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教育发展之我见

2024-10-01

邹城市教育发展之我见(精选8篇)

邹城市教育发展之我见 篇1

亳州城市精神之我见

亳州城市精神之我见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亳州需要一种符合形势需要的精神来支撑发展,用什么内容对亳州城市精神加以诠释,我个人认为,亳州城市精神应涵盖“诚信、守法、兼容、开放”四个方面的内容。

自古以来,“仁义礼智信”即为先人提倡并力崇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诚信、守法”,具体来说,诚信就是要做到真诚待人、诚实处事、信守诺言、以信立业,以诚实劳动获取合法利益,守法就是要不断强化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使公民权利、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做到人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被喻为信用经济的市场经济强调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及竞争法则,其经济交往的复杂性要求市场主体重契约、讲信用。因此,诚信成为经济秩序的支柱、经济繁荣的基石,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兼容开放的个性特征是亳州独特的地域环境与区位文化积淀使然,亳州人自古就有热情好客、广纳五湖四海的宽广和包容品格。当前,亳州要发展,需要更大的兼容和更大的开放勇气,这是亳州发展的根本出路和最大的动力。只有“开放”,先进的和有用的东西才能进得来;只有“兼容”,尊重不同文明,取长补短,才能使自己不断充实和强大起来。

“厚德崇文、求真务实、开放兼容创新图强”

每一座优秀的城市,必有它独特的精神。从城市精神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亳州城市精神应在充分考虑亳州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前提下,着眼于现实发展,引领未来方向,突出城市魅力,强化市民精神,从而提炼出亳州最本质、最核心的城市文化精髓。

经过3700多年的历史变迁和不断发展,亳州市民已经具有“文明、和谐、包容、淳朴”的精神品质。“厚德崇文、求真务实、开放兼容、创新图强”,反映亳州人文精神的内在特质,符合亳州城市的实际,体现亳州的城市特点,能引领亳州市民从实际出发,立足眼前,放眼未来,兼收并蓄,发愤图强。也许亳州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但是我们有开放兼容、创新图强的精神,我们的明天一定会建设得更好。

“上善若水 精致和谐”

我认为,“上善若水、精致和谐”可以作为亳州精神的参考。理由如下:

其一:老子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齐心。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前进。水博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孔子也说水似德、似仁、似义、似智、似勇、似察、似包、似善化、似正、似度、似意。亳州人一向豁达、友善、厚道、开放、包容,这正是水的特质。

其二:和谐是人与人的和谐。亳州自古以来就是厚德礼让,民风淳朴之地。亳州从不排外,五方杂居,商贾云集,和谐共生,且从善如流,从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和谐是自然的和谐。目前亳州市正在大力开展各项民生工程建设,亳州人有道法自然的生活态度,从自然之道领悟人生、生命之道,可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且,亳州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大力开展治理涡河等惠民工程,促进了发展,改善了民生。

“开明开放、同心同德、创新创优”

城市精神应体现开明开放的活力、同心同德的凝聚力和创新创优的进取能力,“开明开放、同心同德、创新创优”作为亳州城市精神正是开明心态的表达、众志成城的展示和争先进位的体现。

开明可以营造创业创新的环境,能够加快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资金引入三大服务体系建设,为创业创新提供要素支持。对内对外扩大开放,可以在观念上、环境上、改革中形成内外互动,走内源型与外源型相结合的发展路子,促进自身优化升级,不断提升竞争发展能力。

离心离德必将一事无成。同心同德可以汇聚成同一个心愿,为奔向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可以形成合力,增强凝聚力,发挥创造力。同心同德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仅是人民的期待,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只有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才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繁荣。

创新创优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因循守旧,必将要遭到社会的抛弃。创新创优可以促使我们敢为人先,使智慧和活力充分迸发,可以激发我们奋发向上、勇于开拓的工作热情。谁创新创优,谁就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谁创新创优,谁就能率先发展起来、持续发展壮大起来。

“厚德崇文、求真务实、开放兼容、创新图强”

亳州要建设健康、文明、进步的文化生态之城,其城市精神应概括为“厚德崇文、求真务实、开放兼容、创新图强”,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来理解:

一是构建和谐、文明、健康的物态文化生态,让亳州人在日常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各种可能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文明、健康的物态文化所需要的良好生存环境,妥善处理好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使历史各个时期遗留下来的文明、健康的物态文化和现代物态文化和谐相处,从而促进物态文化健康发展。

二是建设制度文化生态,主要体现在亳州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人民,通过建立健全民主法制,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依法办事,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创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合理的文明的社会法制环境,为社会的进一步文明创造稳定、和谐、民主、开放的生存、发展氛围。

三是创建行为文化生态,要继承亳州地区几千年来所形成的许多的智慧勤劳、善良仁爱、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等优良传统,继续发扬亳州地方文化的合理、文明和优秀的成果。

四是营建心态文化生态,进一步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倡导科学、先进、文明的思想文化,批判非科学、落后、愚昧的腐朽思想文化,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创建有利于提高亳州人的心理健康素质、激发全民干事创业激情的良好心态文化环境。

“厚德、开放、包容、奋进”

城市精神凝聚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传统、精神积淀、社会风气、价值观念以及市民素质,它不仅是这座城市几千年来历经无数风雨沧桑但始终根深蒂固的文化精神的传承,它更要引领未来,引领这座承载着无数人梦想和幸福的家园以更加优美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座拥有3700多年光辉历史的城市,它的古韵遗风无处不在,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必将泽被后世,并代代发扬延续。作为一个新兴城市,虽然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但基于各方面原因,与其他发达地市相比仍然落后较多。要以开放的胸怀更多地借鉴好的发展经验和思路,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文化的冲击和融合,勇于奋进,敢于争先,塑造城市新面貌,让大家共同生活的家园由此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因此,我将城市精神概括为“厚德、开放、包容、奋进”。

