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文学写作

2024-05-19

立足课文学写作(精选3篇)

立足课文学写作 篇1

摘要:立足课本写作文使写作有了素材, 又便于“依样画葫芦”, 消除了学生写作中的畏难情绪, 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课文,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是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的确, 课文是我们作文最生动、最深刻的材料。学习写作, 立足课文才是基础。

一、积累语言

重视语言积累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优秀传统。“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 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有二三百篇, 包含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

1. 备课中要留心教材中运用精当的词语、句式和表

达方法, 领会汉语语汇的多姿多彩,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如人教版第四册《泉水》中, 有许多需要学生积累的好词、短语: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大口大口, 灿烂的世界、美丽的身影、静静的山谷、欢快的泉水、清脆的歌声……文中迭字、迭词、迭句的大量运用, 令人回味无穷。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 使我们觉出了抑扬顿挫的语言美。课堂上对这些词句就必须细细品味, 积累并拓展积累, 感悟:加上修饰可使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再如, 第四册《找春天》中, 用问句来写找到的春天———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 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 那是春天的音符吧?对这样空灵华美的妙词佳句, 我要求学生多读, 领会其中的情趣, 积累并仿写。

2. 适当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

课文多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 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不多。以人教版小语第四册为例, 要求背诵的课文只涉及到8篇, 其中3篇是选择部分背。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 每单元还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 运用于片段练习。

3. 重视复述。

复述旨在训练学生系统连贯地表述的能力。复述时要对材料进行思考、加工, 熟悉其中的词语、句式和章法。复述能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 同时通过内化, 规范了口头语言,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学会抓住文章重点词句进行复述。

二、段落仿写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文章段落结构相似。如《泉水》, 第2、3、4、5段结构类似, 分别讲泉水来到水池、流过平地、流到果园、穿过山谷, 为打水的姐姐、杜鹃花、果树、画眉鸟做事。内容生动, 语言通俗易懂。学了课文后提问:泉水又去了哪儿?看到了谁?为大家做什么?学生模仿课文, 说话热情高涨。一个说:泉水流过村子, 小朋友们都来游泳。泉水说:“游吧游吧, 我的水很浅很浅, 你们放心游吧!”一个说:泉水流过森林, 动物们都来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 我的水很甜很甜, 喝了让你浑身舒服。”……再如人教版第三册《假如》, 第1、2、3段结构相似, 都讲: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会为谁做什么事, 让他怎么样。学了课文, 大家就来仿写。经过这样训练, 学生说写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不少同学都能说写出一段通顺的短文, 而且有的文章还十分生动感人。

三、续编故事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占的篇幅较多, 这些课文浅显易懂, 生动有趣, 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往往一篇课文学完了, 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想象课文中人物以后的情况中, 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我就利用这一情况,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然后再写下来。如第三册课文《风娃娃》, 讲了风娃娃以为做好事很容易, 只要有力气就行, 结果把风筝吹跑了, 把衣服吹跑了, 把小树吹折了。让孩子们知道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 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用课文的结尾“风娃娃听了, 很伤心, 心想:我帮人们做事, 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为开头续编故事, 说一说风妈妈或者人们怎样解开风娃娃的疑问, 以后的风娃娃又会怎么做?在学生续编故事时, 要不时的给予引导、补充, 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这样创造出来了。再趁热打铁, 让他们把自编的故事有顺序的写下来。

四、单项训练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他们只能写出事情大体的轮廓, 而难以将事件写具体生动。在学生开始写作的起步阶段, 不要太强调结构完整、立意明确、前后照应, 而应重视单项训练, 将作文教学中的整体综合能力进行分解, 根据某一知识点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

结合课文, 能很好的进行单项训练。如这篇课文中外貌描写比较精彩, 我们就学着来写段外貌描写;那篇文章中对话比较精彩, 我们就模仿着写段对话……再如结合阅读教学, 指导学生模仿写片段。《黄山奇石》第三自然段属于并列段, 介绍了仙桃石和仙人指路两块奇石, 中间用“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连接。仿写时, 先出示景物描写的两个片段, 让学生用连接句把它们连成一段, 掌握并列段式写法。然后, 再要求学生用并列段式写两个活动, 两个玩具, 几种动物。因为基础简单, 学生练地又扎实, 写出来的片段就比较生动了。

单项训练最大的优点是分散作文中的难点, 使学生便于接受, 教师便于批改。通过单项训练, 学生练就了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为今后的写文章打下了基础。

对教师而言, 立足课本写作文使写作有了素材。对学生而言, 立足课本写作文便于“依样画葫芦”, 既有原文可凭借, 又有思路可遵循。立足课文学写作消除了学生写作中的畏难情绪, 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立足课文,放眼写作 篇2

