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寨小学课程表

2024-10-17

张寨小学课程表(精选8篇)

张寨小学课程表 篇1

张寨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实施“阳光德育”,使每个人心中都开出一朵花,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结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强化校园各项常规制度,狠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做精,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全面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水平而努力奋斗。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思路

1、建设一支队伍:加强师德教育,培养一支素质较高的德育队伍。

2、贯穿一个主旋律: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强化一项工作:加强对学生日常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4、重视一种教育: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仁爱、正义、礼貌、聪慧、诚信的博大情怀。

5、开展一系列活动:即班队活动,校园科技、文体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6、营造一个环境:加强班级、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7、树立一批典型:评选表彰阳光家长、阳光班级、阳光班主任、阳光学生。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对班主任队伍,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教会班主任科学、合法、合情、合理、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

2、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利用班校会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队课。

3、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广播、板报宣传及各种小型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

4、通过形式不同的家访,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

四、具体工作

(一)健全“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德育工作机制。

(1)用阳光统领全校的德育活动,形成协调的阳光德育标识。

(2)把对学生的道德培养作为教师的首要职责和教师职业追求的首要目标。强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把关心学生成长作为教师工作的核心。(3)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定期专题研究学校德育工作。明确以下要求:校长是学校德育领导和规划的第一责任人;德育部门负责人是学校德育开展、落实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是本处室全员德育的第一责任人;年级组长是本年级平台打造和学生发展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各教研组长是本教研组德育第一责任人;学科教师是课堂德育渗透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和贯通德育主渠道的第一责任人。

(二)建设“1+1”项目管理式全员德育导师制

(1)“1+1”(即一位班主任加1位班级成长导师),项目管理式全员德育导师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必要的有效的补充,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部分目标、部分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及其它教职工身上,成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导师组,对导师组内成员实行项目管理的办法,增强德育实效。导师依据“以人为本,以爱育爱“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2)出台“阳光伙伴”项目管理式全员德育导师评选细则。

(三)以师德师风为基础,书写阳光教师生命传奇

(1)外树阳光教师形象。教师的职业精神是教师发展真正的内在动力,引导教师作精神贵族。把学校精神作为我校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大力宣传,长期倡导,逐渐形成学校共同的价值理念,并最终内化成教师日常的行为表现。抓实抓细教师师德师风形象工作。把师德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组织教师开展提升人文素养的实践活动,陶冶情操,增强人的底蕴,形成全校老师知形势、明道理、守规范、出成果,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学校负责、对未来负责。

(2)内修阳光教师功底。培训是教师必须履行的义务,亦是教师个人发展的“第一福利”。在充分调研、精心思考的基础上构建我校集人文素养、现代教学技术、师德修养与课堂教学研修相结合的教师研训模式,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共同体(年级组团队、办公室健康沙龙、教研组团队、周四青年发展中心、执行校长团队等)”“三专模式”促进老师“结伴成长”。通过校本培训、名师工作室、培训风暴、资源自主培训、个人反思等途径增强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3)享受阳光生活幸福。完善教师评价机制,突出激励性评价,设立 “多彩阳光教师”、“特色阳光老师”“阳光团队”等各种教师荣誉称号,让那些优秀的阳光教师,成为最有力的教育榜样,成为学校叙事中的绝对主角。

(四)以共同成长打造“阳光班主任”

我校阳光班主任的要求是:全体班主任以“生命关怀”为核心,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个“每人心中开出一朵花,聆听花开的声音”的环境,努力增加在孩子心里播撒阳光的机会,给孩子以信心,给家长以希望,给家庭以欢乐,用“爱、责任和专业”诠释阳光的内涵,通过阳光班主任营造阳光教室、阳光少年。

(1)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重点抓好班主任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以及优秀班主任专业培训。在培训途径上,组织班主任开展行动研究,针对教育困惑的问题,定课题,并以结对子、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研究活动。在培训方式上,采取自我反思、集中学习讨论、实践体验活动、读书活动、案例分析和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进行。

(2)完善“阳光班主任论坛”。以专家培训、主题沙龙、专题交流等形式提高德育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提高班级科学管理水平。继续借助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这一平台,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3)加强青年班主任培训。落实“班主任青蓝工程”工程,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

(4)加强班主任考核。重新修改阳光班主任工作评估细则。以实施绩效工资为契机制定新的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设置合理的考核内容,认真组织考核工作。学校行政要加大检查、督促、指导力度,做好记录,把班主任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开展“阳光班主任”评选活动,实现班主任之间互动化良性竞争,促进班主任队伍整体管理水平迅速提高。

(五)以共同编织缔造“阳光教室”

我校阳光教室的理想愿景是:教室是图书馆,是阅览室;教室是实践场,是探究室;教室是操作间,是展览室;教室是信息资源库,是教师的办公室;教室是习惯养成地,是人格成长室;教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栖居室。缔造阳光教室的基本思路为:

(1)以班级文化构建为总体目标,让所有班级都有自己明确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完善各类班级标识等,有丰富的班级活动、班级节日,有温馨的班级环境、人文的班级制度、积极的班级管理等。(2)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基本愿景。师生、亲子共同生活,还有教师、学生、家长共读共写、共同实践、共同运动、共同表演、共同旅行等,共同编织美好的教育生活,在共同的旅程中创造生命的奇迹。

(3)以“晨诵午读暮省”为基本生活方式。每个班级都有自己比较成熟的适合学生需要的晨诵与午读课程,精心组织好每天的晨诵、午读活动,完善班级博客或论坛专题贴,使之成为师生和家长相互编织的精神家园。

(4)以阳光人格成长为核心价值取向。通过不断完善“每月一事”项目,贯穿公民教育与生命教育,把“感恩、爱心、快乐、责任”等基本价值观融注其中,建立完善的人格道德教育系统(即自律道德系统+他律契约系统),并把教室生活聚焦在乐观健康、生命创造、共同穿越的课程上。