城市精神是城市品位的标志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灵魂的中流砥柱。它自一方水土中萌发,在人文环境中繁衍,在世间传承中不断提炼升华。它是城市精神意志与文化品格的精髓提炼,是市民认同的精神旗帜与共同追求。

亳州虽然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它在千年文化的熏陶中厚积薄发,经过时光的历练,铸成现在融古贯今、和谐发展的药都特色文化。在亳州这片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土地上,我市经济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引下驶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在物质文明不断丰富的形式下,城市精神作为城市软件建设的核心内容,显得至关重要。对内,它是一座城市的鲜明旗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在它力量的指引下,全市人民团结一致,共谋发展;对外,它是城市精、气、神高度提炼的名片,凝聚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传统、精神积淀、社会风气、价值观念以及市民素质等诸多元素。因此,城市精神是城市品位的标志,代表了它的能力、智慧和魅力。

“德广、行远、兼容、和谐”

我认为将“德广、行远、兼容、和谐”作为亳州城市精神较妥。德广:大象无形之德。3000余年文明传承的道源圣地--亳州,其悠久的历史彰显着这个城市崇尚文明、德行天下的淳朴与厚重的底蕴。

行远:求索无疆之行。志存高远,探索不止。见证着古老亳州自强不息、敢想敢干的演进历程,在现实和未来的发展征途上,必将创造更加瑰丽之业绩。

兼容:兼收并蓄之怀。作为药都、酒乡的旅游城,古朴勤劳的亳州人正用开放的姿态和包容的胸怀,放眼世界,海纳百川,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淳朴思想;正是这种豁达与大度的性格内涵,使这个城市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全方位地展示着自己的魅力与活力。

和谐:和睦协调之境。和为贵、谐为美,这是人们对一种美好社会状态的向往,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境界与目标,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扬,又显示了亳州对未来发展的期许与愿景。

邹城市教育发展之我见 篇2

第一部《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这是一部获得诺贝尔奖的戏剧,原著达里奥福,选择这部戏,也是考虑到宝鸡的观众多年没有看过话剧,我们先不做正剧和悲剧,怕观众坐不住,我与团里的编剧商量要做就做喜剧,做接地气的喜剧。做戏虽然艰苦,但我们很有热情, 很有积极性。“话剧月月演”没有专项资金,就把库房里能用的都拿出来,大家讨论想办法,戏怎么演,舞美怎么办, 灯光方案可行不可行,那时候憋足了一口气,就为了证明, 话剧团还行!宝鸡话剧还在! 5月1日首演,150人的剧场里嬉笑怒骂之间掌声不断,可谓大获成功。此剧花费4000元。

第二部《我爱桃花》

在第一部戏大获成功之后,我们选择了邹静之的《我爱桃花》,此戏在全国连演十年,好评如潮。为了营造意境, 原本不是舞美专业的李东奎挖空心思作了各种尝试,最后给大家呈现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舞台。三个青年演员,第一次独挑大梁,没有老演员在台上帮衬,完成了角色,迎来了掌声。此剧花费6000元。

第三部《原野》

前两部戏的成功,使我们赢得了众多爱好者的掌声。我们的初衷是培养话剧观众,但是我们怎样留住观众?怎样宣传自己?这之后我们才有了现在的这个“宝鸡市话剧会员” 群。面临选材问题时,我们曾经想过做原创,最后考虑到各方面原因,我们选择了《原野》。大家问我“金子”怎么办, 我说有个学播音主持的大学生可以演金子,保守地说是能完成,或许有亮点。“金子”解决了,那么接下来就是“虎子” 了,我说我来吧。原本也是演员出身,我也得上上台了。安排角色是个头疼的问题,最后我们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多年没有上舞台的编剧演“大星”,灯光师演“白傻子”,既然用学生那就多用几个,我找到三个学生,没有收入,就作为实习,从8月1日开始,我们这个“幕后实习班”正式成立。 11月6日《原野》首演,三个月的时间,早上带着学生练声跑步,从训练开始到合成彩排。最终《原野》是成功的, 受到了话剧团里老导演老演员的肯定,同时也得到了许多青年、中年包括老年观众的喜爱。三轮演出12场,场场爆满。 至今会员们还在怀念,还在问什么时候可以再看到《原野》。 此剧花费3000元。

2014年、2015年我们又相继排演了话剧《哈姆雷特》《傍晚发生的小事》《梁生宝买种记》《暗恋桃花源》,其中《梁生宝买种记》是我们院2014年的原创大戏,获得了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一年的演出任务完成后我去了北京,两个月时间我在北京看了不少戏,也留心大城市民营戏剧商演的模式。春节期间机缘巧合地参与了盟邦戏剧《马路上的天使》的排演。从北京回来后,又得知西安音乐厅成立了西安当代戏剧中心, 《如果我不是我》创造了高票房。当时和他们聊到宝鸡的话剧,大家都觉得有可能做得更好,也有可能走出去。我也觉得有必要和院领导沟通一下,是不是宝鸡话剧也可以有另一条出路呢?经过了观众的考验,我们缺少的是平台,是通向外部的纽带。从北京回来的第一天,和院领导谈及此事,经过两次与民营戏剧团体的亲密接触,我更加坚信,小剧场话剧只要真正地得到重视和支持还是有前途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文艺团体的管理有它特殊的工作性质和艺术规律,体制虽然是企业了,但它毕竟不是工厂,不能照搬工厂的管理方式。新常态要有考核标准,也要符合艺术规律。之后所有演职人员的工作态度非常积极。搞话剧的都明白,导演、演员,自拿到剧本开始就进入了一个创作过程,大量的脑力体力活动,八小时之内之外怎么区分?这种工作状态和我所见到的民营戏剧团体是一致的,他们更加有效率,每天下午一点半进排练场,晚上十点出排练场。从创作剧本到演出,最快的10天,慢的也就20多天。有戏排演时是高效率的工作, 没有周六周日。演出完了,大家各自休息调整,看书学习充电。回想我刚进团那会儿,也是这样,忙起来一个月,演出完了,就休息。话剧演员需要有闲暇时间看书看剧看电影, 也需要和同行们多交流,平时的生活就是积累,阅读就是充电。改革的目的不是越改越发不出工资,不是为了把人管死, 不是为了扼杀演职员的工作热情和创作的积极性。

