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档案管理和利用

2024-06-12

浅谈档案管理和利用(通用8篇)

浅谈档案管理和利用 篇1

浅谈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XXX1

摘要:当前,随着技术的变革和管理的创新,我国的企业档案工作已逐步实现由纯粹意义上的实体管理向信息服务上的转变。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企业档案信息化中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现阶段信息化条件下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项对策以完善企业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关键词:企业档案 信息化 信息资源 开发 利用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除了保存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安全外,主要是为了开发利用。当前是信息社会,信息已成为人们从事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人们只有充分利用档案信息,才能使这种潜在的生产力尽快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

一、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核心

企业档案信息化同其它信息化工程一样,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环环相扣。包括档案部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建设等系统。其中,企业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是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目标及核心任务,这也是衡量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标准之一。

首先,现代化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是企业档案开发与利用的基础和保障。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我们己经迈入了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都将影响着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企业档案信息化必然包含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否则信息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无从谈起。信息化过程中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条件下构建的硬件设施作为其存在基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信息的传递、处理、开发、利用。

其次,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企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及客观要求。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需要高质量、高集成的档案信息,以及科学有效的档案信息管理。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组织和开发利用,从而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具有更强劲的实力生存于市场经济之中。这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一项结合先进的企业档案管理思想,规范档案工作业务流程,将信息技术融入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活动之中,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复杂工程。

二、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现阶段信息化条件下存在的问题

从有关资料看,企业档案工作总体来讲是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档案管理部门能够积极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当然,巨大的利益背后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信息开发观念陈旧落后

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档案部门可以说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它所贮存的各类信息资源最为全面、系统和完善,成为企业文化成果的收容器和枢纽。然而,信息化背景下,这一部门将逐渐失去它在存贮和传播档案信息资源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改制的完成及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开通,使得传统的企业档案部门已不再是企业信息资源的惟一拥有者及提供者,呈现出信息所有者多元化、信息开发智能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对企业档案管理部门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因此,传统的信息开发观念(如事后再分析开发、实体开发)已成为新形势下开发企业档案信息的桎梏。

2.信息技术手段和管理设施现代化水平落后

在现代高科技的冲击下,很多企业都做了大量的改进和完善工作,如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收藏、借阅管理,并引进光盘检索系统等。但关于企业档案工作这一部分,由于企业经费有限,资源建设明显不足,有些电脑老化,运行速度很慢,在技术处理上仍以手工为主,计算机普及率不高,操作技术落后,服务质量不高,对文献信息资源只能作较简单的加工处理,整体服务水平是浅层次的,落后的信息技术手段已成为开发企业档案信息的一大突出障碍。部分企业虽然购置了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装备档案室,但是,在应用上尚处于浅层次,还囿于封闭性的传统管理方式,影响档案利用的时效。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各企业要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和工作条件协调发展,需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培训一批档案现代化管理人员,争取几年内能够在深层次上运用现代化设备,以适应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3.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信息化强调以人为本,企业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从事企业档案开发专业知识和精通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并能进行软件系统维护的人才队伍。从目前情况看,档案专业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能开展信息咨询、网络检索、信息分析、市场调研的高素质信息服务人员,影响了信息开发与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4.档案的利用方式急需改革

一些企业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企业档案工作,积极开展档案升级工作。但一些企业升级后,对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有所放松,使升级中建立起的业务基础处于守摊状态,各项档案制度流于形式,档案信息得不到开发利用,档案地位在企业领导中逐渐下降,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如:档案利用低,服务范围小,利用者的人员构成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利用方式少、层次低,仍以借阅、阅览、摘录等传统的利用方式为主,很少借助网络实现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档案有偿利用的步子迈得不大,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这条新路子。

三、如何更好的开发利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新时代,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现代生产、生活中,充分扩展了人类智能。各企业正逐步由劳动密集型、资源高耗型、资金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转变。为此档案部门迫切需要运用当今高新技术和知识创新方法,强化企业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为企业发展服务。

1.转变观念

信息化不是单纯的建网铺“路”,信息基础设施永远处于工具层面,加强信息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才是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任务。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开发,首要任务是消除人们认识上的障碍,突破思想的樊篱,真正树立正确的信息观。为此,企业需要深刻认识信息化的内涵和发展规律,提高对信息资源的认识,通过引导、宣传,在全社会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开发和有效利用的思想氛围。

2.突出档案部门工作的重要性

在信息社会,档案部门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发挥主人翁作用,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这是档案部门在信息时代立足的“本钱”,也是吸引利用者的魅力所在。一方面,档案部门要主动当好企业发展的信息先行官,全方位地开发出超前性、预测性的档案信息,使档案部门成为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信息基地,以不可替代的优势来提高其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层和决策层应以协调发展的观点来认识档案在企业改制、资政教化

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档案信息开发工作放在实现企业跨越发展的战略地位上,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投入,为充分发挥企业档案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3.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信息工作体系

首先是要做好基础工作,做好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建立必要的检索工具。既要采取各种传统的有效的编目,著录、撰述形式,还要创造新形式,要注意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与开发图书、情报、资料等信息资源的配合与协调。其次要做好档案二次开发,就是对档案信息浓缩加工研究,探讨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档案信息的利用与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发是利用的前提,是为利用提供信息基础,传递信息条件,开发离不开利用,达到目的和提高开发水平都要通过利用才能实现。

4.编发企业档案利用的反馈信息

档案在查(借)阅时一般不会产生效益,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出档案的实际价值,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为了及时获取和利用信息,要事先做好利用单位或利用者的联系工作,把姓名、单位地址、联系电话等登记在册,以便日后反馈信息时与利用单位或利用者联系。档案部门可把自己的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告诉对方,以利对方及时反馈信息。档案利用信息反馈,主要内容包括利用单位、利用人、时间、案卷名称和获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特别是效益要写得具体一点,应有时间、地点、人物和具体事例。

