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建设工作(通用10篇)
人才建设工作 篇1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有力手段,是建设和谐文化、营造诚信友爱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师宗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等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全国、全省、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营造人才工作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目前,全县拥有各类人才9317人,其中:党政领导人才1431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66人,专业技术人才5335人,高层次人才195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290人。
一、营造“三个环境”,奠定人才工作基础
全县各级党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奠定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强化舆论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了确保人才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按照省、市委的要求,师宗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组织、人事、劳动、计划、经贸、科技、财政、教育、卫生、农业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组织部门专设了办公室,并制定各成员单位和人才办公室的工作职责,进一步理顺了人才工作机制,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为全县人才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各级党委通过召开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各类新闻媒体和网络宣传等形式,深入学习和传达党和国家及省市的人才政策,并对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制定措施,完善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县委把制定政策和完善制度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委先后制定下发了《中共师宗县委师宗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师宗县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分解》,对创新人才理念、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形成良好的机制和体制,以及人才的学习、培养、开发、培训、使用、引进、管理、流动、激励、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办法。结合省、市委制定“十一五”人才规划有关文件精神,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对全县各类人才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
面进行了深入系统地调研,建立了包括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高层次人才等在内的人才资源信息库,制定了《师宗县“十一五”人才规划》。
三是搭建平台,加大投入,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投身到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一是制定出台了引才引智的“九项优惠”政策,采取产业聚才、项目引才等多种方式,广泛吸纳各类优秀人才。二是设立了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拨出20万元专款,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奖励,同时,按照“谁用人、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初步构建了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为人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专业技术人才制度》和《县级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科级干部联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乡镇领导联系农村实用人才,2005年以来,各级领导走访慰问各类人才730余人次,解决各方面困难问题60余件。
人才建设工作 篇2
一、当前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缺失
社会工作发展慢, 对高素质、高学历和专业人才吸引不够, 也难以留住进入社会工作领域工作的优秀人才, 主要原因是激励机制缺失。社会工作人员的地位、待遇相对较低, 培养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不能满足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需要, 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都倾向于在政府部门或者大型企业就业, 愿意投身社会工作的人才不多。
(二)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环境未形成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不断完善,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下, 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工作, 认识程度和接受程度也一直在进步。不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环境相比, 以及与创建和谐社会对社会工作要求相比, 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环境还远远没有形成。尽管广大社会工作人才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是人们对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足, 加上宣传力度不够, 对新型、专业性社会工作比较陌生, 认同度不高。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成长和工作环境还很滞后, 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发展和稳定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建立。此外,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国发展还是十分不均衡, 少数东部沿海地区在这个领域率先领航, 但是中西部地区的建设却非常滞后, 所以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过程是任重而道远。
二、当前形势如何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党委要加强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建立社会工作领导组织, 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 民政、人事、教育、劳动、司法以及工会、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参与, 建立社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加强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规划, 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本地、本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范畴。社会工作人才广泛分布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 具有跨部门、跨行业、高度分散的特点, 要使他们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把他们凝聚起来、组织起来, 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 明确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 牢牢把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 研究制定本地区、本单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出台相关文件, 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二) 加强宣传引导
加大对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人才等的宣传力度, 要通过宣传、培训、讲座等形式宣传社会工作的意义。宣传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迫切性, 提高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 营造认识、理解、尊重和参与社会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 加大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宣传普及力度, 有效发挥现有宣传阵地的作用, 创新宣传形式, 拓宽宣传渠道, 扩大宣传范围, 健全宣传机制。要大力宣传社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 让人们从先进典型身上了解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 通过榜样的示范, 扩大人们对社会工作的了解, 引领人们认识和参与社会工作, 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 加强开发培训
