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变革,向着理想的方向

2024-09-25

课堂变革,向着理想的方向(共5篇)

课堂变革,向着理想的方向 篇1

课堂变革,向着理想的方向

任何一个时代,变革推动社会进步,理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在暑期全市新教育实验工作推进会上许新海局长吹响了“以新教育来统领未来海门教育持续发展”的前进号角!今天,新教育在海门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审视过去,朝向未来,瞄准质量,抓住“课程”和“课堂”这两个核心项目,向着更高、更强、更远的目标,努力探寻理想课堂新的“突破口”,争当教育改革的“急先锋”。

理想课堂的原有现状

几年来,从有效课堂到阳光课堂再到魅力课堂,我们对理想课堂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

1.常态课堂真实而高效

我们一直倡导真实备课。老师们在认真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和个人教学风格,对原有集体备课资源进行调整与开发,求真、求实、求效,成了我们共同的追求。

每学期开学,各个行政都去听常态课,即时观察、随机了解、短暂交流,对一门学科、一位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跟踪和分析。每学期的“课堂教学研究月”中,全校教师进行“同课异构”下的常态赛课。一次次诊断,一次次练兵,我们向40分钟要质量,常态课的效益不断显现,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在市局质量调研中佳绩频传。

2.资源建设丰富而完善

“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是我校优良传统。经过多年的精心建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建立的教学资源库日益丰富,更加优质,成为我们的“传家宝”。以语文学科为例,常规的教学资源有:计划备课与课件、周末乐园、单元练习、归类复习、综合练习等。三至六年级更有每篇课文的精读训练、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等资源。每学期举行“资源建设”分享会,从而进一步完善资源库,让优质资源为理想课堂注入活力。

3.学程导航入模更入心

从08年推进“学程导航·活力课堂”以来,我们不断健全学程导航研究网络,着力进行预习、学程单与导学单、分层作业的专题研究。通过校长放样示范,校本教研推进,在观课、研课中夯实了有效教学基本框架,学程导航的基本模式得以确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学教互动”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预习成为学生的习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得到保证,教师讲课的时间得到限定,当堂练习成为常态,课堂生态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基本确认。4.作业革命轻负而高质

从关爱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出发,我们制定了《“作业革命”实施方案》,成立了“作业革命工作室”,掀起了“作业革命”高潮。作业设计围绕“高度”、“梯度”、“广度”三维度;作业布置坚持“少、精、简”;作业批改做到“三有三必”。家庭作业布置实行日审批制,教导处定期检查。一场革命,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学生,真正做到轻负担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四年来,在追求理想课堂的路上,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承办了省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2次,市级7次,县级8次;共开设省、市、县、校级公开课400多节;在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学竞赛中,4人获省级奖,6人获南通市一等奖,14人获海门市特等奖和一等奖。

当然,我们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 1.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我们的小组合作往往忘记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充分自主学习的合作学习效益是不高的;学生间的合作也不够主动,参与度不均衡,展示的学生没有能综合整个小组的意见,优生占据了发言的主动权,中间和后进的学生需要更多发言锻炼的机会。

2.展示导学的互动性有待加强

在课堂里,有时会看到:汇报小组唱独角戏,其它小组成看客;汇报小组汇报展示结束,班级思维处于“冷冻”状态。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在于“展示导学”时组与组之间、教师与小组之间没有能很好地进行互动。交流展示局限于单边交流,没有实现多边地、立体地、交叉地交流。

3.学程单的针对性有待提升

在学程单的设计中要更多地采用点拨的方式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学习的成果要有明显的提示,让学程单真正成为学生隐形的老师。

理想课堂的理性思考

从孔子的“愤悱启发”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从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到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从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到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几乎所有教育学者都试图破解课堂教学的奥秘,并为此贡献了许多知识与智慧。但朱永新认为,“大部分一线教师仍然没有找到‘芝麻开门’的方法。”