企业档案与企业生产经营、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要站在历史的高度,要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变化有明确的认识。密切关注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档案工作要不断创新,具有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克服等、靠、要和各种因循守旧思想的束缚,牢固树立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同样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理念,把有限的被动服务转变为无限的主动服务,由以传统的静态服务、间接服务转变为动态的、直接的高层次服务,由封闭型的管理向开放型管理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多元化服务转变。

参考文献:

[1] 修紫阳.浅淡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5)

[2] 陶祎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张力[J].档案管理, 2008,(02)

[3] 周小莲.企业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存在的问题[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6,(02)

[4] 朱旭心.谈海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兰台世界, 2006,(13)

浅谈档案管理和利用 篇2

1 档案的起源及分类

1.1 档案的起源

档案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处理完毕的、具有参考价值的、集中保存的、系统的历史文件,是档案信息与档案客体的复合体,它具有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功能。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可以给我们的工作决策提供更多参考和值得借鉴的信息。“档案”一词源于清朝,在此以前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称谓。例如:在商朝叫做“册”,在周朝叫做“中”,在秦朝叫做“典籍”,在汉魏以后就叫做“文书”“文案”“案牍”和“簿书”了。据史料记载,清代是最早出现“档案”一词的。主要见于清代档案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起居注》中,书中记载:“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储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然今文字书于纸者,也呼为牌子、档子矣。”所以,档案一词,沿用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1.2 档案的类型一般说来,档案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2.1 按照档案的所属机构划分。

按照档案的所属机构可分为国家机构档案、事业单位档案、企业单位档案、党派团体档案等。

1.2.2 按照档案的性质和内容划分。

按照档案性质和内容可分为行政档案、外交档案、经济档案、科学技术档案、立法档案、诉讼档案、军事档案、艺术档案、宗教档案等。

1.2.3 按照档案载体形式划分。

按照记录信息方式可分为文字档案、图形档案、声像档案。声像档案又分为照片、录音、录像、影片档案。

1.2.4 按照记录信息方式划分。

按照记录信息方式划分,一般可分为古代档案、近代档案和现代档案。

1.2.5 按照常见的档案分类。

根据我国档案管理的习惯做法,一种是一般将档案划分为专门档案、科学技术档案和文书档案三大类;另一种是将档案划分为普通档案和专门档案两大类;第三是将其划分为社会管理档案和科学技术档案两大类。在每一大类下再分别继续下分。

2 档案的管理

2.1 档案管理的定义

档案管理,是指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目和档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编辑和研究 (见档案文献编纂) 、档案提供利用。

2.2 档案管理的制度

档案管理的制度包括: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移交制度、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的开发利用、检查与考核。做好档案的管理制度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比如:从当前企业改革的现实要求来说,企业档案和企业档案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并要求全面、准确地把握“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个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2.3 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2.3.1 档案是单位工作的查考凭据。

档案是当时当事直接使用的文件资料转化来的,并非事后不使用另行编制的,档案记录了单位当时活动的状况,其中包括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律依据,处理行政事务的过程与结果,以及管理活动的经验,它可以成为使人信服的历史证据,它是任何单位连续工作必须查考的凭据。

2.3.2 档案是各类活动的参考依据。

档案涵盖了单位各个时期的建设、科研、运营等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档案中记载了各种活动的情况、成果、经验和教训,记录了各方面信息,反映了各类活动情况,能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的方面为单位发展和建设提供咨询研究、统计监督的情报信息,对制订工作计划,检查和总结运营情况,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都是重要的参考材料。

2.3.3 档案是单位资产组成部分。

档案作为单位各项工作及其管理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其价值在于其记录中所蕴含的内容。首先档案是单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构成要素。设备仪器、房屋及建筑物这些“硬件”在其有效使用期间离不开对其起保证与依据作用的“软件”———档案,两者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构成单位的固定资产。其次档案是单位无形资产的组成部分,如党群工作档案、行政管理档案、运营管理档案及科学技术管理档案等,它们真实记录着单位科技水平、文化建设及管理状况等,并伴随单位工作、运营发展的始终,是无形资产的构成要素。

2.3.4 档案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无论科学研究还是技术创新,所有的科研工作都需要借助于各种各样的档案资料才能更快更好地取得成果,一方面过去专门进行的科学研究的原始记录可供现实研究工作直接借鉴,另一方面,从记录广泛丰富的经验中,可为各项研究活动提供试验、观察和理论概括基础材料。

2.3.5 档案机构是单位的历史宝库。

档案室是单位的历史资料和特有的知识、技术等资料的库存地,它服务于单位的各项工作,同时也是对外服务的窗口,是社会公信度最高的部门。

2.3.6 档案管理是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

档案工作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档案,是衡量一个单位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档案记载着一个单位发展史上的优秀成果,对研究本单位的工作业绩和科学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科学分析、扬长避短,制定发展方向的好教材,对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各方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3.7 档案是进行文化建设的生动素材。

档案是单位发展的真实记录和见证,是单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档案我们能够了解到单位的成长历程、核心价值观、文化氛围等,那一张张照片、一段段影像、一份份文件、一件件实物,让职工产生了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让社会更感性地了解我们。

2.3.8 档案管理标准化是精细化管理的体现。

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就是运用科学的先进的手段,将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编号、编目、归档等每个步骤按照统一标准运行,每一步都由规章制约,每个环节都通过制度进行规范,它符合精细化管理“精准、精确、细致、细化”的要求,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环节。档案管理的规范,可带动文书工作、运营管理、检查考核、财务管理、工程建设等各项单位职能活动的规范,使精细化管理内涵逐步渗透到我们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而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整体形象。