紧紧围绕社会工作的需要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现状, 统筹规划,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的开发培训。目前, 社会工作人才包括:一是在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二是在与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相关的群众团体组织和相关民间组织中工作的人员;三是在城市社区中专职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 要实施“社会工作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要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开发上拓展思路, 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志愿者队伍, 发挥他们灵活机动、形式多样、参与积极的特点, 发挥好政府中相关人员掌握政策、资源丰富等天然优势和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在团队建设、规范服务、培训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优势, 在提高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大力实施“菜单式”培训, 根据社会工作的需求, 针对性的开展包括和谐社区建设、岗位业务知识、社区建设和管理等内容的课程培训, 开设适合社会工作人才自身岗位工作特点的培训班。学习相关法律, 法规和政策。开展交流座谈、专家讲座, 让社会工作人才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探索社会工作人才继续教育办法, 通过在职培训、脱产学习、联合培养、高等教育等方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要稳步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 按照国家《社会工作国家职业标准》, 组织社会工作者参加职业水平考试, 努力取得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 提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水平。
(四) 加强制度建设
人才建设工作 篇3
一是党管人才原则深入贯彻,人才工作格局逐步完善。自治区党委、政府于2004年、2006年两次召开全区人才工作会议,对全区人才工作进行专门研究、作出重要部署。全区各级党委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作用发挥比较充分,逐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二是人才规划体系日臻完善,人才政策不断创新。在自治区层面,先后出台了“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发展规划,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关于建设人才小高地的意见》等40多个重要人才政策文件。各地各部门也紧密联系实际,上下联动、积极探索,完善了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
三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才小高地建设亮点突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区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为自治区GDP连续8年年均增长两位数以上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截至2009年底,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10万人,每万人口中拥有人才约410人;体制内“三支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从2003年的17.6%上升为36.5%,翻了一番多。博士后“两站”发展到了40个,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得到提升。依托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实验室和优势企事业单位,创建了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32个、市级(厅局级)人才小高地96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近700名,其中柔性引进“两院”院士50多名,培养了一大批科研技术骨干,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科技效益和人才聚集效益,成为了我区人才开发的重要抓手和创新品牌。
人才工作体系建设经验材料 篇4
管理者培训班经验交流材料
夯实基础强化职能
积极构建四级人才工作体系
中共石家庄市委组织部
2008年以来,石家庄市着眼于有效解决农村、基层人才匮乏及不能有效发挥人才作用等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着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人才工作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夯实了“党管人才”工作基础。目前,全市23个县(市)区,222个乡镇(街道),4454个行政村和社区全部建立了人才工作机构,大幅度拓展了人才工作服务领域,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得到了基层群众的广泛称赞和欢迎。
一、完善服务体系,实现人才工作全覆盖
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急需人才支撑和保障,但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多年来一直没有设立专门的人才工作机构,一方面,导致市县两级缺乏对乡村人才需求信息的了解,乡村两级的人才需求情况也不能及时全面的反馈到上级,从而使市县两级在制定基层人才工作政策和规划时缺乏科学的依据,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居住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各类人才也因为没有人才服务机构而不能充分发挥
1自己的才能。因此,急需在乡村两级建立人才工作专门服务机构。2008年初,我市通过广泛调研、专家论证、提出了建立四级人才工作网络体系的新思路,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建立人才工作网络体系的意见》,明确了建立人才工作网络体系的原则、目标、措施、步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本着“成网连片,上下贯通”的原则,坚持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机构全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普遍设立人才工作领导管理服务机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负责全市人才工作规划、指导、协调、决策,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县(市)、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地人才资源开发、整合、培训、服务,推进人才工作健康开展;乡镇(街道)人才工作室,负责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分类建档,发布人才供求信息及培训实用人才;村(社区)成立人才工作站,具体组织各类实用人才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及时反映各类人才的意见建议。同时,在市、县两级人才比较集中的部门、单位,建立人才工作联系点,设立固定办公场所,具体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二是人员全覆盖。市、县人才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分管领导,配备专职人员,安排专人负责人才网络体系建设工作。乡镇(街道)安排副书记或组织委员兼任人才工作室主任,村(社区)委会副职兼人才工作站长,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工作助手。人才工作联系点专设人才工作联络员。通过抓好人员覆盖,全市基本达到了哪里有行政机构,哪里就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三是职能全覆盖。以服务三农、基层为重点,市县两级重点抓决策指导和资金保障,乡镇(街道)人才工作室工作重点是调查统计、汇总人才资源分布状况,建立各类人才信息库,收集、整理和发布各类人才供求信息及培训实用人才,帮助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三支一扶计划”选派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村(社区)人才工作站根据本村(社区)人才需求情况制定需求规划,统计村(社区)人才资源基本情况,协助乡镇(街道)人才工作室开展各类实用人才技能培训工作,帮助农村、基层实用人才了解技术信息、解决技术难题和实际困难,组建村(社区)专业协会,组织农村、基层实用人才开展各项服务活动。2008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四级人才网络体系建设资金95万余元,培训技术骨干5200名,建各类专业协会530个。
二、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发挥网络体系作用
一是发挥网络体系支撑平台作用,实现全市人才资源共享。目前,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均建立了实用型人才信息库,共掌握不同层次人才16.5万人。在此基础上,根据行业特点对各类人才分类建档,共归纳了特色种养、机械制造、医疗卫生、家政装修、食品加工、销售业务、电脑培训、社区文化、法律服务等十多个行业,农村基层不同群体的需求,都能够通过信息库及时得到服务支持。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各地争相引进人才,盘活用活人才,使人才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各级人才工作机构坚持“用人才培育人才”,先后举办多种类型的实用人才培训班240期,为农村、基层培育了一支不走的人才队伍,取得了“培训一批、带动一片、致富一村”的良好效果。同时,元氏、鹿泉等县市立足本地乡土人才信息库,积极筛选
