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2024-06-12

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通用12篇)

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篇1

一、课题简介于选题依据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换言之,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实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在学校出现时,它便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产生并且存在于“文化世界”中了。而且,一种文化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群体、同类文化和物质载体。

1.群体,是指有整体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共同利益、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协作的整体。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文化的本体是人,“文化就是人类生活的表现”,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文化是一定人群共同拥有的东西,而不是个别人的专利”,个体的人只是一种文化的表现者,群体的人才是文化的创造者。

2.共同的文化意识。在共同的行为准则的约束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就形成了既源于社会又高于社会文化的共同的文化意识的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

3.校园文化产生的物质载体。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出现的学校中。严格意义上讲,上面所论述的“校园文化”还不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校园文化,但它是今天的校园文化的历史渊源。

同过对地方大学的校园文化的调研,能得到哪些启示?能得到怎样的借鉴,从而更好的发展贴合军校实际情况的校园文化呢?我们四人利用寒假时间,对地方大学的校园文化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流程

我们于1月15日正式成立调研小组,明确了调查目标,制定了详细的调查方案。在准备阶段,我们做了资料查询,关系联络,时间计划,小组分工等一些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1月16日至1月21日为调研阶段,我们按照小组分工完成了这次调研。

我们先后进行了这样几个调研项目:

1.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校园文化对高校的作用和影响。找出重点调研方向与内容。

2.利用高中同学的人脉资源,通过他们,了解其所属高校的校园文化的有关情况,及

发展形势、成果和问题。

3.我们将所有的调研资料汇总整理,形成了调查报告。

三、调研成果

近年来,各高校都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了环境育人的途径。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一)大学精神的失落。

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其基本内容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可是看今日的大学校园大学精神何在?是在发展中消失了吗?还是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过浓的功利性,使大学把更多的资金、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去研制新型的科学技术、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实用性成果、如何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上,而对人文精神大为忽视。不少理工科学生连基本的中国历史常识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或许这对他们来说有点苛刻。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不只在于他为社会贡献了多少实用性财富,还在于他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和谐需要的是文明的精神。刘海洋与马加爵的学业水平应该是比较优秀的,但是他们却不能算是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合格的大学生,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文明发生了太大的偏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大学一味地突显物质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追求。洪堡曾说,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纽曼也说,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不论是高深学问,还是普遍知识,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作为研究主体的知识分子,更应该保持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是受社会物质化浪潮的侵袭,学术世俗化倾向凸显。不少教师为了金钱与地位,可以放弃了自己本应遵循的价值取向,把学术当成是谋求获得金钱与地位的路径,大量制造学术垃圾,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在这样的校园里,在大学精神失落的校园里,如何让大学生去追求提高人文素养、去热情地追求真善美呢?

(二)运行机制不当。

管理者群体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划者和引导者,但目前不少大学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甚至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来开展,把校园文化建设仅当作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育校园精神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教师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和主力,但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使一些教师缺失了教书育人的职责甚至于使少数人沦为市侩;岗位考核的压力又使教师单纯忙于完成工作量和撰写论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越来越少,从而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学生本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可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更多地将大学教育视为投资或机会。目前的工作机制使大学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未能形成合力,极大地制约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

(二)校训重复雷同。

校训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它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所大学的校训,最集中地反映了大学人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表达的是大学管理者对求学者的热切希望。久而久之,它融入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血脉和灵魂,形成为一种大学精神。因此,古今中外名校都很重视校训,并以此长期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但是,不少高校在校训用词上出现严重反复,一些学校的校训不仅用词完全一样,甚至连词的排列顺序都完全一致。付进军老师的统计表明,我国139 所高校,在校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求是”,使用的院校有57 所,占41%;其次是“创新” 一词,使用院校为54 所,占38.9%;排在第三位的是“团结”、“勤奋”两词,分别为47 所和46 所院校使用,占33%左右。同时“严谨”、“求是”用的院校也不少。校训严重雷同,无法体现学校的特色和风格,难以对教职工及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三)学风建设缺乏长效机制。

学风建设出现常抓无长效的局面原因诸多。一是忽视教风、机关作风对学风建设的示范作用。学风建设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与教风、机关作风建设等方面形成统一的系统,在大力加强学风建设的今天,高校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只重视学生学风,而忽视了教风、机关作风对学风建设的示范作用,没有把抓学风建设同抓教风、机关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其实教风、机关作风建设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学风建设,教风搞不好,就很难搞好学风。而高校对学风历来重视,但对教风、机关作风方面的问题,一般很难恰当处理,客观上给学风建设增加了难度。二是部门间协作性不强,没有形成合力。一种现象就是只有学生工作部门在抓学风建设,其他职能部门则认为与己无关。相关部门,如教务处、组织部、宣传部、图书馆、网络中心等没有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只是学生工作部门进行“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这显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与长效机制。最近几年,许多学校已明显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学风建设究竟该如何抓、怎样抓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系统的可操作的措施。或是虽有可操作的制度措施,却没有落实到实际。如:许多学校在学生一入学就叫喊着“抓学风、促

校风”,但是临到毕业也只是发几个文件,开几次会,听几次讲座而已。再者就是缺乏创新,学风建设工作打不开新局面。大多学校在学风建设中都会搞运动式的管理,被一些学生戏称为“严打”,风声一过学生又恢复到散漫姿态。所以,缺乏加强学风建设的得力的、创新的措施导致无法建立良好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开拓多种渠道重塑大学精神。

首先,精心制定和宣传校训,让大学精神深入人心。要积极制定出体现学校明确的办学方向、反映时代要求、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校训。这既是学校办学目标的集中体现,又能促进教职工爱岗敬业,团结拼搏的精神的形成,推进莘莘学子刻苦钻研、奋力进取的治学态度的确立。如北京大学“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校训体现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和雍容高雅的大学风范;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体现出清华人自强不息、严谨求是、奋发向上的精神;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愿自由之风劲吹”集中反映了斯坦福大学学术上追求真理、倡导学术自由的思想,是其大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哈佛大学的校训“让真理与你为友”体现出求真务实的大学文化。要充分发挥大学精神在校园精神中的灵魂和主导作用就必须大力宣传校训。高校应利用校报、广播、板报、电视、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校训,使之成为大学精神深入人心、团结全校师生、促进学校发展的强有力的重要载体。高校应该重视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等,做到真正的身体力行大学精神。如将学生在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将学术科技创新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文化艺术奖学金等纳入奖学金的评定范畴;设立学生学术科技与创新基金,资助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实行实验室、活动中心等场所的开放制度,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成立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加大对学生科技实践创新活动的指导;鼓励和倡导有科研任务的教师接纳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在教师考核体系中将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给学生作学术讲座、报告等作为重要指标,促进全校教师关注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拨出专款,邀请本地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到校作高水平演出,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能够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营造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使学生从中感悟科学的力量和人文韵味,产生追求真理的乐趣。

