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立足(精选10篇)
三个立足 篇1
在初中阶段,初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兼顾了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和语言技能培养,是熏陶学生情感的重要环节。而读书是获知的基础,读书是明理的基础,读书更是造就灵魂的工具,由此可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 而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理念,语文阅读教学也与时俱进,从单纯强调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到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能力,首先就要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让学生热爱阅读,愿意阅读文章;再在堂上引导学生发现阅读之美,培养自主阅读文章能力;最后再适当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不断巩固和加强自主阅读文章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
要开展自主式阅读教学,就必须要令学生愿意读,愿意独立思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独立阅读。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文章的“乐”,一方面是让学生知道到阅读文章的“易”。读书其实是一件乐事,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灌输这样的理念,并且尽量为学生创设与阅读文本相符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文字的跳跃和文字的力量; 另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相互分享阅读见解,让乐趣加倍。而且,初中生是渴望胜利的孩子,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技巧进行适时点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理解文本,开阔视野的乐趣,让学生明白到阅读文本,理解思想,汲取精华并不是一件难事,激发他们独立阅读的斗志。
例如,在 《皇帝的新装》 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教学之前先截取一小段关于“皇帝的新装”的影视短片,当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后,教师可以把阅读文本描述成是短片的“剧本”,让学生将看短片时的愉悦情绪移接到文本阅读当中;然后当学生独立阅读文本时,教师可以从旁指点:“童话类文章的阅读应该先思考写作手法,再思考文中所出现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相对应的现实意义, 最后通过 对比得出 作者写作 的意图。”这样一点拨,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向就明确清晰得多,畏难情绪也将大大削弱。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相互分享独立阅读文章后的见解,体验自主阅读的成功乐趣。
二、发现阅读之美
每篇文章都有着作者赋予的独特灵魂,学生自主阅读的最高境界就是与文本材料相融合,对作者笔下的灵魂存在着共鸣,发现阅读之美,发现共鸣之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阅读之美,让学生体现到与作者对话的奇妙。阅读之美的范围很广,但是考虑到学生自主阅读的实际能力,教师可以笼统地概括成语言之美,行文布局之美和精神之美。
例如,在教学 《背影》 一课时,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之美 (文章语言的质朴美:文章出现的走到铁道边,探下身,手撑地,两脚伸到月台边,身子往外挪等等细节描写,虽不华丽但到位,艰辛地爬过月台只为给儿子买两个橘子的高大老父亲形 象呼之欲 出 )、 行文布局 之美 (文章首尾呼应,四现“背影”,层层递进,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和精神之美 (文章感情真挚,再现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瞬间,质朴的语言中无一不透露着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也体现出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来发现这文章的“美”。这样学生也会在发现“美”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所收获的父爱,引起学生的无限共鸣, 继而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的伟大,树立孝敬父母的正确人生观。
三、开展阅读活动
当学生自主性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增高,发现阅读之美的能力增强,教师就要适当开展阅读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阅读活动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多彩的,例如从教材文本延伸到教材以外的相关读物的“以读引读”课外阅读活动,从口头分享讨论转为相关材料阅读积累的“以说引读”阅读活动;从写作活动促进广泛阅读的 “以写引读”阅读活动和从思考生活到阅读释疑的“以生活引读”阅读活动。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当时的学习状态和兴趣层面,有选择性地定期开展适当阅读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当教师教学 《背影》 一课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 《父爱是金》 这一文章,这就是“以读引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就会在不断阅读中逐步提高。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利用所有的外部条件调动起学生的自主阅读文章兴趣,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逐步发现“乐趣”和发现“美”,在广泛阅读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阅读能力,这才算得上是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个立足 篇2
为了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红岩精神,树立青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公司团委开展的“三个一”活动,即重温一次入团誓词,读一本好书,开展一次特色文化活动。225团支部于2004年4月20日在烈士陵园开展了一次重温入团誓词活动。
读一本好书——《十六大精神》,要求团员青年结合本职工作,如何实践“三个代表”,写出自己的心德体会,此项活动已于3月份完成;4月9日,路队团支部开展了题为“展表年文明号风采,树标准化形象”的立足公交,重塑红岩魂的青工风采赛。4月20日,路队团支部为了使大家深刻认识红岩精神,弘扬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红岩精神,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了重温入团誓词的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是:全体团员重温入团誓词,新团员入团宣誓,表彰先进团员、先进青年,超龄团员退团,先进团员黄旭发言中讲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团组织的培养,能让自己在生活、工作中成熟起来,都是团组织的细心引导;积极分子魏云涛发言中谈到非常渴望加入共青团组织,能与其它团员共同完成伟大的目标。超龄团员张维娜发言中谈到自己舍不得离开团组织,她倡议团员们要积极发挥团员作用,为路队的青工工作做贡献,弘扬红岩精神,充分展示青年的风采,使红岩精神代代相传,给自己的青春谱写出绚丽的乐章。
此次活动使每一个团员青年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上了一堂深刻的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教育课。同时,增强了路队团支部的凝聚力,调动了团员青年的工作积极性。
立足三个方面,提高幼儿语言能力 篇3