为了寻找到“理想课堂”,新教育人开始了研究:2002年,理想课堂的“六度”正式提出;2004年,“构筑理想课堂”成为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有效课堂”、“课堂的多元文化理解”和“风格与个性化课堂”的研究目标确立; 2008年,有效课堂的框架正式在学校进行田野探索,并锤炼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朱永新描述的理想课堂第一重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正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希望寻找到的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模式。事实上,自古至今,形形色色的课堂模式层出不穷,但缺乏一个公认的课堂结构,一个可以有针对性地描述课堂、反思课堂、讨论课堂的结构。这成为新教育人进行课堂框架研究的起点。

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这里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朱永新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理想课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朱永新认为,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我们从2009年开始研究“理想课堂”,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有效教学框架,但离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第三重境界还有距离。所以我们要对课堂重新理解和认识。

我们认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场所;课堂不只是训练学生的场所,更是引导学生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充分展示教师教学智慧的场所。

西方的哲人讲:人是思想的芦苇。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思维习惯 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评判课堂教学的质量高不高,关键看学生是不是在进行积极 主动的思维,看学生有效思维的长度。

具体地说,理想课堂应该体现以下十个方面的变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师有意识地将生活世界相关资源引入实际教学中,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

学生学习主动化。课堂教学的重心真正实现下移,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实现教学的目标与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师生互动有效化。互动是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形成新的教学智慧。

学科教学整合化。用系统、整合、复杂的眼光考察与分析课堂教学的行为以及行为中的诸要素,使教学的各环节与各方面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即时生成的资源以及产生的一系列非预期变化,调整后续教学设计,形成新的教学进程,以便更优地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结构化。在新旧知识之间、新知识各构成部分之间、新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等相互关联,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教学策略综合化。选择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并且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目标要求,呈现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形态。

教学资源优质化。教师逐渐树立起资源的意识和观念,将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围绕教学要求加以挖掘、利用、整合,从而使教学更好地体现新课程要求。

教学对象个别化。将每个学生当做具有独特生命价值的个体来看待,区分学生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教学评价多样化。通过多样化评价手段、标准,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有所获、有所得。

理想课堂的实践进程

1.行政推动与自我研修结合。

构建理想课堂首先需要观念的转变来引导行为方式的转变。只有做到全面推进、全员参与、全程落实、全力关注,形成“上下一致,左右互动,人人参与”的教改局面,理想课堂才能推行。行政要积极带头研究课堂教学规律,通过理想课堂展示观摩活动,优质课评选示范活动,展示课改新理念,提供课改示范案例,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引领辐射全校,不断把理想课堂建设推向深入。同时,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坚持学习理论与提高实践能力相结合、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坚持开设讲座与组织讨论、观摩、交流相结合,努力使自己对“构筑理想课堂”的价值、意义及方法有清晰的理解。新课程的推进完全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索过程,每一个人都应当承担起探索、创新的职责,有所作为,努力办出特色。

2.课程研发与课堂变革结合。

课程的研发应在课堂变革的大背景下进行。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在这种背景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这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呼唤的教学改革!这是从课程层面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3.校本教研与课例开发结合。

课例研究的校本培训是解决问题的由理论到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利用校本教研,充分挖掘学校自身资源,与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相结合,发挥教师群体优势,让教师在交流中分享集体的智慧,在思辩中明晰教育理念,推进构建理想课堂的进程。每位教师,每月依照第三重境界开发一篇经典案例,学校对老师开发的精品案例进行品鉴、择优,随机抽取老师依照设计案例上教研课,尽量做到人人有精品,人人都教研,人人可磨课,人人皆参与。同时,我们把特别优秀的第三重境界的课例综合起来,配上从实践中提炼出来有关于“理想课堂”的理念,结集出版。逐步构建起实验附小集团实用的校本课程。学校名师工作室将示范放样,先出版好数学的课例集。