(二)建立上下齐抓共管的校园文化建设运行机制。

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特别重视。现阶段,应建立在党委领导下、以行政实施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做到条块结合、分层管理,把建设校园文化的工作落到实处。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共建意识,学校各部门、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积极参与。大学内部结构主要由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三部分组成。管理者群体在提升大学校园文化层次、构建优秀校园文化上应担负导向性职责,要理清创新理念,明确工作定位,进行制度保障。要明确规定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教师群体在育人方面的职责,充分发挥教师这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学生群体是学校的主体和工作对象,校园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充分发动、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才能达到提高他们素质的目的。因此,解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要切实进行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调整与变革,处理好三个群体之间的定位、机制、关系、作用方式,构建系统合力,这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健全、合理的微观基础。

(四)建设良好学风长效机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首先,就是建章立制,强化全院学生的学风建设意识。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内容、目标和主要措施,使全校学风建设有章可循。通过建章立制,把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计算机等级通过率、毕业生就业率和学生违纪率等作为

二级学院、相关部门的业绩考核指标,强化全院师生的学风建设意识。高校还应该加快推进教考分离和考试制度改革,考试形式多样化,以遏制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其次,就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以奖学金为主导的学生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主动学习和奋发成才上来。通过评优树典型,极大的鼓励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再者,就是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培育正确的舆论氛围。学校应注重发挥物化环境的育人功能,对校园的绿化、美化都应进行科学规划,只有科学规划,才能营造高品位的校园环境。校园内每一座建筑、每一条道路以及每一个绿化、美化景点不只给人以一种清新的感受,而且应该蕴涵着一种向上的精神,应该有意识的、有目的地在校园营造人文景观,寓人文知识于校园景点、环境布局、建筑风格、绿化美化之中。如常州工学院积极发挥常州历史上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资源优势,建造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景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教育。像“院士语林”(主要汇集常州籍院士的人生感悟、治学格言及对后学的寄语)、“秋白园”(纪念常州籍政治家、文学家瞿秋白)、赵元任先生雕塑(纪念常州籍语言学家、音乐家、科学家赵元任先生)等景点相继建成,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此外,应该尽量开设高层次的讲座。请大专家、大学者到校内讲学,内容也应涵盖教育、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学术氛围,使学生的科技和人文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不断提高。学校应该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风建设活动,通过活动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严守学习纪律、规范学习行为。高校还应该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强化正面引导、监督,利用橱窗、广播、班会以及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以诚信为主题、以考风、考纪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只有营造出勤学、上进、文明、守纪的良好校园氛围和正确的舆论氛围,学风建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感受与收获 1.制定计划要灵活,要留有处置突发事件的余地。

2.充分利用网络便利,做好调查准备。

3.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采访方式。

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篇2

2011~2013年湖南省桑植县澧源中学 (以下简称“我校”) 艺体组承担着张家界市教育学会立项的“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 其课题名称为“本土文化艺体活动进校园研究”, 该课题于2012年1月开题并实施研究。在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下, 整个实践与研究过程进展顺利, 也快接近尾声。为了知晓本土文化艺体活动进校园研究工作的成效, 2013年6月中旬我们对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2. 调查对象

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为本校师生, 包括三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和部分教师。被调查的班级覆盖我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个年级, 每个年级各选取一个班, 每个班级的整体情况在同年级处于中间的位置, 男女生人数也相当接近;被调查的教师覆盖中二、中一、中高各级别的教师, 其中有名优教师、优秀教师、课改先进个人等, 年龄大部分在30~45岁之间, 人均年龄约40岁。

3.调查方式

我们采取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 当场发卷填写, 当场收回。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92份, 其中学生发放170份, 教师发放22份;共回收187份, 其中学生回收167份, 教师回收20份;总回收率为97.4%。

4.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问卷共有16道问题, 内容涉及学生对本土文化艺体活动支持的态度、了解的情况、参与的兴趣、掌握的程度及发表的建议等。具体问卷形式为:

1.您的性别是 () 。

2.您的身份是 () 。

3. 您对本土文化艺体活动的了解。

4. 您对本土文化艺体活动的兴趣。

5. 您主要从哪些渠道了解本土文化资源?

6. 您对本土文化艺体活动的发展前景是什么态度?

7. 您对本土文化艺体活动进校园的态度?

8. 您认为年轻人是否应该继承本土文化知识?

9. 您是否愿意参与我校的“阳光大课间”活动?

1 0. 您是否愿意学唱桑植民歌?

1 1. 您会不会唱桑植民歌?

1 2. 您对土家摆手舞的了解。

1 3. 您是否愿意学跳土家摆手舞?

1 4. 您知道哪些关于本土文化艺体的活动?

1 5. 您愿意以什么样的形式去学习或体验本土文化艺体活动?

16.您对学校本土文化艺体活动进校园研究有何建议?

5.调查结果

数据统计显示:在发展前景方面, 62.5%的人认为应该顺其自然, 34.7%的人希望会越来越好, 2.8%的人表示非常担忧;在是否继承方面, 56.9%的人表示年轻人应该继承, 40.3%的人表示会视情况而定, 2.8%的人表示年轻人不应该继承;在参与意愿方面, 65.3%的人表示愿意参与, 25%的人表示非常愿意参与, 9.7%的人表示不愿意参与;在兴趣爱好方面, 22.2%的人非常感兴趣, 50%的人有些兴趣, 26.4%的人没什么兴趣, 1.4%的人表示讨厌;在了解情况方面, 72.2%的人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不多, 15.3%的人非常了解, 12.5%的人基本不了解;在发表建议方面, 93.1%的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6.9%的人没有表达自己的观点。

分析结果表明:首先, 我们前期的宣传与引导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成效, 但是做得还不够, 仍有少数人还需提高认识、转变态度。故我们还应加大宣传与引导力度, 继续提高认识、转变态度。其次, 我们中期的实践与研究工作虽然使绝大部分人对本土文化艺体活动有了一定的了解, 并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也基本上掌握了相关知识。但是大多数人了解与掌握的知识不多, 少数人参与学习的兴趣不高。可见只有丰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让师生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体验到更多的成功与快乐, 才能切实提高其参与学习的兴趣, 从而了解并掌握到更多的本土文化知识。最后, 我们后期的各项工作虽然还未全面启动, 但是师生们已经给予了诸多的期待, 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 我们应该及时给自己加油充电, 积极提高自身的实践与研究能力, 从而不断地改进与完善自己的工作, 赢得更多的支持与肯定。

摘要:为了知晓本土文化艺体活动进校园研究工作的成效, 我们采取随机问卷的形式对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得知, 虽然我们调查的各项指标正常, 师生对本土文化艺体活动进校园情况反馈良好, 但是我们应继续加大活动的宣传与引导力度, 还应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更应积极提高自身的实践与研究能力。

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篇3

关键词:理解偏差;文化建设;特色教育

一、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理解出现重大偏差

很多技工院校虽然已经开始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由于理解出现重大偏差,对校园文化建设定位不当,把学生的文化活动当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从而将校园文化建设职能转移至学生管理部门,例如学校团委或学生科,而不进行面上统筹安排,校园文化建设只能单一进行,无法进行总体推进、全面提升。

