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保障人才建设

2024-11-07

油料保障人才建设(共4篇)

油料保障人才建设 篇1

尽管油料保障点多、线长、面广, 保障任务艰巨, 但制约保障能力生成的关键因素是人才。因此, 加强油料保障部门质量建设, 提供适时适地适量的油料保障, 提高油料保障能力, 必须大力加强油料保障人才建设。

一、目前油料保障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各级油料部门着眼新时期军事斗争下的油料保障需求, 认真推进人才战略工程, 一大批优秀的油料保障人才脱颖而出, 在完成油料保障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清楚地看到, 从未来信息化战争“保打赢”的标准来看, 油料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与完成油料保障使命任务有一定差距, 存在着一些不足:

1. 油料保障人才培养战备意识不强。

各油料部门和单位人才培养意识淡薄, 人才储备少, 立足于平时油料工作, 对战时油料工作研究不够。

2. 油料保障人才知识结构不完整。

个别人员没有在本职岗位上成才的强烈愿望, 缺乏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 习惯于传统做法, 满足于现状, 知识结构不完整, 更新不快。

3. 油料保障人才实战能力待提高。

近年来博士、硕士已出现在基层部队的油料岗位上, 但文凭不等于水平, 知识不等于能力, 个别人员出现了学用脱节, 只懂理论, 欠实战能力。

4. 油料保障人才成长机制待完善。

各油料部门和单位需加强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 执行人才培养使用规定需加强, 激励机制待完善。

二、油料保障人才建设的对策

1. 着眼战时保障, 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导向。

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两军对阵, 更多的是高技术装备和人才的较量, 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较量。油料是战争的血液, 油料保障人才建设事关战争的胜负。一是确立“人才就是战斗力”的观念。知识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力量, 掌握现代知识的人才是战斗力和保障力生成的倍增器, 当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国, 美国军界人士惋惜地说, 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机械化师。这说明, 人才就是战斗力, 必须把油料保障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到提高部队战斗力和油料保障能力的高度上来认识, 并下大力气抓好。二是要树立超前培养的观念。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知识激增, 新学科不断涌现, 知识更新加快。大量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战场, 军事革命的每一细微变化, 都可能引发未来军事斗争作战和保障样式的改变。培养新型高素质的油料保障人才, 就要着眼未来部队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树立“培养创造型、发展型人才”的新型人才观, 瞄准高起点育才、引才、蓄才, 用新装备、新训法、新保障法催生油料保障人才, 为保打赢提前储备新型油料保障人才。三是确立“贴近实战”的观念。要确立用油料保障任务牵引人才培养的思想, 未来战争需要什么方式的油料保障, 就大力培养什么样的油料保障人才。要从未来我军作战油料保障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和实战需要出发, 在组织好基础训练的前提下, 通过油料保障演习等方式, 有针对性组织战术和油料保障训练, 培养出战、技、体、智全面发展, 能在复杂情况下完成油料保障任务的人才队伍。