(5)以阳光文化“十四词”“七字文”形成“一班一品”。在原有的基础上,促进班级特色发展,让班级成为学生美好事物的中心。

(6)建立家庭困难生、行为潜能生档案,完善“阳光关爱”行动,突出老师的关爱指导作用。

(7)完善班级“阳光伙伴互助”和学校“阳光班级”互助活动。

(8)缔造阳光教室的管理铁律是:底线+榜样,学校完善建设阳光教室的底线标准,并通过阳光榜样班级的培育与打造,发挥其积极的引领作用。

(六)整合德育工作资源

(1)整合环境资源。重点建设学校高品位的文化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新型师生关系,活跃社团活动,加强阵地建设等。

(2)整合活动资源。德育教育贵在寓于活动之中。对重大节日和重大纪念日活动,班级活动和文化、艺术、科技活动等,都要挖掘其丰富的德育资源。(3)整合社区资源。灵活多样地利用居委会、敬老院、福利院、纪念馆、社会先进人物、德育基地等作为优质的德育资源加以利用。(4)整合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健康上网,上健康的网。(5)强化综合实践活动。

(6)发挥好“关心下一代”五老队伍的作用。

(七)完善“无缝阳光”家校合力

(1)探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成合力,共同寻求教育的最佳途径,推行《阳光家长使用手册》,把“每月一信”、学校发展、育子指导、征求意见和家长金点子等有机结合起来。(2)继续唱好“阳光神小八步曲”,通过阳光家委会、阳光家校之约、家长义工进课堂、家庭周末读书沙龙、家长漂流日记、阳光家长驻校办公、阳光家长俱乐部、阳光家长评选等载体,加强家校沟通,及时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同时使其制度化、科学化、可操作性强,让每个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者。(3)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加强与社区的合作通过各种活动开展,让我们的学生人人都树立“在校是个阳光学生,在家是个阳光孩子、在社区是个阳光小公民”的思想理念,并且努力在行动中体现。同时,强化习惯评价表、阳光卡的使用,改进激励评价手段。

(八)完善多元“七色阳光评价”

(1)以“每月一事”中的“每月一个习惯”作为学校德育的特色工作整体规划发展,突出“礼仪习惯”的训练,进行“阳光教室良好习惯风采”展示活动。(2)充分运用好《阳光少年》手册、《阳光神小礼仪校本课程》、《阳光神小每月一事成长月历》德育文本,及时评选“月度阳光生”。

(3)以少先队为载体,全面完善“阳光少年风采展示制度”“校长小助理制度”“班级执行小班长”“班级警示员制度”“阳光流动岗” “阳光志愿者”系列主题活动开展。

(4)完善“七色阳光评价”体系构建,每月一事阳光生、学期阳光学子、阳光少年要形成系统化,开展好“阳光生的阳光梦想”活动。利用宣传栏、广播、网站、博客等展示阳光学子的风采,使“阳光奖学金”发挥到最好效果,努力做到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努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元发展、个性发展,让阳光下的每朵花儿都能绽放。

五、常规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本学期将继续实行值周领导、执行校长和校长小助理的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树立责任意识。本学期实行班主任培训制,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开好每月两次的班主任例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本学期将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3.充分发挥团队工作的作用,扩大班队干部的影响。班队干部在学生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应该是同学的榜样。要定期班队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带动更多的同学一起进步。

(二)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抓好行为规范教育。开学第一个月,各班要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队部将利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通过对学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以大队部、年级、班级管理为一体,形成一个良好的校风。加强执行校长、校长小助理常规检查反馈、督促作用,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

(三)抓好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

1、以校园礼仪为重点,上好“文明礼仪第一课”。通过举行校园礼仪风采展示、”手拉手、一帮一”等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2、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进一步规范学校升降旗制度,建立新学年开学典礼上好“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制度,并结合植树节、三八节、清明工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3、感恩教育。本学期继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感恩就是要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应抱有感激之心。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抓好各年级学生管理。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本学期要求各年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制定循序渐进的德育养成程序,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及诚信自立的意识。

(五)加强班级建设。

1、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年级、班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班队课,认真设计班队会内容,写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

3、以活动为载体,在班级、年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集体感。在班级中开展做文明事、说文明话、争当文明中学生的活动。活动中要给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六)提高学科德育渗透功能。

继续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逐步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愤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七)抓好“三结合”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利用校外德育教育基地,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通过家教征文等活动,开展家教交流。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和家长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利用不同形式,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能够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继续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利用一切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八)加强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

问题学生转化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在落实,班主任要填写好问题学生档案。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

(九)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

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思品课、班队课、集体晨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要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十一)继续抓实体育卫生工作。

坚持阳光体育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对课间操和眼保健操要加强检查。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坚持晨午检制度,坚持每天两次卫生扫除。

(十二)安全教育 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教育和引导学生不参与有害身心健康的电子游戏、不到网吧上网,重视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加强防范意识教育,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

在新学期将继续按照计划认真执行,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积极主动地、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开学典礼。

2、爱校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

3、制订好德育、少先队、班级等工作计划。

4、整顿校容校貌、班级文化。

7、检查班级文化布置。

三月份:

1、三八节感恩教育活动。

2、实践伴我成长——社会实践活动

(一)3、组织学习《新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4、安全教育课。组织学生上、下楼道安全演练。

5、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6、班主任培训活动

7、三月份阳光梦想活动 四月份:

1、围绕清明节开展活动。

2、实践伴我成长——社会实践活动

(二)。

3、聘请法制副校长上法制教育课。

4、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宣传教育活动。

5、四月份阳光梦想活动 五月份:

1、五一劳动节开展系列活动。

2、家长培训

3、小型运动会。

4、实践伴我成长——少先队干部团队体验活动、沧浪少年宫社会实践活动。

5、防寒、防火、防盗、防中毒等教育。

6、五月份阳光梦想活动。六月份:

1、迎六一文艺汇演。

2、、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六一活动。

3、六月份阳光生梦想活动。

4、德育、队、班级工作总结.5、评选阳光教室、阳光家长、阳光班主任

6、学期末各类评优工作。

张寨小学课程表 篇2

长期以来,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一直承受传统的政治、文化、经济因素限制, 包括课程实施研究方式单一、后期教学质量低下、关注人群少等问题频繁衍生。因此, 今后改革的方向将锁定在孩子科学素养培养结果之上, 特别是在国际愈加重视科学课程改革环境下, 我国有必要针对小学课程结构加以适当调整, 避免和当今科技社会发展趋势产生任何冲突矛盾。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布置规划期间弊端问题的提炼研究

虽然说如今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有所改善, 可课程实施环节中仍然承受多重制约效应, 这和领导本身对该类事务关注度不高现象有着直接性关联。因为当下小学教材版本繁多且应用难度难以估计, 使得小学科学教育立体认知和注入精力严重不足, 加上教学辅助设备不够先进, 使得教师备课上出现严重漏洞。以上细节如若长期延续, 必将严重削弱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效价值。再就是一些偏远山区, 先进教师资源供应不足, 使得大部分专职教师被动地去当地参与语文、数学等基础性学科教学事务中, 在其思维体系中, 科学教育可有可无, 学生视野范畴和素质水准也随之大打折扣。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个案的调查解析

(一) 调查对象和组织方式方面

笔者在此选取分层抽样手法, 在黑龙江省内抽取三个城市, 分别进行参与科学课程实施的小学教师状况调查, 保证每个城市小学科学教师数量为100名, 当中女教师为80名, 男教师为20名。至于这部分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基本限定在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监管体系、教师当下指导理念、教学模式和后期教学质量评估等细节之上, 为了更加清晰透彻地掌握新课改环境下所有教师面临的困境和实践应对经验, 调查主体还额外设置一些开放向的问答题目。

(二) 调查结果的验证解析方面

首先, 科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考察。新课标将社会大众在特定领域的基础素质规范准则设定完全, 力求令今后小学科学教材内容、教育引导模式、评价手法变得更加完善, 这一切结果都将取决于教师对整个科学课程顺利推行的把握实力。调查结果呈现出大约37%的教师顺利贯彻新课改标准, 59%的教师只能做到一般了解, 而4%的教师则对此毫无头绪。而选择科学教学职务兼任的教师, 其科学知识掌握数量不足, 势必不能全面胜任科学教育工作, 今后面对课程系统化改革压力倍增的人数则同步上升至85%, 需要积极透过网络技术了解国家政策和科学教材内容, 主动参与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培训活动, 保证今后承接此类教学事务时, 不会产生突兀状况。另外, 感觉压力比以往更大, 但是无法获取进步的教师比例为4%, 剩余11%的则是能够完全适应新课改诸多要求的。

其次, 科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引导模式论证。新课改步伐日渐加快, 作为现代专业化科学教师, 有必要深度遏制以往鸭架式口语灌输行为, 及时扮演学生辅助者角色, 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化感知情境, 令学生主观能动性全面激活, 自觉参与各类实践研究项目。调查结果显示, 鼓励学生自学的大约占据63%, 组织学生外出考察的为47%, 总体上他们都会赋予小学生适量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在此基础上, 小学生科学课程学习模式发生本质性变化结果, 该类群体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得到有机凸显, 但是仍不乏存在部分教师, 认定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的, 因此为人为地限制其执行进度。

最后, 教学质量评估手法补充。归根结底, 科学课程整体教学质量评价, 其核心点始终锁定在小学生学习应用技能和人文素质拓展层面上。因此, 其评价特征时刻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内容全面化、方式灵活化、时机全程化等。调查发现, 能够顺利贯彻此类准则的教师数量不到18%, 改善效果优良的为42%, 31%的教师受到多方面条件限制无法顺利落实, 而9%的教师认定自身无法胜任该类职务。

(三) 日后应对措施方面

科学教师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等, 直接决定新课改方案实施进度, 同时更为科学课程资源开发鉴别、实践经验累积、创新素材内容吸纳整编, 提供标准适应载体。日后小学应该结合各类激励管制手段, 令从事科学课程教育的教师自行组织简易器材实践活动, 确保小学生能够在其精确指导下, 利用网络搜集更为丰富的资料和辅助资源, 将师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 全面解决以往小学科学教育的资源缺乏问题。如若特定学校条件允许, 则可以考虑和特定企业、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协议, 将它们新型的实验器材和教学辅助资源引进, 令学生在诸多新奇实验中体会科学课程的趣味, 从此严于律己, 虚心向教师和其余同学学习请进, 从此真正将小学科学教育条件低下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

结语

综上所述, 小学实施科学课程改革调试, 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需要全面考虑教师专业技能、日常引导模式、教学评价策略等, 笔者在此提供的建议着实有限。希望相关教师在日后规划实践中多积累丰富经验, 自主进行思维创新, 为今后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大幅度提升, 贡献自己应有的辅助力量。

参考文献

[1]谢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0 (06) :77-89.

[2]杨承莉.科学课堂教学低效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5 (09) :78-94.