2.忽视精神文明建设

很多技工院校在校园文明建设过程中,一味关注校园面积、校舍扩建、实验实训设备等的建设,而忽视了引领全校师生教职员工的精神文化建设;只着眼于可见的实体文化建设,例如,修建气势宏伟的图书馆、耗资巨大的人工湖、宽敞明亮的教室、多功能的活动中心等等,而非物质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等建设却被忽视了。结果只是增加了物质化的大楼大厦,却缺乏了能使人潜移默化的精神熏陶。

3.技术教育特色明显缺乏

这是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我国技工院校教育发展的时间较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缺乏自己的理论,很大程度上照搬了职教院校、普通高校的做法,没有挖掘出技工院校校园文化中的技术教育元素,从而失去了技工教育的特色,最明显的就是社团文化的建设,一味照搬职教院校、本科院校的社团协会等文化活动,例如歌舞团、计算机俱乐部、文学社等,不能显示出技工院校的特色。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相应措施,如开展技术技能型社团活动、接轨社会生活活动、加强行业规范教育、鼓励师生大胆创新创业、校企文化的对接等。

校园文化的建设,其归宿就是学生人格的健全和成长成才。有技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应该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就当前而言,无论是从学生成长角度,还是从校园建设角度,将技教元素纳入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要从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正确界定技工院校校园文化中的技教元素,寻求彰显技教元素的文化建设途径,打造包含技术技能、择业就业、企业竞争和创新创业等四大元素的技工院校校园文化,促进技工院校学生全面发展和顺利就业。

二、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当前,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少专门的理论,多运用职教化、普教化理论指导发展。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虽有许多共性,理论有共通之处,但也不能忽视两者的个性差异:在培养目标上,前者培养技术工艺人才,后者培养管理服务人才;在培养规格模式上,前者培养学生的专家品格,后者培养学生的杂家品格;在教育特点上,前者则更重视一贯性,后者则重视前瞻性;在教育内容中,前者更强调专业内容,后者渗入了更多的德育内容。因此用职教校园文化建设理论指导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行不通的,它对技工院校发展和学生成才并无针对性,尤其是对人内在的心理完善、潜能开发、个性塑造等方面并无多大指导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填补了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空白,同时将技术技能、择业就业、企业竞争和创新创业四大技教元素加入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使理论更具时代特征和指导意义,为今后的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的完善提供初步理论支撑。

2.实践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它都在变化与发展着,并且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校园里的每个人。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用其先进、清新、积极的文化导向熏陶人、感染人、净化人,从而塑造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而落后的校园文化,则凭借文化的巨大力量腐蚀人,使人变得消极、沉沦。从培养优秀人才的愿望出发,技工院校应该把握住校园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积极的态度去引领文化、建设文化。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作为新军突起的技工教育院校,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正是形成和维系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优秀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可成为技工院校持续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对技工院校校园文化中的四大技术教育元素的研究,可以指导技工院校重新审视自身校园文化的建设,变革模仿抄袭之风,形成具有技教特色的校园文化,推促学生增强技能、实现就业、融入社会、发展成才。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篇4

*中学(原承德县头沟镇初级中学),是香港慈善家杨*女士捐建的承德县首所中学。国家统战部副部长田鹤年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学校始建于1973年,现有教职工115人,教学班24个,学生1200人。

学校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可容纳24个教学班、120名教师办公的教学楼及可容纳1200人住宿的男生公寓和女生公寓。学校建有300米标准跑道的运动场。拥有两套高标准理化生实验室以及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音、体、美专用教室等各功能教室;体育设施完备,活动器材齐全;图书室藏书30000余册,学校订阅各种报刊杂志100余种,为适应职业教育需要,建有400平方米暧棚做为职业教育基地。

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90%以上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2009年获县中考“晋位杯”;学校被市县有关部门授予多种荣誊称号:承德市“绿色创立先进单位”、“严细化管理先进学校”、“普九复检先进单位”、“花园式学校”等。

校内建有大红鹰图书室、补拙书屋、育人广场、国文园、英语角等。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资料

我们所建设的学校文化,是建立在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发展愿景以及教育价值观的理解之上的。具体而言,是把*中学建设成为一个“探索求知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整洁美丽的花园,并努力成为规模初中的典范”。让师生在学校里感受幸福,养育精神,成长生命。这一目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即强调教育教学中的人文、和谐、多元和高效。同时,强调师生个性:教师能“追求卓越、活力创新、无限关怀”,构成“热爱学生,业务精湛,为人师表”的教风;学生能“健康愉快、多元学习、合作发展”。构成“学问、学习、学识、学养”的学风。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构成一种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文化,并能在原有学校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得以坚持和弘扬,并为社会所认可。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支点和动力

首先,合并前的几所中学在其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中所构成的文化积淀,为我们建设咏中学校文化供给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同时,经过撤并头沟高中,使学校占地面积到达六十亩,经过精心规划,暑期后的学校环境幽雅,生活舒适,使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愉快的境界。

其次,几校合并后,对学校管理层进行了优化、强化,学校拥有一个敬业、爱岗、有才华的学校管理团队,保证了学校的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落实的有效性。进取开展校本教研,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教师的“日常性”工作转化为“研究性”工作,使教师充分地体验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这些为建设学校文化供给了组织支撑。

第三,学校近几年重视学校环境建设,加大了学校的整体改建和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学校环境日益改善,学校文化也得到了必须积累,近几年开展的艺术节、阅读月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们业余生活,又净化了孩子的心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几校合并之后,学校领导审时度势,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并着眼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为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近几年教育局工作要点,学校制定了《*初中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将我校的愿景和价值体系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和管理中去,异常是几年来我校一向坚持“三项研讨”活动,使我校任课教师在提升教育理念、准确把握教材、和改善课堂教学三个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也使我们学校的校本教研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学校的教育科研使得我们在建设学校文化品牌时,能从理论上审视学校的各项工作,从而为学校文化建设供给理念上的导引。

第五,体制改革。尝试年级校长承包制和扁平式体制管理,使管理重心下移并实行职责追究制和职责追溯制。

四、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

我校在合并之前,几所学校都有着深厚的学校文化基础,可是,合并之后,必然导致某些方面的文化不协调,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学校文化进行提炼和重建。所以我们制定了《创造完整而幸福的人生——*中学学校文化建设发展规划》,更新广大师生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合作与学习。以《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学校发展愿景为思想核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学校定位:创品牌学校,建文化名校

创品牌学校:教育局工作要点指出:品牌代表实力,品牌代表水平,品牌代表效益。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品牌打造,发挥品牌效应。教育教学质量代表着办学质量,更代表着学校的办学实力。坚定不移抓中考质量,一心一意创立品牌,确保中考质量持续提高,确保教育质量持续攀升。让教师自信,让学生坚信,让家长确信。

