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图课程教学改革

2024-05-11

识图课程教学改革(共8篇)

识图课程教学改革 篇1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刘光平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浙江 东阳 322100)

摘 要: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建筑制图与识图》出发,探索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改革方法,从而切实提高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考核方法

Discussion on Teaching Innovation of Architectural Charting

and Drawing Recognition

Liu Guangping(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t.,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 322100, Zhejiang)Abstract: Starting with The basic course Architectural Charting and Drawing Recognition for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majors, we probe how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teaching innovative methods so as to upgrade teaching quality in basic courses and well prepare for the upcoming courses for specialty.Key words: teaching innovation;teaching methods;testing methods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随着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而诞生的新兴专业,它和其他专业有所不同。一是发展历史短,人们对其还有一个认识过程;二是由于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中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如何构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是很多高职院校仍在探索思考的问题。因此,其专业建设任重而道远。

专业的建设过程也是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的过程。课程的建设改革对专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一直十分注重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设,2005年以来,笔者承担了“《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教改课题。笔者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努力探索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结合实践操作的训练,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教学大纲的制定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与建筑相关专业的通用能力课,既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又是具有独立培养学生识图和绘图能力的课程,因此,该门课程在大土木建筑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能力课。

对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制图与识图》是该专业唯一的一门与建筑有关的课程。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尽管与建筑相关,但对建筑知识的掌握要求与建筑工程技术等建筑类专业不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仅要求学生掌握绘制阅读建筑工程图纸的能力以及对建筑构造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因此,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大纲和其他专业的应有所不同。笔者在认真分析楼宇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适应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需要的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中明确了《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绘制阅读建筑工程图纸的能力以及熟悉建筑基本构造。根据教学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教学内容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投影原理,主要包括点线面的投影、曲面投影和立体投影;第二部分为建筑工程图的绘制与识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读,重在识读建筑施工图纸;第三部分为建筑基本构造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基础、地下室、墙体等建筑结构的介绍,使学生对建筑整体结构有个整体的认识。一般《建筑制图与识图》的教材中没有第三部分的内容,但根据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需要,在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时特别增加了这部分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中,笔者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在开学之初,笔者将授课计划发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进度,对于认真学习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做到课前预习。通过对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学内容、过程和评价分析,结合职业运用和后继课程学习需要,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2.1开展项目法教学

依据教学目标,开发设计实训项目,所有实训项目取材于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变教学过程为工作过程,变被动学习为带任务工作;比如,在建筑图纸绘制的教学中,教学生基本的绘图方法,让学生针对学院综合大楼绘制建筑平面图。通过这一实际项目的训练,学生不但掌握了绘图方法与技巧,加深了对建筑平面图的理解,而且培养起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职业素养。学生反映这样的学习方法实用性强,觉得收获很大,兴致很高。教师在对每一个实训项目进行设计时,努力促使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力求简单、容易理解,同时,项目的成果必须是职业工作过程中的作业结果,从而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项目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让学习者通过完成项目,达到一定的目标,来促使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保证了课程目标的落实。

2.2 模型演示与虚拟动画的运用

投影原理的讲解是课程的重点也是课程的难点。该知识点的掌握需要学生具有空间想象能力,而我们高职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教师采用了模型演示与虚拟动画相结合的方法展开教学。模型演示是传统的几何作图教学的主要方法。教学时通过给学生展示模型,分析模型的形体结构,加强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设计和制作虚拟动画,对模型形体进行剖析,使抽象的理论变的直观、形象,容易理解,增强了学生空间想象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2.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实践性强,如果单纯的进行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采取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识图能力的教学中,笔者给学生找来正在开工建设的一幢教学楼的建筑施工图纸,安排学生到正在施工的工地现场,观察工程图纸实例,目的是让学生在真情实境中体验图纸表达的内容,让学生深切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增加感性认识。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查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环节。《建筑制图与识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课程,如果采用单纯的笔试考试的方法来考核教学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整个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有必要改革现有的成绩评定方法。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在期末教学考核时,其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各占30%,期末考试占40%。平时成绩主要是考核学生在各项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实训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绘图、识读实际工程图纸的能力。

在评定实训成绩时,采用口试和成果相结合。口试时,教师针对学生做的成果给每个学生随机提3个问题,如果3个问题都回答正确,可在成果成绩(例如“良好”)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例如提为“优秀”);如果2个问题回答正确,则按成果成绩来定(良好);如果只答对一个问题,则应在成果成绩的基础上降低一个等级(例如降为“中”);如果3个问题都没有回答出来,则应在成果成绩的基础上降低两个等级(例如降为“及格”)或直接确定为“不及格”。这种评定方法比较科学,评定出来的成绩真实可靠。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的方式主要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综合的成绩更能体现本课程的特点,促进学生重视教学过程和课内外实训,可更全面的反映理论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改革效果

教改是否成功,只有通过具体实施,并进行比较研究总结,才能真正得出结论。经过—学期的教学实践,和以往的教学相比,笔者感觉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效果,为今后更好的开展该门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1教学观念的转变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它不仅理论严谨,且与工程紧密联系,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课堂讲授知识、学生课后进行练习为主要形式。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主动参与的机会少、积极思考与提出问题的也少,掩盖了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认知差异。这样的教学观念已不适应目前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学中,笔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作为“导演”,设计教学的情景和过程,让学生作为“演员”,置身其中,主动参与,积极提问,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学中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学是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而实现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的激发。4.2 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在进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时,笔者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1)通过采用现场教学法和工地实习活动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识图能力的教学中,就采用了现场教学法:在施工现场,通过工程图纸,让学生对照工程实际识读图纸,学生对识图知识有了感性认识。(2)通过口试的方法测试了解学生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怎样,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可得知。这种方法能较好的反映学生实践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如果学生应付了事,没有认真去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时,回答问题通常会漏出破绽。就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4.3 加强了学生协作性的培养

