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素质教育

2024-08-13

立足素质教育(精选8篇)

立足素质教育 篇1

立足素质教育 优化课堂教学

一、优化教育教学观

这是英语教师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关键。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现成的教材内容中渗透思想教育,因为新教材绝大多数题材好、语言美、蕴意深,切合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道德因素,自然、有效,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强化学习动机,也保证了学生其它素质的提高。

二、优化教案和教学过程

教师要拓宽备课的范围。备课有三个方面: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所以要考虑到教材类型、分析学生现状,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知识要求,因材施教。另外,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信息反馈能力,还可灵活运用教案,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教学具有特色。

三、优化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良好、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不是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是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服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威信应建立在自身的人格魅力的基础之上,只有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同时教师应关心学生,但不溺爱。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的关心和期待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起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一视同仁,做到严格要求优等生,提携中等生,倾斜学困生,帮他们学会学习,树立自信心。

四、优化教学目标

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新大纲的“教学评价”为原则,形成性、评价性和综合性并重。英语课堂应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淡化选拔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目的。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基本途径,但不是唯一。利用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也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可帮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语言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笔者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这种课堂教学富有成效,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信息传播、思想教育、思维训练、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使学生了解异地文化、培养他们开放和兼容的性格,使他们学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求合作共发展,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贡献。

(福建省南平市塔前中学 余其花 《英语周报》初中教师版)

立足素质教育 篇2

但是,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 不少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都存有误区.

误区一:认为实行素质教育就是减负, 减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内容.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 一些学校出现了———教师像卸了“包袱”一样, 不再像以前那样钻研教材和认真备课了;学生则像泄了“气”一样, 学习放松了.产生这种误区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素质教育缺乏正确认识, 没有认识到实行素质教育的实质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片面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误区二:把“素质教育”理解为组织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 培养学生某方面的特长.实际上,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等.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建立一种灵活的课程体系, 改变“应试教育”那种单一和呆板的结构, 建立系统化、多样化的结构体系.

误区三:图形式, 装门面, 表面上抓素质教育, 实际上仍然把升学率当作评估质量的硬指标.有的学校干脆将“成绩报告单”改为“素质报告单”, 结果是“换汤不换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反映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同时也体现了未来终身教育对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在许多老师不愿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素质教育当中,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素质教育缺乏一个显性的评价尺度和评价标准, 政府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评价仍然只看学生的成绩, 看升学率.

其实, 学生们都希望自己的老师不是板着面孔的训导者, 而是一个富有情趣、幽默、有能力、能和他们做朋友的长者.也就是说, 新时代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是人文教学.

比如数学教学, 当我们用素质教育的眼光去审视时, 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重视科学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的倾向, 传统的观念把数学当成一种工具, 把数学教学归纳成解题过程、题型研究, 把生动活泼的数学变成应试教育的产物.这种数学教育一方面使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 学生离校后缺乏创新的后劲, 另一方面, 也导致了部分学生人文精神失落, 价值观念偏颇, 对学习数学缺乏热情.

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以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为目的的教育.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创造、保存、传递、交流、发展人类文化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概念的高度概括, 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的文化活动.数学教学中理性精神的培养是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因素, 一个合格的人才既应该掌握丰富的知识, 又应有高尚的人格.提升人文素质, 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 更是一个修养的过程, 是一个体验、感悟、累积和转化的过程.数学的理性精神主要体现在严谨求是、开拓创新等方面, 学生通过解题实践, 既巩固了知识, 培养了能力, 也使他们发展了坚持公正、忠于科学、不懈探索的优良的品质.下面就如何教好数学, 谈几点粗浅看法.

1.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 如果没有学习兴趣, 必定抑制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更谈不上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所以要引导学生提高兴趣, 并通过努力去争取成功.

2.创设情景, 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学会生存, 如在理财上, 教学生会用有限的钱办较多的事, 也就是极值问题.

3.引导探索, 加强学生参与.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源于实践, 但数学知识从生活实践中脱离出来, 往往就只成为训练思维的手段.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模型来学习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实践中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建构知识体系, 这是教师要做好的工作.通过探索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到“利润”问题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去作社会调查, 获得利润的感知材料, 自主探究利润问题.

4.激励学生, 培养健康的情感.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期, 容易逆反, 可塑性强, 因此情感教育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关键, 健康的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每一次成功, 哪怕是微小的成功, 教会学生自我调理, 善于稳定情绪, 减少困惑, 勇于面对困难, 战胜挫折.

5.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可以使学生学得非常轻松,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动, 随意性强, 做笔记可以约束学生精力分散, 教师可以通过检查笔记, 促进学生对笔记的重视和对质量的要求.

不肯或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是学不好数学的.教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探究、产生疑问、发现问题, 倡导学生“敢想、敢问”.努力创造培养学生质疑习惯, 发展更高层次思维和个性化思维的最佳氛围.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 而交流讨论就是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 通过交流讨论, 学生往往能自己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从而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上对于例题、习题, 不要急于讲解, 要让学生先分组讨论, 领悟其中的研究对象、思维方向, 然后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 自己理清思路, 然后用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作文教学必须立足素质教育 篇3

高信息化、高社交化、高效率化的现代社会和文明与进步,正日益要求人们更加精确地有条理地快速地运用语言文字去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以促进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的组织管理的每一方面,也都不可能完全不借助书面表达这根纽带来沟通联系,这就意味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写作还是发展智能、培养开拓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思维也在向更高阶段发展,反映这种发展着的思维的语言也必须相应发展。作文教学即是以思维训练作为基础的,通过作文教学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作为现代人才的最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创造性,而写作的过程就是以思维为核心的综合能力体现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的劳动的过程,所以写作是培养创造意识、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写作还是提高思想、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工具。决不能把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从思想修养、经验学识之中孤立出来,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决不能把作文教学从各个方面的教育之中孤立出来,作文教学必须置身在与各方面教育密切结合的前提之下。就写作训练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来看,写作对一个人的思想、学问和能力的发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学得好,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写作早已成为中学生学习各科的工具,如各科的笔记、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学习计划与总结,各科作业等等,这些都表明中学生们已经在不断地运用这个工具,去探索人生与自然的奥秘,去积累文化科学知识了。

作为21世纪的新人,所面临的将是一个飞速发展而又充满竞争的时代,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变化更新。作为一代新人,在学校必须是聪明伶俐的孩子,走上社会则应该是讲究效率而又敢于探索的勇士,这一切都离不开作文功底。为了熟练地运用写作这个工具去探索新知,积学长才,我们必须更进一步去确立作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必须更加努力地去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

纵观中学语文教学发展的轨迹,事实上人们对作文教学始终还是重视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十分重视。”这就从语文教育的总体结构和学生语文程度评价标准两个方面,肯定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作文教学从来就是实现语文教学最终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作用是别的任何教学所无法取代的。

然而,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认识与实际常常有不相一致的地方。时至今日,作文教学依然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仍然面临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早就疾呼过:“十年时间,两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这“不过关”的,我想主要指的是作为“重要尺度”的作文。对此,张志公先生就这么论断过:“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为什么会这么难呢?张志公先生有这么一段精辟的论述:“我想,这也许跟对待作文这件事有不大对头的看法有关系。不大对头的看法必然会导致教学中不大合适的作法。看法不大对头,教学的作法不大合适,训练的效果自然就不会很好,久而久之,成了“老大难”。可见作文教学低效率的状况绝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和整个教育思想、内容、方法的陈腐落后密切相关。所以要解决作文教学的“老大难”的问题,第一位的工作就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应需”而不是“单一应试”的作文教学目的观。只有这样,“看法”才能“对头”,“作法”才可能达到“合适”。

强调以“应需”为首要的作文教学目的观,是基于对语文学科性质观的深刻认识,并由此生发出的对作文教学方向大彻大悟的坚定信念与深切的体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用语言形成的文章或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及其人文内涵。这就决定,作文教学为社会、为人生实用的本质特点。其应用的范围是最大的——与社会人生的活动区等同;介入的程度是最深的——与思维同体同步。所以作文教学的“应需”是固有的,而不是外加的;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新近才发现的。