张寨镇中心小学校长述职述廉报告 篇3

崔剑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一年来,本人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全体老师的配合支持下,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带领团队,积极投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去,立足做真“人”,积极做真“事”,努力做真“官”,为学校的持续发展谋大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平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夯基础,从中体会到了很多我们这个团队的幸福之感。主要工作分四点总结如下:

1.积极学习,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做到三清:清高不随流,清爽有激情,清廉不糊涂。

多年来,自觉学校管理经验欠缺,所以特别加强了学校管理知识方面的学习。同时也不忘记政治思想方面和教学业务知识的学习。空余时间,还积极撰写教学管理随笔,记录反思工作中的得与失,及时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努力做到了三清:清高不随波逐流,做校长应该做的,不做校长不该做的事;天天充满工作的激情和热情,以微笑待人,坚持清爽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不拖不拉;校家分离不糊涂,做到公私分明,清廉治校。

2.找准位置,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做到三位:教学工作有位,管理工作到位,自身素质高位。

注重带好学校教学科研的头,作为校长一不放弃大课教学,能坚持站在教学第一线,积极上好数学课,带好教育教学研究的头,积极开放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多位老师也来到课堂听评本人的课。二能积极参与教师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凝聚教研团队的力量。

注重学校班子教师团队的建设。学校班子成员分工明确、配合协调、顾全大局、团结务实,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工作执行力,树立了全新的教育观念,有明确的三年办学规划和目标,工作积极肯干,办事效率高,完成任务质量较好。近六年的学校管理工作得到了全体老师的充分认可,三年来在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的票决中全票通过。从这两个结果来看,我们张寨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们面对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进步是何等的理解和支持。趁此机会我也要向我们学校的所有老师表达我和所有的班子成员最深的敬意:学校因你而精彩。

注重自身的学习和业务展示。积极参加各级业务培训和听课活动,一年中还到全镇各中小学等学校进行听课活动,同时在自己学校做了家庭教育方面和复习课方面的交流活动,得到大家的肯定。

3.不唱高调,脚踏实地做实工作,突出三重:稳定重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质量重在过程。

从开学工作一开始,就努力从教师的思想建设入手,不

唱高调,从教师实际需要出发,为教师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关心教师的成长,突出人情味但不讲人情。及时地解决了学校遗留下来的很多棘手问题:解决了比如空调无度使用问题,停止了校内小店的开设,更新了食堂中的布置,改善了师生用膳的质量等。一系列存在多年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老师们是知道我们班子成员的工作是努力的,我的工作也是非常努力的,所以也得到了老师们广泛的认可。稳定来之不易,同时我认为学校的稳定非常重要,只有静下心来,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这一切才有可能。我校在这一年中的发展改变是有目共睹的,局辅导学校等上级领导和同行学校对我校良好的评价我是多次听到,我想这得益于老师们的精诚团结、共同努力,在这里要非常感谢我们在座每一位老师的十分努力、百分投入、万分给力,去年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全票通过从一个侧面非常好地反映了我校教师稳定的良好局面。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的生命健康负责,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排除。像老房子玻璃更换,吊灯更换,新房子铝合金窗的加固等等,及时排除了校园因为陈旧引发的一些列安全隐患,提高了校园安保级别。同时还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演练,进行急救包扎培训,坚持放学护送制度等。

质量是学校发展之本。一方面我一直认同活动中育人的理念。在政教处、教导处的努力下,老师们积极配合,活动

经常,组织认真,效果明显。比如德育特色的继续、红十字创优工程、青春期健康教育、特殊教育活动、各级教研活动、家校共建活动、手拉手游嘟嘟城、春游、劳动基地实践活动等等,锻炼了教师的组织活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效果明显,还得到了家长的充分认可。另一方面特别坚持抓教师的校本培训,抓课堂的常规管理,抓学生的习惯培养,抓质量的精细化管理。

4.精细精致,积极做精学校常规工作,抓好三风:校风、学风、教风。

以“微笑每一天,进步多一点”为学校主题文化理念,积极推行“学校像学校、教师像教师、学生像学生”这样一个看似很平常,但实质上具有深刻内涵的学校管理理念。在现阶段社会上很多教师的浮躁心比比皆是,回归我们校园,我们不追求高深理论,忘我境界。我们要求老师能从良知出发,拥有三心:良心、爱心、责任心。我们全体教师也在一年中积极做到了学生进校管好,学生吃饭少剩,学生出门护送,课间出操随队,铃响之前候课,言行举止如师,走路开车轻巧,见面打个招呼,彼此宛如家人。

我们要求学生也逐渐能做到:进校问个早安,回家说个再见,吃饭不剩一点,地上没有垃圾,教室书声琅琅,作业及时完成。

现在在我校,老师们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老师们的团

结是声名在外的,校园的文明之风已经形成,虽然学校看起来比较破旧,但校园内干干净净,虽然校外比较热闹,但校园内安静有序,教师教书静心细心精心。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做校长就是要做一个引领大家前行的头,要做好老师们的榜样,同时又是为大家服务的服务生。在这一年中,我们学校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我自信我是在思考着、努力着、践行着的,我也看到了我们的班子成员在努力着,我们的老师们在努力着,我认为工作都是老师们做的,成绩全是老师们用心血得来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借此机会我要再次代表学校向你们为教育所奉献的力量表示感谢。

张寨镇中心学校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篇4

一、我校基本情况

我校属于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的农村教育事业单位,主要的任务是教育教学工作,规格属于相当于公务员的编制,学校的经费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由国家根据学生数直接拨付,人员编制包括管理人员11人(双肩挑)和专业技术人员291人(中学110人,小学181人),无专门内设机构。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定我校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其中类别为中学2所,小学11所,副高级比例为15%,数额为16人,中学中级比例为40%,数额为44人,小学中级比例为55%,数额为99人。

我校现有岗位和人员分配情况:(1)、中学实有人数62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正职2人(双肩挑),专业技术人员总数62人,副高5人,已经聘任3人,中级18人,已经聘任18人,初级30人,已经聘任30人,员级9人。

(2)、小学实有人数165人,其中管理人员9人,正职9人(双肩挑),专业技术人员165人,中级84人,已经聘任84人,初级73人,已经聘任73人,员级8人。在编

制部门批准的编制数额与人事部门核准的增人计划内聘任,并按照推行聘用制度的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总数227人,未实行全员聘用的有特岗教师28人。

二、拟设置岗位情况

我校拟定设置岗位类别为管理人员(双肩挑)和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岗位占我校岗位总量的比例为中学85%以上,小学90%以上。管理人员占总量的3.8%,拟设置岗位的总数为291人,其中,管理人员11个,专业技术岗位280个,主体岗位是专业技术岗位,占岗位设置的96%,专业技术主系列是中级系列,中学中级岗位设置数44人,占中学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总量的40%,小学中级岗位设置数为99人,占小学专业技术设置岗位的55%。