3 档案的利用

3.1 档案利用工作及存在的问题

档案利用工作是使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宗旨得以实现的直接手段,档案利用是发挥档案作用,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增强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业务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工作。其中存在的问题是:

3.1.1 企业对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工作认识不足。

目前,一些企业往往只是将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作为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他们更多地注重人力和设备的竞争,对企业的档案工作重视不够,一直以来成为困扰和阻碍文秘人员的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的重要因素。

3.1.2 从事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目前,企业中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许多的企业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有的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的培训,在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图像处理和法律等复合型知识及运用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3.1.3 归档的档案缺乏系统性。

由于有的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够,导致档案管理衔接性差,往往出现大量未整理档案的积压、收集后丢失、档案分类不统一或未收集等问题。给企业的档案利用工作造成了困扰,影响了文秘人员的档案管理和利用。

3.1.4 档案设施资金投入不够。

由于企业对档案的整理和利用工作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企业压缩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导致企业的档案整理不够完善,从而降低了档案的利用价值,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同时也给文秘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2 档案利用工作的解决措施

3.2.1 加强领导,抓好档案管理。

档案工作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强领导,抓好档案管理,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3.2.2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一些企业由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低,不能胜任档案的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重要方面就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掌握现代经济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熟悉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熟悉掌握现在的技术如:计算机、影像、微缩、光盘等现代档案管理技术,更好地做好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工作,为企业赢得效益。

3.2.3 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企业档案人员应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牢固树立“为企业运行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意识。

3.2.4 建立制度,认真贯彻《档案法》。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合理的具体可行的制度,才能使档案的整理和利用工作在一个切实可行的范围内运行,提高文秘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主编伟志国.文书与档案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出版社, 2011-12-01.

[2]主编方国雄, 方晓蓉.秘书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浅谈档案管理和利用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文书档案;管理;利用

在电力企业整体管理过程中,对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是电力企业用于收集资料、进行总结的关键,还是其他行业无法获取的企业自身发展中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对各种文书档案进行归类保存并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对档案资料的总结进行企业管理的改善,能够更加准确地利用企业内部资源,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潜能,实现电力企业的自主创新。

一、电力企业文书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社会发展成果明显。而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保证。为了充分发挥电力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首先就要对电力企业的文书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进行督促、改善和执行,以便企业的档案信息全面而富价值,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电力企业文书管理和利用的一些现状。

(一)对文书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的很多电力企业仍然没有认识到文书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对电力企业的重要影响,很多高层领导在进行企业管理时对其并不重视。而且,很多管理人员认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文字类的工作,完全不在意文书档案对市场和资源利用的重要影响。事实上,企业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跟企业的市场和产品质量一样重要,如果电力企业在文书管理利用方面投入的资金或精力过少的话,就会导致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不完整,需要利用的时候十分为难。无法利用档案资料对企业发展历程进行总结,会对电力企业的整体发展造成难以挽回的消极影响。

(二)对文书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的投入力度不够

电力企业管理层人员对企业文书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的不重视,是导致该工作受到的投入资金与人员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企业的文书档案管理是需要很多人力物力去共同建设的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企业投入力度不够的话,就会形成对档案资源价值的忽视,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对文书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缺乏系统化的信息建设,因此难以提高企业对文书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水平。其实,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详细的制度和标准进行限制,同时配备完善的科学设备,从而发挥文书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的优势。

(四)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电力企业在文书档案管理方面安排的人员本身就偏少,如果这些工作人员又不具备专业化知识和能力的话,就会把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弄的一团糟。工作人员对档案资料收集与存放的细致性,将决定电力企业文书资料的准确性,如果企业缺少这样的专业人员,就很容易影响到企业发展。

二、电力企业文书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改进措施

(一)充分重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除了要求电力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充分重视企业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外,还要求全体员工重视这一工作,跟随领导的决定,改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全面提升其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另外,在充分重视文档管理和利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实现文档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淘汰传统手工工作方法,进行自动化办公,从而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二)投入并使用各类现代化软硬件

为了提高电力企业文书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的工作效率,电力企业除了要积极引进相关专业性的人才外,还要积极引进现进的计算机设备。在电力企业文档管理工作中投入一些现代化的软硬件,是实现该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事实上,建立现代化的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能够为电力企业提供更加先进的管理手段,而且利用网络的便捷,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电力企业文书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

(三)加强对文书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为了适应电力企业对文书档案资料的要求,需要企业不断加强对文书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有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档案管理能力,包括一些相应的知识技能及计算机操作水平。另外,电力企业需要定期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企业服务意识与文档管理水平。

三、总结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电力企业的支持,而电力企业的发展又离不开文书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的支持。电力企业只有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对档案管理利用工作的重视,才能更好地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电力企业文书管理和利用工作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对该工作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呈现,希望电力公司能够充分重视到文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企业文档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庆英.浅谈电力企业文书档案的管理及利用[J].民营科技, 2013,12:150.

[2]何英.电力企业文书档案的管理及利用分析[J].黑龙江档案, 2013,06:103.

