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有效魅力教学(精选7篇)
立足有效魅力教学 篇1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 为了使学生自主地、探索性地、研究性地学习, 通过新课改, 以力求学生更好、更多、更完善地掌握知识, 得到全面发展。随着省厅“五严”规定的实施, 教师们又面临一大考验:如何高效地运用课堂短短45分钟时间, 如何在最少的时间内寻求最大的实质性的学习成效?这个考验, 在数学教师的眼中又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为严峻。众所周知, 要学好数学就要多思考, 多练习, 学生们才能较好地掌握解题技巧, 将数学方法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之中。新课程大背景下, 课堂教学给教师的时间越来越少, 而学生的时间越来越多。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科学安排适度的练习的同时, 让数学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魅力, 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去主动学习、主动探讨, 以求得更高的学习效率。
一、发挥数学的娱乐魅力
数学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在初中数学知识中, 很多章节的教学都可以有机地转化成小游戏的形式, 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获得和巩固。例如, 在七年级上册中的有关于相反数的知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邀请学生表演:请身高相近的同座学生表演, 老师作为原点 (参照点) , 以黑板前老师走道为一条直线, 向教室门一面为正方向, 以一步长为一个单位长度 (复习回顾数轴的知识) , 一学生任意报一数, 一学生站到相应位置, 一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站到另一边相应位置 (相反数所在位置) 。在游戏中, 教师可以随时改变位置, 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明确每一组数与原点的距离相等。课后可以让孩子们组织其他小朋友做游戏, 也可在散步时和父母长辈玩一玩, 让学生利用放学后玩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巩固、复习。又如在学习完《平行》和《垂直》后, 可让学生们课后玩折纸游戏, 以巩固和加深相关知识:在一张随意的半透明的白纸上画一条任意直线, 通过折叠的方法画出它的垂线和平行线。通过动手实践, 让学生明白答案可以从自己的手中产生, 只要你愿意开动脑筋、勇于尝试, 问题都能解决。
诸如此类的小游戏, 教师可以在教材中发掘很多。这些小游戏寓教于乐, 充分发挥孩子们好玩的天性, 逐步将玩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孩子对玩的兴趣转移到对数学的学习上去。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才能主动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与此同时, 在与人做游戏的过程中, 也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凸显教师的个人魅力
每个人都乐意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花时间, 而现在孩子越来越多地开始厌学, 不光学习成绩不好的学困生中有厌学的学生, 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是全都喜爱学习。学生们觉得学习就是一项任务, 并没有带入情感, 没有发之内心的去喜欢学习。其实,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 就好比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如果只是一味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刻板严谨, 虽然很可敬, 但无情趣, 台下的观众也不会产生共鸣的。因此, 教师只有运用生动、得体的语言,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才有可能营造一个和谐、高效地课堂氛围, 才能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我一直觉得初中的数学知识只需要借助小学知识的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解题技巧。初一是学生开始初中学习的起点, 可以让学生重新感受数学的美,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活泼、不断有新奇感的课堂氛围,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为了做到这一点, 我尽量将自己个性中乐观、幽默、直爽的元素带到课堂教学中去。
首先, 在上第一节课时, 我先向学生提出老师的要求: (1) 进步就是100分; (2) 严禁抄袭; (3) 喜欢提问的孩子; (4) 坦白从宽原则。这奇特的开场白让学生明白, 老师不是一个蛮不讲理的人, 凡事都可以商量, 但同时又是有规则需要遵循的。有了这样的处事基调, 每次碰到学生产生问题时, 我都站在学生的立场, 及时交流和沟通, 不让不良情绪影响学生上课的心情和状态, 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其次, 在每节课之前, 闭目养身1分钟~2分钟, 调节自身情绪, 尽可能把状态调整到最佳, 以最好的情感基调开始师生互动。同时, 每一节课的引入, 不照搬课本, 一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例如《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等的教学由表演游戏展开, 《乘方》由动手折纸进入, 《从三个方向看》由一副重叠起伏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壮观画面引领……第三就是“傻人笑语”的作风让学生们都说上我的课好玩。什么是“傻人”呢?谁是“傻人”?那就得按教学内容要求了。在课堂上, 我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精”“巧”“妙”, 有时会主动“扮傻”。例如, 在学习科学计数法时, 我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这种方法的精妙与简捷, 就随口报了一个很大的数:“两百亿!”然后, 让学生们看着我在黑板上写一个个零。看着我做机械运动, 学生们都觉得有点“傻”。我就趁势问学生:“为什么觉得傻?有没有聪明点的方法?”学生们就会说用中文字“亿”代替即可。我再问:“300 000 000 000 000怎么办?”这样, 学生带着笑意和好奇和我一起进入了本知识点的学习情境。所谓“笑语”就是指幽默的语言和有趣的例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就是要及时地调动学生的情绪, 适度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 转化学生的消极情绪, 让学生觉得上课不是受苦受难, 时不时会有惊喜。积极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心情舒畅, 学习的兴趣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学习变得更加主动。
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 是引领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 其个人的魅力在学生眼里就等同于该学科的魅力, 而教师的魅力又需要将学科的魅力渗透其中, 将学生的目光最终指向学科学习, 这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所在。所以, 教师既要不断地提高完善自己, 对学科知识要了如指掌, 用言传身教让学生对教师的学科能力信服, 又要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让学生的学习氛围更轻松、更愉悦, 从而进行良好的师生互动, 增进教师与学生的进一步交流, 使得学生在认可、接受和喜欢教师的同时, 更愿意接受教师的引导, 让学生喜欢数学、喜欢学习, 最终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有效。
(宜兴市官林第二中学)
立足有效魅力教学 篇2