(一)、岗位类别

根据岗位类别划分的原则,确定我校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其中:管理岗位11人(双肩挑),占3.7%,专业技术岗位280个,占96%。

(二)、专业技术等级、数量及结构比例

1、高级专业技术岗位16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14.5%,即:副高岗位16个,其中:五级3个,占20%,六级岗位6个,占40%,七级岗位7个,占40%.2、中级岗位:(1)、中学中级岗位44人,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为40%,其中:八级13个,占30%,九级18个,占40%,十级13个,占30%。

(2)、小学中级岗位99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55%,其中,八级30个,占30%,九级39个,占40%,十级30个,占30%。

3、初级岗位:(1)、中学66个,占60%,其中:十一级33个,占50%,十二级33个,占50%。

(2)、小学82个,占45%,其中:十一级41个,占50%,十二级41个,占50%。

三、实施方法、步骤及组织领导

(一)、岗位设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朱超

副组长:张跃马士力马标

成员:孙明刚罗德清李健王新岩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任:张跃

成员:罗德清李健王新岩

(二)、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1、各中小学校的编制要完全以编委核定的编制数为准。

2、根据义务教育学校工作的特点,在管理岗位上的人员,必须直接从事部门教学工作,其他管理人员实行一岗双责。

“双肩挑”人员根据自身技术职称明确一定的工作量,按照有关要求完成规定的课时量。

3、聘用合同的聘期原则上是三年一聘。

(三)、岗位设置具体方法步骤

1、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中心学校成立岗位设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岗位设置实施日常工作。

2、做好宣传动员。中心学校及时传达县教育局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和职工大会,广泛听取意见,努力使我校岗位设置更加科学化、更具可操作性。明确改革的目的和意义,统一思想认识,切实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思想和认识问题。

3、落实责任。我们中心学校根据有关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认真制定实施办法,明确职责,落到实处。

4、严明纪律。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坚持原则,严格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切实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行为,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在推行岗位设置期间,各学校要以正常的教育教学为重,绝不能因为改革影响各项工作开展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时间要求

2012寄宿小学总课程表 篇5

韩村寄宿小学总课程表
星期一


时 科 班 级

星期二 下午 上午 7
课 外 活 动 科 学 课 外 活 动 科 学 科 学 科 学 科 学 科 学 科 学 课 外 活 动 科 学 课 外 活 动

星期三 下午 上午 7
读 书 读 书 读 书 读 书 书 法 课 外 活 动 书 法 课 外 活 动 课 外 活 动 书 法 课 外 活 动 书 法

星期四 下午 上午 7
安 全 教 育 法 制 法 制 法 制 课 外 活 动 读 书 课 外 活 动 读 书 课 外 活 动 法 制 课 外 活 动 法 制

星期五 下午 上午 7
语 文 课 外 活 动 劳 技 课 外 活 动 心 里 健 康 教 育 数 学 法 制 课 外 活 动 读 书 美 术 读 书 课 外 活 动

上午


下午 3 4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信 息 语 文 信 息 美 术 体 育 数 学 体 育 数 学

1 四一班 四 年 级 四二班 四三班 四四班 五一班 五 年 级 五二班 五三班 五四班 六一班 六 年 级 六二班 六三班 **班
语 文 语 文 语 文 语 文
综 合 实 践

2
语 文 综 合 实 践 综 合 实 践 语 文 语 文 语 文 语 文 语 文
综 合 实 践

3 大 课 间 活 动
数 学 数 学
地 方 与 学 校 地 方 与 学 校

4
英 语 英 语 英 语 英 语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体 育 语 文 体 育
地 方 与 学 校

5
音 乐 体 育 品 社 体 育 信 息 英 语 信 息 英 语 美 术 科 学 音 乐
综 合 实 践

6
信 息 音 乐 信 息 安 全 教 育 法 制 体 育 数 学 体 育 安 全 教 育 心 里 健 康 教 育 数 学 科 学

1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2
心 里 健 康 教

3 大 课 间 活 动
英 语 体 育 英 语 体 育
综 合 实 践

4
美 术 信 息 语 文 信 息 体 育 英 语 体 育 英 语 劳 技 语 文 语 文 音 乐

5
综 合 实 践

6
体 育 心 里 健 康 教 育 体 育 音 乐 劳 技 书 法 劳 技 书 法 书 法 信 息 美 术 信 息

1
语 文 语 文 语 文 语 文 语 文
综 合 实 践

2
语 文
综 合 实 践

3 大 课 间 活 动
体 育 英 语 体 育 英 语
地 方 与 学 校

4
数 学 体 育 美 术 体 育 英 语 音 乐 英 语 法 制 法 制 信 息 数 学 信 息

5
信 息 数 学 信 息 美 术 音 乐 安 全 教 育
综 合 实 践 综 合 实 践

6
法 制 信 息 科 学 信 息 读 书 体 育 读 书 体 育 英 语 英 语 英 语 英 语

1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地 方 与 学 校 地 方 与 学 校

2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语 文 数 学 语 文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数 学

3 大 课 间 活 动
语 文 语 文
综 合 实 践

4
体 育 安 全 教 育 体 育
综 合 实 践

5
英 语 英 语 英 语 英 语 语 文 美 术 音 乐 信 息 体 育
地 方 与 学 校

6
地 方 与 学 校 地 方 与 学 校

1
语 文 语 文 语 文 语 文 品 社 品 社 品 社 品 社 品 社 品 社 品 社 品 社

2
语 文 语 文 语 文 品

常州北郊小学:课程创新 篇6

常州市北郊小学, 一所“草根”学校, 怀揣教育梦想, 希冀通过数字化丰富和改善整体学校教育系统。多年的努力, 学校“数字化”特色开始彰显——数字化不仅在服务管理领域、学生活动领域、教师发展领域初见成效, 更进入了课程教学领域。乘着江苏省“e学习”的东风, 2012年我校开始了“iMath” (爱数学) 课程实验。

