照明等再生能源应用,做到从设计到施工的全程低能耗,打造成绿色三星、LEED(里德)金级商业办公项目。

新永丰组团C4、C5公租房项目为实现节材理念,楼体全部采用工业化预制构件进行外装,内装采用整体化厨房和卫浴的设计理念,达到空间最大化。结合项目地势情况,利用复层绿化、透水地面、下凹式绿地等技术对水源进行循环性使用,打造成绿色三星级、LEED(里德)金级住宅项目。

海淀文化中心项目充分利用屋顶采光窗、下沉庭院等自然光源,通过CO、CO2浓度监控系统、外墙体应用可调节式外遮阳等措施,从内到外打造舒适宜人的绿色三星级公共建筑。

爱文国际学校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将节水、节能可视化、可控化,从而打造绿色二星级教育项目。

海淀区北部办负责人表示,在生态园区的建设过程中,依据项目定位,一方面充分利用海淀园内自主研发技术优势和中关村相关配套政策,优先选用海淀园内绿色生态相关新技术、新产品,进一步促进海淀园内产业链循环,同时降低园区因绿色生态低碳开发理念增加的开发成本;另一方面,园区内拥有光大环保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中联煤层气国家中心、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中电兴发科技有限公司、谱尼测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能源环保领域企业,这些都为打造生态型高科技园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通过把园区企业所拥有的能源、环保技术成果用于园区自身的生态建设,从根本上带动园区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园区内部自有技术、产品产业链,增加企业的收入、利润,为园区创造更多收益。另外,园区在准入机制、政策激励、产业依托等方面也逐步建立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和保障生态园区建设的进行。”

海淀北部生态科技新区作为海淀区三大功能区之一,是北京市委市政府、海淀区委区政府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区的重要载体,是“十二五”时期北京市重点规划建设的“两城两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20年,海淀北部将建设成为包括45万至62万的就业人口在内的百万人口新区,实现收入8000亿元,真正建成为“科技创新引领、高端产业聚集、绿色生态示范、人文交互共生”的全球引领示范区。

海淀区负责人表示,希望各参会企业能够通力合作、增强互信,更好、更快地完成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尽早完成成果转化,为北部生态科技新区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高精尖”产业体系

未来的智慧生活有如下标志性场景:无人驾驶汽车在大街小巷里兜风;快递公司使用无人机运送包裹;恐怖事件发生时,人民警察可以快速布防;暴雨天气,市政部门可以快速锁定所有下水井盖的位置……

这些炫酷生活幕后的技术是什么呢?北京北科天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智武告诉记者,无人驾驶汽车在地图中实现精确定位并快速避障,需要一个精确到厘米的三维地图,它能告诉汽车:交通灯距离地面多高?人行道、马路牙子的准确位置;桥洞、隧道的限高等等。无人机投递需要目的地的精确三维数据;城镇安全应急布防和设施监测迫切需要高时效、高精度并且可以量化距离、面积和体积的位置信息。以上这些都要靠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也就是激光雷达获得。而北科天绘就是专注于激光雷达的研发、生产和集成的公司。目前全世界能生产机载、地面和车/船载全系列激光雷达的公司只有四家,包括奥地利的Riegl,加拿大的Optech和瑞士的Leica,北科天绘是其中唯一的一家中国企业。

北京普泉科技有限公司在世界上自主首创的“痕量灌溉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少有的原始创新技术。目前已经在北京、新疆、内蒙等多个省市应用于农业、生态改良、空间绿化等领域,对生态城市的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痕量灌溉技术是在以色列滴灌发明40多年以来首次从原理到应用的突破。该技术以创新的双层膜结构解决了长期困扰滴灌的低流量下灌水器堵塞对的世界性难题,可以将单个灌水器出水量控制在1-500毫升/小时,做到与植物的吸水速度相匹配,节水效果比滴灌节水40%-60%。2012年在海淀区苏家坨镇锦绣大地平原造林地块的200亩痕灌示范工程竣工,据测算,每亩林地年均节水260吨,200亩林地一年就可以节水5.2万吨。痕量灌溉在北京平原造林以及生态农业上的大规模推广,对进一步提高北京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地区水资源紧张形势,改善首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京中立格林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室内多种气体的监测及控制,以及中央空调及供暖通风控制产品的监测及控制。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各个场馆的空气质量监测产品就是由中立格林公司提供的。其产品已广泛销往欧洲、北美、亚洲、澳新等市场。广泛的应用案例和经验证明了中立格林的产品技术和设计水平处于同类产品的领先地位。此外,北京中电兴发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展示的防暴恐智慧型城市解决方案和具有国际领先的超微光感知技术的FIAMM非凡高清摄像机、泰宁公司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仁创集团的透水砖技术、远大能源的节能技术等22家中关村企业带着各自的“看家本领”亮相此次推介会。