年纪轻、素质高、技术好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吸收加入党组织,优先推荐、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发挥网络体系桥梁纽带作用,开辟人才服务基层通道。各级人才工作机构按照“自下而上收集问题”、“自上而下解决困难”的思路,通过人才工作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随时帮助解决。基层不能解决的,逐级咨询,逐级解惑,直至邀请专家实地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一些农业大县还依靠网络体系的便捷作用建立了科技110农民服务热线,及时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高邑县、赵县依托科技110农民服务热线,组织开展了大规模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活动,先后建成节水农业万亩示范区,发展精品梨园1000多亩。长安区与市农科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成专家组对重点农户进行走访和入户指导,目前当地花卉、食用仙人掌、速生杨、错季桃特色种植业和奶牛、金鱼特色养殖业已颇具规模,大大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市县人才工作机构定期组织各行业专家开展了“为农服务,促民增收”、“百名专家扶百村”、“医学大蓬车进驻三年大变样工地”等多种形式的技术下乡活动,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三是发挥网络体系帮扶助推作用,搭建人才创业发展平台。全市四级人才工作机构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鼓励和支持优秀实用人才带头领办、创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项目,先后争取扶持资金6400多万元,帮助农村实用人才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30个,兴建龙头企业156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25个,带动农户21.5万多户。井陉县投入帮扶资金150多万元,资助
大青山、汪里等9个村、12名科技带头人建立野生连翘人工抚育基地10000亩,成为河北省最大的连翘生产基地。同时,各级人才工作机构充分发挥网络体系作用便捷、沟通便利优势,积极协调各方,打造各类引才平台。今年,晋州市谋划建设并成功获批了“河北省海外留学人员晋州市创业园”和“石家庄海外高层次人员创新创业基地”。揭牌仪式上,创业园一次就与3位海归博士达成总投资1.7亿元的三个高科技项目协议,拉开了晋州市以人才结构调整引领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
三、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网络体系建设水平一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人才工作网络体系发挥作用情况列入各县(市)区人才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年初,各级人才工作机构逐级鉴定责任目标书,对本承办的任务目标进行承诺。另外,对专家人才提出工作要求,利用网络体系开展咨询服务活动,对完成任务、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表彰,连续两年完不成任务的,取消荣誉称号。通过建立这项机制,增强了各级人才工作机构和各类专家人才参与人才工作网络体系建设的责任感。二是建立互赢机制。利用人才工作网络体系为专家和农村、基层搭建平台,在全市开展“百名专家扶百村”活动,根据帮扶村生产发展实际确定所需专家类型,由市确定专家进行技术帮扶。坚持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采取效益提成、技术入股、服务项目承包以及一次性咨询服务付费等形式开展服务活动。确保专家在为农村、基层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自身也取得服务效益。三是建立人才选育机制。要求各县(市)区利用人才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汇报提纲 篇5
近几年来,我县通过开展“营造良好人才环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育实践等活动,不断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力度,围绕市委组织部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全市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不断加强管理,完善机制,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全县经济跨跃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现将工作情
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人才队伍的现状及结构
2005年底,全县干部7386人,其中:党政人才1566人,占21.2%;专业技术人才5539人,占74.9%;企业管理人才281人,占3.8%。
1、党政人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1566人中,大学本科309人,占19.7,大专704人,占44.9,中专355人,占22.6,高中及以下198人,占12.6;
35岁以下550人,占35.1%;36--45岁614人,占39.2%;46--54岁369人,占23.5%;55以上33人,占2。1%。
2、专业技术人才5539人中,其中:
大学本科837人,占15.1%;大专2109人,占38%;中专2387人,占43%;高中及以下205人,占3.7%;
35岁以下766人,占13.8%;36--45岁3326人,占60%;46--54岁1265人,占22.8%;55岁以上182人,占3.2%。
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9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5.4%,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341人,占43.8%,初级专业技术人员4063人,占76.1%。
3、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281人,其中大学本科19人,占6.7%,专科80人,占28.4%,中专85人,占30.2%,高中及以下97人,占34.5%;35岁以下89人,占31.6%,36--45岁70人,占24.9%,46--54岁59人,占20.9%,55--59岁63人,占22.4%。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选准人。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坚持把好“政治关”,选政治上“靠得住”的人,把能否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选拔任用干部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坚持把好“能力关”,选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有本事”的人,注重选拔思想解放、素质过硬、实绩突出、能力较强、有魄力、有闯劲的干部;坚持把好“作风关”,选在思想、工作、生活中“作风正”的人,确保把一些既干事、又廉洁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年初以来,结合县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和县直机构改革,我们严格遵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央办公厅《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条例》,认真落实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扩大民主渠道,增强干部工作透明度。一是在县委全委(扩大)会议上,对若干名政府部门缺职“一把手”和县处级后备干部人选进行民主推荐,同时,在全委会上再次进行推荐,为组织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二是结合机构改革(更名),调整(或重新任职)43名领导干部,其中提拔11名,改任非领导职务13名,重新任职8名。在调整干部中我们严格按照领导职数配备干部。同时在调整中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对班子不团结,群众威信差的果断进行了调整。二是对于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工作思路清,创新能力强的干部予以提拔使用。三是对搞个人主义,工作作风不实,完不成工作任务的干部降职使用。四是结合本人工作经历和所学专业特点,从有利于培养锻炼干部角度进行交流任职。五是对年龄偏大,工作力不从心的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六是采取“一推双考”的形式公开选拔教体系统8名领导干部(从4月1日——5月10日)。县委对这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成立了公选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严格按照区、市关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有关规定,严密工作程序,精心组织,制定了周密的实施方案,严格保密措施,经过笔试、面试、组织考核,县委常委会专门例会研究,任前公示等程序,公开选拔的8位领导同志已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同时对涉及到相关部门的9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予以相应调整。
(二)完善机制,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今年以来,我们在干部制度改革方面又进行了大胆地探索,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围绕加强干部管理使用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逐步建立和实施了干部管理新机制。一是继续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今年新提拔任用的干部均履行了任前公示制度。二是继续坚持提拔任用的委任制领导干部的试用期制。三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干部管理暂行规定》,制定了《2004——2008年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