●课程简介

iMath” (爱数学) 课程与一般的数学国家课程有着相同之处:需要完成《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同时, 它还有自己鲜明的特点:1“i”的谐音是“爱”, “iMath”就是“爱数学”。2“i”在英语中是“我”的意思。“iMath”就是“我的数学”。3“i”在生活中通常表示先进的技术, “iMath”就是用先进技术、科学方式学习的课程。

●具体措施

“iMath” (爱数学) 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一个“生态工程”, 它是数字化深层融入学校教育系统的过程, 同时也是数字化在教育传统领域中发挥变革性作用的标志。它需要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相互激发, 共同影响。尤其是需要协同内部各个因素:由新技术引发的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管理等产生积极的联动作用, 从而协同运作、共推互进, 共同促进传统课程教学实现深层次的结构形态转型。

1.理解技术, 重建教学方式

“iMath” (爱数学) 课程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变革师生的教学方式, 先进的技术应该也必须最大化服务和支持个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因此, 实验中, 我们致力于探索新技术环境中的多型态教学方式的课堂模型。这些课堂模型中的学习方式应该具备如下鲜明的特点:

1更多现实和虚拟的混合。在课程中, 有一半的学习是以虚拟现实的方式进行, 首先, 表现在形式方面, 把含有数学元素的现实生活虚拟成数学问题情境。其次, 表现在内容方面, 把数学学习内容虚拟成解决问题的数学游戏或数学活动。最后, 表现在评价方面, 把阶段性或者总结性的学习评价用数据、图表来说明, 并引导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2更多参与和交流的机会。一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充分参与和交流的机会。这些机会大多集中在十几位学生, 甚至几位学生身上。“i (爱) 数学”课程用特殊的组织形式和先进的技术提供给孩子充分参与和交流学习的机会。

3更多开放、自主的时空。一般的数学课堂教学以同步教学为主, 很少可以在教室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进度, 不同的学习内容, 在小学中也很少有自主学习课。而“i (爱) 数学”课程以同步学习和异步学习交替的方式进行。师生共同设计学习计划, 确定时间节点, 对数学的“四基” (数学基本概念、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思想) 主要以同步学习为主, 其他主要以异步学习为主。给学生更多开放、自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4更多探究和合作的可能。先进的技术不仅为数学探究活动提供了先进的“感知”工具, 更提供了先进的“参考”工具、“分析”工具、“互动”工具……特别是“互动”工具的应用, 使得数学问题的探究不仅可以独立一个人来完成, 更可以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2.融入技术, 重建教学内容

iMath (爱数学) 实验促进了教学环境的变化, 改善和丰富了师生的教学方式, 但只有进入常态的研究才可能真正触动与影响师生的教与学。而要进入日常的研究, 至少应有创新的课程管理形态和统一完整的教学内容。课程管理形态的创新最重要的目标是把教学的创造权还给教师, 让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人。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以“关照学生、立足校本、面向未来”为原则, 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性的实施和再开发。“i (爱) 数学”始业课程是为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学生设计的长达一学期的课程, 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上提供与幼儿园相衔接的课程, 让更多的幼儿从进入小学就爱数学, 进而爱学习、爱生活、爱老师、爱同伴……另外, 针对幼儿园一般都是小班化, 但是小学却是大班额这一现实情况, 要达成“i (爱) 数学”初始课程目标, 应用先进的技术来支撑课程内容的重建无疑是解决问题的路径之一。因此, “i (爱) 数学”初始课程教学内容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以主题为“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主要是以主题的形式系统展开。第一, 按数学教学内容的内部规律设计了学习内容的“块”状结构。第二, 每个“块”状结构的教学内容中又设计了形式不同的“链”状结构。第三, 每条“链”状结构又以多个不同的“点”来构成。

2以情境为“脉”。数学教学内容的“块”与“链”之间, “链”与“点”之间如何形成关联?我认为一年级, 除了知识内部的关联外, 也要重视呈现形式的关联, 因为这种关联也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因此, 创造系列的情境故事从内部和外部同时沟通教学内容的“块”、“链”、“点”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的。

3以游戏为“肉”。《学习的革命》有这样一句话:“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伟大的游戏。”在“i (爱) 数学”始业课程中我们以游戏的方式设计了大量的活动。例如, 在“数的顺序”中就设计了“排队吃饭”、“修理钟表”、“跳房子”、“森森乐园”、“排排座”5个游戏活动。引导学生们在这些不同的游戏活动中自由、自足、开放、生成地学习, 同时也在不断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整体推进, 创新课程管理

在“iMath” (爱数学) 课程实验中, 我校积累了150余节日常的研究课, 30余次的专题教研活动, 15余节市、区级公开课, 10余次省、市、区级经验交流……这些数据背后是教师们的努力、是全身心的投入、大家对“iMath” (爱数学) 课程的情感以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

另外, 我校逐渐将实验拓展到了语文、英语、科学、艺术等领域, 形成了整体的“i (爱) 课程”框架体系。课程的整体推进, 我校收获的不仅是重建的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更是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了课程管理的创新、教研机制的形成和教师团队的成长。

“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这是我校创新课程管理方式的最终目标。因此, 我校以“层层松绑、主动发展、赋责赋权、成事成人”为原则, 确定了一年级部教师、一年级部部长、各班包班教师等各层级课程责任人并明确了其职责。