——关于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渠道。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我想: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快乐的、浪漫的、多彩的、真实的、神圣的。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发展空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愉悦、和谐的师生关系.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
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一种“障碍”、一种“悬念”,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学生因为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所创造。兴趣又是学生求知欲望强烈的表现,也是学生主动、积极学好知识的先决条件,因此,每节课都要创设有关问题情景,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提出者,成为问题的思考着,成为问题的分析着,成为问题的实践者,成为问题的成功者,使他们获得情感上的真正体验。做到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思,思中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善用一段精彩的导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种鼓励的眼神、一首歌、一首谜语、一节表演赛、一个小幽默都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其实,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因为,我们发现孩子们不能够集中40分钟的精力,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他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他的潜力.这和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
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三、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听)互补。有人讲一堂课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的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古人在谈论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应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有人把节奏当作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四、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扬民
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
从一个人接受信息的情况来看,有关专家测定显示:视觉的接受率为听觉的7倍多,对画面的接受能力是对有声语言接受能力的10倍多。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应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多利用现代教具,这样既可节约板书,有关内容简介等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其中教材上图文并茂的插图常是教师教学疏忽的一个地方,需要我们多加揣摩,多利用。可见重视教具及课本插图的作用,也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学生感知课文不是孤立地进行,总是跟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相联系,背景知识越清楚,对课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这就是感知的选择性。CAI的优势,在于运用音乐、图画、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加深学生对情境的内心体验,采用这种感情强化刺激手段,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CAI营造的情境氛围成功地突破了时空造成的教学上的难点,迅速有效地让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做到“六带”和“六让”。即一把微笑带进课堂,二把情感带进课堂,三把信心带进课堂,四把爱心带进课堂,五把激励带进课堂,六把竞争带进课堂;六让是让他们思考,让他们讨论,让他们质疑,让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让他们敢于犯错误,让他们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尊重、热爱、相信、关爱每一位学生,特别对于差生更要倍加呵护,与学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学相长。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把选择权还给学生。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要先行。主动选择带来自动的学习,是学生最欢迎也是最有效成功的教育,学生对于学什麽,学多少,如何去学,都应多元化,自主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的内
容和方式。如在布置课堂练习题时,教师先把内容、要求讲清楚,练习的重点、方法由每个学生自己确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多种新思路。练习后,在小组内自评互助。以上过程是学生意识到学习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是在研究自己搞出来的问题,而不是教师强加给的任务,所以,学生个个心情愉悦,激情高涨,全心的进行了投入,较好的体现了“教师是课堂中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新课程理念。
(2).把参与权和体验权还给学生。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每次成功与失败都是一份惊喜和收获。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自己去做喜欢的东西,甚至做不成功,也是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一笔较大的财富。在教学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多提供一些体验学习乐趣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发展。例如教学新教材《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我首先经过大家推荐,产生了本课的“小主持人”,让他们以“小学者”的身份“ 讲学”。之后,又成立了“绘画小组”、“记者采访小组”、“地球神探小组”进行合作探讨、交流汇报。课后,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了社会调查,进行资料收集、张贴宣传画、书写公益广告、建议书、读后感、小论文,并开展了“人人做一名保护环境小卫士”活动,每周开展一次快乐读书汇报课,评选“读书大王”。这一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活动成果、交流、展示的舞台,张扬了个性,开放了心态,使主体得到了回归,真正体验到自己掌握知识和能会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乐趣。
六、积极进行评价,让学生自己发展
1、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如何给予公正合理的评价对学生的自主自能发展至关重要。我坚持过程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公平性原则进行评价。针对每一次学习、活动时间,随时随地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及时发现自己、改进自己、完善自己。在课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你真棒”、“你太会想像了”、“你的动作太精彩了”、“你真会动脑筋”、“你的进步真让老师高兴”、“你一定会成功的”等等,用这些催人奋进的话语,如春雨滋润孩子的心田,给学生以动力,在这种充满爱意的环境里,哪一个学生不想试一试、不想冒冒尖呢?