》、《县委常委会讨论任免干部投票表决制》、《民主推荐领导干部制度》、《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制度》等,进一步明确了民主推荐领导干部所应履行的程序及承担的责任,对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评价标准及具体调整办法,县委研究任免的干部都要采取县委常委会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等项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促进了干部选任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完善和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高素质的拨尖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主体和重要力量。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上,采取继续教育、外语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式进行培训和考核,有利地推动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适应新形势所需知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认真开展了选拔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研究,工农牧业生产技术,教育,卫生和管理等领域的各类有突出贡献、有特长、有发展潜力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或人才的工作,并选拔了六名高层次的专业人才,重点培养和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各类人才的队伍建设树立榜样。
(四)加强人才工作领导。针对人才工作存在的多头管理,协调不够,力量分散等问题,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吸纳人事劳动局、教体局、卫生局、科技局、科协等机关部门、社会团体参加,统一领导本地区本部门的人才工作。明确职责任务,积极发挥作用,增强了人才工作整体合力。
(五)加大继续教育力度,党政机关管理人才重点是提高管理水平与综合素质,开展了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WTO等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主要是工商管理培训WTO规划,使其尽快熟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运行规则,熟悉国际企业管理规划。专业技术人才,着重强化知识的更新和创造力提高。几年来,有计划地选派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到先进地区培训。近几年来,我县先后选派6位同志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有近百名党政领导干部到市级以上培训。
(六)通过本职培训、轮岗系统、外派挂职、基层锻炼等方式,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懂经济、会管理、创新意识强、群众拥护的新型领导人才。
(七)加强对科技人才的管理,县乡村全部建立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科技工作组织机构,配齐了“科技三长”。全县上下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分级分类管理科技工作人员,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者档案和考核奖惩制度。有利地推动科技工作和科普工作。2005年聘请3名科技人员为首批科技特派员,为我县科学技术普及、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起进了积极作用。
在抓好身边人才的同时,我们引进人才。积极引进区内外各类人才,重点引进学术技术带头人、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带项目、带资金来后县创业的人才以及其他急需紧缺人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采取调入,聘用、借用、兼职、合作研究、学术交流、技术指导、技术入股、技术咨询以及领办、自办、合办、承包各类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办法,以个别引进、团体引进、项目联动引进等形式,吸纳区内外人才。制定《引进外地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管理办法》。建立引进人才绿色通道,从简从速办理引进人才的有关手续。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办法,对人才实行有效的社会保险。简化引进人才落户手续,实行人才居住证制度,凭证可享受当地同类人才的同等待遇。
(八)发挥离退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余热作用。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35名成员中有15名是离退休老干部,他们积极发动全县离退休老干部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集资36万余元,救助贫困学生3000余人,建立437座家长学校,提高了家教方法,捐书11000余册,在甘县卡、巴胡塔、金宝屯等地建立5个草原书库,为农村牧区青少年提供读书条件。
三、我县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总量短缺,高级人才匮乏。大学本科仅占党政人才的%,大量的是大专以下学历。从总体上看,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高学历、高职称的高层次人才比例严重偏低,已成为我县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严重。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主要表现在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中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超编严重,音体美、外语计算机等学科严重短缺;在其它行业中科研人才、开发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工程技术人才比例偏低,中青年高级人才较少;机关事业单位人才较多,企业及生产第一线人才较少;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是各类人才缺乏深造学习的机会,新知识得不到及时补充,知识更新速度慢,导致思想僵化,观念陈旧,专业知识严重老化,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活动的需要。
(三)传统型人才较多,创新型人才少。从我县人才队伍结构情况来看,传统人才较多,高新技术人才较少;普通型人才较多,产业化人才较少;基础研究人才较多,实用人才较少,继承型人才较多,创新人才少。由于缺乏高新技术人才,难以提升我县支柱产业的发展;由于缺乏产业化人才,给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困难。
(四)懂管理、懂技术、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缺乏。随着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我县十分缺乏具有综合素质的外向型人才。
(五)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产业化人才举步维艰。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一是我县农业产业化人才总量十分缺乏。二是农村乡土人才培养与管理,未完全纳入转化为实用乡土人才,缺乏对应的培训培养手段。
(六)人才外流比较严重,人才队伍不稳定。近几年来,人才外流现象日趋严重,一是“隐流”,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流向外地,大多未回本县,一般在70左右,而回本县的毕业生大部分是师范类;二是“明流”,具有高级职称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通过正常调离到外地谋职,人才外流集中在高层次人才,人才外流的专业门类集中在高中骨干教师(教育系统近几年外流教师达22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医生。年龄均在45岁以下,是发挥才干的中青年人才。人才待遇低,工作条件差,机会不均等是造成人才单向流失(只出不进)的主要原因。
四、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建议
(一)抓好党政领导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围绕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促进党政领导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对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理论与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决策管理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构建党政领导干部核心能力框架。
(二)健全科学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公开选拔和任前公示制度。改进和完善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及时选拔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熟悉经济工作、熟悉市场经济规律、熟悉金融和法律、熟悉国际规则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改善党政领导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数量、质量和活力,疏通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渠道。
(三)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能够激励人才的情感,要通过宣传优秀人才,树立人才典型等手段,在整个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环境,建立“以人为本”、“人才是第一资源”等新的发展思路,让人才真正体会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尊重。