叶圣陶先生反对作文教学以“应试”为首务,力主以“应需”为目的,这一见解渗透在他的多篇作文教学论稿之中。他一再强调写作和阅读一样,都应当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项目,好比谈话和吃饭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一样,他认为写作是人的一种生活能力,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需求,“把语文习惯锻炼得良好,至少就有了一种重要的生活技能”,他还说,“尽量运用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需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基于这种极具现代的写作教育观念,他极力反对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教学,多次撰文阐明以“必需”为练习作文目的的重要性。他说:“学生为什么要练习作文,对这个问题,老师必须有正确的认识。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如果说考试,人在一生中不知道要遇到多少次的作文考试,写信,写通知,写计划,写总结,写报告等等,全是作文考试。如果升学考试通过了,写封信却词不达意,按实说,这个人的作文考试还没有及格。从广义的考试看,升学,升学考试的次数极其少,一生中不过几回,而别种考试却天天碰到,并且成绩的好坏,不但关系自己,还跟别人有关,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这些真知灼见可谓切中肯綮,可惜不为众多教师所接受,作文教学始终牢牢地被捆绑在“应试”的战车上,虽左冲右突,疲于奔命,但终究低效少功。

纵观作文教学的现状,低效少功的症结主要有二个:一个是命题不当;二是训练量严重不足。命题不当造成三个弊端:其一是让学生视作文为畏途;其二是滋生了形式主义为作文而作文的倾向;其三是偏离了作文教学的重点。训练量严重不足的原因是毕其功于课内,课外训练是少之又少。命题不当的根源在于以“应试”为目的。所以只有变“应试”为“应需”,让课程教育素质化,素质教育课程化,才可能打开封闭型的课堂教学的大门,使课外无限的时空,均成为学生“应需”的战场。

现在有一种流行说法,认为中学生作文首先是“无话说”、“没的写”。所以中学作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这反映了中学生作文的某些现象,但本质上应该说这是应试性作文训练所带来的误区。因为就实际而言,将来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需要提笔写东西的时候,困扰他们的经常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的问题。没东西可写,他可以扩大阅读范围,不断丰富知识储备;他可以深入观察生活,从生活源泉中摄取写作素材,做到厚积薄发。而眼下要急于解决的倒是有东西想写,要写却苦于不知道该怎么写。即使是升入高校的学生大多也是这种情况。他们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毕业论文,经常遇到的也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的问题。中学作文教学花大气力教学生“写什么”,教审题本领,而对终生受用的“怎么写”的知识和技巧却掉以轻心,轻描淡写,不花大力气指导、批改,这实际上是一种偏离、一种倒置。“为什么不用这份精力教给他们终身受用的‘怎么写的本领?”张志公先生的质问是令人深思的。

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素质教育,本文所以提出变“应试”为“应需”的思路,完全是出于社会需求的考虑,尤其是飞速发展的社会对现代人才素质需求的考虑。现代教学论证明,教学过程应该把“社会需要”作为原动力,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从某种意义来说,凡是适应或满足一定社会需要的教学,就获得社会的认同而成功,反之,就会受到社会的舍弃而失败。社会需要对教学的这种决定性作用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应试作文教学必定会沦为形式主义的“纯作文”教学的原因。由于脱离社会需要,应试性作文训练终究会因为自己失去基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而难以为继。

总之,专门性的作文训练是需要的,但指导思想必须变“应试”为“应需”,应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命题作文,弊不在“命”,并在于“题”,应力避出一些脱离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的题目叫学生犯难生畏。作文命题必须符合青少年的写作心理,注意触发动机,唤起情感,活跃思维,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要根据需要确定作文教学的重点,精心设计科学化的教学过程。这样,这种传统的作文训练项目亦能枯木逢春,因其注入时代“需要”的活水,定能桃红柳绿,充满勃勃的生机。

在作文教学重点上,“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是不可分割的,都得重视。但根据社会需要和作文教学的现状,有必要强调“怎么写”的重要,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掌握写作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对学习写作的中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可以促使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勤于观察、精于思考的习惯,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其次,则可促使他们系统地学习一些写作知识和技能。

对于写作基础理论和技巧,应持两个基本观点:第一是必须学好,因为学好了对写作文章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第二是学好的目的在于指导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轻视写作知识和技巧的指导作用是片面的,这是因为:

第一,写作知识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对世界的某种客观规律的反映或是前人的科学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总有普遍意义。对于别人的成功经验,只要心领神会,自己动手的时候,自然就会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第三,理论修养的加强,可以提高自己分析评论的能力,必然导致善于借鉴和吸收,长于修改和评议,又为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有益的营养。

第三,现代化新人的写作应该逐渐趋向清醒、理智、自觉,对“必然”必须具有明晰的认识,对事物必须达到“规律性”的理解。要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否则,就可能不“入门”,走“弯路”,难提高。

鲁迅说过,他在学生时代学习作文时,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那简直是一条死胡同。朱自清在买了两本写作指导书后,高兴地说,就像夜行有了电棒。实践证明,引导中学生系统地学习写作知识和技巧,并用以指导写作实践,就如同在“暗胡同”里点上电灯一样,可以大大缩短摸索的过程,尽快取得提高。

应需性的作文训练,要注意训练的内容、序列,要改变随意盲目性和读写脱离的状况,必须精心设计训练的科学化过程,注意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对立关系,要尽可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文训练的过程,是作文教学的基本点。在我国,传统的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教学的过程,大体包括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个阶段,其核心是每一个阶段都立足于教师的教,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这与现代教育思想是不相符合的,同时,它也不能反映作文训练的过程。作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理解写作知识,形成写作能力,提高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过程,既须有序亦要可控。所以,以应需为目的作文教学过程的设计,第一,应尽可能与文章产生的过程相一致。因为只有经过这样的实际训练,学生才会形成真正的作文能力;第二,应切实顾及“教”与“学”两个方面,既要考虑教师的“导”,更要考虑学生的“写”。从上述认识出发,一次应需性作文训练的过程,一般应包括命题、准备、写作、评改四个阶段。

其命题原则主要有三:一是依据教学大纲对写作能力的要求;二是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三是依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具体来说就是,命题应来源于生活,要符合年龄特征,要结合阅读教学,要有利于开发智力,要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特别要注意三点:一是一定要为学生着想,命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胸中已有的积蓄,钻到学生心里出题目,使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容易撰写。这样才可能发挥命题的积极作用,既可以按计划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又可以触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又可以触发学生产生作文的动机,激发写作的热情。二是紧密结合讲读教学,尽可能讲什么,写什么,这样做,学生能把从范文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和技巧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是可采用教师命题、师生共同命题、学生自由命题等多种形式。每学期,要放手让学生写几次无限制的“自由文”,写他们可叙之事,可抒之情,可议之理,可发之感。这既符合先放后收的原则,又可以为课内外结合铺路搭桥。

准备阶段包括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作文的构思。作文指导无须面面俱到,要有针对性。可重点指导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问题,已经出现的带有共同性的问题,可能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问题。指导方式应注意内容与形式相结合,普遍与个别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做到适度、适时、得当。

学生写作的构思活动,则是把教师的指导逐步变成自己实践的独立活动,其内容涉及审题、立意、选材、布局、选择方法等,它是根据题目的要求,把自己已有的一些材料和认识,经过一番仔细的思考,编制成一篇文章雏形的思维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编写作文提纲的习惯。编写提纲的过程,就是组织材料、安排层次、调整思路、深化主题的过程。

写作阶段,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写作过程中所反馈的信息,要加强个别指导,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自行修改,引导学生认识修改的重要意义,明确修改的内容、重点,教给修改的方法,或提供范例。