如果让我来安排课程表_小学作文 篇7

一个暴日炎炎的下午,我们正在上语文课。哎!说起来就伤脑筋,这已经是今天上的第N节语文课了,有些课的老师不是参加什么活动,就是请了病假。

我无精打采地坐在座位上,仰起头,看着教室里白花花的墙壁,发起呆来。

我心里想:如果让我来安排课表那该多好哇!如果真有怎么一天,我会与众不同的安排课表。

首先,是令人苦恼的星期一。以前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想:这得什么时候才能熬到“解放”啊!我将把这一天所有的课程踢开,整天都是电脑课,让孩子们放松一下心情。接着是星期二,这一天要全是体育课,把扫兴的老师和下课铃声通通不要,让孩子们一玩起来就没有尽头!星期三是独一无二的`“零食课”,让孩子们吃个够。星期四来临了,该安排什么好呢?睡觉课?不行,不行。哎有了!来个凤凰山游乐场一日游,我将亲自带领孩子们在凤凰山森林公园玩个痛快。星期五一眨眼就到了,开始进入正课时间,先上一节为时15分钟的语文课,作业的,不留!再来一节同样时间的数学课,仅仅布置一道计算题做做!上完了就马上放学。另外,我还要安排一个月一次的有趣的出游活动,一个学期还要有两次运动会……

如果让我安排课表的话,我会每一周更新一次课表,让人感觉无比新奇。

我正在天真的想着……

“嘿!蔡长鹏!蔡长鹏!”同位拍了拍我的肩膀,我猛然一下清醒了过来,原来下课了呀!

放学了,我还在天真的想着:如果让我来安排课表该多好哇!……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篇8

第一部分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本标准的制定,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 养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 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课程性质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 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二)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实践性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含、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 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擅和即共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救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音乐音响随时间的流动而展现,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然而它叉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种文化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选就为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同时,也要关注音乐艺术的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体现。

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粪及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木的理解。

(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中国音乐作品,也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

在2001年以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小学低年级加有“唱游”)、欣赏、器乐和识谱四项。随著时代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为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强调音乐课程的人文属性和对学生创造性潜能开发的课程价值,本标准将原有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教学领域,并将原来隐含在教学中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分散的音乐编创活动,加以集中并拓展为“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两个领域。上述四个教学领域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新的教学领域的划分,既体现了本学科21世纪的发展趋向及本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又在不增加课程实施难度的前提下,与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平稳对接。

(二)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为此,音乐课程对包含音乐聆听、音乐表请和音乐创作这三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学领域,提出了相对明确而具体的课程内容,并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

(三)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

音乐的音响材料、创作过程和表演形式具有特殊性,这些艺术特征决定了音乐聆听、表擅和创作教学,必然会有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音乐课程的设计,应正视这一客观的掌科规定性,正确处理课程中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关系。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所应达到的标准,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其本身就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

(四)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音乐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音乐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段(1~2年段),小学中、高年段(3~6年段)和初中各年级(7~9年段)。在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课程内容设计的基本依据。3个学段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序的内在联系。

(五)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培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创造和堆择运用的空间

我国广大城乡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环境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客观上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施状况和教学水平。基于这一现实,为使音乐课程具有广泛适应性和普遍实施的可能性,对课程内容和标准的设计,注意既要有朗确的规定性,叉要有适度的弹性和一定的可磕捍性,使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音乐课程,在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和水平要求上得以普遍实施,推动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均衡发展。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船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上述课程目标以下列三个维度表述。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音乐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建立起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谓、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其在真着美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2、模仿:通过亲身参与演唱、演奏、编创等艺术实践活劫,并适当地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重视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作活动。4.合作: 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

5.综合: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艺术实践,渗透和运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和独特的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常见结构、体裁形式、风格流派和演唱、捕赛、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学习演唱、演奏、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

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联系,扩展音乐文化视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学段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为3个学段,各学段课程目标分别表述如下。

(一)1、2年级

充分注意选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噪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1、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缩创活动。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二)3、6年级

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置,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本学段5~6年段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噪音保护知识。

1、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2、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3、能自信地、有表情地瘸唱,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

4、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感受与欣赏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救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一)音乐表现要素

【1~2年级】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

2、能够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声音色。

3、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够听辨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用打击乐器赛出强弱、长短不同的声音。

4、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并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3~6年段】

1、能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能哼唱熟悉的歌曲或乐曲。

2、能够听辨歌唱中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音色,说出人声的分类。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体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律动感。

4、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1~2年级】

1、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2、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3~6年级】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作简要描述。

2、能够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1~2年级】

1、聆听儿童歌曲,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音乐段落。

2、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器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3~6年段】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小型器乐曲,能够随著乐声哼唱短小的音乐主题或主题片段,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3、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1~2年段】

1、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3~6年段】

1、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

2、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二、表现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一)演唱

【1~2年段】

1、学唱儿歌、童谣及其他短小歌曲,参与演唱活动。

2、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3、能够对指挥动作做出反应。

4、能够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

【3~6年段】

1、乐于参与各种请唱活动。

2、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

4、了解变声期噪音保护的知识,初步懂得噪音保护的方法。

5、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6、每学年应能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

(二)演奏

【1~2年级】

1、学习常见的课堂打击乐器,参与演奏活动。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3~6年级】

1、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2、学习坚笛、口琴、口风琴或其他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3、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作简单评价。

4、每学年能够搞奏乐曲1~2首。

(三)综合性艺术表请

【1~2年级】

1、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2、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儿童舞袁表演等活动。

【3~6年段】

1、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搞活动。

2、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如儿童歌舞剧)担当一个角色。

3、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作简单评价。

(四)识读乐潜

【1~2年段】

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2、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3~6年级】

1、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

2、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

三、创造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一)探索音响与音乐 【1~2年级】

1、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寻找发声材料探索声音的强弱、长短和音色。

【3~6年级】

1、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自制简易乐器。

(二)即兴编创

【1~2年级】

1、能够将儿歌、诗词短句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2、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3、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3~6年级】

1、能够即兴编创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请。

2、能够以各种声音材料或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编创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三)创作实践

【1~2年级】

1、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感受到的音乐。

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在教师指导下绾剖1~2小节的节奏音型。

【3~6年级】

1、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图谱或乐谱记录声音和音乐。

2、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编创2~4小节的节奏或旋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这一教学内容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蕴含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因此,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