2. 着眼知识结构, 培养全面过硬的油勤队伍。

毛泽东同志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 但不是决定因素, 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油料保障人才是油料保障力量中的能动要素, 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是油料保障力生成的主导要素, 油料保障人才在油料保障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是要盘活人才资源。江泽民同志指出:“宁可让人等装备, 不能让装备等人”。我们必须按照这一指示精神, 搞好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作战油料保障人才需求预测, 统盘筹划油料保障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 有计划分步骤地超前训练和储备更多的高素质油料保障人才。如针对保障需要, 建立军地顶尖级油料保障人才库, 采取多种可行的办法, 请他们来油料保障部 (分) 队讲学, 指导工作, 促进人才建设, 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有前途的人才进入地方和军队院校及科研院所深造, 也可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引进油料保障人才, 特别是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要让各级领导和专家, 甘为人梯, 培养和提拔更多的年轻有为、勇于开拓、学识渊博的油料保障人才, 使油料保障人才队伍不断成长发展壮大。二是培养更多的懂联合作战的油料保障人才。随着高技术武器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 联合作战必然成为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主要作战方式。联合作战油料保障任务多样、对象多元、需求多变、耗油量大, 对油料保障指挥人才能力素质构成是极大考验。面对重兵集结的严峻形势, 油料保障指挥人才必须强化联合意识, 展现全面驾驭联合作战油料保障的能力, 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系统的全局观念、敏锐的洞察能力、主动的沟通能力、坚决的执行能力。三是油料保障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着眼未来需要。要站在未来我军作战油料保障需要的高度, 认真研究总结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油料保障的经验教训, 准确预测和把握未来战争油料保障的特点规律, 设计构建未来油料人才的知识体系。提高起点, 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和共同发展, 重点是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大科学文化基础教育的比重, 增加综合科技知识和高新科技内容。尤其要把油料保障人才建设的指导思想、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转变到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上来,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践, 提高人才质量, 加速培养进程, 彻底扭转部队科学文化基础落后的状况, 使油料系统官兵的知识结构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3. 着眼战场需求, 强化人才队伍的实战本领。

训练是战争的准备, 训战一致是我军的基本方针。一是要重视军事基础理论和防卫技能的训练, 培养能保能防的专业的油料保障人才。油料保障人才建设, 要以是否具备遂行油料保障能力为根本。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军事基础和防卫技能, 院校和部队训练机构要根据培养对象的实战需要, 开设军事和防卫基础课程, 大力加强防卫、抗击、隐蔽伪装等训练, 提高油料保障人员战场生存能力。二是要坚持按纲施训, 培养合格油料保障人才。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新一代训练法规基本覆盖了油料部 (分) 队各个层次的训练范围, 要把这些规定落到实处, 必须狠抓法规学习, 在具体实施中克服盲目性, 克服习惯做法, 严格按纲施训, 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 紧紧围绕保障有力, 组织油料保障人才训练。各级油料部门要不断加深对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理解, 强化忧患意识, 增强深化油料保障人才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训练目标的确定、任务的提出、措施的制定, 都要围绕提高保障“打赢”能力来筹划。结合单位油料保障的实际, 举办高技术知识、新装备知识、外军知识、联勤保障知识等讲座, 把油料保障部 (分) 队置身于逼真的战场环境中, 把模拟、仿真和网络训练手段运用到训练中去, 贯穿到每一个训练环节, 充分利用野外驻训、战术训练和合成演习等条件, 按保障任务要求设置训练课题和演练问题, 突出快速反应、野战生存、信息对抗、联勤保障等, 全面训练油料保障人才。三是要突出实战化训练, 培养实战化油料保障人才队伍。油料保障人才建设质量的高低是要靠战争来检验的, 人才培养不能脱离部队作战任务的实际和实践。要根据部队作战和平时油料保障任务, 积极开展近似实战化条件下的油料保障和训练, 通过油料保障演习, 开设野战加油站, 铺设野战输油管线, 实施定点和伴随油料保障, 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 提高战时快速保障能力, 以培养更多的适应实战需要的油料保障人才。

4. 着眼持续发展, 优化人才队伍的成长环境。

“切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人才、尊重创造, 在全军造成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是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关于人才建设的提出的要求, 为我们优化油料保障人才队伍的成长环境、发挥人才的最大使用效益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四个尊重”的要求, 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使用的制度体系, 是油料保障人才队伍稳定的根本保证。一是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下大功夫组织油料保障人才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重要讲话,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奉献军营教育,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牢记党的嘱托、忠实履行军人使命, 树立革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强化爱岗敬岗意识, 强化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 自觉服从组织需要, 自觉在油料保障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 在精确保障的油料保障任务中拼搏奉献。二是要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 实现人尽其才。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有把培养使用好油料保障人才作为第一位的历史责任, 要有识人的慧眼、用人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办法, 知人善用, 广纳群贤。要把培养人才作为衡量单位建设水平和领导政绩的重要方面, 切实把人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努力加大对人才培养的经费支持。如在干部分配环节上, 要把优秀的油料人才分配到业务岗位, 避免毕业的油料学生一到部队就改行的问题发生。在人才的具体使用上, 要充分发挥其潜能, 尽可能放到最需要的岗位去培育锻炼, 避免人才在使用上的浪费。三是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实现油料保障人才创新和生机。在人才选拨使用上要不拘一格, 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形成公正用人凝聚人才机制, 使油料保障人才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强化典型激励的育人机制, 重视、培养、宣扬知识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先进典型, 对获得油料优秀科技成果和对油料科研工作做出贡献的人才实行重奖, 激发官兵的成才动力。对油料保障人才的家属在就业、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生活上的困难, 要尽可能给予关照,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使油料保障人才能够倾心尽力地扑在油料保障的各项工作之中。通过这些举措, 使油料保障人才队伍相对稳定, 确保我军油料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实现油料保障有力。

