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叙事

2024-07-03

英语教学叙事(精选10篇)

英语教学叙事 篇1

更多精彩请关注:/lzj3376790

如何写教学叙事

叙事长期而又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特别是文化艺术作品(如小说、诗歌、绘画和影视)常以叙事形式呈现。它是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主要方式,也是人们基本的生活方式。它陈述的是人、动物、宇宙空间各种生命事物身上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简单地讲,叙事就是“讲故事”,讲述叙事者亲身经历的事件。

教育叙事尤其是教师所写的教育叙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师本人撰写的个人传记、个人经验总结等各类文本。这些“故事”样式的实践记录是具体的、情景性的,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教师的经验世界,是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

教师自己叙述教育教学故事,既不是为了检验某种已有的教育理论,也不是为了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更不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叙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因而教育叙事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叙述的故事是已经过去或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际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师的主观想像。它十分重视教师个人的处境和地位,尤其肯定教师的个人生活史和个人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师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第二、叙述的故事中包含有与事件密切相关的具体人物。教育叙事研究特别关注教师的亲身经历,不仅把教师自己置于事件的场景之中,而且注重对个人或学生的行为作出解释和合理说明。

第三、叙述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教育叙事术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更多精彩请关注:/lzj3376790

教育叙事研究非常重视教师的日常生活故事及故事的细节,不以抽象的概念或符号替代教育生活中鲜活生动的情节,不以苍白的语言来描述概括的教育事实。这种研究方式和成果表达形式对教师来说有着显而易见的优点,同时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教育叙事的优点: ●易于理解

●接近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

●可帮助读者在多个侧面和维度上认识教育实践 ●使读者有亲近感,具有人文气息,更能吸引读者 ●能创造性地再现事件场景和过程 ●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想像空间 教育叙事的局限性:

●一旦与传统的研究方式混淆,容易遗漏事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 ●收集的材料可能不太容易与故事的线索相吻合 ●读者容易忽略对故事叙述重点问题的把握 ●难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局内人”感觉 ●结果常常不清晰明确 ■教育叙事按写作文本分类

1、叙议式

所谓“叙议式”文本,就是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叙,就是叙述教育教学中的事情和故事,议,就是针对所叙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叙”和“议”交叉进行,在“夹叙夹议”的阐述中层层深入,把所要论述的主题讲清楚。叙议式文本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写作的最基本的写作形式。

2、反思式

所谓“反思式”文本,就是在叙述教育教学过程后反思自己的做法,这是教育教学叙事的另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作者正是在反思中提高了认识,读者也正是在反思中受到启发。

3、陈述式 更多精彩请关注:/lzj3376790

所谓“陈述式”文本,就是用叙述的笔法,客观地描写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虽然其中含有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反思,但总的来说不过多地加以评论,让读者自己从客观陈述的事实中作出判断,得出结论。

4、比较式

所谓“比较式”文本,就是将两种或几种教育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期得到启发或是非。“比较”有自己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纵向比较,也有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别人的教育教学的横向比较,目的都是为了在比较中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5、点评式

所谓“点评式”文本,就是叙事研究报告中,请他人对其中某些环节或某些细节进行点评。这样做,可以引起读者对这些地方的注意,并且这些观点还可以启发读者思考,或引起争鸣。点评也可以放在文章的结尾处,表达出点评者对这篇教育教学叙事的总评价。

6、质疑式

所谓“质疑式”文本,就是阅读了别人撰写的叙事研究报告后,对文本中的某些观点或情节提出不同的意见或看法,与作者进行商榷或讨论。

英语教学叙事 篇2

一天, 在走廊巡视, 一个高高胖胖的男生特意跑到我身边, 问道:“老师, 作文您批了吗?”我微微一愣, 这是一个经常下午到校,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学生, 见到他作业的机会比见到人还难, 更别说作文了。怎么突然问起这个问题?我猛然想到, 今天早晨课代表送上的第二波儿习作, 我没来得及看, 显然他的作品就在其中了!不由得一丝喜悦涌上心头:一定是期中考试作文讲评的那颗火星被我吹着了。

一个向来不交作业, 没有学习习惯的学生居然在期中考场上写出来一篇字迹工整、字数达标、立意准确、内容充实的佳作, 当然是相比之下。这份意外的惊喜出现在几名同学身上。在讲评时我着重感叹了一番。可惜当时他没在。后来, 在一次晚课上他特意提及, 我顺势给予诚恳的赞赏, 他低下了头。而后我又在家长会上作多角度分析时, 用了一个醒目的字眼:“意外的惊喜”, 然后一一点名。或许, 我的三口仙气真的使星星之火燃烧起来了!