浅谈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和利用 篇4

绪论: 1.现金流量表所能提供的信息。

2.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内容摘要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目标及分析指标,建立了以获现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质量、财务弹性为分析目标的现金流量表分析指标体系,以实现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三大主表分析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现金流量

偿债能力

风险

一、简述定义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动态情况。由于现金流量表是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的,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编制的,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因而现金流量表揭示的现金净流量比利润表揭示的净利润更客观、更真实,更能说明问题。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有关报表的使用者越来越重视现金流量表所揭示的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管理者,更应注重挖掘现金流量表蕴含的重要的财务信息,以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现金流量表目前是世界上通行的主要会计报表之一,已逐步取代了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位置。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也已要求企业按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并在附表中提供按间接法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这对于揭示一定期间现金流量的生成及其原因,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企业净利润的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一)应结合企业具体的经营、投资、筹资活动来分析现金流量的数量及其增减变动;不能单纯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下总称为“现金”)的净增加额是正数还是负数来判断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现金流量主要由经营、投资、筹资三类活动产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为正数。由于会计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常常与现金流量不一致。对于适销对路、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经营活动可以带来可观的现金增量;而对于销售规模大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超过现金流入的企业,大都是因为巨额的应收帐款。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为负数。比如募股资金投入计划的项目,就要产生大量的现金流出。同时要结合前后各期的现金流量表评价企业的投资收益。过去投资的回报大或进入稳定的投资回报期,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可能为正数。对筹资活动来说,如果企业把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手段结合起来,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为正数。但企业可能由于偿还贷款等原因,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可能为负数。所以,对1

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净增加额的评价,很难说增加了就一定好,减少了就一定不好,要结合各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来分析。

(二)应结合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来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静态报表,它只能反映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是动态报表,它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状况。任何单个报表提供的信息都不完整,所以应把三张报表结合起来分析当期现金收支信息,借此判断上市公司的资产流动性、财务弹性、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及风险。

1、获现能力的分析

获现能力分析的另一类特殊形式是利润的获现能力,即利润为企业创造现金净流量的能力。一般分析的方法是将现金净流量与利润额相比较。从分析方法来看,我们也可将这类分析视为现金净流量对利润的保障程度,即企业产生账面利润时,是否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由于这类分析对报表使用者来说有特殊的作用,我们把这类分析另称为盈利质量分析。可以看出,盈利质量分析是对传统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盈利能力分析的补充。

2、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一)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而流动资产体现的是能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的资产,包括了许多流动性不强的项目,如呆滞的存货,有可能收不回的应收帐款,以及本质上属于费用的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预付帐款等。它们虽然具有资产的性质,但事实上却不能再转变为现金,不再具有偿付债务的能力。而且,不同企业的流动资产结构差异较大,资产质量各不相同,因此,仅用流动比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往往有失偏颇。可运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产负债表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作为流动比率等指标的补充。具体内容为:

(l)、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之比。这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获得现金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偿债能力越强。

(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全部债务之比。该比率可以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中所获现金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这个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3)、现金(含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与流动负债之比。这一比率反映企业直接支付债务的能力,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大。但由于现金收益性差,这一比率也并非越大越好。

3、分析现金流量表,预测各种风险

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增减趋势,可以分析被投资单位未来短时间内潜藏的风险因素。

当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正数时有以下几种可能性: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绝对大于现金流出,并有较大额度积累,完全可以对外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这时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良好,投资风险较小。②经营活动正常,对外投资得到高额回报,暂时不需要外部资金,为减少资金占用,归还银行借款,偿付债券本息,这也表明被投资单位有足够的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是对其投资的最佳时机。③经营持续稳定,投资项目成效明显但未到投资回收高峰,企业信誉良好,外部资金亦不时流入,证明被投资单位风平浪静、成熟而平稳地持续经营,没什么大的投资风险。④经营每况愈下,不得不尽力收回对外投资,同时大额度筹集维持生产所需的资金,说明被投资单位将面临必然的财务风险。

当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负数时可能是:①经营正常、投资和筹资亦无大的起伏波动,企业仅靠期初现金余额维持财务活动,即出现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都为负数,这时需要详细分析被投资单位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具体内容。②现金净流量总额出现负增长,现金流量内部结构呈现的升降规律与前述分析生命周期相同,可比照预测被投资单位的风险程度。

三、现金流量表的利用

1、在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中的应用 根据传统的偿债能力分析,人们通常认为企业有盈利就有偿还贷款的来源,借款人就能偿还银行的贷款本息。但实际上,特别是在按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利润时,借款人有账面上的利润未必代表其有现金,也就不一定有还贷可能。只有在有现金流入量而且必须有足够的流入量(即使稍有亏损)时,借款人才有偿还可能。现金流量表提供了借款人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基本信息,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在借款人编制了现金流量表的基础上,银行可以利用借款人的财务数据,通过分别测算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及非常性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及净现金流量来分析企业还款能力。银行利用现金流量来进行还款能力分析,主要是根据现金流量判断借款人能否还款和还款来源是什么。

1.如果未来的现金流量为正,借款人一般能够偿还贷款。现金流量为正意味着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即三种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足以支持三种活动所需的现金支出,而偿还贷款属于融资活动中现金流出的一部分,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借款人能够偿还贷款。但是,我们还需要确定还款来源,即:借款人将来是用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来还款,还是通过出售证券投资来还款?是向其他银行借钱还款,还是出售无形资产或设备还款。

2.如果现金流量为负,借款人是不是一定不能还款呢?答案是否定的。现金净流量为负只意味着现金流入总量小于现金流出总量,即现金流入不能满足全部的现金流出,而偿还贷款只是现金流出的一部分,所以借款人有可能偿还贷款。3.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利用现金流量的分析进行贷款风险分类时,对于不同类型的贷款、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借款人,分析起点和考虑的程度是不同的。例如,对于短期贷款,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否及时和是否足够偿还贷款;对于长期贷款,一般主要考虑的是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在贷款初期,应该考察的是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筹资能力和投资能力来获得现金流量以偿还利息。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行业或企业贷款,我们在分析现金流量时也要有不同的考虑。企业周期性现金溢缺理论认为,不同行业、企业在一个经营或一个经营周期中,企业持有的现金数量随不同的经营阶段呈现出有规律的、周期性的丰裕或短缺。虽然相对于企业无限扩张的意识而言,企业现金总是处于一种缺口状态,但只要企业有确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策略与行为,其现金缺口都会有或显或隐的规律性。由于现金的高度流动性,现金的溢缺直接影响其偿债能力。一般来讲,行业、企业的发展有其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导入期和成长期,借款人不但销售收入流入不足,而且还要靠外部的融资和投资来解决资金需求,因此其正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一般是负值;在成熟期时,随着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加,借款人不再扩张,而是维持原有的规模,其净现金流量开始增加,这时现金净流量才能为正值。由此可以看出,在分析现金流量时,现金流量的多少、影响的程度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分析都是不同的,不能将现金流量的分析简单公式化。同时,不是所有贷款都必须要详细分析现金流量,如对小额的按揭贷款,不能片面地用现金流量来衡量其偿债能力,更应关注业主(借款人)正常收入的可靠性和抵押或担保是否足额,其还本付息是否正常。