(四)认真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科学分类的管理体制;建立一套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浅析人才工作的软环境建设 篇6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部署中提出“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可见如何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制度环境,避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人才浪费现象是我们各级组织部门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应转变思想观念。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那种靠着一纸文凭混日子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知识的更新已经变得越来越快,只有变化才是唯一的不变。固守僵化的思想势必给我们的事业造成损失。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应该牢牢树立起先进的人才工作理念,转变观念,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充分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善于培养从身边和基层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的本领,努力促成千帆竟发,百舸争流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而不能片面地求新求变,一味地埋怨“天下无马”。
其次是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创新发现机制。要把人才的使用放在特定的情景环境之中,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在实践中去评价和发现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的现象存在,在一定限度内充分放权使用,做到既遵循原则性又不失灵活性,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创新评价机制。在对人才的评价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当前也要看长远;既要看实力也要看潜力;既要看外因也要看内因,不能凭个人的好恶来评价人才。要用事实说话,用依据来讲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三是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在人才工作中,我们要把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和用感情留人很好的结合起来,坚持用人所长。事实证明一个人如果从事他所喜欢的工作,哪怕苦点累点也无所谓,因为有乐趣在其中。孔子也曾这样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就是这个道理。组织人事部门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只有把个人的长处与事业发展更好的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人才工作的活力。
人才建设工作 篇7
(一) 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专业人才欠缺
当前, 我国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主要集中在民政部门, 一部分则分部在社区服务领域, 仅有少部分在非营利组织中。在现有的社会工作人员中大多数都非专业出身, 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社会工作的相关理念和方法技巧, 同时缺乏相应学习培训;如现有的社区工作者大多是原来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 他们年龄结构便大, 缺乏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工作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 难以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总体来说, 当前我国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总量不足, 而且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 社会工作人员的社会认可度低, 使他们缺乏价值感、成就感和归属感
社会工作在我国生根发芽的时间还不长, 其社会知晓度、影响力都还较低, 社会认可度和地位也相对较低。国内大部分地区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对社会工作的含义、作用的认知程度还普遍较低, 导致社会工作人员缺乏身份认同, 在机构中不受重视, 在社会上不受尊重、不被认同。在社会上, 他们缺乏相应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在工作中, 缺乏成就感, 这使得一部分有志于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备受打击, 不利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发展。
(三) 社会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较差, 人才流失严重
人才流失一方面是因为专业人员无法进入相关领域工作, 一部分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人才由于无法进入到相关的工作领域而被迫转行去做其他;另有一部分毕业生由于社会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低而不愿去从事社会工作, 社工的福利待遇较差, 激励机制不健全。由于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和激励措施, 使得现有的社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微薄的收入仅能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所需, 社会保障措施的不到位更是无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 社会工作岗位设置不足, 使得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没有发挥作用的平台
当前, 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的社会工作岗位数量有限, 且大部分集中在民政部门, 而民间组织发展的还不是很完善, 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和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能够用来依托发展社会工作的组织相对缺乏。在一些社会服务机构中并没有设置社会工作岗位, 即便有设置的, 也没有加以利用, 没能较好的发挥社会工作的职能, 没有体现社工的专业价值。
二、解决问题的路径探索
(一) 加强培训、教育, 从整体上来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能力和素质
鼓励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充实到各类社会服务组织中, 逐步转变社工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各机构、各部门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采取有计划, 分层次, 有重点地开展培训、教育工作, 加强对现有社会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 以提高其专业素质;与高校开展合作办学, 通过学历教育、函授及短期培训等灵活的形式, 快速培养一批社会工作人才充实到社工机构和岗位中;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 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社工来讲学、交流, 分批组织相关领导和社工到广州、深圳等社会工作发展较好地方考查、学习, 在借鉴他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本地情况开展社工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社工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
(二) 加强宣传, 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通过媒体、网络、报刊杂志等来加强对社会工作的推广宣传, 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 扩大社会影响, 为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依托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资源, 利用暑假、实习机会到机构、社区中去讲解社会工作方面的知识, 开展相关活动, 逐步地改善社工在民众中的印象, 使其深入到民心;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 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地位和待遇, 给社工一个合理、合法的身份, 使社工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 让他们获得归属感、价值感和成就感。
(三) 建立完善激励和保障措施, 充分调动广大社会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制定一套能体现社工人才价值的职业薪酬标准, 政府、相关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应该为社会工作人员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依据学历、能力、业绩等指标来创新激励机制, 对一些优秀社工给予晋升、嘉奖、培训等待遇, 从物质和精神层面来激发社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完善社会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措施, 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各种措施来健全服务机制, 留住人才。