三、结语

油料保障人才建设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油料保障能力。笔者从有效解决油料保障人才培养过程中战备意识不强、知识结构不完整、实战能力不强、成长机制不完善入手, 通过着眼战时保障、知识结构、战场需求、持续发展四个方面, 提出了强化人才培养的措施, 或可助推油料保障人才建设水平的快速提高, 为全面提高油料保障能力和部队战斗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秦永华.新时期后勤工作的探索与实践[M].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3

[2]赵佳海.对物资油料人才建设的思考[J].军用航油, 2010, 2

[3]朱心文.浅析空军后勤人才建设[J].空军军事学术, 2003, 5

油料保障人才建设 篇2

一、完善机制,不断壮大人才队伍

(一)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及时充实党政人才队伍。建市以来,崇左市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27名处级领导干部,公开招考了1041名公务员和939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充实到市直各单位,从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自治区财政厅等单位引进了35名处级领导干部,挂任部门和县(市、区)重要职位。

(二)完善人才小高地建设机制,快速聚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建市以来,我们突出地把人才小高地建设作为推进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快速有效地聚集人才,先后创建了广西物流、锰业2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以及崇左蔗糖业、热带林业2个市级人才小高地。我们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区建设的广西物流人才小高地,吸引了国际知名企业以及国内物流企业、进出口贸易公司进驻。由此汇聚了200多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同时也跟进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三)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为了适应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我们结合崇左市重点产业发展实际,制定了《崇左市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全面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较好地解决了企业技能人才紧缺的矛盾。

二、强化服务,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一)服务重点人才。为了直接联系、掌握和服务高层次人才,我们建立了市领导联系关护科技人才制度,市四家班子领导成员每人相对固定联系1-2名优秀科技人才,每年至少联系2次。同时,经常了解科技人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为企业排忧解难。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深入我市重点企业调研,现场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市委书记赵乐秦、市长黄克每两周到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检查项目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市委副書记卢万兵,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钟畅姿多次深入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就保税区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调研。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蒋连生每周召集相关部门召开1次协调会,协调处理有关问题。

(三)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我们建立科技“110”信息服务网,该网络聚集了广西农科院、广西畜牧研究所、广西水产研究所等区内外50多名专家。科技“110”信息服务平台建成运行以来,五级专家共为我市农业、水产畜牧业、果蔬业等行业的农民群众解答各种技术难题2万多个,促成农产品交易8700多万元。

三、优化环境,引才聚才

(一)优化人才干事创业的政策环境,打造引才聚才的“磁场”。市委、市政府把营造人才干事创业的政策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去谋划、去推进,制定出台了《崇左市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建设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等30多个人才规划和政策。还出台了《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和管理规定》、《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和管理规定》。

(二)优化人才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打造留住人才的“港湾”。我们不断增强人才干事创业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事业心,让人才有荣誉、有地位,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大张旗鼓地表彰或授予荣誉称号。还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各类优秀人才创业创新事迹。