北部新区经济形势分析会 篇4

重庆北部新区面向全国招聘教师信息

6月10日至15日,重庆北部新区将面向全国公开选调优秀教师6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省级以上特级教师、省级以上学术学科带头人、省级以上名师、中学研究员、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级以上劳动模范,不仅年龄可放宽到45周岁,且不受职称及“其他条件”限制。

北部新区人事局此前称,选调教师的学校包括经开育才中学、礼嘉中学、星光学校、等6所,选调的基本条件包括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事业编制在岗教师,从事现学科岗位工作5年以上;初级职称者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中、高职称者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中学教师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等。

北部新区经济形势分析会 篇5

重庆北部新区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

□宋晓福曾竞艳曾珠肖洪明

(重庆北部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高新区兰花五小区6号市政大厦11楼,400039)

摘要:重庆北部新区作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二批试点城市(城区),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大胆创新和运行中充分引进市场机制,加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本文从广泛采用工程建设市场机制、整合信息资源和多种技术、强化群众对城市管理的监督,提高建设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等新模式详细介绍了各类创新点的实现方法和运行情况。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创新整合共享和运行

根据建设部《关于推广北京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和《关于公布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二批试点 城市(城区)名单的通知》(建城函[2006]60号),经过申请和审批程序,北部新区于2006年3月被确定为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二批试点城市(城区)。北部新区数字城管试点区域为石桥铺园区23平方公里中相对成熟的13平方公里,分属石桥铺、渝州路两个街道管辖,有20个居委会,户籍人口8万人,常住人口12万人,流动人口6万人,人口总计约26万人。

试点区域内有400亿元的工业产出,有5个上百亿元营业收入的专业市场,核心区每天的游动摊贩900多人次,渝州路街道还保留着“赶集” 的习惯;试点区域内有重庆市最大最新的长途汽车站和火车站,还有 87条公交线路,每天集散旅客15万人次;试点区域内有重庆市最早和最大的农转非小区,餐饮业非常发 达,有重庆市著名的美食街;另外还有人流、物流比较集中的高技术专业孵化器、部队驻军和较为集中的破产企业。(如图1)

北部新区严格按照建设部要 求,以《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

经验与案例

点实施方案》《数字化城市管理信 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为规范,建设了无线数据采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职能部门、大屏幕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子、视频(音频)监控、车辆GPS定位监控、路灯控制、危险源监控、构建与维护等11个子系统。

从2007年1月30日试运行到 2008年8月25日晚12点,共报案 181983件,立案170423件,结案 154686件,结案率86%,其中通过快速处置程序处理案件36557件。

图2

一、建设创新点

(一)建设体制的创新

1.工程总包

2006年3月,原高新区经过充分论证反复研究,将本项目总包给重庆移动公司。对服务器、存储、通信设备实行租用,自有设备交给移动公司IDC托管。总包体制充分利用大型科技企业的设备、人力和技术,大大减少了硬件投资和维护工作量,降低了工程组织协调的难度,严格实行市场化运作,分工明确,责任明晰,提高了工程的透明度。

2.服务外包

我们将监督和指挥中心的坐席服务和系统维护外包给专业公司,由其提供熟练工服务并负责内部管理,我们提出工作要求,进行严格考核。这是城管工作市场化的进一步拓展,“花钱买服务”减少了政府投入,避免了人员管理的种种弊端,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1.我们充分地利用了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我们通过电子政府外网直接调用市级部门统一管理维护的空间地理信息,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现势性,实行动态化的更新和维护。

2.我们在区级平台的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考虑与市级平台的接口和试点经验的推广,从重庆市全局的战略角度考虑平台软件设计、部件事件分类等基础性工作,以打造重庆市范本为目的,充分体现试点城市的作用,为市级平台和兄弟区县建设打下基础。

3.整个系统基于网络模式开发,采用B/S运行模式,保证系统安全性、数据一致性、数据实时性、服务响

经验与案例

应及时性,用户终端限制小。为系统的拓展运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数字城管系统整合了公安、交警和部分社会单位的监控资源,政府投资建设了92个点,而实际可用的达到220个;整合了规划、建设、国土、环保部门的空间数据和公安、社保、医疗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了街镇及各行政执法机关的人力资源,聘请辖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区居民代表作城市管理义务督察员,充分调动了社区的城市管理积极性和力量。(如图2)

(三)快速处置程序

我们认为,城管工作的核心是服务,其次是管理,执法是最后的保障手段。要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抛弃管理者的姿态,设身处地地为老百姓考虑,尽量以说服教育解决问题,尽量不使用执法手段。因此,我们设立了快速处置程序。