笔者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思想,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讨论会、座谈会、模拟“图纸会审”等方式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学生在小组中围绕一个主题和问题,发表见解,经集体讨论和交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这样使参加讨论的每一位学生对同一问题,获得多方面、较深入的认识,有助于思考能力、交往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团队精神、集体观念的培育,使学生的

合作精神得到提升。

通过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对提高课程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还需在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努力探索,使《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向精品课程的目标迈进。

[责任编辑:程 娟]

识图课程教学改革 篇2

1 建筑构造与识图的教改思路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 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 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应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方式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模式。笔者经过几年的建筑构造与识图的教学之后, 更深切的感受到了本课程传统的知识架构与教学模式对于现今的高职教育有着诸多不能契合的地方, 为了更好的上好这门课程, 我对本课程有如下几点总结。

1.1 将课程体系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 并在教学中大力引进标准图集的配套识读

“建筑构造与识图”中的建筑构造部分, 教学任务之一是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理论, 了解房屋各部分的组成、科学称谓、功能要求。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知识点比较多, 但是前后知识点之间多有相通之处, 举例说明, 比如民用建筑的防水构造, 从课程开始的基础, 到后面的楼层、屋面、门窗等多有涉及, 如果按照基本构件的顺序讲解, 那么无形中在增多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同时不利于学生从根本上掌握构造原理, 只能是知道一点就懂一点, 而作为教师[3]大多是按教材章节顺序进行讲授, 把房屋建筑从基础到屋顶各构成部分的作用、类型、构造要求和构造做法讲一遍, 如此往复循环, 学生跟着教师机械性地学习, 教学效果可想而之。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注重理解和掌握构造原理, 对于繁多复杂, 枯燥难记的建筑构造做法, 掌握了建筑构造原理, 不但能知道怎么做, 还能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并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而且建筑构造的做法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的更新, 只要掌握了构造原理, 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新做法, 都能很快理解并掌握, 因此在高职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 我们仍需强调对原理的理解。

建筑构造做法众多, 但是书本由于篇幅所限, 只能列举一二, 大量的常用做法需要参考图集, 图集也是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助手, 提早在教学中引入图集可使学习与实际更加贴近, 实现与今后工作的零接轨。

1.2 结合实际的工程图纸与施工现场进行形象化教学

“建筑构造与识图”这门课程, 综合性、实践性和专业性比较强, 课本内容大多枯燥无味, 而课程作为基础课程,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要进行学习。此时的学生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 如果教师讲课只是平铺直叙仅凭口头讲解构造做法, 那么学生收获的只是一头雾水。特别是讲到“建筑识图与构造”构造部分, 虽然教师在备课和讲课上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学生学起来却很吃力, 尤其是多种构造做法同时讲解, 觉得老师讲得云笼雾罩, 自己听起来似懂非懂, 课堂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很差。长期这样下去, 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建筑构造与识图”中的讲到的构造节点, 大部分在建筑物完成以后即被封闭在内部, 平时不容易观察得到, 因此教师在课程中应提供大量的图片, 先从视觉直观上给学生以印象, 如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同时结合施工现场的参观, 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同时施工现场的教学能增加学生与行业的接触机会, 这可以为他下一步的学习甚至是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譬如我们在讲到砌体结构加固措施之一:圈梁与构造柱的构造时, 因圈梁和构造柱的断面尺寸一般与墙体尺寸相同, 房屋竣工后就看不见了, 所以在学习时学生总是无法想象圈梁和构造柱在房屋建筑中是什么样子, 与别的梁柱到底有什么区别。因此在教学前笔者先将学生带到本校的实训基地构造节点处, 从直观上先看一下什么是圈梁, 什么是构造柱, 它们是个什么样子, 然后再回到课堂来讲解它们的作用, 位置, 至此学生对圈梁与构造柱已经有个大致的轮廓, 此时再引入图集, 详细讲解圈梁与构造柱的构造做法, 那么学生就能够从实际到书本, 从直观到系统比较全面比较深刻的了解这两类构件了。再比如楼梯的构造中, 楼梯按照结构类型可分为板式楼梯与梁式楼梯, 但是由于学生缺乏结构的基础, 因此对这两个概念是难于理解的, 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先观察身边的这两个类型的楼梯, 比较它们的尺寸, 外观的不同, 然后再回归书本讲解概念, 那么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并且印象比较深刻, 所以, 教师应组织学生多走出去, 实现理论知识讲授和工程实践指导零距离结合。

1.3 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板书可采其优点

现代社会的信息高度发达, 对事物的表现手段也呈现多元化, 在教学中适当的引进多媒体等现代技术,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职院校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过程中总结出了很多好的教学经验。电化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方向,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电视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 可不受空间、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随时再现所要学习和观察的建筑物, 并且可以从多种角度、多种层次上来观察。它与传统授课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 现代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增加课堂信息量, 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学习更多的知识, 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工具, 制作了电子教案。在多功能教室中, 利用Power Point幻灯片, 将文字和图形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画面中, 在动画、图像、声音相结合的教学中, 轻松愉悦地学到知识。图片从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的施工图中截取构造图样, 特别是从正在施工或已竣工的实际工程项目中选取构造图样, 增强了构造内容的直观性。电子教案信息量较大, 内容直观、生动, 通过视觉及听觉的双重刺激,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影像资料教学。

2 结语

将上述几个要点在教学中经过几年的实施观察,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增加了系统性, 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了主动性,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不过过程中也出现了几个问题, 比如由于学生主动性的差异, 学习效果比原先的学习模式下的效果存在更大的差异,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4.