语文教学究其根本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其中以听、说、读能力为积累, 以写的能力为目标。但现在高中生怕写作文、不爱写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诸如学习紧张、生活底子不足、多次失败而引起的心理困惑等, 主要在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发展。

写作能力从表面上看来是运用语言的能力, 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 是一种来源外界却有感于内心的参悟能力。所以,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 鼓励创见, 是作文教学中应当着重下工夫的所在。我认为立足课文有序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立足课文与兴趣培养

著名的文论家刘勰说:“积字以储宝, 酌理以富才, 研读以穷照, 驯致以怿辞。”前三句讲的是材料的积累和提高观察, 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讲辞章修养方面的作用, 开宗明义地说明了积累材料的重要性。必须在不断丰富材料、提高材料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构思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否则, 作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量体裁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高中语文课文其实是很好的素材库, 但是学生却不知道如何学以致用, 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引导,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哲学公式: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即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要放在课本当中 (现实意义) ?以后怎样学以致用, 提高作文档次, 并着意营造轻松良好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从而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 又使单纯的文本阅读很自然地变成素材的积累。

例如, 在《〈宽容〉序言》的教学过程中, 主旨是很容易把握的, 但在讨论“为什么”的过程中, 有一个学生从村民的角度提出了见解:学会感恩。从常规的角度看, 我们往往会有定式的思考方向:学会宽容。学生的回答使我眼前一亮, 的确, 浮躁的现代人不仅要学会宽容, 更要学会感恩。班级的讨论也由此升温, 学生由此想到“乌鸦反哺”、“幼羊跪乳”等相关事例。在掌声的鼓励下, 更多的学生就课文的不同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在课文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有助于好的思维习惯的培养, 更有助于作文素材的积累。学生的兴趣提高了, 对语文学习树立自信, 势必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诚然, 把课文当成简单的教授工具是不行的, 而是要立足课文, 为学生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寻找激发学生兴趣的契机。要在课文当中找到一个适当的支点, 让学生明白, 只要肯思考, 课文就可以成为很好的素材库, 为我所用。而且这个素材库一经使用就会见仁见智, 不会出现材料重复的现象, 可以成为写作的亮点。

三、课文情境创设与灵感激发

很多学生认为写作难, 往往以没有“灵感”为由。如何激发学生的灵感呢?

学生通过日常的阅读、观察, 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避免了下笔时搜索枯肠之苦;领悟了范文的写作方法, 形成了写作的洞察力, 避免了写作时捉襟见肘之窘, 但仍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能产生写作灵感, 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 即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立足课文, 放眼生活。

朱自清的荷塘升腾起来的是对苦乐生活的慰藉, 李乐薇的楼阁飘散出来的是品精神家园的快乐, 川端康成的未眠花追溯的是看花开花落的人生。可是学生的生活阅历浅, 学习压力大, 很难立足课文, 驻足生活, 为我们所熟悉的可以用来作为感受对象的事物, 往往会被他们忽视。在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一篇课文后, 学生理解了一个在狂妄年纪失去双腿的史铁生在古园里对生死的参悟, 并为他战胜困难的勇气而喝彩。但对于带给史铁生生命感悟的母亲这一话题却提不起任何兴趣, 尽管成年以后的史铁生在字里行间饱含对已故母亲的深深的依恋和怀念。

对于有生活经历的成人来说, 每读到“母亲”这一部分, 都会潸然泪下。我也不例外。怎样把这来自于生活的感受带给学生, 利用课文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呢?我想到了源于课文的“情境设置”的授课方式。

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先是播放歌曲《婴儿降生时》, 让学生闭起眼睛体会母亲面对刚出生婴儿的情境。然后利用《哈里·波特》中母亲为保护小哈里·波特而被害的原文叙述, 让学生回忆为什么哈里·波特拥有强大的力量。因为哈里·波特身上有母爱的印记, 它一直鼓励哈里·波特战胜困难走向胜利。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母亲爱的印记, 这个印记也会成为我们强大的动力源。史铁生身上也有母亲爱的印记, 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向母亲大声说出“我爱你”三个字, 母亲就因过度操劳太早地离开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在母亲身上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并同时告诫长大了的孩子, 不要跟母亲来半点倔强, 羞涩就更不必了。

带着这些情境片断让学生再次埋头于《我与地坛》的文本阅读, 灵感在阅读的过程中被激发, 学生把稍纵即逝的灵感捕捉到了日记里:

“清朗的早晨/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向摇篮/有一个刚刚降生的婴儿/在和着阳光微笑/他断然不知/身边用手摇篮的人/是谁/他只知道/那是个模糊的影子/而那摇篮的人却只是微笑/并不在意/那人的眼光柔和而安详/却又在霎那间/变得坚定/仿佛要用一生的光阴去守候他的婴儿/为他遮挡/人世间的风雨。”