2、改革对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益的评价,打破以“分数”来衡量学生和教学质量的标准。要看课堂上是否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是否充分,学习效果是否有效,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是否具有活力,学习氛围是否宽松
民主,学习内容是否是学生自主自能的,师生交流是否融洽,是否从学生的个性出发等诸方面进行考核评,从而迫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接受课堂教学新技艺,来提高我们的课堂质量。
立足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篇3
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开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面临的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今天,三维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关键词:有效教学;地理教程标准;三维目标
中学地理课程目标制定主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落实培养全素质的人才,达到适应社会需求、发展个体的教育目标。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过程能逐渐摆脱直观现象和直接经验的限制,逻辑思维能力优于初中阶段,已经在对社会、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构建人生规划。高中地理更体现学科特点,强调地理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同时使学生形成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目标对学生知识与理解的要求——夯实“双基”。地理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发展观。“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与形成基本地理技能不仅大有用处,而且它们也是培养智能、发展个性的基础,学生要想高效地参与地理教学过程、熟练地掌握地理学习方法、顺利地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离不开地理基本知识与基本地理技能。因而,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与形成基本地理技能是地理课程的基础目标。
课程目标对学生技能和方法的要求——以能力立意。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是指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课程目标对学生技能的要求。第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要有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要有求知的欲望和激情。改变原有被动接收式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要求——紧扣“两纲”教育。通过地理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求真求学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形成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使学生树立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积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学会尊重不同国家文化和传统,能与人合作共事;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随着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转变地理教学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教学方式,实施地理有效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对话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分享信息、观念与观点或者共同探究问题的过程。地理课堂上对话不仅表现为对地理问题的问与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地理问题、独白与倾听地理观点、欣赏与评价地理学习过程。通过对话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灵感,产生新颖地理观点,形成清晰的学习地理思路,有利于教师实施有效进行地理教学,促进学生和发展。如学习自然环境特征的整体性,教师先呈现西北干旱环境,然后师生、生生展开对话:西北干旱环境下,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问题情景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地理知识。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学习地理,把问题作为学习地理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地理过程的主线;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理生成新的地理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学习自然环境差异性,教师先呈现问题: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有哪些及形成原因?
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社会。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即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没有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能力、素质的发展。如分析世界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娟,宋保平.高中地理三维目标有效实现探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1).