一、生活中寻找养料培养语言能力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幼儿学习语言兴趣的最根本所在。不管学习任何学科知识,只要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能够让幼儿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对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由此带领幼儿根据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来进行语言表达。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幼儿都喜欢通过近距离的观察,提出一些好奇的问题,这时候正是进行有效表达的最佳时机。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将生活当中熟悉的场景设置在课堂当中,借助非常生动有趣的活动设计,让幼儿自主、自发地开口说话。
有很多幼儿都喜欢观察天空,观察飞鸟,也喜欢到野外去,雨后的蚯蚓、田野里的昆蟲等,都是非常好的语言表达素材。当面对这些的时候,幼儿就会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为什么鸟儿在天上飞?为什么蚯蚓没有脚?为什么昆虫的样子长得都不一样?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幼儿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不管对错,只要有问题就可以提出来,有想要说的话就进行表达,这就是非常好的一个表达契机。再如,在季节变换的时候,教师可以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落叶,观察春天新发出来的树芽,观察冬天纷纷扬扬的雪花,这些都能够帮助幼儿进行观察。教师还要进行引导,让幼儿说出秋天的样子,仔细描述落叶的样子,说出雪花有什么样的形状。有的幼儿认为落叶是红红的、黄黄的,就像被揉皱了的娃娃。这样的表达非常形象生动,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环节,教师借助生活当中熟悉的场景,带领幼儿进行自主表达,激发幼儿想要说话的欲望,从而使得语言教学水到渠成。
二、运用讨论的方式加强语言积累
在现代教学语境当中,讨论是一个最好的交流沟通的方式,这样幼儿能够发挥自主作用,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来进行交流。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设置有效的课堂学习情境,给幼儿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让幼儿在其中参与讨论,促进合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积累语言素材,丰富幼儿的词汇积累,训练幼儿的逻辑表达能力。
比如,在大班教学的时候,很多幼儿已经开始关注社会的一些新闻,还有了自己的一些小小的想法,有的想法可能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有的想法只是自己小小的脑袋里想出来的,这就需要幼儿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来进行讨论。为此,我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幼儿讨论“一只小狗被抛在马路边,该怎么办?” 这样一个话题。有的幼儿提出,可以在电视上做一个广告,让主人来认领这只小狗;有的幼儿提出,可以暂时将小狗保护起来,放在一个有吃有住的地方,然后再联系主人;也有一些幼儿提出,可以让小狗到幼儿园来,大家一起关心它,给它吃的。这样一个话题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激发出大家讨论的热情,一方面是因为每一个幼儿都非常熟悉小狗,另外一方面,幼儿都有对小狗的怜悯心和同情心。
以上环节,教师借助讨论的活动方式,让幼儿针对一个共同的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说出己的看法,而不是一味地将答案强加给幼儿,大大提升了幼儿自主表达的兴趣,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深远的促进作用。
三、创设有效的活动模式加强语言运用
在幼儿教学中,能够让幼儿积极参与学习,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编故事、舞蹈表演、分角色朗读等。通过有效的活动设计,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获得飞速的提升和进步。
比如,在教学幼儿创编舞蹈情景剧《黑奴》时,为了让幼儿对情景剧当中黑奴的动作和表情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播放一些动画片,让幼儿体验人物的心理感受,增强对人物角色的把握,从而理解一些词语的特定含义。再如,在观看《猫和老鼠》这个动画片的时候,生动活泼的画面,立体卡通的人物角色,引起了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当我追问幼儿:“怎么样才叫气喘吁吁?什么叫做恐惧?追是什么样子的?逃跑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在观察和体会当中,幼儿就对这些词语有了深刻的理解,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使用到这些词语,如在进行追老狼的游戏活动中,有的幼儿就学会了使用气喘吁吁这个词语。
以上环节,教师借助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体验和把握特定情境当中的人物角色,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对,根据创设的特定情境教会幼儿进行语言运用,从而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
立足三个“注重”提升服务水平 篇4
注重学习引导加强行业行为自律
通信行业完成新的重组后, 三家运营企业均实现了全业务经营, 在业务市场领域形成了平等竞争的格局。如何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促进通信业又好又快发展, 已成为协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采取多种方式, 积极引导各通信运营企业进行自我规范和约束, 自觉地在竞争中求合作, 在合作中求发展。
坚持“一把手”例会制度。协会成立之初, 我们就建立了每季度召开一次总经理 (局长) 例会的制度, 多年来, 一直得到很好的坚持。协会借助这个平台, 认真组织学习上级文件, 相互通报交流工作情况, 集体研究决定重大事项, 及时处理解决实际问题, 基本上做到有事谈事, 无事谈心, 大事达共识, 小事讲风格。总经理层面的共识, 决定和影响了整个行业合作和发展的态势。可以坦率地讲, 南通通信行业这几年是基本稳定和团结和谐的, 三大通信运营企业的业务收入、用户发展规模等均取得比较好的业绩, 这一方“土地”是平安的。
制订和遵守自律公约。协会坚持从实际出发, 组织通信运营企业充分酝酿和反复沟通, 参照省级公司的做法, 联合签署了《南通市通信运营企业规范市场经营行为自律公约》、《南通市通信运营企业小区通信建设自律公约》等, 以规范和约束各方的经营和建设行为。去年, 为防范和规避大学校园营销可能发生的恶性竞争问题, 协会未雨绸缪, 及早应对, 上半年先后两次在总经理例会上专题讨论, 七、八月份三家运营企业进行多次会商研究, 就校园电信营销事项达成了十二点共识, 形成了会议纪要, 经签约印发执行, 保证了南通校园电信营销的规范、平稳和有序。
积极参与社会主题活动。根据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安排, 多年来南通通信行业积极参与社会行风评议活动, 主动寻求社会监督。活动中, 主动配合政府部门, 拟定方案, 开展工作。组织参评企业公开服务承诺和资费标准, 开展大型户外宣传、咨询和受理活动, 督促参评企业针对评议热点问题落实整改, 有效地促进了服务工作的改进。在全省首批获得“江苏省放心消费示范行业”荣誉称号。2011年持续开展“满意消费”主题活动, 在全省检查复评中受到一致好评。
注重沟通协调维护行业整体权益
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 协会作为社团组织, 代表着行业的整体利益, 而只有切实加强内部协调和外部沟通工作, 才能做好自身的工作, 维护好自身的权益。近几年, 协会通过建章立制, 搭建平台, 内外沟通、交流和协调的机制基本形成。
建立多层面沟通机制。在市级公司层面, 我们通过坚持“总经理例会”、“市场规范协调会”、“共建共享协调会”、“秘书长例会”等长效机制, 及时交流情况, 交换意见, 许多问题较快达成共识, 矛盾得以及时化解。同时我们发现, 发生在县公司和基层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处理起来耗时费力, 又容易错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2007年初, 总经理例会专题研究市公司层面的沟通平台向县 (市) 级公司层面延伸问题, 提出了建立县域通信运营企业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 为此专门下发了《通知》。为完善这一机制, 2009年3月, 协会又专门下发了《加强县 (市) 通信运营企业联席会议机制的通知》, 要求各县落实联席会议组长, 落实议事流程和规则, 建立各通信运营企业轮值制度、通报和报告制度等。几年来, 县域发生的诸如倒杆事件、配线设施资源占有、营销资费差异、广告宣传纠纷等问题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处理, 在全行业初步形成了上下贯通, 多层沟通, 整体联通的良好局面。