四、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一)帮助投资人、债权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评估公司创造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能力。公司的投资人、债权人的投资和信贷动机,最终都会落在对获取现金流量的追求上。为了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他们必须依据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评估公司现金收入的来源、时间和不确定性,包括股利或利息的获得、证券变卖所得、贷款本金的清偿等。

(二)帮助投资人、债权人评估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支付股利的能力以及对外融资的3

需求。公司清偿债务时,需动用现金资源;向股东支付股利也需付出现金。公司净现金流量越多,对外融资的需求度越低。

(三)帮助报表使用者分析净收益与相关的现金收支产生差异的原因。财务报告中对损益的确认是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而非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净收益与现金收支之间差异。这就需要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利于正确决策。

(四)帮助报表使用者评估当期的现金和非现金投资与理财活动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现金流量表不仅要披露与现金收支有关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而且还要披露非现金的投资活动和理财活动,即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揭示公司全部财务状况的变动。

五、结论

根据现金流量表所能提供的信息特征,现金流量表分析的主要目标有:获现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收益质量分析、这几方面的分析构成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目标体系。

获现能力分析主要反映企业资产、投资人投入资金、以及各项业务的获现能力,主要指标有:销售现金比率、总资产现金流量率、每股经营现金流量(资本金现金流量比率)。获现能力分析是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营运能力分析的补充。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特别是偿还短期债务与利息的能力,现金流量表的偿债能力分析是对使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进行偿债能力分析存在不足的补充,主要的分析指标有:即付比率、现金流量比率、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盈利质量分析是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盈利能力分析的补充,主要指标有:净利润经营现金比率和营运指标。财务弹性(发展能力)分析主要分析企业的支付能力(债务支付能力除外),主要分析指标有:现金股利支付率和再投资现金比率。

谈名人档案的征集和利用 篇5

永载史册

------谈名人档案的征集和利用

曹丽萍

(杭州广播电视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2)

(浙江大学档案研修班学生,浙江 杭州 310028)

【摘要】名人档案作为档案的一个独立门类,是反映名人在一生各个时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查考利用价值的,不同载体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资料和实物的综合体。名人档案具有私人档案性质。名人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一般不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名人档案 征集 利用

名人档案(著名人物档案或名人全宗档案)主要指名人在一生各个时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和查考利用价值的,不同载体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资料和实物的综合体。名人档案具有私人档案性质,是各界名人脑力劳动的产物,一位名人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应作为一个全宗。名人在某一学科、领域、行业做出过巨大贡献,产生巨大影响,并得到社会和历史认可,名人档案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档案的精华部分,它不仅记载了个人奋斗的历史,是反映名人真实面貌的重要史料和凭证,而且名人档案还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从不同侧面综合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本文对名人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读者共同探讨。

一、名人档案的特点

名人档案以“人物”为中心,名人档案工作是围绕某一名人而展开,名人档案收集的重点,应该反映在“人物”知名度的实绩、能力、学术等材料上。名人档案集多门类、多载体档案为一体,即名人档案集人事(或干部)、文书、科技、专业档案等为一体,同时又把纸张、声像、实物档案融合在一起,因此,在整理、保管、利用时,要考虑各自档案与载体自身特点与要求。名人档案具有较强的动态性,时间跨度大,材料须不断补充,因此,在立卷归档时要留有余地。

名人档案全宗具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数量多,每个全宗的案卷都在30卷(册)以上,其中成果类的案卷占一半以上。二是质量高,以原件为主。其中有编著的论文、著作、调查报告、书法作品等手稿,有获得各级奖励的荣誉证书、证章等原件。三是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档案载体形式多样,有纸质、胶片、照片、磁带、磁盘、光盘及证章、横幅、锦旗等实物。

另外,名人档案具有分散性、保密性、珍贵性、增补性等特点。

二、名人档案的征集对象及归档范围

1、名人档案的征集对象

名人是指历代和当代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体育、宗教等各界具有重要影响的领导人(官员)、专家、学者、社会贤达、英雄模范、体坛名宿及其他重要人物。

确定名人范围是征集名人档案、实行分级管理的前提。由名人的涵义可以看出,名人的成就和贡献、名人的影响力是衡量名人的主要标准,名人的成就和贡献以及影响力的大小,决定了其知名度的高低。因此,名人可按行政区域分为国家、省、地(市)、县级名人,也可按专业领域划分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阶层名人。

2、名人档案的归档范围

(1)书表:反映本人生平历史的各类书表,如参加党、团组织的申请书、志愿书,个人履历表,专业技术职称呈报表、出国学习登记表、工资级别审批表、体检表等。

(2)证件:本人获取的各种证书,如出生证、学生证、工作证、身份证、申请书、结婚证、学历证、学位证、专利证、会员证、离退休证、兵役证、个体营业执照等证件。

(3)自传性材料:本人撰写的自传、传记、日记、个人回忆录、报告文学、事迹介绍、工作笔记、思想总结、汇报、自我鉴定等。

(4)任免奖惩性材料:有关领导职务的任免通知、委任状、职务任命书、聘书、奖惩通报、奖状、奖杯、奖品、喜报、荣誉证书、证章、领导题词以及各种学术科研成果的获奖证书等。