[2]任聪.浅析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J].青年科学,2010,(01).
[3]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
[4]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李 佳]
收稿日期:2012-02-08
作者简介:孙婷(1982-),女,重庆巴南人,上海市青浦区第二中学中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自然地理学。
立足有效魅力教学 篇4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备课时, 首先要钻研教材, 熟悉教材的内容;把握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找出教学的重难点, 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对不同层次学生照顾要全面。因而立足生本的备课是成功教学的前提。
基于这样的思考, 笔者以牛津英语 (译林版) 6A U 5 Signs的Story tim e这一课为例, 谈谈如何立足生本, 有效备课, 以此培养学生创造性英语思维和个性化对话输出的能力。
一、垫一垫, 查漏补缺
备课意图:该单元主要内容是在不同的场景谈论不同的公共标志, 从而规范自己和提醒他人在公共场所的言行, 所以标志的图片及其英文命名的认读, 以及标志的释义是整篇课文的重点内容。因重点内容多而复杂, 所以在导入环节中就必须提前渗透, 铺垫夯实。 (生本分析:学生日常生活可以接触多种公共标志, 耳濡目染之下, 对于释义不难理解, 但对于不常见到的一些标志或由其单词不认识等导致的原因, 可以教学提前。)
备课过程:师生日常对话后, 以讨论学校规章制度为契机问学生What can you do in our school?引导学生用can/can’t说了一些学校守则, 比如学生说到:We can read in the classroom ./We can’t speak loudly in the library.等句, 引入了标志释义的核心词can/can’t。接着教师问Can we litter in the school? (做扔纸的动作) 在学生做出否定回答后, 出示No littering.的标志图片问学生标志释义, 初步渗透What does it m ean?/It means we can’t…的句式结构, 紧接着用这一句式讨论其他一些课文中即将出现的标志。标志图片出示完后引导学生为标志命名, 如:No eating or drinking. / No smoking. 让学生初步体验标志的命名方式, 然后展示幻灯片, 将命名、标志图片和释义一同展示, 让学生有个清晰的概念。
二、理一理, 把握整体
备课意图:在Pre- reading环节, 提前教学了主要句型和生词, 扫除了阅读障碍后, 引领学生进行整体阅读。该课文有三个人物 (H elen, T im , M ike) , 并到了四个不同的地方 (Shoping m all, juice shop, book shop, restaurant) , 每个地方各有一个标志。前两个场景T im不知sign为何物, 不停的提问。后两个场景T im知道了一些关于sign的知识, 开始提醒他人注意标志, 规范言行。整个故事场景多, 情节有趣, 语言丰富, 蕴含教育意义。可让学生整体观看课文动画和整体阅读课文能够将这个故事的场景、情节、人物和语言魅力完整的展示,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便于学生模仿课文进行对话。
生本分析:语篇教学强调阅读的整体性, 从语篇中获得丰富的语言信息, 从而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试想将这段完整的阅读材料分割成若干部分, 逐句或逐字地翻译和讲解, 担心学生不明白, 不理解, 有时还进行无谓的对比、引申和分析, 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甚至还将一个完整的饶有兴趣味的故事肢解得支离破碎, 学生反而弄不清人物的关系, 难以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
备课过程:1.听课文录音并圈出所听到的标志图片;2.快速朗读课文, 把标志图片放入所在的场所中。
三、练一练, 丰富对话
备课意图:根据T im对sign从不懂到懂, 由提问到提醒他人这样的情节转变, 教师把文章分成两半处理, 第一、二个场景 (T im因不懂标志而好奇的提问) , 让学生跟读并师生问答, 进行对话操练。第三、四个场景 (T im懂了后, 提示他人规范言行) 作为学生对话体验表演和创编对话的场景。
生本分析:在基本知识点操练完毕后, 遵循“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理念,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用When you see this sign, W hat w ill you say to…?的问题启发学生说出不同句式的语言, 表达对标志丰富多彩的理解, 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遵循“先学后练”的原则, 为学生创造性, 个性化的使用语言做好铺垫, 将课堂中的对话延伸至实际生活做好了准备。
备课过程:1.跟读录音, 回答问题;2.自由朗读, 选择一种方式表演对话。
四、牛刀小试, 创编对话
生本分析:A fter- reading环节旨在师生确定语言输出内容, 让学生进行展示与汇报, 展示和汇报的方式要能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 达成挑战性教学目标。从对话要求的小贴士中, 我们要对学生差异性表示理解和尊重, 让不同水平学生都能参与到对话中来。学习困难的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场景有感情的角色朗读;水平中等的学生可以选择不看课本表演课文;有创造性, 敢于尝试的学生可以选择创编表演对话。
展示实录:
小组合作, 尝试自编对话, 以下是其中一组学生的自编对话。 (PPT展示restaurant场景, 其间有一个人在抽烟。)
Helen:I’m hungry.Let’s eat noodles.
Tim&Mike:OK.
Helen:Look! There is a restaurant.
Tim&Mike:Let’s go in.
Helen:Oh, That man is sm oking.
Mike:Please don’t sm oke here.
Tim:Can you see that sign?
Man:What does it mean?
Tim :It means you can’t smoke here.
Man:I’m sorry!