想到这里, 我带着一丝喜悦调侃地问:“这么着急, 一定写得不错了?!”“不敢说, 反正名人名言我用了很多……”“看来道理论据很充分。事例论据你用了吗?”“好像没有……”“没关系, 老师明天就看你的文章。”他满意的走回教室……

我们面对着的是朝气蓬勃的生命, 面对着的是日新月异的孩子。孩子每天都是新的, 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 他们的智慧和聪颖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只要我们不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 也不要揪着学生的小辫子不放, 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发现闪烁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星星之火, 再毫不吝惜的吹他一口、两口、三口……很有可能, 我们将收获那片燎原之势。

变换一个法, 激活一潭水

课前三分钟讲话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锻炼表达、增进阅读积累的重要途径。98年走进基础教育以来, 我一直坚持着。有时指定内容, 如每天讲一个成语故事或身边新近发生的事;有时自选内容, 为了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2010年是我高中教学第三轮的起始年, 我选择了让学生自由讲话的方式, 按学号准备, 内容自定。一年中的后半程, 我发现, 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乃至被动, 且内容单一, 多是寓言故事等说理文章。虽然我多次引导要关注生活, 讲一讲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话题, 但学生们置若罔闻, 似乎那是一件很费周折的事情。到了第二学年伊始, 情况更糟, 这一活动似乎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怎么办呢?改变方式——

1、把按学号排序变成抽签定序;2、先由老师选定热门话题, 做成题签, 学生抽签准备所讲内容。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沸腾了, 学生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抽签的如同抽奖的, 被抽到的嘴里说着点背, 却立即站起抽取题签, 带着几分忐忑和欣喜向大家宣读所讲问题。嘘声啊声响成一片。有的题目让人一片茫然, 有的部分人知道点, 却又不甚了了。于是有了一种期待, 留待明天揭晓。开始, 有的同学为难于资料的获取途径, 经老师的指点, 就再也没人提起过。

第二天, 讲者准备充分, 听者瞪大眼睛, 不时有急切的交流声。此人讲完, 报以热烈的掌声后, 马上提醒老师:“该抽取下一位了!”

一个小小的改变, 激发了如此高的热情, 为什么?

这不由让我想起印度的一个小故事:印度的加娜庙是一座古寺庙, 红墙环绕, 绿树成阴, 庙门宽敞。但庙里的地方却不大, 行人从宽大的庙门前走过时, 庙里的景致也就一览无余了。因此, 真正走进庙里的游人十分稀少, 日子一久, 寺庙就只好关闭了。但自从加娜庙的大门关闭了以后, 却出现了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情况, 游人常会在庙门前停留, 扒着门缝儿向里窥探。每天窥探的人比往日大敞大开着庙门时多了许多倍, 甚至连工作人员也被感染了, 也扒着门缝儿向里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我想这就是好奇效应, “抽签定序定内容”, 激发了学生对未知任务的好奇与期待, 童心童趣也极大得到了满足, 对学习任务的接收和认可也变得顺理成章。

下一棒谁来接, 由你点!

组织学生读课文的方式很多:齐读、单个读、男女生分读、分角色读、个人接力式朗读等, 但不论哪种方式, 由谁来读, 多由教师决定。时间久了, 学生早已熟悉了你的套路, 如同去食堂就餐, 几个月下来, 没进食堂就已经知道今天吃什么了。没了新鲜感, 或许同时没了胃口。

某一天, 我改变了接力式朗读和背诵的方式。我只点第一名朗读者或自荐一人, 下一棒谁来接由前一名朗读者决定。于是变化出现了:每个人都两眼放光, 兴奋起来, 关注着下一个人会是谁;几乎每个人都耳眼并用, 关注着朗读进程, 不时提醒着别人;坦然梦游者也失去了那份坦然, 被老师遗忘的角落重新焕发了生机;被点到者的表情虽有不同, 但最终都欣然领命。水平再差也竭尽所能, 一定没有了那份猜疑:老师发现我的小动作了, 还是故意出我的洋相?

进入下一篇学习时, 学生们兴奋地提议:老师, 接力朗读, 我先读, 我还没点呢!

我不禁喜形于色。看来游戏的方式要变换, 还要适当的民主一下——谁不想尝试一下支配者的角色?谁愿意总被同学遗忘?民主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尊严感的渴求。

教学反思与教学叙事 篇3

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学行为的改进,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成为教学反思的实践者,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增强其进一步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一、 教学反思

(一) 教学反思的内涵

“反思”就是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多角度地观察、分析、反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的过程。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以自己(或他人)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或他人)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个定义揭示了“反思性教学”具有以下特征:(1)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2)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3) 反思性教学以两个“学会”(学生 “学会学习”,教师“学会教学”)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 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学的主体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二) 教学反思的类型

从反思的对象来分,教学反思包括对教师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对他人课堂教学的反思和对学生怎样学的反思。从反思的范围来分,教学反思可以是对个人整个教育历程的反思,对一学年或一学期课堂教学的反思,对一单元教学的反思,对一节课的反思,对一节课中某个片段的反思。从时间的角度看,教学反思可以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下面具体阐述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思。

1. 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反思的主要根据是经验,它的实施有利于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教学前反思要求教师在对前一阶段教学工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已有教学经验,并借鉴他人教学的长处,以局外人的身份,对自己的教学准备、设计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充分酝酿、反复比较和选择,形成教学设计和准备的最优化,达到最佳的教学准备状态。