畅通反映行业诉求的渠道。为落实苏建科“308号文件”, 维护行业的权益, 协会多次向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反映情况, 据理力争。邀请市分管领导到通信运营企业考察调研, 关心和支持通信行业的改革和发展, 研究解决通信经营和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南通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支持移动TD网络建设、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等文件, 推进通信建设和业务的发展。去年下半年《江苏省信息化条例》的出台、《江苏省“十二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的制定, 必将推进和进一步规范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协会认真学习, 积极准备, 多次向市政府有关部门汇报, 提出建议, 反映诉求, 并参与《南通市住宅小区信息通信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 (试行) 》初稿讨论。目前该办法已进入审批流程。
切实维护行业权益。2008年南通个别地区组建信息管线公司, 控制通信管道建设, 侵害了通信企业的合法权益。协会通过沟通, 在行业内部达成了共进共退的共识基础上, 主动出面向市、县政府部门汇报情况、沟通协商, 在省通管局的支持和指导下, 终于缓解了矛盾, 维护了通信企业的合法权益。2010年某民营企业与南通苏通科技园相关部门签订了排他性建设移动基站的协议。协会多次与苏通科技园区相关部门进行交涉, 并向上级监管部门汇报, 经反复沟通, 争取到有关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确保了通信行业协会在该园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上牵头协调、组织实施的合法地位。协会在协调三家运营企业在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迁改补偿、共建共享等工作中, 也较好地为运营企业争取到利益, 维护了权益。
注重自身建设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和形势的发展, 通信行业协会的任务更多, 担子更重, 责任也更大。因此, 搞好自身建设尤为重要。几年来, 我们一直注重加强自身建设, 坚持民主办会, 按章办事, 规范运作, 不断提高服务行业和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协会基础管理。协会成立以来结合自身实际, 制定了《民主决策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文档管理制度》等十多项制度, 使协会工作有章可循。协会机构健全, 人员和办公场所得到较好落实。2009年, 协会主动参与全省民间组织规范化建设等级评定的试点工作。协会精心组织、对照标准、整理台帐, 按期完成了资料报送工作, 经过专家考评、媒体公示等程序, 2011年9月被评为中国社会组织四A级社团组织, 并代表被授牌社会组织向全市近万家社会组织发出诚信倡议。
推进行业文化建设。为内增行业凝聚力, 外树行业良好形象, 我们把加强行业文化建设提到重要议程。2010年, 组织开展了“南通市通信行业标识”、“南通市通信行业精神”的设计征集活动, 经理事会议讨论确认, 正式启用。南通行业标识—LOGO采用了流行网络通信e和科技光束相结合的方法强调了通信企业的核心, 突出了科技感和速度感。通信行业精神为“用心沟通竞合共赢”。用心沟通揉合了通信企业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品牌;竞合共赢展现了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行业愿景。协会还专门制作了协会会旗。行业标识和行业精神及协会会旗启用、宣传和展示, 提高了行业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丰富了行业文化生活, 协会还先后组织了“通信杯”足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组织参加南通市民间组织学习交流活动, 为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组织会员单位赴革命圣地井冈山学习教育活动。协会精心策划, 办好会刊, 编发了《南通通信与互联网》28期, 使期刊成为行业内外了解南通通信业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
承担社会责任, 服务经济建设。协会协调和督促各运营企业服从和服务政府重大活动, 确保通信保障。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来通视察期间, 做好重要通信保障, 确保通信安全。在推进政府电子政务和城乡信息化建设中, 各运营企业勇当主力军, 积极做贡献。在南通世界大城市带发展文化论坛、第六届亚洲艺术节、港口经济洽谈会等重大活动中, 各运营企业全力提供通信保障。在“抗击雪灾”、“抗震救灾”等赈灾活动中, 全行业捐款捐物数百万元, 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个立足 篇5
[关键词]几何直观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81
几何直观,是指借助直观图形进行思维感知的一种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直观贯穿教学始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核心内容。教学中,如何才能在课堂中发挥几何直观的作用,建构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一、立足画图策略,运用数学表征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头脑中难以形成直观的几何模型,导致解题思路混乱。究其原因,与学生缺乏画图策略分不开。基于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看图、读图、作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建构画图策略,使其学会运用数学表征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例如,“分数应用题”的一道习题:将一根绳子剪去20%后又接上了5米,比原来短了3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因为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初看题目感到毫无头绪。此时我引导学生采用画图的方法梳理数量关系,将已知和未知一一呈现出来:
在图中可以清楚看到,绳子原来的长度是未知的,已知条件是原来长度的20%被剪去后再加上5米比原来短3米。由此学生可根据线段图列出等量关系式,即“原来长度的80%”+5等于“原来的长度-3”。设原来长度为x,则列出方程式“80%x+5=x-3”,得到结果为40米。我追问:“想一想,你从这道题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学生认为,遇到这样复杂的应用题时,要先用线段图梳理数量关系,找出直观的数学表征,而后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完满的解决方案。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立足画图策略,带领学生紧扣已知和未知进行数量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采用线段图进行分析,使学生很快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实现几何直观能力的发展。
二、立足空间观念,培养想象能力
课程标准已将空间观念作为一个主要目标。何谓空间观念?在小学阶段,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其二,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其三,能够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其四,能够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几何直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时,我设计了空间想象的教学活动:先在黑板画出长方体的六个面,然后擦去面,紧接着擦去几条棱,让学生根据剩下的三条棱确定长方体的形状。学生通过棱的信息,想象对应的面,从而确定长方体的形状(如图2)。