实践证明, 立足课文是打开学生写作灵感之门的有效途径。只有调动学生对课文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写作灵感才会“油然而生”乃至“万马奔腾”, 才能形成“以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冲动, 才能成为学生写作灵感的泉源。

对学生的写作冲动要及时鼓励。当学生有了写作的灵感———即使是一个好的构思, 一个小小的片断, 教师也要如获至宝地将其抓住, 然后肯定他的创造, 帮他斟字酌句, 反复推敲, 直至完成。这不但使学生虚幻的灵感变成了现实的文字, 更使学生获得写作的喜悦和继续写作的主动性。如果教师在学生无法完成创作时参与创造, 共同完成, 更能使教师的劳动成果转化为激励学生的动力, 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写作热情, 学生的写作灵感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永不枯竭。

综上所述, 课文不是枯燥的代名词, 而是情感的载体。它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灵感, 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同行.中学语文, 2004, 7.

善从语文课文里学写作 篇3

一、画龙点睛, 拟好标题

标题是作文的眼睛。若标题拟好, 那么文章就成功了一半。中学语文所收篇目, 其标题可谓各呈异彩, 很利于我们中学生去学习。它们有的别致新颖, 促人去读, 如《散步》;有的意味深长, 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凸显主题, 令人深思, 如《敬业与乐业》;有的凝练高度概括, 要言不烦, 如《智取生辰纲》;有的咏物寄志, 精炼洒脱。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标题立意新颖, 内容深刻, 善于运用修辞、故意设置悬念等手法, 让读者一见就有种为之一振的感觉。

二、开头结尾, 至关重要

古人说“凤头豹尾”, 就是说开头要写得生动, 像凤凰的头那样, 有人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这些都说明了开头的重要。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 学生在作文时, 尤其在考场作文时, 开头要讲究简洁、生动、优美。中学语文教材中, 以“凤头”“豹尾”为行文结构的文章比比皆是。如朱自清的《春》, 开头以“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句, 采用拟人的修辞, 深切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之情, 结尾又利用一组排比句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首尾呼应, 情感真挚, 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 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 结尾这样写道:我提醒自己,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 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 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这里作者用一段抒情议论的语言, 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深化了中心。经过几年的实践, 这种结构尤其受学生的效仿, 也非常受判卷教师的青睐。

三、把握立意, 构思全篇

一篇好的文章, 它的主旨也就是立意, 必须是正确高雅、推陈出新, 我觉得最根本的就是要扣紧时代精神。古今中外的主题思想都是能够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的。当代著名作家从维熙说:“作品的构思可以比作工程师的草图设计, 只有经过反复推敲之后, 才能大兴土木, 挖基开槽, 一砖一石地盖楼建厦。”可见布局谋篇之重要, 立意构思之精要。虽然, 作文构思的方法很多, 但无论怎么变化, 还是可以从教材中吸取和借鉴。《散步》, 从一家人饭后散步的小事入手, 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中最不可或缺的尊老爱幼的大主题, 实是以小见大的精品;而《敬业与乐业》, 联系当时浮躁的社会现实, 告诫人们做事要有一定的责任心, 同时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兴趣, 现在读来, 仍有显著的教育意义。对这些构思新、立意深的课文, 在备课时我就精心从课文里学习技巧, 课上则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悟其“怎样写”的规律, 最后师生一起构思出文章结构的纲要图表, 以资借鉴。我也经常因文而异设计相应的作文训练题目, 让学生找准联系点, 选好依据的格局范式, 快速构思成文。学生经过“依葫芦画瓢”的练习后, 都能很快地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和原则。构思立意的严密性、灵活性、深刻性与日俱增, 评改时, 我潜心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跟学过的课文再行对照, 使之从实践到认识, 不断巩固深化。

四、抓细节, 出亮点

细节描写是文章的生命力, 好的细节描写, 生动、逼真、具体、鲜明、精妙, 常常是一篇文章的闪光点, 也是文章借以显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一种技巧。而初中的学生也惯于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他们认为写说明文, 专业术语不太好掌握;议论文的材料又太陈旧, 难以让判卷老师“眼前一亮”;而记叙文毕竟有话可说。所以, 我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 注意多种描写方法相结合的目标训练。

上过初中的学生不会忘记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因为作者用外貌、动作、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迂腐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特别是他说的“多乎哉, 不多也”, 更是成为了一句经典;我们也不会忘记安徒生笔下的“皇帝”, 因为作者的妙笔, 皇帝光着身子在镜子面前旋转的丑态, 展示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我们更应该记得, 香菱为求一首好诗, 如痴如醉, 废寝忘食。这些都得益于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细节描写, 为我们写作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鲁迅先生说过:“凡是最怕认真二字。”认真学习, 从课文里学作文, 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 读写结合, 双管齐下, 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上一篇:委托代管下一篇:低压末级叶片