济南城市发展之我见 篇3

面对曾经“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的济南记忆,目前济南城市形象的走向,引起热爱与依赖这片土地的人们,对其进行集体式的焦点关注。正是在此类关注中得知:相比杭州西湖城市推广营销战略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绝唱以及山东泰山“五岳至尊”的毗邻压制,曾依靠“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游走天下的大明湖、千佛山的区域特征受到发展挑战。此外,科技水平的飞跃,让曾经“波涛声震大明湖”的趵突泉同样遭受“人为”质疑。由此,济南的城市形象在何方?济南的城市品牌丢失在哪里?种种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

“把济南分为过去的济南、现实的济南与未来的济南”,是山东意匠建筑设计公司董事长刘奎提出的首要观点。面对这个曾经以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享誉全国的相似主题,这位曾以“平移济南老洋行”引起各界关注的建筑师,表现出与艺术作品博取笑声完全相反的严谨与认真。在表达“现实的济南发展遭遇的区域限制”窘迫时,刘奎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担忧。在担忧的面前,济南城市形象建设走创新化路子成为必然。

虽然刘奎把济南分为“三个济南”,但他表示,利用“老济南”与“未来济南”的结合是拯救“现实济南”的唯一出路。在刘奎的概念里,老济南的历史资源经过未来国际发展潮流的重新打造,必定会形成一个以历史资源为根基,兼具“时尚”、“前卫”特征的独有城市基因。此后,一个不同于千城一面的“未来”济南,便会应运而生。

在刘奎的眼中,坐落于济南市经六路与营市街路口西北角的“铁路大厂”,便是整合济南“过去与未来”不可多得的资源。这个汇聚了德国、日本等不同风格的重工业厂区,俨然成为济南本土多国文化融合的符号聚集地。加上“铁路大厂伴随新中国的发展历史而形成的红色记忆”,必将让其承担起一座城市跨越历史、连接未来的重任。同时,铁路大厂处在济南城市中心位置的地理优势,以及自身拥有的众多历史意义的开发潜质,是未来济南走“前卫路线”难能可贵的第一手创意资源。

相比十几年前,由一群“无事可做”的艺术家推出的“北京798”一度刊登于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故事,让刘奎对这座拥有百年历史沉淀,规模近800亩的城市中心重工业文化集结地心生肯定。他相信,“铁路大厂的重新利用,必将会成为济南的新生名片。”

相对应,在刘奎提出“利用老工业区开启济南前卫城市之路”的口号之时,“把泉水符号进行创意化打造”同样引起更多专业人士呼吁。对于这种“资源与创意”的新型城市设计,刘奎又一次重申自己早先提出的“城市基因”理论:“一个城市唯有坚守自己的血统,才能生长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很显然,在刘奎的前卫济南定义里,“城市DNA”是一项不可缺失的发展要素。无独有偶,面对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城市撞脸”,由刘奎打造的集休闲、娱乐、文化创意为一体的济南意匠老商埠9号院的开放,将给济南的城市文化带来难能可贵的新鲜血液。

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说过:“我们只是地球上的旅游者,来去匆匆,但城市是要永远存在下去的。”由此,济南这座城市能否再次留住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成为诸如刘奎等人的共同责任。带着这个“城市之责”,刘奎表达了他对济南 “泉”与“时尚”的建设观点,通过分析英国泰晤士河泰勒美术馆、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矿山改造过程,刘奎表示,假若“济南铁路大厂国际创意展区”得以借助“十艺节”进行全球推行,一个“向世界招手”的济南便有机会从此诞生。

在追寻济南未来的道路上,一生挚爱且收藏200多种版本《老残游记》的刘奎在其中找到共鸣。从事建筑保护、关注济南发展多年,那句“于梵宇僧楼、苍松翠柏间,点染一株半株浓艳的丹枫,顿觉秋意盎然”的明湖秋叙,或许是刘奎跟济南之间最为恰当情怀描述。

面对济南的未来,希望年轻人能在追求成功的同时,可以偏重一下济南本土视野的开拓,这是刘奎送给后辈们的建议。

再次谈论济南,绿萍水藻剪影倒映下的溪流涌泉是不能不提的经典景象;再配上古老济南的狭窄古道、老商埠区的遗存韵味,玉带绕古城的泉水魂魄便于悄然之中氤氲而生。70年前,“响晴、无风的济南风情”早已留在了老舍笔下,或许正是这些源自文学式的描述,让济南老城特有的文人气质经岁月推敲而渐渐流露。

同时,正是经受这份“济南文化”的常年滋养,刘奎表示,生活里把握一分安静的心态做自己喜欢的事儿,闲暇时分与济南的泉水古道为伴,一起感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风韵,应当算是人生中的一大乐事。

邹城市教育发展之我见 篇4

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这就是神奇、秀美的攀枝花市,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阳光花城,康养天堂。正如她的名字一样,这座城也如攀枝花树一般,充满着生机、活力,蓬勃生气。