教师通过擦去面和棱,帮助学生建立面的特征,并由线到面再到体,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使学生通过提取和分析表象,对长方体有了深刻认知。学生不但在想象中逐步建构了空间观念,还大大提升了空间想象能力。
三、立足数形结合,促进直观感知
数形结合不但在数学中应用广泛,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借助图形,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简单,还要将图形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使问题表达更加精确。“数”和“形”的相互渗透,不仅使解题简洁明了,还利于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形成。
例如,“乘法口诀”的习题:如图3所示,一个小三角形表示数字5,那么这个大三角形表示数字几?请列式计算。
学生一开始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此时我围绕数与形展开引导,让学生观察大三角形里有几个小三角形。学生很快得出共有4个小三角形。我问:“4个小三角形能用什么数字表示?为什么?”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认为这是表示4个5相加,可以通过乘法计算,列出算式“4×5=20”。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领悟到数中有形、形中有数,有效突破了数与形的界限,促进了学生对数和形的直观感知。
总之,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要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隐蔽的问题明朗化,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入数学本质,使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个立足 篇6
一、适应市委工作的新变化,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市委是带领全市各级组织和干部群众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领导核心, 无论是决策还是工作, 既要有高度, 又要有形象。新形势下, 办公室作为市委的智囊团、左右手和调度室, 要提供精细化服务和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
一是服务领域要拓宽。办公室工作要在做好办文、办会、办事等日常工作的同时,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认真调研, 把关定向, 协调服务。文稿是办公室的“主要产品”, 是参谋服务的基本载体, 是衡量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尺。文稿质量的高低, 主要看起草的文稿有多少被领导认可, 有多少被听报告的人所赞成, 有多少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效益。要想提高文稿的起草水平, 办公室人员必须切实深入第一线, 真正做到拓宽服务范围, 掌握实情, 分析透彻, 应用得当。首先, 办公室人员要准确把握领导意图, 凡是领导关心的工作都要尽量了解, 凡是领导考虑的问题都要深入研究;其次, 好的材料要突出地方特点, 把上级方针政策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 把文稿的主旨和群众的所思所想结合起来;再次, 文稿的语言要力求简洁明了, 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 用短小的篇幅承载丰富的内涵。
二是服务质量要提升。首先, 要大力倡导务实作风, 形成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其次, 要明确分工, 严格岗位责任;再次, 要奖勤罚懒, 奖优罚劣, 激励先进, 鞭策后进, 形成有利于工作落实的良好机制, 力求促使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办公室的工作分工明确, 工作人员要服从分管主任的领导、维护主管主任的权威, 主管领导要为分管的工作负责, 把分块的工作抓上去, 这样办公室的整体工作水平才能上新台阶。办公室人员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位负责, 要把自己的职责履行好,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督办工作是市委工作的助推器, 督办要着力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由面面俱到向重点突破转变, 由突击督办向跟踪督办转变。既要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又要注意总结各单位、各部门在工作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既要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又要找准问题产生的原因;既要针对基层的具体问题, 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和办法, 又要站在全局的高度, 为市委完善决策、指导工作提出参考性较强的意见, 从而不断提高督查工作的层次、质量和水平。总之, 要处理好集中督办与专题督办的关系。对于领导临时交办的督办事项要及时反馈, 常委秘书一定要勤快、主动, 特别是决策建议的整理要超前, 要多与主管领导和熟悉上会内容的同志沟通, 并在会前为领导梳理好。领导的信件包括上访件一定要归类, 并及时进行处理。
三是服务效率要提高。办公室不论办文、办会还是办事, 一定要坚持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工作一旦定下来, 就要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决不延误时间、拖泥带水。现在领导要情况、要材料都比较急, 对工作要求很高, 所以办公室人员既要提前规划, 又要能吃苦, 急材料就是不睡觉也要完成好, 不能误事。要努力做到“五不让”, 即不让应抓紧办理的事情在我这里延误, 不让传递的文件在我这里积压, 不让各种差错在我这里发生, 不让来机关办事的同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 不让机关的形象在我这里受损害。
二、适应业务工作的新变化, 努力探索创新业绩的新路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因此, 办公室的工作也应该打破陈规, 大胆突破, 不断超越, 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解决办公室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 增加活力, 激发动力, 把工作干得更精彩、更出色。
一要创新思想观念。要自觉地把办公室工作放在市委的大局中去精心策划, 细致安排。对市委每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的出台实施, 办公室都要想在前、做在前、服务在前, 主动做好事前调研、事中协调和事后督办反馈。要由被动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向善于综合协调, 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的服务转变, 使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实现新的跨越。办公室人员要当好参谋, 要出思路, 适时提示领导抓工作重点, 如新农村建设怎么搞, 吃空饷、临时用工怎样解决等等。
二要创新工作机制。要继承和发扬办公室长期以来形成的团结协作、勇于奉献的优良作风, 一切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团结的规章制度必须坚持下去。要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讲、不利于工作的事不做, 继续完善已经形成的良好工作机制, 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 创新性地探索并实践一些新的制度, 使各项制度互相衔接配套, 发挥整体作用, 为办公室工作科学化管理和制度化运行创造良好环境。要努力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顾全大局, 通盘考虑, 讲究方法, 把握分寸, 树立市委办公室良好的整体形象。
三要创新工作手段。在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 办公室作为市委的参谋助手, 必须自觉接受和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和手段, 进一步加强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和管理科学化建设, 大力提高办公室的整体功能和工作效率。要提高信息报送质量, 处理好专业载体和其他平面载体的关系, 要关注媒体动向和需求, 投稿、立题要有针对性;要善于捕捉信息, 举一反三, 会议上、调研上的信息要有指导性、代表性和针对性。调研文章是把领导的决策成果和工作成果转化为文字的关键, 综合秘书和常委秘书、督办秘书不但要齐心协力选好题, 而且选题要有代表性。