(四) 合理开发、设置社工岗位, 搭建社工人才发挥功能的平台
目前社工岗位普遍缺乏, 政府、事业单位应做好带头示范作用, 由其是社会福利、救助、社区服务中心等单位组织, 要依据单位自身的发展需要, 推进社工岗位的设置工作, 并配备专业社工人员, 实现由非专业社工人员到专业人员的转变, 为社工发挥专业价值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借鉴南方社会工作发展的成功模式,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大力推进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 并朝着专业社会服务机构的方向推进, 鼓励其开发、设置社工岗位。
三、小结
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也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按照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 我们要在吸收、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的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等措施, 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袁金霞.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攀登, 2008, (12) .
[3]顾建键, 何海兵.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J].党政论坛, 2007, (6) .
人才建设工作 篇8
一是以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载体,努力做好人才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组织科技人员及时更新业务知识,交流学术新成果,学习、了解和掌握科技前沿技术,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積极组织创新方法培训、深化企业“讲比”活动等,按照“重实效、多层次、高质量”的原则,繁荣学术交流活动,努力加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科技人员继续教育、提高科技人员掌握新技能,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二是以“院士专家企业行”为载体,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以“鸭绿江国际人才科技活动周”为契机,配合有关部门办好“仪器仪表国际博览会”专题学术论坛,承办好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的“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年会”和辽宁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的“全国仪器仪表设计院学术会议”,通过高层次会议、论坛的举办,吸引和引进院士专家到丹东来,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举办“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推动院士专家与企业对接,为企业发展把脉支招。推动“院士工作站”建设,促进院士专家与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积极推动建立“两院院士联谊会”。
三是以先进科技工作者表彰为载体,广泛做好科技工作者宣传奖励工作。以“丹东市先进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和“丹东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审工作为载体,鼓励科技人才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力举荐科技人才。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参与中国科协、省科协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评选表彰活动,促进我市人才成长。为打造一批代表我市各学科特点的领军人物,根据人才工作要求,重新制定了《关于丹东市第二届自然学科带头人评选工作方案》,加强对自然学科带头人的管理,鼓励、调动科技人员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同时加强受表彰的先进科技工作者宣传覆盖,扩大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影响,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舆论氛围。
四是以全面建设好“科技工作者之家”为载体,努力做好科技工作者服务工作。维护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及时了解和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建议和诉求,为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提供最有效、最直接的服务。通过中国科协在凤城、仪器仪表基地设立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市科技工作者状况,组织带领科技工作者为开展科技创新、科技服务、科学普及,服务社会、促进人才成长。通过举办科技人员专题座谈、利用春节等节日走访慰问等,关心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学习、生活,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切实体会到“家”的温暖。积极扶持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组织科技人员争取省科协支持专著出版等工作。(丹东市科协 刘玻 编辑:扶勇华)
人才建设工作 篇9
积极做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医师”,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为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在学习借鉴珠三角地区先行先试的经验上,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一是确定试点,制定方案。根据本地实际,坚持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市社会福利院和清城区为试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试点实施方案。二是精心组织,稳步推进。设立试点工作指导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精心组织,加强指导,有序推进试点工作。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社会工作知识和理念,提高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对开展社会工作试点、加快社会工作发展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篇10
2010-06-13 09:27:46 来源: 人民网(北京)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和“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的任务。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改善民生问题、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
一、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依托,也是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个新的内容”。这一重要论述阐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定位。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建设目标。这表明我国政府将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一支独立的人才队伍,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确立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对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必须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把尊重社会工作人才、爱护社会工作人才、服务社会工作人才、促进社会工作人才的全面发展作为政府人才资源开发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按照更高的标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扩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总量、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素质、优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结构;必须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创新社会工作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制度,营造环境,加大投入。
(三)推进社会建设要求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我国正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特别是现阶段,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我国社会已经进入“社会矛盾凸现期”,社会问题更为复杂。一是社会问题涉及人群范围扩大了,除了以前的弱势群体以外,还增加了由于经济和社会改革出现了新的弱势群体以及新的社会工作服务对象;二是我国改革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人们利益矛盾复杂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社会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因此,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工作最终要由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来承担。