除了是花城,攀枝花市还是著名的钢城、钒钛之都。攀枝花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勘测表明,钒钛磁铁矿储量达100亿吨,占全国铁矿储量的20%。钒资源储量为1578.8万吨,占全国钒资源储量的62%,占世界钒储量的11.6%。钛资源储量为8.7亿吨,占全国钛资源储量的90.5%,占世界钛储量的35.2%。此外还伴生有90万吨钴、70万吨镍、25万吨钪、18万吨镓以及大量的铜、硫等资源。

攀枝花市是中国四川省直辖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属南方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类型,旱、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又因其日照长,因此攀枝花有“太阳城”的美称。它的年平均气温为20.3℃,是四川年热量值最高的地区,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也高于13℃,接近热带气温与热量水平;夏季气温不高,最热月平均气温约26℃左右。总体而言,攀枝花气候具有四季不分明的特点。

我作为这座城市的一份子,我骄傲,我由衷的热爱着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目前,攀枝花市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五创联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攀枝花市“阳光康养旅游城市”的建设。我殷切的希望攀枝花市能够获得这一殊荣,同时,我也坚定的相信攀枝花市一定可以获得这一殊荣。我们需要努力且一定会努力的。

攀枝花市“阳光康养旅游城市”的创建时间是 2012年-2018年,攀枝花市创建“阳光康养旅游城市”的步伐早已开始。攀枝花市于去年2月启动《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预计逐步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产业升级和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同年6月,攀枝花市《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通过市级初评,规划提出了 “一心两区三带四板块”空间格局,即一个核心、两大转型试验区、三条旅游带、四个延伸板块。11月1日,攀枝花《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又通过专家组最终评审。根据规划,该市将通过建设国家标准康养旅游项目,完善和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品质,到2020年建成世界知名,具有全国示范性和区域影响力的阳光康养旅游城市。

攀枝花市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打造的八大重点产业发展项目集群是: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区、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阿署达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桐子林山水休闲旅游区、米易南部新城阳光运动休闲度假区、金沙江中心区段沿江景观带、米易龙潭溶洞龙文化主题公园(暂定)以及16个重点旅游新村。另外还建设四个精品阳光康养旅游度假区,总耗资约80亿元。足可见攀枝花市有多么重视这一个项目了。

虽然攀枝花市各方面的建设已经很好了,但在此我仍要提出一些我所发现的问题,希望可以有机会妥善解决:攀枝花的污染比较大,有相当一部分人患有鼻炎等呼吸道疾病。不同片区污染程度也不同,有些片区就一般,比如炳草岗;有些片区就相当大,比如河石坝、河门口。即使是炳草岗,各处也不同,比如竹湖园到密地桥南之间情况比较糟糕,夜间经常被攀钢钛白粉厂的尾气袭击。还有些地方会遭受声污染(比如选矿和破碎的声音,火车鸣笛的声音,白天几乎注意不到,夜深人静后就很清晰)和光污染(电机车受电弓刚触碰到接触网时打出的弧光亮如白昼)。

希望在几年以后,我们都可以看见一个全新的攀枝花,一个更加繁华的攀枝花,一个绿色环保的攀枝花。

学校发展之我见 篇5

杨柯柯

一个城市的基础教育水平最终是由学校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教育强市目标的实现,最终在于我们每个学校是否真正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构建了和谐学校,为人们提供了现代化、优质化、均衡化的教育服务。

人类已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最高追求。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

何谓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在此,我想用9个不完整的要素来描述和谐校园特质。

1、求真的办学理念——构建和谐校园的灵魂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对学校历史与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学校未来的一种概念定位。办学理念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一个好的办学理念,从宏观上说应是具有独特的凝聚力、感召力;微观上说,它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每一处,与教师的追求、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被学校的每一个人普遍认可,能激励他们为之不懈努力。

求真务实的办学理念既要体现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又要体现时代发展的需求;既要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关爱,又要体现对教师发展的关注。这样的办学理念才能成为指引发展的灵魂。

从学校老师年轻,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学生的理解和尊重,需要树立威信和自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经历中考挫折需要学校、老师给予理解和信任的实际出发,从现代教育主流思想和民主、平等、开放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要求出发,提出了“尊重的教育”办学哲学,秉承“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科学发展观思想,充分关注师生作为人的本体的发展需求,关注师生思想道德、民族精神与健康人格的成长,促进师生个性化发展,丰富师生的多元化人生。

2、丰厚的学校内涵——和谐校园发展的内核

学校要生存发展,靠什么,必须抓内涵。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我的理解主要是指学校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航向,通过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通过个性化的创新管理,形成自己的特色及优势,积淀厚实的校园文化底蕴,全面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及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使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3、人本的制度文化——和谐校园发展的保证

和谐的交通是因为有了交通规则的保障,和谐的社会需要法制的保障。科学的不一定是人本的,但人本的必须是科学的。所以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构建科学的、民主的、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文化,让所有师生每天都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和民主气息的环境里。在这样的环境中,领导和教师、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

和谐校园的制度文化需要将科学的管理方法与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有机结合,既要充分考虑科学制度下的井然有序,又要以尊重和发展人为核心,努力提

升人的生命价值,满足人的自我实现。要努力构建着眼创新活力、体现人文情怀和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让广大师生在有序中能充分发挥他的生命潜能,不断追求,不断发展。

我校要建立了重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制度、校务公开制度、重大基建和采购项目招标制度、干部提拔竞争上岗制度、教职工聘用制度、服务对象测评制度、教师考核制度、教师(学生)意见及时反馈制度、后勤110服务承诺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经过多次的讨论,从教师中来,让广大教师参与了学校重大改革与发展的决策过程,增强教师们的主人翁意识。在良好的制度保障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人尽其才的风貌正逐步呈现出来。我想,这也应该是和谐校园的境界。