评改阶段,通常包括批改、评讲两个部分。其具体内容一是指学生的修改和评议;二是指教师的批改和评议。自古以来,教师命题,学生写作,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老师讲学生听,被视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叶圣陶先生重视作文批改,强调“批改实为作文教学之要著”。但他更是反复强调培养学生自能评改的重要。他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作文批改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多年来,我一直坚持采用“多写、广阅、少改、重点面改、注意讲评”的方法,以及鼓励“大家评”、“大家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自能评改的能力,从而达到“面的铺开,点的深入,因势利导,自我提高”。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自能修改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作文教学本身。修改是思维的结果,而思维所激发的兴趣是最长久的兴趣。让学生在修改评议中觉得自己有所得,发现自己能力上有所提高,感到精神上的巨大满足,不但会激发起“有的写”的浓烈兴趣,养成“乐于改”并使之日臻完善的良好习惯,而且培养了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人格。

写作是一种实践活动,它需要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固然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指导,但主要的还是靠自己的多写多练。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知识获得的方式。他说:“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写,才能养成好习惯。”他认为,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历练,历练到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显然,要达到现代人够用的写作能力,仅靠课内有限的几次练习是断然不行的,这就要要求有意识地扩大“练”的领域,拓宽“练”的渠道,拓展“练”的形式,增强“练”的效率。

解决的办法就是拓宽作文训练的渠道,搞大语文,让课内课外相结合,让整个社会都成为练的战场。叶圣陶先生说:“在生活上真有受用的写作训练”,“不宜专以课内作文为练,课外应需而作文,固用也,亦练也”。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既有明确的针对性、实用性,又有时空的无限性,应需性作文可谓海阔天空,变盲目为自觉,就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由此,我们就得从一个新的、更高的角度来审视第二课堂对于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意义。作文教学变“应试”为“应需”,还要拓宽训练的渠道,并纳入作文教学计划,成为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使素质教育课程化。课内课外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如果仅注意课内变专门性作文训练为应需性作文训练,即功夫才只做了一半,要形成某种能力,养成良好习惯,一定要开拓课外作文训练的渠道。课外才真是应需性作文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这是“毕其功于课内”所断然办不到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决胜的主战场在课外,只有突破长期封闭、单一的局限,只要敢于开拓视野,拓宽训练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作文教学就定能得法于课内,增效于课外。作文教学尤其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诱导学生感受。众所周知,材料是文章的质地,胸中有积蓄,仓廪充实,才能文思泉涌,娓娓道来。因此,作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能力和发现能力。学生没有感受,就不可能写出作文来;感受不独特,就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如何诱导学生去感受呢?笔者认为,一要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之情,教会他们“挖掘”、“发现”、“感悟”的本领;二是鼓励学生去体验。学生被圈定在校园内,封闭于课堂中,不了解社会,没能与之沟通,致使视野狭窄,思路单一。因此,只有鼓励他们去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感受时代的脉搏,才会触发灵感,勃然心动,一吐为快。

第二,强化学生摄取。语文教学以阅读为中心,还是以写作为中心,到目前尚无定论。但从作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无论以二者中的哪一种为中心,都离不开“写”。阅读是一种内化的吸收,作文是一种外化的表达。阅读教学就是要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从摄取具体可感的内容中掌握切实可行的写法,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实现高效摄取呢?首先要调动学生的感官,与作者感同身受;其次,进行综合比较,在比较中提高;再次,要求学生在广采博览的同时,要注意各学科知识的联系,使政治的、历史的、经济的、哲学的,甚至自然科学的内容“语文化”,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最后,要鼓励学生从模仿走向创造,因为仿写是知识向能力迁移最直接的途径。

第三,重视训练的科学化。盲目地多练并不能保证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地向高一级领域发展,机械地周而复始,总是在同一平面习惯地循环运动,这正是落后的作文教学的致命弱点。所以,要注意练的内容,练的序列,练的指导等。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立足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目的观,就一定能够解决作文教学中老大难的问题。

立足自主发展 彰显和谐教育 篇4

WW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10.9—2013.9)

一、基础分析

(一)学校的历史与现状

1、学校的办学历史

WW第一中学是一所农村乡镇初中,创建于1982年秋,开办时没有校舍,租用上陶村祠堂上课,只有15名教职工、2个教学班、120名学生,后在WW镇东垟路建有老校舍,占地19亩。新校园于2004年3月开工建设,2005年8月峻工投入使用, 2006年2月,原虹桥第五中学撤并,师生由WW镇第一中学全部接收,学校现有169名教职工、48个教学班、2195名学生。

学校曾被评为WW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WW市文明单位、WW市“平安校园”先进单位、WW首批三星级初中、WW市现代化教育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先进集体、WW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WW市毒品预防教育五星学校WW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WW德育特色学校、WW示范初中、WW教学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WW教育信息建设Ι类达标学校、WW市首批现代化学校、省Ι类标准化学校、省示范初中、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学校所处的区域条件

学校位居QQ,前有104国道,后有H路,交通便捷。但周围环境不理想,南有污染源较大的电镀厂和噪声较大的工厂,校园周边临时食品流动摊点多,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严重,钱家垟村中有黑网吧、黑书店、黑电子游戏厅存在,并有社会青年敲诈学生现象经常发生。

3、学校的生源基础

学校义务教育招生辖区域15个村、2个居民区,其中只有4个村居即东街、上陶、五居、六居生源基础尚可,其他13个村生源基础较差,行为习惯不良,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薄弱,家长文化程度偏低。

4、学校师资水平

学校现有教职工169人,其中女教职员工85人,有硕士研究生 1人,大学本科学历教师145人,大专学历教师23人;23人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资格,76人具有一级教师资格。学校拥有WW市级“骨干教师”14人、其中骨干10人、新秀3人、中坚1人,WW市名校长1人、名师1人、WW市级“骨干教师”27人、其中骨干6人、新秀20人、中坚1人,WW市网络教师7人,获市级以上其它荣誉有60人。他们中有温州市先进个人,还有省市县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他们有个性特点、有教学专长,能够较快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正是在这样一大批教师的带动下,我校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争创示范性现代化文明学校的前列。

5、学校的办学条件

新校园占地面积 113亩,校舍建筑面积 28093平方米。校园办公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学校拥有国际标准400米环形塑胶跑道、8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活动中心、标准篮球场8对、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4个、乒乓球桌12张及单杠、双杠、平梯等体育设施;800个座位的学术报告厅、智能广播系统、校园网络系统、通讯系统、多媒体教室、电脑室、班级小媒体、电子阅览室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齐全;实验设备器材按省 I 类标准配臵;学校图书馆藏书达43941册,电子图书1万余册,报刊100多种,有560平方米图书阅览。合理的布局,现代化的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我校成为一座具有浓浓的学术气息和人文气息的现代化学校。

6、学校的管理水平

学校已基本配齐领导班子与各类组织机构。几年来虹一中人发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务实创新、合作进取、自强不息”的虹一中教师精神。学校迅速发展,各项工作蒸蒸日上,校风建设卓有成效,特别是教学质量的长足发展,使学校综合实力位居乐清市公办初中一流水平,学校整体管理已基本走上规范化轨道。

(二)学校发展优势与主要挑战

1.学校主要办学优势:

(1)坚持“队伍建设”不动摇,提升了师资整体水平

多年来,学校一方面通过课改实践锻炼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和调整,提升和优化教师队伍,使学校基本形成了一支在学历、职称结构上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为学校进一步培养骨干教师乃至“名师”奠定了一定的人才基础。

(2)坚持“德育核心“不动摇,形成了德育管理体系

学校重视德育工作,健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年级-班级的分级管理机制,同时将德育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年级,使年级组的德育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形成了较为科学、系统的德育工作管理体系。(3)坚持“教学中心”不动摇,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形成了较规范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注重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测验分析、学生辅导等教学工作的各环节,积极探索学习型教研组建设,力图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4)坚持“科研兴教”不动摇,推动了学校整体发展

学校坚持把科研的源头落实在班级、课堂;坚持把科研的重点落实在教研组、备课组,促进了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各类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专业的成长,同时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市级骨干教师比例迅速提升,各项学科竞赛成绩显著,为学校的整体提升提供了保障。2.学校主要挑战:

(1)因学校规模扩大、生源结构、办学模式、办学思路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提高有寄宿制办学模式的学校管理实效,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2)因是公办学校,教师流动机制不够灵活,现全校教师平均年龄为37.5岁,如何克服教师职业的倦怠意识,进一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专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促进教师提高发展的激励机制?