(5)文件材料:本人出席各种重要会议的通知、工作报告、文章、演讲稿、讲话、代表证、典型发言材料,工作笔记、学术思想手稿、鉴定等。

(6)学术性材料:本人撰写出版的各种著作、译著、正式出版的教材、论文、参考书、重要讲义、重要讲稿、手稿(学术方面的)、专利材料和其它文艺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戏曲、绘画、书法、摄影以及各种设计图纸、创造发明、科研成果等,包括论著、文艺作品的手稿。为其他书籍撰写的前言、后记、纪念文集。

(7)社会评价材料: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报刊杂志的介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名人的评价材料。他人对其所作的传记、回忆录、先 进事迹的宣传以及有关报刊对其论著或文艺作品的评价分析文章。反映名人成就的作品及研究成果,社会对名人的研究、评价材料。

(8)通讯材料:能反映名人社会活动、国际交往的、学术方面有保存家价值的来往书信、便笺、电报、电话记录、通知等。

(9)声像材料:参加国务或政务活动、院务活动、学术活动、外事活动、院外活动、家庭生活中与本人有关的照片及个人生活的照片、底片、录音、录像、影片、磁盘、光盘等。

(10)悼词、唁电类:遗言、遗嘱、名人逝世后形成的唁电、唁函、悼词、追悼会签名册、纪念文章、纪念活动的照片等声像材料。

(11)其它材料:名人收藏的有重要保存价值的各种图书、资料、字画作品、礼品、纪念品,名人使用过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实物、用品以及赠送给名人的礼品等,名人的口述历史材料。反映名人健康状况、个人爱好、生活点滴的材料。名人毕业撰写的全部论文,与名人有关的家庭背景、家族历史材料。

三、名人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

1、名人档案的收集

名人档案的收集是建立名人档案工作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基本要求是齐全完整。它不但为整理奠定材料基础,而且材料收集是否丰富,直接关系到名人档案建立质量,收集也是建立名人档案工作中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

名人档案收集的原则:名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的,真实反映其一生经历和贡献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材料均 应收集归档。单位各部门和工作人员保存的名人需归档的材料须交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保存;名人本人及已故名人家属保存的各种奖状、证书、聘书、字画、实物等,在自愿的前提下归档保存。

名人档案的收集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反映本人各方面情况的最基本材料。主要包括本人工作、生活、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由自己填写或撰写的文字材料,组织上对其进行考察形成的文字材料,以及有本人形象、声音的声像材料。二是能反映或影响其生活、工作、社会活动的条件、环境状况的补充性材料。主要是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亲属社会关系方面的材料。所在工作单位的材料以及他人撰写的与其有关的文字材料。三是各级组织部门或宣传机关为其发出的认定性材料。主要是文件、证件结论性、宣传评介性文字材料。

名人档案的收集、归档、立卷须经本人同意,实行集中管理、利用。收集形式以征集为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选集;档案馆对名人档案摸底登记,有计划地主动开展征集工作;欢迎档案所有者向档案馆捐赠、寄存、出售(应以捐赠为主);对其他档案馆、其他机构或部门保管的名人档案进行复制或交换目录;对流散在外的名人档案进行征购、复制或交换;有关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依据国家规定向档案馆移交;档案馆与档案交献者协商议定的其他征集方式。

名人档案征集的途径:一是向著名人物所在工作过的单位和组织征集;二是向著名人物自身征集;三是向其亲朋好友征集;四是对已亡故名人,及时接收其个人人事档案,作为名人档案的补充;五是通 过图书馆索引向各级图书部门征集。

注意征集名人档案的口述档案。对于著书立说方面较少的名人,除了征集反映名人事迹的出版物、书籍、剪报等材料之外,还应注意征集他们的口述历史材料,以填补名人档案在文字、音像材料方面的不足。

已建立全宗的名人,名人档案形成者或捐赠者须将新形成、新发现的档案,及时送交档案馆,保持档案资料的完整与安全。一般一、二个向档案馆移交一次,重要档案可随时移交。

2、名人档案的整理

名人档案整理的原则:遵循名人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真实反映名人工作、学习、生活的本来面貌,便于保管和利用。

名人档案以人物为单位进行整理,整理工作的步骤:分类、组卷、档案排列、编号、编制检索工具。

名人档案作为独立门类,以每个名人为单位设立名人档案全宗,给予全宗号,一个名人的档案为一个全宗。名人档案的分类采用人名------问题(同归档范围)分类法,也可采用问题------年代分类法,名人档案按类组卷。根据每类档案材料的多少结合其形成时间组成一个或若干个案卷。名人档案应当分类清楚,组卷合理,排列有序,装订整齐,并编制《著名人物档案全宗情况说明》,案卷目录和卷内文件目录。

名人档案的分类应从全宗内档案的实际状况和便于管理的基本要 求出发,首先将材料分成三大类:文字类、声像类、实物类。第二步按种类分,文字类可分为书表、社会评价、通讯等种类;声像类可分为照片、录音、录像、影片、光盘等种类;实物类可分成证书、证章、聘书、著作等种类。第三步按子类分,例如,声像类的照片又可分成个人历史照片、公务活动照片等。这样,既利于操作,又便于管理。合理分类,科学管理。

名人档案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编制案卷目录,第一种方法每一本案卷目录中的每一名人按案卷顺序编写大流水号,另一种方法,在目录本中,每一个名人都编一个案卷顺序号,这样每一名人在增加材料时可以随时连接案卷顺序号。