4.评价激励与师生成长结合

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多元化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构建理想课堂的重要举措。实现“理想课堂”,我们有自成一套的“五度”评价标准:普照度、温暖度、绚丽度、蕴藏度、自适度。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是否调动全体学生全程参与,是“普照度”的评价指标;营造宽松、舒适的课堂氛围,即“温暖度”;课堂的丰富性、灵动性,不断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即“绚丽度”;课堂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着眼于长远的,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即“蕴藏度”;课堂既充盈着教师的个人魅力,具有风格化的倾向,同时充分尊重和张扬学生的个性,即“自适度”。五度相融,构筑教师、学生、课堂生命的幸福与完整。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理想的?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每个教师的教学实践都在有意无意地做着属于他自己的诠释和演绎。理想的课堂需要理念、胆量和学识,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

理想课堂的目标愿景

仰望星空,向着理想的方向,脚踩大地,我们真抓实干。

我们希冀,培养会学习,会反思,富有理想,敢于创新,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学生;我们期盼,我们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和朋友,成为课堂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者,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我们展望,我们的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模范学校,理想课堂的样本学校,教学质量的放心学校。我们怀揣着理想上路,与实践同行,与激情同心,与创新同在,一起努力变革课堂,一起向往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起书写实验附小新的传奇。

向着理想的方向 篇2

现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名师工作室。在这些名师工作室中,有一些是大名鼎鼎的老师担任首席名师,他们有深厚的教学功底,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历,有鲜明的教学特色和教育思想,带领着一批又一批的老师获得快速的成长和长足的进步,比如朱乐平老师、黄爱华老师等。但是也有一些工作室的首席名师目前还没有太大的名气,他们还处于成长期,长沙市开福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刘友华老师,应该就属于这一类。三年多来,开福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24位成员用心发现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专业的发展。这个年轻的团队,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研究充满热情,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清晰地记得2010年4月23日,我从教育局领导手中接过重重的写有我名字的首席名师牌子,心中的那份忐忑。我只是一个从小喜欢数学的普通教师,工作也才十几年,与自己心中的名师标准相比,深知差距有多大。突然间自己就成了首席名师,还要带领一个团队成长,感觉就像做梦一样。当时我们省里、市里都没有成立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对于工作室活动的开展我也无从参考。工作室的职责主要是培养名师,发挥名师在全区及全市的辐射作用,提高全区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吸引更多热爱数学教学研究的教师开展有价值的研讨活动,引领更多数学教师成长,让更多数学教师享受到当老师的幸福和成功!那么,这一切工作如何开展,怎么开展呢?

经过思考和请教,我想到了“细胞分裂”式发展策略。即以首席名师为中心,带领名师团队成员,然后由名师成员带徒弟,发展新的团队学员,这样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团队,让全区所有数学教师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得到工作室的引领,享受工作室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将自己喜欢的一句话作为工作室的座右铭——如果你想让更多的老师觉得教书不是一件乏味的事,那么就应当引导教师走到教学研究的这条幸福大道上来。

有了方向,我继续思考: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答案并不难找,那就是研究问题,研究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所以,从工作室成立的那一天开始,我就“擦亮”眼睛,“张开”耳朵,试图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和内容。

为了实现工作室“细胞分裂”的发展策略,我以身作则,上公开课、做报告,听导师建议,听同伴建议,尽快建立工作室研讨活动的良好模式。说干就干,在工作室成立的第二周,我就组织了工作室第一次研讨活动。活动内容分三个部分:研讨课《三角形的认识》;讲座《我们的一次教研活动》;讲座《分数教学的科学性》。其中前面两个活动由我承担,第三个活动由工作室指导老师胡重光教授承担。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工作室其他五名成员、区教研员以及兄弟学校的四十多名数学教师。那天上午下了大雨,很多老师换了课来参加工作室的活动,活动进行了整整三个小时,老师们忘我的参与热情让人感动。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有那么多老师希望学习和成长!活动结束后,工作室六名成员和两名指导老师一起吃了个简餐,这算是工作室第一次正式“会晤”了。