追求立足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 篇5
课堂是师生共同走过的生命历程,每一段光阴都无法重来。如何赢得40分钟教学的有效性?为每个教师所关注,“有效”成了目前教学研究中点击率相当高的词汇。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我虽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见解,但在实践过程中却有着切身的感受。
我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相应的时间段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可持续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在日常教学中,每上完一堂课,我都要问自己:这节课是否有效?学生是否学得快乐?我在不断地反思中总结教学的得失,追求着有效教学的真谛。
有效的组织——是为教案的预设服务,还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堂好课,学生要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越投入,学习效果越好。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弱,学习带有很强的情绪性。所以四十分钟的课堂需要教师敏锐地捕捉学生的信息,采用一套巧妙的组织教学手段,管理学生,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建立和谐融洽的教学秩序,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案例1]
观摩过一堂《面积的意义》的课,教师把学生分为红队和绿队,哪一队发言好将得到一块“神毯”作为奖励(即正方形的红卡或绿卡)。教师左一块右一块地贴,学生回答很简单的问题也得“神毯”,黑板上的神毯越来越多。在红队比绿队少一块神毯的关键时刻,红队的一个小女孩挺身而出,精彩的发言赢得听课教师的一片赞叹!可是教师并没有给予奖励。接下来绿队的一个孩子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竟然奖励两块神毯!似乎一时随意而为,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位教师是为了使绿队尽快拼成教师预设的梯形,以便和红队的长方形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
案例1中,教师利用神毯组织教学,一方面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用它拼成两个图形巩固新知,可谓一箭双雕。这种努力挖掘教学资源、充分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操作出现了负面效果。
首先,神毯承载着一段固定的教学环节,它必须呈现完整的图形。教师为了达成既定的教学预设,左一块右一块地粘贴,来不及细腻而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这种组织教学是为预设的教案服务。这束缚了教师,僵化了课堂,那过于理想的预设反而成了教师的负担。
其次,一块又一块神毯紧赶慢赶地粘贴,打破了思维的有序和深入,耗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频繁廉价的物质刺激取代了师生间积极有效的互动,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效”。
笔者认为,课堂是一个多变的时空,有效地组织教学应该是随机的、多变的、灵活的、轻便的、省时的。它不必附加过多的知识含量,应该简简单单,让教师轻轻松松地“该出手时就出手”。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于畏缩时鼓劲,成功时肯定,浮躁时收敛,实事求是地真诚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案例2]
《认识人民币》一课。一年级的孩子面对花花绿绿的钱兴趣大增,如何组织课堂纪律是个难题。有位教师用“课堂储蓄罐”来组织教学,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片段1)
课前,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猪储蓄罐。“老师要把小朋友课堂上的好习惯用五角星表示,一个一个地存进去,小朋友一定想得到更多的五角星,是不是?”“是!”“上课的时候,小朋友都有哪些好习惯啊?”
(片段2)
课的开始部分,屏幕上有一些人民币,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介绍。师:“这位小朋友第一个上台当老师,多自信大方啊!存进一颗自信五角星!(掌声)”
(片段3)
识别盒子里的人民币,一名学生发言后,师:“他发言的时候,这边的同学听得最认真!(师存进一颗五角星)这可是他们存进去的专心五角星!你们想不想存?”“想!”
(片段4)
课中练习,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怎样付5角钱’这个问题,爱动脑筋的孩子多聪明哟!来,存进一颗聪明五角星!”
(片段5)
买卖活动后,师:“刚才的四人小组搞得有声有色,合作得多么愉快呀,咱们存进一颗合作五角星!”
认识人民币这堂课不好上,七八岁的孩子自控能力很弱,一但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出现学生津津有味地自顾玩钱,教师强压怒火“遍地镇压”的局面。案例中,课前教师亲切的语调、可爱的卡通储蓄罐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课上第一次的听讲,教师进行了正面强化,组织得特别充分,“专心五角星”为构建有效的课堂开辟了道路。“聪明五角星”片段中,组织教学已透过对课堂平稳前进的表层维护,深入到思维发展的腹地,为达成有效的教学铺平了道路。“合作五角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增添亮色。
课堂总结时,教师深情地说:“今天同学们存进了这么多好习惯,它们将是你们一生的财富!”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用储蓄好习惯来组织教学,既为双基教学服务,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透过以上两个案例,笔者认为,课堂上教师绝不能“唯教案是从,唯教师是从”。要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尊重、唤醒、激励、引导学生。肖川教授曾说:“教学不是‘教’教材,‘教’教案,而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只有一切为了学生,这样的教学才“有效”!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是那样的匆匆易逝。让我们将阳光盛满心间,巧妙地组织,智慧地引领,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钟,带着每一分钟的快乐,追寻前方的美景!
有效的讲解——是为获取考试的绩效,还是为赢得发展的长效?
本学期,我任教六年级,这个班的孩子是从一年级带上来的。五年来,师生做数学游戏,编写数学童话,巧解经典智力题,到操场上圈地“1公顷”……一路从容,一路欢笑,数学是那样亲切而生动。而最近两个月的毕业班教学,令笔者感慨万千!