2. 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反思的主要根据是学生的反馈信息,它有利于教师及时、自动地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面对课堂复杂、变化的情况,能够敏锐地洞察,迅速地做出判断、发现问题,并及时对教学进行调节、修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 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反思的主要根据是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的新信息,它是在某一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教学整体结果进行归因和评价,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以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反复不断地实践、反思、总结、概括,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西方学者萧恩在他广为引用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提出了“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的反思”。教学前反思和教学后反思是对教学行动前和行动后教学行为的思考,是一种“对行动的反思” ;教学中反思是在教学进程中,教师为解决出乎意料的课堂生成而进行的思考,是“在行动中的反思”。

(三) 教学反思的途径

1. 个体反思

个体反思是以教师自主反思为主要方式的反思,它是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教师个体反思应该是多视角、多维度的,应贯穿在教学的始终,经常思考“我要做什么”、“我做了什么” 、“我的做法有效吗” 、“我的做法合理吗、“我还能怎样做”。

2. 集体反思

集体反思是教师共同体结合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的集体研修活动,它以同伴互助、相互学习为特点,能弥补个体反思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的缺点。常见的有以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反思、以全市教研课为载体的公开课集体研讨、学校内部不同教研组间、兄弟学校间的互学互访和主题研讨等。

实践中,通常将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有机结合,寻求最佳操作策略和效果。

二、 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这种反思方式由于其直截了当、易于操作、简单直观而常为教师使用。

(一) 教学叙事的意义和特征

教学叙事是指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课堂或其他场所里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其意义在于把教育理念引入到教育教学经验中,通过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探索教育规律,升华教育理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教学叙事具有以下特征:

亲历性——通过自己的教育故事说明自己专业发展的心路历程,通过自我反思表达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感受。

生动性——所叙之事生动具体,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而不是简单的铺叙或描述。

典型性——所述之事能折射当前教育教学方面的热点问题。

启发性——所叙事例具有一定的意义,使其他人看后能从中受到教益,得到启发。

教学叙事是“故事+议论”的一种文体,它与其他文体有一定区别。

(1)与教学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而教学叙事文本则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论文写作的思路一般表现为演绎思维,其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教学叙事文本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其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学实录的区别:教学叙事与教学实录都有对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录的是全过程的全部内容;而教学叙事则是视不同的主题有所选择,可以是教学过程的某一方面、某一情境或某一片断。

(3)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写在教学之前,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是预期;叙事文本则写在教学之后,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是结果。

(4)与教学案例(研究)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但教学叙事叙述的只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个案;而教学案例是教学的整体,可以是在教学叙事的基础上,以某个核心主题为对象,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故事从多种角度来进行研究、反思和讨论,是综案。可以说,教学案例是多个教学叙事的综合。

(二) 教学叙事的功能

教学叙事集理念、实践、反思于一体,具有其独特的功能:

1. 有助于总结教学经验

教学叙事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它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哪些教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哪些教法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在反思中提炼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能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2. 有助于推动教师理论学习

撰写教学叙事,要把事例分析透彻,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理论。这就促使教师带着实际问题深入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这样的学习,有着明确的目的和较强的动力,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通过撰写活生生的教学实例学到的教学理论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条,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这有利于教师内化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 是教学交流和研讨的有效载体

教学叙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不同的人对所叙之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教学叙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帮助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

4. 有助于形成科研成果

教学叙事文本是撰写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这类素材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具有典型性, 因此撰写教学叙事是撰写教学论文、课题材料、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基础打得牢,教学研究才有可能达到较高水平,形成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三) 撰写教学叙事的实际操作

1. 撰写教学叙事的前期准备

(1)关注教学事件。教学叙事所叙之事可以是教育教学尝试活动(有计划的研究活动)、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或外出听课、教育教学突发事件、个案研究追踪、教育教学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等。

(2)选择有意义的教学事件。在教学过程中,可写的事件很多,如何选择?你可以考虑:这个事件是否具有启发意义,事件是否对你有情感力量,事件呈现的是一个你不能确定怎样解决问题的、进退两难的境况,还是你已经成功地解决了一个他人可能进退两难的问题,事件是否需要你做出困难的选择,事件是否使得你必须以一种不熟悉的方式或仍在思考的方式去解决。根据这些考虑选择进行的教学叙事在自我学习、内省和深层次理解方面更富有成效。

2. 教学叙事的基本内容

(1)问题产生的背景。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这些背景对后面的分析有何意义。

(2)问题情境描述。教学叙事文本要有一个主题,写作时应该从作者感到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在问题情境描述过程中,应围绕主题,不要有闻必录,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

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时要考虑:这种情况以前是否出现过,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么时候,在开始的场景中你的反应是什么,你的反应使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了还是使之恶化了,你接着如何变换解决办法,在新办法下事情进展如何。

(3)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的描述。阐明你所采取的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4)评析和反思。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对教学的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在评析中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揭示教学成功的原因和其中蕴含的科学规律,可以提出如果再出现同样的事件情景,你的行为不同之处是什么,如果让你重新考虑,你是否要选择一个不同的解决方案。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

小学英语教学叙事 篇4

如何利用游戏,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华阳九年制学校:赵 珏

我们都知道小学三年级英语是小学生跨入英语王国的第一步,这个时候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好感是很重要的,另外他们刚接触英语,会感到新奇有趣,爱英语可能会超过其他学科。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正面引导,不能使孩子们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开展愉快教学,主要表现为:

一、情绪调动。教师情绪高,学生情绪也会高,教师沮丧,学生也没劲。可见学生的精神状态取决于教师的情绪。所以教师上课时,必须精神饱满,身心投入,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body language(身体语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回想起我自己的英语教学,确实是很欠缺这一点,由于都习惯了在大学里面无表情的朗读一大段课文,在教小学时我同样也是很少表情,甚至语调都很少发生变化,这样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谈何容易。知道了这点后,我在以后的英语课堂中尝试愉快教学,不管是读单词还是读句子,都身心投入,尽量让自己的语调活泼起来,欢快起来。实践证明,这点确实很重要,大部分学生的情绪都被我调动起来了,以前趴着上课的学生也少多了。

二、多鼓励学生。大人在工作中也需要领导的鼓励,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小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肯定的表扬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将会逐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产生兴趣。肯定、表扬的方式很多,对于鼓励这一方法,我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单个回答问题好的学生,我会摸着他的脑袋说“very good”,“it is right”,或者是让全体学生为某个学生答对了问题而集体鼓掌或齐伸拇指,并齐说:“right”,“great” 等。

三、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保持学生的情绪。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刺激学生,使之保持长时间的兴奋状态,也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1)在学习“cat,dog,dragon”等动物单词时,我会让学生在读完单词后,做一个有关动物的动作,比如在读完cat后,我自己会做一个“喵”的动作,学生看了之后,情绪高涨,全部都跟我“喵”了起来,并且也很快的记住了cat这个单词,学习dog这个单词时,我也利用了这一种方法,做了一个“汪汪”的动作,学生听了后都乐不可支,学起来很高兴,记起来自然也很轻松。

(2)在英语教学中,要巧用讲故事的方法,记得当时在教颜色这一课时,我特地找了五种颜色的卡纸,并且把单词都写在卡纸上,让学生边看卡纸的颜色边学单词,本以为这种方法会很有效果,没想到学生学起来都很吃力,一堂课下来,记不了两三个单词,并且课堂气氛也不高,课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法,思考着对这些单词是否要换一种教法,才能使课堂的效率更高,后来通过网络查询,我知道了英语教学中有一种叫“故事教学法”,即在词汇教学方面,教师可以让新词汇在一个个美丽新奇的故事里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词汇,掌握词义。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听力,因此我决定把这一方法应用在颜色这一课的学习中,重新学习一下这篇课文,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说完后,全班都响起了很大的掌声,看来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紧接着,我就拿出了一张画着白色兔子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它便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rabbit, a white rabbit.出于对故事的好奇,学生很快就学会了“white”这一单词,接着,我继续讲故事:“the white rabbit celebrates a birthday,and she receive many present,Do you know what she receive?”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激活了,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想,有答“书包,铅笔,钢笔••••••”,有用英语说“bag,pen,pencil”,我笑着否定了学生的猜想,一边拿出了四张图片,图片上是四种颜色各异的裙子,学生看了之后不禁发出了惊叹,接着就很自然的引出了red skirt,yellow skirt,blue skite,green skite的教学。这样,学生学起这些颜色也就轻松多了,接着我继续讲下面的故事,“不过在白兔的生日会上,却发生了一起不愉快的事,就是它刚收到的礼物不见了,那么会是谁把礼物拿走呢?”这时候查找小偷就闯入了学生的视野,随着小偷的浮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达到了高潮,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原本枯燥的五个颜色单词,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游戏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小学生的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在讲课时,把游戏穿插于其中,不仅能分散难点,降低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比如:在学习有关人体头部各器官时,首先把学生分组,每组的几个同学到前面,教师喊口令:shakes your head,nods your head等,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做错者出局,比一比最后哪一组能获胜,这样既能使学生记住了各器官的名称,又使课堂学习显得生动活泼。另外,英语学习中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词汇,句型练习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游戏毕竟是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要选择好时机,选择得当,要体现面向全体的原则。比如,在教学pen pencil ruler book bag等文具的单词时,教师请一个学生到前面,把文具装入盒内,并把眼睛蒙上,拿出其中的一种文具问学生:“what is this?”学生答:“it is a„”.如猜对,全体同学会说yes,如不对,全体同学说no,这样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上面所说的英语教学都是局限在课堂内的,但出于对小学生身心,年龄的考虑,如果只把英语教学限制在课堂内,学生势必很快就会忘记所教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外,也应当尽力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如教导学生在课外学习中也要经常使用到英语,如借还东西时要懂得使用“thank you”,“you are welcome”, 遇到老师时要懂得用“good morning ,teacher”或是“good afternoon, teacher”打招呼,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事实证明,学习英语应该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比较轻松,而且也会记得比较牢。运用生活实际,把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形式搬上课堂,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创造条件,还可以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保持和加强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来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那么创设情景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样也避免了很多的孩子会读课本的知识,但是不会在生活中来运用它。