快速处置程序是监督员(由核心区域定点巡逻的城管执法队员、社区干部、驻区人大代表、居民代表组成)发现问题后立即报案的同时对能够处理的如占道摊点、暴露垃圾、乱张贴等稍纵即逝的案件拍照报案后马上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再拍照取证申请结案。事实上,执法队员的出现就是一种教育一种威慑,就可以让违章行为收敛。对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暂时不能处理的如道路油污、井盖缺损、自然灾害等报案的同时设立警示标志,执行警戒任务直到专业部门到位后方能离开。快速处理程序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创立协调机制,为权限外的案件指定了北部新区协调部门

北部新区数字城管系统毕竟只是地方性平台,在市级平台建立之前,大量市管设施如主干道、桥梁、人行系统以及水、电、气、讯等部门的案件派发和处理是个客观存在的难题。为了保证每个案件都能得到及时处理,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我们实行属地首问负责制,监督中心必须立案处理,所以,我们为这些案件指定了相应的“北部新区协调部门”,并负60%的责任,以“属地管理原则”“产权单位负责制”和“门前三包制”等城管法规为坚强后盾,合理巧妙地运用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督促市级部门和社会单位完成案件处理,不留空白。

(五)建设了五套系统硬件,拓展监督和服务渠道

1.视频(音频)监控系统

北部新区建设了用于城市管理 的视频监控系统,在繁华窗口地区安装了22套语音警示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在中心机房里通过语音喊话系统对即将或正在发生的违章行为进行警告制止,将不良行为和现象消灭在萌芽初始阶段,真正做到预防在先,教育为主。

北部新区强调“有限视频,合理使用”。不盲目扩大规模,不追

求视觉效果,要求坐席人员每两个

经验与案例

小时对全区轮巡一次,将发现的问 题作为数字城管案件进行登记进入程序。(如图3)

2.车辆GPS定位和移动监控系 统

我们在市政系统70台公务车上 安装了70套GPS定位系统、44套移动监控设备和10套对讲设备。按执法车、工程车、运渣车、清扫车、洒水车、工作车分类划定行驶范围、路线和停车地点,保证公车

图4

不私用、不超载、不超速;移

动监

控系统可以对车内车外进行录像拍 照,大大提高了对小区和背街小巷的监管力度,并在突发事件时取证;在10台执法车上安装了对讲系统,可随时接受指挥中心的指令,打造了一支城市管理的快速反应部队。(见图4)

3.危险源监控系统

在全区20个重点化粪池、下水道安装有害气体监控系统,实时传送监控数值。当有害气体达到一定程度时自动报警,避免发生沼气爆

图5

炸、粪水满溢等事故,也给工作人

员井下作业创造了相对安全的环 境。(见图5、6)

4.路灯远程控制系统 在全区35个路灯控制箱上安装远程控制器,以电脑或短信进行开关控制,同时,对路灯开关、电

流、电压、工作状态等实时监督,图6

实现了节约型、智能型、人性化管

经验与案例

理。(见图7、8)

二、建设成果

通过一年半的运行,我们对数 字城管的认识逐步深入,系统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也基本完备,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促进了行政管理体制的革新,对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经营城市”的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再造城管流程,实现监管分离,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以视频监控和语音警示系统为辅助,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快速处置程序,这样既实现了监管分离,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教育预防为主,降低了执法工作量,逐步减弱了群众对城管工作的抵触情绪,同时,网格管理避免了过去突击运动式管理,初步实现了人性化长效管理。(见图9)

(二)倒逼行政体制改 革,促进大城管格局的形成

城市管理牵涉太广,任何工作的结果都会体现在城市面貌的变化上,但是,数字城管不是万金油更不是大箩筐,它只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方式也只能承担城市管理的任务。数字城管可以帮助其他部门发现问题,但决不 能替代他们解决问题,相反,要充分利用数字城管的监督机制让所有单位都动起来,负起责任来。

北部新区应数字城管要求进行了条块关系的梳理再造,为了保证让街镇、社区、市级部门和社会单位都动起来,北部新区在行政管理、财经体制方面进行了非常大的调整:

1.调整财政收支体制

管委会实行对街道的财务统一管理,根据工作量和考核结果核发财政拨款和补贴。其中,街镇工作经费的 1/3是城管工作经费,考核由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进行,对街镇和部门的惩罚都以监督指挥中心提交的报表为依据,极大地促进了街镇社区城管工作的积极性。

经验与案例

2.行政首长问责制

北部新区建立了数字城管行政首长问责制。监督指挥中心制作周报报管委会主任,根据工作情况,管委会主要领导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和监察部门领导与各单位一把手见面谈话,将数字城管工作情况与各单位领导政治待遇挂钩。