建文化名校:发扬现有学校文化优势,争取多方支持,加强各校联谊,实施生态绿化,创立书香学校,建设科研基地。努力打造教师和教学文化,领导和管理文化,学校和环境文化,制度和思想文化。建立“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培育传统→传统积淀文化→文化润泽制度”的管理文化链条。

2、办学宗旨:创造完整而幸福的人生

咏中的教育,即人生教育——就是把为每一个咏中师生创造完整而幸福的人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

我们的校训:养德笃学建体审美

每一个咏中人都要牢记我们的校训:珍爱自我、心装他人;开启智慧、养育精神;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学会审美、完善自我;追求完整而幸福的人生境界。

我们的校风:礼貌礼貌、尽职尽责、求实创新礼貌礼貌努力构成待人有礼貌、学校无吵闹、出入有秩序、休息无违纪、卫生有档次、公物无损坏、就餐有规范、学校无浪费的学校风气。让每一位咏中师生构成高雅的道德修养。

尽职尽责学校管理层应始终贯彻“环境育人”理念(指学校自然环境、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学校设法改善、优化和控制这三个环境,使师生在这三个环境中实现主动、和谐、自由、全面的发展。教师做到为人师表,倡导“师道”精神、树立“师德”意识,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好。学生应做到“从学中做,从做中学”,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进取参与社会实践,做到学以致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求实创新我们应当屏除心中浮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扎扎实实做学问。把“诚信”放在首位,牢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的古训。学生以诚信为学习之根本,教师以诚信为育人之根本。求实是秉承优良传统,创新才能贴合时代要求。所以,求实与创新二者应相结合。

我们的教风:热爱学生业务精湛为人师表

热爱学生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业务精湛学习“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相信每名学生都想学好,也都能学好,关注后进生,转化后进生;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放手先学,强化训练;学习“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做法,分层要求,分层训练;我们鼓励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人生辉煌,以有效带动学生走向成功。

为人师表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还要有直面新情景、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一名好教师应当进取适应新课改要求下的主角转换,不仅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这是新时代为人师表的重要资料。

改变教师行走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每一位咏中教师都能拥有完整而幸福的教育人生。

我们的学风:学问、学习、学识、学养

学问:学从“疑问”始,让学生学会“质疑”,质疑中求学问。

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探究,养成自学习惯和本事。

学识:学贵有识,要学会独立思考、选择,有自我的主张、取舍。

学养: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学会感恩,构成个性和品质。

让每一位咏中学子都考上梦想的学校,都养成必备的读书习惯,成为知识基础和学习本事双赢、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并存、传统美德和现代意识兼备,精神丰富、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优秀中学生。

拥有充实而幸福的中学时代,为创造完整而幸福的人生奠基。

3、发展战略:人文、数字、名师、书香

人文学校:注重人文引领,实施仁本管理,让学校成为探索求知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整洁美丽的花园,让师生在学校里感受幸福、养育精神、成长生命。

数字学校:构建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图书馆为信息源,数字化为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现代教学环境。

名师团队:经过团队塑造,学术养育,科研拉动,建设一支专家型品牌教师队伍。我们咏中教师应当记取: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书香学校:促使教师去读书,去学习,去实践,去思考,去总结,去写作,以文会友,互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鼓励,互相分享思想的欢乐,从而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和人生意义,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精神境界,使教师的写作与教学实践相互促进,提高教师的教研和科研水平,使其树立起专业自信心和自豪感,构成专业自觉意识和清醒意识。使教师真正实现由谈“大米”到谈“纳米”的转变。使学校构成一种书卷气和书香味浓郁、教师风度儒雅、学养丰富、道德高尚的人文氛围和学习研究的风气。让师生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让读书成为师生团队生活的需要和习惯。

5、实施策略:从严治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建立一套适合我校特色、服务于我校品牌建设的行为准则。

从严治校:以严为本,教师严于律己,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严守校规;学校管理从严从细,严规划,严要求,严执行,严总结;向严字要质量。努力做到“天天坚持,样样落实”;同时,各项工作做到民主、开放,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内的一切活动,做到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学校的理念体现到日常的行为之中。

全面发展: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研究,学校在抓特色教育的同时,追求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教师在发展自我专业的同时,务求一专多能,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力求德智双全,全面发展。争取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三个层面相互促进,构成合力,以学校科学管理带动三个层面的和协统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每年一度的艺术节、文艺会演、节日庆典活动、教工文化活动,各项活动要确定主题,并体现每次活动特色。做好初中职教班工作,改善学生的培养模式,力争使职教班真正有特色,并以与职教中心合作办学等形式为突破口,寻找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平台。学校藉此探索出分层教学的新模式。使之无论在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在教学过程中新理念的渗透中都能领先其他学校。职业教育将为普及全民教育做出贡献,并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平民意识。

校园文化开展情况活动记录 篇5

校园文化开展情况活动记录

任店中心小学

2013年4月

校园文化开展情况活动记录一

“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记录

任店中心小学

一、活动目的:

小学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建设未来的重任,无论他们今后从政、经商还是从事其他职业,都应该从根本上懂得“清正廉洁”的价值,在头脑中根植“清正廉洁”的理念,使“清正廉洁”成为其立身立业之基,使“敬廉崇洁”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之源。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就是要使同学们从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意识和反腐败斗争必胜的信心,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成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廉政故事会”。

2、“廉政故事会”主题班会。

3、评选班级“廉政之星”。

三、活动小结:

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篇6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思想内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较深的影响。

您好!

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问卷,希望能够占用你一点宝贵的时间接受我们的调查,非常感谢你的宝贵意见!

1、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2、你对校园文化的认识是()

A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B 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显示

C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D 以上均正确

3、你认为我校学生展开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活动情况如何?()

A 非常好B 好C 一般D其它

4、如果增加阅读报栏等,你觉得放在校园中哪些地方方便浏览?()

A 食堂前B 教学楼前C 图书馆前D 宿舍楼前

5、你认为我校的考评、奖惩制度是否完善、合理?()

A很好、很合理B 有不合理的地方C 完全不合理

6、你认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

A 活动不多 B 网上平台欠缺 C 积极性不高D 缺少文化资源 E 其它

7、你觉得学校的设施或制度支持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做得好吗?()A很好、完全支持B 良好、有一定支持C 一般、手续繁琐D差、有很多不足E很差、不值一提

8、目前学校举办的报告、讲座等活动中,较突出的问题是?()

A 专业性太强B 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报告 C 主讲人知名度低,不具有吸引力

D时间安排不合理,不方便参加

9、你觉得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A 引导B 鼓励C 传媒D 实践E 以上都包括

10、以下校园文化活动,你喜欢哪些?()

A 思想教育 B 科技创新 C 社会实践 D 学术讲座 E 社团活动 F 文体活动

11、你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着重于以下哪些内容?()

A 绿化建设 B 校风建设 C 班风建设 D 宣传工作 E 名声效益 F 道德教育

12、你认为当前我校的校园文化是什么类型的?()