[案例1]
有这样一道判断题: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表面积相等,体积也一定相等………………()
我请学生举例、画图,花了十分钟,似乎才感觉把题讲透了。一位长期教毕业班的教师说:“我举了个例子,一讲而过,能懂就懂。告诉学生只有两个正方体之间一个量相等其余的量才相等,只要记住这一点就行了,要不然怎么往前教呢?”我的教学进度总是比他们慢,是“理解”过程太过细致,而忽略了最后的“告诉”和“记忆”?六年级教学就是快速得出结论,重点进行各种题海训练吗?这种“速效”是真正的有效教学吗?
[案例2]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教学。我个人的空间观念很弱,学生时代根本没有动手剪过盒子。一上课,我微笑着说:“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可是丁老师今天的桶里几乎没有水,(学生笑)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也是学生,咱们一起学习展开图,万一我想不到,请大家多多指教。”(学生笑)从剪各种盒子开始,标注六个面,围起、展开,想象、操作,再把书本附页中的图形拿来做“头脑体操”,想象能否围成长方体和正方体,如果思路模糊,则剪下来亲手尝试。接着把能够围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图聚集,先闭着眼睛想象,再操作验证。教室里静悄悄的,师生沉浸在自由快乐的数学活动中,空气里弥漫着温馨、和谐,师生感受到了一份充实,感受到了一份美好的学习享受!
“唉,第4幅图我想不到,这么多楼梯,怎么围啊?”我说。“没关系的,丁老师,我也想不到。”陈成说。唉!这个孩子,学习困难,平时不知被我埋怨过多少回,今天却这样亲切地安慰我。“没事的,您再看着它,多折几次就会了。”纪天伊又说。“丁老师,不需要每个都去试,展开图是有规律的!”这句话掀起全班同学探求规律的热潮。最后,大家还编了一首顺口溜:1、4、1,两个7,标准T和楼梯(可以围);L、田字都不妙。
隔天的业务学习谈及了该段教学。有老师说:“嗨,反正毕业考试顶多是一条展开图,叫学生在纸上刻下来,动手折折就行了。”有老师说:“关键是要把规律牢牢记住,在图上分一分。”“好!好!快把规律告诉我们,抄给学生背熟了。”我愕然!只有我用了40分钟的时间和学生剪呀围呀想啊。我低声说:“我教了一课,我不知道为什么而教?是为了最后试卷上那道题的1到2分?还是为了孩子以后的发展?”短暂的沉默后,有人说:“我觉得两者要结合,不能过多地花时间来操作,教学时间毕竟有限。”是啊,当我和学生畅游在三维世界的时候,别的老师不知讲了多少题目了。
事实上,现在很多数学教师都觉得时间不够用,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从生活化的素材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试题层出不穷。于是感觉做的题目越多心里越踏实,造成获取结论的“快速”,多向训练的“加速”。
从教师自身来说,有人认为只要让学生弄懂了,会做题目了,哪种途径更直接更省事就是最有效的。至于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那是隐性的,反正考不到。要的就是现在,实实在在的分数,学生得高分才能进重点中学。有效,就是考试的好成绩,就是“绩”效。虽然我慢半拍,但是我不后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应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逐渐学会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什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竞争能力差,知识面窄,技能单一,缺乏创新的激情与活力?问题究竟出在哪?反思教师的教学方式,过多地注重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教学不是告诉”,长期依赖模仿和记忆的学习,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自主学习能力逐渐萎缩,创新的源泉日益干涸。
为了考试的“绩效”,教师急功近利,学生生吞猛灌,只能换取短期的效益。如同医学上的激素,药力猛起效快,但治标不治本,使用过多反而对身体不利。所以,构筑有效的数学课堂必须探索学习的新形式,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去锻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精心地点拨、智慧地引领,使学生积蓄后续发展的力量,这才是真正的“有效”。肖川教授的话掷地有声:“如果在某一问题上,能够带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自我的舞台,那即使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也在所不惜!”