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与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和任务要求相比,当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和亟待改善的问题。
(一)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成长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尽管广大社会工作人才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人们对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足,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对新型、专业性社会工作比较陌生,认同度不高。和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社会工作环境相比,与创建和谐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要求相比,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成长和工作环境还很滞后,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发展和稳定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建立。
(二)社会工作人才供求失衡,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社会工作人才承担着大量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事务,同时又要承担政府交办的很多行政职能。随着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工作职能范围会进一步扩大。据统计,我国目前在职在岗的社会工作人员总数大约为100万,但实际需要300万,缺口很大。以我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为例,截至2005年底,我国民政系统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大约有45.3万人。而目前我国有城市低保对象2200多万人,农村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6500多万人,残疾人口8200多万人,重点优抚对象460多万人,孤儿57.3万人,还有老年人口1.43亿人,常年受灾人口1亿多人。仅就工作量而言,平均1个工作人员要为1000名重点民政对象提供服务。这与社会工作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专业社会工作者占总人口的比例,美国为2,日本为5,我国香港地区仅注册的社会工作者就占总人口的17,而我国内地专业社会工作者仅占人口的0.3。高校每年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数量约在1万名,其中有90%左右的毕业生改行从事别的工作。因此,我国社会工作人才总量严重 1
不足,专业结构也严重不合理,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要,大力培养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任务非常艰巨,任重而道远。
(三)社会工作人才能力素质较低,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不高。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学历较低,年龄偏大,素质不高,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缺乏行业自律和评估,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与其它几支人才队伍,如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相比,学历层次和素质能力差距较大,整体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学历层次和素质能力非常必要。另外,绝大多数社会工作人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化训练,每年进入社会工作行业的专业毕业生很少,加上社会工作教育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化训练的意识和条件都不具备,这些问题最后导致社会工作人才服务手段单一,服务方式落后,专业化水平低下,严重影响了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化的进程。
(四)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社会工作发展慢,对高素质、高学历和专业人才吸引不够,也难以留住进入社会工作领域工作的优秀人才,主要原因是激励机制缺失。具体表现在:一是身份不明确。绝大多数社会工作人才没有公务员编制,尽管部分人有事业编制,但更多人没有编制,只是居委会或村委会的聘用人员。聘用人员中有的是已经退休的教师、职员,大部分是体制外的人员,他们对工作的认同度不高,一有机会就会选择离开。二是工资福利低下。由于没有针对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稳定财政投入制度,社会工作人才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据统计,上海市级社团的专业社工的薪酬水平基本维持在1500-2500元之间,且三年未变,而广大基层社会工作人才薪酬待遇更低,甚至低于本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上海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社会工作人才的收入待遇更加不容乐观。三是职业生涯发展不顺畅。虽然有职业技术发展通道,但晋升方式仍然单一,特别是体制外的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发展更加困难。尽管2006年人事部和民政部印发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但目前还是停留在政策层面上,政策的执行力度和社会工作者的参与程度都不高。
三、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重点要研究的若干问题
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对策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都是崭新的课题,我认为有必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关于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人才的范围界定。何谓社会工作,何谓社会工作人才,这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社会工作作为工作类别很早就存在了,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赋予社会工作新的内涵不仅是政府政策制定部门和管理部门要研究的问题,也是学术界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社会工作的界定不尽一致,一般认为社会工作具有以下特征:不同于政府行政工作,但是受政府指导和管理;不同于商业服务,它不以营利为目的;除了向全社会民众提供普适性服务之外,还有针对性对弱势群体和新增社会群体提供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才能承担;涉及范围除了城市还有农村。但社会工作的内涵迄今不能达成共识,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另外,社会工作人才的范围如何界定也是学术界应该关注的问题。当前有人根据功能将社会工作人才分为居委会、村委会干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社会工作志愿者;也有的根据身份将社会工作人才分为具有政府部分行政职能的工作者,由所辖区域的、经选举产生的委员,有专业社会工作人员,也有志愿者。两种分法各有道理,但如何划分更科学,也更符合我们现状,值得进一步研究。只有对社会工作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针对不同类别,制定不同的人才开发政策,实施人才分类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立法研究。我们正在构建法制社会,任何工作,包括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都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开展。我们要避免以往人才工作立法重视不够,立法滞后等不足,要避免由于缺乏法律规范,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处于被动的局面。要未雨绸缪,积极研究探讨有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立法问题,具体包括社会工作准入、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资格、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规范、社会工作志愿者队伍的建设等。
(三)关于社会工作人才研究平台建设研究。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全新的,也是富有挑战性的研究主题,要集中各方面、各层次的力量,加强交流合作,群策群力,这就需要搭建一个共同的、宽泛的、坚实的研究平台。搭建什么样的研究