(3)如何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还需整体化思路?学校急需培养打造一支能自主管理好班级各项工作的优秀班主任队伍,以适应现代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4)因小学毕业生“知与行”还存在一定距离,升入初中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才能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一)办学理念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了“学明荣耻,日新其知”的办学理念。提出这一理念的出发点有三:一是义务教育的本质是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教育培养人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所以学生在校学习,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二是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做人够不够格,固然有很多标准,然而是否有“明耻”之心,则是不可或缺的。“耻”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传之久远、根深蒂固的做人行为准则之一。古代的先哲圣贤历来把“明耻”作为修身做人的一个较高境界,也是现代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学明荣耻”要求师生通过学习懂得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即明是非、知荣耻,才能健全和提升自己的人格,才能自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三是“日新其知”要求师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周而复始,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它是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体现,也是我们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天天有进步,日日有新知的积极进取向上的一种创新精神。

“学明荣耻”即学做真人;“日新其知”需要我们一辈子的自觉修炼。

(二)办学思想

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育人的看法和主张,也是学校办学育人的教育观念、办学目的、办学主张、治校策略和领导观念的综合体现。我校的办学思想是“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合格”。没有合格就没有优秀,我校的办学思想体现了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核心教育思想,教育培养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中国公民;学校的办学思想也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校以师贵,师以生贵,尊重人格,发展个性,把学校每项工作做合格;教师管理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关心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人人做好自己的每一项细小工作是教师敬业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的体现;学生管理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一切着眼于调动学生成长的积极性,一切为了培养学生个个成为中国合格公民而奠基。

(三)办学总目标

高举教育的“三个面向”旗臶,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锐意改革,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构建素质教育新体系,以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推动学校办学综合水平与实力的全面提升,把学校打造成一所领导班子坚强,师德师风优良,德育工作扎实,育人氛围浓厚,校园美观整洁,教育成绩显著的WW市具有知名度的省示范学校。

(四)学生培养目标

学校教育在公民教育思想、学习型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学习为本,力求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和谐发展,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品格高尚、身心健康、习惯良好、自主学习、和谐发展的合格公民而奠基。

三、项目目标与推进计划

(一)学校管理 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构建和谐、高效的学校管理体系。以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轻负高质”的新途径与新方法,深入实施寄宿制办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品质,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打造温州市具有知名度的省示范学校。

推进计划:

2010学年:制定并深入实施学校第一个三年自主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学校制度,构建绩效工资下的高效学校管理体系,深化寄宿制办学思路,努力减负提质。

2011学年:以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为载体,努力实现学校和谐管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推进学校现代制度创新,走向自主管理。

2012学年:使学校实现管理精细化,服务精良化,环境精美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创建温州市具有知名度的省示范学校。

实施策略:

(1)宣传、学习、深化“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不断丰富其内涵与外延。使师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机地融入与体现;使我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思想、教师精神、校训、校风等内容贯彻落实到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专业发展中,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2)完善制度,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树立“制度挂帅”意识,推进学校绩效工作制度建设,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以严格执行绩效工作制度,落实各处室职责、目标来促进全体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校实现管理的人文化和高效化。

(3)健全机构设臵,加强班子队伍建设,走向自主管理。实行“四纵三横”管理体系,发挥“一办四处二中心”管理职能;发扬“顾全大局,勤政廉洁,团结协作,规范管理,求实创新,公正高效”的领导作风,完善班子成员学习、会议、考核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与工作效能。

(4)建立教代会议事工作小组,推进学校民主管理。积极发挥教职工大会制度、教师代表大会制度、中层干部述职评议制度、学生自治委员会制度、课程联席会议制度等的作用;涉及学校改革、发展方案的决策,都实行民主协商;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通过多种形式让师生参与民主监督。

(5)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和谐校园”主题实践活动。需对学校形象再设计、再塑造,建设现代化的校园先进文化;积极开展和谐年级段、和谐教研组、和谐班级、和谐办公室评比活动;开展教职工凝聚力工程建设,工会组建教工文体活动俱乐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6)探索寄宿制办学新思路,努力“减负提质”。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社区、家长在寄宿办学、教育沟通、减负提质中的作用;大胆改革学校招生、分班方案,教育教学要抓两头促中间,实施九年级分层教学。

(7)深入开展与仙溪中学联合办学、帮扶工作及与片区兄弟学校教研联谊活动。全面实施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办学品位,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达成标志:

(1)学校有完整的绩效工作管理制度和机制。(2)学校有和谐管理经验集汇编。(3)建有现代化的校园先进文化。

(4)政府、社区、家长、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高。

(二)德育管理 工作目标:

坚持德育为首,形成“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合格公民”的育人共识。通过学科教学、管理服务和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营造温馨的育人氛围,达成规范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夯实人生基础,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信、文明、智慧的的阳光少年。

推进计划:

2010学年:实施公民教育,分阶段学生德育达标,落实德育常规,加强班主任队伍培养;

2011学年: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创设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创建绿色学校;

2012学年:全面提升学生素养,达成师生“双主体”和谐,实现班级自主管理,形成一所有多处德育亮点的学校。

实施策略:

(1)合格公民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三全”(全员、全面、全程)“三为主”(学生为主、活动为主、渗透为主)的德育工作模式。落实《虹一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旋律,与学校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等紧密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

(2)德育活动开展。根据德育目标确定每学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四节活动具体内容,确定每月的活动主题,寓德于乐,陶冶情操。利用好每周的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和学科渗透,加强对学生的爱校、爱国、社会公德、民族精神、革命传统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3)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落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开设心理辅导课,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日常教育活动中。

(4)德育队伍建设。逐步形成由年级组长、班主任、思品教师、团队干部、学生干部和政教处人员组成的德育工作骨干队伍。对班级和班主任进行量化考核,做到考核有据、奖惩分明,两周一次召开班主任会议,并加强班主任专题培训。

(5)德育资源整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学生自主教育“四位一体”的教育功能,寓安全教育于实践之中,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6)德育导师制度。开展以“亲情化教育、零距离沟通”为特征的德育导师帮带,选拔部分

优秀教师为导师,与“学困”、“德困”学生结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7)学生转变落实。政教处建立行为困难学生的档案,注重转变的过程,发挥正确的导向。

(8)学生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班干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由团委、学生会组织学生干部开展“五星班级”等常规检查,组织文体活动,培养优秀学生加入团组织。

达成标志:

(1)学生成长方面。学生合格公民教育成效显著,文明行为习惯逐步加强,行为偏差生得到有效帮助,德育亮点不断呈现,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初具规模。

(2)德育队伍方面。20%班主任和相关德育教师参加市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并获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C级)”,50%以上班主任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

(3)德育环境方面。环境育人效果得到体现,优秀班集体建设和特色班级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学校文化建设具有特色,争取成为市级绿色学校,整洁、有序、优雅成为校园生活的一种常态。

(三)教学管理 工作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质量测控模式,教学质量整体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重视学生未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推进计划:

2010学年: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常规,逐步规范课程的设臵,开展有实效性的校本研训活动,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稳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011学年:狠抓教学过程的管理,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展示活动和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探索和拓展探究型课堂教学,探索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012学年: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并及时反思总结,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做为课题研究,形成以教科研来提高质量的教学氛围。整理校本课程开发,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位一体的学校课程体系。

实施策略: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教育常规管理以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落实细节管理。(2)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改进教学行为,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逐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更新课堂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深入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对学优生和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真正做好“培优、抓中、转差”工作,实现抓中间促两头的目标。优化作业,实施分层作业,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作业库和试题库。努力提高后20%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主招生的录取人数。

(4)严格课程管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5)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培育综合素养,配备专职综合实践教师,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6)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先进的教学资源起到教学辅助作用。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搜索信息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进一步贯彻落实“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要求,开展大课间健身活动,推动体育、艺术各项工作的开展。

达成标志:

(1)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明显改变,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体现时代特色。

(2)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业考试、会考的各学科平均成绩达到同类学校领先水平。