4、管理的文化过程——和谐校园发展的境界

和谐的校园是一个温馨的家园,它让师生的思维在自由中伸展,智慧在惬意中放飞,每一天都成为自己生命历程中灿烂的一页。和谐的校园的管理是一个文化过程,管理和文化相互渗透,文化是管理的重要属性和灵魂,管理的过程即是文化运作的过程,故而管理中必须按照一定的文化原理缔结管理关系,充分尊重管理对象的文化背景与地域特征,进行管理活动。这就启示我们在学校管理中不能停留在一般地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等低层次上面,而应注重创建强势的学校文化,实践文化管理,以个性化的学校文化熏陶人、感染人、发展人、造就人,将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捆绑在一起。为此,我们要努力实践“尊重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致力于营造以“大气、憧憬、反思、卓越”为特质的的个性化学校文化,当这种精神文化成为全体师生新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后,他们就能以这些现代品格在一个多元开放的信息社会里继续站在时代的前列,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使命,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与品位,从而也使的发展始终处在良好的态势上。

在教师管理中,学校要为老师们搭建民主、平等、发展的平台,真正落实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理念,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在教学上,既要加强研究,又要充分相信教师,鼓励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严谨高雅、务实进取,只有在温馨的人文环境中,教师的职业意识、价值取向、教育思想才能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融入学校文化的主流。

在学生管理中,我们同样要为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尊重和引导生本文化。要积极提升人文关怀精神,建立完善的帮助机制,倡导融洽的语言和关爱。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和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逐步引导他们学习上自主,行为上自律,人格上自尊。

5、开放的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

所谓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首先表现为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

其次是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是无言的规范,对孩子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重视家庭教育。通过

家庭访问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提供有关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课程环境。

6、精湛的教师水平——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和谐校园的基础。作为一所和谐学校的教师,要上能适应学校与时俱进的需要,下能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人格健全,诚实可信,爱好读书,知识丰富,机灵而不失原则,敏感又不乏沉稳,激情与理想并存,睿智与幽默兼备,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呼应,乐观豁达,勤勉上进。

我校教师普遍比较年轻。如何稳定并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和如何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是我校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因此,学校需通过创设氛围、构建平台,建立起了人本特色的学校管理模式。

其一,创设尊重发展的人文氛围

援引《顾客第二》一书中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思想,把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始终放在办学的首位,积极推行“价值提升工程”和“凝聚力工程”。

“价值提升工程”即从“尊重的教育”办学思想出发,要求每一位管理者必须要学会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以教师的发展为核心,看准每个教职工的优势和利用这些优势,努力发掘每一个教职工的独特的价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不同点,然后加以激励和弘扬,给教职工提供充足的机会来满足其个人发展专长、爱好和事业的需要。把教师的工作潜能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实际效能,成为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进步的积极力量。

“凝聚力工程”即学校在“走进‘门’,就是‘人’”这面旗帜下,始终贯彻着以情待人、以情留人的原则,千方百计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极力营造散发浓浓人情味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广大教师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

其二,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我校青年教师多,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如何让这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骨干不仅是教师最迫切的需要,也是学校长远发展的必然需求。

多年从教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成功离不开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气息,更离不开学校有计划的培养。因此,学校通过要求教师撰写个人专业成长规划,以目标定位的方式,激发教师学习工作的内驱力和潜能;通过抓省市区级科研课题带动教科研的整体推进,建立“教师科研工作标准”“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科研先进个人、先进教研组”评比活动等来造就研究型人才,通过扩大对外交流计划、教研组外出考察计划、专家名师讲座计划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尤其学校通过重点建设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五项制度(观课文化制度、青年教师夜晚办公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来深化教师的专业水平,打造出的人才高地。

7、多元弹性的课程体系——构建和谐校园的命脉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它存在的基本价值是通过课程来帮助学生接受知识,习得技能,通过课程来提供教育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课程也无所谓学校。我校要站在以人为中心的学校发展观高度,要求学校课程设置与内容编排从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出发,开设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符合学生兴趣特长的系列校本课程,使学校课程具有高组合性与高选择性,以符合不同学生发

展的特点。

8、凸显学生发展水平的教育质量——构建和谐校园的标志

“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生命”,我们校长应该树立“大质量观”,从宏观上把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和谐校园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个性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感受和经验体会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使校园的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都能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我校应从尊重的教育办学哲学实践出发,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构建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1、建立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积极开展课程革新工程,通过精选学生需要的课程内容、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评价体系来建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教学。

2、构筑以学生生命为本的德育工作体系

德育工作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是落实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生命为本的重用体现,为此从尊重的教育的内涵出发,以市现代化文明学校为引领,积极开展尊重型道德场建设、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两自教育研究、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区结合的教育网络,构建“一场两自三结合”德育推进体系。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不断创新精神构建新型育人模式。

9、合理优化的学校运营体系——构建和谐校园重要内容

运行体系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我们要通过深化内部管理体制和后勤社会化的改革,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构筑良好的学校运行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我们在管理过程中要合理利用物力资源、人力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效益,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保证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

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创建教育强市的必然要求,我们每所学校绕过险滩暗礁,走到光明彼岸的“顺水顺风”。只要我们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教育强市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思政教育之我见 篇6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这一论述,是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对于我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我提几点建议:

一、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一)要牢牢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使他们懂得政治、祖国前途和人类理想,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要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高校是育人的地方,也是党的建设的基础。不仅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必须把从严治党的体系建立健全起来;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的学生思想政治如何,对加强党的建设至关重要。大学生是最新鲜、最有活力的群体,是新增党员的最重要来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感、归属感,培养和发现爱党、言党、为党的积极分子,为党输送健康的新鲜血液。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任务。

(三)要有利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当前,改革不断推进,开放不断扩大,互联网传播影响,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尤其是西方社会思潮不断渗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严重挑战。高校是意识形态激烈斗争的地方,对于高校这块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就必然会占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推动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广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和良好的校风、学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使高校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固阵地。

二、如何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是形成优良校风的基础,是保证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前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学习目标;(2)提高学习能力;(3)激发学习动力;(4)遵守学习纪律;(5)营造学习氛围。

三、如何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的从一方面或者固定某种程序,应坚持全面、个性、发展地进行评价,没有坏、差等极具伤害学生心理的字眼。

(一)在评价的内容上,不要只注重一个用分数来衡量的结果,而更要重视学生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行为习惯、课时修习等。换言之,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更看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非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当一个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行为习惯、课时修习等这些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时,他的学习结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的进步了。

(二)评价方式多样。考试,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它似乎成了我们平时考察学生、评价学生的唯一方法。我们都知道,以目前的实际情况,考试,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评价方式,作为老师,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这种现状,但我们却可以换个角度来进行评价,透过分数看过程。除了考试之外,我认为,评价学生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建立成长档案进行评价,或者是作业评价等。

城市规划居民参与之我见 篇7

1.1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围绕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分配, 服务于城市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 为实现一套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长远目标, 提供城市未来空间发展战略的社会、政治、职业的活动过程。首先, 城市规划的主体包括城市政府、经济组织和城市居民。其中, 城市政府担负公共职能、掌控城市资源, 从根本上对城市空间和土地的分配与使用施加影响;经济组织在城市中发挥经济功能, 其产业活动空间在城市整体空间格局中占有支配地位, 对城市空间结构系统的演变起着促动作用;城市居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本经济和社会单元, 其居住空间的变化影响着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这种作用表现为居民对规划方案的反对或支持, 存在于居民对城市政府和经济组织决策的牵制或协助过程之中。其次, 城市规划是横跨城市社会诸系统的社会运动、政府行为和职业技术三位一体的复杂而独特的活动过程。再次, 城市规划是一种调节各种主体在土地使用上的利益冲突的介质, 其根本宗旨在于服务城市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 其手段是对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设计和控制。最后, 城市规划内在于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并发生作用, 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的特征必然会渗透到城市规划的活动之中。

1.2 居民参与

城市居民是在城市居住并“经常光顾城市空间及在此间实现空间占有”, 并对此空间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人。城市规划中的居民参与是指城市居民试图影响和推动城市规划决策以及分享城市规划过程的活动。就此概念中的构成要素来看, 参与主体是指一切非城市政府的个体或团体;参与客体是指城市规划经常及相关活动过程;参与的方式既可以是组织参与, 也可以是自发参与。

2 居民参与城市规划的可行性

2.1 城市功能的变化要求居民参与城市规划

城市的早期功能定位是“居住机器”的聚合场所, 它向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的物质空间。显然这种功能定位所要求的城市规划只是建筑物和道路等的设计与布局, 空间要素是城市规划关注的焦点。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进步, 人们认识到, 城市不只是为居民提供居所的物质空间, 它还是居民个体感情归属的精神空间。新的城市功能定位要求城市规划必须考虑人、空间和时间这三大要素。城市的现代功能要求对城市的时空使用方式的规划, 必须以给居民带来情感上的乐趣为出发点。城市功能的变化表明, 只有居民才是城市生活的主体, 因此“只有居民生活和熟悉的空间才是城市规划的真正基础”, 也是在这种意义上, 城市功能的变化要求居民参与城市规划。

2.2 新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特点要求居民参与城市规划

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特点必然会影响城市规划的决策方式。计划经济条件下, 国家统一管理资源, 政府是制订计划的唯一主体, 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分配依赖政府的行政指令, 政府在城市公共生活和消费的组织中起着主导作用, 而居民的主体地位则被挤压到最低限度。市场经济条件下, 城市政府、经济组织和城市居民作为城市的发展动力源泉, 它们之间的均衡互动要求为居民参与城市规划提供了理念基础和实践基础。

2.3 居民参与诉求反映强度的增长要求居民参与城市规划

纵观20世纪3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理念的发展, 其中居民的参与诉求呈增长的趋势。1933年的《雅典宪章》把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列为城市的四大活动, 其中“居住是城市的第一个活动”, “是城市的一个为首的要素”。它表明城市首先是作为人的居所而存在的。因此, 它强调城市必须“适合其广大居民生理及心理的最基本需要”, 从而对从事城市规划的工作者来说, “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是衡量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但是, 它同时又强调“每个城市规划, 必须以专家所作的准确的研究为依据”。这些都表明, 在早期的规划理念中, 尽管居民的参与诉求有所反映, 但地位偏低, 直接导致其在实际的规划活动中被弃而不顾的命运。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中居民参与诉求的反映强度有明显增强。它规定“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城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导人之间的系统的不断的互相协调配合的基础上”, 极为明确地提出了居民参与的概念。而且它强调“人们必须参与设计的全过程, 要使用户成为建筑师工作整体中的一个部分”, “如果群众能被组织到设计过程中来, 建筑师的联系面会增长, 建筑上的创造发明才能更将丰富和加强。”而且, 它把居民参与城市规划提高到文化发展的高度, 认为“只有当一个建筑设计能与人民的习惯、风格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时候, 这个建筑设计才能对文化产生最大的影响。”国际建协 (UIA) 1999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第20届大会通过的《北京宪章》倡议建立“全社会的建筑学”, 并指出居民参与是实现“住者有其屋”的基本途径, 也是完善城市规划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不仅是学术界认识深入的结果, 更为重要的, 这还是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强烈诉求的现实反映。与此同时, 居民参与城市规划的实践也从无到有, 不断深入。