3.与社会单位的协调机制 北部新区主要领导根据工作情况每月与市级部门、社会单位行政首长进行沟通,每半年召开一次

谈会,并向分管副市长报告各单位在北部新区的表现情况;每年向重庆市主要领导报告北部新区数字城管运行情况。以强有力的协调机制促使各单位配合北部新区的数字城管工作。

(三)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资源和行政控制性资源的分配方式

过去,一个城管事件的处理要经过:个人—班(组)长—科长—处长—局长—管委会领导,双向层层签批流转,现在监督指挥中心坐席人员在指挥终端按照事件分类、属性、程序直接发送处理指令,实现了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流转,省略了签批程序,将各单位日常业务以程序的形式固定下来,减少了领导工作量,也避免了推诿扯皮或人为干扰,让事件处理更公开公正。在公共行政资源的配置上强调以事件(责任)为核心分配人财物,并且让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重心从处理日常事务转移到监管服务上来,助推政府职能转变。

(四)加强了对市场化工作的监管

北部新区城市管理工作市场化运作程度高,而受人力限制,监管不很到位,数字城管实施后,监督员实施不间断巡逻,各处将机关富余人员派遣到督察一线,对公司的监管力度大大加强。而且,对公司业绩的评价也由随机、人为转变为长效、客观。

(五)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公共管理平台和监管服务系统

数字城管系统建立了一个公共管理平台,各单位各部门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通过这个平台进行管理运作,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流转畅通快捷。

经验与案例

参考文献:

1.陈平.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3):220~222.2.重庆高新区管委会.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总体工作方案,2006.5

北部新区经济形势分析会 篇6

关于印发《学习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实施方案》的通知

委属各支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现将《学习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重庆市长寿北部新区工作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日

学习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实施方案

2012年6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张德江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提出了“科学发展 富民兴渝”的行动纲领。区委及区内各主管单位也相继召开传达贯彻了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7月5日,长寿北部新区党工委召开党工委会议,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7月6日北部新区党工委下属党支部召开了党员大会,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

本次党代会是我市步入“十二五”新征程的历史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我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37号文件,把长寿建设成为“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好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经北部新区党工委研究决定,为了在全委干部职工中迅速掀起学习会议精神的热潮,结合北部新区工作中心目标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区委传达贯彻市四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城乡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等系列活动,引导全委干部职工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区委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北部新区的建设工作上来,全委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深入学,认真研读党代会报告原文,全面理解、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结合工作实际查找不足和差距,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制定有力措施,紧紧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37号文件,重点抓好项目攻坚、安全管理、征地拆迁、市政管线搬迁维护等工作,推动北部新区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领导小组

组长:周世平(北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

副组长:张富强(北部新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

成员: 李西彬(北部新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

陈碧容(北部新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

吕零平(北部新区机关党支部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纪工委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张富强兼任,负责学习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具体事宜。

三、学习内容

重点学习张德江书记在市第四次党代会上作的工作报告和区委书记周勇在传达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做到:

(一)清楚了解市第四次党代会的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是这次党代会的主题。这一主题承载中央重托,牢牢把握了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彰显时代要求,牢牢把握了当今时代的发展大势;反映群众期盼,牢牢把握了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二)清楚了解过去五年的工作和直辖十五年的成就。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开拓进取,努力工作,较好完成了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过去五年的成绩,是直辖以来前十年工作的承继、延续和发展。直辖以来的十五年,是重庆软硬件综合实力提升最快、民主生活大幅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最高、治安综合环境最好的时期。直辖十五年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历届市委的励精图治和不懈奋斗,离不开重庆各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拼搏实干。

(三)清楚了解直辖十五年实践的重要启示。回顾直辖十五年的历程,得出“六个必须”的重要启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政治坚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须坚持发扬民主、依法办事;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六个必须”,是对十五年实践的深刻总结和科学概括,也是重庆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

(四)清楚掌握未来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机遇。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314”总体部署,为重庆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全市各项工作的总纲。“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是直辖以来丰富实践的凝练升华,是今后一个时期努力完成的总任务。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是破解各种难题、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路径。确立“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三个领先”目标,体现了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三大定位”和“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

(五)清楚掌握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关键。要坚持理论武装,保持思想政治的清醒坚定;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执政为民,发扬联系群众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反腐倡廉,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四、学习方法

采取中心组学习、组织生活会、座谈会、电教学习、职工会、报告会、撰写心得、交流心得、办专栏及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组织动员全委党员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到学习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中来,全面领会党代会精神实质,自觉将会议精神与实际工作进行紧密结合。

五、组织实施步骤

时间从2012年7月6日至年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一)学习动员阶段(7月6日—7月15日)

委属各支部要按照要求,召开支部大会,组织传达贯彻学习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明确学习贯彻目标任务。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要深入学习会议材料,领悟会议精神,交流学习心得,迅速在全委干部职工中掀起学习贯彻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尽快把大会精神融入到具体工作实践中。