平台,研究平台如何搭建都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我认为研究平台应该整合全国社会工作研究以及人事人才研究的资源;整合人事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研究资源;整合政府机关、科研机构、教学机构、社会工作业务部门的研究资源;整合国内和国外的研究资源。研究平台是开放性的平台,任何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感兴趣、有想法的人都可以参加。研究平台是个规范性的平台,开放并非不需要规范,研究平台需要研究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需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需要通过合法的研究途径。研究平台的建设需要经费、人员和设备的保障,我们还要思考如何多渠道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四)关于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和开发研究。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学校培养。当前绝大部分社会工作人才都没有专业背景,影响了社会工作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影响社会工作目标的实现。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应该积极倡导中高等院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和扩大社会工作专业或方向的研究生教育,提升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层次。我们应该协助有关科研教学机构研究开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教材和案例,研究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探讨专业学习方式方法。
除了学校教育,我们还要研究如何提升在职人员的专业修养,要联合社会工作研究专家、相关业务部门,研究建立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制定指导性、针对性强的,适合在职人员特点的专业培训;要积极研究如何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探索新的培训方式,针对不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培训。
(五)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研究。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决定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相关研究,为队伍建设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依据。首先,要研究社会工作各项业务的工作规范,从事各项业务的职业职责、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做好各项业务所需的理论知识、能力素质和技术要求;其次,要研究开发社会工作各项业务的专业技术职务,设立科学合理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这也是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关键;第三,要积极研究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制度,研究如何将专业化培训和职业资格有效结合;第四,要借鉴国外和港澳台关于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的做法,以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能与国际接轨,同时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
(六)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激励机制研究。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激励机制,能激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更好地工作,更有效地工作,这也是以人为本的要求。研究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研究社会工作绩效管理体系,要充分意识到对社会工作人才工作绩效的肯定是最大的激励,意识到绩效管理体系对社会工作战略目标的实现、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有效的管理、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整体性开发的重要性;要研究社会工作各项业务的考核指标、考核方法、考核周期和考核主体;要研究如何将社会工作考核结果和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社会工作人才的薪酬、晋升、工作轮换、辞退、培训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研究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薪酬水平和薪酬管理制度,改变社会工作人才薪酬水平偏低的局面;研究如何根据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特点和能力特点,设定合理的薪酬水平,保持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有志于社会工作的人才投身其中;研究体现社会工作人才个人贡献的薪酬制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工作人才努力工作。三是要研究社会工作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通道是留住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全体社会工作人才整体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是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体现。要建立社会工作人才正常的升迁制度,建立社会工作人才进人其他事业单位、机关单位的接口,在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招考时优先考虑有从事社会工作经验的人才。
(七)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市场化配置和政府调控机制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所有人才包括社会工作人才都必须以市场配置为主,强调市场机制在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不应该过多干涉社会工作人才资源的配置,而是要充分发挥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实现社会工作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市场机制不是自动生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培育,在培育过程中,政府能够也必须发挥作用,有必要为社会工作人才资源供求双方搭建交流和服务平台,消除社会工作人才流动的各种体制性障碍。另外,市场配置有时会导致市场失灵的现象,比如有些偏远不发达地区和艰苦岗位吸引不到优秀的人才,为了避免市场失灵,政府应该进行行政调控,通过行政配置或其他政策性优惠引导社会工作人才资源向偏远不发达地区和艰苦岗位配置。因此,我们要研究如何做到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相结合,更加科学有效地配置社会工作人才资源。
(八)关于社会工作人才管理体制的研究。加强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宏观管理,关键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党管人才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已经深入人心,我们要研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下,如何有效管理开发社会工作人才。第二,社会工作不同于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但并非意味着政府可以不管社会工作。因为,社会工作是非营利性的,没有利润驱动,本身也没有行政权力,靠自身的发展很困难。所以,现阶段政府应该大力扶持社会工作,主导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但是政府对社会的宏观管理和社会工作自我运作之间有什么关系,边界如何界定需要我们去研究。第三,政府不同部门对社会工作管理的职能分工问题。当前有关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人才的管理体制不顺,很多部门都在管,但是都管不好。这影响了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强管理职能归属问题的研究。
(九)要加强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财政投入的研究。政府和社会对社会工作人才重视不应停留在领导重视上,不能停留在口头表态上,而要落实到资金支持和设施保障上。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初期,应坚持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所需费用列入财政预算。随着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壮大,可以考虑多元投入。我们要积极探索政府、企业、个人、非营利性组织以及国外公益性基金等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同时,要确保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经费落实到位。
(十)比较研究不同国家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较早,较为成熟,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以减少时间和节约成本。但由于社会形态不同、发展阶段不
【人才建设工作】推荐阅读:
把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工作总体部署10-03
县幼儿园人才建设工作机制05-29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201608)09-14
从制度创新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10-25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11-19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07-02
人才建设培养05-30
建设人才强国06-27
人才素质建设09-02
文化人才建设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