在这次关于展开图的实践活动中,细腻灵动的想象、留心观察的探究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尝试的勇气、对别人的宽容和鼓励……这些和数学知识一样具有价值,甚至可以说它们比知识本身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数学教学为了什么?”达到“不被扣分”不是教育的终点,透过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从让学生学会解题跃升到“给孩子留下一些数学知识以外的东西”,应成为每个教师的追求。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稚嫩的生命,生命需要丰润地成长,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再次扣问:什么是有效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这种“有效”,更是一种“长效”。
立足学习现实,实现有效教学 篇6
一、立足矛盾现实, 实现难点突破
许多知识的进步来源于需求和矛盾, 因为不同的需求, 学生必定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愿望, 因为现实存在的矛盾, 学生必须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应当将这样的矛盾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感觉到需要想方设法化解矛盾, 寻求认知的突破。
例如“24时计时法”的学习就是学生认知上的一个突破。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首先要立足在矛盾上, 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受到普通计时法的不便之处, 学生才能产生深度研究24时计时法的需要, 才能去探寻新的计时方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这样学生就能以普通计时法为“拐杖”, 更快更好地完成对新知识的吸纳。我在教学中以“矛盾”开场, 让学生自发地联想到24时计时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一天中有两个8时”的问题, 这样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24时计时法上, 发现在一天中的前12个小时中, 两种计时法上的时刻是相同的, 而后12个小时中, 普通计时法又从1时开始重新来过, 24时计时法是顺接下去, 从13时一直延续到24时。整节课学生都在不断地比较, 寻找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寻求改善普通计时法表达不科学的方法, 甚至突发奇想:要将一天24时全部展现在钟面上, 创造一个“24时钟”。可以这样说, 学生后续的、丰富的、深刻的探索活动都是建立在“解决矛盾”的基础上, 这样的需求成为课堂学习的主线, 将学生活动串联起来, 实现了有效学习。
二、立足认知规律, 一步一个脚印
受限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 在学习内容的呈现上我们应当尽量协调好顺序和时机, 不要让学生一下子跨越几大步, 而是要循序渐进, 让他们坚定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每一步, 这样的小步调更适宜小学生。
例如在教学“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的时候, 我设计了几个大的环节:首先是创设一个情境, 让学生感觉到在中心点的正南正北和正东正西方向上只要确定了距离, 就可以精确地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然后我展示了一个北偏西方向的点, 请学生思考怎样来描述这个点的位置, 在学生能够用西北来定位的基础上, 我介绍了北偏西的说法, 并通过动作演示了从正北到正西整个区间内都属于北偏西的范围, 在此基础上, 学生仿照北偏西的说法认识了北偏东、南偏西和南偏东。接着我又在北偏西方向上出示一个点, 这个点到中心点的距离跟第一个点到中心点的距离相等, 学生再次尝试描述时, 依然用“北偏西方向20米”来说明, 他们自己也发现了问题, 因为这个点的描述居然跟刚才一个点一模一样,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 这样的点还很多。于是, 学生开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很快他们发现这些点虽然在同一个区间内, 但是偏离正北方向的程度不同, 所以可以在方向上加上角度这个因素来精确定位。这样三个层次的教学脉络分明, 让学生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理解、掌握。
三、立足学生现实, 融合不同步调
在班级授课制下, 学生的发展程度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有的学生认识比较深刻, 有的比较肤浅, 有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有的还有很大欠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当容许学生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来思考问题, 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现实, 让他们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立足有效教学,打造精彩生物课堂 篇7
一、引导学生预习,奠定有效教学基础
新课教学推进的第一步便是让学生预习感知。因此,教师必须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预习,奠定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中的无机物”中,教师让问题引路,作为学生预习辅助。1.化合物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什么?2.在自然界中,水的存在有三种形式。那在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不是也同样如此?3.你是如何理解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它们之间有着怎么样的关系?学生结合问题,进行预习。在预习时,学生可以首先进行独立预习,遇到不懂的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再与其他同学交流,尝试合作解决。如果通过查询资料,合作交流都未能解决,可以在旁边标注,以便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及时提出疑问。通过预习,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检验预习的效果。如学生陈述、自由提问等方法。然后,再留给学生一段时间提出心中的疑问(即预习过程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或是在预习过程中引发的疑问)。通过预习任务的指引,学生有了更明确的学习方向,学习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二、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活学生思维