(二)自查自纠阶段(7月15日—7月31日)

委属各支部要结合党代会精神,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查、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1.工作目标是否符合精神。核查工作计划,中长期工作目标与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是否一致,纠正与精神相悖的工作目标、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完善奖惩措施,对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进行重奖,出现重大失误的进行严惩,防止不思进取的现象发生;检验工作成果是否真正达到了工作标准,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2.工作方法是否符合实际。审议目前开展的工作方法措施是否适合现阶段的工作实际,是否适应长寿北部新区城市又好又快的建设,是否符合党代会精神要求。

3.干部作风是否务实。查找党员干部是否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主,是否工作兢兢业业、吃苦耐劳、扎实深入,有无勇于担当的魄力,有无创先争优的积极性、主动性等。

(三)贯彻实施阶段(8月1日—11月30日)

委属各支部要把学习贯彻第四次党代会的精神贯穿于各项具体工作始终,以学习为动力,坚持任务不减、进度不缓、考核不变,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做好上半年工作总结。要对上半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认真盘点,进一步增添措施、加大力度,确保实现

时间、任务“双过半”。二是严格抓好维稳安全管理工作。要加大重点项目跟踪、协调和督促力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在项目建设进度和安全管理上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全面完成任务。同时安排专人深入安全维稳管理一线,对安全和稳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摸排整改,全力以赴做好维护平安稳定工作。四是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执行力,全力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上下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工作总结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

委属各支部对全年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情况进行汇总,由北部新区党工委审议后形成总结材料上报上级党组织,并对各支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工作情况及学习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情况列入年终考核内容。

六、具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以党工委领导小组带头,党支部具体执行,党小组分组讨论的形式,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把学习贯彻活动抓紧抓好。做好服务保障和情况收集汇总等工作。

(二)总结经验,创新形式。委属各支部要增强学习意识、责任意识,总结经验,结合实际,周密部署,完善制度,采取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方式开展学习贯彻落实活动,攻坚重点项目目标任务,全力发展好北部新区城市建设。

北部新区经济形势分析会 篇7

关键词: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模式,实践思路

1 引言

标准作为一种普适工具,已由工业领域扩展到农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服务工作要减少因不规范、不透明、水平低造成的损耗,要优化技术和管理,优化流程、行为和效果,就离不开标准化。政府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高效型的转换同样离不开标准化。行政服务中心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有效载体,行政服务标准化是现阶段各级政府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化,加强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各级政府在行政服务业务标准化实践中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行政服务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并不统一,引发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职能定位不清晰、行政服务工作范围划分不明确、服务主体单一、管理效率和服务意识有待提升等。因此,应在对行政服务中心作基础与现状的全面调研基础上,开展行政服务标准化探索研究,借助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及标准化工作的试点,明确职能定位、转变传统观念、推动机制创新、提升服务水平,推进行政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和创新。

2 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基础与现状

2.1 国家政策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行政服务标准化的相关工作也开始被引入一些行政机构。近年来,以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为先导而开展的新一轮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逐步展开,2007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商务部等六部委发布了《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在随后的试点工作进程中,行政服务标准化开始被各级地方政府列入试点工作中。

2.2 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基础

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有别于其他服务标准化工作,其重点在以政府为主导,并针对行政服务机构的各类行政服务范围开展成体系的标准化工作。随着近年来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一些在行政服务工作方面具备较强基础的地方行政机构与标准化科研机构相互协作,依托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在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框架指导下编制完成《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行政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标准对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标准体系的建立、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实施以及评价与持续改进等内容进行了规范,并给出了行政服务中心提供服务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服务组织、场所及设施设备、工作要求、管理要求以及监督与考核等各方面的工作指导。

2.3 工作实践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各项工作整体推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廉洁、高效、快捷的审批服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许可服务。仅在2011年度,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计划的113项中,包含12个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试点,在随后的几年中,试点项目逐年增加,已初具规模。

随着标准化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已有地方行政服务中心摸索出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方式,面向社会公开行政服务业务办理流程,并有效增强了各政府行政部门之间的行政审批互动性,提高了各种审批业务办理的质量和效率。各地在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通过结合其政府工作的实际需求,不断将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进行拓展,相关管理制度也在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得到规范。

北京西城区自2011年被国家标准委批准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来,面向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区位特点和工作需求来组织推动行政服务的规范化、便民化、高效化、精细化进程。目前,西城区行政服务已实现统一行政标识、统一网络平台、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服务标准等多项标准化举措。梳理的行政服务事项共涉及全区37个委办局,确定编写服务事项标准大项600多项,确定运行管理与服务保障标准57项,涉及运行管理规范、评价与改进及服务保障等各项标准。