A、严谨B、活跃C、沉闷D、其它

13、你认为我校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态度积极吗?()

A、很积极B、不太积极C、比较积极D、不积极

14、你认为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障碍是?()

A、观念落后B、经费不足C、组织不力D、设施陈旧E、其它

15、你对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态度是?()

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篇7

1.1 移动客户端发展环境

2007年6月, 美国苹果公司生产的i Phone手机投入市场, 这款手机突破性的融入了多项个人电脑的多项功能, 将手机的智能性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连接互联网的工具从放在房间中的个人电脑转变到了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上, 移动互联的概念也因此诞生, 人类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移动互联的进步还间接推动了诸如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的发展, 正在逐步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乃至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推动力[1]。

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2年11月底, 中国手机用户人数达11.04亿, 这意味着目前约82%的中国人是手机用户。人们日常的人际交往方式从传统的走街串巷渐渐的演变成以QQ空间、朋友圈、微博、贴吧等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媒体, 通过这些社交圈拓展了人类的生活范围、丰富了人类的交流方式[2]。由社交圈以及网络购物所衍生出来的次生产物渐渐的成为整个时代的主流, 将各种功能综合在一起, 使得通讯功能、了解时事、社交平台、生活服务、游戏娱乐等功能揉为一体, 形成了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指南APP。

1.2 校园APP发展环境

就目前看来, 校园APP成为了一所高校的硬性需求, 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已经开发出本校的官方APP, 另外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等也开发了诸多周边校园APP。由此可见, 整个APP发展大环境已经有先行者, 且不论其产品质量的优良, 但其出现必然会解决很大一部分同学的校园需求, 便捷校园生活, 达到学校与学生的信息传达高效化。而对于江西财经大学, 我们已经有先行产品作为分析对象, 以目前同类高校的运营效果作为参考, 现有校园APP发展环境已经非常适合我们独立开发一款具有江西财经大学特有需求, 以数万江财学子作为目标人群的校园APP。另外,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2014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中专门提出, “紧密结合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需求, 提供‘一校一品’的本地化移动APP应用和服务”, 由此可见, 校园APP不仅在大学生中产生热烈影响, 同时也受到了教育和青年工作主管部门的重视。

2 研究意义

2.1 发展前景

从现有的发展趋势来看, 校园APP的发展在接下来的时间必然呈现上升态势, 并且已经出现很多学校同时运行多款APP, 而且很多高校的专属APP也具有同质性。但随着市场的不断筛选, 最后仅有比较优质的产品保持下来。笔者认为, 未来校园移动客户端发展前景主要以涵盖本校基本需求并适当向外延伸商业功能为大发展方向, 参与合作商家必须以本校基本需求为大前提进行引入。此外, 最近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大幅降低资费以及大力开发4G服务, 也一定会大规模推动学生对于移动客户端的适用需求[3]。因此面对这一大发展趋势, 学校必然会给予相关资金及资源的支持。另一方面, 学生与学校联合开发也必定使资源有效结合及配置, 更加促进这一新产品的发展。

2.2 实际意义

本文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 研究酱菜坛子APP对校园文化的构建以及便捷校园生活有如下现实意义:第一, 由于当下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督促着各大名校都有相应的校园App。第二, 揭示了校园App能够构成一个自己的校园文化, 并能给学生带来的诸多便利。第三, 深入了解学生对校园APP服务功能的需求, 以便做出更好的校园APP为学生服务。第四, 从学习、生活、娱乐、交友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效率, 推动大学生的发展, 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

3 校园APP特性

校园APP区别于传统的学校网站、QQ群、微博, 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 操作十分简单, 易实现, 不用培训即可全面投入使用;其次, 信息传播效率更高, 校园APP是为学校专门打造的软件, 让学生更有归属感和控制感;再而, 功能强大———校园APP覆盖了学校官网、QQ群、微博、超级课程表等的大部分功能, 让学生的生活更为高效、便利。以往, 人们将高校称为封闭的“象牙塔”。而今年, 江西财经大学的新生还没报到, 就对学校有了全方面的了解。奥妙就在于他们可以提前下载安装酱菜坛子, 及时获取有关录取轨迹、课表查询、宿舍分配的信息, 使得学生基础信息一目了然。校园APP成了新一届大学生快速了解学校、融入大学生活的便捷通道。

4 实际运营情况

酱菜坛子是一款典型的校园类APP应用软件, 它的诞生不仅是为了给江西财经大学的学生们提供服务与帮助, 更是为了搭建一个交流互动平台, 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酱菜坛子里面的功能设计讲究实用性与便捷性, 从学生实际反映的问题出发, 全方面为江西财经大学的学子们提供一系列的便捷服务。可以说, 作为一款校园APP, 酱菜坛子在提供校园服务方面可谓是尽其学生享受最优质的服务。以下便从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详细介绍酱菜坛子的各项功能。图一为酱菜坛子部分截图。

4.1 学习

主要功能之一为课表成绩, 打开“酱菜坛子”APP, 点击APP主页中“课表查询”图标, 输入一卡通号和密码, 就可以输出用户课程表信息, 方便学生学习进程安排, 促进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达与交流效率。其次为江财新闻, 坛子里的“江财新闻”栏目会即时更新江财官网发布的新闻公告, 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校园的最新动态, 避免错过一些重要的消息, 并且增加了消息传递的时效性与正确性。另外在学霸模式板块中, APP里的“学霸模式”栏目收录了一些优秀的同学推荐的课内外书籍, 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还有实用的PPT素材以及一些鸡汤美文的分享。

4.2 生活

这个板块主要运营项目之一为快递到寝, 只要在“酱菜坛子”里下单, 输入快递取货号和联系方式, 酱菜坛子的相关负责人就会第一时间赶到指定的快递取货处领取快递, 并送至寝室楼下, 为同学们节省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另外在“零食来敲门”运营项目中, 只要在坛子里下单, 选好自己想吃的零食, 只需十分钟, 便有运营团队专人送至寝室。除此之外, 在二手市场中, 可以将用不上的东西拍照上传, 附上说明, 并定好一个合理的价格, 放到“二手市场”里, 相信总会有眼光独到的人相中你的“宝贝”。而男神女神栏目中, 里面的“男神女神”栏目里有许多同学们上传的校园内的俊男美女的照片, 有自己满意的自拍, 也有同学朋友的靓照, 还有走在路上的随手一拍。另外酱菜坛子的“发现之美”栏目里, 有许多同学们上传的校园里的一幅幅动人的风景画。

4.3 娱乐

此款校园APP还设置坛子游戏, 相信任何一款校园APP软件都不可缺少娱乐功能。“坛子游戏”里收录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 让你在结束一天忙碌的学习之后, 能够放松心情、缓解疲劳。而“坛子唱吧”为所有江财学子提供了一个高歌的平台。

