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精选4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篇1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
2.问:想要留住这么美丽的树叶,怎么办?(标本、贴画、描)。
二、初步感知,形成建构。
1.学生上台演示描树叶。(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的?)
2.观看蚂蚁描树叶的动画,讲述演示周长。
3.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种图形,让学生选一个喜欢的图形描出来。讲述图形的周长。
4.同桌互相交流周长的含义。
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板书:物体表面)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在身边找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并摸一摸。
(黑板、书、板凳、桌子、课本、鞋底等等)
2.学生汇报交流找的结果,边说边指一指。
3.谈话:大家找到了很多,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做裤子时,裁缝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说的腰围。
4.猜老师的腰围,帮老师量。
5.估计自己的腰围,小组为单位量并记录数据。
6.小组合作测量图形的周长并交流。
四、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1.课后作业:测量自己红领巾的周长。
2.小结: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研究分析:
1、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上课伊始,教师以描树叶为切入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通过课件演示小蚂蚁爬树叶的情景,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骤然升温;然后又利用身边素材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2、在有意义的生活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
先让学生估测老师的腰围,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实际去测量,借此来估计自己的腰围并进行测量,通过这个环节拓宽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后让学生测量红领巾的周长,这一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反思:
结合生活实际来认识、理解数学知识。
如果我们教学时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应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接受认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也就是让数学走进生活。
结合生活实际来巩固数学知识。
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再创造、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篇2
教材依据: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教材(第45-46页)的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身边的物体的面的边线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周长。
3.情感目标:
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会测量并计算基本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初步探索各种图形的周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
直尺、软尺、学生自带图片、线绳、叶子、方格纸、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1)首先运用flash课件演示,故事引入(课件出示小蚂蚁练长跑情境图):小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谁来说一说它是怎样做的?学生观察后看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爬了一周。(答对)师:你的眼力真好!一眼就看出来!(答错)师:没关系!再认真看看!(课件显示树叶一周的边线)师指出:在树叶周围的这些线就是它的边线。
[设计意图]:采用图象型媒体手段,形象地演示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是周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认识“边线”这个词语,使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师:小蚂蚁真调皮,你们看!它又想从这点爬,它要怎么爬才算一周呢?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小蚂蚁从树叶的另一点出发爬过一周的过程。
[设计意图]:渗透从边上的任意一点出发,绕边线一周回到原来的那一点都是指图形的周长。
(数学课标要求:数学课堂一方面在生成知识,另一方面在开发思维的渗透,拓展了空间观念,提升了思维能力。)
二、探究新知,总结规律。
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我设计了画一画、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四个环节。
(1)画一画——描树叶的边线
师:同学们今天也带树叶了,是吗?那你们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树叶的边线吧。谁能描得又快又好,老师就请他们到展示台演示。学生操作后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生生之间互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2)比一比
在学生理解一周的基础上,用课件显示多个图形。师:想一想,下面图形都有周长吗?让学生在比较中知道封闭图形才有周长,从而对周长的含义有了完整的认识。
[设计意图]: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媒体的直观演示,便于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互使用,发展了思维能力。
(3)摸一摸
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如:课桌面的边线、数学书封面的边线、黑板、文具盒等多个物体表面的周长,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在小组内说一说。接着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怎样走才是教室一周的长度?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周长的例子?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摸生活中的物体这些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体现周长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学课标要求:“数学生活化”的理念,融数学知识于生活实际中。】(4)量一量
首先,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接着,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
在量腰围、头围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的内容、工具和方法,并在小组交流中说一说测量的过程。活动形式也灵活多样,可以一个人单独操作,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只要能测得合理结果,都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所以,提供自主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小结:从以上的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从而揭示课题:什么是周长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师:小蚂蚁想试试大家的能力如何?又给我们带来几道题,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活动1:描一描,画一画,揭示图形的周长。
打开课本45页练一练第1题,每个学生都在书本上描。有了学生描树叶的前提教学,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重点讲解图3,突出学生描错的地方进行辩论,最后,在统一做法的基础上,出示答案——车里面的线不用描,边线应该是最外面的线。
[设计意图]:运用传统教学手段,此处不易理解。如果想清晰地表述,就需要提前画出汽车图,再一笔一笔地描出来,既浪费时间,又增加
了难度。此处运用电脑媒体演示操作过程,突出了重点,同时完善认知,统一方法。
活动2:量一量,算一算。出示课本45页练一练第2题,(1)想:提示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三角形要量几条边?”“四边形要量几条边?”“为什么?”使学生初步了解求一般三角形、四边形周长的方法。
(2)算:课件显示几幅平面图形,验证结果,揭示算理,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活动,鼓励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算出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初步感知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同时提倡算法的多样性。
活动3:移一移,比一比。
(1)(出示课本45页练一练第3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件中的两组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用眼睛看,你估一估谁的周长长或者一样长。(先让学生估测,培养估算意识)
(2)到底要怎样才能知道谁说的对呢?你们可以动手测量,也可以用脑子想想!