岸基油料保障力量建设分析 篇3

一、岸基油料保障力量建设指导思想

为提高岸基油料保障力量建设质量,需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以党的“十八大”关于高度关注海洋安全,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为牵引,大力加强岸基油料保障力量建设。新时期,岸基油料保障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贯彻远海防卫战略转型,以使命任务为牵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思想,统一筹划、整体建设,综合集成、聚焦能力,按照陆岸为依托、岸海为主体、供应与保障一体的思路,与时俱进构建岸基油料保障力量体系,有效满足舰艇编队岸基油料保障需求。

二、岸基油料保障力量建设基本原则

1. 使命牵引,满足需求

岸基油料保障力量建设必须紧密围绕战略转型要求、使命任务变化要求、军事斗争后勤准备要求等进行,做好海上作战油料保障准备,坚持以远海防卫作战任务为牵引,充分考虑远海油料保障的特殊要求,提高打赢未来信息化海战的能力。要着眼使命任务,适应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做好岸基油料保障力量建设。要满足油料品种多样化的需求,科学论证岸基油料保障力量需求,着眼多舰种油料保障需求,筹划油料、设施、装备、人员、信息等基本要素,集成储、运、加、验、修等功能要素,建强岸基油料保障力量,形成协调、高效、无缝连接的岸基油料保障网链。

2. 综合集成,聚焦能力

岸基油料保障力量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内部要素既包括油料、设施、装备,又包括油料保障人员、保障机构和保障信息等;功能体系既包括储油力量、运油力量、加油力量,还有技术保障力量等。因此,岸基油料保障力量建设必须以系统的思想,采取综合集成的方法,实现系统整体优化和整体保障能力的提升。即把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于岸基油料保障力量建设之中,通过信息技术融合,对岸基油料力量系统进行改造或改进,增强其内部的联系和协调,实现油料保障力量运用一体化、指挥控制网络化、保障资源可视化。聚焦能力是指岸基油料保障力量建设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各种建设举措都要以提高油料保障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好军港多舰种油料保障设施建设,抓好机动油料补给装备建设,加强地方港口、油船等油料保障资源的调查,为战时动员奠定基础。

3. 平战结合,军民融合

平战结合是指岸基油料保障力量建设要立足平时,着眼战时。由于平战时油料保障任务有很大差别,岸基油料保障力量建设必须处理好平战关系,贯彻平时少养兵,战时多用兵的原则,建立健全完善良好的平战转换及动员机制,加强岸基油料保障力量战备、训练等遂行任务能力建设,拓展岸基油料保障力量运用范围,提高其平战时油料保障使用质量效益。当前,油料保障对于社会保障资源的依赖性和兼容性将越来越强,战时油料保障的模式也将由传统的封闭型向开放型方向转变,军民兼容的特点将更加凸显。因此,在岸基油料保障力量建设上,要积极运用国家和地方石油资源,建立军民融合式油料保障体系,提高岸基油料保障力量建设效益。

三、岸基油料保障力量建设对策

1. 完善油料保障设施

舰艇油料补给量大、补给时限急、保障品种繁多,对岸基油料保障设施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加大岸基油库建设力度,增强油库保障设施建设质量。一要增加岸基油库容量。对岸基油库进行扩容,新建高闪点喷气燃料储备油罐,增加舰用燃料和军用柴油储油设施容量,加大附属油料储存设施建设力度,配套储油品种,优化储油工艺流程,有效提高岸基油库容量。二是提高油库油料输转能力。舰艇油料补给量大,需要先进的大功率输油设备,完成油料输转任务。扩 (新) 建港区专用油码头、铁路专用线和收发栈桥,建设大功率的综合输油泵站,铺设大口径的输油管线,优化油料接卸流程,增设码头加油口,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管理水平,增强油料吞吐能力,装备容量大、加油速度快的大型加油车;加强大型管道加油和多功能野战加油系统及其它专用加油装置的研制和应用,提高加油速度,以满足岸基多舰种、多批次、高强度条件下的油料保障需要。