识图课程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建筑设备及识图 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035-02

一、目前《建筑设备及识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几十年来,建筑设备工程课程的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材建设、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已很难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具体如下:

1.教材、规范陈旧,与建筑设备技术的发展不能完全同步

我国目前各大院校采用的《建筑设备及识图》教材,在内容设置及形式上均沿用上世纪70年代末前苏联的高等学校教材《房屋卫生技术设备》编写大纲和各章节内容安排,虽然经过多次修编,但是许多内容仍需进一步改进。当前新型建筑设备及其技术不断涌现,以往陈旧的概念亦在慢慢隐退,旧的教材内容及其体系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在《建筑设备及识图》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建筑设备的重要性,有时候会增加部分规范、图集、标准等内容,由于规范、图集的更新速度太快,往往会出现一些过时的版本,造成了理论教学跟不上实际的情况。

2.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没有体现专业特色

《建筑设备及识图》是土建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有的教师为了备课方便,所有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一致,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没有体现出专业需要及专业特点来。

3.理论研究不足

与《流体力学》、《水质工程学》、《结构力学》等课程相比,《建筑设备及识图》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尽管近几年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本学科的新技术、新研究动向、新设备、新设计方法及其新规范和标准的发展,实际设计、施工等条件的千差万别,造成本学科在实践应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较多,急需高校及相关研究部门的理论支持。但在目前的高等教育框架下,《建筑设备及识图》学科难以形成良好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其理论研究环节存在明显落后于实践应用与发展的弊端。因而,本学科的理论研究进展难以做到引领和指导实践,甚至落后于实践发展。

4.理论太多,结合实际工程实例太少

《建筑设备及识图》发展很快,随之涌现出大量的建筑设备新技术、新规范、新设备、新材料、新设计、新施工方法等。由于高校课程课时设置及新技术传播应用时间滞后等原因,教学授课过程难以将课堂内容与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学生在校所掌握的知识点与实践存在一定的差别。

5.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没有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方式

据了解,目前各高校教师在《建筑设备及识图》课程教学中,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有的教学内容是过时的,这样会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是生产、生活中较新的知识。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是普通的教师教授法,没有其他的诸如课堂讨论法、图片展示法、室外参观、对比学习等方法。

教学实践环节形式单一,缺乏各专业的协调和管道综合训练,不能满足就业市场形式多样化的要求,即学生就业除了在设计院工作之外,有很大部分的学生进入到房地产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建筑安装公司等。

尽管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建筑设备及识图》课程的教学手段已从过去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方法,逐步转化为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但目前教学课件的制作只限于PPT,形式过于单一,急需改进。

二、《建筑设备及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及建议

鉴于《建筑设备及识图》课程具有应用性广、实践性强等特点,其课程教学改革应以强化实践教学为主,注重“四个结合”原则,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建筑设备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试验技术内容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本科教学与科研设计相结合,针对《建筑设备及识图》发展及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对目前高校相关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建筑设备及识图》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以达到培养具有广博基础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多样化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1.合理选择教材

教师在上课前,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了解专业需要及专业特点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的教材,如若教材中有不足的部分,还应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增加其他的参考书,以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同时,应注意教材内容的更新,使之较好反映当今建筑设备的技术发展水平。

2.编制合理的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选定教材之后,应根据专业的特点、需求、该专业与建筑设备的关系及影响,并结合课时安排有针对性的编制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有针对性、超前性、代表性;并根据教学大纲有选择性地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的教学内容。比如,建筑学专业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掌握的重点是建筑设备的基本知识及其建筑设备对建筑外观、空间使用的影响,如何布置设备及设备用房,既有利于建筑功能的使用,尽量减少管道、设备占用空间,造成浪费,又有利于建筑的美观和安全,而类似流体力学、水力计算等内容应该减少甚至去除;土木工程专业掌握的重点是建筑设备对结构是否有影响,屋顶水箱增加了结构的负荷,增加了结构尺寸,进一步使得造价增加。管道穿越墙、穿越基础会影响建筑的安全和结构尺寸,进一步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及其价值;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掌握的重点是建筑设备的基本知识,建筑的用水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与运行维护管理的水平和费用,但同时还要注意与暖通空调及建筑电气专业的相互协调,更好的处理建筑空间利用的问题,减少相互间的影响;工程造价专业掌握的重点是建筑设备的基本知识,并能准确无误的识读建筑设备相关的施工图纸及相关的施工工艺,以确保工程预算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