(3)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获得发展,每位教师具备三种能力:教法改革能力、学法指导能力、独立科研能力。做到备好一份教案、上好一堂课、出好一份试卷、写好一篇论文、掌握一种好教法。

(4)学生的学习品质全面提高。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基础扎实,自主发展。

(四)队伍建设 工作目标:

以和谐教育为引领,转变工作观念,搞好教师的培训和管理,通过构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习惯,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个性教学风格的学习型、创新型、科研型教师队伍。

推进计划:

2010学年:制订教师三年自我发展计划,注重“教书”与“育人”的融合,贯彻减负精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011学年:积极创造条件,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在学科教学中能发挥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

2012学年:打造团结互助的学习型、科研型团队。教师在教研、科研、技能比赛等方面有不同层次的提高;争取市级以上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大幅增加,争取高级教师比例占20%左右。

实施策略: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提高教职工以德治教的自觉性,严格执行学校教代会各项规章制度,每学期加强考核,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2)调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促进教师自我发展。(3)建设学习型组织,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不定期派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活动,形成以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为目的的管理观念。

(4)完善激励机制构建工作,采取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评价激励、情感激励、条件支持激励等方法,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朝着学校期望的方向发展。(5)继续实施“师表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活动,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创造机会,促进骨干成长。

(6)组织教师交流学习,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与兄弟学校结对帮扶,拓展学习空间。

达成标志:

(1)初步建成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团结和谐,廉洁奉公,关心师生的领导班子。

(2)转变教师工作观念,形成良好的师德群体,树立想学习、想成功的思想意识。

(3)学校各教研组具有课程开发能力。

(4)形成敬业精业、协作高效的教师与教学文化,培养WW市级以上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5名,市级名师1名。

(五)教育科研 工作目标: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的理念,积极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不断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构建教科研网络,加强对教科研骨干的培养,促进教科研工作的常态化实施。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践研究,改善、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逐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推进计划:

2010学年:细致分析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真实现状,发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对教师和 学生评价方面的不足,确定下阶段教科研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在学校的整体规划下,以教研组、备课组或教师个人为研究单位确定研究内容。争取有20%的教师能积极参与研究过程。

2011学年:延续、发展、细化课题研究,通过骨干教师的影响使参与教科研研究的老师人数提升到30%。争取立项温州市级教科研规划或教学研究课题,同时搭建平台评

价和推广教师的初步研究成果,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2012学年: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方面的规范要求与评价,在校园内营造一个教、学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稳步提升学校品质。在此基础上争取立项一项省级课题。

实施策略:

(1)加强专家引领

请上级专家进入教师教研和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调研,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有针对性指出问题,引导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剖析和研究,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搞好“研、训、教”一体化研究。做到教育科研与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教育科研与培训优秀教师结合,教育科研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结合。(2)成立教研工作室,成立由各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带头人的教研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成员5-6人,设立专项活动经费,围绕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业务研究和理论探讨。在培养校内“高端人才”的基础上,引领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发展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3)实施课题化研究

围绕学科教学和德育教学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引领教师成长,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实现疑难问题的逐一解决、教学品质的不断提升。(4)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以考核课、研讨课为载体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学科教学研究,以校内常态教研和校外专题教研相结合进行比较研究。把握住每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使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和日常实践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达成标志:

(1)初步找到解决目前阻滞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问题的策略。

(2)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群体有所增大,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有一定提高。(3)教师的教科研水平获得发展,论文撰写与课题研究从数量向质量转化,获奖和发表档次逐年提高。

(4)逐步建立一套有我校特色的教和学的规范要求和评价体系。(5)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一定比例的进步。

(六)信息技术 工作目标:

保障现代化设备和软件的投入,确保设备的完好率在95%以上,办公电脑人机比在1:1以内,生机比在6:1以内,逐年增加软件及音像教材的购臵。争取用2-3年的时间,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深入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服务。

推进计划: 2010学年:

(1)继续硬、软件投入,其中主要有:办公电脑添臵与更新、无线校园网络的建设、电子显示屏的添臵、软件及音像教材的购臵等。

(2)对学校网站进行全面改版,对学校网站、班级网页和资源库平台的内容进行逐步更新与完善。

2011学年:

(1)部分小媒体设备和数字化摄录编系统设备的更新,电脑室部分电脑的添臵与更新,以及软件和音像教材的购臵等。

(2)做好学科资源库建设完善我校资源库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努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服务,并建立 “数字化校园”平台,努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2012学年:

(1)进一步加强现代化设备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更新部分小媒体设备,基本配齐各类专用教室设备,确保设备的更新和完善。

(2)全面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积极推进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积极探索和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管理新模式,努力实现无纸化办公的设想。

实施策略:

(1)我们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依靠制度科学管理。建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完善我们的管理体系。

(2)积极筹措资金,保证设备和软件添臵、更新、升级和维护维修能够按计划进行。

(3)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

(4)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课改教学实践,积极撰写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或经验总结,将一些有较高价值的论文向有关报刊推荐发表,在校内外广泛交流推广,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达成标志:

(1)机构健全,人员配备齐全到位,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2)所承诺添臵、更新的设备和软件能够按计划及时到位。

(3)学校网站内容丰富、充实,使之成为学校管理、宣传、办公、科研、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窗口。

(4)建设好“数字化校园”平台和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并充分予以应用,使教育教学资源年均增长达50G以上。

(5)90%的专任教师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30%的专任教师具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

(七)后勤服务及硬件建设 工作目标: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提高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观念。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努力使后勤服务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推进计划:

2010学年:增强后勤人员岗位责任感,初步建立各项后勤管理制度;后勤服务基本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为学校“减负提质”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全面后勤保障;完成女生宿舍建设;启动食堂扩容工程建设。

2011学年:增强服务意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后勤服务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有效管理、使用好学校的资金和校产,创建节能环保型绿色校园;确保女生宿舍在2011年8月份投入使用;完成食堂扩容工程建设。

2012学年:后勤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在全区兄弟学校中达到一流水平,合理、有效地发挥教育教学设施的作用,努力形成一套“和谐校园”型后勤管理新模式。

实施策略:

(1)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学校财产管理制度》、《学校内保安工作制度》、《食堂管理工作制度》、《实物进出库制度》、《学校寄宿管理制度》等为教育教学做好服务工作。

(2)合理规划校园绿化,确保校园绿化的成活率,100%完成学校绿化。(3)加快女生宿舍建设,能基本满足目前寄宿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启动第三幢学生宿舍的建设。

(4)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后勤服务精细化,师生满意度高;根据工作实际,补充并修订有关后勤管理制度,使后勤服务水平整体提升,优质高效地发挥教育教学设施的最佳作用,师生满意度达到90%以上。

(5)加大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投入,提升校园文化档次;增添办公设备,改善教师办公条件。(6)建立《教室、校舍及其它设施安全制度》,排查校舍不安全因素,确保学校零事故发生。

达成标志:

(1)后勤服务分工清晰,效率提高,得到师生肯定。(2)学生食宿质量稳步提高,形成吸引生源的突出优势。(3)有一整套完备的后勤管理和考核制度。

(4)学校学生宿舍、绿化、教师的办公条件等硬件见成效,达到具有知名度的省示范学校。

四、目标达成标志:

(1)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深化发展、创建温州市具有知名度的省示范学校。

(2)学校领导班子成为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公认的先进、务实、高效的领导集体;教师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研究型教师团队和研究型学校文化初步形成。

(3)和谐教育的办学特色彰显,和谐发展的办学品质鲜明;校园文化成熟,各项工作领先,学校创建乐清名校品牌稳步确立。

(4)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校园建成。

(5)教育教学质量稳定在同类学校领先水平,办学效益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五、保障措施

以和谐发展为核心,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发挥后勤工作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点,为学校实现和谐教育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为和谐校园的打造作出奉献。

(一)思想保障

办学理念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只有将办学理念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职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学校发展与建设工作,提出对规划进行调整和修正的意见,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2、发挥学校校务会、校长办公会、党支部在学校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和保障监督作用。完善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校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坚持学校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通过教代会形式,将学校规划内化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奋斗目标。