2. 完善油料储供体系

海上大型作战平台的吨位大,海上活动时间长,为保证较强的自持力,需携带大量的油料。海湾战争中,美军常规动力单航母战斗群舰用燃油装载量为17100吨,航母装载多,一次性补给量巨大,对岸基油料储供体系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建立储量适当、结构合理的油料储备。在储备准备上,要坚持规模适度、军地共储、合理布局、综合配套的原则,把现有油料储备的底数掌握好,把未来动员与作战的油料需要量预计好,把油料储备任务落实好,把油料储备布局调整好;储备结构上,扩大战备储备油料数量,充实码头油库储供力量;在储备品种上,扩大舰用油料、舰载机用喷气燃料的储备数量,充实附属油料品种结构;在储备方式上,要发挥地方储备优势,实现军地互补,拓宽油料储备领域。将部分通用油料储备寓于国民经济和市场之中,逐步建立军队、地方和国家分工储备制度;在储备油料的应急保障上,要完善应急保障预案,加强岸基油料应急供应能力建设,建立以公路、铁路、海运、管线等多种油料输送方式相结合的油料输转体系,增强岸基油料保障力量的横向油源供给能力,提高储备油料向保障力转化的速度效益。

3. 建强油料保障队伍

油料保障人才建设 篇4

一、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对油料保障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中的广泛运用,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已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形态, 其战场环境、作战行动和作战样式呈现出高度融合、速战速决、机动性强等特征, 对油料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实时化高效指挥能力。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 信息主导地位突出, 参战力量多元, 保障需求不一, 战场态势转换迅速, 使得油料保障行动难以协调和控制。这就要求油料保障指挥体制必须适应体系作战信息主导的特征, 建立基于信息系统的“联合统一、上下通畅、稳定高效”的油料保障指挥体系, 对参战部队、战役加强、联勤支援和地方支前保障力量实施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的指挥控制, 以实时高效的油料指挥调控能力, 实现保障指令与作战指令快速同步下达、保障行动与作战行动精准协同。

2. 一体化联合保障能力。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 是诸军兵种联合实施的信息作战, 全系统全要素的体系对抗特征明显, 战场多维部署, 任务需求各异, 要求必须确立综合集成、联合制胜的理念,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联通性和融合性, 搞好油料保障体系与作战力量体系、武器装备体系的衔接配套, 通过按需组合和动态重组, 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模块编组、要素齐全、有机融合、功能优化的油料联合保障力量体系, 最大限度地集成保障功能, 形成一体化联合保障能力。

3. 精确化聚焦保障能力。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 多维战场空间平台相互联网, 精确打击运用广泛, 使得油料保障行动难以实时跟进。这就要求油料保障必须根据作战行动和作战进程变化, 依托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油料指挥信息系统, 精确预测和掌握保障信息, 精准调控保障力量, 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信息互动、精确高效的油料供应保障体系, 实现对保障力量实施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确控制, 确保各种保障力量、保障资源在动态中准确定位、在机动中聚焦优势、在保障中释放能量, 有效提高油料保障精确化聚焦保障能力。

4. 多样化快速保障能力。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 作战进程明显加快, 各种信息化作战手段将在全纵深、全领域同时展开攻防, 战场将在不确定的地点, 不确定的时间展开。时效性成为衡量体系作战能力的关键指标, 大范围、高度分散频繁的立体机动将成为作战的主要形式。这就要求油料保障能够依托信息化战场条件, 及时获取需求, 尽早调整保障力量, 综合运用多种保障方式, 尽快组织立体、远程、快速、精确的保障行动, 实现油料保障的快速决策、快速机动、快速支援, 形成全方位“点对点”的立体式快速化综合保障能力。

5. 可视化全程可控能力。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 随着预警侦察、态势感知等信息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拓展, 整个战场情况变化更加透明清晰, 对油料保障的联动性和精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一时间获取战场态势、保障需求和保障资源等信息聚焦已成为精确指挥决策的关键。油料保障要运用一体化全程监控平台, 实时掌握保障人员、保障装备以及保障资源数量、战场分布、战损等情况的动态信息, 按照作战进程、战场态势、保障部署及其变化, 精确筹划和运用保障资源, 灵活采取各种保障手段, 实现保障资源流向、流量和保障过程中的全程动态监控, 确保保障者与保障对象的信息互动可视, 消除油料保障“迷雾”, 为作战部队提供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油料保障。