高中英语教学叙事 篇5

每当期末到来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有所减退。特别是在教师讲解练习题时,学生有时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学期期末复习阶段,我在班级正讲解翻译练习题。当我叫一名学生回答翻译题时,他居然站起身,想都没有想就大声地说:“我认为这道题正确答案是D.”这引来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然后,所有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到我这里来,那个答错问题的学生也不好意思地看着我。我想他们都在想老师怎么处理此事。于是,我等大家全都安静下来后,不紧不慢地说:“虽然你刚才是所答非所问,但是老师还是能感受到你对我和英语这门功课还有一分热情,我希望你能再多投入一点热情给英语。同时,受到感动的我也愿意给你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请坐。”然后,我又继续讲解练习。在这节课剩下的半小时里,我欣喜地看到不仅刚才那位上课溜号的同学格外认真地听我讲课,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也变得高度集中。

从那次事情后,我在上课时就格外注意起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的同学来,不断给他们鼓励,信心和希望,结果发现他们在上课时的表现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我上课也更有效率了。卡尔·罗杰斯有句名言:一旦真诚、对个人的尊重、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等态度出现了,振奋人心的事情就发生了。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用充满爱的眼睛欣赏学生„„即使是成绩最差,行为最随便的孩子,他们也有自尊,也要我们所说的“面子”。很多课堂上的突发事情其实并不需要教师和学生对立起来,如果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和肯定,那么我想教与学就将不再是心血来潮和灵感突发的过程了。

三年级英语教学叙事 篇6

许虹

三年级英语是小学生跨入英语王国的第一步,这个时候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好感很重要的,另外他们刚接触英语,会感到新奇有趣,爱英语可能会超过其他学科。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正面引导,不能使孩子们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开展愉快教学,主要表现为:

一、情绪调动。教师情绪高,学生情绪也会高,教师沮丧,学生也没劲。可见学生的精神状态取决于教师的情绪。所以教师上课时,必须精神饱满,身心投入,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body language(身体语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回想起我自己的英语教学,确实是很欠缺这一点,由于都习惯了在大学里面无表情的朗读一大段课文,在教小学时我同样也是很少表情,甚至语调都很少发生变化,这样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谈何容易。知道了这点后,我在以后的英语课堂中尝试愉快教学,不管是读单词还是读句子,都身心投入,尽量让自己的语调活泼起来,欢快起来。实践证明,这点确实很重要,大部分学生的情绪都被我调动起来了。

二、多鼓励学生。大人在工作中也需要领导的鼓励,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小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肯定的表扬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将会逐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产生兴趣。肯定、表扬的方式很多,对于鼓励这一方法,我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单个回答问题好的学生,我会摸着他的脑袋说“very good”,“it is right”,或者是让全体学生为某个学生答对了问题而集体鼓掌或齐伸拇指,并齐说:“right”,“great” 等。

叙事教学法与大学英语有效教学 篇7

如何进行实现大学英语有效教学是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界探讨较多较得力的一个问题。杨惠中 (2011) 对于有效教学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评价原则, 其中包括教学材料选择、课堂整体设计、师生互动等。总的来说, 有效教学应是教有实效学有实效、学生学有所成、学能活用的教学。然而, 杨惠中 (2012) 指出,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总体目标是正确的, 即培养各行各业的外语人才, 培养学生的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等。这样的教学目标很看重语言的工具属性, 这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它在某些程度上忽略了语言学习的其他属性, 例如其思想性和人文性等。而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文化素养从而使外语学习者真正内化所学语言文化知识以能有效地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语言来说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只有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文化素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才算是真正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而这表明了仅仅把语言当做一门工具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把语言的生活性和艺术性及思想性等融入到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才会最可能达到真正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 近年来兴起的叙事教学法便是一种能帮助大学英语教学实现有效教学的一种教学思路或者方法。

二、叙事教学法简介

叙事教学法是一种关于语言教学的新思路或者新方法。它基于认知心理学, 本质上来说属于一种认知教学法。国内外早就有关于叙事方面的研究, 不过将其和语言教学明确结合起来进行语言教学研究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却是近几年才有的。熊沐清等 (2010) 可以说是国内最先将叙事理论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并且设计“叙事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思路的学者, 他们对叙事教学法所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定义、应用范围和操作模式以及特点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说明和分析阐述。他们认为, 叙事教学法可以是一种思路 (approach) 方法 (method) , 也可以是一种技巧 (technique) 。说它是一种思路, 是指叙事教学法以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为主要支撑来组织教学。说它是一种方法, 是指它是以一种叙事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说它是一种技巧, 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具体的叙事化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 他们给叙事教学法做出了一个较为详尽的定义, 即叙事教学法就是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取叙事化的方法尽可能以叙事的形式来设计和呈现教学的某个过程或者教材的整体或者某个片段或者某个语言文化知识点, 使学生尽可能地融入到这样一个因叙事化而生动活泼有趣且饱含真实感的学习情境中, 并且在这样一个情境中或者由叙事而创造或者影射的可能世界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协调而主动地运用并发展感受、观察、理解、判断、想象、推理等心智能力, 以实现在这种情景化、艺术化及生活化的认知活动中“习得”语言。由此可见, 叙事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过程或者教学内容的事件化、情景化和生活化。要较好地理解叙事教学法, 我们还要了解几个核心概念, 即叙事、叙述句、小空间故事和可能世界 (熊沐清等, 2010) 。简单通俗来讲, 叙事相当于讲故事。行为者、对象和事件是叙事的三个核心要素。从内容上看, 它分为语言叙事 (verbal-narrative) 和非语言叙事 (non-verbal narrative) 。前者是狭义的叙事, 而后者是广义的叙事。而小空间故事则被看做是包含叙事三个核心要素的叙事的最小单位。叙述句被看做是最简单的叙事, 由多个叙述句组成的语段或者语篇则被统称为叙述性话语。在叙事教学法中, 叙述性话语比飞叙述性话语被视为是更能引起外语学习者的注意、更有利于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学习的。可能世界是相对于真实世界而言。在叙事理论中, 读者与可能世界的互动, 就是叙事中的话语世界 (Stockwell, 2002:93) 。