(3)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全班汇报。
(4)结合学生的想法,借助多媒体展示边线的移动过程,直观地比较出两组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移动的比较方法是本课的难点。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形象呈现过程。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形象直观的演示移动比较过程,让图象媒体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就突破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把握了实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习效率。
(5)
你认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怎样? 学生作出判断后,全班反馈。(6)为了深化了知识,促进思考多边形的周长的求法。出示小蚂蚁去发现王国的问题。同学们!刚才你们已经成功地通过了小蚂蚁的考验,掌握了本领,小蚂蚁想知道咱们同学谁的本领大,它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小蚂蚁飞飞想去发现王国玩,要拿到门票有两条路,它想最快拿到票,走哪条路好呢?学生思考回答后,课件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已有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课件演示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提出探究的问题。更为学生“数学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时空。
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也学会了用数学思维思考实际问题,并让全体同学以饱满的热情进入学习状态,使课堂气氛又一次掀起了高潮。
活动4:想一想,试一试。
一只小蚂蚁想在一个长方形的花园中间修一条小路,要求分成的两部分周长相等?可以怎样做?
[设计意图]:学生的头脑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想法点燃火把,通过拓展性问题,再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周长,你能找出来吗?课后可以指给你的爸爸妈妈或好朋友看。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还原于生活。
五、作业:46页练一练1、2题
六、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绕图形(封闭的)一周的长度叫图形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流程:
一、看一看,描一描
(播放课件:美丽的叶子图片。)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美丽的叶子图片!多漂亮的叶子呀!一只可爱的蚂蚁看到它,高兴极了!它说它会画树叶,一笔就能画成美丽的树叶!看!(出示课件)仔细观察小蚂蚁是怎么画的?
生:小蚂蚁从叶柄开始绕着树叶的边画一圈,最后又回到叶柄。
师:这样由一点开始,再回到起点的一圈,在数学中叫做一周。这外面的边叫做边线。
师: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圈,一个美丽的叶片图案就出现了。现在谁再来说说,蚂蚁是怎么画的?
生:小蚂蚁从叶柄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周,最后又回到叶柄。
师:小蚂蚁也能做老师,它教我们画出漂亮的叶子,你们学会了吗?
师:有几片漂亮的叶子已经飘进你桌面上的信封里了,快找出来!
师:请你们选出一片喜欢的叶子,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外形来!(生活动,师巡视。)
师:有同学描好了,可以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描的?
(师指导:从起点出发,沿着边线画一周,再回到起点,就能画出一片漂亮的叶子来。)
师:刚才你们通过描一描,画出了叶子的一周,我也想试试看,可以吗?(师画树叶时出现两处错误:画离边线,没回到起点。)
师:孩子们,我画得对吗?
生:老师,您在画树叶时,离开了树叶的边线,而且没有回到起点,所以您画得不对。
师:谢谢你,你的提示我记住了。大家看我这回画得对不对?(对了。)
【评析: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了树叶一周的长度,为学生理解周长做好铺垫。学生在动手描树叶外形的过程中,对树叶的一周有了初步的感受。】
师:(出示课件)除了树叶以外,生活中还有许多漂亮的图形,你也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谁能指出它的边线?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学生活动。)
师:说说你描了什么图形,是怎么描的?(生答略。)
师:(出示一名学生画的图形)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一个封闭的图形,从一点出发,沿着边线绕一周,再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评析:为学生提供其他的几何图形材料,让他们自由选择任意一个图形,描它的外形,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一周”的感性认识,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二、找一找,摸一摸
师:刚刚我们描出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它们每一个平面上都有周长,快找找看,找到了用手摸一摸。
(学生自由活动后汇报交流。)
生:我摸了课桌面的周长。
生:我摸了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其实,我们身体上也藏着周长,谁找到了?