3.加强纵向与横向科研的相结合

由于《建筑设备及识图》课程研究所需要的设备较多,投资较高,且其研究成果的紧迫性、实践指导性不如其他课程,针对其纵向课题较难申请的现状,与各企业和相关单位相联合,加强横向课题的研究,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以此为契机发展建筑设备的理论研究,加强其实践性环节有利于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4.理论教学结合工程实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收集工程实例并精心穿插到各教学章节中,放到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将一些典型工程实例作为课外补充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把教材与实际工程对比起来学习,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科书多以理论为主,工程实例较少,因此,如果在教学中能够结合一些工程实例,对具体工程进行介绍和剖析,将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走出教室,融入社会的大课堂,外出参观、调研高层建筑中的各建筑设备系统,并据此写出调研报告,对工艺及运行管理中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工程角度去思考问题,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5.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讲授与工程实际的紧密结合,正确把握好课程与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采用启发式、课堂讨论法、图片或视频展示法、参观法、对比学习法、情景教学法、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参与本课程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和思维。比如,在讲到暖通空调和建筑电气的时候,应把他们与给排水的内容进行对比,给排水中有管道、阀门、用水设备、水泵房、管道井等内容,暖通空调中有水(风)管、阀门、用水设备、空调机房、风井等内容,建筑电气中则有导线、开关、用电设备、配电室、电井等内容,通过分析对比后,学生能较快的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学生课下思考完成后,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与方法,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方式上尽量采用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其能在短时间内传输、储存、提取或呈现大量的图形、图象、活动画面等方面的信息,并配合着部分板书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在一起,缩短了学生的实践认知过程。开发多媒体研究课件作为真实研究的补充,在原有的PowerPiont课件形式下,增加采用新的Flash、3DMax等课件制作软件,使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丰富多彩,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机房或者电脑展示天正给排水软件、BIM等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能收集大量的课堂讲授的素材,信息量加大,讲授效率提高,并能及时更新内容,改进备课方式,从而能很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6.优化课程结构,拓展教学内容

首先注重《建筑设备及识图》课程与本专业前接课程及后续课程有机地衔接。学生在对《房屋建筑学》、《水力学》、《泵及泵站》、土建工程基础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能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后,进行本课程的讲解,其中穿插讲授上述课程在本学科中的应用,为后续将要进行的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奠定基础。

其次注重其他学科知识对本学科的影响及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为了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在《建筑设备及识图》课程中应增加工程安装、工程概预算、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编制工程设计文件等内容,并对课程作进一步的精选、整合和精简,做好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

合理安排每堂课的教授内容尤为重要。在正式授课前演示与本次课程相关联的内容、关键知识点及本次内容应完成的目标等,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便于控制课堂教学进度,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7.多种实践教学形式相结合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构建由“认识实习、课程实(试)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课程调研”等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复合实践性教学体系;压缩课堂理论教学学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课程融入工程实践的环节,重视实习环节,拓展课程设计类型。根据教学进度和安排,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走出教室,参观水泵站、室内游泳馆、室外景观水、中水处理站、建筑雨水、管道井、配电室、消防控制室、卫生间进排风口等,调研建筑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等,对工艺及运行管理中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看法,撰写调研报告。在毕业课程设计及其毕业设计阶段尽可能鼓励并推荐学生到各设计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实际课题设计及演练,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针对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信息,合理调整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内容,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与设备生产厂家、设备销售厂家、建筑科学研究所、设计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友好合作,及时了解相关的产品、技术攻关成果及施工工艺,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引人到专业课教学之中,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学科发展的前沿紧密结合。同时,结合目前建筑设备学科,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引入,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同步,不断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并更新教材。

8.选择合适的考核方式

根据《建筑设备及识图》课程特点,对学生的考核应淡化技术细节,重视工程原理和方法考核,重视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因此,考核应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成绩可以是考勤、大作业、课程实习等),闭卷与开卷相结合,考场内与考场外相结合,考试与设计作业相结合,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出现学生应试能力强,实际能力差的现象,使考试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三、结论和展望

《建筑设备及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以上措施和建议是本次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以强化实践教学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旨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学到的多学科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实现从重视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培养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的“知识目标观”向以学习方法为主的“能力目标观”转变;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观”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观”转变。因此,本课题的探讨符合新形势下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和专业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小华,周晓峰,谷丽.浅谈建筑设计与建筑设备设计的配合[J].煤炭技术,2003,22(2):64-65

[2]CIBSE.注册建筑设备工程师手册[M].龙淮定,王曙明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赵志曼,白国强.建筑设备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4]何芳,邵林广.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建设职业教育,2007,3:33

[5]郑丽敏.建筑设备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4):51

[6]曹辉.《建筑设备》课程教学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8(4):77-78

[7]蒋白懿.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2(1):53-55

作者简介:

识图课程设计 篇4

1.1 目的要求...................................................................................................................2 1.2 设计条件...................................................................................................................2 1.3 设计内容和深度.......................................................................................................2 1.4 设计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楼梯构造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目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2.2 设计条件...................................................................................................................3 2.3 设计内容及深度.....................................................................错误!未定义书签。2.4 设计说明...................................................................................................................4 结束语 ················································································································ 6 1 墙体构造设计

目的要求

通过本设计掌握:①墙段与洞口的尺寸如何确定;②强身的剖面组成及构造方式。

设计条件

⑴根据某中学教学楼平、立、剖面图进行设计,见图1-4-1

⑵采用砖墙承重,砖块尺寸240mm×115mm×53mm,内墙厚均为240mm,外墙240mm(寒冷地区可做370mm外墙),若需加设大梁承重,支撑大梁的砖墙可加壁柱。

⑶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大梁、过梁。⑷采用木门窗,窗洞大小安窗地比计算(教室窗地比为1/4,其他用房为1/6—1/8)。