(一)音乐与社会生活

【1~2年级】

1、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2、能够通过广播、影视、阿络、磁带、CD等传播媒体听赏音乐。

3、能够参与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3~6年级】

1、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2、喜欢从广播、影视、阿络、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听赏。

3、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二)音乐与姊妹艺术

【1~2年级段】

1、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2、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3、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3~6年段】

1、观赏戏剧和舞船,初步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初步感受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2年级】

列举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用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配合简单的韵律操动作。

【3~6年级】

1、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2、说出某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音乐作品。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为保证本标准的实施,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一)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救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

应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教学形式的选择应服从于教学目标,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三个维度的整合及有机联系,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意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体现,同时应明确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

3.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本标准设定的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落选的整体。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感受与欣赏”即包括有“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感受和培养、展示创造力的过程。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同理,“音乐与相关文化一也只有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体现。

4.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重视教学设计的预设功能,重视教学过程的生成意义;关注教案丈本的价值取向,关注课堂环境、资源的客观变化}强调教学过程的学生参与,也应有必要的教师传授;提倡探究式学习方法,也应当有适当的接受性学习,倡导合作学习,也要注重发挥个体学习的特点与优势。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粱。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交流。

5.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阿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救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6.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音乐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资源丰富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善于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音乐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7.因地制宜地实施本标准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各教学领域课程内容的弹性尺度。

(二)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

1.感受与欣赏

谊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

2.演唱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要重视课程内容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喊唱。

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其他多声部合唱形式。

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3.演奏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唱歌、欣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倒如,可用乐器为演唱伴奏,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可采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的乐器合奏为主,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

课堂乐器应使用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的乐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吹奏乐器必须符合卫生标准,音质纯正,音高准确。注意避免过大音量和嗓音对学生听力和健康的损害。可因地制宜地选择学习本地区、本民族适宜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乐器。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制乐器。

4.识读乐谱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识谱要和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

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乐谱形式,各地、各檀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五线谱教学建议采用首调唱名法。

5.创造

教师应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不同的教学领域。音乐教学的各种实践活动,提供了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的空间。不同的学生聆听同一首乐曲,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演唱同一首歌曲,可能会有多种处理方式;完成同一个练习,可能会有多种途径或不同答案。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要用“标准答案”或“统一模式”束缚学生。

二、评价建议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评价内容

对学生的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方面,应以本标准中各教学领域的课程内容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查课程内容所涉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发、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如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学习的方法与成效,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能力,音乐的表现与编创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认识、理解,审美情趣的形成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水平等。

(二)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学期、学年末进行,主要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方式。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定性述评是一种描述性的质的评价。主要适用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维度,难以具体置化的一些内容。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音乐的听赏感知,集体合作完成的请唱演奏及编创活动等,可以用较为准确的评述性文字进行定性评价。

定量测评是对不同教学领域课程内容中的水平要求进行的置化评价。如对音乐表现要素认知和掌握程度,对音乐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的分辨,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背唱歌曲及擅奏乐曲的数量,识读乐谱的程度等,皆可作定量测评。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学生的自评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可运用“音乐成长记录册”形式记载学生的自评,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比较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同学间的互评可采用分组演唱演奏会、音乐才艺或创意展示等形式,在观感交流中相互点评。教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音乐成长记录册”上的评语,以及通过音乐聆听分辨、现场演唱演奏等形式所作的评价,是进行他评可以选用的有效形式。

“班级音乐会”是音乐课程特有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能充分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和课程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通过“班段音乐会”或其他活动,展示学生的演唱、演奏、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揎出照片、录音录像等,达到相互交流和相互激励的目的。

以上各种形式的评价,都应该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又要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改进方法,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材编写建议

编写教材应以本标准为依据。音乐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和与之相匹配的音响、音像教材以及教师用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编写原则

1.学生为本原则 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以学习为中心,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及提高音乐审美素质奠定基础。

2.教育性原则

教材应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科学性原则

注意音乐知识、技能的准确性、严谨性;符合学生音乐学习的认知规律。

4.实践性原则

教材应重视实践活动的设计。教材的难度、分置要适应多数地区的音乐教育水平,以利于全体学生参与实践活动。5.综合性原则

教材要注意发掘音乐文化的内涵,加强音乐文化与姊妹艺术及其他相关文化的联系。

6.开放性原则

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二)教材内容编写建议

1.在教材所选曲目中,传统音乐、专业创作的经典作品、优秀的新作品等均应占有一定比倒。中外作品的比例要适当。选择教材要有利于欣赏、演唱、演奏、创造性活动等内容的综合运用,使音乐与相关文化相互渗透。

2.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应与音乐审美有机结合。音响教材应包括歌曲示范演唱、歌曲伴奏、欣赏曲、实践范例及供教师选用的一定数量的备用曲目。

3.所选教材的难度、分量要适度。4.教师用参考书应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及有关参考书目等。缩写内容既要有利于教学的规范性,也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教材呈现群式的建议

1.学生用教科书要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文字要简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2.教师用参考资料除了文字表述的教师用书之外,提倡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

3.音响、音像教材要紧密配合教科书的内容,运用多种载体(如录音带、录像带、CD、VCD、MP3、MP4等)呈现。演唱、演奏与录音效果要具有良好品质。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本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教材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本标准,选择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音响、音像教材及教师用参考书),依据本标准和教材精心地、创造性地实施音乐教学。

2.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3.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应按不同学段的教学需要,配置音乐专用教室、专用设备和实施集体演奏教学所需的课堂乐器,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西洋乐器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置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的学生阅览室也应配备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回资料使用。

4.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阿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要配合课堂教学,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应重视家庭和包括网络在内的社会音乐资源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为此,一方面要对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文化生活进行积极引导;另一方面要防止低俗、不健康的负面信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5.学生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有责任协助学校组织学生课余艺术社团,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少先队及共青团活动日,组织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集体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学校要将此类活动纳入工作计划,计入教师工作量,并在场地、设备、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证。

上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A 梅花魂下一篇:抓人游戏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