生:我们腰的一周的长度。
师:腰一周的长度叫腰围。
生:我的头一周的长度。
师:头一周的长度叫头围。
三、量一量
(一)量物体的面的周长。
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物体面上的周长和身体某部分的周长,你猜猜它的周长大约是多少?(指名说)猜得对不对呢?我想准确地知道它的周长,该怎么办?
生:量一量,算一算。
师:我们选择一个物体或是身体的一部分,测量它的周长。你先想想,要量什么并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学生测量。)
师:请同学们说说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生:我用皮尺量,课桌面的周长是20 分米。
生:我用直尺量,铅笔盒面的周长是54厘米。
(二)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过渡:听说同学们学会测量周长了,有一些平面图形着急了,它们也想知道自己的周长,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吗?
1.出示学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五角星。
师:用什么办法能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生:用尺子量出边的长度加起来。
生:用线绕一圈,再量出线的长度。
师:请各小组合作测量,算出图形的周长。(小组活动。)
2.汇报:
(1)师:谁想介绍自己的方法和结果?
生:我们用尺子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加起来是36厘米。
生:我们用尺子量出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再乘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是54厘米。
生:我们量出梯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是35厘米。
师:哪些小朋友研究三角形的周长?老师请其中一个小朋友来汇报一下。
生:我是用直尺来测量它的周长的。
师:说一下怎么量的?
生:用直尺的零刻度对准它的一个顶点,量它的一条边长有多少,然后再量另外两条边。最后把三条边长加起来一共有几厘米,就是它的周长了。
师:你们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师:她给我们想了一个好办法,三角形的周长,用直尺就可以量出来。那么其他的图形呢?
(2)师:五角星谁研究了,你是怎么量的?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先用线沿着五角星的边缘绕一周,然后再量线的长度。(学生黑板演示。)
师:他要这样绕过来绕过去,麻烦了一点,谁有不同的想法吗?你想听别人的意见吗?
生:想听。
师:他这个办法可不可以?
生:可以。不过我还有一种办法。我先用尺子量出它的一条边有5厘米长,五角星的10条边长相等,我用10乘5等于50,我就知道它的周长是50厘米了。
师:你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
生:简单,不容易错。
师:你为什么只量1次就可以了?
生:五角星的十条边都是一样长,我量出一个是5厘米,再乘10就可以了。
师: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你很会学习。
(3)师:你们是怎样测量这个圆周长的?
生:拿一根绳子,把它绕到圆上。
师:怎么绕的?
生:把绳子一端放到这一点,然后把线绕回到开始那一点。最后再用直尺量一量线有多少厘米。
师:我明白了,他刚才说,从这儿开始就到这儿结束,那我们在这儿做个记号。(师演示。)
生:如果没有长尺的话,就把绳子对折起来用短尺量。
师:完全可以的。有没有用其他方法的同学?假如我只给你一把尺子,没有给绳子,谁能想个好主意,也能够测量出这个圆形的周长?说说看。
生:可以把直尺放到中间来,横着量里面有多长,再竖着量里面有多长,然后将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它的周长。
师: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这样是不可以的,不过老师告诉你,以后到了高年级学了计算方法,利用这条线段还真能计算出圆的周长,其他同学想到了什么好主意?
生:在圆上做个记号,把圆立起来,记号对准0刻度转一圈,转到做记号的地方,最后记号对准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
师:她的办法多奇妙啊!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课件演示)这位同学能站在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她具有一种非常可贵的学习品质。
师:我们不仅可以用线量的方法,还可以用在直尺上滚一滚的办法来测量圆的周长。
(4)师:看来在测量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时候,还真有诀窍。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办法,你发现了吗?把你的发现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汇报。)
生:量树叶的周长可以用绳子。
师:你能说的明白一点吗?哪一类的用绳子量比较合适。
生:柔软的东西用绳子量。
师:有一种工具既能够代替直尺也能够代替绳子,你知道是什么?