四要创新工作运转。在日常工作运转上, 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市委办公室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功能, 把各个层次的力量凝聚起来, 把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实现市委机关日常工作的步调一致、高效运转。办理文电要力求精简、规范、优质;会议活动安排要确保周密、安全、高效;接待服务要注重人性化、人情化、人文化;保密工作要落实好责任制, 提高保密人员的保密意识, 确保市委机关和国家秘密的安全;机要工作要搞好重要文件的传递管理, 确保密码绝对安全, 通信绝对畅通;后勤保障工作要坚持制度化和规范化, 建立和落实财务管理制度、小车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各项后勤管理制度, 加强对机关人、财、物的管理, 确保万无一失。
三、适应宏观形势的新变化,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办公室一定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能打硬仗、担得起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在思想建设上, 广大干部职工要时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严格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 经得起政治考验, 耐得住艰苦磨练, 抗得住各种诱惑, 担得起服务重任。要长期作战, 不能以利益为先。
在组织建设上, 要激发每一位干部职工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促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要在稳定现有干部队伍的同时, 从办公室工作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 重视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重视培养作风正、品行端、业务能力强的干部, 积极推进办公室人员的成长进步。
在作风建设上, 要加强同基层和群众的联系, 不断强化服务意识, 不仅为领导服务、为常委及办公室其他的服务对象服好务, 还要为基层单位和广大群众服好务。不能摆架子, 要谦虚, 注意一言一行和自身形象。要树立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的风气, 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在业务建设上, 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 尤其是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济管理、科技、信息、法律等有关知识的学习, 博采众长, 拓宽视野, 切实提高办公室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把各项工作做到位。
三个立足 篇7
1 从科学谋划入手, 变“低水平”为“高标准”
1.1 加强组织领导, 层层落实责任制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是一项涉及广泛且复杂的工作, 必须得到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助, 凝聚各方力量才能圆满完成。要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 各乡镇及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领导小组, 设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办公室和监督组, 建立例会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促进责任分工明确到位、工作标准落实到位、各层压力传递到位;加强工程计划、资金、招标、物资、安全、监督、收费等各环节的管理, 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1.2 科学谋划前移, 注重前瞻性
要放眼长远, 以战略的目光看问题, 使规划蓝图更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确保今后电网发展时时领先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更好地满足农村生产生活和新农村建设的用电需求。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用电需求情况及经济发展趋势, 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科学地做好统一规划设计, 避免重复建设, 合理利用原有的电气设备, 紧贴农村用电实际, 保持农村电网的稳定性、坚强性、可靠性。
1.3 提高科技含量, 增强适应性
探究农网改造升级的目的取向, 把建设“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作为目标。针对农网特点和农村用电要求, 以加强智能电网规划为指导, 统筹城乡电网发展, 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 逐步提高农网智能化水平。要大力开展新能源分散接入、配电自动化、智能配电台区、农村用电信息采集等试点建设, 注重应用新型节能配电变压器, 达到节能降耗效果。
1.4 把握工作大局, 注重方向性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发展, 适应农村用电快速增长要求,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经济合理、先进适用, 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的原则, 确保改造升级到位。认真研究落实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生产、大营销“五大”管理的要求, 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目标, 科学编制“十二五”农网发展规划, 将农网发展纳入公司智能电网规划和当地“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2 从打好组合拳入手, 变“单兵作战”为“整体推进”
2.1 抓好与安全生产相结合
要出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安全管理与监督办法, 加强农网改造现场安全监督, 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强化农网改造现场安全管理;组织外包施工队伍的项目经理、工作负责人、安全员、现场施工人员举办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安全培训班, 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规范施工中的安全流程和安装工艺, 为确保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对民工的安全管理, 对民工进行统一聘用, 一律严格培训合格后才允许上岗;在农网改造工程施工中, 认真做好防倒、断杆, 防高空坠落, 防触电伤害等安全“三防”工作, 增强安全制度的执行力。
2.2 抓好与各项重点工作的同步
把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台区达标等工作与改造升级工程有机结合起来, 重点解决农网设备老化、过负荷、变电站布点不足、线径过小等问题, 切实提高农网供电能力、改善农网供电质量, 让广大农民用好电。把优质服务工作与改造升级工程有机结合起来, 抓住农网改造升级的有利时机, 积极推行大服务格局, 实行“乡村电力”共建服务, 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 将农网建设成为一个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供用电网络。把创先争优工作与改造升级工程有机结合起来, 在农网工程建设中推出“比安全、比质量、比进度”等活动, 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并通过完善农网工程考核细则、规范工程实施管理、建立工程建设奖惩机制等, 大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全力推进农网工程建设。
2.3 抓好与地方政府沟通配合
三个立足 篇8
一、认识维度