3 居民参与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3.1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为居民参与城市规划提供了基础条件

具体而言, 市场经济背景下, 城市土地作为商品, 其使用和分配所遵循的基本机制是市场机制。这样就使得城市政府在城市时空规划上的垄断地位难以维续, 也使规划有可能把城市发展的各种动力主体吸纳进来。同时, 城市经济组织和居民的主体地位也被重新确认, 这就使得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个体经常行动系统基础之上, 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必须反映这些主体的利益偏好, 惟其如此设计方案才会有市场。并且, 居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取和掌控资源的空间不断扩大, 公民权利得到保障, 从而使规划行动的对象和规划行动的主体两种角色在居民个体身上有了统一的可能和保证。

3.2 民主政治发展为居民参与城市规划提供了可能的制度安排

民主政治发展源于市场经济的推动, 市场经济不仅为民主政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而且它的运行规则还为民主政治提供了有效的制度参照。民主政治发展要求必须尊重纳税人的权利和自由, 也就要求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公民的利益诉求和偏好取向, 这种要求也在城市规划领域之中体现出来。20世纪60年代, 美国联邦政府在重建、改建城市基础设施的活动过程中明确设立了一个拨款条件, 就是一定要有“受影响区”的居民参与规划方案的设计。并且, 美国各大城市的市政府为推动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和一般市政, 都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参与模式。民主政治发展为城市规划的各个主体 (政府、规划师、社区组织、居民) 准备了联络、沟通和对话的规则与制度安排, 这必然促进公众参与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参与, 并使城市规划方案关涉各方的利益更为全面和公正。更为重要的是, 自由民主政治安排规约了政府和当权者的在决策中的作用, 使得他们在对城市问题的看法以及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政治、经济上得失的权衡更贴近公众的偏好, 关注居民的利益诉求。从而, 扩大了居民参与的空间。

3.3 城市居民行动效能的增长为居民

参与城市规划准备了主体可能的基础参与效能是指居民的对自身需求的认识以及对这种需求的表达冲动和实现可能的感知, 而较为合理的参与效能则是居民有明确的需求意识和强烈的表达欲望以及对通过参与实现这种需求的可能有较高的估计。或者说, 普通居民可能不会时时刻刻为任何一个规划方案表达意见来影响规划决策, 但是他确实具有一种储备的影响力——一种不活跃也不依附于政治体系的影响力;他并非一直积极地监视着决策者的行为, 但他确实具有在必要时动员所能运用的资源采取行动的潜在能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教育的推行, 强化了公民的利益意识和权利观念。由此, 居民开始对规划决策的传统方式和习惯做法及评判标准提出了质疑, “一个方案所涉街区的居民宣称, 他们不同意让那些身居别处、难以谋面的人, 不征求他们的意见就作出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环境的决策。”同时, 居民参与效能的提高也并不必要付诸行动, 他其成为潜在的行动者, 这已然构成了对决策者的压力。因此, 居民参与效能的增长为居民参与城市规划提供了主观条件。

3.4 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为居民参与

城市规划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参与途径无论从学理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 单个城市居民的意见或行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居民参与难以取得预想的效果, 不但会降低他对自

摘要:以城市规划和居民参与的理念为分析基础, 分别论述了居民参与城市规划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认为尽管居民参与并不能解决城市规划中的所有问题, 但决策的方式最终要比决策的性质重要。

关于城市公路隧道设计之我见 篇8

关键词:公路隧道;设计;施工技术;问题

1 公路隧道建设中存在的设计及施工技术问题

1.1 公路隧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1 公路隧道设计中支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首先,当前的设计人员还未能就支护结构应当具有的耐久性达成一致。虽然近年来耐久性的问题已经得到了重视,但它在复合式的主流衬砌结构设计方面依然没有明确的耐久性设计标准,而是继续采用初期支护以及后期围岩共同支护的方式来保持其耐久性。这就表示在初期进行支护时,必须使用具有较强耐腐蚀性的材料,以及先进的施工机械及工艺的配合,造成支护成本高,具体施工难以控制。

2)其次,设计人员还存在着在衬砌支护设计方面的参数差异,而且其参数设计也未能体现出同一级的围岩稳定性间应存在的差异。当前设计人员主要是依靠围岩的分级进行参数设计,而不同的单位在这种独立的设计中会产生各自不同的参数结果。

3)第三,公路隧道设计人员一般都为初期的支护工作设计了工字型钢架,这种钢架较容易操作,且花费不高、节省人力,因此,施工人员更倾向于使用工字钢架而非格栅钢架进行支护。但是,施工人员若想切实地保证长期的衬砌结构安全,就应该率先对格栅钢架进行应用,这种钢架存在着与混凝土迅速有效结合的优势。

1.1.2 公路隧道设计中存在的其他方面问题

公路隧道支护还存在系统锚杆设置工作中认知的不统一,该问题主要存在于软弱围岩阶段隧道的支护。某些单位认为按照新奥法理论为拱墙部位设置系统锚杆是非常必要的,而有些研究人员则认为此锚杆应设置在边墙,而拱部的则可取消。但是,不管怎样,其锚杆的设置一般都采用人工打设,这就使锚杆的设置出现了人为减少的问题,不利于锚杆作用的顺利实现。