3、积极争取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监督、支持和帮助,形成制度,使之能监督检查学校规划的执行情况,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三)制度保障

1、规划实施实行分工负责制。由校长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具体目标和主要工作分解到部门实行专人负责,要求相关部门制定规划实施的计划,保证规划落到实处。

2、完善校本培训制度。以保证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能适应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后勤保障

学校以认真扎实、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业绩,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经费政策支持,合理配臵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保证规划的落实。

WW市虹桥镇第一中学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及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奋斗,会用近三十年发展历史所积淀下来的经验与智慧,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完成规划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实现我校新的跨越式的发展,努力打造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名校。

立足教育质量强化内涵发展 篇5

——赵县职工子弟学校暑期快报

国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今年教育工作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稳中求进,二是内涵发展。特别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不做违背规律的事、不做政绩冲动的事,不急功近利、不求轰动效应、不求表面之功。依此,我校确定2017年发展主题为:强化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味、提高教育质量。上半年,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步入暑假,全体教职工抓住有利时期,认真总结、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一、主动服务大局,扎实开展创城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省级文明城通知》精神,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创建工作。一是积极发起号召动员。向全校师生印发《关于积极投身创建文明城活动的倡议书》,充分发挥作为市级文明校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号召全校师生以主人翁精神,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崇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言行的实践者、文明风尚的传播者、弘扬文明的引领者。二是积极营造创城氛围。在校门两侧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利用学校网站、电子屏、橱窗等宣传文明主题;教学楼前脸统一颜色、提档升级;铺设楼体亮化轮廓灯,体现学校发展主题、美化县城夜景;在前院东墙绘制“核心价值观”“祖国在我心中”“奔跑”主题作品各一面,增强文明感染力;开通楼顶活动平台和书吧,既可以美好楼顶,增加绿化面积和学生阅读场所,又有利于学生疏散和课间活动。三是积极完善人文环境。今年我校被评为全县唯一一所“石家庄市最美校园书屋”学校,下半年将迎接省级评比验收。学校利用暑期,抓紧布置图书馆、规范各班书吧、借助过厅走廊和楼顶平台设置书屋,努力达到全校师生开放式阅读,用读书引导文明风尚。

二、认真按照要求,稳妥开展分流招生工作

学校按照赵编办[2016]7号文件和赵教字[2017]32号文件《关于规范石塔学校、李春学校、职工子弟学校各校区管理的规定》要求,进一步规范法人设置,严格落实学校工作“四统一”要求,即:教师统一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统一管理、学生统一管理、财务工作统一监督管理。学校本着自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七年级生八年级、六年级升七年级的学生进行合理分流本部和子弟中学区,既满足了住宿生的需求,又实现走读生的意愿。分流后,及时召开新七、八年级学生动员会,宣讲政策、布置假期作业,加强了学生加强精细化管理,给予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指导。同时,根据县教育要求,对一年级新生实行网上报名、面试验证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子弟校区、苏村校区、南三相校区辖区内适龄 儿童的入学准备工作。

三、抓住有利时机,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严格执行县教育局有关工作纪律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放假初,学校召开教职工专题大会,传达上级精神要求,明确相关规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要求,全体教职工签订承诺书,杜绝有偿补课等违规现象。二是根据学校培训计划,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国培,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和水平。组织部分教师到北京???参加培训,接受教育新思想新理念。三是组织全体党员积极开展庆祝建党96周年“六个一”系列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收看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凝聚思想共识,筑牢理想信念,最大限度的汇集改革能量。四是认真开展“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暨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严格落实规定动作,认真查摆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措施,限时整改到位,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四、及时总结反思,认真谋划学校发展

立足军营强素质 扎根基层做贡献 篇6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基层党组织能否坚强,能否保持先进性。从前段时间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党员的党性观念比较强、精神状态比较好、工作作风比较实、自身要求比较严,整体水平比较高,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天就结合党员队伍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实际,围绕党员如何在本职岗位增强素质、努力实现先进性这一主题给大家上一堂党课,题目是《立足军营强素质,扎根基层做贡献》,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增强争先创优意识,在个人追求上解决起点不高、无心开拓的问题

一个人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的坐标,才能明确奋斗方向,如果我们自己定位不高,就注定要甘于平庸,无所作为。低着头,只会看到阴影;抬起头,才能把阴影甩在脑后。所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有争先创优的底气,并且要树立远大志气、保持昂扬锐气,在本职岗位不断抬高工作起点,有所建树。

一是要有誓夺金牌的勇气。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报道,某研究机构对200名学生上课时座位的位置进行观察登记,毕业参加工作后显示,那些习惯于坐在前排的学生投入社会后成功的机率要比习惯于坐在后面的学生高得多。这阐释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意识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败。现在有些党员干工作出不出成果不管,有没有成绩不问,仅仅满足于不被批评就行,不出问题就好;有的党员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抓得不细、不实,甚至忽略不计,没有事无巨细、亲身躬行的严谨态度;有的党员平时不想事、不琢磨事,事前拍胸脯,事后拍大腿。这些都是没有夺红旗、争第一的意识造成的。要想过得去肯定过不去,要想不出事肯定要出事,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既是事实也是客观规律,如果我们总把标准定在不出事、过得去的底线上,就是如履薄冰,就是走钢丝,稍不注意就会滑落到底线以下,到时候连缓冲的余地都没有。要知道只有站位方能到位,只有力争上游才能处于巅峰,甘于落后必将导致落伍,世界上只有平庸的人没有平庸的命运,大家都要学习“亮剑”精神,面对强手就是要争、要比、要拼,在工作中多一分勤奋,少一些惰气;多一些坚韧,少一些娇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是要有拿出精品的志气。精品的背后是精神,精神的结果是精品。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新老连队的营房挨着,有一天,老连队粉刷荣誉室,把奖旗都搬出来,有抗日战争的,有抗美援朝的,有抗震救灾的。新连队的战士很羡慕,他们连队各项成绩平平,没有特点,一面奖旗都没有,连长站在远处,长时间沉默不语。晚点名时,连长对全连说:“过去我们没有干好,没有出精品,没有得到一面奖旗,今后希望全连共同努力,实现零的突破。”这时,他向全连展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精品两个大字。全连官兵报以热烈的掌声。此后,这个连队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多次获得奖旗,但党支部始终把自制的那面写有“精品”的旗帜挂在第一个。现代社会中,做什么都讲品牌,都讲质量,连队的全面建设也需要有精品,也需要有亮点,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现在就缺少拿得出手、让人过目不忘的精品。起点的高度决定落点的深度,标准定的低就不可能取得大成绩。作为一名党员要始终树立标准意识,不断抬高认识起点,时刻鼓足争先创优的志气,要敬业,更要精业;要奉献,更要贡献;要出“产品”,更要出“精品”。

三是要有恒久坚持的锐气。励志大师卡耐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退休的销售大师被请来给年轻的销售员们传经验,他先在讲台旁吊了一个巨大的铁球,然后找了几个年轻人上来用榔头敲打铁球,可是铁球纹丝不动。这时就见大师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个小铁锤,一言不发地一下一下敲打铁球,一个小时过去了,台下的人惊奇地发现大铁球随着小铁锤的敲击频率摆了起来。大师的整个报告就说了一句话:简单事,重复做,必能有所获。伟大来自平凡,成功源于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一个人如果忍受不了大的痛苦,忍受不了大的悲伤,就很难享受大的喜悦,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作为党员要时刻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保持一种宵衣旰食、夙夜为公的工作干劲,保持一种流血流汗、绝不流泪留遗憾的奋斗精神,保持一种宁可身受苦,不让脸发烧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不偷懒、不糊弄、不应付,真正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二、增强岗位职责意识,在思想上解决有心应付、无心做事的问题

“不患无策,只怕无心”,事业心责任感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人对待工作是尽心尽责还是应付了事。人在社会中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单位、对祖国承担并履行责任。要知道“敬业就是敬自己”,我们干工作不是给哪个人干的,说大了是给党干,说小了是给自己干,最终受益的都是自己,今天不用心干工作,明天就要费心找工作。