6. 持续化整体防卫能力。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对抗, 信息攻击成为体系作战双方攻防的焦点, 加之全天候远程侦察装备的广泛运用, 使得作战前后方没有明显的界限, 同时参战力量多元, 作战装备种类多, 技术保障跨度大, 供应保障种类杂, 保障空间不断扩大, 保障环境透明清晰, 使得油料保障强度逐渐增大, 油料保障行动更加透明暴露, 信息网络更易受到破坏, 油料设备设施、保障人员、保障装备更易遭到精确打击。这就要求油料保障既要搞好伪装防护、信息屏障、电磁防护、整体防卫, 确保安全, 又要具备很强的油料补充能力, 实现安全可靠、持续补充、保障不断。

二、加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油料保障能力建设的主要对策

着眼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需求, 大力推进军队油料保障能力建设, 必须紧紧抓住影响制约保障能力的关键环节,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固强补弱、整体推进, 有效促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油料保障能力的整体跃升。

1. 坚持四项建设原则, 为能力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1) 坚持理论先行, 确保建设深入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油料保障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经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循环深化过程。在现有理论探索的基础上, 深入研究保障能力生成的特点规律, 集智攻关重难点问题, 积极探索更为科学的实现形式, 推动油料保障能力建设不断深入发展。 (2) 坚持任务牵引, 突出建设核心需求。聚焦核心保障能力, 抓住建设的重点关键, 突出使命任务需求, 着眼联合作战特征需要, 适应现有信息化装备要求, 充分考虑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的实际情况, 坚持“任务牵引、信息主导、突出重点”, 确保能力建设在重点方向上出成效。 (3) 坚持统筹兼顾, 推动建设协调发展。要与信息时代发展相协调, 紧跟前沿信息技术手段, 坚持军民融合。要与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协调, 纳入建设全局, 坚持整体协调推进, 防止自成体系、各搞一套。要与各单位信息化建设现状相配套, 注重搞好拓展延伸, 整体推进体系作战油料保障能力建设协调发展。 (4) 坚持效益至上, 提高建设质量水平。把质量第一、效益至上的原则贯穿于油料保障能力建设全过程, 通过设计建设路线图, 提高筹划运作效益;通过研究实施新举措, 提高实际应用效益;通过精确计算效费比, 提高长远发展效益等, 真正做到以工作的高效益实现能力建设的高质量、高标准。

2. 抓好五个建设内容, 为能力增长提供基本方向。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油料保障能力建设, 涉及到油料保障的各个领域, 应以深化拓展军事斗争后勤准备为前提, 坚持信息融合、系统耦合、人装结合、集成建设, 积极推进油料保障转型, 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多样化军事任务保障需求, 不断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油料保障能力。 (1) 构建综合集成的油料保障信息体系。油料保障信息体系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保障能力形成的基础支撑, 是信息化条件下实施油料精确保障的关键, 必须以信息化网络建设为核心, 以信息系统建设为手段, 以系统融合建设为重点突破牵引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油料保障能力的整体跃升。 (2) 构建实时高效的油料保障指挥体系。油料保障指挥能力, 是构成油料保障能力的核心要素, 是制约油料精确化保障的神经中枢。加快体系作战油料保障能力建设, 必须以信息系统为基础, 以提高油料保障指挥能力为着眼点, 在指挥机制、指挥手段、指挥方式上不断创新、全面发展。 (3) 构建精确合理的油料保障储备体系。着眼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油料保障需求, 整合优化油料保障资源, 本着“质量管用、数量够用、布局好用、管理能用”的原则, 构建主战油料储足配套、专用油料前推预置、通用油料军地联储的油料保障储备体系。 (4) 构建机动快速的油料保障供应体系。立足体系作战油料保障快速高效要求, 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信息支撑、快速机动、灵活多样的油料供应体系, 实现油料保障在动态中准确定位、在机动中实施保障。 (5) 构建功能完备的油料保障力量体系。积极适应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油料保障要求, 按照“集约建设、模块编组、精干高效、综合运用”的原则调整与重组现有保障力量, 形成要素齐全、功能优化、聚合灵敏、保障快捷的油料保障力量体系。