医学生德育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都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历览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德育发展历史, 德育的主体、客体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 突出反映为一种不可逾越的等级关系。即便是到了现代教育理念大行其道的现代社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由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社会地位、获取和占有知识方面的不对等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 教育方法和手段呆板固化, 教育内容刻板恒定, 使得受教育者受支配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 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难以确认, 主体性受到压抑。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主法治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 人们的主体性普遍提高, 体现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也明显增强。[1]教育者对教育内容“一统江湖”的局面被打破, 受教育者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渠道提前获知教育内容, 甚至获取比教育者更多更丰富的教育内容。在德育教育实践中, 不再单纯的表现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传知解惑, 而是一种双向教育的互动过程。至此, 受教育者彻底摆脱了从属、受支配的现状, 其主体性被彻底激发出来, 并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得到强化。这种全新的教育现状直接催生了主体性德育教育双重主体格局的产生。
二、关系维度
如前所述, 主体性德育教育的主体是“双重主体”, 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为德育教育的主体。那么, 在德育教育实践中, “双重主体”之间的关系又当如何?现代德育教育主张让受教育者在人与人的交往中, 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中, 自主接受教育者传递的思想道德, 并通过自身思想矛盾运动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2]换言之,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社会实践活动来考量的。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参与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是一种教育性交往与活动。这种活动是按照既定的教育目标要求组织起来的, 并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进行的有序的教育实践活动。该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组织严密、目的明确、计划性强、富有影响等特点, 它不仅是德育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 而且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人们思想道德的要求, 进而对教育过程的发展方向起到规范和保证作用。也就是说, 在现代德育教育活动中,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动的关系, 即是完全平等的。这主要表现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独立自主、主观能动的主体, 是一种人格尊严上的平等。这种平等是主体性德育教育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三、实践维度
医学生主体性德育教育的主体性是由教育者的主体性、医学生的主体性和教育活动的主体性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复杂整体。德育教育者和医学生的主体性源于德育教育活动的生成、实现和发展等过程, 德育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则根源于德育教育者和医学生的主体性, 是二者主体性的整合。
第一, 德育教育者主体性的构建。德育教育者主体性的构建应该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作为德育教育的对象, 不仅有性别、年龄、生理和心理等个体差异, 还面临着在生活发展中遇到的自身无法解决而必须面对的困惑问题和成长发展现状与社会要求的差距问题。[3]这些差异和问题决定了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恰当的教育方法和适宜的教育载体, 以增强德育教育的靶向性和易接受程度。因此, 德育教育者要主动研究受教育者的特点, 全面把握其不同性质的差异。二是要科学运用德育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教育介体。在德育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要将社会要求的变化和受教育者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不断修正和完善教育目的, 制定出能够使国家意志、社会要求和个人发展需求有机结合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方法方面, 教育者要在尊重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选择、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实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自觉, 以体现其更高层次的主体性。除此之外, 教育者还要从教育环境的创设、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增强发挥主体性的动力。
第二, 受教育者 (医学生) 主体性的构建。构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及其培养这一根本环节。一是要建立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互动机制。受教育者要学会在开放、比较的前提下对教育者的教育水平给予合理的质疑, 并用自身获得的知识和个性化的思想影响教育者, 从而实现教育方法由单向灌输向教学相长的转变, 进而形成双方在人格独立、平等基础上的良性互动。二是要建立受教育者对教育目的、内容的价值认同机制。德育教育目的就是把教育内容和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认识和行为实践, 而教育内容等要求则可以抽象概括为知识理解、观念认同和行为外化三个维度。这种理论现实要求受教育者要对教育目的、内容等给予理性认知, 创新方式, 依托实践活动处理好自身发展中知与行的关系, 以达到德育教育传授知识、培养观念、形成行为的目的。
第三, 德育教育活动主体性的构建。德育教育主体性的构建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在德育教育这一社会性活动中, 教育者和受教育双方要从自身所处的社会现实出发, 精准判断社会现实和发展对德育教育的期许和要求, 并将这些要求和期许做为自身发展的目标, 从客观上不断推进德育教育活动主体性的构建和完善。二是在德育教育中, 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 都会为自身德育水平的发展设立一定的目标。在这种“自为”发展目标的不断促进和激励下,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会通过调动各种有利因素, 创造性地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从而在主观上为促进德育教育活动主体性提供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
摘要:医学生主体性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主体性缺失的问题。医学生主体性德育体系构建应从三个维度入手。认识维度, 解决主体性德育的主体是单一主体还是双重主体的问题;关系维度, 解决“双重主体”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实践维度, 解决在主体性德育教育中“主体性”如何发挥的问题。
关键词:认识维度,关系维度,实践维度
参考文献
[1][2]张耀灿, 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268, 270.