叙事教学法的教学观就是适当运用叙事的丰富形式进行教学, 引领学生进入或者创建一个真实的或者可能的世界, 成为其中的参与者, 从而能动地学习语言和真实地运用语言。教师运用叙事教学法进行外语教学, 能拉近语言学习者和语言学习材料之间的心理距离, 并且可能使两者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 从而可能使外语语言学习者靠近甚至达到母语语言学者的学习水平。一般来说, 叙事教学法适用于各种不同层次的外语教学, 不过根据对象不同, 其具体操作形式, 要求, 复杂度和内容选择相应有所不同。

三、叙事教学法观照下的大学英语有效教学3.1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

杨惠中 (2011) 从多个方面总结了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 像教学材料选择、课堂整体设计等。而不管是类别的大学英语课堂, 这些特点都是必备的或者可选的。究竟什么样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才能被称作是有效的教学呢?他指出, 有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教有实效学有实效的、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实际效益的教学。这样的有效的成果离不开有效的教师。他继而指出了有效的教师该有的素质, 首先是要有扎实英语基本功, 要有良好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理论修养, 其次是要有良好的课堂设计和组织能力, 能恰当地把握课堂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语言和内容的关系。总的来说, 有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以有效的教师为先导、以学生为主导、以有效的课堂设计和实施为立足点、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即良好的英语基本功和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衡量标准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本文中我们不关注教师本身, 而是关注课堂整体设计, 即从一开始的教学材料选择到后来的教学活动实行的这一整个过程。在教学材料选择方面, 杨惠中提出了三个要求, 即难易度要适中、主题要鲜明及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激起其感情共鸣。有效的课堂整体设计包括有效的导入、合理的结构流程安排、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这几大要素。热身阶段应激发学生兴趣并开门见山引出主题。语言训练方面应突出重点和难点, 在保证学生充分理解内容和知识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听说读写译教学内容。听说读写译这几个方面都要注重语境的真实性和训练的递进性。课外作业要能体现与课堂学习的结合, 既能结合课堂内容又能联系生活实际。

3.2真实世界和可能世界的建构

我们在前文中对叙事教学法的定义做出了一个很清晰的描述, 由此可以看出, 运用叙事教学法来实现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 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课堂中真实世界和可能世界的建构, 并且让学生成为这样的真实世界或者可能世界中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和活动者。而要建构真实世界和可能世界, 使学生们进入到语言学习的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去, 就得在教学的各层次各阶段借助叙事的丰富形式。

首先是教学材料选择。在选择课堂教学所需的材料的中, 应适当调整或者改编课文或者其他材料以使材料具有故事性或者叙事化。只有把材料以叙事或者故事的形式带到学生的面前, 才能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并促使学生行动。大学英语视听说的教学材料一般来说主要有视频材料、图片材料、音频材料、文字材料等。读写材料一般来说是文字材料, 当然也可以是视频材料、图片材料、音频材料等。这些材料不应是零散的, 而应是叙事化的, 即其应该包括行为者、对象和事件这三大要素。要突出故事性, 我们最好尽量少用独白式的内容, 而要尽可能用对话性的内容, 甚至可以使对话多方化。在处理文字材料的时候, 我们可以做适当改编, 例如可以增添人物、情节、事件等。换言之, 就是让教学材料尽量离真实世界最近, 并有生出多个可能世界的可塑性。

其次是课堂整体设计。简单地说, 课堂整体设计主要包括导入、课堂活动。如果说教学材料是一个个小故事, 那么课堂整体的设计应该是一个大故事, 这里面可能有很多联系紧密的小故事, 而不是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语言点和知识点的机械相加。这个大故事和很多小故事都是围绕我们的具体化的听说教学目标而展开的。首先, 我们要让导入叙事化, 以快速、生动有趣且有效地导入主题。这个到导入可以独立为一个小故事, 并且是整个大故事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课堂教学的活动一般来说是围绕课文来而开展, 在这里, 我们先要把这篇课文的相关语言文化和非语言文化等知识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并在这个故事中留出一个合适的位置给学生去驻足去思考去感受。而后我们可以以故事的形式改编课文, 例如改变人称、增加或者删除情节等, 以让学生更好地以主人翁的姿态融入到这个故事中, 让他们来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进行自由行为, 由此把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贯穿于其中。这样, 我们便是把听说读写译这五个基本技能有机地放在一个紧密联系的一个故事里或者多个故事里进行教学。当细化到具体的语言点方面, 学生不是枯燥地学到了某个句型或者词汇, 他们学到的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思想表达方式, 一种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完成讲述一个故事和做完一件事情的方式, 因为被叙事化后的词汇学习就不是学习静态词汇, 而是学习动态的思维链上的一个元素。就如Stern所说, 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往往是比较有效的 (Stern, 1983:261) 。换言之, 学生们是真实的世界或者可能的世界里面, 或者更直接地说, 一个故事里面的一个角色, 这个角色的外部生动性和趣味性以及思考性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构建一个更为完整的故事中去, 而这个构建的过程就是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及和相关文化点的过程。