⑸内外墙均做抹灰饰面。⑹楼地面做法学生自定。

⑺一层室内地坪标高为±0.00.设计内容和深度

本设计用3号绘图纸,工具线绘制完成下列内容:

1.3.1底层局部平面图(具体范围见图1-4-1)

1:100 ⑴画出纵横定位轴线和轴线圈,定义轴线号 ⑵标注轴线尺寸、洞口尺寸、内部墙段尺寸。

⑶按采光要求及立面设计的美观要求开设窗洞口。⑷在外墙处标示散水,标注散水宽度及坡度。设有明沟或暗沟的应同时标注。⑸画出门扇(开启方向一般按内门内开、外门外开)。⑹标注室内外地面标高。

⑺选择一处窗洞口进行详图设计并标注详图引出符号。⑻标注图名及比例 1.3.2 墙身剖面节点详图1:10 ⑴按平面图上详图索引位置画三个节点详图(墙角即散水、窗台、过梁),布图时要求按顺序将1、2、3节点布置在一条垂直线上。

⑵标注各点控制标高(防潮层、顶面、过梁底、楼层、地坪等)。⑶画出定位轴线及轴线圈。

⑷按构造层次表示内外抹灰、踢脚板、楼板、地坪、窗框等处的关系。⑸按制图规范表示材料符号并标注各节点处材料、尺寸及做法。⑹标注散水(明沟、暗沟)和窗台等处尺度、坡度、排水方向、。⑺标注详图名及比例。

1.4设计说明

1.4.1 ⑴按采光要求及立面设计的美观要求开设窗洞口(参照参考资料P1)

办公室窗:400×3600/6=32410000 预设窗洞口高为2100则宽:3240000/2100=7071.4 因为窗地比为1/6-1/8,所以办公室窗宽取1500 卫生间窗:(1200+5400)×3600/6=3960000 预设窗洞口高为2100则宽:3960000/2100=1885.7

因为窗地比为1/6-1/8,所以卫生间窗宽取1800.教室窗:(1200+5400)×9000/4=14850000

预设窗洞口高为2100则宽:14850000/2100=7071.4

将其分为两个小窗和一个大窗则小窗宽分别为2100、2100,大窗宽为3000。

⑵确定各墙段尺寸。原则上墙段都要符合砖模即(n×125—10)的倍数,式中n为墙段内包含的半砖数,115是半砖的尺寸,10是标准灰缝的大小。符合砖模倍数的墙段尺寸为365m、490mm、615mm、740mm、865mm、990mm、1125mm、1240mm、1365mm、1490mm等,但这些尺寸都不符合基本模数100mm的倍数,所以允许在确定墙段时对上述标准墙段尺寸作些调整。1000mm以下的墙段允许调整的幅度为正负10mm,例如740mm的墙段可在730~750mm内调整;1000~1500mm的墙段允许调整的幅度为正负20mm,例如1365mm的墙段可在1345~1385mm内调整;大于1500mm的墙段允许调整的幅度更大,无须再考虑砖模。

⑶画建筑平面图稿——定位轴线,墙、柱断面和门窗洞口

⑷标注轴线尺寸,洞口尺寸,内部墙段尺寸。⑸标注室内外地面标高,并选择一处窗洞口进行详图设计并标注详图引出符号

⑹标注图名及比例

⑺铅笔描深

1.4.2 ⑴画出定位轴线及轴线圈。

⑵按平面图上详图索引位置画三个节点详图(墙角、散水、窗台、过梁、圈梁、板、卷材防潮层、地坪)。

⑶按制图规范表示材料符号并标注各节点处材料、尺寸及做法,标注散水、窗台等处尺度、坡度、排水方向。

⑷按构造层次表示内外抹灰、踢脚板、地坪窗框等处的关系。⑸标注详图名及比例。2.楼梯的构造设计

目的要求

通过本设计掌握:①楼梯布置的基本原则;②楼梯的组成及承重结构布置方案;③楼梯的细部连接构造方式;④楼梯的装修特点及基本方式。设计条件

⑴根据墙体构造设计任务书中的某中学教学楼平、立、剖面图完成该教学楼左端次要楼梯的构造设计,楼梯间的平面尺寸为7200mm,开间3600:;层数3层,层高均为3600mm,女儿墙高1200mm(本次设计中楼梯间不上屋顶)。⑵楼梯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梁承式楼梯。梯段形式、步数、每步高宽、栏杆形式、材料及尺寸由学生自定。

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砖墙承重。⑷楼地面做法学生自定。

⑸楼梯间窗可用木窗、或采用钢筋混凝土花格。

设计内容及深度

本设计用3号绘图纸,工具线绘制完成下列内容:

各层楼梯平面图1:30-1:50,标注并表达如下内容:

⑴楼梯开间方向三道尺寸:轴线尺寸、净开间尺寸、梯段及梯井尺寸; ⑵楼梯进深方向三道尺寸:轴线尺寸、净进深尺寸、梯段长度及平台尺寸; ⑶上、下方向及踏步宽、踏步数; ⑷各平台标高(标注完成面);

⑸引出楼梯剖面剖切位置及剖面编号。

楼梯剖面图1:30-1:50,画出楼梯从女儿墙顶到室外地面的完整剖面,表达并标注如下内容;

⑴水平方向二道尺寸:楼梯的定位轴线及开间尺寸、顶层及底层的梯段和平台尺寸;

⑵垂直方向三道尺寸:建筑总高度、楼梯对应的楼层层高、各梯段的高度(踏步高×该梯段踏步数=梯段高度);