一是要把党员的荣誉看得重一些。西点军校的校训是责任、荣誉、国家。党员本身就是荣誉的象征,穿上这身军装本身就是一种荣耀,从小的方面说,我们干工作要对得起自己拿的工资,对得起家人的期望;从大的方面说,要对得起领导的信任,对得起组织的培养。所以我们每名党员要始终珍惜荣誉、要像记住自己年龄一样记住自己的党龄、要像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党员的荣誉;要像“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郑培民、“将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的华益慰、“笑对死神,挑战极限”的李中华那样,始终保持珍惜党员荣誉、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少谈些工作辛苦、多谈些履职尽责,少谈些改善待遇、多谈些工作标准,少谈些安逸舒适、多谈些主动磨练,自觉把党员荣誉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为群众树立形象,为党旗增光添彩。

二是要把所在岗位看得重一些。一位军人写过这样一首诗:“我们无法选择岗位,就像小草无法选择土壤,但是我们要像小草那样种到哪里就在哪里成长,在哪里成长就在那里留下一片绿色。”我们每名党员能走上今天的岗位都是来之不易,所以不要在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才感到惋惜。我们要经常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回顾一下自己的奋斗艰辛,回顾一下组织的培养和领导的信任,时刻牢记军人的责任和使命,牢记家人的期望和嘱托,办好天天必办的事情,守好人人必守的规矩,尽好层层必尽的责任,经常想一想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确实把心理上的压力变成工作中的动力,要始终保持一种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精耕细作的劲头,始终树立一种奋发才能有为,有为才能有位的观念,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

三是要把肩上的责任看得重一些。《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他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那样,飘落到哪就把希望撒到哪儿,就在哪里扎根生长。在草原五班的时候他一个人改变了一个集体;在落寞后的钢七连,他可以让只有一个人的连队成为团里的卫生标兵连;他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个人唱饭前一首歌;他可以在独守连队半年后仍然是团里最优秀的兵。这些都是源于对责任的坚守,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所以我们每名党员都要负担起自己的职责,守住自己的那份责任,时刻树立干一项工作出一个精品、完成一项任务树立一个样板、履行一次职责当一次标杆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官兵信服、让领导信任,才能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增强学习成才意识,在导向上解决思路不清、重干轻学的问题

古语道:“良田万倾,不如薄技在身”,学习出思想、出见识、出品位,一个人学习的深度往往决定着今后干工作的高度。最近社会上流行一本书叫《本领恐慌》,其中对学习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学习,是一项最重要的投资,一项伴随终身最划算、最有效、最安全的投资。可以说学习是人类成长进步的阶梯,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途径,更是党员的必备素质和优秀品质。毛泽东同志曾自嘲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周恩来同志也说过:“要活到老,学到老”,可见学习的重要意义,作为党员要时刻渴求上进,时刻做勤于学习的表率。

一是力戒认识偏低,要正确地看待学习。怎么看决定怎么办,思想决定行为,思想肤浅必然导致行为浮躁,一个人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就像没了引擎的飞机,只能靠惯性向前滑行,不会飞得太远。现在我们有些党员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认为学和不学一个样,不学也够用;有些党员喜欢跑跑颠颠,身子不懒脑子懒,宁可苦干不愿苦学;有些党员感觉理论学习没意思,学习时看闲书、熬钟头;有的党员让上级推着学,被动跟着学,把受益的东西当成受罪的负担,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不愿意学习,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不会用脑子工作,不会动脑子思考。有句话叫:无知者无畏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者还无所谓。现在有这样一种怪现象,越是不行的人反而认为自己什么都行,真正行的人反而认为自己还不行,这本身就是差距,所以说对待学习要真正像方永刚那样真学、真信、真传、真做,像红九连、向南林那样真武装,真见成效,真出成果。

二是力戒行为偏差,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传统意义上的军事行动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作为党员更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瞄准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学习训练,努力提高驾驭现代技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和熟练掌握手中武器的能力。不可否认,我们现在有些同志的知识水平是差了一点,但是起点不高并不等于永远落后,文凭低但追求不能低,起步慢但脚步不能慢,要知道,真正的强者总是从逆境中找到自信,弱者往往从自卑中迷失方向,对待学习要始终有一种坚持不懈的骨气、志气,面对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不能退缩,而是要加倍珍惜机遇,迎难而上,在挑战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起,要知道任何一双握在口袋里的手都把握不住成功的风帆。我连一期士官李向楠,初中毕业,但就是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拼劲,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最后成为团队通信专业的训练尖子,在半年军事考核中勇夺三项第一名,先后撰写了数篇训练心得,这些都是与他经常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分不开的。

三是力戒思想偏颇,要养成学习的习惯。不经意的成功来自于经意的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总结的过程,作为党员要时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是个大概念,向书本学是学习,在实践中悟更是学习;积累经验是学习,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更是学习。参加一次教育、听一场报告、开一次会议、研究一项工作、思考一个问题、进行一次谈话等等,都是在学习,可以说学习无处不在,关键看你用不用心,只要用心事事是教材、处处是课堂、人人是老师。学了之后还要注意思考和实践,只学不用,等于没学,过不了多久就会遗忘;只用不学,将停止不前,终有“江朗才尽”的一天,所以我们时时刻刻要都注重学习,做到有计划地学,一点一滴地学,紧密结合工作学,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四、增强表率自律意识,在自身形象上解决跟着庸俗走、跟着利益走的问题

形象就是导向,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越是隐藏的东西越能看出人的品质,越是细微的情节越能显示人的灵魂。群众对党员的行为不看宏观,就是看微观,他们正是从党员的形象来看共产党的形象。连队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仅体现着自身素质的高低,更直接代表着我们党支部的形象。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在细微处管住自己,在爱好上克制自己,在生活上检点自己,时刻守住做人做事的基本底线。

一是要加强党性素养。党性是衡量一名党员觉悟高低和立场是否坚定的根本准绳。党性修养不是一句空话,不仅是政治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作为党员要时刻把住思想底线,政治上不能出格;要时刻把住道德底线,生活上不能出丑;时刻把住纪律底线,行管上不能出事;要常修为官之德、常怀律已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努力做到权力上坚持原则、修养上注重品格,交往上把握尺度;要把金钱地位看得淡一点,把人生价值看得宽一点,把个人困难看得开一点,把人生历程看得远一点,真正做到工作在前,评先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律己在前,责人在后,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二是要提高品性涵养。品性是一个人的德性,是群众评价党员的一个主要尺度和标准。做人要谦虚、做事要低调,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注重品性涵养,既提高自己的层次水平,又感染他人的思想行为,对己、对人都是一件好事情。但现在有些党员却把脾气暴躁当成魄力十足、把圆滑世故当成进步阶梯、把另类个性当成成熟标签,这样不仅自己生活压抑、没有乐趣,更影响身边同志,既破坏了战友团结,又干扰了官兵生活环境,可以说是得不偿失。我们大家能工作生活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缘分,要知道“忍字就是家中宝”,一个人经历一次忍让,就会获得一次人生的历练,所以作为党员一定要扬弃个性中的刁性、根治个性中的顽性、突出个性中的灵性、砍掉个性中的蛮性,努力做到对待同志掏出一颗真诚的心,对待部属捧出一颗关爱的心,对待工作拿出一颗永恒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挫折与困难时无私无畏、勇往直前。

三是要注重道德修养。作为党员,追求要有层次,生活要有品位,消费要合理适度。徐州市建设局原局长靖大荣,就是因为平时不注重道德修养而锒铛入狱,在看守所中她为自己算了“七笔账”:政治上自毁前程,经济上倾家荡产,名誉上身败名裂,家庭上愧对亲人,友情上众叛亲离,自由上身陷牢笼,健康上身心交瘁,算来算去,真是笔笔吃亏。大家再看看近几年军区、集团军通报的违法违纪的党员,他们当中有很多都是因为平时行为不检点,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要求,在小利小惠前失去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所以,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决抵制低级趣味的影响,自觉净化交往圈、生活圈、娱乐圈,时刻记住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所说的话、所办的事要与我们的身份相匹配,不干丢人的事、掉价的事、让人瞧不起的事,不做“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那样的人,自觉做到离“酒绿灯红”远一点,离公家钱物远一点,离吃喝应酬远一点,离庸俗关系远一点。

立足素质教育 篇7

建设优质教育学校的维度、方法, 应该因为学校教学实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我想, 如果我们能立足实际工作, 从学校校长管理水平的提升、教育观念的转变、校园文化的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培养几方面入手, 建设优质教育学校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首先, 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

研究表明, 校长走出行政管理者的角色, 走向学校文化和道德的领导, 是未来校长角色发展的重要方向, 校长应该是学校文化的塑造者.