4.4 人文关怀

新生指南板块主要为在开学前一个月的时间设计。从火车站、汽车站到财大各个校区的公交路线图;新生入学报名的详细流程路线;寝室楼、教学楼、食堂、超市等建筑的分布图;学校周边的宾馆分布, 价位以及评价;学长学姐推荐的周边好吃的饭点、小吃摊、奶茶店等;新生选修课任课老师推荐等等一切有用的经验都被“搜刮”到了“新生指南”里, 让新同学们能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迎接他们的大学生活。签到送话费是“酱菜坛子”特有的一种运营活动。每天登陆酱菜坛子, 点击“签到送话费”, 就能成功领取两分钟的话费。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足以说明酱菜坛子APP正在对江西财经大学的学生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体现在生活、学习、娱乐以及人文情怀各个方面, 并且逐步的构架专属江财的坛子文化。然而目前仅仅只是对于江西财经大学和酱菜坛子APP而言, 可能会存在由于地域性而导致的误差, 所以, 笔者已经和其他十七所高校的校园APP开发运营者取得了联系, 正在收集、整理对方反馈回来的信息, 争取在下一步完善、排除地域性的因素影响。

参考文献

[1]万里鹏, 陈雅, 郑建明.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J].情报科学, 2004, (03) :356-362.

[2]曹强.数字化校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 2014.

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篇8

关键词:大学校园;网络借贷;对策

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网络借贷已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新课题。

一、大学校园网络借贷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他们对一些商品和服务表现出超前消费的需求。但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主要靠父母提供,超前的消费需求不一定能得到满足。另外,大学生具有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社会关系简单、容易鼓动、警惕性不高等特点。综合考虑之下,大学生校园贷款是一个极好的市场,所以各家借贷公司乐此不疲。

(一)借贷信息铺天盖地。一些借贷公司的放款信息在高校校园宣传栏、墙壁、寝室走道等公共场所以及QQ群、微信朋友圈上随处可见。“无担保、无抵押,当日放款”等诱人的贷款广告被清理后,马上又会被贴上。不仅如此,大学生借贷推广兼职,也在里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借贷信息时时冲击着大学生的眼球。

(二)借贷公司乱像频发。为了吸引学生贷款,放款者提出各种优厚条件,无需贵重物品抵押、无需担保,只需提供学生证和身份证复印件就可签借款协议。有的甚至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和一张银行卡,再留下老师、同学的电话即可。随着校园借贷的蔓延,借贷公司也频出新招,从起初的“无担保、无抵押”变为触目惊心的“拍个裸照,立等可取”。由于国内放贷人的门槛较低,只要能拿到营业执照,就可以开一家网络借贷公司。一些平台甚至打着电子商务公司的幌子,实际上是以分期的名义放贷。更有甚者,有的高利贷团伙打着互联网交易平台的名义,实际是个人约定,私下交易,往往以私下约定为准,绕过了平台监管。

二、大学校园网络借贷产生的问题

今年3月,河南一高校一名21岁的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高达60余万元的网络借贷欠款,从青岛一家宾馆的8楼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校园借贷对大学生本人、家庭及社会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给学生本人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喜欢高端电子产品,要谈恋爱,想要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且存在互相攀比的行为。而他们很多人又不会选择去打工慢慢攒钱,于是贷款就成了捷径。由于大多数大学生对金融知识比较匮乏,不会计算实际利率,感觉自己贷的不多,只要平时节约点应该还得起,就敢于贷款了。等到要还钱时,才发觉压力太大,自己根本还不了。有的学生会选择向同学借钱或向更多的借贷公司贷款,拆东墙补西墙,陷入利滚利的陷进,从而在心理上背负沉重的还贷负担。有的学生担心被老师、父母发现,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不好等状况,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学业。

(二)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借贷公司对借款人资质审核不严或者根本不进行审核,也不去考虑学生的还款能力,一味放款,坐等家长兜底,诱导和纵容了学生过度借款、过度消费。对于经济水平一般的家庭来说,无疑会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对于那些因赌博等恶习而借贷的学生家庭更是如此。他们往往要偿还几万甚至十几万,这样一些特殊学生给家庭带来的隐忧就更是可想而知。

(三)给校园安全及社会治安埋下较大隐患。借贷的学生中有很多人贷款到期不能如约归还,他们作为弱势群体,在贷款到期后便会经常遭遇债主恐吓、暴力威胁,甚至通过强行控制人身自由等违法手段逼债,而公安机关通常不愿参与到经济金融纠纷中,他们一般只是制止和打击因高利贷而引起的暴力违法犯罪行为,而法院往往难于认定和判断高利贷的事实和疑点。这样,借贷者便不胜其扰,给校园安全和社会治安埋下较大隐患。

三、解决大学校园网络借贷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要加大对非法贷款的治理力度。金融监管部门应与公安、工商、工信等多部门联动合作,严格把好监管关。首先,要加强对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金融网站和P2P贷款平台的全方位监管,坚决打击欺诈、违法放贷行为。其次,应该提高准入门槛,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对网络贷款平台可以经营的业务种类和范围作出详细规定,为网络贷款提供一个有序发展、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高校要加强管控防范和应急预警处置。 (1)统一认识,高度重视。高校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把此项工作逐渐纳入到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制定相关条例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教育和引导工作。(2)加强宣传,普及金融常识。通过校园网站、校园广播、海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结合主题班会、观看宣传片等形式,积极开展有关金融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与宣传,以增强学生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3)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把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状态、消费习惯作为重要的日常教育管理内容。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诚信、感恩”等主题教育活动,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教育学生不盲从、不攀比、不炫耀,引导学生养成合理消费、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通过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及家庭情况,评估学生的消费状态,及时发现学生是否有借贷行为。通过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合理支持、适当控制学生的消费支出,帮助学生科学制定消费计划,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做到不超前消费、不预支消费、不借贷消费、不从众消费,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4)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切实治理网贷平台(公司)等无关人员进入校园随意张贴广告、开展宣传或促销活动,对已经在校内张贴的网贷广告要及时清理。通过海报、网络、展板等形式做好有关宣传工作,同时加强学生网贷的监控与引导。(5)建立信息畅通的预警处置机制。辅导员、学生骨干队伍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消费、网络借贷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分析评估校园网络借贷潜在的风险。对已经发现有参与网络借贷的学生,要建立跟踪档案,及时与学生及学生家长联系,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问题

(三)家庭要担起孩子远离校园借贷的监护之责。家庭对大学生的消费观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原则和方法在无形中也会被子女所效仿,因此,父母要秉持健康理性的消费观,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家长作为大学生的至亲和监护人,要尽量对孩子多一些学生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关注,掌握孩子学生、生活的近况和现状,多一些对孩子在校园借贷等可能存在的隐患方面的教育和要求,担起应有的监护职责,让学生远离校园借贷。

参考文献:

[1] 程诚.大学生消费的同群效应[J].青年研究,2015(2).