四、局限性

在前文中我们谈到了叙事教学法能促进大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它能让原本枯燥无趣被动的课堂转变为生动有趣且主动的课堂, 能使课堂文学化艺术化并且真实化。它能让学生成为语境的直接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对于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促进有效教学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然而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里将简要提及两点。首先是课堂设计叙事化的风格难以把握。每一个作者都有他独特的风格, 每一个部小说和每一个故事也有它独特的风格, 而每一个教师和每一堂课都该有它独特的风格。怎样的叙事化风格才能让一个具体的大学英语课堂更为有效呢?其次是参与者的多样化即学生的多样化使得叙事化或者故事化这一过程不太容易实施。每个学生对于同一个故事的接受度不一样, 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五、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各行各业的相关领域对人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越来越高, 培养出有高水平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人才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当前所面临的一项亟须的任务。如果说把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的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 那么把英语使用者和英语这门工具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机高效的整体则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能把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叙事教学法便是一个实现这样一种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思路或者理念。叙事教学法把整个教学课堂设计和组织叙事化, 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生动有趣活泼有力的语言学习的殿堂, 让学生成为一个大故事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 成为一个个小故事的积极串联着和表演者, 成为一个或者多个真实世界或者可能世界中不可或缺的行动者, 由此让学生在一个能动性极高动机极强的情境下“习得”语言, 小到词汇, 中到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 大到广博深厚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当然, 叙事教学法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理念, 还有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本文关于如何运用叙事教学法以达到最有效的教学的论述也有诸多不充实的地方,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Stern, 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2]Stockwell, Peter.Cognitive Poetics:An Introduc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2002.

[3]文秋芳, 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课程论视角.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年第2期, 283-292.

[4]熊沐清, 邓达, 叙事教学法论纲.外国语文, 2010年第6期, 104-113.

[5]杨惠中,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年第2期, 293-297.

高中英语叙事化教学探索 篇8

一、常规教学中求创新叙事

(一)高一年级与初中的衔接过渡叙事

高一新学期伊始,我们通过入学考试了解学生大致水平,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缺漏知识。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语言、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尽快使学生适应了高中英语教学,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坚持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根据高考要求,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尽快和学生们熟悉起来我让学生们给自己起一个英文名字,然后给每个学生制作了 家毛鲁(KE Morrow)曾说过:“To learn it, do it …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 意思是:要学,就得实践。贯彻交际性原则亦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我的做法是:

(1)建立“课前五分钟会话”,培养课堂交际氛围。如一进课堂我说:“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 / Its fine today, isnt it? / How are you today?” 星期一上課问:“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 学生会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对话,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2)尽量坚持让学生作duty report。这一做法初中就经常采用,然而到了高中我仍然坚持让学生继续做,实践证明duty report是锻炼学生开口的好方法。具体是让当天值日生在讲台前向同学们介绍当天日期、天气、出勤等情况。

(3)适当让学生表演对话或课文内容。针对近期所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排练,然后再搬上课堂表演。如在教学必修3第三单元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时,让学生观看英文电影《百万英镑》,使学生感受其中的语言文化以及情节,加大学生的语言输入。讲完这一单元后,给学生组织了一个英语戏剧Party,除了表演《百万英镑》,还表演了英文版戏剧《孔雀东南飞》《项链》等。学生们表演得精彩极了。最让我惊讶也最触动我的是我们班英语成绩很差的几个学生演的焦仲卿、焦母竟然引起了轰动,口语也长进了不少。

(4)定期举办英语课外活动,如:圣诞节英语晚会、英语诗歌朗诵比赛、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歌曲大奖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开口参与交际的积极性。

(5)每周二周四周六早晨进行30分钟的听力训练,每单元做一次测试,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6)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运用各种方法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和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另外,自学能力的提高还得益于学生课外大量的独立的课外阅读,于是从高一我就要求学生备一本《新概念英语》、订一份英语报纸。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保证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集体备课实效化叙事

作为备课组长,我每天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训练习题及理论依据、需要讨论的问题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