生物这个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如果教师能将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引进生活课堂,并以此为情境材料,设计相关的问题,那么必将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生活中的内容学生最为熟悉不过,只要稍加加工,运用于课堂教学,便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越是生活性的问题,越是最实用的问题,而生物学科的内容,终究要运用到生活实处,才能突出其具体的价值。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癌变”这一课时,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作为导入,成功激活学生思维。情境一:居里夫人因醉心于科学研究工作而长期被放射线损伤,并最终引发白血病。情境二:北方人有在冬季烧火炕的传统。因而,长此以往导致臀部皮肤发生癌变形成炕癌的也几乎都是北方人。情境三:苯并芘作为煤焦油中的主要致癌成分,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吸烟时烟草燃烧的烟雾、厂矿的煤烟、汽车排放的尾气等。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高居不下,这很可能和人们吸入了大量的以上气体有关。教师提问:同学们,以上情境中阐述的现象都是致癌因子引起的,那么细胞癌变同致癌因子有着什么样的联系?有了情境内容作为背景资料,学生有了更高的学习兴趣,开始与其他同学交流探讨。又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将一对长得惊人相像的父子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引发思考。师:图片中的父子像吗?这是为什么?遗传的变异有哪些来源?学生们被这些问题所吸引,开始动脑筋思考。师继续:眉毛漂亮与否是大多现代人很在意的问题,于是有人通过美容手术,将不完美的眉形纹成弯弯的柳叶眉。受追捧的柳叶眉具备遗传效用吗?这些生活性很强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求问题的答案,并开始主动参与课堂,课堂氛围极好。通过情境渠道,牵引课堂教学,能够推动学生的思维迸发。但是,在设计情境时,要注意情境发散点与教学内容的切合度;如何从情境过渡到新课学习;情境能否引导学生的思考等。
三、展开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传统的课堂中,教重于学的情况普遍存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了。教师不仅要会教知识,还要会教方法。学生只有学会方法,才能迎来最大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实现高效学习,获得全面提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DNA的复制”这一课时,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1.如何理解DNA分子复制?其复制过程是怎么样进行的?2.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什么条件?DNA准确复制的原因是什么?3.DNA分子复制的实质是什么?有何意义?问题铺陈后,学生依据一贯的分组,实施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有计划地分工,分别寻求找不到问题的答案,最后将组内同学的回答汇总在一起。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慢慢学会倾听、表达、交流等,课堂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当然,在合作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学生只擅长表达,不注重倾听;对小组他人提出的答案持否定态度,坚持咬定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等等。此时,教师要把握好调控角色,做“调和者“”牵引者”。讨论结束后,小组派代表阐述答案。为了检查合作学习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教师可以适当插入问题,如:学生表述完对DNA分子复制过程的理解,教师可以问:新产生的DNA分子是一个全新的DNA分子吗?互动,让课堂焕发精彩。合作学习不能止步于任务的完成,教师还可以利用不同的问题,深化学生的思维。
四、引导高效实验,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生物学科中的实验教学至关重要,这主要是因为生物学科本身就依赖于实验。通过实验的深度剖析,学生的理解更进一步。以往的生物实验课堂,教师是实验“表演者”,学生自然“沦落”为“观众”。可以说,缺乏学生动手参与的实验是没有活力的,学生仅靠观看也看不出名堂。因此,教师有必要探寻新的实验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主操作“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思考问题:将酶溶液、淀粉溶液混合之前的步骤是什么?如何控制实验时间和温度?实验中不能选用菲林试剂的原因是什么?首先,教师做好分组和实验准备,如碘液、试管、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等器材。而后,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引示各小组学生正式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发现:有的小组学生急于操作,并未列出严格的实验操作步骤;而有的小组则相反,因而后续的实验进展得更顺利。经过小组共同合作,小组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学生对实验过程形成清晰的印象。而对于实验前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逐一回答。当然,在一些具有危险或较为复杂的实验中,教师的示范实验也很重要。
五、利用有效评价,打造精彩生物课堂
活力、高效的生物课堂同教师的智慧、激励评价休戚相关。因此,教师一定要对课堂评价引起重视,以评价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DNA的复制”这一课进行评价时,可以分两步走:一是对小组整体的评价,即合作氛围和合作效果、是否能够互帮互助、合作出现问题时是否能及时调和、是否能高效完成合作任务等。教师在对小组整体进行评价时,多挖掘其合作中的闪光点,再运用激励性语言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前进:你们合作得非常好,特别是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互帮互助,最后出色完成任务。老师看到了你们的团队精神,值得表扬(竖起大拇指,再鼓掌,营造氛围)。二是实施学生个体评价。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几乎每个小组都会有表现独特的学生。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多观察,以在评价时及时赞扬,满足学生的认可心理。当然,针对小组合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也应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指出来。激励评价,让学生享受认可,自信剧增;指出不足的评价,让学生沉下心思考前进的方式。因此,评价能够推动学生前进,也能助推精彩课堂的打造。
【立足有效魅力教学】推荐阅读:
聚焦课堂 立足有效 提升质量08-16
初中英语教学的立足点07-17
立足学情促进数学教学11-11
立足职专生的数学教学11-19
语文教学论文:立足文本 活用教材08-09
创建高效魅力课堂的有效途径08-08
立足回归05-14
立足实验08-04
立足地方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