[2] 吴朝辉.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德育工作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

倪家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篇9

一、.设施建设:

1.改造功能室12间

2.粉刷校舍:教学楼公寓楼教师宿舍 厕所及各功能室

3.修建科学仪器室1个;配套科学实验台8个;科学实验仪器3套;

体育器材、音乐器材、美术器材及图书各1批;电子白板2套;拆除危房360平方米;新建花坛660平方米。

二、布置:

1.教室 13个

2.宿舍23间

3.功能室 12个

4.制作各类展板80块、标语15条

三、资金投入;合计:49.2万元

1.粉刷教学楼:7.5万元

2.粉刷厕所、功能室:5.5万元

3.修建花坛2个:3万元

4.各类展板、标语等:1.2万元

5.设施改善:2万元

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篇10

为了响应我院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并以此为契机加强我系学生的艺术教育,我系紧密围绕校园文化艺术节指导思想及活动认真开展参与组织活动。经过为期近三个月的努力,此项活动已顺利完成,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对本项工作总结如下:

1.领导重视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在高校的发展中具有重大意思,我系领导深知此理,高度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在各项活动中,书记、主任必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事必躬亲,指导活动的开展。在活动经费上,虽然经费比较紧张,但从不打折扣,给于了大力支持。

2.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使各项活动深入每一位学生心中,使学生受到较大受益,我系在每项活动开展前,在各班进行宣传动员,并以海报展板的形式进行宣传。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对活动开展的情况制做专题展板进行宣传,使各项活动做的扎扎实实不流于形式。

3.全力动员,齐心协力

我系暂时无团专干,系团总支处于瘫痪状态。为了把这些活动做好。我们动员学生科全体人员,各自分担一项活动,由系主住助理挂帅,全心全力认真组织各项活动。保证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4.认真组织,严密策划 本次活动中的舞蹈大赛、篮球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是其它部门我系组织参赛,开展难度较低。学院主办的校园模特大赛暨文化艺术节闭幕式,由我系承办,因我系工作人员较少,任务强度较大。此项活动,给予了我们较大挑战,但我们认真组织,多沟通、多询问、周密策划,终于把此项活动顺利完成,效果较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系部风采之“成人礼展”,我系主办的活动,经过我们各方面的努力,此项活动开展较好。

通过这项活动开展,我们也发现了不足之处:

一是活动负责人员缺失,均由其它工作人员临时负责,因业务不熟的原因,在各项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难免出现了混乱现象。

二是因我系学生男女比例失衡,在各种活动中处于不利状况,因而在以后的工作,注意加强各类学生的发展和培养,做到未雨绸缪,以点带面,掀起学生活动热的形势。

三是在以后的活动中注重活动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更深入的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到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力求推进我系精神文明建设。

以上是对我系针对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情况总结所述,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证。

校园文化发展情况及其问题 篇11

关键词:现代书法;平面设计;书法艺术

从结绳记事再到龟背兽骨上刻符,中华民族创造了世界上最独特的文字——象形字(汉字)。而象形字再与毛笔结合,经过上千年的演变,中华民族又创造了世界上最独特的艺术形式——书法。 可以说,汉字代表了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认知,书法代表了中华民族对美的理解。

深层次说,汉字与书法形成了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认同和精神认同的最高级的途径和表现形式。这种结果,对书法而言,一方面,是对于一种艺术形式无上的荣誉;另一方面,也是对一种自身艺术形式的永久束缚。从“现代书法”伊始,打破这种束缚,解放书法艺术的渴望,在当代部分激进的艺术家实践中已经迎来了第30个年头。

一、 现代书法的概念

现代书法的诞生有复杂的国内原因,也有国外因素影响,还有自身求变的要求,确切地说是多方因素综合迸发出来的结果。一般认为,1985年10月15日下午中国美术馆画廊“中国现代书法首展”的开幕是现代书法进程的开端。理解现代书法,主要应该正确理解“现代”的含义。在这一点上,通常认为“现代书法首展”的提法,是直接导致“现代书法”名称出现的最直接原因。但观其展览作品和今后陆续出现的现代书法作品,则更加印证了“现代书法”更多地是具有西方“现代艺术”特点类型的书法创作作品。也正是这样一种“现代艺术”的特点,造成了“现代书法”是不是书法的极大争论。有争论就有意义,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现代书法的出现不但不会动摇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书法的理解,反而能丰富书法艺术的内容,让书法艺术更具有多元性,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

二、 现代书法的内容

1985年10月15日的“中国现代书法首展”是非常成功的。在85新潮美术运动的背景下,中国书法用实际行动支持了这次运动。在展览上,由古干、马承祥、苏元章等创作的书法作品,在形象化和非汉字化之间游离,揭开了改革开放后书法艺术现代化的篇章。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是三千多年来书法艺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变革,这种变革是对书法理解的探索,也是对新的表现形式的探索。随后,出现了像先锋书法、书法主义、学院派书法、源自书法等名号的书法探索,究其本质,都是对书法进行现代化的探索。随着探索逐步的深入,书法的表现形式得到了极大扩展。弱化可读性,废除可读性,材料化、影音化、行为化、概念化等手段都运用到了书法探索中,可谓是“百家争鸣”的现代书法运动。由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何种方式能够界定是书法的“现代”,或是现代艺术中的“书法”?这个问题现在也不好回答。但无论是何种,对中国书法界和艺术界的冲击是肯定的,从现在看,其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

三、现代书法发展脉络及一些问题

如果我们从现代书法的发展脉络去看,我们更容易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书法,发现现代书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按现有研究成果,现代书法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可以定为从“现代书法首展”到1992年。这个阶段,书法创作者还未形成比较明确的现代创作观念,在创作上主要还以汉字为书写对象,运用了传统工具,单纯寻求一些简单的“创新”。第二阶段是1992年到2000年。现代书法开始挖掘“现代”的内涵,并以超越“现代”和“后现代”为主要诉求,开始大量采用道具,通过制作、行为、装置或影像等艺术手段表达书法。这一时期的现代书法,不但与传统书法大相径庭,在理论上也朝另一个极端发展,提出了“现代书法不是书法”等口号。第三阶段是从2000年至今。现代书法从初期的极端之后开始平复下来,在当代艺术中寻找定位。所谓“现代书法不是书法”的这种认识逐渐被一条“现代”与“传统”相互借鉴,并行发展,利用中国汉字来书写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字为主的当代艺术的认识所替代。“现代”与“传统”双方都开始对现代书法的发展进行梳理和研究,加强科学队伍和结构建设,为中国书法艺术未来发展开拓空间。

从义无返顾进行西方现代艺术实验到回归对“传统”的认识,应该说现代书法达到了一种成熟稳定的发展期。这种对传统的重新重视,笔者认为,除了传统书法包含了深厚的艺术和哲学内涵外,还有一层更加客观的因素,即现代书法探索已经把西方现代艺术的手段统统尝试了一遍,已经没有可以再使用的啦,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一时没有了头绪。在这一情况下,现代书法才开始重新对自身及传统书法进行审视,以求寻找新的创作途径。