读书是工作室的一项重要活动,我为大家准备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希望工作室以后能多读书、多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中快速成长。接下来的日子,大家各自撰写自我发展规划,我则撰写工作室各项计划相关材料。

两个星期后,省教研员问我愿不愿意参加一个全国性的教学竞赛。曾经拒绝参加各项比赛的我这一次非常痛快的接受了此次任务。经历了《三角形的认识》的研讨后,我对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产生了兴趣。三角形的稳定性到底是什么?是三边确定,其大小形状就确定;还是指推不动。经过学习和向多位教研员请教,我得到的答案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确定,其大小形状也确定(即唯一),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在一次活动中,我和省里的一位数学教学法的教授谈起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没想到他认为三角形的稳定是指“推不动”,教授认为三角形三边确定,大小形状就确定是三角形的确定性(即唯一性),不是三角形的稳定性。那么到底什么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呢?经过独立思考和学校老师讨论,我们认为:推不动是三角形稳定性的外在体现,确定性是三角形稳定性的内在含义。稳定性和确定性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互不相干的。

经历这样的思考后,我决定将《三角形的稳定性》定为参加全国赛课的内容。第一次试教时,有老师提出:三角形稳定性和确定性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没有弄清就出去上课,可能会出问题,是不是换个内容上。我的想法是:既然大家都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更值得研究。况且,为了做这节课的学具和教具,我已经思考了近一个星期,还专门请了两个木工。难道就这样放弃了?

这个内容到底值不值得上?三角形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是什么关系?我请教了那次赛课的指导教师——华应龙。华老师很快给我回信了:“课不用换,‘稳定性是表,确定性是里’。”有了华老师的肯定,我开始更加深入和认真的思考,我的思考逐步得到了同事、教研员及数学教学法教授的支持。华老师给我的教学设计写下了题为“好课就是这样”的评语!后来这一节课在一千多人的会场里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获得一等奖,其教学实录也在《小学教学》杂志中发表。因为在赛课中表现不错,我获得了主持第二天赛课和评课的机会,展示了湖南教师的风采。

这次竞赛,让我明白了:发现问题、坚持研究、展现思考,就是有价值的,就能收获成功。于是,工作室之后所有的研讨课,我都要求成员先分享自己课前的思考,明确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再上课,抛出自己的问题,请指导老师及听课的同行帮助释疑,工作室老师还要撰写与研讨相关的文章。这样的方式重在研讨而不是展示,所以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都是真情流露,没有丝毫顾忌,每次研讨的氛围和感觉非常好,写出的文章也有血有肉,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思考。比如:有一次工作室成员上了一节六年级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这位老师根据“故事书有120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1/2,科技书有多少本”这道题,给出另外五种变式题型:故事书是科技书的1/2,科技书比故事书多1/2,科技书比故事书少1/2,故事书比科技书多1/2,故事书比科技书少1/2。她先引导学生发现,方程可以转化成除法算式,接着分析变式题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发现哪几种用乘法,哪几种用除法,用除法时要找关键句、关键词、标准量、分率等。

在课后的研讨中,有些老师承认自己就是这样教学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觉得这样很有效。但是,也有部分老师反对这样做。他们认为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只需要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为什么用乘法做就够了。如果单位“1”未知,就用方程解答。这样,学生可以轻松地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还可以更好地体会、感受方程的思想,对后续学习也更有意义。双方观点鲜明,经过几轮辩论,最后谁都不能说服对方。看来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真实问题,于是我根据这次研讨,撰写了一个话题:算术法和方程法,哪个重要?后来这个话题发表在《小学教学》上,杂志用了六七个版面探讨这个话题,还约首都师范大学曾小平、刘长红两位教学写了专文——《谈谈算术法与代数法的本质与区别》。之后,工作室组织大家再次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大家明白了算术法和代数法的区别,也明白了这两种方法的各自优势和局限性。什么是最好的方法,还得看学生喜欢哪一种,容易理解的就是最好的。这次研究让我们不仅提升了本位知识,而且还形成了更加科学的教学观。