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我们的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活动内容有教材分析、有教法研究、有质量分析、有教学反思等,并且认真学习《新课标》,不断钻研新教材。主讲教师提前钻研教材,吃透重难点,并能提出重难点突破方法,其他组员质疑、补充、完善,做到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后,各位老师分别承担各项任务,任务具体到人,具体到写教案、 制作课件、出单元检测、语法专项、模拟试卷等。每个老师必须按时完成任务并传到共享文档, 供其他老师分享,当然,其他老师都在此基础上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然后把修改过的教案等共享在网上。通过集体备课,发挥所有老师的智慧,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课;通过集体备课,使各位教师明确近期和远期任务。除了正式的备课时间外,我们还不分时间与地点,有问题随时随地讨论研究,并得到解决,有时是一个信息的传递,有时是一个知识点的落实,有时是一个考点的分析,有时是一点教学体会的交流——总之,集体备课既减轻了老师们的负担又注重了内容与实效。

教学叙事反思[模版] 篇9

解亚杰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竟该怎么上?优秀的高中历史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对照上述历史课“四性”,反思目前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了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史实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认识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史实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形象。再次是补充丰富、具体的史实,历史细节越清楚学习印象越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历史教师要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例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时,给学生讲了胡适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适得到一块上好的鸡血石图章料,决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师傅,刻“胡适之印”即可。篆刻师傅认为胡适是白话文的提倡者,是用白话写文章的大家,影响这么大,怎么刻图章还用“之乎者也”一类的字,于是自作主张地把“胡适之印”改刻成“胡适的印”。三天之后,胡适收到印章,发现上面刻的是“胡适的印”时,哭笑不得。通过这个事故学生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重大影响印象非常深刻。

高中历史教学叙事

解亚杰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通过教学实践和实地调查,现就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实施策略谈一些认识。

第一、问题。

1、初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和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而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由于中考不考或只考政、史、生合卷,课时安排少,又缺乏专业教师,往往是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师代课或兼课,完全没有正规的教学、学习和训练环节。这就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成为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而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和沉重的升学压力下,学校又非常自然地将语、数、英三门高考必考科视为“宠儿”,客观上理科专业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优越性,主观上重理轻文观念的沉淀,必然导致重理轻文的教学管理机制,数、理、化便也成为“嫡系”学科,而包括历史在内的其他学科便当然沦为“庶族”,在这样的氛围中,有学文科意向的学生和属于历史学科的课时,以及学生予以历史学科的重视、时间和精力便都属于“少数派”。因此学生初中基础薄弱已成为高中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而高中课时紧任务重,新课程不得不负重前行,这可能是新课程实施者所始料未及的。

2、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

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三:

(1)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现实服务(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和对历史的借鉴);

(2)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还要注意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不可回避的高考应试教学的关系处理好;

(3)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所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自学所需用资料的介绍。如此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去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呢?确实是个难题。

3、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问题。

因为新课程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所以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和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问题,都很难把握。而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并培养能力就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补充,课时就显得严重不足。

4、课时的安排和教学的深度、难度问题。

科学教学叙事 篇10

《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一课,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增加梁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梁的抗弯曲能力。在学习中学生要设计同种纸质而不同宽度和厚度的“梁”进行对比实验,来了解梁的抗弯曲的能力与宽度和厚度之间的关系,并且控制实验的变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作出解释,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现有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处理。

1、准备简洁性和可操作性的材料,有效体现科学的生活性

课前我先从图片导入,让学生了解房子和桥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认识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再用板凳来比喻柱和梁,又用板凳来比喻房子和梁。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桥梁结构的共同点。然后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而横梁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弯,压断。这样让学生从“寻找身边的科学”开始,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让孩子们感悟到:原来自己的身边就藏着这么多的“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接着,做板凳桥梁和板凳屋梁的实验。创设这样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激发出本节课探究的重任——抵抗弯曲与什么有关?课的引入到孩子

们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就水到渠成了。在借助不同厚度和不同宽

度的“纸”完成探究之后,再次让孩子们来回顾:梁的抗弯曲能力

除了与材料的质量和材料的长短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这样就有

效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活情境。孩子们在这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也就更容易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了。科学从生活中来,在具体的生

活情境中完成探究,让科学再回到生活中去。

2、注重展开讨论,引导孩子们在动手前深入思考和计划。

学生动手操作前的预设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探究是科学

学习的核心这一重要理念的考虑,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

己观察并讨论,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猜想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通过实验测试得出事实数据,自己进行解释分析,最后得出科

学的结论。让孩子们自行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构建属于

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在探究的能力上有所提高。因此,实验前有

一个分组活动,就是每小组通过讨论设计不同厚度和不同宽度的纸

梁。这样学生在实验前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力求让

每个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的精

神。

3、注意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实验完毕,将学生的研究数据进行集体分析,让学生观察并提

出问题引领学生思考,问题是:(1)、要做好这个实验,应该控

制哪些条件不变(2)、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3)、比

较不同宽度和厚度的纸横梁的数据,它们的抵抗弯曲能力有什么不

同?这样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更进一步思考。正因为有了对于这些

问题的思考,所以在讨论“抵抗弯曲与什么有关 ?”问题时,学

生说的非常好,有的从厚度上进行了分析,有的从宽度上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长短相同、材质相同的梁,增加它的宽度和厚度可

以大大增强梁的抗弯曲能力。可见深入思考的作用。

在科学教学中课前教师精心准备,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中动手实验操作、动脑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

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上一篇:远航保育员营养员培训计划下一篇:心间的家风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