3、名人档案的保管

名人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确保名人档案的完整、安全与有效利用。

名人档案的保管原则:档案馆内设名人库,名人库是永久保管名人档案的中心,对名人档案集中保管,专人负责,专柜存放,档案馆对名人档案专库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档案安全,名人档案以集中成套保管为宜,保管期限为永久。

名人档案管理的具体范围是:制定名人档案的收集计划并组织实施;制定名人的具体范围;建立名人和名人档案入库登记手续;负责名人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服务;撰写名人史志;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开展其它相关工作。

档案馆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各自拟定的入库名人范围进行馆际交 流,明确职责分工,力求在名人档案收集权限和归属管理的问题上取得协调统一。

凡捐赠进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部归国家所有;凡向档案馆捐赠档案的个人,对其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并可对档案中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意见,档案馆将负责维护其合法权益;凡涉及知识产权的档案资料,遵照《知识产权法》予以保护;捐赠档案资料者,档案馆将视其捐赠档案资料数量及珍贵程度给予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对于确有价值,本人不愿捐赠的档案资料,档案馆在征得本人同意后,可以收购;对于确有价值,本人不愿放弃对档案资料的所有权与处置权的,档案馆可实行寄存代管服务。

明确名人档案原件归属是征集名人档案实行分级管理的关键。档案馆征集名人档案产生纷争的焦点是征集和复制难度较大的档案原件的归属问题。根据全宗不可分散原则,为了保持全宗的完整系统性,同属一个名人全宗的档案(含原件)应由档案馆征集,但又不能由此而限制其他档案馆征集名人档案的复制件及其他有价值的出版物。

名人档案材料与文书、科技、专题和声像档案有交叉的,以文书、科技、专题和声像档案为主,也可以采取多套制、复制或备考表注明的办法分别归档。

各单位档案部门应当定期检查名人档案的保存状况,对破损、变质的档案应及时修复或复制。档案部门应建立名人档案数量、质量统计制度,每年对档案的接受、拆阅等情况进行登记、统计。

四、名人档案的利用 “名人效应”决定了名人档案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为名人建档,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

名人档案形成者或捐赠者有权了解名人档案的整理、保管、利用情况,对该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并可对档案中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档案馆应当维护其合法权益。名人档案一般不对社会开放。档案形成者或捐赠者要求保密或限制使用的,在对外提供利用时进行保密或限制使用,档案馆将按国家规定向社会提供利用。个人捐赠或寄存的名人档案,如本人或家属有明确要求,可对其中需要保密的部分进行保密控制,名人本人或已故名人家属对其档案的利用范围有权提出意见,档案部门应当尊重其意愿。对捐赠和寄存名人档案的单位和个人,档案馆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对其中需保密的部分进行保密或控制利用。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名人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或免费服务。利用名人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确保档案完整与安全,不得拆阅卷内文件,不得在案卷上涂改、批注、加字、勾画和剪裁,不得私自复制。名人本人、亲属可查阅、借阅及复印,其他人若要查阅、借阅需征得名人本人及亲属同意。

档案部门应当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为名人档案的利用提供方便,并注意收集利用效果,进行利用效果登记。

名人档案的服务形式:向有关部门提供名人档案利用及咨询服务;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名人研究学术活动;配合宣传教育及其它纪念活动,举办名人档案展览;为专家、学者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咨询服务; 为文学艺术界创作提供档案利用服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境外提供名人档案复制件。

五、结束语

名人档案较多地反映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体育、宗教界著名人物的活动,且全宗内有很多的照片、录音、录像、磁带、磁盘、光盘、实物等,改变了档案馆馆藏结构单一的状况,而且能更好地体现馆藏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特色。

煤炭档案的编研和利用 篇6

关键词 煤炭档案;档案管理;档案利用

0 引言

新时期,煤炭档案的信息服务职能在于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而与当前煤炭建设项目规模大、数量多的特点相比,煤炭项目的档案管理却十分薄弱、总体水平较低。

浅谈档案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篇7

1 我国当前档案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现状

由于我国长时期, 对档案这一资源认识的不足, 观念陈旧, 导致了对档案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工作的滞后, 致使造成许多宝贵的信息资源不能及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现状:

(1) 档案工作人员的信息意识淡漠, 观念陈旧, 抱残守缺, 缺乏开拓与创新精神, 以致于硬件设备的现代化与人员观念落后相互存在不协调的局面。

(2) 档案管理工作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使用结构不合理。重复购置各类办公自动化和存储设备, 造成了有限资金的浪费, 出现了不讲效益, 忽视网络资源利用等诸多问题。

(3) 档案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 有的档案管理还在原有的基础上踏步不前, 还仅仅停留在内部管理上, 即使是实现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 还远远没有实现服务手段的自动化和网络化。

(4)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是缺乏新的专业知识, 知识结构出现断层现象;二是缺乏现代信息网络化知识;三是缺乏创新意识;四是档案队伍结构不合理, 年龄偏大;五是档案队伍建设不稳定, 人员流动性大;六是上级领导重视不够, 造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

(5) 档案编研工作的目的还停留在政治目的上, 编研的目的缺乏实用性和有效性。

(6) 档案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工作宣传不到位, 开发利用的方法方式有限, 阻碍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档案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档案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活动的真实记录, 是社会发展的原始凭证, 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是党和国家对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档案事业在新时期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力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中国梦”建设的内涵, 还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向前发展。

3 提高档案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措施和方法

(1) 转变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档案工作人员负责在浩瀚的信息世界和各类用户之间搜集信息, 充当信息中介, 担负组织管理和信息传播的重要职能。因此, 要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和形势任务教育, 培养从业人员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二是加大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 确保档案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三是加强综合文化知识学习,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综合素养。