三年多来,工作室的成长得益于三位指导老师的无私指导和全力支持。他们分别是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副研究员任景业老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胡重光教授、开福区科培中心易虹辉老师。任景业老师两次亲临工作室讲学,深入课堂,指导我们如何研究学生和读懂学生;胡重光教授每个月参加工作室的沙龙活动,及时解答大家在研究中的困惑;易虹辉老师参加每月两次的课例研讨,及时指出课堂的不足和问题,把握我们航行的方向。工作室的每位成员,从开始的忐忑变成了现在的充满信心和热情,大家不仅仅是同行同事,还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向着理想奔跑作文 篇3

是谁,在钢琴边苦练?是谁,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是谁,在失聪的情况下依旧成为了顶级音乐大师?是他,他叫贝多芬,上天夺去了他的听力,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和对音乐的追求在一片无声中牵手音乐,向着他音乐的理想奔跑。

是谁,独自蹲在阴暗的角落?是谁,用太阿剑一般凌厉的目光扫视中国之史?是谁,在忍受了宫刑的情况下坚持创作?是他,他叫司马迁,忍受着宫刑的耻辱,“就极刑而无愠色”,他用一支笔,一个拥有丰富阅历的大脑,一颗向着理想奔跑的决心,在狱中数年修订,为自己乃至后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是谁,年至八旬仍旧一事无成?是谁,忍受了数十载异样的目光?是谁,在家境贫寒几乎无所吃食的时候依然可以坐在溪边以无钩线钓鱼?是他,他叫姜尚,又名姜子牙。年至八旬,表面上在溪边垂钓,实则在苦读用兵、战略方面的书籍,时刻为自己理想的实现准备着。终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在一次垂钓时偶遇外出打猎的周文王并走上了宫路,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太师,之后又辅佐周武王灭商纣王,建立了周王朝,成为了一代名臣。

“诗仙”李太白。唐朝人,一生浪荡,无羁无绊,有着“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豪迈;有“举头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雅致;还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面对当朝天子,他不惧,喝醉了酒让高力士脱鞋,好一个“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最终,他被有心人排挤,被天子赐金还乡,变相赶出长安。可他依旧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与理想。开玩笑!他李太白可是翰林院的大学士,“谪仙人”可绝非等闲之辈,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自身的不懈奋斗,就算不被赏识,将来必成大业,因为他有着一颗向前奔跑的心!

向着理想前进作文800字 篇4

上了幼儿园,我看到各种各样五彩的图书,心里非常兴奋,尤其是看到漂亮的女生,就有想画下来的感觉。爸妈看到我对画画感兴趣,开始给我找美术班学习画画。从最简单的油画棒开始,一直到素描。中间经过彩铅画、水粉画、国画。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大画家齐白石丶徐悲鸿丶张大千等等著名画家所作的画,我十分仰慕这些画家。我想,当个画家真不赖。于是,梦想变了,想当一个名扬四海的画家。有了这个梦想,我开始更加用心的画画,在四年级时参加少年儿童美术过级,儿童组我已得到七级证书。

升入小学后,读一,二年级时看到电视剧中,明星们光鲜的一幕,那精彩的表演,绝妙的演技,我开始狂热的崇拜明星。每当看到电视中精彩的片段,我都会认真仔细地模仿一遍。我做画家的梦想动摇变身了,想当名演技高超,红遍世界的巨星。