⑶标注各楼层标高、各平台标高、室内外标高;

⑷标注楼地面装修做法;

⑸引出详图。

楼梯详图1:10 设计楼梯的连接构造及细部装修,选择典型部位进行详图设计,要求详图能基本表达设计意图,并具有可操作性。按图例表示详图的构造层次、材料类型、尺度、连接方式并标注。详图应选用以下部位的做法(2-3节点)⑴扶手-栏杆-梯段的连接(临空扶手); ⑵扶手-墙的连接(靠墙扶手); ⑶栏杆细部构造及装修做法; ⑷踏步防滑条及装修做法; ⑸梯段与平台梁、梯斜梁与踏步板、梯斜梁与平台梁等处的位置关系及联接方式 2.4 设计说明

(1)2.4.1 根据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层高计算每层楼梯踏步高和宽,楼梯长 度和宽度以及平台宽度,确定楼梯结构和构造方案: ①梯段形式:板式或梁板式(矩形梯斜梁或锯齿形梯梁)、埋步或不埋步。②平台梁形式:等断面或变断面。

③平台板的布置方式:平行于平台梁或垂直于平台梁。

相关计算

①根据层高H和初步选踏步高h确定每层踏步数N 2h+b=600—620mm或h+b=450mm N=H/h 根据书221页表11.1,可得h可取150则根据h+b=450mm,可得b=300mm

N=3600/150=24 ②根据踏步数N和初选踏步宽b决定楼段水平投影长度L L=(0.5N-1)×b L=(0.5N-1)×b=(0.5×24-1)×300=3300 ③根据楼梯间开间净宽A和楼梯井宽C,确定楼梯宽度B A=3600-240=3360mm,楼梯井宽可设80-200mm,取200mm,则楼梯宽度B=(A-C)/2=1580.④根据初选中间平台宽D1D1B和楼层平台宽D2D2B以及楼段水平投影长度L检验楼梯间进深净长度E D1LD2E 如不能满足可对D1、D2、L值进行调整

E=5400+1200+600-120=7080 经调整得出D1D21890

⑴画出定位轴线及轴线圈。

⑵画出楼梯剖面图并按要求标注尺寸。根据计算的踏步级数和踏步的高度,首先画出全部踏步的剖面轮廓线,然后按所选定的结构形式画出梯斜梁高或板式梯段的板厚,确定与平台梁的连接方式(埋步与不埋步),画出平台梁,最后布置两边的平台板(平台板宽度参考当地图集,需要计算布板并做板缝处理),最后画出端墙及门窗。

⑶根据剖面图调整好的尺寸,画出楼梯底层、二层和顶层平面图,并按上述要求标注尺寸。⑷最后完善剖面图2结束语

经过两星期的磨练,我开始慢慢觉得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真的不是一门好学的科目,更不是一门容易得到的饭碗。从接受任务到执行任务,再到上交任务,这两个星期让我过的好充实,我突然有种时间不够用的感觉,也感觉好累,画图的时候刚开始真的不敢下笔,画着画着也就慢慢变好了,只是画完以后图真不怎么好看,又重画,画完以后还得把细小的部分改一改,真的好考验我的耐心,不过累是累了点,但是学到一些东西,房屋的构造基本知道了原理,怎么设计,设计的原理,以及根据什么来设计,比如说窗地比,门的设计,楼梯宽度等等,现在就是上楼的时候我都在想楼梯的设计、建造,观察着周围的建筑。

汽车识图教学反思 篇5

由于本学期学生学习时间较紧张,学生不能做大量的习题训练,所以,选择了比较具有特点的图形带领学生进行练习,还把第四章相关的内容揉到了作图训练中,使学生在有限的绘图过程中,迅速的熟练作图过程,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断探求和总结作图技巧,并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将其中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方法进行推广,以提高学生整体的制图水平,效果比较明显。在《汽车识图》课程里有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采用讨论的形式比较好,例如,本月所学为了表达机件上某个部分的内部结构,有时既可在左视图中进行剖切,也可在俯视图中进行剖切,此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两种剖法的各自特点,从而得出最合适的表达方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参加学校统一考试之前力争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绘图知识。

根据我校教学改革的方针,汽车运用与维修基础系列课程改革总方案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达到传统制图课的最终要求,还要掌握CAD绘图的内容和计算机绘图的技巧,以及公差与配合在图纸上标注的有关内容。要完成教学任务,如何进行教学才能保证质量,必须通过认真的分析,制定出科学的实施办法。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和学习,我深知中职学生基础不好、学习能力较差、空间想想能力不强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情趣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和关键点。而《汽车识图》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必须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多次强调本门学科的重要性,这也使得学生尽力而为地做好了老师布置的每项任务,上课能够专心致志的听讲、认真及时独立地完成《汽车识图习题集》。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大纲 篇6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 课程学时:36 课程安排: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开设的意义、作用和地位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建筑工程图样的绘制、识读原理和方法。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无论是建筑房屋还是修建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电站等,都离不开工程图样。工程图样是表达设计意图、交流技术思想和指导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作为建筑工程方面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绘图和阅读本专业的工程图样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从事工程技术工作。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贯彻国标要求,培养绘制和阅读土建图样的基本能力,并掌握仪器绘图、计算机绘图的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研究在二维平面上表示三维形体的图示法;研究在平面图形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图示法;掌握工程图样的绘制、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画图和读图的技能。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投影的基本原理,通过制图理论的学习和制图作业的实践,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绘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掌握应用各种图示方法来表达土木工程建筑,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基本要求:

1、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有较熟练的绘图技能。

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和作图方法;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和画法。

3、能绘制和识读建筑与结构施工图。所绘图样应符合制图国家标准,并具有较好的图面质量。

4、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5、培养认真负责的绘图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

投影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1.1 投影概念 1.2 正投影特性 1.3 点的投影 1.4 直线的投影 1.5平面的投影 教学时间:4学时

第二章

平面立体

教学内容: 2.1 概述

2.2平面立体的投影 2.3平面切割平面立体 2.4 两平面立体相交 教学时间:4学时

第三章

曲线、曲面与曲面立体

教学内容: 3.1 曲线

3.2 曲面的形成和分类 3.3 回转体及其表面上的点 3.4 曲面立体的截交线 3.5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交 3.6 两曲面立体相交 教学时间:6学时

第四章

轴测图

教学内容:

4.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4.2 正等轴测图 4.3 斜轴测图 教学时间:2学时

第五章

制图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5.1 制图基本规定 5.2 绘图工具及仪器 5.3 几何作图

5.4平面图形的尺寸与线段分析 5.5 绘图的一般步骤 教学时间:4学时

第六章

组合体的投影图

教学内容: 6.1 概述

6.2 组合体的投影图画法 6.3 组合体投影图的尺寸标注 6.4 组合体投影图的阅读 6.5 徒手画图 教学时间:4学时

第七章

图样画法

教学内容:

7.1 投影法与视图配置 7.2 剖面图 7.3 断面图 7.4 简化画法 教学时间:4学时

第八章 建筑施工图

教学内容: 8.1 概述 8.2 总平面图 8.3 建筑平面图 8.4 建筑立面图 8.5 建筑剖面图 8.6 建筑详图 教学时间:4学时

第九章

街沟施工图

教学内容: 9.1 概述 9.2 基础图 9.3 预制装配式结构图 9.4 现浇整体式结构图 9.5 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

第十章

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

教学内容: 10.1 概述

10.2 室内给水排水施工图图

第十一章

AutoCAD绘图基础

教学内容: 11.1 概述 11.2 基本绘图命令 11.3 辅助绘图工具 11.4 二维图形编辑

11.5 图层、线型、颜色与特性 11.6 文字标注与编辑 11.7 尺寸标注与编辑 11.8 图块及图案填充 11.9 综合应用实例

四、课程教学的原则性建议

由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及实践性,教学难点相对较多,需要极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性思维。因此上课难度较大,学生理解记忆也较为困难。为此,教学方法上将全过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法。

五、课程教学考核方法和标准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一定量的学生自学内容、课堂的讨论、指定和不指定时间的答疑、课程结束后的考查前夕安排2-3天的时间进行答疑辅导、课程结束后的试卷考查等环节。同时还要进行上课出勤考核,缺课累计时间超过课程总学时20% 的学生将失去考查资格。平时出勤考核与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40%,考查试卷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六、课程教学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莫章金、毛家华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参考书目:

何铭新,郎宝敏,程星铭主编 《建筑工程制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莫章金等编著《建筑工程制图》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T50001-2010)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T50103-2010)总图制图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T50104-2010)建筑制图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七、教学大纲编写人、审定人

识图课程教学改革 篇7

一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

士官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 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 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针对汽车电路识图课程的教学特点, 按模块安排教学内容, 如按照教学内容的衔接、递进关系, 可设置汽车电路识图基础、汽车主要电气系统电路图的识读、典型全车电路图的识读三个模块。在汽车电路识图基础模块可设置汽车电路图的类型、汽车电路图的图形符号等项目任务;在汽车主要电气系统电路图的识读模块可设置汽车电源电路图、汽车起动电路图、汽车仪表电路图、汽车信号电路图、汽车电控系统电路图等项目任务;在典型全车电路图的识读模块可根据我军装备的主要车型, 设置军用乘用车、军用指挥车、军用运输车电路图的识读等项目任务, 每个项目任务可以以一种主要车型为主进行教学, 如在军用指挥车项目中, 可以以勇士车全车电路为主进行介绍, 同时附带介绍猎豹、猛士车的电路特点。在每个项目任务中的编排中,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训任务的有机结合, 既为学员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又加强对其实际分析、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准确把握电路图特点规律

要提高汽车电路识图课程的教学效果, 就要不断进行教学归纳与总结, 准确把握电路图的特点和规律。汽车电路图的种类较多, 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课程教学时, 要做好几种常见汽车电路图类型的对比, 比如汽车常见的电路图有线路图、原理图、线束图等几种类型, 其中线路图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表达方式, 图中既有电气设备的图形符号, 又有电气设备外形特征图形, 使整个电路图读起来更为直观简便。但它不能清晰、方便地反映各电器系统的工作原理, 且识读所需时间较长, 随着汽车电路的日趋复杂, 这类电路图越来越不实用。