(2) 完善档案资源管理体系, 提高档案管理质量。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大各类信息的搜集, 既要搜集政治信息、文化信息, 还要搜集各类经济信息, 确保档案信息资源丰富, 为档案今后开发利用提供信息基础。专业档案工作人员要对各类信息进行初级加工, 去伪存真, 在加工期间既要采取各种传统的有效的编目, 著录、撰述形式, 还要创造新形式, 同时注意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与开发图书、情报、资料等信息资源的配合与协调;二是对初级的信息进行再次的深加工, 也就是对档案信息的浓缩加工研究, 探讨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档案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相互之间具有有着密切的联系, 开发是利用的前提, 为利用提供基础, 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 通过档案资源的利用又进一步提高了档案资源的价值。

(3)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设快捷方便的现代档案信息检索体系。随着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加和现代社会对档案利用频繁需求, 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与方法已不适应档案用户和档案信息加工的需要, 因此, 档案部门必须大力改变和更新档案利用的方法, 并尽可能地使用现代科学技术, 特别是技术和现代缩微技术等, 积极建立高效、快捷、廉价的综合型检索工具。新编制的检索工具应力求符合规范标准, 馆藏性、查找性、指导性检索工具应配套, 并能把馆藏档案的内容特征、形式特征和储存地点揭示出来。各级档案部门应建立档案目录中心, 将本地区、本系统保存的档案资料, 通过实体分散、目录集中的方法汇集起来, 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

(4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宣传力度, 增强人们对档案资源的利用意识。一是采取多种形式, 加大档案资源的社会宣传力度。重点是宣传国家《档案法》, 加强有关档案价值、作用及利用效果的宣传, 使人们知道档案是什么, 档案有什么作用, 从而激发人们利用档案的热情, 引导更多的人利用档案。二是加强档案开放目录或开放档案信息内容的宣传, 使人们了解馆 (室) 档案的内容, 引导人们有针对性的利用档案。

浅谈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8

如何合理地开发和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是高中新课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由于阅读书报时间少,头脑中的生物素材不足,再加上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对一些抽象的生物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而教材为了兼顾不同地域的学生,提供的部分资料离学生的实际很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觉得模糊,不能和身边的实际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开发课程资源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众多的课程资源中,乡土资源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容易获得直接体验,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笔者在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的策略

1.利用乡土资源深化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通化市有着丰富而独特的野生山葡萄资源,以此作为主要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通化葡萄酒享誉国内外,学习细胞呼吸时,带领学生参观通化市葡萄酒厂的“世界第一大地下贮酒窖”,并了解葡萄酒的生产流程.学生在参观的时候提出了很多疑问:制酒用的主要菌种是什么?制酒原理是什么?既然发酵属于无氧呼吸,为什么发酵池是开口的?冰葡萄酒与葡萄酒在工艺上有何区别?它为什么沾杯?葡萄酒有什么营养价值?等等.通过与技术人员的交流,不仅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使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更加鲜活生动,也学到了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利用乡土资源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

选修教材《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中“腐乳的制作”这一课题在实际操作时因北方气候干燥,不适合毛霉生长,实验成功率很低,采取了很多措施结果仍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开发我们当地利用米曲霉为主的微生物经发酵酿制豆酱这一乡土资源来丰富学生对微生物发酵的认识.东北盛产优质大豆适宜制酱,有些家庭(尤其是农村)还保持家酿大酱的习惯,引导学生向家长学习其制作工艺,并查阅相关书籍,将整个工艺流程记录整理,根据流程统筹时间,进行操作.家酿大酱原料容易获得,过程简单易行,气候条件适宜,学生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利用乡土资源丰富校本课程

新课程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赋予学校开发课程的自主权.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其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乡土资源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源泉.例如,通化市是有名的中国中药之乡,有着独特的野生中药材资源,药用植物多达800多种,依托这一资源优势,通化的医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医药名城,通过带领学生参观药厂的药材种植基地,了解贝母、人参、五味子、刺五加、天麻等中草药的形态及其药用价值,通过了解家乡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将以上活动纳入校本课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扩展了他们的视野,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4.利用乡土资源开展课题研究

浑江是流经通化市区的河流,全长430千米.在通化市境内有145千米绿江,很多年前水质清澈,但现在污染严重,其中有了杂质和有毒物质.学校可组织学生开展对浑江水质的研究课题,对江水进行取样、化验、分析,并针对水质污染的原因提出假设,最后对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提出倡议.课题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鼓励学生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为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同时,增强学生保护资源、爱护环境、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寓情感教育于课题研究之中.

二、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的原则

1.提升理念,形成意识

乡土资源是生物教学独具特色的资源,以往很多教师对其的使用是不自觉的或不连续的,没有成为习惯,更没有形成意识.只有教师增强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把不自觉的行为转变成有意识的行动,乡土资源才能在生物课堂上大放异彩.

2.紧扣课标,有效整和

乡土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但其中不少素材是同质的,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需求有序地整合、存储,以便提取和使用.在整合乡土资源时,我们所选择的乡土资源在价值取向、功能等方面必须与课程标准一致,同时又必须充分体现自身的地方特色与特殊价值.这样整合出来的资源才是有效的.

3.以校为本,系统优化

由于各个学校在地域特点、校园文化、学生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乡土资源的整合还应因校而异,以校为本,充分体现校本特色.同时注重积累,不断反思整理,进行优化完善.

4.师生合作,互助共赢

教学是师生一体化的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将变成教师的独角戏,而师生共同参与,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达到师生的共赢.

5.与时俱进,突出时效

有些乡土资源素材是不断变化的,例如科技新成果等.因此乡土资源的开发需要持续更新、动态整和,以保持资源利用的时效性.

总之,乡土资源是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新的乡土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落实三维目标,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积极开发、有效整合,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更加生动鲜活.

上一篇:七一征文演讲下一篇:施工员重点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