1.2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公路隧道的某些关键部位的施工还有待于进一步实现机械化。目前,隧道施工已经在整体上实现了较高的机械化,但在某些关键点部位(比如爆破开挖以及系统锚杆的钻孔施工)施工还使用人工操作,这种操作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且成本低,但其操作的精度较差,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2)公路隧道的开挖工作与支护工作存在着衔接不紧的问题。由于仰拱开挖的施工操作与掌子面存在过长的距离,不能及时地形成支护的封闭环,而且,其二次衬砌的后掌子面中存在着过长的长度,使得二次衬砌的施工往往严重地落后于掌子面,导致二次衬砌施工出现了不完整施工等问题。

3)公路隧道当前的二次衬砌施工、光面爆破、防排水施工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二次衬砌施工中,由于模板台车、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再加上台车的长度过长、混凝土木板拆除过早(1天1模、2天3模),且缺乏足够的衬砌厚度以及必要养护,使得二次衬砌问题较为严重。光面爆破目前并不能满足施工的平整圆顺轮廓开挖要求,而且由于其爆破振动较大,隧道的防排水存在着防水板接缝质量低,容易破损、盲沟连接未采用三通、中心水沟存在渣滓、回填的碎石有较高含泥量等问题。

2 隧道设计及施工技术优化

2.1 隧道设计工作方面的优化

1)从衬砌支护耐久性设计的完善方面来看,施工人员一方面可以在现有的复合式衬砌理念基础上,在初期支护的全部组成部分以及二次衬砌的混凝土施工部分彻底地按照耐久性使用年限进行施工设计,以推动其支护在这两种耐久施工的支撑下实现优化。而且,施工人员还可以对初期支护应用的钢架进行强化设计,并将二次衬砌支护按照常规以及混凝土耐久性设计两个方面来进行其承载比例的设计。同时,施工人员还可以在全部荷载均有二次衬砌承担时,充分地对二次衬砌做好耐久性设计,而初期支护则作为普通的临时施工安全储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只侧重二次衬砌施工的措施更适用于高水压隧道以及水下隧道等施工,而对山岭隧道则不太适用。

2)从支护参数设计的差异来看:一方面国家的公路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地吸收借鉴先进的隧道施工经验等,来对公路隧道编制一套统一的标准图或者是通用图;另一方面,施工单位要积极地对围岩自身的稳定性、岩体的强度与完整性及地下水定量等因素进行有效分析,以保证支护措施的设定能够在锚杆的角度、长度与间距等各个方面,实现对于隧道支护稳定性设计的参数要求。

3)从新奥法理论应用的落后性方面来看:一方面,施工单位应当积极地加强对于新奥法的学习与应用,用这种全断面的机械开挖系统施工方法及技术来优化新奥法,将超前核心的岩土变形以及隧道稳定性当作其工作的主要设计指标,以超前预加固作为基础施工保证来进行全断面施工,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法更适用于软弱地层中的浅埋隧道的地面沉降控制、大断面隧道的开挖工作等;另一方面,施工单位还要继续积极地对隧道的常见病害进行研究分析,为其病害制定出准确的分级以及详细的结构性能,并将二者间存在的定量关系彻底弄清楚,以采取适当的加固策略来对隧道结构的安全性进行设计。

2.2 隧道施工技术的完善应用

1)施工单位应该针对其关键施工部位机械化程度低下的问题采取相关的完善策略,如施工单位可以对一次性投入较大、且不方便周转存放的相关钻孔台车进行优化,开发出适合进行隧道钻孔施工的小型简易台车,并且还要积极地研发可以供施工人员进行任意角度钻孔的钻孔机,为拱部系统的锚杆钻孔以及爆破开挖周边孔的钻孔提供技术支撑。

2)针对防排水施工的缺陷,施工队伍一方面要认真地清理爆破时留下的碎石渣滓,并利用天然条件设计防排水,保证隧道的清洁性,为防排水施工提供良好的施工基础以及施工条件。另一方面,施工单位要分别针对防水系统以及排水系统做好材料的选用、检测,以及具体的施工控制方面的工作。从防水系统来看,施工单位要将材料检验以及施工安装检验独立进行全面检验,通过对高分子的防水卷材进行长度、厚度、宽度、裁件的尺寸与形状、拉伸强度、撕裂强度、低温柔性、耐老化等检验,保证材料质量。而且,应用双焊缝技术进行焊接,同时,保证其中间留有空腔,而防水板要吊挂在距离拱部0.1~0.7 m,距离墙部1.0~1.2m的位置,且防水层的点间不能够紧绷。而就排水系统施工来讲,施工人员可采用经过直径、规格以及滤布包裹环向排水管施工,并且严格地控制其安装顺直度、与围岩密贴度、和纵向排水管衔接等工作的质量。而横向以及纵向的排水管则可采用硬质PVC管。

3)施工单位还要就上文提出的施工中的其他技术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首先,要将其模板台车长度控制在10 m以内,并进行中部预留凹槽施工,而且,将滞后掌子面的长度控制在200 m以内,并且要严格地对混凝土进行合理配比及养护,还要在二次衬砌施工前利用断面仪对初期支护的内轮廓进行测量,以凿除欠挖部分。其次,施工单位要按照隧道技术应用细则来对开挖的断面形状以及尺寸轮廓、爆破效果等进行标准化的检测与施工,从而提高其光面爆破的施工水平。第三,隧道施工单位必须严格地做好对于开挖和支护两项工作的衔接施工,在控制好掌子面的长度(小于等于200 m)后,将V级的围岩台阶长度设置为小于1B,而仰拱与掌子面间的距离为30 m以下,IV级的围岩则将上台阶的长度设置为小于5B,保证施工中能够及时尽早地达到支护所需要的封闭环的形成。

3 结束语

上一篇:小区物业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下一篇:住宿生安全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