三个立足 篇9
“两个结合”
立足会场内外的结合。立足会场内外的结合就是要找准会场内外的有机结合点, 充分利用媒体自身的优势, 通过互动和引导, 让群众更好地关注“两会”, 让“两会”的主旨更快地深入到群众中去。
立足会场内外的结合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广大读者 (群众) 与与会代表和委员的互动。二是会议主题的传递与广大读者 (群众) 关注点的结合。
在重大战役性报道中, 媒体不仅仅要宣传报道, 更应该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地方“两会”的报道中, 作为地方晚报, 一头联系的是广大读者或者说是人民群众, 一头联系的是会议主题和参会的代表、委员。媒体如果仅是重视宣传而轻视桥梁和纽带作用, 是不负责任的, 也难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两会”是人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具体表现形式,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意愿。民情、民声、民意是否通过代表反映到会议上?群众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需要反映到会议上?代表和委员是如何参政议政的?大会将作出哪些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决策……这些都是群众所关心关注的。
在驻马店市“两会”召开期间, 《天中晚报》从做好会场内外结合入手, 开通“晚报两会热线”, 征集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 征集群众对全市经济发展、社会治安、道路交通、城市规划、市政建设、食品安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然后由晚报记者将这些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代表或委员, 为“两会”建言献策。热线开通后, 引发了广大读者的极大参与热情。同时, 针对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 对参会代表和委员进行采访报道, 为群众释疑解惑, 在群众和代表委员中架起互动的桥梁, 有序有度有力地对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引导。
做好会议主题的传递与广大读者 (群众) 关注点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对会议重大决策和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上。如果说, 立足广大读者 (群众) 与与会代表和委员的结合是“下情上达”的话, 那么, 立足会议主题的传递与广大读者 (群众) 关注点的结合则是做好“上情下达”。“两会”程序性的报道群众需要关注, 但他们更关注会议做出的与他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决策以及全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因此, 针对会议重大决策和政府工作报告, 《天中晚报》不惜版面, 浓墨重彩地进行解读和分析。
做好了会场内外的交流沟通和互动, 就提高了群众对“两会”的关注度, 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贴近性、吸引力, 也就更好地发挥了媒体的宣传作用。
立足与会代表、委员与会议主题的结合。立足与会代表、委员与会议主题的结合, 其实就是围绕会议主题, 集中火力, 以不同的形式把新闻做深做透, 做到整体报道的不枝不蔓。
《天中晚报》围绕驻马店市“两会”的主题“民生与发展”, 在报道安排上突出重点, 关注代表委员新论高见, 强化稿件的针对性和贴近性。在关注“民生”的报道上, 以“两会热词”的形式, 聚焦老百姓关注的民主、民生话题, 找准话题性报道的“坐标”, 通过代表委员的“热议”、建言, 把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 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
在对“发展”进行报道中, 则完全集中在代表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上, 同时摒弃泛泛空谈和赞美式的报道, 目光紧盯代表委员就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所提出的思路、打算、方法上。如在对代表委员提出的《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难题》、《建立高科技人才重奖制度》、《出台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措施》等进行报道时不惜版面, 以专版、专栏的形式刊发, 而无关会议主题的“花絮”则是少报道或不报道。
立足“两个结合”, 使《天中晚报》的“两会”报道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分析到位、引导有力, 针对性和贴近性得到加强, 吸引力和感染力明显提升。
“三个创新”
从民生的角度入手创新报道内容。“两会”是最大的新闻, 但“两会”中的民生话题却是“两会”报道的切入点。晚报的读者大多是老百姓, 他们所以关注“两会”, 其实更多的是关注与他们相关的民生问题。对此, 《天中晚报》在对市“两会”的报道中, 结合自身特点, 在完整准确反映会议各项议程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减少对会议本身的报道和程序性的报道, 通过开设专栏专版的形式, 把版面最大限度地留给关于民生的新闻报道上。
首先是开设“两会热线”专栏, 从群众的角度关注民生。会议期间, 每天至少保证三分之一的版面, 对群众反映的民情、民生问题进行整理报道。比如建立城区早餐网络工程、合理设置红绿灯、加强犬只管理、设立城区无车日、增设公交车、加强对中学假期补课的管理、建立打击传销的长效机制等。
其次是开设“两会热词”专栏, 从代表委员的角度关注民生。晚报记者一方面带着群众的意见建议就如何解决民生问题采访代表和委员, 另一方面通过采访把代表和委员有关民生问题的提案、议案、建议刊发出来。
再次是开设“两会QQ”专栏, 广泛征集网民有关民生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以QQ故事、QQ百姓留言板等形式, 通过生动活泼有趣的网络语言反映民情民生。
《天中晚报》对民生问题采取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报道, 既突出了对“两会”报道的重点, 也彰显了“两会”鲜明的主题;既实现了对重大战役性报道的改革创新, 赢得了读者的青睐, 又履行了媒体基本职能, 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赞誉, 可谓一举多得。
从引人入胜入手创新报道形式。内容是新闻报道的根本, 而形式上的创新是为了让报道内容更加引人入胜。《天中晚报》对2010年市“两会”的报道, 尽可能地在形式上追求完美。
一是专版和专栏相结合, 专版中有专栏, 相互辉映, 特色鲜明。保持以往对市“两会”报道开设专版的报眉统一风格一致的情况下, 在专版中开设《两会热线》《两会热词》《微博》《两会QQ》《两会影像》等一批新专栏, 使整个报纸面目焕然一新。
二是突破常规大胆使用图片。此次会议报道, 《天中晚报》刊发了大量表情生动、现场感强的图片。报道中除刊发了许多配图和单幅主图外, 《两会影像》还以图片专版的形式反映“两会”代表和委员“诤言议大事寸心系民情”的动人情景。大量图片的刊发增强了整个报道的美感, 充分发挥了纸质媒体“以图说话”的传统优势, 也使报道更加直观和生动。
三是头版是整个报纸的脸, 报纸“脸上有光”。《天中晚报》对市“两会”在头版以图片专版进行报道, 不仅开了头版报道“两会”形式的先河, 也形成了该报对2010年市“两会”报道的一大亮点。
此外, 在报道中, 改变以往以消息为主的报道方式, 消息、通讯、述评等“十八般武艺”全部上阵, 形式多样, 生动活泼, 也极好地配合了整个报道形式的创新。
引进新兴传播载体, 实现载体创新。一是充分运用了网络。设立了“两会QQ平台”, 开通“两会QQ群”、“两会微博”, 通过网络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两会”报道中来。
二是积极与驻马店新闻网联合, 在驻马店新闻网联合开设“两会花絮”“图说两会”等栏目, 补充报纸版面不足的缺陷, 使报道内容更加翔实丰富。
三个立足 篇10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世界的“价值公约数”,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指引。本文结合高职学生实际,提出立足“三个坚持”,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占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阵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舆论氛围;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培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校园文化,积极营造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无形环境。
关键词:高职学生 核心价值观教育 无形环境