电路原理图是以电路连接最短、最清晰为原则进行布置, 不仅表达了电器之间的连接, 又体现了电气设备内部电路的情况, 便于分析各电器工作时电流的具体路径, 了解其工作原理。因此应用非常广泛;而线束图一般不会详细描绘线束内部的电线走向, 主要表明线束与各用电器的连接部位、接线柱的标记、线头连接器的形状及位置等, 该电路图非常便于安装、配线、检测与维修, 如果将此图各线端都用序号、颜色准确无误地标注出来, 再与电路原理图结合使用, 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掌握了常见电路图的特点规律后, 再进行相关电路图识读要领的教学就会轻松很多, 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汽车电路识图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 适合基于工作过程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模式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选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演示、仿真模拟与实物教学相结合教学手段。教员在讲授过程中切忌采用“填鸭式”“满堂灌式”教学, 而要加强对学员思维过程的引导, 注重与学员的互动、交流, 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真正发挥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把汽车电路识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在一起, 对学员采取“边教边练、边练边教”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并通过检验学员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来反思教学, 促进教员在教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结合教学实际, 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实训条件建设, 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 开发集电路图识读、电路故障模拟、电路故障检测、电路故障排除于一体的教学仿真软件等;不断丰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完善网络课程的交互功能, 便于学员利用校园网进行自主学习, 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教员进行讨论和交流;自行设计制作或购买相关实训装置, 改进传统单纯笔试的考核方式, 加大实践性环节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 提升电路识图的“实战化”水平, 彻底摆脱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模式, 只有将电路图的识读与相关电路故障的检测与排除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锻炼学员的电路识图及应用能力, 为今后的岗位任职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也正是汽车电路识图课程的教学目的所在。

四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汽车电路识图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质量, 学校原先长期从事学历教育, 现在虽已转型为士官教育, 但学历教育的影响还客观存在, 教员要想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实现真正的转变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 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电路识图课程在学校开设的时间不长, 课程建设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任课教员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 对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内容的把握上还处于总结、摸索阶段, 师资队伍的建设任务显得尤为现实和迫切, 在建设过程中应主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1. 创新教育理念

为了提升学员的知识、能力水平, 必须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员队伍。“双师型”教员队伍应树立“教、做、研”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

“教”首先要搞好理论教学, 在理论教学中要突出部队车辆装备电路图的特点;“做”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研”在“教”和“做”的教程中,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方法, 改善教学手段, 提升教学质量, 其目的要突出“有用、应用”。

2. 创新培养途径

识图课程教学改革 篇8

关键词:建筑制图与与识图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c)-0090-02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一个很实用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制图与识图能力。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主要教学专业服务:建筑工程、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专业。为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纸,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建筑制图与识图》作为建筑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分析

近年来工程图学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不断推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其中教学内容大多数是形式的变化,并没有很大实质的改变。例如章节先后顺序的调整或者章节名称的改变等。但是不论怎么改变,《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重点仍然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画法几何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投影的基本知识、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组合体的投影图的绘制与识读、轴测投影的绘制等;另一方面是专业制图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等方面内容。而教学方法的改革确实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进行改革,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必要的,需要经过多年进行经验总结。因此,该文结合《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主要内容,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内容进行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希望在不断地总结和改革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并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任务和性质,按照课程的教学大纲,现将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总结如下。

2.1 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对学生简单的知识传递,教给学生自学,促进课前预习,鼓励学生提问,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使学生的心灵能够跟上老师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够经过发问、答复、点评的互动,达到教学相长,以取得较好地教学效果。

在课后布置练习题,及时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并在每章节结束后,在课堂上以本章习题为例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进行具体操作完成,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归纳。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重点之一是画法几何知识,学生对这部分的学习需要充分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这部分中的点、线、面的内容是基础内容,如何清晰直观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好,关键是空间概念的建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以教室为空间体系来建立空间体系,学生非常直观,而且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能不断地观察提问学生的学习动态,保证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另外,学生建立了空间概念后,如何将空间概念转化为平面图形绘制,也就是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将空间体系进行展开,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做好的空间体系小模型或者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展开整个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清晰看到整个过程,而且可以现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学生通过完整的教学过程后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为后续知识奠定不可缺少的基础。

2.2 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在实践教学上,我们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方法,如实物教学、实训教学、现场教学等。

实物教学——通过对实际物体为例来讲解本课程相应知识点,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使学生能快速、牢固地掌握本课程的相应知识点,如在讲解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时,采用这种方法就取得了很好地教学效果。任何复杂的建筑构件,从形体角度来看,都可以看成是由一些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称为组合体。如何快速而准确地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是学习本门课程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以一两个例子来解决所有问题,因为建筑物体是多变的,因此,通过拿来各种各样的实际物体来练习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实物的形状非常直观,学生能快速、准确地绘制出物体的三视图,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对常见物体的三视图的绘制,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实训教学——实训教学包括:识图实训和绘图实训。

识图实训:是在学生具备了投影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平面与空间的转换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识图这部分知识是本门课程的难点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起来比较烦琐,学生理解也比较困惑。经过长期的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即学生运用成套的积木模型,通过识图将其平面图形亲自动手摆出立体实物。通过积木模型识图实训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绘图实训:本课程教学重点之二是专业制图知识,由于学生目前专业知识刚刚学习,再学习专业制图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实际的绘图操作,有助于学生制图和视图技能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因此在绘图实训这一环节中,学生绘图对象是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实验楼等。以现有的建筑物为对象进行绘图实训,不仅增加了绘图难度,同时在绘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识读能力。这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3 结语

总之,《建筑制图与识图》是一门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有专业课的专业性特点,又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培养出具备本专业高素质的学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了课程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董美婷,刘怡.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19):127.

[2]刘军.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 2016(10):257.

[3]王建.积木模型在组合体投影解题中的应用[J].技术与应用, 2015(7):166.

上一篇:素质拓展项目下一篇:学术会议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