师:那么谁还能来简单的说一说,像这样的图形,我们一般可以用……
生:有直线的可以用直尺量,有曲线的可以用线或软尺量,像圆形这样的,可以在直尺上滚一滚。
【评析: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自主选择喜欢的测量方法,并在小组交流中说一说测量的过程。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乐学、爱学的情感体验。】
四、想一想,试一试
1.师:(出示课件)蚂蚁王国要组织一次长跑比赛。这是他们的跑道,如果他们奔跑的速度是相同的话,你觉得哪队能赢?为什么?说明理由。(生自由发言,意见不统一。)
师:看来无论支持谁,都是以两条跑道的长短作为依据的。看来你们都难以说服对方,你们可以用桌上的小棒摆一摆,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可以个人独立解决,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研究。(学生活动。)
师:发现什么了?(生回答,师电脑演示。)
2.师:别着急,第二场比赛开始了,这回谁能赢呢?想办法说服对方!(有的学生自己动手拼摆,有的同桌或小组合作。)
(生用不同方法说明。略)
【评析:平移的方法,孩子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学生自己动手拼摆再加上教师采用电脑演示很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五、总结
师:周长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小蚂蚁的问题,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也要周长来帮助我们解决。比如,买裤子,我们要知道自己的腰围;做门框要用周长求出用多少木料等。你们一定喜欢上了“周长”这个新朋友,下课以后去找一找它,把它介绍给你的家人或好朋友吧。
总评:
1.数学知识生活化
本节课,教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看树叶、描树叶”等生活情境来提出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教师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找周长、量周长,为小蚂蚁解决生活问题等,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周长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会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2.学习过程自主化
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看、描、摸等,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融会贯通,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教学过程活动化
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篇4
大姚县新街中心学校大古衙完小刘开学
课题: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
使学生掌握求正方形周长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 :
理解简便方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
投影仪、活动投影片、钉子板、尺子。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520+70430-60380+40
2.复习。
(1)6×4表示什么?
A.表示6的4倍是多少;B.表示4个6相加,用另一种算式表示是6+6+6+6.
(2)乘法和加法之间有一种什么关系?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
3、例4,建立周长的概念。
投影出示例
3、例4这两幅图。
问题:围成像图中这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别要用多少厘米长的线,该怎么求?
(1)学生按要求自己解决。
要求:请同学们在各自的钉子板上用线围成图中那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用尺子量出它们每条边的长度,然后算一算围成这两个图形分别用多长的线。
提示:以厘米为单位,如果每条边的长不是整厘米数,看和哪个整厘米数接近,就算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之后,要求学生按操作的过程组织语言,用“先、再、最后”等表示次序的词汇报测量结果。
教师深入学困生中,帮助他们准确测量。
(2)学生汇报对两个图形的测量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这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三条边一共长12厘米,围成这个三角形要用12厘米长的线。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是2厘米,四条边一共长8厘米,围成这个正方形一共要用8厘米长的线。
(3)说明: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2.学习例5。
教师口述题目:用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使每边长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图:
(2)让学生自己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将两种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第一种:第二种:
2+2+2+2=8(厘米)2×4=8(厘米)教师通过学生口述第二种算法时,板书:边长×4
(3)重点讲解“边长×4”的道理.
教师利用投影把计算公式与几何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作法是投影出示正方形的图形,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各边长,然后把四个边长在一条线上拉直合并起来,就得到正方形的周长。
启发学生明白其理:依据正方形的特点,想一想为什么用边长×4? 因为正方形的四个边长相等,有四个同样大小的边长,所以,用公式表示,就是“边长×4”。
(4)比较两种算法,说说哪一种最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字小时用加法算还容易些,数字大了,用加法计算就非常麻烦,所以,用“边长×4”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用这种简便算法,求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投影出示:
(6)投影出示: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怎样求最简便?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四、随堂练习。
1.量一量同桌同学为你准备的七巧板块,算出其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板块的周长.以整厘米为准.
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间拼成的大小不
一)交给同桌,讨论:怎样测量,就可以算出这个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为什么?
3.学校操场前面要建一个正方形的升旗台,边长是20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五、布置作业 :
1.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桌面,边长是8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正方形花圃,周长是60厘米,边长多少米?
板书设计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例5
2×4=8(厘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是多少》的教学反思11-11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05-08
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的教学反思07-08
三年级数学图形的周长08-11
三年级数学图形的周长教案10-19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09-22
《求正方形的周长》三年级数学教案08-28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