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无形环境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原则和规律甄选、加工、改造和整合的,对高职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无意识性、隐蔽性和渗透性影响作用的环境总和。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无形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不认同、接不接受、践不践行。已占“半壁江山”的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思想观念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但鉴别力还有待引导和加强。习近平总书记说“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工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中,笔者学校立足“三个坚持”,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占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阵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舆论氛围;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培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校园文化。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占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阵地
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共识做出的科学论断,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和集中体现,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基础。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在营造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无形环境的实践中,学校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占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阵地,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牢牢把握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权和领导权。
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关键是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导作用。“打铁还须自身硬”,只有当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力量自觉做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才能实现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让高职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占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高地。学校要注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本领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营造良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舆论氛围
舆论是人们对于特定事件、话题、活动表现出来的意见、态度或者信念的集合体,是一种无形却强大的力量,对人们的精神、理想、信念产生无形的影响。营造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无形环境,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样才能以正祛邪,帮助学生明是非、知荣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内心坚定不移的信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高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意识在对信息进行加工之后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观念,有些观念甚至失之偏颇,这就需要提高对正确舆论宣传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切实加强正面宣传,正确引导,旗帜鲜明地抓导向、抓管理,将高职学生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识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同时,学校通过各种宣传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代发展的价值航标用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话语进行宣传,坚持“典型”引路、利用“草根”情怀、发挥榜样的力量,传播有利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凝聚青年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此外,学校相关部门还应积极创新核心价值观舆论宣传的方式,针对职业教育规律和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爱听爱看的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贴生活,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培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校园文化
营造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无形环境,必须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解决什么人的问题,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积极营造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心灵得到洗涤、精神得到历练、思想得到净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对高职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不能仅仅依靠简单地灌输,还要着力于培育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为一体的校园文化环境。
1.营造和谐文明、富于进取的校园精神文化
学校从优良办学传统出发,实现校园精神文化营造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厚德、强能、求是、创新”的校园精神风貌。
2.建立平等公正、公开透明的校园制度文化
“沒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制度文化,学校要注重把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建设的实践中,实现制度的平等公正。
3.营造诚信友爱、崇德向善、厚生尚能的校园行为文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行动,目标要达成知行合一。学校应坚持以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形成了“大型活动传统化,中型活动创新化,小型活动特色化”的校系文化活动体系,通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引领诚信友爱、崇德向善、厚生尚能的校园行为文化,努力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世界的“价值公约数”,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指引,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与创新研究,是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是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巩固,是关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的质量和规格。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中,高职学校应立足校情,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营造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无形环境,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方向和文化方向,主动占领思想阵地、舆论阵地、文化阵地,实现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
[1]吴舸.营造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无形环境[N].光明日报,2015-08-26.
[2]中央党校教授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