(一) 校长应该有谦虚学习的态度.用谦虚的态度学习, 不仅会让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变化, 也会给全体教师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全校上下形成学习的氛围, 为建设优质学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校长应该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有恒心, 有毅力, 教育管理者的优秀品质会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亮丽的一笔, 会成为教师学习的楷模, 也会为建设优质学校打造良好的环境.

(三) 校长应该有学以致用的智慧.教育管理者学以致用的智慧, 会真正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动力, 会真正实现用自己的理念影响他人, 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都是建设者”的氛围.

其次,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因为这种理念的历史传承, 使得教育理念的转变成为一件并不容易的事.但在优质学校建设的过程中, 必须将学校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 也就是将传统的以学业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上来, 为学生美好的未来与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的具体实践中, 要以“幸福学生”、“成功教师”和“发展学校”的三维视角为宗旨, 使学校成为有内在灵魂的精神场域.

“幸福学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促进学生的能力和谐发展, 使之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创造辉煌人生的前提条件.

“成功教师”是让教师有职业幸福感, 使他们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教学研究中, 为学生的终身服务的重要保证.

“学校发展”是要求我们能确立共同的宗旨与价值观来创建优质校园, 形成合力才能实现目标, 才能让我们的优质教育学校的建设健康、和谐、快速地发展.

第三, 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优质教育学校的建设要打造以阳光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

显性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要.一本由学生整理的校本教材、班级黑板的温馨提示、教师和学生的每日十问、班级的班规、学生的养成歌、楼层分体教育等等都会感染和激励全校师生, 真正形成了“墙会说话、草能含情、树可微笑”的良好文化氛围.

隐性文化的建设尤为关键.隐性文化渗透在学校的各个层面, 它所涉及的面较之显性文化更为宽泛, 更能体现出校园文化对师生熏陶的功能.如教师为人师表的垂范、学生阅读名篇的习惯、国学教育的坚持、教材课本的编演、特色课程的开设、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德育课题的研究、家长学校的活动等等都会成为隐形文化, 感染师生的心灵.

第四, 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优质学校建设的另一条重要路径, 就是通过提升教师自身的能量, 借助“发展人”的过程来带动“学校的发展”.以发展专业学习共同体为起点, 建立以教与学为中心的合作团队, 形成网状学习组织、开展校本研究工作坊、采用多渠道培训和经验交流会、跨校观课、名校参观、异地考察等等, 提升教师能量, 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打造名教师、建立名师工作室、形成名师、骨干、优秀教师发展梯队, 逐步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储备教师后备人才, 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立足高效办特色 素质教育谱新篇 篇8

一、构建高效课堂,坚守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校通过校本培训、校内教育论坛、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逐渐转变教育思想,提升教师个人的理论水平,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适应程度,把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论理解逐步内化为具体教学行为能力。

2. 加大对高效课堂的理论研究。我校建立以教务处——教研组——教师个人的金字塔式的理论研究结构,加大对“构建高效课堂”理论研究的力度,让人人都参与,人人都提高。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我校在打造高效课堂方面:对教师提出“两个十字”方针。一个“十字”是: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方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另一个“十字”,即“精讲、多练、勤查、多导、常夸”。对课堂教学提出“五要”原则:即一要尊重学生,要让个性“扬”起来;二要改革教法,要让课堂“活”起来;三要改革学法,要让学生“动”起来;四要激励学生,要让学生“乐”起来;五要评价学生,要让孩子“亮”起来。对学生倡导“三自”、鼓励“三动”、实现“三会”、发展“三维”。“三自”即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即动脑、动口、动手;实现“三会”即学会、会学、会用;发展“三维”即认知、情感、技能。

3. 深化“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是全国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真正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它是课堂高效的一种有效模式。我校自2002年以来,一直将这一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运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并且不断深化创新,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实小六步教学法”,即(1)复习铺垫,预习交流;(2)定向示标,自学指导;(3)自主探究、小组互动;(4)自学汇报,互相交流;(5)精讲点拨,释疑探究;(6)自测互评,课堂总结。在这六步教学中,我们加大了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我校的六步教学法充分体现着“点拨释疑为主导,自主学习是主体,小组互助是关键,展示交流是平台,能力提升是根本”的原则,这种省时、省力、高效科学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教得容易,学生学得轻松。

二、加强校本研训,打造实施素质教育的精品队伍

1.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培训。每学期通过业务讲座、“名师论坛”、教学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对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并组织教师将教育理论灵活运用于教学实际中。

2. 建立健全具有校本特色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校本教研例会制度、听课制度、目标激励制度,拟定了《新课程与教师校本培训研究方案》,校本教研长、短期计划和教研活动实施细则。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的建立,为教师的校本教研提供了一整套行为规范模式,使得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有章可循。

3. 践行常规要求,养成教师良好习惯。在常规教学中着重养成教师教与学的良好习惯,教师学习的习惯、整理资料的习惯、反思的习惯、认真备课和上课、批改的习惯等,将这些良好習惯体现在每学期要求教师必须完成的二十件事中。这些要求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教师在严格践行这些常规要求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教学、工作习惯,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4.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研训形式,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积极派教学骨干外出参观学习,回来后传授经验上好示范课、进行经验交流,这种走出去的方式提升了骨干教师自身素质,更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带进了学校;同时,利用市、县各种教学活动在我校举办的载体,将市、县两级的专家、名师请到我校传经送宝,让我校的教师不用出家门就能接触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这些做法都能极大地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5. 加强教师梯队建设,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校倡导老年教师榜样化,中年教师典型化,青年教师骨干化,形成教师专业成长和谐一体化。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主要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充分发挥本校、本学科优秀教师的“传、帮、带”示范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还鼓励和培养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使青年教师在磨炼中成长。

三、拓宽特色教育渠道,丰富素质教育的育人内涵

1. 建立校本课程体系,让学生张扬个性。校本课程经历了从兴趣小组——第二课堂——校本课程开发过程,通过研究——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以剪纸作为校本课程的必修内容,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发了相应的校本教材。

2. 开展广泛阅读活动,让校园溢满书香。随着教育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感受到读书对于人的一生影响深远。为了让书香伴学生成长,我校开设了一周两节的阅读课,在课上充分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图书资源,引发学生广泛阅读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还利用晨读和课前1分钟时间,开展古典诗词和红色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广泛阅读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储备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造学生的人生底色。

3. 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主要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为内容,以学雷锋纪念日、国庆节、教师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求知、审美、创新、做人。

4. 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为学生展示才能搭建平台。利用“六一”这一少年儿童的重大节日,举办校园艺术节,他是一场集文体活动于一体的视听盛宴;也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才能的梦想舞台。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各类的会演和比赛活动,让学生在锻炼中成长。学校的舞蹈队、器乐队、合唱队、乒乓球队、田径队、冬二项队等连续多年创得佳绩,成绩斐然。

四、师生辛勤耕耘,收获素质教育累累硕果

岁月峥嵘,在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实小人的辛勤耕耘下,素质教育结出了累累硕果。我校先后荣获了“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校”“省体育传统项目校”“辽宁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美育示范校”“省绿色学校”“省家长学校示范校”“辽宁省优秀家长学校”“辽宁省小学专业教师发展行动基地学校”“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辽宁省青少年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先进单位”“十五期间辽宁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

上一篇:九年级语文目录下一篇:有效的沟通与团队合作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