山东省新泰市将标准化原理引入到行政管理部门中,以行政服务中心等21家市、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为试点载体,开展试点单位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新泰市行政服务中心已有49个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完成进驻,通过逐步实践,建立起由约22项服务基础标准、419项服务质量标准、69项服务管理标准以及41项服务工作标准所组成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对于行政服务管控起到了有效保障作用。

江苏省吴江市作为全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探索之路上也一直处于领先。吴江市通过将标准化管理融入新型公共服务管理的理念中,并引入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国际先进的管理评价机制,在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相关国家标准的指导下,吴江市在公共服务管理全流程的标准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行政服务的效率和群众满意度都得到提升。

行政服务标准化,通过对行政服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标准化原则和方法的运用,来达到服务范围明晰化、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以获得优质服务。各地借助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的契机,不断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将标准化工作在市、县、乡三级全面开展,延伸至具有行政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各地质监部门能够在行政服务标准化引入过程中当好助手,主动、积极地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在推动各地行政服务工作质量升级方面取得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3 行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概况

重庆北部新区行政服务中心于2010年7月5日正式对外提供服务,入驻中心的有工商、建设、规划、勘测、质监、市政、财政、环保、产业、社保、就业、医保、人事代理等13家单位,其中,国税大厅13个窗口、地税大厅9个窗口、社保大厅34个窗口、国土大厅8个窗口、综合大厅包含工商、质监、勘测、规划、建设财政、市政、环保、科技工业外贸等17个窗口,对中外投资者、区内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提供咨询、审批、办证、投诉等行政服务工作。

3.2 存在的问题

3.2.1 行政服务中心服务功能仍有待完善

目前行政服务中心仍较倾向于行政审批职能,在便民服务上相对不足。此外,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各政府职能部门基于对部门职责范围的考虑,对派驻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放权不够,部分行政服务中心不享有独立的审批权,因而不可避免地受到各职能部门的制约,给行政服务中心的统筹和协调工作带来了困难。

3.2.2 行政服务中心运行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各部门对于行政审批工作,特别是审批流程的协调性还有待提高。由于受审批职能的影响,不同职能部门间的工作经常是由于人为因素处于相互完全隔离的状态,面对行政服务中心一些需要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协调配合开展的工作仍存在困难,这都使得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管理效率无法提高。

3.2.3 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在服务提供过程中,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群众的服务获取需求的了解程度不高,对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收集方式仅限于行政服务中心的网站留言和信访等渠道,沟通渠道单一,使得行政服务中心在与群众的沟通中显得不够顺畅。行政服务中心未完全将群众满意度纳入监督绩效考核体系,群众针对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评价在其绩效考核方面影响较小,这使得部分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仍有待提高,公众在行政服务中心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3.3 工作对策

3.3.1 优化行政服务制度,推进改革

行政服务体系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的把政府各职能部门虚拟地集中在一起,而是政府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和政府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目前行政服务机构所存在的问题正是原有体制相作用的结果。要解决问题,需要推进行政服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改革审批制为核准制、登记制,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就应予以批准。另一方面,加大派驻行政服务中心的权力,使行政服务中心享有独立的审批权。

3.3.2 简化行政服务流程,提高效率

业务流程优化的目的是提高办事效率,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针对于当前审批流程协调性不高,办事效率不高的现状,地方政府要对各部门的业务进行切割、整合,对原有行政审批和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合并重复审批、重复申报基础资料;减少审批环节,化繁为简,合理压缩审批时限;不同的审批部门共用基础信息,切实提高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管理效率。

3.3.3 规范行政服务实施,提升质量

建立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的服务品质,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为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一方面,需要工作人员按照服务工作标准做到着装一致、职责范围明确、与服务对象沟通时使用规范用语,业务受理时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确保服务事项办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开通反馈和监督通道,为公众提供意见反馈和投诉建议的渠道,将群众满意度纳入监督绩效考核体系中。

4 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实施

4.1 标准化工作建议

4.1.1 构建北部新区行政服务标准体系

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应依托国家标准《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标准体系与编制规则》的要求梳理并构建北部新区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总体框架,明确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标准体系总体框架将为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工作提供最基础的标准化工作依据,体系内容包含服务通用基础类标准、服务保障类标准、服务提供类标准等一系列基础标准。

4.1.2 制定行政服务核心标准

依据行政服务标准体系的规划内容,筛选出急需制定的地方性行政服务标准,包括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质量控制规范、经营管理规范以及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核心标准建议根据实施要求细化,形成可供各服务窗口参考使用的标准模板,让各单位将自身特有业务融入到标准之中落实。

4.1.3 建立健全标准化组织机制

标准化组织和标准化机制是保证行政服务标准化实施效果的有力保障。建设标准化管理组织以及监督评价组织,制定标准化工作办法、标准化考核管理办法,明确标准化工作流程及反馈流程,设计标准化发展规划。