3. 更新能力建设理念, 为能力转型提供思想引领。

理念是行动的根基和先导。大力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油料保障能力建设, 迫切需要转变旧观念, 以新理念为先导推进体系保障能力建设的深入发展。 (1) 强化信息主导的建设理念。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油料保障, 强调利用信息的主导、整合作用, 将人、财、物等有机组合, 精确安排油料保障力量。要求始终把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与共享等作为体系作战保障能力建设的主导因素, 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优化整合, 注重兼容性技术系统建设, 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系统的融合度和可控性。 (2) 强化系统发展的建设理念。着眼体系对抗需求, 搞好顶层设计, 坚持整体推进, 统筹建设全局, 兼顾各个系统, 把单项和局部的完善、整体和全局的提高有机统一起来, 促进体系作战保障能力建设的协调发展。从基本单元、基本要素入手, 重点对油料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设计、体制编制与保障力量优化、油料装备发展与技术改造、人才培养与联保联训、保障资源的配置与标准化管理等方面, 统筹谋划, 系统建设, 着力夯实基础。 (3) 强化综合集成的建设理念。革除以往自我发展的弊端, 融合现有资源, 聚合现有力量, 按照野战化、通用化、模块化、组合化、智能化要求, 探索平战一体的保障力量编成, 配套平战通用的保障方法手段, 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筹划体系作战保障能力建设, 将各油料保障力量、保障要素、保障平台有机融合, 实现保障体系一体化。 (4) 强化稳步推进的建设理念。着眼体系作战要求, 理清能力建设思路, 区分建设轻重缓急, 强化持续建设思想,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超前设计、详细规划, 积极探索实践, 把急需的、能干的、可以干好的先干起来, 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 稳步实现体系作战能力由低级到高级、由起步到展开、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建设目标。

4. 加强针对性保障训练, 为能力整合提供深层推动。

训练是生成油料保障能力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途径。 (1) 突出基础性训练。生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油料保障能力, 不仅要求保障人员具备扎实的体能、技能和战术素质, 而且要具备很强的信息知识、信息技术素养以及熟练操作信息系统、信息化装备的能力。在训练内容上, 突出抓好指挥信息训练、信息化保障平台训练、信息化油料装备训练。在组训方法上, 采取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等形式, 着重突出不同级别、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模的油料保障信息对抗模拟和指挥控制训练。在训练标准上, 努力达到熟练操作技能、熟练故障排除、熟练信息系统和平台运用等目标。 (2) 突出信息融合训练。利用信息系统, 把诸军兵种的指挥平台、武器装备平台、后勤保障平台, 按照作战和保障任务需要, 进行模块组合、联合编组, 采取综合集成的方法, 运用信息技术的联通性和融合性, 确保指挥控制、通信联络、油料保障等领域的信息采集、融合、处理、传输实现网络化、自动化和实时化, 达到“三个平台一线牵、纵向到底横到边、互联互通互享用”的目的。 (3) 突出体系联合训练。以作战保障任务为牵引, 以网络系统为支撑, 对诸军兵种油料保障采用同一课题、同一背景、同一条件、同一要求, 进行全系统、全要素、全过程、全时域的针对性和实战化训练, 从而对训练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对训练对象进行整体组合, 对训练内容进行综合设置, 对训练手段进行系统改造, 对训练保障进行实时跟进, 实现纵向上从战役级训练到单兵训练的有机链接, 横向上从诸军兵种训练到不同建制部队油料保障训练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周庆忠主编.《军队油料勤务教程》[M],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2]欧阳兆彪, 宋文.《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后勤保障能力之浅见》[J], 后勤学术, 2011, (8) :55~58.

上一篇:用户导向下一篇:WordV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