有一种声音似乎在暗示现代书法即将走完自己短暂的人生。这也许不是危言耸听。如果我们的书法“现代”化是以西方现代艺术为模板,那么现代书法距离自己的终结之日不远了。特别是近年来,现代书法的发展势头有衰退之势,更是让人忧心忡忡。

四、现代书法与现代平面设计

现代书法与现代平面设计,两个都与“现代”有关。前者曾经在中国书法界引起极大震动,现今却进入了蛰伏期;后者则越来越受到关注,横跨商业和艺术两大领域,现今玩得风生水起。当然,这两者并无太多的可比性,一个是艺术圈,而另一个是设计圈,但两者之间也有些交集的地方。正是这种交集,让笔者认为,现代书法在“日渐式微”的情况下可以在现代平面设计里找到一块发展的土壤,而现代平面设计同样也需要现代书法提供材料和手段。

如果分析部分作品或人物,我们可以发现这片土壤的基础和在这片土壤上收获果实的可能性。

校园金融发展现状及其研究 篇12

1.1 分期借贷平台消费发展迅猛

在我国提出“互联网+”发展政策的宏观背景下,针对大学生的网络分期贷款平台近两年悄然“走红”,并迅速侵袭高校校园。大学生分期消费平台的数量相对于2013 年进入人们的视野之初,已经翻了十几倍,大大小小的校园分期消费平台超过50 余家,知名度最高的校园分期三巨头———趣分期、分期乐、爱学贷,覆盖全国28 个省,约2 000 所高校,近3 000 万学生。 各家的“融资烧钱”大战也如火如荼,均与多家电商达成战略合作,由校园里铺天盖地的广告也可见一斑。

1.2 移动支付系统竞争日趋激烈

现全国高职以上的学校共有2 322 所,在校大学生包括日常生活费、学校各项费用、学生课外各项培训费等等在内一年总的交易规模超过1.5 万亿元,市场规模庞大且孕育成熟。以支付宝、微信为主的移动支付终端为学校定制专门的收发费系统, 并利用线上快捷充值一卡通等迅速挤占支付市场, 每年还因此固定增加了大量的新生用户。 不少相对较小的创业公司同样抓住了细分市场的机会,创建了比如在西南地区的“喜付”校园支付系统等等。

1.3 大学生信用卡抢占大额市场

针对我国信用卡不良贷款率激增的问题, 银监会曾在2009年规定商业银行禁止向未成年人发放信用卡, 单纯以发卡量作为员工考核指标。 而各大商业银行都打起了“擦边球”,近年来,以父母信用作为还款来源保证的大学生信用卡又开始兴起,工商银行的牡丹卡、建设银行的龙卡、招商银行的Young卡、中信银行的I卡等抢占校园市场。 据统计,大学生拥有信用卡的人数比例现已高达53.7%左右,在持卡数量方面,办有两张及两张以上信用卡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2校园金融市场面临的瓶颈

2.1 个人征信系统有待完善

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诚信研究起步较早, 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也比较成熟。 而我国比较完备的信用体制尚未建立,法律法规有待完善,高校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发展缓慢, 于是征信数据的匮乏便成了无法跨越的障碍。 正是因为如此,信贷消费等校园金融平台也只能笼统地给予所有的学生相对统一的授信额度, 也没有办法监测学生是否有在不同的分期平台过度消费的行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大多数大学生的信用认知水平较低,缺乏系统的信用知识,一时的消费冲动易使学生超出家庭经济能力可以负担的水平, 能否按时还款更完全依赖于学生父母生活费给定的日期。

2.2 用户流失的不可控性

我国大学生在校人数约为3 000 万人,尽管目标消费群体庞大而集中,但是真正选择校园金融的人数比例却难以估量。 其受众面狭窄,用户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还要面对每年毕业生老用户流失的问题,缺乏用户的可延续性,有着难以规避的用户短板,而重新获取新用户又要投入大量的运营成本。 此外,校园分期信贷消费的主体为生活费有限的学生, 但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 消费用户的绝对数量和比例有逐渐缩小的风险。 并且这类学生通常对价格敏感度高,一天几块钱的债务可能也会是沉重的压力。 因此,其业务模式受到市场的严重制约,要想在这细分市场获得盈利十分困难。

2.3 产品缺乏针对性,功能开发不足

各分期借贷产品在各信贷消费平台的费率大体相同, 仅仅在首付、售价、期数的组合上存在些许偏差。 京东白条和花呗的功能也并非大相径庭,相反,二者共享同一个消费额度,对于用户而言, 只不过是在使用平台的选择以及一些还款细枝末节上有微小差别。 支付宝等支付巨头在校园市场也只是涉足一卡通充值的服务领域,细分功能极具趋同性和有限性,因而并没有一家支付平台占据着绝对优势。 不同商业银行针对大学生发行的信用卡更多的是在外观上追求视觉感官差异, 在发卡规定和操作使用功能上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缺乏独特性设计。

3发展和完善校园金融的建议

一方面,规范和完善校园金融监管策略,建立大学生信用机制。 校园金融作为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垂直领域,却由于监管主体没有明确,本质上面临着监管缺失的窘境。 为了使校园金融向纵深方向发展,使大学生的消费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分期信贷消费平台的规范性和透明度调整刻不容缓。 同时,不同的分期信贷消费平台应与学校管理部门达成广泛的合作, 并利用信贷消费平台和信用卡本身的特点,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实时保存信用消费记录,进行信用评级,不断根据大学生信用的消费情况适时调整,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给予不同信用等级的学生不同的授信额度,降低不良信贷消费率。

另一方面,进行金融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倡导个性化服务。 我国针对大学生的信贷消费平台与银行联合提供的分期付款项目主要以数码硬件等高档消费品为主, 大学生的需求频次非常之低,要想进一步拓展消费需求的空间,则必须要把目光放在寻找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场景需求的校园O2O服务上,注重小额高频交易的价值,开发出对学生更具稳定黏合力的校园金融信贷产品。 倡导其创新性,通过信贷挖掘出其他形式的理财渠道,为大学生持续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同时针对差异化目标消费群体,从不同年级、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等细节出发,设计多款新颖独特的消费方式,提供大学生私人定制,准确把握特殊需求。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校园金融势头渐露,异军突起。以京东校园白条、天猫、花呗为代表的电商巨头,旗下消费借贷平台纷涌而现,以校园支付为切入点的移动终端更是层出不穷,各大商业银行也不断推出不同优惠政策的信用卡产品。虽然校园金融的目标消费群体庞大而集中,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消费欲望强烈,其繁荣发展的背后也暗含隐忧,各种风险和挑战也随之而至,如何做到健康良性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地引导和完善。

关键词:信贷消费,移动支付,大学生信用卡,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葛嘉敏.校园金融网络支付平台设计[J].硅谷,2012(8):67-68.

[2]陈锋敏,李颖智,罗田.校园金融信息化与高校管理现代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5):172-173.

上一篇:第一次DIY蛋糕作文下一篇:大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