升入三四年级时,

我已认识好多好多字,阅读了很多的课外书籍,有了独立的思维。有一篇周恩来总理的课文,我学的十分认真。我敬佩周恩来总理那妙语连珠,出口成章的口才,可以说好几个国家的语言,外国人或是一些人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时,他总是能娓娓而谈。让那些人哑口无言。当明星的梦想从我心里除掉,我想当一名像周总理那样的外交官。既使不能当外交官,也要当名谈判官。

现在我是五年级的学生,又有了新的想法。我把前几个梦想结合在一起。忽然,萌生了新的梦想。当一个女总裁,自己开家大公司,这想法我也偷偷地笑我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呢?当一个女总裁,把自己的事业发展到各个方面,影视方面我可以圆我当明星的梦,我也可以让红巨星去做我公司的广告代言人。在服装设计方面也可圆我当画家的梦,可以招聘喜欢美术的人和我一起做事。在与其他公司谈判合作时可以圆我当谈判官的梦。三个梦相结合,什么梦想也达到了,何乐而不为呢?

每个年龄段都有属于自己不同的梦想,我的梦想太高大,难以实现。但是有了梦想才会使你找到前进的方向。有了梦想,才会有你前进的动力。所以,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吧!

课堂变革,向着理想的方向 篇5

初一学生演讲稿:成长,向着阳光的方向

时光飞逝,岁月荏苒,我们已由昔日幼稚的孩童成长为今日的翩翩少年。偶然间,发现我们已步入了那道令老年人羡慕、中年人留恋、少年人向往的青春风景线。

依稀记得,有那么一群孩子,笑得天真烂漫,脖间绽放着一抹绚烂的红色。那时的我们,内心被满满的光荣充斥着,脸上闪烁着自豪的红晕。我们终于戴上了这期盼已久的红领巾。

如今,一晃七年过去,再过几日,我们将摘下胸前的红领巾,告别童年,迈向青春;在璀璨而又亮丽的年华里,我们就要相继步入一个神圣而又光荣的团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是一个光荣的组织,也是属于我们青年人自己的组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所追求的目标是伟大的,是高尚的,也是我们青少年所追求的,所为之奋斗的。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要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更要为此去努力、去拼搏。诚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任何事都应该从点滴做起。但如果只懂得扫一屋,亦不会扫天下。认准目标,就要竭尽全力去争取,这才是我们这新一代的青年——热血青年。把握青春,首先就要确立一个目标,一个合适的目标。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哲学博士在田边沉思,发现水田中新插的秧苗排列的无比整齐,好像用尺丈量过一般,他不禁好奇地问老农是如何办到的,老农头也不抬地忙着插秧,要他自己取一把秧苗插插看。博士卷起裤角,很快的插完了一排秧苗,结果竟是参差不齐,他再次请教老农,老农告诉他,在弯腰插秧的同时,眼光要盯住一样东西,朝那个目标前进,即可插出一列漂亮的秧苗,博士恍然大悟。

成功的果实,就如同那田中的秧苗。只有认准一个合适的目标,才能迎来一个纵横整齐的漂亮结果

青春的目标没有贵贱。早自习背一课单词可以是我们的目标;一节课听懂例题,能够正确处理好作业可以是我们的目标;一次考试比上次进步五名也可以是我们的目标。

面对着国旗,让我们许下青春的誓言:我们要以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一个优秀的学子。在学习上,认真刻苦,发扬一丝不苟的精神,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生活上,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在团的正确指引下,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团员。

青春是一簇火苗,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可以跳动惹人的火焰,获得动人的笑颜。

青春是一条河,平静时,泉水叮咚响,绵绵诉说着青春的故事;激荡时,汹涌澎湃,激情放射出绚烂的光芒。

青春是一条山路,它时而展现青春盎然的图景,时而滋长浸满血泪的毒草,它会为你指引一个光明的前景,也会设下陷阱使你堕落。但是,是水手何惧惊涛骇浪,是樵夫何怕荆棘深涧,只要我们认准前进的目标,头顶的阳光一定分外灿烂!

上一篇:区司法局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农药安全使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