4.1.4 建立标准体系的发展模式

建立行政服务标准体系的维护管理机制,适应行政服务不断改革完善的需要。加强行政服务标准实施效果的评价,积极探索标准实施效果的评价模式,重点开展标准符合性测试、群众满意度测评等一系列工作。将公众满意度加入到绩效考核过程中。

4.2 北部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标准体系核心内容

结合北部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实际情况,参照国家标准的指导,北部新区行政服务标准体系主要由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三大子体系组成。其中,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是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服务提供标准体系的基础,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是服务提供标准体系的直接支撑,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促使服务保障标准体系的完善。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服务通用基础标准,包括:标准化导则、术语和缩略语标准、符号标准、数值与数据标准、量和单位标准以及测量标准。其中需要重点开展的核心内容有行政服务中心服务基础数据目录标准以及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数据设计原则和方法标准。

(2)服务保障标准,包括:环境标准、能源标准、安全及应急标准、职业健康标准、信息标准、财务管理标准、设施设备及用品标准、人力资源标准以及合同管理标准。其中需要重点开展的核心内容,环境方面标准包含行政服务中心工作环境管理、行政服务中心卫生工作管理制度;能源方面的标准有行政服务中心综合能耗、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安全与应急方面的标准有行政服务中心通用安全规范、行政服务中心保洁服务安全规范、行政服务中心维修服务规范等;信息方面的标准有行政服务中心公共信息平台系统建设规范、行政服务中心信息数据库规范等;财务管理方面的标准有行政服务中心财产及费用管理制度和行政服务中心财务报销制度;设施设备及用品标准有行政服务中心服务设施标准规范、行政服务中心计算机管理制度等;人力资源方面的标准有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培训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资格等级标准、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合同管理方面的标准有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合同管理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劳动合同格式规范等。

(3)服务提供标准,包括: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质量控制规范、经营管理规范以及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其中需要重点开展的核心内容,服务规范方面的标准包含服务中心文明用语、行政服务中心服务规范等;服务提供规范方面的标准有包含各部门细化的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质量控制规范方面的标准有行政服务质量控制规范、行政服务中心质量管理手册;运行管理规范方面有行政服务中心例会制度、行政服务中心公章管理办法等;服务评价与改进方面的标准有行政服务中心公共信息平台用户评价、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星级划分及评价。

4.3 北部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标准体系的发展模式

标准体系覆盖面广,在实施的过程中涉及各方面问题,为确保北部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标准体系的长效发展,应开展对于标准体系的计划、实施、检查以及改善等方面的循环发展模式管理。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持续提升北部新区行政服务中心领导和职工的标准化理念。作为一个行政服务机构,领导和职工的标准化理念直接决定了其标准体系的运行和发展状况。

(2)健全北部新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北部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标准体系的推广实施应依靠相对健全的标准化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为保障,需在行政中心建立自上而下的标准化工作组织架构。

(3)开展北部新区行政服务标准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行政服务标准体系的长效发展,除了要加强组织、建设及实施环节的工作,还应对标准体系及具体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监督管理是决定北部新区行政服务标准体系运行发展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

5 结语

北部新区经济形势分析会 篇8

“十一五”期间,海淀区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提前两年实现了北京市下达的20.82%的节能任务指标,万元GD能耗累计下降了30.97%,分别高于全国和北京市平均水平11.91和4.38个百分点。进入“十二五”时期,海淀区节能减排任务严峻,面临“几乎不存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源消耗的余地、人口快速增长加大了能源消耗、边际效益递减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难度”等诸多不利因素,节能减排压力变大。

“发展循环经济、以低碳节能环保技术建设北部地区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为海淀‘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节能减排工作奠定基础。”北京新宇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安生博士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建筑节能是北部新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海淀北部新区应该成为建设绿色建筑的典范区域。”

布局“绿色建筑示范区”

海淀北部地区的功能定位主要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网络通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科技金融产业等领域的总部基地和研发企业,来实现产值过万亿的科技创新基地的规划经济目标。可以看出,单位GDP能耗的计量方式难以准确度量和真实反映该地区实际的能源消耗情况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为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推广,将海淀北部地区建设成“绿色建筑示范区”的工作目标,海淀区政府先后出台了《海淀北部地区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关于推进海淀北部地区绿色建筑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并成立了“北部地区绿色建筑建设领导小组”,提出了海淀北部地区所有新建项目一星级绿色建筑达标率达到100%,科技园区内、外达到二星级评价标准要求的公共建筑和研发项目建筑面积占园区该类新增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别达到60%和40%,其中政府投资项目和标志性项目不分园区内外,均100%通过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

“北部地区目前正处在规划和建设时期,‘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主要体现在建筑物本身是否是节能建筑以及选用的能耗设备是否节能两个方面。”王安生博士表示,有针对性地建立更加科学的能源资源消耗评价体系,对于指导和评价该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成效、达到奖惩得当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比如除少数以户外生产为主的产业外,大部分均可以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特点作为辅助指标,综合评价能耗等。

“能耗指标达到节能建筑标准是建筑节能的必要条件,供暖系统方案和选择的设备是充分条件。北部地区在规划建设中对建筑节能是重视的,进行了能源规划,设立了绿色招商门槛制度,实施绿色建筑推广工程等,通过调研和现场考察发现,已经完成和正在建设的项目中,要实现建筑节能目标还有很多具体工作要做。”

“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将建筑节能列为“十二五”时期节能降耗工作重心是时代的要求。建筑能耗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并列为我国三个能耗“大户”。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经占到全社会终端能耗的45%左右,其中约2%建筑物建造能耗,28%使用过程中消耗掉的,15%左右是建筑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

新建建筑中的民用住宅虽然执行了65%节能设计标准,但实际建设中真正能够达到该标准的比例究竟有多少值得考究。而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的高能耗状况几乎没有多少改变,也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我国2万平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面积占城镇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到4%,但是能耗却占到建筑能耗的20%以上,其中单位面积耗电量更是普通民宅的10-15倍,成为我国节能工作中鲜为人知的“能耗黑洞”。这不仅说明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潜力巨大,也为公共建筑建设敲响了警钟。

在建筑物能耗使用技术方面,具有更大的节能潜力。比如,以居民能耗贡献率最大的冬季供暖为例,仅仅是将传统的散热气片供暖形式改成地面辐射供暖末端,供水温度就可以降低15-20℃,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室内设计温度可以降低2℃即16℃,而体感温度仍然可以达到21℃,且舒适性大大增加,仅此一项的节能量就可以达到12-15%甚至更高,如果再配上空气源热泵、毛细管网等高效末端,其节能效果达到35-50%以上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要做的是结合海淀区的资源能源和建筑使用特点,在经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后的选择性推广应用。因此,无论是建造节能建筑还是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海淀北部新区可以做的文章很多。”

应率先垂范“绿色建筑”

王安生博士认为,建筑节能是北部新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应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确保北部新区成为建设绿色建筑的典范区域。

首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评价、示范、推广、政策支持体系:政府主导、成立行业协会并牵头组织专家制订评价体系相关的地方系列法规,并逐渐上升为北京市或国家法规;在北部新区拿出一块土地,作为包括建筑节能在内的“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新技术的检测、评价场所,对于经过初步筛选的技术进行应用实践检验和评价基础数据的采集场所;对于经过评价认定应该推广应用的技术,建立相应的展示和推广及应用体验中心,并向全国开放,向北京市其他区县乃至全国推广。

其次,在节能建筑方面,强调建筑物节能标准高、建筑材料能耗低,加快住宅产业化进程。海淀北部新区的所有新建建筑应达到绿色建筑园区的试点示范标准,并经得住时间和科学评价体系的检验、验收;下大决心,制訂支持政策,有计划地改造既有建筑,使其达到节能建筑标准,达到供热计量标准,一次性投资,但一劳永逸;除民用住宅外,应该进行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产业化的可行性研究,为彻底堵住建筑高能耗漏洞提供理论依据。

再次,在建筑节能方面,重点强调在建筑能耗最高的供暖上做大文章,提出改革现行供暖体制、提倡推广建立在经过评价体系科学评价、认证基础之上的供暖供冷供热水的成熟技术,在能源使用方面,强调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

最后,重点在冬季供暖能耗上下大工夫,研究、制订并推广应用适合我区能源结构特点,适合不同建筑及使用性能,同时又具有经济效益的不同形式的供暖热解决方案和系统。

“根据北部新区地下水资源稀缺和建筑密度较高的现状,对于既有冬天供热又有夏季供冷需求的建筑,应积极尝试以空气源热泵代替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实施建筑供热供冷的节能措施,以更符合北部新区区情的节能技术,来减少对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的消耗。”王安生博士表示,“海淀北部生态科技新区理应成为建设绿色建筑的典范区域。”

链接:王安生简介

王安生,1959年生于辽宁省鞍山市,祖籍山东。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炼制系基本有机化工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至1995年留学日本,获日本国立鸟取大学生物资源学部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合成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日本SOFT 99 公司先后做研究员、中国独资公司总裁。

目前担任北京新宇阳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清华索兰环能技术研究所董事长,兼任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总工程师;住建部“供热计量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中国节能产业委员会专家、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地面供暖委员会电地暖专家等。

上一篇:平安校园工作总结精下一篇:绝活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